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范文

時間:2023-07-28 17:5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案

篇1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覆蓋全體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其教學方法要符合現代教學理念和當代大學生學習特點。依托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該課程中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案例教學載體有機結合,逐步增加實踐性案例教學環節,可以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以“課堂為中心”轉向“課內課外并重”,促進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遷移,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案例教學;信息化;Blackboard平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68-03

一、前言

2011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各高校應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制訂科學、系統的教學大綱,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其內容必須包含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1]在傳統的案例教學實踐中,不僅教師講述案例費時費力,學生接受程度也相當有限,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在當前數字化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借助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進行實踐改革,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又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良性遷移。

二、信息化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

信息化案例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有其廣泛和深刻的理論依據:

從知識傳授的角度,建構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核心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建構的過程,也是活動的過程。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2]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全過程中,教師遵循“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學環節注重“知識情境”、“協作學習”和“辨析討論”,知識傳授是學生與外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景及社會生活背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一定的信息化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是整個課程中知識與信息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任課教師是學習過程中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只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和灌輸者。

從知識獲取的角度,認知主義是信息化案例教學的基本理論依據。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Treicher的著名實驗顯示,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而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自己聽到內容的20%,自己視聽兼收即既看到又聽到內容的50%,而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占70%。[3]信息化案例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育或教學情境的創設,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大腦主體的知識獲取。另外,認知主義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實現學生的“發現學習”。這一過程中,學生直覺思維對發現學習活動極為重要,即映象或圖像性質的材料更有助于發現學習。[4]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提供的案例把心理健康知識轉換成一種適應大學生的形式,學生自己挖掘或編制的案例提供給學生邊做邊學的機會,信息化的手段或技術則使這些案例更具直觀性,幫助大學生認知的成長。

三、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信息化案例教學實踐

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TM)是一套專門用于加強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并提供互動、交流的網絡教學平臺。該平臺包括三大功能模塊:(1)教學。涉及課程制作、編輯、和管理,同時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2)交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通過該模塊的異步交流和同步交流,確保學習和項目分工高效順利地進行;(3)評價。該模塊是教與學成果檢驗最全面直接的方式,教師通過創建測驗試題和作業工具,進行評分統計,生成成績報告,學生則可以通過平臺直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5]這些功能模塊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設了便捷的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分享自主、開放的數字化學習環境。

1.教學設計

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輔助教學手段,筆者以Blackboard平臺功能模塊為基礎,對課程進行了以下構建(如圖1)。

(1)課程通知:該課程開課信息、作業、課外活動、討論、測試等課程動向。

(2)課程概況:介紹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條件和方法等。

(3)教學師資:介紹該課程教師的相關信息,如教師個人基本情況、研究方向、聯系方式、師資結構等。

(4)課堂教學:包括教學文檔、教學課件、教學錄像、電子教材等。

(5)案例教學:設置了不同途徑或來源的教學案例,主要包括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朋輩心理咨詢案例、學生自拍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引自媒體的案例,還鏈接了討論版塊中的“案例分享討論”區。

(6)擴展學習:為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該模塊設置了心靈書單、心理漫畫、從心解聞等專欄,為學生提供書籍、論文、課題、漫畫、網站等資源。

(7)課程作業:提供該課程作業要求、復習思考題及歷年精品作業展示。

(8)課程考核:包括考試大綱、歷年考題、考核體系、參考資料等。

(9)班級分享:發揮畢博平臺“小組頁面”的功能,提供各自然班級交流的平臺。

(10)互動交流:為所有該課程的師生提供交流平臺,設置了案例分享、測評專區、團體活動、專題講座、社會熱點等討論區。

(11)朋輩心理咨詢:包括校內朋輩心理咨詢的基本信息及咨詢個案。

(12)學生心理協會:包括心理協會介紹、各類活動情況、心理讀物等,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具體教學組織形式如圖2。

(1)課堂講授

第一周開課前,任課教師完成學生名單注冊,通過“課程通知”信息,要求學生了解“課程概況”和“教學師資”的內容。正式授課中,按照“課堂教學”模塊中的“教學課件”和“教學文檔”進行講授。

(2)案例分析

課堂授課中講授理論知識,更注重案例分析。圍繞Blackboard平臺中“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書籍的案例”、“個體心理咨詢實例”和“朋輩心理咨詢案例”,教師詳細闡述心理健康知識。

(3)小組實踐

課后布置小組作業,仍然是案例教學的信息化延伸。要求學生圍繞本章節內容搜索或制作心理健康案例,并將作品分別上傳至“案例教學”模塊的“引自媒體的案例”、“引自電影的案例”和“學生自拍的案例”。

(4)案例展示

課程中所有授課案例、小組實踐案例在畢博平臺中展示,師生互動交流,并結合案例完成每一章的課程作業。

(5)課外擴展

學生根據自我需求,通過“擴展學習”、“朋輩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協會”模塊中豐富多樣的資源進行知識擴展,鞏固課程內容。

(6)考核反饋

學生完成學習后,可以通過“課程考核”進行自我評估,并通過“互動交流”,提出課程建議和意見,優化課程建設效果。

2.實踐效果

該課程自應用Blackboard平臺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其對教學的積極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傳統案例教學普遍采用集中討論的方式,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并從不同角度對案例展開分析。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在網絡上進行案例教學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并將討論內容保留在網絡上,供學生反復觀摩,對案例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深入探究。

(2)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充分共享。信息化網絡案例教學可以擴大學生規模。傳統的案例教學,最大規模通常在40-50個學生之間。然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大班制授課,很多班級甚至達到200-300人,傳統的案例教學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因而借助信息化的案例教學,可以突破學生規模的限制,將課堂講授教學中不能有效完成的案例教學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3)構建了新型的教學關系。信息化案例教學遵循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在教學各環節的“導學、助學、促學”作用。特別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案例教學,可以突破跨校區跨地域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充分交流。教師不僅可以回答每位學生的問題,而且能得到學生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關系有利于課程知識的積極遷移。

3.問題對策

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用中的優勢得以體現,其共享性與開放性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賦予該課程教學以直觀形象和靈活多樣性。但是隨著平臺應用的深入,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

首先是學生使用方面。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方式,學生對于Blackboard平臺的使用主要來自任課老師的要求,功能模塊上也主要局限于上傳下載的簡易功能,缺乏對平臺主動積極的利用。針對這一狀況,學校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時,加強Blackboard平臺的教學培訓,每個班級培養1-2名學生助教,全面掌握平臺的各項功能模塊。其次是教師操作方面。作為Blackboard平臺教學資源管理的主體,任課教師的操作水平直接影響網絡教學效果。而當前高校任課教師由于教學科研等任務繁重,往往不愿意花時間自己摸索平臺的操作技巧。所以學校可以適時組織教師培訓,幫助任課教師掌握平臺操作;同時,平臺的后臺管理部門可以為每個學院或幾個學院配備一名工作人員,作為平臺管理員,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任課教師可以直接聯系管理員,協助該課程網絡平臺的正常運行。最后是網絡及設備運行方面。校園網絡及設備的不穩定,是影響Blackboard平臺運行效果的基礎因素,也是學生對平臺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本課程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過程中,因校園網速慢,導致許多學生課余時間對案例的學習遲緩。學校要積極投入資金,保證網絡設備充足有序,滿足學生使用Blackboard平臺的時間和空間需求。

四、結束語

依托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在該課程中實施信息化案例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案例教學載體有機結合,并增加了實踐性案例教學環節,可以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以“課堂為中心”轉向“課內課外并重”,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但是由于網絡平臺使用的主客體因素帶來的問題,需要學校給予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為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良性運行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2011.

[2]萊斯利·P·斯特弗,杰里·蓋爾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徐繼凱.多媒體網絡環境有利于創新教學[J].教育導刊.200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