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方法的分類范文
時間:2023-08-03 17:29: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理教學方法的分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村初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早已被列為了教育部師范司課程改革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在教育部《地理課程標準》強調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收集并處理相關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突出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當代中學生大多具備鮮明的個性,缺乏敏銳的洞察力,特別是農村的學生,這種現(xiàn)象更加明顯。這對我們地理教師們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提出了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轉變自己的角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學理念來應對當下的新型教學,努力去培養(yǎng)適應當下經濟發(fā)展的合格型人才。
一、 研究意義
當代社會信息高速發(fā)展,社會信息量充斥著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適應新事物的周期較短,獲取信息的渠道廣,信息量大。例如中學生從報刊、電視、網絡上獲取有關資源、環(huán)境、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從而產生自己的想法。因此,從研究的角度出發(fā),加強對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符合中學地理學科自身特點,是地理課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有利于地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為有效教學理論完善與發(fā)展提供經驗依據(jù),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二、 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主要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期望通過對新課程實施以來,對中學地理課堂狀況的調查研究,構建起適合中學地理教學實際的有效教學方法,并將新課改下的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研究地理新課程的目標深入落實到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中來,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并造就出時代需要的人才。因此,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和觀察法。
文獻法:運用文獻研究法,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教學實踐、以及網絡雜志等學量的相關文章,進行改進與總結,初步構建新課改有效教學方法的框架。
觀察法:采用課堂觀察法,研究分析教師教學和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策略與效果,掌握教學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對教學進行有效分析,重點分析地理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制定相關有效的地理教學方法。
三、 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
(一)、繼承性
地理教學方法正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和豐富起來的,以發(fā)現(xiàn)法為例,來說明地理教育的繼承性。該觀點已被以往的中外大教育家所推崇并對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的找到它們”。以及教育家斯賓塞指出:“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
(二)、實踐性
地理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應用,離開教學實踐的地理教學方法則為“空談”。地理教學方法的分類、評價和創(chuàng)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地理教學實踐。從地理學科的自身來說,它是一門與人類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課程,能夠適應新課改的培養(yǎng)以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將地理教學與學生所體驗的環(huán)境相結合。通過一定的地理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岳視野、活躍思維,培養(yǎng)并提高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將地理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將能力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進行天文觀測時,學生能夠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宇宙中各個天體的具體運行狀況,這要比直接讀圖讀表要深刻得多。因此,地理教學的實踐是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要將課本的知識和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實現(xiàn)地理教學的實踐性特點。
(三)、地理性
在教學方法上,地理學和其他學科有很多相似的方面。地理學又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經濟社會事物空間分布的科學,區(qū)域性和綜合性是其顯著特點,又是以探究地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為基礎的揭示人地關系作為教學目標的。由于地理學有空間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因此,地理教學方法也要體現(xiàn)地理學的這種特征。例如,同樣是講述法,歷史教學重視時間、人物,而地理教學則往往側重區(qū)位、景觀;同樣是演示法,化學教學依賴于實驗,而地理教學則重視地圖;同樣是野外實習法,生物教學講究分類,而地理教學則強調分布。此外,地理學中的很多教學方法都體現(xiàn)著地理特性,如地圖教學法、圖表分析法、野外實習法等。
四、結論與反思
當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和強健的態(tài)勢向前推進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戰(zhàn)線的一場深刻的變革,是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而深刻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本文著重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進一步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場變革(新課改)具有前所未有的開創(chuàng)性,不存在現(xiàn)存的、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基于此項原因,新課程改革之后的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需要作長期而堅持不懈的探索與努力。本研究對于地理教學方法的研究討論,只是局限于理論研究上,沒有進行相應的地理教學實踐。所以,這些教學方法,都有待日后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動力,增強當代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思維,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而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融入課堂,最終使地理課成為學生喜歡地理、學習地理、熟悉地理和探索地理的一片樂土。
參考文獻:
[1] 單良,李曼,劉丹丹.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與結構[J].教育科學研究.2006,(3):35―37.
[2] 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60-265.
篇2
關鍵詞:高中地理;比較教學法;分析運用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學長期以應試為教學目標,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以在考試中取得良好成績?yōu)槟繕恕Ec應試教學模式相配套,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是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法。講授式教學法注重向學生一味地灌輸知識,而選擇性忽略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認為,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法違背了高中地理課程開設的初衷。如今,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受到教師的認可,高中地理教學已慢慢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學要在對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法批判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比較教學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最終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比較教學法的適用范圍
比較教學法是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種新方法,其目的在于突破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法的弊端,而針對性地開展地理教學。高中地理內容豐富,僅僅依靠比較教學法不足以覆蓋全部的知識點,因此,在采用比較教學法之前,首先要明確比較教學法的適用范圍,即哪些知識點適合采用比較教學法。
因為比較教學法剛引入高中地理教學不久,因此目前還有做過精確統(tǒng)計。從教學實踐粗略估計來看,適用比較教學法的高中地理知識點一百有余。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為例,“大氣應用”、“陸地和海洋”這兩部分內容中適用比較教學法的各占二十個左右,“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這部分內容也有十幾個知識點可以適用比較教學法。由此可見,比較教學法在高中地理中有著相當廣泛的適用范圍。
二、比較教學法的具體分類
從粗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比較教學法在高中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加強比較教學法的運用。比較教學法是運用比較方法教學這種教學方式的統(tǒng)稱,其包括多種具體的比較教學法。從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來看,主要包括同類對比法、概念對比法、圖表對比法等,在此作一介紹。
其一,同類對比法。同類對比法是指將同一類型的地理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異同點的方法。比如,教師在總結分析各大洲之間的特點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比較法,將各個大洲之間進行比較,分析各大洲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其二,概念對比法。概念是建構高中地理的基礎,而高中地理知識繁雜,相關地理概念不勝枚舉,這往往容易造成混淆。面對這樣的情況,概念對比法優(yōu)勢明顯。例如,同是季風氣候,包括了熱帶、亞熱帶,溫帶等不同類型。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概念對比法,將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在一起,然后對他們的含義加以比較,讓學生們掌握他們之間的不同點,這樣就比較容易區(qū)分這些概念了。其三,圖表對比法。對于大知識點的比較,往往可以采取圖表對比的方法,全方位地比較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地理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等。比如,長江三角洲和黃土高原地區(qū)進行對比。
三、比較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比較教學法是一種適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比較教學法呢?我們認為:首先,靈活運用比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是一類比較法的統(tǒng)稱,其形式多樣。教師在運用比較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比較法。有的知識點適合圖表對比,而有的知識點適合概念對比,因而具體比較法的采用需要靈活應對。其次,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是學習地理的方法,只要掌握了這類方法,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獨立采用。因此,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掌握比較法的精義,最終實現(xiàn)學生對比較法的獨立運用。比如,教師帶領學生比較各大洲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比較高原地區(qū)和平原地區(qū)的異同。最后,比較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綜合運用。前文已述,比較教學法有其適用范圍,并不是適用全部的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區(qū)分哪些知識點適用比較教學法,在此基礎上與其他教學法綜合運用,才能準確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比如,比較教學法與合作教學法相結合,不同小組分別尋找對比知識點之間的異同點。通過這三個運用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比較教學法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法,比^教學法是引進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高中地理教學,將高中地理知識點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同時,在運用比較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開闊,長期以往,必然能夠明顯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因而,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將比較教學法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不斷完善比較教學法。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初中地理 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8-0174-01
1 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在近些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工作中,廣大教師已經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并且大膽嘗試與之匹配的新型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所擁有的聲音、圖像、動畫優(yōu)勢對處于青春活躍期的初中生有更高的吸引力,提升教學效果明顯。但整合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信息技術利用的不合理上,沒有真正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有機融合”,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1 教學課件設計過于刻板
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的應用中,有些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將黑板上的板書生搬硬套成白底黑字的PPT課件,沒有對課件進行認真的設計。這在客觀上的確減少了書寫黑板板書所耗費的時間,但是,往往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解,這種使用得不償失。還有一些課件,雖然圖文結合,設計精美,但也只是電子版的教科書,課件呈現(xiàn)的內容課本上都有,信息技術在地理課堂中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1.2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突出重點
過于刻板的PPT教學課件設計,會讓信息技術的平臺形同虛設,甚至增加學生學習的困難。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在初中地理教學工作中,不加篩選地在所有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信息技術輔助方式,也會讓人徒生寧缺毋濫的感嘆:處處用等于沒有用。教師根據(jù)教學設計,凡是能用信息技術支撐的地方一定會用,沒有考慮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這就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沾邊就用,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媒體的使用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甚至用信息技術代替了學生親自實踐的機會,導致教學內容主次不分,偏離教學內容,效果適得其反。
2 以信息技術平臺為基礎實現(xiàn)初中地理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制定課程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步驟,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才能真正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要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即學生在地理課堂應該學會哪些知識,具備哪些能力,以什么樣的方式學習效果最佳。這就需要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方法,徹底改變地理教學現(xiàn)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兩方面考慮,因為信息技術在這兩方面的應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2.1 將初中地理教學大綱中的要求與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有機結合
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對教學過程做出詳細的步驟規(guī)程,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運輸方式與布局這類教學內容為例,我在課件設計中注重其美學意境的展現(xiàn),采用水墨風格的背景作為本課程PPT的背景。將課程目的、學習資料、相關情境討論及本課課堂評測等部分精細排布在PPT課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組協(xié)作式和自主探究式兩種方式。信息技術平臺與地理學科教學整合設計的流程主要是這樣的:第一,情境導入。以第六次火車提速的有關內容導入這節(jié)課。第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主要內容有:火車已在現(xiàn)有鐵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為了使火車更快些,我們應采取什么措施?磁懸浮列車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呢?為什么中國先在京滬之間建高速鐵路呢?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懸浮鐵路呢?我們有哪幾種交通運輸方式?我們學校附近就有汽車站,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題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把學過的知識點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能進行知識的遷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觀察智能。
2.2 加強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獨有的聲光電媒介,可以讓教學內容以更生動立體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并且記憶深刻。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并重的評價機制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最終目標。
3 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內容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
初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常識和知識,也應該將德育教育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承給學生。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中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表現(xiàn)出對環(huán)保工作的重視,教師也應該在初中地理課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對身邊的一草一木心存仁愛,保護環(huán)境為國家未來建設出力的觀念。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創(chuàng)新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重點,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guī)律。使學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4 對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條件進行更有效的利用
在教學方法上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和提升,是初中地理教學目前的趨勢,在這個基礎上有效利用現(xiàn)存的教學軟硬件設備也很重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設學習地理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合地理資源,解決地理學科中的疑難點;設計地理學科學習平臺,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需求;設置有效的交流平臺,供學生之間知識經驗共享所用。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條件,使教師致力于設計教學內容而不是專注于技術使用,才能真正改善地理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山東省平度市同和中學,山東 平度 122000)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初中地理 以圖導學 教學實踐
中國分類號:G633.55
一、以圖導學教學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
圖像是傳達地理知識的主要媒介。地理知識的傳授需要借助于圖形圖像,圖像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受教者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與其他文化學科的特性有所不同,其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地理知識很難通過語言描述而被形象的傳達出來,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地理教學需要采用其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采用以圖導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識圖、讀圖、析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地理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的整體性提升。
對于初中生來說,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實踐探索意識都較為強烈。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這種興趣的激發(fā)來源于良好的教學方式,以圖導學的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在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加深記憶。與此同時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由此提升,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觀察力、聯(lián)想能力得以展示和鍛煉。
二、初中地理以圖導圖教學實踐活動的具體開展
(1)引導學生看圖解析,透徹的掌握圖像信息
教師在將學生引入課堂情境時,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地理圖像或是教師事前準備好的與教材內容相對應的地圖進行分析、探討,并就自身不解的知識點提出疑惑,發(fā)現(xiàn)圖像中所存在的問題,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學生在對圖像概況有一定掌握的情況下,接下來的課程內容便可以很好的銜接上,教師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會更加的順利通常。學生看圖解析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求知欲望被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出來。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由此轉變,又以往手把手的教授,一個又一個環(huán)節(jié)知識點的灌輸轉變?yōu)檎T導、牽引式的教學。在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圖像內容的時候,教師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解析能力作為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目標。在學生讀圖之前,教師應為學生強調讀圖過程中所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比如看清所讀地圖的名稱,圖像周圍的地理分界線,圖像比例的數(shù)值等。知曉地圖所描述的地理范圍及圖形的類別。學生在讀圖的時候,要分步驟的進行。首先學生弄清楚所讀圖像的類別,比如地理事物空間圖、自然要素空間分布圖等,明了此次讀圖的任務和目的。接下來,找到圖形與實際事物的比例數(shù)值,對方向進行正確的定位。在此之后,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分析圖形中的內容,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繼而學生將所得出的結果對照圖形信息進行再一次的檢查。最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師生交流獲取正確的結果。學生在讀圖解析的過程中,應當有層次的讀,抓住圖像中的重點信息,多角度的對圖形信息進行全面的勘察,善于事物特征聯(lián)系起來,總結規(guī)律,從而在透徹理掌握圖像信息的前提下,保質保量的完成課堂任務。
(2)采用“填空補缺”式的圖形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圖像信息的掌握
教師在本堂課程即將結束之前,為學生們安排課堂學習任務。教師采用“填空補缺”式的圖形教學方法,就本章節(jié)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出幾道填圖繪圖的題目。學生通過完成填圖繪圖任務能夠對圖像知識的掌握更加的牢靠,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實現(xiàn)了提升。教師從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本堂課程所教授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學生知識掌握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學習中所存在的不足。學生在對圖形信息進行填空補缺的時候,其需要用眼睛對圖形類別做出直接的判斷,回憶本堂課的內容,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圖形信息相結合,將空缺的信息正確的填寫上去。學生填圖繪圖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所學知識進行再次咀嚼消化的過程。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后,教師將展示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通過對學生課堂作業(yè)質量的分析,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教師應及時的指出學生作業(yè)中所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幫助學生分析其錯誤的具體原因,給出自己的建議,引導學生糾正錯誤。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應當就本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及時的總結,反思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根據(j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3)實現(xiàn)課堂知識面的拓展,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倘若采用照本宣讀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其很難將抽象的圖形知識具體化,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沒有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很難消化和掌握,知識遷移的實現(xiàn)更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這種枯燥呆板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驟然下降,有些學生甚至會產生膩煩抵觸的心理,這對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阻礙。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轉變教學方法,充分地利用起輔助地理教學的工具,比如地球儀、地圖、自然要素空間分布圖等。在進行課堂知識的講授前,教師為學生就本章節(jié)所要學習的內容設置問題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覽教材中的圖像。教師在學生在對課堂知識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將課前事先準備好的圖像資料展示給大家,這時學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被激發(fā)出來。緊接著,教師讓學生結合剛才所掌握的知識在圖像模型中找出與之對應的信息,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所設置的問題進行互動探討,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之后,教師就學生剛剛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教學,實現(xiàn)知識間的串聯(lián),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類似的問題,提升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曉艷. “以圖導學”的地理教學模式[J].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8(05)
篇5
【關鍵詞】地理教學 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4-0067-02
一 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性”
學生個體存在著內在潛能、先天素質方面的差異,存在著外在環(huán)境不同而造成思維方式、性格、視野等方面的差異,這構成了學生知識、能力方面的多層次性、差異性。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也應具有“差異性”。教師只有提升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主動學習意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長期發(fā)展;關注學生發(fā)展中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關注學生發(fā)展中的個性尊嚴。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
二 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個性“差異性”
從教師自身素質方面來看,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考慮到教師自身的表達能力、教學技能、教學經驗、教學風格特征、組織能力及教學控制能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差異性”
第一,地理課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是地理教學六大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地理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教學上,還要與地方鄉(xiāng)土課程、校本課程及課外教學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搞好地理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
第二,地理課外活動課按輔導方法可以分為五類,即講解法,采集(收集)法,觀測法,實驗法和野外考察法。
開展課外地理活動不僅對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很有幫助,而且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合理開發(fā)校外地理課程資源,對于增添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通常情況,選擇教學方法要考慮四個方面因素。一是教學目標。地理課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與教學目標相適應。二是教材內容特點。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考慮到地理學科在不同階段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技能訓練、能力要求的不同。三是教學環(huán)境。選擇地理教學方法時,要綜合考慮學校教學設施條件。四是學生特征。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與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年齡、智力、學習風格等因素相適應。
沒有一種教學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教學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往往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四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課堂問題設計的“差異性”
“差異性”地理教學,可以先把學生按學識水平分成拼搏組、追夢組和精英組三個小組,以便在課堂上因材施教。其中,拼搏組著重“雙基”訓練,追夢組加強思維能力訓練,精英組側重能力的提高。
課堂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知識水平,知識現(xiàn)狀出發(fā),由淺入深,設計各種類型的問題來發(fā)展層次各異的學生的地理思維。例如,有關“我國人口分布”的問題設計如下:
拼搏組:(1)在我國人口密度圖上找出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地區(qū);(2)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
追夢組:讀我國人口密度圖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精英組:讀我國人口密度圖和未來人口、資源、環(huán)境關系圖,以我國人口分布特點,綜合分析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活動對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影響作用。
又如,結合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根據(jù)學生所學知識,試論述當?shù)厝丝诜植际欠窈侠恚?/p>
拼搏組是學困生,教師可以把大問題化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逐步得出結論,達到學習目的。追夢組是中等生,教師應有效引導,加強思維能力訓練,拓展其知識面。精英組是智力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和思維的能力,提出自己的見解。
五 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練習設計的“差異性”
練習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練習設計也應因人而異具有層次性。
首先,針對同一教學內容,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差異,應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例如,“降水和降水分布”的練習設計:
拼搏組應知道:(1)從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中可知道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2)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與西岸降水的差異。
追夢組應理解:(1)在赤道附近易成云致雨,所以降水多。(2)中緯內陸離海遠,故降水少;回歸線附近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精英組應重在應用:(1)全年降水量豐富的地方:A新加坡,B北京,C武漢。(2)北京與烏魯木齊降水比較及原因。
其次,在一節(jié)課的不同時間段應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復習課最具代表性:
拼搏組淺層次側重基礎訓練,以復習和鞏固為目的。
追夢組較深層次側重變式訓練,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為目的。
精英組深層次側重綜合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的。
最后,同一節(jié)課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樣的。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個性差異,在練習設計時注意到心理特征,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如分組探究(4~6人為宜)、比賽、游戲、搶答等,目的是使學習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率高、學習積極主動。
六 倡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是指學生之間不交流學習信息,學生個體自主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只起輔導作用。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進度,積極主動完成學習并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新課教學設計中,要適當減少授課時間,讓學生多說。要有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意識,提供足夠的相互討論的時間。
七 教師要以平常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學生,不要過多苛求
篇6
【關鍵詞】初中地理 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6
地理是一門充滿著趣味性的學科,把握好豐富的地理知識對我們以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學生正式開始接觸地理的學習是從初中開始的,學生在此之前很少接受系統(tǒng)性的地理教學,因而初中地理的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新奇又有神秘性的學科,從而在一開始就會對地理的學習抱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這樣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是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學活動開展的,但是由于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著種種問題,初中生在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上并沒有收到預想到的成果,甚至說地理的學習不太理想。
初中地理知識內容屬于基本的地理知識,教師對其的講解應該是具體而充分的,但為什么初中生的地理知識學習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成效呢?我認為這里有以下幾點原因影響了初中生的地理學習:
第一,初中生理解能力不高,對龐雜的地理知識不能有效吸收。初中地理知識面廣,從世界地圖到中國地圖,從世界氣候到中國氣候,從世界礦產資源到中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等等,都需要初中生能夠準確把握。這里的把握不單單包括學生要準確理解課本知識,還要熟記于腦,熟記于心,能夠對其靈活運用。但是這些知識也涉及許多的專業(yè)術語,學生對此無法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理解。另一方面,初中地理知識中涉及許多地理圖片,包括礦產資源的符號、分布的位置,氣候如亞熱帶氣候、熱帶氣候、溫帶氣候等的大體覆蓋區(qū)域,以及對地理地貌,如山川、海洋等的準確識別等等。這樣大的信息量對于初中生來說一時難以完全承載的了,因此學習效率不高,對學生也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學習壓力。
第二,教學器材不完備,甚至被束之高閣,對學生不能進行模型教學。眾所周知,大部分的地理知識單憑地理教師的講解是沒有成效的,地理的學習需要大量的借助地理器材,比如地球儀、地圖冊等,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借助模型,可以讓學生有一個立體的或者平面的印象,從而加深學習印象。我們可以從地理位置的教學中就可以看出地理教學器材有多么重要:需要講解大洲的地理位置,亞洲、歐洲、北美洲、南極洲等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它們之間有哪些大洋、山脈為阻擋等洲等知識都需要借助地球儀;地球到底是怎樣自轉的,太陽光線又是如何穿過月球到達地球的等等知識也需要借助地球儀。因此教學器材不能被束之高閣,應該得到有效利用,發(fā)揮它們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作用。
第三,地理教師教學保守化,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初中地理教師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一般喜歡采取簡單直接但又單一的教學方法,即老師在黑板上大量的板書,學生在下面拼命的記考試重點。這樣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從長遠來看,是不利于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的,也是一種費時費力并且很少得到學生認可的教學方法。學習需要興趣,初中生是活潑好動的,也是容易對新事物興趣盎然的,地理教師應該準確的把握住這一點,即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與好奇點,讓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地理知識保持高度的興趣與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的地理學習。如果地理教師一味的采取保守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地理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喪失興趣,對地理的學習打不起精神。
由上可知,初中地理的教學存在著如此多的問題,影響了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既然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如此嚴重的問題,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著手,從而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我認為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努力:
第一,教師應該對地理知識進行整理、疏導、歸納,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對每一節(jié)課的地理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每一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查漏補缺,讓學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在教室張貼地圖的方式,將地理區(qū)域分布圖、資源分布圖、氣候影響范圍等地理圖片張貼在學生最容易接觸到的地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并且同學之間也可以就這些圖片進行交流學習,從而一舉兩得。比如學習各個國家的首都以及重要城市時,可以采用知識競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某一個城市的特色進行描述,而其他的同學進行競猜。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地理知識的準備過程中加深對城市的了解,在競猜過程中加深對城市的記憶程度,從而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
第二,要合理運用地理教學器材進行教學。缺少的地理教學器材應該盡快補齊,現(xiàn)有的地理教學器材也應該得到有效運用。教學器材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教學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而不是被放起來,經年累月的遭受塵土的洗禮。地理教學器材的合理運用,是非常有助于地理知識學習的,比如,由學生自己制作各種礦產資源的形狀,然后采用貼圖比賽的方式,將這些礦產資源在地圖上進行一一粘貼,真正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理解學習的意義。再比如說學生可以兩三個人為一組,對地球儀進行自轉演練,一個人指揮,一個人操作,一個觀察,從而對地球的自轉時發(fā)生的各種地理現(xiàn)象做一個直觀的了解,這樣的方法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而言是有利無害的。
篇7
【關鍵詞】地理教學地圖化
引言
地理是實用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具有形象化和趣味化的直觀特點[1]。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注重死記硬背,忽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弱,積極性不強。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地理教學方式也不斷的隨之創(chuàng)新。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地圖的靈活輔助,使學生對地圖的讀、說及解析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的提升。在地理教學中巧用地圖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理教學意義。
1.地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1.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圖具有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通過直觀的圖形線條呈現(xiàn)在學生的視野中,能快速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2]。運用地圖鮮明且適當?shù)囊氲降乩碚n題中,能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求知欲望,通過奇形怪狀的圖形能使學生的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在《板塊運動》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地圖為學生引出板塊的分類及地理環(huán)境等,再指出板塊構造的理論,加深學生對地理的認識,在地圖上分別指出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等的經緯及相關知識,還可以為學生分析板塊撞擊產生地震的原因,運用地圖導入的形式,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探究欲望,加深學生的記憶力且聽課時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利用地圖的形象性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活躍的課堂氣氛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在《地球的運動》的教學活動中,在利用地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分辨出地球的公轉與自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教學模式中,深入了解地球的運行方式,提升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要求其他學生給出不同的建議,然后及時糾正錯誤答案。實現(xiàn)在參與中相互學習,在學習中相互促進的教學效果。
1.2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善用實踐性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能力。采用小組式合作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及思考能力。在新課改理念的深入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心理需求,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通過詳細講解地圖的看、分析及講解,使學生對地圖的熱情高漲。結合教材合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地形和地勢》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地形與地勢的特點,利用實踐性教學法,使用區(qū)域地圖要求學生對某些地方的地勢和地形描述出來,根據(jù)地勢的不同及地形的不同,要求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按相同或類似的地形分類,辨別地形與地勢的地圖性質有何不同及聯(lián)系,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操作創(chuàng)造思維和探索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另外,使用地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愛國情感、環(huán)保意識及節(jié)約理念。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內容只限于教材,學生的知識得不到擴展,學習空間狹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運用地理課外的知識相結合,提高地理的廣闊性。利用地圖將地理知識直觀顯露在學生的視角中,使學生的地理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其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能力。地理教學中的地圖可以使學生樹立多元化的價值觀、生態(tài)觀和對世界態(tài)度觀,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2.地理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地圖化的方法
2.1直觀讀圖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3]。直觀讀圖是教師教學生讀圖、認識圖、分析圖及運用圖的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備好地圖,并且做好會讀、會用。直觀讀圖是對地圖擁有基本的記憶功能,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指引學生讀好圖。學生要具有分辨地圖類型的能力,如,在讀天氣地圖時,教師應根據(jù)線條的方向、大小及變化教導學生辨析;在讀國家地圖時,教師應根據(jù)地區(qū)領域的山、水等標志要求學生熟記及辨識。直觀讀圖的技巧性能增加學生讀圖的正確率。例如,在《中國地圖》一課中,讀地圖時,可以根據(jù)地區(qū)的氣候及種植特點分辨各地區(qū)的地圖名稱。如吉林多以冷天氣、面食為主,將其填充在吉林類似松鼠的地圖上,浙江以溫暖天氣、稻米為主,將其填充在浙江類似帶魚頭的地圖上,通過具體特征構出該地區(qū)地圖的完整性,巧妙的將各地區(qū)的特點運用到地圖中,便于學生對記憶及理解。使用技巧性的直觀讀圖使學生對地圖的熟悉度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強,辨別能力更具體。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利用直觀讀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讀圖的習慣,帶動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2.2自主填圖
填圖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能自主掌握圖文交換的一種技能。在填圖的過程中,既要求學生的記憶力強,理解能力強,學生對地圖的熟識度高還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地理知識,對地圖的辨別能力及較高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多開展實踐課堂,讓學生擁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深度掌握地理中地圖的完整知識。另外,由于地圖的多樣性,填圖的方式也很多,教學方法也具有多元化。如拼圖。拼圖是趣味性較強的一種地圖形式,通過將地圖分開,要求學生快速拼好,能夠加深學生對地圖的操作能力。比如在《世界地圖》一課中,教師可以事先將世界地圖完全拆開,通過小組式,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拼圖比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思維、斗志心理及團隊精神。分配好小組,由小組共同完成拼圖,在最快時間內完成即為勝利。采取激勵制度,對學生進行活動評價。通過實踐活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fā)揮出來,通過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拼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對地圖的熱愛、關注。再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討論、交流,推動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2.3多媒體觀圖
多媒體教學是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學生的展開地圖學習,對學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涌現(xiàn)出電子地圖、衛(wèi)星遙感地圖及百度地圖等,通常的教學方法不能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只能借助多媒體。多媒體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在講《火山噴發(fā)》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火山噴發(fā)的視頻展示在學生的視野中,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開啟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火山噴發(fā)的爆發(fā)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隨后教師可以開展火山噴發(fā)原因的活動要求學生集體討論,給出相應的答案,再通過多媒體,師生共同分析正確的答案。既能滿足學生視覺上的需要,又能擴大學生的信息量。多媒體的廣泛運用,能夠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世界萬物的形態(tài),調動學生的探知欲望。
3.結語
總之,教師應以學生的教學質量為前提,合理利用地圖教學法,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綜合能力及德育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對地圖的巧妙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還可以使學生樹立多元化的價值觀、生態(tài)觀和對世界態(tài)度觀,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地理教學中的地圖使用能夠使學生快速的掌握知識,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在新課改的理念下,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安玉忠.淺議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J].大眾科學進展,2013,17(38):126-127.
篇8
在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教學模塊中,很多學生都抱怨地理知識的教學過于抽象,從而內心排斥高中區(qū)域性地理的學習。這種狀況的產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過于落后的教學手段,有些高中教師不能針對當下區(qū)域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教育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及其方法過于保守,導致其教學方法的無趣性,從而影響了現(xiàn)階段高中的地理教學。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高中教師需要進行重新定位,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針對當下的教學新形勢,進行教學方法的更新,保證學習思維及其模式的多樣化。
1 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的正確定位
(1)通過對高中區(qū)域地理教學的正確定位,可以起到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作用。這首先涉及到學習評價方式上。為了順應時代的需要,教師需要進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更新,進行評價方案的更新,保證其科學性及其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分析,進行其學習習慣等情況的分析,從而針對高中生的心理狀況及其相關方法進行科學性的評價。要讓學生了解到區(qū)域地理的學習重要性及其實用性,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等級評價方式的應用。
區(qū)域地理的教學要注重活學活用,隨機靈活。比如在區(qū)域地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進行一些旅游安全知識、環(huán)境保護知識等的穿插,讓學生實現(xiàn)學習情感及其教學目標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激勵的重要作用,注重學生的學習激勵,特別有利于學生的長久學習,這有利于幫助后進學生,進行高中地理活動的學習,有助于其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情感的養(yǎng)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自信心。
(2)在課程目標定位模塊中,教師要進行不同階段目標的定位。比如進行教師教學目標及其學生學習目標定位的結合。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預期的教學目標設計,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提升。這就需要引起相關教師的重視,保證對教案的良好設計。這離不開教師對整體學習流程、活動設計、數(shù)據(jù)應用等的了解。這就需要學生做好積極的課后預習工作,在課堂講授模塊中進行學生學習目標的檢查,及時的做好教學及其學生學習的總結。保證學案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目標的總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懸念的設置,保證日常生活常識的捕捉,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進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
2 多元化的區(qū)域地理教學方案
(1)在信息化教學的今天,區(qū)域地理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輔的教學。比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音頻、3D圖片、投影儀器等進行區(qū)域地理教學內容的展示,讓學生更加形象及其直觀的進行地理知識的掌握,保證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的提升。比如在非洲板塊教學過程中,筆者習慣先花些時間奠定學生的基本知識層次,再進行該大洲各個方面特征的教學。在該教學模塊中,筆者也會進行趣味性教學的結合,比如播放動物世界的一些非洲豹視頻,讓學生從這些趣味性的音頻中,進行非洲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發(fā)現(xiàn)。在課余時間,再引導學生進行手頭資料的查閱,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及其方向進行非洲區(qū)域性特征的了解、分析,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實踐教學中,筆者也會針對實際情況,展開分組教學,比如注重課堂巡走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習劣勢進行教學補充。比如在亞洲區(qū)域地理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亞洲的地形、氣候、位置等知識的了解比較牢固,對于一些引申性的知識了解比較淺。這時候筆者就充當一個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將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進行串聯(lián)思考。比如為什么東非大裂口如此的深邃,這與其非洲的某些區(qū)域特征有什么關系?又如為什么撒哈拉沙漠如此的嚴酷少于,這與非洲大陸的某些區(qū)域地形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提示學生進行氣候、地形與人類活動等的串聯(lián)。
(2)除了上述幾個教學關鍵點,在實踐教學中,筆者也注重對教學思維的更新。這就需要保證學生的不同模式訓練模塊的更新,保證學生的多樣化教學模塊的開展,保證學生的多元化學習方法的協(xié)調。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思維模式的轉變,進行教學目標的串聯(lián),保證學生的學習層次的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能力,保證區(qū)域地理課程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保證效率性教學、娛樂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等的結合。比如對比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在區(qū)域地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等固定分析方法的應用,針對不同大洲的區(qū)域情況進行相同套路的應用。
在實踐教學模塊中,筆者也注重一些知識的引導細節(jié),注重對比教學的差異性。比如在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教學中,筆者會首先分析北美洲夏季及其冬季溫度的差異性,再將相同的問題引入南美洲區(qū)域教學,并且分析這幾者在地形、地理位置、板塊運動、外力作用等影響下的差異性,讓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更加的清晰。教師在關注學生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知識,并不斷提高,同時也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
篇9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2-0127-01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應該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設計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不斷涌現(xiàn)地理教學設計的新理論、新方法,現(xiàn)代教學設計的研究已經成為廣大地理教師關注的熱點。
一、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準確性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的預期行為結果,教學目標設計的準確性必須依據(jù)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通過準確解讀課程標準來把握教學要求,并圍繞教學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因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應用性很強的教育活動。教師必須在授課之前對課堂教學進行全局性的規(guī)劃安排,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地理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判斷學生那里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各樣信息,并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如果對課程標準解讀不準確,對教學要求研究不透徹,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要求不明確,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將產生極大的偏差,教學效果也將大打折扣。所以,只有有效突出教學目標,才能使課堂教學在充滿生命活力,不偏離原來預設的軌道。
如果我們對課程標準解讀不準確,對教學要求研究不透徹,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要求不明確,我們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將產生極大的偏差,教學效果也將大打折扣。教學目標設計上的失誤直接導致教學活動設計的偏差,其結果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可見教學目標設計作為教學設計的原點,其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學設計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科學設計好課堂教學結構
設計好課堂教學結構是提升地理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科學的課堂結構讓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氛圍中,緊張有序的學習地理、掌握知識。科學的課堂結構讓教育信息有效傳播,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要求學生記憶和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時,教師在初步講授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將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洋流的分布制作成動畫,通過生動形象動畫讓學生不斷探究世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讓合理的授課模式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設計好學生探究環(huán)節(jié),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進行地理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許多學習論方面的典型案例或思想得到啟發(fā)。首先我們可以看美國坦普爾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從這個研究中可以看出,只有通過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
如何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課堂上有步驟、分層次地向學生展示地理知識后,可以因勢利導設計疑問,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經過一番努力找到正確答案。筆者在上《大氣的運動》一節(jié)時,就如此教學“熱力環(huán)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這兩個知識點,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在查閱資料、研究圖象、理解教材,然后依次回答如下問題:①大氣產生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冷熱不均)②為什么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分析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③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平氣壓差異)④假如只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水平運動的方向如何?(高壓指向低壓垂直于等壓線),這樣的設疑,一下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選擇好恰當教學方法
地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要想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進課堂教學,就必須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給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和動力。例如:筆者在講授“自然界水的循環(huán)”這一知識時,就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井水不犯河水”來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思考“井水真的與河水之間沒有聯(lián)系嗎?”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水循環(huán)的意義。當然教無定法。在高中地理授課中還要因時制宜,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及各班學生的特點,合理、有效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擇優(yōu)選擇如下教學方法:比較法、演示法、圖示法、程序教學法等,為學生營造一個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
三、精心突破重點難點,將復雜問題簡單化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廣泛涉及自然科學知識,甚至也涉及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論,所以高中地理教學重點難點頗多,容易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畏懼感,也容易泯滅學生對地理學的興趣。因此,廣大地理教師應積極思考,全面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
篇10
策略;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22—0046—01
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地理學科綜合性的學科特點、豐富的時空變化決定了將多媒體運用到地理教學之中的必要性、迫切性。因此,教師有必要把握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基本策略與注意事項。
一、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基本策略
1.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其包括:(1)演示學習探究過程,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揭示、突破。這類課件可以是線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學順序來組織各種信息,也可以是交互功能的展現(xiàn),即根據(jù)需要通過主菜單隨意選擇學習內容或重現(xiàn)某一內容。(2)擴大知識容量,對教學內容予以優(yōu)化處理,靈活地進行板書。這類課件多用于專題課和綜合復習課中,它具有圖文并茂、資料詳實、知識容量大及操作簡便等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大容量存儲和快速顯示等多種功能代替繁瑣的講解與板書。(3)創(chuàng)設信息情境,讓學生主動完成意義建構。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信息情境,可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他們通過對信息的處理加工能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發(fā)揮多媒體自身的優(yōu)勢,運用多種媒介刺激學生的感官,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這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可能。
2.基于校園網等局域網的網絡教學。由于多種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未有一套較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學輔助電子教材出版發(fā)行。要經常性地開展運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的活動,教師就必須善于制作整理電子教案、分類電子地圖及地理教學CAI 課件,學會構建數(shù)字化素材庫。同時,還要不斷積累圖像、聲音處理經驗,以及動畫與課件的制作經驗等,努力提高多媒體運用水平。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校園網等局域網,并使之與運行成本相對較低的衛(wèi)星電視互聯(lián)。這樣,師生能夠共享局域網與衛(wèi)星電視互聯(lián)所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料,教師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等開展交互式教學。
3.基于Internet 的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突破了時間與空間對地理學科教學的限制。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是一對多的關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合理利用Internet進行教學,能夠構建一個虛擬的地理課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選擇相應的內容進行學習,并將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從而實現(xiàn)一對一的教學。
二、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注意事項
1.在地理教學中,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它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必然造成教學的非可預見性。課件設計不可能把對這些事件作出的“反應”納入可控流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地理教學效率,但不能一味依賴它。
- 上一篇:大學生健康教育知識點總結
- 下一篇:國際金融危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