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的商業模式范文

時間:2023-09-07 17:59: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業的商業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旅游業的商業模式

篇1

關鍵詞:產業集群 旅游經濟 商業管理

產業集群化商業模式的發展優勢

一般來說,集群化商業模式優勢在六個互相聯系的方面得到體現,具體來說:

從產品流通價值角度來看,區域性集群化商業模式的開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務物流成本,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較高,地區競爭力得以整合發揮(朱小斌,2010)。企業的集群化發展使得內部生產剔除了重復性過程,產品生產效率提高,而企業受益于集群化條件也會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從容,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從產業專業化分工角度來看,集群商業模式將產業內部部門進行有機分割,各部門能夠自主實現商業人脈拓展,通過交流學習而使得創新協作力加強,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產業集群化商業模式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優勢,依靠集群經濟實力、科學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術支持來改革和創新市場體制,發揮市場經濟效應(李偉清,2013)。集群化商業模式對于經濟資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產業群落內信息、資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動,群落內部和外部兼并整合業務加強,集群規模實現有限幅度的擴大。從集群化的內外交流來看,一方面,產業集群具有優勢外溢效應,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經濟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經濟發展具有內吸作用,外部資金和資源不斷涌進,為產業集群提供持續發展動力。

我國旅游產業引入集群化商業發展模式是深化地區經濟合作和實現內外經濟資源互補戰略的必要步驟,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體利益性來約束和聚集以分散化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為基礎,搭建旅游企業公平、互補以及審慎化的行業發展平臺,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我國旅游企業進行集群化商業模式的探索創新是必然趨勢,通過產業聚集效應達成的綜合競爭力提升效果也為旅游產業繼續奠定第三產業主導地位提供了發展基礎。

旅游集群商業模式條件下內在利益合理性證明

包含旅游行業在內的任何商業集聚發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為核心維持條件,產業集群內的每個企業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為單個企業在經營規模、信息不對稱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異而有所區別對待,遵循合理的群體利益分配規則是集群得以堅實存在并發展的必要條件。集群化商業模式的優勢體現一般與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密切相關,為了求證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內在利益合理性,通過基于SHAPLEY數值的單項求解過程可以作為輔助參考條件(趙文瀟,2013),具體如下:

建立旅游企業商業集群數集M={1,2,3…N},其中數集內旅游企業可以建立N≥2的子數集組織,以特征函數S(T)表示,子數集可以通過均衡產業集群內微觀經濟主體的經營能力來對樣本企業進行協調,從而獲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個旅游企業合作與競爭的指令提供,集群企業的利潤回報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業集群商業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歸納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尋找多個解決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設T為S博弈隨機抽取的旅游企業子數集,且T數集內不存在全部樣本參與數集組織活動情況,則子數集既得利益分配額無限趨近于零,得出:

(2)

假設集群內旅游企業參與群體性活動并得到利益分配,則其與標記M不具有顯性相關性;假設集群內存在利益對立企業α和β,則可表示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時滿足的情況下就代表集群內利益由N≥2個獨立企業協作完成,滿足三個公理N維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數值有且只有一個,如表1所示。

假設在產業群落內存在旅游企業1、2和3,提供有差異化的旅游服務產品,三家企業通過協作方式進行上下游業務開展,由于存在規模經濟效應,企業聯合利潤留存相對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單獨旅游企業1的經營成本利潤情況如表2所示。

與單獨開展業務相比,在集群化商業模式下,旅游企業1留存利益增加值為20-109/6=11/6;旅游企業2留存利益增加值為21(計算方法同1);旅游企業3留存利益增加值為68/3(計算方法同1)。因此,通過產業群落內部微觀經濟主體的貢獻作用來分配集體利益可以體現出集群商業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數值分配規則具有促進集群穩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礎上使得旅游商業聯盟不斷吸引新資源,通過集團化運作來讓組織成員感受個體價值,并且受到越來越多的群落成員推崇(張鴻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業模式的建立原則

(一)注重集群內企業責任感的發揮

從經濟學視角分析,基于“古諾-納什均衡”的集群組織建立要遵循這樣一種規則,即組織內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恰好不違背組織利益最大化準則,因此,旅游企業集群化發展要以靈活激勵作為發展理念,使得組織內成員有動力參與集群活動和商業創新,認可合作大于競爭模式,通過建立“Y值激勵法”來發揮最高水平(饒品樣,2010)。

在“Y值激勵法中”,Y=,即使得激勵程度得以量化,當Y>1時,組織內成員對于組織發展具有積極配合性,協作成本少,而協作利潤較高;當Y1的頻率出現。旅游產業集群化可以通過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負激勵的方式來對沖完全正激勵或完全負激勵風險,落實到實踐便是“有獎有罰”,對積極配合產業集群發展的企業實施獎勵,對消極懈怠的企業則施加一定的懲罰性措施,直到消極配合企業開始轉向積極協作,從而達到群落內每家企業都能規范化發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優勢及合作的有效性(饒品樣,2010)。

(二)旅游產業集群模式下的內部監督原則

成功且具有指導意義的產業經濟組織理論依靠科學統籌而不是紙上談兵,企業間的競爭必然會導致弱勢企業出局而強勢企業發展壯大,但這一過程不是封閉的線性系統,而是具有循環性質的開放式環形系統,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業在未來也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如何將這種風險降至最低達到可控水平就至關重要。因此,要規避這種潛在的市場淘汰風險,就要在集群產業內部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和企業信用水平評估機制,將企業家個人主觀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業在人力、物力方面對集群的偏離成本,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內部監督機制來維持集群的主導力,將群體經濟分離風險控制在合理的保證區間,以始終具有良好的群體工作狀態和效益穩定性。

(三)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商業模式的因地適宜原則

第一,企業間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礎的建立,產業集群內部成員只有在樂于協作和群體互助的基礎上才能夠盡個體最大努力來維持并發展規模經濟,實現產業集群內成員的“同榮辱、共進退”,避免個人利益原因而導致的對集體利益、集體規則的背叛(王兆豐,2012)。

第二,營建旅游企業集群化發展的輕松友好環境,將合作氛圍由競爭建設為和諧共處,消除惡性競爭條件下的企業間由于爭奪利益而發生的互相詰難、仇視和報復現象。

第三,處理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使之互相稱為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聯動利益函數,防止個體利益違背集體利益、集群化發展反而拖累獨立自主發展現象的出現,實現組織內經濟主體的動態利益均衡。

結論和建議

我國未來旅游業發展必定向集中、整合、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方向趨近,旅游集群化商業模式在規模經濟、管理創新以及服務貿易領域都開始展露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單一企業過于弱小和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特性的弱點,旅游行業的集群化經營需要政府、企業以及企業家共同推動,具體的操作建議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為旅游企業集群中的主導者,帶領群落內全部旅游企業共同發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內部化經營為基礎,將專業化分工落實到互有聯系的不同環節,通過公司來主導核心關鍵環節,這些關鍵環節可以包括購物、餐飲、住宿、娛樂等,其余環節則盡量實現外包經營。

二是創新旅游集群公司運作模式,將“大鍋飯”模式轉換為“利益聯盟”模式。通過聯盟化發展,不僅可以實現步驟1中的非關鍵環節外包經營,而且還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競爭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發揮群體性優勢,明確群體目標,減少群體維持成本消耗。

三是組建集群企業影響力品牌,推動市場品牌建設。旅游產業集群的內部成員要共同努力推廣產業集群品牌,擴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影響力,通過內部和外部經濟主體、不同行業間、不同利益方互相銷售的方式來提升顧客附加消費值,例如實行積分制、優惠券制。

四是加強集群企業協會形式的監督管理工作,確定協會成員公平、公開、公正的參與群體性意見發表,確保母公司對集群成員的較高凝聚力和執行力,避免一盤散沙和各自為政現象的出現(趙春梅,2011)。

五是積極發揮政府性指導監察作用,以局部計劃經濟模式來消除旅游產業集群的發展障礙。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盡管多數產業經濟理論強調政府力量的放開,但是對于旅游服務行業等集中性發展依然不能離開政策的多方面指導,政府要從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完善政策制定,加強旅游行業的發展精神指導,保持旅游第三產業的科學布局和合理增速。

參考文獻:

1.李偉清.長三角旅游產業的集群顯著性及績效水平評價[J].商業時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業集群競爭優勢來源的演化差異[J].管理世界,2010(7)

3.張鴻敏.旅游集群風險與風險傳導[J].經濟導刊,2012(5)

4.饒品樣.旅游產業集群企業共享性資源及動態演化機制[J].旅游科學,2010(9)

5.趙文瀟.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演變及新趨勢[J].金融經濟,2013(10)

篇2

何為用戶體驗式的商業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圍繞客戶向往和喜愛的角度,營造主題式全景身心靈體驗,它包括聽覺、視覺、味覺、嗅覺、觸覺、感覺,以及營造360度全景式關鍵記憶鏈互動模式,美國一所大學研究發現,決定一個人去否想去某個景點反復游覽,關鍵不在于景致如何,關鍵取決于那個景點帶來人們怎樣美好幸福的記憶。

試驗是這樣的:他們針對打算出游的學生發放一份此次旅游期望的調查問卷,看看在出發之前他們會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會讓他們有負面或者正面的體驗,并給每個人手腕上配了一個資料記錄器,讓他們在旅行中使用。但記錄器發出聲音的時候,學生們必須針對問卷回答相同的問題。將他們此時的回答記錄下來,一天為7次,結果四周之后,要求大學生們必須靠記憶復述一遍他們美好經歷和尷尬體驗,最后并回答一個問題:入過事先知道本次旅游不如想象那樣美好的話,還會參加這次旅行嘛?

答案超出想象:不論是對旅游度假期待情緒還是回憶,都比旅游本身更有趣。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問及還會不會再去那個景點時,他們反應和度假感覺關系不大,而是對度假記憶起到關鍵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旅游景點能夠圍繞給游客帶來美好記憶構建體驗互動模式,要么他們再一次光臨的概率也會大幅度提高。

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以兩個親身策劃的旅游案例,進行分析:

1、云南玉溪映月潭生活禪修閑度假中心

這家坐落在在云南玉溪的度假中心,原本主打溫泉項目,但是周邊已經有8個溫泉度假村,如果還是按照這個路線來走,只能是惡性競爭,誰也賺不到錢,面對這樣的困境,根據實地調查發現,離著度假村附近有一座廟宇,而來度假村度假的人士往往都是對佛教有所感悟的高端客戶,因此結合這樣的背景和資源,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生活禪休閑度假中心,通過禪文化的生活方式的導入,使之形成體系和特色,讓每一個身處都市,面臨各種身心壓力的人士有一個放松身心的所在。

視覺層面:特別重視房間里氛圍的營造,通過竹制品、蒲團、佛教、念珠的飾品氛圍營造,讓人們仿佛到了一個清凈的世界,簡約中讓體現靜的價值。

聽覺層面:每個房間和整個景區配置了高品質的音響設備,游客可以隨意點播各種佛教音樂和自然音樂,關鍵之處特別營造了水生花卉景觀,種植了大量的荷花和蓮花,我們知道蓮花是唯一同時開花并同時結果的植物,通過情境的營造,讓游客體會到佛教所推崇的蓮花——超脫紅塵,因果相生的深意。

味覺層面:通過全素自然飲食與禪茶一味設計,讓人們恢復原本的味覺狀態,感受到一味一世界的精妙。

嗅覺層面:通過佛香和沐浴spa香薰,凈化身心每一個細胞。

觸覺層面:度假村內每一個角落都放置具有標志性的雕塑和道具,如在湖邊的一棵樹,樹上掛著各種祈福風鈴,觸摸它讓人們產生幸福的感覺。

感覺層面:聘請著名趙州禪寺的高僧和各地寺廟的高僧大德,開壇授課,讓游客在心智上得到升華和觀念的解脫。

通過每個關鍵點的營造,讓每一個游客來到映月潭,總體產生記憶點:凈化心靈的福地。從而把簡單的溫泉度假項目進行產業升級,成為心靈文化勝地,并籍此成為國家4A級景區,成為全國佛學愛好者,尤其是許多高端人士的心靈凈土,獲得了跨越式發展,因為他牢牢占領了每一個到訪者的心智,引導人們在繁華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內心和淡定,從而與那8家溫泉度假村相比,做到不戰而勝,進而通過口碑迅速打開市場扭虧為盈,并帶動了當地別墅的銷售,形成了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模式。

這是對個現有景點的升級與改造,而對那些新的景點又該如何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客戶體驗商業模式呢?

2、上海崇明紫海鷺緣浪漫莊園

當筆者三年前考察中國第二大島上海崇明島時,被這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吸引,但遺憾的是這里除了東灘觀鳥、東平森林公園外,就是一般的農家樂,缺少特色的主題旅游景點,因此決定在崇明開一家獨一無二的生態觀光農場,根據現在倡導低碳環保,人們追求浪漫輕松的生活,根據調研和反復研究,發現在國內還沒有成規模的薰衣草農場,而這一標志性景觀是很多年輕人所向往的,不需要教育市場,憑借過去對法國普羅旺斯的向往與記憶,塑造中國的普羅旺斯浪漫伊甸園。為此做了以下的設計與安排:

視覺層面:以大片紫色浪漫薰衣草為基礎,同時種植大面積的波斯菊、玫瑰、向日葵、檸檬馬鞭草、鼠尾草等香薰景觀花海,為消費者眼前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與視覺記憶。更為重要的是為了營造浪漫的主題,包括每個搖椅、步行道,甚至樹上的鳥巢都設計成雞心的造型,用細節感動每個追求幸福的情侶。并為新婚群體、熱戀群體、相親人士、生日酒宴提供美麗賞心悅目的身心體驗。

聽覺層面:莊園每個角落都安放園林景觀音響,特別備選了上百首中西浪漫名曲,伴隨花香陣陣,彩蝶飄飄,美妙的音符讓來這里的女性朋友過耳難忘,另外安裝了“一見鐘情”的晚鐘,傳送浪漫的氛圍。

味覺層面:餐具采用造型特別的心形,紫海鷺緣設計建設了獨特的星光音樂酒吧,和鋼琴浪漫餐廳,星光酒吧整體用透明的彩鋼和玻璃構成,晚上可以遙望漫天的星斗和月亮,點點星光照進酒吧,給人以獨特的視覺上的體驗。鋼琴浪漫餐廳整體形象猶如一架巨大的鋼琴,嵌入在紫色的海洋中,浪漫的鋼琴曲,讓人仿佛回到了夢幻的世界中,同時莊園提供的純種白馬,宛如自己就是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暢游其間令人神往。

特別推出的香薰土雞湯和含有薰衣草的香薰崇明糕,讓游客在感官上獲得了獨一無二的體驗,一吃難忘。

嗅覺層面:莊園內各種香薰植物爭相散發出迷人的香味,營造了很好的戀愛感覺和甜蜜味道,多層次多角度的呈現出來,離著莊園半里之外都能聞道。

觸覺層面:莊園內有白色馬匹和鴛鴦,特別養了中國只有四百只的網絡神獸,通過和動物情侶的親密接觸,產生了深刻的記憶點。并提供獨特的愛情開心農場,讓情侶們動手一起營造愛情的果實。

感覺層面:通過許愿墻和愛情林、愛情花園的互動營造由于給游客營造了難忘的記憶,我多次遇到冬天和初春很多前來游玩的游客,雖然沒有開花,但是在這里他們能感覺到那份濃濃情調,只是在花叢里坐坐都感到分外的愜意,這令我感到驚訝,原來美好的記憶對景點的影響如此之大。

篇3

關鍵詞: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構成策略;創新對策

目前,農業旅游已發展成為一種極具特色和趣味的旅游形式,它對于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傳播民俗文化和生產文化發揮了極為關鍵的積極作用。農業旅游帶給現代居民回歸自然,在自然中釋放自己,令更多的城市居民獲得全身心貼近自然的生活。根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各類休閑農業旅游接待人數與經營收入都保持在年均15%以上的增長速度,僅僅以2014年上半年為例,全國的休閑農業旅游已接待游客5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休閑農業旅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當前現代農業旅游的商業運作模式依然以傳統的產品模式為主,出現了用戶研究滯后、產品品牌建設落后、產品營銷模式陳舊、管理服務不規范等與現代農業旅游發展不相符的矛盾問題,迫切需要商業模式創新來改變當前農業旅游的被動發展狀態。由此,筆者針對這些問題以及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構成策略狀況,對商業模式創新對策加以探討。

一、我國現代農業旅游及商業模式概述

(一)現代農業旅游發展的背景和作用

1.大眾休閑時代農業發展條件和機遇。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正在直線上升,增長速度飛快。從2014年剛剛出爐的中國成績單中可以看出,我國2014年人均GDP約為7485美元,在全國范圍內已有7個省市的人均GDP破萬。此外,我國居民在法定節假日上,共有125天公休假日,其中有10天的帶薪假期。因此,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休閑旅游消費需求的渴望也日益增強,這都充分說明我國已具備休閑大發展的基本條件,有利于農業旅游的大力發展。

2.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參與的表現。《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于2014年由國務院頒布并實施,該文中提及了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游以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要點。其中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息息相關,它們都利用了自身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以及市場需求,發揮了生態優勢,從而突出農業發展的基本特點,形成一批具有多樣化、特色鮮明的農業旅游產品,進一步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同時,農業旅游的發展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關鍵途徑。

3.有利于城鄉居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農業旅游已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成為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消費,旅游者在農業旅游的過程中購買了文化和精神產品,充分享受了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以及農業生產,使得旅游者擁有了更為開闊的視野。與此同時,旅游者進入鄉村也帶來了現代的思想與城市的文明,推動了城鄉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鄉居民的科學文化素養。

(二)現代農業旅游與商業模式

1.農業旅游商業模式的內涵與特征。農業旅游商業模式是指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運用的一種系統,充分組織和利用各種資源,形成能夠促進旅游者消費的服務。與一般的企業運營商業模式相比,農業旅游商業模式具有一定的依托性、價值性、風險性和高要求性。首先,依托性體現在農業旅游領域內依托多個產業發展,滿足其旅游者目的地旅游的精神需求;價值性體現在為農業旅游創造了更多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風險性則表現為旅游者需求的改變而造成的商業模式的多變性;高要求性是指農業旅游商業模式需要更好的產業策劃、更優秀的管理團隊、更為廣泛的參與以及合作,更需要品牌建設的加強。

2.目前,我國農業旅游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仍存在很多弊端與不足。首先,在用戶方面存在滯后性,策劃與決策上無法跟隨時展的腳步;其次,產品未形成品牌化,不具備本身的競爭優勢與顧客體驗,無法滿足旅游者的多層次需求;第三,宣傳和營銷模式陳舊,缺乏“年輕態”。第四,非專業化的經營管理,導致服務存在偏差。對于旅游景區來講,專業化的管理服務必不可少,農村旅游景區更是需要專業的經營管理,鄉村居民沒有較強的旅游服務意識,直接影響到旅游者的旅游感受。

3.商業模式創新應用于現代農業旅游的必要性。首先,可以提高農業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者體驗和感受;其次,促進農業旅游產品開發,建立起具有文化內涵、精品以及特色的旅游產品生產體系,擴大品牌影響效應;同時增強農業旅游經營管理能力,以用戶為核心,提高策劃和決策的“數據化”。

二、我國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構成策略

(一)旅游發展環境策略

企業商業模式需要完善的內部管理作為保證,由此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的順利實施則需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在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主導營造作用,首先,保護和扶持農業旅游資源。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涉農自然資源進行合理保護,進而做好相關扶持工作;其次,優化農業旅游產業發展環境。利用財政補貼、招商引資等措施不斷完善農業旅游區域內基礎設施與配套設施建設,同時規范農業旅游產業發展,提高管理水平。

(二)產品定位和開發策略

產品定位和開發是農業旅游產業發展中最關鍵的一步,產品定位直接關系到旅游產品的開發,而產品的開發則會影響到產品的市場銷路。例如農業旅游當中所涉及的文化創意、文化創意包裝、文化旅游產品都是經過產品定位和開發策略之后而產生的結果。也就是說文化創意是產品定位和開發策略的核心內容,以文化為主題可以有效提高整體農業旅游產品的價值,形成獨特的個性與吸引力,從而造就強大的產業生命力。

(三)品牌營銷策略

經過產品定位與開發后,農業旅游的發展就面臨著市場競爭力的巨大挑戰。品牌營銷策略的實施就是為了提高農業旅游景區的獨特性,使之與其它農業旅游的區分度增大,從而彰顯出地方特色與旅游項目特色,以避免出現雷同等現象。品牌營銷策略主要包括資源利用、品牌建設和品牌宣傳三個方面,進而增強農業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四)市場運營策略

農業旅游的市場運營策略采用的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戶和企業經營、社會參與的經營模式,在農業旅游發展當中,基本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已經具有明確的分工。從農業旅游角度上說,農業旅游的所有權歸政府所有,而管理權則是依靠農戶和相關企業,政府并不直接參與到農業旅游管理上來,僅僅體現在政策上與資金上的扶持。

(五)產業鏈發展策略

現代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勢必要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從而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出更大更多的價值。一是圍繞農業旅游產業,大力調整產業機構和發展相關服務業、交通業、物流業、加工業等,擴大產業鏈條,革新縣域經濟結構;二是以鄉村建設為載體,建立農業旅游綠色食品、旅游產品開發等主體產業,打造出具有農村特色的產業品牌;三是圍繞旅游服務,建立涉及水果、畜牧、蔬菜等農村產業為主的旅游服務體系,為現代農業旅游營造更好的經濟環境,實現了農業旅游與產業鏈的良性互動。

三、我國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創新對策

(一)發展集聚式旅游,擴大產業鏈條

旅游產業的空間集聚主要是整合空間內部資源,將多種旅游要素整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旅游產業鏈、價值鏈,最終建立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的旅游區。農業旅游集聚效應得以產生,主要源于當前情況下農業旅游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等。重構農業產業鏈條,創建以農業旅游產品為核心的休閑旅游產業集聚點,對現代農業旅游商業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農業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

(二)旅游產品開發與規劃

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是現代農業旅游的重要基礎,因此基礎創新就是以旅游者為中心進行旅游產品開發與規劃設計。首先,消費者是旅游業的服務對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能夠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給不同的產品。其次,所開發的產品必須具備應用價值,并符合整體規劃設計理念,對現有資源實施創新利用;最后,以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為核心,優化商業模式,建立一體化的模式優化體系,在給與消費者良好體驗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商業與社會價值。

(三)產品升級與體驗

在滿足旅游者基本物質生活需求的基礎之上為其提供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就突顯出了商業模式的核心創新,即產品升級、產品個性化設計以及增加體驗活動。該創新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形成,旅游者的需求不斷升級,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大眾化需求,而是個性化、能夠體現與眾不同的產品需求和服務需求。因此在核心創新方面,首先,促進產品升級和個性化設計,其次,提高旅游者體驗感受指數。

(四)打破農業旅游產品的空間限制

以市場需求為依托,擴大農業旅游產品開發維度,保證基礎產品和功能產品研發,以確保消費者的利益,使特定旅游資源更具主體性與功能性。同時,加大對發展產品以及高端產品的研發力度,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基礎上,致力于未來產品的研發,打造農業旅游高端品牌。其主要針對高收入旅游者。因此,要對市場需求進行分門別類,才能把握關鍵創新。

(五)高水平、高品質的管理服務

根據農業旅游的實際關注點,必須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才能滿足旅游者對農業旅游特色性、參與性、原始性、舒適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首先要從細節入手,以流程再造為主要手段,以追求卓越為最終目標,努力開發高品種的服務模式;其次要從自然入手,以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為主要核心點,以熱情、溫馨、親情等感受為最終目標,做到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趙愛民.“美麗中國”視角下的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4(1)

[2]孫金晶,盧鳳君,金琰等.生態休閑農業企業商業模式評價體系構建[J].現代園藝,2014(2)

篇4

2008年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讓中國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對于北京眾多商務旅游企業來說也是如此。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入境游客大幅減少,國際跨國企業商旅開支的縮減,致使北京眾多的高星級酒店目前都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住宿率下滑的現象。

面對國際形勢造成的困境,為拉動區域內旅游產業鏈條的發展,北京市朝陽區旅游局舉辦了“2009年朝陽區應對金融危機振興旅游產業發展系列高層研討會”,希望通過政府的號召力,聚攏產業相關資源,搭建起政府與旅游企業的交流平臺,為商務旅游企業之間提供了合作聯系的機會。通過專家學者的智囊獻策幫企業樹立信心,團結企業共同渡過危機難關。同時,以商務旅游為切入點盤活區域內各相關產業鏈,強化商務旅游品牌對住宿業、旅行社業和旅游商業等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供求轉型導致產業滑坡

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研究所副教授李仲廣指出,旅游業面臨多重危機,包括突發事件,比如地震、食品危機、公共衛生事件等;還有經濟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并且,中國旅游產業面臨著供求轉型的矛盾,李仲廣認為這是造成中國旅游業大滑坡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第一季度城鎮居民的旅游人數增長了34%,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增長速度。但是這么火爆的市場情況,中國旅游產業卻呈現一種“冷”的狀態,整個市場的需求沒有轉化為產業的利益。隨著假日制度改革和旅游需求轉型升級,旅游經濟運行面臨供給轉型跟不上需求轉型的主要矛盾,與國民不斷增長而且日益變化的旅游休閑需求相比,供給相對不足,商業模式相對滯后。

關于行業面臨的內部危機,旅游企業急需規模集中與商業模式創新,從典型旅游業態來看,中國旅游產業總體呈現出規模小、布局分散,科技含量低和商業模式創新不足的問題。如何將良好的市場需求,轉化為良好的企業效益,是旅游企業轉型面臨的現實問題。

第二個內部危機,旅游企業業績下降,旅游供給結構性缺陷突出。業績下降是表面的觀察,供給結構的缺陷才是真正的原因。產業界很多的供給并不是市場需要的,而市場真正需要的服務,業界卻不知道怎么提供。近期國內各大城市高星級酒店的入住率普遍比較低,房間空置成為困擾酒店管理者的一大難題。因為入住率低,酒店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中國有一個產業三十年沒有任何改變,那就是旅游業,這是絕無僅有的。相對金融危機和突發事件而言,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產業自身的危機,如果不改變的話,即使沒有金融危機也會面臨生存不下去的局面。中國的旅游產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李仲廣表示。中國旅游業走向何方?

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研究所副教授李仲廣說,即使沒有這場經濟危機,中國的旅游業也需要一場革命。但是這是一場什么樣的革命呢?

國內市場不斷增長的旅游需求,但是中國旅游產業本身之后的供給與之形成的矛盾卻多年沒有解決。“結構性供給矛盾將是中國旅游產業今后長期存在的矛盾。”李仲廣認為。

要走出這個危機,第一個變革就是要從旅游大國變成旅游強國。從國外的研究來看,旅游產業新的競爭力都包含著這幾個關鍵詞――技術,產品,文化,人力資本,信息化。WTTC的競爭力顯示證明,它們對旅游業有很高貢獻度,單獨依靠市場和體力勞動的產業發展,已經不適應旅游業發展的潮流了,這些技術和人力資源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差距。

第二個變的方向就是建設現代旅游業。要進入現代旅游業的階段,旅游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工具和人力資本,否則必然落在時代的后端。中國在世界的價格競爭力是最高的,但是環境,技術,人力資源,開放度等等是處在平均值,人文旅游大大低于平均值。

第三個變革內容就是民生角度。要關注休閑,度假和生活品質方面的需求。在國家宏觀戰略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一系列新形勢下,中心城市正積極向現代服務業城市和統籌兼顧城市的模式轉化,必須把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的產業,綜合休閑、觀光和商務會展,提升生活品質,把旅游業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綜合性產業。

變革需要異業整合

大家都知道要進行變革,但是要從哪里開始?要怎么變?眾多旅游企業,酒店企業還是困惑著。

以北京為例,北京的飯店從奧運會以前的300多家,到奧運會后將近800多家,肉少僧多,因此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市場。北京華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安學君說,市場開發真正的概念是找市場,這是主動要出去的找著你的定位。但是開發市場,不是說我換個名片,建立關系、投其所好,而是要對你的服務對象的不同國籍,口味,推出相應的產品,這才叫開發市場,培育市場。

智囊傳媒總裁傅強認為,如果依然在傳統旅游上下功夫,那么企業將很難把市場需求轉化成收入。對于商務酒店來說,就是要在“商務”上下功夫,換句話說,就是改變以往酒店大多處在商務線的末端,被動提供服務的狀態,打破行業整體的界限,需要全新的行業整合。

篇5

關鍵詞:O2O;新型C2C;新型旅游業

2014年11月18日,由IDG資本主辦的“硅谷對話北京”行業峰會如期舉行。此次峰會將以“共享經濟與O2O中的C2C”為主題,中美兩國與會嘉賓通過專業、高端的對話,探討中國未來三到五年的O2O的發展機遇。

自2013年以來我國O2O市場不斷嶄露頭角,一時間,打車軟件,外賣平臺,同城團購等各類網站如雨后春筍迅速崛起,O2O的商業模式帶給整個電子商務行業一種新的思考。

而O2O中的C2C無疑是整個O2O中最耀眼的一個部分,在這里,線上到線下的高效與供應商到消費者的靈活得到充分的結合,這個嶄新的市場注定改變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經濟和供需關系,而是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

一、O2O與C2C的特點

1.O2O

O2O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O2O的概念非常廣泛,既可涉及到線上,又可涉及到線下,可以通稱為O2O。

O2O的特點是高效。眾所周知,傳統的信息傳遞必須遵守傳統供應鏈的流程,信息的傳遞不可避免的受制于門店。而O2O模式以移動終端為媒介,以網絡為平臺,實現了信息的多元化傳遞。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實現信息搜索,同時信息搜索與消費這兩個過程相分離,無形中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2.C2C

C2C指的是消費者與消費者間的交易,也就是一個消費者作為賣方出售商品給另一個消費者,是電子商務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種模式。

C2C的特點是個性化。消費者普遍具有追求個性化的特點,所謂個性化也就是符合潮流、彰顯特色的產品。這種消費心理決定了規模化的B2C模式具有許多弊端,也決定了C2C作為電子商務發展最終模式的地位。

3.小結

綜上所述,依托于O2O的新型C2C帶動整個服務業的革新是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以及消費者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么,相比較于現有的O2O,新型C2C式的O2O的優勢到底如何體現?

二、我國目前O2O的現狀

1.老牌O2O的現狀

(1)團購平臺舉步維艱

團購鼻祖Groupon業績遭遇持續冷冬,目前市值預計甚至不足40億美元,遠低于2010年谷歌對其報出的60億美元收購價。而反觀國內,經歷了昔日“千團大戰”洗禮幸存下來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兩大O2O巨頭遲遲未能上市,倒是專注于做分類信息的58同城率先實現了IPO,拋開昔日環繞的光環,我們不禁會問:老牌O2O到底怎么了。

之所以外眾多老牌O2O企業紛紛遭遇發展瓶頸,其原因主要在于傳統的O2O模式主要是在販賣信息,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和服務者本身就可以實現快速的信息溝通,使得老牌O2O們所販賣的信息的邊際效用在不斷減少,其結果注定是不容樂觀。

(2)閉環O2O的弊端

所謂O2O閉環實際上就是指兩個O之間要實現對接和循環。也就是由Online到Offline,由Offline再到Online。

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增加用戶粘性,但是實際上閉環O2O其實就像是一個籠子,把服務者和消費者們都套在這個籠子里,一旦一手握有服務者,一手握有消費者,那么就可以一面壓榨服務者,一面壓榨消費者,這樣一來,獲利就僅僅是時間問題了。不過實際上,由于O2O本身并不像傳統的電商一樣完全通過Online進行交易,所以實現閉環的O2O成為所有行業參與者的難題。

不過換一種思維方式,既然做不出籠子,為什么不能夠跳出籠子,改變閉環O2O的思維方式,開始探索新的藍海。

2.新型C2C的崛起

在傳統O2O遭遇重重困境之時,新型的C2C商業模式正在悄然的強勢崛起。新型C2C打破了傳統O2O的布局,目標是去中介化,直接摧毀線下門店,解放手藝人。

2015年3月11日,國內規模最大的美業O2O企業河貍家上線達一周年。在雕爺發出內部郵件中,曬出了河貍家傲嬌的業績:單日破萬單。成立僅僅一年的河貍家目前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估值達到3億美元。

傳統的美甲業中,美甲師需要依托于實體的店面,店鋪老板為美甲師提供了一個平臺,美甲師就必須將訂單利潤的一部分提供給店鋪老板。這樣一來,經過層層“剝削”,美甲師們最終拿到手的利潤不足創造的價值的一半。

而河貍家美甲定位于“手藝人上門服務”,砍掉了店面以及跟店面關系緊密的類似于作坊的商業模式。河貍家為美甲師們提供了一個自己的平臺。在這里,美甲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和技藝自主定價,與客戶協商合適的時間上門服務。美甲變成了每一位美甲師的藝術創作。她們獲得的除了更加豐厚的利潤,還有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河貍家深刻改變著美甲師的同時,也改變著消費者的體驗。傳統的到店消費無法滿足日益個性化的消費者需求,預約上門服務不僅充分考慮了消費者需求,而且因為不考慮門店成本,使消費者享受到了合理的價格。

3.小結

近年來,類似于河貍家這種新型C2C平臺還有很多,當傳統的O2O飽受爭議之時,這種直接把消費者跟服務者相連的新型的C2C卻同時受到了消費者和服務者的好評,這樣一來網絡平臺所賴以生存的流量勢必會更加樂觀。因此,雖然目前這些新型C2C還在爭相燒錢擴大市場,其優勢已經是顯而易見的。用“雕爺”的話說:“羊毛出在豬身上”,最終的盈利不會是難題。

三、O2O中的C2C模式應用――新型旅游業

綜合服務業中各類行業的行業特點和當下網絡平臺的現實情況,秉承著O2O線上到線下的理念,加之C2C消費者和服務者直接對接的思想。作者認為新型旅游業可以成為O2O中的C2C的另一個重要的應用。該平臺應主要致力于迎合當下“自由行”的旅游現狀,撮合導游與游客的個性化對接。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自助游、主題游等更加自由的旅游方式。此時,一個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導游如果能夠幫助解決路線、食宿等一系列問題,無疑會給游客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導游可以充分考慮自己的特長、時間安排等因素,擺脫了旅行社的束縛。因此,這種雙贏的旅游平臺勢必會同時獲得游客和導游的好評。

1.導游行為分析

根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商品價值=c+v+m,其中c表示的是生產資料價值,v表示的是勞動力的價值,而m就是剩余價值。在蓬勃發展的旅游業中,作為主要服務提供者的導游卻只有微博的底薪,豐厚的剩余價值被旅行社奪走,因此,許多導游為了提高收入,只能與景區的商店合作,以求獲取商店的利潤分成。這樣一來,就上演了導游變“導購”的鬧劇。

C2C式旅游平臺,不僅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導游擺脫旅行社的“剝削”,而且客戶個性化的需求幫助這些平凡的服務者實現自我價值,必定會得到廣大從業者的認同和支持。

2.游客旅行體驗因子分析

(1)數據來源。本文針對游客旅行體驗設計了一份問卷,方便獲得數據分析的第一手資料。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數據297組。通過將數據錄入SPSS中,分析影響游客旅行體驗的9個因素的內在聯系。

(2)KMO檢驗

用來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和偏相關系數的KMO值為0.74(0.74大于0.7),因此該樣本數據適合于做因子分析。

(3)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如下表所示,將影響旅行體驗的因素分為三個因子。

①個性化因素。包括自主的選擇景點、自主的選擇時間、自主的選擇同行伙伴以及可靠的導游的指導。這些因素體現了在旅行過程中,游客具有個人色彩的需求對最終旅行體驗的影響程度。

②客觀因素。包括可靠的游覽信息,游覽的安全性以及所游覽景區的質量。這些因素反映的是游客旅行過程中的客觀的,不受主觀意志影響的因素。

③外界影響因素。包括他人的評價和景區的宣傳力度,主要是除自身之外的其他個體和組織對旅行目的地的評價。

(4)結果分析。在載荷矩陣所劃分的三個影響因子中,個性化因素對游客旅行體驗的影響最大。雖然其他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視,不過依然說明,在人們個性化需求日益增長的今天,人們愿意針對旅行中的諸多問題自己作出選擇,不是受限于他人。

3.小結

通過上述的導游行為分析和顧客體驗分析,不難看出,旅游業雖然涉及許多內容復雜的服務,但是新型C2C式旅游業仍然有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無論是服務者還是消費者都在竭力尋求自身個性化的需求,為新型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市場基礎。鑒于目前我國的經濟依然處于發展階段,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政策和制度還不是十分健全,面對著問題重重的行業現狀和不斷膨脹的市場需求,相信新型C2C式旅游業能夠給出滿意的答卷。

四、現實意義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將越來越多的人從固定的PC端解放出來,創造了嶄新的O2O的時代。以O2O為依托的眾多C2C模式的平臺順應著時代的浪潮,也將迎來蓬勃的發展。這種嶄新的運營模式不僅僅蘊含著更多的商機,而且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

在未來,O2O中的C2C的發展將會幫助我們實現共享經濟,充分利用資源。相信隨著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不僅具有一技之長的服務者們可以通過這些C2C平臺獲益,每一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閑置資產、普通的特長和能力、甚至閑置的時間來獲益。

在曲折的經濟發展道路上,O2O中的C2C因為其打開平臺兩端的特質,無疑天然的為共享經濟開辟了最廣闊的天地,成為其中最重要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張陽.從運營商的角度看O2O生態體系布局[J].通信企業管理,2015(1).

[2]張波.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3).

篇6

關鍵詞:產業融合;鄉鎮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4;F5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2-2966-04

Research on Township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rom Industry Convergence Angle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LIU Dong

(Institute of Arts , 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053000,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the methods,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was analyzed. Taking Zhouwo music town as an example, the local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wnship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新型城鎮化發展路線強調城鄉統籌、產城互動,以提升城鎮文化,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等內涵為中心,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文化旅游產業融合了文化創意和觀光旅游的雙重特征,其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和文化內涵將成為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1]。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重點分析鄉鎮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的途徑、意義和作用,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強縣周窩音樂小鎮作為實例,探討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以期為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參考。

1 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整合框架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通過優勢資源的交叉融合實現相互滲透,建立新的產業鏈,從而逐步形成新的產業或增長點的動態發展過程[2]。產業融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整體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產業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化,傳統旅游產業的競爭優勢正逐漸被技術革新所削弱,只有不斷引進、吸收、整合、優化不同產業的優勢資源和商業理念,并通過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轉化為企業新的增長點,才能不斷提升整個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1 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融合

文化旅游產業以文化創意為發散點,一方面充分調動和發揮旅游產業的經濟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又能為地方旅游增添新的內涵和元素,從而實現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互補性融合,擴大地方旅游產業的影響能力,形成全新的產業模式。追本溯源,文化旅游產業首先是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地方傳統民俗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較強的滲透性和輻射力,它是地方特色資源、經濟、文化和技術等優勢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綜合產物,能夠與傳統產業融合,為發展新興產業及其關聯產業提供良好的條件。近些年,隨著人們對文化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將地方文化進行整體包裝,形成文化創意產品,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水準,符合國家政策發展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基于旅游產業的融合性和輻射面,以文化特色為軸線,將地方傳統優勢工業、農業、商業、地產以及人文景觀進行有效整合,可形成多維度和深層次的新型旅游架構,給旅游者以不同的體驗,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形成資源協同效應。以文化旅游產業園為例,特色文化為先導可以豐富整個旅游園區的內涵,奠定旅游產品的文化基調,打造園區核心競爭優勢;通過文化帶動旅游的發展,提高整個園區的客流量,以達到聚集人氣的效果;豐富的客流量又可為當地房地產行業和傳統工業、農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可以說,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協同效應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也為地方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3]。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首先應做好優勢資源的高質量整合,夯實旅游園區的文化基礎,同時加強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將文化融入到相關行業和產品中,并納入整體規劃,從而形成產業鏈。

1.2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機制

文化旅游產業以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為基礎,通過旅游項目拓展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其成功的根本就在于整合文化與經濟產業的能力。通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不斷創新,最終形成資源協同效應。不同產業由于自身功能、作用、技術、優勢、特色等方面的差異,同時由于與旅游產業關聯方式的不同,將相關資源進行整合的途徑也各有差異。一般而言,資源整合渠道主要包括資源優勢整合、技術優勢整合、功能優勢整合以及市場優勢整合[2]。

不同產業的資源優勢各異,基于資源優勢的差異性和互補性能夠使文化旅游產品更加全面,如生態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整合等。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市場是受供求關系所決定,不同產業或產品具有不同的市場調動功能,整合不同市場的旅游資源能夠使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內涵更加豐富,如民俗文化節與地方旅游產業結合等。旅游產品的更新換代較快,而旅游產品的創新離不開技術手段的支持,高技術含量的優勢產品能夠為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元素,它的引入和融合能夠給旅游業帶來科技含量的提高,促進旅游產品結構的優化。因此,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資源的簡單投入,更需要其他資源的不斷投入,發揮不同產業之間的連帶與協調作用,以點成線,以線帶面,以面成片,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產業。

1.3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

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滿足人們更高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可以從經濟價值、生態價值與精神價值3個方面來衡量。了解文化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制定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思路。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首先追求物質享受,在滿足物質需求后會進一步加大對于精神產品的渴求。文化旅游產品融合了傳統旅游產品的基本要素,同時借助地方民俗文化對產品進行重新包裝,開發出高附加值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旅游產品的不同層次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文化旅游產業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帶動當地傳統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還能夠有效地傳承地方文化,豐富當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最短缺的不是工業產品,而是生態環境和精神解放,需要和諧的生態環境。基于此,文化旅游業另一個重要效用就是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將傳統農業、工業納入到旅游產業中,成為旅游產業的一環,其生產功能、生態功能、生活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都能夠進一步豐富旅游產業,實現旅游者、投資者與當地居民的共贏。只有將當地傳統產業、生態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有機融合,才能使地方鄉鎮文化得到有效地傳承和流轉,才能夠持續帶動地方相關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提高地方鄉鎮及其居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整體生活質量。

2 鄉鎮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路徑

中國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經過不斷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績,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產業園,但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國內城鎮旅游多集中在休閑和觀光等旅游產品的開發,對各種參與式和體驗式的文化類旅游產品投資較少,產品單一,結構不合理。小城鎮旅游產品開發大多呈現以資源為導向、各自為政的狀況,片面強調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忽視了鄉土民俗等文化內涵的挖掘,大大影響了小城鎮旅游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區域內各景區之間產品開發缺乏協調與聯系,開發建設分工不明,競爭多、協作少,沒有形成多樣的旅游資源聯合開發和綜合開發優勢,從而導致產品類型重復,特色不明顯。本研究以周窩音樂小鎮的發展為例,剖析我國鄉鎮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的路徑。

2.1 以文化為主線,注重發展方式的協同融合

融合文化創意元素、充分調動旅游資源的整合效用是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打造產業可持續發展動力的重要手段。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文化特色的主線,圍繞文化創意開發合適的旅游產品,以豐富的產品和文化來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開發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明確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融合發展的交叉點、產品的交會點以及產業的互動點,尋找到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與策略,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形成立體產業體系,從根本上脫離傳統旅游業的單維性[3]。周窩音樂小鎮隸屬于河北省武強縣,是我國西洋樂器的重要生產基地,其制造樂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開發建設周窩音樂小鎮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和投資方尊重現有民居的歷史價值,保留小街小巷風貌,依舊建舊、修舊如舊,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風味和形式,彰顯北方民居特色。同時,將音樂融入到整個旅游產業園區中,依托周窩樂器產業良好的基礎,以拓寬延伸產業鏈方式實施“產業鏈”招商,成功引進了德國GEWA和北京璐德文化藝術中心兩家知名企業,共同打造了中國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基地項目。在建造過程中,對墻體立面、重要設施、村鎮夜景、街角節點等地方進行視覺形象設計將都統一在以樂器、音樂為主題的符號中,著力突出了樂器制造的產業特色,讓人們體驗、享受獨特的樂器文化。

2.2 聯合周邊產業鏈,有效整合不同產業資源

產業融合的實質是通過優勢資源替代或互補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在資源的整合開發中應充分調動不同產業的優勢資源,特別是要充分挖掘文化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以鄉鎮文化作為特色,將文化元素融入傳統農業和工業,創新原有產品體系,形成新的產業模式(圖1),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開發相關產品,豐富旅游業的產品形式,拉長整個產業鏈。在聯合周邊產業時,要有整體思維才能夠充分調動其他產業的積極性,通過整體宣傳、整體開發、整體促銷等統一手段將產品的開發、發展和銷售納入旅游業發展的系統中,與文化特色進行有機整合,成為整個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還應以旅游資源為紐帶,以主題文化為切入點,構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路線,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檔次,打造旅游地的文化旅游品牌。周窩音樂小鎮的建設遵循“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將本土居民分期分批遷出,將原有民居統一包裝,建設了以各類樂器展覽功能為主的博物館16個,以各類商業經營功能為主的門店80余個,以餐飲住宿功能為主的旅社200余個。同時,結合樂器之鄉、木版年畫發源地的特點,打造一座民風古樸、原汁原味,集吃、住、行、娛、購、游一體的旅游景點。同時,周窩音樂小鎮還創辦了全國最大的麥田音樂節,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狂歡,將音樂制造、音樂旅游、音樂演繹完美結合,借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文化素質。

2.3 協調統籌,完善和提高相關配套保障機制

配套保障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旅游業的發展情況。政府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重要力量,應當加強協調配合職能,形成相互協同、相互搭臺的保障機制,做好旅游產業的配套服務[4]。由于文化旅游產業涉及到多個產業和政府部門,這要求當地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協作機制,共同確定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策略,討論重大工程項目的開發建設,共同籌劃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工作,使其在思路、目標、措施、步驟和產品開發的類別設計、時間安排、空間布局等方面能夠有機結合和有效配合。周窩音樂小鎮在開發過程中注重政府部門的直接協調統籌,形成了統一的發展思路,保持一致的發展步調,使樂器產業、音樂文化節以及生態農業能夠協調統一發展。另外,當地政府注重對傳統文化和原有民居的保護,通過租賃的形式與當地居民達成協議,將小鎮民居轉租給音樂人,將現代音樂文化與周窩傳統音樂融合,形成新的文化發散點,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傳統產業、文化創意特色和旅游資源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從根本上擺脫了產業的單一性和旅游業的片面性。產業功能范圍不斷拓寬,形成了相互滲透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人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各個層次的需求,為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3 地方鄉鎮文化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旅游業所融合的資源范圍越來越廣,一方面使旅游業邊界更加模糊,另一方面也使旅游業成為以服務為核心的龐大產業群體。在發展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時,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地區現有資源,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

3.1 統籌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行業聯動協調機制

多頭領導是管理中的大忌,也是影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涉及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其他傳統產業,其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干預,只有實行統一管理才能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才能有效地發揮出產業融合效應[5]。目前,我國打造文化旅游概念的鄉鎮不在少數,但資源整合不到位,分管部門各行其道,沒有統一的規劃。因此,在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當統一部署,建立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旅游、工業、經濟、城建等協調機制,制定符合產業大局的整體方案,盡量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不同訴求,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利益最大化。

3.2 挖掘鄉鎮特色文化,提升旅游產品文化創意含量

無論產品形式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歸根結底,文化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挖掘鄉鎮特色文化的途徑非常廣泛,包括旅游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等。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多元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但與國際旅游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這要求加強對旅游規劃的重視,更多地引入國際或國內先進文化元素,與當地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完整的文化體驗;重視對旅游產品的細節開發,確保旅游項目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提升旅游者的體驗和感受,充分發揮產品創新效用;不斷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提升旅游產品的創意含量,提升旅游產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3.3 創新商業模式

除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好的商業模式也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影響著文化旅游產業資源整合功能的發揮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弄清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是制定商業模式的關鍵,只有相關產業都能夠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分享收益,旅游產業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國際上成功項目的開發模式,針對大型主體旅游項目,應當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專長,由專業文化公司、大型旅游投資集團、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共同投資組建成立項目制股份公司,綜合運營產業園項目,實現創意產品、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合作共贏。同時可以不斷拓寬產業發展邊界,推動項目執行的積極性。

3.4 重視旅游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

配套設施及服務質量是制約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旅游產業也不例外。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模式主要包括創意園區、大型文體活動、創意建造以及大型展覽等觀光旅游和體驗旅游,這對地方旅游產業的配套功能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旅游者能夠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必須能夠有相應的條件讓旅游者獲取更好的體驗[5]。文化創意產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某一個行業,而是一種橫跨多個行業的價值實現過程,因此,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應當不斷開拓思路,促進文化產業向旅游業和傳統產業延伸。

4 小結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政治經濟中心日益向大中城市聚集,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前經濟改革、人口流動和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而地方鄉鎮在此輪發展過程中則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這不僅體現在經濟資源的不斷流失,還有人力資源的持續輸出,鄉鎮后續發展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地方鄉鎮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地方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特色道路,更是地方文化保護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本研究從產業融合和資源整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國鄉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地方鄉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文建,陳 琳.產業融合框架下的農業旅游新內涵與新形態[J].旅游論壇,2009,2(5):704-708,716.

[2] 單元媛,趙玉林.國外產業融合若干理論問題研究進展[J].經濟評論,2012(5):152-160.

[3] 黃細嘉,周 青.基于產業融合論的旅游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對策[J].企業經濟,2012(9):131-133.

篇7

目前市場出現的互聯網熱潮,是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碰撞,這種網絡互聯互通帶動的產業跨界與融合,是未來產業轉型的重要特征。

首先,互聯網思維是貫穿這一兩年的熱門詞匯,一時間,仿佛說誰沒有互

聯網思維,誰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也看到雷軍和董明珠打賭,馬云和王健林打賭,都是互聯網企業向傳統經濟體發起的“沖擊”。但是互聯網思維真有這么神?互聯網和傳統企業就是對立的嗎?我們知道,經濟活動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而互聯網改變的是信息流,當然也正在滲透資金流與物流,互聯網企業在顛覆一些傳統企業的商業模式,正在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而傳統經濟體其實也在積極地擁抱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嫁接傳統與新經濟之間的渠道或者說橋梁。

如果深層次地去梳理互聯網對經濟的聚集、融合與跨界作用,我們會發現,以互聯網為核心為紐帶,在其產業內部與產業外部均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產業內部看,互聯網產業鏈正在進行更廣泛的垂直整合,電信運營商、內容服務商、設備制造商等加速將自身業務向產業上下游延伸,打造硬件、軟件、應用服務的一體化,搶奪“互聯網入口”。在互聯網手機、互聯網電視領域尤為明顯。數據顯示,2013年,互聯網高清機頂盒快速發展,市場占比由2012 年的 4.7% 上升到 15.1%

從產業外部看,互聯網與零售、金融、教育、醫療等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產業邊界日漸模糊。一方面,傳統企業積極向互聯網邁進,傳統商貿企業紛紛向互聯網轉型,網絡零售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加速向傳統行業進軍,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紛紛推出金融服務或產品,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娛樂,互聯網醫療等行業也持續快速發展。

而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與傳統經濟,傳統產業融合更加深化。不僅如此,他們相互之間的融合也在加速。移動互聯網前所未有的傳播速度,云計算超強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大數據的挖掘,聯袂在向生產、生活領域深度滲透,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以手機為例,從1G時代到3G時代,從摩托羅拉的“大哥大”到諾基亞,因為無法適應時代的變遷而隕落。

其次,服務業占比快速上升,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開始融合。2013年我國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了制造業,2014年上半年看,這種趨勢仍在加速。而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融合的趨勢是服務業制造業化,制造業服務業化。

怎么理解呢?比如服務業出現了產品化,標準化,連鎖化的趨勢,而這些本來是制造業的標配。像服務業中推出的金融產品,旅游產品,醫療產品等,這樣的趨勢是市場的選擇,同時也得到了高層的認可與推廣。以旅游產品為例,總理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時,強調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作用大,要著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用創意設計創新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和內涵,大力開發老年、民俗、養生、醫療旅游等。我的理解里,轉型升級的旅游產品,會是融合了現代農業,融合了度假養生、生態養老、文化民俗體驗等現代服務產業,又會引導旅游地產的發展,升級地方生態經濟發展。這已經不僅僅是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甚至是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城鎮化的產業融合,是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趨勢之一。

篇8

現代服務業大體相當于現代第三產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金融業、保險業、旅游業、科研事業和生活福利事業等。

根據2012年2月22日,國家科技部的第70號文件,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它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提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互聯網,尤其是無線互聯網正以摧枯拉朽之勢于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地演繹著顛覆與新生。可以說,在當今商業社會,一切都將互聯網化,而隨著這場變革從根基上改變了人與人的關聯本質和關聯形態,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互聯網最大價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工具價值,而是它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及價值挖掘。

今天的企業可以憑一款產品橫空出世獨霸天下,以產品來顛覆,將成為商業生態里的常態。農業時代,以家庭為中心;工業時代,以企業為中心;互聯網時代,是去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就是公司變輕,團隊變小,層級變少,管理變淡……徹底的“人即公司”化。公司邊界被打破,出現生物型組織,社群將成為新的連接方式。現代企業更替加快,方生方死,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我們都很有危機感。

中國旅游業的提速發展就是這十來年的事,但在在線旅游日益凸顯核心地位的這一兩年,變化巨大,傳統組織體系下的跟團旅游正被越來越多的游客拋棄,而在線旅游又因其成熟度讓一部分游客感覺“坑爹”。如何改造傳統,平衡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我們和無數互聯網創業者一樣,正在上下求索。

中國在線旅游增長迅猛,但滲透率很低,目前在線滲透率僅8.6%左右,還是以機票和酒店為主,但其盈利門檻在不斷提高。2013年,藝龍傭金超過10億元,可是虧損加大,即使去哪兒,也有1.87億元虧損。

而在線旅游各大體系下,又有著不同的態勢。

機票、酒店機會已微,但休閑度假領域的產業集中度仍然很低,細分市場依然有極大發展空間。如驢媽媽在全國率先開拓的景區門票在線分銷和目的地自由行業務,雖然已經耕耘5年多,每年保持數倍增長,但加上其他跟隨著開展該業務的企業,總量在整個景區門票預訂市場中的占比還不到3%,要知道,2013年這個市場的收入在1400億元左右。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基于新產品、新需求、新技術和用戶體驗導向的破壞性創新還是有可能形成對巨頭的顛覆。

互聯網帶來了整個社會生態的變化,在這場劃時代的變革中,不變的是旅游的本質,變化的是在創意、產品、服務環節更人性化、體驗更好。游客在個性化、特色化、定制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旅游業本身來說,在信息獲取、旅游交互體驗、旅游商業模式方面變化很大。旅游產業傳統的四化: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逐漸要變成新四化:信息化、品牌化、網絡化、均衡化。以前以生產為中心的B2C模式將逐漸轉變以游客為中心的C2B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必然保持高速增長,旅客散客化和個性化需求不斷加大的趨勢越來越明確,游客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更強,對旅游品質的要求更高。大眾休閑旅游時代即將來臨,從純景點觀光旅游,逐漸進入無景點休閑旅游,基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旅游商業形態會慢慢占據主導地位。

2013年,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2204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4650億元,但中國OTA市場目前營收只有117億元,空間還很大。在線旅游增長主要取決于在線機票、酒店和休閑度假業務三大板塊的增長。現在在線機票預訂的滲透率已經很高,機會較小;度假酒店、休閑度假市場預訂業務將迎來爆發增長;在線租車、在線旅游購物、特色餐飲服務也將成為新增長點。

作為追趕者,要有鮮明的用戶導向,要從客戶體驗出發,以產品為核心,以游客為中心,再回頭考慮技術上的可行性。維護用戶關系的思維模式也要系統性轉變,要重新審視“粉絲”的力量,我們不得不承認“沒有粉絲的品牌沒有未來”。

今天的商業生態,羊后面有狼,狼后面有虎,虎的后面還有外星人。我們最大的敵人不一定是同一個價值網中看得見的競爭對手,顛覆者往往是你不知道的價值網中的天外來客,用你根本無法抵抗的武器輕易顛覆了你。毀滅你,與你無關。

篇10

旅游景區典型的經營模式

以我國旅游區為例,比較典型的做法就是一個班子、兩個牌子。

我國旅游集團典型的經營模式

中國旅游企業的集團化發展是伴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而開始的,更多的體現了一種政策導向性。在行政力量的強力整合下,中國旅游集團的骨干力量開始形成。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以國旅集團、中旅集團、中青旅集團、華僑城旅游集團為代表的國資傳統旅游集團獲得了長足發展。地方強力整合的以北京首都旅游集團、上海錦江國際集團、西安曲江旅游集團為代表的旅游企業集團發展如雨后春筍。同時,在國家行業結構調整、主業集中整合的背景下,新的旅游集團不斷涌現。隨著旅游集團企業的發展,我國本土的旅游集團的成功商業模式開始固化并自我復制,這些成功模式的“裂變”效應大大推動了整個產業的集團化水平。較為成熟模式如“旅游+地產”、“旅游+會展”、“旅游綜合體”“旅游+航空”等多種模式,這些模式大大推動了旅游集團的規模擴展和區域布局。旅游集團作為旅游產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旅游商業創新的探索者與產業使命的踐行者,在中國旅游的發展歷程中承擔了引領者的角色,發揮了核心和主導的作用,承擔了旅游國際競爭國家隊的角色。

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的途徑和建議

觀念創新是旅游發展的先導,隨著我國旅游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按照融合的產業類型與地區分類,旅游產業融合至少可以分成4種形式:①產業間融合,即旅游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②產業內融合,即旅游產業內不同行業的融合。③在本地融合,即將旅游相關產業集聚在一個空間里,如深圳東部華僑城,將主題公園、飯店、商業住宅與度假地產相結合,互相提升價值,形成復合型旅游商業地產的經營模式。④跨行政區融合,即指位于不同國家或行政管轄區的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及旅游產業內部行業間的融合。因此,旅游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的具體途徑和對策有:

第一,經營模式的創新,應考慮旅游企業資源配置的現狀,要在充分考慮企業的特色、質量、市場、資金、技術等條件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依據規劃,突出重點,擇優開發,整合具有強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以滿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產業融合機制下企業經營模式構建的主要途徑是與不同產業鏈上的企業合作,拆分和重組兩個組織中現有的資源和能力一起達更好的效果。產業融合機制下不同企業系統重新組合,其經營模式本質上是一種更有效率的整合產業資源的方式。

第二,大力借鑒產業融合帶來的定位漂移區間,促使企業的旅游產品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實現從單一的觀光型產品向滿足多種需求的主題產品、休閑度假產品和個性化產品轉變。產業融合對經營模式發展的影響產生于一個或多個不同的價值鏈環節,重新組合成一條新的價值鏈。在產業融合的條件下催生的新的產業價值鏈必將對企業的經營模式發展產生影響。

第三,旅游企業作為旅游產品的供給者,需在突出經營特色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之上,加快完成從單體型經營到鏈條化運作方式的轉變。因為不同年齡、收入與不同文化層次的消費者出游目的更加多元化,旅游者的消費心理更加理性,旅游者的活動空間、活動范圍以及活動頻率更加靈活多樣,這就決定了旅游企業經營模式創新的必要性與必然性,以豐富產品體系和增加相應的供應能力。

第四,進一步培育壯大企業集團,提高企業創新的集成能力。企業作為產業融合的主體,其實力的大小和創新能力的高低對能否實現產業融合起著關鍵的制約作用。因此,需要整合好企業內外部的各種有形和無形資源,加強市場策劃和營銷手段的運用,提高集團化運營的水平,引導市場消費方向變化,克服響應產業融合中需求方面的障礙,促進新型產業的成長和市場份額的提高,在傳統的旅游要素基本架構上,以橫向和發散性的思維去拓展業務和創造企業業務的增值空間。

第五,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不僅導致了企業組織之間的競爭,而且引發了企業組織內部結構的創新。旅游企業組織結構開始由縱向一體化逐漸向橫向一體化、混合一體化、虛擬一體化轉變。企業的結構更趨于柔性化和扁平化,需要有以最短時間進入相關或非相關的業務市場,進行跨行業專業經營的能力。產業融合過程帶來旅游功能的模塊化,由于產業邊界的模糊,旅游成為一個價值模塊并嵌入到其他產業的價值鏈當中,成為泛旅游產業鏈上的增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