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方法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說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說閱讀方法

篇1

一、標題探究的題型

1.探究標題意蘊

“××”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如:《審丑》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2011年山東卷)再如:《銹損了的鐵鈴鐺》。請結合全文談談“鐵鈴鐺”在文中的意義。(6分)(2011年四川卷)

2.探討標題作用

“××”作為小說的標題,有主題思想、結構藝術、象征意蘊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如:《洗澡》?!跋丛琛弊鳛檫@篇小說的構思的關鍵,有主題思想,結構藝術,象征意蘊等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8分)(2010年遼寧卷)

3.探析是否可以更換標題

把標題“××”改為“××”,你認為是否合適,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如:《魔盒》。有人建議把標題“魔盒”改為“貝格斯太太”,你認為哪一個合適,談談你的看法。(5分)(2009年浙江卷) 再如:《血的故事》。小說的題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你認為是否適合?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8分)(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二、解題思路與方法

1.意蘊類解題思路與方法

意蘊是文學作品中滲透的理性內涵,即事物的內容或含義。比如作品中滲透的情感,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出某種人生的情義或者某種哲理。小說標題的意蘊與小說的主題、人物、情節等聯系緊密。如上述2011年山東卷例題。

該題借助對小說標題意蘊的理解來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并對作品進行有創意地解讀,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做出評價,題目給出了多個探究方向。

參考答案:①標題一語雙關(或反諷)。②審丑是一種繪畫原則(或流派、風格、理論),老人成為學生的審丑對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體模特被人們視為“丑事”,但這“丑”下面卻隱藏著為孫子全力付出的淳樸心靈。④小臭兒不孝(忘恩負義),嫌棄爺爺,是真正的“丑”。

探究小說標題的豐富意蘊,要緊扣文本,把握小說基本情節,認真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義或象征意義,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義之外是否有語意雙關或文章主旨意義。

2.作用類解題思路與方法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靈魂。由于地位突出,作者會反復斟酌,標題往往是“照亮眼睛的燈籠,引導航行的燈塔”,會起到攝人心魄的作用。如上述2010年遼寧卷例題。

參考答案:觀點一:使小說的主題思想深刻、豐厚。①取材于“洗澡”這樣的日常小事,表現當代市民的世俗人生;②透過“洗澡”引發的故事,體現作者對社會和人際關系變化的敏感和思考;③“洗澡”觸發的人物深層的心理波瀾,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復雜,表現作者對某種地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審視。

觀點二:使小說的結構藝術精巧、高明。①以“洗澡”作為全文的結構線索,似拙實巧,俗中見雅,以小見大;②用“洗澡”穿針引線,使小說的兩個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聯系自然,轉換自如;③以“洗澡”作結,畫龍點睛,一語雙關,平中見奇,含蓄而有余味。

觀點三:使小說的象征意蘊含蓄、多元。①以“洗澡”為紐帶,通過對人物言行與心理錯位冷靜而有控制的敘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結尾一語雙關,畫龍點睛;②小說人物都沒有姓名,有助于啟發讀者體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蘊立體多元,“洗澡”內含的反思層次豐富,針對面廣。

作用類標題探究題的解題思路如下:

首先,如果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的作用。如《故鄉》是以地點為題,小說標題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動的場所,提供事件發生的范圍,渲染環境氛圍。

其次,如果以物件(物象)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題,隱含比喻象征意義的作用。如《項鏈》、《藥》是以物件為題。

再次,如果以形象特征為題,則標題可能具有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的作用。如《裝在套子里的人》、《祝福》是以形象特征為題。

3.更換類解題思路與方法

小說標題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或主旨的藝術提煉,對是否更換小說標題的探究,不要求觀點統一,應該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如上述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例題。

參考答案:觀點一: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不合適。①“血”這個詞可讓人聯想到“血脈”、“血緣”、“血性”等多種含義,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題意就顯得單一了(表層含義);②外省人和臺灣人血脈同源,這是“血脈的故事”(深層含義);③彭先生的戀愛故事,實質上折射了外省人與臺灣人之間的沖突和融合問題,小說表達了中華民族血濃于水,應該“一家親”的主題(情節與主題)。

觀點二: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合適。①“血”有類型之別,而語言有“南腔北調”之分,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可彰顯作者的巧思(構思);②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可與內容更吻合(結構);③可顯示“驗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與中華民族血濃于水,應該“一家親”的主題不相沖突(主題)。

這類題的解題思路是:

①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線索或起到概括主要內容或制造懸念或雙關的作用。

②這個題目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

③這個題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

④替代的題目有缺點。

另外,高考文學類小說閱讀考查中,對小說標題的意蘊內涵、作用、更換的考查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題:

①標題是否交代時間、地點、環境、創設了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②標題是否是小說的線索,組織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題。

③標題是否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

④標題是否暗示了情節的發展或鋪開情節,呼應細節。

⑤標題是否一語雙關,是否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統小說 有效性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94

我國小說起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直到宋代出現“話本”――白話小說,再加上當時民間藝人的“說書”職業的流行,白話小說才在民間流行起來。早期的小說不被主流文學接受,被認為是俗文化,直到五四時期,小說才被重視。解放后,小說文化在我國繁榮發展,但仍有一部人認為小說文化難登大雅之堂,至此小說在文學中長期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F代教育中,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小說成了初中語文課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中招考試大綱》中,關于對古傳統小說內容的考查要求比較簡單,導致部分教師對傳統小說教學不重視,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老套,沒有對學生學習傳統小說作出適當正確的引導,導致傳統小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處于邊緣地位。

一、學生學習情況

(一)語言障礙

小說一般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比較能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給學生帶感官上的閱讀愉悅感。但是,相對性的我國傳統小說多是半白話文,其語言尚未完全脫離文言文形態,學生對這種小說在語言閱讀流暢度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對作者的比喻、解釋等也存在理解度不高的情況。雖然傳統小說教學相比較文言文、古典詩歌教學有語言上的優勢,但是對于知識背景并不深厚的初中生,在語言理解上還存在障礙。

(二)應試壓力

學生剛升入初中,從小學輕松的兩三門課突然增多到七八門科,壓力驟升,很長時間適應不了,小學時的課外活動時間基本上都變成了寫作業、預習、復習的應付學習,因此,閱讀傳統小說的時間被壓縮。

(三)喜“看”不喜“學”

學生之所以喜歡看小說,是因為小說的無壓力閱讀能給學生身體、心理、精神上帶來感官愉悅性,而選入課本的傳統小說,需要學生有目的、有壓力、邊讀邊想式的閱讀,愉悅的閱讀在學生心中就“變味”了,容易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

(四)同種不同類小說

學生喜歡的小說,多是現代社會流行的通俗小說,武俠、言情、修仙、修真、恐怖、懸疑類等,喜歡的是跌宕起伏的情節,很少關注小說自身語言的魅力和人物藝術的描寫。因此,學生很少愿意關注、體會傳統小說中經典的語言、人物的塑造。學生愛看的小說,雖同為小說,但是是“路同道不同”的小說。

二、教師教學情況

(一)重視度低

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由于中招這面旗幟的存在,相對而言,初中教師比小學教師在學生成績方面有壓力。又因中招考試對傳統小說的考查要求不高,不少教師認為過細的講解傳統小說是浪費時間,且對傳統小說教學理念、方法重視度不高。

(二)自身素質不夠

由于應付壓力,一些教師只專注于對如何能提高學生成績方面的探索與研究,對考查要求不高的傳統小說教學探索與研究度不高;還有一部分教師本身對傳統小說投入不多,購買傳統小說書籍少,對傳統小說原著研究不夠,跟不上時代對傳統小說的解讀,只對照語文參考書對學生進行照本宣科式教學,把握不到傳統小說的全面性。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欣賞不出傳統小說的真正美的。也會對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不到位、對小說人物塑造鑒賞不夠全面,做不到吸引學生去學習欣賞傳統小說,更談不上提高學生文學素質。

(三)教學方法陳舊

現在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課堂應用廣泛、合作式探究教學方法模式已較成熟,但部分教師在傳統小說教學中,不愿創新傳統小說教學設計,仍采用“教師對口一人講、學生對耳聽”的教學手段和“三段論”教學方法,即教師一人分析小說的段落,歸納段落含義,學生被動接受學習。這樣教學效率低,教學過程單調乏味,使學生失去了對傳統小說學習的興趣,進而不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閱讀環境

(一)社會環境

當今社會,全球互聯網化,人與人交H溝通數字化。同樣,閱讀也向數字化發展多。學生獲得小說的途徑非常多,甚至能完全擺脫傳統的書本閱讀形態。在線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等數字化閱讀接近了閱讀與學生的距離,但同時給予學生對小說的選擇也多了起來。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網絡通俗化大眾化小說閱讀度高,對傳統小說興趣不大,再加上閱讀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學生不愿將課外時間放到閱讀時間長、收效低的傳統小說中,寧愿多做幾道題基礎性的習題來提高考試成績。另外,電視、電影的流行,給予了傳統小說更好的展示平臺,但是又讓學生失去了閱讀欣賞傳統小說語言魅力的機會。

(二)學校環境

目前,能夠支撐紙質傳統小說閱讀的陣地,主要來自學校圖書館,但一些學校對圖書館建設投入不夠,館藏書籍破舊,跟不上時展,甚至有些學校的圖書館只是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從不對學生開放。還有一部分學校與校外公司機構聯合建辦圖書館,校外人員的參與使圖書館建設帶有盈利性質,為了吸引學生辦卡借閱,圖書館內多放一些通俗的、大眾化的雜志、期刊和小說,而對傳統小說的評注、解讀類的書籍根本進不了圖書館的大門。

(三)家庭環境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有些家長自身亦無閱讀習慣,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啟蒙教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大,家長對傳統小說的態度也影響了學生對傳統小說的閱讀態度。特別是升入初中,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家庭書籍購買投入方面,給學生投資購買傳統小說的很少,多會投入購買應對考試的參考書、練習題等。還有一部分家長,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閱讀課外書、小說會影響學習,禁止學生閱讀一切課外雜志、小說,把小說閱讀一棒子打死,順便把傳統小說也扼殺在閱讀的搖籃中。

篇3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外國小說;解讀

1 當今高中語文教學對中外小說的解讀現狀

1.1 高中生對外國小說的閱讀現狀

1.1.1 存在閱讀作品匱乏的狀況。一方面中外文化差異,導致我國高中學生對于外國小說的理解存在障礙,進而阻礙了學生們對于外國小說的閱讀。另一方面,外國小說傳入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進行翻譯,而在我國的圖書出版行業,各種翻譯的版本存在質量上的差別,學生們無法辨別翻譯質量,從而無法正確選擇圖書。

1.1.2 存在僅僅了解作品大概而沒有細致閱讀的問題。從學生的閱讀時間來講,由于我國目前的高考制度導致高中學生并沒有太過的課余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的學生選擇了對部分的外國小說進行內容上的大概了解,閱讀故事梗概,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和內容簡介。只有一少部分的學生能夠認真地閱讀外國小說的完整讀本,大多數的學生對于外國小說缺乏細致的閱讀。而在真正的閱讀不僅僅是知道故事梗概就可以的。細致的閱讀才能夠改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觀察世界的角度,這也是目前高中外國小說教學存在的一個盲點。

1.2 高中語文教師對外國小說的解讀方法現狀

1.2.1 對外國文學的誤解。外國文學由于其獨特的文學背景和生活方式,其與我國的審美也有不同,這就難免與我國的思維習慣和思想價值觀有一定差距,所以一些人對國外文學有著一定的偏見。但是,不容否定的是,一些好的外國名著其文學思想還是值得我們去借鑒,特別是當今地球村的形成使得思想文化交流日益豐富,取長補短是我們適應世界文化潮流所必須的。

1.2.2 應試教育制度下的忽略。關于外國文學的冷落問題,其影響因素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當今的教育制度?,F階段的教學制度只是注重熱門的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這樣就使得外國文學成為教學盲區,老師對這些作品的講解也只是停留在簡單介紹或者就任憑學生自由閱讀而匆匆帶過。這樣的應試型教學違背了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們錯過了對外國文學作品中的精華的學習。所以,整體來說,教育制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外國文學中的可借鑒之處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來讓學生們進行更好地吸收學習。

2 對中外小說的解讀技巧建議

2.1 文本細讀法

所謂文本細讀法,就是詳細地對文本進行閱讀,通過詳細的閱讀,再進行對于小說人物、情節、社會背景的認知和判斷。小說的三要素就是人物、情節和環境。這些內容都是無法通過故事梗概來詳細了解的,只有進行了文本的深入閱讀才能體會到作者對于人物的細節刻畫,環境的描寫對于人物的烘托,情節的一波三折等等。文本細讀法就是針對我國大部分學生缺乏對于外國小說文本的細致閱讀的問題而提出的相應解決方法。同時,文本細讀法也是閱讀外國小說最基礎的方法,最不容忽視的方法。

2.2 研究性學習法

研究性學習方法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進行一些問題的思考和小組的討論學習。研究性學習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鍛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是目前閱讀外國小說的重要方法。

2.3 比較法

比較法是在閱讀任何文本時都有可能要遇到的,這種方法也是最能夠讓學生有所收獲的。對于外國文學來講,可以比較的方面有人物、創作風格、時代背景等等。例如,讓學生們對比《簡愛》和《亂世佳人》的主人公的性格中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對比兩部作品的創作風格。就會發現,一些外國小說創作的基本規律。比較法更容易讓學生掌握外國小說的整體特征,有利于學生們從宏觀上認知外國小說。

3 總結

優秀的外國小說也是世界文化舞臺上閃耀的明星,我們不該盲目過濾外國優秀的文化作品而片面強調我國傳統作品的重要。世界文化的繼續向前推動離不開世界各國文化行業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文化的相互碰撞與融合給了我們更多地革新與優化的機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外國優秀小說中的人文氣息進一步散發出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思想精華,在精神境界上得到進一步的升華,獲得更多方面的優良人文氣息的熏陶,這對學生精神體系的構建是及其有益的。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標準;小說;閱讀教學

一、教師對小說教學不重視

應試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仍占重要地位,高中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還是以高考作為自己教學的指揮棒,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現代文閱讀題型的分析發現在高考當中小說閱讀出現的頻率很低,在高考現代文閱讀題中散文是經常出現的。鑒于此,很多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就對小說的閱讀教學不夠重視,有的老師會選擇一、兩篇小說帶領學生仔細地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閱讀,而學生讀不讀并不檢查,在應試心態的驅使下很多學生也會因為不會考而不去讀。還有的老師甚至會直覺把小說單元處理成自讀單元,會讓學生自己先進行閱讀,然后教師只是在課堂上會向學生提出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來檢驗學生自讀的情況,而老師卻不會帶領學生進行鑒賞閱讀。還有的老師卻會把小說課當成影視欣賞課,會直覺把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電視劇放給學生看,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同樣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是這種完全脫離了文本的方法完全沒有達到語文教學的要求。

二、教師缺乏小說旳基本知識

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陳鐘梁說過:“要教名篇:一是教師要盡可能成為這部作品的專家;二是教師必須是個有思想的人,是個思想者,有了前者,就能讀懂作品;是個思想者就能讀的深入,讀出切身情感,讀出個性化的思想?!庇纱丝梢钥闯鼋處熥陨淼闹R儲備是很重要的,只有自身的知識儲備達到了一定量才能夠使自己的思想達到一定的高度而成為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夠更好地解讀文本,從而引導學生對文本做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從新課標中可以看到小說教學肩負了很大的責任和目標。小說教學不僅要關注歷史和人生,還要有正確的文化意識等等。但事實卻是很多教師都對小說的“知識狀況”沒有足夠的重視。如《新課程標準》當中選修目標中就提到“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新課程標準提到了要從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文化等方面解讀小說。但是這些表述都不太明確,而且沒有一定的序列。以美國的課程目標就特別強調“批判性思維”,那么其語文課程和教學目標的總述與細部中就會體現和“批評性思維”相關的內容?!啊J識作者所要傳遞的價值觀、前提以及隱含的意義’ ‘區別有意義的和無意義的信息,識別別人講話中的宣傳成分和基本態度’‘識別文章中的宣傳技巧’等等”。由于現在的選修教材有了專門的小說選修課,而且還選入了很多的現代小說,這些都要求老師要擴大對小說基礎知識的掌握才能夠更好地運用教材從而使學生真正能夠學有所獲。

三、教師缺乏小說鑒賞知識

小說作為語文閱讀鑒賞教學中的一個部分,這就首先要求教師自己要掌握一定的閱讀鑒賞教學的方法才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小說的閱讀鑒賞同時能夠掌握正確的小說閱讀鑒賞的方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在的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是從常規的“人物、情節、環境”等方面來分析小說。許多中學語文教師對小說理論的發展近況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這就造成對小說閱讀鑒賞教學缺少一定的理論高度的把握。由此可見教師缺乏小說鑒賞知識并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知識的缺乏,還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小說鑒賞知識本身的缺乏。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和文學理論專家共同努力,要加大對文學理論知識的研究,并且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最重要的是還要注意把文學理論與語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更好地發展。當然這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他們不僅要掌握已經很成熟的文學理論鑒賞知識,而且還要具備能夠把理論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的能力。

四、學生對所選文章缺乏興趣

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得人們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郭沫若曾經說過:“愛好出勤奮,勤奮出天才??梢娕d趣在工作和學習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習當中首先要讓學生對所學的文章感興趣,才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激情。但是調查發現大部分女生側重看言情小說,這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密切關系,言情小說對她們有很大吸引力。但是通過對高中學生的了解,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年齡相差不大,在理論知識方面的積累也不太多,所以也大多喜歡閱讀一些具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的小說,但是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教材所選的文章多是一些經典作品,這些小說有的也有精彩的情節、人物、環境的描寫,比如《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而且學生拿到教材也會首先閱讀這些文章,但是他們大多也只是選擇感興趣的部分讀了,而對于那些故事性不強的作品很多學生往往會選擇置之不理。

五、學生缺乏小說基礎知識

“在傳統的知識觀念中,知識是一次認知過程或者一次學習過程的終點,學習就是為了掌握一個由許多靜態的知識點組成的系統。首先需要對這些知識點加以記憶,然后輔以大大小小的練習和測試,目的只是為了強化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再好的知識處于這樣的學習模式中也會變成僵死的東西?!?可見能否掌握所學的知識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另一方面還應該看到在學習之前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對本次學習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比如在進行小說的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對小說的分類以及各類小說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就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但是縱觀現在的語文課堂,很多語文老師已經忽略了具體文學知識的傳授,而只是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這可能與高考中不會涉及各種文體基本知識的考題,很多老師和學生從考試功利的角度出發,不會花很多時間在基本知識上面。

綜上所述,高中小說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的問題主要是教師自身小說知識的缺乏、對小說教學內容認識不清和教學方法使用不當。而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問題主要是知識和興趣的缺乏。

參考文獻:

[1]李海林主編.語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論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1-62

[2]王藝潔.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小說閱讀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4月

[3]王林琳.初中生小說閱讀能力現狀調齊及對策研究——以蘭州鐵五中為例.兩北師范人學,2008.

篇5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小說文本 細讀策略

1.小說文本細讀教學現狀

1.1盲目拓展閱讀難度

小說文本細讀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找出學生易于理解的段落進行細讀教學。但是,有些小說細讀教學難度過大,學生不僅不能在細讀中構建起情感飽滿的典型人物形象,而且不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小說背后的深刻含義,從而打亂了學生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喪失了對小說文本細讀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1.2教師代替學生閱讀

小說文本的細讀活動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讓學生深入到小說文本的世界中,但是教師往往不能引導學生深入的思想小說文本,特別是學生在細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更多的采用代替學生思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解答難題,這樣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不利于學生仔細品味文本,喪失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良好機會。

2.小說文本細讀教學原則

2.1培養學生良好的小說文本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細讀小說文本的能力關鍵在于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小說文本的基本閱讀方法。首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在學生有對文本不理解的地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能運用小說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其次,為學生構建必要的小說閱讀知識體系,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小說體裁的基本常識,能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簡單的小說文本。第三,由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細讀小說文本活動,為學生構筑基本的小說文本閱讀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小說文本閱讀范例。

2.2積極傳授學生小說文本細讀的方式

教師應當傳授給學生必要的細讀方法,為了讓學生高效的閱讀小說文本,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閱讀需要和能力水平,積極轉變原有細讀教學模式,首先,為學生創建可以充分表達細讀感受的課堂交流空間,積極加強學生之間的分組交流討論。其次,力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時間和充分的發言機會。第三,可以結合多媒體形象的為學生展示小說相關的視頻段落,然后讓學生再結合視頻體會文本的細節,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說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3.1從文本著手培養細讀能力

引導學生細讀小說文本是為了在小說生動的故事情節、飽滿的人物形象和經典的人物描寫中培養學生體會感悟文章的能力。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細讀小說文本的興趣,應當從文本著手培養細讀能力,既讓學生讀到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又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作品背后的思想內涵。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做細讀的示范,在保持好細讀語速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教師讀不同角色人物時的感情變化。其次,教師還要顯現出細讀的工具性與實用價值,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語調色彩、情感運用、停頓重音等方法提示學生注意小說文本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充分的思考。

3.2進行必要的對比閱讀教學

引導小學生細讀小說文本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沉浸在文學的世界,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通過比較閱讀小說文本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小學作品和踐行小說閱讀實踐。首先,可以通過句式、語序、詞語甚至標點符號的比較,引導學生在細讀中品味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其次,試著讓學生評論作品中的語言與經典的段落,讓學生比較哪些細節運用的妙趣橫生,那些細節更扣人心弦,哪些細節帶給學生緊張又不失興奮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品味小說作品。

3.3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聯想與想象是培養學生提高細讀能力的關鍵,學生只有具備了合理擴充小說中經典人物形象,合理推測小說的結局,以及能夠對小說進行適當改編的能力,才能實現學生良好的閱讀體驗,才可以引導學生深刻的反思小說作品背后的文學世界。首先,教師可以在小說中為學生設置假想性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就小說的情境、人物、語言展開一系列的假設,從而單獨訓練學生對小說革項要素的把握能力。例如,在寓言故事《赫爾默斯與雕像者》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就“白送”以后的赫爾默斯的回答做假設。這樣的假設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且可以讓學生體會文本深刻而且豐富的語言。

細讀是初中生應當具備的重要的閱讀能力,也是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條件。教師應當通過小說這一訓練細讀能力有效的文學體裁,調動學生積極的走進豐富的文學形象世界,去細致深刻的品讀小說文本的人物、情境、語言,從而達到深刻理解文本內涵,豐富學生思想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最終在完成好閱讀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欣.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篇6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以新課標為指導,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將從傳授閱讀方法、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評價體系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分析;研究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為了使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更加深入人心,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小說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1傳授閱讀方法,掌握自主閱讀技巧

1.1從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

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以及環境,這些要素的堆疊可以充分體現出小說人物的性格。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人物,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三方面對人物性格進行分析。

1.1.1人物描寫

人物描寫包括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等,為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研究,從而讓學生對人物產生直觀了解,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人物的基本形態。比如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時候,學生就可以通過“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上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等外貌描寫,明確別里科夫是一個時時、處處將自己裝在套子里的人,從而對別里科夫的性格有一個基本認識。

1.1.2環境描寫

通常來說,環境描寫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就是社會環境,兩者都可以側面體現出人物的命運和境遇,以及這些經歷對人物性格的影響,為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環境的變化,預測人物的潛在性格以及人物命運的走向。比如在閱讀《祝福》的時候,作者通過“魯鎮”的描寫,側面敘述了祥林嫂的生活環境,同時將祥林嫂的社會地位進行凸顯,為其日后的命運發展埋下了伏筆[1]。

1.1.3情節描寫

人物的命運走向與情節描寫息息相關,為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情節進行分析,從中找出隱含意義,從而對人物性格進行全面了解。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情節為例,通過對林沖懷匕首尋仇敵、看守草料場等情節的描寫,可以幫助學生預測林沖的后續命運,從而使學生對其性格發展變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1.2從小說結構入手,理清故事脈絡

在小說中,其故事結構相對固定:開端、情節發展、、結局。此外,為了增加小說的可看性,部分作者會采用插敘、倒敘的寫作手法對故事發展進行描寫,以此來豐富小說的故事情節。在閱讀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快速理清故事脈絡,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小說結構進行分析,從框架入手,層層遞進。以《祝福》這篇文章為例,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時通常都會出現邏輯混亂的情況,為此,教師就可以教學生從小說的結構入手,明確倒敘手法的使用特點,從而確定時間節點,把握故事的發展走向,以此來充分了解小說情節[1]。

2創新教學方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1開展情境教學

與散文或者是其他載體的文章相比,小說的情節性以及故事性相對較強,因此,小說就極易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由于部分小說結構復雜,使用的語言也較為晦澀,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全面理解小說的內容,對于學生分析文章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為此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法,將抽象的描寫具象化,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比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如《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讓學生對林黛玉的相貌、衣著、動作等進行直觀理解,讓學生融入到小說情境當中,為學生理解文章帶來幫助[2]。

2.2開展小組討論

為了使學生對小說有一個全面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從而培養學生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沈從文的《邊城》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課后習題中引用的沈從文的“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題展開討論,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闡述,另一方面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為基礎進行闡述,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實現共同進步。

3改革評價體系,沿承素質教育理念

3.1開展多元化評價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品格為指導,凈化學生的思想,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為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要開展教師評價,同時還要實施學生的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家長評價,并將其進行結合得出最終評價結果,以此來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3.2開展綜合性評價

為了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教師可以對評價形式進行拓展,通過讀書心得、讀后感、成長日記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全面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的“閱讀園地”中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然后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評價,以此來促進學生的進步。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號召下,高中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教學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應用情境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文章,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玉珍.新課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選文的文化價值取向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4.

篇7

關鍵詞: 小說 文本細讀 教學內容

傳統小說教學把小說三要素的分析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凌駕文本之上,用枯燥乏味的語言闡釋文本,注重文章脈絡的梳理、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的分析。一些教師更是受應試教育影響,把小說教學分解成一個個考點,把小說閱讀課變成小說閱讀技巧的訓練。新課改之后,一些教師走入另一個極端,或是以文本為跳板,進行非文學的闡述,或是熱衷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比如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其結果是表面上喧囂熱鬧,實則學生很難學到有用的知識,畢竟討論課大部分教師難于游刃有余地掌控課堂,學生很難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和進行有效的討論。如何明確小說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應該學什么,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一、文本細讀的價值

語文課程性質應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小說教學應該立足文本,細讀文本,所謂的文本細讀,是指對文本進行細膩、深入的感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深入挖掘文本的內在涵義和潛在的文化意義。文本細讀是小說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的方法,要讓學生將文本細讀成為一種閱讀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細讀小說的方法,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教師要通過文本細讀的訓練,徹底改變學生不讀文本,只上課聽老師講解的現狀,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小說教學效率。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必修教材總共五冊,其中小說單元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所入選小說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精挑細選、經久不衰的名著。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多角度、用多元化的眼光細讀文本,特別要在文本的字里行間里揣摩,分析作品的深刻的人文內涵,并把這些作為小說教學的重點內容。

二、文本細讀在高中小說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漢語歷史悠久和博大精深,高中小說教學應尊重文本,從字、詞、句和修辭等基礎知識切入,細細品味語言的精妙之處,以小見大,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掌握小說中人物的精髓,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比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雪正下得緊”一個“緊”刻畫出了當時的雪勢,暗示了情節的發展,等到林沖買好酒“到晚越下得緊了”,林沖因此在外面借住,躲過禍事就順理成章。

小說教學要真正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果過于注重文本中字詞句和修辭等方面的知識,就必定枯燥無味,失去了“語文味”,但如果把文本為跳板,進行非文本的教學,由文本引出了許多與語文教學無關的話題,就無助于培養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欣賞和品味小說,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刻畫人物,傳達深刻的主題的,將工具性與人文性協調統一,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語文學習。比如《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一些教師會先入為主,讓學生看電影片段,目的是體會人物性格和主題,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當然如果課后讓學生評價電影和原著的區別,就另當別論。一些教師會照本宣科,按照教材的說法,分析第三回是通過黛玉之眼,展現賈府的概貌:外觀宏偉、布局講究,陳設華貴,刻畫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其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文本,比如在第三回中,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黛玉進了榮國府吃接風飯時“吃茶”,欽點巡鹽御史的千金差點把漱口之水當做所喝之茶,可見賈府排場之大,規矩之多,心高氣傲的黛玉長期客居在這樣的環境中,悲劇自然不可避免??梢姸Y儀繁復、上尊下卑、等級森嚴的貴族王侯家族的獨特人際關系同樣是典型的環境。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讀懂、讀透,并上升到美感的層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如《邊城》這部小說中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沈從文優美、自然的語言中體會湘西文明的淳樸和自然美、人性美。

文本細讀,要將文本細讀“細”到關鍵點上,但有些中長篇小說篇幅長,如果都深入挖掘,那么教學時間有限。教師要以一兩篇典型的小說范文當做模板,讓學生掌握基本鑒賞分析方法,對比學習,學以致用。教師還可以以教材選文作為跳板,引導學生走進名著,閱讀名著其他章節的內容,比如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和《邊城》等文章教學時,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將教材選文中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運用到名著閱讀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力。

篇8

一、注重課堂設計,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

小說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在小說教學中對課堂進行精心設計,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小說講述的含義,更要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拓展。可以使學生多方面的了解到小說背后蘊含的故事。教師可以對小說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進行介紹,讓學生分析出作者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寫出的這篇小說,可以讓學生有代入感,更好的學習小說。

例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可以對法國的作者都德進行介紹,再為學生講述都德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下這篇小說。學生在了解人物背景之后對小說的閱讀也能夠更加代入情感,提高審美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最后一課》文章結尾,老師寫下了“法蘭西萬歲!”,老師為什么要寫下這五個字呢?老師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含義呢?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書寫,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做閱讀記錄

在學生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遍做記錄的習慣,記錄閱讀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文章大意。小說段落較多,情節跌宕起伏,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錄下來重要的內容,可以快速的說出小說大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記錄閱讀內容的方法和重點技巧,結合學生自己的平時閱讀,逐漸學會如何閱讀小說,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教學《變色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卡片的方式進行記錄。首先讓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進行閱讀,讀通句子,讀準生字,讀懂課文,再要求學生對重點的語句進行劃線并歸納總結。將自己的總結寫在小卡片上。接著,讓學生根據重點字句,寫下自己對字句的看法,獲得情感體驗與個人思考。在學生對內容產生自主思考時,教師可以給出舞臺,讓學生在講臺中展示自我,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語言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小說的審美體驗。

三、深化學生理解小說的表現形式

對小說表現形式的理解是學生學習小說的關鍵,初中生對于小說的閱讀常常是產生興趣,但對于文章的深層涵義,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小說的深層涵義直接告訴學生,使得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只需要等待教師告訴答案就好,不會主動進行思考。這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小說全文,所以在新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做一個課堂的引導者,幫助學生理解小說中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感變化。

例如在教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這一章節,教師可以從《水滸傳》這本名著出發,讓學生對這本名著產生好奇心,再給出課文中的重要情節詞語,給學生閱讀的方向,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楊志賣刀”、“青面獸北京斗武”這些重要情節來理解小說表達的情感與寫法。從而形成正確的審美要素,只要教師以引導者的方式幫助學生閱讀小說,才不會讓學生停留在表面的閱讀小說中,會深化小說的表現形式。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小說教學

篇9

一、高中生名著閱讀的現狀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學生應該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由此可見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名著閱讀對學生教育意義雖大,但是在初期階段對學生所形成的心理壓力也相當大。我班上的一位學生這樣告訴我:“老師,我看到名著就頭痛,又長、又深、又厚……什么時候能讀完?。俊边€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閱讀完了整本小說,可是,還是不能理解小說的內容,尤其像《紅樓夢》這樣情節復雜的小說更是很難讀懂讀透……”相當多的學生有類似的心理,他們一看到長篇名著就手忙腳亂,躲躲閃閃的,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據一項針對學生“對古典名著的喜愛程度”的調查顯示:9.6%的學生“很喜歡”,18.1%的學生“喜歡”,51.4%的學生覺得“一般”,20.9%的學生“不喜歡”。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課外名著閱讀的興趣不高,這顯示了高中生普遍缺乏閱讀名著的興趣和動力,他們不會或很少會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名著,很多學生雖然讀過了,但是因為理解得不多,所以也漸漸失去了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培養高中生名著閱讀意識的方法

高中語文的名著閱讀是高考的重要考試得分點,那么,面對高中生名著閱讀的實際狀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引導高中生閱讀名著呢?筆者根據多年的從教經驗總結如下:

(一)查詢、搜集和整理輔讀資料。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高中生養成閱讀的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就需要先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教師要通過資料查詢、搜集和整理,向學生提供包括作者簡介、作品時代背景、思想內容簡析、藝術特點簡析等輔讀資料,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對作品先有大體的了解。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在高一的第一學期先推薦一些文字優美或傳奇性、故事性強的短篇小說和名著精編縮略版,如:《名著導讀系列》、《名家談紅樓》、《名著精編100篇》等,使學生很快就能閱讀完,也使學生產生了閱讀的“小成就感”和親切感。讓學生對名著產生親切感和親近的愿望,然后逐步引導學生閱讀哲理性、科學性較強的作品,逐步培養他們閱讀優秀作品的自覺性。

(二)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習慣。

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逐步培養他們閱讀名著的習慣。通過1到2個月的引導閱讀,學生對一些基本的問題也能對答如流了,個別學生還能提出一些獨到的看法。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后,我就會推薦一些長篇名著了,如四大名著等。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培養閱讀興趣的方法。在課堂閱讀名著的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讀書競賽,寫讀書筆記,開展與名著中人物的對話;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交流自主閱讀的成果,即大家彼此圍繞一個目標,質疑討論,爭辯解答,讓學生既是提問者,又是答題者,時而當老師,時而是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逐步培養他們閱讀名著的習慣。

(三)指導學生歸類、對比閱讀。

篇10

首先,舉綱名目。即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文本解讀?簡單的說就是在語文教學語境之下對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分析理解,也是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立足現有的文本信息,關注文章本身的語詞、語義、語境、修辭、結構等微觀因素,并加以充分分析,完成對文本內容觀點、思想情感、寫作特色等方面的解讀,本質是人與文本進行對話。上面所說的“語詞、語義、語境、修辭、結構等微觀因素”以及“文本內容觀點、思想情感、寫作特色等”就是進行文本解讀之綱之目,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提高學生閱讀文本、解讀文本的能力了。

其次,細化落實。即要讓學生明確新課標中對文本解讀的具體要求,要解讀文本需要具備哪幾種能力以及要從哪幾方面解讀文本。從新課標的內容規定來看,主要包含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等能力。這新課標中規定的內容,也正是在日常語文教學中要大力加強訓練的重點任務,課堂上教師要把要把這些內容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來完成,但新課標的規定說得很虛,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覺得在課堂上很難準確把握,下面以小說為例簡單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將新課標上的相關表述認真閱讀,借助相關資料進行合理解讀

新課標上有這樣的說法“學習鑒賞小說、戲劇的有關知識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戲劇的不同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戲劇作品,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戲劇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朗誦小說或表演劇本的精彩片段,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語言魅力”。我先把小說的教學目標具體化:1.小說及其類型特征。2.小說的三要素。3.小說的主題。4.小說的結構及表現手法。5.小說語言的藝術表現力。6.小說的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整合教材,分解目標,逐層落實

必修教材一共兩個單元涉及小說這種文體,必修三和必修五的第一單元。然后我把目標分為初級目標和高級目標應對兩個單元,再把具體化的目標細化為可以操作的目標。例如,“小說的三要素”中的“情節”具體化為“1.小說情節的概括。2.如何分析小說情節(場面、線索、結構)。3.小說某個情節的作用?!比缓蠼Y合教材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如“1.識記小說情節的作用。2.掌握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3.能分析理解某個小說情節的作用。”用《林黛玉進賈府》的基本情節作為例文(30字以內)。當堂練習“理清《老人與海》的行文線索”。小組合作探究《祝福》的情節處理。根據選文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靈活處理教材。

小說的解讀如此,其他文本的解讀也是大同小異。然而,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本跟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脫節,如《小狗包第》《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故都的秋》《囚綠記》《蘭亭集序》魯迅的大多數作品、先秦諸子的部分作品等都是需要提供材料,介紹背景,解釋詞匯的,否則學生是很難進行文本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