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育理論筆記范文
時間:2023-08-23 16:1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英語教育理論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進人21世紀以來,我國的基礎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這其中,小學英語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范圍試點到全面普及開設的過程。小學英語師資隊伍也從原來的代課兼職居多逐漸過渡為一支成員穩定、素質扎實的專職教師隊伍。小學對高質量專業英語教師的需求導致師范生求職競爭趨勢愈發明顯,然而與之不相和諧的現象是相當一部分小學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語言素質不達標,他們的說、演、寫、畫、做等從教技能薄弱。師范院校在培養小學英語教育(小英教育)專業學生的過程中究竟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質量呢?
筆者任教的濟南師范學校是一所培養小學師資隊伍的百年老校,學校多年來在引導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方面摸索出了.套較為成熟的實踐經驗。本文將著重介紹學校在開展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工作的一些常規做法。
一、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具體內容
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英語專業技能和學科教學技能兩部執前者主要涉及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后者則突出訓練學生的英語書寫、簡筆畫、歌曲演唱、英語短劇表演和實用教具制作等技能。
1.確定語言技能培養內客,促進英語專業技能發展
對小學英語師資來說,扎實的專業技能主要是指能熟練掌握聽、說、讀、寫技能。教師在日常交際及課堂教學中能正確使用語音、語調、詞匯運用準確,譴詞造句與謀篇布局規范。以國家教育部2000年批準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為基準,結合小英教育專業學生恃點,以師范院校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應達到的各項專業技能要求如凡
(1)詞匯:領會式掌握4000一5000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中學所掌握的2000單詞和詞組包括在內),并能按照基本構詞法識別生詞。
(2)閱讀能力:能順利閱讀難度相當于Reader’s Digest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說明中心大意的事實和細節,能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領會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一120詞。在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材料時,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
(3)聽力:能聽懂英語國家教師講課,并能理解題材比較簡單、生詞少語速為每分鐘130一150詞的簡短會話或報道。掌握大意和有關細節,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度。
(4)口語表達:能用英語進行一般的日常會話,能就所熟悉的話題作簡短發言,能熟練掌握英語課堂用語,能就教材內容和適當的聽力材料進行提問和復述,能在規定時間內根據給定題目做限時演講,且思想內容清楚,無重大語法錯誤,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5)書面表達:能就書面材料做筆記、回答問題、寫提綱,能就一定的話題或提綱在30分鐘內寫出120一150詞的短文,能改寫或縮寫課文,能寫短信和便條,表達意思清楚,無重大語言錯誤。
2.設置學科教學技能培養內容,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技能質量
全面的學科教學技能主要是指執教者須具有從事小學英語教學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包括書寫、繪畫、歌唱、表演、教具制作、教學設計技能等。同樣以師范院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為例,應達到的各項學科教學技能目標如鞏
(1)英語書寫:熟練掌握英語硬筆書寫(粉筆及鋼筆)的規則和要求。能在規定時間內運用斜體行書和小學體完成書寫內容,且姿勢正確、筆順規范、字母傾斜度一致,標點符號和首行縮進符合格式要求。
(2)創作簡筆畫:能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快速創作簡筆畫,圖案符合給定的語言學習目標,形態逼真、鮮明,并且比例適中,幽默生動。
(3)演唱英語歌曲:會完整、熟練地演唱小學現行教材中的英語歌曲,語音語調正確、旋律準確流暢,節奏無誤。具備教唱簡單英語歌曲的能力,能根據教學需要自編、自改歌詞,且用詞準確,歌詞能與旋律、樂段吻合。
(4)編排英語短劇:能用英語表演個性鮮明的角色,能改寫甚至創作內容豐滿、完整,情節合理的英語短劇,臺詞簡單、有趣,體態語感染力強。
(5)教具制作:能根據小學英語教學需要制作常規教具,建立教學資源檔案。自制教具應簡便、經汰適用;教具的形狀、顏色和比例要恰當。
(6)教學設計:熟練掌握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英語語音、詞匯、對話及高年級小學生學習語篇的方法。熟悉小學英語教學理論及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策略,能根據我國少年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撰寫教案,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
除了具備以上基本技能外,師范院校還應考慮提高學生的英語演講技能,注重培養他們的計算機教學輔助技能等。
3.采取多元化措施,保障小學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質量
(1)設計專用學具,規范訓練內容。例如:為規范學生英語書寫技能訓練,學校可以設計硬筆書寫專用紙張、制作技能訓練小黑板;購買專用臨摹字帖,以班級為單位為學生復印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書寫材料等。
篇2
[關鍵詞]:英語教育 城鄉 差異 思考 改變
[內容提要]:目前,我國農村教育面臨很多困難。隨著打工浪潮的高漲,農村學校的留守學生越來越多;農村家長的素質,使得他們教育起孩子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學習困難。筆者分別在城市、農村學校任過教,對英語教學的城鄉差別深有體會,經過考察城鄉兩地日常的教學環境、教學基礎、教學方法等方面,深深地認識到,小學英語教育在城鄉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是否應該引起老師們的思考呢?這是否就是造成城鄉孩子英語水平不平衡的關鍵呢?這能否通過一定的手段消除呢?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農村英語教育總是沒有起色,教師很難對英語教育進行一個規范的、系統的教育,很多農村教師對此現象也已經司空見慣。筆者就這些方面的問題提出粗淺的看法和建議,望能夠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共同探討更多的策略,為城鄉英語教育拉近一點距離,保質保量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更好地促進鄉村英語教育的發展。
一、目前城鄉英語教育差異的主要表現
(一)農村教學設施落后,無專人維護設施,難以有效開展英語教學
目前城鄉小學英語教學設施差異巨大,農村小學教學設施普遍落后,遠不如城市小學,難以滿足新時期小學英語教育需求。城市里的小學教室設施一應俱全,多媒體設施充足,教室燈光明亮,布置著各種教學相關內容,氛圍濃郁,各種教具充足。《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需求,政府近幾年也對大部分農村小學配置了多媒體設施(邊遠山村學校只是小部分配置了)。可是在這過程中,很多使用者用完后沒有很好的保養,沒有保養意識,也沒有專門的維修人員進行維修,一旦出現問題,上報維修等來的只是“再等等吧,很快就派人來維修了”這答復。久而久之,灰塵、粉筆塵、垃圾在多媒體平臺上頻繁出現,平臺問題隨之而來。上課需要用多媒體的時候,不是這屏幕用不了就是電腦啟動不了。這就使英語課堂遜色很多。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英語課堂又回到了一支粉筆,一個黑板的時代了。這與城中學校相比,孩子的學習興趣當然會減少了。
(二)城鄉英語教育的起步時間不同
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其實對于小學生的英語教育,適時的起步和規范的教學,就是孩子英語之路上的良好開端。大家都希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這種起步上的差異,造成了農村的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初就感到陌生和吃力,今后只能把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習,而非自己的“第二語言”。
城鎮的孩子在幼兒園已經開始學習英語了,上完小學二年級已經會認讀很多的單詞,會默寫26個字母;順口溜、英語歌曲已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了,甚至可以用phonics拼讀新的單詞。這些都是老師們按著《新英語課程標準》的大綱要求進行開展所得的成果。相反,農村的孩子先不說在幼兒園有沒有學習英語了,就連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有沒有真正上好一節英語口語課都成問題,很多農村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是安排了一年級每周2節、二年級每周3節的英語口語課,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時候被挪用上其他科了,有時候被安排自習了,偶爾上一節口語課,2年下來連26個字母都沒有很好的認讀更別說默寫了,等到三年級才重新認真學習字母。這相對城鎮的孩子來說明顯就慢起步了。
教育的起點的差別化,在大城市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給孩子創造了很多的條件,可是由于農村的教育只能依賴現有很少的教育資源,所以不可能給他們很好的培養,這是中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連帶反應。
(三)城鄉家庭教育差異,課外延伸不同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農村,大多數父母和老師都持有相同的觀念:“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英語一點也不重要,他們往往命令孩子將中心放在學習語文和數學上。父母的這些傳統思想嚴重地誤導他們。更糟糕的情況是,一些愛學習英語的孩子甚至會因此受到父母和其他同伴的嘲笑。
一些不自覺的家長沒有做好表率的作用,例如孩子晚上家庭聽寫任務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長根本沒有參與進去;簽名的時候連看都不看,直接簽名就算完成任務了。筆者更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在批改孩子作業時,發現家長在作業本緊接當天的空白頁早已為孩子本周未來幾天的簽名都簽好了,這可想而知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只是一味的應付罷了。另外,還有這么一類家長:老師發現該孩子的作業總是不能按質量完成(總是偷工減料);更離譜的是回到學校后叫同學幫他完成作業,自己就冒充家長的簽名應付老師的檢查。老師把這一切現象都告知該家長,得到的回復竟然是“老師,我很忙!我每次問他做完作業沒有,他都說做完了,我就沒再管了。我都根本不認識英語,叫我怎么檢查他的作業呢?我都忙到管不著了。”這可以想像得到孩子為什么會發展到上述的現象,家長本身就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工作與孩子的關系。這又怎能一味地怪罪在孩子的身上呢?由于從小父母處于為生存忙碌的奔波中,農二代們往往沒有得到監護人良好的監管,他們擁有更多的“自由”,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擁有更多濫用自由的機會。這些都讓原本薄弱的農村教育變得更是棘手了。
與農村父母不同的是,許多城市中小學生家長為孩子請家教早已不再是新鮮事,孩子利用放學或者周末,跟著家教進行英語學習,能及時預習和鞏固教材知識的重難點,并對課堂一些語法知識查缺補漏,彌補“大班教學”的不足。這些從高校學生中請來的家教,都是小學生親切的大哥哥、大姐姐,容易與孩子形成好朋友,他們結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經驗,還可以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孩子的英語成績漸漸也就會有進步。毫無疑問,這也正是農村的家長們所應提升的地方。
二、造成城鄉小學英語教育差異的原因
(一)政府對城鄉小學英語教育投入差距較大
我國的教育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在教育體制和教育投入上,主要以城市為主,甚至是以重點學校為主,所以政府對城市的學校投入多,對農村的學校投入少。而鎮或區的學校就不一樣,所有的經費都是鎮或者區直接撥款,經費充足,在英語教育中能夠很好地體現。有時候上級領導檢查教育教學裝備時都已城鎮學校為重點,農村學校只是個別的作為代表,邊遠的農村學校更是無人問津。
(二)城鄉家庭觀念、重視程度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尤其體現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大多時候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因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在農村的父母都持有相同的觀念:英語不重要。然而,與農村父母不同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卻很重視英語學習,他們覺得英語學習對孩子開發大腦和以后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筆者有過這樣的感受:城市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將近一半是家長的功勞,他們會鼓勵孩子平衡學習英語和其他科目的時間,而不是一味的打擊孩子的英語學習。這從某種程度上開啟了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幫助孩子端正對第二外語學習的積極態度。毫無疑問,這也正是農村的家長們所應提升的地方。
(三)城鄉師資隊伍構建的原因
一個教師的專業能力強不強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這包括兩方面的能力:第一,英語專業知識能力;第二,教學能力。城鄉小學英語教育在師資隊伍的構建上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城市,隨著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發展,英語師資力量配備相對完善,很多優秀教師都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居樂業。然而在農村,英語教師學歷水平普及不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動力不足,英語師資流失嚴重等。另外,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學歷均不高,其中從英語專業畢業的老師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從這點來看,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英語能力遠遠低于實際教學水平。這也正是生活在農村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區別所在。其次,從教學能力來看,農村英語教師還有待很大的提高。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往往傾向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課,學生做筆記”的教學為主。這些在現代英語教學中無疑是落后的,而且低效的,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專業能力的薄弱直接導致了農村英語教學的落后與失敗。再次,農村英語師資還存在任課時多,跨級、多科兼教現象明顯。筆者也曾在農村任教過,農村英語教師專職英語教學的屈指可數,一般都兼教其他術科。英語教師跨班、跨級教學已是一大難題,每天要批改的作業量相對其他科來說無疑是翻倍的工作量,還同時兼顧其他術科教學,無形的壓力分散了英語教師的精力。而在城市,英語教師一般是專職專任,也不會超過2-3個教學班,還很少是跨年級的。這樣就能把時間、精力集中在所教的年級,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認真地鉆研教材,教法。
三、縮小城鄉英語教育差異的措施
(一)改善英語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現狀
加強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硬件、軟件的設施配備,如:語音室、英語教學教具學具、多媒體設施等,加大對鄉村小學的教育資金的投入和配齊英語專業師資及專業師資的合理利用,逐步縮小城鄉與偏遠山區的教育差距。
政府在加大農村教育資金投入的同時,要堅持科學的法律程序來拔用教育經費,并實行規范使用,各地區要堅決執行財務部及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禁止挪用農村教育經費,并建立教育財務、審計等各種監督機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經費保障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經費有下達及投入,從而縮小城鄉小學教育的差距。
加大對專業英語師資的投入,農村教師問題正在成為影響農村教育質量的瓶頸。一方面要開展英語教師的培訓,并且開展有關英語的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更多的機會讓英語教師參加優秀課展觀摩活動,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英語教師的自身業務素質和工作積極性。
(二)引進優秀畢業大學生,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教學技能
鑒于農村英語教師專業能力不強、思想觀念落后的現實情況,引進一批優秀的畢業生來提高師資是很有必要的。大學畢業生往往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創新和接受新挑戰的能力。同時,他們往往與前沿知識聯系最緊密,知道怎樣與先進的知識和理念保持同步,這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村英語教學活動和教學模式。然而,因為農村環境不好以及農村學校待遇不佳的情況,大學畢業生往往不愿意到鄉鎮學校就業,這就要求當地政府或人事局酌情提高畢業生的待遇和生活環境。縮小城鄉教師工資福利的差距,改變優秀畢業生不愿去農村任教和農村優質師資向城市單邊流動的局面。
(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
提高農村英語教育,從根本上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而家長的思想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現在的農村孩子家長普遍不能重視孩子接受英語教育。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對其進行觀念和方法的指導,使學校的英語學習在校外、在家庭中得以延伸。讓家長明白孩子學習英語首要的是保持濃厚的興趣,不要向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特別是背單詞等讀寫方面的要求)。只要當家長主動地把英語看做是一門和數理化一樣重要的學科,積極地鼓動孩子去學習英語,才能慢慢改變學生對英語的錯誤看法,重新正確地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這是提高農村英語教育最基本的一步。如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筆者認為有兩點可以值得參考的:首先,采取積極的措施引導家長接受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可以通過開座談會、視頻宣傳、報紙媒體等方式提高,從思想上轉變家長的傳統看法;其次,讓學生和家長交流,或者互動,共同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習英語時的激情與認真。這可以從行動上改變家長的看法。通過這兩種方式,家長會慢慢地改變對英語的態度,并積極地接受和鼓勵孩子去學習英語,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大家都認真學習。
(四)讓英語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生活再現英語
《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小學階段要讓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學生學習的知識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活的語言。它來自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然而,提起中國人學英語,我們常常會想到“啞巴英語”。
英語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我們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和交往。隨著觀念的更新,教學已不僅局限于課堂,而是開放型的。“在做中學、在學中用”。我們教師應把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而且使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的同時,學會了做人,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利用一切機會,幫助學生拓寬英語使用的環境,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向生活,用英語交流。
總之, 城鄉英語教育存在的差異,需要引起我們的深深思考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城鄉的教育差異也就是我國城鄉發展埋下的伏筆,改變這兩者之間的不同,促進了城鄉教學的發展等于為我國城鄉發展的未來鋪好路了。我們的教育需要人才、我們的教育需要重視,我國政府需要重視這一現象。為了我們祖國花朵、國家棟梁材的成長,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戰線上的耕耘者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自身的知識水平、素質修養。在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積極性,讓其克服心理障礙,同時也讓家長們多配合共同發揮農村的地域優勢,在生活再現英語,反復的強化訓練,持之以恒,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
[2] 賀淑曼 《個性優化與人才發展》 北大出版社 2001
[3] 余秀蘭《中國教育的城鄉差異》 教育科學出版社 [A] 2004
[4] 朱迎春,周志剛 《從教育公平原則看中國城鄉教育差距》[A] 教育理論實踐[A] 26卷第4期 2006年
[5] 周義濤 關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思考 寫在小學英語課程普及到鄉鎮之后,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
[6] 張金英,陳通《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理論與指標體系建構》[A] 中國農機化導報 2010年 第4期
篇3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 教師 教學方法 興趣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從2001年秋季起,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在我國中小學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90%左右。但是我國幅員遼闊,沿海與內地,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之間存在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差異。而作為影響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與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上海的教育水平相比,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新疆、云南等地的教育水平可以說是滯后一些的。究其原因,經濟發展水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理、歷史條件等因素也占據著一定的地位。
隨著我國國際化步伐的一步步邁進,全方面與國際接軌也變成了大勢所趨。我國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進入課堂,已經由原來的從初中一年級開始教學,提前到小學三年級或者一年級開始教學。這項規定是面向全國所有中小學實施的。但是由地區間的經濟、地理、歷史條件等差異所帶來的教育水平的差異,如師資力量不一,硬件設施不全等問題,使我們不禁要問,應該是“統一施教”,還是“因地制宜”呢?偏遠農村,師資力量弱,軟件、硬件設施欠缺,在種種弊端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英語應該正式走人這些貧困農村小學的課堂嗎?
1、問題分析
1.1 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改變
為指導全國小學英語教學,教育部制定了《小學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其中課程目的規定: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要求,小學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我國偏遠農村小學英語課程的問題
中小學課程標準的改變和新課改的推行的幾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在偏遠農村,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給初中英語的學習帶來了許多問題:
1.2.1 小學英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流動性高
偏遠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他們這個隊伍本身有一部分“元老”級別的教師,固定地撐住一個小學的教師體系,但是這些教師基本上都是課程改革前的教師。在偏遠農村小學中,英語作為一個“偏新”的課程,由于資金、地域等多方面的問題,教師配備方面有很多地方都沒有跟上,但是由于新課改的推行,必須開設英語課,那么英語教師的選擇很多時候都是“代課教師”,學歷低,專業能力差,流動性高。有的英語教師在小學的教師時間不超過半年,而教師頻繁的更換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不利的。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還比較落后,不可能提供大量的資金來購買所需的教學設備,教師只好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臺錄音機來進行英語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農村條件艱苦,加上受市場經濟的沖擊,縱使有一部分水平較高的英語教師,師資外流或改行的現象也很普遍,致使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嚴重匱乏。特別是在邊遠山區、革命老區、英語教學師資匱乏現象特別嚴重,一名教師身兼數職,既是教師又是校長,既教英語又教語文,數學等等。
1.2.2 教師注重單詞和語法的學習,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中,在多種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多數農村英語教師把英語學習簡單地等同于單詞和語法的學習。然而小學英語課程的目的卻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當前農村的現狀卻與這個目標不盡相同。教師僅把英語作為一門“課程”去教,目的是為了完成國家規定的課程,而不是以培養孩子們的興趣為主要方面。再加上條件有限,每天上課機械地讀單詞,背語法就成了孩子們的主要任務,甚至為了方便孩子們背單詞,教師還把英語單詞的發音用漢語標注,如thankyou,部分教師會讓孩子們直接記“三克油”,這樣不僅不能培養孩子們的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孩子,讓這些不標準的發音根植于孩子們的大腦中,對他們以后英語的學習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同時,長時間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還使孩子們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完全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2.3 教學方法呆板,滿堂灌現象嚴重,教學質量不高
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法也都是比較死板,多數都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的一根教鞭在課堂上揮舞一堂課,學生僅僅是坐在下面聽課的受動者。除了講授法以外,教師很少會考慮用別的教學方法去豐富課堂,把書本上的知識幻化成一條條的知識點,然后在黑板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抄下來,再背下來就是教師的主要任務。整堂課地帶領著學生讀課文的老師也是屢見不鮮。他們常用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就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把生動的語言材料加以分解,逐詞逐句地翻譯成漢語,再用大量的時間講解詞匯和語法,把英語教學當成知識傳授。學生成了知識的灌輸對象,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課堂的氣氛緊張,學生的參與不多,沒能跟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抹殺了兒童在特定年齡階段特有的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后果是嚴重的。這一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被抹殺,課堂的氣氛緊張,學習的效果很不理想。
1.2.4 教材內容不符合農村實際,學生不容易理解
現在多數農村小學用的英語教材都是人教版或者是北師大版本的教材,而這些教材的編者多數面對的都不是偏遠農村的學生。教材內容,包括教材中引進的事件發生地、事物等都是遠離農村孩子的生活的,他們根本不知此物為何物,卻要硬背單詞,理論與實踐不能建立起充分的聯結,就使這些東西在孩子的眼中也都是“似若無物”的。而且這些新教材更加注重實用性,也增加了難度。大部分農村的孩子聽說能力都不強,而新教材正是強調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接受信息的能力,這樣就產生了矛盾。事實上,新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在農村孩子中很難產生共鳴。這樣的教材是不符合農村實際的,學生也不容易理解。
2、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
2.1 日本中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
在日本,迄今為止小學并不要求開設外語課,而且的確很多的小學并沒有給學生上英語課。條件好些的學校會組成興趣小組,請英美教師來做相應的英語輔導。為此日本政府為了充實外語教學,增進日本與外國的相互理解,招聘外國青年到日本進行外語學習指導等工作的計劃,即JET計劃,這是日本外語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JET計劃從1987年開始實施以來,作為青年交流計劃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受到日本國內外極高的評價。該行動計劃還包括由外教、精通英語人士援助小學的英語會話活動,提高日本學生國語能力,以及推進英語教育實踐研究等措施。
2.2 解決問題的對策
面對我國農村小學英語現在存在的諸多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步解決這些問題:
2.2.1 加強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師資配備,注重英語教師的培訓
針對目前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的現狀,急需加強的就是師資配備的問題。部分政策要向偏遠農村傾斜。農村英語教師之所以缺乏,大都是因為條件艱苦,消息閉塞,這些都是政府應該努力的方向。制定政策,使廣大教師希望能走人到農村去,提高農村的教學質量。當然,廣大教師的思想道德的提升也是一個方面。必須得給農村教學師資輸入新鮮的血液。而鼓勵優秀的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去創業,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要加強教研,相互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樹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英語教育理念。分配更多的專業英語老師到農村,教他們正確的發音,讓他們會用英語說話。讓農村學生像城市學生一樣把基礎打得牢牢的,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
在分配更多、更好的教師到農村一線去的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同時應該注重要求學校加大對原有英語教師培訓的投入,當然也包括新分配的教師,給教師提供充電的機會。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縣級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讓老師學到扎實的基本功,用英語組織教學,加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2.2.2 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指注重知識傳授的觀點是有害的,而且會影響教師自己的教學實踐。英語教學應當由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主。當然,知識和能力是相對的關系,只是側重點不同,并不是說知識不重要,相反不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比如說語法、句法、詞匯等等,也就談不上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了。要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要重視學生的需要、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及主動性,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越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和學習,學習的效果也比較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在教學中多設計學生能參與的活動,比如說分組討論,最好能進行開放式教學。在這里我要比較一下農村中學比較流行的兩種教學模式,這兩種不同的模式反映了教師對語言教學的不同認識。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占用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進行講解,學生所要做的就是聽課與記筆記,即使有少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也只是教師單方面進行的。交際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協調者、管理者。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學生需要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解并回答學生的問題。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對話練習,可以是兩人一組也可以是多人一組,教學不在是教師到學生的單邊活動,換之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的多邊活動。教師可以從學生那里及時的得到反饋。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語言的實踐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2.3 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硬件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學生生源差,基礎差、教學班額大;教學時間不足、教材內容多、考試成績不好等等。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們,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的發展。不管問題有多少,歸根到底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是要反思我們教師、學生的情況,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創建有特色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英語教學落后的現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面對的是農村小學生這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教師必須針對這個群體特有的特點,總結自己特有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因為學習必須是學生個體內化的一個過程,如果教師講授的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或是學生根本不感興趣的,或者教師講授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太難了,這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教師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教法去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照本宣科,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我行我素,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礎上不斷地重復,就厭學棄學。所以教師在課前課后要研究學生,課堂上更要關注學生,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篇4
關鍵詞: 小學英語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當前,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加之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淡薄,態度消極,缺乏信心,一段時間以后,逐漸掉隊,成為“學困生”。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其核心思想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學困生”的發展,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隨著英語學習年齡不斷提前,英語“學困生”問題也日益突出。小學英語教育是整個英語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實現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如果在起始階段不及時教育轉化“學困生”,不僅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還會對他們其它方面的學習產生負面的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
一、“學困生”的成因
英語“學困生”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語學習有障礙,達不到教學大綱和教材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業不良者”。“學困生”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原因是極其復雜的,現從教育教學角度將其形成分為內因和外因。
(一)內因。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開始學習的時候,部分學生感覺英語不如母語好學,英語單詞、語法枯燥無味,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負擔。因此,他們缺乏上進心,課堂上不愿聽講,小動作多,作業不愿完成,應付教師和家長。
2.意志不強。英語學科是一門記憶力很強的學科,課后一定要多記多背,特別是英語單詞,必須記準記牢,所學的句型要會活學活用,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方法、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很難把這門課學好的。“學困生”一般都是學習毅力和耐力較差的學生,遇到難題就退縮,學習受不穩定的情緒支配,學習熱情冷熱無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就成了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
3.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一般來講,英語“學困生”的語文、數學等其它科目也存在著學習困難的情況,他們常常受到教師的冷眼、同學的譏笑,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由于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處于被遺忘、被摒棄的角落,所以他們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認為自己不行,沒有出路,造成對教師缺乏信任或對教師有敬而遠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動提問和回答問題。太多的失敗使“學困生”常感到學英語很無聊、很枯燥,情緒非常低落、沉悶,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英語缺乏自信心。
4.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學困生”英語基礎差,知識脫節多,知識結構不完整,缺漏多。有些學生是由外地中途轉來的,從沒學過英語,一直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便越落越遠;有些學生則是在英語學習方面一直有很大困難,又懶于下功夫,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甚至對英語學習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5.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困生”的學習活動往往缺乏主動性,他們一般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課上不聽講,或只聽不做筆記,只注重文字信息而不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只注重完成教師布置的硬任務,而不注重軟任務,口頭作業不當一回事,書面作業常馬虎應付。他們采用的記憶方法,往往是死記硬背,記單詞就如背電話號碼。這種機械的記憶法往往是記得快忘得也快,效果微乎其微。
(二)外因。
1.教材原因。隨著教材內容逐步增多,知識難度逐漸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整天忙于應付各科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英語的學習。
2.應試教育原因。目前,應試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趕進度,造成教師授課“重”知識的傳授,“輕”知識的發生過程,不重視知識的消化和鞏固,盲目地提高難度,甚至大搞題海訓練,這樣無疑拋棄了部分學生,嚴重挫傷了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加劇了學生的兩極分化。
3.社會原因。由于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以及網吧、游戲廳的吸引,加上學校、家長未給予及時、正確引導,“讀書無用”論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個別“學困生”把“我是中國人,何必學英文”作為口頭禪,甚至用來頂撞教師和家長。
4.教師的原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大綱和教參為依據的一系列規定,客觀上并不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要和認知能力水平,因為同一時間、同一內容、同一學習量,不同的學生的反應是不同的。隨著詞匯量的增多,語法難度的深入,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漸漸出現知識缺陷和能力欠缺,如聽說能力、單詞記憶能力、讀寫能力等,從而感到舉步維艱,力不從心,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厭惡心理。教師沒有充分照顧到“學困生”這一弱勢群體;不注意興趣培養和學法指導,對學生的了解,滲透著個人的意識傾向,以教師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向和個性特征認識學生,致使教師產生心理偏差,甚至出現對違反課堂紀律、不交作業的學生進行體罰、諷剌、挖苦的現象,這些嚴重地挫傷了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5.家庭的原因。當代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占較大比例。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另一方面又過分溺愛,造成了學生復雜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蠻橫的不良惡習,沒有吃苦耐勞、認真學習、克服困難的意識,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教師的善意批評教育記恨在心;一些家長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是教師的事,不主動與教師配合;有的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給老人或委托班代管,無形中助長了這些學生的不良行為,有學習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隨著問題的積累,學習成績下降,最終淪為“學困生”。
6.突發事件的影響。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或心靈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能及時從思想上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的積累,這部分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二、找準成因,對癥施治
根據不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只要我們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措施,那么,“學困生”的預防和轉化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原因,運用新課標理念,調整策略,改進方法,幫助英語“學困生”排除學習障礙,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發展。我校一直非常關注“學困生”的預防和教育轉化問題,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不少經驗,現就這一問題談談具體做法:
(一)消除心理障礙,樹立學習信心,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
大多數“學困生”心理素質差,自卑感強,心理閉塞,不愿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更經不起老師、同學、家長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要想轉化“學困生”,必須先了解“學困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內心困惑,這樣才能幫助他們脫“困”。因此,教師要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主動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困惑,傾注更多的“愛心”、“誠心”、“耐心”,尊重他們并與其建立融洽的關系,真誠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溫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轉變思想。對于性格內向、心理閉塞的“學困生”,教師要多和他們溝通,在他們的心里撒下一片明媚的陽光;對于家庭不幸福的“學困生”,給他們親情的關愛,幫助他們走出家庭的陰影;對于智力不好的“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只要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就給予充分的肯定、理解和信任,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積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環,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從而增強進取心、競爭力。
(二)重教法,精設計,巧安排,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困生”求知需要較弱,學習興趣容易轉移和中斷,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心理特點,運用情感教學心理學的原理,從情感維度上處理教材,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掛圖、簡筆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呈現教學內容,以營造濃厚的英語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用情境式、趣味式、參與式、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降低坡度,起點低,復習回顧多,重點處放慢速度,及時釋疑;教法上采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和作業分層、測評分層、激勵分層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對“學困生”側重指導復習鞏固本單元重點詞匯、詞組和句型,加強課外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制定一些既易于達到又能具體地看到學習成果的小目標,隨時隨地引導“學困生”發現自己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游戲形式,寓教于樂,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游戲活動,使他們在課堂上“有事做”;設計相宜的課堂練習,讓他們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增強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做學習的主人。
(三)加強學法指導,課前、課中、課后層層把關,提高學習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教會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在課前預習中多指導。課前預習在語文教學中應用較多,但是在英語教學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大部分“學困生”根本不預習,或者說是不會預習,為此,教師要重點要求他們課前先預習,找出生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找出疑點記在本子上,聽課時帶著疑點有目的地去聽。一段時間之后,他們逐漸能夠自己獨立預習,而且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提高很多。這不僅僅是讓他們“笨鳥先飛”,更重要的是教給了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2.在課堂上多關注。“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由于上課時不經常舉手發言,一次又一次放棄發言的機會,最后導致不會說,甚至不敢開口。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設置一些他們容易回答出來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后,不要忘記表揚他們。記得一名優秀老師曾經對“學困生”回答問題上有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讓人人都舉手,但是跟“學困生”有個約定:面對會的問題舉右手,不會的問題就舉左手。這樣的做法通過實踐證明是值得借鑒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既保護又鼓勵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一些贊許的語言、表情,幾句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肯定評價,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都會使他們精神振奮,漸漸地,他們便有了成就感,消除了畏懼心理,上課時的注意力也會比以前集中,聽課習慣好了,學習成績自然會上來。
3.課下復習多督促。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教師須特別要求他們在做作業前把本節課的內容先認認真真復習一遍。對于他們的作業本更要格外地“關照”,他們的作業要做到天天批,對較差的學生當面批,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錯誤一一講解、指正,并要求其認真訂正。做對了,獎勵一朵小紅花,以資鼓勵。而且每天都為他們寫幾句激勵的話語,這樣不僅使他們充分練習鞏固了當天的學習內容,而且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此外,還要注意加大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過關”力度,比如說,當天學過的單詞需要掌握,當天學過的課文需要會讀,能理解,并做到每天都“過關”檢查,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在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們,不給他們任何放松的機會,時間長了,便自然會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復習工作對學生來說更加重要,每次上課前,讓他們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快速讀背課文或速記單詞,看似短暫的三分鐘,但對他們習慣的養成非常關鍵。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自覺讀英語的習慣。
4.建立“一對一”幫學對子。由于英語教師任教班級比較多,“學困生”每個班級都有,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所以無法照顧到每個“學困生”。教師可以發動班級里的優秀學生,為他們每個人安排一個“小徒弟”,建立“一對一”幫學對子,小師傅的任務是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幫助他們掌握當天沒有掌握的知識。而且,各個對子之間有評比,有獎勵,教師定期設置一些獎項鼓勵他們,如“最佳師傅獎”、“最佳徒弟獎”、“最佳師徒對子獎”、“進步之星”……這樣一來,幫學對子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競爭,為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的活動不止在課外,課堂也應該如此。把“學困生”放在一個集體里面,能讓他們從團隊中感受到學習的力量,從而帶動整個班級學習的發展。
(四)爭取家長的配合,教師家長形成合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課內外大量訓練,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是很難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及家長來訪,或利用校信通經常和“學困生”的家長聯系,爭取他們的配合,督促孩子做作業、聽磁帶、背課文、聽寫單詞等。家長的配合對“學困生”成績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另外,教師和家長還必須把握好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對他們的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學困生”學習信心不足或不穩定。教師和家長有意識地給予他們主動鍛煉的機會,給予他們更多的贊許和信任,都將會內化為“學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進步,他們就會得到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更加自信,形成良性循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反復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始終以一顆熾熱的心關心愛護“學困生”,用足夠的耐心尋求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心,以科學的方法教育他們,積極引導他們進步,“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一定會卓有成效。
參考文獻:
[1]余勝利.讓英語學困生體驗成功[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8).
篇5
作者:陳果 單位:浙江外國語學院
由于語言教學的靈活性,教師們有時很難回答學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即興提出的關于社會和文化的問題。由實際教學環境帶來的限制包括:(1)政府部門制定的課程大綱;(2)傳統教學法在教師和學生中已經深入人心;(3)課堂人數過多;(4)教學資源和設備有限;(5)采用交互式教學法授課教師的地位有待提高。以上研究都證實教師在現實中有可能無法按照自身信念開展教學,其中的原因可以大致歸納為三類:由教師自身引起的,由學生引起的,由教學環境引起的。由教師引起的原因包括:(1)教師自身英語文化知識有限。大部分中國英語教師對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承載作用掌握不夠,因而無法憑自己的直覺來設計合適的語言練習。(2)教師自身英語口語能力不夠。由于語言教學的靈活性,教師們有時很難回答學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即興提出的關于社會和文化的問題。(3)教師在交互式教學法方面接受的培訓不多,接觸交互式教學新知識的機會也很少。(4)沉重的教學與非教學任務。教師完成每天授課任務之后很少有時間設計創新型的課堂活動。(5)新教師需要遵從老教師教學法的壓力。由學生引起的原因包括:(1)學生英語水平偏低。(2)學生在課堂上的紀律問題。由教學環境引起的原因包括:(1)固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2)傳統教學法在教師和學生中都已深入人心。(3)以檢測語法為主的考試壓力。(4)班級人數過多。(5)課堂時間有限。(6)教學資源設備有限。要克服以上限制,語言教師、教師培養單位、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有責任努力為縮小教師信念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差異做出貢獻。以往文獻中的研究漏洞就研究背景而言,很少有學者關注中國的英語教師,在為數不多的研究中國英語教師的文獻中,大部分研究的是大學教師,中學教師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第二個研究不足是教師對課堂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的信念缺乏足夠的認識。還有一個未被關注的問題是對理想與現實信念的對比研究。研究問題和方法受以往研究的啟發,并且嘗試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一對一訪談的形式(訪談提綱見附錄),集中探究中國中學英語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信念為何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差異。為了匿名起見,對五名教師都使用了化名,采用的是中國百家姓中排名前五的五個姓氏(Lee,Wang,Chang,Lau,Chan),并隨機分配給這五名教師。
本文借鑒了Li(1998)的分類方法,共總結出兩大類原因:由中國教育體系造成的教學困難和由學生造成的教學困難。有趣的是,Li(1998)的研究發現大部分教學困難是由教師自身引起的,但這些困難卻并未在本研究中發現。由中國教育體系造成的教學困難(1)考試壓力:在中國所有英語考試中,高考英語是最為關鍵的一次考試,學校的其他各種考試都是以高考試題為模板的。高考主要考察學生的語法知識,這對中國的學校英語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Li(1998),Richards和Pen-nington(1998)的研究都發現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常常把大部分課堂時間用來做與考試有關的練習題和語法訓練。本研究中認為現實課堂教學像“備考”的教師認為中國現行的考試制度對教師提出了很多硬性要求,使教學圍著考試轉,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卻無法提高真正的英語交流能力。認為現實課堂教學像“填鴨”的教師同樣認為導致填鴨式教學的原因就是考試壓力。(2)班級人數過多:在中國,一個中學班級大概有35至45名學生,這讓教師很難確保每位學生都在課堂上專心聽講(Burnaby&Sun1989,Li1998,Richards&Pennington1998,Tan2007)。一些把現實課堂教學描述為“講座”的教師指出因為班級人數過多,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最后導致只有老師在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記筆記,根本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Lau已在高中任教9年,她認為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應該安排學生練習運用英語,但事實上卻很難辦到,由于學生人數太多,很多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班級人數過多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室里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性活動,特別是當課桌椅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的情況下。(3)課堂時間有限:在中國,一堂英語課時長40至45分鐘,Chan覺得她的實際教學受到時間限制很嚴重,她認為英語教學由兩個層面組成:知識的輸入和輸出。在現實中,她的課堂很難完成這兩個層面,通常都是老師講得多,學生都是在接受知識輸入,而沒有機會做交流練習,達到知識的輸出。Lee的回答卻有些不同,她認為40分鐘足夠了,因為中學生注意力能夠持續集中的時間也就40分鐘左右,再長的話會影響學習效果。(4)小學的英語教育:本研究中一個新的發現是小學的英語教育妨礙了中學的英語教育,這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沒有提到過。Wang在訪談中提到了這一點,她對小學英語教育持消極態度。她認為初中開始零起點學英語較為合理,學生的認知健全了,知識講得可以系統一些。由學生造成的教學困難(1)學生英語水平普遍偏低:所有接受訪談的五名教師都認為學生英語水平普遍偏低阻礙了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詞匯量有限,句法結構掌握得也不全面,所以在做英語口語練習時很難準確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為了簡單起見,許多教師自己就放棄了交流性活動(Li1998;Richards&Pennington1998,Tan2007)。Chan所教的兩個班中,一個是普通班,一個是實驗班,Chan在兩個班中就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她基本上是按照課本教學的,有時候也會加入自己挑選的課外材料,但延展內容的多少取決于學生的消化能力,兩個班學生的能力不同就導致了教學內容的不同,Lee也表達了類似的感想。在訪談過程中,Wang對一些基礎差的學生表示了特別的擔憂,在談到使用英語授課時,她擔心許多學生會因為基礎差,聽不懂老師講的而直接放棄聽課。(2)紀律問題:“戰爭”這一隱喻表明了現實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因為紀律問題的斗爭。Lau認為組織小組活動時很難控制課堂紀律,如果教師總是在指正學生的紀律問題,很難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很容易成為一種權威的象征,就會慢慢跟學生疏遠。未提到的由教師自身造成的教學困難與以往的研究(Burnaby&Sun1989;Li1998,Yu2001;Tan2007)相比,本研究中的教師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師們只看到了由中國教育體制和學生造成的教學困難,卻忽視了由教師自身造成的教學困難。Li(1998)關于韓國英語教師的研究發現教師們最關注的是自身造成的教學困難。
導致理想與現實之間差異的主要有兩類困難:由中國教育體制造成的和由學生造成的教學困難。由中國教育體制造成的困難包括:考試壓力,班級人數過多,課堂時間有限,小學的英語教育。由學生造成的困難包括: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和紀律問題。小學英語教育作為中學英語教育的一種阻礙是本研究的新發現,另一個與以往研究不同的發現是由教師自身造成的教學困難被忽視了。教師們需要進一步培養自我反思能力,教師培養單位也需要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及英語語言能力。研究啟示本研究的結果為課堂授課教師反思自身教學提供了機會,但同時發現教師對自身教學的反思存在不足,例如,他們沒有考慮自身的教學能力是否達到了進行理想教學的要求,而把教學困難歸結為由現行教育體制和學生造成的。研究發現教師對理想與現實的信念存在差別,這為英語教師教育和職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教師培養單位應根據中學當前實際的教學條件培養中學英語教師,使教師培養過程更貼近中學教學實踐。教育制度制定者應根據國情發展適時調整教育政策,取消過多限制。研究局限性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由于研究對象人數有限,而且教師們個人信息差異的分布不成比例,本研究沒有對不同背景的教師進行對比。未來的研究可以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在不同學歷、教齡、任教年級和性別的教師間進行對比研究,探究這些不同群體之間是否存在教學信念的差異。
篇6
關鍵詞: 電化教育 英語教學 教育理念革新 教育最優化 均等教育機會
一、引言
原國家教委1997年下發的《中小學校電化教育規程》中指出:中小學校電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投影、幻燈、錄音、錄像、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傳遞教育信息,并對這一過程進行設計、研究和管理的一種教育形式。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可見,電化教育不僅具有擴大教育規模、傳授知識技能、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的直接顯現作用,而且具有展現現代科學技術優勢、滲透科技意識、影響下一代成長的間接潛在作用,是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的戰術之舉,更是參與教育改革,變革教育體制、教學結構的戰略行動[1]。
在我國,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普遍覺得英語難學,特別在英語聽力和口語方面,更被稱為“啞巴英語”或“聾子英語”,這反映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重應試輕運用等諸多問題。電化教育在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電化教育的應用為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途徑。
本文從教育教學理念革新、教育最優化和均等教育機會三方面探討了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了我國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一些不足和應對措施。
二、電化教育在英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電化教育促進英語教育教學理念的革新。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教學普遍采用“滿堂灌”方式,而現代教學則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自覺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主體,教師的職責是指導、幫助學生學習[2]。電化教育隨著信息技術、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發展而發展起來[3],促進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在英語學習中,特別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利用其已有英語知識經驗,內化新知識、新經驗,學會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電化教育以其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豐富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不但能夠向學生呈現大綱要求的知識點,還能通過視聽多維感知鍛煉學生英語準確發音的能力。電化教育提供的情景教學是傳統英語教學不能及的,情景對話能夠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強化所學知識。因此,電化教育呈現的生動、直觀的影像和標準英語對白,不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動性、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實現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角色轉變,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電化教育實現英語教育最優化。
南國農在1985年主編的《電化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教育最優化包括:選擇與確定最優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設計最優的教育過程。要求在同樣時間內使學生學得多些、快些、好些,能使更多人受到教育。也就是要提高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質量,擴大教育規模,取得更有時效的教育效果。電化教育能實現這種教育的最優化[4],從而保證和提高英語教育質量。
首先,電化教育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內容的展現,使學生對英語單詞涉及的概念和事物有感性認識,之后在教師幫助下將感性知識轉化為理性知識,從而加深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如講解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章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迪斯尼娛樂園,通過空間順序一一呈現園中的景點和事物。這樣學生會身臨其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師生對話互動,既能提高學生口語和聽力能力,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其次,現代化信息技術和設備的使用,使教師不再單純依靠自身能力推進教學過程,從而使教師在緊張的教學進程內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保證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What should I do章節時,通過圖片呈現不同情境人物對話和表情,讓學生體會情態動詞could和should的用法,這能省去諸多語言講解,可以明顯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短時間內就能表現出豐富的語言信息和概念。
第三,電化教育由于其方式和內容的形象化、新穎化、趣味化,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興趣[5]。如英文26個字母的教學中,教師能夠一面播放字母歌,一面在投影儀上不斷重復每個字母,不但使學生牢牢記住所學字母,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克服只靠貧乏講解和死記硬背,學生仍分不清、記不住字母的問題,使學生以知識獲取為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從外部力量的推進轉而依靠內部的自我激勵推進,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而且促進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問題情境中,產生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四,電化教育讓教師在有限時間內精講多練,既能在講完某個知識點后即可進行教學效果檢查,又可在課程最后做總的課堂練習。有利于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使教師隨時掌握課堂教學效果,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對教學策略和目標做出調整,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如在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章節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中,動詞時態、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如何變化是本節難點和重點。教師既可講完直接引語后便進行課堂鞏固,又可在所有知識講解完之后進行學習效果檢查。這種點和面的綜合交叉的教學反饋,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并盡量顧及所有學生。
(三)電化教學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縮短城鄉差距。
電化教育在我國已有70多年的發展歷史,不但促進了我國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和最優化,同時促進了教育機會均等,縮短了城鄉差距。以濟北中學為例,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和加強電化教育水平,如在軟硬件設備投入上,2010年10月通過招標花費121萬元為每位教師配備聯想筆記本電腦,通過無線網絡接入校園網,實現辦公、教學、管理的現代化;2010年5月,該校投資30多萬元新配置語音教室3個,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語音視聽環境;該校還重視電教軟件的更新換代,訂閱電教教材和刊物,購進多媒體教學軟件,提升校園網站知名度等。該校在充分運用電化教育教學過程中,明顯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提升了教學水平。
電化教育的大力投入,尤其是農村電化教育的改善,有效地平衡了我國初等教育領域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縮短了城鄉之間的差距,無疑對提高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供了莫大的幫助。電化教育讓農村孩子接觸到更多知識,眼界開闊,思維活躍,使他們與世界的接觸更為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學生課外知識存儲的差異,激發了農村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興趣,有利于農村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電化教育促進了我國英語教育教學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技術、教育環境與資源、教育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的革新,為英語教育質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還存在種種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現在:
(一)資金短缺,軟硬件設備配備不足。
由于教育經費不足,軟硬件設備配備不足在農村中小學中尤為突出,電化教育設備在種類和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英語教學需要,某種程度上限制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普及。另外,電化教育教材、刊物缺乏、師資建設落后、設備不配套、使用不當、維修保養不到位,加劇了運用電教手段進行英語教學的困難。
(二)教育觀念落后,仍受制于應試教育。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學校缺乏對電化教育應有的重視,并未看到電化教育在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全面發展的優勢。為了取得暫時的高升學率,而固守應試教育。這一情形使英語教師失去電化教育教學的積極性,阻礙進一步鉆研電化教育專業技能的學習,忽視電化教育在英語課程教學和改革中的積極作用,從而弱化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三)師資培訓落后,英語教師現代電化教育的專業技能不高。
由于很少有英語教師接受過系統的信息技術學習和培訓,對電教專業技能不熟悉,即使勉強使用電教手段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也不能很好地、恰當地運用電教設備。要么,只用一兩種設備草草了事;要么,大量設備齊上陣,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甚至有的英語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而電教技能匱乏,課堂上洋相百出,白白浪費寶貴時間,從而與電化教育目的相悖。
對于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善:
1.增加教育投入,尤其要改善農村中小學電化教育設備的更新和完善。
可采用分階段、遞進式發展策略,從最基本最實用的電教設施建設入手,分步實施,逐步提高,防止電教設施建設中過冷過熱等短期行為現象發生。電教軟件建設必須與硬件發展同步進行,做到電教資源配置科學化[6]。從而保證英語教師有充足的電教資源進行電化教育。
2.轉變英語教師教育觀念,提高英語教師電教素質。
建設一支高教育素質的英語教師隊伍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保證之一。而教師教育理念的革新是隊伍建設的核心,學校不但要敦促英語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要定期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觀摩和學習英語教學名師的教學過程,提高自身教育理論修養。教師整體電教素質的高低可以說是衡量學校電化教育水平的一種標志[6],因此,要加大英語教師電教技能培訓,舉辦電教技能大賽,對技能掌握熟練者給予表揚和獎勵,并定期進行全校經驗交流會,分享電教技能學習經驗,以提高教師電教素質。
總之,中小學電化教育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英語教育工作者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深入英語學科,深入課堂,形成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按照十精神,講科學、重質量地加快電化教育建設,以促進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化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逐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電化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馬成杰.我國中小學電化教育走勢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1997(4):5-11.
[2]馮秀琪.我國電化教育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65-67.
[3]郭琴.電化教育的定義與發展―對中國電化教育的反思(之三)[J].電化教育研究,2007(10):5-8.
[4]李祺.電化教育與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最優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3(1):3-8.
篇7
關鍵詞:職前英語教師;零適應期;職業意識;教學基本技能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8-0034-02
一、加強職業意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培養,更新英語師范生的教學理念
師范教育具有特殊的社會地位和職責,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師范生必須具有極強的職業意識作為堅守教師崗位的強大精神動力和信念,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靜心教書,潛心育人”,保持一顆強烈的事業心,堅持奉獻精神,時刻堅守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師院校肩負著培育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基礎教育師資的歷史重任。加強英語師范生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是習得教師基本技能的前提,實現這個前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發揮高校教師的示范作用,在日常教學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愛生如子,時刻起表率作用,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第二,師范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教師基本技能,還要從整體上體驗教師職業特性,通過專業教育與職業意識和師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做到知行統一。第三,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高校教師參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職業魅力,通過特色校園文化培養師范生的職業意識和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二、加強英語師范生專業知識教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專業知識的技能化
根據對歷年英語師范生教育實習檢查結果分析,以及對學生所在公立和私立學校等實習單位反饋意見的分析發現,英語師范生普遍存在英語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教學理論知識匱乏,教師教學基本技能欠缺。因此,加強英語師范生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教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實現專業知識技能化,勝任未來的教育教學崗位。
1.詞匯量不夠。英語師范生詞匯量遠沒達到專業要求,在詞的記憶方法、詞的選擇與效果、詞的音韻、節奏、幽默、簡潔、搭配和文化內涵等方面知之甚少。針對這種情況,日常教學中應加大詞匯教學力度,掌握科學的學習和記憶方法,增加詞匯量的積累和儲備,加強對所學詞匯日常應用的常態化,為自己的未來英語教學建立詞匯庫。英語師范生在加強詞匯學習的基礎上深刻挖掘習得體會,把體會轉化為自己的詞匯教學技能,實現詞匯學習的技能化。
2.語音素質不高。“基礎教育階段養成的錯誤語音習慣及‘啞巴英語’教學造成學生根深蒂固的語音錯誤。大學階段學生的語音知識體系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受母語、尤其是方言的影響程度較大。” 英語師范生應從內心深刻認識到自己未來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師的語音素質不過關,如何教得了學生?因此,英語師范生需加強語音理論知識學習,加強語音實踐操練,通過每天晨讀、原聲帶模仿朗讀、語音和口語課堂練習加教師指導等方式塑造語音硬素質,把學習的經驗和教訓轉化為職后教師專業教學的一項講授技能。
3.語法知識不過關。語法知識的教授是基礎英語教育不可或缺的專業知識,也是升學考試的重點,但大部分英語師范生語法知識欠缺,甚至連“There be”這樣的簡單句型都不能系統地講授清楚,這樣根本不具備未來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語法知識相對固定,但也存在變化,英語師范生必須不斷加強日常語法知識積累并整合形成體系。
4.文化內涵不足。“長期以來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片面強調英語背景文化的傳入,卻忽視了中國本土文化的教學,形成了單向文化教學現象,造成中國本土文化的缺失。”語言交際是交互式的,講求文化傳播的平衡性,英語師范生不僅對英語文化習得不夠,更缺乏對中國本土文化的了解,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的缺失決定著教師職業意識和教師道德標準的高低,影響學生專業教學技能水平高低,文化教學是他們未來必備教學內容之一。因此,教學單位在進行文化教學時,除了開設西方文化必修課程外,還應“建立以中國的‘儒家文化’、‘和文化’、‘飲食文化’、‘中國功夫’、‘中國醫藥’等為核心的‘中國模式’本土文化教學,把豐富且深邃的華夏文化內涵介紹給世界,讓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5.教學理論知識不系統,教學基本功不過關。大部分英語師范生缺少對教學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教學基本功不過關,主要源于他們對教學理論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與時俱進,難以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導致教學方法落后,效果不佳。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加強英語師范生有關教學理論的學習,接觸教學理論前沿,調整教學法課程內容,加強理論知識向教學實踐的轉換,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教學基本功。
三、加強英語教學法課程和教學內容改革,整合校內外實習實訓資源,加強微格教學訓練,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教學基本技能
1.改革英語教學法課程,加強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和實際操作性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法課程內容陳舊,教授方式老套,難以適應職前英語教師教育的需求,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實現理論性向實踐性轉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強化學生的教學技能培養。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在教學原則、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技巧和教學資源等方面的教育;加強學生在課堂活動設計、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和班主任工作技巧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教師課堂用語、備課規范與格式、備課用語、教態、中英文書法、簡筆畫技能、教學大綱設計、板書設計和英文歌曲等方面技能的培養。
2.整合校內外實習實訓資源,加強對學生教學操作能力的實訓
以歷屆英語師范生在日常模擬教學和教育實習中累積下來的有關中、小學英語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知識,以及備課和聽評課筆記等紙質和聲像等方面的教學文檔資料庫對下屆學生來說都是值得借鑒的重要資源。教學單位可邀請中、小學英語名師開展定期講座和講授示范課等方式向學生傳播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和授課技巧,讓學生親身感受基礎英語課堂氛圍和教學模式,同時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取眾家所長,補自己之短。倡導“牽手教育”,讓學生走出大學校門,走進公辦和私立中、小學課堂開展專題調研、教育實習、見習班主任等實訓活動,全面提升他們的教學實際操作能力。
3.加強對英語師范生的微格教學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堂教學素質
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視聽設備針對師范生進行教學技巧和技能訓練的教學活動,是“一種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它使師范生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 它通過教學錄像反饋教學效果,通過微型教學實踐教學過程,“具有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系統化、交互式可視化和個性化特點,利用該系統訓練師范生職前教師實踐教學技能具有明確的目標性、標準化、可操作性、簡單化和安全性的特點,有助于師范生對英語教學目標分類、課堂教學技能要點、課堂教學內容結構和中心線索、教學方法特點、教學工具使用等諸要素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為師范生設計教案和學案提供依據。”依據微格教學進行反思性教學和教師行動研究有助于實現對英語師范生進行“英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魏曉紅.“零適應期”中學英語教師培養模式研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S1).
[2]楊四海.教師職前培養與現實需要的對接研究[J].教育探索,2007(10).
[3]舒爾曼.理論實踐與教師專業化[J].比較教育研究,1999(03).
篇8
英語學習耗時又費力,英語教師吃力不討好。英語課上,有學生被語數老師“借走”的,有學生偷著做語數作業的,有學生不聽講、不學說英語的,學生學了幾年英語,到頭來耳聽不懂,口不能言,兩極分化嚴重,語言運用能力極差,導致教學質量的嚴重滑坡,外語教學出現了嚴重危機。
1. 學生的問題 ??
來自農村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學習英語,怕學英語,造成差生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對初中英語教學影響極大,危害慎重。
出現的重要原因有:(1)學生記不住單詞和短語。我們用的教材是牛津版本,一般情況下兩星期一個單元,課時太少,尤其是reading只用兩課時,加上里面的生詞太多,學生跟不上。(2)學生的聽力不行。integrated skills中的聽力對于他們來說太難,填空部分能寫一半就不錯了,而且考試時用的聽力類型與之大不相同,大部分農村教師都不會在這部分花時間的,又沒有額外的訓練,學生的聽力訓練時間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中考,考試內容以筆試為主,聽力所占比重只有20%。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來講詞,講語法,注重了讀寫,而忽略了聽說。學生滿腦子都是語法的概念,“聽、說”等的應用能力很差;缺乏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成了名副其實的啞巴英語。(3)教學任務多而難,難以完成。盡管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的各種環節,但學生的參與率不高,有時甚至出現冷場的現象。為了使學生學扎實,只能放慢教學進度,因此,就有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4)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由于教材中相應的閱讀理解題較少,學生缺乏相應的訓練,因此錯誤百出,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而出現敵對情緒,導致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進而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小學英語不是主科,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又加上教材容量大,內容多,節奏快,教師完不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以往只是中考選拔優生進入縣高級中學,沒想到小學六年級就開始選拔進縣實驗中學,再加上九年義務教育不留級這一說法,因此到初三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的大有人在。
2.老師的問題
(1)農村中學的師資差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許多教師把農村中學當作跳板,不想呆在窮鄉僻壤,有點能力和經驗的專業教師都想方設法轉走了。而由于經濟貧困,教師的生活條件難以改善,福利政策、工資不能按時兌現,教師負擔繁重,工作不安心,從而對教學失去了信心。有些教學能力不錯的農村教師因為一次次的失望和對待遇的不公而麻木和懈怠。
(2)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和使用不當也是一個原因。不少農村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搞教學研究,加之常年不出校門,得不到先進的教學觀念的熏陶,課堂缺乏生氣。
(3)農村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詞匯和語法的講解和背誦。因為學生小學時底子薄,又沒有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加之態度過于嚴肅,不能用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甚至有些老師采取體罰的辦法。
(4)教學條件簡陋。許多學校除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以外,教學掛圖、教學磁帶不能配套,現代英語教學所應具備的投影、語音室、投影片、錄像帶、光盤和圖書室等似乎都很遙遠,而多媒體教學、cai教學更是不敢奢談。
3.社會環境的問題
(1)農村中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也無法為孩子的英語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
(2)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一般也不寬裕,有些家長無法滿足孩子英語學習所需的輔助設備,更不可能請家教以彌補學生課堂上學習的不足。
(3)留守兒童在情感、性格、毅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又是叛逆期,不好管理,從而影響了英語的學習。
(4)當前上大學的人不少,但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成了一畢業就失業的人,花了不少錢上學,還不如不上學的。
(5)農民的手里有了錢,只要學生成績還不錯就往縣城里送,往市里送,公辦學校不行就去私立學校,剩下的就留在農村中學。再加上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有些家長只是把教師當作保姆,語文、數學學不好,更別說學英語了,孩子你們教師看著,過年回來時只要不出事就好。
(6)農村初中條件差,不能吸引外語專業畢業生前來工作,原來的英語教師也很難留住,即使被留住了,積極性也未能充分調動起來,造成師資力量遠遠不及城鎮學校。加之農村初中無力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也在相當程度上給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解決的對策
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外在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就沒有問題了嗎?針對以上癥狀,筆者作為一名在鄉下從教的一線英語教師,經過六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 針對學生的 ??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的保證”,同時還指出:“學習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要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具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的能力。”農村初中的學生,由于英語學習環境的缺乏,學英語基本上只會采取記憶的策略,因此教師更應該對他們進行指導和幫助,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中運用調控策略: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做筆記并積極思考和提問;課后整理筆記,及時鞏固和提高;做完作業,認真檢查并自我糾正錯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人合作和主動請教別人,即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
(2)學生就近上學,達成共識,重視農村英語基礎教育,多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和學習力度,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明確英語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應尊重農村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較差學生,不打擊不嘲笑,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互幫互助的生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如:“一幫一”小組、學生小組競賽等,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3)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如:聽英語歌、課前英語小會話、聽英語小故事、做游戲等等,使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英語學習中解決“難記易忘”現象是師生雙方都極為頭痛的事情。語音、詞匯、語言點的記憶積累,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經過“初次識記——遺忘——再識記——再遺忘——最后鞏固記憶”的記憶過程來完成。教師就須站在學習者的立場耐心地向學生“導”之以“法”,幫助學生找到最佳記憶訣竅,如:從點到塊記憶法、愉快自信記憶法、瞬間強化記憶法、集中注意專注記憶法、比較歸納記憶法、找最佳時刻加強記憶法、運用遺忘周期反復記憶法等。這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自信,懷著成功感,激發了濃厚的熱情,消除了英語學習中的畏怯心理。
我們注意到:有的學生雖然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因此,指點學法,應該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英語的學法,我想最主要的是朗讀法,學生只有在大量反復的朗讀過程中,將獨立的單詞與其漢意以及整個句子緊密地聯系起來,才能達到牢固地記憶單詞的目的。而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自然地培養語感和聽力,有助于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徹底從繁雜的背單詞中解脫出來,輕松學習英語。
2.針對教師的 ??
首先,作為一名初中農村英語教師,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無謂的抱怨“干得多而得到的少”一點用也沒有,誰叫我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呢?必須振奮精神,努力改變這些現狀。其次,英語教師要像自來水,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英語知識和各方面的英語技能得到完善,并努力學習教學理論,提高職業能力。此外,英語教師還要努力學習“新課標”,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正確處理教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關系,創設適合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特點的情景,開展多種交流活動,努力把課堂組織得生動活潑,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真正體現“學中用”和“用中學”。同時,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創建和諧課堂。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與學生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愛這門學科。學生本身英語底子就弱,心理又比較脆弱,對成績較為敏感,教師要理解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來的畏懼和不自信,并耐心地向他們提供幫助。只有老師成了學生的知心人,使學生感覺老師既了解他們,又處處關心他們,他們才能與老師和諧相處,才能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最后,做好初中英語與小學英語的教學銜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強與家長的配合 ??
同時做好家長培訓工作,更新家長觀念,促進家長參與,會對學生英語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訪是非常重要的。2009年下半學期,校長親自帶頭去家訪,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英語的教學需要家長、學生、學校、教師的共同配合,但最重要的是需要英語教師的努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哪個學校里有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數學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同樣,學校里有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英語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因此,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爭取感染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增強溝通能力,爭取同事、家長、學校的支持和配合,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讓英語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我所在的學校,家長問的最多的是數學成績,很少有家長來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主動向家長介紹英語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反映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況,使家長了解英語,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況,配合教師共同教好英語。如:讓學生家長購買復讀機讓學生每天聽磁帶,每天讀英語。教師主動與家長聯系的同時,還應吸引家長參與教育過程,加強家校互動。如英語教學向家長開放,聘請家長擔任英語角志愿輔導員。又如,英語教師可給學生布置“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英語單詞,說英語句子”等家庭作業,將學校的“英語課堂”延伸到“家庭課堂”。這樣,在與家長“聯系”和“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家長認識小學英語,并共同促進學生學好英語。
三、提倡新課改
素質教育要求必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學會健體,具有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一改只顧“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探討關于“學”的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可能。
首先,應大力提倡并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庫,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9
關鍵詞:英語口語 教學質量
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英語教育。但是,英語教育的結果卻是很不理想,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效果更是不容樂觀,兩極分化現象十分嚴重,導致英語教學整體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能力與外語水平等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英語教師以知識為本,特別注重講解傳授,還屬于封閉型的傳統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目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許多體制還不夠完善。考試仍然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因此,大多數教師受“為應試而教”的影響,教學上重筆頭,輕聽說。把英語僅當作知識來傳授,只重分數,忽視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這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缺乏口語練習的機會。扼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英語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大打折扣。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低下的狀況,就要改革當前的英語考試模式,加強師資培訓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并通過評價教育功能的發揮,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一、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理論依據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當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說有賴于聽讀,聽說有助于讀寫,寫又可以鞏固聽說和讀。此外,教科書不只是要求學生單純地、機械地重復語言,而是給學生提供機會結合實際運用語言,開展聽說讀寫活動,以便把書中的詞語、句型變成自己的語言機制的組成部分。這樣,學生的語言技能才能發展成為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并運用自己有限的語言去應付無法預知的情況;才能通過聽讀來吸取信息,敢于開談,傳遞信息,并通過聽說來加速閱讀,推動書面表達,交流信息。所以,無論從語言的發展、學習語言的自然規律還是從用語言交際所采取的形式來看,說的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中都顯得特別重要。
二、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必要性
英語口語測試是整個英語教學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測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確的導向。二是,教學理論、教學改革影響測試理論與手段的更新,而測試手段和測試形式的變化與改革必將導致教學理論與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初中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導學生積極開口,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發揮考試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導向作用。英語口語測試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及其應試能力,而且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英語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交際語言,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口語測試在中學英語教學改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導向作用,中學英語教學能否真正貫徹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測試與評價的改革。如何進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口語測試命題與評價,使測試的信度、效度、可行性得到最大的保證,還需要進一步的研討。
三、初中英語口語測試題型以及形式
1.口試測試的題型
口語測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檢測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檢測其在真實且有意義的交際語境中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口語測試的類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朗讀
從簡寫本英文小說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中選取適當的段落,供考生朗讀,但不能選用課文。考生在面對教師朗讀之前,有幾分鐘時間研究一下朗讀材料。想要設計合適的朗讀測試,最有效的方法是設想現實生活的實際環境,要求考生按這種環境朗讀。
(2)對話
①口試教師就考生所朗讀的短文內容提出3—5個問題。
②教師提出3—5個問題與考生進行語言交流。內容可涉及考生
的個人信息及其它熟悉的話題。可以先提出yes/no問句、反意疑問句,再接著提特殊疑問句。此外,為保持靈活性,最有效的辦法是針對范圍廣泛的主題準備一系列問題。
(3)角色扮演
考生通過抽簽方式得到一張卡片,卡片上描述某一特定的情景,可由兩個考生或考生與主考教師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可先準備一至兩分鐘。
這種測試方法改變了“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創設多種情景讓考生提問或做出反應,考查其能否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開始并維持對話或傳遞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但操作中要注意考生的匹配,如水平差異過大,能力強的一方就可能控制交際的主動權,而能力弱的一方容易產生膽怯、自卑的心理,造成交際失敗。
(4)圖片描述
這是口語測試較為普通的一種方法,既要求考生對圖畫、地圖或示意圖進行描述、敘述,也包括對圖中內容進行討論。
①給考生一圖片系列,允許其準備幾分鐘,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要求。命題人應仔細選擇測試用的圖畫,要能控制所需要的基本詞匯及句子結構。
②另一種用圖片進行測試的方法是:考生和口語教師面前擺有5幅圖畫,每幅圖畫只有一個方面與另外4幅有所不同。首先給學生一張帶有一個字母(a,b,c,d或e)的卡片,教師不能看見該字母,要求考生描述與字母相對應的圖畫,然后,教師根據描述內容找出那幅圖畫。教師要根據考生描述的正確與流利程度、描述所花的時間長短來評價學生的能力。最后核對卡片。
(5)話題談論
教師提供一個話題,要求考生就這個話題展開陳述或表達觀點和意見,談一至兩分鐘。考生有一分鐘的時間做準備,也可做筆記。此項測試考查的不是知識,而是口語表達能力,所以命題人選擇的話題要符合初中學生的興趣及知識水平,并且盡量與上一部分測試內容相關。
(6)小組討論或辯論
由考生自由組合成3人小組,就熟悉的話題或所讀的故事進行討論或辯論。這種形式考查學生能否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速進行辯論,并發表個人觀點和見解。考生之間必須有積極的交流,不是一人說一段,另一人再說一大段。
設計口語測試時,不必所有形式都采用,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兩至三種。
2.口語測試的形式
(1)直接型口試
直接型口試以口語在真實語境中的使用為藍本,通過考生的口頭表達來考查其口語能力,具有較高的卷面效度。但是,直接型口試的評分具有很大的主觀性,考試過程很難統一標準,信度不高且耗時費力。常見的直接型口試形式有:①由考官面試考生,每次只測試一名考生。②根據考生的語言水平和性格差異,把考生配對成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小組,再讓他們對話、扮演角色或討論某一個話題。
(2)半直接型口試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必然是今后語言測試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計算機輔助口試中,可控制的變量相對增加,考試的信度也可以得到保證。但計算機輔助口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因為,口試的整個過程都被刻錄在光盤上,這種口試必須在語言實驗室進行,對錄音設備要求比較高,不利于在經濟落后的邊遠地區推廣。
為了體現口語測試公平、公正,測試中考官應有筆試記錄,對考生的測試內容也應有錄音記錄或光盤刻錄。學校和教師對各年級口語測試應有專門的檔案收藏。
四、初中英語口語測試應試策略
英語口語測試的目的就是檢測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檢測其在真實且有意義的交際語境中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其中包括對語音、語調、詞匯、語速、語感、理解的考查。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英語學習中應不斷積累和儲備,應在長期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動手、動口、動腦的良好習慣。聽說是語言運用的重要方面,聽說訓練直接關系到英語口試的成敗。因此,平常的口語教學需注意以下幾方面。
1.強化語音語調,加大朗讀訓練
語音語調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發音是否準確、清晰,語調是否自然、流暢,學生朗讀時能否恰當地運用意群斷句,連讀自然、正確。因此,在平時訓練中要多聽錄音或其它音像制品,內容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聽單詞辨音,也可以聽一些連貫的詞組,聽短文、對話等,然后要一句一句地模仿。而朗讀短文的選讀應以學生易接受、好理解的材料為主,要求學生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內容,同時對朗讀的語音、語調、語速和語感進行準備,語音、語調只有通過朗讀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體現。&n
bsp;
2.創造良好環境,加強情景交流,增加語言輸入
聽和說作為語言交流的兩個方面,在自然狀態下是不可分離的,沒有一定的聽說氛圍,只靠悶頭學習,很難在聽說方面有所收獲。因此,要有意識地、積極地營造英語學習環境,以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應多形式、多渠道地進行訓練,平時盡量讓學生用英語參加課堂活動,用英語回答問題,用英語與同學進行交流。課外,組織興趣小組、創辦英語角,定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時時處在英語氛圍中,使學生心情放松、耳濡目染,在娛樂中得到英語聽說的訓練。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輸入,正確處理好“輸入”與“輸出”的關系。輸入不是灌輸,要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情境使學生主動地通過聽讀接受信息,可以用朗讀、背誦、復述課文內容的照本訓練法;還可以運用課前三分鐘的說話法;師生、同桌間的對話法、比賽法等,以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和多樣的形式來加強說話訓練。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應用創造性的教學法思維,將教材內容激活并還原為活生生的交際現實,真正做到“圍繞教材,拋開教材,返回教材,不要教材”,活教活學,學以致用。
英語課程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口語訓練是學習語音語法詞匯、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加強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是當代外語教學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我國外語教學質量的主要元素。英語口語考試改革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只有完善現行考試制度和改革現行考試模式,在中學階段增加英語口語測試,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定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王景和:《英語教學名家談》,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
3.《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10
[關鍵詞]典范英語;閱讀能力;課外閱讀;讀后活動;閱讀評估
筆者任教于寧德市某中學的初中部,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學生能接觸到的閱讀材料也十分有限。為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們把《典范英語》閱讀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課外閱讀機會。在《典范英語》閱讀實施過程中,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典范英語》閱讀在七至九年級階段均有開展,根據語言難度和主題深度,每個年級有固定的閱讀文本。
一、《典范英語》閱讀的實施過程
1.
閱讀材料的選擇
(1)閱讀材料的適用性
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按照克拉申輸入假設,表達能力并不能直接從知識傳授中獲得,卻可以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并進行大量的聽讀練習獲得。
因此學生的現有語言技能水平是我們挑選讀物時必須考慮的因素。我們學校的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英語原版的文學作品,如何選擇難度合適的閱讀材料至關重要,閱讀材料題材或難度不合適,都會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一旦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課外閱讀便難以繼續開展。《典范英語》是系列圖書讀物,集備組老師按系類內已經標注的等級來選擇材料。
《典范英語》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編排出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材料。材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故事內容從十分簡單的短句,逐漸過渡到生動有趣的長句,主要詞匯和句型在故事中反復出現,有利于學生們學習。這些材料是學生們經過努力可以讀懂的,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2)閱讀材料的真實性
閱讀材料的真實性是指沒有被簡化或改動的蘊含真實信息的日常語言,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原始材料(Marrow,1977;轉引自全建強,2006)。傳統的閱讀文本為了便于學生閱讀,對原文進行了改寫或刪減。這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語言素材的真實性。而真實的材料提供給學生接觸地道、自然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在閱讀活動和社會交際之間建立聯系,幫助學生領會到所學習的語言材料就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語言交際。《典范英語》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國學生學習母語的材料,有些源自英美文學經典,語言鮮活生動,體現了地道的英語文化。它不以“交際”、“語法”為綱,不以“實用”、“速成”為目標,而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為重,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為目標。體驗并學習這樣的語言材料,是奠定扎實語言根基、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前提和基礎。
(3)閱讀材料的教育性
英語教育,尤其是中小學英語教育,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更需滲透情感教育。在選擇文學作品的時候,應關注作品的核心思想,判斷其是否有益于中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塑造。好的文字后面有情感,有思想,有內涵,有意義。語言教育要從有“意思”、有“意義”的內容出發,以內容為核心,用內容盤活形式。為了確保所選書目符合教育性這一原則,我們選擇了注重培養生活技能、塑造良好品格,主}思想積極向上的閱讀材料。
例如,《典范英語》7“Walrus Joins in”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述了海象Walrus笨拙的表演搞砸了其他動物的演出,但觀眾的寬容和鼓勵使它不再沮喪,通過刻苦的訓練,它成為一個優秀的小丑。學生們從中學到要一分為二看待問題,并能以寬容之心待人。
2.
《典范英語》閱讀的具體操作過程
(1)課內具體實施步驟
①全美最佳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在分享自己的閱讀教學經驗時說:我每天花90分鐘陪我的學生。我的學生做得很好,是因為他們讀得很多。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練習,這種練習不僅僅是對類似識別單詞和根據上下文推斷意思這種拆分技巧的練習,更多的是提供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完整而安靜地進行閱讀。
我們每天安排10-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閱讀,通常是在周一至周四下午第四節課。除了每周固定時間和地點的閱讀,學生還可以利用午休、周末等課余時間,各自靈活地安排課外閱讀。一般學生們一周可以完成1個故事的閱讀,每個故事30頁左右,大約1500-2000個單詞。
②教師在閱讀過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認為老師是所教科目的專家,會持尊敬和效法的心態。當他們看到老師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課外閱讀時,便會覺得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隨之進行效仿。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安靜閱讀,不能做其他事情,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而不是批改作業,也不是在教室內巡視或離開教室),以便與學生就閱讀的內容進行交流和溝通。
③讀后活動不與學生的成績掛鉤。如果將學生讀后活動的表現計分,無形中會增加學生的壓力,使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讀后活動的開展和參與,也是本著自愿的原則,教師不作硬性的規定。
(2)《典范英語》
閱讀評估
①閱讀記錄表。使用閱讀記錄表,要求學生在每天閱讀后,記錄下自己閱讀材料的標題、閱讀的頁數以及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和有用的句型。學生填寫了閱讀記錄表,只要認真進行閱讀,便可獲得相應的平時成績。閱讀記錄表的成績不會因為閱讀量的多少而發生變化。
②測試。教師應當抑制想檢測閱讀對學生閱讀成績的影響的沖動,因為并沒有方法可以準確測量課外閱讀給學生帶來的益處,這種益處應該是質性的,而不是量性的。雖然集備組老師沒有直接對學生閱讀的內容進行測試,但可以從平時的英語閱讀測試中逐漸看到學生閱讀能力的變化。閱讀測試只作為檢測的手段,沒有計入學生的成績。
③閱讀態度。《典范英語》閱讀不僅對學生的閱讀成績有積極的影響,對其端正閱讀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學生對自選閱讀書籍和去圖書館看書有了更積極的態度,對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也更深刻了。閱讀態度的改變伴隨著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學生注重閱讀過程,在滿足精神需要的過程中,獲得智慧。
④閱讀效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應追求功利。不以背記多少詞匯、掌握多少句型來衡量閱讀的效果。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典范英語》閱讀過程中,一開始生詞可能會多一些,讀得慢一些,但鼓勵學生不要有畏難情緒,要進入故事情節,像讀中文小說一樣。The reader lives through the momenttomoment life of the text,savoring both sound and sense.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和習慣的養成,英語學習會變得輕松愉快,英語也會自然習得。
二、《典范英語》讀后活動
豐富多彩的讀后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從中觀察到學生閱讀的有效性。在完成一個故事的閱讀后,主要開展以下活動。
1.討論交流
鼓勵學生就閱讀的內容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只要和閱讀的內容相關即可。學生閱讀之后交流各自的認識和感想也是學生對閱讀效果的一種自我評價。
(1)積累好詞好句
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文章段落,大聲朗誦,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感受文學和語言的魅力。這不僅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對英語故事的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實現閱讀交際化。
(2)分析人物特征
除了對情節脈絡的把握之外,對人物個性特征的準確理解也是閱讀的目的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與人物相關的描述,包括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以此來推測分析人物的個性特征。筆者引導學生把有趣的細節描述找出來,分享精彩的段落和句子。
例如作家Geraldine Mccaughrean在“Noisy Neighbours”這個故事中,以生動的筆觸刻畫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躍然紙上。Mr.Flinch 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家的一頭住著修理汽車的Carl Clutch,另一頭住著輔導學生的音樂老師Poppy Plink。整條街、整棟房子都跟著噪音搖晃起來。Mr.Flinch is the grey filling in a noisy sandwich.他用手捂住耳朵,用力敲打墻壁,把自己鎖在壁櫥中,用舊毛巾把頭包起來,給鄰居寫憤怒的信;他把死老鼠塞進Carl的冰箱,半夜裝神弄鬼嚇唬Poppy;他拿出一大筆錢,說服他們搬家。最后他還是沒有擺脫這些噪音,他的兩個鄰居,雖然搬家了,卻只是互換了房子。羅列出種種細節后,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判斷Mr. Flinch的性格特點。筆者提供若干個描述人物個性的關鍵詞,如grey, miserable, mean, unhappy, poor等,要求學生判斷哪個關鍵詞最符合所描寫的人物特征。這樣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通過實例指導了學生如何進行人物特征的分析。
2.讀書筆記
鼓勵想做筆記的學生做讀書筆記。當學生閱讀了一本書后,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喜歡書中的結局?如果自己是作者,會怎樣寫結局?鼓勵學生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寫作不強調重復原話、語法正確,而是要追求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力求表達生動,不必用語法的尺子來衡量。寫讀書筆記是提高閱讀能力、積累知識和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它只是輔的,《典范英語》閱讀一定要以讀為本,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使讀書筆記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
以下是初二學生丁賽華在閱讀《典范英語》7 Walrus Joins in后寫的讀后感。
Maybe everyone is a part of life and some may not be perfect, just like Walrus. Before the performance, he thought himself silly and useless. And then he destroyed other animals’ performances that they were so angry with him. But don’t forge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his behavior made everyone happy. So he was a successful performer at last.
So I learn that we should be confident with ourselves all the time. Though we all are not perfect. Everyone has hi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can also show our advantages to others and hide our disadvantages. In a word, something we have done may be wrong in our eyes and we might feel ashamed and depressed, but it’s not so bad in fact. So we must facethese difficulties bravely and sing songs all the time.
3.創作表演
根據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智力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盡可能提供讓學生去獲得社會、身體、音樂、藝術、空間等領域的經驗的學習環境。交際協調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導演,視覺、空間智力方面具有潛質的學生設計制作道具,口語能力和運動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演員。每個學生的特長都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學生相互認可彼此的角色,從而促進了不同智力特點學生的互補和他們自身的全面發展。
學了《典范英語》7
Walrus
Joins
in
后,學生自編自導,進行了排練和演出。學生們在演出前做了大量的準備,也有很多的想法。在編排時,對文本進行了適當的增減、重組,力求以最佳的方式展示出來。表演的整個過程,環節完整,情節過渡發展自然。有報幕,有謝幕,還能充分利用黑板制作海報。雖然布置簡單,但都自然地融入表演。
這種表演雖然耗費時間和精力,但如果一學期舉行一兩次,既可以為學生實踐語言提供機會,又可以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三、《典范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的體會
目前,我們已經開展了兩年時間的《典范英語》閱讀活動,做了大量的嘗試,選用了多種教學形式。實踐證明,《典范英語》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而有效的教和學的形式,它增強了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在語言輸入方面增加了趣味性、真實性和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學。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課外閱讀貴在堅持
教師要制定措施,加強監督,適當的時候要以鼓勵性措施來激勵學生堅持。這樣才能使課外閱讀長期化、條理化,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 上一篇:初中歷史課堂筆記
-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