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道路一體化范文
時間:2023-09-27 18:19: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鄉道路一體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經濟發展必然帶動社會各項體制的轉變,現有道路客運體制已經不適合城市的發展,其阻礙作用日益顯著。本文分析了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 :城鄉客運 道路 對策
客運一體化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方便居民出行的橋梁,也是城鄉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城鄉基礎設施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就必須改變現有的發展模式,加快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進程。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影響要素眾多,且存在復雜的利益關系,所以在建設過程中勢必會產生一些制約因素,進而影響其發展速度。所以說,對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1、城鄉一體化客運體制問題重復
城鄉一體化客運發展至今經歷了很多過程,雖然已經逐步完善起來,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如制度不明確、責任不落實、審批不清晰等問題,給道路客運能力的總量控制帶來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客運事業的健康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審批、辦證、審驗等手續的辦理不僅難度大,而且還給經營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在這種管理體制下,不平等競爭的問題異常突出,嚴重破壞了道路客運的正常秩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公交公司依靠各種優惠政策的支持,在保持較低票價的基礎上依然盈利頗豐,而公路客運則只能被動提高票價,甚至被迫超載,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所以說,管理體制的改革是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
2、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是兩部針對道路運輸的重要法律法規,在道路客運一體化進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我們也不難發現,雖然這兩部法律法規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將城市公交、出租車以及道路運輸貫穿在一起的法律法規卻沒有。法制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城鄉客運一體化中解決各種問題時,只有以法律為承托,才能將這些問題順利解決。
3、城鄉道路客運規模小、經營不規范
目前,我國的城鄉客運市場經營還不夠規模,數量多、規模小、成本高、經營分散是城鄉客運經營的基本特點。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2013年底客運經營主體達46.4萬戶,擁有營運客車140.9萬輛。戶數多、車輛少、從業人員少,真正具有規模的客運企業不足3%,沒有形成規模就無法產生規模效應,自然規模效益就大打折扣。而再看公交企業,在一個城市一般由一個或多個公交公司壟斷經營,因國有身份享受著很多的政策優惠和補貼,所以相對來講缺乏競爭壓力。從市場準入來看,客運市場還沒有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重視“量”而忽略“質”是形成主體多、小、散的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盲目進入必然會引起盲目競爭,形成了“百家齊放”的過度競爭局面。
4、基礎設施水平不高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仍處于初級水平,受經濟水平限制,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目前我國公路大多是三、四級公路,還有一些等級外公路,整體水平較低。公路施工承包方水平低,一般只在原有公路基礎上修筑,無法達到質量驗收標準。養護水平較差,甚至一些公路從來沒有養護過。農村公路主要是“以通為主”,客運站點布局不合理,對客運一體化建設造成很大影響。
二、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對策
1、調整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改革是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從國家層面上講,城市客運與道路客運已統一到交通部管理,但實際上許多城市這兩大職能仍然分離。所以說,目前主要的任務是理順內部機制,科學化重組職能機構,分工協作,形成合力。以人為本,從方便城鄉居民出行出發,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建立大交通管理模式,實現城鄉道路客運管理體制上的一體化。
2、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針對目前道路客運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的情況,應盡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規建設方案,建立一套作用清晰、層次分明的城鄉道路運輸法規體系,對城鄉客運的運政機構管理、線路審批、車輛投放、站點規模和設施、司乘人員上崗標準、企業規模、服務水平、監督機制、評價體系、扶持政策等做出明確、統一的法規界定,只有在法律的作用下,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才能健康、快速發展下去。
3、建立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
首先,調整經營主體。通過建立規模化、集約化的客運公司,成為產權清晰、自我約束的具有獨立法人財產權利的市場主體。減少客運戶數、增加客運規模,積極推行一線一公司或一片一公司的經營制度,使道路客運向規模化、專業化、專一化方向發展。其次,完善經營資質管理。搞好客運企業的經營資質管理,合理分析、路線優化,同時遵循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競爭原則,實施線路經營招投標制度。最后,實施統一的市場退出政策。對客運線路的經營效率、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評估,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如果運營資質達不到要求,就應責令其退出市場,實行優勝劣汰。
4、加強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方面,要注重內外規劃的有效銜接。道路規劃建設及功能要與當地經濟水平、人口流動特性相適應,盡快對農村公路進行改造,提高其等級。考慮到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因素,應按照行政區域不同,對道路的技術等級要求及服務功能不同。在站場建設方面也要講究一定的層次性,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解決運力分配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或重復等問題。站場數量、規模、布局要合理,建立自上而下的適合規模的站場。
總之,我國客運管理體制改革表明,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將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眾多難點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吳公勇 胡光明.城鄉公交一體化實施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05).
篇2
本文作者:羅洪邵毅明工作單位:重慶交通大學
國有公交客運企業營業稅按50%比例進行返還,燃油稅開征前,免繳車輛路橋通行費。b公共交通服務。主城區常住城鎮戶口中,革命殘疾軍人(警察、盲人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客車;未配備交通車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生予以優惠。市政府依據上述免費和優惠群體乘坐公交車輛的IC卡刷卡數據進行補貼。c專項補貼。國家的燃油補貼;2007年開始,公交客運企業普通車更新為中級車,市政府給予每輛車專項補貼3萬元;2008年,給予成人月票卡專項定額補貼3000萬元;2010年重慶市對主城公交企業的政策性補貼達3.95億元;自2011年起,對中級車輛更新改造,由市財政技改經費預算中按8萬元/輛標準給予補貼[3]。②道路客運國家的燃油補貼;由全市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購買所有農村客運車輛的承運人責任險、鄉鎮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農村客運車輛的交強險和部分第三者責任險;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設立本級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用以配合市級專項資金使用,根據鄉鎮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農村客運車輛和農村渡運船舶的實際運行和發展情況給予適當補貼。3運營監管①城市公交2006年出臺了《重慶市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規范了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經營管理;2007年出臺了《重慶市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IC卡服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IC卡的發行和使用行為;2007年頒布了《重慶市交通委員會關于進一步規范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秩序的若干措施》,旨在規范主城區公交城市公交運營秩序;2009年出臺了《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從規劃、建設、經營、乘坐、管理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4-6]。②道路客運2008年出臺了《重慶市道路客運企業安全考核辦法(試行》和《重慶市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服務質量考核實施細則》,規范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經營行為,提高道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維護道路旅客運輸市場正常經營秩序。2009年,為進一步鞏固、規范和鼓勵農村客運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市市級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農村客運車輛保險購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先天地理地貌條件不佳(以丘陵、山地為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資金難、施工難。要實現重慶市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須根據不同區縣的現實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應一體化同一模式下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序實施,梯度發展[7-8]。結合重慶實際情況,將重慶市分為完善發展區域、穩步發展區域、加快發展區域3個發展區域。1完善發展區域主城九區、雙橋區、合川區、永川區、璧山縣、涪陵區、長壽區、萬州區、江津區共計17個區縣,人均GDP為43100元[3],城鎮化率平均72.8%[3],公路交通基礎條件良好,城鄉道路客運需求旺盛,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高級階段,如表1所示。完善發展區域已經擁有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基礎和雛形,針對此類地區以穩定現有市場、強化完善城鄉公交系統為目標,推進城鄉道路公交一體化運作模式,逐步向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高級階段邁進,為全市乃至全國樹立標桿。2穩步發展區域南川區、綦江縣、榮昌縣、銅梁縣、黔江區、梁平縣、萬盛區、潼南縣、大足縣共計9個區縣,人均GDP為22200元[3],城鎮化率平均44.0%[3],公路交通基礎條件較好,城鄉道路客運需求較為旺盛,客運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中級階段。該區域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公交網絡和農村客運網絡,因此下一階段將在完善道路網絡、站場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以兩網融合作為發展重點,推行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有效銜接、分級實施的運行模式,實現農村客運相關服務指標向公交相關指標的靠攏,形成城鄉緊密銜接的城鄉客運一體化網絡系統。穩步發展區域城鄉客運服務質量建議標準如表2所示。3加快發展區域城口縣、巫山縣、巫溪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石柱縣、武隆縣共計14個縣(自治縣,人均GDP為13000元[3],城鎮化率平均30.5%[3],公路交通發展水平不高,城鄉道路客運發展較為滯后,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初級階段。在加快建設道路網絡、站場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以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化為目標,加快形成覆蓋城鄉、有機銜接的城鄉道路客運系統。加快發展區域城鄉客運服務質量建議標準如表3所示。
系統研究了重慶市城鄉道路客運的現狀和相關政策,針對重慶市特殊地理形勢和經濟發展狀況,將重慶分為3部分,并分別給出了城鄉客運服務標準。
篇3
關鍵詞:公交客運;交通環境;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7-0333-02
一、大通縣公路客運基本情況
大通縣公路客運通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班車客運為主、公交客運、出租客運為補充的公路客運格局。
大通縣共有城市公交線路13條,投入營運車輛138輛、累計營運里程243.5公里。公共交通線路基本覆蓋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橋頭鎮建城規劃區,預計全年完成客運量1 400多萬人次。公路客運班線63條,車輛164輛。其中:(1)縣內農村班車46條,車輛80輛;(2)寧大高速快客1條,車輛10輛;(3)寧大公交1條,車輛47輛;(4)寧大公交支線5條,車輛7輛;(5)跨省、州地區11 條,20 輛。客運班車年客運量432萬人(次)。大通縣的公路客運分別由大通縣汽車客運公司、大通客運服務有限公司、大通縣共有三家公司經營。
二、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必要性
1.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是道路運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公路客運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辦法,有策略地應對多種形式的競爭。“車頭向下”大力發展城鄉客運,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是道路客運面對競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規范客運市場的有力措施。目前,城鄉客運線路上出租車超范圍經營、無牌照無手續車輛私拉亂運、私家車攬客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驅使。要想規范治理好客運市場,靠政府部門的治理只能暫時解決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治理好客運市場,必須疏堵結合兩手抓,“疏”就是要降低“黑車”的收益,推行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捷徑。
3.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提升道路客運服務水平的新措施。打破原有的客運經營管理模式,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有利于從根本上消除“農村道路客運市場主體‘多、小、散、弱’,運力過剩,車輛破舊,服務質量不高”等一系列矛盾,有利于全面提升城鄉客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4.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的實際需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出行對公路客運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求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價格更加低廉。因此,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鄉鎮客運進城,城市客運下鄉,班車實行定線、定班、定時、定點營運,增加班次密度,降低價格,群眾出行即時上下車,既便宜,又便捷。
三、大通縣公路客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日益旺盛的城鄉客流需求,吸引了大量無證的黑車、摩托車、私家車等參與非法客運,并且日益嚴重,雖然經常性進行打擊和整治,但收效甚微,城鄉道路客運安全形勢較為嚴重。部分公交線路和班車客運線路重合,實行公交、班車兩種票價,競爭環境不平等,班車客運擅自降低票價與公交客運惡性競爭,營運秩序比較混亂。
2.城鄉客運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使原已占據城鄉道路客運主導地位的班車客運與近年來嘗試開行并深受城鄉群眾歡迎的公交客運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鄉公交客運的發展和延伸空間受到體制機制的嚴重束縛而變得十分困難。
3.農村公交客運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始終未得到廣泛的重視,雖然有廣闊前景和極大需求,但仍然享受不到城市公交客運應有的政策優惠。
4.目前大通縣公路客運由三家公司經營,車輛掛靠經營者高達83%,經營主體分散,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差,經營矛盾突出,服務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縣城內公交車輛沒有固定停車場地,占用部分主要街道作為發車站點,加劇了城區交通壓力。
四、實行城鄉公交一體化需解決的問題
1.整合客運資源,改造經營主體,建立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經營主體。深化企業改革,大力扶持公路客運骨干企業的發展,確立其主導地位。建議由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現有的客運公司、公交公司、服務有限公司三家客運企業進行重組,以資產為紐帶重新進行資源整合,組建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由一家經營的客運企業。實行集約化經營、公司化管理,打造一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2.城市公交屬社會公益事業,目前三縣內唯獨大通縣還在繳納車輛營業稅,建議政府予以減免。
篇4
陜西省高陵縣地處關中平原腹地,涇、渭兩條河流在轄域內交匯,形成了聞名華夏的自然景觀“涇渭分明”。該縣作為全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唯一試點縣,積極突破推進城鄉一體化,縣委、縣政府深刻認識到“統籌城鄉,交通先行”。對此,該縣交通運輸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提升縣域路、運、站一體化“大交通”環境,著力為縣域10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打造發展脊梁,5路城市公交和12路農村客運加上將開通的一城兩區小公交,讓28萬群眾人便于行、物暢其流,無縫銜接,民眾幸福感從衣食住行的溫飽層面上升為更高層面的精神追求,涇渭大地處處換了人間,用老百姓的話說:“日子過得和城里人一樣好。”
城鄉交通網:縣域10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的脊梁
高陵縣交通運輸局構建的市、縣“半小時交通圈”中,以每年20%的交通建設投資增長速度,鋪開“六橫六縱兩斜穿”路網上等升級改造工程。相繼改造了西安最具魅力的西高路,高茹路、馬船路等一大批主干道,全力提升了縣域“一城兩區”道路通行服務能力。同時,積極啟動2座渭河特大橋、涇渭分明旅游專線、濱河大道、鹿苑大道南延段等道路新建工程,旨在與國際港務區、灞生態區和灃渭新區等實現快速對接形成經濟帶。高陵按照“率先發展、交通先行”的思路,全力加快城鄉路網建設,精心描繪城鄉一體、快速連接的現代化交通網絡,使全縣道路總里程達到649公里,其中縣道68公里,鄉道115公里,村道466公里。
城鄉運輸網:物流和經濟發展的暢通血脈
“路變暢通了,目的還是為群眾行的便利,農副產品運的出,增加群眾收人,縮小城鄉差距,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高陵縣交通局長黨宏偉在調研中發現,路好還需車通,才能有效聯通城鄉人流、物流,經濟發展的暢通血脈。對此,他們一切從群眾需要出發,以路通帶車通,開通了12條農村客運班線,144輛公交覆蓋了全縣88個行政村,通車率為100%,全面建成溝通城鄉、連接村組、密度適合,設施比較完善的客運網絡,極大方便了沿線群眾出行和農副產品的外運。2009―2010年,為有效聯通市區,讓高陵融入西安大都市,該局先后開通了五條城市公交,不但是全市全省首家,更為全縣28萬群眾帶來了福祉。
大運輸帶動縣域汽車維修,駕培、餐飲住宿等交通行業呈現熱氣騰騰局面,還進一步為縣域8個萬字頭農村優質產業基地做大做強帶來機遇。五湖四海的客商來到高陵何村販運蔬菜,直接組織采摘裝車,新鮮蔬菜只要40分鐘就上了西安居民的餐桌,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2003年的2400元達到現在的1.6萬元。鹿苑張家村“千畝農業健康體驗園”啟動來,縣交通運輸局積極配合,為群眾修筑了10余米寬的產業大道,原來泥濘不堪被村民戲稱“晴天能臥驢,雨天能養魚”的泥水路,如今變成了筆直平坦的水泥路。
篇5
關鍵詞: 城鄉公共交通;現狀;分析;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factors in the common influence, China's urban traffic in general not satisfactory, the traffic problem has become China's serious city one of the disease. This paper to zhejiang Ryan as an example, th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ffic situation of Rya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some relevant 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Ryan people transportation need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瑞安市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只有堅持城鄉統籌,全面均衡,才能為瑞安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打破城鄉二元分割,消除城鄉差別,促進農村繁榮,是瑞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
為了加快瑞安市城鄉公共交通發展,促進同城化進程,切實貫徹“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交通政策,需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交通系統,有效促進瑞安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2、瑞安城鄉公共交通現狀及其分析
瑞安市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是溫州大都市區的南翼中心城市,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城鎮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瑞安北靠溫州市區,位于南部各縣與溫州市區的必經之地,交通區位十分重要。但是,瑞安城鄉公共交通的現狀不盡如人意,現介紹并分析如下:
2.1經濟發展不平衡,表現為“東強西弱”。
瑞安市域經濟呈現東強西弱的趨勢,東部地區經濟發達,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其中中西部地區陶山鎮、湖嶺鎮、馬嶼鎮、高樓鎮經濟比較不發達。
2.2城鄉交通一體化程度不高,表現為“東密西疏”。
目前,瑞安市境內城鄉交通主要通過56省道和瑞楓公路兩條東西縱向軸線貫穿瑞安東、中、西部地區,將瑞安市區與各重點鎮相連,輔以一些縣道實現與其他一般鄉鎮的連接。縣道路網等級普遍偏低,三級和四級路段占了很大比例,嚴重影響各個鄉鎮與瑞安市區的聯系。
⑴東部地區較發達,初步建成完善路網結構,與市區的聯系明顯好于中西部地區。瑞安市區與中西部主要鄉鎮聯系通道較少,等級不高,缺乏便捷連通的高等級公路,制約了市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聯系。
⑵中西部地區各主要鄉鎮間也缺乏聯系通道,現有公路技術等級低,服務水平不高,適應不了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
⑶農村聯網公路取得突破,但農村公路交通仍然十分落后,等級低、質量差、總量少、客貨運場站滯后、聯網不全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公路危橋改造任務艱巨。
2.3交通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
⑴近年來全市汽車保有量保持著快速增長的勢頭,導致市域部分地區交通擁堵日益嚴重。在缺乏合理有效的規劃、巨大的財政支持以及強大的政策保障的情形下,公共交通難以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確立主導地位。
⑵根據瑞安市統計年鑒,瑞安市的公路客運量和公路客運周轉量都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05年到2010年,公路客運量年均增長3.4%,公路客運周轉量年均增長7.3%。公路乘客的平均乘距和年人均公路出行次數也都逐年遞增,說明人們的公路出行范圍逐步擴大,出行頻率也逐步增加,客運需求充足。
3、措施
城鄉公共交通統籌發展必須綜合考慮政府、企業和群眾的切身利益,最終實現“三個滿意”:群眾滿意、政府滿意、企業滿意,所以瑞安市城鄉公共交通統籌發展規劃不能脫離瑞安市城鄉公共交通現狀。要實現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引導交通結構和出行方式指向“公共交通優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滿足城鄉居民出行需求,解決交通擁堵現狀,需要一系列措施的保障。
3.1政策保障措施
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的成效將取決于法規、財政、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執行的效果。雖然公共交通優先政策已被各級政府所重視,而在法規上還沒有相應的條文來支持;雖然政府在增加公共交通的財政補貼,由于機制的問題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這些環節的缺失造成公共交通優先政策的執行效率大打折扣,這些都造成公共交通優先難以實施。
因此政府在明確始終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政策的同時,必須在法律、投資、財政、稅收、規劃等各個環節,為公共交通發展提供優先條件:
⑴加大對公共交通的財政扶持力度,瑞安市要形成城鄉公共交通財政扶持的長效機制。
⑵確保公共交通提供優質服務,瑞安市要形成城鄉公共交通運行基本制度。
⑶通過各種地方交通管理條例、法規,引導瑞安市民合理使用各類機動車。
⑷明確瑞安城鄉公共交通車輛乘員核定標準,提高了企業改造的積極性。
3.2基礎設施保障措施
⑴完善城鄉道路網絡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加快城鄉統籌的交通運輸發展。因此,完善區域對外通道同時,還必須建設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城鄉交通網絡和城鄉公共交通客運網絡,大力提升市區到重點鎮、一般鄉鎮的路網暢通水平。東部地區路網結構相對完善,各重點鎮基本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但仍滿足不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區道路等級偏低,路網結構不完善,制約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加大農村聯網公路建設力度的同時,加快城鄉道路建設,進一步拓寬城鄉道路主干道,改善城鄉之間通行條件,同時優化完善城鄉公共交通線網布局,延伸城區公共交通線路至周邊鄉鎮,構筑市區至中心鎮“半小時”、至一般鄉鎮“一小時”的交通圈,實現城鄉交通一體化,統籌城鄉交通發展,促進瑞安市經濟的統籌協調發展。
⑵完善城鄉公共交通設施
在道路規劃和建設中,為規劃線路預留出應有的路權,公共交通首末站、調度中心、維修保養場的用地規劃方案的確定需要政府部門共同制定,以保障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的道路空間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
同時要有相應措施保障各個公共交通規劃的組織實施,防止違反規劃,侵占公共交通設施和建設用地行為,有明確的政府管理部門負責監管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的實施,措施有力、保障性強。
優先實施公共交通項目,包括道路建設、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建設和公共交通車輛更新 ,在這些項目的工程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公共交通優先的原則。
加快現城鄉巴士中途停靠站點建設,確保人車安全,交通順暢;公共交通中途站應設置候車亭,亭內設置夜間照明、防雨防曬的頂棚、站牌標志、線路指示板等,改變現狀部分中途停靠站標志不清楚,統一公共交通中途站站點標識,使乘客能快速、便捷的辨識公共交通車站。
3.3城鄉公共交通技術保障措施
需有相應的技術手段和技術能力,保障公共交通優先的效果,對公共交通優先的投入制定合理的標準,監管使用并檢測其實際效益。
⑴提供運行管理技術支持
運行管理技術需要建立統一的公共汽車管理中心(BMS),主要包括網絡和通信系統、調度管理系統、車輛優先系統、信號優先系統,可以采集車輛的行駛里程、載客量、準時性。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公共交通車輛運行數據、公共交通客流檢測數據的實時記錄,用信息化手段監管企業服務質量及營收,以此作為政府給予補貼的依據;支持基于距離收費、免費換乘的技術,建立公共汽車票款清分中心。
⑵提供信息服務技術支持
乘客信息服務系統能夠通過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等手段以圖形、文字等形式實時向乘客提供乘車相關信息,使乘客在出行過程中隨時能獲得道路交通狀況、所需時間、換乘方式、所需費用以及目的地各種相關信息等,從而指導乘客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
車站信息系統是乘客信息系統的一部分,是運營調度中心通過車站的信息查詢和顯示裝置向乘客提供公共交通路線的路線安排、行車計劃、下一班到達時刻等實時信息,以利于乘客選擇,提高出行的便利性。
除了之前已介紹的車站信息服務之外,車上信息服務系統也是乘客信息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保證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運行及適應未來ITS(智能交通系統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的要求,從向乘客提供優質交通服務的角度出發,車載設備應具有雙向通信的能力來實現面向乘客的車內靜態及動態信息服務,從而方便乘客出行,提高運輸系統效率。
篇6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態建縣要求,以“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以“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為方針,廣泛深入的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為目的,切實抓好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建設。把建設成山川秀美、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優美之縣”。
二、目標任務
(一)綠色城市
1.目標要求:到20__年,全縣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由現在的33.56%提高到36.8%以上,綠化覆蓋率由36.55%提高到42.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1.3平方米以上。縣城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54萬平方米,新增公園綠地面積14.3萬平方米,全縣開發區綠化覆蓋率和校園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軍隊營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以上。創建綠色開發區1個、綠色校園4個。
2.牽頭單位:由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牽頭組織協調,縣武裝部、經貿局、教育局等單位配合。
(二)綠色村鎮
1.目標要求:到20__年,全縣鄉(鎮)所在地綠化覆蓋率由現在的15%提高到18%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2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創建綠色鄉鎮2個、綠色村莊42個(每年創建綠色村莊14個),基本實現每個鄉鎮及綠色村莊都有1處以上的公園綠地。
2.牽頭單位:由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總牽頭。組織協調落實,綠色村莊由縣農辦牽頭組織協調落實。
(三)綠色通道
1.目標要求:到20__年,完成公路和鐵路綠化22.26公里,其中:縣鄉道綠化20公里,鐵路綠化2.26公里。全縣已通車的高速公路可綠化里程綠化率繼續保持100%,省道可綠化里程綠化率由89.8%提高到95%以上,鐵路可綠化里程綠化率達100%,縣鄉道可綠化里程綠化率由61.2%提高到75%以上。
2.牽頭單位:由縣交通局牽頭組織協調,公路分局、鐵路建設辦公室等單位配合。紅線內分別由縣交通局、公路分局、鐵路部門組織協調落實;紅線外由當地鄉(鎮)政府負責。
(四)綠色屏障
1.目標要求:到20__年,林業部門完成沿路(高速公路、國省道、鐵路交通主干線沿線一重山)、沿金溪一重山、環城一重山等“二沿一環”造林綠化0.3395萬畝;水利部門完成全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1萬畝。交通干線一重山、閩江流域一重山綠化程度達到100%,一重山低質低效林分補植改造面達到95%以上,主要江河和中型以上水庫一重山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5%以上。
2.牽頭單位:由縣林業局牽頭組織協調,縣水利局、農業局等單位配合。
三、職責分工
(一)各鄉(鎮)人民政府
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承擔相應的建設任務,并負責落實土地、資金、勞力等事宜,制定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添彩增綠、興林富民活動,扎實推進“四綠”工程建設。
(二)縣綠委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
1.縣人武部:牽頭負責駐部隊和武警部隊的營區綠化,積極支持地方搞好駐地周圍造林綠化和森林防火。
2.縣委組織部:負責把造林綠化目標完成情況納入領導干部任期考核內容。
3.縣委宣傳部:牽頭負責城鄉綠化宣傳工作,營造全社會關注林業、全民參與綠化的良好氛圍。
4.縣文明辦:負責將各級各部門“四綠”工程建設任務列入各級文明單位考評內容。
5.縣農辦:牽頭負責新農村建設,協調有關部門共同推進“綠色村莊”創建工作。
6.縣監察局(縣效能辦):負責開展城鄉綠化監察、部門績效評估和效能考核。
7.縣發展和改革局:負責將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建設納入我縣“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在重點項目資金上給予支持。
8.縣經貿局:牽頭負責開發區、有關廠礦、企業綠化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 。
9.縣教育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各類學校開展校園綠化、科普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進綠色校園創建活動。
10.縣科技局:加大城鄉綠化科技支撐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強植樹造林、園林綠化、水土流失治理科研開發和成果推廣。
11.縣財政局:負責籌集縣級財政預算資金,制定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督促縣級部門建設資金的足額到位,并加強資金監管。
12.縣人事局:提供造林綠化人才支撐,與有關部門聯合表彰城鄉綠化先進單位和個人。
13.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編制礦山植被恢復和“青山掛白”治理規劃,并牽頭組織實施。
14.縣城鄉規劃建設局:負責編制城市和各類建設用地的綠化規劃,按照相關規定,留足綠化用地;負責縣城和鄉鎮綠化的組織協調工作,牽頭組織“園林縣城”、“綠色鄉鎮”、“園林單位”、“園林小區”等創建工作。
15.縣交通局:負責編制公路綠色通道工程規劃,并牽頭組織實施,做好管轄路界范圍之內各等級公路的綠化任務。
16.縣水利局:負責編制水庫、渠道、堤壩、水電站等管轄范圍內的造林綠化規劃和水土流失治理規劃,并牽頭組織實施,配合林業等部門做好江河、湖泊、水庫一重山的造林綠化工作。
17.縣農業局:負責指導不宜耕作的坡耕地造林和農場綠化,配合做好農田林網建設。
18.縣林業局:承擔縣綠化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牽頭組織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建設規劃制訂和組織協調。牽頭負責實施綠色屏障建設。
19.縣外經局:負責臺商投資區的綠化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
20.縣廣電局:發揮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多形式宣傳報道城鄉綠化工作。
21.縣環保局:牽頭負責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
22.縣綠化辦:牽頭組織縣直機關單位開展單位庭院綠化美化,組織縣直機關干部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23.縣煤炭行管辦:牽頭負責煤炭企業治理礦區生態環境,開展廠區和生活區綠化。
24.縣總工會:發動各級工會組織,積極參與地方造林綠化工作。
25.團縣委:發動各級共青團組織和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地方植樹造林工作,開展“保護母親河”植綠行動和綠化宣傳等活動。
26.縣婦聯:發動各級婦聯組織和廣大婦女,積極參加“雙學雙比”、創建“巾幗綠色家園”、建設“三八綠色工程”等活動。
27.縣鐵路建設辦公室:負責編制鐵路綠色通道工程規劃,并牽頭組織實施,做好車站和鐵路地界范圍以內的造林綠化。
四、推進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責任,“四綠”工程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納入鄉(鎮)政府主要領導任期目標考核內容。各鄉(鎮)、各有關部門應按照“誰主管、誰建設、誰落實”的原則,相應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四綠”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綠化建設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報縣綠化委員會審定匯總后付諸實施。嚴格考評,各鄉(鎮)政府每年應向縣政府和縣綠化委員會上報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實施情況。各責任部門要制定考評方案,對年度目標執行情況進行考評,并將結果報縣政府和縣綠化委員會。縣政府將對工作開展好、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加強督查,縣人大將對各相關建設責任部門和鄉鎮政府實施“四綠”工程進行專項檢查,縣監察局、縣效能辦要組織開展專項督察(督查),對工作不力、效果較差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問責。
(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城區綠化,要求底前完成綠地系統規劃和綠地系統防災避險規劃編制,進一步加強城市公園建設,開辟街頭小綠地、小游園,臨街單位要實施拆墻透綠,提倡種植多排行道樹,多種鄉土珍貴樹種,建設城市林蔭景觀道,逐步形成城區綠美相擁、城郊森林環抱、林水相依、林路相連、山水輝映、各具特色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校園綠化,開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見縫插綠,提高校園綠化覆蓋率。開發區綠化,應同步完成綠化規劃,按規定留足綠化用地,盡可能保留原生植被,園區道路兩側要有足夠的綠化空間;入園企業也要按照用地規劃要求,退紅線,留綠地,搞好廠區綠化。鄉村綠化,以“創建綠色家園,建設富裕新村”為載體,引導農民利用“四旁兩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坡耕地、拋荒地、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種植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以綠化促美化、綠化促文明、綠化促致富。道路綠化,凡新建、改建、擴建高速公路 兩旁20~30米,鐵路、國道、省道等交通干線道路兩旁10~20米,縣、鄉道路沿線兩旁3~5米以上范圍內,有條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線綠化帶,構建綠色長廊。“兩沿一環”綠化,加強封山育林,保護原生植被,補植套種珍貴樹種和季相植物,優化林分結構,將沿路、沿江、環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減災防災、季相明顯的森林生態景觀功能的綠色屏障。水土流失治理,在已劃定水土流失區域的林地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加緊造林綠化,加強封山育林,嚴禁任何采礦項目的審批,禁止一切放牧、砍伐等一切農事、林事活動。
(三)創新機制,多元投入。創新義務植樹履責機制,引導和鼓勵全縣干部群眾參加植樹、認種認養、捐資助綠、購買碳匯、以資代勞等,探索建立多形式綠化新機制。創新多元投入機制,實行“誰造林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的原則,并輔以苗木補助措施,引導農民利用“四旁四地”大種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引導企業、個人、其它經濟組織參與縣鄉道的道路綠化,引導農民在城郊建綠化苗木基地、鄉村森林公園。同時,財政部門要落實綠化苗木補助資金。創新采伐利用政策,對非規劃林地上營造的林木,經林業部門核準,允許經營者自主選擇采伐年齡和采伐方式。在保證不影響道路兩側整體綠化的前提下,允許合理、有序地間伐部分樹木。農民個人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營造的林木,允許繼承和轉讓。
(四)強化保障,提升質量。規劃保障,“四綠工程”建設要與城鎮發展總體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銜接,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驗收,切實提高植樹造林成效。苗木保障,縣林業和園林部門要按照建設需要,在水南鎮乾灘建立多品種綠化苗木基地100畝,組織好綠化大苗、壯苗、名貴苗的生產供應,嚴把苗木質量關,保障“四綠”工程建設的用苗需要。技術保障,縣林業和園林部門要切實加強技術指導,把好規劃設計關、苗木準備關、造林綠化關和撫育管護關,鼓勵多種帶土球的綠化大苗、多種容器苗、多種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高起點、高標準地推進“四綠”工程建設,確保做到“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提高植樹造林成效。
篇7
按照城鄉有別、統籌推進的原則,制定好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嚴格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限、定措施、定責任、定考核、定獎懲,確保各項工作科學有序地推進。此外,還要積極開展環境整治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村鎮、進企業、進軍營等活動,充分調動包括省直機關和中央駐并單位在內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加大對河道的管理力度。
方案二:
現狀:由于兩側及周邊居民亂傾亂倒、清潔處理不及時,日積月累,導致一些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場所
措施:河道衛生要有專人管理,每周定時清理漂浮垃圾和沿岸雜物,每月清淤、疏通河道,及時清除淤泥垃圾,并加強對在河道內亂倒垃圾、亂扔雜物行為的查處。
強化生活垃圾的源頭管理
方案三:
現狀:在一些住宅小區內,暴露的垃圾隨風亂飄,腐爛的垃圾肆意橫流,惡臭的垃圾令一些居民常年不敢開窗。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基礎設施不足的地區經常可以看到。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與基礎設施不配套,嚴重制約了城市環境的改善。
措施:各城區和三區管委會要加大投入,配備人員以及設備。
方案四:
建立和完善城鄉道路日常保潔系統 強化道路清掃保潔。
篇8
關鍵詞:村級經濟、城鄉經濟一體化、以人為本、增收長效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F2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吳中區木瀆鎮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村級經濟。目前全鎮組建10家社區股份合作社、9家物業股份合作社和1家鎮級惠民股份合作總社。2010年,全鎮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億元,村級年穩定收入達1.02億元,有6個村超1000萬元,最高的天平村達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292元,初步構建了農民增收長效機制,著力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我們的做法是:
一、科學統籌,構建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新優勢
木瀆鎮10個村(社區)由于所處地域、資源和經濟基礎不同,因此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的條件、速度和潛力等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鎮黨委、鎮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打破村域謀發展”、“跳出本村求發展”、“鎮村聯動齊發展”的思路,以“四大統籌”為抓手,全面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一是統籌規劃。在原來規劃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全鎮控制性詳規編制。在規劃中堅持鎮村資源統一規劃、優質資源統一開發,并要求各村把優勢地段、優勢地塊、優勢項目的體量做大、體形做美、檔次做高、環境做優,確保土地利用和項目產出高效。在鎮工業園內規劃村級工業小區,徹底解決村村辦廠且檔次低、規模小和資源浪費等狀況。在全鎮規劃建設五大商圈和五大市場,在輕軌站點周邊高起點規劃建設三產服務業,在藏書地區全面規劃建設生態休閑旅游業。二是統籌資金。發展三產項目投入資金多。針對這一問題,鎮黨委、政府會同各村重點在整合五塊資金上下功夫:第一塊是整合村級自籌資金;第二塊是引導農民投資入股;第三塊是合理利用征地補償金;第四塊是統籌銀行融資;第五塊是統一利用鎮惠民股份公司入股資金。例如,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的中山商業廣場由西跨塘村、靈巖村、鎮惠民股份合作社聯合開發,規劃建造10多層的商貿和寫字樓,通過統籌有效解決了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三是統籌宣傳招商。鎮村兩級三產項目基本分布在五大商圈、五大市場內。為此,全鎮人統籌協調,集中宣傳。全鎮編印了鎮村一體的招商資料,全面打出蘇州西南商貿中心的牌子,整體包裝和推介。同時,每年舉辦“商業房產和住宅房產交易會”、“蘇州汽車節”、“中國羊肉美食節”、“旅游節”等節慶活動,以節造勢,擴大宣傳,打造知名商貿品牌,推動全鎮經濟發展。目前村級二產、三產用房招商率達到100%。四是統籌管理。對開發區和各大商圈、市場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服務。科學合理設置社區警務、醫療網點、集宿中心、公交站點;組織專門隊伍,對小區、商圈、市場的保安、保潔、垃圾清運、廠房維修、招工、上崗培訓、業務咨詢等進行統一管理;配合做好企業、項目證照辦理、融資、財務等工作。通過統籌管理,大大節省了各村管理開支,降低了經濟運行成本,有效促進了村級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二、以人為本,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新機制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村增收。為此,我們創新思路,深化改革,有力推動強村與富民良性互動。一是全部資產量化給農民,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2001年,我鎮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區股份合作社――木瀆金星社區股份合作社。至今,全鎮組建社區資產股份合作社10家,量化村級經營性資產總額6.37億元,其中農民個人股總額5.8億元,占總股本金的91%。10家社區股份合作社建造標準廠房、集宿樓及綜合用房面積64.4萬平方米,年租金收入7000萬元,2008年,全鎮農民股紅分配總額達2380萬元,每戶分紅達3220元,分紅最高的金星社區戶均超1.6萬元。二是優質項目推薦給農民,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全鎮拿出優質地段、選擇優質項目推薦給農民投資入股組建物業股份合作社,并堅持先招商后開工,確保投資無風險、高回報。2008年,處于全鎮商業中心的天平村天靈物業股份3.8萬平方香港街商業廣場、新華物業股份3.7萬平方米奧瑪爾國際時代廣場等優質三產項目均已開業,年租金收入均達1000萬元以上。這些項目都是農民投資入股的重大項目。目前,全鎮各村建有三產用房近30萬平方米,其中,2008年新建面積達18.2萬平方米。三是惠民合作社送股給農民,保障農民資產性收入。在大發展、大拆遷的形勢下,如何處理好拆遷工作和維護農民權益關系是擺在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為此,全鎮組建了由拆遷戶參與的鎮級惠民股份合作總社,拆遷戶每戶拿出8萬元入股,鎮政府增資配股給農民,每戶配足100平方米左右商業用房或成套居住出租房,實行統一招租、統一管理,土地性質屬集體所有,收益歸出資入股動遷戶,年租金收入每戶不低于2萬元,并且有繼承權。這一舉措有效保障了拆遷戶利益,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三、強化投入,構建城鄉一體基礎設施新格局
木瀆鎮按照蘇州市總體規劃,全面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全鎮每年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超1億元。一是城鄉道路。全鎮形成“六橫五縱”為主干道的道路網,城鄉道路密布,所有主干道、區間道路實施“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二是城鄉交通。除了市、區公交直達線路外,木瀆鎮組建了鎮級公交分公司,開通了661路、662路、663路、665路四條環鎮公交線路,鎮級公交基本通達全部自然村,大大方便了農村居民的出行。三是環境建設。建有村級小公園、農村環境示范村、示范小區達50個,白象灣生態村建設、范家場老村改造等都彰顯了江南水鄉農居特色。農村生活污水全部進入污水管網,分片區建有垃圾壓縮中轉站,垃圾處理全鎮一體化。四是社區服務。各村都按標準建設了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都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服務中心,做到事情村里辦。五是農村治安。各村均建立城管中隊,由鎮城管大隊統一管理,24小時治安巡邏,確保城鄉治安穩定。
篇9
2009年4月,蘇州召開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工作現場推進會,確立了23個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領導班子堅強有力,特別是班子主要領導思路清晰、理念創新的鎮(區),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區,鼓勵先行先試,為全面推進改革積累經驗、提供示范。同年7月,蘇州市出臺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三年實施計劃》,提出要率先在城鄉發展規劃、資源配置、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和社會管理等“六個一體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推進“三個集中”,不斷優化空間布局。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實需要,蘇州強化功能片區規劃理念,完善城鎮規劃體系,統籌安排城鄉土地資源,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堅定不移推行“三個集中”,即工業企業向規劃區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在功能劃分上,他們要求地處工業和城鎮規劃區的行政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加快融入城市化進程;工業基礎較強、人口較多的行政村,以新型工業化為主要發展方向,加快就地城鎮化步伐;地處農業規劃區、保護區的行政村,以現代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推動一次產業與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盤活農村資產上,積極鼓勵農民通過“三個置換”,即集體資產所有權分配權置換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征地換保障,或入股換股權;宅基地使用權可參照拆遷或預拆遷辦法置換城鎮住房,或進行貨幣置換,或置換二三產業用房,或置換置業股份合作社股權,促進農民身份轉變,減少農民、致富農民。
今年初,蘇州市出臺了《農村住宅置換商品房實施意見》,提出對自愿放棄宅基地申請的,可獲得一套面積約120平方米的商品房作為政策性補償,購買時只需支付每平方米約2000元的成本價。置換后標準廠房的所有權和出租產生的收益歸農戶所有,取得房地產產權證的安置商品房可以上市流通。目前,全市75%的農村工業企業集中到工業園,近35萬戶農戶搬遷住進860個集中居住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127.3萬畝,占全市承包土地面積的52.82%。
二、推行“三大合作”,構建富民強村機制。近幾年,蘇州農村人均純收入位于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例保持在2:1左右。在全國范圍內,蘇州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蘇州先后出臺了20多個富民強村的政策性文件,基本構建了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制度框架。這些文件,明確提出了農村“三大合作”(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專業生產合作)經濟組織創造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以財政等額獎勵形式全額返還;在鎮村規劃時留出10%的比例作為農村集體建設留用地,用于發展物業。同時,結合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對通過宅基地置換后增加的土地,原則上不低于40%作為集體建設用地,按照市場化運作,收益歸村集體,農民按股分紅。這標志著蘇州農民已開始走上“戶戶有資本、家家成股東”的新的共同富裕之路。
目前,全市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累計達2821家,持股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0%,去年收益分配達27.6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7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去年達到12987元,其中財產投資性收入比重達到33.2%。2009年,全市農村集體資產已達787億元,其中村級經營性總資產達348億元,村均收入達389萬元,90%的村收入超100萬元,98個村收入超1000萬元,13個村村級可支配收入超3000萬元,其中永聯村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11.5億元。全市累計組建農村富民股份合作社303家。2009年8月,蘇州市和重慶市、成都市、嘉興市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中澳管理項目(CAGP)“消除城鄉一體化的體制障礙,促進農民富裕與城鄉統籌發展”主題試點城市。
三、推進“三項建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堅持把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作為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廣大農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作為提供社區教育和加強人際交往的重要陣地,引導農民轉變傳統意識和觀念,學習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和水平。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和加強撤并鄉鎮的資源整合、環境治理、改造提升工作;持續推進城鄉道路、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財政、稅收、規費減免和用地用電優惠、稅費地方留成等額獎勵以及“綠色通道”等方面的支持。新農村建設行動計劃實施以來,蘇州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近200億元,累計建立459個不同類型的市級示范村、19個省級示范村。推進農村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養老、醫療、低保政策,把在非農產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和被征地農民納入城保體系,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過渡,建立實施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篇10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就是要通過促進城鄉產業結構調整、人力資源配置和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既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又充分發揮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城鄉之間全面自主自由交流與平等互利合作,徹底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和機制,實現城市與農村建設、工業與農業發展良性互動,使城鄉購買力在全面提高的同時,實現動態平衡,推動南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美麗南陽的歷史進程。
一、堅持城鄉一體化規劃,合理擺布城鄉統籌發展格局
城鄉規劃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基本前提。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發展模式的影響根深蒂固,以前的規劃基本上是按城市和農村兩個部分分別進行編制的,很多內容城市和農村是割裂的,而且標準不盡相同,缺少把城鄉作為一個系統來綜合統籌考慮的意識和理念,當然難以滿足指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
新規劃的制定,應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統籌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產業結構、社會事業發展以及城鄉資源利用、生產力和生活居住布局、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配置、道路交通體系等,明確區分功能定位,構建功能完善、產業互補、布局合理的城鄉統一規劃體系。中心城區和縣城規劃要做到拆遷與建設并重、完善城市框架與改善民生共舉,把縣城與周邊鄉村居民點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編制城鄉發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小城鎮規劃應綜合考慮各中心城鎮的區位、資源、人口及經濟發展水平、潛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錯位發展,互補共融,以特色支柱產業、龍頭企業為依托,建成工業型、農業加工型、商貿型、旅游型、資源開發型等特色小城鎮,選擇其中基礎好的逐步發展為小城市,重點培育城鄉一體的產業體系。
二、堅持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夯實城鄉共同發展基礎
農村的道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是落后的。基于此,必須在政策支持和資金扶助上向農村傾斜,把農村和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盤棋”來考慮,推進城鄉在交通、電力、供水供氣、生態環境等方面同標準建設,著力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合理、高效堅固的城鄉基礎設施體系。
一是加強城鄉道路網絡建設。要在抓好高速公路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村村通”工程,在中心城區、縣城、小城鎮與鄉村之間建立起全覆蓋、多層次、便捷化的現代交通服務網絡體系,暢通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對外交流,促進產業培育和發展,方便居民生產生活,方便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
二是加強城鄉水利設施建設。在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政策、搞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抓好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建設,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三是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滿足城鄉生產生活,特別是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解決群眾用電難問題。四是加強城鄉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通信等設施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堅持城鄉產業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謀劃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按照“以工帶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助、協調發展”的思路,合理布局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產業,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
一是發揮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南陽應繼續堅持工業的主導地位,著力建設好14個產業集聚區,重點培育壯大油堿化工、裝備制造、冶金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電力能源六大戰略支撐產業和新能源、光電、新材料三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和基地,進一步促進工業在南陽市的集中集聚集約發展。要根據各地的比較優勢、產業基礎、發展前景,科學確定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優勢行業、優勢園區集聚,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促進資源優化整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提業支撐。要鼓勵產業基礎好、條件好、前景好的地方加快發展,基礎差、條件差、前景一般的地方可以到條件好的地方建設工業飛地,促進非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降低區域物流成本,增強對外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支持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順利融資發展。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城鄉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激活消費,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三是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農業要改變“弱勢產業”的現狀,必須推動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的延伸,以第二產業催化和拉動第一產業,從而使農業更多地分享到社會利潤;必須推動第三產業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向農業內化,以第三產業構建農產品流通、進入市場的高速公路,以提高農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這就必須在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同時,大力扶持從事農副產品流通、加工和社會化服務的龍頭產業及各種專業化組織,在財政支持、稅收減免、銀行貸款、信息服務、辦理證照、企業用地等方面給予幫扶和優惠,從而使龍頭企業和專業組織擴張壯大,使傳統的“同質化農業”分化為農業經營者和農業技術工人,用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企業替代單獨的小農經濟單位,使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從而合成現代化農業的運作新機制,以此積極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并做好企業與農民的對接,從而加快構建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格局,促進戰略支撐產業發展壯大與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良性互動,實現農民與企業一同獲利受益。
四、堅持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構建,打造城鄉互補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
堅持城鄉一體、適當向農村傾斜的原則,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制,完善城鄉一體的公共教育體系、就業服務體系、衛生服務體系、科技服務體系、文體服務體系、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務。
一是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三農投資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入。
二是著力推進城鄉勞動力就業一體化。要逐步把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培訓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落實到農村富余勞動力身上,促其到第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三是建立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把農民工及其家庭在城鎮的計劃生育、子女教育、勞動就業、婦幼保健等工作列入相關部門和社區的管理范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自我保障為主、國家集體扶持相結合的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社會救濟、優撫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解除農民離開土地的后顧之憂。
四是加快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創業人才培訓,在農村造就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新型農民。
五是全面繁榮農村文化事業。改造和新建一批現代化的文體設施,豐富內容,提升品位,活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