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規劃情況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土地規劃情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數量指標 空間布局 評估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目前已開展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研究多數是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建立指標體系,確定指標權重,計算出規劃實施綜合分值,最終得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綜合評價結果。這種評估方法雖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在構建指標體系時往往缺少空間指標的選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對未來土地利用時序和空間布局的導向,包含大量的空間決策,因此缺少空間布局評估的指標體系是不完整的。本文針對當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的重點和要求,從規劃數量指標實現情況和空間布局執行情況兩大方面著手,構建一套簡便、操作性強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指標體系,并以津南區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評估研究提供參考。
2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的內容
2.1 評估內容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的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兩方面:一是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的評估,主要指規劃目標是否實現及實現程度的評價;二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效益的評估,主要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對經濟、社會與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的評估。由于經濟、社會等各個系統的運行都有其自身的內生動力。從現階段所能采集到的相關數據資料來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對其是否產生效益及產生的效益大小很難量化,對其評估僅能停留在定性的層面進行分析。因此,本文著重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對規劃實施的效益評估不作為研究的重點。
2.2 指標選取
縣級及以下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屬于管理實施型的規劃,其規劃的重要內容是土地利用指標的空間具體定位和土地用途分區的具體空間劃分[1]。因此,縣級以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評估應重點加強空間布局審核和指標數據與實地、圖件的一致性檢查[2]。基于此,本文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時,將從數量指標和空間布局兩個層面展開,具體指標選取如下:
圖1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指標體系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的目的不是按照執行情況進行排序,而是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后續執行的建議[3]。因此,在規劃評估過程中雖構建指標體系,但并不賦予指標權重,不產生評估分數,而是對各個指標逐一評價,目的是讓規劃評估更側重于過程本身,而減少外界對最后結論的過度關注。
3津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
3.1 津南區概況
津南區地處天津市東南部,是天津市的四個環城區之一,處于天津市經濟發展的主軸上,是聯接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有津晉、唐津、津港三條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津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2010年經天津市政府批準實施,本次評估時段為2010-2013年。
3.2 規劃數量指標實現程度評估
利用對比分析法,把評估年各控制指標實際值與規劃目標值進行對比,分析規劃數量指標實現情況。
1、耕地保有量。根據《規劃》,規劃期內耕地保有量面積不低于11578.5公頃。同時規定,以第二次土地調查確定的耕地數量作為2009年耕地保護責任考核,其后,經國務院或市政府批準用地中,異地補充耕地的相應調整其耕地保護責任目標。根據津南區歷年耕地占補平衡統計臺賬,津南區2010-2013年批準用地中,異地補充耕地1108.8公頃。津南區2009年耕地面積為11025.3公頃,核減2010-2013年異地補充耕地面積后,2013年津南區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為9916.5公頃。截至評估年底,津南區現狀耕地面積為10271.8公頃,大于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因此,規劃實施期間,耕地保有量指標執行良好。
2、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根據《規劃》,規劃期內基本保護農田面積不低于6000.0公頃。截至評估年底,津南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6202.8公頃,大于《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指標。因此,規劃實施期間,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指標執行情況良好。
3、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根據《規劃》,規劃至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7950.8公頃以內。截至評估年底,津南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16827.6公頃,已達到規劃目標年的93.74%,但尚在規劃指標范圍內。因此,規劃實施期間,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指標執行良好。
4、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指標。根據《規劃》,規劃至2010年人均城鎮工礦用地不高于203.7平方米,規劃至2020年不高于175.9平方米。截至評估年底,津南區人均城鎮工礦用地為211.4平方米,尚未達到2010年的規劃指標要求,與2020年規劃指標要求更有一定差距。因此,規劃實施期間,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指標執行情況不太理想。
5、建設占用/土地整理復墾補充耕地規模。《規劃》只下達了規劃至2010年建設占用耕地和土地整理復墾補充耕地規模指標。本文以規劃實施以來依法批準用地占用耕地面積作為參考目標來評估這兩個指標的執行情況。據統計,2010-2013年津南區依法批準建設占用耕地1569.9公頃,而非農建設實際占用耕地1444.5公頃,小于建設占用耕地的指標。土地整理復墾實際補充耕地1821.5公頃,大于應補充的耕地面積。因此,規劃實施期間,建設占用耕地規模指標和土地整理復墾補充耕地規模指標執行情況良好。
3.3規劃空間布局執行情況評估
1、規劃區域選址率
規劃區域選址率指的是新批準建設用地與建設用地管制分區的符合程度。城鄉建設用地與允許建設區、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與限制建設區的符合比例越高,表明規劃區域選址率越高,《規劃》在執行過程中的引導作用越好。
Pa=AC /At
式中,Pa為規劃選址率;AC為評估時段內新批準城鄉建設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落在允許建設區/限制建設區的面積,hm2;At為評估時段內新批準城鄉建設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總面積,hm2。
表1 規劃區域選址率
用地類型 規劃區域選址率
城鄉建設用地 93.99%
交通水利及其他 98.66%
根據表1,規劃實施以來,新批準城鄉建設用地和交通水juWFu+aKpOeuoeeQhifmtYXmnpDlm63mnpfnu7/ljJbmlr3lt6XkuI7lhbvmiqTnrqHnkIZkAtUCD2QWAmYPFQQADmNzamwyMDE0MzUxODc4MOa1heiuruW7uuetkeW3peeoi+aKgOacr+i1hOaWmeeuoeeQhueahOmHjeimgeaApzDmtYXorq7lu7rnrZHlt6XnqIvmioDmnK/otYTmlpnnrqHnkIbnmoTph43opoHmgKdkAtYCD2QWAmYPFQQADmNzamwyMDE0MzUxODc5Kua1heiuruaWveW3peS8geS4muiuoeWIkue7n+iuoeeuoeeQhuW3peS9nCrmtYXorq7mlr3lt6XkvIHkuJrorqHliJLnu5/orqHnrqHnkIblt6XkvZxkAtcCD2QWAmYPFQQADmNzamwyMDE0MzUxODgwKua1heiurumhueebruWunuaWvemYtuauteW3peeoi+mAoOS7t+euoeeQhirmtYXorq7pobnnm67lrp7mlr3pmLbmrrXlt6XnqIvpgKDku7fnrqHnkIZkAtgCD2QWAmYPFQQADmNzamwyMDE0MzUxODgxLeW8uuWkr+azleWcqOi9r+eymOWcn+WcsOWfuuWkhOeQhuS4reeahOW6lOeUqC3lvLrlpK/ms5XlnKjova/nspjlnJ/lnLDln7rlpITnkIbkuK3nmoTlupTnlKhkAtkCD2QWAmYPFQQADmNzamwyMDE0MzUxODgyJeW8uuWMlumhueebruW7uuiuvizkv4Pov5vovazlnovlj5HlsZUl5by65YyW6aG555uu5bu66K6+LOS/g+i/m+i9rOWei+WPkeWxlWQC2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Mz5YWo56uZ5Luq5aSn5q+U5L6L5bC65Zyw5b2i5Zu+5rWL6YeP5Lit5L2/55So5oqA5benM+WFqOermeS7quWkp+avlOS+i+WwuuWcsOW9ouWbvua1i+mHj+S4reS9v+eUqOaKgOW3p2QC2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Qz54eD5rCU5bel56iL5pa95bel546w5Zy65a6J5YWo566h55CG5o6q5pa955qE5o6i6K6oM+eHg+awlOW3peeoi+aWveW3peeOsOWcuuWuieWFqOeuoeeQhuaOquaWveeahOaOouiuqGQC3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Un54Ot55S15Y6C55qE55S15rCU6Ieq5Yqo5YyW5oqA5pyv5Yid5o6iJ+eDreeUteWOgueahOeUteawlOiHquWKqOWMluaKgOacr+WIneaOomQC3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Y25Lq65LiO6Ieq54S25ZKM6LCQ5Y+R5bGV55qE5rW35rSL5paH5YyW5rm/5Zyw5pmv6KeC5bimNuS6uuS4juiHqueEtuWSjOiwkOWPkeWxleeahOa1t+a0i+aWh+WMlua5v+WcsOaZr+inguW4pmQC3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c85pel54Wn5biC6Ziy5b6h5Y+w6aOO6aOO5pq05r2u54G+5a6z5bel5L2c55qE57uP6aqM5ZKM5ZCv56S6POaXpeeFp+W4gumYsuW+oeWPsOmjjumjjuaatOa9rueBvuWus+W3peS9nOeahOe7j+mqjOWSjOWQr+ekumQC3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gk5aaC5L2V5Y+R5oyl5Z+65bGC5YWa5pSv6YOo55qE5L2c55SoJOWmguS9leWPkeaMpeWfuuWxguWFmuaUr+mDqOeahOS9nOeUqGQC4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Dkz5aaC5L2V5Yqg5by654Wk55+/5bu66K6+5oqA5pyv566h55CG5ZKM5a6J5YWo55Sf5LqnM+WmguS9leWKoOW8uueFpOefv+W7uuiuvuaKgOacr+euoeeQhuWSjOWuieWFqOeUn+S6p2QC4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Ak5aaC5L2V5o6n5Yi25Zyf5bu65pa95bel5oqA5pyv6LSo6YePJOWmguS9leaOp+WItuWcn+W7uuaWveW3peaKgOacr+i0qOmHj2QC4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Ew5aaC5L2V5Zyo5oi/5bGL5bu6562R6K6+6K6h5Lit5L2T546w6IqC6IO9546v5L+dMOWmguS9leWcqOaIv+Wxi+W7uuetkeiuvuiuoeS4reS9k+eOsOiKguiDveeOr+S/nWQC4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I256S+5Lya5L+d6Zmp6LSi5Yqh5L+h5oGv5aSx55yf55qE5Y6f5Zug5Y+K5bqU5a+5562W55WlNuekvuS8muS/nemZqei0ouWKoeS/oeaBr+Wkseecn+eahOWOn+WboOWPiuW6lOWvueetlueVpWQC5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Mq5rWF5p6Q5biC5pS/5bel56iL5Z+O5biC6YGT6Lev5pa95bel5oqA5pyvKua1heaekOW4guaUv+W3peeoi+WfjuW4gumBk+i3r+aWveW3peaKgOacr2QC5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Qw5rex5p6Q5oi/5bGL5bu6562R5bel56iL5Yas5a2j5pa95bel5YWz6ZSu5oqA5pyvMOa3seaekOaIv+Wxi+W7uuetkeW3peeoi+WGrOWto+aWveW3peWFs+mUruaKgOacr2QC5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Uq55Sf5oCB5Z6L5bCP5Z+O6ZWH6KeE5YiS5bu66K6+5oCd6Lev5o6i56m2KueUn+aAgeWei+Wwj+WfjumVh+inhOWIkuW7uuiuvuaAnei3r+aOoueptmQC5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ZU5pa95bel546w5Zy65Yid57qn566h55CG5Lq65ZGY5a+55bi46KeB5Zyw5LiL5a6k5bel56iL6Ziy5rC05YGa5rOV5pa95bel566h5o6n6KaB54K5VOaWveW3peeOsOWcuuWInee6p+euoeeQhuS6uuWRmOWvueW4uOingeWcsOS4i+WupOW3peeoi+mYsuawtOWBmuazleaWveW3peeuoeaOp+imgeeCuWQC6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c/5pa95bel546w5Zy65Li05pe255So55S16K6+6K6h6KaB54K55LiO5Li055S16ZqQ5oKj6Ziy5rK75o6q5pa9P+aWveW3peeOsOWcuuS4tOaXtueUqOeUteiuvuiuoeimgeeCueS4juS4tOeUtemakOaCo+mYsuayu+aOquaWvWQC6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gw55+z54Gw5Zyo5aSE55CG5ZCr6ZOs5bqf5rC05Lit55qE6L+Q55So5Y+K5bu66K6uMOefs+eBsOWcqOWkhOeQhuWQq+mTrOW6n+awtOS4reeahOi/kOeUqOWPiuW7uuiurmQC6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4OTkh55+z5rSl54GM5Yy66K6h5YiS55So5rC055qE5a6e6Le1Ieefs+a0peeBjOWMuuiuoeWIkueUqOawtOeahOWunui3tWQC6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A55biC5pS/6YGT6Lev5pa95bel5ZC55aGr5Yy65Zyw5Z+65bel56iL6LSo6YeP6Zeu6aKY5o6i6K6oOeW4guaUv+mBk+i3r+aWveW3peWQueWhq+WMuuWcsOWfuuW3peeoi+i0qOmHj+mXrumimOaOouiuqGQC7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E25biC5pS/6YGT6Lev5pa95bel5a2Y5Zyo55qE6LSo6YeP6YCa55eF5Y+K5pS55ZaE5a+5562WNuW4guaUv+mBk+i3r+aWveW3peWtmOWcqOeahOi0qOmHj+mAmueXheWPiuaUueWWhOWvueetlmQC7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It5biC5pS/6YGT6Lev5pa95bel5Lit6L2v5Z+65Yqg5Zu65oqA5pyv5YiG5p6QLeW4guaUv+mBk+i3r+aWveW3peS4rei9r+WfuuWKoOWbuuaKgOacr+WIhuaekGQC7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M25biC5pS/57uZ5o6S5rC05pa95bel5Lit55qE566h5p2Q6YCJ5oup5LiO6LSo6YeP5o6n5Yi2NuW4guaUv+e7meaOkuawtOaWveW3peS4reeahOeuoeadkOmAieaLqeS4jui0qOmHj+aOp+WItmQC7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Qt5biC5pS/5bel56iL57uZ5o6S5rC0566h6YGT5pa95bel6LSo6YeP5o6n5Yi2LeW4guaUv+W3peeoi+e7meaOkuawtOeuoemBk+aWveW3pei0qOmHj+aOp+WItmQC8A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Uq5biC5pS/5bel56iL5pa95bel6aG555uu5oiQ5pys5o6n5Yi256CU56m2KuW4guaUv+W3peeoi+aWveW3pemhueebruaIkOacrOaOp+WItueglOeptmQC8Q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Yz5biC5pS/6Lev5qGl6K6+6K6h5Lit55qE5a6J5YWo5oCn5ZKM6ICQ5LmF5oCn56CU56m2M+W4guaUv+i3r+ahpeiuvuiuoeS4reeahOWuieWFqOaAp+WSjOiAkOS5heaAp+eglOeptmQC8g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cq5biC5pS/5o6S5rC0566h572R5pS56YCg5LyY5YyW6K6+6K6h56CU56m2KuW4guaUv+aOkuawtOeuoee9keaUuemAoOS8mOWMluiuvuiuoeeglOeptmQC8wIPZBYCZg8VBAAOY3NqbDIwMTQzNTE5MDg26K+V6K66利及其他用地與允許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的符合比例均在90%以上,規劃區域選址率較高,部分批準用地與管制分區不一致,主要是規劃調整所致。由此可見,《規劃》在實施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2、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程度
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程度指的是規劃評估年各類用地現狀與土地用途分區的空間吻合度。吻合度越高,說明規劃空間布局實施情況越好。可用下式計算:
式中,Pc為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程度;Ai為規劃評估年某一用途分區中與該用途區主導用途不一致的用地面積,hm2;At為該用途區總面積,hm2。
通過將規劃基期年和評估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與土地用途分區進行疊置分析,可得到各用途分區的空間布局實現程度。
表2 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程度
用途分區類型 基期年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率 評估年規劃空間布局實現率
基本農田保護區 91.80% 94.86%
一般農地區 84.77% 89.49%
林業用地區 60.43% 60.11%
城鎮村建設用地區 66.96% 80.69%
生態安全控制區 96.96% 96.96%
根據表2,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空間布局實現率較高,達95%左右,其次為一般農地區和城鎮村建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實現情況較差。從與規劃基期年對比情況可以看出,規劃實施期間,除林業用地區外,各用途分區基本朝著用途管制確定的方向實施,城鎮村建設用地區空間布局實現率為80.69%,表明規劃期內津南區仍有一定的城鄉建設增量空間;其余用途分區未能完全實現的原因主要是規劃拆除復墾的城鄉建設用地尚未按照《規劃》實施所致,拆除復墾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4 結論
從總體上看,津南區在規劃評估期內,發揮了《規劃》的調控和引導作用,基本上實現了《規劃》既定目標,較好地執行了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和土地用途管制。在規劃數量指標實現程度方面,總體執行效果較好,但人均城鎮工礦規模尚未達到規劃目標,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規劃空間布局執行情況方面,規劃區域選址率達到了90%以上,表明規劃發揮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各用途分區基本朝著用途管制確定的方向實施,個別用途分區實現程度不高,主要是城鄉建設用地未內能實施拆除所致,城鄉建設用地整理復墾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作為一種探索,本文從規劃數量指標和規劃空間布局執行情況兩個層面構建指標體系,對津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本方法具有簡便、操作性強,可進行常規性和經常性的規劃實施監測等特點,運用本方法可對規劃期內任何時段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為使本方法更具普適性,其評估的指標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地補充和完善,評估的方法也應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歐名豪.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3,17(5):41―44.
[2]杜金峰,馮長春.當前中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中主要問題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10):74―80.)
篇2
【關鍵詞】土地規劃;理性思考
一、我國土地規劃發展現狀
( 一) 規劃制定不完善
在土地規劃制度逐步受到重視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現行的土地規劃凸顯出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土地規劃的制定不完善,與貫徹執行脫節。通常,一個完整的土地規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編制,當規劃取得進展后,往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障礙,執行過程中通常有很多現實的阻力影響預先編制好的規劃,致使土地規劃形同虛設,造成大量的浪費。這種情況出現有很多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規劃制定不完善、政策整體性、連貫性差、土地規劃權威性不高、公眾參與度低等,這些都影響我國土地規劃的進一步發展。
( 二) 規劃方法單一
我國制定土地規劃一直以來采取靜態的定性研究法,而非動態的定量研究法,這種單一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規劃的局限性。定性研究法憑借規劃者的經驗判斷,通過客觀事物的觀察為導向,進行綜合測量判斷,進一步制定出具體的規劃指標,最后經過數據驗算、推理達到綜合平衡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體制已經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我國的土地規劃越來越受重視,如果依然沿用這種定性的單一方法編制土地規劃,勢必會影響土地規劃的準確性,難以建立嚴謹規范的土地管理制度,難以促進我國土地規劃的飛速、穩步發展。
( 三) 規劃可操作性低
由于國情的需要,我國土地規劃過分重視農業用地的評價,卻忽視了我國整體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空間布局。通常,在一些土地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某些地方思想保守落后,觀點缺乏創新,土地規劃方案的執行力度不夠,無法體現出土地規劃的前瞻性和先進性。對于建設用地的預測和安排缺少創新能力,只是在有關部門現有的規劃下執行實施的。而且,土地規劃中重復問題嚴重,地方實施土地方針政策缺乏地方特色,甚至出現土地規劃雷同的現象,這些我們都要引以為戒。
二、我國土地規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 一) 土地用途不合理
當前,我國土地用途規劃的不合理,往往由于領導權威過高、公眾和專家參與度較低、現實與規劃脫節、制定前期實地調研不到位或不準確等原因造成。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惡化,在土地規劃編制前,必須對規劃范圍及其周邊用地的實際情況加以詳細調研,在合理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從政府、環境、當地實際等經濟學、社會學角度,合理確定土地用途。
( 二) 規劃缺乏明確的目標
當前我國仍有許多土地規劃未能充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規劃目標不科學,方法不得當,體現不出地方土地規劃的特色,從而使得土地規劃與市場經濟發展背離。此外,有的土地規劃制定的方案單一,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需要反復修改、調整,導致以前的規劃作廢,浪費人力、物力。
( 三) 規劃缺乏動態性
我國當前土地規劃方法單一,基本上采用靜態的定性分析方法,從地方的經濟發展出發制定出相應的規劃,再進行各種數據的分析、運算。然而這種研究方法對于人文地理、生態環境和土地的自然屬性等方面缺少全面細致的分析,容易導致土地利用問題過于簡單化,造成其指標準確度的下降。另外,由于受規劃本身的約束性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需要隨時調整或者更改,使得之前的規劃方案缺乏動態性,需要大幅度修改,造成了重復的勞動。這種缺乏動態性的規劃使得土地規劃成為一種僵化、固有的模式,導致了土地規劃工作與現實脫節,削弱了規劃指導的控制作用,與實際脫離。
三、促進我國土地規劃的對策建議
(一) 建立健全規劃制度
為了盡可能避免土地規劃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土地規劃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我國在現有的土地規劃基礎上,應進一步建立并完善土地規劃制度,包括土地規劃的編制、審批以及土地規劃的公示等,并對現有土地規劃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的動態監測。另外,我國政府應加強出臺關于土地規劃方面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逐步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及約束機制。通過對農用地轉用、建設用地審批的嚴格管控,推動土地規劃的全面執行。
(二) 完善土地規劃編制方法
我國當前土地規劃方法過于單一和局限,必須對土地規劃編制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可以通過完善土地規劃方法,采取將定性分析改為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改變傳統單一的靜態分析為動態分析。由于土地的利用開發屬于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僅僅憑靜態的角度分析,難以全面掌握,很難作出合理、正確的預測和判斷,為了達到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相同步這一目標,并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均達到最大化,必須采取動態的方法進行土地規劃編制。
(三) 深入規劃體制改革
為了將土地規劃的基本宗旨充分應用到經濟建設中,就必須不斷加大對規劃方案的改革力度。一是應向社會廣泛宣傳土地規劃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讓各級領導樹立起規劃管理的意識,明確土地規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相關部門在規劃執行過程中的自覺性;二是土地規劃要高效有序地開展實施,必須深入改革規劃體制,減少規劃數量,加強規劃的銜接力度,嚴格界定規劃范圍;三是建立起在市場經濟發展下,以市場經濟主體功能規劃為基礎,土地規劃等專項規劃為補充,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的規劃體制。
(四)完善土地規劃機制
建立完善的土地規劃機制,這也是我國進行土地規劃的重要舉措。土地規劃機制的建設,需要以土地有形市場為中心,加強各個部門之間關于土地規劃的交流與合作,制定出一系列的土地規劃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從而建立起良性互動、規范有序的土地規劃運行體系。關于我國土地出讓與轉讓,往往是采用土地協議有償出讓的方式,一般流程是土地開發商看好一塊土地之后,需要國家有關單位進行審批,經過一系列的審批環節之后,100個工作日左右開發商便可以獲得土地。土地交易中心的成立,使得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大的減少,僅僅憑借合同,開發商便可以直接向政府有關部門領取各種審批手續,無論是對于開發商還是對于有關部門來講,都可以達到省時省力省錢的目的。從這一角度來講,土地交易中心的成立,大大的實現了市場土地的資源配置,同時也有利于政府土地規劃廉政建設。未來五十年內,我國土地將會進行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土地規劃制度改革,實現我國土地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優化,實現我國土地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從而建立服務周到、治理有方的土地規劃模式。
(五)加強規劃監測和評估
作為一門應用的科學,規劃本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而得以發展。FAO的十步驟土地利用規劃方法包括:確定目標;組織規劃工作;分析規劃的難題;尋找解決的途經;自然適宜性評價;環境――經濟――社會適宜性評價;選擇最佳方案;撰寫規劃報告;規劃實施;規劃監測和修訂。規劃的監測和評估是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環節。
(六)建立土地規劃師資格認證制度。
我國要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需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計劃編報程序,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規劃師資格認證制度,通過專業人才的培養來進一步推動土地規劃實施。相關土地規劃人員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實時更新國土動態,通過部門間學習、省內學習、國內學習等途徑,不斷深化專業及相關法律政策的知識,提高自身綜合分析能力,確保規劃水平的完善和提高。通過建立土地規劃師資格認證制度,提高土地規劃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提高土地規劃編制水平。
(七)做好土地規劃的實施工作
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思考,善于在實際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并解決問題,從而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工作做好。不斷創新土地規劃理念,盡可能避免規劃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土地規劃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規劃的制定也會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使土地資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就必須建立一個系統性和完整性較高的土地規劃方案。在土地規劃實施的問題上,需要冷靜認真地考慮,發現問題的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解決問題,從而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做好。不斷創新土地規劃理念,盡可能避免規劃中各類問題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土地規劃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為我國土地規劃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潘文章.關于我國當前土地規劃的理性思考[J].江西建材,2014,04.
[2]竺豪杰.土地規劃管理與城鄉規劃實施的關系[J].中國農業信息,2014,03.
篇3
關鍵詞:土地規劃;問題;解決措施
土地規劃就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在確保最佳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同時,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整治保護的安排。我國現階段的土地規劃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即國家、省、市、鄉、縣。不同層次的規劃所要求的內容與方法也是不同的。
1.土地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規劃的方式落后
目前所采取的規劃方式基本上還是傳統的方式,也就是定性研究方式。這種方式是以經驗為基礎,在對事物客觀觀察的情況下開展綜合分析,進行目標規劃,進而推算出各種數據,最終實現綜合平衡。通常情況下客觀事物均是非常復雜的,而土地問題不僅涉及到經濟,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因此在研究土地問題時,一定要進行全面的考慮。因為傳統的規劃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今的社會發展形勢,因此導致其局限性越來越嚴重,不再適合實際的發展需求。
1.2實施不當
在現今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土地規劃中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也就是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是脫節的,在實施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制定的規劃進行嚴格的執行,使土地規劃的工作情況不夠明朗,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有:規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不夠透明,規劃的科學性比較差,專家咨詢與群眾的參與度比較低,政策的實施性比較差。
1.3土地規劃與經濟發展間存在矛盾
土地規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規劃,少則5年,多則10年、20年。在這期間,所有的事物都是在變化的,但是規劃的指令確實靜態的,這就導致與動態的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協調性。
1.4隨意改變規劃的內容
有些地區為了吸引投資或者企業的落戶,給予一些超出土地規劃內容的優惠政策,導致不能夠按照規劃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的實施,引起各項工作管理的混亂。
1.5不夠重視農村的土地規劃
現階段農村的產業布局還處在調整時期,農村城市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如果將保護耕地、居住點、道路布設以及節約用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那么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效,不僅可以達到保護耕地以及節約用地的目的,還可以加快農村城市化發展的步伐。
1.6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不協調發展
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分別有不同的部門進行的制定,相互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溝通。與此同時,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發展情況也是不相同的,彼此所要達到的標準也不相同,這些均是導致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不協調發展的因素。
2.相應的解決方法
2.1完善規劃的方式
(1)結合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按照人們長時間實踐積累的理性認識,判斷事物的未來發展狀況。這種判斷方式可以用語言表達,也可以用數據表達。雖然有一些規劃的方式選用了數據的表達形式,但是其實質還是定性分析。
(2)結合靜態分析法與動態分析法
靜態分析法是根據某一地點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以此來實現規劃的方式。而對于土地的利用是在逐漸的變化的,因此,對于土地規劃的本身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土地規劃的目標就是在確保土地利用與經濟發展一致的條件下,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最優化 。
2.2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
一定要確保農田保護區正常的發揮作用,優先規劃好城鎮、鐵路、公路以及村莊周圍的耕地,確保它們的合理規劃。并且將具體的規劃指標落實到各個區域,嚴格按照相關的指標規定進行實施。
2.3完善土地規劃的內容
合理規劃農村居民點與道路布設,這是完善總體規劃的重要步驟,將一些零散的小村落集中起來,完善道路交通網的建設,加快農村城市化的發展步伐。
2.4制定規劃的管理理念
要想在經濟發展中實現規劃的目標,就要堅持“在規劃中管理,在管理中規劃”的原則。與此同時,要積極宣傳規劃的方針、思想以及任務,尤其是各級領導對于規劃的理解。一定要建立規劃管理的理念,明確保護耕地、節約用地的目標,進而增強規劃的實施效率。
2.5完善規劃體系
在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完善相應的規劃體系,同時實施動態的規劃監測。盡可能的建立土地規劃管理的實施方法,完善土地規劃的監督體系以及約束體系。
2.6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理機制
加強對農地以及非農地的用途管理,有效控制生產用地的總量,控制城市化建設的用地規模。與此同時,一定要堅持實行土地管理制度的許可證制度,通過許可證控制土地的用途,避免發生土地濫用的情況。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土地規劃的工作要求越來越嚴格。有些地區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忽視了土地利用規劃的制定,出現了諸多的不良問題,反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在尋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土地建設的相關規劃,這樣才可以實現土地規劃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進步。(作者單位:撫寧縣土地抵押登記事務所)
參考文獻:
[1] 劉永生.淺談土地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J].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寶坻分局,2008(08).
篇4
【關鍵詞】城市;可持續;土地規劃;關系;對策
引言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上,城市人口越發聚焦,土地資源利用現狀越發緊張。特別是城市中的土地資源,已經被大量的余額以及商業建筑所覆蓋。目前,城市中存在著土地資源利用方法單一與土地資源短缺的問題。土地資源的利用情況關系著城市化發展的可持續性。針對城市的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規劃,有利于促進土地資源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和諧。
一、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規劃之間的關系
土地利用規劃,就是指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以及土地利用的專項規劃,土地專項利用規劃主要針對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土地規劃的存在意義在于促進土地資源更加合理地利用,減少土地非法開發與利用的行為,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土地規劃是一個綜合性的土地管理方法,通過經濟調節與技術保護等多種方式,對土地的利用進行長期規劃,從而促進土地利用率的提升。
城市的發展與規劃,則是從城市的發展目標出發,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服務的。城市規劃就是指一段時間內,城市發展的計劃。城市規劃對于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才能讓城市發展行為得到科學目標的指導,也只有城市規劃科學了,才能促進城市發展工作的統籌兼顧。要促進城市的生產力展,必須要以城市規劃為保障,做好城市規劃,可以減少城市的混亂布局,減少城市中的違規建設,讓城市發展能夠更好地符合社會大眾的發展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個相對和諧與穩定的生存環境。最重要的一點是,城市的科學規劃,能夠防止土地資源的浪費,從而減少因土地資源利用問題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土地的利用規劃以國家層面的全局利益以及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設計基礎,其實施的前提是保護有效耕地的數量,結合其它用地類型的需求,對可使用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安排,做好土地的使用總體而已工作。之所以做土地規劃,是為了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為了有效開發土地資源,提升土地資源的得合同效率,從而讓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和諧的環境。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所關注的是城市的未來建設問題,如何做好城市發展的統籌與階段性安排,促進城市經濟與文明水平的提升,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要點。從出發點與目標來看,在土地資源的利用方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規劃存在著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土地規劃中包括城市土地規劃。土地規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在制定的主體以及部門上存在不同,所以在二者共同實施的時候,很有可能產生土地利用的爭端。因此,加強土地利用過程中的協調,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規劃的整合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土地規劃的方法
要做好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土地規劃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利用正確的對策與方法去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土地資源的和諧與城市發展的和諧。
(一)重視土地區域規劃作用的發揮
要做好城市可持續性的土地規劃工作,需要關注區域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只有從城市的經濟發展實際以及長期發展計劃出發進行土地規劃,才能促進城市經濟的平衡有效發展。只有城市一定范圍內的土地資源得以科學開發與利用,才能讓城市整體土地規劃工作質量提高。對區域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保護,讓國土資源在保護的基礎上被利用,會讓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更加和諧。在土地規劃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城市土地規劃工作與土地總規劃之間的聯系。
首先,要對城市大范圍內的土地情況進行了解,將其視為土地規劃的影響因素。其次,要從城市的經濟發展命脈出發,本著促進城市發展的目的,協調城市內每一個區域的土地資源與城市之間的土地規劃,做好整體與部分利益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土地規劃的矛盾。將區域土地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進行協調的土地規劃方向,會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減少重復建設與低效使用。
(二)加強土地規劃的靈活性
在傳統的城市土地規劃工作中,土地規劃計劃的剛性較強,規劃的條例與內容過于死板,并不利于土地使用的科學化。在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土地規劃工作的方法也應當靈活起來,利用彈性規劃對土地利用問題進行計劃,更能促進城市與土地發展的和諧。彈性規劃的靈活性應當更高,規劃的制定者需要從不同的時間角度與空間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首先,在時間角度方面,應當做好土地前期規劃、中期規劃與后期規劃。其次,在空間角度上,應當利用城市發展區域的不同發展情況進行重點性土地利用規劃。對于城市的管理者來講,可持續的土地規劃制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明確城市發展的重點,預測城市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需求,需要一個聰明的頭腦。靈活性土地規劃的制定,會讓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也會讓城市建設更加科學。
(三)調整城市土地規劃名稱
一般來講,土地一般分為農業用地、未開發土地與建設用地這幾種。在城市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也存在這些名詞,但相同名稱所對應的意義則有所不同。土地名稱與其對應意義之間的重復與差異會影響土地規劃的準確性。作為土地規劃者,應當認識到這一問題,并從國家總體土地規劃內容出發對城市用地的名稱加以規范。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對土地名稱進行規劃,有利于土地數據資源的管理,減少城市發展與土地規劃之間的矛盾。
(四)加強土地規劃法律法規健全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土地規劃方面的法律與法規,這也是很多違法用地問題產生的原因。土地規劃工作必須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對相關工作人員具有較大的約束力。要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土地的合理規劃,就要更多地關注法律法規方面的保障。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土地規劃立法,從當前國家大多數城市發展的需求出發,對城市土地規劃提出要求,明確土地規劃方面的細則,對土地規劃的實施過程進行詳盡的表術。只有法律法規健全了,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土地規劃工作才能更有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規劃是相互影響的兩個主體。合理的土地規劃可以促進城市建設的有效發展,有利于促進城市化建設長遠利益的實現。其次,做好土地規劃,可以極大地減少盲目化的工程建設,從而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正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規劃之間的關系,利用正確的對策去做土地規劃工作,有利于社會的和諧與城市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勇,初日林,宋亮. 城市可持續的土地規劃[J]. 科技與企業,2013,09:7.
[2]林濤,陳衛. 城市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關系分析[J].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383-386.
[3]李松志,董觀志. 城市可持續發展理論及其對規劃實踐的指導[J]. 城市問題,2006,07:14-20.
篇5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土地規劃利用
我國人口的急劇增加,推進了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暴露出土地規劃利用的問題,尤其是不同類型的用地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問題,城鎮化中的土地規劃利用,應該注重合理性與經濟性,避免出現問題,才能提高土地規劃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滿足城鎮化的需求,城鎮化建設中,提高對土地規劃利用的重視度,強調土地規劃利用的合理性、科學性。
1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的問題分析
城鎮化的發展速度很快,很多鄉鎮已經實現了城市化的發展,帶動了周圍的地區經濟。城鎮建設中,專門對土地資源,編制了規劃方案,近幾年,城鎮化的發展較為明顯,大量的土地投入到規劃利用中,結合城鎮化中,土地規劃利用的現狀,例舉幾點常見的問題。
1.1結構規劃不合理
城鎮化建設時,土地規劃的結構不合理,大多城鎮中的土地規劃,都表現出用地粗放、擴張無規律的情況,導致用地結構不科學,降低了城鎮土地的利用效率。雖然城鎮土地是一項資源,但是其對規劃利用的要求非常高,不能僅僅按照城鎮的區域,規劃土地的結構,而是站在整體的角度上,注重土地規劃利用的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安排結構規劃的工作[1]。例如:某城鎮社區建設時,在土地規劃利用上,表現出了嚴重不合理的問題,首先該城鎮的土地資源,缺乏規范的結構比例,其中工業用地比重非常大,公用區、交通區和居民區用地明顯減少,城鎮中閑置了大量的荒地、溝渠等,沒有規劃到土地結構內,誘發不合理占有與規劃的問題,很多土地雖然被征用,但是后期沒有給出合理的結構規劃方案,形成了粗放用地方式,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表現出了結構規劃上的問題。
1.2土地用地布局松散
鄉鎮土地用地,本身就有松散、混亂無秩序的特征,再加上很多自然村落,沒有緊密的聯系,相鄰自然村之間,有諸多農業用地,由此在城鎮化建設土地規劃利用時,就會出現布局松散的問題[2]。自然村是城鎮化土地規劃的基礎部分,考慮到地域屬性,就要合理的規劃土地布局。鄉鎮區域內,自然村、工業用地、農業用地相互穿插、交叉,很難找到土地規劃利用的布局規律,無法做到有序的開發,鄉鎮土地用地的規劃時,松散問題的表現最為直接,例如:某城鎮化建設方案中,規劃了周圍的4個自然村,分別是A村、B村、C村、D村,該方案中的土地用地布局規劃,就出現了布局松散的問題,A村到城鎮中心的土地上,存有一個廢棄的工廠,B村與A村緊鄰,而C村、D村和城鎮中心相隔較遠,兩村之間構建了小型的商業區,土地規劃方案中,原本不包括商業區,實際土地規劃時,用地布局過于松散,必須把商業區拆除,重新規劃用地資源,才能保障城鎮建設方案的順利實施,不僅增加了土地規劃的難度,還會加大成本的投入。
1.3用地秩序混亂
土地規劃利用時,用地秩序混亂,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城鎮化建設時,占用了鄉鎮的土地資源[3],我國在城鎮建設方面的政策,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條件,能力稍高的鄉鎮政府,就會按照優惠政策,吸納商業資金,把土地規劃利用轉為吸引外資的項目,企業考慮到城鎮的經濟效益,在土地規劃時,建設商用店鋪,或者作為開發商,建設民用住宅,土地過度的開發和利用,減少了原本的農業用地,城鎮建設的區域中,新興了大量的商鋪、樓房,各自屬于不同的開發商,而開發商,僅注重自身的經濟利益,完全忽視了土地規劃利用的秩序,造成土地浪費,嚴重時還會干預城鎮化的建設進度。
1.4過度注重新建土地
城鎮化建設方案中,自然村落的數量多,自然村落基本是由小農經濟形成的,隨著城鎮化建設方案的執行,自然村得到了改善,以小城鎮的方式出現,土地規劃利用中,注重土地的擴張,在原有自然村的基礎上,重新開發其他的城鎮用地,土地資源投入到城鎮化建設中,就會喪失了原有的功能,就會引起農業用地的數量降低,由此表明城鎮化土地規劃利用中,過度注重新建土地的問題,導致城鎮化土地規劃利用的重點,放在新建土地上,忽視了原有自然村土地資源的開發,既沒有合理的規劃土地資源,也不會帶動土地規劃的經濟發展。
1.5土地拆遷難度大
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方面,涉及到拆遷工作,土地拆遷,也會影響土地的規劃利用。拆遷的工作量很大,難度高,鄉鎮土地布局、結構,特別是居民自身的因素,都會阻礙土地拆遷的順利進行,導致土地規劃利用受限。土地拆遷的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糾紛問題,一旦發生糾紛問題,土地拆遷的工作就會被迫暫停,進而擱置土地規劃,致使城鎮建設土地規劃利用方面,形成了不良的開發現象,還會引起土地浪費的問題。
2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的優化措施
結合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中出現的問題,綜合給出幾點優化的措施,有效解決土地規劃的問題,完善土地的有效利用。
2.1制定規范的用地計劃
城鎮化建設時,為了解決土地規劃利用時的問題,需提前制定出規范的用地計劃,保障土地資源分配及利用的合理性,用地計劃在城鎮的土地規劃中,起到引導和管理的作用,提高土地規劃利用的可操作性[4]。土地規劃利用時的用地計劃,要遵循審批的流程,避免有過度征用、少量開發的情況,如有不符合城鎮開發的要求,禁止審批通過,用地計劃中,全面監督城鎮中的土地資源,在規定的范圍內,提高土地規劃利用的效率,加強開發控制的力度,注重土地規劃利用的效益,按照用地計劃,落實各項用地規劃的行為。
2.2整理閑置的土地資源
城鎮化建設時,整理好閑置的土地資源,為后期的土地規劃利用提供基礎數據。鄉鎮中閑置的土地資源,如:溝渠、廢氣場地、閑置宅基地等,都要統計到閑置的土地資源中,保障土地規劃利用的嚴謹性、嚴格性,科學的處理城鎮中閑置的土地,才能提高土地規劃利用的效率。土地資源整理時,還要優化土地的布局結構,適當的提升容積率,一來緩解城鎮用地的壓力,二來保障用地的合理性。
2.3構建規范的土地制度
土地規劃利用中,構建規范的土地制度,避免鄉鎮政府有壟斷行為,以市場原則為主,供應土地資源。城鎮化建設時,土地規劃利用要注重規范制度的使用,統一城鎮中的用地資源,采用市場化的方法,分配土地資源,適度提升土地的供給量,大量釋放土地的利用空間。
2.4平衡城鎮的用地資源
平衡城鎮用地資源的優化方法,主要是解決農業用地過度占用的問題,支持城鎮發展的同時,完善土地規劃利用的發展。
3結束語
城鎮化建設期間,應該從整體、全局的角度出發,規范好土地規劃的具體利用,合理分配城鎮土體,提高土地規劃的利用率,提高城鎮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以免影響城鎮土地之間的關系,明確土地的規劃與利用,保障城鎮土體規劃的科學性,進而推進現代城鎮化的有效發展,發揮土地規劃利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聶驍文.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5(01):3~4.
[2]馬學勇.試論城鎮化建設中的土地規劃利用[J].科技信息,2011(25):762+778.
[3]焦秋霞.城鎮化建設中土地規劃利用問題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3(17):234~235.
篇6
關鍵詞:土地規劃;農業;策略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ity of the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ed. This makes people focus on agricultural land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face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damag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land plann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planning in China,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and operation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land use planning; agriculture; strateg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301.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我國農村工業化的步伐。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關于農業土地規劃的相關問題就顯得十分突出。良好的農業土地規劃不僅能為廣大的中華人民帶來充足的糧食,也會對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近幾年來,我國一直提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于農業發展也不例外。對農業土地的有效開發利用,加強相關的保護措施,制定科學的規劃,這些均對我國農業土地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1、關于我國農業土地規劃的問題
1.1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土地利用規劃制度
目前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劃主要分為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就目前一些農業土地規劃來看,總體規劃對于農業土地規劃來說的重要程度過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總體規劃比專項規劃以及詳細規劃更具有強制性。忽略了詳細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些地區僅僅是把詳細規劃以及專項規劃當作是總體規劃的補充說明。
由于我國地大物博,使得政府的管理級別設置較多,這就容易造成各個級別的管理人員對農業土地規劃的核心職責分工不夠明確。我國現行的土地規劃體系設置的總體規劃是五級,但每一級的控制指標和口徑基本上是一樣的,從上一級傳達到下一級時,一般都是將土地規劃進行簡單的傳達,沒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出符合當地情況的明細條文規劃。
1.2管理人員缺乏必備的專業知識
在具體的實施當中,縣鄉兩級的國土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的是農村農業土地利用規劃以及管理,但在編制以及實施時由于相關的一些制度,還涉及到縣級規劃管理的一些部門,這就使得鄉鎮農村農業土地利用規劃和計劃編制實施的監管力度不到位,沒有具體的工作人員對其負責。由于土地規劃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足,往往對于土地規劃僅停留在文件的傳達,并不能將文件上的內容落實到實處。
1.3信息化在規劃管理中區域差異較大眾所周知,我國的農業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村鎮。而由于我國一些經濟條件和技術方面上的制約,使得村鎮的信息化程度遠不如一些城市的信息化建設。在相關的組織建設、專業人員數量、項目資金以及硬件設施的配備方面都有所體現。這就使得村鎮的農業土地規劃的信息化建設僅僅停留在現有的農業土地數據庫的內容上,使得信息與實際情況發生一些不符,容易在制定相關政策上發生偏差。
我國地區發展差異較大,導致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化建設發展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不同地貌條件地區的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及管理信息化建設呈現不同水平,西部地區農業土地信息化水平明顯低于南方發達地區,使得西部地區農業土地規劃的相關工作不能有效的利用科學信息技術進行較為科學的技術指導。2、針對我國農村土地規劃管理的相關策略2.1完善已有的土地規劃管理體系眾所周知,嚴格的土地管制制度和專業的規劃人員是保證制定合理的土地規劃管理能否實施的直接因素。這就意味著,提高規劃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對農業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證規劃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能夠滿足相關工作需要,能夠從宏觀以及微觀出發制定出符合當地特點的農業土地規劃。
在地方制定相關的農業土地規劃的同時,也應該處理好規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不能因為農村發展地方工業經濟以及其他經濟利益較大的項目而大量占用耕地土地。要做到統籌兼顧,在不影響農民經濟收入的前提下轉變土地利用類型,做好規劃。農業土地規劃體系建設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作,相關部門應保證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完善當地的農業土地規劃制度,對農業耕地進行嚴格保護。
2.2加強農業土地的整理工作經濟的不斷發展加速了城市化建設,從而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步伐也大大提升,這就造成了對一部分農業土地的占用。當地應該加強土地整理的相關工作,使得當地能夠維持農村農用地總量的基本平衡。一些地區的土地因為種種原因而被破壞或閑置,當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這些土地的維護工作,使之能夠為民所用,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率,給當地農民帶來經濟利益。
加強土地整理的工作還能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一定的貢獻。隨著我國農業集約化,規模化進程加快,一些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通過土地整理工作,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業廢棄物的直接污染,還對農業生態穩定,減少水土流失等做出一定的貢獻。2.3 加強農業土地規劃的協調與銜接工作
由于我國各級規劃編制的一些制約,土地規劃的制定一般是自上而下進行執行,區域規劃、行業規劃以及其它的專項規劃隸屬不同的主管部門,沒有一個權威機構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導致規劃間不協調和不銜接,嚴重削弱了規劃的整體功能,使得制定的農業土地規劃不能發揮其應該起到的作用。所以當地相關部門在制定農業土地規劃政策時,因注重相關政策之間的銜接,以防止規劃間脫節,充分實現各規劃間的協調。2.4 確保當地農民經濟利益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已經對資源的配置進行了無形的分配。而中國的一些工業將廠址選在農村,對當地的農用土地進行非法占用,不僅對農民的居住環境造成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的經濟利益造成了損害。相關機構應該改革現存的政府強制征地的法律體制,嚴格制定規劃出征地范圍,使農村建設用地市場化,在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推動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機制。
但是,如果政府對新增城市土地的使用以及農業用地轉換為市場用地具有絕對的決定權,那么強制性的土地征用現象就會不可避免的存在,這也就會對農民自身的利益造成傷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減少政府對農業用地轉換為市場用地的壟斷,同時完善征地補償機制,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3、總結
隨著人們對于農業的關注持續增加,農業土地規劃的相關問題顯得十分重要。良好的農業土地規劃不僅能為廣大的中華人民帶來充足的糧食,也會對農村社會的穩定、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做出巨大的貢獻。對農業土地的有效開發利用,加強相關的保護措施,制定科學的規劃,這些均對我國農業土地管理具有重大意義。相關部門要想我國的農業土地規劃達到其應展現的作用,不僅要完善農村土地管理體系,還應該加大對農業土地監督力度和土地合理利用宣傳力度,改革土地收益制度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現階段農業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肖建鵬、劉少華,淺析農村土地管理的現狀[J].現代物業,2010.5.
篇7
傳統城市土地規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構筑在經濟—技術體系基礎上的官僚制度為依托,這個制度的核心原則是功能理性,調節方式是效益,即以最少的成本換回最大的收益。在這個制度的指引下,城市土地規劃是按照產出效益原則建立起來的,權威的指令通過等級秩序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到實踐規劃層面,社會公眾參與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方式在城市化初期能夠以迅速有效的指令“繪制”出城市土地利用的藍圖,但是,隨著城市規模的增大和土地利用力度的加大,這種傳統的土地規劃方式已難以適應高度復雜的城市建設。
特別是在我國,傳統的城市土地規劃已經嚴重滯后于城市的變遷速度,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公眾參與,土地規劃成為有關部門閉門造車的產物,由于土地規劃缺乏透明度,往往成為腐敗行為滋生的土壤。事實上,城市化的過程一定意義上就是城市面積擴張的過程,是土地向非農業大規模轉移的過程,也是一個財富產生、轉移、流動和分配的過程。由于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態勢的飛速前進,由土地產生的巨額財富是史無前例的。而這種財富的產生和分配過程是否合理、公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土地的科學、合理規劃。正是土地規劃涉及龐大的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涉及社會公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土地規劃的科學、合理、公平離不開公眾的高度參與,只有讓土地規劃更多地透進陽光,才可能堵住滋生暴利和腐敗的黑洞。
在西方,人們認為城市土地規劃反映的是公共、私人及各個團體的利益,通過相互協調對話的產物,公眾參與應成為城市土地規劃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步驟和組成部分。早在1947年,英國《城鄉規劃法案》就規定允許公眾對城市土地規劃發表意見和看法。20世紀60年代中期后,公眾參與在西方社會中成為城市土地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68年英國《城鄉規劃法案》的修訂中,為了適應新時期的特點,英國制定了與傳統的公眾參與不同的方法、途徑和形式,這就是著名的“斯凱夫頓報告”(theSkeffingtonReport),它被認為是公眾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發展的里程碑。與此同時,美國也開始了對公眾參與理論的探討和研究。PaulDavidoff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倡導規劃”(AdvocacyPlanning),他認為城市土地規劃應由代表不同利益群體的規劃人員共同商討,決定對策,以求得多元化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利益的協調分配。SherryArnstein則從實踐角度提出了公眾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程度的階段模型理論和“市民參與階梯”理論,為衡量規劃過程中公眾參與成功與否提供了基準。上世紀90年代,Sager和Innes提出的“聯絡性規劃”又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側重研究土地規劃者如何使公眾積極參與到城市土地規劃當中的問題[1]。
與此不同的是,城市土地規劃中公眾參與的重要作用在我國長期被忽視,盡管在上世紀90年代后,我國部分城市已經開始摸索公眾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的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仍存在許多的不足。這主要表現在:(1)在土地規劃的編制階段和審批階段有一定程度的公眾參與,但主要局限于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精英”層次的參與,并沒有完全代表廣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2)由于政府部門片面把土地規劃當作是向上級交代、負責的體現,在相關的制度設計中對公眾參與缺乏重視,使得公眾參與土地規劃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3)公眾參與土地規劃還處在形式化的階段,尚未向實質性邁進。雖然部分城市已經把土地規劃的總體目標、期限、范圍、地塊用途、批準機關和批準日期公示于眾,但是多數地方并沒有機制保證公眾意見的反饋,而且規劃公告內容缺乏直觀性和形象性,限制了公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城市土地規劃中公眾參與的理論分析
城市土地規劃中的公眾參與自19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已經成為西方社會中城市土地規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此后城市土地規劃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事實上,公眾參與的興起是在特定的社會思潮背景下產生的:首先,自由主義和民權運動的興起塑造了公眾參與的基本模式,潤澤了公眾的公共精神和參與意識,社會權利意識的覺醒使得部分市民要求參與到宏觀的城市規劃中來;其次是城市土地規劃界內部針對現代城市建設所出現的“理性擴張”弊病進行自覺的反省,促使城市土地規劃工作者從高高的象牙塔走向社區和民眾。隨著理論和實踐的演進,城市土地規劃中的公眾參與,被認為是市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城市土地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讓廣大的城市市民尤其是受到土地規劃內容影響的市民參加規劃的編制和討論,規劃部門必須聽取各種意見并且要將這些意見盡可能地反映在規劃決策之中,成為規劃行動的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科學理論的完善和公眾參與的不斷推進,出現了許多新的與公眾參與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不僅深化了公眾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的理論和手段,而且通過與社會經濟政治體制的緊密結合推進了公眾參與的不斷發展。
2.1多元主義與城市土地規劃
多元主義的思想是戰后西方政治學界的一個重要論題,Davidoff和Reiner于1962年發表的《規劃的選擇理論》(AChoiceTheoryofPlanning)就是從多元主義的視角來建構城市土地規劃中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他們認為,規劃的整個過程都充滿著選擇,而任何的選擇都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的,土地規劃者不應以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判斷來代位社會的選擇,因為這是土地規劃者的個人價值觀,而不是社會大眾的判斷。土地規劃者并不能擔當這樣的職責,而且這樣做也不具有合法性。因此,規劃的終極目標應當是擴展選擇和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相反。以此為理論基礎建立起來的“倡導性規劃”(AdvocacyPlanning),就是希望城市土地規劃能夠將城市社會各方面的要求、價值判斷和愿望結合在一起,在不同群體之間進行充分的協商,為今后各自的活動進行預先協調,最后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形成規范他們今后活動的“契約”。
2.2社會資本理論與城市土地規劃
“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概念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提出并運用于社會學研究之中,他用社會資本來指代那些個人通過“體制化關系網絡”的占有而獲取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在科爾曼、帕特南等人的努力下,社會資本概念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解釋社會現象的重要思想資源。
近年來的社會資本研究表明,社會公眾參與對于民主進程的推進和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理論界普遍認為,“以社會參與和自發聯屬組織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是市民社會的‘粘合劑’和‘基石’,人們不僅可以通過社會參與行為和自愿組織活動更為積極地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與公共事務、交流信息和思想,而且可以在自發形成的組織活動中自然地體驗到民主的程序和實質,這些都為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
盡管社會資本理論偏重于對社會現象的解釋,但城市社會學和城市土地規劃的關系卻源遠流長。眾所周知,現代城市土地規劃的來源之一就是英國社會學家對倫敦貧民區的研究,而美國學術界多把城市研究和城市土地規劃放在一起。特別地,作為形成社會資本的重要“基地”——社區,在城市土地規劃中的意義更是重大。社區組織實力越大,公眾參與的成效就越顯著,而社區組織的實力關鍵取決于社會資本是否充沛。
2.3治理理論與城市土地規劃
治理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西方國家興起,現已逐漸成為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理念和價值追求。治理理論認為政府并不是國家唯一的權力中心,各種機構(包括社會的、私人的)只要得到公眾的認可,就都可能成為在各個不同層面上的社會權力的中心;在現代社會,國家正在把原先由它承擔的責任轉移給公民社會,即各種私人部門和公民自愿團體,后者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原先由國家承擔的責任,模糊了公私機構之間的界限和責任,不再堅持國家職能的專屬性和排他性,從而強調了國家與社會組織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從治理理論的視角看,城市土地規劃主要是一種實施計劃管理和空間開發的公共行動,這種公共行動從根本上區別于傳統自上而下命令式、強制控制的等級制管理方式。城市土地規劃無論是在編制,還是具體實施過程中引入專家咨詢、相關利益團體、個人間的對話協商,實現各利益集團的協調,這些在當代城市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等建設活動中已有大量的實例[3]。從城市土地規劃的公眾參與中,我們可以窺見治理理論的影子,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城市土地“治理”思潮的涌動是公眾參與城市公共事務熱情高漲的結果,也是土地規劃從理性決策演繹到社會公共選擇的現實反照。
3城市土地規劃中公眾參與的實踐分析
城市土地規劃應該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一種動態型的規劃。早期,在功能理性的指引下,許多城市比較強調土地規劃中的經濟效益,忽視社會公眾對于土地規劃公平、公正目標達成的重要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深入,城市建設主體多元化和利益群體的復雜化要求城市土地規劃也必須走向民主化,而市場的動態變化和不確定性,也需要更為廣泛的社會公眾意見來化解。只有讓公眾了解規劃的性質、內容和職能,并參與到規劃編制和實施監督過程中,才可以制定出更切合實際并易為大眾所接受的規劃,并且有利于各利益主體間的平衡和協調。同時,西方當代公共管理理論也揭示出,公眾參與是城市土地規劃有效運轉的重要因素,城市土地規劃理所應當成為公眾參與到關系切身利益的城市建設中來的重要平臺。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加強城市土地規劃中的公眾參與可以從以下幾個著手:
3.1加強城市土地規劃中公眾參與的制度安排。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4]。只有從宏觀上進行制度安排,才能夠保障城市土地規劃的公眾參與有效、持續地進行下去。特別是,城市土地規劃中的公共建設項目(如歌劇院、體育中心、圖書館、美術館、大型雕塑、廣場、公園等),其目的是服務公眾,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理應容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近幾年,全國許多引人注目的城市公共建設項目,常常進行全國或國際招標,有些項目也向公眾展示以征詢群眾意見,這無疑是一個進步。問題在于,這種大范圍向公眾征詢對某個公共建設方案意見的做法,并不是現有制度明確規范、約束的結果,大多數純屬個案形式,一個方案到底需不需要公眾參與,往往是領導個人意志的結果。因此,從制度安排上保障公眾參與公共建設項目方案決策的權利,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應當從實體權利上保障公眾獲取土地規劃的信息和監督、評價土地規劃的內容,還要從程序權利上建立公開批示、公開聽證、群眾舉報、輿論參與制度。
3.2培育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的民間組織。從政府的角度說,實現公眾參與主要通過決策、管理權限下放和立法等制度保障的方式進行,但是,要實現真正的公眾參與還必須有獨立性的民間組織的參與。就國外公眾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的歷史發展來看,一個獨立于行政組織層次之外的、又受法律保護和支持、由關心城市建設的公眾組成的中介性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是有效土地規劃的必要因素。在美國,相關的協會如自然資源保衛協會(NaturalResourcesDefenseCouncil)、美國規劃協會(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APA),就在城市土地規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借鑒,我國也應該努力培育積極參與城市土地規劃的非行政機構,發揮它們的組織作用。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可以先從“社區參與和發展委員會”等基本機構起步,逐漸擴展到包括法律專家、規劃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民間協會的培育。在充分發揮民間組織潛力的同時,政府應該去平衡多元主體的利益矛盾,以保證政府宏觀城市戰略和微觀土地規劃目標的一致。
篇8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and developed.The application of more advance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tional use and protection of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In this paper, a new mapp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briefly, and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鍵詞】測繪新技術;土地規劃和管理;應用
【Keywords】new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F224.32;TUT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121-02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開發和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使得我國的土地資源日益短缺,環境、資源和人口之間的矛盾越發嚴重,如何提高土地規劃和管理效率成為當前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測繪技術在土地規劃和管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技不斷進步的推動下,測繪技術也實現了創新和發展,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土地規劃和管理的具體工作中,能夠對土地資源相關數據快速、準確地采集、存儲和分析,實現多來源、多動態、多層次的土地資源管理,對于我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測繪新技術簡介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測量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傳統人工的測繪方式逐漸被淘汰,越來越多的測繪新技術得到研發和應用,論文將應用較為廣泛的幾項測繪新技術介紹如下:
2.1 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指的是在與測繪對象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借助傳感器接收和發射相關的數據信號,并對這些信號進行存儲和分析,從而實現對測繪目標的實時動態監測。遙感技術綜合了信息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技術、信息分析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具有獲取信息周期短、信息量全面等優點,可以實現全天候、高效率作業,同時傳感技術的分辨率較高,可以獲得清晰度度很高的測繪圖像,實現更加直觀的監測,保障了測繪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在土地規劃和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例如環境動態監測、氣象預測預報等[1]。
2.2 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屬于一種三維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由太空GPS衛星、地面主控站、監測站、數據注入站等幾部分構成,具有覆蓋范圍廣、運行速率快、工作效率高、實時定位監測等龐大的應用功能。全球定位系統一般包括21顆GPS衛星,在實際的工作中,至少要保障1顆以上的GPS衛星對地球上的用戶端進行高度、位置等方面的監測[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定位系統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置獲得完善和發展,對20km以下范圍內的目標可以在短短15~20min內實現靜態定位,從而實現實時監控和全球性三維呈現等功能,在土地規劃和管理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2.3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分析和處理大量地理數據的綜合系統,通過計算機技術、地理學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相互配合,實現對地球表面、空間的地理相關數據的采集、輸入、存儲、查詢、顯示等操作。地理信息系統相對于其他性質的信息系統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借助編碼程序對系統中儲存或處理的信息數據進行標記,使得地理信息數據具有編碼屬性,可以通過檢索,簡單、快捷地掌握各種資料。土地規劃和管理主要是對土地地理位置、相鄰關系、圖層劃分等地理空間特性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在其中可以實現切實應用[2]。
3 測繪新技術在土地規劃和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篇9
農村土地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下分析:
1土地規劃的用地過多,經濟基礎不足
自從改革開放后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國家倡導的土地的轉讓和使用土地,在一定時期內顯著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出現了大面積的開發,部分企業、商家從農民手中得到轉讓土地的使用權后,開始興建工廠、經濟開發區、農村風景區等,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農民收入的同時,一系列問題也出現了,在利潤的驅動下,很多地方在的土地在轉讓和開發的過程中,是盲目的,是沒有長遠的規劃的,這樣造成土地的荒蕪或者浪費。土地局面陷入混亂。
2. 農村土地利用的盲目性
在農村土地的規劃中,一直以來,都是側重整體規劃的,但是在專項規劃方面,明顯選在不足,在沒有明確的行政命令,只是將其作為總體規劃的補充這將對農村土地規定的科學化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并且缺乏合理的規劃。
篇10
關鍵詞:城市規劃 土地規劃 統籌發展
在現行的國民經濟發展體系中,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分別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編制。兩大主管部門在行政級別上旗鼓相當,有各自獨立的行政管理體制,這樣的分管體制造成兩個主管部門缺乏有效的溝通,各行其是,這使得兩種規劃相互間不協調、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產生嚴重的脫節現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規劃忽略土地規劃,導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緊,土地價格波動,城市出現畸形發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別注重土地規劃看輕城市規劃,從城市發展局部出發,惜土如金,該發展住宅用地的都用來發展商業,無視城市發展的總體布局,使得土地的規劃脫離城市規劃,相互間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實現城市的現代化發展,必須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統籌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形成互補協調、互利共贏的格局。
一、 統籌兩種規劃的整體思路。
區域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深化,而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又是區域規劃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在時間上,兩個規劃要統籌編制,城市規劃的編制要兼顧土地規劃,因為土地規劃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城市總體發展,土地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土地規劃也要兼顧城市規劃,城市的土地規劃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發展的總體標準。在空間上,兩個規劃要互補互利,在城市區域的發展中,必須要堅持城市規劃指導與土地規劃,必須要堅持土地規劃服務于城市規劃,即前者的發展是為后者的發展做鋪墊,后者的發展是為了前者的更進一步發展。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做到彈性規劃。無論是城市規劃,或是土地規劃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而彈性規劃能夠有效適應變化的市場環境,根據不同地點、不同時期做出適時調整,避免規劃失靈以及出現重復規劃。第二,做到協調規劃。在整個城市區域規劃中,不能片面強調城市規劃,也不能一貫重視城市規劃。兩個規劃不是彼此獨立的,城市規劃必須要做好土地規劃,土地規劃的好壞又取決于城市規劃大局,在城市發展中必須注重二者的協調關系,實現互助發展。第三,做到多元規劃。規劃的目標不是單一的,在兩個規劃的具體編制中,對規劃的目標要明確,不能只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環境效應和社會效應,最終實現多重效應疊加,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第四,做到效益規劃。沒有價值的規劃是沒有意義的規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效益高低決定市場成敗,為此,在兩個規劃的編制中,一定要注重規劃的效益性,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大一統。第五,做到整體規劃。在兩個規劃的實施中必須從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從城市區域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做好整體布局,既要搞好物質方面的規劃,也要搞好非物質方面的規劃,既要做好整體規劃,又要做好局部規劃。第六,做到實用規劃。任何規劃都是用來指導發展實踐的,所以在兩個規劃的編制過程中,要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使得制定的規劃能夠落實到城市經濟發展中去,為城市的發展搞好理論鋪墊。
二、 統籌兩個規劃的發展途徑
兩個規劃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門,這種分離的管理體制使得兩個規劃的側重點、標準、目標往往出現較大差距,兩個主管部門不能及時進行相關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規劃過程中相互借鑒、相互吸收、共同發展。這對這一現狀,要統籌兩個規劃,必須將兩個部門進行合并,制定統一的規劃,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規劃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充分體現城市體系規劃是一種基于整體利益的協調規劃的實質,能夠較好地統一行政指令,加強規劃的實施效果;也能夠充分考慮地方區域發展實際,立足于區域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廣泛征求各利益主體意見后的綜合協調;也有利于規劃管理體制從上級的集權制轉化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這樣制定出的規劃更能適應城市發展實際,更能為解決規劃問題獻計獻策,這樣的規劃透明度高、可信度強、可滿足全社會的發展愿望。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雙向結合有以下優勢:首先,從國民經濟發展總體出發,統籌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避免在兩個規劃的編制過程中相互脫節、各自為戰的現象。其次,這樣的結合既能夠滿足上級規劃實施的執行力,加快城市建設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利用特色資源。再次,這種結合對于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可以進行及時糾正和處理,避免出現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最后,這種結合途徑既兼顧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大局,有考慮了局部土地的優化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三、 統籌兩個規劃,做到制度創新
從法律制度上講,就目前的法律體系而言,城市規劃已有相關領域的法規――《城市規劃法》作保障,而我國到現在都還沒有為土地規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在規劃的實施進程中城市規劃比土地規劃更加嚴肅、更加科學、更有可操作性。而從管理角度看,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分別由兩個行政級別對等的管理部門加以編制,這必然導致兩個部門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溝通,行政指令措施無法進行統一,效率低下、浪費資源。另外,我國已經是市場經濟國家,規劃的行政屬性 還相當濃厚,在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中 常常忽略市場經濟規律,不考慮客觀的供求狀況,主觀行事,造成規劃與經濟規律不服,與市場經濟脫軌的嚴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種種制度詬病,要統籌兩個規劃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一、要創新法律制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特別是要盡快制定《土地規劃法》來為土地的實際規劃保駕護航,使得兩個規劃都有相關法律制度的庇護,為統籌戰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創新管理制度,將兩個制定規劃的部門合二為一,統一政令,增強規劃的執行力度和社會經濟效應,為統籌戰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創新環境制度,要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主導,市場為次的管理方法,堅持市場運行為基礎行政干預為輔助的管理,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為統籌戰略提供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