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行動范文

時間:2023-09-27 18:1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學的行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學的行動

篇1

一、行動導向理念下《幼兒心理學》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結合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我們需要重新對《幼兒心理學》的教學目標進行思考,并重新定位。教育部2012年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標準》的基本理念為“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特別把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具備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技能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來,《專業標準》提示我們把握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的著眼點―注重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簡而言之,職業行動能力由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專業能力構成。這三種能力的獲得,是不能通過以教師傳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的,唯有通過“做”,在“做”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操作進而逐步自我構建的。

在行動導向理念下,我們嘗試將學生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地位,賦予學生工作者的角色,這種地位的變化和角色意識有利于兼顧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行為能力目標的共同實現,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幼兒心理學》這門課程中,教師以“能遵循幼兒心理特點進行幼兒園教育與教學工作”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幼兒園工作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在具體章節里,我們可以設置一些與幼兒園工作情境相關的核心的實操任務,如“感知覺”這一章里,設置“設計符合幼兒感知覺特點的背景畫”或“以幼兒感知覺特點為基礎,設計一組以故事背景為題材的教具”等這樣實操的作務,在“幼兒的情緒情感”這一章里,設計“根據幼兒情緒調控的特點,在區域環境里創設幼兒可適當宣泄和表達情緒的環境”這樣的實操任務,用這樣的實操任務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任務、項目結合起來,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幼兒園具體工作過程相結合,將其具體化,形象化,實踐化,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操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獲得對幼兒心理活動特點的認知,掌握分析幼兒心理特點的方法,并依此解決實際問題。

二、行動導向理念下《幼兒心理學》教學內容的重組

傳統教學理念下,《幼兒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上,是按“概念、規律、運用”這樣的主線進行展開,這種內容結構注重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主要告訴學生“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的問題,而在“做什么”“怎樣做”這樣的與實際應用能力相關的回答較少。而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知識的應用,而非理論的分析與概括。因為,我們的教學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應用,在教學內容的重組上,突出教、學、做一體的特點。

其一,在整體教材內容的編排上,減少純理論環節,增強與實際應用相關的章節,如減少幼兒心理研究方法、兒童心理發展主要理論等內容,強化兒童認知發展、兒童情緒情感能力發展、學前兒童個性等與幼兒園實際應用更相關的內容;其二,在每個章節具體內容的編排上,改變“概念、規律、應用”這樣的以知識體系統領的編排方法,而是將每節內容轉化為一個一個的項目,項目下設置相應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大的項目、任務的基礎上既能獲得幼兒心理學基礎知識的認知,又能讓學生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行動導向理念下《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學習的變革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強調讓學生所有感官都參加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內容,以“任務”形式呈現,“任務”是根據“職業活動”的相關內容制定,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做中教,在學習方法上注重做中學,教師在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或可能自主獲得新知的基礎上,整合知識,設計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也獲得一種主動學習的態度,這對學生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意識與技能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作用。

同時,行動導向理念下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或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以“抽簽定組”“分任務定組”“隨機分組”等形式幫助學生形成小組,并在過程中不斷促進小組的成熟與成長,讓學生根據下發的“任務”進行任務書的解讀、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工,學生自己收集資料與信息,獨立進行工作。這種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以及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能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團隊合作中的協調、溝通、矛盾的解決等,這與《專業標準》里強調的幼兒教師工作強調的合作精神與技能相吻合。

篇2

學生在解決動力學問題時,有以下幾方面傾向值得注意。1、許多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公式記得很熟,但卻不能通過思維把握所研究問題的實質,不能把研究的問題納入到相應的知識系統中去。當他們處理比較具體的物理問題時,不善于根據各種可能變更的情況,舍去非本質因素,不能從問題中抽象出合理的、可用規律公式解決的物理模型。他們對所研究的物體何種情況可以看成質點,何種情況不能看成質點常常把握不定;對什么情況下必須考慮重力,什么情況下可以忽略重力感到含糊不清。在學習萬有引力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對“物體的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引力”這一結論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這種講法與靜力學中“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的說法相矛盾。產生這種疑問的根本原因是物理模型中是否應該考慮地球自轉弄不清楚。學生不能靈活的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抽象物理模型。這種心理障礙使他們對以上這類問題認識不清。

2、學生往往不善于分析、綜合所研究問題中物體間的相互聯系。動力學問題的核心,在于對研究問題中涉及的物體各力學量進行分析與綜合,找出它們的聯系,確定解題各環節中的研究對象。實際表明,由于學生綜合能力與分析能力較弱,因而比較難于理清物體系整體和物體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而不能從復雜的問題中找出研究的對象。比如學生作過這樣一道題:一根輕質彈簧上端固定,下端掛一質量為m的平盤。盤中有一物體,質量為M。當盤靜止時,彈簧長度比自然長度伸長了L。今向下拉盤使彈簧再伸長S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開。設彈簧總處在彈性限度內,剛剛松手時盤對物體的支持力等于多少?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在選取研究對象上表現出以下兩種心理障礙:一種是將物體和平盤始終連為一個物體;另一種是將物體和平盤始終隔離研究。前者無法得出結果,后者則難于得到結果。只有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的學生容易從整體和局部對象研究的結合上敏捷的找到解題思路:先將物體和平盤“合”在一起求放手時的瞬時加速度,再將物體和平盤“分”成兩份求此時平盤對物體的支持力。但一般學生較難產生這種思維形式。

3、由于學生日常經驗的負遷移作用,學生難于將生活經驗表現為一個整體過程的動力學問題分開考慮。譬如,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錘子把釘子釘入木板是一個整體運動過程。雖然學生學了動量守恒和動量定理,但他們總不容易把錘子和釘子的作用看作一瞬間碰撞過程,而把釘子克服木板阻力進入木板看成另一分過程,結果使他們把這類復雜的多過程問題錯誤的簡化。

4、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差異也是影響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因素。解決動力學問題的途徑較多,各種途徑的適用條件及研究對象的鑒別又較為復雜。在解決綜合問題時能力差的學生對選擇哪種途徑解決問題常常感到棘手,表現為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喜歡靠盲目的嘗試與猜測去探求解題的途徑。

5、習慣思維的影響也是學生解決較為綜合的動力學問題的一種心理障礙。這也是目前教學研究中討論較多的“思維定式”問題。一般說來,學生思維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這樣,先掌握的知識對后繼的學習內容有可能產生不良的干擾作用。如牛頓運動定律結合勻變速運動公式是解決動力學問題的起步方法,學生掌握較為牢固,但隨著知識的深化,這種思維定勢的學生在解決變加速運動問題時,也不適當的運用這種解題模式,甚至部分學生不去判斷物體運動的類型就選用它去解題。這除了說明學生對勻變速運動公式的適用條件缺乏認識外,也說明定勢的心理因素對思維的影響。

6、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經歷不同階段。學生和教師對這種階段性的認識模糊,也會給動力學問題的解決帶來困難。大家知道,參照系是研究物體運動的前提。教師如果不在教學中強調現階段的定律、公使只能在靜止或勻速運動的參照系成立的話,學生就會產生錯誤。比如,對在圓盤上與圓盤相對靜止的物塊的受力分析問題就會感到困難,對船上的人與浮在水面的船相互作用而運動時不選船作參照物也會感到困惑,他們甚至會在一個公式填上選用不同參照系的狀態量而使解題錯誤。

7、學生物理量概念不清也是影響解決動力學問題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1)定義式與決定式的區別和聯系;

(2)改變量與變化量的區別和聯系;

(3)狀態量與過程量的區別和聯系;

(4)瞬時量與平均量的區別與聯系;

(5)矢量與標量的區別與聯系;

8、學生認識個別問題屬性較易,認識某一類問題的共同屬性較難。能量關系是動力學問題的主線,學生往往不能從能量傳遞和轉化的角度看待各種多質點相互作用的問題。在教學中學生做過這樣一道題:“一質量M為0.8千克的物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先用銷釘固定。一質量m為0.2千克的子彈,以200米/秒的速度水平射向物塊,子彈穿出時速度為100米/秒。然后拔除銷釘,子彈仍以200米/秒的速度水平射向物塊,求物塊和子彈的最終速率。”應該說,這是一道綜合程度較高的動力學問題。開始學生感到對此題無法下手。一旦教師引導大家將該題兩種設計情況的能量關系理清,他們馬上對問題的解決得心應手。該題的整個能量關系是這樣的:

物塊固定時子彈的初動能:子彈射出后動能(保留)、子彈與物塊系統的內能(轉化);

物塊自由時子彈初動能:子彈射出后動能(保留)、物塊的終了動能(傳遞)、子彈和滑塊系統的內能(轉化);

篇3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新

要使學生按語言學習規律學好這門學科,我感到在英語教學中應抓住三個環節: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二要通過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多種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是教學的核心;三要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這是學好英語的保證。這三個環節相輔相成,形成一體,自始至終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下面分別簡單闡述這三個方面:

一、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興趣

首先將思想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確定好正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然而提高認識只是一方面,改進課堂教學,培養學習興趣,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取最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欲。初中學生這個年齡段正是求知欲強的階段,視覺與聽覺都很強,善于模仿,辨音能力相當準確,其靈敏度超強,這時期是學習英語的時機。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引導他們模仿正確的讀音,大量進行聽說練習。

在英語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也是進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學生初學主要靠模仿和記憶,但教師用科學方法指導學生記憶單詞,并培養學生學習單詞的能力,效果就會更好。

二、 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初級階段,每節課都安排五至十分鐘左右的日常談話。從入學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利用表情、手勢、實物教學生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班級、學校;說我愛學校、同學、班級、老師;我愛勞動,我愛我家等。一周學兩三句,細水長流,有計劃地與課文配合,按幾個單元進行。如介紹自己、家庭、同學、我的班級及學校生活等,談話的量逐漸增大,內容逐漸豐富,由回答老師的提問到連續說話。談話方式有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個別問,集體答;大家問,值日生答。這種日常談話一問一答,能基本達到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的目的。同時,由于練習的句子比較多,復習的內容涉及面就比較廣。在操練中聽的多、說的快,反映越來越靈敏。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回答問題的能力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通過課堂上以舊帶新,滾雪球似的逐步增加口語練習的內容與實踐量,幾個月就可以看出明顯的效果:(1)學生的聽說能力大大加強,敢于開口;(2)課堂的英語氣氛濃厚,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3)由于操練中聽得多,說得快,學生活動面廣,反應越來越靈敏,不僅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埋伏,可以分散難點。

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生動活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機械性的句型模仿,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使學生對某些知識從生疏到熟練,但很難使學生開動腦筋,做到舉一反三。根據教材分析,在句子種類基本都出現的情況下,教師可借助語調、手勢、表情、實物講解be動詞句型,將一般問句、反意問句、特殊問句、選擇問句都在口語中進行練習。起初只要求學生理解、聽懂,能根據問題回答就行。到練習一段時間之后,老師可將這類句子歸納在一起,要求學生仔細模仿并思考各句之間有什么異同,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分析總結出這些句型的規律,一定會印象深刻,不易遺忘。

三、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參與合作能力的發展,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知識面不能很好地得到拓展,綜合應用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有鑒于此,教師要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教師應努力創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才會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可以適時地放一些背景音樂,以緩和學生上課時的緊張情緒,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愉悅氛圍。

其次,教師要善于設疑、巧于設疑,于無疑處設疑,才能撞擊學生思維火花。古人語:“于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教師要認真思考,提出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綜合類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敢于獨樹一幟,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傳統教學過程使學生思維自始至終框定在教師擬定的教學形式中,教師直觀執行教案,這樣課堂不僅不能給學生創造主動創新的學習機會,也談不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使教與學雙方積極互動,真正形成多向性學習的有利教學條件,由學生決定“教法”,使教師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真正體現教學內容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新課標理念。

篇4

關鍵詞:新課標 學困生 學習主動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而數學學習往往成為許多初中生最感頭疼的課程。與其它學科相比,數學課程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一是數學學習對學生思維品位要求高,二是數學知識的鏈接是“緊密型”的,對數學的基本依賴性非常強。所以學生到了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分化現象特別嚴重,進而就出現了學困生。為了解決這一突出難題,不少數學教師進行了大量艱苦的探索與實踐,而“新課標”理念為應對初中數學“解困”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平臺和有效的技術支持。

造成一些初中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數學舊課程本身而言,要求籠統模糊,目標簡單劃一,內容“繁、難、偏、舊”,脫離實際,學生很難有學習主動性,這就嚴重制約了學生在數學學習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越積越多,而解決困難的辦法卻少之又少;教師感到數學教學越來越難教,學生感到數學越來越難學,學困生也越來越多。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其基本理念為初中數學的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供了應對策略,也對學困生主動學習數學提供了學習平臺。新課標的理念是: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困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

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創設求知情境、消除學困生心理自卑感

學困生往往認為自己差,同學、教師對他們已失去信心,因此,課堂上對教師所授內容缺乏積極進取的心理,根本不去動腦、動手,更談不上強烈的求知欲。如何創設強烈的求知欲呢?首先,教師要向學困生講明,他們也是學習的主體,要利用新課程標準,結合新課本內容,引導學困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現由厭學到想學的轉變。新課程內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了思考、交流、探索、討論。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為了培養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可創設這樣五個“一”。

1. “學一學”。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結合課文內容,把數學題目設計有梯度的幾個小問題,指導學困生帶著問題,層層遞進地思考,用發展的觀念思考問題的來龍去脈與知識結構關系,并歸納要點,以初步讓學生嘗到學習數學的甜頭。

2. “議一議”。教師可根據學一學當中所設計的問題,和學困生在學一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與學生相互討論、小組之間的交流、集體解決等方式,給學困生提供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的機會,讓學困生大膽發言,引導學困生去議、去思、去討論,鼓勵學困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思路;讓學生自己解決出現的差錯、漏洞,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述與思辨能力,來調動學困生的思維積極性。

3. “做一做”。根據學困生的思維程度,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嘗試自我分析、解決問題,檢測個人的學習成果。通過“拆一拆”、“涂一涂”、“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種方式讓學困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初步感知知識,增強學習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一章《圖形與證明》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將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任意銳角三角形剪拼成矩形。學困生在與同學合作交流的基礎上,人人動手,剪拼得非常好,學習自覺性非常高,他們真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4. 想一想。教者要通過正確引導,使學困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從學困生的最近點入手,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聯想,解決易懂的問題,過于難的題目對他們不作要求,使他們不畏懼數學,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分析對錯原因,培養反思意識,從簡單問題入手,讓學困生多想多思。

5. 練一練。數學題目有淺有深,對學困生而言,只讓他們練習與書中例題相似的題目,只是在數字上進行變換,必要時就讓他們去解例題,然后進行對照,檢查是否正確,從中發現問題,教師再及時糾錯,讓他們為解題正確而感到高興。要使學困生的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就必須巧妙地設計學習資源,及時、準確地把握學困生的學習最佳時機。這樣才能促進學困生真正去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充分調動他們學習主動性,消除學困生的心理自卑感。

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困生學習有價值的、必要的數學知識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學生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是學習其他學科,特別是自然學科的基礎。傳統數學教學內容“繁、難、偏、舊”,不顧學困生的學習基礎,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本身就是造成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所以做好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首先,必須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習必需的數學知識,適度調整教學的進度與難度,使他們感到教有所學、學有所用。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初中義務教育階段,有一部分數學上的學困生也屬正常,問題是初中數學不是“選拔教育”,也不是“英才教育”,對那些數學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當多一份關愛、少一點責備,多一份鼓勵、少一點埋怨,多一份耐心、少一點急噪。讓學困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在數學學習探究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讓學困生在練習中體驗樂趣,在操作測試中運用數學;讓他們走進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周圍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從自己數學學習的體驗中,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成功,從而獲得初中階段所能夠掌握的數學知識,這樣也就培養了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主動性。

三、更新教學觀念,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主學習的精神

《教學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標準,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對于學習困難學生來說,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他們應當而且也能夠有主動獲得數學知識的要求。要學困生有自主學習的精神,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分層要求,有針對性地為學習困難學生提供學習數學的內容和機會,這樣就有利于提高“解困”的工作效率。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所在,從知識性難點、理解性難點、思維性難點等方面幫助學困生排除學習障礙,克服新舊知識的相互干擾,鼓勵他們積極自主參與數學學習,促進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教育課程既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它反映了知識的客觀性,教學活動經驗反映了知識的主觀性。主觀的數學活動經驗對學生的發展作用重大,那么教師必須改變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學困生的思維能力、情感、學習態度。數學學習活動主要表現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師應為學習困難學生提供適當的數學學習活動內容,以利于他們去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和交流。通過一些數學實例,使他們逐步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在新的情境中去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數學規律和結論。要使教室是學生的天地,變為“天地”是學生的教室;使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變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對于困難學生顯得由為重要,因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所缺乏的正是自主的學習精神。教師應當在逐步克服其學習依賴性基礎上,使他們嘗到自主學習的甜頭。《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對我們很有啟發,太陽究竟是早上離地球近,還是中午離地球近?如果中午近,為什么早上太陽大?如果早上近,為什么中午熱?這里涉及距離遠近、物體大小、空間位移、視覺變化等數學問題。兩小兒不正是在自主思考和自由辯論中感受著數學知識嗎?如果教師因勢利導,及時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困惑,那么困難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景將是何等的光明,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定將十足。

總之,轉變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關鍵,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只有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才能使“幫扶解困”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才能給數學教學的“希望工程”帶來希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篇5

深化作風建設,要面對新時期每個公務員的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認真學習上級黨委、政府有關加強作風建設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實質,領會深刻內涵,認真抓好作風建設,切實轉變作風,提高工作能力。

抓作風,提升隊伍形象。要正視我們隊伍存在的不足,努力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群眾的希望,切實抓好作風建設,提高隊伍素質,滿足新時期公務員工作的需要。一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糾風工作的持續深入,使全體干部職工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積極開展為群眾服務的各類有益活動,激發調動全體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做到“公正、廉潔、高效”。二是令行禁止,加強全體干部職工日常紀律教育工作。每個人員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與健康的生活情趣,以抵御各種腐敗思想的侵蝕;要不斷強化自身修養,以克服心浮氣燥;要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傳統美德,確保紀律嚴明,作風優良。三是以落實責任制為重點,簽定廉政責任書。要加強全體干部職工的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工作,把反腐倡廉和糾風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要簽訂廉政責任書,以責任制的形式加強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確保獲得人民群眾的滿意。

提能力,增強工作本領。要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加強學習,努力鍛煉,切實增強工作本領。一是繼承發揚黨的優良作風,著力提高群眾工作能力。要樹立群眾工作意識,樹立群眾觀念,強化宗旨意識,增進群眾感情,做到執法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二是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聽民聲、察民情、排民憂、解民難,著力回應群眾的新期待,不斷滿足群眾的新要求,永遠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建設和諧機關。三是大力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著力提高執法能力。公務工作要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首先必須做到規范執法。在加強規范執法建設中,要轉變執法理念,提高執法能力、執法水平,要從“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來看待執法效果,把它作為檢驗執法能力、執法水平的試金石。四是樹立現代傳播理念,著力提高溝通能力。要破除機關工作神秘化的過時觀念,切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滿足群眾的知情權,自覺接受監督。五要提高服務水平,善于向群眾做宣傳工作,善于與群眾溝通,聽取群眾意見,介紹機關工作情況,獲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共同維護團結穩定、和諧睦鄰的大好局勢。

提高執行力的目的是促進工作提速、高效。“事業的成功靠決策,更重要的靠執行”。如果說環境、條件、設備是工作的“硬實力”,那么執行力則是更重要的“軟實力”,只有把“硬實力”與“軟實力”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并駕齊飛,才能使各項工作得到真正發展。提高執行力要建設五種能力,只有具備了五種能力,才能強化執行,促進工作提速、高效。

篇6

【關鍵詞】 幼兒;體育活動;科學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1

毫無疑問,能夠確保幼兒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擁有健康的身體。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嘗試,筆者認為組織幼兒體育活動應該在考慮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科學地調控運動過程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進而起到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最終才能確保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教學內容

根據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可以得知不同年齡的幼兒的身心發展和需求必然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和需求的不同,恰當地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去適應不同幼兒的需求。

1.1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思維方式不同

小班和中班的幼兒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對于具體形象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大班的幼兒思維方式中抽象思維已經漸漸出現,因此一些挑戰性較大的事物能夠更好地引起他們的注意。

1.2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運動能力不同

小班的幼兒運動能力普遍較弱,理應重點發展他們的跑、跳、爬、鉆等簡單的身體素質;中班和大班幼兒的運動能力較小班的幼兒而言已經有所提高,因此運動難度稍大的動作和活動更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1.3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意識形態不同

小班的幼兒一般不會在意同伴的活動而且不喜歡小組合作活動;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卻比較喜歡集體活動,喜歡和同伴一起做具有競爭性或者合作性的游戲。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才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二、根據幼兒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需求,科學地組織體育活動

2.1培養小班幼兒大膽、勇敢的精神應做到以情趣為先導

(1)堅持做到從小班幼兒的興趣和性格等等方面出發,激發他們良好的情趣,進而起到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勇氣激發出來的作用。

(2)堅持有足夠的、適宜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供小班幼兒玩耍,這樣可以保證幼兒可以玩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和體育活動,進而起到培養小班幼兒大膽和勇敢的精神的作用。

2.2培養中班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

(1)經常給中班幼兒提高獨立完成適宜動作的機會以及在合適的時機教給他們如何克服困難的方法,借此培養其獨立性。

(2)多多鼓勵中班幼兒以及充分信任他們,借用有效的時機樹立其自信心。

2.3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和創造性

(1)創造有利的合作場景,借此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精神。

(2)在設置各種體育活動的同時還要巧妙設置必要困境,借此培養大班幼兒的抗挫能力。

(3)多多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嘗試一物多玩的方式,激發大班幼兒的創造性。

三、體育活動的形式要適合幼兒的情緒特點,使其游戲化

對于幼兒而言,體育活動重在激發幼兒良好的積極情緒。眾所周知,不同的年齡會對同一種游戲做出不一樣的情緒反應。因此,在組織體育活動的時候要充分建立在對幼兒年齡特點進行考慮的基礎上,才能避免幼兒不良情緒的產生也才能夠有機會更有效地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

對于幼兒體育活動而言,使其游戲化之后,其中的模仿動作因為簡單易學和形象化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好感進而起到更好地激發幼兒興趣的作用;而其中的競賽則則會更容易使既活潑好動又爭強好勝的幼兒對其產生好感進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說,體育活動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如何使其體現的更加游戲化,進而確保在體育游戲為主的情況下同時加入其他的身體動作練習形式。

總而言之,如果體育游戲設計的足夠科學和良好則能在促進幼兒體能、智力、習慣等等方面促進幼兒的全面性協調性發展,起到更好的運動效果。

四、體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還要關注幼兒中的個別差異者

和成人一樣,幼兒在能力、健康狀況、題和對刺激反應等等方面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因此在體育活動中要注意對他們中的個別幼兒區別對待真正做到針對不同幼兒設置不同標準的因材施教的方法。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個別能力強的幼兒感到體育強度和難度太過于小或者簡單,導致其有一種得不到滿足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感覺到體育活動的強度和難度太過于大或者復雜,導致其有一種挫敗感,因此而喪失了信心不敢和不樂于再次參加體育活動的后果。

總之,體育活動的設計既要保證可以使能力強的幼兒得到更好的鍛煉機會又要保證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感,進而能使他們更喜歡體育活動,才能有效保證體育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發展中的有利作用。

五、為了實現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還需要提高教師組織體育活動的素質

體育教師作為幼兒體育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其自身能力素質的高低尤其是其組織體育活動能力的高低,嚴重影響著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能否實現。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學習組織體育活動的理論同時注重在工作中積累相關的體育活動組織經驗,進而起到努力提高自我綜合素質尤其是組織體育活動素質的目的。單單從組織體育活動而言,優秀的教師的個性應該是活潑好動的、充滿朝氣的和善于調動活動氣氛的。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并不是我們可以隨意設計的,而是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花心思、花時間去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活動在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搞好幼兒體育活動是每一個幼兒體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案例選》朱良、陳思群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01年

篇7

摘 要 運動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對體育課堂的有效性進行心理學思考,這無疑可以進一步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體育課堂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關注學生的興趣,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的互助、互學、互勉的能力。它在課堂中的融入,使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更上一臺階。

關鍵詞 運動心理學 體育課堂 教學 有效探討

在課堂上對學生心理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的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發展體質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活動能力等,都離不開心理學知識。那么如何構建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運動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課堂上塑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學質量

自我效能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圖拉于20世紀70年代創立,他把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個人對自己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在課堂上,任課老師采用參與示范法,漂亮的規范的示范動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增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為教學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學和訓練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

人在從事體育活動時所產生的心理現象是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與人的心理現象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復雜的。在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專門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注意力向內集中或向外集中,注意范圍的適合性,時空知覺判斷能力的高低,力量、速度或距離差別感受性的好壞,動作記憶的編碼方式,操作思維的敏捷性、正確性,動機強度的適宜與否等,也都影響著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成效。

二、運動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

教師在上課前既要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況、體育基礎等制定合理的運動負荷計劃,又必須在課中及時的調整運動負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適的運動負荷。在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運動負荷測量方法是脈搏測量,最方便的是詢問法和觀察法,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回答來判定學生承受運動負荷的情況。

(二)根據教材特點安排運動負荷

不同的教學內容,由于運動形式不同,對學生機體引起的變化也有差異。跑對心肺機能有明顯的作用,活動過程中,脈搏的變化也很明顯;而體操則對神經系統有明顯的作用,脈搏變化就不那么明顯。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種類的運動項目的特點來安排練習的次數、強度和練習與間歇的時間。

(三)根據季節、氣候、時間的變化安排運動負荷

體育課堂教學中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是鍛煉身體和把握運動技能的需求,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教材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場地器材,而且還要根據季節氣候等因素,安排好體育教學中合適的運動負荷,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使學生身心能夠在一個適宜的運動負荷的體育教學環境中得到健康發展,也有助于完成各種項目的身體教育或身體活動的任務。

(四)師生的和諧交流,創建良好課堂氣氛

美國教育學家格林倫將課堂教學上的師生交流分為四種:第一種,單向交流,教師講、做,學生聽,跟著做;第二種,雙向交流,教師問,學生答;第三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問答;第四種,綜合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消除學生體育學習中的膽怯、恐懼心理。

體育學習中的恐懼與膽怯,主要是指學生由于缺乏運動能力而產生的對某個動作或某個練習的害怕情緒。當學生認為自己的體能水平或完成技術動作的能力與技術要求相差較大,耽心自己會出傷害事故,膽怯和恐懼就會產生。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找到學生膽怯、恐懼的原因。

(五)采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動機水平

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感的激勵者,充分利用激勵手段設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才能,獲得成功。通過給予表揚、中肯的評價等,依然可以影響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敗的人投身于體育活動中,我們把這種由外在因素激發的行為傾向稱為外在動機。它能激發眼前、具體的期望行為、塑造長期的期望行為。

(六)課堂上的互助、互學、互勉,讓學生產生歸屬于集體的幸福感

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指導,是體育課堂上組織學生練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學生之間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的好機會,更是學會與人相處、與人交流的好時機。在體育課上,我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生生之間的鼓勵與信任、表揚與幫助比師生之間更有說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顯。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相互的幫助、鼓勵中學練,體驗更多的快樂,收獲更多的成功。

(七)運用心理學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勞,恢復良好的身心狀態

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基本部分的習,機體承受了一定程度的運動負荷,不僅肌肉處于緊張的用力狀態,而且運動中樞神經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在課的結束部分,必須選擇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的練習,如輕松自然的放松走,簡單有趣的舞蹈動作,以及動作比較緩和的活動性游戲,使學生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通過自我意識的引導和自我心理調整這正好使運動時緊張的肌肉和神經得到同時放松,使人體由高度緊張的運動狀態迅速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使學生從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恢復,進而輕松愉快地結束一堂課的訓練學習。這既是體育教學不同于基礎學科的一個特點,也是體育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結語

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其心理活動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人的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心理特點,在體育活動影響下的變化和發展規律,對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影響或作用非常大。體育教育者應加深對體育鍛煉與體育運動心理學的研究,讓體育運動心理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強,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論研究及其在體育領域的運用[J].體育世界.2006(6).

[2] 牟先濤.在體育教學中合理解決運動負荷的思考[J].體育教學.2007(2):9-10.

篇8

關鍵詞: 經濟學 心理學 高中生 學習主動性 提高

班級管理是學校綜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講,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反映一個學校的管理水平。目前,學校中的班級管理大多圍繞“和諧”、“上進”等較感性的主題,在注重班級凝聚力及和諧氛圍形成的同時更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因此在學習方面,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提高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經濟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對高中生學習能動性的提高作了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從經濟學角度看

我們假設學生是“理性”的,即在機會成本既定的條件下,學生可以系統而有目的地做可以達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對于獨立個體的學生來說,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同一時間如果用于學習就不能用于玩耍、睡眠等其它活動。每位學生在安排自己的活動的同時也是在“玩耍”與“學習”之間權衡取舍。鑒于此,如何調整學生周圍的“變量”,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最有利的行為”都指向學習的問題便成為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中關于人們如何做出決策,有四個原理:一是人們面臨權衡取舍;二是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三是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四是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根據這四個原理,我們將學生分為:學習成績極好、成績中上、成績中等、成績中下、成績較差五類,分別計算其學習的成本及收益,從而推算其行為。

對于成績極好的學生,由于基礎及領悟力較好,學習成本較低,包括與其他同學相比較短的作業時間及較少的精力花費。而且他們的回報較多,如教師的表揚、家長的贊許及同學的尊敬。因而這部分同學的成績往往能夠保持穩定。

對于成績中上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本高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可能要犧牲一些娛樂時間消化所學的知識及完成作業。但他們的回報也較為可觀,如教師的表揚、家長及同學的肯定。他們需要靠努力來維持成績的穩定。這部分學生在特定的時段會根據具體情況來權衡學習還是玩耍。如大考過后,他們通常選擇稍稍放松,而考前往往加緊學習。在決定一段時間是用來學習還是玩耍時,他們會考慮作業量,相關科目的學習對分數的影響(如背英語還是背歷史),以及成績上升的回報和成績下降的懲罰,他們是精明的投資者。其成績需要靠努力來穩定上升。

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他們基礎中等,要集中注意力聽課,占用娛樂時間完成作業及知識的消化,成本大于成績中上的學生。而一般這一分數段的學生人數則較多,很少能得到教師及家長的特別肯定,收益一般。這類學生更會權衡各學科間精力的分配。又因為他們更進一步的學習成本偏高,且中游學生人數眾多,相對穩定,一般情況下成績也不會大幅度下滑,因而有時容易作出玩耍而不是學習的決策。他們是精明的投機者。

對于成績中下的學生來說,基礎中下,要提高成績,除了上課注意力高度集中外,還需要課后花大量時間復習功課做作業,他們的學習成本是相當高的,而一般看不到收益。他們往往會產生作業完不成、上課聽不懂的挫敗感,老師也很少對這部分學生給予關注。他們很少有成功的喜悅感,需要苦苦支撐才能成績進步,因而更容易作出玩耍的決策。

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基礎較差,學習成本高于中下的學生,收益小于中下的學生,因而更容易作出玩耍的決策。這部分學生往往令班主任及任課老師頭疼,而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他們的學習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當然,以上分析只適用于一般情況,不包含各個學生的個性、處境及價值觀等因素。

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現狀以后,我們再考慮適當調整班級學習管理制度,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達到目的的最好的事”都指向學習。

二、從心理學角度看

高中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青春期,青春期屬于個人發展的特殊時期,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現狀之間的錯綜矛盾帶來了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所以他們的獨立意識較強,而面對矛盾和困惑時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護。另外,青春期會出現心理閉鎖,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對成人封閉起來,這是由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青春期學生通常要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獲得成功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遭遇失敗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兩種情緒常常交替出現。另外,青春期學生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還表現在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體征,深切重視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十分關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緒特征等方面;在情緒上,常常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青春期躁動。由于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青春期是個人成長的第二反抗期。

鑒于此,可以簡單歸納為,對青春期學生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自尊心(理解為“面子”),能夠勝任同學關系

和學業的成就感,主動意識,自我真實感受。

三、提高高中生學習主動性的措施

1.在成績管理這一塊,細分班級中的學生,并為其分別制定個性化的作業及學習目標。

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的各門成績劃分為“好中差”三等,每位學生以縱向比較為主,關注進步較大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成績大幅度退步的學生私下分析原因,必要時進行就事論事、不傷其自尊心性質的批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及學習目標,降低“差”生的學習“成本”,提高其“收益”。因為給“差”生準備難度較低的作業,他們通過自己思考或請教他人就能夠完成,可以獲得勝任學習的成就感,增強自信,考試時就能抓住基本分,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另外,在這一環節可以設置“好”生“差”生互助小組,以學生主動組合為主,教師協調為輔,主要為“差”生補習基礎知識,“差”生成績上升時互助“好”生連帶表揚。

2.應首先保證學生低級需求的滿足,再引導學生向高級需求發展。

學校應與家長取得溝通,引導家長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關愛的家庭氛圍,樹立“理解關愛但不溺愛縱容,并培養其責任意識”的主導思想;對于住校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協調宿舍內部的學生關系,為其創造“和諧、共進、安全、友愛”的宿舍氛圍以滿足學生尋求安全及愛與歸屬層次的需求;幫助學生維護公平和諧的班級氛圍,滿足其社交交友需求;幫助學生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引導他們追求較高層次,如尊重及自我實現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成績。

高中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階段,而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因而我們要結合其心理發展特點,通過保證學生低級需求的滿足,引導學生向高級需求發展;并細分各層次學生,通過控制不同學生身邊的相關“變量”,改變成績較差學生學習的“成本”及“收益”來合理地激勵學生,以使不同學生的行為自然地指向“學習”。

篇9

俗話說“字如其人”,文言道“書乃心之畫”,講的都是書法與個性心理的必然聯系,我們的書法教學如果能和學生的個性心理產生良性互動,勢必為書法教學帶來一線生機。

一、“賞”字學會欣賞書法,尋找形質美感

書法藝術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其核心是用線條構成不同的藝術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就是線條的藝術。線條在紙上體現了起收、方圓、藏露、輕重、疾澀等等。中國書法,抽象了天地萬物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賢之理,簡單的線條其實蘊涵了深奧的玄機,它在紙上形成的形質,反映了人的心理情緒。(如圖1的線條反映輕松、興奮、痛苦、煩躁)

誠然,學習書法的第一步是選帖。在選帖方面,傳統的書法教學由于偏重實用性,都是以法度森嚴的楷書為臨摹范本的,很少有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對學生的束縛性很大,學生很難產生興趣并堅持下去。個性心理的差異,導致人們對于書法的欣賞是有個性傾向的,有些人喜歡秀麗多姿,有些人喜歡蒼勁豪放,有些人喜歡厚重豐滿,有些人喜歡瘦巧挺拔(如圖2至圖4)……所以我們大膽打破了學習書法從“歐顏柳趙”四大家入手的傳統,甚至也打破了學習書法從正楷入手的“規律”,更不主張學生走臨摹教師作品或當代名家作品的“捷徑”,而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選帖,在選帖之前,讓學生充分體會書法筆畫形質體現出的心理情緒,具體做法如下。

1.宗旨:以古代經典作品為范本,取法乎上,弘揚傳統。

2.讓學生先觀摩,再試寫,體驗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碑帖,最后再作出選擇。

3.避開法度森嚴的唐楷,以漢隸和魏碑入門,如《張遷碑》、《曹全碑》、《史晨碑》、《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等,這些碑帖用筆技法難度不大,結構勻稱美觀但要求又不甚嚴謹(相對于唐楷),整體字形收放空間較大,容易上手,對于體會書法線條的形質,理解漢字結構的規律有很大的幫助(如圖5)。

4.對于個性張揚的學生,允許他們選擇結體開張、風格突出的碑帖,如《石門頌》、《石門銘》,或清代金農的隸書。這些碑帖筆法提按明顯,線條高古,整體字形個性強烈且開闊張揚,對于體會書法線條形與質的韻味,理解整幅章法的跌宕有明顯的效果(如圖6)。

5.在學生用筆、間架結構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只對于少數個性心理適合學習楷書的學生(如文雅的、安靜的、內向的學生),再推薦法度森嚴的唐楷供他們選擇學習。例如我校高中學生黎政斌同學(獲廣東省第二屆青少年書法大賽二等獎)性格文雅沉著,在學習魏碑有了一定基礎之后,轉入唐楷的學習,收效明顯(如圖8)。

二、“析”字游戲筆墨線條, 奠定書法基礎

書法藝術的百花齊放是由于書法形質的不同,而線條(筆畫)又是書法形質的重要體現,因此,線條(筆畫)的訓練是學好書法的基礎,我們嘗試做法如下。

游戲1:手捏乒乓球比賽寫字。不比誰寫得好,比誰寫得時間長。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握筆技巧(如圖9)。

游戲2:立姿懸肘書寫大字。同樣不比誰寫得好,而是比誰的姿勢美(標準是肘要懸,手不抖)。以這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寫字姿勢,為下一步寫大字奠定基礎(如圖10、圖11)。

游戲3:臨摹長線條(長筆畫)比賽。選擇有長橫、長豎、長撇等筆畫的字,比誰寫得好(標準是有明顯的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以這種方式訓練學生對筆鋒的調節能力,同時這些長線條是漢字的支架,又可以訓練學生對間架結構的把握能力,為下一步的臨摹練習做好準備(如圖12)。

游戲4:比眼力、找異同。把不同風格碑帖字并列放置,利用多媒體放大在教室前的幕布上,讓學生觀摩并找出線條形質的區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以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于自己選擇碑帖的特點的理解。例如《張遷碑》方嚴古拙、以方筆為主,有雄秀之氣。《石門頌》放縱舒展、開張瘦勁,以圓筆為主,有飄逸自然之態。《張猛龍碑》嚴謹秀麗、方圓并用。《石門銘》結體寬舒變化,用筆豪放自然,撇捺伸展開闊,楷中兼行,有飛逸跌宕之意味。

以上的游戲在值日班委的裁判下,采取記分式進行活動,在這一階段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對于書法形質的了解學習在快樂有趣的游戲中得到加強,并且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臨”字嘗試大字教學,初探個性心理

傳統的書法教學是由小楷打基礎的,其實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多少科學性,主要是當時書法有極強的實用性。今天,書法的實用性微乎其微,活潑的中學生面對激烈競爭的中考、高考,也沒有幾個愿意靜下心來,嚴謹工整地去臨摹蠅頭小楷,我們干脆實行“大字教學法”,其所謂的理論依據如下。

首先,從教學目的看,現在的書法教學重在傳統文化熏陶與繼承并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不應該把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一點一畫的雕琢上(其實現在的學生也不可能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此)。其次,寫小楷的難度最大,小楷要求筆筆精到,而今天的學生平時寫字已經不用毛筆了,要他們用蘸滿墨汁的毛筆在小格子里寫楷書,其難度可想而知。寫大字時的情況就好了許多,這時的毛筆在紙上的運行時間加長、運行空間加大,筆畫加粗,學生從起筆、行筆到收筆,可以清楚體會書寫的過程與方法,并可以比較從容地練習和理解。

對于臨摹的準確度,不作苛刻的要求,我們認為學習書法,能夠掌握原帖的六七分即可,關鍵能夠掌握原帖的風格特征和神韻,不要壓抑學生在臨摹過程中流露出的個體心理特征,鼓勵學生在臨摹階段就顯露自己的個性,便于從臨摹向創作的順利過渡,也利于在創作中展現自己對書法形質的大膽處理。例如我校初中學生李佩芬同學(獲廣東省首屆青少年書法大賽一等獎、第二屆青少年書法大賽進步獎)和葉錸洇同學(獲廣東省第二屆青少年書法大賽一等獎),臨摹的都是《張猛龍碑》,但是她倆的個性開朗大氣,在魏碑中也都喜歡《始平公造像》筆畫形質的豐厚且包含力度之美,開始是無意識地將二者融合,我們知道這個情況之后,不斷鼓勵她倆大膽、有意識地堅持這樣臨摹。如果當初只是強調臨摹的準確度,不了解她們的個性心理,就會完全磨滅了她們的創造力(如圖14、圖15)。

篇10

[關鍵詞] 規模效應 系統動力學 仿真 移動通信

一、引言

通信行業是一個關系國家命脈的基礎性行業,進入21世紀,通信行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移動業務對固話業務的替代性日益顯現,移動通信在整個通信領域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狀況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由于世界范圍內,移動通信技術已從2G跨入3G時代,同時通信行業又面臨著嚴重的競爭失衡的狀況,因此,分析和研究一點通信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就具有了重要現實意義。

二、分析和建立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假設,規模成為起主導作用的因素,而其他因素的作用處于次要地位。我們可以利用系統動力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建立競爭模型,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模擬仿真分析。

設系統中系統成員的個數為n,系統中的狀態變量即用規模來表示,在這里進一步用具有實際意義的系統成員所占有的客戶數量來表示,用xi(i =1,2,3,……n;i≥2)來表示,系統成員客戶規模對于時間的導數dxi/dt即表示客戶規模的擴張速度。假設系統中總的客戶規模為M,表示所有潛在和已被爭取到的客戶數量的最大值。同時假設系統成員客戶規模的擴張程度同系統成員已擁有的客戶數量成正比關系;對于還未被任何系統成員所爭取到的客戶來說,他們也是系統成員的潛在客戶,潛在客戶數量越多,系統成員擴展程度也越大,因此假設潛在客戶數量也同客戶規模的擴張程度成正比關系;而系統成員客戶規模受其他系統成員的客戶規模的反向吸引作用的影響,因而假設系統成員客戶規模的擴張程度同其他系統成員的客戶規模之和成反比關系。據此,可以得出規模競爭的演化模型如下:

式中ki表示表示了系統成員客戶數量一定時,其自身的擴張能力,即是除客戶數量因素本身外,其他因素對客戶數量增加所產生的促進作用(ki>0),假設其他因素的促進作用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即ki為一個常數。基于我國目前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現狀,主要考慮包含兩個系統成員的競爭過程,即n=2,則模型變為:

由此可以得到系統的平衡狀態是由當X1+X2=M時達到。當達到平衡狀態時,X1和X2的數值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他們揭示了當系統內部競爭過程達到穩定狀態時,系統成員的規模。

三、系統的模擬仿真運行分析

為了對競爭系統的運行作更加直觀的分析,根據式(2),利用Vensim PLE 系統模擬軟件建立兩個主體的競爭模型,其SD結構如圖所示。

基于以上數據令X1=3.76383,X2=1.639,K1=0.23,K2=0.0954,M=8,系統的平衡點為(6.207,1.792)。

結果說明X1/X2在平衡點的值大于初始比值,競爭失衡的狀況加劇。

四、結語

本文以含有兩個系統成員的系統為研究對象,對規模因素作用下的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競爭狀況做了一些分析,分析了規模因素和其它因素效用的不同影響。目前,我國移動通信領域已到了開始跨入3G時代的階段,而競爭失衡的加劇對于政府要實現均衡發展和防止一家獨大性壟斷局面出現的目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此,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移動通信市場競爭的發展規律,并用此進行移動通信行業的重新布局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