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篇1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

音樂為中心,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這就是律動。對于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尚且不高的小學生來說,律動是一種新奇有趣的學習方式,它能夠有效地將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律動進行音樂教學呢?以下是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所做的一些探索與實踐。

一、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教育家巴普洛夫也說過:“在課程開始前,要進行一些有趣的設計,以便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興趣在教學中至關重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恰當地運用體態律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很多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和學生的“跟唱”,長此以往,學生的動力就會大大減少。為改變這一現象,廣大音樂教師可在教學時適時地采用體態律動,充分將音樂和形體相結合,這樣的音樂課堂既生動又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使音樂知識更形象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旺盛,但是對于抽象的概念,卻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對于音樂中的各種音調,僅僅靠聽覺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這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體態律動,將教學變得生動易懂。如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dou、rui等音調分成幾個肢體動作,然后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演示。通過這種形象的肢體表現,能夠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和記憶音樂知識。

二、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體態律動表現音樂的節奏

我們知道,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在音樂中,歡快、熱烈往往用快速的節奏展現;憂傷、莊重往往用節奏較慢的音樂體現。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體態律動,自主感受音樂節奏。舉例來說,在《瑤族舞曲》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步行,表現音樂所包含的從容和安穩的感覺;在《伏爾加纖夫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講臺上進行慢步的行走,體會纖夫那種沉重的感覺。此外,指揮動作同樣也是一種體態律動。在表現音樂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憤怒的情感時,指揮動作較大;而在表現平靜、溫柔的情感時,指揮動作幅度較小。舉例來說,在《中國人民進行曲》的欣賞學習中,教師的指揮動作可以堅定、快速,用以表現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偉大精神;在《向新世紀訴說》的學習中,教師的指揮則可用柔弱、緩慢的動作,充分表現音樂的悲壯。

(二)運用體態律動體現音樂的音調

實踐證明,音調和節奏的有效結合是表達音樂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調和節奏是相輔相成、聯系緊密的。在利用體態律動展示音樂的音調時,教師可以通過人體的肌肉活動來體現。例如,在4/4節拍中,弱拍的時候,教師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強拍向下拍兩只手,次強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動作中,表現強拍的時候,教師可向上拍手,表現弱拍的時候再用一只手分別拍兩條腿以下;而2/4的動作表現和其他相似,強拍的時候,教師單手上拍,弱拍的時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這些動作能夠直觀形象地體現出音樂的音調,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三)通過體態律動,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欣賞

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學生能夠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對音樂的感受。例如,在運用體態律動表現高音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將身體稍稍向上伸展,聽到中音的時候,再將手平放在胸前;在聽到低音的時候,教師可指導學生將身體微微向下傾斜,讓手臂自然放松,并從中體會節奏的快慢和音調的變化等。例如,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欣賞學習中,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后提問:通過欣賞音樂,你們聽出了哪些內容呢?然后再指導學生扮演音樂中的音調,并隨著音調的變化,靈活地改變身體動作。通過這樣的律動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樂,進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三、運用體態律動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誠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體態律動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體態律動的運用中,同樣存在一些必須注意問題。首先,體態律動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方式,因此教師在實際的運用中應該注意適度的問題,不能將寶貴的課堂時間全部都用在體態律動教學中;其次,在運用體態律動進行教學時,教師不能在課堂上一味地凸顯自身的主體地位,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選取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減少學生對音樂課的厭煩感;再次,在體態律動教學中,教師還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由地學習音樂知識,減少不必要的束縛。

綜上所述,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緊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腳步,積極轉變教學思維,讓體態律動教學法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寧.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律動教學法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2(06).

篇2

關鍵詞:聲勢律動;音樂教學;運用

一、聲勢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激發,讓學生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可以有效的找出問題、探討問題和處理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范圍更加全面、靈動。孔子曾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此可知,學生思維模式的靈動性對自身學習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融入聲勢律動后,可以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使其思維變得靈敏,這時若出現一首熟悉的音樂就會讓學生很自然的投入其中,并隨之舞動。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反應力。應用聲勢律動教學還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中音調、音色以及旋律的了解和掌握,在專項活動的訓練下提高學生對節奏感的把握,并能夠讓學生自己依據音樂的節奏來調整自己的動作。久而久之,這樣循環性的訓練會使學生的反應能力得到提升。

二、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視聽結合,使音樂更具豐富性,律動更有節奏

所謂的“聽”就是要通過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來刺激自身各個感官系統,并促進自己快速的融入到音樂當中,在音樂中享受帶來的美好,然后發揮自身想象力,隨著音樂的旋律進行舞動,通過肢體運動的方式來將音樂表達出來。在班級實行這種教育方法時,可以用分組比賽的形式來進行。學生通過自我發揮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在這種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思維創造性、肢體協調性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往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學生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這樣就使學生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而節奏律動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例如:在進行義勇軍進行曲教學時,可以在音樂中設計跺腳、踏步的環節,幫助學生認識節奏,理解曲風。在青春舞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節奏比較輕快、爽朗的音樂,幫助學生增強對音樂的感知,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也可以在教學中將視覺感受融入其中,進行視譜律動教學。在其過程中要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從簡單到復雜。教師可以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例如:肩膀、手臂、腰、臀、腿等部位的拍擊,拍擊出不同的節奏,讓學生把這些動作重復學習,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提高學習興趣,最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與活動相融合,鍛煉學生自身的協調性與節奏感

初中生正是充滿好奇心和興趣的時期,他們渴望課堂變得活躍、充實,往往會對枯燥的課堂產生反感心里,他們希望自己可以通過表演而使自己得到認可和表揚。所以,就要求老師要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充實音樂課堂,使其變得豐富,在融入聲勢律動的同時,還要為學生創建自我展示的平臺,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舞臺上盡情地跟隨音樂舞動并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例如,教師可將課上前十分鐘設定為“音樂縱情演繹”時間。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先給學生確定下節課課前十分鐘的音樂演繹主題,并讓學生自己結組。教師要強調結組時每個小組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優勢互補以求團隊合作實現效率最大化的原則。學生全部準備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課下排練。每個小組可以成立一個小樂隊,樂隊內的成員要進行合理的分工。例如,兩個學生負責利用樂器進行音樂伴奏,另外兩個學生負責舞蹈部分和演唱。經過課下努力訓練,學生便可以正式登臺演奏,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和音樂才華。樂隊式的課堂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使學生在音樂演奏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并通過不斷學習得到改善。

(三)強化自身想象力,提升音樂靈感

豐富的想象力就像是音樂學習的助推器,源源不斷的音樂靈感會讓學生自由地馳騁于音樂這片遼闊的草原上。相反,如果學生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會讓學生在音樂的旅途上寸步難行。因此,音樂想象力是學生音樂靈感的源泉。學生在想象力的驅動下,會更加專注于音樂學習。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一些樂曲的休止以及起伏流暢、音律、節拍、節奏、音色、復調等,學生可以感知和體驗到不同音樂作品中音律、節拍、節奏、音色、復調等的不同,從而總結出自己的音樂心得。也可以對音樂的律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也會自由地飛揚。比如,在進行《第九交響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下貝多芬創作背景,讓他們了解貝多芬在進行音樂創作時是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體會他的堅強,這樣學生在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后,老師在為學生彈奏這首曲子,然后讓學生通過踏步、拍掌等動作來詮釋自己對這首曲子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音樂旋律,將音樂的情感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張燕梅,海寧市斜橋中學. 體態律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13):164.

[2]張燕梅. 體態律動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音樂時空,2015(13):164.

篇3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6-076-002

體態律動是瑞士音樂家達爾克洛茲所創作的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教學觀點指出:喚醒天生的本能,培養對個體極為重要的節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諧,使學生更加健康活潑,激發想象力,促進各方面的學習。律動教學是從音樂人手,先讓學生聆聽音樂,引導學生通過身體的運動來表現音樂。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還能增強音樂的記憶力。下面就談談小學低年級音樂律動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嘗試:

一、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律動

根據1-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律動教學,能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音樂感知能力、表現力、創造力。將“律動”教學與小學低段音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律動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用律動培養音樂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每天的課堂環境中滲透律動教學

從興趣出發。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律動、舞蹈組合,開拓學生的眼界,例如讓學生學習《小松樹》這一課,初步感知2拍子的歌曲是歡快活潑的,教師可以先對學生啟發,自己想象編創動作,學生發揮之后,教師再進行引導示范,最后再觀看PPT,看視頻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示范的,每位同學做的到位么?如果和視頻相比,差距還有多大?這樣,每位同學通過學結,會有進一步的理解,以后每次學習關于這些律動,學習的興趣也會提高,并且會非常積極的參與以后的學習活動。

三、用各種方式激發律動表現歌曲

1.利用直觀道具激發律動

在學習蘇教版音樂教科書一年級第一冊《動物說話》時,課前教師要準備好各種各樣動物的頭飾,有小雞、小牛、小羊、小狗等頭飾,教師可以邊彈琴邊問,小雞是怎么說話的?學生會回答:嘰嘰嘰。用律動把音樂表現出來,依次每個動物都讓孩子們表現,從身邊熟悉的動物開始模仿,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的活動中。

2.利用大幅度動作激發律動

在一年級下學期的音樂課《大鹿》中,小兔子被大灰狼追趕,小兔子向大鹿尋求幫助的情景,我為孩子們準備了頭飾,把教室布置成大森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欣賞音樂,在感受樂曲的情緒以后,學生就能愉快的投入到音樂律動中去。

3.模擬樂器設計律動參與欣賞

例如拉二胡、拉小提琴、敲揚琴、彈鋼琴等,根據這些器樂的演奏法設計律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律動形式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并目注意動靜交替,獲得豐富的情緒體驗。

四、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進行律動

在學唱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音樂語言所塑造了不同音樂形象的歌曲時,可以讓學生隨著旋律走一走、跳一跳。如《走呀走》,學習在輕松蹦走中領悟部分音樂語言:慢速、中弱來表現老爺爺拄著拐杖走來了;用中速、中強時,叔叔雄赳赳氣昂昂地上場了;而轉換成快速、強時,充滿朝氣的小朋友蹦跳著朝前走。在表演三者走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感覺,領會音樂語言。

五、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聲勢律動

聲勢律動是指用手和腳擊出一定的節奏它既有聲音,又有節奏,既有姿勢,又有動作。聲勢可以作為伴奏曲強化音樂、語言和節奏:又可以用拍手去代替休止符。最常用的是拍手、拍腿、跺腳、捻指。

(一)利用自己的雙手可以制造出許多美麗的聲音

當人們高興或表示歡迎的時候,就會拍手。拍手發出的聲音本身也是一種音樂,它應當有快有慢、有輕有響,有所控制和區別。拍手有很多方式,如:

1.拍平放的手掌,發出干脆的聲響。

2.拍凹下的手掌,發出啪啪的聲響(由于有更多的空氣震動)。

3.改用二或三個手指拍,則聲響較為微弱。

4.分別或輪流用手掌和手背拍,發出兩種有所區別的聲響,以突出兩種強弱不同、音色不同的效果。

5.結合歌唱的拍手已如前述:

X

X X

X

拍手拍手

6.結合節奏的拍手,第一步應只限于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拍手拍手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7.結合動作的拍手,一邊行走,一邊拍手,可以促進節拍和速度的固定和統一(保持不變)。

可分兩種方法練習:

a.不論拍手的快慢如何變化,腳步始終不變:

XX | XX | XX | XX | XXXX | XXXX | XXXX | XX |

一邊行走,一邊拍手。步伐快慢保持不變,拍手不跟腳步

X X | X X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 X | X X |

一邊行走,一邊拍手。拍手變化腳步不變,不要落后。

b.腳步和拍手的速度變化統一:

XX | XX | XX | XX | XXXX | XXXX | XXXX | XXX |

一邊行走,一邊拍手。拍得快來,走得也快,腳步跟手向前邁。

c.最后可嘗試在腳步速度始終不變的基礎上,作自由即興l生的拍手,但仍只用四分和八分音符。

d.拍對方的手。以上均系拍自己的手,在這個練習之后,有時也可以改為拍別人的手:既可以A面對著相互拍,也可以在行進中拍偶然遇到的對方的手。這樣自拍與互拍相結合,會更豐富多彩,但決不能亂,要保證不出錯,不急不慢,杜絕手忙腳亂!

(二)拍腿在聲響上不及拍手多變,但在方式上卻和拍手一樣也有很多變化的可能性

1.單手拍腿。既可拍同一邊的腿,也可以拍另一邊的腿。

2.雙手拍雙腿。拍腿的方式雖多種多樣,但切記胡亂的使用,而缺乏邏輯性。難不一定是好,一切要從實際效果出發來決定取舍,往往簡單反而最有效果。

(三)拍手與拍腿相結合,這樣更有趣更豐富多彩

X――| X-X | XX-| X--|

再 見吧 冬天

篇4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態律動;運用

為了實現國家教育與社會發展水平的同步提高,教師與學生必須積極適應教育改革,不斷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如何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本文就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展開分析。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節奏感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高效應用的基礎。就當前我國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的開展現狀來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師和學生沒有樹立對音樂學習的正確認識,從而導致其他課程占據音樂課教學時間、課堂教學秩序松散等問題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效率,不利于體態律動的有效運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正確學習態度的培養,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逐漸從音樂學習中提升內在修養,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推動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將音樂中所包含的感情以及韻律的變化等,使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最后,注重對課堂教學的總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體態律動有機融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對曲調相對平緩的音樂進行賞析時,教師就可以在播放音樂的同時,讓學生圍著教室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走動,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節奏感。通過這種創新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既能夠有效防止傳統單一理論教學中學生思想不集中、學習興趣低等問題的出現,而且還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為體態律動的運用提供可能。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同,所享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也不同,從而造成學生音樂基本素養差別較大、課堂教學無法有效開展等問題的出現。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學習的基礎階段,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為了保證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高效開展,就必須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加強音樂體態律動教學中對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必須要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音樂轉化成一個個小故事,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就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講故事或者模擬故事情節的方式,來將音樂中的感情變化用語言表達的抑揚頓挫或者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巧妙地呈現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自身的節奏感,為體態律動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鼓勵學生的情感表達

在小學教育中開設音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去聽音樂,而不是僅僅注重對學生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普及,從而導致學生空有理論而音樂鑒賞能力不足這一現象的出現。音樂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生天性的釋放,在運用體態律動教學時,一定要鼓勵學生的情感表達,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音樂體態律動教學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就一段時間內的音樂學習,選擇相應的曲目,分小組編排節目,通過肢體動作將自身對音樂的感受表現出來,然后進行優秀節目評比。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真正發揮出音樂教學的現實意義。

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

小學教育是整個學習階段的基礎,對學生正確學習態度的樹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體態律動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打造奠定基礎。所以,為了保障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就必須要采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打造靈活、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網絡學習資源的篩選,選擇一些適合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的音樂曲目,讓學生進行賞析,并寫出賞析心得在小組間進行討論。這樣既能實現對學生音樂賞析水平的提高,又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

將體態律動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節奏感、鼓勵學生勇敢的M行情感表達等方式,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為教學質量提高增添動力。

參考文獻

[1]黃敏莉.音樂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4).

[2]王玲玲.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B版),2014(5).

篇5

 

現階段,有些特殊教育院校進行了音樂教學方法與原則改革,律動教學法便是其中的一種創新應用。律動教學法是基于青年學生好動特征與主體需求,以學生韻律感與節奏感的培養為目標,將音樂節奏應用與音樂實踐教學中構建的動態教學方法。該方法現已被引入到各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對于學生節奏感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明顯功效,而且律動教學還能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律動教學法將音樂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的同時促進身心健康。

 

一、律動教學法內涵與理論基礎

 

律動教學即體態律動教學,最初由瑞士音樂家愛彌爾·雅克·達爾克羅茲提出的。律動教學主要是借助課堂上肢體動作體驗音樂節奏來著重學生培養音樂感,該教學方法應用于音樂教學可以借助音樂律動教學體驗來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可以引導學生的音樂節奏體驗來實現課堂教學與學生自我表現的統一,這樣便能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創建一種動力模式,激發學生的音樂潛力,提升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創作水平,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切實推進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肢體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能夠將學生喜好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基于主體喜好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現階段,國家提倡素質教育,還注重學生主體引導模式的構建,這便需要教學活動能夠結合學生的主體需求與喜好,音樂教學中律動教學法的應用便是對學生主體喜好的關注。律動可以說是學生最直接有效的音樂感受的表達方式。國外的特殊教育學校已經結合相關的節奏理論與體態律動學理論進行了教學方式創新。他們提倡在音樂教學中將運用身體肢體動作去表現音樂、體驗音樂。國內將律動教學法應用與音樂教學中可以將音樂教學課堂轉變成學生體驗、感受、創作音樂的陣地,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盡情展示自我,并借助肢體律動來進行音樂感受溝通交流。可以說,律動音樂教學法是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的教學方法創新,該方法實現了音樂教學的動靜結合,并實現了學生音樂體驗寓于音樂節奏中,而將學生聯想寓于音樂意境中,實現了音樂教學中音樂節奏世界與美學體驗結合,使用價值較高。

 

二、律動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將律動教學法應用于特殊音樂教學實踐中可以全面改革固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真正在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政策,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筆者將對現階段律動教學法與音樂教學實踐的結合情況進行闡述。

 

1.律動音樂教學素材的選定

 

國外的律動教學素材多是從生活中進行素材選取。音樂教學素材選定后要在初級教學應用中引導學生在音樂伴奏中模仿音樂動作,到高年級音樂教學中則可以適當添加音樂創作環節,提倡學生緊跟音樂節奏進行自我情感的表達,這樣梯級的難度增加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階段樹立不同的音樂課程學習目標,實用性高。

 

此外,音樂教學還進行音樂素材律動模仿以適當提升教學趣味。在音樂律動教學中進行形象化的模仿能夠增加學生對于音樂素材的興趣,并在模仿中激發學生共鳴,基于興趣與共鳴的音樂教學能夠有效增加教學效果。

 

2.律動教學實踐

 

從生活中進行音樂材料選取,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便于激發學生律動熱情,并基于身體律動獲得健康的情緒體驗,這樣將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可以實現音樂與動作的有效結合,也利于教學政策的制定。

 

律動音樂教學中教師會構建一種充滿激情、熱情與真情的律動氛圍,再在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會獲得音樂教學啟發,發揮主動性與律動主導性。

 

律動教學實踐中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主要是借助學生自我表達與創作,這種實踐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情緒的表達與抒發,可以引發學生的活躍思維,進一步創作更多的音樂動作,加深音樂理解,更有助于美教目標的實現。

 

三、音樂律動教學的實踐意義

 

1.律動教學活動推進學生多元能力的培養

 

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助于學生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要進行音樂律動素材選取,還要進行模仿動作的確定進一步促進音樂節奏與音樂動作的結合,此外教學策略創新也是必須的,這些環節結束后便需要進一步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應用中有助于學生多項能力的培養。

 

首先,音樂律動教學實踐中多選取生活化的音樂素材,這有助于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緊貼實際,這對于引導學生以后的貼近大眾生活的音樂創作風格的確定具有重大的影響。而且生活化的音樂學習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加真切的音樂體驗,對于學生形成更加深刻的體驗音樂具有明顯作用。此外,生活化的音樂律動素材還能夠引導學生獲得健康的生活體驗。

 

2.律動教學構建動感課堂

 

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能夠在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構建動感課堂氛圍,不僅有助于學生激情的激發,有助于學生效率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陶冶學生音樂情操。

 

2.1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律動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基于學生喜好進行律動選擇,這是對學生主體興趣的重視,可以說基于學生愛好的音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律動教學法便能起到這種作用。律動音樂教學的實踐能夠基于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感知力。

 

動感課堂的構建能將音樂發聲學習、節奏學習、韻律學習等環節都加入了學生興趣因素,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還能在音樂律動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改良學生的身體狀況,反作用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2.2音樂韻律意境創建中陶冶學生情操

 

音樂律動教學中選取的律動素材有抒情舒緩類型的,也有節奏強的音樂,其中有婉約情景、寬廣情景等各種類型,每一種意境都能夠進行學生不同的情感陶冶,有區別的情感陶冶是學生進行音樂知識記憶的關鍵,因此可以說情感的陶冶也有助于音樂學習質量的提升。

 

音樂課堂中的學生情感陶冶還能在肢體律動中獲得,肢體律動能夠對音樂律動進行情景補充,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感,獲得美學體驗。

 

3.律動教學中推進理論教學的淺顯化

 

特殊音樂教學中包括音樂理論、音樂欣賞、音樂樂器學習及唱功練習等方面,其中有大量的抽象理論講解,這便降低了課程的趣味性,因此將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能夠有效改進理論教學的枯燥性,將有趣的律動節奏引入音樂韻律中,進行了理論的淺化。

 

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還加入了音樂經典的解讀環節,其中實現了音樂理論與音樂作品的結合,是學生進行理論理解與學習的有效方式。將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理論教學中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論學習印象,可以說該種方法實現了音樂理論的淺化。

 

結語:

 

本文著重分析了律動教學法在音樂特殊教學中的應用,并著重分析了律動教學法的作用。音樂作為一門傳統課程,進行必要的教學方法創新應用能夠改進教學中的不足,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將律動教學法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是對傳統音樂教學的改革,該方法能在音樂課堂上構建一種動感的、有激情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激情的激發,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以后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應加大該方法的應用,并全面推廣,以全面改進我國特殊音樂教育的現狀。

篇6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體態律動; 教師教學;學生樂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7-0392-01

1.初中音樂教學現狀

音樂教育教學是藝術欣賞的教育,也是為欣賞藝術、感悟藝術而進行的教育。欣賞是帶著熱情喜愛的態度、自然放松的情感積極探索發現音樂,從音樂中獲得的自我滿足、自我發展以及自我提升。然而,目前在我國大多數的中學音樂課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聆聽為主要手段,缺少輔助式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缺乏創新,過于單一化、定向化。音樂課的課堂模式一直處于墨守陳規、缺乏新意的的狀態。與其他文化課相比,音樂課本應該與眾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極大地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程欣賞學習的主動性。

2.體態律動的概念與內涵

體態律動教學是以音樂為著力點,先讓學生聆聽音樂,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肢體的運動整體去感知音樂。從而培養學生在對音樂韻律節奏方面的直覺本能,以及對音樂情緒的真實展現和對身體平衡的運動感覺。簡言之,體態律動教學就是通過音樂與身體相結合,從而通過強有力的運動節奏喚起人對音樂認識、體驗、感知、鑒賞的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敏捷反應力,進一步增強音樂的體驗和表現能力。

所以,體態律動教學在音樂課程教學中,特別是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因為青少年正初中時期在身理、心理、智力等發展方面正處于不斷上升時期,體態律動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同時,還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體驗領悟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操上的陶冶。在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教學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審美活動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個人藝術修養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對學生一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潛移默化。

3.體態律動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深遠影響

3.1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在學習、接納、感知外界事物的同時運用各種感官知覺多通道參與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體態律動教學通過面部感官、肢體動作眼神等體態律動,在音樂背景的律動配合下,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能積極地調動身體的各個感知器官,將動作與音樂結合,全身心的投入音樂欣賞。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體態律動教學法不同與其他教學法,具有自身的特點與魅力,教學模式新穎且帶動了學生全身各個感覺器官。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隨著音樂節奏、動作旋律真正投入到音樂鑒賞學習中去。

3.2培養學生分析音樂的能力。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課不能僅僅停留在聆聽上。特別是音樂律動教學是從音樂欣賞為著力點,先讓學生聆聽音樂,引導學生通過肢體的運動整體感知音樂。體態律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不斷地培養學生分析音樂、感知音樂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提高對音樂感知和自身審美等多方面能力,同時大大改善了音樂教學質量。音樂作為一門的抽象的藝術,看不見、摸不到,然而體態律動通過具體的形象使音樂變成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行為藝術,有了強烈具體的畫面感,就更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領悟和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

3.3增強學生溝通合作的能力。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體態律動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是增強班級凝聚力、團結力的絕佳機會。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在安排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時將幾個學生為一組,同時老師也參與其中。師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最終由各個小組分組進行體態律動成果的展示,老師和其他學生對成果展示應該提出評價和意見,積極進行教學反饋,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和表揚。體態律動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同伴之間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而且有助于小組與小組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培養學生之間交流與共享的合作、配合的能力。

3.4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體態律動是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性的藝術鑒賞活動。特別是在中學時期,青少年正處于身心、智力全面的高峰期,學生的生活習慣、記憶、想象、見識、想法等不盡相同,所以在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方面,就會別具一格、獨具特色。在播放背景音樂時,特別是初中生活潑好動、熱情積極,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會根據音樂的節奏律動變化,不斷地變換姿態與律動,學生們可以通過音樂感知,充分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進行一系列的創新創造活動。同時,老師也要對學生的表現和創造活動提出建議和意見,鼓勵學生用于勇敢大膽地創作,對學生的創新創作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3.5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鑒賞音樂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根本目標在于培養一個人通過音樂用身體、身心去體驗感知音樂,從而表達自身內心深處的情感狀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體態律動不僅促使教師以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模式,也有助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走進音樂、聆聽音樂、鑒賞音樂、體驗音樂、感悟音樂,從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鑒賞力。對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情感體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體態律動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新型的教學法,所以要求初中音樂教師無論是在音樂藝術造詣、音樂創新創作能力,還是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文關懷方面,都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篇7

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音樂欣賞等活動是共同構成完整的幼兒音樂活動。而在這么多的活動中律動活動是非常重要的,韻律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增加幼兒感受樂曲的能力,體驗音樂活動中美的情趣,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表現創造能力,使幼兒通過活動得以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律動還可以讓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認識,抒發內心的情感,從而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獲得發展。律動是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由于音樂是訴諸于情感的表本文由收集整理演藝術。所以,律動和音樂的語言同是情感的語言。

不過也有幼兒園不重視律動活動,認為律動就是動動手、動動腳,扭扭腰的運動。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律動是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動律性動作。它是一種情緒,當你看到有人聽到音樂不自覺的隨著音樂律動了起來 ,那就是他們感受到音樂的律動。

那么,既然律動如此重要,我們又該如何調動幼兒對音樂律動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律動中來呢?在《新綱要》的指導下,通過我對相關理論的學習,結合工作實踐中的經驗,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律動中,下面我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的幾種方法。

1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幼兒興趣

音樂在幼兒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引導幼兒在音樂環境中有興趣地與環境發生互動,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能力。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孩子每天都接觸音樂、聽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那么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我們班的孩子音樂素養都很不錯,我是這么做的——我在一日活動中都滲透律動音樂,誘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同時我還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時間,如進餐前、集中教學前等時間來播放或彈奏各種類型的音樂讓幼兒表演一些優美的律動。時間長了,幼兒傾聽興趣慢慢地提高,并且逐漸地喜歡上音樂。現在只要我一彈琴,小朋友們就會手舞足蹈,樂在其中。

那如何運用音樂環境來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需要和興趣是幼兒獲得游戲真正快樂的內在動力,我們教師在平時應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以孩子的活動興趣為出發點,在平時的活動中多讓幼兒欣賞一些律動、歌曲、舞蹈。記得在去年大班上學期教學中,我讓幼兒觀看了一個音樂律動《快樂心情》,這個律動既讓幼兒感受到了快樂的氣氛,又讓幼兒欣賞了美的動作,同時對快樂舞步、手腕花、轉圈等動作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以后每當幼兒學習到一些關于這些動作的律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很高,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

2利用夸張的肢體動作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興趣是從事音樂活動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才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而興趣是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有一個發現,就是在進行新歌教學時,如果有些內容我只是單純的以“說”或“唱”的形式進行教學,幼兒確實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用夸張的肢體語言進行教學,幼兒便能很快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用形象的語言,使幼兒體會生動、形象的動作特點。而且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師幼互動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例如:在一節音樂課中,假如這一節課都是老師在教,老師在唱,而孩子只是懵懂地看著老師的表演,就算老師上的再好,這節課再精彩,孩子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學中要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讓孩子成為主角,使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維主動地參與音樂律動。

例如,在大班上學期的律動活動《獅王進行曲》中,我首先為孩子準備了許多獅子和小動物的頭飾,讓幼兒很快地就被吸引住,覺得這節課肯定很生動有趣,肯定會讓他們進行表演。除此之外我還布置了森林的背景,讓幼兒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律動開始時我先讓幼兒欣賞音樂,體驗一下音樂神氣、高興、害怕這三種情緒。在聽了幾遍后我讓他們根據音樂說說獅王是在哪一段出現的,該怎么表現?小動物們是在哪段出現的?又該如何表現?在感受了樂曲的情緒以后,我用夸張的身體語言和幼兒進行獅王進場、小動物害怕、逃跑等動作的創編,還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某種小動物,創編不同的舞蹈動作;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獅王走路。這樣幼兒就能很愉快的投入到音樂律動中去。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從心理發展角度看,他們的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性為主,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感知,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將直觀道具、夸張動作、形象語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運用多種音樂形式,表現音樂律動

音樂課堂教學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唱歌、律動、舞蹈和音樂游戲、音樂欣賞等活動共同構成完整的幼兒音樂活動,他們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只局限于一種音樂形式,我們也可以將律動和歌曲欣賞結合起來。

例如歌曲“小狗抬轎”,這首歌曲節奏歡快,歌詞有趣且有兩段。首先,我請小朋友欣賞完歌曲后,孩子們都對這首歌曲興趣濃厚,非常喜歡。可是教了幾遍之后,小朋友只是能記住副歌部分和小部分旋律,對歌曲的大部分內容還是不能了解。第一次上課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和搭班老師一起研究、探討反思了一下,認真研究了歌詞內容,我決定采取歌曲和律動結合的方式,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出來。在第二次上課時我先配上音樂,運用夸張的表情與動作表演給小朋友看,孩子們非常的高興,強烈的模仿欲望被激發了,于是他們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跟著音樂,邊做律動邊唱歌曲,不一會兒小朋友就把兩段歌詞記住了。

這節課使我收獲了很多,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在課堂上要懂得變通,要靈活,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活動形式的變化來增加幼兒的興趣,并且注意動靜交替,來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情緒體驗。如何才能讓孩子既快速的記住歌詞又能進入到歌曲表演中?這時我們就要將歌曲與律動相結合,這樣便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形式也多樣化。

4對幼兒進行及時表揚,激發幼兒自信

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從小尊重和培養幼兒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幼兒正處在成長階段,所以我們必須十分注意尊重和愛護幼兒的自尊心,我們應該像珍惜和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一樣,珍惜和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給予幼兒表揚,對他們說“你真棒!你做得很好!”這樣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倍增,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我們班有一位幼兒叫圓圓,她的性格非常內向,平時不怎么與小朋友說話,更不怎么和老師交流。記得有一次我在上音樂律動《你是我的好朋友》時,我想請幾位小朋友上來表演,沒想到圓圓主動舉手了,我馬上請她上來表演,表演后我們都為她鼓掌,我還對她說“圓圓,你能積極舉手參與表演,老師很開心,希望以后你還能積極舉手,你很棒哦!”她開心地點了點頭。在以后的律動中圓圓每次都主動舉手要求上來表演,我真為她高興!可見,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熱情,能夠激發出孩子自信和積極向上的進取力量,讓他們在鼓勵聲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記得還有一次上律動活動時我請幼兒跟著我一起做動作,由于每個幼兒的能力不同,我們班的樂樂節奏感不是很好,老是跟不上我的拍子,為了讓她方便模仿,在做動作時,我就將他安排在節奏感稍強的幼兒后面,幫她排一些簡單的律動,模仿動作,讓他進行練習。通過比較生動活潑的形式,讓這些對舞蹈沒有興趣的孩子,在跳跳玩玩中提高對律動的興趣。

篇8

律動是一項普遍受到小朋友歡迎和喜歡的一種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能恰當的利用律動,我們將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具有其他學科不同的優勢,它變枯燥的知識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為生動形象的肢體動作,符合小學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充分體現了愉快的教學。其次,律動實現了在教學中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每位學生都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創造者,使學習不再有負擔,師生關系融洽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喜歡上音樂,樂于參與音樂活動,也能從中發覺出一些有特殊音樂才能的人。所以,音樂律動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多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跟唱、聽唱、機械模仿等傳統教學模式。這種被動傾聽的讀譜學唱教學割裂了音樂語言與身體語言、心理語言的溝通,使得音樂課堂枯燥乏味、沉悶,學生喜歡音樂卻厭煩上音樂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本能聽覺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賞能力,是低年級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我主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將音樂和律動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在音樂教學中凡參與律動的孩子,對律動無不懷有濃厚的興趣。然而這種興趣又夾雜著孩子生性好玩、好動、好奇的特點。而音樂教育中的律動教學形式,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引發學生興趣,更適合小學生愛動的特點,是唱、動、表演等多門藝術的綜合教學。

1.根據拍子來創編律動的動作在低段音樂教學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為主。如一年級上冊的歌曲中((爺爺過生日》((雁群飛》((小列兵》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青蛙合唱》((小鼓響咚咚》等。可以根據歌曲的節拍,請小朋友做各種各樣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動。

2.根據歌詞來刨編律動的動作如歌曲(《國旗國旗多美麗》就可以根據里面的歌詞來創編動作。“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變朵小紅云,飛上藍天親親您。”讓學生即興表演,盡情表現對國旗的熱愛。

3.根據情景來刨編律動的動作如溫暖的家這首歌曲旋律比較優美,表現了小朋友對爸爸媽媽的依戀。

運用律動教學打破了傳統音樂學科的單一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靜結合,以動態的韻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更快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在我的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律動在音樂教學中對兒童的重要意義

1.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段兒童活潑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我們教師要想激發兒童的這種求知欲望,就要滿足他們好動的天性,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能在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邊唱邊表演.隨著音樂做各種律動,對音樂產生極大的興趣。例如在教唱歌曲((小小的船》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今天我們要搖著小船去游玩。來.讓我們一起來搖小船!”好奇心使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隨著音樂旋律孩子們搖著小船,漸漸駛入優美的境界中,哼起了旋律。這樣就可以在輕松的律動中引導學生理解音樂語言。

2.把音樂和肢體語言結合起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學生們常常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心靈去表現這些動作.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通過聽音樂有節奏的自由律動更是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例如在拍皮球》一課中,前面統一動作而在結尾處可自編表現球類運動的各種動作。

篇9

一、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律動

教師必須注意到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體力、動作發展以及心理發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們也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小學生主動參與的熱度,小學生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復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像一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緒變化快,注意力易轉移,興趣短暫,善于從幼兒的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動、鮮明、故事性強,情節簡單、動作性強的音樂律動,而且需要手腳分解,像律動“拍手點頭”“拍球”“小鳥飛等”二年級的學生可以掌握律動“蝴蝶飛”“摘果子”“手腕轉動”設計一些較復雜性的動作;三年級的學生,隨著各方面的發展,可以設計一些強度更大的律動。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后進行活動時,就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極了。

二、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滲透律動教學

讓小學生在活動中自然的動起來,需要和興趣是小學生獲得游戲真正快樂的內在動力,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讓學生多接觸音樂,為學生創設音樂環境,以孩子的生活經驗、活動興趣為出發點,在一日活動各環節創設特有的音樂氛圍,發揮音樂所具有滲透功能,在平時的活動中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律動、舞蹈組合,并且要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我讓學生欣賞舞蹈《歡樂舞》,舞蹈中小朋友迎新年的喜悅心情,放鞭炮的歡樂情景,使學生既欣賞美的動作和形象,同時對進退步、手腕轉動、旋轉等,有了進一步的具體理解,以后每次學習到一些關于這些動作的律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很高,會積極的主動參與。

三、用各種方式激發律動表現欲望

1. 利用直觀道具激發律動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一年級的第一冊《動物說話》時,教師試先做好各種動物的頭飾,有小雞、小貓、小鴨等頭飾,一邊放音樂,教師一邊聽著音樂變化著不同的頭飾做著變化著的動物動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迫不急待地想要去做律動動作。在音樂律動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發揮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運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維主動的參與音樂律動。

2.利用夸張動作激發律動

例如:二年級的《大鹿》,學習律動大鹿幫助小兔子的情景時,我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頭飾,布置樹林的背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先讓學生欣賞音樂,體會穩健的音樂性質和活潑歡快的音樂情緒,反復聽幾遍后,然后采用啟發式提問的方法,有的學生會說:就好像真的在森林里一樣,真的發生了現在的大鹿救助小兔子的事情一樣。有的說:自己真的就是小兔子。有的說:是大鹿熱心的幫助“我”。在感受樂曲的情緒以后,教師采用夸張的身體動作和學生動作的創編,這樣學生就能愉快地投入到音樂律動中去。

3.利用形象語言激發律動

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對所學動作的表現常能決定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盡量用形象的語言,使學生能體會生動、形象的舞蹈動作的特點,如:律動采果子時啟發學生想象采果子情節順序,以去果園、看果子、采果子、必須用形象化的語言教學方法,教師設計的形象化的語言要有節奏感并且符合音樂旋律,帶有趣味性,使學生覺得生動、有趣樂于接受,然后教師將直觀道具、夸張動作、形象語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效果會更佳。

四、在欣賞教學中合理運用律動

唱歌、律動、舞蹈和音樂游戲等活動共同構成完整的學生音樂課堂,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教師不要局限于一種音樂形式,只要學生感興趣。教師也可以將律動和音樂欣賞結合起來。

1.利用符號設計律動參與欣賞: 例:“, O”,有一部分欣賞曲可以設計不同的符號來參與欣賞,使生輕松熟悉旋律并理解旋律。

2.利用身勢設計律動參與欣賞: 例:拍手、跺腳等。

3.模擬樂器設計律動參與欣賞:例:拉二胡、拉小提琴、拉手風琴、彈鋼琴等,據這些器樂的演奏法設計律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律動形式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并且注意動靜交替,獲得豐富的情緒體驗。

五、 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兒童積極參與

篇10

一、律動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征

每個孩子天生都喜歡音樂,“律動”中音樂所表現的高低、快慢、強弱、長短、緊張與平靜、歡樂與悲傷,孩子們都可以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小學生正處在對外部事物,特別是對音響刺激的敏感期,喜歡與具體形象聯系在一起。在律動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被重視,有利于挖掘學生與生俱來的最原始、最自然的音樂感受。律動是一種運動感和音樂感之間的連結。在律動活動中,學生不僅學習用聽覺去感受音樂,同時學習用整個肌體和心靈去感受、表現音樂的節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緒變化的節律,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是自然、放松的狀態,將內心對音樂的理解與想象完全和音樂融為一體,體現了動感之美。

二、律動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

音樂律動是以發展學生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肢體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律動”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一種他個人對音樂的想象和意境。如:在聆聽歌曲《勞動最光榮》時,根據歌詞“太陽光晶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設計律動,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普遍受到學生歡迎和喜愛的一種音樂活動。由于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控制能力不強、好動,如果以音樂律動作為導入不僅可以揭示課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拋磚引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音樂律動可以視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編排動作,彌補教學上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音樂感受力,還可以幫他們熟記歌詞。

三、律動可分為固定律動和即興律動,在教學時可靈活將它們有機地穿插于其中

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并表現出來,我根據自己的舞蹈特長為他們設計了一套最原始的身體訓練,通過點頭、拍肩、搖手、擺胯、造型等來進行教授,并且一個月換一套訓練,在學生熟練后可改動、創造動作,這樣不僅讓他們學到了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又發揮了他們的音樂創編能力,肢體語言也變得更加豐富,對學校的舞蹈排練也潛移默化的奠定著基礎。此外還有表現一些模糊的音樂形象,比如音樂表現的是早上的森林、泉水的聲音等,根據這些音樂要充分發揮想象力,要隨音樂節奏的快慢表現清晨從靜到動的一個過程,再到泉水從輕聲到重音身體幅度的變化等等來感受音樂的各種元素。律動教學既滿足學生心理上對音樂有所感受,更從生理上使整個身體都參與到音樂的節奏、節拍、呼吸和情緒的起伏中來。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及音樂的感知能力。

四、律動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氣氛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音樂課一般比語文、數學課少,大多數安排在最后一節授課。這時候的學生已經處于疲勞狀態。如果直接開始上課,學生很難進入狀態,不利于教學的進行。根據巴普洛夫“條件論”,課前可安排一些與本課有聯系的律動,如:在教唱歌曲《動物說話》時,我先模仿各種動物形象讓學生去猜,使學生的音樂細胞被激活,便能很快進入到音樂的氛圍中,為上好音樂課做好鋪墊。這僅僅只是一個律動導入,由于學生的注意力短暫、生性又活潑好動。如果在感受歌曲、學習歌曲、表現歌曲的各個環節中適當的加入律動,使課堂動靜相結合,學生既沒有時間沉默,好動的欲望又得到滿足,在學生還感到意猶未盡時,輕松愉悅的音樂課就上好了。

五、律動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小學的音樂教學是國民藝術的教學,不是專業藝術教學。我們的教學任務是: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發現他們的天賦,培養對藝術創造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享有一個多方面的精神世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律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聽、創造性地想像、創造性地活動,并把聽到的音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律動表現出來。如:《大鹿》歌曲中,歌詞“鹿呀鹿呀快開門,林中獵人追來了,鹿呀鹿呀快開門,咱們手把手挽牢”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用“走”和“跑”來表現;并用動作來表現,感受樂曲帶來的緊張氣氛。運用這些來源于生活中的簡易動作,隨著音樂自行創造并表現出與音樂相適應的動作,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啟發學生的情感,不斷拓展對音樂內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