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范文

時間:2023-09-27 18:2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鄉學前教育一體化

篇1

(一)師資力量城鄉差距巨大

農村小學生師比為平均為13.6,縣鎮小學生師比為14.9。農村學校因學生不足、班額小,師資數量相對縣鎮而言較為缺乏,特別是部分學科教師,如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配備不全。從教師職稱和學歷結構反映的師資水平,縣鎮學校遠遠高于農村。據調查,惠民縣第一實驗小學教師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3人,本科及以上143人,專科及以上46人;高級職稱及以上29人,中級職稱及以上72人,中級職稱以下91人。惠民縣辛店鎮中心小學教師中本科學歷11人,大專學歷16人,中專學歷7人。可見,縣鎮小學師資水平的人員配備、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均遠遠好于農村小學。

(二)教學條件城鄉差距明顯

惠民縣教學資源配置農村小學均落后于縣鎮小學,小學教育整體投資水平較低,城鄉差距顯著。縣鎮和農村學校生均圖書蔵量分別為14.0冊和8.3冊,農村學生生均圖書為城鎮學生的58.8%;縣鎮和農村學校生均固定資產總值分別為3751元和1774元,農村學生生均固定資產總值為城鎮學生的47.3%。體育用場面積、理科實驗室儀器,縣鎮所有學校全部達標,達標率100%;農村小學達標率分別為47.5%和86.9%。

(三)教育投入鄉鎮差距較大

惠民縣小學校舍總建筑面積為17.30hm2,小學在校學生6.28萬人,生均校舍面積2.75m2,遠遠低于7.43m2米/生的全國平均水平。生均校舍面積不達標,校舍存在安全隱患,農村地區尚有部分小學亟待新建、改建、擴建、遷建,學生宿舍及其配套設施、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嚴重不足,教學技術裝備落后。

(四)農村生源流失問題突出

惠民縣城鄉小學發展不平衡,導致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十分嚴重。根據惠民縣教育局提供的資料,惠民縣全縣小學正常轉入44人,轉出96人,分別占全部小學人數的0.11%、0.24%;初中階段轉入164人,轉出276人,尚有輟學125人,分別占初中階段學生總人數的0.17%、0.28%、0.13%。生源的流失使農村中小學校面臨許多困境,尤其嚴重的是部分學校面臨著無生可教的地步,甚至被迫撤并。

二、惠民縣農村小學空間布局特征

(一)農村小學分布密度差異顯著

惠民縣農村小學空間分布不均。各鎮小學數量最多的是胡集,全鎮16所小學,其次是石廟,全鎮13所小學,還有李莊、何坊,全鎮各有10所小學。小學數量最少的是麻店,全鎮僅4所小學。全縣共有小學114所,平均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為12km2,服務的自然村數量為11.3個,服務的人口數量為5629.9人。除縣城外各鄉鎮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為11.75km2,服務的自然村數量為10.67個,服務的農村人口數量5110.9人。縣城小學服務人口數量最多,達11308.6人。各鎮辦中,麻店鎮小學服務人口數量7522.3人,李莊、魏集、大年陳、辛店、皂戶李等5個鎮小學服務人口數量超過5000人,胡集鎮小學數量最多,每個小學服務人口數量最少,為3750.9人。每個小學服務的區域面積和自然村數量比較,姜樓最多,分別為26.6km2和23.6個自然村;胡集最少,分別是8.6km2和5.9個自然村。惠民縣縣鎮學校規模比較大,在校生人數多;鄉鎮學校在校生人數少,特別是某些村級教學點規模偏小。有的小學只有1個年級或2個年級,如桑落墅鎮的明德小學只有一年級55人,蘇堡小學只有五年級和六年級共60人,徐家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共83人;胡集鎮的于橋小學四個年級僅63人,白橋小學四個年級76人;李莊鎮大周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136人;石廟鎮奎星劉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共73人,九龍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共33人;淄角鎮大魏小學只有六年級13人。惠民縣村級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生源嚴重不足,個別小學或教學點的學生不到20人,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農村小學與村落空間分布不協調

惠民縣小學達到了4.8km的全覆蓋,其中距離小學1.2km以內的村有600個,占47.73%;1.2~2.4km的村莊有529個,占全部村莊的42.08%;距離小學2.4~3.6km的村占9.22%;距離小學3.6~4.8km的僅有12所。可見,惠民縣小學集中分布在距離村莊2.4km以內。總體看來,惠民縣農村小學能滿足大部分村莊學生就近入學的要求,但部分村莊上學距離偏遠,如大年陳鎮的西南部、石廟鎮與皂戶李鎮交界處、皂戶李鎮與淄角鎮交界處、辛店鎮與麻店鎮交界處等部分村莊。

(三)農村小學空間聚集特征分析

惠民縣小學主要設置在鄉鎮中心駐地附近的村莊,圍繞鄉鎮中學駐地出現聚集趨勢。以5.25km為半徑,孫武鎮大孫小學鄰近村莊最多,有25個;其次是何坊街道辦小學鄰近村莊24個,大年陳鎮孫家中心小學鄰近村莊21個。鄰近村莊最少的小學是清河鎮中心小學,只有1個鄰近村莊;其次是胡集鎮東西屯小學,有3個鄰近村莊。桑落墅鎮明德小學、魏集鎮中心小學、清河鎮學區小學各有4個鄰近村莊,有11所小學鄰近5個村莊。個別鄉鎮小學數量過多,部分區域小學存在過度聚集。如桑落墅鎮的徐家小學附近的村莊可以被桑落墅鎮中心小學和蘇家堡小學、韓龍章小學覆蓋;李莊鎮聶家小學、大周小學、蔡馮小學三所小學處于聚集現象;石廟鎮的梁家小學和老關趙小學存在聚集現象等。

三、惠民縣小學教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建議

化解城鄉教育差距必須從單項制度的改革轉化為整體教育環境的改善與提高,其根本的措施是城鄉教育一體化。惠民縣城鄉教育差距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農村教育落后問題,因此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關鍵是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具體措施主要有:

(一)調整城鄉小學空間布局,優化資源配置

針對惠民縣農村小學校布局存在的問題,應在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做好學校的合理規劃,本著“學生就近入學,學校均衡布局,適度向鄉鎮所在地集中,教學點跨村聯辦”的布局調整思路,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前提,科學合理地調整農村小學的布局。從農村小學生的身心條件來看,低年級學童單程徒走上學的時間,平原地區以不超過30分鐘、行程約1.5公里為宜;高年級以不超過40分鐘、行程約2公里為宜。如以上述標準考察惠民縣的農村小學,則以低年級學生的體力和身心條件,惠民縣所有鄉鎮的小學數量均偏少;而以高年級的身心條件,則有姜樓鎮、麻店鎮、辛店鎮、大年陳鎮、皂戶李鎮等高年級小學數量偏少,其余鄉鎮小學的服務半徑均能符合小學生步行的距離要求。對于小學相對聚集的區域,如桑落墅鎮徐家小學、蘇家堡小學、明德小學,李莊鎮聶家小學、大周小學、蔡馮小學,石廟鎮的梁家小學、老關趙小學等,應在不違背學生就近入學原則的條件下,將小學在校生人數少、規模小的學校合并到鄰近的小學。但對于小學數量本來就偏少、學生入學距離遠的區域,如大年陳鎮的西南部、石廟鎮與皂戶李鎮交界處、皂戶李鎮與淄角鎮交界處、辛店鎮與麻店鎮交界處等,則應考慮增設學校,以滿足學生就近入學的要求。

(二)增加農村小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改善農村小學的.校舍條件和各種教育設施條件,是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根本保證。惠民縣是山東省典型的農業縣,財政收入少,難以保證農村小學教育的投入。所以,惠民縣城鄉教育一體化是在本縣經濟甚為落后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首先要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其次,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財政的扶持。惠民縣必須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的教育投入,才能滿足城鄉教育一體化對財政投入的要求。第三,要注意教育投入的合理分配,使教育投入進一步向農村小學傾斜,促進惠民縣城鄉中小學校硬件設施均衡配置,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設施的規模和質量。

篇2

近年來,山東省昌邑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緊緊圍繞“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優質學前教育”這一宗旨,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創新思路,強化舉措,加快構建以縣級實驗幼兒園為示范、以鎮街區中心幼兒園為骨干、以公辦和集體辦幼兒園為主體,多種辦園形式并存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了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目前全市3歲~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了95.7%,先后被評為“濰坊市學前教育先進縣”、“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單位”,全市學前教育呈現出科學發展的良好格局。

統籌城鄉園所建設,推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昌邑市教育局立足全市學前教育實際,統籌推進城鄉幼兒園建設,穩步實施普惠性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工程,以“三級園所”建設作為突破口,扎實做好農村學前教育普及工作,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為推進全市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深化辦園體制改革,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充分調動各方面辦學積極性,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通過政府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對新建、改擴建的民辦幼兒園,參照中小學校建設的有關規定以及相關法規給予優惠和支持,形成了多方投入、多元辦學的良好格局。發揮優質幼兒園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農村薄弱幼兒園發展,不斷縮小城鄉之間、各級各類幼兒園之間的差距,統籌推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科學規劃城鄉幼兒園布局。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科學編制了《昌邑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2011-2020年)》,把幼兒園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新農村建設規劃,科學規劃幼兒園布局。城市住宅小區嚴格按照《山東省城市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準》規定、農村按照“一村(社區)一園”的原則進行規劃建設。全市規劃到2013年,新建幼兒園23所,改擴建幼兒園49所。

——穩步推進普惠性標準化幼兒園建設。按照《昌邑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以城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和社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普惠性標準化幼兒園建設,積極與市政府督查室聯合開展督查,實行工程進度月報制度,扎實推進工程實施。對所有新建幼兒園按照《山東省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準(試行)》進行規劃設計,達不到標準的特別是不符合防災標準和設計規范的幼兒園,限期進行改造。2011年,全市完成了34所普惠性標準化幼兒園的建設任務,2012年規劃建設35所普惠性標準化幼兒園。

——抓好農村“三級園所”建設。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有利契機,積極爭取鎮街區黨委政府支持,近年來先后投資2500多萬元,新建、改擴建7所高標準、高質量的中心幼兒園,新增學位1685個,為普及農村學前教育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學區幼兒園建設。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通過資產置換等方式,努力盤活閑置教育資源,合理將幼兒園加以集中,走農村聯合辦園的路子。近年來,全市幼兒園累計接管小學80余所,資產估價800多萬元,加快了農村學區幼兒園的建設步伐。加強村級幼兒園建設。制定出臺了《昌邑市規范化幼兒園標準》,通過提供政策優惠,引導各村辦園積極創建規范化幼兒園。目前,全市共有50處村級幼兒園創建為昌邑市規范化幼兒園,近年來全市用于村級幼兒園建設的資金投入累計達到1000多萬元。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學前教育人才支撐

昌邑市教育局把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幼兒教師隊伍作為普及學前教育的關鍵,嚴把“三道關口”,為推進全市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嚴把準入關。嚴格實行幼兒教師資格認定。從2003年開始實施幼兒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凡是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教師必須具有幼兒教師資格,否則不予聘用;在此基礎上,對幼兒教師嚴格實行動態考核管理,每兩年一次,由教育局組織專門人員對全市幼兒教師從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技能技巧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為不斷充實優化幼兒教師隊伍,一方面從每年的幼師畢業生中有計劃地招聘優秀人才到幼兒園任教;另一方面,把能勝任學前教育工作的中小學超編教師,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培訓后調整到學前教育工作崗位,增強了幼兒教師隊伍活力。

——落實待遇關。為保證非公辦幼兒教師安心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我們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逐年提高非公辦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僅2010年,全市非公辦幼兒教師人均普提月工資210元。目前,全市所有鎮街區都為正式聘用的非公辦幼兒教師繳納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解決了非公辦幼兒教師的后顧之憂。同時,大力開展十佳幼兒教師、優秀幼兒教師等評選表彰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關注度,激發了廣大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

——把好培訓關。為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的業務素質,我們將全市省市級示范幼兒園園長、省市幼兒教育教學能手全部納入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繼續教育規劃與管理。定期分類對民辦幼兒園教師、新參加工作的幼兒教師、骨干幼兒教師等進行專題培訓,并通過教學能手評選、優質課評選、教學成果獎評選、基本功大賽等形式,引導幼兒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快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創新管理機制建設,強化學前教育制度保障

在推進學前教育城鄉均衡發展過程中,我們全面落實“五項機制”,不斷增強學前教育發展的內在活力,提升全市幼兒園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水平,為推進全市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鎮村一體化管理機制。為充分發揮鎮街區中心幼兒園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農村幼兒園管理工作規范化,我們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理順幼兒園管理體制的意見》,規定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實行獨立設置,對全鎮(街區)幼兒園實行“六統一”管理,各村辦園按照“辦管分離”的原則,由村委會負責園舍建設和設施設備投入,財務、教學業務、隊伍建設等由鎮(街區)中心幼兒園統一管理。實踐證明,“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符合當前農村學前教育實際,增強了幼兒園辦園活力,促進了全市學前教育健康、持續、均衡發展。

——建立規范辦園長效機制。針對非法辦園現象,市政府下發了《昌邑市清理整頓非法辦園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由教育、衛生、公安等八部門聯合辦公的非法幼兒園清理工作小組,在全市范圍開展強有力的非法幼兒園清理整頓工作,2010年集中清理整頓非法民辦園15所。同時,昌邑市教育局還完善了登記年檢制度,在對全市幼兒園進行登記注冊的基礎上,每年對所有幼兒園進行年檢,實行動態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為學前教育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建立校園安全長效機制。近年來,我們嚴格落實校園安全責任制,實行幼兒園園長“一崗雙責”制和校園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根據幼兒園安全工作需要,全市147所幼兒園全部建立了高標準安全保衛室,配備專職保安246人,配置配齊了安全器械、電子監控等一系列安保設施,有力地保障了幼兒園的校園安全。

篇3

關鍵詞: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

一、國際上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和定位

1.全人發展的幼兒教育

全人教育思潮是20世紀70年代從北美興起的一種以促進人的整體發展為主要目的教育思潮,后來傳播到亞洲、大洋洲等地區,對各級各類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全人教育批評傳統教育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學習的觀點,倡導人在身體、知識、技能、道德、智力、精神、靈魂、創造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真正的人。從8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開始重視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強調幼兒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兒童”,呼吁糾正將幼兒的發展等同于智力發展的錯誤傾向,把幼兒教育從“智育中心”轉向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2.幼兒教育的民主化

兒童的受教育權和發展權是兒童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兒童權利意識的不斷提高,“教育機會均等”“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的良好教育”成為一種社會需求,教育民主化的問題作為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被提了出來。在教育民主化的浪潮中,從學前期開始,讓不分種族、階層、文化背景的兒童能夠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是各國共同的理想。

教育機會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內容。當前,國際對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的理解呈現出多層次性:由最初的入學機會均等,擴展到教育選擇的自由、“資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過程的平等,重視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以及其他受社會教育機會的均等。因此,教育機會均等概念的內涵隨著整個社會和教育的發展而不斷充實和周延。

3.幼兒教育“一體化”

世界各國在努力實現幼兒教育民主化和追求高質量幼兒教育的同時,開始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將幼兒教育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置于終身教育和全球化社會的背景下來思考。在這種背景下,“托幼一體化”“幼小一體化”和“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一體化”開始成為世界幼兒教育變革和發展的趨勢。

4.國家財政支持幼兒教育

19世紀中葉以前,幼兒教育一直是私人行為,但在20世紀逐漸發展成為公眾的責任。國家的介入使幼兒教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發展趨勢。政府介入幼兒教育的方式很多,制定政策、加強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如嚴格幼教機構的審批制度,加強資產監控;制訂幼教質量標準并監督執行;建立教師資格和培訓制度等),但公共財政支持也是國家介入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中,一些國家不論父母的就業狀況和收入如何,幼兒教育都是免費的;另外一些國家則是采用國家財政支持和根據父母收入交費并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多于費用的30%。

5.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

許多國家根據《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和本國的實際情況,紛紛采用立法的形式確立學前教育的地位。在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出現了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的傾向。如,美國1985年9月規定,5歲兒童的教育納入學校公立教育中。這一規定,使得全國90%以上的5歲兒童進入學校的幼兒班接受學前教育。法國政府規定,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處于同一系統,屬于初等教育的基礎性或準備性教育。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法國的4歲和5歲兒童的入園率已達到100%。在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如比利時、英國等,也已經將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不完全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實施。有的甚至明確規定5歲以后的幼兒教育就是義務教育,國家對該階段的教育不僅在師資、設施、財政上給予保證,而且也要求家庭盡其保證5歲以后兒童接受教育的義務。

二、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1.發展學前教育,必須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

學前教育的教育性,即對兒童發展的價值,廣為我國公眾所認識,但其社會公益性卻似乎沒有得到認可。所謂“公益”,顧名思義是私利的反義,是“公共利益”。而所謂“公益性事業”,自然是“為了公共利益的事業”。與公共利益有關的事,盡管民間應該熱心參與,但政府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在一些人的眼里,學前教育是家庭私事,完全可以交由市場解決,政府無需承擔更多責任。近年來,全國普遍存在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不能不說與這種認識有著直接關系。

事實上,自世界上第一所托幼機構誕生的那一天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毋庸置疑的。從歷史上看,最初的托幼機構(公共學前教育)原本就是慈善性、救的,以保護工人和貧困家庭的年幼子女的生命安全為目的,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公益事業。之后,一些國家開始視其為家長和兒童的福利而予以保障。近幾十年,隨著一系列有關學前教育效果的研究成果的出現,世界各國更是將它視為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和未來的社會公益事業加以重視。2010年9月27日至30日,在莫斯科召開的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學前教育大會以“構筑國家財富”作為會議的主題,強調的就是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社會價值。

2.基本普及學前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為更好更快地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綜合考慮我國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及其對教育改革的要求,《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具體而言,要求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同時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

(1)普遍提高學前兒童的入園率

我國學前兒童入園率一直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2009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0.9%,學前一年毛入園率為74%。針對這一現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這一規劃目標顯然是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整體發展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國各地學前教育的發展極其不平衡,有些地區尤其是大中城市和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學前三年入園率70%的規劃目標,而有些地區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則還遠遠落后于這一目標,兩者差距較大。因此,各地應根據本地區的不同情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不斷提高學前兒童的入園率,力爭讓有需求的適齡兒童都能進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同時,隨著學前教育的基本普及,“入園難”和“入園貴”的問題將不斷得到緩解,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將有所縮小,有助于進一步實現教育起點公平。

(2)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然而近年來,一些幼兒園引入了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明顯超越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幼兒從小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對其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些幼兒園甚至聘用了資質不合格的教師,連基本的教育教學條件都不達標,嚴重地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正是為糾正現實中的這種偏差和問題,《規劃綱要》將保證幼兒園保教質量作為提高入園率的前提意義,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切實履行其質量監督與管理的職責,通過“制訂學前教育辦園標準,建立幼兒園準入和督導制度,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范辦園行為,開展學前教育督導檢查”,以保證新建幼兒園合格,符合質量要求。同時促進已有幼兒園的辦園行為規范和質量提高。

篇4

為加快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努力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浙政發〔20*〕47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意見》(浙政發〔20*〕81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金政發〔20*〕154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認識,確立學前教育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在政府積極舉辦幼兒園和托兒所(以下簡稱幼兒園)的同時,大力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民辦幼兒園為主體,多種辦園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城區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以民辦幼兒園和社區國有民辦幼兒園為主要形式,靈活多樣的學前教育指導服務網絡;農村以鎮(街、區)中心幼兒園為中心,建立輻射各中心村幼兒園的管理輔導網絡,達到幼教資源優質均衡,實現學前教育事業規范有序、健康和諧發展。

(二)主要目標:在鞏固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基礎上,全面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到2012年,各鎮(街、區)都有一所規范的公辦中心幼兒園;85%以上的中心村有幼兒園(班),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8%以上,省三級以上等級幼兒園招生的覆蓋面達到85%以上;幼兒園專任教師學歷合格達到98%以上,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60%以上;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幼兒園教師持證上崗率達到80%以上;加強“托幼一體化”工作,建成1-2所“托幼一體化”示范點或早教中心;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和看護人普遍受到科學的早期教育知識指導。到2020年,高標準高質量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所有幼兒園均達到辦園標準,使適齡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

二、明確職責,強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一)全市學前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

(二)市政府負責全市幼兒教育發展規劃制訂、布局調整;完善學前教育辦園體制與管理機制;保障學前教育財政資金投入與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學前教育與其他各類基礎教育的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學前教育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三)鎮(街、區)政府承擔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負責舉辦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并組織實施。

(四)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學前教育。市教育局要履行主管職責,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負責制訂市域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管理規章,并組織實施;建立幼兒園注冊登記制度,負責對各類幼兒園辦園資格審批;完善學前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培養和培訓各類托幼園所的園長、教師,建立園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對各類學前教育機構進行管理和分類指導。

(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相關工作。衛生部門負責監督和指導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業務工作;物價部門負責各類學前教育機構收費管理;財政部門要安排學前教育經費,并做到逐年增長;建設和規劃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在城鄉規劃中合理規劃幼兒園布局;民政部門要把學前教育作為城市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社區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作用,對民辦幼兒園實行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并配合教育部門加強管理;勞動人事部門要嚴格執行上級有關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保證學前教育發展的師資需求,保障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公安部門要加強幼兒園及周邊環境的治安管理,并會同交通、教育等部門加強對幼兒園交通安全工作監督,加強對接送車的規范管理,切實保障幼兒的交通安全;婦聯要積極指導家長參與幼兒早期教育活動。

三、統籌規劃,充實城鄉學前教育辦園體系

(一)堅持政府履職、多元辦園、成本分擔的學前教育發展和運行機制。要切實辦好一批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公辦幼兒園,堅持“公建民辦”、“民辦公助”等辦園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學前教育成本由辦園主體、幼兒家長、政府合理分擔的機制,政府對新創建的等級幼兒園進行適當獎勵,逐步建立起對困難群眾子女入園的資助體系。

(二)加快鎮(街、區)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各鎮(街、區)要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中被撤并的校舍,改建幼兒園,辦公辦中心幼兒園,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同步規劃建設中心村規范幼兒園。力爭到2012年,所有鎮(街、區)都建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

(三)同步建設小區配套幼兒園。在舊城改造、新區建設和實施農居工程時,要根據建設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修訂版)》的要求,規劃建設好與居住人口相適應的公建配套幼兒園,并做到與其他建筑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造、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在出讓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經濟適用房及農居房土地時,應根據學前教育設施布點規劃,以教育用地劃撥或作為土地競拍的前置條件安排好幼兒園用地,市建設規劃部門要按照2000戶以上小區必須建設1所規模不少于8個班的準辦級以上幼兒園(托幼一體園)的標準嚴格把關,在組織托幼園舍配套規劃方案審查時必須邀請市教育行政部門參加,征求教育行政部門意見。公建配套幼兒園由市教育局辦理幼兒園產權登記手續,不得改變性質和用途。

(四)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和公民依法舉辦、自愿捐助幼兒園(所)。政府要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民辦幼兒園在建設用地、立項和減免稅收、建設規費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享受同等待遇;在審批注冊、分級交費、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評優、培訓、教育科研活動等方面,享受公辦幼兒園同等權利。要建立民辦幼兒園辦園發展風險保障金管理制度,發展風險保障金主要用于幼兒園發生較大意外事故或其他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具體辦法由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五)小區配套幼兒園按不同性質辦園。凡移交教育行政部門使用管理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原則上由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公辦幼兒園,按事業法人登記,園舍的裝修經費與設備設施的添置由市財政保障投入;現由部門辦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一律按等級收費,嚴禁利用國有資源按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收取保育費;現采取租賃方式舉辦的屬國有資產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承包合同期末后不得繼續租賃給他人辦學,應移交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公辦幼兒園或采用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性質辦學;屬非國有資產的小區配套幼兒園,可繼續探討多元化辦園模式,但嚴禁改變其用途。

(六)大力推行名園集團化辦園模式。進一步落實城鄉幼兒園、公辦民辦結對幫扶制度,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全面提高辦園質量。

(七)推行以公辦和集體辦幼兒園為主體的農村多元化辦園模式。鎮(街、區)公辦中心幼兒園承擔本轄區學前教育管理和業務指導的職能,鼓勵公辦中心幼兒園在經濟欠發達的行政村舉辦分園(班),實行“六統一”(即經費統一管理、教師統一調配、教師工資統一發放、教師工作統一考核、教玩具統一配置、辦學質量統一評估)運行模式;在經濟相對發達的行政村,鼓勵村集體投資舉辦上檔次、上規模的幼兒園,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不同需求。

四、加大投入,完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一)落實財政性學前教育事業經費。市財政每年須安排相應的學前教育事業經費,到2012年全市財政性學前教育事業經費須達到同級教育事業費的4%以上,列入財政預算,并做到逐年增長。鎮(街、區)每年要安排一定的配套經費,用于舉辦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和改善農村幼兒園辦學條件。

(二)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2009年至2012年市財政每年安排學前教育專項經費600萬元,支持全市學前教育發展。主要用于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建設的以獎代補、民辦或農村幼兒園升等級獎勵、規范辦園獎勵、幼兒園教師培訓等。專項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做到逐年增加。

五、優化配置,提升學前教育師資水平

(一)建立幼兒園教師登記注冊制度。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幼兒園教師注冊登記制度,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在繼續教育、職稱評審、工資福利、社會保障、評優評先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二)實行幼兒園園長持證上崗制度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從2009年起,對在職園長、教師和保育人員實行全面培訓,限期提高,到2012年,不符合任職資格的不得續聘。

(三)教育行政部門要配足學前教育專職管理干部和教研員,切實承擔起全市學前教育管理和指導的職責。

(四)適當增加公辦幼兒教師編制。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穩定骨干教師隊伍,落實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園長、幼教專干、幼教輔導員的公辦教師編制,并逐年提高鎮(街、區)中心幼兒園公辦教師的比例,提高鎮(街、區)中心幼兒園的輻射、指導能力。

(五)勞動人事部門要會同教育、財政部門研究制定并完善幼兒園教師編制和待遇等政策,建立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和在崗幼兒園教師按公開招聘辦法進入事業編制的政策導向機制,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從事學前教育事業。幼兒園必須依法為其教師辦理各類社會保險。

(六)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在培訓、評優評先、職稱評審、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要把幼兒教師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劃,進一步提升幼兒教師學歷層次,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整體素質。

六、規范管理,促進學前教育質量提升

(一)嚴格登記審批、年檢評估制度。對辦園條件差、布點不合理、辦園行為不規范的幼兒園要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和擅自辦園的,由市政府牽頭,成立由教育、公安、民政、衛生、物價等部門以及當地鎮(街、區)政府組成聯合執法機構,堅決依法予以取締。

(二)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按照《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積極推進幼兒園教育改革,規范幼兒課程管理和教育行為。各類幼兒園都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防止“應試教育”的消極因素向學前教育滲透,防止將小學的教學內容向幼兒園前移。未經市教育局批準,任何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在學前教育機構設立所謂的科研、訓練基地,不得組織學前兒童參加社會性活動,不得組織幼兒園參加展示、比賽、評比等活動;未經市教育局批準,任何幼兒園都不得擅自組織教師、幼兒參加其他部門及社會團體、個人舉辦的活動。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學籍管理制度,規范幼兒學籍管理。

(三)切實加強幼兒園安全工作。定期開展園舍安全檢查,加強師生一日活動過程的安全防范;嚴格幼兒接送車管理,幼兒園招生要堅持就近方便的原則,未經主管部門許可,不得使用車輛接送幼兒,確有需要接送車的須經相關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審批管理;幼兒園食品采購、運送、儲存、制作等環節必須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共同做好幼兒的防疫和保健工作;幼兒園要根據規定設置專兼職保教人員,建立各種衛生保健管理登記和報告等制度。

(四)規范、健全幼兒園收費管理制度。公辦幼兒園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物價和財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幼兒生均教育成本和收費等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利用國有資產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幼兒園,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民辦幼兒園根據教育成本自行提出收費標準,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后執行;同一性質、同一等級的幼兒園實行統一的收費標準。幼兒園不得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和興趣班等名義另外收取費用。幼兒園各類收費應向社會公開,收取的伙食費要實行民主管理,單獨核算。

(五)公辦中小學校不得舉辦幼兒園。已經舉辦的,要堅持法人資格獨立、經費核算獨立、園舍獨立、師資獨立的原則,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單獨設置幼兒園,農村公辦中小學經整合后確有閑置的校舍用于辦學前教育,須經市教育局統一規劃,統一組織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國有民辦幼兒園。嚴禁學校擅自出租校舍舉辦民辦幼兒園。

七、加強領導,保障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一)增強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是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奠基工程,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各鎮(街、區)各部門要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當前發展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主動履責,大力支持,密切合作,切實解決當前學前教育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學前教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篇5

一、加大布局調整力度,科學配置教育資源

為使有限的教育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民勤縣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早規劃、早安排,科學適時地調整學校布局,著力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辦學效益,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全縣進行了五次較大規模的學校布局調整,對高中、初中和小學的布局結構進行了優化組合。在城區,先后建立了一所職業學校、一所獨立初中和兩所完全小學;在農村,撤并規模小、效益低的村級完全小學,創辦寄宿制高級小學,基本形成了一鄉鎮辦一所獨立初中、一所高級小學或完全小學辦學格局。為了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盡快改變薄弱學校的落后面貌,縣上對保留下來的農村薄弱學校一貫堅持“三個優先”的原則,即優先安排師資、優先安排項目、優先安排教師培訓,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項目、師資、設備和教師待遇等方面積極向薄弱學校傾斜,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加快信息化學校建設步伐,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廣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電子白板等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為教師學習交流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也為學生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造了條件,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的公平和諧發展。

二、重視專業發展,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民勤縣一直把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作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斷加強管理隊伍建設。近兩年,全縣有100多名站校管理人員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和中小學校長在職提高遠程培訓活動。舉辦全縣中小學校長、鄉鎮教學輔導站站長研修班,有效提升了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是全面開展轉崗教師培訓。面對農村小學教師超編、學前教育階段師資匱乏的現狀,我們采取培訓后轉崗的方式,讓小學超編教師不斷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2012年,對60名教師進行了轉崗培訓,舉辦了兩期農村小學轉崗教師暨學前教育教師培訓班,進一步促進了學前教育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村學前教育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三是強化提升教師業務能力。邀請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舉辦了“科研項目申請與科研論文寫作”專題講座;組織50名中小學班主任參加了武威市教育局舉辦的中小學班主任專業化成長現場交流研討會;選派207名教師參加了“國培計劃”示范性遠程培訓和幼教置換、幼師轉崗、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等活動;安排98名語數外教師,參加了由甘肅省教育學會組織的“山東杜朗口模式”教學法整體觀摩會和小學名師經典課堂展示研討會。有590人參加了市、縣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培訓,60人參加了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四是建立完善獎勵激勵機制。為偏遠貧困地區的教師每人每月增加50元的交通補助,落實鄉鎮教師崗位補貼政策。2008年起,民勤縣委、縣政府設立了“教育教學突出貢獻獎”,每年評選90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10名師德師風標兵給予重獎,極大地調動了全縣廣大教師勤奮努力、愛崗敬業的積極性。

三、加大扶貧助困力度,全力實現教育公平

民勤縣把加大扶貧助困力度,全力實現教育公平作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助推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構建教育公平機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發展、和諧發展,讓學生共享優質教育成果。嚴格執行國家“兩免一補”、普通高中及中職生國家助學金、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教育惠民政策。積極拓寬貧困家庭學生救助渠道,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中小學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各項減免政策,并動員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個人慷慨解囊、捐資助學,每年有3萬多名學生接受社會救助,為貧困家庭學生上學搭建了“綠色通道”。2006年起,縣上設立“縣長教育基金”,先后募集資金872萬元,資助貧困師生8700名,發放救助資金745萬元;2007年起,全縣共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3610萬元,惠及學生6972人,建立了覆蓋大中小學學生的幫貧助困體系,實現了“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的目標。

四、加強教育管理,不斷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民勤縣把學校規范化建設作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突破口,加強教育管理,不斷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制定了《中小學幼兒園規范化管理考核細則》,出臺了《民勤縣中小學幼兒園規范化管理考核辦法》,嚴格落實考核辦法,考核結果達不到優秀的站校,集體和個人不得評為先進,考核等級為“不合格”的學校,對校(園)長進行誡勉談話,取消學校和站校負責人當年評先樹優的資格,有效促進了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是強化教育督導。堅持開展學校常規督導檢查,促使學校認真執行課程計劃,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全面落實學籍管理制度。三是抓好行風建設。召開教育系統行風建設專題工作會議,加強教育系統行風建設,采取明查暗訪、集中整治相結合的方法,加大對違規補課辦班、亂征訂教輔資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教育亂收費等行為的查處力度,樹立教育系統的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各界最有力的支持,為深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五、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民勤縣始終把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強大動力,不斷提升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一是高度重視行為養成教育。在全縣中小學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校園活動,組織了“弘揚雷鋒精神、做全面發展一代新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關愛環境、美化家園”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全國“文明美德伴我成長”讀書征文活動中,全縣有293件作品獲得省級獎勵,其等獎1名,一等獎45名。

二是積極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以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為主,加大學校心理輔導室和咨詢室建設,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召開全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暨感恩教育研討會議,舉辦“感恩教育校園行”主題征文活動,培養了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三是努力豐富師生體藝生活。組織了第五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長跑活動。每年舉辦全縣中小學師生藝術作品現場比賽和中小學生運動會,組織學生參加體育藝術等級評定,力爭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是大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以研促教,以研提質。召開全縣教研工作會議,營造科研氛圍,全面總結工作經驗,表彰獎勵教研工作先進集體和教研工作先進個人,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工作。扎實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形成了《義務教育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基本標準》和《義務教育數學學科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文本稿。廣泛開展片區教研活動,專題分析中考質量,召開高考研討會,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2012年,在第三屆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評選活動中,全縣共有15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3項;在全國初中數、理、化和高中化學競賽中,有365人次獲得省級獎勵,其中一等獎107人。2012年高考中,全縣共錄取5895人,比去年多515人,其中,一本院校錄取404人,比去年多30人;二本以上院校錄取1504人,比去年多118人,綜合錄取率達95.19%。錄取總數、一本錄取人數、二本以上錄取人數均多于往年,綜合錄取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再次創出新高,比去年高出4.25個百分點。教育教學質量是核心,做大民勤教育品牌,做強民勤教育名片,為民勤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和更強的活力。

篇6

一、充分認識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我市學前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發展,普及程度不斷提高,保教質量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74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599所,社會辦園148所。創建省級城市示范性幼兒園14所,省級一類幼兒園11所,市級農村示范性幼兒園150所。但學前教育仍是我市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學前教育資源明顯不足,“入園難”問題凸顯;學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機制不健全,農村幼兒園辦園水平偏低;合格幼兒教師數量不足,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保教工作不規范,“小學化”傾向較為明顯;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不能適應多元化辦園體制的需要。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對促進兒童健康發展、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和諧、幸福,加快實現“兩個率先”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加快學前教育發展作為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納入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強化責任,抓好落實,推動我市學前教育事業實現科學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各級政府責任,以幼兒發展為本,健全和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加強建設,規范管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多元需求,辦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為兒童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二)總體要求: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學前教育體系,努力提升保教質量。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師資達標、辦園規范的學前教育網絡,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實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

(三)發展目標:

1.新改擴建一批標準化幼兒園,到2013年,全市新改擴建幼兒園300所,全部取消附設在小學的學前班。

2.推進幼兒園上檔升級。到2015年,全市新增省級城市示范園6所,總數達到20所,省級城市一類園達到20所。各縣(市、區)城區至少有1所公辦幼兒園建成省級城市示范性幼兒園,農村每個鄉鎮建成1~2所省級農村示范園,全市省級農村示范園超過200所。標準化幼兒園在園幼兒占入園幼兒總數的85%以上。

3.提高教師總體水平。每年組織園長和骨干教師參加省、市級培訓。到2013年,全市學前教育師資學歷達標率85%,專科以上學歷達到20%。到2015年,全體幼兒園園長、教師實現持證上崗。

三、工作任務

(一)統籌規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按照標準化幼兒園建設要求,堅持規模辦園、就近入園的原則,結合“十二五”規劃,根據全市人口出生狀況和外來人口變化趨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幼兒園建設。

1.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統籌規劃城鄉學前教育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和擴建等方式舉辦一批安全、適用的公辦幼兒園。農村要以建設公辦幼兒園為主,探索實施幼小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富余資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資源,改擴建公辦性質的幼兒園。完善農村幼兒園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條件,配備基本保教設施、玩教具、幼兒讀物等。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努力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

2.加快城區幼兒園建設。針對目前市區和各縣(市)城區公辦幼兒園不足的實際,抓緊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化幼兒園。把居住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為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一項重點工作,充分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新建住宅小區和舊城改造凡達到一定建筑面積的,依據教育設施規劃興建幼兒園,達到一定規模但未按規定安排配套幼兒園建設的居住小區規劃不予審批。積極發揮縣直公辦幼兒園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縣域學前教育水平的提高。普及科學育兒知識,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舉辦3周歲前托幼班。

3.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辦園,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支持集體和企事業單位舉辦公辦性質的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資格認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力爭用三年時間,通過政策引導、扶持規范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民辦幼教機構,形成公辦民辦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

(二)創新機制,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按照“兩教一保”的配置要求,配足配齊保教人員,優化學前師資整體水平,確保學前師資隊伍數量足夠,結構合理。

1.建立實施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和補充制度。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國家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核定幼兒園教師,逐步配齊幼兒園教職工并保持師資隊伍的穩定。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堅持公開招錄凡進必考,每年面向社會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等形式,招收一定數額的優秀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充實到幼兒園教師隊伍。非公辦幼兒園也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配足、配齊保教人員。

2.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幼兒園公辦教職工工資由政府全額保障,納入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序列。民辦幼兒園教職工工資待遇及社會保險由舉辦者依法保障。對在農村基層工作的幼兒教師,按國家規定實行工資補貼政策,同時在評先評優方面予以傾斜。定期對優秀幼兒園園長、教師進行表彰。

3.健全完善幼兒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根據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對師資的需求,制定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規劃,把幼兒園師資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體系。從農村中小學教師轉崗進入幼兒園的教師,必須先培訓再上崗。建立健全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制度,通過專家引領、骨干帶動、園本培訓,全面實施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和農村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工程。組織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和實際保教能力。積極開展幼教科研活動,通過教育科研帶動教師素質的提高。

(三)規范辦園,強化學前教育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幼兒園安全監管,科學提高保教質量,規范學前教育辦學行為,提高學前教育管理水平。

1.完善幼兒園準入制度。建立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和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加強對幼兒園的審批、登記和管理,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做好對現有未注冊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審批工作。對未達到基本辦園標準的民辦學前教育機構,進行限期整改。對衛生條件差、辦學設施不足、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等問題的無證園所予以關停撤銷。

2.加強幼兒園安全防范。幼兒園要把保護幼兒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放在工作首位,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責任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落實各項制度,切實加強安全管理,抓好幼兒安全教育,從小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護技能。完善安全設施,配齊保安人員,維護安全穩定,同時做好幼兒園外部及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認真做好各類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杜絕各類危害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

3.規范幼兒園保教行為。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結合,寓教于樂,禁止幼兒園使用小學教材,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嚴格實行幼兒園收費公示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幼兒園不得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和其他名義另外收取費用。公辦幼兒園收費統一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嚴禁利用政府投入擅自提高收費標準。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管理,完善價格備案程序,嚴禁故意抬高成本,高價收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負主要責任,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城鄉人口分布和流動趨勢,統籌規劃幼兒園布局,籌措學前教育經費,辦好公辦幼兒園,扶持民辦幼兒園,負責對各類幼兒園及其園長、教師的管理和業務指導。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要為學前教育機構的建設和管理提供條件支持,組織科學育兒知識宣傳。教育部門要充實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強學前教育的監督管理和科學指導。機構編制部門要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發展改革部門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幼兒園建設發展。財政部門要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實支持學前教育的優惠政策。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落實城鎮小區和新農村配套幼兒園的規劃、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落實幼兒園教職工的工資、社保和職稱政策。物價、財政部門要加強幼兒園收費管理。綜治、公安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監督指導,整治、凈化周邊環境。衛生部門要監督指導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質檢、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幼兒園的各項指導和管理。婦聯、殘聯等單位要積極開展對家庭教育、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宣傳指導。充分發揮城市社區居委會和農村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建立社區和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和監督的機制。

篇7

一、明確目標,穩步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1.加快學前三年教育發展。到2007年,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6%以上,其中農村達到90%以上。各縣區建成3-5所以上省級示范幼兒園,6所以上市級示范幼兒園。所有鄉鎮中心幼兒園均符合《**省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到2010年,所有鄉鎮中心幼兒園及80%以上的村辦幼兒園達到市等級幼兒園標準。

2.推進學前教育低齡化發展。到2007年,全市城鎮學前第四年幼兒入園率達到40%,到2010年達到50%以上。依托社區開展0-5周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培訓,城市受訓率達到90%,農村受訓率達到70%以上,基本形成0-3周歲早期教育體系。

二、明確職責,完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

3.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有關規定,完善“政府負責、分級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縣區政府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學前教育的規劃、布局調整、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和管理,制定扶持發展幼兒園、托兒所的有關政策,辦好公辦示范幼兒園。鄉鎮政府承擔發展當地農村學前教育的責任,負責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與管理。

4.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學前教育的主管部門,負責貫徹學前教育方針、政策,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和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落實各級學前教育職能部門和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各類托幼園所的審批、管理和督導工作;培養和培訓各類幼兒園園長、教師;建立園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查制度,重點抓好示范、骨干幼兒園建設。發改委、規劃、建設、國土資源、財政、人事(編委)、勞動保障、物價、衛生、民政、總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文件規定,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加強指導和服務,共同推進我市學前教育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5.全面推進幼兒教育辦園體制改革。各級政府繼續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嚴禁出售和變相出售公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的改制要按照國家規定審核批準。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捐資、投資舉辦民辦幼兒園,推進以公辦為示范、民辦為主體的多元化辦園體制,形成公辦與民辦幼兒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民辦幼兒園在建設用地、立項和減免收稅、建設規費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待遇,在審批注冊、等級評估、教師業務培訓、職務聘任、表彰獎勵、參與社會活動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享受同等待遇。

6.落實以教學輔導網片管理和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龍頭的業務管理體制。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網絡,繼續實行教育教學輔導網片和業務管理。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規范建設,大力發展邊遠山區、經濟薄弱鄉鎮的學前教育。要根據有關規定,按鄉鎮規模,落實1-3名中心幼兒園的公辦教師編制,管理本鄉鎮的幼兒教育。鼓勵鄉鎮中心幼兒園連鎖舉辦農村托幼園所,實行統一管理,發揮中心幼兒園的示范、輻射作用。

7.構建社區、托幼園所互動的早期教育體系。教育部門要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初步形成家庭、幼兒園和社區相結合的早期教育網絡,主動與衛生部門、社區、村民自治組織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組織開展早期教育。依托社區、面向0-5周歲兒童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宣傳、指導等服務,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健全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投入

8.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縣區政府要在財政性教育經費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額的學前教育經費,并做到逐年增長,專款專用,保障公辦幼兒園的正常運轉及教職工工資、安全和培訓等所需資金的落實。鄉鎮政府要多渠道籌措學前教育經費,辦好中心幼兒園,改善農村辦園條件,資助農村嬰幼兒家長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福利待遇。堅持政府撥款、業主投入、幼兒家長繳費和社會捐助等多種渠道籌措學前教育經費,增加投入。公辦幼兒園的事業經費,按照管理體制,由財政統籌安排,并做到逐年增長。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等也要積極扶持學前教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應積極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大力倡導和鼓勵社會各界捐助托幼教育事業。

9.合理核定收費標準。針對我市托幼園所的實際,允許按照培養成本收費。價格管理等部門要采取分類分級、核定基準、允許在一定幅度內浮動等辦法,根據托幼園所的等級確定收費標準,使托幼園所能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略有積余,以利滾動發展。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托幼園所經費的監督管理,提高學前教育事業經費的使用效益。

四、規范管理,確保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10.規范幼兒園的行政許可、執法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各類托幼園所的行政許可,頒發辦園許可證,并定期組織復核審驗。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托幼園所;對擅自辦園所、擅自招生、擅自制定收費標準的,由縣區政府牽頭,教育、衛生、民政、物價、工商、公安和當地鄉鎮政府組成聯合執法組,依法取締,切實保障兒童和家長的合法權益。教育行政部門要做好托幼園所的年檢年審工作,把安全、飲食衛生、收費、幼兒伙食管理等工作納入年檢年審的重要內容,規范幼兒園、托兒所的辦園辦所行為。

11.規范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城鎮住宅建設,必須按照城市建設和幼兒園布局規劃,經國土資源及城建規劃部門明確,由住宅開發建設單位建好配套幼兒園。配套幼兒園的房地產屬國有資產,由政府所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行使資產管理職能,教育行政部門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委托無償實行監管,用于舉辦幼兒教育,不得挪作他用或出售、出租。

12.嚴禁各類不合理收費。任何單位(包括托幼園所的主辦、主管部門)不得擅自向托幼園所收取國家規定以外的各種費用。對以各種名義克扣、挪用托幼園所經費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查處,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幼兒園不得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和興趣班為由,向學生收取費用,不得收取與幼兒入園掛鉤的贊助費、支教費等。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學前教師素質

13.保障教師合法權益。依法保障各類托幼園所教職員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社會保障等。按照“誰舉辦誰負責誰保障”的原則,托幼園所的舉辦者要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依法與教職員工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并為其繳納基本的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和醫療保險金。農村及偏遠山區、經濟薄弱鄉鎮托幼園所的工資不得低于城鎮職工的平均水平。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進修培訓、先進評選、專業技術職稱評聘雙向選擇、合同聘用制度。

14.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托幼園所教師的培訓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劃,落實培訓經費,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到2007年,全市幼兒園專任教師合格學歷比例達到98%,其中大專以上學歷達到40%以上。學歷還未達標的,不再繼續聘用任教。

15.嚴格實行幼兒園、托兒所“舉辦者”資格準入和園長、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做好幼兒園園長的選配和后備力量的培養工作,不斷提升園長的管理和教學水平。到2010年,完成新一輪幼兒園園長崗位培訓任務。幼兒園實行教師持證上崗、雙向選擇、合同聘用制度。重視幼兒園特級教師、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定期開展名園長、名教師評比表彰獎勵活動。

六、加強管理,全面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16.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幼兒園要認真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教育改革和創新,嚴禁舉辦各種違背學前教育規律的實驗班和興趣班活動,尤其要防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全市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辦園水平。

17.全面推進課程改革。要積極開展學前教育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探索符合0—3周歲嬰幼兒生理特點的課程體系和“托幼一體化”教學模式,編寫0—6周歲兒童家長、看護人員培訓教材,積極組織學前教育論文撰寫和課題研究,逐步推進早期教育向低齡化、社會化發展。

七、加強領導,促進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18.增強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認識,真正把學前教育納入本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納入全市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范疇,切實解決當前學前教育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促進學前教育全面、協調和持續發展,讓幼兒公平接受良好的教育。

篇8

2014年10月被列入__省11個需要提升基礎教育保障水平的重點縣(市)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訂《__市(2015-2016)基礎教育提升計劃》,明確提出教育經費保障水平、資源均衡水平、教育優質水平、學前教育水平都要有明顯提高。2015年9月,隆重召開教育發展大會,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啟動省教育現代市創建工作。兩年來,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方通力協作,我市基礎教育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一)基礎教育得到高度重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成立了基礎教育重點縣“脫帽”及教育現代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在市財政緊張的情況下,2015年投入1.7億元,完成了10項改擴建工程和4所薄弱學校的省補改造工程,2016年投入4.95億元,開展45個教育建設項目。原需融資解決的資金缺口9800萬,以政府性債券發行所得優先予以保障。“十三五”期間,教育建設項目投資將達27.3億元,與“十二五”期間的8.12億元相比,增幅達到236.2%。市教育局全力狠抓“脫帽”及創建工作,對照考核指標,把任務分解到具體的科室和學校,做到時間倒排,進度到季,責任到人。

(二)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

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全市標準化學校比例從2014年的27.4%提高到87.7%,實現了“2016年達到85%”的預定目標。針對全市34所教育資源不足的薄弱學校(教學點),建立了“分色管理機制”,截至目前,完成達標12所,進展順利的20所。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2015年超過省定標準30元,2016年實現超過省定標準100元。以就近入學原則執行“陽光招生”政策,嚴格地把義務教育初始年級班額全部控制在小學45人、初中50人以下。生均教育裝備經費進一步提高,足額配置教育裝備。通過實施中心校下屬校區與中心校本部捆綁一體式發展,開展“義務教育標準化校區”達標督評活動,促進“城鄉一體,均衡優質”。在56所村級小學中,已有五星級校區8所、三星級校區13所。利用待遇、編制、職評等多項政策統籌安排教師資源,以傾斜獎勵提升農村教師素質,以交流互動推進師資均衡提升。

(三)學前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落實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2016年,落實學前教育專項資金1500萬元。為提高幼兒園教師素質,建立了__市學前教育發展培訓中心。實施幼兒教師考證持證獎勵政策,幼兒園教師持證率從2014年的44%提高至目前的75.35%。對非法辦園堅決查處,分類整治原5所無證幼兒園,時刻關注無證幼兒園動態變化,確保“零”目標。

(四)學校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今年,我市教育系統投資項目共45個,其中整校遷建9所,新建學校11所。為確保項目順利進展,市政府給予優先落實土地指標,2015年解決學校新(擴建)用地指標143.5畝,2016年解決學校新(擴建)用地指標337畝。市教育局、各鎮(街道)全力解決遇到的征地拆遷難等問題,緊盯項目計劃表,全力推進教育項目建設。截至6月底,45個學校工程中,進度提前項目7個,進度正常項目22個。

(五)各方密切配合支持

市發改局、財政局、人力社保局、編辦、住建局、國土局、水利局、建工局、行政服務中心等政府職能部門,在經費保障、人員編制、崗位設置、土地指標、項目審批等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有力傾斜。市教育局專門抽調2名工作人員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做好教育項目審批環節的無縫銜接。各鎮(街道)攻堅克難,積極推進。鎮(街道)人大通過督查、調研、視察等形式,進一步了解、關心教育,組織人大主席團、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自身影響力,積極助推教育項目落地、教育水平提升,社會反響良好。部分鎮(街道)人大負責人直接聯系教育重點項目,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發揮一線作用。

對照市政府基礎教育提升計劃和教育基本現代化市創建標準發現,雖然市鎮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標準化學校建設方面

2015年,將14所民工子弟學校整合成立了__市藍天民工子弟聯合學

校,以整體推進標準化創建,提高標準化比例,但創建方案目前尚未得到上級主管部門認同,需要通過大力度實質性工作進展,爭取在省基礎教育重點市考核驗收中得到認可。(二)學前教育方面

1.學前教育基礎仍顯薄弱。全市16個鎮(街道)中,__、__為__市學前教育示范鄉鎮,__、__、__、__為__市學前教育合格鄉鎮。城西、城北尚未建成公辦幼兒園,__、__、__公辦幼兒園僅為三級幼兒園,無法起到引領示范輻射作用。我市共有幼兒園22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3所,公辦園入園幼兒占比僅25%。民辦幼兒園整體來說量多質差,部分仍為家庭作坊式,而且發展空間有限,新建選址、土地指標等方面的問題往往難以破解。

2.幼兒教師持證率再提升難。幼兒園教師持證率從2014年的44%提高至2015年底的75.35%,雖然離2016年幼兒園教師持證率80%的自我要求較近,但因部分幼兒教師年齡、素質、流動性等因素,跟上全省平均水平還有一定難度。

3.非在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低。全市在編幼兒教師500多人,非在編幼兒教師2400多人,非在編幼兒教師年收入2-4萬不等(未扣除“五險一金”費用),與“到2016年,使非在編教師人均收入達到本市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以上”要求相比,差距較大。目前我市幼兒園收費相對偏低,民辦幼兒園考慮經營成本,不愿提高教師工資,造成幼兒教師流動性大,直接影響教師持證率和教育質量。

(三)學校工程項目建設方面

1.征地拆遷情況具有不確定性。今年在建的45個項目中,6月底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滯后的5項,略微滯后的10項,暫停1項。鎮(街道)在學校建設征地拆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少數征遷對象過度考慮自身利益,尚未領取征地補償款,可能會影響正常建設進度。工程計劃非常緊張,征地工作又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人為因素使得部分項目工程年底開工還存在不確定性。與學校建設配套的一些用地指標,前期未充分預計,納入計劃,導致今年無法及時解決,也對工程產生不良影響。

2.發展空間預留不足。市教育系統新建和遷建的工程項目往往都以九年制義務教育普通學校三類為建設標準,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對日后的發展空間預計不足,預留不多。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要求的不斷提高,恐怕又會落后。

3.鎮(街道)財政保障可能無法及時跟進。部分鎮(街道)財政處于赤字狀態,雖然目前能夠保障資金,但項目建設資金需要連年投入,在正常運行較困難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鎮(街道)財政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問題,影響學校工程項目建設進度。

基礎教育重點市提升工程深入推進,是市鎮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落實責任加大力度推進基礎教育水平提升、確保實現省基礎教育重點市“脫帽”的現實需要,也是進而加快教育現代化市創建步伐、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需要,為此建議:

(一)持續提升辦學水平不松勁

一要繼續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基礎教育重點市提升工程較多側重于保障水平提升,應以此為基礎,乘勢而上,繼續通過資源優化配置等有效抓手,軟硬件齊上,最終指向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大力引入民資或優質教育集團,開展合作辦學,進一步激發教育活力。著眼長遠,為新建遷建學校留足發展空間。統籌調配新建遷建后騰換出的校舍校產,盤活資源綜合利用,避免閑置。二要繼續促進師資均衡發展。健全教師管理長效機制,穩步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改革,鼓勵優秀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進一步均衡市域師資配置。三要繼續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積極啟動集團化辦學,鼓勵支持城區優質中小學(幼兒園)到其他鎮(街道)舉辦、承辦分校(分園),以“名校帶新校”、“名校帶弱校”為紐帶,加快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市域范圍延伸輻射,實現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堅持“抬高底部、補齊短板、縮小差距”,持續加大對農村學校以及薄弱環節、重點領域的教育經費投入力度,加快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落實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

(二)持續發展學前教育不停步

一要大力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修訂幼兒園發展規劃,在無公辦幼兒園和無二級以上中心幼兒園的鎮(街道)加快建設,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辦學規模,提升辦園質量,逐步解決“入園難,入公辦幼兒園更難”的問題。二要大力支持鼓勵民辦幼兒園建設。設立民辦幼兒教育發展專項獎補資金,完善政府財政性經費扶持民辦學前教育特別是普惠性學前教育制度,大力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把民辦幼兒園建設用地納入城鄉建設規劃。適當提高幼兒園收費標準,允許民辦幼兒園實行“優質優價”。強化民辦幼兒園管理,進一步完善審批、檢查、整改機制。三要大力提高非在編幼兒教師待遇。對上等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施生均經費補助政策,對非在編教師進行以獎代補,進一步提高非在編幼兒園教師待遇,使其工資早日達到我市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平均水平;四要大力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對已確定的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要督促開發商按規定要求,同步加快建設進度。

篇9

明確政府職責。統籌改革發展規劃,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強化指導管理職能,落實各級政府責任。

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健全“轄市(區)統籌,轄市(區)(街道)共建”的管理體制,健全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

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擴大教育資源,加強隊伍建設,提升辦學內涵,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質量保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普惠性、可選擇的優質學前教育。

二、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目標任務

到2015年,以建設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完善轄市(區)統籌,轄市(區)(街道)共建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提供“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扶持和規范民辦學前教育發展,形成“多元化、可選擇、可持續”的協調、健康發展新格局。具體為:

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9%以上。(街道)0—3歲嬰幼兒早教指導中心(站)建成率達90%以上,85%左右的3歲以下兒童的家長及看護人員每年接受4次以上有質量的科學育兒指導。

原則上每萬人配建一所3軌規模的幼兒園。到2015年,新增幼兒園60所以上。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普遍建成公辦幼兒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基本實現幼兒就近入園。農村、城市幼兒在公辦園入學的比例分別達80%、50%以上。

從年起,新設幼兒園按省優質園標準建設,所有幼兒園都達到合格園標準;到年,所有鄉(街道)至少辦一所達省優標準的中心幼兒園;到2013年,省優質園達75%,2015年達85%左右。

創新辦園機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對城鄉民辦幼兒園給予多種形式的扶持和資助,促進其特色化、多元化發展,為群眾提供多層次、可選擇的學前教育服務。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編制達到省定標準,全市專任幼兒教師專科以上學歷達95%,每所幼兒園均有中級以上職稱專任教師,逐步達到專業技術資格崗位設置要求。依法保障教師合法權益,穩定教師隊伍。

完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幼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高于省定標準。

三、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機制

1.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在統籌規劃、政策引導、制度建設、標準制定、投入保障、評估督導、日常監管等方面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區域新市、新社區、新園區建設和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將學前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政府保障水平,逐步實現就近入園。在堅持政府舉辦學前教育的同時,鼓勵多元辦園,規范和扶持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促進民辦幼兒園特色化、多元化發展,形成學前教育公辦民辦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對不同層次學前教育的需求。

2.完善轄市(區)統籌,轄市(區)(街道)共建的管理體制。實施“轄市(區)統籌,轄市(區)(街道)共建”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轄市(區)政府負責統籌規劃本轄區內學前教育事業規劃布局、落實學前教育經費、統籌管理各類學前教育機構;建立督導評估、考核獎懲制度,將學前教育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疇。鄉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發展農村(社區)學前教育的責任,負責幼兒園規劃建設、征地、周邊環境治理等工作,扶持鄉(街道)中心幼兒園和村辦、民辦幼兒園發展。

3.完善學前教育工作機制。在各級政府統籌協調領導下,健全教育部門主管、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形成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合力。全市所有學前教育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均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教育部門要完善政策,制定標準,充實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強對學前教育的監督管理和科學指導。編制部門要確保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不低于省定標準。發改部門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幼兒園建設發展。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制定支持學前教育的優惠政策。規劃、國土和住建部門要落實城新建小區和農村新社區配套幼兒園的規劃、用地。人社部門要制定幼兒園教職工的人事(勞動)、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和技術職稱(職務)評聘政策。價格、財政、教育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幼兒園收費管理。綜治、公安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安全保衛工作的監督指導,整治、凈化周邊環境。衛生部門要監督指導幼兒園衛生防病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質檢、安監、食藥監等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對幼兒園的指導和管理。婦聯、殘聯等單位要積極開展對家庭教育、殘疾兒童早期教育的宣傳指導。要充分發揮村、居委會作用,建立社區和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和監督的機制。

4.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力量。健全學前教育管理網絡,各轄市(區)教育部門要配備學前教育專職管理干部和教研員,(街道)中心幼兒園至少要配備1名學前教育輔導員,承擔本轄區學前教育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的職責。

(二)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創新學前教育辦園體制

5.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多方籌集資金,新建、改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省優質幼兒園。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富余教育資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資源,按符合學前教育布局規劃、園舍標準和安全要求優先改建成幼兒園。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支持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明確公辦幼兒園獨立法人資格,依法進行法人登記。

6.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滿足個性化、特色化的學前教育需求。通過保證合理用地、減免稅費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完善民辦公助機制,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在學前教育資源充分滿足普惠性需求的基礎上,鼓勵并規范民辦幼兒園提供個性化、特色化、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服務。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分類定級、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資格認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享有同等地位。對發展民辦學前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

7.完善配套幼兒園建設。在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和新市建設中,按規劃留足學前教育用地,在出讓商品房土地、安排經濟適用房及農居房土地時,學前教育用地及幼兒園建設資金計入土地整理成本或出讓成本底數。房地產項目分期開發建設時,配套幼兒園必須在完成項目開發總量的50%前建成,或由開發單位出資委托教育行政部門同步建設。幼兒園建設完畢后,教育行政部門要參與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工程驗收。幼兒園驗收不合格的,規劃、國土、住建、民政等部門不得進行住宅小區綜合驗收,不得辦理產權登記。公建配套幼兒園屬于國有資產,竣工后由項目開發單位辦理產權手續,無償移交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公辦幼兒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不得改變性質和用途。產權移交免除劃轉費用。已改變性質和用途的,由當地政府限期清理收回。

8.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各地要把發展學前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幼兒園作為新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優先建設,加快發展。重視鄉中心幼兒園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辦好村合格幼兒園,有條件的可辦成鄉中心幼兒園分園,尚不具備舉辦幼兒園條件的村,可設立鄉中心幼兒園教學點,不斷完善轄市(區)、鄉、村學前教育網絡。改善農村幼兒園保教條件,中心園與分園(教學點)要實行人員、教學、經費、設施等統一管理。創造更多條件,著力保障留守兒童入園。發展農村學前教育要充分考慮農村人口分布和流動趨勢,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資源。

9.不斷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優質園創建工作指導,以轄市(區)為單位制訂年度創建規劃,市教育部門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督查。進一步落實城鄉幼兒園結對幫扶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口支援活動,引導并扶持城鄉之間、園所之間建立發展共同體,幫助薄弱幼兒園提高保教質量,推進城鄉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園園通”工程,全面提高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

10.加強0—3歲早期嬰幼兒教育。推動各級各類幼兒園建成為科學育兒指導基地,加強對0—3歲早期嬰幼兒教育的研究,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積極宣傳早期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開展多形式、有質量的科學育兒講座、親子活動。對早期教育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形成一支面向社區、具備指導家庭科學育兒能力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人員隊伍。到2015年,60%以上幼兒園建成托幼一體化的示范園。

(三)多渠道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學前教育投入保障機制

11.增加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制訂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并逐步增長。市和轄市(區)財政在教育經費安排中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區域內各級各類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培訓、辦園條件改善、危房改造、經濟薄弱鄉幼兒園扶持等。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入讀取得辦園許可證的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給予資助,所需經費在各轄市(區)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中列支。各轄市(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標準和實施辦法。有條件的地區可逐步開展一定年限的免費學前教育和對困難家庭實施免費學前教育。

12.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化投入。通過吸引企業捐資、社會資金投入及慈善捐贈等多種渠道籌措學前教育資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等手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積極引進國內外品牌學前教育機構舉辦優質民辦幼兒園,以滿足群眾對不同層次學前教育的需求。納稅人通過非營利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學前教育的資助與捐贈,按規定享受免稅等優惠政策。

13.建立合理成本分擔機制。公辦幼兒園和利用國有資產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普惠性幼兒園的保育教育費實行政府指導價,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合理分擔教育成本的原則,根據辦學綜合成本、社會承受能力、辦園類別,由物價、教育、財政部門每年核定收費標準。加強民辦幼兒園的收費管理,完善備案程序,加強分類指導。民辦幼兒園在保證發展基金提留比例為25%的前提下,根據幼兒園生均培養成本,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并報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備案后執行。社會各部門、單位舉辦的幼兒園收費標準參照政府舉辦的公辦幼兒園執行。

14.加強學前教育經費管理。公辦學前教育機構的經費必須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管理,納入教育會計結算中心管理,統一財稅票據,統一實行“收支兩條線”。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幼兒園所收經費要嚴格按國家政策規定的使用范圍合理開支,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實行收費公示制度,確保學前教育經費使用規范、監管科學。民辦幼兒園要按規定向地稅部門領取票據,實行稅務登記。堅決查處亂收費,在正常保教時間內幼兒園不得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和興趣班等名義另外收取費用。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幼兒教師整體素質

15.嚴格按崗位設置標準配備幼兒園教師。依據國家、省編制標準核定編制,為公辦幼兒園配齊配足專任教師、保育員、保健人員、管理人員和其他規定必須配備的人員。建立“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機制和人員聘用制度。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度,公辦幼兒園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與其工作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建立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用人機制。民辦幼兒園聘用的各類人員,也要按規定簽訂聘用合同,依法管理。通過引進新畢業高學歷優秀人才、小學富余在職優秀教師培訓轉崗、非公辦幼兒教師擇優核定錄用等途徑,優化幼兒園教師隊伍。

16.嚴格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按照省統一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履行幼兒教師招聘錄用、職務(職稱)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嚴把各類保教人員入口關。幼兒園園長、專任教師、保育員、保健人員等均應取得相應崗位任職資格,實行持證上崗。新進人員必須具備相應任職資格。現有尚不具備相關任職資格的在崗人員,要通過在職培訓、自學考試等方式在三年內取得任職資格,逾期仍未獲得任職資格的一律不得在崗任職。

17.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由政府保障。從中小學轉崗到幼兒園工作的公辦教職工工資待遇按原崗位執行。公辦幼兒園編外聘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依據幼兒園和聘用人員雙方約定執行;其社保經費由幼兒園和個人按比例承擔,其在繼續教育、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享有與編制內人員同等待遇。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偏遠地區工作的公辦幼兒教師,按國家規定實行工資傾斜政策。對優秀幼兒園園長、教師進行表彰。

18.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優化學前教育教師結構,大幅度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比例。完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體系,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和園長全員培訓。年前對全市農村幼兒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培訓。鼓勵幼兒教師參加進修學習,提高能力和素質。重視名園長和名教師以及特級教師的培養,實施“十百千”工程,五年內培養10名“名、特、優”學前教育專家,組織100場學前教育專家講座培訓,培養1000名左右的學前教育教學管理能手,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五)強化學前教育規范管理,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和水平

19.加強幼兒園準入管理。轄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批各類幼兒園,嚴格執行幼兒園準入和年檢制度,建立幼兒園信息管理系統,實行動態監管。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有關部門在審批面向學齡前兒童早期教育培訓、教育咨詢等機構時,應嚴格界定其經營范圍,對違反規定擅自辦園的,由審批部門會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查處。

20.高度重視幼兒園安全工作。嚴格執行《省中小學幼兒園治安保衛工作規定(試行)》,建立健全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省、市公安機關規定的技防實施標準配備好安保設施,落實安全措施,確保師生人身安全。所有幼兒園食堂建設達到市B級標準以上,新建園及省、市優質園達到A級標準。幼兒園食品的采購、運送、儲存、制作等環節必須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幼兒園要根據接收兒童的數量,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衛生保健標準,按規定設置專兼職衛生保健人員,加強入園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建立晨檢記錄、傳染病疫情報告等制度。嚴格幼兒園接送學生車輛安全管理。加強幼兒園安全教育和檢查,制定消防應急疏散等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演練,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對有嚴重安全隱患且無法整改的幼兒園,責令停止招生和辦園,堅決取締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幼兒園及辦園點。

21.妥善解決無證辦園問題。各地要對目前存在的無證辦園進行全面排查,加強指導,督促整改。整改期間,要保證幼兒正常接受學前教育。經整改達到相應標準的,頒發辦園許可證。整改后仍未達到基本辦學條件和保障幼兒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締,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兒。到年,全面消除無證幼兒園。同時,對以嬰幼兒為教育對象的社會教育、培訓、咨詢等機構一并清理整頓,確保規范運行。

22.全面提高保教質量。嚴格對幼兒園的日常監管,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全面加強幼兒園常規管理和教學、活動用書用品管理,規范辦園行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堅持保教結合,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于樂,玩中樂,樂中玩,培養幼兒健康的情志,促進體、智、德、美全面發展,防止和糾正“小學化”、“保姆化”傾向。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搭建平臺,創建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加強內涵特色建設,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園所文化。各地要加強學前教育教科研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促進保教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六)加強領導,確保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23.加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教育、發改、財政、人社、編制、規劃、國土、住建、公安、衛生、物價、婦聯等部門參加的市學前教育體制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加強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開展學前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市(區)創建和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定期召開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會議,組織宣傳和推廣先進經驗,表彰學前教育成績突出的地區、單位和個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的良好氛圍,確保全市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各轄市(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負責統籌推進本區域的實施工作。

篇10

[關鍵詞]民辦幼兒園;獎補;教育公平

[作者簡介]趙俊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專業2010級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中圖分類號]G61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434(2013)04-0219-05

一、問題的提出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支持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民辦幼兒園以異軍突起之勢迅猛發展。到2009年底,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在全國幼兒園所占比例已經超過65%,一躍成為幼兒園的主體,學前教育事業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面對占領半壁江山有余的民辦幼兒園。國家看到民辦幼兒園在整個學前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在2010年頒布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公辦民辦并舉”的戰略方針。在《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2011年9月,國家財政部和教育部印發《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安排“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用于扶持普惠性、低收費民辦幼兒園發展。隨后各地根據中央的指導文件,也相應制定和實施適合本地區的民辦幼兒園扶持政策。如此全國性地向民辦幼兒園提供公共財政支持,在我國歷史上尚屬第一次,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時代意義。但在高興之余,也應看到我國在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的問題上,我們的經驗尚不足,對于扶持的標準是什么?扶持的內容包括什么?、扶持過程中由誰來監管?如何監管?以及扶持的效果和影響如何等都有待深入研究。

在國外的文獻中,對包括私立學前教育機構在內的私立學校進行財政資助的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如為擇校(school choice)而實行的教育券(JohnF.Witte,2000;Ronald J.Daniels and Michael J.Trebilcock,2005)、“公校私營”辦學模式的特許學校(Brian Gill,,et al.,2007)。以上兩種利用公共財政來資助私立學校的舉措共同指向了一種家庭選擇政策(family—choice policies),即利用家長的選擇權來促進私立學校的發展。還有一些為就讀私立學校的學生提供交通服務,教科書等。但以美國為例的私立學前教育機構與公立學前教育機構的生源結構與我國的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的生源結構有很大的區別,且美國私立學前教育機構大約有三分之二是非營利性質的(龐麗娟,2011:8)。這些本質性的差別決定了國外的公共財政支助經驗對我國民辦幼兒園扶持的作用是有限的。

從國內學者的研究來看,有學者詳細論述了公共財政資助民辦教育的理由以及以浙江省為例分析了公共財政資助民辦教育的模式以及各種不同的資助政策(吳華、胡威,2012.4)。從高于政府扶持民辦學校的角度,闡述了民辦學校與政府的合作的基礎和路徑(周海濤,2012)。也有研究談及各地扶持民辦幼兒園經驗(龐麗娟,2012:115、157、268)以及專門論及地方政府鼓勵社會資金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經驗(曾曉東等,2011:151)。相對而言,有關我國扶持民辦學前教育事業的文獻甚少,在已有的文獻資料中在理論以及經驗的基礎上論述有關扶持民辦教育的情況居多,缺乏來自基層的實證數據。

本研究利用在西部S縣所獲得的微觀數據分析地方政府對民辦幼兒園扶持政策的具體情況,探究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獎補的依據,按照如此的獎補標準會給民辦幼兒園發展帶來一些什么影響等問題。

二、研究設計說明

S縣地處西部某省的中部,管轄13個鄉鎮,198個行政村,總人口為68萬人,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89.43億元,財政收入10.91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9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7049元。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有學前教育機構286所,其中幼兒園210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學校辦幼兒園46所,民辦幼兒園163所),學前班76個。全縣3-5歲幼兒為15768人,入園幼兒人數為14191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9.99%。

選取S縣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出于:(1)S縣位于西部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同時由于政府的努力,積極推進了一批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全縣的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在該省各縣的中等偏上,教育水平也處于該省的中上水平,這在西部農村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2)由于S縣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有限,大量民辦幼兒園孕育而生,形成了民辦幼兒園為主的學前教育結構模式,這種結構類型在西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

本研究試圖通過考察縣級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獎補的現狀來窺見當前國家扶持民辦幼兒園可能存在的問題。國家對民辦幼兒園的獎補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政策實施過程。為了更好了解縣一級民辦幼兒園獎補政策標準。有必要將中央以及省一級的文件進行呈現。

中央下發的民辦幼兒園獎補指導文件中詳細說明了中央下撥“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的意圖是用于扶持普惠性、低收費民辦幼兒園發展。在獎補的標準上,只提到“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建立財政資金與辦園質量、收費水平、在園幼兒數等掛鉤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具體辦法”,實則將制定獎補標準的任務下放給地方。

省級部門在參照中央文件的基礎上也制定扶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辦法,在《下達2012年學前教育獎補類專項資金的通知》文件中明確了扶持民辦幼兒園的思路:有大、中、小班各一個班且在園幼兒60人以上的民辦幼兒園,至少有大、中、小班各1個班且在園幼兒90人以上的民辦城鎮幼兒園,至少有大、中、小班各兩個班且在園幼兒180人以上的民辦城市幼兒園,給予重點支持。

在張弛有度的上級文件中,S縣在2012年12月下旬制定了獎補資金分配方案,獎補對象的基本條件是在2012年的縣教育統計年報中正式登記注冊的合法民辦幼兒園。獎補的標準被分為兩個維度:第一是規模,第二是幼兒園等級。規模的評定指標是在園人數,等級的評定指標是該縣教育部門對全縣幼兒園評估采取的評估等級標準,一共包括6個等級,即市級示范園、縣級示范園、縣一類幼兒園、縣二類幼兒園、縣三類幼兒園、不定類幼兒園。教育局部門首先將全縣合法的163所民辦幼兒園按照在園人數多少排列,將少于60名在園幼兒的民辦幼兒園名單剔除后,符合規模標準的民辦幼兒園一共是76所,然后按照以下的標準實行獎補:

幼兒人數在60-100人的幼兒園。每所2萬元,共有45所民辦幼兒園符合條件;

幼兒人數在101~200人的幼兒園,每所2,5萬元,共有23所民辦幼兒園符合條件;

幼兒人數在201人以上的幼兒園,每所3萬元,共有8所民辦幼兒園符合條件。

其次,在確定下來的76所民辦幼兒園中,實行幼兒園等級獎補計劃,2011年評上市級示范園的民辦幼兒園,每所扶持3.5萬元,2012年申報市示范園的幼兒園,每所扶持1.5萬元;在全縣幼兒園登記評估中,獲得縣級示范園的民辦幼兒園,每所扶持1.5萬元。被評為縣一類幼兒園的,每所扶持0.5萬元。對符合以上辦學規模的幼兒園,在辦園等級未達到縣級二類以上的在同級獎補資金中核減0.5萬元;申請變更辦園場地目前還在整改中的幼兒園,核減0.5萬元;日常管理不到位的幼兒園核減0.5萬元。

通過對民辦幼兒園獎補政策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將獎補標準下放給地方,省級政府制定了以規模為首要條件的獎補標準,縣級教育部門則在省級以規模首要條件的獎補標準基礎上,增加一項等級標準,最終形成了以規模為主、等級考核為輔的獎補標準。從經驗上分析,以規模為首要標準獎補民辦幼兒園,可以看出基層制度設計過程中的一種出于讓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受惠最大化的初衷,看起來更為公平,避免了單從幼兒園質量來考慮的獎補而造成民辦幼兒園“馬太效應”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考慮到質量,有助于將民辦幼兒園納入教育部門的日常管理范圍。但以上的分析,只是一種經驗上的說明,為了更好地揭示財政獎補對民辦幼兒園發展的影響,還需用嚴格的實證數據印證。

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獎補屬于公共財政的分配范疇,當社會以制度的方式來分配資源,那么必然涉及一個重要的話題:什么樣的分配才是合理的?在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體制下,國家利用戶籍制度將城市和農村截然分開,實行以城市工業化發展為主,農村供養城市的經濟發展格局,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二元結構的不合理性逐漸暴露出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城鄉之間矛盾的加劇。為此國家提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便是為了緩和城鄉之間的矛盾而作出的決策。在這一背景下去看待國家對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視,以及國家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是通過再次分配來緩和教育層面上的城鄉之間的矛盾。從經驗來看,縣城內的民辦幼兒園明顯好于鄉鎮所在地的民辦幼兒園,而鄉鎮所在地的民辦幼兒園又優于村莊中的民辦幼兒園。由于城鄉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的存在,政府公共財政分配在地區之間的傾向性便成為衡量分配是否公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由此,本研究按照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理位置,引入地區變量,將民辦幼兒園所在地分為縣城、鄉鎮、村莊,以便更好考察政府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是否準備緩和教育層面上的城鄉矛盾。具體來說,首先從地方政府制定的獎補標準出發,考察民辦幼兒園在城鄉之間的規模格局和質量格局。在此基礎上。再來考察民辦幼兒園的扶持政策對城鄉之間的民辦幼兒園帶來的影響。根據以上的研究目標,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假設:

1.為了探究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幼兒園辦學質量的關系,提出假設(1):民辦幼兒園的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的評估等級有相關差異。

2.為了探究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辦學規模的關系,提出假設(2):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規模大小有相關差異。

3.為了探究政府的扶持政策對城鄉之間的民辦幼兒園帶來的影響,提出假設(3):縣城、鄉鎮和村莊三個地區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不是全部相同。

三、獎補資金分配的分析

(一)S縣學前教育機構的描述性統計

全縣286所學前教育機構中,縣城的學前教育機構有48所,占學前教育機構總數的16.8%;鄉鎮學前教育機構的數量有37所,占學前教育機構總數的12.9%。村莊的學前教育機構有201所。占全縣學前教育機構總數的70.3%。民辦幼兒園在各級區域的分布也出現分布于村莊民辦幼兒園居多(102所),其次是縣城民辦幼兒園(35所),鄉鎮民辦幼兒園(26所)次之縣城民辦幼兒園的數量。全縣163所民辦幼兒園中,有76所民辦幼兒園獲得了獎補,占民辦幼兒園的總數的46.6%,受益幼兒為9129人,全縣民辦幼兒園幼兒數量為13030人。受益幼兒數量占民辦幼兒園幼兒總數的70%,惠及幼兒人數較多。76所被獎補民辦幼兒園在全縣幼兒園的分布情況如下:13所分布在縣城,22所分布在鄉鎮,41所分布在村莊。

(二)獎補金額分配的分析

1.假設(1)的檢驗分析:民辦幼兒園的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的評估等級有相關差異

本研究將該縣幼兒園的評估等級作為衡量質量的指標,因而在民辦幼兒園所在地域民辦幼兒園評估等級之間的關系考察中涉及兩個變量,一個是民辦幼兒園所在地,一個是民辦幼兒園的評估等級,民辦幼兒園所在地共有3個類別水平:縣城、鄉鎮、村莊;通過評估,全縣幼兒園的質量被分為6個等級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市級示范園、縣級示范園、縣一類幼兒園、縣二類幼兒園、縣三類幼兒園,不定類幼兒園。

通過采用列聯相關的統計分析,民辦幼兒園中獲得市級示范園的有3所,獲得縣級示范園的有7所,屬于縣一類幼兒園的有36所,屬于縣二類幼兒園的有90所,屬于縣三類幼兒園的有15所。其余12所被定為不定類幼兒園。從民辦幼兒園所在地來看,獲得獎補的幼兒園中,縣城的民辦幼兒園占35所,鄉鎮所在地的民辦幼兒園占26所,村莊所在地的幼兒園占102所。

卡方檢驗結果顯示,Pearson Chi-Square值等于53.941,在自由度等于10時。達到0.05的顯著性水平(p=0.00),從列聯相關系數表得出,列聯相關系數C等于0.499,p等于0.000,小于0.05,其顯著的概率值與Pearson Chi-Square所呈現的概率值相同。說明民辦幼兒園所在地域民辦幼兒園的評估等級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呈現出越在縣城的民辦幼兒園評估等級越高,越靠近村莊的民辦幼兒園評估等級越低的趨勢。

2.假設(2)的檢驗分析:不同地區的民辦幼兒園規模大小有差異

考察不同地區民辦幼兒園規模大小的差異,目的在于用幼兒園規模大小作為獎補的首要標準會給村莊民辦幼兒園帶來的影響。以上假設基于這樣的認識,如果村莊民辦幼兒園規模以少于60人的規模居多的話。那么可以假設以規模作為獎補標準。就會造成村莊民辦幼兒園的擠出效應。為考察不同地區民辦幼兒園規模大小的差異,將兩個變量,地區(縣城、鄉鎮、村莊)與規模(60人以下、60-100人、100-200人、200人以上)進行列聯相關,從結果看出,60人以下的民辦幼兒園有78所,60-100人之間的民辦幼兒園有53所,100-200人之間的民辦幼兒園有24所,200人以上的民辦幼兒園有8所。通過卡方檢驗,Pearson Chi-Square值等于38.913,在自由度等于6時,達到0.05的顯著性水平(p=0.00),列聯相關系數C等于0.439,p等于0.000,小于0.05,其顯著的概率值與PearsonChi-Square所呈現的概率值相同。說明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的規模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呈現出越在縣城的民辦幼兒園規模越大,越靠近村莊的民辦幼兒園規模越小的趨勢。

從以上兩個研究假設出發的推斷統計數據看出,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的規模存在相關,民辦幼兒園所在地與民辦幼兒園的等級存在相關。縣城的民辦幼兒園具有規模大、質量好的特點,而村莊的民辦幼兒園則表現出規模小,質量低的特點,鄉鎮民辦幼兒園的規模與質量居兩者中間。

3.假設(3)的檢驗分析:縣城、鄉鎮和村莊三個地區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不是全部相同

以受獎補民辦幼兒園所在地為自變量,以受獎補金額為因變量,考察76所獲得獎補金額的民辦幼兒園其獎補金額獲得是否具有地域差異。從方差分析的描述統計來看,76所獲得獎補的民辦幼兒園中,位于縣城的有13所,位于鄉鎮的有22所,位于村莊的有41所。在縣城的民辦幼兒園每所幼兒園平均獲得的獎補金額是4.46萬元,鄉鎮的民辦幼兒園平均每所可獲得的獎補金額是2.70萬元,村莊幼兒園每所可獲得的獎補金額是2.68萬元。獲得最大獎補金額8萬元的民辦幼兒園位于縣城,獲得最小金額2萬元的民辦幼兒園位于鄉鎮和村莊。

從方差分析結果表看出,不同地區的民辦幼兒園在獲獎金額的比較上,存在顯著的差異(F值為25.612,p=.000,大于0.05)。方差齊性檢驗結果顯示,獎補金額的F值為42.022,p=0.000,達到0.05的顯著性水平,接受零假設,表示樣本的方差差異顯著,即違背方差齊性假定。因此在事后比較中,采用Dunnett’T3進行多重事后比較,結果得出所在地為縣城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與所在地為鄉鎮的民辦幼兒園的獎補金額有顯著差異,平均差異值為1,.57(p=0.044,小于0.05),縣城所在地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高于鄉鎮:所在地為縣城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與所在地為村莊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存在差異,平均差異值為2.352(p=0.007,小于0.05),縣城所在地的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高于村莊:所在地為鄉鎮的獲得獎補民辦幼兒園獎補金額與村莊民辦幼兒園獲得獎補金額存在顯著差異,平均差異值0.595,(p=0.005,小于0.051,鄉鎮所在地民辦幼兒園獲得獎補金額高于村莊。

四、結果與討論

總的來看。縣城、鄉鎮、村莊三個地區之間的幼兒園質量都存在顯著差異;縣城、鄉鎮、村莊三個地區之間的幼兒園規模大小也存在顯著差異。幼兒園質量和幼兒園規模兩者出現的地區差異。推斷其可能的原因可以歸屬到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體制以及城鎮化運動之上。“城鄉體制體現的是城鄉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城鄉之間呈現出明顯的權利不平等、人口流動停滯、資源配置不合理、發展不平衡的等級關系特性”(陸學藝,2010:257)。單從資源配置來說,“國家不但把絕大部分公共資源配置給城市,而且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將農村資源進行大規模的平調,建構了城市支配和剝奪農村但又嚴重依賴農村的城鄉關系格局,城市成了國家的‘利益核心”’(陸學藝,2010:258)。縣城、鄉鎮和村莊三者之間的幼兒園質量存在的差異正是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體制的體現。因而縣城的學前教育資源明顯好于鄉鎮和村莊;鄉鎮是鄉鎮政府的所在地,自農村稅費取消后。雖然農已不養政,鄉鎮一級政府失去了財政來源,但鄉鎮仍是鄉鎮政府以及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聚集地,加上中小學布局調整的一個趨勢是把村辦教育撤并集中到鄉鎮,因而鄉鎮一級教育能得到政府部門的重點扶持,那么位于鄉鎮學前教育機構質量也就好于村莊。

城市化的推進,農民逐漸離開他們的村落,向城鎮、縣城、大城市集中,成為一個總的趨勢。大規模的務工人員進入城鎮,導致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增大,從而表現出縣城、鄉鎮與村莊三個不同地區民辦幼兒園規模存在顯著差異的特點。而事實上,若將民辦幼兒園的規模與質量兩者綜合起來考慮,會發現民辦幼兒園的規模與質量有著緊密的關系,因為民辦幼兒園有營利的特性。民辦幼兒園投資人的利潤完全來源于幼兒所上交的費用,民辦幼兒園規模越大,獲利越多,只有獲利多的民辦幼兒園才有可能拿出資金來改善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