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風險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24 17:40: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匯風險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外匯風險分析

篇1

[關鍵詞] 匯率風險;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外匯遠期交易;外匯期貨;外匯期權

一、引言

長期穩定的人民幣匯率雖然促進了我國企業的快速成長,但是同時也造成了我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對匯率風險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2005年匯改之后,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國家不再承擔由此造成的匯率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縱觀以往國內關于外匯風險管理的大量文獻,國內學者大多從2005年匯改之后才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企業所造成的風險。王雪青(2000)從融資角度分析了企業如何選擇外匯風險管理。胡陽(2006)指出了跨國公司在面對外匯風險時應著重應對交易風險和管理風險。王秀芹(2009)認為國際工程物資采購中企業要對物資采購面臨的外匯風險進行識別,采取遠期外匯交易,外幣期權交易等外匯風險管理方法。然而,國內文獻大多介紹各種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優點,對于外匯風險管理工具自身所具有的風險的研究卻十分匱乏。同時國內之所以缺乏對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本身的風險的研究,是因為國內對于匯率風險的認識具有片面性。針對上述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解決的問題,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首先,提出了對匯率風險的全新認識;其次,對各種外匯風險管理工具自身的潛在風險進行了分析。

二、匯率風險的全新認識

關于匯率風險的定義,國內教科書將其定義為: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致使有關國家經濟主體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偏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從上面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于外匯風險所造成的影響偏重于其對經濟主體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但是縱觀國內外對于風險的經濟學定義,可以知道風險本身是一種可以認知的不確定性,由于風險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就造成了對未知預期的雙面性。也就是說風險不僅是一種對經濟主體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同時風險也是一種給經濟主體帶來收益的可能性。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匯率在一定時期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就一定只會給經濟主體帶來損失呢?例如:中國某出口企業與美國進口企業簽訂了一份價值為100萬美元的出口合同,并在合同中規定美國進口商于成后3個月后付款,本期匯率為1美元=6.6550人民幣元。如果3個月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美元=6.5550人民幣元,并且中國出口商沒有采取任何的保值措施,那么中國出口企業將承受10萬元人民幣的損失,這部分損失毫無疑問應該計入企業的外匯風險之中。但是以往匯率風險定義既然將其定義為“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那么3個月后如果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美矛675550人民幣元,那么中國出口企業將獲得10萬元人民幣的收益。請問這部分以外收益應該如何定義?不可否認這部分收益同樣也是是由于匯率始料未及的變動所帶來的,正是由于匯率變動所具有的不確定性這個特點,才造成了中國出口企業對匯率未知預期的雙面性。總結借鑒國內外學者對于匯率風險的定義和對風險的經濟學定義,匯率風險應該進行以下擴充和修正: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致使有關國家經濟主體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偏離,這種偏離具有雙面性,一方面可能使經濟主體遭受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給經濟主體帶來意外的收益。從上面對匯率風險的全新理解中,可以看到,匯率風險應當具有如下兩個特點:(1)匯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既有關國家經濟主體對未來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2)匯率風險具有雙面性,即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使有關國家經濟主體對未來的預期發生偏差,而且這種偏差具有雙面性,它既可能給有關國家經濟主體造成經濟損失,也有可能給有關國家經濟主體帶來經濟收益。

三、外匯風險管理工具的自身風險分析

通過上述關于匯率風險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對于匯率風險的認識一直具有片面性,過分強調其造成的損失而忽視收益。這樣在理解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時,正是由于匯率風險全面-認識的缺失,忽略了外匯風險管理工具自身所具有的風險,既只看到了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對匯率風險所造成損失的抵補,而沒有看到當匯率風險與經濟主體預期正好相反時,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所造成的損失。根據以上思路圍繞三種外風險管理工具:外匯遠期交易、外匯期貨和外匯期權的自身風險進行分析。

1.外匯遠期交易的自身風險分析。外匯遠期交易本質上是一種預約買賣外匯的交易。即:買賣雙方先簽訂合同,約定買賣外匯的幣種、數額、匯率和交割時間;到規定的交割日期或在約定的交割期內,按照合同規定完成交易。例如:日本進口商達成一筆鋼鐵進口協議,合同規定3個月后支付400萬美元,為了避免3個月后日元對美元貶值,使企業成本增加,可以與外匯銀行簽訂一筆美元遠期交易。這樣便可以固定日元兌美元3個月后的匯率。無論到期匯率如何,日本進口商支付的美元數量都固定不變。但是匯率變動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假設日本進口商除了外匯遠期交易外沒有采取其他的保值措施,如果3個月后的即期匯率正好和日本進口商預測相反將會承受價格風險,既日元對美元升值,則日本進口商將承受由此帶來的損失,這種損失便是價格風險。不僅如此,當匯率變動給日本進口商帶來的收益大于毀約的成本時,外匯銀行則面臨著日本進口商違約的可能性。此外,外匯遠期交易是場外交易,沒有標準化的條款,交易雙方常常面臨著信用風險。由于是場外交易,所以外匯遠期交易合約不能在二級市場上轉讓,合約到期之前自身并沒有價值,合約本身缺乏靈活性,具有流動性風險。綜上所述,外匯遠期交易自身具有如下風險:(1)價格風險;(2)違約風險;(3)信用風險;(4)流動性風險。

2.外匯期貨的自身風險分析。外匯期貨交易是外匯買賣雙方在有組織的交易場所內,以公開叫價方式確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標準交割日期、標準交割數量的某種外匯。例如:中國出口商與荷蘭進口商簽訂了一筆價值200萬美元的服裝出口合約,并約定6個月后付款。簽訂合約時的現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1美元=6.6550人民幣元,為防止6個月后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匯兌成本的增加,中國進口商買進價格為1美元=6.6650人民幣元,為簡化分析,這里不考慮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中國出口商需要支付1329萬人民幣。在合約到期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外匯現貨市場和外匯期貨市場上人民幣都升值,匯率分別為1美元=6.6400人民幣元和1美元=6.6500人民幣元。這時,如果中國進口商直接在現匯市場上購買美元需

支付1328萬人民幣,與3個月前的即期匯率相比利潤損失了3萬元人民幣。這時中國出口商在外匯期貨市場上賣出期貨合約卻可以獲利1萬元人民幣。這不僅抵消了匯率波動造成的風險,同時也獲得了一筆額外的收益。但是如果外匯期貨市場上人民幣升值幅度大于現匯市場上人民幣升值的幅度,既現匯價格為1美元=:6.6400人民幣元和1美元=6.6300人民幣元。中國出口商如果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合約將損失3萬元人民幣,即使交割日到期之前己進行了對沖,但是按現匯匯率計算出口商仍然會遭受損失,期貨合約沒有起到保值的作用。同時,作為衍生金融交易,外匯期貨產品本身的系數往往很高,在收益放大的同時,風險也同時放大。另外,當期貨購買方的保證金不足并低于規定比例時,往往會被強行平倉。綜上所述,外匯期貨交易自身具有如下風險:(1)價格風險;(2)杠桿風險:(3)強行平倉風險;

3.外匯期權的自身風險分析。外匯期權指合約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后,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按照期權持有者的交易目的,可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作者將從期權買方的角度分析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自身的風險。(1)買入看漲期權。香港某公司預測港幣會對美元升值,以每港幣0.07美元的價格買入一份執行價格為1美元=7.75港幣的看漲期權。我們可以得知買方的收益:一是,當港幣不像香港公司預期的那樣升值反而貶值時,買方可以執行期權,這樣買方的損失只是期權費:二是,當港幣確實如買方預期的那樣升值且現匯匯率在(7.75,7.45)區間內時,買方不執行期權而是按現匯匯率購買美元。這時買方的損失是隨著匯率的上升而減少,但是依然存在損失,當匯率上升至7.45時盈虧平衡;三是,當匯率大于7.45時,買方的收益隨著匯率的上升而增加并且收益的潛力無限。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看漲期權并小一定能完全消除買方的匯率風險,當匯率上升的幅度低于盈虧平衡匯率高于期權所規定的匯率時,買方的損失隨著匯率的上升而減少。只有當匯率上升的程度高于盈虧平衡匯率時,買方才能盈利。(2)買入看跌期權。法國某農產品出口公司向美國進口一批農產品,約定3個月后用美元付款。由于當心到時美元貶值,該公司購買了一份執行價格為1歐元=1.40的美元看跌期權,期權費為每美元0.03歐元。同樣我們可以得知買方的收益:一是,當3個月后美元升值且現匯匯率大于1.40時,法國公司不執行期權,以現匯匯率兌換美元,這時法國公司只損失了期權費;二是,當3個月后美元確實如法國公司預料的那樣貶值,法國公司便執行期權,按照約定的匯率兌換美元。但匯率在(1.32,1.40)區間內時,法國公司仍然會遭受損失,但是損失隨著匯率的降低而減少。當匯率為1.32時實現盈虧平衡;三是,當3個月后美元貶值幅度超過1.32時,法國公司執行期權,這時法國公司的收益隨著匯率的降低而增加。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看跌期權和看漲期權一樣,并不一定能完全消除買方的匯率風險。當匯率下降的程度高于盈虧平衡匯率時,買方能夠盈利。但是當匯率下降的幅度低于盈虧平衡匯率高于期權所規定的匯率時,買方的損失隨著匯率的下降升而減少。當匯率不降反升時,買方將損失期權費。由此得出以下結論,外匯期權同樣不能完全消除外匯風險,使用期權同樣面臨著價格風險。由于外匯變動的不確定性,使用外匯期權可能贏利,可能盈虧平衡,也可能虧損,但虧損最多只虧損期權費。

篇2

【關鍵詞】自貿區 匯率市場化 風險控制

一、上海自貿區匯率自由化已成趨勢

自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匯率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一直飽受各界期待。雖然12月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在兩率市場化方面的內容不及預期,但是上海作為未來國際金融中心,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必不可少,所以匯率市場化已經成為上海自貿區的發展趨勢。

許多學者都擔心上海自貿區金融自由化后,會出現像東南亞金融風暴時泰國遭遇的危機——大量的資金進入離岸賬戶,離岸賬戶再向在岸賬戶投放,繞過了外匯管理,然后這些資金一下子撤離的時候,打擊幾近毀滅性。[1]好在自貿區金融改革通過銀行分賬經營、獨立核算構建了與境內其他市場有限隔離、與國際金融市場高度接軌的獨立金融環境。[2]居民與非居民的賬戶有隔離,不會在關內關外隨意劃轉。存量客戶和新增客戶仍可以辦理業務,但是技術系統將自動識別分賬管理。[3]這樣一來,使得自貿區內先行實現利率和匯率的自由化成為可能。

二、匯率自由化下面臨的風險

高的匯率波動率是近幾年來的普遍現象,因此匯率風險是自貿區金融改革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只有企業明白風險敞口在哪里,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來管理外匯風險。筆者認為自貿區匯率市場化背景下會存在以下的匯率風險。

(一)交易風險(Transaction Risks)

交易風險是指在運用外幣計價的交易中,由于外幣與本幣之間以及外幣與外幣之間匯率變動,使交易者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匯率變動會影響企業支出或收入的現金流,因此這是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最需要對沖掉的風險。

(二)折算風險(Translation Risks)

折算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責債進行會計處理中,在將功能貨幣在具體經濟業務中使用的貸幣,轉換成記賬貨幣編制會計報表所使用的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呈現賬面損失的可能。[4]匯率的波動率增加會導致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的波動率增加,因此需要不斷調整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5]

(三)經濟風險(Structural Risks)

經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風險。這種風險很可能會影響一個企業未來的生死存亡和發展延續。

(四)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s)

未來一段時間,眾多企業將在上海自貿區備案,可能出現境內外大量貨幣涌向自貿區,形成龐大的“資金堰塞湖”。自貿區的資金水位帶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導致更大的資產泡沫。一旦泡沫崩潰,即引發金融危機,使實體經濟遭受重創。這種風險是自貿區內的企業和銀行都無法規避和控制的。[6]

三、自貿區匯率市場化趨勢下企業的風險管理措施

在我國還沒有構建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情況下,通常我們講人民幣升值和貶值主要是指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和對美元貶值。因此本文中的外匯風險管理也是指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管理。人民幣現行的匯率機制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因此和實行匯率市場化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率小于實行匯率市場化的國家和地區。一旦自貿區內實現匯率市場化,匯率的波動率將增大,匯率風險管理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對比2013年美元對人民幣、歐元和英鎊的折現圖,我們可以發現美元/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小于美元和其他市場化匯率的波動幅度。

(一)企業的風險管理

就折算風險而言,可實行資產負債匹配保值,讓以功能貨幣表示的受險資產與受險負債的數額相等,會計風險頭寸即受險資產和受險負債之間的差額為零,保證匯率變動不帶來任何折算上的損失。就經濟風險而言,可采取經營多樣化的管理方法,在擴大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應該挖掘國內市場,擴大企業在本國的市場份額。[7]下文將具體闡述進口型企業和出口型企業控制交易風險的方法。

1.進口型企業。對于進口型企業,可以通過持有更多的美元來防范匯率變動的風險。如果擔心人民幣貶值,可以購買外匯遠期合約,或者通過購買美元指數期貨合約來對沖到期時交付美元時需要面臨的外匯風險。具體操作如下:在t0時刻和外國企業簽訂進口合同,t1時刻將支付若干美元給國外出口商。因此購買一個t1或t1之后到期的美元指數期貨合約,到期之前如果美元相對人民幣升值則賣出美元指數期貨合約,對沖掉企業因人民幣貶值而需要支付更多人民幣的風險;如果美元相對人民幣貶值,那么企業因人民幣升值的額外收益將彌補在期貨合約上的虧損。需要指出的是,用期貨合約來對沖對外貿易中的外匯風險本身也存在較大風險,如保證金風險。

購買人民幣外匯期權也不失為規避外匯風險的一個好辦法。國內外匯市場尚無成熟的人民幣外匯期權,因此進口型企業可以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購買以X為敲定價格的人民幣看跌期權,到需要支付美元給國外出口企業時,如果人民幣貶值到執行價格X以下,則可以按照執行價格出售人民幣,獲得美元。但需要指出的是,芝加哥商品市場的人民幣期權交易量低下,流動性極差,很有可能發生找不到賣方的情況。

進口企業還可以通過人在美國市場上上購人民幣ETF,目前美國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人民幣ETF有CYB、CNY、FXCH等。具體流程如下:在t0時刻在美國市場上做空人民幣ETF,如果t1時刻人民幣貶值,則企業在人民幣ETF上的收益將抵消掉國內進口企業支付給國外出口企業時因人民幣貶值而造成的虧損,如果時刻人民幣升值,那么企業在支付給國外出口企業時因人民幣升值造成的盈利將抵消掉本國企業在人民幣ETF上的虧損。

2.出口型企業。對于出口型企業,則需要防范人民幣升值的風險,方法和進口型企業相似,只是對沖方向相反。出口型企業如果擔心人民幣升值,可以購買外匯遠期合約,或者通過購買美元指數期貨合約來對沖到期用美元結算時需要面臨的外匯風險。

和國內進口型企業相反,出口型企業可以在美國市場上購買執行價格為X的人民幣看漲期權,當國內企業收到國外進口企業支付的貨款時,如果人民幣匯率高于執行價格X,則可以按照事先約定的執行價格出售美元,購買人民幣。

國內出口型企業,也可以在美國市場上做多人民幣ETF,當人民幣匯率升值時,出口型企業在人民幣ETF上的盈利可以抵消掉企業在收匯時因人民幣升值而導致的損失;當人民幣匯率貶值時,出口型企業在收匯時因人民幣貶值而導致的盈利就可以抵消掉出口型企業在人民幣ETF上的虧損。

外匯風險一直存在,需要進行對沖。而且如果僅僅是以對沖風險為目的,而不是以投資為目的,那么風險并不大。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在進行外匯風險對沖的時候,也放棄了因為匯率朝著有利方向波動可能帶來的收益。

(二)政策支持

通過上文的分析,筆者發現,如果人民幣實現國際化,進出口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以人民幣結算就可以避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但在人民幣尚未實現國際化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很少被國外企業接受。雖然人民幣交易量在2013年躍居全球第八,但實際的市場份額僅有2.2%。[8]而且企業用以對沖的外匯期貨、期權以及人民幣ETF常常由于流動性不佳而不能成為很好的風險對沖工具。但可以料想,自貿區內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后,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大,人民幣期權產品的收益率增加,流動性也會增強。可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防范進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的最根本、有效的措施。而為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自貿區內率先實現匯率市場化是必然要求,中國自貿區內也必須加快速度從政策面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比如開發出更多管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金融工具,完善做市商制度,完善和外匯相關的配套制度,使得國內外企業能夠在自貿區內通過購買此類金融工具來對沖掉他們用人民幣結算所面臨的匯率風險。[9]

四、結論

自貿區實行匯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實行匯率市場化之后人民幣匯率波動率將增大。在此種情況下,自貿區內企業和銀行面臨著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系統風險等風險。本文提供并分析了進口型企業和出口型對沖匯率風險的幾種方法,并在分析中發現企業有效對沖風險的前提是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和國際化。

參考文獻

[1]于艦.上海自貿區就是離岸金融區[N].第一財經日報.2013.9.9.

[2]佚名.“銀八條”布局自貿區金融監管[N].第一財經日報.2013.9.30.

[3]夏冰.上海自貿區進駐銀行靜候分賬[N].每日經濟新聞. 2013.10.29.

[4]朱延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趨勢下的企業外匯風險管理[J].企業研究.2002(11).

[5]Foreign Exchange Rate Management .

[6]武劍.中國(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展望.中國自貿區研究.2013.11.

[7]安國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2012(3).

篇3

關鍵詞:對外貿易;匯率風險;防范

進出口貿易是典型的涉外經濟活動,企業在外貿業務中要收付大量的外匯或擁有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和債務,故涉及外貿活動的企業受匯率變動的沖擊更為顯著和直接,面臨的匯率風險也更大。

一、匯率風險的形成機理

(一)匯率波動引發匯兌風險

在外貿業務中,從最初的合同訂立到最終的貨款交付,一般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在此期間若外幣升值,進口企業支付既定的外幣數額要付出更多的本國貨幣;而若外幣貶值,則出口企業收進既定數額外幣結匯時可得的本國貨幣更少了。雖然以外幣表示的款項數目沒有變化,但反映到企業的收益水平上,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可能遠遠超過企業進出口業務所獲得的利潤。

(二)匯率波動產生利潤風險和市場占有率下降風險

當人民幣升值時,在匯率完全傳遞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商的外銷價格如果與貨幣升值上升同等幅度,在國際市場上此商品價格需求彈性較大的情況下,那么出口的數量就會銳減,進而導致出口企業喪失市場份額,收益下降;如果出口商自己承擔一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利潤成本,只部分地提高出口品價格,則會直接導致其出口利潤下降。他們只有自己承擔大部分本幣升值帶來的成本,而無法向外國進口商轉嫁,因此,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現實背景加劇了出口廠商的利潤風險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下降的風險。

(三)匯率波動導致折算風險

在我國,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賬面資產上不僅有人民幣資產而且有外幣資產,但其綜合財務報表上的資產和負債都要統一折算為人民幣來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資產負債表中某些項目的價值也會相應改變。目前我國規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遠遠小于兌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日波幅,對于最終財務成果以人民幣結算的我國企業而言,如果他們使用非美元貨幣計價結算,則其面對的匯率風險要高于用美元計價結算。

(四)匯率變動將強化企業預期并影響其業務拓展

現實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將對出口企業的預期產生很大影響,并進而影響其業務拓展。在企業預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其可能會通過提價來確保正常收益,但當進口國的貨幣購買力保持穩定或出現對內貶值時,提價的結果將使得企業損失大部分客戶,進而導致經營困難。

(五)匯率變動可能導致企業價值變動

人民幣匯率改變有可能會導致企業價值發生變動。比如,對于我國外貿企業而言,如果基于公司價值的層面,在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走勢下,以未來美元現金流的現值衡量的企業價值,將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水,從而

可能影響到企業的融資能力及投資價值。

二、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衡量

在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后,人民幣就走上了逐步升值的道路,且升值幅度呈遞增態勢,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匯率風險因此逐漸積累和放大。

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程度可由方差計算的波動率和幣值變動幅度來綜合反映。從圖1可以看出,經過匯改初期的微幅波動之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程度逐漸上升趨勢。2005年匯改至年底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間波動率僅為0.0001,人民幣匯率僅升值0.5%;2006年的波動率迅速上升至0.005,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3.4%;而2007年的波動率進一步擴大至0.017,人民幣匯率也升值了6.9%。這就意味著,在2007年,如果企業沒有做任何匯率風險的防范措施,僅人民幣升值一項就使其利潤率減少6.9%以上。而從2007年末到2008年2月底,人民幣兩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2.1%。對于那些習慣了在國際市場上靠薄利多銷維持生存的國內企業而言,這種匯率變動的風險已經對其敲響了警鐘。

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單邊升值相比,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呈現出雙向波動的走勢。在2005年初至2007年末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07,而對歐元匯率的波動率為0.15,可見國內企業對歐洲貿易的匯率風險程度更高。另外,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的方向并不固定,匯率風險更難確認。在2005年11月16日之前,人民幣對歐元匯率由10.98升值到9.43,但此后人民幣對歐元朝著貶值方向演變,至2007年末,已貶值到1歐元兌換10.65元人民幣,貶值幅度高達13%。這就意味著,那些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的國內進口企業,匯率變動已經使進口成本上升了13%。表1反映了這幾種匯率的統計性質。

從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持續擴大,升值速度也將繼續加快。一方面,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將繼續增加。盡管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但受到社會保障、教育以及體制方面的約束,國內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國內產能的主要方式,貿易順差的擴大必然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我國持續施加升值壓力。歐美等國為保護本國利益或轉嫁國內危機,通過各種途徑要求我國放寬匯率波幅,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人民幣匯率很難維持小幅微升的走勢。此外,國內的緊縮貨幣調控以及由此引發的升值預期,也會促使人民幣匯率繼續走高。因此,未來的匯率風險程度還將有所上升,成為企業外貿活動中面臨的首要風險。

三、匯率風險的后果評估

從目前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并未對我國外貿總體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2005年至200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了52.9%,進出口貿易盈余更是增長了157.4%,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還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匯率波動的影響。盡管人民幣相對美元持續升值,但我國企業的成本優勢仍然較為明顯。而且很多企業以加工貿易為主,人民幣升值在增加出口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原料進口成本,兩相折中后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另一方面說明我國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所增強,可以積極采取合理措施規避匯率風險。

但是總體的波瀾不驚并不能掩蓋局部的負面沖擊。由于特定行業的貿易模式區別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的行業而言是長期利好,但對出口為主、外幣資產高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中,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低利潤出口行業將受到影響。紡織企業對于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斷減弱。然而,對于那些技術和資本門檻較高的行業而言,如電子、機械、冶金等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中的企業利潤率相對較高,且議價能力較強,能夠在合同中增加合適的價格條款規避風險,人民幣升值對其的沖擊相對緩和。

此外,近年來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長也比較快,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關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已有相當大規模,2007年末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189多億美元。表面上看,進入我國的外資既能獲得投資收益,又能獲得人民幣升值的收益,真可謂一舉兩得。但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從我國近兩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上早已體現出來,從2004年到2005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幅為28%,而從2005年到2006年,這數值已經下降到15%,從2006年到2007年進一步下降到14%。這說明,人民幣不斷升值并沒有對外商直接投資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因為一旦投資者將其外幣資產換成人民幣資產,等若干年后再兌換回去時,可能面臨人民幣更大幅度的升值所帶來的損失。因此,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以及仍然存在的升值預期顯然會影響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另外,已經獲取相當投資收益的外資也會在各種借口和渠道下流出我國。它們一方面已經取得了投資收益,分享了我國經濟調整增長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經過這兩年的人民幣升值,它們也獲得了升值帶來的好處,正所謂一舉兩得。因此,不斷加速升值的人民幣很可能促使它們盡快匯出以實現收益。

四、匯率風險的控制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幾種主要的外貿風險,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風險控制的措施與建議。

(一)合理選擇結算貨幣

在對外支付中,應多使用軟貨幣,而在收匯時則應多使用硬貨幣;在對外融資中,應爭取使用軟貨幣以便減輕債務負擔。從目前的國際貨幣走勢來看,美元將會延續弱勢,而歐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人民幣也將持續升值趨勢。因此,要力爭在對外貿易中以美元作為支付和融資的貨幣,而用歐元作為收入結算的貨幣,尤其是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外幣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匹配。

(二)積極利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發達國家,外貿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是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最常用的方法。匯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匯遠期、外匯期貨以及外匯期權。這些現代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企業的外貿風險控制中得到廣泛應用,而我國企業對此還相當陌生。外貿企業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掌握外匯避險工具。在匯率波動幅度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培養外匯專業人才,不斷積累自己的外匯風險管理能力,以便在匯率發生波動時采取適當措施保全自己的利潤。

(三)擇機確定合同價格和結算方式,適當分散交易風險

我國出口企業在結算貨幣呈現貶值趨勢時,可適當提高出口價格,或與進口商約定按一定比例分擔匯率損失;當結算貨幣可能升值時,我國進口企業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外貿企業還可通過提前或推遲結算時間來規避匯率風險。企業可以根據結算貨幣的匯率走向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如果預測結算貨幣相對于本幣貶值,我國進口企業可推遲進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業可及早簽訂出口合同收取貨款,反之,進口企業可提前進口或支付貨款,出口企業可推遲交貨或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

參考文獻:

1、趙明昕.出口貿易中的國家風險管理[J].保險研究,2006(6).

2、侍偉.出口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組合型方案[J].中國外匯,2006(5).

3、牛晉玲.進出口貿易中外匯風險的防范[J].世界經濟情況,2005(9).

篇4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外包;企業內部風險;評價體系設計

前言

企業財務會計外包的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雛形階段,第二階段是開拓階段,第三階段是發展階段。企業財務會計外包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發達國家。在雛形階段,企業外包的發展比較緩慢,主要的外包目的是降低成本。開拓階段開始于二十世紀末期,這一時期也是外包行業真正意義上發展的時期。財務會計外包的發展階段從二十世紀末一直到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財務會計外包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成為了企業增加實力的主要手段。

一、企業財務外包風險的概念

企業財務會計外包主要指的是企業將自己的內部運營資源通過外包的形式轉讓出去。最早的外包模式主要將本企業內的加工任務分配給工人來做,而如今,外包行業的范圍已經擴展到全球。企業財務外包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系統風險,也就是不可控風險,另一種類型是可控風險。不可控風險主要指的是在企業運行的過程中,不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并且不能夠被消除,其中包括企業運行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經濟體系的改變或者是環境結構的變化等,這些因素都是企業本身無法控制的,所以稱其為不可控風險。可控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內部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其中包括企業管理者的主觀影響等因素,這種類型的風險在多數情況下可以被消除,所以稱其為可控風險[1]。

二、企業財務會計外包風險的分析

(一)企業財務會計外部外包風險的分析

企業財務會計外部外包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外部運行環境中出現的風險,其中包括國家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兩個方面。1.國家法律環境。法律是企業在實施外包過程中的重要依據,企業的外包風險程度取決于法律對于財務會計外包的制定以及監管力度。目前,我國對企業財務財務會計外包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規定,所以企業在實施財務會計外包的過程當中,只能夠憑自己的經驗對事物進行判斷,或者是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企業財務外包方式。對于企業在財務外包中出現的新問題,由于之前沒有實例能夠借鑒,導致企業在進行財務會計外包過程當中的風險增加。2.經濟環境。經濟環境對于一個企業的運轉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企業運行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經濟效益,而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來說存在著巨大的影響。經濟環境主要包括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國內經濟環境,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實施財務會計外包的范圍已經不僅局限于國內,許多企業已經實現的跨國外包,這種現象說明,國際經濟環境對于企業財務外包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大。一旦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結構發生變化,企業財務會計外包的運行模式以及發展規律都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企業財務會計外包的風險上升。

(二)企業財政外包內部風險的分析

1.企業員工方面。企業員工作為企業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企業在實施財務會計外包的過程中,需要對企業各個職能進行重新分配,對企業的運行模式進行重新劃分,企業內部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相應的改變。這一情況的發生,會對企業內的部分員工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其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出現員工不配合企業管理等情況的出現。一但企業內的大多數員工對企業產生抵制情緒,就會造成企業財政會計外包無法正常運行,從而提高了財務會計外包的風險。2.企業財政部門專業技能方面。由于企業在實施財政會計外包的過程中,會將企業內的部分權利交給外包商,導致企業內部財政人員的權利遭到削弱,時間久了,企業內部的財政部門甚至會失去其根本的價值。另外,加上企業對于內部財政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企業內部的財政人員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致使其專業技能下降或者跟不上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進而失去其存在價值。這種現象一旦發生,會直接導致企業內部財政管理出現問題,進而降低了企業內部財政管理的質量。企業內部的財政管理對于企業運行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旦企業過多的依賴財政外包,必然會對企業自身的財政管理造成影響。長期發展下去,會增加企業財政會計外包的風險。

三、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的評價

(一)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評價體系的設計

在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評價體系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具有科學性。科學性能夠使建立的財政會計外包風險評價體系對企業外包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客觀的分析,從而降低了企業財政外包的風險。此階段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首先要對本企業的外部運行環境進行客觀的分析。其次,建立一套完善的外包風險管理體系,實現對企業財政外包的科學化管理。最后,將企業內每階段的財政外包情況以數據的方式顯示出來,降低企業財政會計外包的風險。第二,具有可操作性。在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進行指標設置的過程中,可操作性在風險指標設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風險指標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風險指標的簡潔性,另一方面是風險指標的應用性。簡潔性主要指的是風險指標能夠將企業在財政會計外包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以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風險指標的應用性指的是,風險指標的設置不能僅限于理論體系,要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對風險指標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做到數據來源于實際并應用于實際。第三,具有獨立性。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體系設計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要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解決,盡量避免風險評價體系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規劃范圍重疊的現象。這樣不僅會降低風險體系的應用效率,而且會造成風險成本的浪費。由此可以看出,在進行企業財政外包風險設計的過程當中,要保證風險指標與問題之間的對應性,并降低每種風險指標之間的關聯程度。第四,具有重要性。在對企業財政外包風險體系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對影響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的因素進行客觀的分析,并將其按照風險程度進行分類。在制定風險指標的過程中,對風險程度高的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并將其列入到風險指標制定的主要范圍以內。由此可以看出,在設計風險指標的過程當中,要對影響風險的因素按照風險程度的不同,對應設計不同的風險評價體系,達到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進行科學管理的目的。

(二)企業財務會計外包風險的模型構建

1.模糊評價法。模糊評價法是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進行模型構建過程中主要運用的評價方法。由于在企業運行管理的過程當中,對于企業內部的各種數據以及影響因素無法進行精確的計算,從而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出現偏差。模糊評價法的出現,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模糊評價法主要通過模糊集合的方式對評價對象進行測評,并以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為評價依據,將復雜問題模糊化,最后利用數學中的模糊法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得到相應的評價結果。2.構建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模型的步驟。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模型構建的步驟如下;首先建立一個評價因素集,將評價因素集中的因素進行分類,其中包括確定評價集以及確定權重集。確定權重集中的評級因素能夠直接利用模糊評價法對其進行分析。而確定評價集中的評價因素要通過評估和計算以及構建評價矩形兩個過程的分析之后,才能夠利用模糊評價法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綜合評價結果[3]。

結論

隨著企業財政會計外包的范圍逐漸擴大,人們對于如何降低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方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對企業財政會計外包風險進行分析以及評價,降低了企業財政在外包過程中的風險,提高了企業財政外包的質量。由此可以看出,對企業財政外包風險進行分析以及評價,能夠為今后企業財政外包模式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1.1 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的含義

外匯期權指的是在購買期權的一方支付費用給出售期權的一方之后,在簽訂的合約期限內購買期權的一方可以買進或者賣出自己購買的期權來進行獲利。外匯期權交易的實質其實是權利的買賣,外匯期權交易的優勢是它鎖定了未來的匯率,給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外匯保值方式,投資者可以靈活地根據市場中匯率的上漲或下降浮動購買或出售自己的期權,獲利的機會更多。投資者在外匯期權交易投資中只承擔購買外匯期權時的支付費用就有可能在匯率變動中得到巨大的收益,而出售期權的一方只有來自期權費轉讓的收益,風險比購買方大很多。

1.2 外匯期權交易投資重點內容

外匯期權交易的投資風險與收益幾乎在交易過程中占有相同的比重,投資者要想在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中獲利,必須對外匯期權交易的特點和投資中的重點內容做到充分的了解,這是進行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的基礎準備。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的特點是不管購買方是否在規定的時間按照合約辦事,在這個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期權費都不會退還給購買方,期權費用支付后即屬于期權的賣方所有資產。但是買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非常的不均等,期權的購買方具有選擇權,賣方要承擔被選擇的義務,無法拒絕購買方的選擇;然而購買方只需付出一定的期權費就有可能收獲巨大的利益,但期權賣方的最大收益也只限于期權費用。另外,外匯期權交易中協定的匯率以美元價格為報價標準。

2 投資者選擇外匯期權交易的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股票、期貨等交易品種在國內資本市場中逐漸流行起來。雖然外匯期權交易屬于我國資本市場中近年來新興的一種交易品種,很多人對它的了解并沒有比對股票和期貨的熟悉程度高,但是外匯期權交易還是吸引了很多投資者。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投資者的個人認知和愛好

由于國內資本市場中,股票市場在2007年開始投資者人數暴增,之后就進入好幾年的連續熊市,流失了很多投資者。隨著近一年股市的好轉,很多投資者都選擇進入股票市場,想要分一杯羹,但是牛市并不持久,近期大盤大幅振蕩,漲漲跌跌之后基本又處于萎靡狀態,對股民來說每天都像在坐過山車,一大部分新進的股民被套牢,大量的資產投資都付之東流,雖然還有一部分股民想要繼續留在股票市場中等待奇跡的發生,很多人面對這種雞肋行情已經默默地淡出了獲利機會變少的股票市場轉而投入其他交易市場。外匯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相比沒有那么高的風險,于是很多投資者根據個人對投資理財和外匯期權交易的認知和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進入外匯期權交易市場。

在國外,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理財的方式受到了很多普通投資者的歡迎,比如在日韓等國家,很多家庭主婦早已進入外匯期權交易市場進行投資理財,這已經成為非常大眾化的現象,但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還是股票和期貨,外匯期權交易這一投資方式還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大膽地嘗試,因此研究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理財的風險并對其控制和規避顯得尤為重要。

2.2 外匯期權交易的價格優勢

很多投資者選擇外匯期權交易的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價格優勢,因為外匯期權交易市場每天交易量數額可達數萬億美元,這樣巨大的市場交易額之下很少有出現國內股票市場中的莊家操盤現象,而股票市場中由于有莊家,很容易出現莊家用較大的資金操控大盤走勢,賺取散戶資金的風險。但是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中價格與股票市場的價格相比就具有更高的透明性和穩定性。

2.3 外匯期權交易的盈利模式

投資者在進行操作時,應該對外匯期權交易與投資者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加以區分,外匯期權交易投資的盈利模式為,當投資者根據銀行的報價支付了期權費用,就可以享有在合約規定的價格內買入或賣出投資理財產品的權利,這樣的盈利模式具有巨大的優勢,就是不單純以美元匯率的某一種變化而盈利,即美元匯率上漲和下跌都為投資者提供了可以賺取利潤的空間,不像股票市場交易中股民基本上只能通過等待股票上漲后賺取買入價和現價的差額利潤。在外匯期權交易中只要投資者能抓住匯率浮動的時機,就有可能賺取一定的收益。

外匯期權交易另一個吸引投資者的特點就在于,投資者可以在可控和可接受的風險之內以小博大,一般情況下只需投入與其他金融品種相同數額的資金,就有可能獲得比普通交易中更多的收益,這樣的高利潤是一個巨大優勢,十分適合想要在交易市場中利用較少投資成本賺取大量財富的投資者。

3 外匯期權交易投資風險規避及盈利方法

外匯期權交易市場對投資者的進入要求很低,比如在招商銀行繳納數百元就可以開戶,但是在國內交易市場中期權交易并不是很普遍,大多數人都不敢進入外匯市場,很多進入投資者也只是處于剛剛進入外匯市場進行摸索的階段,還有一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因為不熟悉外匯期權交易的特點對其投資風險程度評價過低,其實外匯期權交易的投資風險還是很高的。

因此雖然外匯期權交易投資有著低投入、高收入的誘人優勢,但是投資者們不應存在僥幸心理,經過知識儲備之后,不做任何實踐準備和風險預防工作就將自己的資金盲目投入外匯期權市場中,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投資行為。投資者可以參考以下方法進行外匯期權交易投資中的風險規避,爭取在外匯市場中盈利。

3.1 進入市場之前的模擬交易訓練

進入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之前,投資者最好先進行一段時間和足夠多次數的模擬交易訓練,熟悉外匯期權交易的交易規則和風險,鞏固自己在之前進行的理論知識儲備,為自己以后的實際交易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投資虧損的風險。目前有很多手機軟件都是專門為外匯期權交易愛好者開發的,投資者可以下載安裝這些軟件,每天抽出一定的精力模擬操作進行交易,了解市場的節奏并及時獲得金融市場的最新資訊,不能悶在書本里或者單純看一些交易專家的評論,要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外匯市場的交易特點,并根據這樣的模擬訓練考慮自己是否適應這樣的交易方式,能否在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中立足和盈利。在進行過模擬交易訓練之后,投資者再根據自己的實際資金額度和交易水平等情況,量力而行,選擇是否要進入外匯期權交易市場進行真實的投資。一旦進入市場,就要有長期鉆研外匯期權市場規律和投入大量精力的準備,不能因為困難就輕易地放棄。

3.2 正確認識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

外匯交易市場是錯綜復雜的,單憑模擬交易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投資者在進行真實的選擇時,要正確認識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不要因為過于恐懼而不敢下單。投資者要認識到,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高,但是可控,虧損的最大數額不會超過購買期權時支付的期權費用,不需要繳納保證金或其他費用。同時,投資者一定要慎重選擇外匯保證金交易和期貨交易,目前在國內資本交易市場中,外匯保證金交易因為風險過大還屬于非法交易的范疇,因為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如果投資者做錯方向且倉位過重就需要繳納保證金,如果不能及時上繳就面臨著被強行平倉的風險,甚至損失更加慘重。相比之下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是可控的,屬于合法交易品種的范圍。

3.3 根據實際選擇外匯期權交易方式

投資者在進行外匯期權交易理財時,要選擇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交易方式。外匯期權交易中主要的變化來自于以美元為基準的其他貨幣匯率變動,而匯率變動又受到各種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影響,波動的范圍和頻率都不容易確定,這正是外匯期權交易的利潤機遇,同時也增加了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進行進出口貿易或者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其他外匯收付的需要,當投資者選擇外匯期權交易以后,既能夠保證匯率發生不利變動時投資者的經濟不受損失或減少損失,又能夠在匯率發生有利變動時獲得相當的利益。例如,如果一個投資者進行的是美國進口貿易,2個月后他需要支付一筆歐元貨款,并且在2個月之后或者在這2個月之間歐元的匯率肯定會有所變化,但是至于是上升還是下降投資者是無法預見的。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投資者購買歐元的買進期權,這樣2個月之后,如果歐元匯率上升了,美元匯率下降,這時他就可以按照2個月前簽訂的合約中約定的匯價和數量行使買入的權利;反之,如果2個月以后的歐元匯率下降了,美元匯率上升,投資者就可以選擇不履行簽訂的合約,按照合約中約定的匯率從2個月之后的市場買入歐元,這樣就可以在英鎊匯率下跌之后獲得好處。反之,如果投資者進行的是美國出口貿易,2個月后會收到其他人支付的歐元貨款,根據當前的政策形勢他能肯定的是2個月后歐元匯率會發生大幅的變動,但歐元的匯率到底是上升還是下跌無法確定,這種情況下,不管投資者是否在遠期外匯市場賣出,都會困擾這個投資者,因為如果2個月后歐元匯率下跌而他沒有賣出就會承擔貨款損失,自己的出口利潤降低甚至大量的虧損;如果2個月后歐元匯率上升而他已經賣出又不能賺取歐元升值的出口利潤。投資者可以選擇進行外匯期權交易投資,買入外匯賣出期權,只需要支付期權費用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減少歐元匯率改變為自己帶來的收益困擾。

外匯期權交易中的雙向開倉交易方式是比較建議有經驗的投資者選擇的交易方式,因為這種交易方式中投資者有雙向的準備,也就有了雙向的機會,投資者將資金分成兩部分投入,不至于冒著孤擲一注的風險,擁有看跌期權以后還可以購買看漲期權,是比較安全的,盈利方式更靈活,不受匯率的單方面波動影響,但是雙向開倉交易方式對于投資者對交易時間的把握和交易者對看跌看漲期權的價格處理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一般投資者在這樣的價格變動中很難找準機會下單獲利,因此投資者在雙向開倉交易方式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價格和收益計算思維,在價格的跌跌漲漲中看準時間平倉盈利。

3.4 總結經驗找到投資盈利的機會

要想真正在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中立足并適應這個市場的規律生存下來,甚至賺取大量的財富,投資者必須總結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天上不會掉餡餅,外匯期權交易市場中也不會

有免費的盈利。很多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是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成功中跌跌撞撞得到了最終的穩定收益。其實只要進入資本交易市場,無論你選擇了哪一種交易方式,都要有正確的投資態度和心理準備。

篇6

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分為離岸市場和在岸市場。離岸市場又可以細分為離岸的場內交易市場(transaction on exchange)和場外交易市場(over the counter)。前者主要指2006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的基于人民幣的期貨和期權交易,后者主要包括在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離岸市場進行的人民幣遠期、掉期、互換和期權市場。

在岸市場可以細分為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零售市場主要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與客戶進行的基于人民幣的外匯衍生品交易,這包括始于1997年的遠期結售匯業務、始于2005年的銀行與客戶間的人民幣掉期業務以及銀行對個人的外匯理財產品。盡管經歷多年的發展,但時至今日,零售市場的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交易量依然不大,管理較為嚴格,市場壟斷也較為嚴重,對我國匯率機制影響較小。銀行間市場主要是金融機構間,也包括一些大型的非金融機構的大宗交易。

銀行間市場建立于1994年,建立之初的主要功能是為外匯指定銀行提供平補結售匯頭寸余缺,并提供清算服務。到目前為止,銀行間市場主要交易的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有:2005年8月開始的人民幣遠期外匯交易;2006年4月開始的人民幣對外幣的掉期交易;2007年8月推出的人民幣對外幣的交叉貨幣利率互換。縱觀我國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其特點主要有:(1)銀行間市場起步較晚;(2)沒有場內交易市場;(3)場外交易市場產品結構相對簡單,沒有以貨幣期權為代表的復雜外匯衍生產品。

二、在岸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簡介

1.遠期結售匯交易

遠期結售匯是指銀行與客戶簽訂遠期結售匯業務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支發生時,即按照遠期結售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或售匯。遠期結售匯分為固定期限的遠期交易和擇期交易。固定期限的遠期交易,即交割日為確定日期的遠期結售匯。擇期交易即客戶可在規定的期限內選擇任意一個工作日辦理交割。

早在1997年4月,中國銀行就獲得了開展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的許可。經過1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的全面發展,參與銀行數量由最初的中國銀行1家擴大到2008年底的75家銀行,交易范圍擴展至經常項目和部分資本項目,交易期限從7天到12個月共分14個檔次,并允許展期交易,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等。遠期結售匯業務的發展,對于拓寬國內經濟單位的匯率風險管理手段、培育國內人民幣對外幣衍生產品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2.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是指在即期買入A貨幣賣出B貨幣的同時,遠期再賣出同等金額的A貨幣買入B貨幣。一筆掉期外匯交易可以看成由兩筆交易金額相同、起息日不同、交易方向相反的外匯交易組成的。因此一筆掉期外匯交易具有一前一后兩個起息日和兩項約定的匯率水平。在掉期外匯交易中,客戶和銀行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將一種貨幣轉換為另一種貨幣,在第一個起息日進行資金的交割,并按另一項約定的匯率將上述兩種貨幣進行方向相反的轉換,在第二個起息日進行資金的交割。掉期交易中,即期交易使用的是即期匯率,遠期交易使用的是遠期匯率,由于兩筆交易的數量相等,方向相反,成本只取決于兩筆交易所用匯率的差額。

外匯掉期交易最主要的作用是規避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達到保值的目的;同時銀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調整銀行外匯頭寸,改變資金結構。截止2008年底,銀行間人民幣外匯掉期市場共有75家會員。

三、離岸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簡介

離岸的人民幣金融衍生產品分為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兩種。人民幣場外交易市場中的產品主要有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non-deliverable options,NDO)和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掉期(non-deliverable swap,NDS)。這些產品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中葉,主要出現于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

1.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是根據交易雙方協議確定的遠期匯率與到期時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進行凈額支付并轉化為兩種貨幣中流通性更大的貨幣。主要用于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貨幣,目前亞洲地區人民幣的無本金交割遠期交易相當活躍。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由銀行充當中介機構,供求雙方基于對匯率看法(或目的)的不同,簽訂非交割遠期交易合約,該合約確定遠期匯率,合約到期時只需將該匯率與實際匯率差額進行交割清算,結算的貨幣是自由兌換貨幣(一般為美元),無需對NDF的本金(受限制貨幣,例如人民幣)進行交割。NDF的期限一般在數月至數年之間,主要交易品種是一年期和一年以下的品種,超過一年的合約一般交易不夠活躍。其主要功能是滿足境外市場的人民幣避險需求,并且克服了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問題。

2.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non-deliverable options,NDO)是指約定買方擁有權力在未來特定時間內,以約定好的價格,約定數量的交易貨幣標的物,交易雙方無需交付標的物的總價款,期權買方支付權力金取得執行權力后,有權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或期間內,要求期權出售者依約支付匯率差價,期權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交易合約。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具有更多的靈活性,買方即能夠限制匯率不利變動導致的最大損失,又能夠獲取匯率有利變動的好處。

3.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掉期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掉期(non-deliverable swap,NDS)類似于貨幣掉期,但是無需進行實際的貨幣轉換,即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掉期是以美元或其他流動性較強的貨幣進行交割的。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掉期能夠滿足客戶的各種需要,可以提供離岸市場對沖機制,客戶可以比較放心的對不同的現金流和時間進行管理,還可以用最有效的貨幣進行融資。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幣在國際經濟和貿易中地位的不斷上升,2006年8月27日,人民幣衍生產品更是跨出亞洲,在交易所交易的人民幣期貨和期權產品在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這是繼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日本推出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以來,第四個人民幣無本金交割的離岸市場,同時,這也是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首次在境外的交易所進行交易。

四、風險分析

1.金融機構之間的信用嚴重不對等。而在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中,信用風險是第一位的。國有商業銀行和小銀行之間的信用區別很大,給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的良性發展埋下了風險隱患。

2.缺乏符合中國國情的統一的主協議。統一的主協議的推出會使風險大大得到控制,中國發展場外人民幣外匯產品也需要這樣一個主協議。國家外匯管理局從2005年開始編制了第三版的主協議,這個主協議得到了國際上很大的支持,并刺激了人民幣外匯衍生品的發展。

3.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國發展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必須要有破產法和信用支持物的支持。但是中國的衍生品市場剛剛起步,在這個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存在。

4.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人民幣期貨交易對我國掌握的人民幣匯率定價權提出了挑戰,危及我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近幾年我國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有加快的態勢,但總體來看還處于初級階段。匯率機制的改革和匯率風險是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問題,發展和規范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樹立風險意識和掌握風險控制和轉移風險能力是金融業面臨的新課題。發展我國人民幣外匯衍生品市場需要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并通過各方的努力探索,以積極穩妥的實踐來實現。

參考文獻

篇7

一、對我國企業外匯中存在的風險及管理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分類

人們對外匯交易的理解通常都是在外匯市場進行貨幣之間兌換的行為。外匯實際上就是外國的貨幣,其表現形式分為兩種:外幣現鈔和外幣活期存款。目前,市場交易中的外匯形式主要是外幣存款。在進行外幣交易時,兌換比率總是不規范的來動,這因此很容易產生匯率風險。匯率風險也是外匯風險的一種表現,具體是指在一定時間段進行國際經濟交易中,由外國貨幣計價的資產以及負債或債權債務由于匯率來動造成的價值上升或下降的可能性。所以,外匯風險出現的直接原因就是就是匯率變動的不規范性造成的,根本沒有人能夠預測到將來匯率發展的狀況。

首先,外幣風險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主要體現在:由于匯率波動的情況和其他因素而導致其發生變動;其次,外幣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隨時都有可能產生且不能徹底消除,所以要保證風險盡量的降到最低,這就需要企業對外匯風險的防御防范做到高度重視,確保風險到來時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最后,外幣風險無時無刻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具有強烈的普遍性,通常外匯風險都藏匿在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中。

二、分析我國企業外匯風險存在的問題

1.外匯政策受限

主要展現在以下兩點:其一,因為我國金融市場的資金項目沒有全部開放,導致資金流通受到一定限制。當企業遇到外匯風險時,不能很好地運用金融市場的分散性有效規避風險,不能有效的通過融資分散化以及市場分散化、投資分散化來規避風險;其二,我國企業對外匯持有能力由于受強制性結售匯制度的限制沒有得到很大提升。國家根據這一形勢對企業外匯掌控和留成額度放松了限制,并嚴厲打擊對非貿易往來進行外匯結算問題。因為對一些企業還有限制,所以企業外匯持有能力必會受到限制,導致企業防御外匯風險的能力較低。

2.金融市場方面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現為金融工具不足、金融技術落后,導致金融市場還不完善、不健全。企業外匯市場中常用的外匯套期保值工具主要以外匯期貨、期權以及互換的形式,這說明外匯市場在不斷的發展、完善。但目前,我國還沒有結合實際設立針對外匯的保值金融方式,這就造成了國內企業面對外匯風險時不能很好的利用金融工具有效的對沖風險,導致抵抗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弱。

三、防御企業外匯風險的方法

1.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就是利用金融手段,同時還運用金融工具對企業內部的現金流量進行增加的融資模式,在發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采用規范的金融管理機制,對發展企業金融融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國企業在金融環境和抵抗外匯風險能力方面,貿易融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法

運用套期保值法可以有效抵御外匯風險,降低外匯風險發生的次數。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法包含了以下幾種方式:第一,遠期外匯合約。應針對預期支出或收入過程,貨幣匯率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在進出口貿易的基礎之上成立遠期外匯交易,以此有效規避外匯風險;第二,外匯期權。所謂期權就是進行外匯期貨實際交易中,通過合同持有人買賣的行為,確保一定數量外匯的權利。外匯期權具有靈活性的特征,有效促進外匯金融的發展。和遠期外匯交易相比更具有保值效果;第三,外匯期貨合約。在進行期貨交易時雙方簽訂的統一規范合同,就是期貨交易合同。外匯期貨合約是針對合同履行,相互之間進行抵御風險,其主要的投機方式成分較高。

3.價格調整式

價格調整法屬于一項相對直接的外匯風險防御形式,預防風險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將價保值法。進口企業在制定合同時規定貨幣如果出現升值時會給予合同相應的調整;第二,升價保值法。制定合同時出口企業會考慮貨幣貶值問題,如果貨幣貶值會對合同價格進行相應的調整;第三,提早收款法。如果計價貨幣出現貶值,出口企業會根據合同規定進行付款交易,但這有一個前提即國內企業要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第四,推遲收款法。進口企業在進行貨幣升值預測時,需要給購貨人提出相應延期收款的申請,同時在價格方面做出相對的優惠。

四、分析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措施

1.如何提升企業外匯風險管理能力。第一,合理的調配企業內部的資金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并不斷開展資金運作活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和財務管理能力占據了關鍵位置,體現出了企業抵抗外匯風險的真實能力;第二,收納及培養優秀的外匯管理人才。企業要積極收納外匯管理人才保證企業順利發展,培養優秀的外匯管理人才,推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防御外匯風險的能力;第三,和外匯銀行要有及時溝通,高度重視專業人員提出的建議。

篇8

一、高度重視、全面評估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對本行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各行(含城鄉信用社,下同)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要主動研究并積極制定各項應對措施,并確保外匯業務發展戰略與本行的風險管理水平、資本充足水平相適應。各行要根據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交易方式,進一步完善外匯風險管理制度;積極建立與外匯業務經營部門相獨立的外匯風險管理部門或職能,將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外匯業務的全過程。

二、準確計算本行的外匯風險敞口頭寸,包括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的單幣種敞口頭寸和總敞口頭寸,有效控制銀行整體外匯風險。與此同時,還應注意監控和管理銀行貸款客戶的外匯風險,及時評估貸款客戶的外匯風險水平變化對其償債能力的影響。

三、加強對外匯交易的限額管理,包括交易的頭寸限額和止損限額等。各行應對超限額問題制定監控和處理程序,建立超限額預警機制,對未經批準的超限額交易應當按照限額管理政策和程序及時進行處理。做市商銀行要嚴格控制做市商綜合頭寸。

四、提高價格管理水平和外匯交易報價能力。各有關銀行機構要實現銀行與外匯交易市場之間、與客戶之間、總分行之間外匯價格的有效銜接,實現全行統一報價、動態管理。各行在同業競爭和向客戶營銷時,要基于成本、收益和風險分析合理進行外匯交易報價,避免惡性價格競爭。

五、不斷加強系統建設。做市商銀行要加強交易系統、信息系統、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將分支行外匯交易敞口實時歸集總行,并根據實際情況盡量集中在總行平盤,不斷提高外匯交易和外匯風險管理的電子化水平。

六、制定并完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在詢價交易方式下,各行要通過加強對交易對手的授信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并定期對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進行重估。各行應把外匯交易涉及的客戶信用風險納入企業法人統一授信管理。

七、有效防范外匯交易中的操作風險。各行要按照交易前準備、交易的實現、確認、資金清算、往來賬核對、會計和財務控制等步驟嚴格識別和控制外匯交易中的操作風險。外匯交易的前、中、后臺職責應嚴格分離。交易員要嚴格按照業務授權進行交易;后臺人員要認真、及時進行交易確認、資金清算和往來賬核對,發揮獨立、有效的風險監控作用;必要時可設置獨立的崗位監控外匯交易風險。切實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有效控制合規性風險。

八、加強對外匯風險的內部審計。審計部門應配備熟悉外匯交易業務、能夠對外匯風險進行審計的專業人員;要加強外匯風險內部審計檢查,及時評估本行在外匯風險控制方面的差距,確保各項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執行。

九、嚴格控制外匯衍生產品風險。從事人民幣兌外幣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銀行,要嚴格按照《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與所從事的衍生產品交易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制度;要從系統開發、會計核算等方面,積極支持與配合新的衍生產品開發與業務發展。

十、配備合格的外匯交易人員、外匯風險管理人員。要充分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招聘和遴選外匯交易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勵機制和業績考核系統,以適當的待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篇9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外匯風險管理;公司價值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40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02-94-03

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國企業與世界經濟變化的相關性變得更加緊密,加之我國打破了原有的固定匯率制度,使得企業完全暴露在全球的外匯風險之下。我國企業如何規避外匯風險的問題至關重要。

一、外匯風險的理論分析

(一)外匯風險的定義

外匯風險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利率和匯率變化,以及交易者到期違約和外國政府實行外匯管制,給外匯交易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包括一切以外幣計價的經濟活動中產生的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國家風險、交易員作弊風險、流動性風險,不能履約風險、資金籌措風險、外匯政策變動風險和匯率風險等。

狹義的外匯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貿易、金融活動中,以外幣調價的收付款項、資產與負債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或獲得收益。狹義的外匯風險又稱匯率風險,是指在不同貨幣的相互兌換或折算中,因匯率在特定時間內發生始料未及的變動,致使有關金融體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分類

外匯風險主要有兩種:從會計角度來看,外匯風險主要指匯率變動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這類風險基于賬面價值,主要反映匯率波動帶來的實際損失和會計處理中出現的賬面損失;從財務和經濟學者的角度來看,外匯風險主要是指匯率變動引起的企業現金流的變化,進而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它基于市場價值,反映匯率給企業現在的現金流帶來的實際損失和估計影響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可能帶來的預期損失。

企業的外匯風險主要有3種類型: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交易風險是指由于未預期的匯率波動而引發的應收資產和應付債務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會計風險也叫折算風險,指由于匯率變化而引起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項目金額變動的風險;經濟風險是由于意料之外的匯率波動而引起的企業未來收益變化的一種潛在風險。

我國名副其實的大型跨國企業還很少,大多數公司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聚集在經濟風險,主要表現為進出口貿易和服務的匯率風險、跨國采購原材料的風險和國際金融結構性貸款的風險等。

(三)外匯風險的相關理論

外匯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主要有M―M理論。該定理假設在一個無稅、無交易費用、信息完全的完美市場條件下,認為外匯風險管理可以減少稅負,稅率的累進(凸起)程度越大,外匯套期減少的稅負也越多;外匯管理也可以減少破產的可能,對沖風險可以通過減少企業價值的波動性,因而可以降低企業遭遇財務困境的概率;管理外匯風險,還是債務人減少管理者成本有效手段。

由于M―M定理是建立在完全市場假設基礎上的,即無稅、無交易費用、信息完全,因而,以后的研究都是從實際中M―M定理不能成立的條件出發,研究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理由。

早期的研究主要以企業的財務角度為出發點,針對匯率變化對相關企業現金流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相關結論為:公司現金流對匯率波動的敏感性,取決于是否為跨國公司,競爭中使用的主要貨幣,企業的進出口多少,輸入品與輸出品的市場競爭程度等。

二、人民幣匯率新機制下的企業外匯風險

人民幣匯率改革新機制形成后,我國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變得越來越大。第一,匯改前,我國一直施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此項機制造成我國絕大部分公司的涉外業務是以美元進行結算和計價,此類企業基本不面臨外匯風險,只有那些以非美元貨幣計價的企業,才面臨匯率變動產生的風險。自從新匯率制度實施以來,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從事對外經濟活動的我國企業,都面臨匯率變動帶來的巨大風險。第二,匯改后,人民幣對外匯率的波動頻率逐漸加快,波動幅度不斷擴大,企業的外匯風險也相應地上升。第三,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也在逐漸復雜化,人民幣對外匯率未來趨勢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外匯風險也在加大。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如利率差異、國際收支狀況、宏觀調控政策等。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的更加緊密,全球經濟、貿易、金融及政治形勢的變化,與人民幣匯率變化的相關性,也在逐漸變得緊密。近些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加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經濟受次貸危機以及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伴隨人民幣匯率的逐步放開,匯率浮動空間正在加大,人民幣有巨大的升值預期,而且升值步伐也在逐漸加快。相應的對外企業所面臨的外匯風險也在逐漸加大。

三、形成外匯風險的原因

(一)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制約

1、來自國家對外匯市場參與者的限制。我國外匯市場,主要由幾家國有銀行掌控,從而形成排他性和壟斷性。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仍然欠發達,可以提供給企業的避險途徑比較少,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2、由于我國實行強制結售匯制度,市場上外匯的供求關系得不到真實的反映,使得資源配置的效率無法達到最大化。

3、金融服務配套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為金融工具單一、金融市場不發達、遠期市場有效供求不足等。

(二)我國企業對外匯風險的總體認識不高

2005年以前,我國一直實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外幣匯率相對較為穩定。加之我國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以美元進行結算,企業也就不需考慮匯率波動的問題,這就造成我國企業對匯率穩定形成了心理依賴。在匯率改革以后,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但企業對外匯風險認知不足,管理層以及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外匯知識,無法對未來匯率走勢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許多潛在外匯風險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些不足都可能對企業未來的生產和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企業缺乏大量專業的外匯方面人才

大部分財務人員缺乏相應的國際金融知識,不具備進行外匯匯率預測、分析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以及利用金融工具規避風險的能力。因此,即便企業的高層意識到防范利率風險的重要性,但由于專門人才缺乏,使外匯風險的有效管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四)我國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防范和規避外匯風險的能力有限

由于我國企業對國際金融衍生工具認知上的不足,一方面,一些企業只把金融衍生工具作為一個專門的炒匯工具,而不是利用其作為規避風險的手段;另一方面,相關媒體對金融衍生品的危險性過分夸大,大部分企業不敢利用其進行風險防范。

在我國匯率改革之后,在外匯風險管理上,呈現出以下特點:第一,企業使用多種方式防止外匯風險發生。包括:增加內銷比重、使用外匯理財產品、運用衍生金融工具、改變貿易結算方式、貿易融資、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等。第二,貿易融資是我國企業目前使用最為有效的防范外匯風險的方法。通過貿易融資,企業可以提前收付資金,從而規避外匯風險。同時,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提前收取貨款,可以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另外,貿易融資低于同期人民幣貸款的成本。第三,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外匯風險的企業正在逐步增加。在使用的國際衍生金融工具中,遠期結售匯交易較為多見。另外,一部分企業開始嘗試運用外匯掉期業務,還有的企業使用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 來規避外匯風險。第四,一部分有國際話語權的企業,通過提高出口產品價格,來規避匯率的波動風險。這說明我國企業在出口議價能力方面有所增強,能夠通過提高產品出口價格,來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四、我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相應對策

在國際金融形勢動蕩的情況下,外匯匯率波動日益加劇。在同一時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并逐步走向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企業的影響正在加深,管理難度也在加大。基于以上原因,如何規避匯率風險、保障企業的經營成果,已成為企業面臨和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

(一)建立企業自身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

加強企業自身的外匯風險管理,關鍵在于控制人民幣相對于合同外幣的匯率變化及兩者的波動幅度。不管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或是下降,企業都可能面臨風險。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匯率風險預警機制,預測匯率變動的方向,并隨時采取有效的管理辦法,對可能面臨風險的項目和資產進行調整,使企業發生外匯風險損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建立匯率風險預警機制,第一步要明確預警指標體系。預警指標的選擇范圍應該為本國和企業進出口國的一些宏觀、微觀的經濟指標,例如兩國的利率水平、通貨膨脹率、國家本身的國際收支狀況、國家運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類型、國家的政治穩定程度、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運用的干預手段等。第二步要利用預警指標的變動,預測相關匯率趨勢。在預測的過程中,可以建立預測模型,也可以通過風險樹法或者德爾菲法等進行預測。第三步即通過對匯率趨勢的預測,結合企業外匯負債頭寸和尚未結算的外匯資產,來確定企業是否存在外匯風險。最后一步就是通過風險分析的結果,運用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工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外匯風險情況,隨時調整管理措施,不斷提高自身匯率風險管理水平。

(二)增強對未來匯率趨勢的預測以及預測將來主要貨幣之間匯率變動的趨勢

這是外貿企業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其規避外匯風險的關鍵環節。影響外匯變動的因素極其復雜,它受本國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的影響,有時政府的一個臨時措施的失效也可能影響本國的匯率變動。所以,企業在風險把控的過程中,在于科學有效地預測匯率變動的趨勢。當今國際金融市場錯綜復雜,外貿企業應把做好外匯風險管控列入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中去。可設置專門研究機構、專門的負責人,研究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動趨勢,關注國際主要貨幣對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變動,了解世界各國經濟形勢和匯率變動的情況,特別是美元的匯率變動趨勢。美元是我國絕大部分進出口企業貿易結算的貨幣,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到我國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收益。因此,做好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預測,是預測未來匯率變動的重中之重。掌握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趨勢,一方面要關注人民幣所盯住的主要貨幣變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關注我國自身在一定時期內的外匯需求狀況和各項政策法規的實施。企業通過自身的力量,來預測和把握未來匯率變動的趨勢固然十分重要,但畢竟單個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還帶有主觀因素在內。因此,企業還必須依靠央行、外匯管理局和相應的金融研究部門,互通信息,相互協調,共同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 劉華.外匯風險管理及其在我國企業的應用[D].西南財經大學,2007.

[2] 王月永、張旭.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及控制[J].國際經濟合作,2008,(03).

[3] 何小靜.內部控制與外匯風險管理[J].商業文化,2008,

(12).

[4] 李清川.我國國內企業外匯風險管理初探[J].市場周刊,2008,(03).

[5] 謝非.新形勢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1).

[6] 曾倫華.我國中小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6.

[7] 韋鵬宇.淺析我國企業的外匯風險及管理策略[J].學術論叢,2008,(48).

[8] 余學斌、王姣姣.我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9,(04).

[9] 趙蕾.外匯風險與企業外匯風險管理探析[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03).

篇10

【關鍵詞】貿易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方法

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貿易公司對財務資金風險的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容易,我們必須依照市場規律,分析各種可能存在風險,然后結合我國國情找到最適合我國貿易公司財務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財務風險的概述

對于財務風險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但歸根結底就是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存在因不可預見的因素而造成企業收支嚴重不平衡,甚至造成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生產的各個過程,企業從成立那天起就伴隨著風險,這種風險是全面的、客觀的,同時這種風險也是可控制、可降低的。

二、我國貿易公司主要存在的財務風險

1.融資風險

建立一個企業就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的籌措與融合過程就存在著風險。籌集資金一定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比如為了滿足經營、為了提高技術水平、為了對外投資、為了產品的研發、為了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等。這些目的本身并不會對企業造成財務風險,但是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由于籌集渠道狹窄而無法籌集足夠資金的風險;籌集成本過高導致企業無法負擔,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債務,加快了企業資不抵債的情況等等。

2.投資風險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收益促進經濟發展。眾所周知,投資有風險,它是一種收益與風險常伴的活動。投資風險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利益需求進行一系列的投資活動,在投資過程中隨著企業意圖的不同,而展現出不同的風險。目前我國貿易公司的投資風險主要是由投資方向混亂不了解投資趨勢和獲利的可行性而造成的風險;投資規模受限,規模大的投資容易帶來較大的投資風險;投資收益性分析缺失,企業對于投資前期的規劃分析不具體、不詳細,無法預知項目的具體收益情況,因而伴有較大風險。

3.外匯風險

由于近年來改革開放的程度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造成企業資本中蘊含著一部分外匯儲備,這樣就造成企業因其資產或者負債以外幣表示,而受到未知因素的影響,使資產減少或者負債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外匯風險。由于外匯易受國家政策、國家實力的影響,加上我國貿易公司外匯風險意識淡薄,外匯應對措施較亂,外匯風險應對機制缺失等現狀,更加加大了我國貿易公司的外匯風險。

4.信用保險意識薄弱

我國目前信用管理缺失,信用管理模式落后,應收賬款壞賬金額巨大,這一情形嚴重損害了企業的資本,大大的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然而我國對于規避此風險尚未形成意識,也未采取有效措施,長此以往將會對企業的資本造成嚴重影響,進而損害貿易公司的發展與利益。

三、我國貿易公司主要財務風險控制辦法

1.完善貿易公司資本結構

公司資本是公司經營最根本的保障,有充足的資本才能更好地保障企業的發展,因為籌資需要時間和成本,具備一定風險,這就需要公司的財務人員與領導層合理的對企業的經營計劃和市場發展進行分析,從而預留出企業所需的應急資金并嚴格限制這筆資金的挪用,為企業留下退路。

2.嚴格把關貿易公司的投資方案

貿易公司需要不斷完善投資項目的實施計劃,從前期市場分析,項目評估到投資施工直至最后成果驗收投產以及銷路擴展應形成一套完整的鏈條,降低每個環節的風險,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詳細而具體的投資方案,精確而嚴密的市場考察才能使公司實現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3.健全貿易公司外匯風險控制體制

在現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隨著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外匯風險也在逐漸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貿易公司外匯風險控制體制。企業要時刻關注匯率的變化趨勢,及時做出調整,購買遠期匯率是最有效的規避風險的方式。鑒于外匯風險會隨著某一國家的國家政策的變化而改變,因此購買信用保險,將匯率風險轉移給信保公司是降低外匯風險的重要方法。隨著國際貿易競爭的日益激烈,選擇多樣化的應對手段將會大大的降低外匯給貿易公司帶來的財務風險。

4.構建貿易公司財務風險控制體系

嚴格把控公司財務是控制財務風險的根本途徑,貿易公司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主要從特定風險控制、全面財務管理控制、財務監控、財務戰略控制、操作控制、法律與監管服從情況控制以及監控方面來構建。特定風險控制結合了企業業務控制與信息及信息過程控制,來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全面財務管理控制通過控制人員、制度、流程來實現對公司的全面的財務管理控制,維持業務過程與支持該業務過程的信息之間的平衡,進而保證公司的正常健康運行。財務監控是對財務人員的監督與管理。財務戰略控制就通過監督市場變化,評估發展空間,及時的針對外部變化調整貿易公司的經營計劃,更好的把控市場。操作控制就是完善企業的技術,提高產品的質量,不斷革新技術,不斷創新保障市場地位。法律與監管服從情況控制目的在于防止有權員工惡意實施不道德行為、違反法律,進而增加企業風險的行為,具有系統性的同時又不失靈活性。監控就是對貿易公司經營活動的整體監督管理,要規避風險就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監控就是對貿易公司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財務風險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