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控制過程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風險管理控制過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化,銀行內部經營管理的壓力日益提升,尤其在社會經濟環境復雜化的背景下,異常的不良貸款事件、理財業務消費者群體投訴、存單詐騙、信用卡透支欺詐等較為嚴重的管理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事件背后往往有違法違規問題存在,不僅挑戰銀行的經營效益,也直接對銀行的聲譽帶來重大影響。為了有效地防控違規性管理事件的發生,銀行的各級機構強化管理的過程控制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合規問題,而是一個關涉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銀行管理過程控制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銀行高盈利能力和盈利高增長可以將許多管理問題和風險消化掉,但是在經濟形勢較為復雜的環境中,銀行進入微利化的階段時,管理的過程控制不僅是風險控制的需要,也是成本控制的需要,是銀行有效度過相對危機環境的必然選擇。
銀行的業務以經營風險為本,缺乏過程控制將意味著業務風險無法有效控制。銀行的傳統核心業務貸款是典型的以風險為本的業務,貸款發放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控制,稍有控制不當,都可能引發信貸風險;即使存款業務的操作也有存單欺詐、假鈔、點鈔失誤等風險;傳統上認為中間業務風險很低,甚至有人認為中間業務幾乎沒有風險,但是從最近以來的保險、基金、理財業務等都發生了一些消費者投訴或者群體抗辯事件;銀行內部的財務管理也同樣可能發生違規風險。尤其是在大型銀行體系中,總部與基層分支機構管理距離較遠,一些銀行為了充分調動基層機構的積極性,充分授權分支機構,使得管理的過程控制難以落實或者被疏忽,其結果是基層機構違規事件時有發生,甚至給整個銀行的聲譽和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銀行日益嚴峻的行為風險形勢呼喚管理的過程控制。有別于傳統資產風險的行為風險日益滲透到銀行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隨著銀行資產規模和組織管理體系的日益龐大和復雜,銀行監管法規體系日益健全和復雜化,銀行內部行為和外部行為的適當性和合規性問題日益突出,銀行表外資產權重的大幅度提升,無法反映到資產負債表上的各種風險往往與銀行的銷售、履職和服務行為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行為風險無法直接通過數字化的模式表現,需要銀行行為的控制。實際上,在柜面或者柜面外的各種銷售不當行為,不僅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而且甚至很難在銀行電子化的有效監控范圍內。一些理財產品銷售中對產品特點或風險披露不充分,銷售后出現約定或法定需要披露的重大變化未能及時進行披露,一些產品合約缺乏完整的簽字手續或者合約重要條款疏漏等,都可能引發巨大的聲譽風險甚至經濟損失。
銀行面臨因管理過程失控引發挑戰,特別是發生了高管違紀,重大額違規貸款事件之后。在大數據時代,銀行管理的過程更為透明,客戶與銀行關系、內部員工與客戶的關系均可能通過電子化的媒介來承載,如果某一個管理環節缺乏控制,這些問題就馬上通過網絡、紙質等媒體迅速廣泛地在國內國際范圍傳播開來,從而給銀行的聲譽帶來嚴重的挑戰。這不僅會引起國內銀行監管機構的關注,也會引起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的關注,特別是對于境外上市或境外有業務的銀行,還會受到境外相關監管機構的關注、監督和處罰,上市銀行則可能直接導致銀行股價大跌,乃至引發股東的群體訴訟。此類例子在國際銀行市場中時有發生。
消費者維權意識顯著提升,訴求方式靈活化、便捷化和復雜化。在大數據時代,消費者在網絡媒體為代表的各種輿論支持和引導下,其權利意識明顯提升,而且其維護自身權益的知識和技能也大大增長。另外,大數據時代一旦發生消費者個別或群體投訴,有關投訴可能在開放的互聯網中透明化。信息化社會中消費者訴求的實現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面對面或紙質化的主張方式,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短信息、郵件等等低成本而傳播速度極快的媒介。這種投訴不僅可能引起監管當局的關注、直接介入調查直至采取嚴厲的執法行動,有的個別或群體性投訴事件還可能引發中央政府高層的關注。
銀行管理過程的控制失當容易產生大面積風險。大數據時代銀行業務的格式化、普遍化、電子化特點進一步加強,一旦銀行發生某個環節的管理失控或無效問題,則往往可能引發大面積相類似的風險和問題。例如某個理財產品銷售環節存在違規,可能引發群體性投資者的質疑和抗辯,甚至可能追溯到已經終止產品的類似情形的問責,從而給銀行帶來很大的聲譽風險和經濟風險。
銀行如何強化管理過程控制
強化管理的過程控制意識。首先,公司治理層面上有必要適當強化對重大管理事項有效控制的監督,尤其是董事會和監事會有必要針對一些具有普遍性且影響大的管理控制疏忽、無效等問題履行監督職責,促成高級管理層對管理控制的高度重視。針對高級管理層的考核評價也有必要適當強化過程控制效應的評估分析,而不囿于數據化業績的評價,在公司戰略規劃上也有必要適當定位管理過程控制的戰略性部署。其次,各層級的主要管理者均應該有清晰的管理意識,無論機構大小,無論出于哪一個管理層級的主要負責人(即主要管理者)均應該有較強的管理意識,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的管理職能看成是管理目標實現,更不宜簡單地把管理目標量化為某一個時點的業績數字,需要設置綜合化的管理目標,也需要有管理的過程控制,風險和效益兼顧,近期效益和長遠效益兼顧。再次,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要有效實施過程控制不能依靠面面俱到的管理理念,其時間和管理幅度決定了無法管控所有的過程,而只能選擇重點事項的過程來控制,而且還只能是這些事項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銀行各級機構管理者的過程控制應該借助相對專業化的力量來規劃其過程控制的要事,這些要事的確定需要縝密的分析和慎重選擇,上級機構可對下級機構主要負責人要事選擇進行適當指導。在確定要事之后的管理過程控制中,還需對其管理要素進行梳理和分析,過程控制應更多地集中于要素所處的環節,特別是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因其時間和經歷等的局限,更需要抓過程控制的要素。
要從管理人員的準入和準入后評價環節上強化管理過程控制的理念和文化。上級機構在選拔下級機構主要負責人的環節,必須重視候選人的管理過程控制意識和控制能力的綜合分析和考慮,并應將過程控制能力的分析要素及評價標準精細化設計,以便為各級機構主要負責人的準入選擇奠定基礎。對機構主要負責人、風險控制部門或營銷負責人等在過程控制理念和能力方面應差別化對待,對于前兩者應該高度重視,并在準入條件中設置較高的權重,對于營銷負責人可適當弱化。在管理人員選拔之后的考核評價環節,也應重視管理控制能力的綜合考核,階段性或時點性的數字業績固然重要,但不宜因此而忽視對主要負責人的管理過程控制效果和能力的分析與評價,在考核指標體系中應設置適當的指標來表征管理過程控制意識和能力。尤其是在管理人員的升遷和職位下遷環節中更應充分評估分析有關人員的管理控制能力。
管理過程控制的核心問題是流程管理問題。鑒于銀行作為企業以經營和管控風險為本。正是由于風險在銀行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無處不有,管理流程成為有效過程控制的核心問題。流程管理則是一種以規范化的構造端到端的卓越業務流程為中心,以持續的提高組織業務績效為目的的系統化方法,沒有流程的業務管理將會出現無序狀態。鑒于此,管理者借助流程控制管理過程,既要充分運用流程,更要充分認識流程需要適應管理變化而不斷地檢視和優化;既要構造健全的流程體系以適應管理過程控制的需要,更要監測、分析和評估流程在管理過程控制中的真實效應。當然,流程的提煉、設計和最終實施,需要較為科學的管理體制機制來保障,僅僅口頭或形式上重視流程,很難最終確保流程的優化提煉、構建和實現。銀行的各條線、各部門、各級分支機構應該充分發揮智慧,既要借鑒國內外先進同業某些流程的優點,也要兼顧自身和屬地的特色管理情境和文化環境特點;上級機構要善于梳理、提煉、總結、試點和推廣內外先進的流程經驗。
要重視通過管理創新來化解管理過程的有效控制問題。銀行各級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均應該重視將管理問題、難題通過管理創新來化解。處于管理體系較高層級的管理人對于下級機構發生的各種管理事件或者管理目標難于實現等問題時,不宜簡單化地通過問責有關管理人來應對,而應該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通過管理技能和舉措方面的幫扶來促成下級機構化解問題。在各級一線管理人員面臨的本級機構的各種管理困境或難題,同樣不宜采取簡單化的處罰或經濟激勵來解決問題,而應該重視分析問題的根源,有針對性地在機制、措施、方法方面下功夫,要當成一個管理問題來解決,而且要重視根本性、制度性、機制性的解決。
培養管理人員和員工過程控制的規范意識、文化和機制。規范意識與誠信意識、社會法治意識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規范和控制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控制更多的是依靠規范來制約和實現,但是控制也可能依靠權力、權威或非制度化的習慣來推動和實施;通過規范來承載的控制,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也易于為控制所涉及當事人的理解和接受。在我國整體社會誠信體系尚處于培育和發展過程中,社會的誠信環境制約著銀行內部員工誠信和規范意識的水平。管理人員和員工的規范意識關系到過程控制的成本和效果。為此,管理者要積極培育員工的規范意識,在管理過程中強化對規范的尊重,妥善處理規范與規范外的變通關系。員工的規范意識培育需要管理者尤其是主要負責人的率先垂范,朝令夕改或者僅僅試圖約束普通員工的規則,勢必導致管理控制的無效。銀行各級機構的主要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檢視管理過程控制有效、無效的意識,要逐步建立健全監測、評估、分析和督導過程控制的機制,并促成各級機構檢視本單位本部門管理過程控制的習慣和文化。銀行的各業務條線和各部門要結合風險事件來深入分析管理過程控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適時提出預警和改進建議。尤其是在銀行機構的財務、信貸審批、風險管理等領域更需要有常態化的過程控制監測機制和文化。實際上即使一個較小的機構部門的財務管理也容易因控制不當或不充分而引發道德風險甚至違規違紀風險。要把過程控制的監督納入到機構內部執行力監督體系中,并應將其置于重要地位。紀檢和合規部門更有必要強化管理過程控制的常態化監督和問責,不宜局限于風險或違規違紀事件發生事后的處罰或問責。
充分運用時限機制來實現管理的過程控制。在銀行的管理實務中,最為普遍的管理失控表現就是對管理任務做了部署,但是各個階段各個環節互相推諉、牽掣,以致階段性的管理任務和目標在層層的部署中被打折,部門配合中以種種理由或借口拖延時日,以致上級機構的管理預期難以按時實現;在一些具體的管理單元中,管理人員布置任務或安排工作往往疏忽相關的時間要求,以致整體時限理念淡薄。這些表現的實質是對管理過程的控制有欠缺,且不試圖對管理的過程進行控制,而有意無意地放任受管理者對任務和目標時效性的自我解讀。在銀行的具體管理環節中隨著管理任務或目標的部署而設置較為清晰、嚴格而透明的時限要求,將有助于目標實現的階段性控制,有助于培養管理者和員工的規范意識、自我約束意識,甚至可減少不必要的控制成本,從而大大提升效率。要充分發揮時限在管理過程控制中的積極作用,首先需要管理者樹立較強的時限理念,并應在任何任務和工作安排中設置適當的時限要求,將時限培養成一種習慣;其次要有較為明晰的違反時限的相關責任機制,以此來保障時限的落實,并逐步促成管理環境中員工時限理念的提升和強化;再次時限要透明,通過適當公開的公眾約束來節省時限管理和控制的成本,從而最終減少管理的過程控制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篇2
關鍵詞:檔案保護;檔案安全;全過程管理;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指標;隱患
檔案安全是對檔案實體和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災害、人為事故和突發事件的破壞,減少檔案在管理過程中的損壞,使檔案處于安全狀態,確保不發生檔案丟失和損毀,以及信息泄密事件。明確檔案安全職責,控制安全風險,消除安全隱患,維護檔案管理全過程的安全,是檔案部門的基本任務和第一要求,也是檔案工作者的基本職責。
1檔案全過程管理及其安全風險隱患
1.1檔案全過程管理
實施檔案工作全過程管理,是新時期檔案工作新的理念,其目標在于對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利用,以及遷移等工作狀態,采取標準化的過程管理,確保檔案管理工作業態的科學化與規范化。檔案全過程管理一般有三個階段:一是檔案的前端管理;二是檔案的庫房保管;三是檔案的后程監管.檔案全過程管理,與過去通常的檔案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1)檔案工作環境的擴展。檔案安全保護的工作視野不僅關注于檔案在庫房內的安全,同時也密切關注檔案在庫外活動,特別是脫離了檔案適宜環境,即庫外運行狀態及其影響破壞作用。(2)檔案工作業態的延伸。檔案安全管理活動是全方位地覆蓋檔案的各個工作業態,對檔案的“收、管、用”環節中的檔案收集、整理歸檔、編研、保管保護、開發利用、展覽陳列、移交轉移等,都給予高度關注,確保不發生任何安全事故。(3)檔案工作目標的提升。檔案的絕對安全,不僅要確保檔案在工作活動中不出現檔案的損壞、損毀和丟失等事故或事件,同時還要求消除檔案工作中存在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化解檔案工作層面的風險隱患和不利因素,使檔案始終處在一種安全的、無害的適宜環境中。
1.2檔案全過程管理中的隱患和風險
檔案全過程管理活動涉及的工作環節多,制約因素多,可能出現的狀況和產生的變化也多,這些制約因素和影響情況,會弱化檔案管理工作,降低檔案安全保障的效率。檔案全過程管理中易出現的檔案風險和事故隱患,潛伏在檔案利用、檔案保管及檔案日常管理的多個方面,這些管理隱患和風險因子主要有:(1)檔案接收征集工作中,未能依據檔案標準與規范的要求,嚴格執行檔案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造成工作的失誤和疏忽,從而造成檔案的破壞和損壞。(2)檔案處在不適宜保管條件下,使得檔案的自然老化加劇,特別是不適宜的溫濕度、光、空氣污染物及害蟲、霉菌等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檔案出現紙張的變黃發脆、字跡變色褪色、膠片霉爛、磁帶粘連變質,以及光盤的腐蝕等現象。(3)檔案利用過程是一個多樣的復雜過程,這個階段的破壞程度差異很大,有時會出現檔案的缺頁和破裂,有時會出現檔案字跡的褪變和信息的失真,有時會出現檔案秩序的錯亂,甚至于出現檔案的丟失和徹底損毀。(4)檔案管理疏忽,工作人員大意馬虎,管理不善,監管不力,也會造成檔案安全漏洞很多,檔案破壞和損失的安全隱患不少,如檔案人員私自有償向國外研究人員提供檔案數據。(5)備份修復時出會現不當的損害,有的檔案已經破損,有的出現生蟲、發霉情況且未得到及時修復;以及修復過程中的方法與措施不妥當、不合適、不安全,也會對檔案安全造成威脅;有的對電子文件既無備份,也無過硬的保護、保密措施。
2檔案全過程安全管理的方式與途徑
檔案全過程安全管理是指在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利用以及遷移等管理過程中不發生破壞性事件或事故,化解和消除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隱患,使保管和利用的檔案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檔案管理部門主要有檔案館和檔案室兩種形式,其全過程管理表現為兩種明顯不同的工作狀態:一種是庫房內的相對穩定的環境,保管條件適宜,檔案受損、破壞的概率比較低;另一種是處在動態的庫外工作狀態,環境條件不穩定,在動態過程中(一些過程變化還比較頻繁)容易受到不利因素或有害因子的破壞,如圖2所示。在確保檔案絕對安全的條件下,根據這兩種不同的環境和工作狀態需要進行相應的安全管理。
2.1檔案前端控制的安全管理
2.1.1檔案接收時的安全保護
接收的檔案需要加強管理與保護,以利于后期檔案的利用與保存。一是制定檔案接收進館質量標準和檢查驗收制度,保證接收進館的檔案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檔案部門按有關規定和標準進行檔案檢查和驗收,對新接收的檔案,一般應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做到先消毒、后入庫。三是檢查合格后,連同案卷目錄、卷內文件目錄和檢索工具,一并接收入館。
2.1.2檔案征集時的安全保護
檔案收集是檔案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確保收集的檔案完好無損是檔案安全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檔案征集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征集檔案進館前,要嚴密包裝,妥善運輸,專人護送,保證檔案安全。三是征集來的檔案要及時歸檔,有關部門應及時向檔案管理部門移交。
2.1.3整理檔案時的安全保護
一是應當做到分類準確、編排有序、目錄清楚、填寫規范、裝訂整齊、格式統一。檔案的目錄、內容、填寫要求等,符合規范,利于長久安全保存。二是檔案整理歸檔時,應當按照檔案安全要求逐卷逐件進行,慎重處理檔案原件。三是加強檔案整理中的保護,清除有破壞作用的文件裝訂物、添加物等;對有些檔案進行舒展平整、表面去污和修裱等保護性處理;規范檔案裝入盒的操作;單獨對有潛在危害的檔案立卷。四是防范人為災害、突發事件,以及不當操作造成檔案的丟失、破壞或損毀。檔案文件在整理完畢后,應當及時歸檔。
2.2檔案庫房保管的安全管理
檔案庫房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檔案庫房的安全工作來實施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工作。
2.2.1配備檔案安全的設備設施
檔案庫房安全管理的基礎性條件,是具備必要和必需的檔案安全設備設施。主要包括:安裝庫房的安全監控系統,配備庫房的消防設備,配置檔案的保護與管理維護設備,建立和完善檔案數字信息安全設施。
2.2.2加強庫房保管中的安全措施
強化檔案保管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障庫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檔案庫房安全管理制度;注重保管中的檔案實體與信息安全;加強檔案規范化管理,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做到責任到人。
2.3庫外后程監管的安全管理
2.3.1檔案利用中的安全管理
注重利用中的檔案安全,確保檔案不丟失、不損壞,檔案信息不失密泄密。一是做好檔案利用登記,限定用戶利用范圍,嚴格審批手續。嚴格控制檔案原件的利用,對檔案復制件的使用,也應履行相關手續。建立完整的登記、借用、歸還等手續。二是使用單位對摘錄、復制的檔案要嚴格登記,妥善保管,不得散存在個人手中,不得擴散和轉讓。嚴禁擅自摘抄、復制檔案,因工作需要從檔案中取證的,必須按查閱檔案審批權限經審查批準后才能復制(或拍攝)。三是在檔案利用場所安裝攝像監視器,嚴防利用者在檔案上涂改、圈畫、抽取、折疊、裁剪、撤換。用戶利用檔案時,必須愛惜檔案,不準向無關人員泄露檔案內容。四是收回檔案時,仔細翻閱檢查被利用的案卷和摘抄的內容。
2.3.2檔案編研時的安全保護
一是應當依據檔案法規,遵循檔案保護的標準與技術規范,遵守檔案利用與安全的相關規章制度。二是規范管理,避免使用不當或過度造成損傷及損毀。三是從保護檔案、方便利用的原則出發,更多采取檔案的數字形式、復制件形式,盡量避免檔案原件的重復使用,減少利用損傷。
2.3.3檔案展覽中的安全管理
檔案展覽活動范圍廣、接觸對象多、檔案展覽形式多樣,增加了檔案受損和破壞的概率。一是檔案展覽場所應配備安全設施和保護設備,防止檔案被盜、被損壞、被破壞情況發生。二是監管展覽中的檔案安全,防止檔案展覽過程中人為損傷、展覽環境變化、用戶不當操作等因素對檔案的破壞。三是制訂檔案展覽中災害防護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確保檔案安全。
2.3.4檔案外借(轉遞)中的安全管理
檔案館(室)要檢查與控制借出的檔案,履行手續,規范操作,保證安全。一是出借給單位或個人的檔案復制件、摘抄材料,必須加蓋檔案館(室)公章。二是利用單位或個人借用的檔案,要嚴格登記,妥為保管,不得擴散和轉讓。三是不允許利用單位或個人長期保存,用畢一律退回。此外,轉遞檔案時,應當依據安全保密要求,履行審批手續,依章規范操作,防止出現檔案丟失或損壞的情況發生。
2.3.5檔案移交的安全管理
檔案室應依法定期將具有長遠保存價值的檔案向檔案館移交。一是做好交接前的準備工作,對所有保存檔案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賬物相符。二是對借出的檔案要及時催還,一時歸還不了的要問明原因,整理好檔案借閱查詢登記簿,并在檔案借閱查詢登記簿上注明原因及催還情況。三是按檔案移交要求編制移交清單,有特殊情況需要說明的附于清單后。
2.3.6檔案轉移運輸中的安全管理
一是檔案轉移運輸時,使用牢固、干燥的包裝材料和裝載形式對被送檔案進行包裝,并進行檔案安全檢查,防止轉運過程中檔案的損失。二是檔案轉運中包裝箱應符合檔案安全要求,全程注意檔案的完好與完整,避免發生檔案損壞、被盜、丟失事件。三是檔案遠距離運輸轉移,應考慮天氣變化,防范暴雨、冰雪或大風等惡劣天氣,以及突發事件可能對檔案造成的損失和危害。
3檔案安全風險控制指標及其實施方式
3.1風險控制方式
確保檔案安全,需要消除安全事故隱患,化解安全風險。全過程管理中檔案安全的風險控制,作為常態化的風險控制,是檔案安全重要性和長期性的體現,是檔案安全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檔案安全的風險控制指標是一種對檔案安全事故發生和發展能夠作出基本判別的評估指標。借助量化的風險控制指標,能區分檔案安全風險隱患,確定事故的破壞程度,預判危害的發展態勢,達到減少災害發生的概率和控制風險的目的。
3.2風險控制指標的制定與作用
設計全過程檔案安全管理的風險控制指標,需要依據國家檔案安全戰略、本單位所屬系統的發展需求、面臨的安全工作形勢和現實情況,從降低檔案安全風險的要求出發,認真研究制定考核依據、考核內容、辦法及評分標準、考核成績及否決條款等內容。全過程檔案安全管理的風險控制指標可以設定成三級指標,其內容涉及檔案的安全防護與風險控制,針對檔案的實體管理與信息安全。檔案安全風險控制指標,主要涉及全過程管理中安全防護、隱患消除、風險控制,以及數字信息安全等內容。檔案安全風險控制指標的主要內容與工作目標詳見表1。檔案館(室)風險控制指標的核心內容,是檔案保管和檔案利用的安全。風險控制指標包括檔案安全隱患和潛在風險的工作環節、人員和場所。控制風險的范圍包括庫房基礎設施、配置的設備設施,也包括檔案前端與后端管理,以及檔案減災處突和檔案搶救修復等內容。設計風險控制指標需要以檔案總體安全為目標,從時間周期、保護措施、控制風險效果等方面,加強檔案安全管理,并通過檔案安全狀態的實時監控,及時分析檔案安全態勢及發展狀況,調整與評估檔案風險控制指標的實施效果。風險控制指標的作用,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指導和監督檔案館(室)開展檔案安全工作的依據,成為衡量各級單位檔案安全工作開展情況的評估標準;也是各級各類檔案館(室)進行檔案安全工作自查、實施自我監督的工作標準。
3.3方案實施與結果評定
篇3
本文介紹了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分析了行為風險產生的機理及原因,針對行為風險的產生機理,闡述了行為風險的分類辨識方法和特征辨識方法,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技術和管理方面提出了行為風險的控制措施。
關鍵詞:行為;行為風險;風險致因;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Abstract: The human behavior is the result of risks arising from major factor in the accident, therefore, of human behavior and the resulting risk research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ople's behavior, analyzes behavioral risk gen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behavioral risk, elaborat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behavioral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feature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on this basis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ut forward a behavioral risk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ehavior; behavioral risk; risk causa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E34
一、行為風險產生內因
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能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工業生產的各種作業都要求人員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勝任,危險性較高、較重要的作業,特別要求操作者有較高的能力。這里的能力包括:感覺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等信息處理能力。而因人具有個體差異性,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其能力也是變化的,這一般取決于每個人的硬件狀態、心理狀態和軟件狀態。
硬件狀態:主要包括生理狀態、身體狀態、病理狀態、藥理狀態等。
心理狀態:恐慌,焦慮會擾亂正常的信息處理過程。過于自信、頭腦發熱也妨礙正常的信息處理。家庭糾紛、憂傷等情緒不安定會分散注意力,甚至忘了必要的操作。
3、軟件狀態:包括熟練技能、按規則行動能力及知識水平,經過職業教育、訓練及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可提高軟件水平。
在上述諸因素中,操作者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及軟件狀態對行為風險的產生影響最大。其中,前面兩種因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會發生變化;而后者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才能變化。
二、行為風險產生外因
1、建筑學特征:建筑學特征是指空間的大小、距離、配置,物體的大小量等工作場合的幾何特征。
2、環境的質量:溫度、濕度、粉塵、噪聲、振動、骯臟及熱輻射等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惡劣的環境也會增加人的心理緊張度。
3、勞動與休息:科學、合理地安排勞動與休息,可以防止人員疲勞,讓人們精神飽滿的工作。
4、裝置、工具、消耗品的質量及利用可能性:進行生產作業需要適當的裝置、工具及物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
5、人員安排:人員安排不合適時,增加人員的心理緊張度。
6、組織機構:職權范圍,責任,思想工作等對人員心理產生影響。
7、周圍的人際關系:領導、班組長、同事等的工作情況。
8、報酬、利益等。
三、為風險的特征識別
1、心理異常特征
當人的個性心理因素發生變化,即心理異常時,就會使人的行為不同于正常情況,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例如,當一個人的反應比平時慢得多,或過于興奮時,他很可能感受不到風險或忽視風險的存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工作伙伴之間,當發現同事表現出此類心理異常特征,就應該對他的行為多加觀察,以防事故發生,若遭受心理巨變的,應建議他停工休整。
2、非理智行為特征
大多數違反操作規程的行為都屬于非理智行為,它們在引起工業事故的不安全行為中占有較大的比例。非理智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僥幸心理、省能心理、逆反心理、湊性心理等。所以在安全工作中要及時掌握職工的心理狀態,進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自覺的避免不安全行為。
3、生活變化特征
一般來說,人們生活狀況的變化會增加思想負擔而容易發生事故。如表3-1所示,為生活變化單位打分表,該表中所列的項目是國外的人們在生活中發生的、對個人思想情緒影響較大的事件,以及相應的分數值。按照該理論,當一年中生活變化的總和超過150時,有37%的可能性在二年內會生病或受傷;當生活變化單位總和超過200時有51%、超過300時有79%的可能性會生病或受傷。
四、行為風險的控制
1、用機器代替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生產、生活方面的勞動更多的為各種機器所代替。例如,各種機器取代了人的四肢,儀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計算機部分地取代了人的大腦等。與人相比,機器運轉的可靠性較高,而故障率是人的行為失誤率的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因此,用機器代替人的操作,不僅可以減輕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人的行為引起的風險。
2、冗余系統:
冗余是把若干元素附加于系統基本元素之上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采用冗余系統是提高系統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人的可靠性、防止人的行為產生風險的有效措施。例如:本來由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操作,由兩人來完成,當一個人的操作發生失誤,另一個人可以糾正失誤;由人員和機器共同操作組成的人機并聯系統,人的缺點由機器彌補,機器發生故障時由人員發現故障并采取適當措施來克服。
3、耐失誤設計:
(1)利用不同的形狀或尺寸防止安裝、連接操作失誤,例如:把三線電源的三只插腳設計成不同的直徑或按不同角度布置,如果與插座不一致就不能插入,可以防止因為差錯插頭而發生電氣事故。
(2)采用聯鎖裝置防止人員誤操作,例如:洗衣機滾筒運轉時,如果筒蓋被掀開,甩干滾筒立即停止運轉,防止傷害人的手臂。
參考文獻:
[1]邵輝.王凱.安全心理學.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6~34
篇4
一、公路施工企業實施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現存問題
公路施工企業具有人員結構多樣化、作業范圍廣、施工流動性強等一系列其他相關企業所不具有的特點,這也就意味著當前全新形勢下,公路施工企業的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總結當前存在于公路施工企業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財務人員風險管理意識欠缺
長期以來,公路施工企業的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一直不強,極易成為增大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元兇”。公路施工企業所承接的項目往往多具有施工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等特點,這種風險防范意識的缺失容易導致企業高層人員進行投資活動時產生一系列的決策失誤。例如僅僅考慮到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而忽視公路施工項目多方面的特點,忽視所承接項目中所蘊含的巨大風險和眾多的不確定因素。一旦所承接的施工項目出現問題,往往會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導致整個企業的破產。
(二)企業財務風險管控體系有待完善
建筑工程項目成本控制體系是建筑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與項目法人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其涉及到的內容包括工程前期資金計劃研究,計劃初期資金成本管理,以及和不同單位之間的協商管理等等。從投資估算、質量監督、工程建設管理到招標承包合同價估算,再到最終竣工階段時的相應的工程結算,整個成本控制過程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有著重要意義。然而縱觀我國大部分的公路施工企業,還缺乏能夠與成本控制體系有效匹配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很多施工企業還存在著財務信息不透明、財務管理工作不統一、信息失真等一系列財務管理難題,部分施工企業甚至還存在著人為制造虛假財務信息的現象,可以說,相當一部分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僅僅處于初步的發展階段,相關的管控體系還有待健全。
(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手段單一落后
公路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手段單一落后是現階段導致施工企業面臨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財務信息管理方面,很多施工企業還沿用傳統的靜態財務風險控制管理模式,多針對已經發生的業務進行分析與報告,從而總結相關的經驗以期望運用在下一次的投資活動中,難以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與投資風險預測。但隨著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的加快,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如果信息共享的及時性不能夠保障,勢必會導致財務管理風險的加大,最終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四)企業成本競爭意識薄弱
現階段,部分施工企業為了追求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并不考慮實際的工程成本壓力,往往一味地采取昂貴的材料設備或是增加大量的人力資源,為了達到質量標準而提高質量成本,使得工程項目的成本大大增加。施工企業這種成本競爭意識的匱乏,未能真正達到追求“低成本戰略”這一發展要求,最終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取得大量的市場份額,更不利于企業應對新形勢下的市場環境。除此之外,還有的公路施工企業在實施“低成本戰略”的過程中出現偏差,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其施工過程中出現“廢料摻入好料”、“偷工減料”、“提前完工”等不科學現象,企業喪失創新的源動力而無節制追求高額利潤,這種現象極易增大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給企業帶來經營危機,不利于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成本控制視角下公路施工企業實施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對策分析
有效的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是整個公路施工企業的資金鏈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成本控制視角下公路施工企業實施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對策如下:
(一)強化成本控制意識,盡可能避免財務風險發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為進一步加強公路施工企業的全過程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企業應該首先著重加強對自身成本控制意識的強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由于公路施工企業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經營特征和管理特性,因而其成本控制的方法策略同其他企業也有明顯的
不同,公路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發生在施工階段,因而為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幾率,強化公路施工企業整體的成本控制意識,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工程項目的決策階段,施工企業需要創建合理有效并且具有針對性的造價管理模式,制定出可量化的可行目標,包括提出項目建議書、進行資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確定投資項目初步資金,編制相關的造價控制初步任務書等等,以從源頭上強化企業各層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
2.企業應當對公路施工行業的相關市場實事求是地進行市場分析,充分規劃好所建設項目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進而避免項目決策的盲目性,避免工程資金遭受損失,盡可能避免財務風險發生。
3.公路施工企業需要從自身出發,自上而下強化企業決策者、管理者乃至工程施工者等所有工程相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和成本控制意識,以盡可能避免企業發生財務風險。
(二)完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建立完整高效組織結構
為進一步有效防范公路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其自身財務風險管控體系的完善,建立完整高效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對于此,施工企業的領導層人員可以從企業內部出發,首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組織結構,從而真正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根本上完善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體系。其次,企業可考慮建立起獨立的資金結算中心,不與其他職能混淆,企業的內部資金收支明細、資金鏈運轉情況和投資項目分析都交予資金結算中心進行處理,降低因組織結構不完善產生的財務風險,從而解決企業財務管理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最后,還可以充分發揮公路施工企業內部融資的相關功能,針對公路施工企業資金調動數量大,占用時間長等特點,將部分工程利潤作為企業的留存資金,從而達到優化企業資本結構,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的目的,以降低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
(三)采用科學財務風險管控手段,提高企業人員綜合素質
對于公路施工企業來說,科學的財務風險管控手段和較高的企業人員素質是其有效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企業可采用的科學財務風險管控手段主要有:
1.企業可考慮在招標階段設立招標控制價,進而使一切有意抬高或壓低工程造價行為無從遁形,也能進一步防止惡意串標、圍標帶來的投資風險。企業在招標階段如果能對工程項目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往往能夠起到降低施工企業投資風險,提高市場經濟效益等重要作用。
2.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幫助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提高對財務風險的預見性。可考慮不定期組織財務管理人員參加財務風險知識的相關講座,理解財務風險與企業財務管理的聯系,提升每一位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洞察力,最終強化每一位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3.企業應完善財務風險管控制度,采用科學的風險管控手段,加強對財務風險的監控力度,從源頭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四)完善企業現有信息溝通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企業現有信息溝通體系,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是公路施工企業實施全過程風險管控的有效手段。公路施工企業對現有的信息溝通體系進行完善,盡可能建立起集數據的搜集和整理、施工項目管理、物流資金流管理于一身的信息溝通體系,借助這種較為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企業的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才能夠有真實性的基礎材料進行參考。另外,完善的信息溝通體系還能夠提供最新的市場信息,從而幫助企業高層人員對未來的投資活動進行有效的風險預測,進而降低高層決策人員的決策失誤率。同時,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也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從而為多角度多維度跟蹤企業經濟業務和工程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完成從粗放化到精益化的管理模式的轉變。可考慮在施工階段將和施工人員的工作績效和所得利益聯系在一起,激發工程項目施工人員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避免因施工人員質量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導致結算超過預算,引發工程成本控制的糾紛。也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針對性編制合同條款,進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減小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
篇5
【關鍵詞】變電項目 建設 風險 控制 管理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的電力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傳統電網工程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和人們的需求,為保障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網的不斷完善和提高,一批批新的變電項目得以立項和展開。然而變電項目工程由于其自身投資較高、技術工藝復雜、施工難度較大、工期時間較長、質量要求嚴格,導致其在建設過程中的實際管理和控制過程匯總存在大量的影響因素,極易導致各類風險的發生,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因此做好變電項目建設的風險管理控制至關重要.
2 變電項目建設風險管理概述
變電項目建設風險管理是指以變電項目為風險管理對象,對項目的設計、施工、控制、竣工等一系列項目管理過程的風險從認識到分析、從防范到采取措施,并處理由風險所引起的不利后果和事故,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一系列的管理行為。只有通過對變電項目進行積極有效的風險管理控制,消除和減少風險,降低風險的產生,保障建設項目的安全和質量。變電項目風險管理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工作,是一個貫穿項目生命周期的管理行為。同其他項目的風險管理一樣,其管理流程主要有風險的識別、分析、控制和監控,不同的是,變電項目在傳統風險管理的同時還有電力行業的特殊性,由于電力行業屬于敏感行業,在風險管理上需要特殊對待。
3 變電項目建設風險分析
變電項目建設風險分析是風險管理控制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識別出的風險因素進行量化,對其發生概率進行估算、對其風險發生的大小進行預判、對其影響的空間范圍進行確認、對風險處理和控制進行預算等等,通過對主客觀兩方面繼續分析確保風險分析的準確性,以此來實現對風險的積極認識,為風險的精細管控提供保障。變電項目投資大、前期準備時間長、技術含量很高、項目參與主體多、投資收益慢、受外界自然環境影響大、配套設施和匹配度要求高等特點導致其風險的多樣性,同時其分析應從幾個方面進行。
3.1 自然風險分析
變電項目建設工程施工地點根據電網布設需求進行施工,由于線路覆蓋范圍的要求,受到各類地形、地質、水文等條件的影響。一方面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導致施工過程中各類危險的產生,影響了施工的進度、質量。另一方面,特殊的地質條件還會影響其他問題,導致工作人員對生活方面出現問題。此外,自然氣候風險等因素也制約著變電項目的開展、建設和質量。
3.2 技術風險分析
技術風險主要包含項目設計方案對風險的辨識、分析是否全面,其設計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否有效。設計方案是否是相關資質單位編制設計,其可行性條件是否具備,項目選用工藝是否存在風險,施工難度是否可以控制,供電方案是否存在論證風險,技術參數的選擇是否正確,不完善的設計方案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變更等都極大的影響著影響著項目的立項、開展、落實和控制,直接影響著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和質量。
3.3 社會政治經濟風險分析
由于變電項目工程生產環節多,建設周期長,項目投資高,因此在項目生命周期中,可能會出現各類財務、融資風險,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所導致的利率上漲風險也極大的影響著項目施工開展的資金以及成本。同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變電項目的發展。加上項目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的經濟風險極大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此外,社會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變電建設項目的發展。土地規劃是否合理、周邊環境影響評價是否合格、項目征地、拆遷等行為是否如期完成等這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響了項目的開展。
3.4 項目管理風險分析
項目管理是變電項目風險管理控制的重中之重,其涉及內容復雜,涉及環節多,導致了其風險也相對較高,影響較大。項目招投標風險、合同管理風險、設計方案管理風險、質量控制風險、設備風險、施工進度風險、職業健康和環境保護風險等,都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重要風險,且普遍的存在于變電項目的生命周期中。
4 控制變電項目建設風險的措施
4.1 加強學習教育,提高全體人員風險管理能力
積極開展變電項目建設風險管控學習、教育研討會,不斷提高項目全體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風險管理能力,提高其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的辨識、分析和處理能力,在人的因素上保障風險管理得以有效的進行。
4.2 建立安全風險管理體系,采用先進方法
為落實安全管理控制,積極、主動地根據項目實際選擇建立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落實5S現場管理方法,通過對變電項目全程全程進行優化和提高。同時,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積極采用先進方法。在風險識別過程中,通過采用德菲爾法、頭腦風暴法、情景分析法、核對表法等各類方法開展高效的、全面的風險識別工作;采用決策樹法、主管評分法、網絡計劃技術、層次分析法等方法,提高風險分析的準確度,為風險管控后續工作提供基礎和保障。
4.3 采取綜合措施,積極應對各類風險
首先,加強變電項目自然環境的調研,通過對自然環境進行完備的調研,將自然風險降低甚至消除。其次,積極召開技術研討會,主動邀請相關技術專家對技術方案的確定和變更等重要內容進行研討和協商,保障技術實施的風險管控。再次,加強環境風險的監測,通過對政策、經濟、社會、成本等多方面信息的掌控,將環境風險降到最低。最后,加強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將風險管理提升至企業發展的高度,將風險管理工作制度化開展和執行。降低和消除各類風險,保障剩余風險處在可控范圍內。實現風險處理效率和質量的最大化,提高風險管控的效率。
5 結語
變電項目建設風險管理控制是變電項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變電項目得以良好開展的基礎,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各方效益的前提。只有做好變現項目建設風險管理控制,才能保障我國變電項目的良好發展和巨大進步。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企業運營 成本管理 風險控制
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以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國大中小企業相互之間以及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企業要生存與發展則需要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管理,并在各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尤其是對自身運營成本的管理以及風險的控制。就企業的運營成本以及風險而言,其中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果企業不能處理好這些復雜的因素,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風險也會增加,并對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由此可見,企業做好運營成本的管理與風險控制非常重要。
一、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
在企業運營成本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例如企業經營項目所要之處的費用如產品的生產成本、企業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以及一些往來款項等。成本運營管理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且繁瑣的過程,而隨著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運營成本管理的復雜性也會增大,做好運營成本的管理需要企業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在對企業運營風險進行控制時,風險控制人員首先要對風險進行識別,其次再是評估和控制,而控制企業風險風險的前提是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有所了解,進而制定出正確的風險控制策略。
二、企業運營中的風險因素分析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當中,制定的相關發展戰略必須要涉及到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以及風險的控制。做好企業運營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風險的發生和擴展,而企業風險的控制首先要對風險存在和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下則是企業運營中風險因素的具體分析。
1.運營認知不足造成的運營風險
企業的運營風險要從內部和外部進行分析,而企業運營風險的產生與存在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以及主體對環境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的有效性,企業可能存在運營失敗或者達不到運營的預期目標的現象。在運營風險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風險,如內部的管理風險、業務流程與信息系統風險等。
2.籌資因素造成的運營風險。
企業運營中的風險因素也存在籌資風險,在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中籌資風險是較為常見的風險之一。中小型企業為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發展規模,往往需要注入更多的資金,但是由于自身企業在資金積累上比較有限,因此往往會面臨著籌資的風險。例如,中小型企業向銀行貸款,但是貸款的時間與企業的發展項目有沖突,或者企業達不到貸款的要求時,企業就出現了籌資風險。此外,由于其他各種原因,企業也會出現籌資風險,這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利的。如果企業經營者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一問題,企業便會陷入發展的困境。
三、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原則
企業管理者在對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行管理以及在對企業風險進行控制時,需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從而為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導方向,使得企業運營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與企業發展相適應。
1.堅持時效性原則.
企業管理人員在進行企業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時,注重并堅持時效性的原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及時處理控制風險,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為此,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在企業當中建立結合完善相應的風控體系,在根源上做好企業成本與風險的控制管理。
2.堅持持續性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有自身的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體系。但是,要做好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并不是當問題比較突出的時候才采取行動,而是在體系之下長期持續地實現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針對企業發展經營的每個環節實現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四、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需要一定的體系支撐,同時也該體系也要與企業的發展特點相符合。此外,企業的管理人員運用相應的手段進行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以下則是以我國的礦產企業為例,從當前我國礦產行業所處的形勢分析,并從礦產企業的運營成本與風險管理入手,提出相應的措施,就礦產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1.礦產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礦產行業處于發展的低谷期,處于低谷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構成。其中產能過剩是造成礦產資源價格低迷的重要原因,礦產行業想要在這個供大于求的大環境下生存下來必須要從企業自身找原因。籌資這一因素在礦產企業運營成本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礦產行業目前雖然獲得國內與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投資,但是中國礦產行業自身的資金仍然存在不足的現象,并且獲得國外投資的礦產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少。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礦產企業仍面臨著許多困境。此外,由于許多礦產的業務還處于經濟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地帶、礦產企業對礦產資源的勘察和開發力度不足以及政府管理對礦產企業管理不足等原因,導致礦產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而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又存在一些問題從而使得礦產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
2.礦產行業企業的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措施。
2.1完善企業的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評估體系。礦產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建立完善的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評估體系,不僅可以為管理人員提供成本與風險控制的基礎,也能為企業降低潛在風險的發生幾率,從而推動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在評估體系之下,企業的管理人員能夠依據運營成本與風險的因素指標進行有效管控。企業要量化規則,并結合實際情況,明確控制目標,對于運營風險的關鍵步驟,可以通過控制圖法進行管理,從而實現企業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
2.2建立與企業發展實際相符的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手段。針對礦產企業運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控制,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在企業風險評估體系的基礎上,采取與自身企業特色相符的手段和方法,在體系之下創新管理控制的理念和手段,從而達到高效控制風險與成本管理。例如,礦產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時,采用合理的市場風險防范對策。礦產企業依據礦產品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因素,對未來礦產品價格做出科學的預測,進而規避風險,也可以適當地采取金融工具來降低市場價格風險,從而做到成本控制與風險控制。
五、結語
在企業的發展中,企業成本管理及風險控制是其重要部分,并且左右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在當前企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注重對自身企業運營成本與風險的控制,并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使用與企業發展相符的手段,降低企業風險和損失,從而使企業在眾多企業中生存和長遠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陳霞.企業財務管理與成本管理的對比與風險控制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4:101-102.
[2]孫琰鑌.淺談如何加強企業運營成本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4,11:198.
[3]李萍.淺談運營成本管理辦法[J].科技資訊,2012,07:185-186.
[4]沈鋒.中國電信運營企業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研究[J].企業導報,2011,14:56-57.
[5]魏文帥.試論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J].科技與企業,2012,05:16.
[6]李劍鳴.試論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J].商,2016,18:17.
篇7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審計
風險管理是在對風險進行觀察、評估的基礎上控制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風險管理理論認為:風險管理是內部控制要素之一,它是—個系統的過程,包括風險的識別、評價和控制等環節,其目的在于控制和減少損失,提高經濟利益或社會效果。
風險管理審計是在各管理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基礎上的再監督,我國《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中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當充分了解組織的風險管理過程,審查和評價其適當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高校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是對學校風險管理體系的制定、執行、運作進行審查評價,并提出建議,以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效益。
一、高校內部審計涉足風險管理領域的原因
1、200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將內部審計工作導向了風險審計的軌道。《標準》賦予了內部審計新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于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這一新的定義,以風險為基礎,對內部審計的對象、目標、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將內部審計導向了風險審計的軌道。
2、高校辦學的風險日益增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使高校辦學的環境變得日趨復雜,高校辦學風險也日益增加。各方面的需求擴大需要大量的建設經費,僅靠國家財政的撥款已不能滿足學校的發展,于是多渠道籌資辦學成了一種新趨勢,社會越來越關注高等教育經費的運作和使用狀況。此外,高校也通過投資行為來進行新校區建設和老校區改造,通過發展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各種對外聯合辦學形式來擴大學校的發展,各種經濟活動已滲透到了高校的管理活動中,融資、投資風險,并校風險,合作辦學風險,資金、設備管理風險等等各種風險越來越引起了高校管理層的關注和重視。從內部審計機構的責任而語,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學校的風險管理也就成為必然的內在需求。
3、高校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需求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大和各高校籌集資金的多元化以及學校管理理念的發展,檢查會計記錄是否正確,有無疏忽引發錯誤,有無營私舞弊,資產是否安全的職能已經不能適應新環境下高校發展的需求,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必須跟上整個審計職能發展的趨勢,要適應環境變化和管理現代化的要求,應逐步脫離會計導向向管理導向轉變。《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為高校內部審計在新時期的定位指明了方向:“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通過對學校與資源利用有關的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審查,并進行確認、評價、咨詢,旨在促進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風險、創造效益,從而促進學校事業目標的實現。這一定義演進了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審計人員加入了管理者的行列,高校內部審計將成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控制活動,并將其在高校中的作用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內部審計在高校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1、內審部門能從全局的、客觀的角度參與管理。風險在學校內部具有相關性和潛在性,即一個職能部門造成的風險或疏于風險管理所帶來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擔,而是會傳遞到其他管理部門和教學系,例如學校的基建維修,如果基建部門在維修工程中對材料的質量疏于監督,就會對整個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從而也將風險傳遞到了使用管理部門;又如學校的設備采購部門如果在采購設備時只注重節約資金而忽視了設備功能,暗藏的風險會在使用部門反映出來,最終有可能給學校造成損失或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對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學校的各職能部門有時很難做到這一點。內部審計部門不從事學校具體的業務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之外,它可以其相對獨立、客觀的立場和對學校管理的全面了解對管理控制的各項活動情況作出評判,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控制風險。
2、宣傳管理政策,提供咨詢服務。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處于各職能部門和各院系之間,可以充當學校長期風險策略和各系部風險控制的中間人,積極宣傳學校管理政策,通過對長期策略和部門管理控制的分析,找出風險管理的薄弱點,對各職能部門控制策略提供咨詢,促進學校管理系統的高效運行。
3、管理建議更容易接受。內部審計是學校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強調確認學校各領域的風險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由對事項和政策的遵循評價,轉變為對風險管理程序的關注;內部審計的建議更加強調風險的規避、風險轉移和風險控制,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提高學校整體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由于與職能部門和教學院系的工作目標一致、因此更容易與之溝通,其管理建議也更容易被接受。
三、風險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
風險管理審計是高校內部審計的一個新的審計領域。在高校的風險管理中,內審部門主要是對風險管理的職能部門和教學院系所進行的風險管理的再監督,旨在規范管理行為,降低管理風險,為學校科學的發展掃除障礙,以此來充分體現自己在學校風險管理中的價值和地位。
(一)對學校風險管理體系的制定進行審查評價。學校應在全體教工參與合作和專業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風險管理體系。內審部門應該是學校風險管理體系制定的重要參與者與審核者。促進學校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審計人員要通過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在充分了解風險評估方法的基礎上對職能部門和教學院系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重點關注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是否已得到充分、適當的確認。
審核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是風險管理審計的核心內容之一,要盡量把風險管理體系的內容做到滴水不漏,百密而無一疏,從源頭上達到減少風險的控制目的,這也是進行事前審計的具體體現。
(二)對學校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執行和運作進行審查評價。審計人員要通過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對風險應對措施即管理部門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措施進行審查與評價。例如,學校在物資設備采購的風險管理控制中,要堅決執行國家招投標政策,對供貨商資質的審核、信譽調查、質量、價格、驗收要層層把關,要有專門人員全程跟蹤監督,有效防止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審計人員不僅要對業務的操作程序監督,還要對風險管理體系的具體執行人員進行再監督,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嚴格按照風險管理程序執行。
(三)在學校風險管理體系審計監督中,對發現的問題要能及時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審計建議,為職能部門和教學院系改進風險管理體系的內容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學校的管理風險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有可能增大或減小,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要時刻監控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并預防隨著某些因素的消失或出現而帶來新的風險,特別是對一些高風險的領域,更應該加強測試力度和主觀判斷,隨時將在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及時改進,不斷完善和充實風險管理體系的內容。
四、內審部門參與風險管理的條件
1、建立學校風險管理框架
風險管理活動的識別評估管理和控制涵蓋各個單項業務,各單項業務的聯系性和影響性要求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框架,全面、有效實施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框架應當包括以下要素:有效的監察審計監督機制;適合學校管理的政策、法規;各項業務工作的內部控制;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統。
2、轉變觀念,提高內部審計價值
內部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于其模式要由“監督”向“服務”轉變。內部審計人員首要的身份應該是學校的顧問,而不是警察。內部審計工作只有給學校帶來管理效益才有意義,才能被領導所重視。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及時、準確地向學校管理層報告有關查錯防弊和資產保護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務是針對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改進措施,協助職能管理部門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類活動,合理使用資源,以提高管理效益。
3、加強自身政治、業務素質,提高勝任能力
針對目前高校內審人員編制不足、知識結構單一的現狀,一方面,要進一步充實內部審計人員,把具備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部門,增強內部審計力量。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綜合培訓,改善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增加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管理知識,提高其勝任能力。
4、提高審計工作水平,確保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機構的信譽和生命。內審機構要充分發揮其熟悉學校內部機構、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優勢,規范審計行為和工作程序,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加強審計綜合分析,為學校的管理提出高質量的建設性建議。
結束語
在高校內部審計中引入風險管理審計,可以科學監測和有效防范、化解學校各項工作中的管理風險,防止資源損失和資源浪費,提升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按照《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的工作原則,風險管理審計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高校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石貴泉,王凡杯.現代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2005,6.
[2]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風險管理審計[s].
[3]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標準[s].
篇8
關鍵詞:風險;風險;內部控制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1889~1975)曾說過:“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其衰亡是從內部開始的,外部力量不過是其衰亡之前的最后一擊。”對于在現在社會上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求生存和求發展的的企業來說,內部控制是確保其持續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
一、相關概念及基本內涵
對于風險的含義,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和專家們均給出自己的見解,尚無統一的看法。概括起來說,企業風險即是因為單一或是多重事件引起的,可能帶來損失,這種損失具有不確定性,而一旦損失發生就可能對企業的目標實現產生不利影響。正是基于對風險不確定性的認識,內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對風險的管理。通過內部控制對風險中的不確定性進行具體分解和落實,在組織保障的前提下,保證風險管理業務的實施。為了企業的長遠和持續的發展,在企業內部建立控制體系顯得額外重要。
內部控制體系的基本內涵即是以公司發展戰略為目標,以風險為導向,以責任為主線,以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控制為方法,以監督和評價為手段,注重管理改進的循環管理系統。這就是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嵌入企業的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自下而上保障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自上而下促進公司內部控制文化建設的閉環控制體系。
二、構建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
大多數企業都十分重視對風險的管理,但是對于風險的管理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如:對風險的關注無預見性,只是事后關注;只關注短期風險、漠視長期風險;無風險預警系統等等。究其原因,大多數企業沒有根本建立起以風險為導向的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企業要立足于實際情況,確定體系構建的目標與原則,組織專門的人員和力量,可以采用培訓和教育等方式,學習研究國內外最新和先進的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此處的學習可以采用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所說的“團隊學習”中深度匯談,員工間互相交換對內部控制的看法和建議,這樣更有利于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在公司內部初步構建起風險知識庫,并建立一套相應的風險語言和風險評估制度,使得員工了解情況,有共同語言,進而理解和支持內部控制,由此形成一種利于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環境。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從企業現狀評估入手,審閱現有所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風險識別一般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如:現場調查法、風險清單分析法、財務狀況分析法、流程圖法、可行性研究法等。深入企業調研,在獲得相關資料后,組織部門開會研討分析,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對照監管要求和國際先進經驗,同時與國際國內的領先企業對比,找出差距,確定公司薄弱環節和重要的改進環節。建立關鍵風險指標,運用確定的風險識別工具與方法,對各種可能出現風險,分等級,確定重大風險的種類及來源,以及風險分布。
(三)流程管理
企業要改進管理與業務流程,形成內部控制與管理互動機制。以責任為主線,明確內部控制職責,按照“目標、職責與權限、工作流程”的結構,確定各體系要素應達到的目標。按照重要性和示范性原則,確定重要管理與業務流程,包括流程主要風險、風險控制點、管理控制方法和活動、自我評估方法和責任單位。首先,可以建立風險控制的管理辦法,明確風險管理的職責分工、控制設計的原則和方法、關鍵控制的確認等;其次,建立財務分析和報告制度,隨時監控風險的出現。再次,確認關鍵的控制點,編制控制程序;最后,要隨時保持更新控制程序,應定期組織相關部門針對新增或變動的風險進行評估,相應調整控制活動。
(四)信息與溝通
企業內部成員觀念和資訊傳達與了解的過程,就包括企業內部向下、向上和橫向溝通,還有外部溝通包括與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溝通、與客戶、供應商的溝通、與監管機構的溝通、與中介機構的溝通。通過這些溝通,更加明確內部控制體系的成效和問題。
(五)內部控制自我評估與監督控制
按照對各流程管理控制點和管理控制活動的要求,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自我評估,當公司整體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部門的職責、流程、人員等發生重大變動時,適當增加公司范圍內或部門范圍內自我評估的次數。上下結合評估,形成自我評估報告,注意考察報告的真實性,對自我評估進行總結和匯報。
成立專門的單位或是指派專門的小組負責監督控制,包括持續性監控和專項監控等。專門的單位或是小組就可以定期組織專項調查和調研,首先是選定評估主體、其次是確定監控的范圍及頻率、再次是選擇監控的方法,最后就是開展監控過程,形成書面的反饋監督控制意見,及時進行匯報。
(六)開展管理改進
構建持續改進機制,以主要風險和相應的管理控制流程為重點,以各部門為責任主體,明確管理控制的流程的控制活動和評價方法,把內部控制貫徹到日常的管理活動之中,增強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公司的各單位針對自我評估工作中發現的管理控制缺陷,制定改進的方案,對管理控制體系進行持續的改進,逐漸形成內部控制促進管理,管理推動內部控制的互動機制。
總之對于所有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風險意識和對風險進行管理的理念,進而對于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最具有威脅和最具幫助的風險信號的識別和認知,要敏感而反應迅速,在基于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及時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進行彈性管理,不斷總結和改進內部控制體系。
參考文獻:
[1]張穎,鄭洪濤.企業內部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龔杰,方時雄.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方法與案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篇9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風險;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管理概述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項目受到投資成本高、項目施工工期長、參與建設單位較多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風險具有影響因素較多、不可預見、不可控制以及不確定的特點。根據風險性質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可以分為純風險與投機風險。純風險是指項目風險發生后不會帶來收益,并造成企業損失的風險因素。投機風險則是指可能造成項目效益損失,但也可能會帶來一定收益的風險因素。風險管理則是建筑施工企業針對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預防控制,從而盡可能的降低建筑施工企業發生的概率,減少風險發生后造成的損失。
2. 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管理意義研究
(1)降低風險發生幾率以及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失。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材料以及勞動力,人財物整體耗費較大。如果不能對風險進行妥善的管理,則會造成意外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增加,進而可能導致工期延誤以及投入的不斷增加。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加強風險管理,對于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并減輕風險意外損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2)減輕風險對于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通過風險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對企業資金以及物資材料進行合理的規劃安排,避免由于各種風險的發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3)促進建筑施工項目的順利進行,避免項目參與各方糾紛的發生。項目風險管理不僅僅是預防風險,還具有合理的平衡分配風險的作用,通過對風險的監督、預防以及處理,對于各類風險明確負責方以及風險責任分擔比例。風險管理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處理風險發生后的各項事宜,并避免風險發生后的各種糾紛發生。
3. 建筑施工企業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針對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針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規律研究以及量化分析,風險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風險發生概率、風險損失估計以及風險等級的評估三方面的內容。通過風險評估可以將項目的風險因素根據其規律特征以及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對風險進行量化的評價。
(1)建筑施工企業風險發生概率評估。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可以借用大量統計數據資料,通過主觀概率評估的方法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辨識的風險進行概率分析。主觀概率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據項目信息以及企業在過去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結合合理的判斷,對于風險發生的概率作出合理的估計。通過風險概率評估,可以起到加深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了解,并對項目的實施方案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分析各種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風險發生概率的大小,進而優化項目實施的各項方案。
(2)項目風險損失量的評估。由于建筑工程風險種類較多,一些損失發生后對于工程項目影響不大,而有些風險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造成項目實施的中斷。因此對于風險的損失量進行評估可以有重點的對有可能導致較大損失的風險采取重點的控制管理措施,進一步降低風險發生后造成的損失。風險損失量的評估主要包括工期、費用投入以及建筑工程質量、建設效果的影響。風險損失量的評估方法為首先對于正常狀態下項目建設的季度、成本以及建設效益進行分析,然后將總結分析的項目風險因素對于項目正常建設過程中的投入、施工效率以及質量的影響,兩者對比分析確定風險損失量的大小。
(3)風險等級評估。由于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非常多,涉及到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以及各方面,因此需要對項目風險等級進行評估,避免風險管理過程中對所有風險進行綜合管理造成管理費用的提高。進行分級評估,并結合前述的風險發生概率以及損失量情況,綜合確定風險程度。
4. 風險防范以及控制管理措施研究
(1)建筑施工企業風險回避管理。對于建筑施工企業,風險回避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遠離躲避風險發生可能性較大的行為環境,從而盡可能的避免風險的發生。對于項目風險較大而且風險發生后損失巨大的情況,應該拒絕投標或者利用項目建設合同進行自我保護,對于應該由業主、材料或者設備供應商承擔的風險,應拒絕承擔。對于風險損失超過施工企業承受能力的情況,應不參與投標或者合資建設。對于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原材料價格,施工單位應提前與供應商簽訂合同,避免材料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影響。風險回避雖然屬于有效的風險防范策略,但容易失去企業獲得較大經濟利潤的機會。
(2)建筑施工企業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指建筑施工企業在無法回避風險的情況下,將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轉移給項目建設的其他參與主體承擔。風險轉移并不是將風險損失轉移,而是將風險轉移給其他可以控制風險的分包商與保險方。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業主單位拖欠工程款的風險,可以采取制訂分包合同規定將業主支付總承包方后向項目分包方支付。并通過分包商自備設備或租賃的方式減輕施工企業的資金投入風險。此外,還可以采取工程保險以及工程擔保的方式,將施工企業自身面臨的大部分風險轉移至保險公司或者擔保公司承擔,從而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3)施工企業風險分散控制。建筑施工企業的資金實力強,其承擔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越強,出現風險后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影響也就越小。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分包合同,對于分包商在合同文件中應承擔的風險部分明確規定,由總承包方與分包方根據合同比例分擔項目風險。同時建筑施工企業還可采取增加項目建設數量,通過薄利多收的方式,將建筑工程項目風險分散,并降低投機風險造成的損失量。
(4)風險自留。風險自留是指建筑施工企業將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獨自承擔,沒有進行風險分散轉移。風險自留管理主要是針對難以預測的風險,或者是施工企業有意識的將風險自行控制。通常情況下,建筑施工企業采取風險自留措施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措施原則:風險自留損失費用低于保險公司收取的風險分擔費率;建筑施工企業風險分擔單位較多,可以準確預測并控制風險發生損失情況;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可以承受風險損失費用;風險發生造成的費用與損失支付周期較長,在此時間內可以創造更多的機會成本。
5. 結語
建筑工程項目由于建設周期長、投資成本高的特點,因此在建筑項目付諸實施的各個階段風險因素多。充分認識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客觀科學的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系統、動態的風險管理控制,對于降低項目建設過程中風險發生概率,促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延宏.建設項目推行工程保險的障礙與對策[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6(2):21
[2]《在我國建立工程風險管理制度研究》課題組.建設領域應大力推行工程擔保與工程保險制度一一對我國建立工程風險管理制度的研究[J].《建筑》2003(9)
[3]王宏斌.建筑施工企業主要風險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煤》2009(12)
篇10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其財務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財務預算管理風險;二是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風險;三是財務收支風險。
1.財務預算管理風險。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其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就是預算管理,如果預算編制內容不夠完善和全面,預算執行缺乏規范性與合理性,將會導致相關數據和政策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資金使用和各項支出缺乏計劃性,降低資金使用率,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財務預算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科學的預算編制。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在預算編制方面缺乏監督,預算編制缺乏嚴密性,導致專項資金難以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出現閑置現象,難以落實滾動資金支付模式,降低了財政資金的使用率。二是不規范的預算資金管理。對于預算資金而言,其操作尺度和定額標準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在資金預算編制環節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以及較強的主觀性。雖然資金具備相應地分配基礎,但是其與實際存在差距,導致內部分配不均。
2.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風險。
部分事業單位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導致做假賬、公款炒股、公款私用私存等違法違紀現象出現,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存在風險。此外,部分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利用國家收費許可的空間進行應收款,,導致財務管理控制作用難以發揮出有效作用,嚴重危害了單位和個人的權益。
3.財務收支風險。
財務收支風險主要兩個方面:一是財務支出風險。部分事業單位缺乏嚴謹的財務管理制度,難以清楚界定項目支出和基本支出,無法做到專款專用。同時經費管理存在不足,導致公費旅游與公款吃喝等現象泛濫。二是經營風險。由于事業單位在實驗設備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投資過大,導致其對外投資的資金缺乏,出現財務風險。事業單位無法正確辨識商務信息的內容,導致信息在便捷性、時效性以及真實性等方面難以正確判斷,出現支付風險。此外,事業單位的經營收入包括現金收入和轉賬收入等多種形式,其在實際賬款收回過程中無法到位,甚至出現坐收坐支現象,不利于財務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控管理措施
1.強化財務風險識別。
由于事業單位在運行過程中,其會面臨各種財務風險,如操作風險、發展風險、資產運營風險、財務收支風險和預算管理風險等,因此必須要對這些風險進行有效分類。同時事業單位要加強辨識各種風險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以及其暴露的情況,首先要分析風險,計算和估計財務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并預計財務風險對組織管理活動產生的影響,降低損失。其次要計量風險,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對損失幅度大小和損失頻率高低進行綜合考慮,促使風險能夠具體量化,從而采取科學合理的控制措施,實現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控制。
事業單位在進行財務工作時,其各個環節都可能會存在財務風險,任何環節出現失誤,都將會導致事業單位面臨財務風險。因此事業單位必須要貫徹落實相關的財務制度以及法律法規,采取財務風險預警手段,加強財務風險控制,有效預防財務風險的出現。一方面要強化風險意識和財務管理。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嚴格與否取決于其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的強弱程度,加強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優化整合財政資源,構建科學的財務防控體系,確保預算的平衡。此外,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財務風險指數,因此事業單位必須要加強財務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對其進行專業培訓,確保其能夠對財務風險具有清晰全面地認識,提高其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與水平。另一方面事業單位要落實財務風險防控管理,強化制度建設。事業單位應從財務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出發,對財務內部管控制度加以完善和健全,強化財務收支和預算風險防控,從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
3.優化財務風險的評估和測量。
事業單位要想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必須要優化測量財務風險的大小,借助財務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數字方法,量化處理相關的財務風險的大小,并科學分析財務風險數據。同時在此基礎上利用相關模型以及風險評估方法,具體評估財務風險因素,確保財務風險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