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科學技術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08-10 17:3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刑事科學技術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刑事科學技術的作用

篇1

關鍵詞: 大學數學教學 面試形式 作用 實效 思考

一、高校大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大學數學課程是大學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也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各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的重要工具課。大學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滲透到各學科中去,是大學素質教育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讓更多的人知道和掌握微積分的思想方法,成為當代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1]。本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逐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既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注意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尤其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能力。大學數學正是為培養大學生具備現代數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而開設的。

隨著大學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在校大學生學習公共基礎課的學時在不斷調整。在大學英語和計算機類基礎課程的考級壓力下,在不斷強調實踐創新技能培養的前提下,大多數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壓縮了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工程力學等課程的學時。以我校數學課程為例,高等數學的學時已從十多年前的240學時,逐漸壓縮到180學時,直至目前的165學時。此外,不少大學生由于需要更廣闊地拓展能力,因此逐漸忽視了這些課程的重要性,導致課外學習時間不斷被壓縮。

與之相反,大學其它課程的學習,以及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反而對大學數學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們通過學習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愈加會感受到,掌握大學數學尤其是領悟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對他們越來越重要。在研究生入學考試、MBA考試等考試中,數學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科研工作,對數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些背景下,許多大學生對大學數學的學習,只是針對期末考試來學習,學習時也主要針對計算題進行大量的模仿練習,套用現成的公式,沿用固定思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學時限制下,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方式已經沒有機會作很多的嘗試了,偶爾涉及十分重要的概念結論,向學生發問后,能夠準確回答的學生卻寥寥無幾。此外,從我們多年參加過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大學數學閱卷工作來看,多數考生非常不注重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思維缺乏深刻性。即使是高分段的考生,也常出現概念不清晰、表述不嚴謹的事實。

二、面試形式在大學數學課程考核中的作用

當代數學教育學家徐利治認為,數學的問題性能激發人的思維[2]。所以,問與答的形式從來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必不可少的形式。盡管教學時長不允許任課老師與學生多作互動交流,但是課堂提問與當場作答的形式顯然有很多優點:第一,適時的課堂提問穿插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節教與學的節奏;第二,對重要知識點的思考,需要從原有的知識體系中找到啟發,此時的提問,更能激發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及時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第三,在課堂提問中,一旦老師發現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準確,可以當場帶領學生糾正,這是課外輔導或大量重復作業所無法做到的;第四,課堂提問形式的運用,對授課老師也是一種促進,要運用得當就需要事先考慮好提問內容,考慮如何向所學內容合理過渡,如何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自然聯系,長此以往,這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理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學時受限,課堂提問不可能經常出現在大學課堂。

另外一種互動形式就是面試,師生面對面交流。我們參與了幾次研究生復試中的面試環節,發現這種形式越來越被重視。因此,課外面試完全可以作為考查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面試的形式還有很多好處。

第一,有利于老師更容易地了解學生對某一門(類)課程的綜合水平,便于老師對學生作出整體的客觀評價。在教學內容中選擇重要的概念性質,采取面試的形式進行考核,則會比較客觀地反映每一位學生真正掌握課程知識的情況。

第二,面試的形式具有考卷和作業等方式無法實現的考查功能。老師在面試中所提的問題,完全可以比較綜合,不必限于某一個知識點。比如,可將空間曲面、曲面方程、曲面圖形、曲面面積、曲面上一點的切平面、曲面指定一側的法向量、曲面與曲面所圍區域的體積等諸多問題聯系起來提問,涉及的內容分布于多元函數學的各章節。如果學生對某一個內容不太熟悉,可以促使他盡快加以聯系。這些系統知識的考查是卷面考試無法實現的。

第三,事先宣布要進行面試,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注重清晰理解數學概念,牢固掌握數學知識,熟練運用數學方法,深刻領悟數學思想。

第四,實施的面試時間,選擇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后,課程考試臨近前的時間。教師選擇這一時間,既能全面了解學生復習情況,又能有助于學生本人認真查找知識點的疏漏,及時調整復習進度。

三、面試形式的實施

在作了大量的分析后,我們分別對每個班級的學生進行面試。學生可以單獨作答,也可以同時完成相關的同類型問題。

例1.任意寫一個二元函數,作圖并分析曲面上任一點的切平面(或法線)方程,寫曲面的面積元素,求曲面與某些平面所圍成的區域的體積。

分析:這一系列問題,基本涵蓋多元函數微積分的基本知識點。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就明白自己對知識點是否已經熟練掌握,當然就可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學習了。

例2.任意寫出一個收斂(或發散、絕對收斂、條件收斂)的幾何級數(或p-級數、交錯級數),靈活利用多種常用的分析級數斂散性的方法,判斷他們的斂散性;任意寫一個初等函數,寫出它們的麥克勞林級數與收斂域。

分析:盡管課堂不斷強調無窮級數與有限項求和的區別與聯系,但依然有部分學生不了解本質。借此機會,促使他們去深入思考級數及其應用。

例3.口述“一元函數在一點可微、函數在這點連續、函數在這點有導數”,“多元函數在一點可微、函數在這點連續、函數在這點有偏導數”的定義與相互聯系,并舉典型例子。

分析:針對多數學生只重視計算而忽視對概念的理解,目前的很多考試都已經逐步轉向靈活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

例4.關于空間三維向量,任意舉例說明其應用,闡述向量的幾種常用表達形式。如果給出向量圖示(或它的坐標),如何確定大小與方向。結合本課程內容,回憶向量在多元函數微積分部分的重要背景。

分析:這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向量概念,引導他們自覺使用向量工具學習多元函數的應用,這也有利于引導他們更容易理解更高維線性空間中的向量的很多本質問題。

鑒于學生平時很難有機會與教師直接交流學習心得,面試可以采用互動的形式,師生之間完全可以互相提問。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提問中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由于不同的學生被提問到的面試內容不會完全重復,因此同學之間的互相提問有助于學生了解更詳細的知識要求,加之提問問題多是隨機產生,因此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判的客觀性、全面性、公正性。

四、面試形式的初步實效

經過初步的復習,教師在距離期末考試1周時對學生進行面試,既能考查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又能初步了解每一位學生學習數學和真正了解數學工具的不同程度,同時也能讓學生判斷自己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面試后,教師當場以10分制打分,既是對他們每人面試成績的評定,又是對其平時成績的一種評價,還是對此后筆試分數的一種預估。事實上,在對2009級的92位同學進行的面試和1周后的筆試中,約占總數32.6%的學生兩個成績完全符合,僅16.3%的學生兩個成績差異明顯。可見,面試基本實現了既定的目標。

期末考試中有一題:用級數收斂的定義,證明某級數收斂。我在閱卷中發現,經過面試的班級絕大多數學生,完全準確地理解了收斂定義;而未經面試的許多學生,從定義的使用到基本的表達存在著許多問題,有的甚至完全是不知其所以然。

五、關于改進面試形式的思考

首先,開放性問題的引入。許多實例未必可以嚴格按照教材的方法直接求解,但完全可以作為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手段。

其次,面試的題目多數是當場隨機出題,沒有事先經過系統的科學的收集,因而在量化成成績時,難以避免主觀因素。為更加客觀公正地進行測試,不妨引入基于計算機的面試系統。當然,這也是有利有弊。

最后,大學數學的知識點,顯然需要結合各專業自身的背景,才有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如何結合工科或者經濟學背景的知識,教師在面試中必須加以考慮。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格列苯脲;失血性休克;肺損傷;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髓過氧化物

[中圖分類號] R605.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2(b)-0017-03

創傷等引發的失血性休克為臨床常見的危重癥,可導致多個器官功能障礙乃至病理損傷。肺臟由于其結構、功能特點,極易在失血性休克后發生急性肺損傷,嚴重時可造成急性呼吸功能障礙。失血性休克時,動脈平滑肌上的KATP通道被激活[1],對增加組織血流、維持器官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2-4],而休克狀態長時間持續時,KATP通道的上述保護機制卻可導致全身低血壓和血管對升壓藥的低反應性,繼而引發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趙克森[5]利用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研究發現,KATP阻斷劑可減輕細胞膜超極化,并恢復血管反應性。基于此,本實驗研究了KATP通道阻斷劑格列苯脲在休克復蘇期對肺損傷的保護作用,以期為休克早期肺功能保護、提高休克后存活率開辟新思路。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分組及處理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體重(300±30)g,由天津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休克組(S組)和格列苯脲組(G組)。對照組僅行麻醉、插管;格列苯脲組于休克90 min后,按照10 mL/kg勻速由右股靜脈注入1 mg/mL格列苯脲溶液(美國Sigma公司產品);休克組按上述方法僅給予生理鹽水(10 mL/kg)。

1.2 創傷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建立

大鼠經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雙側股動脈及右側股靜脈插入PE-50管,利用左股動脈抽放血進行休克造模,右側股動脈進行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y pressure,MAP)監測,控制MAP在(45±5)mm Hg(1 mm Hg=0.133 kPa),持續時間90 min。右股靜脈用于休克后復蘇,回輸抽出的血液及等量生理鹽水,分別于復蘇后4 h處死大鼠,采集肺標本。

1.3 檢測指標

采用大鼠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檢測肺組織勻漿液MPO值。真空加熱干燥法測定肺濕/干重(W/D)比值。采用酶聯免疫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檢測肺泡灌洗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按照試劑盒操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格列苯脲對失血性休克復蘇期 MAP的影響

創傷失血期(0~90 min)休克、格列苯脲組大鼠MAP控制在(45±5)mm Hg。復蘇初期(150 min)格列苯脲組與休克組相比MAP顯著升高(P < 0.05);復蘇后期(210~330 min)休克組同對照組比較MAP 下降,而格列苯脲與對照組之間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格列苯脲對失血性休克復蘇后TNF-α、IL-6水平的影響

創傷失血性休克復蘇4 h后,休克組和格列苯脲組肺泡灌洗液TNF-α濃度分別為83.12、38.92 ng/L,IL-6濃度分別為840.10、37.92 ng/L,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NF-α:16.50 ng/L,IL-6:123.06 ng/L)(P < 0.01),但格列苯脲組上述指標與休克組相比已顯著降低(P < 0.01)。見圖1、2。

與C組比較,**P < 0.01;與S組比較,##P < 0.01

與C組比較,**P < 0.01;與S組比較,##P < 0.01

2.3 格列苯脲對肺組織勻漿 MPO 值、組織W/D值的影響

在創傷失血性休克復蘇4 h后,休克組和格列苯脲組肺組織MPO活性分別為26.59 U/g和13.21 U/g,肺W/D比值則分別為7.66和5.06,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MPO:2.35 U/g,W/D:3.87)(P < 0.05),但格列苯脲組MPO活性及肺W/D比值與休克組相比已顯著降低(P < 0.05)。見圖3、4。

與C組比較,**P < 0.01;與S組比較,##P < 0.01

與C組比較,*P < 0.05;與S組比較,#P < 0.05

3 討論

格列苯脲是一種KATP通道阻斷劑,研究證實,格列苯脲具有顯著改善失血性休克動物模型血流動力學和部分臟器功能的作用[6-7]。本研究通過創傷失血使大鼠處于休克狀態,并維持休克狀態90 min,然后對休克早期大鼠用格列苯脲、輸血及生理鹽水或僅輸血及生理鹽水進行復蘇,成功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與復蘇模型。目前,失血性休克的治療原則中,除盡快采取止血治療措施外,還需給予升壓藥物,使收縮壓維持在80~90 mm Hg,以保證重要臟器的基本灌注需要。本研究結果發現,采用格列苯脲、輸血及生理鹽水可有效改善復蘇后期MAP水平,這與Salzman等[8]的研究結果是相似的。

研究表明,由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等炎癥細胞激活并釋放大量炎癥細胞因子(如TNF-α、IL- 1、IL- 6、IL- 8、TXA2等)以及氧自由基損傷等是休克時引起急性肺損傷的重要原因[9]。一般認為,TNF-α在機體炎癥反應中細胞因子級聯釋放起核心作用;而IL-6則在休克后期炎癥反應的發生、發展中也發揮重要作用。臨床常用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升壓藥物可能加重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風險,故其目前在失血性休克治療時的應用受到諸多限制和爭議。而本實驗發現應用格列苯脲可明顯降低大鼠創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期肺組織炎癥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減輕急性肺損傷[9-10]。

綜上所述,失血性休克復蘇期應用格列苯脲不僅可有效改善復蘇后期MAP,還能夠通過減輕失血性休克復蘇期肺組織炎癥反應和氧自由基損傷,起到保護作用。該保護作用的機制可能是:格列苯脲可阻斷KATP通道,進而改善了失血性休克后全身低血壓和血管對升壓藥的低反應性狀態。

[參考文獻]

[1] Landry DW,Oliver JA. The pathogenesis of vasodilatory shock [J]. N Engl J Med,2001,345(8):588-595.

[2] Davies NW. Modulation of ATP-sensitive K+ channels in skeletal muscle by intracellular protons [J]. Nature,1990,343(6256):375-377.

[3] Wang X,Song R,Bian HN,et al. Polydatin,a natural polyphenol,protects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against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lysosomal destabilization following hemorrhagic shock [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2,302(7):805-814.

[4] Yang Y,Shi W,Cui N. Oxidative stress inhibits vascular KATP channels by S-Glutathionylation [J]. Biol Chem,2010,285(49):38641-38648.

[5] 趙克森.重癥難治性休克的機制和治療[J].中華創傷雜志,2003,19(6):325-328.

[6] Maybauer DM,Salsbury JR,Westphal M. The ATP-sensitive potassium-channel inhibitor glibenclamide improves outcome in an Ovine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J]. Shock,2004,22(4):387-391.

[7] Szabo C,Salzman AL. Inhibition of ATP-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 exerts pressor effects and improves survival in a rat model of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J]. Shock,1996,5(6):391-394.

[8] Salzman AL,Vromen A,Denenberg A. KATP-channel inhibition improves hemodynamics and cellular energetics in hemorrhagic shock [J]. Am J Physiol,1997,272(2):688-694.

[9] Lomas-Neira J,Perl M,Venet F,et al. The role and sourc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hemorrhage-induced priming for septic lung injury [J]. Shock,2012,37(6):611-620.

篇3

一、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從創新型教學的要求出發,反思過去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的教學,筆者認為至少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教學內容上,由于傳統的專業教科書內容陳舊,嚴重脫離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學生學習專業不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思維方法和觀察、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是純粹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為之的演練過程。二是在教學方法上,由于傳統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導致課程內容越來越多,而教學時數卻越來越少,這樣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內容,課堂上就只能一講到底,學生沒有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也就變成了機械形式的理論灌輸。三是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傳統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是封閉的、教條式的,考核的方法也是教條知識記憶式考核,即期末一張試卷定成績。這樣極大地抹煞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針對這些問題,對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進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改革。我們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主要開展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改教學大綱,確立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新的教學大綱剔除原有專業教學大綱中陳舊的知識,以及在過去刑事科學技術教學體系膨脹過程中所揉進的、與專業本身并無內在聯系或本不屬于本專業內容的知識,壓縮專業課的講授內容,引進科學發展的新知識和學科研究的一些前沿課題。在新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內容中著重突出了對當前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及刑事犯罪的新手段、新方法和高智能犯罪的關注和面臨的問題,強調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創新為中心主線,按照專業發展規律重組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新體系。二是構建“網絡”知識結構體系。在確立新教學大綱的過程中,對每一章的知識體系進行了分解和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了“網絡”知識體系。這種“網絡”知識結構是互相融會貫通的。通過對每一章的深入研究首先找到貫穿這一章的基本原理作為知識“主干”,構成這一基本原理的概念和范疇則被看成是這一章的網狀知識結構。

(二)教學方法改革。一是積極開展課堂討論、實驗,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根據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內容較為抽象這一特點,將理論講授與課堂討論、實驗、模擬現場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理論的掌握情況,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判斷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二是把專業原理課教學與教師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加強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高度工作責任感和富于創新進取的意識。三是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教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了解、認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了使學生學好刑事科學技術專業課程,理解和掌握專業的主要理論與技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就需要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多次帶學生到基層派出所、分局、社區實習和調查,并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并從中尋找薄弱環節和理論知識的空缺和不足,這樣多次的往復,從而達到理論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改革。專業原理課程教學特點,在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上進行了改革,把對學生的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改變了期末一張試卷定成績的現狀,將考核的成績分成幾個方面,教學過程中要完成課程考核成績的60%,課程教學結束期末閉卷考核成績只占總成績的40%。

一是在考試內容上突出本課程的特點。通過調整學科知識體系與教學知識體系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和章節的基本知識點和重點,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引進本學科的最新成果,與當代的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并把其作為重要考核內容,重點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二是在考試命題上,堅持科學性的原則,主觀性命題和客觀性命題形成相對合理的比例,以考核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為基礎,以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為重點,形成相對穩定的開放式的知識考核體系。三是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把整個教學過程與考核過程統一起來,把整體考核分解成4個有機部分:其一是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考核,其二是理解能力與研究能力的考核,其三是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掌握情況的考核,其四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

二、在改革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體系

構建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新體系,不僅在實踐中建立起一種全新的更加適應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育要求的教學新模式,而且也充分體現出了對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科體系的創新,這種創新性主要體現在:

(一)在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科體系中實現了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這個主題的創新。就學科的本質和特征來講,它更加關注科技新的變化、新的發展,也正是這種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的新技術,才能推動學科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和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和變化的。然而我們原有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體系中,忽視了這種客觀存在的變化和發展,通過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所實現的這種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體系,能夠使學生更加貼近社會現實,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論基礎知識,并把這些理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得到學科專業的創新和發展。

(二)在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新體系中體現了專業學科理念的創新,即從專業理念上實現了由被動變主動的專業教學轉變。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只注重理論的講授和答疑,缺乏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受專業教育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教學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學生的束縛作用。在專業教學新體系改革中,強調了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的核心理念確立起來。

(三)在刑事科學技術教學新體系中實現了專業功能的創新,即實現了由專業理論講授解析到實踐操作鞏固的一體化教學體系的轉變。在以往的專業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感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功能、創新功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使專業教學成了某種職業的理論公式。從本質上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區別于其他一些證實科學和具體科學的一個基本特點和首要功能,就是它既要不斷的分析、發現和超越本專業的理論,同時也要不斷地在專業功能上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駕馭本專業學科的發展趨勢。

篇4

任務導向教學法又稱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要驅動力,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要在教案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來達到教學目的。任務導向教學法與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具有以下優勢。

1.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導向教學法能夠使學生邊學邊用,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具體的事物,把單調的教學活動變為生動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樂于嘗試、操作和掌握。教師通過設置一些具體、有趣的“任務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為進行下一步學習增加動力。

2.有利于學生建構刑事科學技術知識體系。在任務導向理論的指導下,教師通過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面對著任務進行操作。基于能力培養和實踐性的知識學習,能夠使學生順利地建構比較完善的知識理論體系。3.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導性。任務導向教學法,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自主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顯,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咨詢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決策權和自由。

二、教師角色在任務導向教學模式中的轉變

任務導向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自主性更明顯;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從傳統教學中圍繞教師的講授開展思維活動轉變為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學習、思考獲得知識和能力。在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學生的這種自主性更突出。當教師確定了相關的實驗項目和任務后,學生通過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觀看教師演示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在無法完成實驗任務的情況下,就會自己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任務導向教學模式中,教師減少了講授的時間,多觀察,多讓學生動手。在刑事科學技術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側重于做好以下工作。

1.實驗項目和實驗任務的設計。這主要是強調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要認真設計實驗,實驗項目的開展必須依據公安實踐中刑事科學技術員所必須的技能進行,實驗內容和任務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實驗要具有一定的難度,適合學生開展研究,但也不能讓學生無法完成實驗,應讓大部分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規定的所有實驗項目。實驗的設計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所開展的實驗有濃厚的興趣,則可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開展,還可以為后續的實驗教學帶來便利。

2.注意在實驗過程中的組織和引導。刑事科學技術的大部分實驗是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小組合作是任務導向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本著互補、協調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整合,組織學生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其次,在解決問題的心理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對挫折、迎接挑戰;在學習方法的指導方面,教師要負責引導學生與時俱進的對學習方案進行調整,隨時根據計劃實施過程中發生的狀況進行微調;在學習價值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學習過程中的科學探究精神、社會責任感。

3.及時進行學習評價。學習評價可以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反思,發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無論是對知識本身的學習、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是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學習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可選性,也可使同學能夠真正從評價中獲得收獲。

三、任務導向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模式

應該說,任務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完全固定的,但從一般的教學規律出發,根據刑事科學技術實驗課教學的特點,我們可以按以下的步驟實施:課前準備—下達任務—完成任務—作品展示—總結回顧和學生提問。

1.課前設計和準備。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若干任務,并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紀律情況、學生特點進行全面地了解。從已經設計好的眾多任務中挑出適合教學對象的學習任務,根據任務準備教學課件、學生分組設計、教學設備、教學材料等;學生在任務導向教學法中,也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相關知識的準備、協助教師分組、協助教師準備教學器材和材料等,學生參與準備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學習過程。

2.布置實驗任務。學生進行正式實驗前,教師要把設計好的任務布置給學生,并講解實驗的內容、原理、具體任務。對于一些難度較大,學生不容易掌握的實驗,教師要先演示實驗的步驟和實驗的方法,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插提問,引起學生思考;也可以教師演示后,讓個別學生再次演示實驗過程,其他同學進行點評,學生通過觀察,產生研究欲望。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在引導學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實驗任務的思路與方法后,根據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學生完成教師下達的實驗任務。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無論是取得好的實驗結果的同學,還是實驗有一定問題的,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通過知識與實驗的聯系,對原理、方法融會貫通,使學生真正從實驗中受益。

4.成果展示。在各小組完成實驗任務以后,要每組選派一名成員將本組的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組可以就不同的觀點和結論進行討論甚至申辯,在思維火花的碰撞過程中,豐富學習的體驗。而后,教師對學生交流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把個別的、零散的觀點整合、歸納,把對實驗的理解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教會學生如何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便對下一次的學習設計進行優化、改進。

篇5

作者簡介:李博,重慶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9-215-03

犯罪活動日趨呈現的國際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特點,對公安刑偵、刑技手段和訴訟證據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刑事科學技術人才的專業要求日益嚴格。應對新形勢,全國公安院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安部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以服務公安中心工作為宗旨,以加強內涵質量建設為目標,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源動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成績斐然。然而,就刑事技術的教學而言,無論課程架構還是教學模式仍然滯后于公安隊伍職業化、正規化建設的客觀需要,難以滿足培養業務素質高、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安人才的實戰需求。因此,深入推進公安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是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刑事圖像技術》課程為例,探索了新形勢下如何構建科學、高效的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刑事圖像技術教學現狀分析和改革總體思路

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全面發展,尤其在推進公安招錄體制改革以來,為高效推進《刑事圖像技術》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環境和發展平臺,課程的教學理念更加科學,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合理,培養模式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內容更加充實完備,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實戰,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更是百花齊放,教學效果積極顯著。同時,也暴露和衍生出一些有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課程的教學往往注重了知識教育功能,忽視了社會服務功能;只注重了當前知識本身的傳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積淀的網絡體系構建和長期可持續發展性;部分授課只注重課堂的理論講授功能,忽視了課堂的實戰培訓功能;只注重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真正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角色。這些不足嚴重制約了教學練戰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

多模態化教學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一種新教學理論,主張利用網絡、圖片、角色扮演等多種渠道、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運作參與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本文結合課程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從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推進改革,探究多角色、多感官、多手段、多渠道有機協同的多模態化教學新模式,更加關注現代教育中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期適應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下的課程教學需要。

二、刑事圖像技術的多模態化教學模式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

刑事圖像技術是建立在刑事科學技術、光學、電子、計算機等學科基礎上的一門應用技術,不僅具有實踐性,還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在教學中,應遵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貫徹“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公安教育訓練指導思想,注重相關技術的理論基礎,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構建,推進技能性與知識性的有機統一。該培養理念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打下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從而具備進一步學習各種高新技術和利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的基礎和能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人才。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交叉性

刑事圖像貫穿于刑事案件的現場勘查、偵查、移送和起訴整個過程,并且與刑事技術中的其他分支密切關聯,刑事影像質量的優劣不僅是刑事攝影攝像客觀性、真實性的基本要求,也決定了照片能否作為刑事訴訟中的證據使用,還決定了能否進一步進行檢驗鑒定。這便對刑事圖像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不應拘泥于攝影技術的教學,而應將刑事攝影與痕跡檢驗、文件檢驗、理化檢驗、法醫和現場勘查等學科課程聯系起來,加強不同學科課程內容之間的交叉融合,強化知識間的承輔作用。同時梳理課程內部知識的連貫性、挖掘邏輯聯系、區別重點差異,強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學生對整個刑事科學技術學科的理解,構建學生豐富、扎實、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凸顯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培養能在畢業后即可勝任基層公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只有以實戰為導向、以實用為目標、以技能培養為宗旨、注重實踐性科目教學,才能有效加強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刑事圖像技術》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緊密聯系公安實踐,刪除落后老化的技術方法,及時補充實用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的使用等內容,強調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提高。實訓教學正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中設計的實訓項目,應堅持與理論知識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根據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目標,實訓項目可分為基本操作訓練、基礎知識應用、綜合性實訓等類型;根據技能培養的目標層次,實訓課的基本教學模式由刑事圖像技術基本技能訓練、刑事照相專業技能訓練和模擬案件現場照相綜合訓練,三個階段組成的三級遞進式教學模式,既能保證學科體系的知識性和系統性,又注重了與公安實踐技能的緊密結合。

(四)關注教學內容的前瞻性

隨著刑事圖像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使得學校教育與畢業后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不可忽視的鴻溝。如何使課堂教育緊跟知識技術發展的節奏?如何使受教育者當前的知識獲取能夠滿足和應對今后專業工作發展變化的需求?如何充分發揮在校學習的各種獨特優勢以充分武裝學生知識儲備?是影響刑事圖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緊跟理論和技術發展步伐,結合工作實際需求,重新審視教材內容的時效性,科學注入計算機視覺、數字圖像處理、視頻分析中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等前沿內容,包括新攝影攝像設備的介紹使用、新公安圖像處理軟件的操作和發展趨勢等,不僅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激發對新事物的求知興趣,更為學生畢業后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打下堅實的知識鋪墊和能力基礎。

(五)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針對知識體系的發展、技術手段的革新、公安工作的需求變化,以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培養目標的不斷提高,傳統以講授法、實訓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待優化和重構。根據課程不同知識點,分別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構建視、聽、思、說、練等多維一體的多感官教學法,以期推進“教、學、練、戰”的公安教學培訓目標得以有效實施。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下多樣化教學方法:

1.交叉互動式的角色學習法

積極開展討論式、啟發式、參與式、教師與學生交叉互動式的形式組織教學,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嘗試。轉變傳統教師為講者、學生為聽眾的單一角色,在教師主導下,激勵學生從“聽眾”到“主體”的角色轉變,學生圍繞某一中心課題有序地展開練習和討論,如人身辨認照相的教學環節,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交替扮演技術人員和嫌疑人,進行辨認照相操作。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傳輸的環節中來,各自發表見解、討論爭議、分享感悟。教師需吃透內容、精心構建交流平臺、融入學生群體、參與討論、加以引導。當學生真正培養起主角的識后,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積極求知的良性循環。

2.研究性和設計性的主動實踐教學法

實踐技能訓練是刑事圖像技術教學的必要環節,在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實訓中加入綜合性、研究性、設計性等探索實踐活動,根據不同知識的不同培養目標和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研究性技能訓練科目,如模擬犯罪現場照相,使學生面對模擬的案例自行設計正確規范的操作方案,通過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步驟,解決面臨的問題。通過這種主動的技能訓練模式,不僅鞏固了學生基本的警務技能,更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探知需求。

3.參與性和實踐性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教師篩選恰當內容,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組織討論、歸納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全班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提煉總結。比如在犯罪現場照相的教學設計中,通過模擬真實案件現場,學生以刑事攝影技術人員的身份與其他刑事技術人員互相配合,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記錄、顯現和檢驗與犯罪相關的客體。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調動參與性,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協作精神。

4.多元化的多感官教學機制

僅僅依靠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刑事圖像技術這種技能型課程的教學要求,更難以激發學生對刑事圖像技能鍛煉的興趣。公安圖像處理、犯罪現場照相、人身辨認照相、痕跡物證照相等核心教學內容,都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通過在多媒體技術中穿插真實的案例圖像、視頻資料,借助教學模具、教學設備演示操作,參與模擬或真實的案件現場實地教學,能夠以多種形式生動地表現不同教學內容,構建視、聽、觸、思、練等多渠道、多感官的教學機制,將重點、難點變成亮點、趣味點,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領悟力和掌控力。

5.多角色整合的新穎教學模式

公安院校主要采用班建制的教育模式,在刑事圖像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今后工作崗位的發展需要,在班建制的基礎上對學生實行導師制、教官制的教育模式,導師和教官,既可由刑事圖像教師擔任,也可請實戰部門的刑事技術人員擔任。這種模式具有師生關系密切的特點,師生之間是一種“導與學”的關系,不僅充分發揮了導師各自擅長的專業技術優勢,導師亦可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指導,同時對學有余力和具有專業探索興趣的學生,導師可指導其參與一些研究性工作,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的科技水平。

(六)完善多維、多級、多階段、多形式的考核機制

刑事圖像技術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傳統單純的期末閉卷考試難以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為此,有必要探索階段性考核和綜合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建立多維度、多層級、多形式有機整合的考核機制,及時提供教學效果的直觀反饋,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和指導。

多維度的考核機制用以彌補傳統試卷考核只能反映學生理論知識層面水平、忽略技能掌握水平的不足,建立以試卷考查、實訓實驗測試、實際案例綜合考評等不同角度相結合的多維一體考核機制,全面真實體現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情況。

多層級的考核機制立足于不同內容的不同難易程度和培養目標而構建,可設計為基礎知識技能、專業知識技能、綜合知識技能的三級遞進式考核機制。具體地,可將數碼相機的使用、數字圖像基礎等內容劃歸為基礎知識技能,考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重視。對公安圖像處理、現場照相、人身辨認照相和痕跡物證照相等內容劃歸為專業知識技能,應緊隨教學進度、精心設計實訓操作項目、實時地檢驗學生的專項能力。在完成整體課程的講授之后,有必要結合辦案實踐,模擬盜竊、殺人、制毒等犯罪現場,分組對學生的了解案情、巡視現場、制定計劃、實地拍攝、編排制卷等操作進行綜合知識技能考核。

多階段的考核機制是在完成每個單元的學習后,即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考核,考核方式可靈活多樣,只有在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比如只有順利通過對數字圖像基礎知識以及常用圖像處理軟件的考核后,才能進行公安圖像處理的教學;只有通過數碼相機的使用和基本拍照任務的考核后,才能進行現場照相、辨認照相、痕跡物證照相的教學。該模式可以為教學提供及時的效果反饋,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彌補,防止問題的累積。

多形式的考核方法主要針對不同內容的教學目標和知識特點,制定課堂練習、小組討論習作、調研分析報告、實驗實訓操作、筆試答題等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對數字圖像處理的考查,應該結合該內容既有一定理論性又有較強操作性的特點,對數字圖像的基礎知識設計課堂知識問答,對公安圖像處理技術可設計上機實踐操作的考查方法。而對人身辨認照相的考查可單獨設計小組實訓的模式,兩名學生交替扮演技術民警和犯罪嫌疑人,進行實際拍攝和照片導出、編號、存檔等操作,教師對學生的操作細節進行考評和指導。

篇6

關鍵詞:法醫物證 模擬現場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模擬現場是利用多學科的力量和優勢,把涵蓋法醫物證學、法醫病理學、法醫毒物分析、臨床法醫等學科之間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機融合,充分把理論內容的知識點和實踐工作精密結合,模擬公安實戰進行現場設計、現場布置、現場查勘、實驗室檢驗。

通過模擬現場讓學生在實戰中學習、揣摩、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通過這種改革方式使學生更深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科之間有機結合,推動教學水平上升到更高層次。

1 傳統法醫物證實踐教學模式

法醫物證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科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法醫物證實踐教學主要是驗證性實驗,以教為主和單一實驗貫穿教學始終,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學科發展和法醫學實踐的要求,這種培養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為了培養實戰和實用的高級法醫學人才進行教學改革和加強法醫物證學的實踐教學勢在必行。通過模擬現場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驗證鞏固和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探討、探索性學習,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思維方法、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 模擬現場的設計理念

模擬現場實驗教學是在傳統實驗教學上的一種創新和改革。模擬現場實驗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是:實戰性、綜合性、互動性和開放性。課程設計緊密圍繞《法醫物證學》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的做法,結合公安實踐設計安排情景實驗(模擬現場),使學生通過實驗能將各專業課程學到的知識銜接、聯系和融合起來,將理論知識與真實立體的犯罪現場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中的自主和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情景實驗中綜合應用各學科知識,面對模擬現場實景梳理出該實驗教學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實驗目標,以模擬現場實驗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并強化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3 模擬現場的教學組織安排

3.1 理論基礎

模擬現場的開展是建立在學生具備堅實的法醫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學生們完成《刑事科學技術》、《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犯罪心理學》、《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臨床學》、《法醫毒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并參與了相關課程的基礎實驗,具備了完成模擬現場綜合性實驗的專業能力和法醫思維。重點在實驗中設計《法醫物證學》、《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法醫病理學》的相關考核理論和實驗知識點。

3.2 人員安排

公安實戰刑偵技術專家2~3人,負責模擬案情的設計;學生隨機分組,每組8~9人;臨場指導及考核教師為3人。

3.3 案情設計

圍繞《法醫物證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結合法醫學多學科的重點內容,聘請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專家以及專業教師進行案情設計,公安部門根據真實案例,結合實驗場所具體情況改編部分細節而成,從而形成豐富的案件資源。案情主要突出《法醫物證學》、《刑事科學技術》、《刑事照相學》、《命案現場分析》以及法醫病理學等相關學科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通過模擬現場培養學生法醫學實際作戰技能和思維,從中凸顯《法醫物證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讓學生更深刻掌握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實驗準備

按照刑事案件現場勘驗規則的規定,為實習組配備勘查服、數碼相機、痕跡勘查箱、法醫勘查箱、多波段光源、物證提取箱及現場整理箱、現場勘查表格材料等。同時開放相關物證檢驗實驗室。

3.5 組織實施

派專項教學工作小組對模擬現場進行充分準備,利用專門的現場分析室嚴格按照案情進行不同現場的布置,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10人左右,并對其進行現場勘查的分工,配備基本的現場勘驗工作。派出專任教師對現場考核進行目擊監督和檢查,嚴格按照指標進行現場考核。

4 模擬現場考核與評估

現場考核指標其實也是教學重點掌握的內容,不同案情設計穿插了不同的知識點,考核的目標在于檢查學生們對法醫物證等多門學科的掌握程度以及實踐運用能力。

考核主要由刑事技術的專家以及法醫物證的教師共同參與,從接報警―現場勘驗準備―現場會議―現場分工―現場勘驗―形成勘驗報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將法醫物證生物檢材的發現―固定―提取―包裝―標識―保存―送檢作為課程重點考查內容,通過對考核過程的現場監控以及勘驗報告,評估理論和實驗教學內容被學生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反饋到教學中,更進一步促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5 模擬現場的教學成效

通過模擬現場這種綜合設計性的教學模式,取得明顯的教學成效。

第一,真實現場的布置、專業的刑事技術勘察裝備的配置、精干的團隊組合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帶著興趣和探索的精神進入到各自角色,充分體現課程設計的實戰性和新穎性。

第二,通過公安對案件嚴密的設計,將法醫學多學科的知識點貫穿在模擬案件中,尤其是刑事勘察技術的基本原則、刑事照片學基本方法、法醫物證學的檢材的發現、固定、提取、包裝、送檢的基本常識、法醫尸體基本檢驗的原則等重要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多學科專業知識點之間實現了有機融合,而且豐富了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方式,提升了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內涵。

第三,模擬現場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周密的模擬實戰的案情設計,將各門課程的重要知識點有機穿插在現場考核中,通過監考老師現場對細節的考核和點評,能有效反應學生對各門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反饋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更好地促進教學,從多角度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反復的總結與推敲,模擬現場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在《法醫物證學》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形成一種穩固和特色的教學模式,用人單位也給了極高的反饋。通過這種方式,全面提升了法醫物證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6 結語

教學改革能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通過模擬現場在《法醫物證學》和《命案現場分析》中的應用,全面的實踐證明這種綜合性和實戰型的教學考核方式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實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培養學生興趣、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作戰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為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榮芝,楊慶恩.法醫物證實驗課教學改革的作法與體會[J].醫學與社會,2000,13(1):54.

[2] 黃艷梅,郭利偉.法醫物證學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0,7(27):422-424.

[3] 李樹,王杰.改革法醫物證學課程體系,培養法醫學實用性人才[J].中外健康文摘: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 (1):110-111.

[4] 徐曉莉,梁景青.淺談法醫物證學實驗課教學改革[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2):157.

[5] 許冰瑩,景強,李建京,等.法醫物證學課程內容和方法改革建設總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28(3B):

篇7

[關鍵詞]公安 LED勘查光源 痕跡 影像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5-0391-01

1 前言

現階段公安刑偵工作中,所使用的現場勘查照明技術仍然以多波段光源為主,但多波段光源由于使用的是氣體放電燈,因此存在耗電量大、使用壽命短等問題,而LED勘查光源的開發與應用使得上述問題可以從根本上獲得解決。

2 刑偵技術影像專業工作中光源設備的應用

2.1 用于顯現犯罪現場潛在的痕跡物證

犯罪現場有大量的證據與犯罪信息蘊含在其中,通過特定光源設備的應用,能夠激發起犯罪現場的血跡、精斑、足跡、指紋與纖維等微量物證的熒光反應,進而使現場潛在痕跡物證得以極大程度地顯現,這也大大提高了痕跡物證的采集率。

2.2 用于物證的檢驗鑒定

對物證采用光學檢驗,不僅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同時對檢材也并不造成損害,如當前刑事技術中應用光源設備開展的指紋檢驗、影像檢驗、紡織品檢驗、文件檢驗、彈藥殘留物檢驗、體液檢驗等物證檢驗鑒定。

2.3 用于刑事照相

在刑事影像專業照相中,光源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潛在與疑難客體上遺留痕跡物證的提取過程中,擁有良好的物證照相光源十分的關鍵。可見光的配光照相、偏振光照相、分色照相,以及紅外熒光照相、紫外熒光照相、紫外反射照相與紅外反射照相等特殊照相中,均可通過不同光源的利用獲得良好的檢驗拍照效果。

3 新一代LED勘查光源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也被稱為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半導體元件,隨著技術的完善,近年來,在刑偵光源設備中,LED作為一種新型光源技術逐漸得到了應用,LED光源不但重量輕、體積小、操作便捷、具有超長的工作時間,并且輸出光具有很好的單色性,這在刑偵工作中具有非常廣的應用前景。

常見的照明用LED光源是根據白光的基本色度理論所產生的,具有顏色覆蓋范圍不全這一弱點。用于刑事技術工作的光源設備,是能夠凸現特定材料對光色的響應,并能夠使用純物理手段采集目標的全光譜,然后予以相應的方法將采集的光譜信息進行再現,并最終獲得完整的圖像信息。新一代LED勘查光源的應用,為未來刑偵技術的研究、痕跡提取與檢驗工作的進行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4 新一代LED勘查光源在現場痕跡的應用優勢

隨著新一代LED勘查光源的誕生,由于其具有帶寬較窄、光斑均勻等優勢,在實際的應用中,與原現場痕跡勘查光源相比可省略使用高強度濾光片膜系、高傳輸效率光纜,這使得勘查系統的技術結構得到明顯的簡化。與傳統勘查光源相比,LED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4.1 技術結構更加簡單,準確度更高,減少了應用成本

在傳統的痕檢勘查光源中主要采用的是鹵素燈,而鹵素燈光光譜為連續光譜,因此在現場痕跡勘察中需要在其輸出端加用窄帶濾光片,但實際所需波長、精度透射率、背景透射等指標僅僅依靠一片濾光片是很難達到的,這就需要使用多片多層介質膜干涉組合來達到要求,但這也大大增加了應用的成本。而LED光源設備的應用則可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4.2 使用壽命長

新一代LED勘察光源擁有綠、藍與白等多個不同波段,是一種節能、高效和環保的冷光源,不僅可用于刑偵工作中現場痕跡(體液、足跡、指紋)的搜尋,同時還可用于數碼攝象機配套照明取證與文檢工作中。目前在功率型LED的開發與應用下,研究發現將LED的光衰減百分比數值作為使用壽命的依據,當LED光衰減到原來的35%時,其壽命將大于6000小時。

4.3 大功率LED勘查光源可實現現場痕跡的快速搜尋

利用大功率LED發光二極管陣列制造技術可實現更高瓦量級強度(十至百瓦量級)調光源模組,這對微弱熒光有更好的激發效果;而利用基礎材料與芯片設計進行結合,光純度將大大提升,進而使物證的發現率與區分能力得到提升。

4.4 LED光源溫度適應性廣,便于長時間戶外現場勘查

現場勘查工作中應用新一代LED光源可適應環境溫度范圍更廣,并且體積與重量較傳統光源大大減輕,便于攜帶和耐振動,在長時間的戶外現場勘查工作中可正常工作。隨著LED光源的飛速發展,其壽命長、耗電小、反應速度快等優勢有效地解決了現場勘查光源使用中傳統氣體放電燈、鹵素燈壽命短、耗電大、易發熱等弊端,這將使得LED勘察光源在刑偵工作中大放光彩,提高犯罪現場物證搜尋與采集的效率和準確性。

5 結語

現階段新一代LED勘察光源在現場勘查工作中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已經得到了證實,但是光源系統的開發尚不完善,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應用。隨著我國影像專業的不斷發展,半導體光源性能的不斷完善,以LED為核心的痕跡提取與檢驗技術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案件的偵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汪紅瑾,張英超.新一代LED技術在公安刑偵領域中的應用[J].電子產品世界,2012,19(2).

[2]趙雅彬,郭威,羅亞平.新型LED光源在刑事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應用與研究展望[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3).

[3]曲智海.淺談使用多波段光源顯現手印痕跡[J].華章,2012(19).

作者簡介:

篇8

[關鍵詞]公安 痕跡 指紋

中圖分類號:D91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3-0254-01

1 前言

新形勢下刑事案件以侵財類案呈高發、頻發態勢,而公安機關的破案率和破案速率,離人民期待還有所差距。刑事技術痕跡人員在為偵查破案、打擊犯罪依靠指紋比對方面,單一利用指紋比對系統比對指紋,已顯得捉襟見肘。如常遇到殘缺指紋、變形指紋、重疊指紋,甚至是條件特別好的指紋,若僅用指紋專用比對系統查詢比中概率也不高。只有不斷加強對外界情報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利用,摸索和提高指紋比對技戰法,方能快速、準確地查詢比對現場指紋。

目前我國各地公安機關陸續配置了公安機關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積極引進了新的技術和新設備,使指紋成為偵查破壞中的一條重要線索。在運用自動識別系統進行指紋查詢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些“小經驗”、“小技巧”,對日常工作起到幫助,使一些曾經認為無用廢棄的指紋,起死復生,在偵查破案、串并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實用技巧

2.1 利用指紋查案管理系統進行比對

首先,利用指紋查案管理系統將本轄區每月指紋比中情況進行查詢,比中和沒有比中的案均列出來,比中的每起案后面注明嫌疑人姓名和身份信息,方便以后查詢比對應用。其次,將查詢到的所有案按照案種類或案性質進行分類歸納,如分為入室盜竊、盜竊車內物品、盜竊門面、暴力案等。最后通過分析研判案的性質、作案手法、作案區域、嫌疑人年齡、性別等,將被比中的人員有的放矢地去翻查比對近期發生的同類案的現場指紋。這種方法看似繁瑣,其實前期的工作很有必要。有的嫌犯系初犯,指紋庫內也沒有該人十指捺印指紋,一旦嫌疑人被抓獲和采集指紋后,就可通過這種方法在堆積如山的現場指紋庫內迅速、準確地翻查比中,而不需要對所有現場指紋進行翻查,這就為比對找準了方向,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2.2 利用對犯罪嫌疑人十指捺印指紋進行比對

目前,指紋專用比對系統經過多年發展,無論反饋速率還是反饋概率都變得更快、更高。但是該系統難免會有某些缺陷,如出現指紋正查可以比中,而倒查比不中;或倒查可以比中,而正查比不中等。很多時候,往往只關注現場指紋本身特征點,卻忽略了嫌疑人十指捺印指紋特征點。基層單位采集指紋后,系統將會自動標和提取指紋特征點,難免會產生一些諸如假特征、標記不準確等有誤特征點,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

2.3 利用刑事案管理系統進行比對

利用刑事案管理系統,可查詢本轄區破案抓獲人員情

況,然后分析其作案性質、手法、作案區域等,再聯系類似現場及現場指紋,最后對相關嫌疑人的十指捺印指紋發送倒查或進行人工比對。

2.4 利用一體化信息采集系統進行比對

通過一體化信息采集系統,對被采集人的指紋、DNA 等信息進行采集和登記,并對被采集人的十指捺印指紋實行 24 小時倒查機制。該倒查機制的應用,可在第一時間內通過“由人找案”的途徑比中一些案,但也存在“漏比”。 該系統的應用不只體現在上述情況,在有些特殊情況下,將會發揮別的系統不能替代的作用。

2.5 利用全國指紋協查系統進行比對

目前全國指紋庫還未實現全國共享,因此當外省籍嫌疑人進入本地作案,而本地指紋庫內也沒有其十指捺印指紋時,本地現場指紋將會無法被比中。這時就需要多關注全國指紋協查系統中的信息公布,根據信息下載重點犯罪嫌疑人的十指捺印指紋,并發送倒查查詢比對本地現場指紋。

4 結語

經過多年的發展,指紋自動識別技術發展很快,但在公安工作實踐中,由于各種人力、物力、技術、經驗等問題和原因,都大大阻礙了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的應用成效。基層公安機關要重視痕跡指紋技術的發展,穩定指紋專業技術隊伍,培養出一批愛崗敬業專業的指紋技術人員,加強對外交流和經驗學習,總結實戰經驗,使指紋專業更加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顧玉鵬,宋靜波.淺談指紋自動識別系統的合理管理和應用.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4).

[2] 王英,李軍.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在偵查破案中的應用.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3] 周華.關于指紋自動識別比對系統應用延伸的思考.刑事技術.2010(4).

[4] 馬洪臣,淺談痕跡的分析和利用[J],刑事技術,2001年06期.

作者簡介

篇9

【關鍵詞】刑事偵查 痕跡檢驗 手印檢驗

【中圖分類號】D91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222-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刑事犯罪案件的案發率有所提高,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更加隱蔽,反偵察能力更強,也給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痕跡檢驗是公安機關偵破各類刑事犯罪案件的重要偵查手段之一,而手印檢驗作為刑事痕跡檢驗技術的重要手段,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為充分發揮刑事痕跡檢驗技術在防范和打擊刑事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應當從提高手印檢驗技術水平著手。

一、手印的主要特點

手印是指人的手指和手掌表面接觸物體時在物體表面所形成的印痕。手印可以充分反映手的外形和結構以及手掌面皮膚花紋的形態和特征。這其中,手的外形結構包括手的大小、粗細以及手指的長短、數量等。手掌面的皮膚花紋則包括乳突花紋、屈肌褶紋、皺紋、脫皮、傷疤等等。之所以手紋可以作為刑事痕跡檢驗技術的重要類型,是由于手的外形結構和手掌面皮膚形象特征是通過客體的形象或表面附著物的變化所反映的。總體來說,手印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1.手印具有唯一性。手印是個人手指乳突花紋的結構、形態及細節等等,其種類、數量、角度和距離等等各不相同,是受到個人基因的影響所形成的。由于個人的基因具有不重復性和唯一性的特點,因此手印也就具有了唯一性的特點。即使是遺傳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孿生個體,其手印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正是由于每個人的手紋特點和屬性各不相同,手印檢驗才可以成為鑒別個人身份提供了直接的參考和依據。

2.手印具有高度的穩定性。一般來說,個人的手印一經形成,就會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這也就意味著除了發生人為性或外力破壞,手印都會以穩定的形態存在。研究表明,個人的手印自出生后六個月開始逐步成型,直到死亡其形態、種類、數量、位置、相互關系等細節都不會發生改變。手印具有高度穩定性是受到遺傳學、生物學等因素所決定的。正是由于手印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因此利用手印進行身份鑒別,才具有時間上的可延續性。

3.手印具有觸物留痕的特點。手印具有“觸物留痕”的特點,是指手掌在接觸物體的同時,就會留下手印痕跡。手印具有這個特點,就為手印檢驗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手印可以提取、分析并作為指認身份的重要證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將被指認者與犯罪嫌疑人之間劃上等號。

二、手印檢驗技術在刑事痕跡檢驗中的重要作用

總結起來,手印檢驗技術在刑事痕跡檢驗中主要具有下列幾方面作用:

1.手印檢驗可以為刑事案件偵查提供大量有價值的線索。手印是刑事犯罪現場的重要物證類型之一,也是刑事案件偵查的重要對象。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通過在犯罪現場提取各類手印,并作為現場重要的物證資料進行妥善保管。通過對各種手印進行分類篩選和有效辨識,就可以為偵查人員提供許多案件偵查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線索和信息。例如犯罪現場有多少人進入、每個人的年齡、性別、身高等等,都可以通過手印檢驗的結論而推導得出。手印檢驗可以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在刑事案件偵查實踐中,經常會遇到犯罪現場人員數量較多的現象,這其中既有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又包括其他在犯罪現場出現但是與案件無關的人員,這就給案件偵查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偵查人員通過運用手印檢驗技術,對現場提取的各類手印進行分類,能夠有效地辨別出現場人員的數量,并根據案件偵查的需要對在場人員進行合理區分,迅速鎖定重點人群,并最終在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與手印痕跡之間建立聯系,實現指認犯罪嫌疑人的目標。

三、如何有效提高手印檢驗技術水平

筆者認為,為了有效提高新形勢下手印檢驗技術水平,應當采取如下幾方面措施:

1.重視手印痕跡的分類采集和有效保護。對于偵查人員來說,應當高度重視對于犯罪現場手印痕跡的分類采集和有效保護,既要根據偵查工作的經驗,及時采集重點部位的有效手印痕跡,又要及時對采集到的手印痕跡進行有效保護,確保已采集到的手印痕跡能夠得到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檢驗技術水平。

2.提高手印痕跡到犯罪證據之間的轉化效率。修訂后的《刑訴法》對于刑事犯罪證據有了許多新的規定。為了實現有效防范和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的目標,偵查人員要通過運用先進的痕跡檢驗技術,提高手印痕跡的檢驗、分析工作效率,將其與犯罪證據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以此來全面提升手印痕跡檢驗水平。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現場足跡;綜合利用

現今,由于信息渠道增加,部分業內人士不注意方式方法,普通民眾通過媒體、網絡獲取很多公安機關偵查破案手段,類似信息雖對犯罪嫌疑人有震懾和警示作用,但同時無形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反偵察的能力和意識。所以,現今除了臨時起意或少不更事犯罪嫌疑人會在現場留下手印和DNA檢材,大多數的結伙、流竄、大范圍系列作案的犯罪嫌疑人都懂得佩戴手套等反偵查手段。但由于眾多原因,犯罪嫌疑人對足跡還不夠重視,進入現場不采取防護措施,案后不急于換鞋,故而給我們偵查破案留下真實寶貴的檢材。我們可以對現場足跡充分地加以利用,結合各種偵查手段,才能為偵查破案發揮積極重大的作用。

1 單一足跡物證很難發揮作用

足跡檢驗是刑事科學技術的一門重要分支,現場足跡和指紋一樣,條件充分,也能將檢材和樣本進行同一認定。足跡鑒定的認定結論是證據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足跡檢驗技術工作的發展,足跡鑒定在我國已上升到與手印鑒定相等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鞋印認定人身。犯罪嫌疑人由于對現今足跡鑒定認識不夠,往往認為不同的人可以穿相同的鞋子,現場足跡不能認定犯罪主體,疏忽了對足跡的處理,給公安機關偵查破案留下很好的足夠的證據。但現場足跡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鞋印樣本不像指紋終身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鞋子磨損后特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且嫌疑人由于時令、經濟等變化會換穿不同類型的鞋子,導致比對價值消失。故而單一足跡物證隨著時間推移,嫌疑人沒及時歸案,很難發揮破案作用

2 現場足跡與視頻結合偵查破案

單個現場足跡,根據案發時間利用視頻跟蹤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這得有非常好的視頻監控系統,且得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系列案件的足跡串并就將視頻跟蹤的概率提高許多,現在城市治安要求提高,大多數城市街面都幢視頻探頭,通過足跡串并對系列案件進行視頻跟蹤,使路線、視角增加許多,對嫌疑人軌跡跟蹤延伸成為可能。

2013年九月份到十一月份,蓮都區紫金新村、銀苑小區等開放小區連續發生多起半夜插片入出租屋盜竊案。技術室技術人員在技術列會上對該系列案件進行了串并,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視頻監控組。視頻監控組工作人員,根據串并信息,分析嫌疑人行動路線,最后根據多個現場運行路線在蓮都區東升北區找到嫌疑人暫住地,從而將嫌疑人余某抓獲。并通過搜查嫌疑人暫住地獲得的不同鞋子同時破獲了串并案件之外的多起盜竊案。

3 現場足跡與技偵手段結合破案

現場足跡串并后,有時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即使系列案件也不一定通過視頻監控跟蹤到線索。比如嫌疑人反偵察意識強,挑選能避開視頻監控路線,還有嫌疑人離開有視頻監控市區后對無視頻條件郊區等無法繼續跟蹤。但一般犯罪嫌疑人對手機基站信令等技術偵查手段不熟悉,往往還會帶移動電話作案,這給足跡串并后偵查破案提供了條件。技術員可通過勘查通等移動基站信息采集機器,對系列案件基站信息進行采集,之后提供給技偵部門,通過基站信息分析得出可疑號碼,最后鎖定犯罪嫌疑人。這工作有一個重要的地方是盡量確定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間,給分析人員縮小分析數據;另外就是盡量跨距離串并案件,讓分析人員更好確定通信信息,減少干擾。

2014年七月份,蓮都區金田小區、南明新村、花園二村等多個小區發生攀爬入室盜竊案,嫌疑人戴手套作案。通過現場足跡串并分析,上述案件為同一人所為。視頻監控組通過視頻未能發現可疑相關人員。最后,技術人員通過基站信息采集,將案發時間及基站信息提供給市局技偵人員,通過移動通信信息分析,最后鎖定嫌疑人李某,最后破獲上述系列案件。

4 現場足跡與視頻監控、技偵手段整合利用破獲案件

由于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和意識增強,現在偵破刑事案件過程中用單一手段破案已經變得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在中心現場嫌疑人知道佩戴手套,在街面知道規避探頭,在高速知道利用假牌照,知道利用遮陽板擋臉。甚至有團伙跨地域流竄作案懂得更換手機號碼、到作案縣市前對手機進行關機處理。但百密一疏,雁過留痕。只要現場勘查和偵查走訪及各種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利用,案件還是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