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進步情況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進步情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大學生生活乃至走向社會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深遠影響,尤其是大學時期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大學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日后的發展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完善,但是新的歷史時期決定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制約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一定要及時總結和發展問題,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
一、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教育事業也不例外,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一些難題。那么面對著新的歷史形勢,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哪些必要性呢,筆者做簡單總結。受多元化思想影響,各類因素的碰撞,再加上現在的大學校園社會化程度比較高,但是相對于社會來說,學生的社會經驗又很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把握能力都不是很強,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影響“三觀”的形成。所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切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學生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利于塑大學生造健全的人格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對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和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我國人才的質量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大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新形勢下高校必須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當大學生工作的重點工作來抓,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保證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高校要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大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幫助其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
(一)新形勢下要求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較為單一,一味的說教式教學,顯得過于刻板和程式化,學生不容易接受,感覺思想政治教育索然無味,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傳統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造力的培養,機械化的授課方式與學生機械化的應付考試顯然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新形勢,尤其在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的交流日益便捷、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也較為頻繁的形勢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無法有效發揮其作用。教師如果一味固守傳統,思想政治的教育只會徒勞無功。
(二)新形勢下學生情況的復雜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新形勢下學生的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多元化思想之間的碰撞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和自我意識過強;來自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網絡以及就業等等各方面的壓力。等一些列因素造成了大學生情況的復雜性。這樣的形勢給大學生的思想上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也帶來了一些心理問題,無形中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增添了一定難度。
三、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分析
(一)引入新穎、有積極意義的教學內容,不斷改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思想政治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相關理論的灌輸,否則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概念理論知識較多,如果只是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教學內容得不到及時豐富,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入新穎的、富有積極意義的內容。通過改進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加強其對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的感悟。教師還要積極改進創新教育方式,帶給大學生不一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對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輔導員要徹底摒棄,改而與學生進行想法交流,針對具體問題相互交換看法,進一步展開探討,以此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思想政治的教育離不開一個和諧健康的氛圍,因此輔導員要注意營造這一文化氛圍。思想政治的教育不只局限于固定時間和地點的學習,還要注重在平時加強對大學生的培養。故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就是極為必要的。大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都在校園內,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能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優秀思想政治的教育,這有利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作者:安志權 單位:北華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雅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5(21)
[2]范慧萍.淺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J].品牌,2014(10)
[3]韋麗.試論大學生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的結合途徑[J].亞太教育,2015(13)
篇2
一、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涵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解放與自由的追求,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覺意識的提高。而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涵也是秉承人文關懷的本質,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以大學生作為發展主體,從而實現自身人格的提升,價值的追求等發展問題。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教育的公平與公正性。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平性與公正性是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點和規律決定的,學校與學生雙方作為教育與受教育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相互影響,共同進步,這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重要任務。
第二,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考慮,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進程的緩慢和低效化狀態。影響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因素來自多層次、各角度的社會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教育原則便顯得尤為重要,要注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每個人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充分展示大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性,讓其深切感受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的價值所在。
第三,顯性與隱形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是指以直接、公開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無法關注到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和內心需要,而隱形教育恰恰彌補了顯性教育這項缺陷,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充分發揮人文關懷的功效。
二、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過程
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過程是指教育者根據客觀規律,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影響,促使他們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發展變化的教育活動過程。
首先,價值觀的導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才,體現對人的主體需要與滿足。
其次,從理論到實踐。要明確把握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接受規律,抓住校園文化的感染與宣傳作用,把課堂教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相結合,從理論的主觀感知內化為大學生群體的普遍價值標準和自覺意識,引導大學生把內化了的價值觀念外化為具體的價值行為。
最后,構建一體化教育機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人文關懷的融入和發展就必須要加強教學一體化、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建設發展,不斷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高校政工干部隊伍以及一線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從而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有效機制。
三、人文關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貫徹
第一,日常生活。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比如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正是要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梢酝ㄟ^定期舉辦涉及思想、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座談會,及時了解、分析學生實際情況,作出科學評價。通過制定輔導員深入學生制度和導師制度,傾聽學生看法,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導,與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需求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外部環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校內外兩方面資源,在校內要積極尋求老師和學校各部門的幫助,提升學校教學、管理、服務的育人效果;在校外要努力開拓合作機制,積極營造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從大學生反映的每一個細小問題入手來規范工作。從而將人文關懷貫穿于大學生從入學報到至畢業離校乃至就業的始終,將人文關懷貫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各個領域。
篇3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素養、素質息息相關,對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不僅是社會的要求,更是符合我國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結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將政治教育作為高校、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重點作用于大學生思想教育,保障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觀念,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一、 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背景
在新時期的影響下,我國大學生思想發生本質變化,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諸多矛盾因素,不僅影響到大學生正常思想政治觀念的培養,而且降低了構建大學生教育途徑的力度,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具體背景分析如下:
1、 信息化思想的沖擊
近幾年,網絡的迅速發展,在為大學生帶來信息資源的同時,引來一系列網絡信息化的思想模式,導致大學生政治思想受到嚴重影響,促使大學生思想在信息化帶領下,扭曲了價值觀念,尤其是不良信息的介入,更是模糊了大學生內心的思想教育,增加了社會對大學生思想建設負擔。
2、 西方教育方式的影響
大學生的思想受西方教育方式的影響,導致政治教育意識淡薄,同時大量缺乏科學依據的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流傳,例如:過分開放的思想、腐敗的思想方式等等,促大學生意識中,無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確的理解,因此,模糊了思想教育的本質,降低了思想政治對意識的約束力。
3、 教學體制改革的影響
新時期,大學生教育體制也面臨一系列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更重注大學生的主觀意識,尊重大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高校中給予大學生過多的自,導致大學生在實際選擇時,缺乏一定的約束力,促使其缺乏健康思想政治的教育體系[1]。
二、 大學生政治教育的途徑
針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實際教育情況,提出有效的教育途徑,一方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建設;另一方面保障大學生群體結構的優化,具體分析如下:
1、 合理利用網絡
網絡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產物,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無法避免,高??刹捎煤侠淼慕逃緩剑l揮網絡中的積極因素,例如:高校教師可通過網絡中蘊含的優秀觀念,構建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促使大學生在正確認識網絡的過程中,主動吸收網絡中傳遞的可實用政治觀念,優化大學生思想結構,教師可通過網絡中動態化的積極案例,教育大學生樹立當代思想,或者模擬網絡中科學的教育方式,利用校園作為實踐基地,著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杜絕大學生在校園中宣傳不良思想的現象,高校中還可組織大學生集體觀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片,首先讓大學生形成思想建設的意識,在意識的要求下,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建設的認識,然后可保障教育途徑本質的發揮,更容易保障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最后通過教育途徑,培養大學生自主建設個人思想政治的意識[2]。
2、 吸取西方思想教育的精華
西方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其中同樣含有較多可吸收的精華途徑,高校中可針對西方可行的思想教育方式,制定具備中國特色的教育途徑,一方面滿足學生學習西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我國部分大學生比較崇尚西方學生的自主性,高校可利用大學生的心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提出科學的教學途徑,高校可鼓勵學生自行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在滿足學生自主需要的基礎上,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教育途徑的有效性。
3、 深化高校體系改革的意義
新時期大學生高校體系的改革,具備較強的兩面性,對其進行深化的研究,即可發揮高校體系改革有益的點,高??蓪嵭杏羞x擇性的體系改革,對大學生不利的體系,高校可采取禁止的措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意義的體系,高校應保持高度提倡的態度,同時結合課堂、校園以及社會,綜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例如:為保障大學生思想健康的發展,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高校可組織其進行校外體驗,帶領大學生去施工現場進行義務勞動,讓大學生在體會辛苦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促使大學生珍惜現有的生活,站在勞動者的角度,感悟生活的意義[3]。
三、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實施,對大學生的發展具備實質的意義,第一,其可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出現消極的狀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糾正大學生心理不正確的因素;第二,優化大學生的生活環境,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思想建設,提高環境質量,通過外界與內部的結合,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途徑的實施力度,保障大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健康成長[4]。
四、結束語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進步及發展的后備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決定了我國綜合素質建設的程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必須樹立創新的觀念,保障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一方面優化大學生群體素質結構,另一方面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發揮自身價值,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
參考文獻
[1]童珊.加強大學生德育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1(19).
[2]鄧星澤.對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企業家天地,2011(02).
篇4
摘 要 戰略聯盟是企業或跨國公司之間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資源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徑。在當前國家及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結合企業戰略聯盟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形式,對高校戰略聯盟進行相關研究和分析,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構建戰略聯盟,對于優化與提升高校資源整合力度,擴大受教育者接受指導的機會,開辟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建設的道路,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將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高校戰略聯盟 思想政治教育 動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戰略聯盟的概念是由美國DEC公司總裁簡?霍普蘭德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最早提出,并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受企業管理發展理念的啟發及推動,戰略聯盟的合作形式在各高校間也得到開展和推廣,也就是高等學校之間以及高等學校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機構、科研院所等組織之間為了共同的教育科研目標或利益訴求,通過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共享資源利用、減少或避免風險付出而構成的較為松散的雙方或多方參與的虛擬組織。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則是高等學校圍繞理想信念教育等德育工作而組成的戰略聯盟。
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盟的探索及完善,可以參考、借鑒企業戰略聯盟及國內外高校戰略聯盟的科學案例及有效方案,但是伴隨著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時代的進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盟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以往,加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聯盟具備獨特的效果和意義。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聯盟在大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發揮有效作用,就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聯盟的動因作詳細剖析:
1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當前高校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財力、師資力量還是學術影響方面并不均衡。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這種合作平臺的方式,遵循相關約定,發揮各自優勢,作為一個整體,可以有效減少科研投入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從時效和實效性上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善。中國內地九校聯盟(C9)及卓越聯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成立的,這兩個聯盟組織的宗旨就是通過在人才培養中的合作與交流實現成為國際一流高校的目標。結合高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戰略聯盟形式以高校德育工作為切入點,為相關高校加強學科教學的交流、優質師資的充分使用、思想資源的共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雙方或各方之間形成了良好互動,進而切實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配置
國內高等教育學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配置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組織體系不夠完善、物理支撐供給不足、教學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可以加強各高校之間的溝通與協助,避免出現高校大學生德育職能的混亂、重疊或斷層,在物理支撐方面實現共享,優化使用效率,發掘各高校德育工作開展的潛在優勢。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的著力點在于德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創新及互通有無,促進戰略聯盟高校在德育工作上的資源整合,避免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風險。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不僅僅在教育資源方面實現了共享,避免戰略聯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重復投入、優質資源的浪費、教育力量的不均衡,更為優質資源的再分配、科學教育教學方法的交流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機遇,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降低教育成本。
3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優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培養大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渠道,各高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立足學校實際、創新工作思路,結合時代主題豐富了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內容、創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沈陽藥科大學結合輔導員工作實際工作開展的輔導員沙龍活動,為校內輔導員構筑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增強了學生工作干部的自主研究意識,明確了角色定位,提高了學生工作干部隊伍整體的業務素質,促進學生干部隊伍在大學生德育工作實際中展現出更大、更有效的能量,為創建學習型、創新型輔導員工作團隊,提升高校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師資水平提供了有效探索。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思政課情景教學法,提升了大學生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和靈活性。
通過建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建立起更大的德育工作溝通平臺,將有利于發揮各高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優勢,將德育工作方面的有效形式由點及面地傳播推廣開來,使高校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授課內容和多種多樣的實踐形式中收獲更多知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4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策略
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企業戰略聯盟理念及有效策略將在理論實踐上創新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策略。構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將為高校間的合作和交流形式提供良好的探索和借鑒,拓寬合作的渠道,充實合作內容,為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學改革形式,豐富高校戰略聯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總之,各種聯盟組織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動因,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聚合了各高校的優勢資源,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形勢下提升綜合實力的需要,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都可看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聯盟將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策略。
L芰贍〗逃蒲А笆濉憊婊ǜ咝K枷胝喂ぷ髯ㄏ睿?013年度課題(課題批準號:JGZXS13104)成果。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新形勢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同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怎樣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培養大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成為大學教育的重點內容。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的具體實效性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我國當代大學生自身思想政治的具體現狀
大學生屬于社會非常寶貴的有用人才,是我國全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肩負著祖國未來建設的重要使命和職責。在當今新的社會形勢下,高校教育是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有用人才的重要機構,并通過高校內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學生具體的思想動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不但要做到基本的有的放矢還要發揮工作本身具有的實效性。目前,我國大學生自身具體的思想政治情況主要包括:
第一,在新的社會時代中,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外的各種思想浪潮都逐漸涌入我國,形成了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這也直接影響著我國大學生自身思想政治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在借鑒國外文明的同時,也接觸到了很多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念相悖的理論和思想,這就導致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發生偏移的現象。
第二,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大學生逐漸從非常封閉的校園走向了外界開放的社會,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這一情況主要表現為部分大學生將追求自己的個人生活為主要目標,基本的責任意識缺失,部分學生更加關注的是個人的利益,完全忽視了提高自身具有的精神境界,缺乏集體意識,一味追求個人的私利。甚至出現部分大學生缺少基本的道德素質,缺少誠信,社會道德以及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經常出現考試作弊現象,走向社會以后求職作假,這些行為都嚴重影響了我國大學生整體形象。
第三,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網絡技術成為了大學生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大部分大學生都比較相信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并有足夠的信心辨別真偽,還存在部分大學生將各種網絡的平臺作為抒發自己感情發表各種言論的重要場所。網絡時代逐漸改變了大學生基本的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了大學生的語言習慣,這種網絡環境對于我國大部分青年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
第四,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受到家里家人長輩的精心呵護,擁有比較優越的物質條件,這些學生步入大學校園以后,需要學會獨立生活,轉變自身的角色,生活的一切都需要學習自己面對。在剛剛步入大學的初期階段,青年學生仍然無法正視各種社會關系,無法認識到自身所處的社會地位,沒有明確自身需要擔負的社會使命。同時,受到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誤導,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偏差,以自我利益為中心,自我意識非常強列,忽視整體的社會利益。
二、構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體的有效途徑
(一)健全思想政治相關工作團隊的培養機制
在新的時期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特點,高校需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需求,建立素質非常優秀,思想觀念牢固的工作團隊,并擁有較高的奉獻精神。高校的相關領導必須積極的關心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者,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定期組織專業的培訓,加強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下,建立大學生具體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設置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的具體評價指標,調動所有從事思想政治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并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貢獻。
(二)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模式,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
學會利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思想具有的個性化特點,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包容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努力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內在潛力,發揮自身具有的優勢,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向大學生的心理層面,并得到大學生的支持和認可。因此,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必將成為我國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相關教育的發展趨勢。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輔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時代屬于互聯網的信息時代,網絡上的信息資源成為了影響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由于網絡信息資源非常豐富,傳播的途徑比較廣泛,傳播速度非常快,并且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不受到任何的限制,因此,網絡受到了當代大學生的青睞。高校內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在網絡信息時代,充分利用網絡的各種資源,建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以及關于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網絡資源庫,擴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讓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影響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的時期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屬于一個較大的教育工程,面對新的社會形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積極的探索,最終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啟會.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討[J].岱宗學刊, 2010, (3).
[2]池有忠,余順興.增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與舉措[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 (9).
[3]劉春雁.論以人為本與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J].理論月刊,2010,(4):173―175.
篇6
關鍵詞:生態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選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298-02
一、生態觀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選擇的內涵與本質
(一)內涵梳理
價值選擇,是指在主體與客體的雙向作用過程中,主體根據自己的內在尺度,對客體的屬性、功能及其對主體可能產生的效應進行分析、比較,以求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對主體最大的價值的過程[1]。教育價值選擇,是指教育活動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活動的屬性、特點、功能、效果所做出的價值取向,它表明教育活動主體的價值態度[2]?,F代哲學意義上的生態觀,將世界看成是相互聯系的動態網絡結構。在這種生態觀的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必須以生態價值為取向,全面認識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系統與環境,運用整體性、多樣性、開放性的生態思維方式,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價值。這就是生態觀視域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選擇的內涵。
(二)本質透視
理論要想說服人,就必須徹底抓住“人本身”[3],筆者認為要全面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環境,實現其最大價值應當從“人”這個最本質的個體出發來研究這一過程,尊重個體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生命和尊嚴,倡導個體的自由和發展,“以人為本”。生態觀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選擇,強調的是人本價值,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的一種解讀。但這并不是說完全排斥主客體二元化思維,而是樹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思維,闡述生態的本質意義即對人的主體性的提倡和尊重,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價值。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鏈:三個系統、兩種關系
俄國早期者普列漢諾夫曾提出社會結構五個層次的思想:即“(1)生產力的狀況;(2)被生產力制約的經濟關系;(3)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生長的社會政治制度;(4)一部分由經濟直接決定,一部分由生長在經濟上的全部社會政治制度所決定的社會中人的心理;(5)反映這種心理特征的各種思想體系[4]。復旦大學邱柏生教授以普氏的社會結構五層次理論為基礎,在其《要重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5]、《全面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系統》[6]《充分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關系》[7]等文章中對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全部社會因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總結,構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鏈。筆者將其概括為以下圖表,并將其總結為“三個系統、兩種關系。”
如圖表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包括微觀、中觀、宏觀三方面,并同時存在著縱向、橫向兩種生態關系。在圖表2—圖表4中闡述了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包含的具體內容,由圖表1可以看出,我們希望實現的是如橫線表示下的系統的良性運作,但如果有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引起整個系統的紊亂,系統的“輸入”、“輸出”無法實現,整個系統也有可能進入惡性循環。而要規避這些問題,首先就要從整體上把握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難點。
三、生態觀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價值
(一)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
1.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離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共同沖擊下校園里的大學生本身發生了深刻的變化?!?0后”陸續進入大學,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游走于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之間,感知網絡社會里世界各地異質的文化與現實社會里利益多樣化的社會現實,心理不斷被沖擊時。當傳統教育所弘揚的主流社會價值在現實社會中面臨著光怪陸離的“實然”社會現象沖擊,這種“應然”和“實然”的強烈對比,造成大學生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疏離。
2.大學生個體對思政教育態度的多樣性使其效能面臨挑戰
考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既要考慮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也要考慮實現過程中的效率。而要兩者兼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就要有教育主體的態度上的認同和行為上的支持。而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與否的多樣性選擇,可以用圖表5來表示:
從此表來分析,很明顯第四階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狀況。但從當代大學生個體情況來分析,社會轉型期下在信息社會和網絡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人生發展定位、對政治學習的需要性和接受度都存在著很多不同,正是在這種多樣性的影響下,大學生個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不同。總體來看,目前處于第一階段的學生雖然存在但數量還不多,大部分學生屬于第二、第三階段,這類學生的數量和比重都較高。要將處于第二、第三階段的學生引入第四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狀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正面臨著挑戰。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社會功能與社會世俗取向的沖突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倡導正面教育。在本文研究中,從宏觀角度來說,社會意識生態環境受到社會心理生態環境的影響。而社會心理生態環境主要是由社會個體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直接的心理反應。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中,要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功能,必須要有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但在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中,任何子系統都不可能不受外界干擾。各種社會現象通過媒體、網絡在大學生中相傳,甚至也復制到了大學校園,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理性教育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個體心理,而由此形成的社會心理生態環境也與理論意義上的社會意識生態環境無法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功能與社會世俗取向的沖突已經成為現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從上述可知,貫穿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狀況之間的矛盾[8]。要解決這個基本矛盾就一定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將“生命的、有機的、內在聯系的生態觀點”[9]引入其中,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既要滿足現代人、現代社會持續發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更要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思想、精神要求,它是在繼承社會優良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基礎上同時指向未來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這正是生態觀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系統和諧和動態平衡的必然選擇,也是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唯一路徑。
(三)尊重個體,以人為本
“大學生的一切問題,其根源在于社會,而不能在學生身上去尋找問題的終極原因”[7],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各種問題的出現和解決的核心都是個體的人,因此尊重個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價值態度。
馬克思認為人在本質上是社會的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能與社會發展的價值選擇相對接。而生態觀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以人為本”的價值態度下,朝著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進而達到改造社會,實現與社會發展相和諧的價值選擇,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因此,尊重個體,以人為本正是生態觀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價值過程中應有的價值態度與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袁祖社.論主體價值選擇的合理性與社會進步的必然性[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9,(2).
[2]扈中平.教育價值選擇的方法論思考[J].教育研究,1995,(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3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4.
[5]邱柏生.要重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5).
[6]邱柏生.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08,(15).
[7]邱柏生.全面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系統[J].上海教育,2008,(2).
篇7
關鍵詞: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269-02
縱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會、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體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既豐富和完善了一部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據社會的進步與時俱進地開創了許多新方法,但從實踐層面總結來看,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從教育者主觀方面看
一是重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論宣教中的灌輸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太注重灌輸教育也存在許多不足,產生一些弊端。理論宣教的內容存在理論與社會現實、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形式相對單調,往往把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動對象,忽視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體的一面。二是重整齊劃一,輕分類指導。在現實教育者眼中,所有學生認知結構都是一樣的,不存在任何差異,他們往往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群體而忽視個體,搞“一刀切”,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三是重傳統輕現代和重現代輕傳統現象并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存在著兩種極端的傾向,或是慣用傳統方法對現代方法利用不充分,或是現代方法被過度應用,使傳統方法的主導地位日益受到排擠,這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功能。
2.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施層面看
從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施層面來看,一些新方法、新舉措、新主張在實際運用中上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規范和指導。長期以來,很多教育者雖然熟知各種方法的內涵,但卻對如何實施這些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方法的實效,缺乏必要的和具有操作性的規范及指導。以至出現教育者“滿腦方法,卻無從下手”的尷尬現象。由于實施層面的這些限制,使得許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為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概念或假設,而不是現實可行的實施舉措。
3.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結構和內容方面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應用時而使用的特定方法。在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上都完全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相關內容。從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已形成了自身完備的理論基礎和體系框架,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在結構和內容上還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理論性過強,不實用,脫離學生實際過遠;呆板、生硬,缺乏生機,沒體現“人情味”;一些借鑒其他學科而來的方法專業性過強,缺少銜接性的理論和實際指導等等??傊壳安]有形成一個可以適用于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主要緣于“人學的空場”
“人學空場”是薩特哲學中的一個術語。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空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不是以人,特別是不以受教育者為主體,所傳授的是剝離了主體內涵的空洞的道德規范,在實施中脫離了實際生活。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會放棄“教育”角色,以日常行為和活動的管理工作來代替教育的職能,思想教育的對象由此從“人”到“事”,從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轉到了對人的行為的規范和約束,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發生了錯位。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將大學生視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價值倫理規范的容器,而忽視了大學生受教育的能動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忽視了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積極判斷、篩選、理解和內化過程的重要作用,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人學空場”現象。由于“人學空場”,使得“以人為本”的科學指導思想沒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得到體現,教育者缺乏了“人本”的理念,受教育者沒體會到“人本”的地位,方法自身因缺乏“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而成了喪失“人情味兒”的生硬理論。所以說,缺乏“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才是造成前面所有問題的最根本的源頭所在。從此意義上講,構建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在“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指導下,把握好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形成與發展的新特點、新規律,在實施過程中從大學生的角度切入,根據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客觀規律,即根據大學生內在思想的知、情、意、信、行,發展建立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在新的方法體系中,每一具體方法的方方面面,都要全面深入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按照人本化的思路去完善、優化、整合乃至創新各項具體方法,除包括現有的各項具體方法之外,特別要補充以下幾種最能體現以人為本思想的實施方法。
1.體現人文關懷的心理疏導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傳統疏導教育方法的基礎上,主動借鑒和引入心理學領域的心理疏導方法,并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理念緊密結合,探索出了適應“以人為本”要求的心理疏導的新方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法是將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的心理疏導手段和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疏導教育法有機結合,引導人疏泄不滿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恢復正常心理和健康身心狀態的一種思想工作方法?!笆琛敝饕侵甘柰ㄋ枷肭?,廣開言路,創造寬松環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之間充分互動,讓受教育者敞開思想,把各種意見和觀點、思想問題的癥結、心靈深處的隱情等充分表達出來;“導”是指在疏通系統了解的基礎上,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啟發思考,把各種不正確的認識引向正常的軌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法要與人文關懷相結合,人文關懷是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基本方式:一是宣泄疏導法。宣泄疏導法是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中,教育者利用或創造某種條件、情境,提供合理的宣泄渠道,幫助受教育者把壓抑的情緒或想法傾訴和表達出來,以減輕或消除其心理壓力,穩定其思想情緒的心理疏導方式。二是認知疏導法。認知疏導法是借鑒了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的理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幫助受教育者重新建構認知結構,進而重新審視自己,建立自信,改正自己錯誤認知的一種心理疏導方法。三是心理危機干預法。心理危機干預就是通過有效措施及時幫助處于心理危機境遇中的人們恢復心理平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中的心理危機干預方式是教育者針對受教育者所面臨的成長危機(新生入學適應、重大考試失敗、學習生活困難、人際關系緊張、戀愛關系破裂、就業困難等)、心理危機(身體或心理疾病、精神抑郁、自殺念頭等)等,積極采取救助措施,幫助其改善心理狀態,擺脫危機而形成的工作方式。
2.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方法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情感陶冶和感化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義上來說,也離不開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能否打動學生的心,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但長期以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大學生作為“人”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忽視了大學生的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也體現為情感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對學生付出真感情,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發自內心對學生付諸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和賞識的美好情感,才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產生師生情感上的共鳴。
3.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實踐教育方法
實踐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受教育者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和考驗的教育方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自覺接受教育,從而既開闊眼界、改造客觀世界又提升能力、改造主觀世界,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專業教育特點,把社會實踐作為教學的必要環節,納入學校的總體教學計劃,教師和學生作為主客體共同參加,并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尊重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并結合各項活動主旨激發他們的綜合潛能,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平臺,融匯學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總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的構建只有在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體現人文關懷,注重情感投入,并充分體現大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推動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引導人的人本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康玉.以學生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2.
[2]孟維偉.論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D].合肥:安徽大學,2010.
[3]向宇婷,董婭.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的人學化發展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篇8
關鍵詞: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204-02
一、引言
當代高校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發展的主要生力軍和接班人。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寫入黨的文件,要求尊重學生個體的實際需要,對學生創造力和心里健康全面發展予以關注,這才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必然趨勢。要將以人為本加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教育事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既強調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又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有很大作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怎樣做到以人為本,重中之重就是必須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則,著力培養人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可以自由全面的發展。
二、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引用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以人為本,指的就是一切以人為主,人的利益和發展得以尊重和鼓勵。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則要求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解決學生的根本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能夠更穩定、更有效的推動社會進步學生發展,只有以人為主體,重視個體的需求、以個體的利益為基礎,才能真正解決這個難題。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來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機制是教育的本質決定的。教育并不是簡單的文化知識的傳遞和交換,教育顧名思義是教學和育人,是要共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這才是教育的實際意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則是這樣一門課程,如果實踐的到位,自然可以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完善人性、構建完整人格,才能體現對學生的重視和培養。但是,目前的許多高校在教書育人方面存在許多不足,可能只是一味的灌輸書本知識,忽略了個性化的教育,在學生個體差異性越來越大的趨勢面前,仍不改變教育體制,對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積極性都存在弱化現象。由此可見,構建“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多么必要和必然的。
三、做到以人為本,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
1.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突出大學生的主置。大學生若作為教育中的主體,則要體現在自由民主、主動性和創新性。學生的主體意識越強,他們品德發展的自覺性就越高,就越能充分發揮和釋放自身的力量。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尊重,理解每一位學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教育。學生群體存在著差異性,每位學生都是思想獨立、具有主觀能動性、個性迥異的個體。真正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關心理解每一位“問題”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交流溝通方式,在解決思想問題的同時又能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要平等待人。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再是教育過程的主導者,要以誠相待,打破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界限,改變過去教師總是說教,而學生總是被教育的思維模式,提倡使學生從教育活動接受者變為參與者及主動者。三是要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著作等的知情權、和其他如選舉權等基本權利,這些學生權利要被尊重和支持,若學生、在學校事務中不能擁有自己的發言權,就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確立。
2.施予人文關懷,關心學生心理健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這群知識豐富卻浮躁盲動,充滿激情也敏感脆弱的群體,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情況下,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父母期望的壓力,他們會產生逆反、焦慮甚至恐懼的問題心理。另外,現在在校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或許會有虛榮,自私自利的現象,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此可見,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也受其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礙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因此要在這個課題注入精力予以關注。首先,關注大學生心里健康,要從生活入手進行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政治理論的教育和疏導,生活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基礎,脫離了生活的約束和向導,思想教育則是紙上談兵無任何意義。由此可見,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學生生活上進行疏導和幫助,進行抗挫教育、制勝教育,培養學生生活、生存、生長的能力。從生活中發現學生的困難和問題來施以援手,讓學生在生活方式、生活質量方面得到提升,這會對其社會人格和心理人格的建設和走向有著積極的影響。其次,教育教學與成長關懷統一??梢栽谧寣W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校內實踐,在無形中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并同時形成自覺自我教育。還有,可以構建相關的專業機構,如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由經驗豐富、知識專業的教員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關懷疏導,真正做到從學生切身利益出發,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因此,面對目前大學生心里問題的種種現狀,對其思想教育的工作不能只是政治化的大道理的教育,而是應該有針對性的教育,尤其是要從學生心理和思想出發,幫學生解決各方面的困難,一切以學生為主體,施以人文關懷,積極引導和疏通,使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提升,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3.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構建強制力的思想教育機制,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應堅持以人為本,重新構建教育資源庫,為能夠建立起更加符合國情、符合大學生發展需求的教育體系,這就是與以人為本相結合,以科學發展為目標的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加強學生群體社團等機構的教育管理,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建設人性化的工作機制,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尤為重要的,原則是要培養專業素質強,政治領悟高、作風正派的工作隊伍。
四、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進步、民族富強的堅實砥柱,即使面對新形勢、新的困難,也要對其進行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這項任務緊迫而又艱巨。以人為本,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務必要遵守的價值理念和理論基礎,要構建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不僅能更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同時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為培養出符合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接班人,承擔歷史重任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只有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才能引導大學生開展積極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從而實現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實現自身價值,保持與時俱進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N].人民日報,2006-08.
篇9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域問題;對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影響,幫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道德標準,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傳達有著決定性意義。針對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研究是針對高校新課程改革出現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關系衍生出的內容,研究內容更加具體,擁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從論域、論域問題及對策三個方面展開研究,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與現代教學實踐結合,確保學生通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了解傳統茶文化,使我國傳統茶文化煥發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不斷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優化課程結構的同時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掌握量,有助于學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項要求的“三觀”。
1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域
我國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傳統茶文化傳承與兩者內在聯系三大論域。
1.1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品茶作為文人雅士娛樂、社交的重要內容被賦予了豐富文化內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禮儀、謙讓)等優秀品質,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著大量交叉的。傳統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生活化場景闡釋理論內涵,使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國作為古老的禮儀之邦,傳統文化對個體的道德修養有著很高要求,全面學習掌握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發掘我國傳統文化精華有著重要實踐意義。
1.2傳統茶文化的傳承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戰,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過分教條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傳統茶文化基礎上,實現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是發展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傳統茶文化中強調的和諧有禮,茶藝文化中對生活的熱愛和美的追求是與時代精神相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針對地從中汲取養分。
1.3兩者內在聯系
我國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是以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為基礎,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交叉。茶葉的沖泡、飲用過程有的禮儀環節和操作技藝,蘊含著我國傳統君子對生活的態度和與人相處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與教育,這和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賢故事的引導側面激勵學生自發嚴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謙謙君子等傳統觀念對當代道德觀念的塑造有著重要導向作用。因此,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域存在的問題
2.1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沒有明確認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網絡信息,生活節奏的加快使獨立包裝的快銷飲品受到校園歡迎,品種多樣的飲料選擇使學生忽視茶葉,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傳統文化的環境,大學生對傳統茶文化認識普遍不足。青少年是發揚傳承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預備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還停留在影視作品,即使少數喜歡茶飲品學生也更愿意選擇簡便快捷的茶包。對傳統飲茶風俗不夠了解,是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工作開展的最大障礙,一些人認為兩者結合就是單純地把茶文化學習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課本。這種錯誤的理解使一線教師不相信茶文化理論會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作用,面對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問題大多老師持懷疑態度。
2.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視傳統茶文化積極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提高群眾思想道德水準的重要手段,也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公共課程。長期以來采取相對刻板的理論教學和單一的應試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固化,學生大多通過背誦方式記憶知識點獲得好成績,對測試之外的知識缺乏學習動力。授課教師對常規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工作主要依靠課本“照本宣科”,沒有了解過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學生對教學新元素的引入比較排斥。授課教師需要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茶文化的積極作用,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使學生關注的焦點不再集中如何應付考試,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誤區
由于研究時間較短,我國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過程存在著一些方法誤區。首先,傳統茶文化涉及范圍廣闊,單純以學科建設角度分析會存在偏差,一些學者將傳統茶文化割裂對應到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斷章取義的理解無法觸及傳統茶文化的真正內涵。其次,文化的創新和融合應當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單純強調理論的邏輯性忽視傳統茶文化所處時代背景,無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傳統茶文化傳達出的時代精神。受錯誤研究方法的影響,我國傳統茶文化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口徑不一的研究結果無法很好融入常規教學中,為研究理論的實踐造成很大難度。
3解決論域研究存在問題的對策
3.1明確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方法
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過文化的碰撞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兩者結合需要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過對傳統茶文化的不斷內化,使兩者達到有機統一?,F階段,針對高校對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關注度不夠,應當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礎上,通過教研活動、主流媒體宣傳等方式確保工作的順利展開。考慮到我國傳統茶文化的豐富內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學實踐穩步展開,使教師和學生有機會充分參與到學科改革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傳統意義上比較“枯燥”的思想政治課發揮出最大效果,教學相長,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3.2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傳統茶文化
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增加傳統茶文化元素,以課后課題活動、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學生具備基本茶文化常識,逐漸對茶文化產生興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傳統茶文化理論知識。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再學習,定期組織茶藝工作者在校展開講座及實踐教學,幫助在校師生對傳統茶文化的發展和蘊含的思想政治內容有所了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確保實施開展教學實踐必須的經費和活動場所,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對傳統茶文化的理解。
3.3針對研究方法誤區不斷修正
意識到研究方法存在問題,就要帶著問題不斷糾正調整方法,開拓學術事業全面看待傳統茶文化。傳統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對已有理論的支持和解釋,其本身依然具有學習價值,需要我們不斷通過研究發掘出有價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實證,避免單一邏輯推斷可能帶來的謬誤,從實證入手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傳統茶文化中更廣泛的應用科學研究方法。
4結束語
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域問題及對策,可以在幫助高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的同時對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豐富。這種結合利用傳統茶文化涉及的多種知識,寓教于樂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學生對傳統茶文化了解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為弘揚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教育結合提供全面的幫助和可行性平臺。
參考文獻
[1]康韻,劉毅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婦女(下旬),2014(1):80-82.
[2]白瑩,李永勤,喜超等.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7-81.
[3]劉曉乾,任淑紅.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曉琴.價值認同視閾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9-12.
[5]王紅.現狀、不足與未來展望———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1-4+8.
[6]王紅.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3):88-91+97.
[7]胡萬年,伍小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歸與融合[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1):46-51.
[8]趙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以蘇州大學中國傳統文化工作坊為例[J].華夏教師,2016(5):80-81.
篇10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域問題;對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影響,幫助青少年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道德標準,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國家核心價值觀的傳達有著決定性意義。針對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研究是針對高校新課程改革出現的不同思路,是基于民族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關系衍生出的內容,研究內容更加具體,擁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從論域、論域問題及對策三個方面展開研究,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與現代教學實踐結合,確保學生通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了解傳統茶文化,使我國傳統茶文化煥發全新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不斷加入新的文化元素,在優化課程結構的同時增加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掌握量,有助于學生形成符合核心四項要求的“三觀”。
1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域
我國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史、傳統茶文化傳承與兩者內在聯系三大論域。
1.1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史
我國飲茶歷史悠久,品茶作為文人雅士娛樂、社交的重要內容被賦予了豐富文化內涵,其中茶道提倡的君子之道(例如:禮儀、謙讓)等優秀品質,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著大量交叉的。傳統茶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可以被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生活化場景闡釋理論內涵,使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血有肉。我國作為古老的禮儀之邦,傳統文化對個體的道德修養有著很高要求,全面學習掌握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發掘我國傳統文化精華有著重要實踐意義。
1.2傳統茶文化的傳承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挑戰,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過分教條和完全排斥都是片面的。在充分了解傳統茶文化基礎上,實現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是發展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傳統茶文化中強調的和諧有禮,茶藝文化中對生活的熱愛和美的追求是與時代精神相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針對地從中汲取養分。
1.3兩者內在聯系
我國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是以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為基礎,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交叉。茶葉的沖泡、飲用過程有的禮儀環節和操作技藝,蘊含著我國傳統君子對生活的態度和與人相處模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就是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與教育,這和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是相通的,先賢故事的引導側面激勵學生自發嚴格要求自己,知行合一、謙謙君子等傳統觀念對當代道德觀念的塑造有著重要導向作用。因此,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都是教人向上。
2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域存在的問題
2.1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沒有明確認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網絡信息,生活節奏的加快使獨立包裝的快銷飲品受到校園歡迎,品種多樣的飲料選擇使學生忽視茶葉,由于缺乏充分了解特色傳統文化的環境,大學生對傳統茶文化認識普遍不足。青少年是發揚傳承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預備力量,但目前大部分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還停留在影視作品,即使少數喜歡茶飲品學生也更愿意選擇簡便快捷的茶包。對傳統飲茶風俗不夠了解,是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工作開展的最大障礙,一些人認為兩者結合就是單純地把茶文化學習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課本。這種錯誤的理解使一線教師不相信茶文化理論會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作用,面對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問題大多老師持懷疑態度。
2.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視傳統茶文化積極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提高群眾思想道德水準的重要手段,也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公共課程。長期以來采取相對刻板的理論教學和單一的應試考核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固化,學生大多通過背誦方式記憶知識點獲得好成績,對測試之外的知識缺乏學習動力。授課教師對常規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工作主要依靠課本“照本宣科”,沒有了解過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接受能力,片面采取“老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學生對教學新元素的引入比較排斥。授課教師需要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茶文化的積極作用,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使學生關注的焦點不再集中如何應付考試,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2.3研究方法存在誤區
由于研究時間較短,我國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過程存在著一些方法誤區。首先,傳統茶文化涉及范圍廣闊,單純以學科建設角度分析會存在偏差,一些學者將傳統茶文化割裂對應到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斷章取義的理解無法觸及傳統茶文化的真正內涵。其次,文化的創新和融合應當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充分了解上,單純強調理論的邏輯性忽視傳統茶文化所處時代背景,無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傳統茶文化傳達出的時代精神。受錯誤研究方法的影響,我國傳統茶文化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口徑不一的研究結果無法很好融入常規教學中,為研究理論的實踐造成很大難度。
3解決論域研究存在問題的對策
3.1明確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方法
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通過文化的碰撞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兩者結合需要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通過對傳統茶文化的不斷內化,使兩者達到有機統一?,F階段,針對高校對傳統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關注度不夠,應當在具有可操作性基礎上,通過教研活動、主流媒體宣傳等方式確保工作的順利展開??紤]到我國傳統茶文化的豐富內涵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高校教學實踐穩步展開,使教師和學生有機會充分參與到學科改革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傳統意義上比較“枯燥”的思想政治課發揮出最大效果,教學相長,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3.2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傳統茶文化
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增加傳統茶文化元素,以課后課題活動、著名典故分享等形式使學生具備基本茶文化常識,逐漸對茶文化產生興趣,避免生硬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添加傳統茶文化理論知識。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再學習,定期組織茶藝工作者在校展開講座及實踐教學,幫助在校師生對傳統茶文化的發展和蘊含的思想政治內容有所了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確保實施開展教學實踐必須的經費和活動場所,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對傳統茶文化的理解。
3.3針對研究方法誤區不斷修正
意識到研究方法存在問題,就要帶著問題不斷糾正調整方法,開拓學術事業全面看待傳統茶文化。傳統茶文化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對已有理論的支持和解釋,其本身依然具有學習價值,需要我們不斷通過研究發掘出有價值的部分。在研究中引入實證,避免單一邏輯推斷可能帶來的謬誤,從實證入手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傳統茶文化中更廣泛的應用科學研究方法。
4結束語
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域問題及對策,可以在幫助高校進行特色學科建設的同時對大學生傳統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豐富。這種結合利用傳統茶文化涉及的多種知識,寓教于樂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加深大學生對傳統茶文化了解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為弘揚傳統茶文化和現代教育結合提供全面的幫助和可行性平臺。
參考文獻
[1]康韻,劉毅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婦女(下旬),2014(1):80-82.
[2]白瑩,李永勤,喜超等.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研究———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7-81.
[3]劉曉乾,任淑紅.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及其對策[J].科技信息,2009(1):683.
[4]董盈盈,都曉琴.價值認同視閾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9-12.
[5]王紅.現狀、不足與未來展望———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1-4+8.
[6]王紅.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3):88-91+97.
[7]胡萬年,伍小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歸與融合[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1):46-51.
[8]趙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以蘇州大學中國傳統文化工作坊為例[J].華夏教師,2016(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