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教學反思范文
時間:2023-08-01 17:4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理課程教學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師素質的提升是先決條件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是關鍵。教師的敬業精神、淵博的知識、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風,無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師積極進取、自我發展的行為又昭示出“學無止境”的真理,教師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個性魅力像“細無聲”的“春雨”永遠滋潤學生的心田。
如何提升地理教師的素質可通過以下兩點來完成:①變單一的教師獨立備課為集體備課。集體相互間的對話和交流,能夠形成一種相對科學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彎路。同時也能夠彼此充實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進一步發展個性化的思維和方法,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②教學反思要細化。大部分教師能對一節課進行一次反思就不錯了,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這方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這里,提醒大家,反思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關鍵,教學反思要細化,要對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教學反思。
二、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信息,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于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后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么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一線教師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么講)。并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搜集相關材料。對于實驗課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三、使用教材的轉變
新課程地理教材只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資源平臺,因為各地區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統一的課程標準下編寫的,所以,教師應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新課標教材地理更加重了這個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并且地理學習內容與其它學科學習內容不同步,從而嚴重妨礙了學生對有些自然地理過程的正確理解。如風的形成、黃赤交角、自然環境演變過程等等,對教師來說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梳理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些,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現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于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于聯系新舊知識和學科間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針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要辯證地加強活動教學與其它教學形式的相互關系,使各種教學形式相互補充和相輔相成,有機統一于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不宜指手劃腳,橫加干涉,全盤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對錯。教師應在目標導向、動機激發、情景創設、方法指導、疑難解答、反饋指點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對其內容進行調整,創設新的教學情景,完成對知識的重新建構,甚至可以替換教科書中的案例,自選教學素材,自行設計教學過程,積極開發地理課程資源,特別是身邊的校本課程資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四、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篇2
關鍵詞:地理教學;教學方法;反思
一、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地理課“教學反思”思什么?
思得,我們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錯的,也有成功的經驗。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的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教師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往往造成了他們在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處理上的差異。
思失,當代科學家,哲學家波譜爾說過“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發現的方法就是試錯方法”。我們中國也有句諺語“失敗是成功之母”。在這種反思中,比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隱含的平等與權力問題等,教師不再像以往只關注解決問題,而是更關注提出問題。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況的反思和對教學內容提出質疑及可商榷之處的反思,也是體現一位中學地理教師個性和素質的地。
思改,地理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自我行為表現進行解刨與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效能和修養。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教育學指出,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尤其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考慮到所任教學科的學科特點及中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則更有必要對自己的課堂陳述進行反思,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不可回避,它是我們目前的中學地理教學中一個確然存在的問題。曾作過一項調查,發現有很多學生喜歡地理課是因為喜歡他們的地理教師,包括教師的學識、修養和教師創設愉悅課堂的能力。因此,中學地理教師應盡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掌握優美的語音語調,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
三、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1、選準反思對象:我們反思的對象包括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教育改革、人際關系……,只要和我們教育教學有關的我們都可以去反思。
2、熟悉反思過程:反思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3、明確反思方式
1)、內省式反思,即通過自我反省的方式來進行反思,可通過反思閂記后備課、成長自傳等方式完成。
2)、學習式反思,即通過理論學習或通過與理論對照進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過與他人交流來進行反思,可用觀察交流、學生反饋,專家會診和微格教學等方法。
篇3
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主動性
教學的實質應是在教師的點撥下,啟發學生合理地從多角度展開思維,從多方面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向能力方面遷移和能力向應用方面遷移。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看、去說、去做、去想。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只發揮點撥作用。把傳授變為導學,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搞好地理教學的雙邊互動
目前在新課程教改實驗區,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依然采用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正如有的教師所說:“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三、激發學生的心理共鳴
地理科學有著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和廣闊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觀,因此,地理教學有雄厚的直觀性基礎和趣味性的知識點。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廣泛采用現有的地理標本、掛圖、錄像、幻燈、多媒體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或自行創新設計豐富多樣、切實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學手段富于變化性。采用直觀教學,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積極、自覺、主動的良好狀態。
四、扎好平臺,滾動提高。
初中地理知識以區域地理、地理景觀的描述為主,而高中地理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要比初中地理內容突出。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平臺,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升華,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滾動提高,克服學生慣性的“死記硬背”現象而造成學習方法上的不連續性。積極加強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特別是傳授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使地理素質教育的連續性得以強化。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等。
4.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篇4
【關鍵詞】高中地理 地理教學 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這樣的教學,既能促進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全面發展的教學;又能促進教師本身業務素質得到快速提升,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
這里的“有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因此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有效教學之后,學生必須真正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二是,通過教學進程的延續,就教師而言,是否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時,自身的業務能力也應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從而能夠滿足將來的教學任務。相反,教師的教學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即使再辛苦,也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二、當前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特征
隨著新課程標準在中學的貫徹與實施,高中地理課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舊課程是由教育專家精心設計并由教師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一種課程,這樣的課程具有預設性,即教師完全依據課程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實施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在新理念下的地理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互動形成的一種動態的建構性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地理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尤為重要。為實現地理課程的有效教學,只能選擇能充分體現新課程價值取向的課程教學策略和模式。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
有效教學的師生關系包含了融洽的師生情感交流和知識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主體,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師觀念,將自己放置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多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了解學生學習地理的心理特點和難處,尊重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談話要和藹可親,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對于回答正確的,要給以肯定和鼓勵,對于回答不夠理想的,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并給予啟發、引導,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合作能力
依據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生應是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主體,一些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目標都應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習的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指導者,只是為學生服務和指導的;學生是主體,要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去,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索。比如在學習“時區和日界線”習題課時,筆者安排同桌之間相互講解,然后找另一道相似的題目進行演練,通過相互之間的講解和演練,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更好地對知識進行了解熟悉,同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
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問題教學法就是通過創設地理問題情境,導出問題,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獲得基礎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找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將一些復雜的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再分到各個小組討論,也可以直接將問題分小組討論。學生根據問題積極展開學習交流,發揮集團智慧,尋找問題答案。最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依次請各小組代表交流意見,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意見陳述完后共同討論、匯總。教師對各小組意見進行點評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在課上不能及時解決的,課后學生可以繼續討論。
(四)強化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課后我們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如自然災害對這一部分的教學,采用傳統展示錄像,分析各種自然災害的成因、危害、防御從知識掌握方向也可以達到目標。但是如果先讓學生觀看或回顧各種自然災害,然后鼓勵學生提出他們感興趣的學習問題,再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教材、圖書、互聯網等多種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獨特見解,并將自己的認識與觀點進行整理后,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那么最終學生將自己建構起對各種自然災害的全面認知。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教師的反思大多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目前已經成為了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們需要具備創新的勇氣與信心,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使得我們所開展的地理教學工作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個人全面發展,更加出色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高中地理 教學 新課程 案例教學法 應用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進行,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內容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案例教學法也正越來越被廣大地理教師所重視和關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許多章節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來編寫教材,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都將產生重要影響。以下是筆者一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學的經驗積累。
一、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要點
1、遵從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對案例的選編要對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因為教學案例本身是對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因此,我們對案例的運用,其本質就是對地理課程標準的理性解讀,是對課程標準要求加之知識理論的詮釋。因此在課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對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規律進行分析與探討,通過這種知識的傳授為學生構筑起地理學科的基本學習概念與理性認識。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們在對這些案例進行替換或者改造時,只要遵從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須具備鮮明特征和突出典型。所謂“案例”必須從案例本身來說,其信息點明確、針對性強,才能實現對學生活動和思考的引導,才能體現案例的價值所在。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如果我們選取的案例蘊含了較多的無關主題的信息,無疑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還致使學生對所需要探求的知識點認識模糊,這既不是教學上的創新,也無法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來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地理課程教學案例應該有激發興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領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這就要求我們的案例選材必須來源廣泛,內容豐富多樣。從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鄉土地理、熱點內容的興趣度較高。當然來源廣泛僅僅指素材,在應用案例材料中,還需要對內容加以提煉,結合課程教學特點來進行設計。
4、應注意的問題。要注意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過程及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效果及效率;案例教學的實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見解,或者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對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經過科學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而且嗨可能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1、高中地理知識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奧的,在傳統教學中,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概括與灌輸,是學生獲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識。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可以獲得自己能夠駕馭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如對于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緯度的關系就可以通過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讓學生理解清楚。(不詳敘)
2、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創造環境,學生有著較大的自由度、較多的展現自己的機會,有培植創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案例教學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常把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去做出反應,從而也就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在不用真正深入實踐的條件下能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各種各樣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一方面不斷形成理論視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著理論如何運用于學習實際,從而及時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真正達到理論與時間的結合。例如:城市規劃問題,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工農業交通區位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達到教學目的。
4、案例教學能激發學生情感。閱讀那些生動、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牽動學生的情思,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更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并使認識和情感有機結合,形成堅定的教學信念。
三、高中地理課中應用案例教學的創新思考
1、以學生為主體,定位教師角色。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推行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就要求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重視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對學生學習的向導作用,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知識。
2、遵循教學普遍規律,創新教學環節。在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必須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完整和教學環節的銜接,使得案例在應用于預習引導、要點理解、實踐調查等環節時具有較好的銜接性與連貫性。案例教學是課本知識的一種嫁接,盡管與書本的條條框框理論表達不一,但其知識點實質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斷變化,仍然需要緊緊圍繞課程知識要點進行創新,遵循教學規律,不能偏離教學的方向。
3、創新教學管理,選擇優質生活化案例。從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來看,目前我們基本上是以教學組為單位來研究教學相關課題。因此,可以從教學團隊層面來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教學心得,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具體對案例教學來說,教學組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開展討論,選取優質的生活案例,確保授課的質量。同時通過協作,建立案例數據庫,并能不斷更新。
篇6
關鍵詞:初中地理;師生沖突;案例;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2-0132-03
教學中的師生沖突是指課堂教學情境中由不同需要和價值觀引起的雙方在觀點、行為等方面的矛盾、對立和對抗。研究顯示,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主要表現有5種: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情感體驗間的沖突;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取向間的沖突;教師知識與學生知識間的沖突;教師的言談形象與學生的喜好間的沖突;課堂師生互動在問答權上的沖突。筆者認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情感體驗間的沖突,這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下面結合新課程教學實踐,就此作一探討。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師生沖突的案例與反思
新課程改革視角下的教學方式應是師生在實現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方法,如談話互動式、問題討論式、實踐探究式等,就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言應有自主學習式、合作學習式和探究學習式等。教與學的方式只有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師生觀、教學觀、發展觀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師生的共同發展。但在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中,教與學兩方面也出現了很多不協調的音符,甚至產生種種沖突。主要表現為兩大方面:
1.教師新的教學方法與學生舊的學習習慣間的沖突。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因長期形成的學習觀念和習慣,還不能適應教師新的教法,由此產生沖突甚至抵觸。初中地理課程是考察性學科,學生已習慣于教師上課看看圖、劃劃線、做做地圖冊的教學方法,對搜集課外資料、小組討論、調查研究等學習方式不感興趣、無所適從,并沒感受到多大的學習樂趣,所以沒有主動參與的愿望與激情,有的是思想上的敷衍和形式上的配合,學習效果低下甚至無效。
【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為了能更好地學習《日本》這節內容,老師給你們布置了“逛超市,尋日貨,比價格”的任務,大家完成得怎樣?
生甲:我大致知道一些日本車的牌子,豐田、本田、三菱、尼桑,超市沒有時間去,價格對比我沒做。
生乙:陪媽媽去超市看了看日本的護膚品,挺全的,但要做作業,沒時間記下品牌及價格。
生丙:知道日本的電器挺好,特別是電視、相機,知道的牌子不多,也沒去仔細了解價格。
【教學反思】:
筆者本來的教學設計是通過安排學生逛超市,找一種日本產品,把它和中國同類產品的價格進行對比,從而在課堂上水到渠成地引出日本工業品的特點,進而分析日本工業布局及原因,但學生并沒有完成教師布置的搜集資料的任務,所以預設的新課導入不能實現,只能平鋪直敘進入新課。
2.教師教學素養的不足與學生創新思維的豐富間的沖突。初中地理課程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特征,學生對科學充滿了好奇,課本知識如果不經過教師的生活化演繹和生動的闡釋,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地理新教材知識量豐富,信息量大,圖片圖表多,其目的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掌握技能,學會學習和發展。但面對幾十位學生活躍而豐富的創新思維,教師無論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素養上都還遠不能滿足學生科學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需求。當學生發現的問題無從解決,而教師也沒好的建議時,就會逐漸失去繼續探究的興趣,對教師的提問和探究課題被動應付,不配合,更缺少主動提出問題、質疑教師的動力。筆者曾就兩堂初中地理課中的提問做過統計(詳見表1)。
從表中可知:師生的提問在教學活動中約占72.16%,其中學生提問僅占2.53%,有時整堂課都沒學生提問,就是說教師始終在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只是用“滿堂問”置換了“滿堂灌”。似乎互動很多,其實學生都在被動應答,圍繞教師轉,缺乏主動思維。究其原因還在于教師,其中就有怕被學生問倒,出洋相的顧慮。
【教學實錄】:《河流和湖泊》
生甲:長江和黃河流量過程線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統計的?
師:用專業的工具測出河流的截面積、水位、流速,通過計算公式,就可得出河流流量,定期的觀察,記錄數據,然后用我們學過的繪制曲線圖的方式就可繪制成過程線圖。
生乙:那這些圖對管理黃河、長江的部門有什么作用呢?
師:意義重大。水流量大的季節要注意防洪、枯水季節要注意防旱;年際變化大的地區要分析氣候、生態、污染的原因;合理指導當地居民適當利用水能和水資源發展經濟還可以及時給水利部門提供治理、開發河流的依據。
生丙:近幾年我國的水旱災害特別頻繁,政府部門和水利部門太需要這些數據了,要是能親眼看看他們是怎樣測定數據就更好了。
【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上針對學生新生成的問題耐心細致地作了回答,雖然偏離預設的目標和過程,但體現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滿足學生求知欲的新課程理念,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啟迪作用。其實,學生對很多地理問題都想探究:如天氣預報的衛星云圖如何接收和分析?人們是如何測定一些天文和地球上的數據的?人們是如何進行探測地球內部和外部的?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大膽提出問題,如果教師被學生問倒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架子,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在問題解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辯證地認識和處置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既是客觀存在的,又是可以調和的。之所以客觀存在,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情感體驗間不可能完全達到融洽,教學過程即是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不斷建構新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雙方都要激發原有經驗和最近發展區間的沖突,通過不斷實踐、比較、總結、反思而進入新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實現師生的進步和發展。之所以可以調和,是因為教學中的師生沖突是暫時的,通過處理是可以緩和的。存在主義認為,師生關系中的雙方都沒有利益沖突,都不會互相利用,師生關系應是真誠地賞識對方、歡迎對方、肯定對方,在“對話”或“交流”中達到融洽統一,在教學相長中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所以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師生關系。
1.教師只是知識的提供者,而不是學生知識的管理者。教師不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強加給學生,而應把學生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獨立個體,學生除了共性外,還存在個性差距。所以教師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個性化教學,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地理教學中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環境保護觀念、低碳生產的科學發展觀念等都可讓每個學生在搜集材料、社會實踐和討論交流中充分體驗,而不是停留在課堂灌輸、死記硬背、記憶答題上。
2.教師應允許學生對知識有所選擇,而不僅僅是模仿和服從。眾所周知,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積累和知識偏好,有的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有的對人文科學感興趣,有的對社會科學感興趣。教師應允許學生對知識有所選擇,而且這種選擇的出發點不應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是學生為了充實個人的存在。由此看來,那種設定劃一的教學目標,按照統一的學習步驟的教學方式都需要改革。
3.教師要真誠地賞識學生、歡迎學生、肯定學生。教師要轉變角色,平等地和學生交流和對話,坦率而真誠地關愛,尊重和信任學生,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教師只有贏得學生的喜歡才能使得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地理課程。教師特別要關心學習困難學生,多親近、鼓勵和指導,肯定他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給他們更多的體驗成功快樂的機會,使他們重新樹立自信,揚起希望的風帆。
在“教師中心說”占上風的過去,地理課堂是教師的滿堂灌;在“學生中心說”占上風的今天,地理課堂不乏低效地討論和合作,這些都不是良性的師生關系,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要緩和這種沖突,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師生關系,致力于研究和創造新型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張金芳,劉秀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沖突芻議[J].龍巖師專學報,2004,(4).
篇7
一,高屋建瓴把握課標,寬嚴適當落實初中地理課程教學要求
毋庸置疑,地理教科書是教師開展地理課堂教學和會考復習的基本載體。我的體會是,要有效地使用教科書達到地理會考復習的預期,前提是地理老師要正確的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墩n標》是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是初中地理會考的命題依據。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師開始備課的第一步,就是要認準方向,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研讀《課標》,只有教師心中有數了,學生才可能聽個明白,學到扎實又具體的地理知識。
在《課標》學習中筆者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明確內容。
學習《課標》時首先要理解,明確課標的具體要求,特別要注意將籠統的課標分解細化明確為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教學任務。如《課標》中“知道板塊構造學說”,這里的“知道”就較籠統,到底要學生知道多少,教師就應該對類似這樣的地方進行明確化處理。筆者是這樣具體化的:
①記住六大板塊的空間分布并會在空白圖上正確填寫它們的名稱;
②記住板塊構成的特點;
③結合“世界火山與地震分布”圖,理解并記住板塊運動的特點;
④運用板塊理論解釋幾個自然現象等。
2.把握尺度。
知道了要教什么,還必須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這就要注意把握好《課標》的尺度,即把握好《課標》要求的廣度和深度。既不要隨意擴大加深,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要達不到《課標》的要求,造成學生的知識缺漏。如《課標》中“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筆者依據教學經驗,將這里做了具體化要求:
①在空白世界地圖上正確填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②在空白地圖上正確找出并填寫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南美洲與北美洲三條大洲分界線等。
3.提升認識。
反思是提升認識的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對教學各個環節的反思。筆者受益較深的是借助對往年市級地理會考試卷的研究,反思,提升對《課標》的認識。在感悟會考,體驗經典的同時,充分利用會考對教與學的良好導向作用,理解命題者對《課標》的理解,再遇到教材處理中的諸如該補充多少,該深化到何種程度等問題時,就會心中有數,充滿自信。
認真做到以上三點,依據了真正明白,又能適當把握尺度的《課標》,無疑對將要進行的教學設計,其他教材處理,課堂教學的實施,地理會考指導等教學各個環節都有著實實在在的有效推進作用。
二,運籌帷幄實施教學,深入淺出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把知識轉換成學生能夠理解的結構與形式,并以一種最佳的呈現順序去安排這些知識。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授課是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教學時依據《課標》把握好要求既要緊扣教材,又要創造性地用好教材。教師為了使教材更適合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就有必要對課本進行處理,對這個師生進行教學互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做個再加工。
1.優化重組。
教材該如何優化處理才能更為有效在操作中,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因地,因時,因學生學情制宜,自行選擇教材編寫和授課的順序。不僅要注意按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組織教材,還特別要注重以學生為本,按學生的認知規律調整教材,按學生認知的情緒,興趣,需要,經驗,能力等因素重組教材,使學生愿學,樂學,有效的學,為了體現地理課程的靈活性和選擇性。
如八年級上冊的教材順序是:中國的疆域中國的行政區劃。筆者調整后的順序是相反的: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的疆域。這樣做的意圖和優點,一是《中國的行政區劃》是本學年的難點,將本節提前到新學年課本的開篇位置,是為了利用同學新學期新希望的良好心愿和上一節地理學習準備課教育后的好狀態突破難點;二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設計大量的齊聲跟讀和互助學習,搶答等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學生活動,氛圍好,容易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非常適合開篇;三是教學方法得當,難點容易突破,及時把握和運用這難得的好教材,培養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成就感和地理學習興趣,有利于鼓舞士氣,建立信心,最難的都過了還有什么可怕的!
2.優釋精講。
什么該講 什么不該講 什么要補充講 什么要重點講 該怎樣才能講到最好 該怎樣才能做到精講有效……這些都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天天都要面對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解決優化處理教材這個問題的自信還是來自于對《課標》和學生實際的正確認識,只有依據了《課標》和學生實際的精講才是有效的。
3.師生互動
篇8
2012年素質大賽是全區各學科統一舉行的一次大范圍的活動,以“推動教師主動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宗旨的初中教師素質大賽。目的是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素質教育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全面提高我區教育教學質量。這次大賽歷時3周,經過預賽(學科專業素養筆試考核)、復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板圖和教學設計編寫)、決賽(課堂教學比賽)三個環節進行。下面我就針對地理學科各環節的實際操作情況,做簡單介紹和反思總結。
地理學科大賽總體思路:初步掌握地理知識、技能和地理課標——編寫基于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和地理技能展示“黑板繪圖”——實施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及評價。整個素質大賽的過程體現從易到難的原則。
預賽:要求全區中學地理任課教師均參加學科專業素養筆試考核。從這個要求上可以看出,這次素質大賽的涉及面很廣泛,一線教師基本上都要求參加(年齡大的除外)。筆試考核的內容要求是:筆試滿分100分,其中課程標準核心理念約占30%,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約占70%。我是根據這個內容要求進行的命題工作。由于這是全區第二屆舉辦素質大賽,所以學校領導和老師更加重視,紛紛詢問考試的內容與范圍,擔心命題太難。我覺得這次素質大賽目的是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的學習和發展,所以我在地理學科考試說明中這樣寫到:“以初中階段的地理課標內容為主,難易程度略高于初中學生水平”,我在多次教研活動中也一再強調:“學生會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必須達到”,可以說這是對老師最基本的要求了。所以這次初賽中的專業技能要求是:描畫圖和填圖。具體內容與要求如下:①世界地圖——在世界政區圖中完成:a、描出世界6個國家輪廓;b、用斜線畫出7年級下冊所學的國家和地區;c、填注“大洲、大洋以及7年級下冊所學國家和地區”的名稱)。②中國地圖——在中國政區圖中(內含長江、黃河)完成:a、用斜線畫出8年級下冊所學的省級、省內和跨省區域;b、填注省級單位、省會、瀕臨海洋和8年級下冊所學省級、省內和跨省區域的名稱。 ③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填圖的有關7、8年級四冊書的地圖和填圖內容。由于暑假剛剛研修了新課標,所以對地理課程標準也做了最基礎的要求,考試說明中非常明確:“①記憶2011版地理課程標準中的P1~2“課程性質”、P3“課程基本理念”和P5~6“課程目標”。②知道并理解P7~18的“課程內容”和P19~31的“實施建議”。③能夠舉例說出地理課程標準各部分修訂前后的不同之處。”我希望通過這個說明,促進老師對地理新課標的深入學習,并且會用地理課標理念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體現課標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從地理教師的答卷中,我發現教師在基礎知識與技能方面,以及對課標的理解和應用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傮w來看,年輕教師考試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年輕教師教學時間較短,對初中地理知識和技能不熟悉,所以希望年輕教師要積極學習初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短時間內熟悉和掌握,這樣你才能夠勝任一個初中地理教師的工作。多年教學一線,特別是對課標和教學研究較多的老師成績較理想,這也是地理教師教學實力的一種體現。
復賽:各學科按50%的比例從初賽中擇優產生復賽選手,要求參賽選手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小黑板繪圖和電腦編寫教學設計。復賽是在初賽和日常教研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初賽對課標的深入學習和應用,老師們在編寫教學設計時,要用地理課標的新理念去編寫教學設計,而且按照平時教研活動時的課標分解方法和思路去編寫教學設計,所以說復賽都是時刻圍繞課標和結合日常教研活動進行的。編寫“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① 按照一節課內容設計;② 一定要體現目標、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③ 結合日常教研活動的課標分解模式編寫教學設計;④ 以7上冊和8上冊內容為主,屆時抽簽決定編寫章節。板圖板畫——小黑板繪制(自帶小黑板)。內容與要求如下:① 繪制時間:10分鐘左右;② 評委與打分:評委待定,打分要求去掉最高與最低分取平均分,作為教師的最后得分;③ 繪制內容:a世界輪廓圖;b新疆、臺灣;c中國輪廓圖(內含長江、黃河);d世界6國輪廓圖,選取其中的兩項進行組合如ab或者cd,進行抽簽決定。通過素質大賽的復賽活動,促進教師對黑板繪圖的訓練和重視,編寫教學設計,達到了對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的進一步學習和理解。
決賽:各學科按30%的比例從復賽中擇優產生決賽選手,參加課堂教學比賽。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及我區“低負高效,生本探究,生態和諧”課堂要求,考查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結構流程、教學效果、個人素質等方面。上課的課題要求在決賽前一天告知參賽教師,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認真研究地理課標,善于搜集教學資源,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先進的課改理念是否真正的實踐在日常的教學中等等。我命制了3套難易程度大體相同的“課堂檢測題”,在教師講課之前進行抽取,這樣隨機性就比較強一些,盡量不讓老師摸清測試題內容,做到公平公正。這次參賽教師的課堂教學,受到評委們的一致認可,評委們評價為“課堂設計各具特色,百花齊放,教師基本素質和教學水平較高”、“比聽優質課的感覺還好,心情非常激動”。選手們的優異表現打動了聽課教師的心,老師們紛紛表示通過觀摩參與素質大賽,提高了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增強了駕馭課堂的能力,堅定了進行課程改革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定不移的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堅定不移的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從我心里也對老師們的表現比較滿意,能在短短的時間內達到這樣的教學水平也非常難得。在這次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課標要求把握還比較準確,從而處理這節課的重難點都比較到位,能夠用巧妙地方式方法突破重難點。有的教師用板圖,有的讓學生繪圖,有的用學生采訪的形式,有的對學生活動的設計新穎,有的對學生的讀圖指導非常細致,提出問題針對性強,有的注重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采用的教學方式也各具特色,采用了傳授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式。教師所用的資料也豐富多彩,視頻、圖片、多種多樣的地圖和文字資料等。可以說,大多數教師能夠主宰自己的課堂教學,展示了各自的教學風采。
大賽結束以后,許多教師都自覺地寫感受和反思。從教師的反思與感受中,我感覺收獲很大。老師們認為通過這次大賽,對課標的解讀由原來的不關注到現在有興趣的研究,重新認識了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也上升了一個層次,擺脫了以往提“課標”只是掛在口頭上的局面。教師真切體會到課標是教學的指南針,能使教師在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在教學中少走彎路,并且使利用課程標準指導實際教學成為一種習慣。教師通過初賽中自己的答題,進行了換位思考,真正體會到學生的難處,也增加了一份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
篇9
2.新課改下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對策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鄭書欣
3.新形勢下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看法盧寶玲
4.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政治教學改革杜東升
5.中學歷史教學中民族文化意識培養初探朱國慶
6.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芻議馬曉田
7.班主任如何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課堂黃珍
9.如何重塑課堂文化陳世庚
10.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歷史事物評價標準的教學王曉燕
11.問題解決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易輝蕓
12.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談中學傳統文化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繆小云
13.淺談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學中的應用郭志強
14.淺談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素質教育張敏
15.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創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論中學人格教育的學科歸屬及實踐方式陸振紅
17.淺談遷移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趙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看世界遺產的保護張海洪
19.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淺議歷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質楊梅怡
20.從長遠發展角度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方萍
21.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之我見王紅霞
22.多媒體技術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孟玉
23.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環保滲透教育拓正文
24.淺談班級管理中的創新意識袁玉玲
25.試論如何指導學生學好哲學孫克菊
26.高中哲學教學中"舉例"應把握好三個"度"陳小麗
27.淺談《生活與哲學》新課導入方式劉福平
28.如何將德育滲透到歷史教學中高愛國
29.密切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自覺的行為規范與人生觀丁青林
30.淺談中學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學的優勢與方法盧毅
31.在歷史教學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論許麗君
32.關于"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教學見解賈學龍
33.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歷史情境的幾點思考王文祥
34.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陳陽
35.例談人口統計圖表的判讀吳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別方法徐曉梅
37.晝夜更替周期的圖形釋解王慶良
38.古羅馬競技場
1.淺談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李天寶
2.合理運用史料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單冬旺
3.思想品德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馬威
4.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姚國華
5.新課改下如何構建思想政治課高效優質課堂劉春麗
6.怎樣攻克高考選擇題難題顏明秀
7.高三歷史復習與應試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復習課李鐵山
9.易學時區李秀松
10.巧用"聽、說、讀、寫、思",學好思想品德課司朝華
11.2010年高考文綜安徽卷地理試卷分析張忠梅
12.淺析歌曲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楊銘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淺談空白藝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薛維紅
14.培養學生自由獨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標李潔
1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歷史復習教學的一點感悟陳素葉
16.合作學習——讓地理課堂"活"起來尹銀昌
17.活化地理課堂教學初探馬驥
18.優化課堂教學展現歷史魅力展艷
19.素質教育下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趙琴
20.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任奇超
21.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陳冬菊
22.淺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孫旭紅
23.高中政治課案例教學方法探究韋海方
24.新課改下如何上好一節高效的政治復習課李靜
25.對一節課活動單導學設計及教學的研究與反思張小麗
26.淺論跨學科知識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朱新田
28.對教師課堂教學任務的新思考張友軍hHTTp://
29.如何開展鄉土歷史自主探究活動課鐘良錦
30.參與式教學實施初探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郭俊娟
31.淺談對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趙華
32.歷史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王云峰,楊平鳳
33.在教學反思中成長梁珂菱
34.淺談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丁連增
35.解讀新課標理念季彩紅
36.淺談新課程下的歷史學案教學袁順
37.試論1910-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敗荊景云
38.試論東林學派的濟世情懷陳瑩
39.《燦爛的文明之花》教學設計金華
1.新課程理念的參悟:教學相長謝玉強
2.中招思想品德開卷考試仍需把好記憶關姚淑慧
3.踐行課改理念打造"低碳課堂"張一丁
4.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堂煥發活力的探討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課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點搞好政治課教學——以高一《經濟生活》為例劉平平
7.《經濟生活》中滲透的"誠信教育"張從艷
8.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探索陳宜芬
9.讓愛國主義榮辱觀在政治課中綻放趙昀
10.精心設計,優化教學——關于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些體會薛茵
11.例談歷史教學中的新課程理念高飛
12.初中歷史課堂導入設計初探唐樂平
13.讓學生成為學習和課堂的主人——《政府的職能:管理和服務》的探索趙祖平
14.歷史課教學藝術新探王興軍
15.新課改下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呂治付
16.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思維的方法探索張旭
17.淺談常規課堂教學中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潘鴻飛
18.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貢獻者劉海燕
19.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張玲
20.優化地理教學,深化中學素質教育白獻菊
21.新形勢下加強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國的"藍色寶庫"——南海魏曉敏
23.戈爾巴喬夫改革與蘇聯解體荊景云
24.中學生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以教導學變教為學張同秀
25.變"教"為"導",培養學生地理興趣陳建芬
26.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點滴反思劉文紅
27.建構思想品德課"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學習中建構初中生的區域可持續發展觀唐冰清
29.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韋雪梅
30.地理教學中應滲透可持續發展觀念趙學竹
31.高中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價值初探肖茹
32.淺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焦朝軍
篇10
關鍵詞:高中地理;導入;提問;信息技術
中學地理學科是中學課程中唯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是各學科中唯一以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與環境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為內容的一門學科。通過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從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理解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及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因此,地理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
1.實現教學方法的重組與優化
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除了采取簡單的口授灌輸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其它途徑來進行知識的傳播。因此,地理老師在上地理課進行環境教育的時候,應該利用當今不斷涌現的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實現教學方法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同時,豐富多彩的環境教育的內容也導致了教學目的的不定向性和多種性,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將各種方法互相配合,實現最終的優化,才能形成一種科學的方法體系,從而完成既定的預期目標。例如:有關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教學過程中,用直接有效地教學方法如幻燈片、紀錄片等,學生的興趣不僅可以得到激發,其觀察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而且能夠更深入、準確地理解保護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性。
2.深入探究地理書籍中的環境素材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高中地理教材中基本的地理知識,教導學生關心和學習有關整個地球和地球上不同區域在空間和時間上所面臨的過多人口、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問題,可以不斷縮減學生的地區差異觀和人地協調觀,從而積極引導學生關心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問題,熱愛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理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素材,深入挖掘環保教育的內容。
3.融合環保素材到地理教學中去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經歷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文明到網絡興起的社會變化,世界各國在注重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發現了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環境被破壞的問題,世界各地不斷興起了環保運動。例如,保護野生動物的游行示威;身邊報紙、電視和網絡上廣泛宣傳的生態環境主題日的報道(如植樹節和節約一小時等紀念活動)和日常環境新聞報道(如企業的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問題)。在日常地理教學中,可以將這些鮮活及時的素材引入到地理課題中,同時結合真實、時效和敏感的環境新聞,來激發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興趣,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實現環保教育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的運用
眾所周知,思維導圖它是從紙張開始的,然后在慢慢向中心擴散,再向四周進行關鍵詞描繪。整個結構就如同一顆心一樣,逐漸擴散。如同樹枝一般。將中心詞寫在上面,從中心位置逐漸牽引出線條,寫在每個主題上,在逐漸向思維位置擴散。然而,傳統的地理比較教學方式,需要從坐標開始逐漸向左上角開始,一行一行,一排排進行記錄,這方式叫做時線性記錄方式。第一,思維導圖最初是從紙張中心開始進行記錄的,那么中心是明確的,目標也是突出的。而傳統的線性筆記方式是從紙張左上角開始記錄,需要平行記錄方式。當主體凸顯出來了,就顯得非常簡潔和明了。傳統的線性記錄方式,使用間斷的句子或者使用長句對一關鍵詞進行描述,過程較為復雜,也很難進行識記。第二,思維導圖使用的是多層次記錄模式,將線條結構當成筆記載體,中心地位非常強,逐漸向四周擴散,能凸顯出核心主題,凸顯出知識相關性。知識生成性非常強,難點和重點也得以凸顯而出。第三,思維導圖中,充滿了大量的圖像,符號,非常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傳統的線性筆記方式,使用的符號很少,甚至不會有圖形記錄,這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模式,將課文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確定出教學流程和教學重點。做到一目了然難點知識、重點知識。舉個例子:“城市歷史景觀的保護”教學時,利用思維導圖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找準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城市歷史景觀的保護措施,而在此之前必須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是城市歷史景觀。在該課程教學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何為城市歷史景觀,景觀特色有哪些,保護的意義又體現在哪里。當這些零碎的知識構建出來之后,會形成一個大的知識體系,為更好進行城市歷史保護課程教學提供借鑒。課程教學進行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布置好思維導圖教學。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借鑒的是哪些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興趣,喚起學生學習意識。思維導圖,教學脈絡清晰,直觀的引導學生深入所學知識,逐漸培養學生思維辨別能力。思維導圖作為地理教學有效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對地理知識體系建立應該要發揮出重要作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明確使用思維導圖教學之后,學生的反應,教學存在哪些問題,在進行自我的總結和歸納。在反思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清晰接下來教學步驟的開展,這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有重要意義。
三、信息技術的引入
互連網與電腦已經在各個學校得到了普及與運用,在地理教學改革中緊跟時代的節拍,利用現代的媒體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
1.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教材多媒體化。教材的多媒體化是利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多媒體在處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的筆記本電腦把每節課開發為地理課件,形成一個系統,使每節課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對流雨的形成通過Flas的形式展示出來,形象直觀的讓學生了解對流雨的形成過程與原因,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也免去了板畫的麻煩,也更具直觀性。
- 上一篇: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 下一篇:綠化施工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