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治安防控措施范文
時間:2023-08-03 17:2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會治安防控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今,公眾身處于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資源成了公安工作中重要的戰略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運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一、建立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意義
(一)順應了當代國際警務發展的必然趨勢
縱觀整個國際警務的改革發展趨勢,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了信息主導的治安理念,而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主導治安模式。[1]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現在已經成了當前國際警務的主體戰略內容,順應了當前國際警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構建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可以將有效的情報信息放置在先決性、基礎性的地位,從根本上推動了警務工作走上信息化、現代化、精細化的發展道路。
(二)是適應當前社會治安形勢的客觀要求
根據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國際局勢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世界各國之間形成了更加緊密的聯系,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造成了更加復雜的社會矛盾。在時展的長河中,國際恐怖組織犯罪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社會上的治安難度大大增加,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更加多樣化。以我國為例,近年來境內因素和境外因素互相影響,發生了許多起恐怖事件,引起了社會上極大的恐慌。[2]在這種因素的驅使下,情報信息顯得愈發重要,并成了我國公安工作的基礎。因此,構建以信息主導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適應了當前形勢社會治安的客觀要求。
二、信息主導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構成要素
以信息為主導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包含了許多相互依存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具體包括了:
(一)信息預警系統
在整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當中,信息情報是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靈敏的信息系統是讓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得以高效運行的基礎保證。信息預警系統是指公安機關進行信息發現、信息采集、信息處理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在該系統中,主要是由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判斷以及信息預警四個環節組成的。
(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是進行之后的處理、判斷和預警的基礎。因此,警務人員一定要提高信息情報的采集意識。在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模式下,我國各級公安部門,尤其是基層的民警要不斷提高采集信息的能力,密切關注著社會中的治安動態,為之后的預警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3]在實際的采集工作中,可以將過去的人工調查發展為信息收集。例如,開通網上舉報犯罪、手機短信舉報等。同時還可以建立公安機關和工商、稅務、銀行等機構的聯系,拓寬情報信息的來源。
(2)信息處理。信息化手段被廣泛應用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可以為信息的處理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信息的處理能夠有效將信息引入到治安系統的打擊、防范各個環節當中,并實現工作人員、公安事件、物品、組織機構等信息的全方位高度結合,提高了信息一體化的能力。同時,信息聯網功能和各種技術的聯用,能夠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
(3)信息判斷。在整個信息預警系統中,信息判斷是最關鍵的工作。信息判斷的要求是針對已經掌握到的情報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以此來推測出事態的發展趨勢,并根據重點時段、地段、區域以及事件的類型進行分類,制定出解決的措施。只有對情報信息做好判斷,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治安防控工作。
(4)信息情報預警。在信息的采集、處理以及判斷工作都做好之后,公安機關就要找到社會治安的規律和發展趨勢來預警信息,指導全社會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對于重大的信息判斷結果,各級公安機關應該及時向上級報告,并通過網上信息的方式來做好預警工作,視具體情況做出指導性的指示。在具體的工作中,公安機關可以建立門戶網站來進行預警工作。
(二)決策指揮系統
決策指揮系統是指公安機關根據信息預警的具體成果來不斷調整工作的重點部署,并制定出具體的防控措施,在信息化的指導下,讓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的決策工作具有扁平化的特征,提高指揮決策的能力。
傳統的決策指揮方式為上傳下達型,這種方式讓決策者和執行者缺乏有效的溝通,但在信息的指導下,就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公安機關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工作日志、績效考核等系統,領導們可以更加直觀、便利的針對這些工作做出指導,大大提高了決策指揮中的交流水平,減少了指令下達的出錯率。
(三)打防控一體化系統
在信息的指導下推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打防控一體化建設,就是要從公安機關的整體戰斗力出發,把信息情報放置在先決性的位置,并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綜合運用打、防、控的手段,有效減少社會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公安機關的整體作戰能力。在這項工作中,必須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引擎作用,貫穿在打、防、控的各個環節當中,以此來引導警務工作,并讓信息手段在這個環節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執行系統。
(四)績效評估系統
建立起完整的績效評估系統,是實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監督與考核的標準其在防控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具有導向作用,同時也是將治安工作實現現代化和規范化的途徑。在部署好警力以及相關的工作之后,公安機關應該跟進其后續工作,這些后續工作主要指監督、測評等。只有做好這些后續工作,才能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偏差,并取得所期望的效果。
三、結論
在當前社會中,信息化水平迅猛發展,網絡信息推動著國家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的建設。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這種背景的制約下,使得我國的社會治安形勢更加復雜化,造成了社會上各種矛盾激化,讓公安機關維護治安的難度增強了。面對這樣的新形勢,也應該對治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的主導下構建新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能夠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體現出時代性、科學性的特征。我國的各級公安機關一定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讓治安防控工作在信息化的指導下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精忠.信息主導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構建與運行[J].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9(02):59-64.
[2] 王慶功.信息主導下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9(03):95-104.
篇2
一、認清形勢,科學定位,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長效機制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當前的社會治安形勢,牢牢掌握社會治安防控的主動權。××街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轄內影響穩定的因素多樣,治安環境復雜,主要表現在:一是地域形態多樣,矛盾糾紛隱患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難度突出。轄內地域形態多樣,既有××市最大的關閉國有企業—××氮肥廠,又有東圃最旺的商業地段;既有××區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村,又有多個新型住宅小區,潛在的矛盾糾紛隱患多,主要是勞資糾紛、物業糾紛、鄰里糾紛、醫患糾紛、經濟糾紛,還存在著國企遺留問題、房屋拆遷問題等隱患。各種社會矛盾糾紛隱患的存在,給轄區的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帶來很大的工作難度,要排查調處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種政策法規,又要協調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力量齊抓共管。二是流動人口多,平均素質偏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壓力突出。轄內有出租屋1.9萬套,近年來外來流動人口迅猛增加,據初步統計,××地區的外來流動人口超過8萬人,平均素質偏低,相當一部分外來人口為暫時找不到工作、打散工、從事體力工作等人員。從近年來對違法犯罪分子人員的分析來看,外來流動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來人員,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網前居住在出租屋,給××地區的治安帶來了嚴重的壓力。三是案件基數大,多發性案件典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挑戰突出。近年來,雖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數仍然較大,其中盜竊、詐騙、搶劫、搶奪約占80%左右,壓案保平安的任務十分繁重。在源頭預防上,城中村內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環境、居民意識、硬件設施等影響面臨很大挑戰;在打擊管理上,基層民警工作量多,壓力大,如何發揮他們的主力軍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參與面臨著挑戰;在教育宣傳上,面對居民群眾法律意識普遍不高、素質偏低的現狀,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爭取最大效果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群眾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等意識面臨著挑戰。街黨工委、辦事處以“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觀念為指引,把保穩定和促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學地分析我街實際,從街道層面進行全局性、系統性考慮,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街道層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觀念、思路的轉變和突破。
二、深入實踐,開拓創新,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基礎和架構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要注重實踐,開拓思路,創新方法,在實踐中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突破點,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根本問題。街黨工委、辦事處從2006年底開始,深入社區進行調研,召集研究討論,結合街道的實際情況,著手研究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工作。2007年3月份形成了《××街關于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工作意見》,并全面開始實施。治安防控體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安全防范、基層創安、流動人口管理、安置幫教、法律道德宣傳教育、執法聯動、隊伍培訓管理、組織保障、檢查考核為內容的“十大機制”,形成了以打擊為重點、以預防為基礎、以控制為關鍵,以建設、管理為方法,以改造、教育為手段,綜合性、立體化、系統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根據當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特點,從轄區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落實防控體系的三項工作原則:先易后難、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通盤考慮全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實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完美的載體,將街道轄內可利用的資源充分整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大綜治格局。
(一)以統一高效為方向,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運行機制。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是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關鍵。以統一指揮、方便管理為原則,建立了由街維穩及綜治委牽頭,以街道一級有關職能部門為主力,以社區居委會、轄內機構、單位和各類社會力量為基礎的縱向層級運行架構。在橫向聯動方面,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一是街道一級聯動,主要是職能部門之間的執法聯動和矛盾糾紛聯調聯動;二是社區一級聯動,圍繞平安和諧,以社區黨支部為龍頭,以社區民警為骨干,以社區治保會為基礎,以出租屋管理員、××公司治保隊員、社區內各企事業單位、居民群眾為主要參與力量;三是基層治安力量聯動,以××地區治安聯防大隊為載體,整合社會各類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隊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戰斗力。以縱向層級運行架構為主體,通過橫向聯動工作模式進行協調整合,構筑一個職責分工明確、團結協作、效率快速、效益明顯的綜合運行機制。
(二)以保障有力為核心,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指揮平臺。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指揮平臺,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奠定堅實的基礎。以“綜治大格局,群眾得實惠,管理出實效,和諧又平安”為建設標準,建立街綜治工作中心,構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平臺。街綜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組織保障功能,表現為建立完善組織機構、工作制度、硬件設施,明確職責任務和部門分工;協調指揮功能,表現為通過制訂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實聯調、聯防、聯勤、聯治、聯創的“五聯”運作機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現為健全學習培訓制度、加強隊伍管理,進行工作績效評估、檢查考核。通過充分發揮綜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強化基層管理,完善基層服務,優化基層資源,夯實基層基礎。
(三)以整合統籌為準則,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精干隊伍。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整合社會力量建立社會治安工作隊伍,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以公安派出所為主力軍,以治保隊員等治安力量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為補充,實行警民結合、專群結合,充分發揮隊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地區治安聯防大隊為載體,將轄區保安員、治保員以及物業小區、工業區、大型企業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聯網基地指揮臺建設,實現了勤務指揮聯動。以義務平安巡邏隊伍為補充,在社區民警統一安排下協助開展社區治安巡邏工作。通過治安力量的整合,達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準確、綜合性的合理安排,發揮最大作用。
(四)以科技創新為指引,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范網絡。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建立健全四個層面安全防范網絡:一是建設全街視頻監控系統,現在街面主要路段設置了212個監控點,城中村內街內巷設置了107個監控點和5個監控崗亭。二是發動轄內物業小區、企事業單位自建視頻監控系統,現我街轄內主要小區、企事業單位安裝了1000多個攝像機。三是推進城中村單體出租屋視頻監控小系統建設,由屋主自籌資金安裝,主要對出租屋內部進行實時監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鋪內部技防建設,積極推行“手眼通”、億光安防、門禁系統等家庭、商鋪技防。通過建設四個層面安全防范網絡,動靜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形成一張覆蓋全轄區范圍、解決重點治安問題、排除大部分治安隱患的安全防范網絡。
(五)以立體滲透為手段,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宣傳教育模式。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全方位的宣傳教育模式,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意識環境。構筑××街法制宣傳教育平臺,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眾、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為目標,打造室內法制宣傳教育服務、室外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網上法制宣傳服務三大宣傳陣地,不斷創新宣傳教育方式,拓寬宣傳教育途徑,從源頭上預防違法犯罪,增強轄內居民群眾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促進社會和諧。
三、以人為本,立足長遠,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展
(一)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展。
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緊緊配合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持續發展性的社會系統工程,其全面落實要始終堅持“三個結合”:一是要與上級綜治工作精神相結合,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推進要以省、市、區綜治工作精神為指導,落實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二是要與經濟發展規律相結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從××地區的經濟發展需求和趨勢出發,繼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才能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具有科學性、長效性、穩定性。三是要與社會矛盾發展態勢相結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將會不斷涌現出新的社會矛盾類型,如何排除矛盾糾紛隱患,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將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自身的不斷修正和完善。
(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展。
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是核心,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對社會治安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是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施效果的最好詮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全面推進,要立足實際,始終以群眾安不安全、滿不滿意為根本考慮,切實圍繞社會治安問題的重點、難點和盲點,實現社會治安狀況的明顯好轉。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融入到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使群眾首先做好自身、自我的安全防范,增強防范意識,減少犯罪分子犯罪機會;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活動,進一步引導和發揮群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群眾承擔一定的治安防范義務;通過及時公開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治安信息,使群眾及時了解身邊的社會治安環境,采取相應地防范措施。
篇3
xx年,xxx社區在街道辦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相關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社區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順利迎接了省市縣各級多次的檢查,被縣上評為平安社區、文明社區,受到了上級和群眾的積極支持和認可。
建設和諧社區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設,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確保社區平安穩定的前提條件。為此,今年將認真落實以平安社區建設為核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全力營造平安、穩定、和諧的社會治安大環境。
(一)樹立維護社會穩定的強烈責任意識。
沒有社會穩定,構建社和諧社區、平安社區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將充分認識做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起維護社會穩定的強烈責任意識。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擺上社區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聯防、門店聯防等防范模式為主的群防群治組織,充分調動社區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區、社區警務室、駐地企事業單位、居民等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建設和諧平安社區提供有力保證。
(二)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范機制,擴大社區居民聯防和門店聯防范圍,把轄區內的居民都匯集在社區的綜治網絡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辦為領導,以社區為核心,以社區警務室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為依托,以強化治安防范為重點,以科技手段為支撐,多方聯動,警民攜手,點線面結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體系,使社區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學化、社會化、規范化、群眾化的軌道。切實提高社區社會治安整體防范水平,確保各類可防案件的發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實現年內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事件、無吸販毒新增人員、無新增兩勞釋放人員的目標。
(三)構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 提高群防群治整體水平。
把平安社區建設作為推動綜治工作向縱深發展的平臺,深入發動群眾,吸收社區老居民、老黨員、老干部、保潔員等人員加入社區防范隊伍,科學、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隊伍,不斷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實提高社區治安防范的整體水平。積極開展“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無毒社區”“無xx社區”等創建活動,形成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以確保平安社區、和諧社區建設的整體推動。
篇4
社會治安問題的預防、控制,應把工作重心放在社會矛盾的化解上,以防重于治的策略展開相關工作。其中,建立健全以救助管理制度為中心的矛盾梳理體系,便是其中要務之一。社會治安防控的價值目標是“通過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構建、運行界定個體行動領域,以防止和減少侵犯行為和社會沖突等失范行為,由此創建和維持一定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①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社會治安防控的方法是多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經由社會制度的作用而實現防控。馬克思在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為何大量地產生犯罪等社會治安問題時指出:“如果在一種社會制度下,光是增加自己的財富,而不減少貧困現象,并且犯罪現象比人口數目增長還快,那么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中,必然有某些腐朽的東西。”②為緩解不斷增加的貧困及犯罪問題,自1601年起,西方國家相繼建立社會濟貧法規,由政府承擔責任,為貧困者提供培訓、就業機會,收容老人、患病者和孤兒。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救助制度保障資本主義社會的安全,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利益主體多元化,貧富差異大,新貧困人群和貧困現象不斷增加,社會矛盾加劇,充分暴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制度不盡完善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2003年8月1日,我國政府頒布并施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下稱《救助管理辦法》),由國家和社會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標準對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現金、物資或其他方面的援助與支持。其價值目標是推動城市資源的公平配置與使用,最大限度地體現公平與正義,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利,防止和化解社會危機,促進社會治安的和諧穩定。
二、救助管理制度在社會治安防控中的功能特征及優勢
中外救助管理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表明,實現公平正義、化解社會矛盾是其在社會治安中發揮預防與控制功能的核心舉措。作為一種制度性的社會治安防控-Y-段,救助管理制度表現出其獨特的功能特征及優勢。
(一)救助管理制度在社會治安防控中的功能特征
1.主動性
社會治安防控的主動性表現為對“高危群體”③進行及時預測、判斷,并自覺通過制度化的防控手段進行干預和調節,將影響社會治安的不穩定因素加以抑制、削弱和調整,引導遵從社會規范,消除潛在違法犯罪行為。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調整帶來了利益結構的變化,大規模的弱勢群體出現,加速了階層的分化,激化了社會矛盾與沖突。由于經濟貧困,生活拮據,處于社會弱勢地位者往往因生活的無依,心理上出現悲觀、焦慮、無助,進而為了生存拋棄個人的尊嚴,淪為流浪乞討者。尊嚴被生存所取代,人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撐,要不就自暴自棄,自我沉淪;要不就突破道德與法律底線,破壞秩序。于是跪叩乞討、強追乞討、攔路乞討、扶靈乞討不絕于目;販賣人口、殘害兒童,控制乞討,收買老弱,欺騙利誘乞討、偷盜乞討等更是明目張膽。救助管理制度的出臺,通過引導救助、即時救助、晝夜救助和流動救助等形式,為社會治安提供了主動的預防和控制系統,使政府得以借助公平、正義制度積極承擔濟貧的職責,給予社會底層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還尊嚴于弱者,幫助其自覺修復心理失衡,減少自我沉淪與突破法律底線行為,引導流浪乞討群體回歸正常社會秩序。
2.防范性
保障城市的安全前提是保障包括流浪乞討人員在內的一切城市人口的生存安全。救助管理制度,為其提供物質保障與就業可能,幫助無所依歸的人口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以疏代堵,以救代驅,防止因窮困導致心理失衡,因心理失衡導致社會失序的危險,這才是社會治安防范的上策。
3.長效性
救助管理制度強調政府責任的主體性,設置專門的機構、專業人員、資金,運用統一的甄別標準與規范的程序,以公民的權利保障為基礎,對陷于困難的城市流浪乞討群體進行分類救助、分類管理,為其生存及后續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援助制度,是一種相對穩定的、長效的運作機制。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制度有別于傳統的行善施恩。傳統的行善施恩,是建立在個體主義貧困觀的基礎之上,認為貧困與乞討是個人好吃懶做的結果。
在我國,這種個體主義貧困觀曾得到廣泛的認同,勤勞節儉持家是優良傳統,貧與富是自己的家事,堅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食”。于是,對貧困者、乞討者的救助往往是一種施恩性、隨意性的慈善之舉。相反,救助管理制度對流浪乞討人員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是基于結構貧困觀的基礎之上,認為貧困、因貧致乞是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的產物。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改良主義者認為,為維護社會公平,國家對公民的福利應當承擔某種責任,應當“透過就業、教育和文化機會的平等使階段之間的沖突削弱,將資源的再分配同公民享有福利的社會權利加以結合,使福利國家成為一種擴大公民權范圍的手段”。①依據結構貧困觀,我國建立起了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實現從個體貧困觀向結構貧困觀、從施恩論向權利論的轉變,體現國家對于弱勢群體救助的責無旁貸,以規范的、長期的制度約束保障一國公民平等權利,維護社會公平,實踐社會正義,對獲益較少者進行積極的補償,為減少貧困,降低階層沖突,維護社會的安全,實現社會和諧提供持久的制度保障。
(二)救助管理制度在社會治安防控中的功能優勢
1.政府作用的主體性
社會治安防控212作的開展需要依賴豐富的物質基礎,救助管理制度的施行也依靠優先發展的物質資料為前提,政府是承擔這兩大職能的主體。一方面,政府通過系統性、法制化的社會政策,為社會治安防控和救助管理提供強大的人、財、物、信息等物質保證和組織保證,促進兩者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政府主導各職能部門的分工協作,動態地調節救助與管理的力量,有利于形成整體聯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政府在立法的基礎上,對因貧、因災的原生型流浪乞討者及突遇困難、無家可歸等流浪乞討者,設置專門的機構、人員進行主動的分類救助。尊重受助者的尊嚴,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自覺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縮小貧富差距,從而幫助受助者減少經濟壓力和心理負荷,降低潛在的社會風險,穩定社會的秩序。而對于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的惡性乞討、職業乞討群體,則強調城管、公安的介入。啟動行政和法律手段予以約束和控制。政府自覺的動態協調與支配下,救助管理與社會治安防控能有機互動,達成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防控效能。
2.公眾參與的廣泛性
現代政府管理能力的建設,強調對社會力量的培育與引導,從而提升社會自治能力和水平。雖然救助制度的出臺較 晚,但我國民間慈善救濟力量早已存在,扶危濟困一直是我國傳統美德。救助管理制度強調政府救助的主體性的同時,設置了激勵公眾參與的機制,合理地引導自發的、零散的民間慈善力量有效地組織和發展起來,將傳統的救濟私情上升為一種制度、法規去理解與行動。壯大了救助力量,增加籌措資金的渠道,提高社會救助的專業化水平,為慈善行為提供一個正常的通道,使真正陷于困境的弱勢群體得到及時的救助保障。而對于操控未成年人乞討,欺詐性乞討,有組織的團伙乞討,指使、教唆、脅迫、誘騙他人乞討惡性乞討群體,破壞城市環境、威脅城市社會公共安全,出于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激勵機制作用下,社會公眾往往能廣泛參與社會治安的防控工作中,加強對違法乞討行為的監控。從而,既降低社會管理成本,保證救助機制的有效運行,也能延長社會治安防控的陣線,拓寬社會治安防控的陣地,促成社會治安防控力量的協同。
3.預防手段的可靠性
教育是社會治安防控中適用對象最廣泛的措施。教育使人自愿接受、自愿服從、自愿控制、自愿追求,是從根本上影響人、改造人的手段。貝卡利亞在他的著作《論犯罪與刑罰》中說:“預防犯罪的最可靠的,但也是最困難的手段,是改善教育。”①救助管理制度在日漸成熟的運行中建立起“助人自助、助人自強、助人自立、助人自尊”②的價值理念,以立體的教育模式實現分類、分層救助。對遇臨時困難而致乞討的群體,按程序和標準予以臨時性的物質、生活救助。對反復救助者及職業乞討且有勞動能力者,通過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及心理引導,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體驗尊重、責任、歸屬,激發自醒、自尊意識,并提供一定的資金援助、勞動能力開發等救助服務,幫助有條件者自立與自強。對于長期滯留于救助站的未成年人,則提供教育開發、心理健康促進、勞動技能培訓等救助,為其成年后回歸社會創造條件。對于精神疾病者、智力障礙等無識別能力者,則為他們提供長期安置并提供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育。救助管理已是關注教育功能的長遠影響,對曾經違法犯罪、沾染社會不良習氣及職業的乞討者等進行多維度、多效能、針對性較強的發展性教育救助,挽救失足,矯治行為,幫助其自助、自強、自尊、自立,實現自愿接受、自愿服從、自愿控制、自愿追求,放棄違法犯罪甚至流浪乞討,回歸社會,有效地貫徹了社會治安防控教育為主的核心手段。
三、救助管理制度
在社會治安防控中功能的實現條件救助管理制度在社會治安防控中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征和優勢,而要真正發揮其積極的預防與控制功能,還需要在救助管理制度的價值取向參與機制、科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完善。
(一)平衡“管制”與“救助”的價值取向
2003年我國廢止《收容遣送辦法》,施行《救助管理辦法》,由“由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標志著對流浪乞討人員的價值取向由原來的以社會控制為立足點,轉向以人的自由權利為立足點,強調限制政府對國家權力的使用以及對弱勢群體救助責任的擔當,體現制度人性化的精神。然而,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和防止國家權力濫用為核心,旨在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辦法》并沒有得到乞討人員的歡迎。調查顯示,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數量劇增,職業化傾向明顯,操控乞討、欺詐性乞討等帶有違法犯罪的乞討行為不斷呈現,嚴重危害了城市社會治安秩序,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可見,“‘強制收容’片面注重政府權力的運用,信奉權威主義價值觀,忽視了對個體自由權益的尊重,是蘊涵于舊制度中的價值理念的失衡;‘自愿救助’片面追求個體自由權益的尊重和滿足,高揚自由主義價值理念,而弱化了政府在合法前提下的管理職權,導致價值理念的再度失衡。”③現實證明,無論是政府權力的無限擴張還是過度自由主義傾向,均不利于社會秩序的形成和社會發展的進步。為此,保證救助管理制度在社會治安防控中的功能實現,必須在制度安排上作出適應現實社會發展需求的設計,既要尊重流浪乞討人員個人自由,但同時也要發揮政府的積極主導功能,對超出個人自由權利的乞討行為實施必要的干預和限制,履行政府對社會的管理責任。從而促進國家權力的使用與個體自由權利的尊重兩種價值理念的融合,使“管制”與“救助”功能實現動態平衡,共同服務于有序社會的構建。
(二)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實現平臺
現實救助制度的操作過程中,無論是救助對象的數量范圍還是救助的質量要求都遠超出《救助管理辦法》的規定。救助范圍上除《救助管理辦法》所界定的對象范圍外,生活困難,被騙、盜、搶、丟,務工不著、尋親不遇、刑滿釋放、無錢還鄉的困難群體,以及有吸毒史、精神病、傳染病、危重病、上訪分流、安置、公安待查證人群等特殊性、高風險性群體在實踐中已成為城市救助機構臨時救助的對象。相應的,救助質量也由《救助管理辦法》>:請記住我站域名/社會團體參與的人治理和救助。這樣可以在國家與市民社會之間設置緩沖體和政治回旋空間,擴大政治的社會參與面和合法性基礎,協助實現政府的目的和意圖。”①為此,面對救助數量的劇增,救助人員構成的繁雜性、救助需要的多樣性等問題,政府以救助機構為載體,加強最低生活保障部門、社會福利救助機構、勞動保障部門及社會維權機構、安全穩定網絡、城管等機構的合作,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分類救助,體現其責無旁貸的同時,還必須重視發揮其主導功能,通過規范的制度,激勵和引導志愿團體、地方教育部門、民間組織、新聞媒體等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在龐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支持下進行分類、分層救助,形成救助的延續性鏈條,提升救助的實效性,從而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立體的救助模式,為實現社會治安防控中的有效功能提供操作平臺。
(三)打造救助管理科學化的實現手段
篇5
一、全面推進平安建設活動
認真組織開展全市“平安建設推進年”活動。以開展綜治委成員單位與部分鄉鎮(辦事處)“攜手共創平安”活動為載體,號召各級綜治委成員單位幫扶重點鄉鎮、村加強農戶科技防范,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重點引導扶持兩個縣區,積極爭創全省第二批平安縣區;全面推進“平安鄉鎮(辦事處)”、“平安村居”、“平安單位”等基層平安創建活動,考核第二批“平安鄉鎮(辦事處)”,適時開展市級“平安單位”、“平安學校”、“平安醫院”考核命名活動,不斷擴大平安建設覆蓋面;全面開展“平安行業”創建活動,拓寬平安建設的領域。通過以上活動開展,為2009年爭創平安市打下基礎。
二、大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以農村科技防范建設和治安卡點建設作為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重點,繼續深化農村社會治安防范工作隊伍、網絡、設施、制度“四項建設”,強推硬促,力求取得階段性進展;指導考察命名一批市級治安卡點示范點、技防示范鎮、村級綜治工作示范點和聯戶聯防示范村,樹立農村治安防范工作典型,抓點帶面,推動全市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發展進步;在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適時出臺健全城市社區治安防范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推進城市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進步;以基層平安創建為載體,加強企業、單位以人防、物防、技防為主的治安防范工作,注重開展“技防單位”、“技防企業”、“技防小區”等創建活動;進一步推進專業保安聯防隊伍建設,開展有償看護服務崗位的普查,逐步淘汰老人崗、殘疾崗,提高單位內部看門護院的能力。
三、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
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權制的落實。會同阜城三區綜治部門和市直機關工委健全市直單位綜治相關責任人履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職責的考核考評,建立責任人考核檔案,促使各成員單位認真研究本部門、本行業在綜治工作和平安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切實改進考核評比方式,加強日常考評,探索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封閉式考評的方法;建立社會治安形勢分析季度例會制度,加強與相關部門的信息溝通,通過各種渠道掌握基層社會動態,靈活運用督查督辦、
限期整改等工作措施,促進基層黨政組織增強開展綜治和平安建設的積極主動性;對因領導不重視,發生嚴重危害社會穩定重大問題的地方,堅決施行一票否決,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適時籌備召開全市綜治工作暨平安鄉鎮命名表彰大會,以先進典型引導綜治暨平安建設廣泛深入開展。
四、切實加強和改進以人口管理為重點的社會管理
適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積極與阜陽籍務工經商流入地綜治部門進行聯系,共同探討加強阜陽籍務工經商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協調有關部門適時開展城區流動人口出租房屋清查活動,進一步健全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機制;繼續開展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突出以加強城鄉結合部的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為重點的社會管理,落實城鄉結合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筑牢城市“防火墻”;將“三電”設施管護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日常工作,發揮好綜治委各專項領導小組的作用,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經常性的工作,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努力探討加強對青少年犯罪高危人群、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吸毒人員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徑,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注重發揮法制副校長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強化學校內部矛盾化解和周邊治安綜合治理。
五、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綜治及平安建設的濃厚氛圍
大力弘揚平安文化,營造綜治及平安建設宣傳的濃厚氛圍,提高全社會參與綜治及平安建設的積極性。會同有關部門在阜陽城區開展平安阜陽公益宣傳活動,開展好3月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建設宣傳月;積極創造條件,力爭組織開展全市首屆“三電”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建設知識競賽活動,組織開展好全市“平安文化宣傳季”,分別會同宣傳部門及市文聯開展好“20*聚焦平安”--系列新聞宣傳報導活動、“20*祝福平安”--書畫名家平安阜陽書畫展和“20*平安瞬間”--平安阜陽建設紀實圖片展;充分發揮“阜陽平安網群”的優勢,加強綜治及平安建設的宣傳、交流,將平安網宣傳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考評,建立平安網信息員制度。
六、進一步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工作
認真落實省綜治委《關于加強鄉鎮、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皖綜治委[20*]10號),加強鄉鎮(街道)政法綜治機構建設,健全工作制度,整合力量,形成基層維護治安和穩定的合力。繼續深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的機制建設,扎實推進農村警務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基層治保、調解組織,加強基層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落實經費保障。適時開展基層綜治人員培訓,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質。適時組織開展赴先進地區考察取經活動,進一步開闊工作視野。
七、加強綜治委(辦)的自身建設
進一步完善綜治機構、加強人員配備
,健全工作制度,推進綜治辦事機構規范化建設;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綜治辦組織、指導、協調的職能;加強調查研究、搞好督促落實,努力提高綜治委、辦的工作水平。加強與市綜治委專項工作辦公室的聯系溝通,引導各項專項工作不斷發展進步。
篇6
一、統一思想認識,提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地位
永明路街道辦事處轄區總人口1萬余人,轄2個行政村,2個社區。轄區地處市政東區,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2年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平安永明”建設放在重要地位,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先后出臺了《永明路街道辦事處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永明路街道辦事處治安聯防巡邏工作方案》,下發了《關于成立永明路辦事處治安聯防巡邏隊的通知》,對轄區治安防控建設的總體目標、防控力量、防控措施、防控保障、防控組織與領導作了安排部署,切實把思想認識、工作重點、經費投入、考核獎懲機制等真正轉移到以預防為主上來。黨工委、辦事處在平安建設上投入10余萬元,確保了平安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構建“六大體系”,夯實社會治安防控基礎
2、構建社區治安防控體系,整合社區防范力量。一是加強社區警務室建設。二是引導群眾參與治安工作。2個村、2個社區分別組建治安巡邏隊,加強村莊、樓院義務治安聯防活動。
3、構建重點單位(部位)和單位內部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安全保衛措施。充分利用技防設施,提高防控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預防案件、事故發生。轄區重點單位、小區全部建立了技防設施,有效增強了轄區重點部位的治安防范能力。轄區單位均聘請專業保安組建了內部治安防范隊伍。與保安公司簽訂合同書,固定治安防范任務,明確責、權、利,健全和落實保安24小時值班巡邏、進出人員盤問登記、夜間巡查等制度,有效地促進了轄區單位安全防范系統建設。街道專職巡邏隊與單位內部防控體系相互配合,聯絡暢通,點面結合,共同組成大巡防體系。街道綜治辦建立了轄區單位治安防控網絡臺帳,及時掌握各單位防范體系建設及變動情況,實現與街道巡邏隊的良性互動。
4、構建街道、村社區、組(樓院)“三級”治安防控體系,提升基層防控能力。街道辦事處組建了9人專職巡邏隊,在派出所的指導下開展巡邏。每個村、社區組建專職或者義務巡邏隊,在街道綜治辦的統一安排下開展巡查工作。每個村民小組、和沒有物業管理的樓院也由黨員、樓院長帶頭組成義務巡邏隊,收集掌握各種信息,負責組織群眾開展治安聯防。
5、構建校園及周邊地區治安防控體系,優化育人環境。轄區現有中小學校4所,幼兒園4所。學校治安秩序的好壞影響到千家萬戶,為此,我們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內部加強,按要求配足專、兼職安全保衛人員,認真落實并嚴格執行學生校內大型活動和校外集體活動審批、值班巡邏、外來人員來訪登記、安全工作月查等制度;廣泛推行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普遍開設了法制課,開展警示教育活動,深化“把法帶回家”活動,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識。二是外部保障,加強中小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對學校門口亂擺設的攤點和不衛生食品、不健康玩具、讀物、音像制品等進行清理;有關部門相互配合清理整頓校園周邊200米以內的“三室一廳”,共同創建“平安校園”。
6、構建在建工地治安防控體系,確保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根據轄區在建工地較多的特點,在每個工地組建了專兼職治安隊伍,購置了相關器械,加強了在建工地的治安防范工作。及時組織開展建筑工地及周邊區域治安整治,打擊處理擾亂正常施工秩序的不法分子,確保各項工程的順利施工。
三、開展大排查,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層
幾年來,我辦充分利用綜治中心、維穩聯調中心、排消會、社會法庭等各個平臺,開展大排查和化解,將矛盾紛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層。在汪家店村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在區委的指導下,建立了汪家店村城中村改造工作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將矛盾糾紛大排查和化解常態化,指揮部專門成立接待中心,由區委群工部主要領導和辦事處綜治辦負責接待,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化解不了的引導到社會法庭解決。
四、大宣傳,營造濃厚的氛圍
去年以來,黨工委、辦事處把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防范意識,提高群眾主動參與群防群治工作的主動性作為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了平安建設暨三項重點工作宣傳長廊,各村、各社區都懸掛了橫幅,制作了宣傳版面。綜治辦先后幾次在易園、安泰苑小區、大營村等處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展出版面20余塊,發放宣傳單6000余份,開展法律咨詢50余人次。并在大營村、安泰苑社區舉辦了兩場大型平安建設和三項重點工作宣傳文藝演出,協調公、檢、法、司等部門到現場與群眾見面,并匯報自身職責,公開電話,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演出中還安排了有獎問答,使群眾對平安建設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拉近了民警與群眾的距離。
篇7
一、堅持把綜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縣旅游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把綜治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擺上重要位置,緊抓不放。年初,根據縣綜治委要求,成立了以胡冰彬局長為組長的綜治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綜合治理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了綜治工作的資料臺帳。
二、切實抓好全縣旅游行業綜治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縣旅游局認真落實了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經營單位的社會治安防范措施,將安全生產、安全防范提示做到常抓不懈。特別是節假日、五一小長假到來之前,縣旅游局都要集中部署各旅游經營單位治安防范安全工作,重申“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要求各旅游經營單位不得有絲毫的麻痹和松懈,思想上要認識到位,措施上要落實到位。加強旅游治安防范和安全質量檢查,并嚴格執行事故責任追究制。為實現“健康、安全、秩序、質量四統一”的目標,我局要求各相關單位出臺有效措施,確保旅游安全生產:1、要切實做好應對各類公共性突發事件的準備工作,要制定緊急救援工作預案,發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后,要及時妥善處理,并按報告制度及時上報。2、要認真抓好交通安全工作,租用車輛時,必須選擇信譽好的車隊、技術性能合格的車輛和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的駕駛員,簽訂有關合同,明確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和賠償處理辦法。要強化對駕駛員和旅行社陪同人員的安全防范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司機違章駕駛、疲勞駕駛等行為,確保旅游行車安全。3、對容易發生火災、食物中毒以及群死群傷事故的人員聚集地(星級飯店、景區景點等場所)要進行檢查,切實排除各種安全隱患。4、組織人員對旅游區(點)的步道、接待設施、娛樂設施等進行檢查并及時維修,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三、加強基層聯系點的指導和督查工作()
湖村鄉大坂村是縣旅游局新農村工作的聯系點。局里相關領導多次到該村調研指導綜治工作,認真分析并及時建立準確的治安形勢分析評估機制。同時,指導該村創新農村治安防范工作體系,大力推進治安防控建設,構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篇8
創建“平安縣”是今年后半年全縣綜治工作的中心任務,縣委專門召開常委會對此項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制定出臺了我縣創建工作的意見,對創建指導思想、“平安縣”標準和創建工作措施都作出了具體規定,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是平安建設推進年,要認真開展全縣“平安建設推進年”活動,開展好縣綜治成員單位“攜手共創平安”,組織好“送平安”、“講平安”和“訪平安”,要在平安建設的領域和覆蓋面上下功夫。加大宣傳力度,全力營造“平安建設、人人有責”的氛圍,全面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投入到平安建設活動中來。一要加強領導,高度重視。“攜手共創平安”活動是我縣為落實十七大報告關于加快推進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具體步驟,是進一步深化基層平安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是促進基層和縣直單位平安建設相互發展、相互促進的重大舉措,是20*年爭創全省平安縣的基礎性工作。
各鄉鎮黨委政府、縣直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攜手共創平安”活動,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具體操作,切實落實“攜手共創平安”活動的資金、人員、行動保障。二要精心組織、認真落實。綜治委成員單位要制定“攜手共創平安”活動的具體方案,要及時與聯系鄉鎮溝通協調,聽取聯系鄉鎮的意見建議。要加強監督,將資金用到刀刃上,用到社會治安防控的一線。要創造性地開展送平安、講平安、訪平安各項活動,使“攜手共創平安”活動順利開展。三要落實責任,確保實效。要明確專人負責“攜手共創平安”活動,對“攜手共創平安”各項活動提供人員、經費等全方位支持,確保活動取得實效。縣綜治委將加強督促檢查,并將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對各單位綜治相關責任人履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職責考核,寫入有關人員履行綜治工作實績檔案。對于領導重視、措施落實、成效明顯的單位及時予以通報表揚。同時實行責任連帶,對于領導不重視、措施不得力,并且聯系鄉鎮發生重大社會治安問題的,相關成員單位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二)加強奧運會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
奧運的腳步漸行漸近,奧運安保的沖鋒號角漸起,鼓點趨緊,即將迎來決戰時刻。在這里我號召全縣各級、各部門緊急動員起來,行動起來,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抗震救災精神,以旺盛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務實的作風、高效的工作,投入到奧運安全保衛這場人民戰爭中來。
一是認清嚴峻形勢,提高思想警覺,充分認識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全縣上下一定要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將保持我縣社會穩定、確保奧運會安全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工作,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風險意識、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盡最大的努力,以實際行動打好這場硬仗,為維護穩定,為奧運會順利舉辦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二是采取措施,確保奧運會期間的社會穩定。在奧運安保工作中,要繼續開展好治安混亂地區、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和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兩項排查”活動,現階段要分別做好集中整治和重點調處階段的工作,確保重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控制,確保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不激化,確保人民權益得到保護,重點群體不上訪鬧事,要開展社會治安集中整治行動,全警動員、全力以赴加強社會治安面防范控制,加強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服務,嚴密防控“兩搶一盜”多發財犯罪,千方百計提高群眾的安全感。要進一步完善各種預案,各鄉鎮、各單位都要制定奧運會期間的應急預案,制定的預案,要立足于迅速控制事態,立足于防止發生連鎖反應,立足于緩解矛盾,有針對性地研究處置策略,要突出基層應急預案的制定,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學校企業在內的應急網絡和工作機制,努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應急預案體系。
(三)認真做好打擊盜竊破壞“三電”設施違法犯罪專項斗爭
當前,我縣盜竊破壞“三電”設施違法犯罪形勢十分嚴峻,今年4-6月份,*等地先后發生76起盜割電信通訊電纜案件,這些案件的發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希望有關鄉鎮要認真研究加強防范的措施,防止案件的再次發生。各地政法綜治部門以及有關單位、部門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采取得力措施,盡快形成新的,把專項斗爭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強對現行案件的偵破,尤其對*等地發生的系列盜割通訊電纜這樣的案件,公安機關要反應迅速,快速堵控,快偵快破。要開展區域聯合會戰,以打擊流竄作案為重點,加強行政相鄰區域的協作配合,及時竄并案件,形成圍殲聲勢。要深挖組織者和團伙骨干,擴大戰果,摧毀網絡。要從源頭上加強清理整治,要開展集中清查廢舊金屬收購站點專項行動,對無照經營、收贓銷贓等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要對全市廢舊金屬收購站點進行全面登記、整頓,全面發放張貼《廢舊金屬收購站點收購須知》,規范業主經營行為,落實駐地包保措施。要加強對廢舊金屬收購站點的監管,建立健全信息溝通、處罰抄告等工作機制,要在集中清查的同時,加大經常性巡查力度,強化重點區域的監管措施。
要促進相關工作有機結合。要把專項斗爭與平安建設有機結合,各有關部門要深入開展“平安電力”、“平安電信”、等平安行業創建活動。要把專項斗爭與“兩項排查”有機結合,把“三電”重點地區納入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的重要內容,限期整改面貌。要把專項斗爭與日常治安防范相結合,把“三電”設施管護納入各級群防群治活動的重點保護對象。
篇9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利用現有社區義務巡邏隊資源,參與社會治安巡邏,通過警民聯合巡邏、單位協同巡邏、看樓護院等形式,加強轄區“聯防、互防、自防”三防一體的防控網絡體系,全面維護社區正常治安秩序有一個良好環境,保障廣大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立“保穩定、創平安、促發展”的長效工作機制,真正達到“秩序好、發案少、群眾滿意、社會穩定”的目標。
二、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社區治安義務巡邏隊在社區綜合治理領導小組領導下全面開展工作,領導班子成員如下:
組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副組長:社區民警
副組長:社區治保主任
成員:城物管經理
廠物管經理
小區聯合支部
鐘表生活司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社區民警室,辦公室主任由同志擔任,具體負責治安巡邏活動的各項工作、日常檢查、補貼發放、工作總結等。
三、巡邏防控安排
整個治安巡邏活動由領導小組具體安排部署,社區居委會負責指揮協調。以治安巡邏隊為主,以各單位治安力量和黨員義務巡邏隊為輔。實行24小時全天候、全方位巡邏。同時,要加強聯防聯動,與相鄰單位建立互聯互動的社會治安防范機制,做到與周邊社區無逢鏈接,并加強信息溝通交流,共同維護周邊的治安秩序,實現社會治安防控全面覆蓋。
四、工作措施
(一)、社區治安義務巡邏隊,接受社區居委會和公安民警的政治思想、巡邏技能指導,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和總結。
(二)負責社區治安巡邏的主要領導將不定期檢查和督導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
(三)要加強信息報送。要指定專人負責收集和掌握巡邏情況,做到每日有巡查、每周有講評、每月有小結,重大情況要及時上報社區領導小組。
(四)面對特殊時期,調動轄區保安力量和黨員義務巡邏隊共同參加協防,最大限度為維護社區安全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五、工作要求
(一)此次社區治安義務巡邏隊的成立,是構建“平安”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確保一方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要發動單位、居民和黨員積極參與群防群治,創新工作理念,克服治安巡邏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堅決杜絕困難面前繞著走、巡邏不認真的做法。要實現社區每個角落24小時巡邏工作無縫銜接,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真正形成全民動員、警民團結共同防控的良好局面。
(二)巡邏隊巡邏時,應嚴密注意巡邏區域內可疑人、事、物,依法盤查可疑人員。預防、制止現行違法犯罪活動,及時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
(三)發現治安事件時,隊員要相互配合,一旦發現警情處理不了時,第一時間報110,依法保護現場,疏散周圍群眾。同時向主管領導匯報詳情并做好記錄。
(四)巡邏隊要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巡邏區域、巡邏路段,制定治安巡邏部署圖和重大問題處置預案。巡邏中當隊員正當防衛或意外受傷,應立即告知巡邏隊主管領導并及時通知保險公司人員趕來處理。
(五)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做好宣傳工作。各單位要通過宣傳欄、公告等形式加強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六)統一標志,保持陣容嚴整。參加社區治安巡邏值勤人員,要按要求統一著裝、佩戴袖標。堅持嚴格考勤制度,樹立強烈地社會責任感,樹立文明執勤、依法辦事的良好形象。
篇10
關鍵詞: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制約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254-02
當前,我國由于利益分化而導致日益突出的利益失衡及大量流動人口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等影響,治安隱患仍然比較突出,各類治安案件的數量明顯增多,治安災害事故頻頻發生,群體性治安事件層出不窮。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及治安形勢面前,公安機關單靠打、防、控中任何一種手段,都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有效地應付犯罪。要有效地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必須堅持“嚴打整治”,解決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全力完善社會治安體系。
一、完善城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目標
完善社會治安體系目標就是要樹立新型警務理念,構建多元供給模式社會治安體系。以預防犯罪為主,以服務、管理相結合的導向替代單純管理導向,在確保政府主導地位的前提下,私人、企業、社區、及社會第三部門等參與體系的完善。通過市場化運行機制能使政府擺脫在公共產品供給上的無限責任,政府與經營企業建立在經濟合同的明確責任上,根據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標進行科學的管理和監督,實現政府部門的精簡和高效。公安機關對所有公安資源,包括警力、器械、設備、信息等,進行全面整合,各單位、各部門之間要協調聯動,將打擊、防范、控制、管理等手段有機整合起來,以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有效強化各警種的協作能力,從根本上改變各警種各自為政,形不成合力,各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和統一的指揮調度的局面。
二、社會轉型期制約社會治安體系發展的因素
(一)違法犯罪誘因增多,刑事治安案件高發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利益關系的調整,各種深層次社會矛盾在社會轉型期進一步凸顯,誘發了包括社會治安問題在內的不少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城市。一方面大量流動人口無序流入城市,給城市的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城市社會管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和漏洞,導致違法犯罪誘因明顯增多。據統計,某市每年發生的刑事案件有近50%是發生在各種行業場所內,80%以上的治安案件與行業場所有關。如何管住、管好行業場所已成為治安穩定的重中之重。
(二)社會治安體系的組織管理不完善
大多數機關沒有很好地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把防控體系完善看成是“軟任務”,認為占用警力多,投入大,“十次防范九次空”,不如抓破案容易出成績;防控體系完善沒有很好地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方案的出臺缺乏通盤的細致的考慮,各警種之間日常演練少,相互策應能力弱,合成作戰能力不強。特別是對網吧、賓館、酒吧等娛樂場所的管理涉及工商、消防、文化、公安等多個部門,由于多頭管理,各部門形不成打擊的合力,管理難以到位。據統計,由于宣傳鼓勵措施不到位,有關行業投入不足,重點部位的防控設施安裝不及時,導致社會防控能力較弱。在侵財型刑事犯罪案件中,流動人口犯罪占了案件總數的70%以上。
(三)社會治安體系的運行機制不完善
信息網絡建設不統一,信息資源未形成合力。信息網絡建設尚未能從“頂層”出發,沒有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各部門間收集到的信息只限于在本部門內部處理,無法實現信息共享,造成分析研判預測的片面性,不能很好地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也造成了一定的重復浪費,同時,又給群眾的報警造成一定的障礙,不知先打哪個報警電話。目前,雖然推行了“三臺合一”,但在制度上還很不完善,調度指揮缺乏科學性、規范性,無章可循,無制可依,有些地方還是通過各種警力之間的協調默契或者簡單協議進行統一調度指揮,機制模糊,在出現種種問題時往往推諉扯皮,責任不清,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事故處置的效率。
(四)社會治安體系的保障機制的不完善
在組織保障上,聯動機制未能形成,缺乏一個綜合常設的權威機構負責應急指揮與日常管理工作。在預防工作中過于強調公安機關一家的作用,其他部門只是處于被動應付,還沒有以政府的名義組織全社會共同參與,造成應急管理的政令不暢,決策指令難以及時到位,部門之間相互掣肘,缺乏協調配合,社會治安資源嚴重浪費,降低了治安的應急響應能力;在司法保障上,目前尚沒有一部法律對城市社會治安體系進行明確的定義和規范;在經費保障上,對城市社會治安體系建設的投入不夠,資金難以得到保障,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與高智能犯罪作斗爭的需要。
(五)社會治安體系的社會力量參與不夠
目前,社會公眾對治安體系建設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許多人認為,治安只是公安機關的事,參與不積極,社會治安體系建設基本停留在以政府為主的行政管理層次上,各種民間的非政府組織建設工作十分薄弱,造成體系的基礎薄弱,控制能力差,導致有些部門沒有找準自己在治安體系建設中的位置,沒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些企業存在著“重經濟利益、輕安全防范”的傾向,內部防范制度、人員、經費、措施不落實;不少群眾自防意識不強,自防能力較差。
三、完善城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對策
(一)加強社會治安體系的基礎建設
社會治安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由街面巡邏防控、社區治安、卡點查緝堵控、單位內部防控、技術防范監控等五個網絡構成,這五個網絡自成系統又相互支撐,保持在同一平面,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具有嚴密、穩定和長效功能的整體防控體系。
(二)建立社會治安體系的宏觀指揮系統
社會治安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有效的運行必須要建立在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動態開放的宏觀指揮系統(包括社會控制系統和社會綜合治理系統)和積極有效的工作機制基礎上。
1.加強和完善社會控制系統
首先,實施動態的、積極的社會控制,針對社會轉型時期利益格局的調整、利益分配的改變造成的心理失衡,協調社會利益關系,重建合理社會利益格局,形成新的利益平衡和社會公平;通過道德評價和輿論監督,加強道德控制機制,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的新型道德秩序;通過對社會行為和價值觀的正確指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消費和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其次,合理推進社會控制有效運行評估、決策和整合過程。通過社會評估,對社會發展的現狀及態勢走向有一個正確合理的認識過程,把握社會矛盾以及社會問題的發展態勢,以防止社會矛盾的激化,強化預警功能。在客觀評估的基礎上,前瞻性地制定實現社會發展目標的方案和各種社會政策,并做出科學決策,為社會在新的基礎上實現新的整合創造有利條件。
2.推動警務工作機制改革
社會治安體系建設涉及到各個警種、各個部門,按照“以塊為主,守土有責”的要求,找準自己的位置,履行相應的職責。在強調各自職責的同時,必須從服從服務于公安工作和社會治安的整體效能出發,理順關系,以指揮中心為龍頭,以情報信息為紐帶,采取民警個體間的搭檔、警種部門間的聯勤、機關基層間的聯動等形式,形成整體防控態勢。打破基層實戰單位傳統的行政機關化工作模式和作息制度,將有限的警力和防控力量最大限度地投向街頭路面和社區,用于易發案時段和地域,形成24小時全天候防控格局,增強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建立健全預防處置工作機制,拓展信息來源,及時掌握各種不安定因素,認真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努力從源頭土緩解社會矛盾,預防的發生。
(三)建立社會治安體系的保障系統
1.完善組織保障加強警力配置
通過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各負其責,強化落實精簡機構,合理配置警力,下沉警力,向基層和一線實戰部門傾斜保障政策。引進市場機制,整合輔警資源。可以從公安機關外部解決警力配備上的嚴重不足,改變現有警力資源結構和分配比例,從而將正規警察集中使用在更為關鍵的工作上,與警察共同構成社會治安體系的主體。整合民力資源,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發動組織社區黨員、干部、治安志愿者、退休人員、低保人員等力量,義務開展社區守護、看樓護院等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動,打牢社會治安體系建設的根基。
2.加大對社會治安體系建設的投入保障
城市社會治安體系建設是一項十分龐大的系統性工程,牽涉到大量的人、財、物,尤其是要裝備大量的先進科技防范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實踐表明,僅靠政府單方出資很難應對,應該按照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本著“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發展”的原則,整合各方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形成全民參與、全警參戰的整體防控局面。一是建立中央與地方財政分級撥付的經費保障體系。二是廣泛進行社會籌資,提高資源使用效益。三是整合科技資源,提升社會治安體系的科技含量。
3.加強監督落實責任制
城市社會治安體系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群眾工作、執法辦案及部門間的協作配合等諸多方面的工作。加強監督制約工作有著十分必要的意義。完善落實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領導責任制、一票否決權制和社會治安重大案事件通報查究制。要求各防控體系成員單位的內部實施監督,提高各參與部門和單位的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政策理論水平、執法素質和執法能力。通過紀檢監察部門和各級人大、政協等開展監督,通過各種反饋渠道,加強責任目標,把治安工作納入日常的行政管理和生產經營目標之中。另外,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評激勵機制。把防控工作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以結果考核為主,保證考評工作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1]鄭杭生.中國社會轉型中的社會問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1-6.
[2]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8.
[3]鄭列,王瑞山.社會轉型時期治安體系的思考[J].犯罪研究,2005,(5):20-25.
- 上一篇:基金投資理財的方法
- 下一篇:影視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