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規劃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地規劃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土地規劃設計方案

篇1

關鍵詞:基層土地規劃;經濟性;發展性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基層土地規劃是指國家對農村基層地區的土地進行管理和控制的綜合經濟行為。基層土地規劃工作在我國國土資源總體規劃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項集實踐性、規劃性和基礎性為一體的國家行政行為。科學合理規劃基層土地資源對于維護農業生產安全、緩解土地資源短缺、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有力保障[1]。

1.當前農村基層土地規劃現狀

(1)農村基層土地政策更換頻繁。農村土地面積有限、用于農業發展用地控制嚴格,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國家針對基層土地規劃的政策具有嚴肅性、強制性的特點,而農村基層土地規劃必須體現長期穩定性。然而不少農村地區,土地政策更換頻繁,導致土地規劃缺乏整體性長遠打算,最終出現規劃不合理、布局欠科學的弊端[2]。

(2)基層土地規劃缺乏匹配的經濟基礎。我國基層土地大部分處于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由于自身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經濟基礎薄弱,盡管有國家相關政策和財政的大力扶持,但是限于本地區的經濟基礎問題,加之交通條件、人們觀念的制約,導致基層土地規劃舉步維艱。

(3)基層土地規劃設計缺乏科學性。傳統的基層土地規劃設計和布局呈現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明顯,土地規劃缺乏科學性,從而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混亂、用地緊張等問題。

(4)基層土地規劃制度可行性低。在基層土地規劃制度方面,以往的土地規劃制度漏洞大、彈性空間大,以理論性為主,缺乏具體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調整策略,導致制度在后推行過程中困難重重。加之群眾對土地資源規劃缺乏監督,導致一些行政人員濫用手中職權,。此外,由于受到設備和技術的制約,很多基層農村地位無視國家政策和法律,濫用用地,征用農業發展土地,導致基層土地問題越來越凸顯。

2.基層土地規劃基本原則

(1)經濟性原則。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和合理規劃利用逐漸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基層土地規劃工作必須嚴格遵循經濟性原則,科學合理規劃土地,合理布局土地分區和土地利用功能,樹立“節約用地,綠色環保”的思想。基層土地規劃中,應保證農業發展用地,滿足人們住房、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用地要求,合理規劃和布局土地資源,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3]。

(2)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指基層土地資源規劃要體現科學發展觀思想,既要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基礎相協調,又要體現當地經濟長遠發展目標。因此政府土地資源規劃部門應該從科學高效的角度著手,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當地土地資源優勢,以合理土地規劃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此外又必須做好土地資源保護節約工作,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

3.實現基層土地規劃經濟型與發展性協調一致的途徑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行之有效的土地規劃方案。基層土地規劃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調查當地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找出當地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并從符合當地長遠經濟發展的角度制定布局合理、規劃科學的土地設計方案,避免出現土地布局矛盾、互補協調的現象發生。

(2)一切從實際出發,落實基層土地規劃。積極全面落實基層土地規劃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協調新老城區土地關系。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新老城區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規劃難免出現矛盾和交錯,為了避免新老城區土地利用矛盾,應該對新老城區交接地區以及新老城區的功能等做科學調研和周密布局,確保土地資源無浪費、無荒置現象發生。第三,科學布局農村用地。農村用地包括農業生產用地(種植、電網、灌溉、道路等)、農民生活用地(住房、娛樂、健身)。在處理兩者的關系時,應保證農業發展用地,滿足人們住房、娛樂、休閑等方面的用地要求。第三,土地資源的保護。基層土地資源應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的原則,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3)加強土地規劃管理和監督,減少濫用征用現象。農村基層土地用地方面存在土地荒置率高、土地不合理布局的現象。比如農村田埂過密、曬谷場面積過大、溝塘遺棄等。因此要加強土地管理和監督,重新規劃和整合農村基層土地,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和浪費。同時政府部門成立基層土地資源監管小組,針對非法占用土地、土地流轉欠合法等行為應嚴懲不貸。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優化農村土地規劃配套設施。政府方面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和財政幫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優化建設農村的道路、水利、電網等基礎設施,同時強化基層民眾的節約意識和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的觀念,讓“土地節約,土地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4.結束語

當前基層土地規劃中存在土地管理體系缺乏、土地布局混亂、土地政策延續性不強、制度可行性低、執行力度差等弊端。要成功促進基層土地規劃的經濟性與發展性協調一致,必須做好基層土地管理和規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一些從實際出發,堅持經濟性、發展性原則,加強土地整體規劃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政府財政扶持力度,優化農村土地規劃配套設施,強化基層民眾的節約意識和科學合理利用土地的觀念,這樣才能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曾艷紅.淺談基層土地規劃的經濟性和發展性[J].科技論壇,2014,(8):236-265.

篇2

【關鍵詞】土地規劃;整理;技術

1 引言

土地規劃整理是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目標,對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配套建設,對用地結構進行優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以充分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目的所作的安排和布置。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提高土地質量,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實現耕地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統一,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重要手段。

2 土地規劃整理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現有的耕地很多還缺乏灌溉措施與抗旱能力,農業產量不高,為了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必須對現有土地結構進行統籌規劃; 實施山、田、水、路、林綜合治理,配套、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土地生產能力和土地利用效; 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調整土地產權關系,保護土地權屬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

3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規劃原則與目標

3.1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

土地規劃的基本任務包括: 分析土地利用基本狀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適宜性分析、土地利用潛力分析、水資源平衡分析等; 制定項目區土地整理的目標、任務和方針; 確定項目區土地利用方向、各類用地的數量及布局; 確定灌排方式和主要工程的布局; 通過技術、經濟論證,確定規劃方案; 擬定規劃實施和管理的相關政策和措施。

3.2 土地規劃的規劃原則

為了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結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應該遵循如下規劃方針: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項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條件和土地質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因地制宜地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項工程的規模及其配置,提高規劃設計的可操作性; 政府決策與公眾參與相結合,調動廣大力量充分論證規劃方案,使規劃更加有效合理。

3.3 土地規劃的規劃目標

土地規劃的目標是通過土地開發,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過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間道路系統,為合理布局各種農作物,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供良好的土地條件; 合理配置灌排系統,增強農田水利設施排灌功能,提高灌溉保證率,提高耕地的潛在生產能力;通過改良項目區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4 土地規劃的關鍵技術問題分析

4.1 土地適宜性分析

對規劃區內待整理的土地,在分析評價過程中,把土地利用現狀、土壤理化性狀、氣候、植被、地貌、海拔、排灌條件、開發改造條件、位置等作為參評因子,通過綜合分析,確定其開發改造方向。評價采用實地調查法、主導因子法和相關因子參考法進行。以坡度、灌溉、土壤厚度為主導因子,坡度小于25°的、能灌溉的以開發改造為水田為主;其中一種或數種因子達不到要求,以開發改造為旱地為主。土地復墾的,以土壤類型為主導因子,灌溉條件、周圍耕地類型為相關因子進行綜合評價。

4.2 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 水平梯田修筑

水平梯田的修筑完全改變了地表的坡度,農民在田面內部耕作時通過人工修筑土壟,改變了坡面徑流的流向。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擾動表土層可能造成一定水土流失,但建成后,不但不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更不會出現土地沙化、鹽漬化的不良狀態。

(2) 種植農田防護林

對于項目區存在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要規劃種植防護林,選用經濟樹種,一般可沿田間道兩旁種植白楊等形成基本農田防護體系,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治水土流失及風害影響的作用。

5 土地規劃的總體工程布局以及其技術要求

5.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將現有荒草地及灘涂整理開發成耕地,對所有耕地進行局部平整,形成便于機械化作業的田塊,山區和丘陵地區則形成梯田,梯田田面走向基本沿等高線方向布局,小彎取直,大彎就勢。水平梯田局部平整根據坎高和地形坡度確定田面寬,采用挖高填低的方式,平整成層層梯地。土地平整工程要在保護環境、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節約投資的原則下,保持水土、盡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還應該符合農作物耕種的要求,以及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

5.2 農田水利工程

農田水利工程必須結合規劃區作物需水量以及地勢、降雨等綜合考慮水利設施布局及分布。按照《土地開發整理標準》規定,結合實際狀況,規劃設計灌溉保證率采用P=80%,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h暴雨 ,水旱田1日排干。根據氣候、地形、地貌、土壤等特征,確定項目區整體灌排設計方案,結合梯田工程完善蓄排設施,以達到提高灌溉保證率,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排灌渠系總體布局采用“溝2路2渠”模式依地勢布設,排灌分家。

5.3 道路工程

為了滿足農民出行、便于田間作業與田間管理,設計田間道路工程。一般考慮田間道和生產路兩個級別,其中田間道主要為農產品及貨物運輸服務,路面為厚碎石,路面寬4m,對原有田間道加以修復,部分盲段新修田間道,使所有田間道相貫通。生產路主要滿足人工田間作業和管理的需要,沿原始地面設計路寬110m,碎石路面,沿著渠道鋪設,每隔200-300m布設一條。

5.4 農田防護工程

本項工程內容主要是興建防護林帶,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包括改造現有的疏林地,營造水土保持林和護路林、田埂植草等。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地

進行生態林建設,并對田間道路和溝邊進行防護林建設,在田坎基部用石砌,其上采用水泥圈護坡,以保持水土。

5.5 防護林工程

為了減少風害、改善農田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項目區沿田間路布置防護林帶,以涵養水源,保水保土。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結合當地經驗,一般可選用白楊、泡桐防護林帶,間距4m。

6 規劃效益分析

6.1 社會與經濟效益

土地規劃平整有利于促進勞力、資金、技術的合理流動,可以充分吸引農村閑散勞力參與土地開發整理,帶動建筑、建材、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道路及灌排經改造以后,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方便居民的出行、生產和生活取水;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潛力,進一步提高耕地數量和質量,滿足建設用地占補平衡的需要,實現耕地保護的數量保護與質量保護的統一;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搞好土地資源配置,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也有利于農作物布局的調整,推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6.2 生態效益

土地規劃實施后,可以有效增加植被覆蓋面積,防止旱澇災害影響,減少水分蒸發和水土流失,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荒坡開發以后,耕地質量得到提高,土壤結構得到改良,可以相應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減輕化學污染,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生化環境。配套完善的渠路防護林帶不僅可以有效固結土壤,而且長年落葉成肥,還可以相應提高耕地質量。通過實施開發整理,可以形成樹成蔭、田成梯、路通達的良好的生態區域。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字] 遙感 地理信息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 土地規劃管理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2)-11-45-3

土地規劃與管理是指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地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以及國民的經濟發展狀況等諸多方面,在該地區進行實施的土地資源經營管理的一種綜合性措施。目前,國內外的很多業內人士利用數理統計、運籌學以及控制論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土地規劃管理工作。但是,這些分析的對象只是規劃內容中的一部分,很難對其空間范圍內進行整體把控。其得出的結論缺乏直觀與完整性。隨著計算機一級空間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應用,我國在土地規劃與管理方面亦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全球定位系統為代表的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管理中被廣泛應用,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其中常用的規劃軟件主要包括:AutoCAD、cass、mapinfo以及Arcgis等等。

1 遙感技術概念及其在土地規劃中的應用

1.1 遙感技術

遙感(Remote sensing)簡稱為RS,"遙"是對RS涉及的空間上來說的,其針對的目標位置甚至可以是在宇宙空間內,距離系統本身位置相當遙遠;"感"指的是信息系統,其中包含了目標信息的獲取和傳輸、加工、整理、分析,最后形成可視化的信息系統;遙感的目標可以是地層、礦產、也可以是地質事件;物體本身對電磁輻射的作用特性,遙感技術利用這樣特點,根據不同物體的波譜差異達到辨別目標的目的。遙感的具體類型如下圖所示:

1.2 遙感在土地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土地監測能夠有效的掌握土地資源以及使用狀況的現狀;對土地使用歷史以及趨勢進行動態分析;揭示土地利用規律;為政府進行土地規劃管理提供依據,并反映出前一階段的工作效果。其對土地規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動態遙感監測則是土地監測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其在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的圖像處理以及識別等技術,掌握我國耕地或者建筑用地的變化情況,并且,定期的進行信息更新。通過對這些監測數據的匯總分析,掌握耕地、建筑用地的使用變化情況,從而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宏觀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對于一些涉嫌違法用地的目標或者是地區可以采用頻繁的日常監測,及時的對違法行為進行懲處,并對某些突發事件的責任認定提供判斷依據。在這方面,隨著資源一號02C衛星的成功發射,我國應用遙感技術,已經連續12年實施全國5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歷時三年完成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連續3年每年實施了全國"一張圖"工程;連續7年實施全國163個重點礦集區礦產資源開發多目標遙感調查與監測,從而大大提高了國土資源調查和執法監管工作效率。

2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

2.1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隨著計算機的高速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信息系統。主要由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和地理數據以及用戶構建而成的,通過對需要的地理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等程序,客觀的反映出用戶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其在土地利用、管理以及監測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特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1)可以對空間地理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管理分析和輸出分析結果等工作。

(2)在計算機系統的支持下對空間地理數據進行管理,并能夠將空間圖形、圖像信息以及屬性數據加以集成,從而通過GIS軟件模擬出地理信息空間的分析方法,這些如果是人工進行的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對數據的分析也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

(3)由于其系統的大量工作都是有計算機完成的,在對復雜的地理系統進行空間上定位以及過程動態分析上面表現出了迅速、準確、高效等優勢。

2 GIS在土地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土地的規劃利用涉及到很多方面,相應的數據質量高而且多。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產生了空間數據更新快而多,這為數據的處理工作帶來了嚴重的負擔,GIS的加入,為降低土地管理工作量帶來的契機,其憑借著自身優勢,使得管理工作變得輕松許多。利用GIS建立起土地利用空間的信息系統,可以對土地的整體規劃提供詳盡的客觀資料;利用其分析處理能力,可以對土地的利用現狀進行分析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便于日后的工作人員查閱并建立規劃和預測模型;可以對已有的規劃設計結果進行分析,有利于以后的進一步優化工作。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利用規劃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規劃前期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布局優化、土地利用規劃信息系統建設、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動態管理。

3 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

3.1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 System)簡稱GPS。其具體的含義就是導航衛星測時和測距/全球定位系統。其將衛星和通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距和測時等工作。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例如我們常見的汽車導航等等。近些年,GPS在土地規劃利用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優勢也逐漸凸顯出來。

3.2 GPS在土地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GPS在國土資源的實地測量、更新調查、動態監測以及數據管理中,應用十分廣泛。與傳統的管理方法相比較,其對工作的限制條件少,測站之間無須通視,并可以不間斷監測;攜帶方便,容易操作;測量的精度相當高,并且,成本較低,對經常變化的土地利用數據獲取非常適合;其測量的結果呈現的是三維數據,可視性強等等。在國土的測量方面,GPS RTK實時動態定位技術能夠將每一塊土地的界址點準確到厘米的精度測量出來,并將GPS獲取的數據整理之后錄入到成圖系統,從而獲得精確的地籍圖。在國土調查中,我國借助與VRS網絡,利用GPS的實時定位,成功實現了無人控制點測繪,大大的縮減了外部作業的工作時間;在國土監督管理方面,傳統的測量方面很難對荊棘滿山的礦山進行準確測量,利用GPS就可以做到對這些礦產資源的日常監管工作。

4 3S技術在土地規劃中的融合運用

如今,3S技術發展前景廣闊、速度突飛猛進。地理信息系統(GPS)技術總體上正朝著網絡化、開放性、虛擬現實、集成化、空間多維性的方向發展;遙感(RS)技術總體上正朝著數據獲取多平臺、多傳感器、多角度和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時相分辨率以及利用多時相影像數據自動發現地表覆蓋的變化趨向實時化;隨著載波相位差分技術(Rea1TimeKinematiC)簡稱RTK技術的進展以及多系統兼容和采用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精度越來越準確、采集空間數據速度越來越快、操作越來越簡捷。3S技術在各自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趨向于相互之間的集成與融合。這三種空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農村的土地規劃以及數據庫的建設方面。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農村土地調查是二次調查的重要任務,其以查清土地利用狀況為宗旨,為國土資源日常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實施要求明確指出以GIS為平臺,能滿足矢量、柵格和與之關聯的屬性數據管理,具有輸入、編輯、查詢、統計、匯總、制圖、輸出及更新功能。蒼穹國土數據處理系統(以下簡稱蒼穹)是北京蒼穹公司專門針對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數據庫建設開發的,支持各種大型關系數據庫,支持多種格式數據的整理、入庫及變更工作,具有強大、靈活的數據編輯、拓撲處理、空間分析等多種功能,在全國許多地區被廣泛采用。

青河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阿爾泰山東南麓,總面積為1.57萬km2,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縣。縣域內大部分地區為山區、草場及戈壁,農區占全縣面積較小,多分布在沿河谷地帶。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辦公室共下發青河縣影像240幅,其中1:1萬影像177幅,采用2007年6月quickbird數據,影像分辨率為0.61m,覆蓋了絕大部分農區;1:50 000影像63幅,采用2006年8月spot-5多光譜數據,影像分辨率10m。其擁有的土地利用數據庫是在嚴格按照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利用蒼穹軟件建立起來的。數據庫的建立,為以后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有效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嚴格落實各項耕地保護措施,確保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供了根本依據。

5 總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和數量逐年增大,而由此帶來了城市規劃問題也逐漸的凸顯出來,城市為了容納更多的外來人口,大量的綠地變為了高樓,周邊的工地也成為了工業園區,這些表面看起來增添了城市的繁榮,但是,由于在開發的過程中,沒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城市的格局完全處于混亂狀態,這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我們發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相關部門在土地規劃管理過程中,對土地的具體信息的掌握情況不能做到準確、及時和系統化,從而無法正確的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再加上所使用的技術較為落后,無法在當時的條件下,真正的實現土地調查、分析的準確、及時。測繪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了契機,在新技術的參與下,目前,我國的土地規劃工作在土地動態調查、勘測以及規劃設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為我國的土地規劃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并且,在實踐中也驗證了測繪技術對土地規劃管理的重要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測繪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土地規劃工作一定會更加的科學、合理,進而促進我們盡快的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楊興葉.土地測繪技術的信息化與土地開發管理[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0

[2] 丁莉東."3S"測繪技術在現代土地科學中的應用[J].廣東農業科學,2010,10

[3] 金芳芳,張菲,黃明宏.土地利用與管理中信息化測繪技術的運用[J].今日科苑,2011,02

[4] 李明遠,張彤,李世貴.數字化測繪技術在白山市城區地籍變更調查的應用及其經驗[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0,04

[5] 王振,馮樹輝,王會.測繪技術在開發區土地利用現狀與潛力調查工作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2010,07

[6] 陳柱.淺談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工程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1,12

[7] 李鴻儒.測繪技術在土地資源調查及監測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2

[8] 李延國.測繪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與潛力調查工作中的應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4

[9] 肖剛,羅高.測繪新技術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3

篇4

【關鍵詞】土地整理;規劃設計;方法與展望

前言

土地整理,最早提出的國家或地區主要是德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等,世界各國由于地域、文化、國情和經濟狀況的不同,對土地整理的內涵理解也存在差異。我國國土資源部于2003年的《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2001-2010)》指出,“土地開發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三項內容。

1 土地整理規劃設計的方法

1.1 確定規劃的方案

進行土地整理之前,首先應當確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具體實施時應當做到準確無差錯,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針對重慶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土地整理的分區原則將重慶市劃分為四個土地整理區:城郊農地規模整理區、山地農牧綜合整理區、丘陵坡地整理區、三峽生態整理區。(1)在山地農牧綜合地區,進行合理布局,以小流域作為整理單元,在流域內部要對田地、道路、樹林和村莊進行全面衡量。(2)城郊農地規模整理區,與重慶市關部門加強溝通了解,對于原來做出的城鎮規劃進行合理的修改,把村莊、居民點和鄉鎮界線進行重新劃定。準確繪制出鄉鎮與村莊的駐地規劃圖,同時要做到三集中,即:由鄉鎮企業向工業園集中,由村莊向小城鎮及重新規劃村方向集中,由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3)三峽生態整理區,注重生態恢復,逐步增加綠化率,實施有利于生態恢復的措施。(4)山地農牧綜合整理區,對于閑置用地進行徹底清查,充分挖掘土地的潛力,對城鎮的外延進行控制,緩解城鎮化過程中的用地緊張問題。(5)對于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合理用水,合法用水,在輸水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能耗,保證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節約投資資本。

1.2 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的建筑物設計

根據重慶市的現實情況,建筑物設計在農用土地整理項目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水閘、水渠與水池、泵房以及涵管與渡槽等。只有對建筑物進行合理布置和準確設計,才能夠將土地生產效率有效提高。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的時候,應在以下幾個部分得到足夠重視:(1)現階段,土地整理設計方案還沒有完備的相關規范部分設計方案缺乏相對統一的標準,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參考有關路橋工程相關標準以及農日水利工程設計規范;(2)參考實際工程中所得到的設計成

果。由于詳細設計資料比較缺乏,有些建筑物的標準很難確定,比如說漫水路以及簡易人行道等,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同類設施,把它視為參照標準;(3)增加設計資料的積累量,以便形成相應的數據庫,對于長期從事建筑業的人員來說, 養成逐漸積累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定期整理分類資料,通過這些方法增加工作經驗,提高設計水平;(4)要注意應用定型產品的應用,引用標準的圖集。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廠家都能夠進行定型產品的生產,一些行業內部

也發行了標準圖集,在滿足設計要求的條件下,能夠直接應用,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遵循一定的的工程繪圖原則

根據統計后期工程量要求以及繪圖人員習慣為依據,在進行繪圖的時候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來進行:(1)在圖紙上建立多個圖層,對不同實物對象進行存放,通過對圖層基木屬性的控制體現同一實物共性,便于工程量統計以及后期修改;(2)在實際繪制的時候,嚴格按照實際尺寸的比例繪圖,這樣就能夠在打印圖紙的時候,更容易展現比例嚴格的圖紙;另外注意控制圖紙中的文字大小,利用換算繪圖比例以及出圖比例,確定選擇某一范圍的字號,以便他人進行識別,對于同一字體同樣也要注意這一原則;(4)典型的地塊圖紙當中,應該將指北針方向標明,可以適當省略現狀底圖以及將線條變窄寬,將規劃成果強調出來。比例尺要在圖紙中體現出來,要標明主要的尺寸,并且還要給出地塊縱橫斷面圖。

1.4 在規劃圖中要實現色彩效果

一般情沉下,規劃圖的設計是由項目區地區位置、地方規劃的目標、對地區內的水資源情況、農業以及經濟發展情沉幾個方面,規劃者經過綜合劃定,最后在圖紙上反映出最后成果。因此,規劃圖一定要十分干凈整潔,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各設計成果反映出來的結果在設計階段的不同時期,所選擇的顯示比例也可以是不同的,不同的比例也就要有不同的顏色配比要進行表示。在顏色的選取方面,主要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在繪制分界線和輪廓線的時候,建議選擇調色板中的基本顏色(紅、藍、綠、品紅、黑色),底色主要采用黃、青、254色;(2)采用基木色來繪制主要的線路,如村界、項目區界質線,這樣可以在圖紙中將這些線路清晰地顯示出來;(3)結合實物的特征,在圖紙上選擇對象木質色將對象表示出來。這樣一來即使看不懂圖例的人也能夠看懂圖紙;(4)對于不同規劃對象之間的區別,通過采用合理的線條寬度將其表示出來,同時應當注意在使用中線條不能夠有太大寬度變化,否則會產生不協調的感覺;(5)對象的

不同特征通過用不同線型來表現,以達到同色不同物的效果。

1.5 統計工程量的快速方法

在對土地整理進行規劃設計階段,完成規劃圖之后,要及時統計各項工程量,一般情沉下在規劃圖中進行以下三類:(1)對“點”型建筑物進行統計,統計主要針對一些比較小的建筑物設施,如管理房的個數、井的個數、變壓器的臺數等,可以通過直接關閉無關圖層查取準確數量。(2)對“線”型建筑物進行統計,統計主要針對田間路生產路、高壓線低壓線、溝渠的長度等。可以通過關閉無關的其他圖層全選需要統計的對象并復制選擇空白地區并粘貼以單線型式將統計對象平移相連點擊“繪圖一邊界”命令,創建一個封閉的邊界點擊“工具一查詢一面積特性”命令,查取邊界的周長,此周長即為所求的工程量。(3)對“面”型建筑物進行統計,統計主要包括河道面積、田地面積等。可以通過點擊“工具―查詢―面積”命令來實現該查詢,或者可以采用連續線沿某區域繪制封閉線,可以通過點擊“工具―查詢―面積特性”命令來實現該查詢。

2 展望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在土地利用上,逐步提高了土地合理性與高效性,并且對農副產品質量和數量的要求也有了質的飛越,國家每年都要將大量資金投入土地狀況的改變方面。以重慶市為例, 在2009年開始逐步啟動土地整治項目,目的在于通過土地整理,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公共設施的水平,解決農村的經濟發展問題。最終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人地關系更加和諧的效果。

3 結束語

土地資源越來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己經成為必然要求。在土地整理利用上,要采取科學合理方法來進行土地規劃設計,使土地整理能夠更合理的發揮其功能,使得土地整理在未來會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林波.土地整理項目規劃實踐[D].四川農業大學,2012.

[2]趙華甫,吳克寧,王自威等.中國東北典型黑土區土地整理規劃設計模式[J].資源科學,2011(5).

篇5

今年1-10月,完成各類規劃編制76個;完成各項規劃審批291項,用地面積537821平方米,建筑面積1194166平方米,審批提速50%以上;組織拆違行動9次,拆除面積8752平方米,較好的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著力規劃編制,強化規劃指導作用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注重“勤、細、精”,做到規劃調查深入實際勤,解決規劃細節細,體現規劃思想精,以增強規劃指導性、操作性為目的,把握規劃編制的每個細節,認真做好每一項規劃。截至目前,召開縣城鄉規劃委員會2次,審查了西水兩型社會示范帶旅游公路及慢行系統線型方案、西溪神農文化旅游度假區規劃設計等項目;召開縣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9次,審查了聚寶廣場規劃設計方案、北騰湖公園規劃設計方案、鏡湖公園規劃設計方案、黃沙坪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項目;組織局業務例會12次;共審查通過控制性詳細規劃50份,修建性詳細規劃26份。 同時,科學編制各項規劃工作,加強規劃審查工作力度。堅持高起點、嚴要求,科學、合理地做好城鄉規劃的編制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設計單位資質審查與備案,邀請專家對城市重要地段規劃方案進行審查把關。組織修改完善《____縣城總體規劃(2012—2030)》,正在等待市政府最后批復。完成了凱旋路(一、二、三路)、蓉湖路、健康路等道路的規劃方案評審工作。組織完成了北騰湖公園、鏡湖公園、西河(____段)生態休閑風光帶一期、西溪神農工作旅游度假區的規劃編制和評審工作。完成了龍鼎新城、盛世-裕源、神農蜂生態旅游園、綠園春經濟適用房、駿馬鑫苑等項目的方案審查。完成了____縣2011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建新區、朝陽學校、東塔學校等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

(二)加強內部管理,服務重點項目建設

一是嚴格按照縣政務服務中心要求,實行網上規劃審批的全過程電子化;同時,完善網上政務工作,繼續推行“陽光”規劃,在項目審批中實行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告的制度,充分做到規劃審批的公開化、規范化。二是嚴格執行項目審批跟蹤管理制度,強化規劃管理的審查和后期監督。對審批后的建筑進行批后專人跟蹤管理,重點對驗收超容積率的項目及工業園的項目規劃進行把關。三是為工業園區項目建設開通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安派專人跟蹤管理服務,及時解決建設中遇到的規劃問題。全年來共受理川湘食品、丹桂園藥業、利華科技、廣元電子等5個項目的補辦申請,受理蓉峰大道、利園路、有色園區污水處理廠等3個項目的選址申請。今年1月—10月份共核發《建設規劃用地許可證》58份,《建設規劃工程許可證(副本)》79份,《建設規劃工程許可證》24份,《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31份,集體土地規劃條件通知書99份,審批總用地面積537821.0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94166.81平方米。

(三)集中調查摸底,營造良好建設環境

一是抓宣傳提高群眾的普法意識。以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為契機,前往洋市鎮開展了規劃宣傳活動,通過懸掛橫幅、展示規劃成果、接受詢問等形式全方位做好宣傳工作,免費發放了城鄉規劃法讀本及村民建房圖集共計1000余份;二是全縣開展集中整治違法建設專項行動。6月底按照縣委縣政府集中整治違法建設專項工作的要求,我局召開動員大會積極部署,匯同鹿峰街道辦、農科所、煙科所對轄區內的違法建設進行集中摸底,經過1個多月的加班加點,共查封違章建筑700多棟。截止目前,對子龍村、山背組、劉家寨、駿馬大道旁等地組織了9次大的拆違行動,共拆除違章建筑8752平方米,超額完成民生100任務218%。

(四)統籌城鄉發展、村鎮規劃實現全面覆蓋

按照市委新型城鎮化工作要求,及我縣城鄉統籌的工作部署,有計劃分步驟的指導各鄉鎮項規劃工作開展。截至目前,完成了全縣20個鄉鎮總體規劃評審工作,及正和、太和、荷葉、仁義、敖泉、樟市、洋市等鄉鎮主要過境道路旁的村莊修建性詳細規劃;組織完成了方元鎮西溪神農文化旅游區、竹木溪農莊、正和鎮融康樂瓜蔞莊園、陽山古村旅游區規劃設計評審工作;完成了樟市鎮歐陸食品加

工廠、荷葉鎮來溪風電場、春陵江鎮岐石加油站選址工作;積極配合教育系統、衛生系統在全縣各鄉鎮公租房的選址及增資立項工作;同時,重視各鄉鎮規劃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目前已組織二次規劃培訓,重點對農村村民建房審批流程、審批要點、職能職責進行專項培訓,切實增強對鄉鎮規劃的指導。(五)創新工作,轉變作風,增強規劃隊伍戰斗力

一是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制定工作方案,深入開展以解決“”問題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教育活動,認真完成了學習教育、征求意見,查擺問題、批評幫助和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的各項教育任務。經過教育實踐,較好地解決了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大家經受了一次嚴格的黨性鍛煉和洗禮,受到了一次黨的宗旨意識的再教育,達到了思想上有明顯提高,政治上有明顯進步,修養上有明顯加強,作風上有明顯改變,工作上有明顯改進的效果。二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廉政學習,召開局黨風廉政動員大會,傳達省市作風整頓精神,并對影響我縣經濟發展的情況、及行政不作為、慢作為的典型案例進行通報。同時,不定期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中央、省市關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規定;加強思想教育,通過邀請法律專家為我局干部職工授課,組織干部職工觀看電教片等方式,進一步向干部職工闡述廉潔從政的重要性;三是積極開展“四型”機關創建活動,推動規劃工作順利開展。在學習方面。科學制定政治業務學習計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服務方面。通過組織爬山比賽、籃球比賽、羽毛球等一些活動,使干部職工身體得到了鍛煉,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助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創新方面。干部職工積極深入基層調研,形成調研論文5篇,積極參與省市各類論文競賽;在實干方面:按照年初政府制定的任務分解表,不斷細化規劃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堅持月月上報,目前已基本完成;四是認真辦理好建議提案。今年我局承辦的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共10件,其中重點提案2件,通過制定方案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建議提案的答復和落實,確保了所有建議提案都在規定時間內回復。其中,2013年政協20號提案“關于解決停車難的建議”的重點提案,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縣已在歐陽海大道、迎賓路、金葉路、蔡倫路、龍潭西路、五云觀等道路旁增設臨時停車位980個,縣城停車難問題已得到有效緩解,得到領導、委員的一致好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編制經費保障不到位,項目多經費少,工作難推動;專業技術人員少、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縣城建綜合執法體制混亂,缺乏處理違建項目的政策;城市規劃區范圍加大,跟蹤管理難度相當大。對這些問題和困難,我局高度重視,將采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一)完善各類規劃編制。待《____縣城總體規劃(2012—2030)》總規批復后,立即啟動綜合交通、燃氣、體育設施、消防、旅游等專項規劃編制,及文化娛樂設施與醫療衛生設施、電力、弱電系統、抗震防災等專項規劃。同時,組織完成城區各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及評審工作;并積極配合縣發改、國土等部門做好向上爭資及土地報批工作。

篇6

關鍵詞:植物色彩;城市道路規劃;原則;應用方法

0引言

作為城市道路規劃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道路綠化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作用越來越大,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某種方面來說,城市道路綠化甚至與一個城市的精神內涵有直接關系。因此,道路的景觀構成對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道路綠化中植物色彩的最佳應用不僅能夠增添人們對城市印象的認可和喜愛,同時在改善環境效應上也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植物的色彩豐富而且變幻莫測,我們要把握它的特點,運用色彩基本原則與規律,做到科學的應用與配置。

1 城市道路綠化中的應用植物色彩應遵循的原則

1.1 同一色相的變化與統一

遵守植物色彩變化與統一的原則,在城市道路規劃中植物色彩的運用上,主要基調應是綠色。首先,綠色能夠緩解視覺疲勞,給司機提供安全駕駛的保障;其次,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會讓人心曠神怡,充滿希望。因為具有色相變化的綠色植物在道路規劃中應用非常廣泛,例如草本植物類,萱草葉色即為黃綠色,天鵝絨即是綠中泛著黃;而木本植物類,如在落葉闊葉樹里懸鈴木就是黃綠色,鉆天楊屬于比較深暗的綠色,常綠闊葉樹就是有光澤的暗綠色。與此同時在搭配上,應用同一色相的變化與統一可以使景物在繁雜中實現視覺上的統一。葉色在不同的綠色調上的細微變化,可以在應用上起到不同的作用,輔助實現構圖多層次與多角度的視覺效果。比如在分車帶的具體應用中,疏林草地式打底,用白色護欄作背景,保存喬木與銀杏,鋪滿常綠色的高羊茅草,如此一來,夏季的樹木與草坪深深淺淺的綠色搭配,即使沒有春天的繁花似錦,也能讓人領悟到清新怡人完美和諧的感覺。

1.2 不同色相的對比與調和

當然如果只是大片的反復的使用同一色相,行人也會產生單調與疲倦的感覺,因此在城市的道路綠化規劃中,還可以同時運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植物色彩進行對比和調和,達到愉悅與舒適的色彩視覺體驗。在交通道、廣場或者停車場等地段的道路綠化中,可以大膽的用色葉與強烈的花卉或樹種的對比把它們區分出來,從而引人入勝。然后再在此基礎上結合明度與彩度的差別運用,更是能夠營造出許多不可想象的調和效果,最后搭配出統一中帶著起伏的優美道路景觀。建議把不同的類似色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排列后應用到道路的綠化工作中,如此一般可以達到混合氣氛的美感。與此同時,像紫葉小檗、金葉女貞與黃楊等這些經得起修剪的彩葉植物也是非常合適的彩籬植物材料,與綠色植物搭配后可以產生美麗的圖畫,這種方法在城市的公共綠地、立交橋下面、分車道等地方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樣子相鄰色相統一變化,過渡時也不會讓人覺得生硬,比較容易達到和諧、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例如綠黃搭配,綠藍搭配都能夠給人寧靜與清新的感覺。

2 城市道路規劃中植物色彩的應用方法

我國可用的風景資源很多,其中又以園林樹木所占比重最大,除了綠色植物外,在道路規劃的綠化中還應該對彩色植物多加使用。彩色植物主要是指并非全部為綠色的植物,這些色彩通常來自于植物的葉子、花朵以及果實等,根據植物色彩部位的不同,可以在城市道路規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應用植物色彩搭配。

2.1 對植物葉子色彩的應用方法

植物葉子的顏色常見的多為綠色,但也有很多其他的顏色。不管是從色度還是從色調上,都能很好的觀察出植物葉片顏色的不同,也正是因為這些色度與色調的不同,才使我們所看到的植物有了千百種種類。還有一些樹木的葉子顏色根據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比如楓葉,到秋天時就會變成紅色,在城市道路規劃中,應該對植物的這種色彩特性加以掌握,根據道路的主要用途和特點種植葉色不同的植物,科學應用植物的葉色。

2.2 對植物花朵色彩的應用方法

彩色植物主要以花朵植物為主,植物的花色造就了植物顏色的豐富多彩,在城市道路規劃中通過對植物花朵色彩的組合和利用,能夠營造出人們煥然一新的視覺效果。在應用植物不同花色時,可以通過補色來進行組合。在色彩效果上,很明顯地,相同數量的補色花卉比單色花卉更加強烈。花色對比色配置方法主要有以下常見的幾種:將花期相同的花卉配合在一起,顏色搭配可以是黃與紫、青與橙等;可以在以綠色為基調的視野中添加一些亮眼的如大紅、大紫的花木或者花卉,讓人在綠色之中有眼前一亮之感;可以摘種一些白色花卉在紅色或者暗綠色樹木間,在對比之下能夠使綠化更加突出。除了這些補色對比之外,還可以通過鄰近色的調節制造不同的色彩效果。

2.3 對植物果實色彩的應用方法

與植物的葉色和花朵一樣,植物果實也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如山丁子和海棠的果實都為紅色,銀杏的果實為黃色等。在城市道路規劃中,可以對植物果色進行合理的搭配應用,能夠帶給人一種秋色滿園、成熟豐收的意境。關于果實色彩的對比,通過對果實色彩不同的樹木的組合配置,可以增加一半行道樹綠帶果實色彩的對比色度,從而給人營造出一種以小見大的景觀。在比較開闊的空間,則可以大面積地對果實顏色不同的植物加以摘種,使人們感受到城市明快壯觀的秋景

3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理念的要點

3.1 設計理念

城市的道路綠化建設方案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建設安全有效、生態環保的城市道路作為目標,在確保城市的交通正常使用功能以及安全的基礎上,運用生態設計方式實施總體的規劃設計。并且要不斷的探索與引進園林造景藝術的特色,然后把它充分合理的運用到綠色廊道的建設中,與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接軌,并且能夠客觀地體現城市的區域的精神風貌。基于植物在種群結構上的鑲嵌性和周期性等特點,最好是將綠色植物以群種集中的方式進行種植,與此同時加強人工群落的載植密度,搭建出一種適應自然生態演進的連續的城市生態鏈結構,開辟出一條與自然生產環境相一致的綠色廊道。例如,在城市的道路綠化設計中可以參考交通道路的周邊環境來設計方案,合理利用城市資源,這樣有利于城市建筑與綠化建設的有機融合,促使城市的面貌更上一層樓。

3.2 設計方法

(1)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城市的道路綠化設計方案應該是以現在為基礎、始終用發展的眼光認真規劃與設計道路的周邊環境,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參考相關領域的規劃方案。譬如,具體的了解與掌握目前以及未來幾年的道路周圍的土地規劃情況,避免在道路綠化施工完工后又因為土地規劃建設目標,被迫設計新的道路綠化方案,浪費時間與金錢。

(2)堅持交通原則,確保道路通行順暢第一。道路的景觀設計不能影響了道路交通的常規運行,譬如說,綠化植物不可以擋住司機的視線、各種交通標志等,避免造成通行安全事故;其次,道路景觀的設計對于道路交通環境更應該達到相應程度的維護與修復作用,也就是說道路景觀要盡量種植吸塵效果好、能降低噪音、凈化空氣環境的植物,如此讓綠色植物得到更充分的運用。

(3)引進園林造景藝術,提升城市文化氛圍。在城市的綠色廊道設計中,通常是線性的路道空間,可是這種空間設計的方式容易在視覺上讓人感覺單調乏味。因此想要解除這種弊端,在道路的規劃與設計中就要借鑒園林造景藝術中的借景、隔景與障景等不同的設計方法來代替線性的空間設計方案,打破常規,帶來沖擊力。

4結束語

優美的城市道路綠化環境具有景觀效果,怡人的植物色彩應用是人們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工藝術環境和自然生態相結合的再創造。它所體現的色彩美、意境美蘊涵著文化與藝術的融合與升華,使人感到親切、舒適,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 卓之明.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探討[J].科技資訊,2006(27):116.

篇7

關鍵詞:防洪工程 建設 問題及對策

1 概述

苦水河屬黃河一級支流,屬典型的季節性山區河流。多年來,由于工程資金的限制,防洪基礎設施無法配套,河道沿線經常遭受到洪水的侵害和威脅,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隨著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拉開序幕,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項目也被列入建設日程。在工程項建設過程中,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及運行管理等方面出現了一些缺陷和不足,經過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不斷的總結經驗,對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修改完善,使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并發揮極大的效益。

2 存在的問題

2.1 規劃設計方面

2.1.1工程規劃應更全面系統

工程的治理仍然以防洪安全為目的,沒有與當地的工程規劃、產業規劃、城市建設、生態建設等結合。比如在規劃河道防汛道路時,沒有與當地道路規劃相統一,以致當地政府建設沿河旅游帶交通道路時,在已完成防汛道路的基礎上重新擴建,造成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資金的浪費。

2.1.2 護岸工程布置應更合理

有些護岸布置沒有做到因地制宜,沒有充分考慮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俗話說:"大水漫灘,小水涮彎"。由于河道水流不斷變化,造成河灘沖刷,河灘后移,對基礎漸變的護岸工程不斷頂沖,有抄后路的安全隱患。尤其是河道截彎取直布置的護岸工程,改變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動能,又加劇了水流對河岸的沖刷和河槽的下切,使河岸垮塌和已建護岸沖刷更為嚴重。

2.1.3護岸工程形式及結構有待改進

苦水河防洪治理工程中主要有兩種護岸形式:平順護岸和垛壩式護岸。從這幾年護岸工程運行情況來看,壩垛式護岸側重于挑流,水流沖擊力大,對護岸的基礎破壞較嚴重。護岸的運行還與基礎密切相關,由于地質因素考慮不充分未進行基礎處理,個別已建護岸工程出現基礎被掏空,護坡局部下滑、塌陷。

2.1.4工程質量標準和設計要求應更高

苦水河防洪工程按照洪水標準10年一遇設計,并結合河道洪水水位、比降等因素,確定護岸的岸頂高程。以此標準設計的護岸工程在基礎和護坡厚度等方面考慮不夠充分,通過近幾年的運行效果來看,設計深度和寬度過小,部分護岸基礎被掏空,導致護岸護坡下滑、塌陷。

2.2建設管理方面

2.2.1建設程序辦理繁瑣,影響工程建設進度

隨著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不斷規范,工程各階段的建設程序更加嚴格。在開展土地預審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時,必須履行招投標、現場調查、項目涉及縣市對接、報告審查等程序,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對工程項目的審批和建設進度影響極大。

2.2.2建設工地分散,實施管理難度大

苦水河工程線長點多,護岸分布分散,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少,特別是在工程建設期間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協調解決,管理人員不能及時到位解決問題,對工程建設工期和進度有一定影響。

2.2.3社會影響因素多,工程工期控制難度大

項目涉及吳忠市和銀川市靈武5縣(市、區)15個鄉鎮、132個行政村。工程建設中存在施工、材料進場,征占地及實物賠償等問題,河道內隨意傾倒垃圾、開墾耕地及侵占河道事情時有發生,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工程建設。

2.3運行管理方面

2.3.1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已建工程被破壞

為了方便工程的巡護及搶險管理,利用和改造了許多已有的村道及生產農路。但是已建成的部分道路被占用、擠占或破壞,護岸工程上被開墾耕地,導致大型機械及車輛無法進入到工程護岸上,對搶修維護極大不利。

2.3.2 管理制度和法規執行力不夠,導致河道被侵占

河道沿線管理范圍內開墾耕地、傾倒垃圾、侵占河道及違章建設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影響行洪的行為在安全性上無法保證,一旦發生大的洪水,會造成極大的人民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

2.3.3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完善,不能滿足正常運行管理

苦水河現狀管理單位為吳忠市水務局苦水河管理所,現有管理人員2名,涉及到的縣市區均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無法到位,大多由現有工作人員兼管,在監管上還存在缺位、失位等問題。交通設施、技術力量和管理經費上也沒有落實,根本無法保證正常的巡護管理。

3 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3.1加強全局統籌,使規劃設計更科學合理

(1)綜合治理,統籌兼顧。以苦水河流域總體規劃為基礎,把防洪減災治理工程作為以后流域治理的保障基礎,理順各規劃之間的關系,密切結合流域內城市規劃、土地規劃、水資源規劃及生態建設規劃等,明確防洪工程治理目標、任務、標準等,避免與其他規劃出現沖突和矛盾。

(2)因地制宜,合理布置。針對苦水河的洪水特性、地質特點、河道特點及沿線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探索。詳細調查河道附近灘地、耕地、陡崖、水利及交通設施等情況,綜合考慮河段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科學合理布置工程。

(3)優化調整,細致設計。提前做好工程地形地貌測量和地質勘測工作。對每處護岸的工程設計方案盡量做到最優,對地形復雜的河段盡可能采取多種方案比較,選擇最佳方案,以此取得最好的治理效果。

(4)提高標準,保持先進。隨著城市段的建設和發展,對水利工程的質量標準和設計要求愈加提高。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標準時,適當的考慮工程與當地園林建設相融合,使工程在外觀上更盡如人意。

3.2加強工作力度,使建設管理更規范合法

(1)嚴格履行各種建設程序,完全按照水利建設制度和規范執行,提前謀劃好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制定科學合理工作計劃。協調好與土地、環保部門及地方政府的關系,特別是要與設計單位密切聯系,對工程方案、工程布置及時溝通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2)加強監理單位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提高監理單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以監理單位為主,項目法人監管為輔的管理模式,保證所配備監理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為工程建設質量、投資和進度提供有力保證。

(3)充分發揮項目涉及地方政府和水務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社會輿論宣傳力度。提前做好工程征占地及實物補償調查工作,對影響施工建設的因素制定對應的解決措施。

3.3加強制度創新,使運行管理更到位嚴格

河道建設管理和運行管理,必須首先配置管理人員和設備,落實管理資金和經費。盡快對苦水河確權劃界,在保護河道方面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加大對違反防洪法等法規的處理,雙管齊下,共同推進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同時,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明確職責,落實管理責任制,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河道整治工程本身就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認真仔細做好每一個工作環節,只有做到期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建設管理規范合法、運行管理到位嚴格,才能建設成高質量、高標準水利工程。

參考文獻:

[1]黃革英. 淺析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問題[M]. 建筑學研究前沿.2012(07):

[2]王君峰.黑龍江省中小河流治理問題與對策[M].黑龍江水利科技.2009(01):328-329

篇8

【關鍵詞】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網;改造設計

大多城市的原有管網在實際給排水方面,未表現出高效特性,為滿足城市對給排水的實際需求。針對原有管網,進行改造設計,積極完善管網改造,來確保給排水管網安全、穩定的運行環境,從而滿足社會各項生活、生產活動的需要,有效排除管網低效的現象。通過對排水管網進行改造設計,一方面解決城市給排水的問題,另一方面完善管網運行,避免給排水系統影響城市建設。

1 給排水管網的基本問題

市政給排水工程中的管網運行,確實面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影響到給排水系統的實際運行,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管網年限過久,質量降低。部分管網屬于早期結構,在規范、標準和用材方面,缺乏質量控制,由于長時間使用,導致性能方面出現缺陷。例如:管網局部漏水、線路斷裂等,致使管網內水體外流,溢出地表,引發地表積水,影響城市形象。

第二,管網不能滿足城市整體需求。原有管網并沒有呈現整體、統一結構,管網設計基本以分項存在,現代城市發展對給排水工程的直接要求是規劃完整、整體性強,支撐市政工作,由此可見:管網表現出混淆、低效狀態,影響管網運行。

第三,管網功能混淆。部分城市管網設計將分、合流規劃到同一空間,不能有效區分管網功能,地下管網直接表現為混亂狀態,甚至污水系統與雨水系統混合,形成大面積的水體污染。

2 給排水管網改造設計的依據

針對給排水管網運行中出現的問題,規劃改造設計的依據,提高管網改造設計的能力,發揮改造水平。

2.1 符合城市給排水實際

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網改造設計,屬于長期系統工作,具有階段性實施的特點。管網改造設計需要以城市給排水實際為依據,實行合理的改造規劃。城市給排水的基本情況,決定管網改造的規模,設計人員可以進行現場管網勘查,重點針對管網關鍵處,進行改造設計,以便提高給排水管網的運行功能,保障給水、排水系統的穩定發展。

2.2 綜合考量地質環境

給排水管網的地質環境,決定管網改造的途徑和直接規劃設計方向。市政給排水管網,基本位于地下位置,呈現錯綜復雜的分布狀態,較容易受地質特性的影響,改變原有性能。因此,必須細致研究管網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條件,實行改造設計,確保管網改造各個環節的銜接性,降低地質因素對管網運行的影響,還可提高管網改造的設計能力,完善整體管網構造。

2.3 合理運用新技術

管網改造設計對新技術的利用,可以體現諸多優勢,解決管網問題。新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改善管網運行環境,還可提高管網整體使用壽命,保障管網內部通暢性。目前,新技術、新材料逐漸成為管網改造設計的主體應用,體現一定的改造效果,提高設計能力,發揮改造設計的優勢。

3 給排水管網實際改造設計的分析

根據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基本情況,實行管網改造,運用合理、科學的設計方式,強化管網改造。給排水管網改造設計基本體現在六個主體方面,做如下分析:

(1)管網數據資料的改造設計,實現優質的改造設計,必須強化數據支持,完善資料內容。根據管網改造的需要,實行現場勘測,獲取相關的數據資料。例如:深化研究管網線路,排查給水、排水工程,清晰了解管網的位置,數據資料準備齊全后,才可支持管網改造的設計,積極對原有管網進行勘測,保持數據真實性,利用原有管網,提高管網改造能力,避免實際改造過程中出現數據失誤。嚴格按照管網根本,進行改造設計,體現改造價值。

(2)管網改造的設計方案,基本圍繞改造實際展開,可利用的方案有:第一,加固修整,部分管網不支持開挖改造,為保障穩定運行,采取加固、修整的改造方式,一般改造對象屬于局部管網,直接利用可靠的加固方式,滿足整體修補;第二,管網更換,對于年限非常久,基本失去運行能力的管網,直接實行更換改造,在維持路面職能正常的基礎上,更換地下管網,注意施工合理即可;第三,設計新管道,受城市建設的影響,原有管網不能實行以上兩種方式的改造設計,因此,利用新管道,取締原有管道,構成新管網,保障新管道功能一致、性能穩定,避免影響管網的正常功能。

(3)管網改造的制度選擇,針對管網進行改造設計,勢必引發制度不符,根據管網改造的實際,進行制度優化,選擇科學制度。根據給水、排水等工程規范,規劃管網改造的制度,為改造設計提出發展方向,避免改造設計呈現多樣化,影響管網改造實質,降低功能性。

(4)實際管網的構筑改造。管網改造并不是單一問題,其中牽涉多方面的情況,如:土地規劃、交通運行等,特別是在構筑改造方面,如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實質性問題。對構筑改造設計,提出兩點注意內容:一是明確管網內的構筑建設,合理規劃改造后的構筑安放,促使構筑能夠符合城市的基本設施,避免構筑占據城市建設的位置,保障兩者互不干涉;二是優化構筑建設,強化構筑實際,提高其在管網改造設計中的穩定性,保持工藝先進,符合現代管網改造設計的參數要求。實際管網構筑改造的過程中,還需實行性能檢測,嚴格規定構筑性能,防止投入管網改造應用后,出現性能或質量問題。

(5)管網維護方式的改造,管網維護可以延長管網運行壽命,保持管網處于穩定狀態,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管網改造設計的實際,提出新型的維護方式,制定維護計劃,定期實行管網維護,檢測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管網部分,加強維護力度,嚴禁出現維護不足或不到位的情況。

(6)管網修復的設計改造。管網改造設計中,適當增加關注修復環節的改造設計,穩定管網使用。利用相關的方式、措施,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部位,進行修復處理,尤其是給排水管道,例如:槽底修復,提高管道自身防滲透的能力,防止管道氧化、腐蝕。因此,修復方面設計改造,可以根據管網改造運行的基本情況實行,具體情況實際分析,逐步提高管網修復改造的能力。

4 結束語

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網具有一定的改造價值,深入研究原有管網的運行實際,提出有效的改造方案,規劃改造設計,實現管網的改造意義,充分發揮給排水管網的作用。根據給排水管網的實際情況,對管網實行科學的改造設計,不斷完善,不僅提高了市政給排水的安全度,而且實現了管網改造的實際內涵,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改造工程的經濟價值,有力推進了管網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奇峰.淺析建筑設計及室外管道給排水工程[J].科技資訊,2011(09).

[2]劉海濤.市政排水管網優化設計的方法研討[J].西南給排水,2012(04).

[3]張紅巖.淺談現代給排水工程建筑設計要求[J].科技致富向導,2012(03).

[4]孫馳.關于加強城市市政管網規劃建設管理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12).

作者簡介:

篇9

關鍵詞:土地整治;分區;對策;黃山市

一、前言

土地整治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目的,對未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的修復,以及未利用土地的開發等活動。土地整治規劃是開展土地整治活動的重要指南,土地整治分區是土地整治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土地整治分區是在綜合考慮區域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等條件差異性的基礎上,將區域劃分為若干子區域,這些子區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和工程措施相對一致,在此基礎上,結合每個子區域的土地利用特點明確區域土地整治方向。黃山市地形地貌類型多種多樣,以中、低山地和丘陵為主,開展該區域土地整治分區研究,明確各分區土地整治方向,對增加全市糧食產量、穩定全市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等都意義重大。本文在明確黃山市土地整治目標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形地貌、區域功能、產業結構、人口密度以及區域發展趨勢等因素對黃山市進行土地整治分區,分析適宜各區域的土地整治方向,并提出完善區域土地整治的相關對策,旨在為黃山市今后開展土地整治活動提供參考。

二、黃山市土地整治目標

(一)確保耕地占補平衡

大規模實施農村土地整理與補充耕地相結合的土地整治項目,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嚴格落實耕地補充任務,確保完成省下達的年度補充耕地任務,保證等質等量足額補充,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鎮發展用地占補平衡指標需求。

2011~2015年期間,安排農用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等土地整治總規模35286.30公頃,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1200.00公頃。

(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以“中低產田改造項目”、“農業綜合 開發項目”和其他土地整治項目為載體,大力開展基本農田建設,完善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和防護林網等配套設施,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基本農田。

2011~2015年期間,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000.00公頃,經整理后的基本農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級,土地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三)城鄉建設用地整理規范有序推進

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重點加強散亂、廢棄、閑置和低效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逐步推進自然村落的撤并與整合,發展中心村,促進農村人口從自然聚集、散落定居向集中規劃、配套建設轉變。加大舊城鎮、“城中村”和舊廠礦改造力度,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得到優化,環境得到改善。

2011~2015年期間,整理農村建設用地214.52公頃,建設美好鄉村409個(省級中心村90個、市級中心村16個、自然村303個)。

(四)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適度開發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原則,避開生態脆弱區和退耕還林區以及水土流失區,適度開發宜耕后備土地資源,有效補充耕地數量。

2011~2015年期間,開發宜耕后備土地資源502.82公頃,補充耕地322.69公頃。

(五)土地復墾穩步推進

加大廢棄工礦用地的復墾利用力度,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實現生產建設活動新損毀土地全面復墾,確保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率達到40%以上,及時復墾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充分考慮區域資源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堅持保護優先,逐步恢復和增強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服務功能。

2011~2015年期間,全市土地復墾規模83.48公頃,補充耕地43.39公頃。

(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對廢棄工礦用地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耕復綠、有序開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局部生態環境,為打造“和諧、生態、宜居”黃山創造條件。

三、黃山市土地整治分區

(一)城市功能拓展區

該區面積33255.70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44%,主要分布在屯溪區和黃山區,共11個鎮(街道)。本區位于盆地及河谷地帶,城鎮用地和大型工礦用地集中,是黃山市社會經濟活動最為密集的中心區域,是未來城鎮建設發展區。該區域耕地面積比例大、農業生產水平和工業化水平較高,長期的開發建設和工業生產,對區域內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土地整治方向以城鄉建設用整理為主。加強舊城、“城中村”、工礦企業用地升級改造,逐步完善基礎、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在充分挖潛現有建設用地潛力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穩步推進城鎮低效建設用地二次開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土地價值。

(二)中部平畈崗丘區

該區面積92739.97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9.58%,主要分布在歙縣、休寧縣和徽州區,共12個鄉(鎮)。該區位于盆地及丘陵地帶,區內有部分中心城鎮和文化旅游區,工業企業分布相對集中,工業化水平相對較高,耕地面積比例較大,農業生產基礎好。

土地整治方向以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為主。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發揮耕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產、穩產、高效農業;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合理引導農民住宅相對集中建設。

(三)北部山地旅游生態區

該區面積426000.90 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44.02%,主要分布在黃山區、休寧縣、黟縣境內,共37個鄉(鎮)。該區處于山地丘陵地帶,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和太平湖均座落于區內,區內自然條件優越,旅游資源豐富,森林生態系統完整,具有良好的、重要的生態功能價值,對發展黃山旅游經濟和維持黃山市生態支持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整治方向以土地綜合整治為主。堅持土地資源保護性開發,在不影響生態修復功能的前提下,進行荒草地和灘涂等土地后備資源開發;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建設,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通過修建和完善灌排系統,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加大太平湖流域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力度;以整村推進為平臺,調整并優化區內農村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完善區內基礎設施體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歙縣東南部山地環境恢復區

該區面積133715.90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3.82%,均分布在歙縣境內,共18個鄉(鎮)。該區地貌以山地為主,以山地自然景觀為主要特征,新安江貫穿東西,有清涼峰省級自然保護區,更是重要的經果林生產基地和黃山貢菊原產地,但是長期的開墾耕種,區域內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現象較為明顯。

土地整治方向以修復生態環境為主。加強水土保持、環境恢復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對水土保持重點區域實施生態移民;適當開展農用地整理和農村建設用地整理, 整治中禁止開發25°以上坡耕地,積極開展以水土保持和涵養水源為目的的退耕還林、植被培育工作,力爭將該區建設成為“新安江山水畫廊”。

(五)閶江及新安江中上游水源涵養山地區

該區面積282126.25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9.15%,主要分布在休寧縣和祁門縣,共27個鄉(鎮)。地貌以山地為主,森林覆蓋率達84.2%,是黃山市主要水源涵養區,也是水資源豐富和水能開發利用的重要區域,是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生態支撐。

土地整治方向以生態保護為主。以加強現有自然保護區、閶江及新安江源頭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和建設為重點,結合月潭水庫等骨干水利工程優化農田水利設施,適當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和一般農地整理;以整村推進為平臺,加強散亂農村居民點整理力度,減少人為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植被恢復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優化林種結構,穩定深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

四、土地整治對策

(一)強化規劃管控引導

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實施后,要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的原則,嚴格落實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各類土地整治活動的開展必須符合土地整治規劃。加強規劃實施監測監管和考核評價,將土地整治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績效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組織領導

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農業、水利、財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建立“政府主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為主體、國土搭臺、部門參與、統籌規劃、整合資金”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土地整治工作。

(三)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按照“多籌多補、多干多補”原則,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參與土地整治投資的積極性;加大土地整治項目招商力度,積極鼓勵和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土地整治;開展補充耕地指標和增減掛鉤指標交易,盤活農村存量土地資源,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交易市場;減輕社會資本投資主體的稅費負擔,對投資土地整治的企業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

(四)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土地整治決策模式,政府部門一方面參與土地整治的決策,一方面在政策和技術方面提供指導幫助。由技術部門負責制定規劃設計方案的確定,認真征求眾多利益相關者的意見,收集處理后,按照結果制定工作目標,并讓公眾廣泛參與到土地整治實施過程中,參與實施后監督工作。

(五)加強傳統文化保護

在進行土地整治規劃時,要加強地方特色建筑保護,避免大規模拆舊建新對古村歷史風貌造成不利影響;在安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要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和工藝;要保留傳統文化景觀用地,并將其確定為禁止建設區,同時保留原有鄉土、民俗、休閑等用地。

參考文獻:

[1]賈文濤.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標-《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解讀[J].中國土地,2012(04).

[2]劉彥隨.科學推進中國農村土地整治戰略[J].中國土地科學,2011(04).

[3]嚴金明,夏方舟,李強.中國土地綜合整治戰略頂層設計[J].農業工程學報,2012(14).

[4]黃曉陽,金曉斌,郭貝貝.黃土臺塬區農用地整治分區研究[J].資源科學,2014(03).

[5]鄭治文.釋放土地整治機制創新能量[N].中國國土資源情報,2012-08-27.

[6]蔣勝強.長沙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融資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篇10

一、干字當頭,務求實效,各項工作推進順利

截至目前,完成固定資產投入9.0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73億元);新建道路3.4公里,完成路網設施建設10.2公里,完成河道整治1460米,實施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完成土地征收153畝,整治土地1200畝;引入浙江產業園、萬特佳衡器等項目11個,實現合同引資48.0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3億元。建成項目5個,實現產值7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實現15415萬元(其中工商稅收1600萬元,農業兩稅2565萬元,基金收入11250萬元)。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一期工程建設,安置群眾953戶;培訓就業再就業560人(其中園內解決288人)。

(一)規劃理念更加明晰。區委、區政府提出“三六九”發展思路后,我園提出了“融園入城”的發展理念,明確了“渝西現代加工制造業高地”的戰略定位,重點突出了電子信息和機械裝備主導產業,主動擔起了城市新區、產業新區的建設職能,編制了2個產業的發展規劃,啟動了3平方公里拓展區規劃編制,完成了鳳凰湖規劃設計方案,并通過規委會評審。

(二)重點項目進展順利。白雪電器項目已經完成規劃方案評審、地勘報告、施工圖審查,正在辦理臨時用水用電手續,施工隊伍已進場施工,舊歷年關前可完成基礎廠房建設;萬特佳汽車衡(橋磅)生產項目已經完成規劃方案審查、消防和初步設計審批、環評報告表、地勘報告等,施工單位已進場;科克發動機已完成職工宿舍樓、辦公樓和廠房建設,即將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即將投產運營;城市職業學院二期實訓樓和4號宿舍樓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航凌電路板因受市場因素、規劃調整等原因,正在積極研究新的建設方案。

(三)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進一步理清了招商思路,充分發揮市級部門的招商主渠道作用,同市外經委、信產局、經委簽訂了合作招商協議,成功引入了華日電裝品、萬特佳衡器、浙江產業園、星光特種電纜、銳步LED節能燈、華今塑業等項目11個,協議引資48.09億元,年底前后新增投產渝鑫加工制造、神牛機械、科克發動機等企業5家,全年實際到位資金6.3億元。同時,在談項目包裝儲備了項目還有10余個,為下一步的招商引資工作夯實了基礎。

(四)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年初以來,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73億元,完成土地整治1200畝;完成永津路園區核心區路段改造工程;完成興龍大道附線等路網設施建設12公里;完成B、C區河道整治1460米;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二期)工程施工設計圖制作,正在積極招標,預計舊歷年關前可啟動建設。

(五)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組織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學習11次,到沿海和周邊工業園區考察學習4次,開展園區企業籃球賽、拓展培訓等活動5次,園區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精神風貌和團隊績效明顯提升。同時,結合“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崇尚創新、追求卓越”活動,針對區委十二屆四次會議、金融海嘯等新形勢變化,開展了園區“往前想、回頭看”、“查問題、找差距”活動,干部隊伍素質增強,整體形象明顯提升。

二、正視不足,找準差距,牢牢把握發展機遇

1、建設進度緩慢。受上半年銀根緊縮和下半年金融危機影響,銀行的信貸支持力度較往年相對縮減或更為謹慎,既影響了工業園自身建設融資,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融資,航凌電路板、思科電氣等個別項目已經出現資金斷檔、無力建設等現象,園區的大小項目都受影響,整體建設進度與年初的預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2、項目規模偏小。受規劃定位、生態環保、前期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工業園引入的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絕大多數企業仍屬中小企業,對產業鏈的拉動作用和產業集群的支撐作用不強。在投資上億元的18個項目中,核心競爭力和拉動作用相對較強的僅有科克發動機、萬特佳衡器、白雪冰柜、中重石油、船舶工業園等少數項目,且項目之間的關聯度不高,較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拉動產業集群的形成,不利于產業集群的培育壯大。

3、基礎投入較弱。受辦園經驗、建設資金等影響,在工業園建設時序上,是由近至遠依次開發,基本上是先談項目再征地供地、再配套基礎設施,導致工業園在項目洽談、供地履約、引資選資過程中明顯處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實現工業園利益的最大化。尤其今年以來,我園進入戰略轉型期,在基礎設施配套、土地整治儲備等方面感覺氣魄還是較小,對重特大項目的引入缺乏先期的戰略儲備,亟待調整工作思路。

4、土地報批更難。隨著土地、金融的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土地新舊政策發生了一定的差異,土地報批控制得更為嚴格,項目批地的壓力、土地征收的阻力將會越來越大,但隨著全球應對金融危機,預計明年的報批難度較今年會較小。

5、潛在問題顯現。盡管工業園目前未出現較大的穩定問題,但隨著工業園建設的不斷深入,一些不穩定的潛在誘因和苗頭也今年開始顯現,也出了幾例上訪問題。諸如新舊征地政策所造成補償差異、轉非農民生活保障、就業崗位的開發等。同時,來自內部的資金、用地、招商等壓力也將逐漸增大。

三、負重自強,迎難而上,努力實現跨越發展

(一)指導思想

2009年是金融海嘯后國際經濟衰退走低的一年,也是我區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快速平穩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更是鳳凰湖工業園迎接挑戰、苦練內功、轉型升級、發展突破極端重要的一年。我園將緊緊圍繞“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的宏偉目標,不斷深化“融園入城、城園互動”的發展理念,努力把鳳凰湖工業園打造成為現代都市工業園區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產業新區,切實擔負起“擴充城市體量、聚集城市人口、壯大城市經濟、支撐城市發展”的歷史重任。

(二)工作目標

完成固定資產投入7億元(其中,自建項目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征收土地2000畝;協議引資2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億元;新開工項目8個;建成項目7個;實現工業產值1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實現1.57億元(其中工商稅收1920萬元);保持園區建設發展快速平穩推進的良好勢頭。

(三)工作措施

1、千方百計抗危機。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海嘯”對項目的優勝劣汰,淘汰或置換一批實力較弱、不符規劃、產值較低的項目,優化資源配置。同時,積極申報國家、重慶和區級擴大內需專項扶持資金,包裝鳳凰湖水體公園、園區污水處理廠、食品工業園、職教創業園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協助企業策劃一批技術改造、設備升級等工業項目,爭取更多的項目列入區級以上重點項目盤子。另一方面,認真落實區政府57號文件精神,打活土地牌,發揮好恒瑞等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載體作用,努力為一批骨干企業、重點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信貸支持,共同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機。

2、千方百計抓融資。牢固樹立經營園區的理念,在加強預算管理和財稅征管的基礎上,探索發展總部經濟,加快建立靈活的協稅獎勵機制。充分利用商住用地出讓、安置房商業門面出讓、物流聯營、房地產開發等一切資源,切實加強銀企合作,爭取向各金融機構貸款2億元以上,為完成鳳凰湖建設、啟動食品工業園提供強力的資金保障。

3、千方百計推征地。依托浙江產業園、船舶工業園、職教創業園、農業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食品工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雙竹和陳食拓展區的土地規劃修編、協調征地報件、爭取耕地指標,完成食品工業園、永津路以南片區等2000畝土地征收,保證新項目入駐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4、千方百計招大商。一是編制策劃一批項目。落實專人負責調研,結合永川現有機械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開展西南地區配套能力調查活動,包裝策劃一批產業鏈條項目尤其是大型總裝項目,做好招商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切實加大招商力度。按照“投入加大、步子放開、質量提高”的原則,緊緊依靠市級經濟主管部門,繼續堅持“鏈條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的思路,重點面向華東、華南以及東南亞區域,瞄準境內外知名品牌、龍頭企業,堅持招大引優。三是著力培育產業鏈條。堅持培育打造以福田衡器、松填匯鉭電容為代表的電子元器件加工,以標準化廠房為依托,盡快形成集群;培育以白雪冷柜、科克發動機、船舶工業、開山機械為代表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打造以重慶啤酒、匯東食品、江津白酒、金豆飼料為代表,以渝惠公司為龍頭的食品工業集群。同時,依托鳳凰湖湖區建設引入一批房地產項目,打造商務區、別墅區,完善園區功能配套;為工業園提供強有力的項目支撐。

5、千方百計促建設。突出“一湖、一橋、一路、一區”(即鳳凰湖、跨鐵跨河立交橋、食品工業園物流通道、同心苑安置區二期工程)并重的建設思路,進一步提升完善鳳凰湖片區和食品工業園的硬件水平。確保在6月份前完成鳳凰湖的湖區水體建設;爭取年內建成跨鐵跨河立交橋工程建設,完成鳳凰湖工業園與食品工業園拓展對接;加快實施食品工業園同永師路交接物流通道工程;完成安置區二期工程建設;整治土地1800畝,新建道路3.5公里,完成路網設施建設7公里,新建開閉所1座,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以上。

6、千方百計抓項目。通過倒計時管理、流程明白卡、月通報會、季分析會等,督促萬特佳衡器、白雪冷柜、隆標鋁箔、星光電纜、新泰機械擴產、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確保核心區提升形象;盡快完成職教創業園、農業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等項目的立項選址和前期手續辦理;加快啟動華今塑業、九躍科技、江津白酒、騰魯節能安全玻璃、銳步LED等項目,確保建成投產企業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