土地復墾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3-10-11 17:24: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地復墾規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 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土地復墾是指將被破壞的地區恢復到近似破壞前的狀態,主要包括近似地恢復被破壞前的地形,植物和動物群落也恢復到近似被破壞前的水平。土地復墾屬于土地開發整理的一種類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作,以獲取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者協調統一的綜合效益為原則[2]。土地復墾的范圍大體包括廢棄的采礦、取土、挖砂、采石等工礦用地,受洪水等自然災害影響的而造成的災毀用地,其他荒蕪廢棄地等。
土地復墾規劃設計,包括四大工程: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工程。其中土地平整是土地復墾工程一項重要的內容,它的中心任務是通過平整,使土地更適合種植或其他用途的需要。在進行土地平整工程設計時,應在滿足灌排要求的基礎上,合理調配土方,盡量做到挖填平衡,同時要與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相結合。土石方開挖量的大小與土地平整的投資直接相關,土石方開挖量的計算,也是土地復墾工程概預算的一項重要內容。土地復墾中土地平整工程投資約占總投資的40%一80%,土方量的大小與土地平整的投資直接相關。準確快速地計算土方量對開展規劃設計、控制總投資及分配資金具有重要意義,不同的土方量計算方法可能導致結果相差懸殊,因而準確快速地計算土方量對開展規劃設計、控制總投資、分配資金都具有重要意義。
2土方量計算方法
在計算土方量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斷面法、散點法、方格網法和三角網法等。斷面法只需要知道兩端橫斷面的面積,因而計算很簡單。但如果施工場地范圍很大,那么求面積工作量將會非常大,而且容易出錯,同時大量的數據容易在計算時帶來較大的誤差,特別是地形較復雜時,算出的面積值誤差會很大。散點法測量受限制較少,可以根據地形情況布置測點,將測點高程求算術平均值即為設計的地面平均高程,計算較為方便。方格網法是根據地形圖劃分方格網,分別測出各方格四個頂點或中心點的高程,根據測出的高程點和方格總數計算地面平均高程、挖填深度及土方量。三角網法依據數字地形模型(DTM),根據測出的高程點使用三角網對平整范圍內的地形曲面進行擬合,并根據所給定的設計高程計算平整范圍內的挖填方工程量適合地形變化頻率較高的區域進行平整土方計算。在幾種計算方法中,三角網法計算精度最高,其次是方格網法,最次是斷面法和散點法。
在基于南方CASS軟件的平臺上,為了數據的準確性,推薦采用三角網法和方格網法相結合的土方量計算方法。
3基于CASS軟件的土方量計算
在始興縣土地復墾項目中,將通過工程手段對項目區內原有溝、渠、路合理規劃布置,從而達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優化生態環境、提高機械化耕作水平、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目的。根據始興縣土地復墾規劃的實際情況,項目區內的土地平整土方量計算采用三角網法和方格網法相結合的計算方法。
下面以始興縣馬市鎮煙田整理項目為例,具體分析土方量的計算過程。
3.1數據來源
根據以始興縣馬市鎮煙田整理項目提供的測量數據,耕地的土方量實地挖方量為29012m³,填方量為29012m³,設計高程為62.354m,土地平整均為田塊內部平整,無土方調劑量。
3.2三角網法
①將計算土方的平整區域用封閉的多邊形封閉;
②選擇CASS7.1軟件“工程應用”菜單的“DTM法土石方計算\根據坐標文件”(圖4),選擇邊界線,用鼠標點取所畫的閉合復合線彈出如圖5所示的土方計算參數設置對話框,設置好計算參數后,屏幕上顯示填挖方的提示框;
③關閉對話框后系統提示:請指定表格左下角位置,,用鼠標在圖上適當位置點擊,CASS會在該處繪出一個表格,包含平場面積、最小高程、最小高程、土方平衡高度、挖方量和填方量,如圖6所示。
圖4三角網法工程應用 圖5三角網法土方計算參數設置
圖6三角網法土方計算結果
3.3方格網法
①將計算土方的平整區域用封閉的多邊形封閉;
②選擇“工程應用\方格網法土方計算”命令;
③命令行提示:“選擇計算區域邊界線”,選擇土方計算區域的邊界線(閉合復合線);
④屏幕上將彈出如圖7所示的方格網法土方計算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選擇所需的坐標文件,在“設計面”欄選擇“平面”,并輸入目標高程,在“方格寬度”欄,輸入方格網的寬度,這是每個方格的邊長,默認值為20米;
⑤點擊“確定”,得出土方(圖8)。如果挖方大于填方,則本平整區域有土方需要運出,反之則需要客土運入。
圖7方格網法土方計算對話框圖8方格網法土方計算結果
3.4兩種方法的比較
下面是將測量的地面高程數據,分別采用三角網法和方格網法計算在土地平整面積和高程相同的情況下的土方量大小,結果如下表格,計算結果的最或是值為。
表3三角網法計算結果
表4方格網法計算結果
表5土方量計算方法比較
計算土方量的原則就是填挖方平衡, 因此填挖方余量越小對工程就越有利。由表5可知,利用三角網法,計算出的填挖方余量為324.3m³,利用方格網法,計算出的填挖方余量為1455.1m³。
4結語
由于地形的復雜性,在外業測量數據相同的情形下,計算結果的精度取決于內業建模方法。方格網法一般適用于地形起伏不大,且地面坡度有規律,范圍比較大的施工場地,也適合平坦地區及高差不太大的地形場地平整時使用。但該法計算粗糙,計算精度一般,在不增加格網密度的條件下,不能很好地解決土方計算中遇到的“破格”問題 。實際上,對于中、小型建設項目、舊城區改造以及地貌復雜的情況,用上面所述方格網法計算土方量誤差較大。這樣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土方工程量必定與概(預)算的土方工程數量相差較大。
三角網法的局限性比較小,適用范圍廣,計算時不管是平坦地區還是起伏較大山地、坡度較大地塊都有很大優勢。三角網法省去了正方形方格網中由實測點到網格頂點的轉換,三角形網頂點就是直接的實測數據連接而成,網構成的系統性能優,計算精度更高,并能較好的反映地形地貌特征。
建議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采用三角網法,利用三角網法及算土方量的計算精度要高,工程量要小,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在始興縣土地復墾規劃設計中,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計算首先采用三角網法計算田塊內部的土方自平衡高程,滿足渠系灌溉要求的則定義其為設計高程,不能滿足的則在田塊內部依據平整線劃分平整單元,利用方格網法計算平整單元內滿足渠系灌溉要求下的設計高程的土方工程量。
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計算,是整個規劃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正確的土方量計算方法,從而準確快速地計算土方量,對開展規劃設計、控制總投資、分配資金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承倫,袁濤.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3.1-10.
[2]李芳芳,牛書平.CASS軟件在土石方計算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10,(8):235-236.
篇2
【關鍵詞】:礦區;土地復墾;保障措施
1、前言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礦產資源開發的粗放型開發為主,從而造成了礦區大面積的土地遭受礦山開采破壞,據統計,中國因采礦破壞的各類土地超過400萬hm2,并以1.3萬hm2/a的速度增長[1]。隨著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每年仍會造成新的損毀土地,礦區開發損毀土地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復墾整治,將會造成礦區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資源減少,嚴重影響礦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如何構建合理的土地生態系統,恢復景觀生態平衡,成為礦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2]。因此,了解我國相應的土地復墾政策要求,分析礦區土地復墾現狀,針對我國礦區土地復墾率較低的現狀情況,提出相應保障礦區復墾工程進行的保障措施,進而實現土地復墾工程的順利實施。
2、礦區土地復墾現狀
2.1礦區復墾相關要求
1988年國務院實施《土地復墾規定》,2011年務院實施《土地復墾條例》,對于礦區開發過程中造成的損毀土地明確了其復墾責任和義務。為保障損毀土地得到及時有效的復墾。自2006年開始,國土資源部相繼實施國《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土地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關于組織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81號)、《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要求。明確了生產建設單位編制土地土地復墾方案的和實施礦區土地復墾的相關要求。對于礦山企業而言,對于新建礦山、改擴建礦山和已生產礦山均編制土地復墾方案,作為礦山企業辦理采礦證等手續的必備條件,大部分礦山企業在這期間均編制了相應的土地復墾方案。
2.2礦區復墾工程實施現狀
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并沒有根本上改變礦山開采損毀土地的治理,由于目前并沒有土地復墾規劃設計的相關政策要求,并沒有進行復墾工程的規劃設計,大部分采區簡單的復墾治理方式,有些礦山復墾工程根本達不到相應的質量標準。導致采煤沉陷、渣場壓占等損毀土地仍大量存在,礦區損毀土地復墾率較低,或者土地復墾質量達不到相關的質量要求,影響礦區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而如何保障礦區損毀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實現土地資源有效利用,成為礦區土地復墾工程有效實施的重要內容。
3 、土地復墾保障措施
3.1 制度保障措施
目前,造成礦區土地復墾率較低現狀原因之一是相應的制度和政策要求缺失。復墾方案確定了礦山損毀土地的范圍和措施,但是方案并不能取代相應的施工設計,對于指導土地復墾工程實施的復墾工程,并沒有提出相應的政策要求,也沒有實施復墾工程設計的規范規程,導致礦山企業實施土地復墾工程沒有相應規范可參考,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政策要求如何實施礦區損毀土地治理。導致了部分礦山企業復墾工程實施的積極性不高,造成土地復墾率較低。
3.2 費用保障措施
礦山企業在編制完成土地復墾方案后,縣級國土部門要監督其簽訂土地復墾監管協議,并設立國土部門、銀行和企業共管的銀行賬號,按照相關規定繳納足額的土地復墾保證金,相關職能部門要對土地復墾保證資金嚴格按照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的辦法進行管理。同時督促礦山企業進行資金的內部審計,審計部門、稅務部門和國土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定期對土地復墾費用進行相應審計,確保土地復墾費用足額用于土地復墾工程。對于礦山企業已完成的土地復墾工程,國土部門要按照土地復墾質量標準實施驗收,驗收合格的土地復墾項目,土地復墾保證金可作為下一階段的保證金,確保土地復墾費用足額到位。
3.3 監管保障措施
國土主管部門根據批復的礦山企業土地復墾方案,督促在土地復墾工程實施前編制相應的土地復墾規劃設計。礦山企業在實施損毀土地復墾工程時,國土監管部門要督促礦山企業成立土地復墾領導小組,定期向國土主管部門報告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結合工程進度提出具體的改進和補救措施。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定期對土地復墾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實行嚴格的復墾工程驗收制度。
3.4 技術保障措施
在土地復墾工程實施期間,嚴格按照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選擇和確定施工隊伍,要求施工隊伍具有相應的施工資質。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從建設、施工等各方面按照有關規定實施。
在實施過程中將加強與復墾方案編制技術人員的溝通,對復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及時與相應的設計單位進行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對復墾設計進行修改或重新編制。定期邀請土地復墾相關專家到現場實地考察,結合專家的意見不斷改進復墾方法,提高復墾技術水平。
3.5 組織保障措施
督促礦山企業建立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成立專門的土地復墾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計劃、財務、工程、環保、土地、地測等部門成員組成。抽調或招聘測量、土地復墾、土地規劃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本礦協調民眾、踏勘和勘測等土地復墾的日常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企業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制定年度土地復墾計劃,組織實施年度土地復墾計劃與土地復墾工程驗收,負責協調、保證、監督各項土地復墾措施按期保質實施與完成,并積極配合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與驗收工作。
由于礦山企業土地復墾工作的長期性和綜合性,又需要“邊開采,邊復墾”,礦山企業還將選派專業的人員對土地復墾的施工進度和及時性進行監督,如果發現復墾措施不當或開采計劃改變,及時調整復墾方案。
3.6 適時聽取群眾意見
礦區損毀土地的類型主要有壓占、塌陷、挖損等,在實施復墾工程的過程中,要適時聽取損毀土地權屬單位或權屬人的意見,充分考慮公眾的看法和意見,搜集公眾對土地復墾工程實施的意見和建議,使土地復墾工作更為完善,將公眾的具體要求反饋到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中。
【參考文獻】:
篇3
建設用地置換
一、實施建設用地置換的重大意義
國家為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實行了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2007年**省下達給我縣的用地指標僅有畝,這遠遠不能滿足縣域經濟發展用地量的需求。如何破解用地瓶頸制約成了國土部門的工作重點。去年8月30日《**省建設用地置換暫行辦法》(省政府第193號令)出臺后,局領導立即組織申報了15個建設用地置換項目,項目區總面積公頃,預計新增耕地公頃,新增其他農用地公頃,均屬于建設用地與農用地之間的置換。通過將全縣依法取得的零星分散不宜利用的建設用地,合并為適宜利用的建設用地,既優化了土地利用結構,提高了節約用低水平,又破解了建設用地瓶頸制約問題。僅此置換項目,就可為縣工業園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多畝,使得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可以落戶園區建設。
二、申報建設用地置換項目需要注意的幾點要求
(一)建設用地置換項目的類型(4種)
1、國有建設用地之間、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之間的置換;
2、建設用地與農用地之間的置換;
3、國有土地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之間的置換;
4、農用地轉用批準后,因城市規劃調整等原因未實施供地,現狀仍為農用地的土地,與其他農用地置換。
(二)置換項目的基本原則
1、建設用地置換必須符合有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就是說置換涉及到的所有土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這其中包括建設用地與農用地置換,擬置換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要為農用地。
2、置換后的建設用地用途要與原用途相同,確需改變用途的,要隨建設用地置換一同批準。
3、建設用地置換不得涉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
4、建設用地置換必須各方自愿,不得強迫。涉及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應當經過集體經濟組織2/3以上成員或村民代表同意,同時土地使用權人全部同意。
5、建設用地與農用地置換的,建設用地面積可以大于等于農用地面積,原建設用地要進行復墾,復墾后的農用地面積不得低于被置換的農用地面積,涉及耕地的,復墾的耕地面積不得少于被置換的耕地面積,其質量相當。(新增耕地質量等別的評定現在省廳正在我市試點,沒有正式啟動。耕地質量最高等別為28等,我縣耕地質量等為9-21等。)
6、建設用地置換涉及征收農民集體土地的,必須依法進行補償,妥善安置被征地單位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7、農村村民宅基地與農用地置換,置換后的新宅基地不得超過法定宅基地面積。
8、涉及征收土地的,被置換建設用地面積,不得超過省人民政府批準征收的權限。
(三)項目選址基本原則
1、復墾區土地利用方向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途規定;
2、項目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經土地使用權人同意;
3、項目區不得跨鄉鎮行政區,項目區組片不得超過十片,每片復墾土地應為一個完整的區域,主要工程布局自成一體;
4、項目區復墾后的耕地生產能力(質量),能夠達到置換被占用耕地的生產能力(質量)。
5、項目工程投資有保障;
6、復墾區農業生產水源有保障;
7、復墾區地形坡度在25度以下;
8、違法占用的建設用地不得列入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復墾;
9、城鎮規劃區內的村莊,不能列入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復墾;
10、墓葬地不能列入建設用地置換農用地復墾項目。
三、下一步我縣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實施初步設想
(一)領導要高度重視,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小組
建設用地置換工作,是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新任務,必然會遇到很多棘手問題和復雜矛盾,要做好這項工作,各級領導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統籌協調,強力推進,確保建設用地置換工作有序開展。
來安縣作為置換工作的先行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幾大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置換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各鎮作為項目實施主體,也相應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工作班子,負責所轄項目的實施工作。縣直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形成政府組織牽頭、部門各盡其職、群眾支持參與的工作局面,為順利推動置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渠道宣傳發動,深入人心
置換的前提是各方自愿,要達到自愿,各鎮必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各項目所在鄉鎮要采取召開會議、印發宣傳資料、舉辦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新的土地法規政策,宣傳建設用地置換工作的重大意義,給群眾帶來的具體實惠。并實行鄉鎮干部聯系拆遷戶制度,深入到拆遷戶中去,讓群眾認識到拆舊房、建新房是難得的機遇,是惠及群眾的好事實事,從而調動他們的自覺主動投入項目實施工作的積極性。
(三)合理選擇項目,現易后難
各鎮申報項目之前,要深入下去做好細致的調查摸底工作,科學的選擇項目,不可盲目申報,更不能重申報輕實施。置換工作的難點就是拆遷,我們可以先選擇一些人均占地面積大、磚瓦平房比例大、群眾生產生活不便和廢棄的工礦用地現行試點,從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總結經驗,以點推面,避免大拆大建。
(四)切實做好安置點的落實
各鎮要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前提下,統籌新農村建設的布點,充分考慮到群眾的習俗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讓群眾充分參與到新宅基地選址的討論中來,引導群眾個人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使新宅基地切實獲得大多數群眾的贊同。群眾滿意了,工作才得以推動。
(五)實行項目公告制度,“陽光”操作
項目實施方案省廳批準后,各鎮應及時在相應的媒體、復墾區設立公告牌,告示復墾區建設內容、工期、規劃平面圖、項目法人、投資計劃、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施工現場管理機構人員等內容。
各項目所在鎮要成立由國土所、城建辦和紀檢部門參加的拆遷丈量和復核小組,及時將每家每戶的房屋丈量面積、復核面積和補償金額在村務公開欄上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真正感到心服口服,這樣才能減少矛盾,順利推進。我們可以吸取來安縣的先進經驗,給每戶拆遷戶辦理銀行卡,拆遷戶一經簽字確認直接把拆遷費打入卡中,避免資金截流等問題,真正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也可以杜絕群眾上訪的問題。
(六)妥善安置好拆遷農戶
置換工作的難點就是拆遷安置,做好此項工作也就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完工。拆遷補償協議一經簽訂,可以先從補償款中支付部分資金作為安置戶自建房屋的啟動資金,余款待拆遷結束一次性撥付。同時也要考慮到拆遷戶過渡房的問題,各鎮可以在拆遷的同時,讓農戶先在規劃的安置點范圍內把廚房搭起來,即解決了農戶的吃飯問題,又可加快拆遷進度。項目區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特困戶和五保戶這些弱勢群體,各鎮可以幫助其先建新房,在拆老房,房屋的所有權可以歸鄉鎮所有。
(七)項目工程施工單位的確定
項目實施中,可以將農田防護林的植樹、田坎修筑、房屋拆遷以及部分地塊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較近的土地平整項目交由當地承包,組織項目區農民按規劃設計的標準實施,讓項目區群眾在實施中就得到實惠。單體設計預算超過20萬元的必須組織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
(八)作好權屬調整工作
各鎮要制定好科學可行的權屬調整方案,權屬調整要本著公開、公平、合理及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權屬調整可以通過下面兩種方式處理:
1、整體發包:復墾的新增耕地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發包給種糧大戶,實行規模經營;也可以招標承包,原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個人可以擁有優先承包權。
2、按比例分配:按村莊原有的土地比例、被拆遷房屋面積或以標準田塊為基本單位,對復墾后新增耕地進行分配。
(九)加強項目施工進度、質量的監督檢查
各鎮所要明確專人負責各個項目的實施管理,監督項目各階段的工程進度和質量,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定期將施工情況上報縣局。各鎮可以在項目所在村成立村民理事會,對項目施工進行監督解決農民的實際矛盾,協助鄉鎮置換領導小組工作。
(十)規劃設計與預算變更程序
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生項目規劃設計與預算變更情況,必須履行先報批、后實施的工作程序。
①不涉及項目建設位置、規模、新增耕地面積和項目單體工程結構調整、支出預算調整的,由項目法人提出方案,報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②涉及項目建設位置、規模、新增耕地面積和項目支出預算調整超過預算總額15%,由項目法人提出方案,經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③因規劃設計變更,造成土地權屬重新調整,應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經土地使用權人同意,對原權屬調整方案進行補充說明,報項目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確定。
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
近年來,我縣土地開發整理取得重大進展,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廣大農民的歡迎。每年市委市政府下達的耕地占補平衡計劃均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不過在我從事此項工作一年的多時間里,發現項目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一、存在的問題
1、后備資源的緊缺
我縣從1996年開展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作,位置好、面積大、實施難度小的資源基本上開發殆盡,剩下的資源實施地點越來越偏,施工條件越來越差,難度越來越大。
2、鎮、村積極性不高
開發復墾整理項目新增耕地只能作為耕地占補平衡,不能給鄉鎮帶來即得的利益。開發復墾整理的項目資金必須80%用于工程施工,對一些經濟條件好、資源多的行政村看到沒有太多的利潤可圖,導致積極性不高。
3、重申報輕實施
一些村里盲目申報項目,根本沒有考慮到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導致不能竣工或不能施工。
4、隨意變更規劃設計
項目實施必須嚴格按照規劃設計要求施工,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施工單位并非如此,為了方便施工隨意的修改設計。原因有兩個:在編制規劃設計沒有切合實際;基層所和儲備中心對項目施工進度監督不力。
5、前期工作不到位
項目區內涉及坑塘、未利用、林地等資源的,必須經縣政府、水務、林業部門批準方可實施。去年的幾個外河灘開發項目,因為我們前期工作的不到位,導致施工進度遲緩。
6、項目所在村矛盾協調力度不大,工作作風粗暴
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矛盾,有些村領導敷衍了事,協調不成干脆不管,更有甚者對群眾粗言粗語,大打出手,造成群眾上訪。
7、后期管護的不力
一些項目,施工完畢后沒有及時的發包,時間長了變得雜草叢生。有的栽種樹苗,有的又挖田養魚。
8、沒有真正履行項目招投標制度
2006年7月,蕪湖縣政府辦下發的《蕪湖縣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實施意見》第五章第二十二條中明確規定了項目實施必須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度,各鎮都沒有真正履行。
9、資金使用不規范
個別村沒有設立資金專戶,沒有和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沒有按規定將專項資金真正用于項目實施中去,且檔案整理不完整。
二、解決的辦法
1、最近省廳下發了《關于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指標確認有關問題的通知》(皖國土資【2008】13號),通知中指出省投項目新增耕地指標的60%歸項目所在縣,用于建設項目的耕地占補平衡。各鎮可以組織申報,將面積小、分布散的后備資源通過重新整合,既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又為縣里爭取了指標。
2、縣政府將把開發復墾整理工作納入鄉鎮考核,下達硬性指標,實行獎懲辦法。對于置換項目,可以拿出部分指標給完成任務的鄉鎮用于鎮工業園區建設。
縣政府考慮到物價不斷上漲,施工成本逐年增加,將補助標準提高:開發1300元/畝、復墾1600元/畝、整理3000元/畝。從而調動村里的申報積極性。
3、對于那些重申報輕實施的行政村,三年內縣國土局不予再次立項。
4、項目一經立項,縣局將組織有資質的測繪機構組織實測,各鎮所拿到成果圖要深入現場,廣泛征求項目區農戶的意見建議,充分考慮當地的生產生活和耕作習慣,編制出既符合實際又便于操作的規劃設計,編制后的圖紙要行政村簽字蓋章確認。鎮所還要指定專人對接項目,指導施工單位按規劃設計要求施工。
5、項目立項前,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的專家一起現場踏勘,共同論證項目的可行性,科學的選擇實施項目。
6、各所在項目實施前要做好權屬調查工作,必須征得群眾同意,不得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只有群眾滿意了才能促使項目順利實施。對于工作能力差、班子不團結的行政村,縣局將不予立項。
7、項目實施前,各所要將施工進度表上報中心,并要確定專人對接項目,做好項目質量、進度和投資三控制工作,定期向中心匯報項目進展情況,中心也將不定期對項目進行抽查。
8、新增的耕地必須用于農業生產,3年內不得改變用途(栽樹、養魚),各所要加強后期監管力度,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9、項目施工中,可以將農田防護林的植樹、田埂(田坎)修筑、房屋拆遷以及部分地塊較平坦、土方量不大、土源較近的土地平整工程交由當地承包,組織項目區農民按規劃設計的標準實施,讓項目區老百姓在項目實施中得到實惠,從而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配合、支持此項工作。除去這些,其他單體設計超過20萬元的必須由鎮政府組織招投標。
篇4
【關鍵詞】礦山;土地復墾;現代測繪技術
1.礦山復墾中的測量工作
1.1礦山復墾中過程中的監測
采礦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燃料而且為工業生產提供了能量來源。然而,任何事物都均有其兩面性,采礦在提供燃料的同時亦造成了當地環境的破壞,尤其是地表地貌的破壞最嚴直接和嚴重,輕者導致地陷的發生重者引發山體的整體崩塌和人員傷亡事故。因此,當今大多數國家對于采礦等提出了具體的環保要求和措施。綜合國內外研究,礦區土地與環境破壞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手段解決,而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過程中地形地貌等景觀要素的恢復或重建是首先要做的工作,為此,測繪人員在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工作中再次擔當了“先行官”的作用。其中最為基本的要求是,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建階段必須要建立在對礦區實際測量獲取的圖紙的基礎上進行。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所需的參數必須由測量人員予以標定并對此過程進行動態監測,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1.2復土區域測量并形成工作報告書
在復土區域內建立控制網和圖根點;復土開始前及結束后,進行地形測量;繪制復土各階段的設計圖及完成情況圖;在圖上標明地表破壞的各種形式;從時間和空間上對復土進行系統的檢查并與設計進行比較;綜合計算開挖地表層、平整地面、回填新區域的整體工程量、現場勘測和標定設計所需的幾何要素并監督去實施情況;對復土工程的現行設計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設計提供參考數據和資料,尤其要對地面的移動和變形進行預測和評估并形成預測圖,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在回填工程中檢測回填土質沉降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完成對于開挖肥沃土層以及與之相連的巖石的礦山的勘測和測量工作,并對肥沃土壤的性質、儲備量、消耗量進行檢測并繪制成圖;對于露天礦區的邊坡和殲石場的坡度進行必備的處理,使之處于平緩狀態,便于后期的施工的便捷;對復土區域適于植被生長土質進行適當的處理促進植物的生長,并防止土質受到侵蝕等,形成完整的礦區測量工作的報告書。
2.現代測繪技術在礦山復墾與生態重建中應用
在現代測繪技術中主要以3S遙感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為主,在土地資源、礦區資源、農作物長、土壤變化、環境破壞、自然災害等領域內發揮出重要的監測作用和強大的監控能力。
2.1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規劃與設計
就露天礦山復墾設計而言,傳統的復墾設計工作需要依據地形圖繪制若千剖面,計算剝、采、復上方量,再繪制剝、采、復后的地形圖,并在其上設計道路、排水溝及上地利用方案等,工作十分繁重,且很難達到優化設計的日的。通過DTM模型即可大為簡化復墾設計工作,不但可以監測和獲得礦區采礦前后的地形狀況數據,而且能夠能對多種采礦方案和復墾方案進行綜合對比,得出效益佳、工程量小、環境破壞小的優勢方案。此外,利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FDPPS)技術可以生產采礦與復墾方案的三維模型,實現可視化監控。
在傳統地下開采復墾規劃設計中,通過利用采礦區的地質圖并結合現場勘測或通過參考資料預測的開采采沉陷值形成礦區沉陷后的地形圖,進而據此對土地的性質進行綜合評價確定其適應性,結合開發用途布局土地使用單位和基礎工程設置。現在利用GIS技術不僅可以簡化工作,而且能夠獲取開采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地形圖,在數字地圖上進行劃分確定其適宜性評價單位,獲取使用和布局的參數后期的使用提供客觀、公正、科學的數據。
2.2土地破壞監測與復墾工程監測
采礦對土地與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一漸變的動態過程。露天開采過程中隨采空區的擴大與采深的加大,排土場在加高、采場邊坡穩定性條件在變化,當這些變化超過閡值時,會產生災害性的破壞,因此,采礦過程中通常需要對其進行適時監測。在礦區地下開采階段,地表的沉陷危險系數和范圍隨著地下開采范圍的不斷擴大而增大,其帶來的后果是對土地資源的破壞和地面生產設施的破壞,為保障生產和生命財產安全,防治自然災害和認為災害的發生,須對礦區沉陷進行嚴密的監控。傳統的檢測方法是通過巖層和地表移動進行檢測,不僅局限性較大而且工作量巨大,效果不佳。隨著GPS技術的引進和使用即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對復墾區地表沉陷過程實現高效監控獲取精確數據。復墾工程的施工亦無需使用傳統的填充方式(回填―操平―復土),僅需通過自動控制推土機一次性即可實現回填、壓實、平整的目的,省時省力而且效果更好。
2.3待復墾資源的調查與評估
采礦雖然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卻也造成了礦山土地環境的破壞,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全國經濟處于百廢待舉狀態,所有開礦企業忽視了環境保護,焦點放在與產量之上,導致當前我國礦區環境破壞極其嚴重。然而,由于測繪技術的限制,以往對礦山廢棄地數量未形成一個準確的數字,估算在4萬畝至2000萬畝區間,極其不精確,難以提供有力參考。隨著當前遙感技術的運用,即可對礦區環境破壞數量以及破壞程度進行精確的測繪,提供更為準確的數值。例如,掃描出我國各地礦山的規模、分布、數量、采礦固體廢棄物、污染物等都可以通過遙感技術進行監控。
2.4復墾土地利用過程中現代測繪技術
時空變異性是復墾土地最為明顯的特征之一,而且隨著時間的累計其變化性不斷增長,穩定性越差,但是復墾土地并非不可使用,只要管理措施得當,土質會逐漸好轉。此外,經過采礦對土質造成破壞再加上復墾的第二次人為改造土地行為, 土地質量在空間上的特性表現為非均質性,即存在空間變異性,土地質量時空變異性表現為土壤理化性狀及農作物產量諸方面,RS、GPS和GIS為研究復墾土地質量變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參考文獻】
[1]暴景陽,許軍.現代測繪理論與技術文庫[M].測繪出版社,2013-12-01.
[2]潘松慶.現代測量技術[M].黃河水利出版,2008-06-01.
[3]李青岳,陳永奇.工程測量學,北京:測繪出版社,1995.
篇5
一、增減掛鉤工作的指導思想、目的和主要依據
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以下簡稱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以緩解城鎮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為出發點,滿足各類建設用地、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需要,充分挖掘農村建設用地的利用潛力,促進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
(二)工作目的。控制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土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城鄉用地布局和結構調整,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建設用地指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主要依據。國土資源部《關于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207號)、《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169號)、省政府《關于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的意見》(魯政發[]17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有關問題的意見》(魯政辦發[]79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省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魯國土資發[]168號)、省國土資源廳《省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管理辦法》(魯國土發[]111號)和市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推進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濟農建改組發[]3號)。
二、增減掛鉤工作的基本原則
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堅持依法自愿原則,按照“總量控制、封閉運作、定期考核、到期歸還”的要求,嚴格管理。掛鉤周轉指標從項目區整體審批至指標歸還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三年。
(一)符合規劃的原則。增減掛鉤項目區的選址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鎮村體系規劃,與農村住房建設、危房改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二)城鎮建設用地相掛鉤,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原則。
(三)以點帶面,群眾自愿的原則。增減掛鉤工作應在街、鎮領導重視、群眾積極性高、資金有保障、資源有優勢的街鎮、村開始,不搞違背群眾意愿的大拆大建,妥善安置好農民生產生活,做到建一批、拆一批、復墾一批,以點帶面,有序推進。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全區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的領導,協調、解決掛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有效推進掛鉤工作的開展,區政府決定成立區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國土分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住建委、市規劃局直屬第三分局、區農業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民政局、區監察局、區審計局、區環保局、區城管執法局、區投融資中心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掛鉤辦),辦公室設在區國土分局。各項目實施的街、鎮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和所涉及的村書記、主任具體負責,主要抓好項目實施中的宣傳、協調、糾紛處理等問題,負責拆舊區的拆舊工作和拆舊區所在村復墾前土地權屬登記以及復墾后土地的分配與承包問題,確保項目有組織地實施。
四、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方法和實施步驟
(一)前期工作
1、掛鉤項目區的設置。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設置要與城鄉統籌、農村住房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密切結合。掛鉤拆舊區選點要以居民點整體搬遷、集中連片整理為主,且不準在新一輪規劃的建設預留區作為掛鉤拆舊區(置換復墾區),掛鉤區拆舊整理的農村居民點所占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項目區總面積的70%,條件成熟的項目區所在街、鎮分別向區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區國土分局提出申請,按照先安置再拆遷后復墾的原則進行,并完善以下有關資料:
(1)市、區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村莊改造建設項目總體策劃方案的批復;
(2)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出具村莊改造用地審核意見;
(3)市、區發改委出具村莊改造項目核準文件;
(4)村莊改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及環保部門批復意見;
(5)村莊改造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6)村莊改造項目規劃審批文件;
(7)安置區單體設計與施工圖紙;
(8)其他提報的材料。
2、編制項目區實施規劃。區國土分局依據《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20年)》、《區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根據省、市有關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政策,確定全區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與建新項目區的規模、范圍和布局,聘請專業技術隊伍編制項目區實施規劃并按程序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查,報省政府批準項目區規劃。
編制項目區實施規劃的內容和材料:
(1)項目區基本情況,包括項目區的人口、戶數、面積、自然地理概況、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權屬、土地利用規劃情況等;
(2)分析項目區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條件、潛力和可行性,并確定拆舊地塊的規模范圍位置,確定建新地塊的規模范圍位置;
(3)制定項目區拆舊地塊整理復墾與拆遷安置補償方案;
(4)拆舊區權屬證明及權屬匯總表;
(5)提出掛鉤周轉指標的使用和歸還計劃;
(6)提出建新地塊的土地使用安排;
(7)資金來源保障證明;
(8)安置方案;
(9)區人民政府批準農村居民點撤并、改造及相關方案的文件;
(10)相關聽證會紀要與簽到表;
(11)區人民政府關于歸還周轉指標的承諾書;
(12)區國土分局、街鎮與村簽署的復墾協議書;
(13)涉及拆遷的需提供被拆遷對象(村民或原用地單位)簽署的意見;
(14)拆舊地塊的實施前的現狀影像資料;
(15)項目區(包括拆舊地塊與建新地塊)位置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
(16)拆舊地塊勘測定界圖(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17)拆舊地塊實施規劃圖(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18)建新地塊勘測定界圖(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3、項目審核。區掛鉤辦對項目區設置合法性進行嚴格審核,并對項目區的可行性進行評估。
4、拆舊區復墾規劃設計和預算。根據項目區實施規劃,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做好拆舊區復墾規劃設計及預算,市國土資源局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項目設計和預算已經批準不得擅自修改,因特殊原因確需調整的須按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5、實施復墾區工程招投標。區國土分局會同區檢察院、區監察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住建委等部門,依據規劃設計和工程預算,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建設項目進行招投標。
(二)施工階段
1、項目區實施的街、鎮負責做好拆舊地塊的調查摸底工作,進行土地權屬登記,拆舊房屋的丈量、補償費的計算等;
2、實行工程規范管理,拆舊區地塊整理嚴格執行土地整理復墾的有關規定,涉及工程建設的,應當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公告制、合同制等制度。嚴格按照規劃設計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三)驗收階段
在強化項目實施質量和進度,規范項目管理的同時,嚴格按照《省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區驗收暫行辦法》的要求,切實落實地塊實施前后的影像對比、新增耕地面積的勘測和質量檢測。區國土分局根據項目區實施單位提出的申請,組織開展項目區竣工驗收,自查合格的,向市國土資源局提出初驗申請,市國土資源局初驗合格后向省國土資源廳提出驗收申請,由省國土資源廳進行終驗。
(四)土地權屬調整
相關街、鎮及村在規劃整理前進行統一權屬登記,并收回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項目區新增耕地所有權屬歸項目區所在村集體所有,使用權可以采取公開發包的形式承包給最合適的單位或個人,也可以由村集體重新發包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五、資金來源
1、財政撥款,主要是財政部門預留專項資金,用于城鎮增減掛鉤項目區拆舊、建新和復墾;
2、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除統籌安排當地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公益事業和村鎮二三產業發展用地外,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由區政府在區內統一調配,實行有償調劑。供求雙方簽訂用地指標有償使用合同,有償調劑費用原則上按20萬元/畝;
3、集體、農民和經濟實體共同投資;
4、吸納社會資金投入。
六、資金管理和使用
(一)城鎮增減掛鉤項目資金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
1、增減掛鉤項目資金管理遵循“政府籌資、財政監管、項目運作、區域平衡、封閉運行”的總原則;
2、增減掛鉤項目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原則。項目法人必須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不得超預算支出;
3、專戶管理、專賬核算的原則。所有增減掛鉤項目資金由區財政部門實行專戶儲存和收支兩條線管理,設立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資金專戶,用于核算拆舊區項目資金的籌集和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
(二)城鎮增減掛鉤項目資金管理、使用
1、拆舊區項目資金的管理,由區國土分局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總預算。預算方案必須根據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頒布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標準》、《市土地征收管理辦法》、《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編制項目投資預算,由區國土分局會同財政部門對預算共同審核,編制資金預算,制定資金撥付方案。由區財政部門根據資金預算將資金分期撥付到具體項目承擔的街、鎮,專項用于農村集中居住點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建設用地復墾、拆遷補償等方面。
項目實施單位和建設單位應當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和嚴格的資金撥付程序,根據項目施工合同和項目實施的進度從專戶分期撥付。資金撥付應有工程監理出具對工程進度和質量的意見。
指標使用單位將有償調劑費直接撥付區財政指定帳戶,專款用于掛鉤項目區的農房建設、拆遷安置、土地復墾和綜合整治。然后由區國土資源分局和區財政部門與供求雙方簽訂用地指標有償使用的四方合同,區財政部門先撥付合同總額的50%給指標提供者作為啟動資金,復墾驗收后再撥付合同總額的50%。指標調劑費用計入使用者土地熟化成本。
七、城鎮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保障措施
1、區掛鉤辦負責對增減掛鉤項目區按季度定期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報區政府、市國土資源局備查,以切實加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檢查和監督。
區掛鉤辦應按照項目區實施規劃確定的時間計劃和工程設計標準,每月對項目區工程進度進行監督檢查。
2、掛鉤項目區批準后,對于未按照批準的實施規劃開展工作的,或檢查不合格的,區政府責令限期整改;連續兩次檢查不合格的,予以全區通報,對確不能開展掛鉤工作的由區財政部門扣回先期撥付資金;相應限制下一期周轉指標的使用。
對于擅自擴大增減掛鉤項目區范圍,突破下達周轉指標規模的街、鎮,停止該街、鎮的增減掛鉤工作,并由區財政部門扣回先期撥付資金。
3、加大對資金的監管,并采取相應措施整合各項涉農資金,加大投入,確保完成任務。對發現有截留、挪用和擠占掛鉤項目資金等違紀、違規行為的,由監察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觸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篇6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審批
土地開發整理即為,在特定的區域或者范圍內,遵循經濟發展的要求,依據城市規劃或者土地利用規劃所確立的用途及其目標,通過法律、經濟、行政、工程技術等方面的措施,對土地利用關系、土地利用結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進行優化、調整、改造,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優化生態環境,改進生產以及生活條件。土地整理分為市地整理與農地整理兩種。
土地開發整理到目前為止已經實施了近10年,在提升耕地質量、調節耕地占補平衡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就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1 存在的不足
1.1 項目審批手續多,周期長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相應的一系列權利――項目入庫審批權、設計方案批準權、實施項目批準權、工程招標權、驗收發證權以及增減工程認可權等都由省級土地主管部門一手掌握,項目從最初開始選址和立項審批一直到最終的驗收發證,耗時長,需要召開六次評審會議,為此,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就需要六次上訪國土資源管理部分或其委托的相關單位,而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則最少三次下到基層進行檢查,整套審批材料多達200頁。一般說來,一個項目從入庫到開工,往往歷經九到十個月的等待,項目審批周期較長。
1.2 農村集體建設在用地布局上不盡合理,廢棄土地較多
對我國而言,村鎮建設用地總量及其巨大,是城市用量的4.6倍,人均用地面積較大。農村宅基地復墾中存在著以下方面的不足。第一,拆建安置問題。因為一輪規劃中重工輕農的思想比較嚴重,對城鎮周邊發展較為重視,卻對新農村建設很少顧及,村莊規劃中規劃的指標少,農民建房存在一定難度。第二,土地不合理利用。將一些老宅變為耕地或者林地,將果園、未利用地等劃為耕地,此現象主要在半山區或山區較多。第三,為維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將民房附近的荒地劃為了耕地,復墾面積大為降低。
1.3 高新技術應用得較少,技術支持不夠強大
數學模型、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遙感技術等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有極廣闊的利用前景,雖然這些技術部分被采用,但是整體說來,大部分的土地整理項目效益評價、規劃設計、區域土地整理規劃、可行性分析等仍然是通過傳統的定性的方法來完成的,規劃工作效率較低,同時效益評價結論也不夠科學。一些設計、測量、監理、施工等隊伍在專業技術上較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給項目管理工作帶來了障礙。而施工、工程管理、監理、設計等單位的專業水準的底下也讓工程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1.4 群眾參與度不高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往往具有頭重腳輕的特點,上級對項目實施管理都看得很重,抓得很嚴,但是對基礎群眾的參與卻沒有一定的要求。如,工程內容、立項選點、項目覆蓋范圍、投資方向等群眾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知。規劃設計過程鮮有聽取群眾意見、召開群眾懇談會的,而是由專業機構全權。所以規劃方案往往脫離群眾,沒有真正得民心,工程施工中的監理環節也少有群眾參與。
2 對策與建議
2.1 簡化審批手續,將事權合理下放
首先,對入庫項目的審批實施分級分段負責制,將入庫分段審批一系列權限逐級分配的工作由省級行政主管部門來完成。這樣一來,不但減輕了省級相關部門的工作量,而且能夠讓基層土地行政部門積極參與,對提高工程質量有很大促進作用。其次,將入庫項目審批權恰當的交給縣、區、市。對不用省級資金的那些項目,由市、區、縣級主管部門對實施先后進行管理,上報給省級相關部門進行備案。最后,逐步減少省級親自實施的項目數量。省級應當對建設新增土地的有償使用費有清晰的把握,參照財務部以及國土資源部等相關規定,和市、縣聯合起來,對農田保護面積,以下新增耕地任務指標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開發整理資金。
2.2 加快土地復墾力度,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工作
盡快健全土地復墾以及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切實加快土地復墾工作進程。對于復墾后的土地,應當優先考慮用來種植、畜牧、林果或者漁業等農業生產,對那些不適宜于用作農業生產的土地,由國家征收之后,開發整理,作為工業用地或者旅游用地。
目前,我國農村居民點對土地利用率較低,這種狀況則對建設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應該征求農民意見之后,通過合理規劃,對目前的居民點進行合并遷移等措施,大力治理“空心村”,退宅還耕,從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對農村宅基地進行整理能夠改善資源利用情況,優化農村居住環境,促進耕地保護。
2.3 提升土地開發整理隊伍的專業素質
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借助一些專業機構,對土地整理的施工單位進行資格認證;從企業技術實力、資金力量、信譽、實踐經歷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對土地開發整理單位的資質等級進行評定;建立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實施獎懲機制,提升人員工作熱情,引進高素質優秀人才,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等,從多種角度,采取多種方法促進土地開發整理專業水平,使其朝著現代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2.4 加大群眾的參與度,做人民滿意的工作
《物權法》有規定如下:同的承包經營權所有者依法對其所承包的土地(耕地、草地、林地)享有收益、使用以及占有的權利。所以,應當建立一套群眾參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之規章制度,在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對承包經營者已經認同的開發整理方式、途徑等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防止法律糾紛的產生。
2.5 健全工程驗收機制
首先,組建專業素質高、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負責驗收。驗收人員盡量相對固定,防止濫竽充數。其次,規范驗收程序、材料等。再次,嚴格遵守相關制度,責任分明,對驗收過錯依法追究責任。
3 小結
總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促進資源充分利用,可是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方面的缺點,如審批手續繁冗,周期過長、土地復墾工作有待改善、專業技術有待提高、群眾參與度不夠、相關立法不夠完善、對新農村建設促進作用不夠明顯等,針對上述問題,只有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改變原有的權利集中制度,分權到下級相關部門,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加快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才能夠讓土地開發整理這些工作又好又快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篇7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促進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提高對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我縣煤炭儲量26億噸,含煤面積2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21%。現有礦井5對,年產煤炭1000萬噸,隨著煤炭開采能力的不斷擴大,采煤塌陷地問題日趨突出。目前全縣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地累計已達6000多畝,且以每年2000畝的速度增加。大量地表交通道路、水利灌溉和地下水資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和污染,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破壞。同時大量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不良因素。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一定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治理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治理采煤塌陷地
根據《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縣土地復墾規劃》,結合實際,抓緊科學編制塌陷地治理規劃,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縣國土資源局要根據土地開發復墾規劃,結合市政府下達的任務目標,結合各礦區實際情況,逐年編制塌陷地治理計劃,并分解下達到各復墾義務人。治理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區別主次先后和輕重緩急。
在組織塌陷地治理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管理,實施綜合開發,實現綜合效益。要按國家規定,對塌陷地治理實行項目管理。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由縣國土資源局組織實施。凡是已經穩沉的塌陷地區,要作為一個項目綜合規劃設計。治理工作要堅持種、養、建、游一體布局,生態措施與工程措施并舉,環境面貌、生態條件與生產建設統籌安排。塌陷地平均深度不超過1.5米,且非常年積水的采煤塌陷地,一般應在塌陷穩沉后兩年內治理為農用地;塌陷平均深度超過1.5米或不超過1.5米且常年積水的采煤塌陷地,應在塌陷穩沉后三年內按照綜合開發、經濟合理的原則,治理恢復到可利用狀態。
三、加大投入,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步伐
按照《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國家、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有關部門要督促復墾義務人依法履行復墾義務,沒有條件復墾或復墾經驗達不到要求的義務人應繳納復墾費。塌陷基本農田的復墾費繳納標準,按《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塌陷非基本農田的,復墾費繳納標準按《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辦法》的有關規定,原則上按不低于耕地開墾費的標準收取。
篇8
1土地整治與農業發展協調機制的前提―公眾參與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堅守1.2億公頃耕地紅線面臨嚴峻挑戰。而土地整治作為協調人地關系,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補充耕地、保護耕地資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用地結構,保障糧食和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9-2008年,中國通過土地整治共補充耕地278萬公頃,近幾年中國每年用于土地整治的資金投入近千億元。然而,當前中國的土地整治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急需加以解決。如土地整治規劃統籌乏力;規劃設計不合理,以至于變更比例大;資金來源單一,資金管理效率低下;土地整治項目后期管護的效率低下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公眾參與監督機制。隨著我國土地整治工作的逐步推進,公眾也逐漸參與到土地整治中來。大部分學者已認識到,土地整治項目引入公眾參與是一種必然趨勢。梁留科等對德國礦區景觀生態重建、土地復墾的歷史變遷、實施手段、理論研究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的分析。他指出加強公眾參與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中國礦區生態重建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胡振琪等指出“公眾參與型“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項目管理方法,對促進我國土地復墾工作的開展、實現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徐雪林認為公眾參與是社會評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公眾參與,使得社會評價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針對性。薛繼斌等認為公眾參與是農地整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定環境資源價值的重要方法,同時還可以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畢宇珠認為公眾參與提升了鄉村土地整治規劃決策的科學性和公共性,增強了鄉村土地整治的社會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了鄉村土地整治規劃順利實施。公眾參與是保證土地整治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有效的公眾參與一方面可促進土地整治項目立項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可使農地整理規劃設計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監督地方政府、基層領導、施工與監理單位的行為, 提高土地整治項目的建設與管護效率。從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上來看,公眾參與鄉村土地整治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建設與管理是大勢所趨。
2 構建土地整治與農業發展協調機制
2.1建立現代農業的政策體系,形成有效工作機制
首先應因地制宜地進行制定建設規劃、發展綱要,確定階段性目標。經過人大審議通過后,使現代農業建設形成一個層次分明、長短結合、有機統一的政策體系。其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要做到“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干部服務、社會支持”,通過各地、各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把中央的有關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2.2做好規劃的編制與協調工作
(1)規劃編制時的協調 在農業發展規劃過程中,應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溝通協調工作。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現代農業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地整治也不是一時之事。首先,要從實際出發,以規劃修編為契機,科學編制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其次,以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先導,做好村鎮建設規劃和土地整治專項規劃;最后,科學制定“十一五”期間土地整治目標、任務,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項目。同時,應提前介入各類相關規劃工作,優先安排現代農業示范點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2)加強前期調研工作 農業發展和土地整治中的很多建設都是互相關聯的。二者的有機協調將產生巨大的綜合效益。無論是土地整治項目還是現代農業建設項目,在項目的立項過程中,必須加強前期調研工作。土地整治項目在立項、規劃設計時,應著重考察當地的農業現狀。做好前期調研工作,能有效地加強二者的協調性。一方面是可以防止重復建設,節約資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做過土地整治規劃的同志都知道,對項目區及其周邊情況的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舉個簡單的例子,設計者知道或不知道離項目區100米處有個提灌站,他對路、溝的設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3)實施過程中的協調 當前,縣級土地整治項目一般要限制在300公頃以內,每個項目都有一個明確的范圍線,所有的土地整治工程設計只能在項目范圍線內進行。筆者認為,這樣進行規劃設計有割裂之嫌,人為地把一個項目區看成了一個“獨立王國”,切斷了和周邊區域的聯系。眾所周知,土地整治的一大目標是追求新增耕地,考慮到項目規模,一些院落或新增耕地潛力不大的區域就不會放到整理區內,然而新增耕地潛力不大的區域并非就是不重要的區域,有些反而是居民生產生活的主要區域,當這樣的區域被人為剔除出項目區,當地農民難免會不理解,并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影響到項目的實施和
維護。
2.3建立“四統一”運作機制
隨著中央對農業發展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部門投入的資金也不斷增加,但目前存在資金投入較為分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部門之間各搞各的規劃,各做各的項目,各投各的資金,沒有形成合力。因此,今后各地在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建設時,應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投入和統一實施的“四統一”模式。
篇9
關鍵詞:土地整理 項目管理
土地整理分為兩大類,即農用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農用土地整理又分為土地整理、土地開發和土地復墾,我國現在土地整理重點放在農村以農用土地整理為主。 農用土地整理分別包括:土地整理主要是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田間道路、生產道路、挖設溝渠、布置林網以及埋設澆水管線等綜合建設;土地開發主要是在荒地、坡地、灘涂地等原來不能耕種的土地上,使用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對土地進行規劃和改良達到耕種需要,增加耕地面積;在新增耕地上合理布局修建田間道路、生產道路、挖設溝渠、布置林網以及埋設澆水管線等綜合建設;土地復墾主要是在礦山生產及自然災害損毀的廢棄土地上,使用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使土地恢復開墾耕種,在復墾后的土地上合理布局修建田間道路、生產道路、挖設溝渠、布置林網以及埋設澆水管線等綜合建設。
一、項目實施中的管理
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對于確保糧食安全、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許多基層人民政府將它作為重要議事事項,要求各政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協力,確保項目計劃順利實施。
(一)機構設置和制度建設
土地復墾開發整理項目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政府,普遍成立項目工作機構,由政府相關領導任負責人,項目工作機構下設置辦公室,由國土資源系統的相關人員承擔主任。部份重點項目施工現場都設有現場工作指揮部,由國土資源系統相關人員擔任指揮長。現場工作指揮部內設技術、質量驗檢、征地、財務等現場小組。明確了《項目管理工作制度》、《財務管理規定》、《施工管理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安全生產制度》等制度,同時擬訂了相關人員的任務職責以及工作步驟。項目法人制、通告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等正逐漸改進施行。由建議項目書、研究可行性報告、設計與規劃、調查權屬、招投標組辦、建造工程、監理質量、變更設計、狀況匯報到竣工驗收、后期看護、使用管理資金、管理檔案等工作步驟均有標準的程序與規則,基本能夠按照以上的程序和規則管理實行項目。
(二)信息資料的管理
當前廣泛均將土地復墾開發整理項目信息資料,列為國土資源管理的主要檔案材料,從起初就設專職人員負責,實時收納、清理,保障了項目檔案文獻的完好。
二、項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盡管土地復墾開發整理項目在組辦落實與管理、工程進展與質量、資金運轉與績效等方面,整體情況是不錯的。但在部分項目區域及個別項目點的落實與管理上存在的問題不容我們忽視。
(一)相對廣泛存在修改設計
個別項目的規劃計劃,未能適合當地百姓愿望和當地具體實際狀況,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修改計劃,個別項目設計為管道澆灌,群眾不熟習,請求修改為明渠明溝;個別設計細度不夠,導致施工異常,只有修改設計;個別地區私自修改設計和規劃計劃,甚有預算調劑不走報批的步驟。
(二)部分項目實施進展較為緩慢
普遍存在項目實施進展較為緩慢情況。下達當年項目資金的時間一般在年底或下年頭,通過相應級次下達,最好建設時期通常錯過。有的項目申報資金與下達資金相差太大無法組織實施。
(三)個別制度施行不力
部分項目招投標未依要求公開,取用邀請招標方法選擇建設機構;部分項目監理機構未選擇注冊的、建設單位資質較差、公告范圍較小等狀況;部分項目監理機構無資質或尚未參加過相關培訓;部分項目區未依照規定設置公告牌等。
(四)個別項目建設成果未達標
通過督查,存在建造范疇、新增耕地面積等方面不能達到預計指標要求的完工項目;個別項目存在較低的新增耕地利用比率:部分項目建造質量尚需提升: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灌溉引水工程防范滑坡、泥石流的情況未能根本解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道路不暢、灌水排水不通,土地開發項目部分地塊平整度不足、耕作層厚度不夠等。
三、改善項目的管理
(一)提升前期工作質量就必須增強前期工作力度
做到從時間上加以保障(不少于180天規劃設計時間);通過普遍征咨百姓看法來設計計劃,必須集中同級環保、交通、水利、林業、農業等相應單位的專業人材論證設計方案。培訓加大,提升項目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快設計修改審批相關規定的擬訂,約束其管理。加大設計部門的資格質量管理,通過公示業績,促進工作質量提高。
(二)推進項目工程進度就必須加大監督措施力度
針對未按要求竣工驗收的項目所在地區,則不審批新建項目;針對應完成竣工驗收而未進行驗收備案的項目,就不同情況,按照項目驗收要求,進一步完善驗收備案工作。
(三)管理項目、加強實施
各級項目業主從“項目法人等五制度”實行、方案落實等方面來完成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同時落實實際工作中;上級國土資源部門通過加強幫導力度、加大督查,及時覺察、研討處置問題。
(四)夯實業務知識,提高理論素養
采取輪訓、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各級項目業主單位的財務會計核算管理,徹底解決項目會計建賬不規范、開支超范圍等問題。
參考文獻:
[1]胡振琪,趙艷玲,程玲玲.《中國土地復墾目標與內涵擴展》 《中國土地科學》 2004年03期
篇10
關鍵詞:土地整治 促進 節約集約利用
1.土地利用現狀
雙遼市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89公里,幅員面積3068.82平方公里,現轄6個街道、8個鎮、5個鄉(其中含1個少數民族鄉),總人口42萬人,幅員面積3121.2平方公里,農用地258154.03公頃,建設用地24105.36公頃,未利用地196878.78公頃,現有耕地188536.67公頃,人均耕地0.33公頃,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后備資源16227公頃。2012年耕地保有量133806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31049.22公頃。
2.土地整治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關系
土地整理是“最大限度提高耕地效用”和“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針對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既要保障經濟發展,又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需要我們十分珍惜土地資源,合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如何堅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這一現實而客觀的條件,我們必須從現有的耕地質量、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后備資源上下功夫,挖掘土地內在潛力,改善土地使用條件。而土地整理恰恰是補充耕地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途徑,通過土地整治來改善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實現農業增產增效,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土地整治還可以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為產業發展創造發展空間。由此看來,土地整理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土地整理來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3.雙遼市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
近幾年,雙遼市始終把土地開發整理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并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雙遼市積極向上級爭取整治項目,以重大工程和整體連片土地整治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為目標,以節約集約,統一規劃,統籌資金,整村推進,集中建設為原則,較好地完成了一批土地整理項目,為雙遼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緩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在土地開發整理上,主要采取如下做法:一是從實際出發,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根據全市土地資源利用和分布狀況,在充分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達到土地資源利用與社會、經濟和生態發展和諧統一。按照產出高效、公眾認可、環境友好、技術可行的標準,選出可行的規劃方案,使土地開發整理工程更具實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土地開發整理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的原則。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設計中,邀請農業、水利、環保、畜牧、林業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共同認證和提出建議,并充分考慮村集體的意見,按照當地生產生活實際規劃田塊標準、配套設施的布局,從而使整個規劃設計達到科學、合理、適用;三是嚴格項目招投標管理,實行陽光操作。在落實項目工作中,選擇有資質的招投標組織機構,廣泛吸引眾多施工企業關注和參與,邀請相關部門參與監督管理,確保招標、投標、評標、定標工作的嚴肅性;四是嚴格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使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確保專項資金的安全運行和項目的順利實施。
4.土地整治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達到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近幾年,雙遼市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協調資金,嚴格按照數量、質量和生態協調統一的原則,先后實施了雙山鎮基本農田整理、臥虎鎮同樂村土地復墾整理、茂林鎮鹽堿地開發整理、茂林鎮(大興村、振興村、喬家村)土地整理等10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規模達到4785.02公頃,共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累計新增耕地2288.76公頃。通過開展農村土地整治,確保了全市 13.38萬公頃耕地不減少,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真正達到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解決了雙遼市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的嚴重問題,有效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也為四平市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做出突出貢獻。
另外,通過土地整治,項目區增加糧食產能1764.282萬公斤,總產值達到3528.5640萬元,項目區人口15000人,人均年可增加收益2352.00元。同時通過廢棄磚、瓦、砂礦土地復墾,增加有效耕地面積64公頃,復墾后提供建設用地23.6公頃。市鄭泰藥業有限公司就是利用了原縣磚廠廢棄地復墾建設的項目,既使廢棄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又避免了占用其他土地搞建設,達到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參考文獻:
[1]楊光明、高晶文.淺析土地整治與節約集約用地之間的關系—吉林省柳河縣土地整治工作紀實[J]吉林農業,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