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措施范文
時間:2023-09-27 18:1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一體化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China's agriculture,and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but to promot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at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experience and has put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trategy.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experience;measure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4-0094-01
1 相關概念
1.1 城鄉一體化的定義。城鄉一體化是指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后的農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市和鄉村之間合理分布,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
1.2 城鄉一體化的特點。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廣東佛山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做法和經驗
在推進農村制度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具體方面,佛山提出了著力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創新農村體制機制;二是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是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為著力點,全力解決民生問題。同時配套了21條政策措施,其中有不少是對農村制度的創新發展。比如“鼓勵自愿放棄宅基地使用權且符合規定的農村居民進入城鎮購買自主用房,并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等等。
3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具體措施
3.1 系統把握、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城鄉統一規劃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內容。按照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協調發展的要求,做好總體規劃,明確各個區域的功能定位;立足現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城鄉發展基礎,有效整合城鄉資源,加大投入,指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的綜合協調發展;加快“城中村”改造,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推進農村融入城鎮、城市的進程。二是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是城鄉一體化的基本保證。認真研究各項政策,加大對農民生產、生活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一步投向小城鎮建設,完善城鎮社會功能,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向城鎮集聚,增強現有城鎮輻射帶動功能,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一體化發展的局面。三是促進城鄉自由流轉是城鄉一體化的主攻目標。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同時,健全勞動力轉移服務網絡,搞好培訓、中介、跟蹤管理、權益保護等一條龍服務,暢通勞動力轉移渠道,鼓勵、引導和扶持農民進城務工經商。
3.2 掌握好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路徑。
一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大對農村的支持力度。我國應該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費比重,降低投資的比重,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達到能夠使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水平。二是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當務之急是應該從體制上解決城鄉居民機會不均等和勞動力市場的地區分割問題。我國需要創造條件盡快取消對農村居民的各種非國民待遇的政策規定,使得農民有與城鎮居民均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和法律環境。三是依靠科技和制度創新繁榮農村經濟。需要繼續加強農業科技研究,通過引進良種,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等措施促進農業豐收,提高農民收入。還需要健全農業社會化的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積極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龍頭工商企業與農戶合作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
3.3 建立健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合理機制。
一要建立健全“有進有退”的政府引導機制。在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二元結構”向“一元結構”轉變的實踐過程中,關鍵是在于政府正確定位、科學引導,樹立政府在管理市場經濟過程中“有進有退”的新理念。把支持農村、關心農民、調整農業擺到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以建立公共財政、滿足人民公共需要為目標,加大政府對公共產品和農村、農業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從體制機制上發揮政府對農村、農業等基礎設施投資的“引致效應”,形成政府啟動與引導、市場(社會)公共參與,農民積極響應的運行機制,實現城鄉共同富裕和發展。二要建立健全按規律、規則調節資源配置的市場推進機制。市場機制是市場內在的主體機制。一方面,通過政府對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完善與嚴格執行,充分維護公平與公正,不斷凈化市場環境;另一方面,通過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建立健全社會資源在城鄉之間的市場配制機制,進而形成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經濟機制。三要建立健全分工協作的產業支持機制。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經濟是基礎,工業是動力,三產是后續動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必須按照規模化、基地化、企業化和標準化的要求,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建設龍頭企業帶動型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培植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挖掘本地有特色及發展潛力的農產品,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增強產業的整體實力,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四要建立健全涵蓋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①統籌城鄉教育事業發展。②統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大農村公共衛生投入力度。③統籌社會保障,積極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1]胡同恭.論工業反哺農業[J].現代經濟探討,2005.
[2]周克任.“三農”問題的實質、特點及其解決途徑[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5.
[3]趙學明.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利益保障問題初探[J].經濟論壇,2006.
篇2
關鍵詞:城鄉公交一體化 改革 矛盾 措施
1、城鄉公交一體化的意義
1.1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公交一體化是決群眾“衣食住行”、統籌協調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對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進一步改善城鎮產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共進和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促進區域發展
作為“交通引領城市合理發展”的基礎工程,以城鄉公交一體化為導向,支撐和引導城鄉空間布局的優化調整,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聯動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1.3實現節能減排
隨著城市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環境問題一直是人們首先關注的重大問題,而傳統公交車的氣體污染物排放成為了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綠色低碳的新能源公交汽車,不僅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綠色、低碳出行的享受,更營造了安全、舒適、便利、優質的乘車環境,也對減少空氣污染、實現節能減排具有積極意義。
2、城鄉公交一體化應面對的問題
與傳統客運以盈利為目的相比,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傳統客運長期培育的客源。因此,具體實踐工作中,準確掌握社會各種矛盾,為科學制定改造方案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1公交的公益性與傳統客運的逐利性矛盾
公共交通作為一種公共服務產品,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而農村客運多數為承包掛靠車輛,其私營性質決定了其必須以逐利為目的,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后,直接觸及到承包者利益,在其經營無利時必將尋求政府給予損失賠償,引發群體抗拒行為。因此,如何解決農村傳統客運承包業戶轉型發展,穩定群體波動是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的首要問題。
2.2傳統客運企業生存空間壓縮后的矛盾
傳統的農村客運在培育線路和客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如果不讓傳統客運企業參與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僅將區域內農村客運車輛收購,傳統客運企業必將失去很大一部分經營業務,原鄉鎮客運站及其站務管理人員也面臨閑置,對習慣于客運經營的傳統運輸企業來說,短期內轉型安置富余人員,將面臨很大壓力,勢必會擴大對自身利益的要求。
2.3政府一次性投入資金較大
在城鄉公交一w化改造過程中,如果采取收購原有線路車輛及其客運站場及人員,安撫傳統客運企業由此帶來的損失,配套完善公交設施以及減免票措施,政府財政資金一次性投入過大,必將給地方財政造成很大壓力。
2.4國企壟斷經營下失去競爭力
在“政府主導、國企運作”條件下,國營化的城鄉公交企業成為了實事上的壟斷經營者,在政府財政政策扶持下,其主營業務和服務質量失去了市場競爭力,“等靠要”的思想使其逐漸失去利用本身資源開展廣告、旅游及其他業務創收的動力。特別是,在成本節約、線路拓展、車次安排、服務及信譽等方面產生新的不公。
2.5偏遠鄉村出行難問題再度發生
自“村村通”工程啟動以來,大部分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客車”目標,為農村群眾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在城鄉公交一體化推進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對偏遠鄉村傳統客運的改造,必將導致客運業戶因客流損失而停運或請求加大財政補貼。一旦這部分車輛停運,極易誘發偏遠鄉村的群眾“出行難”,甚至滋生“黑車”市場,給這部分群眾出行增加了更大的經濟負擔。
2.6安全生產不容忽視
在傳統客運經營模式下,客運車輛一般根據道路狀況采用中型以下車輛定點定時運營。城鄉公交一體化后,原有的傳統客車將逐漸退出市場,繼而代之的是新能源公交車輛,因其動力小、車身長等原因,爬坡和轉彎能力受限。在二級及以下路面寬度小于7米的公路上,車輛占道行駛以及部分路段急彎陡坡、臨崖臨水,加之車輛意外拋錨等自然因素極易誘發道路安全事故。
3、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建議措施
3.1做好線路規劃,完善城鄉公交網絡
城鄉公交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市線網和城鄉道路之間的協調布局,做好城鄉公交一體化工作,有效解決好傳統客運站場與城市公交首末站場的銜接,必須充分做好線路規劃,合理規劃公共交通站場,使站場建設與運力發展相適應、與城鎮布局相協調。重點規劃城市公交、城鎮公交、鎮村客運等三級城鄉公交網絡,實現線路之間的有效銜接,避免給群眾帶來新的不便。
3.2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開展試點推進
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涉及農村傳統客運經營者。在制定改革方案時,應研究制定多個備選方案,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可采取專家會診、社會問卷、部門聯席討論等措施,確定改革方案,成熟一個區域,改造一個區域,避免和減少不穩定因素。
3.3建立組織保障措施,推動改革順利進行
城鄉公交一體化在改革發展中必然涉及原傳統客運經營者的利益,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要把好事辦實、好事辦好,必須成立在政府主導下的部門聯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推進工作實施。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全力做好各項工作,方能推動改革順利進行。
篇3
[關鍵詞]城市化;不同發展階段;城鄉一體化;政策;工具
[中圖分類號]F2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1)()3-0038-03
城鄉一體化的出發點在于城與鄉兩方面都發展,不是只強調鄉村向城市靠攏,更不是城市鄉村化,而是城市與鄉村互相吸收對方優勢方面的一種雙向演進過程。它是要把城市和鄉村建設成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形成城鄉間互動有序的經濟運行機制和互惠互利的平等協作關系,其核心是發展問題。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打破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城鄉在政策措施、市場信息、規劃建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方面的一體化,最終使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融為一體、、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等方面相互作用不斷增強。但由于受自然、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形成了東、中、西三個不同的經濟發展帶,且各個地帶城市化水平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從總體上來看,城市發展東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東部地區已進入城市化發展中期階段,中部地區正處于初期向中期的過渡階段,西部地區仍處于城市化發展的初期階段。“面對我國地區發展差距較大的事實,政府應該針對不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階段,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以使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更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
一、城市化初級階段的地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工具選擇
初級階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城市人口比重很低,大都不到25%,整個社會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小農經濟和大量散居的農村人口。對于城市化水平較低、居民分布零散、規模較小、生活方式較封閉的農村要開展“撤村并點”工作,以建設成為居民規模較大、生活方式現代化的村鎮。在城市化初級階段,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使制度正確”,通過相關制度的設計或改進,為城鄉一體化的形成提供激勵和約束。統一性制度安排確立了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總體框架、戰略目標和具體的政策實施機制,使得農民和各類組織等經濟主體在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中有了制度保障和指導。
統一性制度安排――制定時不考慮城鄉空間因素,普遍適用的政策的簡稱。城市化初級階段為了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政府應盡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制度性安排,統一性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六層含義:
(1)構建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近幾年來,各級政府正在盡力改變對農村流動人口的政策,逐步取消各種不利于農民工的限制。這包括政府不斷推進戶籍制度及配套改革,放開農民進城落戶的限制,完善城鄉人口一體化管理政策,并通過給予農民工準市民待遇到市民待遇的逐步過渡,最終形成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使其轉變為一個單純的人口登記制度的工具。加快現有戶籍制度改革,在身份上給予城鄉居民平等地位,對城鄉一體化建設有著重大推進作用。
(2)構建城鄉統一的市場體系。城鄉市場體系一體化,主要是要消除城鄉市場分割的局面,讓城鄉市場緊密相連,融為一體,將城市市場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符合農村實際需要的市場體系;同時,農村市場應實現多樣化,推陳出新,滿足城市的需要。…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實現城鄉市場一體化,包括:建立城鄉統一的市場網絡,實現工農互動和城鄉互促;深化農村市場改革,培育形成農村市場化主體;充分發揮城鎮的聚集輻射功能,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等。
(3)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是要確保城鄉所有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權利。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核心是城鄉居民享有公平的機會,平等地享受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它的目標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從而使城鄉居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并尊重他們的自由選擇權。
(4)構建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合理而現實的社會保障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廣覆蓋、低標準、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之間社會保障待遇的差距。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包括失業、養老、醫療保險等在內的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進城落戶農民及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構建城鄉統一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農村居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使農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
(5)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土地經營制度。城鄉一體化經營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經營管理制度。包括:一是要在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土地使用政策。二是要統籌土地利用和城鄉建設規劃,切實改變城鄉分割的行政管理體制,理順規劃體系,通盤考慮和安排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統一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三是要不斷完善土地征地制度,要嚴格執行公益性建設用地國家征用制度,改革征地補償辦法,妥善安置失地農民。四是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機制,強化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發展農村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實現土地的規模經濟效益。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土地經營制度,能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激活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有利于農業規模經濟的實現,進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
(6)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建立有效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公共財政體系。一是要不斷推進財政體制改革,探索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公共財政體制,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二是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實行“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農村偏向型財政分配體制,建立城鄉平等的金融制度。三是要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統籌城鄉發展的投融資渠道,解決農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因此,我們應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協調處理城鄉關
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
二、城市化中級階段的地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工具選擇
中級階段城市化水平大約為30%一70%,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人口和經濟活動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城市規模日趨擴大,城市數量日益增多。在城市化中級階段,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繼續發揮統一性制度安排對城鄉一體化的促進作用,同時政府還應當促進連接城鄉空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擴大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利益受惠范圍,促進城鄉一體化。
連接性基礎設施――考慮城鄉空間因素的政策和規劃的簡稱。這里的連接性基礎設施是所有連接城鄉地區及提供公共運輸和設備等公共商業服務的投資的政策范疇的簡稱。¨6’主要包括為促進城鄉間交易而建設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為加強城鄉間信息和觀念的交流而改進的信息通信技術設施。也就是說,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和通信等促進商品、服務、人員城鄉間流動和觀念交流的設施都屬于連接性基礎設施這一范疇。相關研究資料表明,交通運輸、郵電通信、電力建設各項基礎設施投資與城鄉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聯系,這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而制定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提供了依據。
(1)城鄉間交通基礎設施。完善的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有力支撐,因此,一是要不斷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物質資本能力,實現村村通公路。二是發展中心城區公共交通,促進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三是要以便捷高效的路網體系為樞紐,引導城鄉之間勞動力合理流動,尤其要使農村與發達的城市保持密切的聯系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城鄉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加速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能有效的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有利于增加農民獲取現代生活方式和享有經濟發展成果的機會,有利于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2)城鄉間信息通信服務設施。由于電信投資的收益遞減,落后的農村地區往往收益更大。要實現城鄉一體化,城鄉間信息通信服務設施將發揮重要作用。完善的通信服務設施將促進信息交流,能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效益,促進城鄉經濟快速發展。加強對農村地區的網絡、通信等設施的建設和改進,使其保持與發達城市的密切聯系,有助于推進農村現代化,有助于提高農村經濟的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能進一步提高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效率。
中國西部地區的重慶和成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處于城市化中級階段,針對城市化比例處于城市化中期階段的特點,重慶和成都均強調普適性制度和連接性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更好地促進城鄉一體化,統一性制度安排的重點在于各級政府的相互協調,管理土地的使用和轉化等;此外,政府不斷完善連接性基礎設施建設,大量連接性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列人日程,政府把大量資金投人建設城鄉交通網絡,郵電通信設施等項目。這些政策已經在地方初見成效,重慶地區2008年農村收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城市居民,成都每年工業部門大約吸納10萬個農民就業,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城市化高級階段的地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工具選擇
高級階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與總人口增長速度相當,城市經濟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平緩。當一個地區處于城市化高級階段時,政府除采用統一性制度安排和連接性基礎設施外,還必須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針對性干預措施是對統一性制度安排和連接性基礎設施的補充工具,如果土地和基本服務等方面的制度效率不高,交通、通信基礎設施缺位,針對性干預措施將不會奏效。
針對性干預措施――具有空間針對性、常常主導政策討論的干預措施的簡稱。這里干預措施是指為促進落后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而采取的地區針對性干預措施的政策范疇的簡稱。這包括國家針對特定農村地區的減貧方案或促進落后的農村地區經濟投資的激勵措施以吸引生產商到該地落戶,以加速經濟增長和平衡城鄉間經濟增長的成果。當城市化高級階段農村地區危及集聚經濟的時候就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最佳時機,如果農村地區出現犯罪和臟亂問題,較好的戰略是改善鄰近地區的條件;如果農村地區的問題是低效率,較好的政策是提高該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并輔以給予農村居民補償措施。針對落后農村地區的干預措施還包括發展特色產業、居住方式統一規劃、文化方式統一引導等。
(1)發展特色產業。城鄉結合部村莊要特別利用緊靠城市的便利條件,發展都市觀光農業、都市工業、新興第三產業和發展為城市內的有關產業提供配套的服務性產業等,盡早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跨越式發展。特色產業的確立和發展加快了城鄉結合部地區城市化發展,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2)居住方式統一規劃。在城鄉結合部,農民住房面積很大,住房建設分散,樣式五花八門,這種雜亂無章的農居點不僅不利于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也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和品位,不利于城鄉一體化建設。因此,相關部門應在城鄉一體化方針下,統一規劃農村居民居住方式,把原來的單家獨戶的居住模式轉變為在居民樓內共同生活,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3)文化方式統一引導。由于農村居民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差、行為方式與城市環境格格不入等,政府需要引導農村居民有健康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使農民最終能夠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方式,使農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個人素質和收入水平等逐步與城市文明接近并最終走向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從而真正實現以農民的城市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化。
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需要制定針對地區的脫貧方案以解決城鄉一體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分割問題。珠江三角洲地區有9個城市組成,現在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集聚地區之一。該地區2006年城市化比例將近75%,部分地區問題突出表現為“城中村”現象,也就是相對的“貧民窟”。這些地方布局混亂,十分擁擠,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而且容易遭受環境的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政府采取針對地區的干預措施處理城中村問題。廣東省從2006年6月開始重建城中村,珠海市計劃重建26個行政村,其中一個激勵方案就是允許行政村及其居民、開發商共享土地增值帶來的利益。_8’這些政策初見成效,既改善了“貧民窟”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又沒有削弱該地區經濟增長的潛力,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
四、城鄉一體化政策工具的和諧應用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世界發達國家的城鄉關系經歷了鄉村孕育城市、城鄉分離、城鄉對立、城鄉融合即城鄉一體化等幾個階段,城鄉一體化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相當高的基礎上實現的。當前我國城鄉之間還存在很多不平等和不公平問題,而且各種社會問題經常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國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標。政府有必要設計一整套公共政策體系來解決城鄉之間的問題,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組合來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目標明確的政策措施可以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
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城鄉一體化戰略選擇政策工具時,應考慮以下三點要求:一是政策應當首先強調提高全體城鄉居民的福利水平,鼓勵他們抓住機會。二是從長時間看,政策應當有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三是政策應當削弱而不是加強城鄉分割問題帶來的限制。
篇4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 文獻綜述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構成的我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截至2011年7月,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12.7億人,覆蓋率達95%。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的成績下也凸顯了資源重復投入、醫療保障不均等、城鄉分割愈加嚴重等一系列問題,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取得了豐碩成果,而少數民族地區城鄉醫保一體化的研究卻亟待加強。筆者對比普通地區和民族地區醫保一體化的研究現狀并作文獻綜述,以期豐富該理論研究。
一、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研究
目前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國外關于中國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的研究較少,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鄉醫保非一體化的原因和統籌措施上。
在城鄉醫保非一體化原因上,國內學者從體制和制度的視角進行了詳細研究,認為城鄉二元結構、政府政策、財政體制等是主要原因。如李賴志,汪紅奎(2008)認為統籌城鄉保險首先的制約因素是城鄉二元經濟的對立及城鄉戶籍弊端,未能帶來醫療保險社會化與城市化的協調發展。張曉杰(2010)指出各區域城市化水平差距縮小,但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差距漸趨擴大,其中社會保障和醫療水平差距巨大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歷史因素和資源稟賦影響外,政策機制是造成區域差距的關鍵。葛延風(2007)認為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認識,將醫療服務機構視同于一般企業,選擇了一條過度市場化的改革道路,是導致醫療衛生體制變革中出現偏差導致公平性和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在推進城鄉醫保一體化的對策建議中,學者提出了相應措施,如荏苒(2011)指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和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的關鍵是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障礙和政策限制。鄭功成(2010)提出在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與發展進程中,政府應改革和調整財政公共衛生支出的方向和結構, 重點資助弱勢群體參加醫療保險。就具體的步驟安排上,多數學者注重實現此目標的階段性和漸進性。申曙光,彭浩然(2009)指出全民醫保的發展方向是“一元制”,但各地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在兼顧公平性原則的前提下,通過整合制度、完善制度設計和配套措施來實現全民醫保。
二.少數民族地區城鄉醫療保障制度一體化研究
近年來學者的研究主要從宏觀角度對少數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進行分析,較少對少數民族地區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一體化展開廣泛深入的研究。
1. 少數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研究
李鴻(2008)分析了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民族地區城鄉以及不同民族群體之間在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差異和突出矛盾,提出要在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進程中,加快建立民族地區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制。譚彥紅(2010)則運用圖表、數據形象對比了民族地區與全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包括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等方面。通過廣西與其它地區的對比,探討了短期要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長期應采取措施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路徑選擇。
2.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研究
張紅梅(2007)以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為例,分析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如醫療資金運用不當、醫療條件落后等,強調只有深化合作醫療制度,才能真正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云秀清(2007)指出民族地區農村醫療保障和農民生存權利值得引起高度關注,這種現象被描述為“雙重失衡中的失衡”,據此提出了對策,即在思想上態度上重視農民和農業,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放在鄉村級,區別對待不同經濟收入群體等等。
3.少數民族地區城鄉醫保一體化研究
史艷芳(2011)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就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統籌情況與試點地區進行了對比,得出了少數民族地區二者統籌存在的問題:管理體制不順,制度銜接不到位;籌資范圍標準有差異;報銷手續煩瑣等,并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二者統籌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完善落實國家政策,提高中央宏觀指導力度,改變少數民族地區社會落后狀況,二是改革中國現行行政體制,妥善解決新農合、城鎮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統一管理歸屬問題,三是完善長效籌資機制,四是完善民族地區城鄉醫療保險政策體系。
三、結論
綜上,目前關于城鄉醫保制度一體化的研究較為成熟,但對少數民族地區相關方面的研究既不充分也不專門,對少數民族地區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均等化的研究勢在必行。筆者認為首先應對少數民族地區醫保一體化的運行情況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其特殊性;其次運用文獻資料、個案研究和比較研究歸納醫保一體化的普遍規律;三是對比二者差距,研究適合少數民族地區醫保一體化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李賴志,汪紅奎.基于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險社會化問題研究[J].黑河學刊,2008(6).
[2] 張曉杰.城市化、區域差距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經濟體制改革,2010(2).
[3] 葛延風,貢森.中國醫改:問題根源出路[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
[4] 荏苒.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與城鄉醫療保險內涵解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1(11) .
篇5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城市化為方向,以建設“實力最強、環境最美、特色最鮮明、人們最向往的城市新區”為目標,以積極拓寬城管執法工作范圍為切入口,以規范城市延伸到農村出村路、連村路和試點村的街道秩序為重點,積極推進城管執法城鄉全覆蓋,做到城管執法城鄉“六個化”管理(管理體制規范化、投入制度化、執法業務標準化、管理精細化、宣傳經常化、考核科學化),實現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
二、推進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的工作目標
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分三年實施:
第一階段:年起步突破,先行試點,打好基礎。
成立機構,健全組織,制定方案和考核標準,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各街道辦事處選出2條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2個所轄村作為試點。重點對建筑渣土亂倒、農村主干道街道秩序混亂等問題進行整治,積累經驗。
第二階段:年總結經驗,全面推廣,整體推進。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將三環以內的農村全部納入到網格化管理之中,積極穩妥的推進城管執法職能延伸工作。
第三階段:年全面覆蓋,深化鞏固,大見成效。在前兩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全面推進,鞏固提高,健全長效化管理機制,實現城管執法工作農村全覆蓋,基本實現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
三、推進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年工作任務
年,各街道辦事處要分別選出2條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2個農村作為試點,按照城管執法在城市的管理標準,積極穩妥地推行城管執法工作,重點解決當前影響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中亂倒建筑渣土和試點村主干道街道環境秩序的問題,不斷積累經驗,為下一步基本實現我區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打好基礎。
(一)整治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試點村亂倒建筑渣土的問題。要加強巡查,不定期在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和連村路上設立建筑渣土清運車輛檢查站,對建筑渣土清運車輛進行規范管理。在公安城管的配合下,利用GPS系統,對建筑渣土清運車輛實行跟蹤管理,對違規行為實行嚴管重罰。
(二)規范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試點村主干道的街道秩序。要堅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結合、教育和處罰相結合,安排人員對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試點村主干道進行畫線、定位,規范占道經營,保證道路暢通,街道秩序整齊有序。
(三)規范試點村主干道沿街門頭牌匾。要對試點村內主干道兩側的門頭牌匾進行調查摸底,規范整治,及時清理“九亂”,確保主干道兩側建筑立面干凈整潔。
(四)整治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和試點村影響街道秩序的亂搭棚亭。要加強巡查,按照《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等有關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擅自占用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和連村路、試點村內影響街道秩序的亂搭棚亭及其它違規設施進行整治。
四、推進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區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政府副區長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區城管執法局局長同志擔任,成員由區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和各街道辦事處分管副主任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城管執法局。主要職能:①研究制定我區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方案;②組織指導各街辦、相關部門開展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③及時協調解決推進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過程中的問題;④檢查考核評比各街辦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各街辦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負責此項工作。其主要職能是:①研究制定本轄區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方案;②組建各試點村管理隊伍;③組織實施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具體工作。
(二)組建隊伍,保障經費。區城管執法局要向各街辦派駐2名正式執法隊員配合開展工作,派駐執法隊員接受街辦和區城管執法局雙重領導。各街辦要分別組建一支10人的管理隊伍。今年全區共配備管理人員80人,人員待遇納入公益性崗位范疇。區財政局要將各街辦在此項工作中的執法罰沒收入按50%比例列入各街辦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經費補貼。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各街辦、相關部門要精心設計載體,深入開展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村民增強社會公德和城市意識,提高自身素質,遵守村規民約,倡導告別陋習、制止違規、走向文明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充分利用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廣泛宣傳加強城管執法城鄉一體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及時反映我區城鄉管理一體化的有益成果,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篇6
(湖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我國正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供水一體化便屬于其中一項最為主要的工程。該工程將針對農村居民用水的安全性提高問題,確保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安全以及為其改善生活質量的方法進行規劃。本文從城鄉供水一體化現狀入手,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
[
關鍵詞 ]城鄉建設;供水一體化;供水改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80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均離不開水。不安全的水資源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無形殺手。國家為解決該嚴重性的問題,要求盡快改善農村用水條件,提高農村用水的安全性能,為農村居民用水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同時加快城鄉費一體化進程步伐,對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具有重大的意義。
1城鄉供水現狀
近年來,由于政府加大了對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力度,使得城鄉供水已經逐漸的向集中供水化發展,但是,對農村供水建設當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急需解決的重要安全問題。
大部分將要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城鄉周邊均會有大量的水資源,但是該水資源供水對象多為城鎮或城市,對農村的用水支持力度并不足,流向農村的水資源甚少,使得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進展緩慢,不能夠快速的解決農村居民用水安全問題。同時,個別農村正在進行的供水一體化建設,工程質量不過關,不能夠保障居民的安全用水,使得農村居民產生了強烈的反應。另外,現有的一體化工程較規劃的一體化工程規模而言,相對較小,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整體供水網絡正在建設當中,其管理以及建設均有待進行整合[1]。加之,個別城鄉當中的供水一體化工程的運營機制并不完整,對水資源的管理,用水價格的控制并不嚴格,使得工程運營當中的經費運轉不合理,必須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管理以及規劃。
2城鄉供水一體化當中存在的問題
2.1供水骨干網絡建設力度不足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城鎮的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大部分農村居民已經轉移到城鎮進行發展,其收入亦得到了提高,對用水質量和用水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時,多數農村現存的供水工程仍舊是單村的供水工程,其中存在問題比較多,亦比較突出,因此,整體供水的骨干網絡需要加大建設力度,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
2.2城鄉供水工程運行受到制約
城鄉供水工程由各農村村內供水管網組成,而村內供水管網一般是在實行“村村通”時期,由各個村自主進行建設,無論是整個管網的用料,抑或管網的建設質量,均低于正常標準[2]。加之部分村內供水管網進行了多年的供水作業,已經產生了損壞,無法繼續實行供水作業,即便是其他村內供水管網為出現嚴重問題,依舊多數為“帶病”工作狀態。而城鄉供水一體化需要將各個村內供水管網進行連接,接入較大的管道,該項舉措將會為原有的村內供水管網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時便考慮放棄個別農村的村內管網連接,導致整個城鄉供水工程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2.3部分農村供水并網積極性不高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是現今推行城鄉一體化進程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相當一大部分農村的村內管網并網積極性并不十分高漲,主要是因為:第一,部分農村的村內供水管網雖然處于“帶病”工作的狀態,但是仍舊能夠進行供水作業,村民認為只要有水用并能夠解決生活用水問題,并不注重對水源質量的要求。第二,現今多數農村雖然實行村內供水管網進行供水,但是其供水并不需要花費資金,實行免費政策,而正常的稅費是由整個機體承擔[3]。村民擔心在實行供水并網之后,其用水費用會提高,因此,不主張實行并網供水。
2.4供水一體化配套設施不完善
(1)產生污水現象比較嚴重。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當中必定會有重要的水源,對重要水源的保護雖然得到了相對的重視,但仍然存在水質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導致污染水源進行蔓延,影響整個城鄉供水系統。
(2)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城鄉供水一體化需要現今的科學技術和發達的網絡技術進行配合,使整個工程建設以及運轉均能實現信息化、自動化,現有的水平達不到要求。
(3)運營體系不夠完善。在該工程當中,其監管體制以及整個工程的運營體系均未得到完善,并不健全,對農村供水的管理不嚴格。
3城鄉供水一體化問題的解決措施
(1)加強供水骨干網絡建設力度。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應該按照規劃建設的總目標進行建設,以便于加強整個供水骨干管網的建設,完成預期目標,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
(2)水管網建設步伐。由于村內供水管網的建設制約整個城鄉供水進程的運行,因此,必須對村內供水管網的建設加快步伐,最主要的便是籌集村內管網建設的資金[4]。在建設過程中,上級應該予以相應的改造資金,但只能夠滿足少量村內管網建設,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造的鄉村則需要自主進行資金的籌集。同時,為了保障建設后的村內管網能夠適應一體化建設,應該對村內管網的建設與改造進行統一的規劃、建造、監管。
(3)提高供水管理以及服務水平。首先,要提高整個建設當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整個工程進行信息化、自動化的監測與控制,安裝實時監察裝置,對問題的出現能夠及時進行處理。其次,要提升建設中的管理與服務水平。供水單位需要設立便捷的供水熱線,組建解決供水問題的隊伍,對居民在用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及時進程處理。
(4)考核制度。城鄉供水一體化需要多個部門聯合進行管理,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成立較為完善的多部門領導機構,對其人員的配備以及職能進行明確,便于解決在建設與運營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5]。同時,要對整個供水工程進行考核,確保能夠正常、安全供水,為農村居民的用水提供安全保障,推薦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
4結論
綜上所述,在農村用水安全問題幾位突出的時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推進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際意義。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不僅能夠為農村居民的安全用水提供保障,減少不安全水質對農村居民身體上產生的危害,更能夠加快整個城鄉一體化進程。政府在進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方面,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并發揮政府職能,對該工程予以資金與政策上的支持,使建設者與城鄉居民能夠完全積極的投入到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當中,為城鄉的統籌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鵬.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5,(3):132.
篇7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教育均衡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61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教育城鄉發展差距較大,既有城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原因,也有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所導致教育發展不均衡。發展起點與過程不公平致使發展結果不公平,最終導致城鄉教育發展差距越來越大。
1 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重要意義
城鄉一體化是在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城市與鄉村實現結合,互為依靠互為補充,達到城鄉之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協調發展的過程與結果。它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城鄉教育一體化則是伴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城鄉教育資源一體發展,有利于實現城鄉教育公平,促進農村教育的快速發展。
1.1 城鄉教育一體化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的體現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搶抓當前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發展機遇,繼續大力發展教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為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撐。
1.2 城鄉教育一體化是推進城鎮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體現
城鎮化建設就是把農村剩余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為城鎮居民。其中就包括積極推進農村公用事業的發展。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有利于減輕農民的負擔,使農村孩子也享受優質的教育,從而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3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有利于推動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成長起點的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前提和社會和諧的基礎。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有利于推動教育公平發展,讓人們從小感受到社會公平,建立起通過努力就能夠改變命運的信心,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中國夢。
2 當前我國教育一體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教育一體化進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基礎設施投入不平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職業教育資源貧乏等問題表現尤為突出。
2.1 城鄉教育基礎設施之間的差距大
農村人口基數大,但是居住較分散,學校分布不均衡。村小與直屬校、中心校,遠郊學校與近郊學校,同一個鄉的校與校之間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村一級的學校多數比較簡陋,連教學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更不要說其它的設施。在現行的教育投入體制下,往往是“胖者越胖、瘦者越瘦”,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扶持重點學校,相反忽視了農村教學條件。
2.2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嚴重缺失
教育的弱勢群體主要是貧困學生、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但當前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政策和措施的保障力度不夠,這已成為當前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愛護等問題,在心理、教育、家庭監護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留守兒童的處境令人擔憂。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城鄉教育差距和不公平的集中體現,嚴重阻礙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
2.3 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不協調發展
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教育的重心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的學校數量相對較少,特別是應對向外輸出的勞動力的培訓幾乎沒有。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與教育培訓資源匱乏相矛盾。因而,在發展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基礎上,加大力度發展有競爭優勢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相當重要,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
3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對策
3.1 深化城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建立健全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財政投入規劃機制,將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人由“以鄉鎮為主”改為“以縣為主”。同時對基礎教育投入主體進行調整,統一由市級安排經費投入。統籌安排中小學的建設經費,確保教師工資的足額發放,實現城鄉教育投入均衡發展。
3.2 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教育資源在我國還處于緊缺的狀態,除了加大教育投入外,還需要在整合教育資源上下功夫。一方面讓市區的教師到縣城、縣城到鄉鎮、鄉鎮到村進行交流任教,農村教師到城鎮、市區學校學習交流。另一方面開展聯校教研,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結對子,在教學與教研上資源共享,教師之間共同交流經驗。利用城鎮學校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幫助和指導農村學校開展實踐,使農村學生也能長期接受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教學。目前農村的村一級學校生源數量急劇下降,鄉鎮的中心校出現生源膨脹。在農村地區必須加強村級學校的撤并,整合農村的教育資源,重點扶持鄉鎮的中小學建設,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應當加大校車投入力度,讓農村學生安全方便上學。
3.3 加大農村教育資金投入力度
財政投入是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足夠的財政投入也是實現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應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證區縣教育發展的公平均衡和一體化。同時明確各區縣教育投入的硬性指標和考核標準,確保各區縣在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的獎、貸、免、補、勤和綠色通道等各種形式的資助體系,加強政府部門和社區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視力度,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大對留守兒童群體的特殊關愛。
目前我國城鄉教育之間的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過程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在教育改革進程中,要基于公平正義的原則,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探索城鄉教育統籌發展之路,為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小林.城鄉統籌:挑戰與決策[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篇8
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標
近年來,我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躍居全省區縣前列,已具備實施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發展的條件。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城鄉在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居民收入等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按照市委關于*要繼續當好全省排頭兵、力爭進入全國先進區縣行列的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已經成為必然選擇。根據我區實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城市化為方向,以建設實力最強、環境最美、特色最鮮明、人們最向往的城市新區為目標,堅持一個“大統籌”,實現“五個一體化”(一個大統籌,即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大統籌;“五個一體化”,即城鄉建設規劃一體化、城鄉設施建設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的先導區和發展成果共享的樣板區。
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到20*年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城市形態得到新提升。繼續深化景觀街區建設工作,高標準建設好城市新建區,使我區城市建成區由目前65平方公里擴展到*0平方公里左右;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步伐;實現城市管網到達的地區農村與城市給排水系統對接;實現村村通公交,視訊網絡全覆蓋。
——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完成戶籍登記管理一元化改革工作;以股份制改造為重點,加快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和農村撤村建社區工作,初步形成農民變居民、村民變股民、農村變社區、舊村變新城的體制機制。
——公共服務取得新進展。結合城市化進程,社會保障工作及時跟進,基本做到城鄉社會保障同質同權;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基本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城市管理實現新延伸。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按照城市標準逐步配備農村環衛設施和保潔人員,并將其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實現環境衛生管理和城管執法全覆蓋。
——生活水平躍上新臺階。全面落實關于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的《實施意見》,提高農村勞動力從事二產、三產的就業率,增加農民的財產性、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
二、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內容和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進城鄉建設規劃一體化。
1、加快建立城鄉統籌規劃新格局。按照西安市第四次城市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加緊編制我區城鄉建設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城鄉居住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交通體系規劃等專項規劃。2009年完成全區所有村級建設規劃。
2、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項目體系。繼續深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依托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充分挖掘和發揮資源優勢,引導生態旅游、城市休閑、都市農業等產業向我區東部地區加快聚集。圍繞建設全國聞名、西部唯一的城市生態品牌,做好萬畝都市森林這篇大文章,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在丈八東路以南、西部大道以北,長安南路以西、西灃路以東范圍內及丈八、魚化部分地區,以子午大道、朱雀路延伸段及丈八北路為軸線,加快編制以現代服務業和城市物流業為重點的發展規劃,著力打造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板塊。加快魚化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步伐,有效整合全區工業資源,承接高新區產業鏈延伸,形成與高新區融合發展的集群優勢。堅持生態建設的產業化發展方向,做精做強苗木花卉產業,把我區建成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和生態品牌集中的聚集地。
3、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完成小寨商圈規劃范圍內所用城中村改造工作;以青龍寺宗教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為契機,加快*路以東、經七路以西,二環路以南、西影路以北范圍內5個村的改造步伐,建立統一規劃、成片開發、商住并重、集中新建的改造新模式。通過三年努力,確保城中村改造的總數達到50個。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村民住宅按規劃、有計劃地集中建設。將農民住房納入城市房屋管理體系,對于城市規劃區內的村民住宅建設,集中興建住宅小區。
4、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全區統一的土地流轉平臺,倡導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以產業和項目為紐帶進行土地流轉;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用地整理工作,提高集體土地的集約利用率;探索建立城鄉建設用地置換、平衡、調劑的有效辦法,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
(二)加快推進城鄉設施建設一體化。
5、加大城鄉路網改造力度。加快城市道路向農村地區延伸,實現基礎設施城鄉并網,城鄉共享。三年內,完成對穿越農村地區的子午大道、公園南路、電子正街延伸段、朱雀大街延伸段配套管網建設,爭取把雁翔路、雁環路、富裕路、長鳴路延伸段等納入市政道路改造。配合“三區”完成東月路、西影路延伸段、科技二路、科技四路、西灃路等道路的改造建設,加快與農村主要道路的對接。加強農村道路升級改造,每年選擇*條左右農村道路,實施“三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逐步提高養護標準,縮小城鄉差距。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通過行政許可、線路經營權拍賣、市場準入等手段,完善農村客運網絡,實現村村通公交。
6、加強農村飲排水設施建設。按照“有條件即對接”的原則,通過三年努力,使城市管網延伸到的農村實現和城市管網全面對接。2009年,實現我區農村居民飲水全部達標,重點解決一批農村排水問題。
(三)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
7、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發展。20*年以前,完成全區34個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農村幼兒入園率達到城市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達到1︰1,全區中小學教師合格率達到*0%。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城鄉教師定期輪崗、名師支教等辦法,基本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8、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合理配置城鄉醫療資源,加強農村醫生醫務培訓,重點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鞏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加強農村衛生室建設,20*年前,配齊所有村級衛生室的醫療器械,使農村甲級衛生室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
9、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采取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團贊助、社區與農村文化結親活動等措施,用三年時間,全部實現村村有文化活動室,有體育健身場所、有百姓書社、有網絡寬帶。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注重教育引導農民不斷增強城市意識,逐步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使他們盡快融入現代城市生活。
(四)加快推進城鄉勞動就業一體化。
*、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就業體系。將全區農業人口納入城市就業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農民小額擔保貸款和就業培訓工作機制,積極推行“創業培訓+小額貸款+后續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發揮我區職業培訓資源優勢,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免費培訓農民1.2萬人,三年內使80%的適齡勞動力參加1-2項免費技能培訓。將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和工業園區發展與農民就業相結合,完善區街村勞務輸出和就業三級服務網絡,每年幫助7000名以上的農民實現就業,使農村勞動力就業水平與城市基本持平,提高工資性收入在農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并與城市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接軌。20*年,將土地被征用農民全部納入社保體系;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到應救盡救;不斷提高農村優撫、五保戶供養標準,探索建立優撫和五保戶供養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高的新機制。
(五)加快推進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
12、加快撤村建社區工作步伐。在實現戶籍登記管理一元化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撤村建社區的各項工作。建立以清產核資、股份量化、分配到人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資產處置辦法,加快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為撤村建社區工作創造體制前提。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采取單獨組建、整村合并、就近并入等方式推進社區建設,力爭到20*年,40%以上的農村完成社區組建工作任務。
13、積極推進市容管理城鄉全覆蓋。本著城鄉市容管理標準一致的原則,2009年,三環以內50%的村莊,20*年三環內所有村莊,20*年所有村莊,全部納入城市市容管理軌道。垃圾收集清運設施、道路保潔人員的配備到位,并在有條件的村莊建設公廁;村容村貌管理、清掃保潔制度等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用3年時間使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達到城市標準。
14、積極推進城管執法城鄉全覆蓋。積極拓寬城管執法的工作范圍,重點整治城市延伸到農村的出村路、連村路兩側的占道經營、亂搭亂建、亂倒渣土等問題,基本實現城管執法對農村管理全覆蓋。
15、全面推進“平安*”建設。以技防設施和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網絡,實現城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源均等化。加強農村治安問題突出區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力度,降低發案率,提高城鄉居民安全感。
三、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組織領導
16、組建工作機構。成立*區統籌城鄉發展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區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統籌城鄉發展辦公室,承擔日常工作。區級相關職能部門和各街辦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和落實必要的工作經費。
篇9
關鍵詞:城鄉關系 戰略轉型 城鄉一體化規劃 新時期
城鄉一體化指的是城市和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體化,強調了多元主體之間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國城鄉一體化是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所提出的,意在平衡城市和鄉村之間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差異以及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一、我國城鄉關系的戰略轉型
1.城鄉一體化的內涵
城鄉一體化即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主要指的是隨著城鄉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鄉工業化進程的要求,城鄉之間需要以一種和諧、平穩的關系進行融合、溝通,從而達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城鄉一體化主要包括:城鄉關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兩類。這不僅改變了過去“只重視城市,不重視農村”的錯誤觀念,更糾正了過去“只重視經濟,不重視社會發展”的誤區。
城鄉一體化的實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相互融合。②社會公共資源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相互流通和配置。③城市和鄉村資源的相互利用。④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優化配置。
根據城鄉一體化的具體內涵,我們從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發展和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兩方面進行分析。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發展主要指的是城市和鄉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趨于平衡,幸福指數相一致,并且城鎮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和機會,城市和鄉村得到共同發展。實現城鄉社會一體化的主要途徑有:不斷加快城市和鄉村的建設水平和建設速度;不斷促進城市和鄉村的均衡發展;不斷平衡城市和鄉村的資源優化配置;不斷協調城市和鄉村的社會和經濟的共同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主要指的是城市和鄉村在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處于一致,技術、資源、勞動力、市場、組織等多方面的經濟要素相互融合,相互影響,達到生產要素和生產力的相互配合,共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的主要途徑有:不斷完善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結構;不斷發展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優化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溝通;不斷建構城市和鄉村的經濟布局。
2.城鄉關系的發展變化
隨著城鄉關系的不斷調整和變化,我國對于城鄉關系的發展戰略也在不斷規劃和改善。首先,我國對于城鄉關系的戰略轉型由最初的“城市和鄉村分別治理”到“全面推進城市化進程”轉變為“以工帶農,以城促鄉”的城鄉一體化發展。另外,我國在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和經濟建設方面做出了眾多努力,如:免征農業稅、建立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實施農村免費的義務教育等。除了經濟方面的建設,我國還在民利、政府體制以及基礎事權等方面對農村實行了相應的優化措施,以減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和優越感。
二、新時期城鄉一體化的規劃分析
1.城鄉一體化規劃的范圍
確定城鄉一體化規劃區域的范圍是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首要問題,主要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①城鄉一體化規劃的主要范圍應最先考慮經濟發展最密集、潛力最大、經濟基礎好且活躍的地區。②規劃范圍應做到與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相互融合和配合,最大程度地利用先天的自然資源發展旅游經濟和生態經濟。③規劃范圍最好做好與城市的行政區域相吻合,以方便上級政策的傳達和下級政策的執行和反饋,增加對農村區域的關注和重視。④規劃范圍時,要注意建設與保護并存。在建設新城區的同時不要忽略舊城區的保護,真正實現新舊之間的合理交替和相互轉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鄉一體化的實施,許多大型基礎建設逐漸發展起來。例如:高鐵、城際鐵路的建設、飛機場的建設、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等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的建設,不僅解決了農村人口在城市工作難的問題,更緩解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代溝,達到了經濟和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同時,基礎設施在建設時,要注意選址、整體架構、利用率等方面的考慮,以免出現打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幌子,謀取巨額利益,實現私利的現象發生。
2.城鄉一體化的規劃的空間結構
如何推斷和預見城市和鄉村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城市未來結構的發展變化是進行城鄉一體化規劃的重大難題。傳統的做法一般為:依據城鄉經濟和社會的目前的發展速度,運用數學結構模型以及經濟發展周期,推算出未來城鄉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規模。但是,依照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來看,這種傳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國針對北海以及珠海西區就利用了這種傳統做法,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和規劃。事實證明,未來幾年北海以及珠海西區的發展并沒有預期設想的美好,不僅浪費了國家大量資源和財力,還影響了經濟發展的動力,制約了城市原本的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城鄉一體化規劃的空間結構,我們要做到以點觀面,從面觀勢。即從規模的建設轉化為對結構的建設,使規模作為參考的指標,利用空間結構的彈性進行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我們在傳統觀念中認為經濟發展決定城市規模,城市規模影響規劃建設。但是,我們忽略了影響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因素多種多樣,例如:人口、資源、環境等。這些都是我們利用傳統規律所無法預料的,更何況城市未來發展的趨勢具有不確定性、多樣性的特點以及可能。所以,城市規劃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據目前的經濟水平以及可能出現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其他一些不可確定的因素,進行彈性空間結構設計,以符合我國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要求。
三、城鄉一體化對城市發展的思考
城鄉一體化的提出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野。如果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且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其相應的農村和鄉鎮也會帶來良性循環,得到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城市的經濟發展自身就不穩定,且沒有統一、明確的發展目標,相應的鄉村就會遭到連累,影響鄉村的本來發展方向和目標,同時也會加劇城市和鄉村的矛盾,影響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要求。
北京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就可為我們做參照。北京的城市發展方向本應該向南,和直轄市天津連成一體,形成京津超級大城市。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城鄉一體化的規劃,直接導致了北京向北的發展趨勢,如:建設了中關村、亞運村、奧運村等基礎設施建設,由集中式轉換為外溢式,直接影響了天津與北京兩個直轄市之間的優勢互補,造成“北京發達、天津困苦”的局面。由此以往,直接影響了天津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新時期,我們在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對城市和鄉村各自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不要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結束語
從城鄉關系的戰略轉型到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規劃,其重中之重是針對城鄉關系做好優化措施,以實現城市和鄉村的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減少城鄉之間的貧富差異,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趙群毅. 城鄉關系的戰略轉型與新時期城鄉一體化規劃探討[J]. 城市規劃學刊, 2009,(06)
[2] 楊凱. 城鄉一體化規劃概述[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0,(11)
篇10
一、深入基層調研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基礎
農村旅客流量相對較少,公益性明顯,熱線搶著上,冷線無人問,且各鄉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為實施好城鄉客運一體化,縣運管所從了解現狀、查找問題、分析原因著手,對全縣農村客運市場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相繼形成了《縣發展城鄉公交與城市出租之比較》、《縣農村客運現狀及發展的主要對策》等調研材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尋求發展的一些對策。多份調研文章引起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批示后在縣委內刊《通訊》中刊出,為農村客運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縣運管所所在積極開展調研的同時,走訪了解了浙江嘉興、桐廬等地的城鄉客運發展情況,充分吸收借鑒兄弟縣市成功經驗,為全面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打下了扎實基礎。
二、科學合理規劃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前提
縣運管所在對農村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立足于本縣經濟發展目標和城鎮發展布局,根據人口分布、經濟狀況和公路基礎設施現狀,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范管理;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了《縣“十一五”農村客運網絡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城鄉客運線路,分設公交線、專線、東線、西線、山區線5個區域性經營,形成以河口鎮、永平鎮、湖坊鎮3個中心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行政村為終端的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網絡。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合理規劃,既對縣城鄉客運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也確保了縣農村客運一體化試點工作有序的實施。
三、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關鍵
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較大、政策性強的系統工程,縣運管所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縣政府根據縣運管所對全縣農村客運調研的情況,研究制定了《縣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了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發展的主體責任、目標任務、實施原則及優惠政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對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工作,也多次聽取匯報并給予指導,連續幾次召開協調會研究具體的工作方案與措施,形成了決策性的會議紀要,妥善協調各企業間的利益,將問題與矛盾暴露在前,對不穩定因素及時化解,快速處理。同時,縣政府還建立了政府主導、優先發展的機制,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由行業行為轉變為政府行為和社會行為,從有限的土地存量中劃出40畝建設公交總站,為縣全面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搭建了平臺。
四、加大宣傳力度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保證
縣運管所積極開展強有力的多渠道宣傳,除懸掛橫幅標語、印發宣傳單、報刊外,主要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對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和客運企業召開的開通公交車座談會、公交企業組織駕駛員進行崗前培訓、城鄉公交車開通啟動儀式等等進行連續報道。重點向廣大人民群眾報道城鄉客運一體化對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及出行帶來的便利,宣傳城鄉公交車在出行安全、舒適程度、經濟實惠等方面帶來的益處,真正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氛圍,取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在全面落實城鄉客運一體化過程中,未發生一起客運企業、人力三輪車、非法營運車經營者集體上訪和攔堵公交車的事件,保證了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的穩步推進,保證了縣的社會和諧穩定。
五、惠及人民群眾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圭臬
家門口坐上公交車的愿望變成現實,城鄉距離拉近了農村居民夢寐以求能和城里人一樣。城鄉距離的拉近改變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為農村群眾進城購物、就業、上學、就醫、農副產品銷售等等帶來了便利,使農民從封閉走向開放,進一步打破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格局,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走讀不方便”如“走讀干部”走讀工人”走讀商人”等群體出行)有路沒有車”已開通水泥公路,群眾出行方便了隨著城鄉公交線路車輛高密度運行。卻沒有安全、便捷的客車路過)有車無法坐”節假日高峰期,人多車少,即使有車,中途等候乘車的人也沒車可乘)有車不敢坐”面包車”三輪車及廂式貨車載客安全隱患嚴重)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群眾出行更加方便了出行不再困難。
城鄉線路超出10公里則按2元計費,客運票價便宜了城區所有公交線路和城鄉線路10公里內實行1元票價制。且公交車內安裝了自動投幣機,IC卡結算終端,實行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卡,學生卡、預存卡打折等優惠政策,城鄉客運公交票價要明顯低于普通客運班線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