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科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7-28 17:49: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學科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小學教育呼喚高素質的科學教師。我覺得科學教師應該具備這些基本素質:
1.與時俱進的學科知識
《科學》內容異常豐富,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的基礎,看似簡單,其實奧妙無窮。科學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從書本上學、從生活中學,盡可能提高自身的學科知識水平,更要與時俱進,掌握國內外科學領域最前沿、最新穎的理論。
2.科學規范的操作技能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教師需要有扎實而科學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酒精燈、溫度計的使用,怎樣用玻璃棒攪拌、用秒表記時,看似簡單,但足以表現自己的功底。只有教師科學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并加以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3.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
科學教師應該是一個智慧型的教師。這種智慧需要淵博的學識,更要隨堂的機智。張洪鳴老師教導我們:在學生面前,需要你表現得讓學生捉摸不定,你懂的要裝作不懂,不懂的又要裝懂,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讓學生不理解你是真懂還是假懂,把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起來??茖W是不斷發展的,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表現得機智些,如將問題不露聲色地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自己,再在恰當的時候,解答問題,哪怕是科學上的未解之謎,也應該把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情況告知于他們,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去攻克科學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4.盡心盡職的“保姆意識”
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服務。我把科學老師稱為“垃圾老師”,瓶瓶罐罐是我的寶貝,辦公室、家里的“垃圾”我總是看了又看,有時扔了還去撿回來:它還有什么利用價值?科學課上的哪個實驗用得上?講臺里、櫥柜中各種各樣的物品,為我課上的教學機智提供了可能。雖然我說自己是“垃圾老師”,但孩子們卻說我是“把垃圾變成寶貝的老師”。
二、科學教師的培養途徑
小學科學教師面對的是小學生,除了自身需要基本的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和藝術尤為重要,需要掌握寬廣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兒童心理學,掌握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培養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從相關的高等師范學校引進人才,也可以由現今正從事其他學科教學的小學教師中擇優轉型而來。
1.積極引進
雖然高等師范學校沒有相應的專業與小學科學匹配,但生物、物理專業的學生有與科學相關的專業知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過“現代科學技術”,對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了解頗多,可以積極引進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成為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引領他們進一步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認識科學概念的特點,不斷積累和生成教學機智,提升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他們將是以后“獨領”的科學教師的生力軍。
2.擇優轉型
篇2
(一)學生對待體育課的認識不正確
體育課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體育課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到位。在小學的體育課堂上,學生表現積極活躍,但是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的大部分是日常的普通游戲,達不到體育課的標準。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問題,認為體育課就是單純地在“玩”,對體育課開展的真正目的認識不足。因此,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首先要轉變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將體育課開展的真正意義告訴學生,從小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正確有序參與體育課的良好習慣。體育課的意義是要讓學生在放松壓力的同時鍛煉身體強身健體,而不是單純地無意義玩耍。
(二)學校體育課開展的力度不大
學校的體育課是每個學校都開設的一門學科,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一方面,學校對體育課的開展力度還是較小的,學校對體育課的開展沒有足夠的重視,使得每到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體育課被“霸占”的情況。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內容也較為單一,學校對體育課也沒有過分的關注和教學上的硬性要求,使得學校體育課的質量普遍較低。另一方面,學校對體育課的投入較少,體育課要想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學校就必須從根本上給予體育事業以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學校要認識到體育課開展對學生和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體育課的有力進行能夠解放學生的天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學校的體育課開展不僅要老師和學生共同負責,還要有學校的保障才行,學校要從物質和輿論多方面推進體育課的有效推進。
(三)學校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
學校體育課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學校體育課開展的形式較為單一,內容較為單調。小學體育課在開展過程中本來就存在學生認識不足,學校重視程度不是特別高的問題,在這樣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導致了學校體育課開展過程中的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小學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大多數是以田徑類的項目為主,很少開展排球、毽球、健美操等運動,使得小學體育課開展內容較為單一,另外,由于學校對體育課的關注程度較少,因此在體育課開設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器材,造成體育課的形式較為單一。另外,體育老師的觀念也影響著學校體育課的質量,一些體育教師把體育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安全上,這樣的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二、營造務真求實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
學校體育課的開展對小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課的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相關三基教學,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在體育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落實效果就必須先從學生入手,首先要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大都比較淺薄,認為體育課就是讓自己充分利用機會好好玩,但是體育課除了讓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得以放松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小學中開展體育課時要將體育課開展的重要意義進行及時有效的灌輸,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度。
(二)學校提高對體育課的重視,給予支持
為了使得學校體育課的有序開展,學校要對體育課的開展提高重視,并且給予體育課一定的支持。首先,學校要加強體育教師對新課標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使得體育課的開展不僅是局限于形式,要使得體育課充分符合新時期體育教學的要求,切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真正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其次,學校要給予體育教師大力的支持,學校要認識到體育課本身的特點,要認識到體育課發生意外也是能夠原諒的,學校要做好教師的堅強后端,保證教師能夠在盡量避免意外事件的情況下大膽教學。最后,學校也要給予體育教學一定的資金支持,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器材,完善相關的訓練設備,如:配備毽球、排球、羽毛球等。另外,學校還要充分保障體育課的開展時間,不能讓體育課的時間被隨便占用。
(三)體育教師要創新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和方式
在體育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營造務真求實的學校體育課堂,教師要創新體育課開展內容和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嚴格準備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課的教學,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其次,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活動鍛煉內容,開展多形式的體育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可以采取毽球、健美操等方式,豐富體育課的內容。最后,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學生的運動量,要使得學生的運動量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要把握好運動時間和強度的配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小學生的運動量要符合生理負荷,在小學生的體育課堂上要重視“學與玩”相結合,要采用中小程度的運動強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課真正營造務真求實的課堂教學。
三、結語
篇3
小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小學教學中需要利用和發揮的重要手段,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點,也不會顧及和思考太多的內容,在面對自己不熟悉或者想要熟悉的內容時往往會發出自己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提問來引導學生的學習,但是小學生在提問時也不會如中學生或者大學生一樣具有規律性,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鼓勵小學生主動提問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提問策略,來引導教學。
一、小學語文提問的實際情況
小學生在課堂上提問是經常見到的事情,有效的提問和教師有針對性引導能夠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發動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學習,也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的,但是還應當看到在我國當前小學課堂提問還存在一些缺陷。
1、課堂提問逐漸成為形式
課堂提問應當注重實質,但是在我國很多小學的教師對這方面的認識存在誤區,只是將課堂提問當做一問一答的方式,沒有充分重視課堂上的提問。根據相關統計學生激烈提問,課堂熱鬧的授課能夠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學的質量也比較高,但是我國小學課堂上的提問通常成為了一種形式,學生的提問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深入問題的本質,挖掘出實質的內容,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也很難發揮。
2、問題沒有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課堂提問并不是單方向的學生針對老師的提問,更多的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以此來檢驗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但是在我國一些小學的教學中教師經常不會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身具有的特點,并沒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改進,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也是教師劃定的范圍內的知識,缺少創新。
3、提問的對象過于狹窄
教師的提問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達到,教師通過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我國一些小學教師的提問缺少廣泛性,參與的學生范圍也相對較窄,多是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參與提問和回答,老師也偏重于優秀的學生,致使課堂提問對象沒有廣泛性。
二、改進課堂提問現狀的策略
針對我國一些小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分析,筆者從教師教學的實際角度出發,針對我國小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以下內容中指出幾種改進對策:
1、形成嚴格且有效的提問原則
課堂提問不應該有規律可循,但是應當有原則保障,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廣泛性,提問應當遵循的原則筆者認為應當有以下幾種:首先必須是民主,提問是一種平等對話,因此這種平等對話必須是民主的,教師和學生處于同樣的地位,沒有高低尊卑之分,這樣學生才能針對問題發揮自己的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啟發性原則。在提問時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保證學生能夠針對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教師的提問也應當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最后要按照階梯型原則進行提問。在不同的課堂教學環節,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不同的階梯,并且合理調配這些階梯之間的跨度,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課文,最終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2、創新課題提問方式
提問方式在課堂上極為重要,在小學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提問方式,在提問時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提問方式進行有效的設計,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在學習中發揮積極主動性。比如在提問時針對問題并不直接提出,而是進行所謂的“曲問”,針對問題從一個小的方面逐漸切入重點,并鼓勵學生主動去想象一些問題,同時進行回答,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打開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能力。
3、對學生的回答多鼓勵
篇4
眾所周知,要想使小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績,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使小學生從“樂學”到“學會”,真正點燃小學生學習的基本動力。小學生還處于愛玩、愛跳的階段,因此,教師應該緊抓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趣味化、多樣化、情景化,使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英語教育。比如,在教授第一單元的第一課程中,教師可以以做游戲的方式讓小學生進行學習,如“猜一猜”游戲,使小學生猜一下教師手里拿的小球是什么顏色,答對者則會獎勵一顆星。在這種活動之中,小學生的參與性非常高漲,這樣便可以使小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除此之外,該活動還能使小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加強自身榮譽感的建立與培養。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愉快的課堂氣氛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愉快課堂氣氛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學生如果喜歡某一位教師,就會對這位教師的課程感興趣,反之,則沒有興趣去學習。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育者,教師要與學生經常溝通,積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之外還可以與學生進行談心,關心學生的家庭狀況,使教師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延續到課外。對于一些重點知識,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探討,并互相鼓勵,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為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改善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英語思維
作為一名英語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的教學原則,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從中創造出比較和諧的英語環境,使小學生在英語環境的熏陶下,對英語學習有所認識與理解,從根本上激發小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小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F如今,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有限,一方面,教師要使小學生對所學的語句進行理解,必要的時候可以借助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進行講解,使學生快速理解。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遵循相應的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提高英語能力。在英語環境得到改善下,小學生能夠加強自身對英語的理解,使其自身對英語產生興趣,在熱愛英語、尊重英語的前提中,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自覺性與自控能力也比較差,如果在英語課堂上讓小學生對內容死記硬背,小學生會感覺到非常反感,從而不利于英語教學。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小學課堂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下,可以很好的將圖片、文字、視頻進行結合,使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創設相應的情景,從而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視覺器官以及聽覺器官,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英語課堂更加富有活力與動力。因此,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其作為英語課堂的重要手段,從根本上調動小學生對英語進行探討與體驗。比如,在教授英語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單詞的基本意義展現出來,并配上相應的圖片,讓小學生在觀看錄像的同時掌握單詞的基本含義,在激發小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英語課堂的效率。
五、優化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習行為
評價方式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的基礎,評價方式的不同所導致英語教學效率不同。一般情況下會采取個人與同伴評價、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不斷優化評價方式,使學生在互相欣賞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教師可以在課后為學生發放一張自我評價的卡片,讓學生對自己課堂之上的表現進行記錄與評價,這種方式可以采用隨機抽取,也可以定期發放,讓學生在對自己的表現打分過后能夠為日后英語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基礎。
(一)小組評價法
小組評價法是評價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采用分組評價法,可以將小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使小學生在小組中開展學習活動。小組評價法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團結精神以及團隊能力,使小學生能夠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關心。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集體觀念以及合作學習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集體評價法
篇5
從兒童的思維特點來看,小學生形象記憶能力較強,分析綜合能力較弱,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復雜的知識內容不易理解和掌握,這時,巧妙地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可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從而分散學習難點,便于學生抓住知識關鍵點,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巧借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釋疑解惑,激活思維,深化知識理解。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一文,是一則寓言故事,哲理性較強,課本重點:學生能夠憑借文中語言體味出寓言故事所說明的道理;難點: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內涵。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巧妙地出示投影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蟬”“螳螂”“黃雀”的動作神態,再聯系課中的“乘虛而入”“不堪設想”等詞,指導學生放飛想象,領悟“眼前利益”和“身后正隱伏著的禍患”的雙關之意,領會吳王“恍然大悟”的道理。最后,通過播放視頻,展示一些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的事例,深化學生理解,把握“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蘊含的深刻道理。
二、有效整合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學習空間,提升能力
語文學習離不開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積淀,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廣泛閱讀、多方涉獵,然而,這一要求在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F代教育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豐富了學生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學習空間,學生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充分借助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自主拓展閱讀與交流,自主學習探究,學會搜索、查詢、分析、鑒別、篩選、歸納、整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開展學習活動,從而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借助網絡信息環境,廣泛開展課外學習活動,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通過課內向課外的遷移延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比如,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夢圓飛天》一課后,教師可以結合近年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神州八號”“神州九號”“神州十號”的成功發射,以“中國航天科技”“探索太空奧秘”為探究主題,讓學生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查閱相關資料,并開展相關專題學習活動,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和設想。
三、總結
篇6
關鍵詞:新課程 高校 語文 課程 教學論
一.引 言
自2001年至今,我國九年義務教學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全面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開。在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背景下,社會對高校的課程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師范高等院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理論性、實用性和專業性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須課程。雖然為了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高師院校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教材和教學方面進行了諸多改革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可否認還存在諸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出發,遵循語文教學的規律,遵循學生的各方面特點,結合其他學科教學優點,依據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對高師院校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革。
二.教材體系與教材內容改革
(一)構建科學教材體系。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材應有以下三編構成,即語文課程與教學概論,中學語文教材,語文教學技能訓練,這一教材體系的邏輯關系是:課程與教學理論――課程主體內容――教學技能訓練。首先,課程與教學理論,主要是闡述語文課程教學的歷史和研究理論,語文課程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語文教學的過程及其原則,為學生展示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此外,通過開設教育心理學和教學法輔助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理論依據。其次,語文教師素質教育。通過語文理論教學的更新,是學生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習中明確自身所應達到的標準和要求。第三,語文教學技能訓練。主要介紹語文教學的設計技能、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和評價技能,通過讓學生對全國中小學現行各種版本教材的分析,縱橫交叉并且立體學習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專業知識。
(二)整合教材內容,增刪有度。
全國高師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材五花八門,層次不齊。新課程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以顧之川對語文教學的理解為例(人教版語文教學):1.堅持“守正出新”,適應新時代的特點和各類中學的教學需要。注意繼承我國高中語文教科書編制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適當考慮中學語文課程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適用面。2.構建“立體系統”,體現內容的綜合性和體例的模塊化。3.突出“過程和方法”,以“浸潤式”學習的設計整合各個方向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學應該適應新時代語文教學的要求和需求,對教材應該適當調整。語文教學結合所在院校的人文、自然和風俗等方面,突出語文學習生活化。例如:西安是歷史文化古都,為語文教學提供便利條件。
三.中英教學的影響及改革
中文教學注重語文素養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英語教學注重英語思維和四項能力的提升。兩者有眾多不同,也有許多相似性。導致語文學習或多或少受英語的誤導。例如:Protect environment, everything begins with me. (譯: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就是典型的漢語式英語表達,它受漢語表達的定勢影響,學生可以直接表達成:Don’t throw rubbish here.
對中英文教學秉著“相輔相成,自我發展”的思想。首先: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明確,地位至高。高等師院語文教學課程標準要與時展接軌,才是教學目標明確化。在突出英語地位同時,語文教學也要同英語具有同樣地位。大學生普通話測試內容,可以加入語文基礎知識的測試。這樣,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其次:語文與英語異同互教,所謂的語文與英語異同互教是指在兩種語言教學中,包含相同內容的和不同內容的教學內容,要時常進行對比教學并相互借鑒。例如:對詩中月的教學,除國內作品古今對照外,還可以通過中外原作的對照教學。最后,強化中英文篇章的翻譯教學。比如:《紅樓夢》的外文翻譯有很多版本,但是哪種版本最忠實原文呢?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外文翻譯眾多,但是哪種版本又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和原文呢?通過這樣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中國文化有別樣的體驗。
四.高校教師隊伍進修與研討
自高校師范院校建設以來,許多高校的一線教師很少有機會參加進修,導致他們個人教學積極性不高。自我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源泉之一,馬克思哲學認為,從層次上看,人的需要可劃分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從心理學的角度把人的需要分為七級,其中一至四級是屬于缺失需要,具體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五到七級是屬于成長或發展的需要,具體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新聞媒體報道的學術研討,參會人員大多是專家或者中文系領導。此外,由于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權缺失、缺乏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和專業發展規劃、教師個體差異明顯和知識結構不合理、未能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以及教師專業發展呈現片面性、教師在職進修培訓存在功利傾向和培訓形式缺少個性化、缺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考核評估機制、高校教師專業發展保障制度的缺陷以及傳統官本位思想影響。
五.對策與建議
針對上述現狀,我們應從以下方面入手:1、教師自身要提高自我發展的意識,保持謙虛向上的學習心態;2、國家制度和法律對教師進修加大保護;3、學校對教師教學能力考核推出科學有效的制度,并培訓前和培訓中薪酬和休假等要一碗水端平;4、政府對教師培訓提供政策便利,并能夠組織或資金支持;5、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進修行列中;6、在政府宏觀把握,學校自我管理剔除官本位存在。
參考文獻:
[1]武永明.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改革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201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墩Z文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顧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介紹[J]http://.cn/
[4]Robert J.stemberg & Wendy McWilliams.教育心理學[J].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332.
篇7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有效提問
一、課堂提問的現狀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對提問還缺乏科學的認識,還不能有效地運用提問來達成高層次的教學目標,現在的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課堂上,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在運用提問,但并非所有教師的提問都是科學和有效的。有的問題范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于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么就問什么。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提問不注重藝術性,問題水平偏低。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沒有”之類的提問,表面上營造了熱烈的氣氛,實質上流于形式、華而不實,有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只偏重于結論,如“對不對”、“答案是什么”,而很少問“為什么”、“這個問題你是怎樣思考的”,不善于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適當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的缺陷得不到及時的糾正,思維水平難以提高。水平偏低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思維水平。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發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后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復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么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于完善的機會。
針對上面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有效提問的研究”的課題,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通過對提問的有效性研究,能極大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低負擔、高質量。
二、什么是有效提問
有效性提問是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有計劃地、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
有效性的提問,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及時地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問題具有針對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能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問,而是一些精當的具有啟發性、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答問后的討論、點撥。當前有些課堂提問抓不住課文的重點或教學的重點,有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無“綱舉目張”之效。教師教學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關鍵處著力,所提問題要突出課文重點或教學重點,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問題擊中要害,使學生進入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中。
2、問題具有探究性
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提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究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應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賦有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去探究。課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逐漸明確研究思路,并實施研究,對所獲資料進行分析、篩選、整理、加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觀點,并撰寫個小論文、小調查,還可組織交流或舉行展示。通過開展“探究性教學”,一方面使學生們學得了很多科學知識和技能,但更為可貴的是使學生獲得了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同時,具有勇于突破和敢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些獨特的思維過程,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和求異性。
3、問題具有開放性。
篇8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教師必須明確自身的責任和身份。教師主宰課堂的傳統已不再適應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身的主導作用,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能適應當今教育教學的發展。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傳統的識字教學是教師領讀字音、分析結構、劃空等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學生在老師讀完講完之后再去死記硬背,學得非??鄲?,有的甚至厭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堅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開手腳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拼音、偏旁部首等知識,自行識字認字;利用工具書以及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去理解字義和詞義。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探索出新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感到自信,識字水平和識字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給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和機會
“是馬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閱讀,深入思考。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切莫急于求成,要給予學生期待的眼神和鼓勵性的言語,這實際上也是在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這個時間雖然十分短暫,但它是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最為活躍的時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例如,我在進行《鳥的天堂》一課的教學時學生讀完課文后,我問道:“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時僅有兩三名學生舉手,如果我立刻提問他們,這將影響其他學生的思考,所以我用手勢示意他們先把手放下。不一會兒,學生都舉起了手,我這才進行提問。先讓一名中等生回答,回答基本正確,但不夠具體,又經過另一名學生的補充,答案具體、完整。瞧,這短短的幾分鐘不同樣也是學生思維的空間嗎?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來越多地遇到與人的交際、合作,怎樣與人和諧的合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合作學習也逐漸成為新時期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地被教師所采用。在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中,學生的思維不斷迸發出閃閃火花,并從中感受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學習《林海》一文時,學生有的網上查閱資料,有的翻閱書籍。他們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關資料。搜集了有關興安嶺的資料,如物產、地貌、地理、歷史和現狀;還有的學生搜集了文章的出處(原文)。通過生生交流,將不同方面的資料匯集在一起,使每個人的資料更全面了,學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課文。小組合作學習并不等于教師袖手旁觀,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是師生共同探討、共同學習的過程。如,在教學《豐碑》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預習,通過自學初步感知課文。在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時,我便在這個小組走走,到那個小組看看,無意間我卻聽到:“軍需處長怎么也是一個官,怎么可能將軍會認不出他?”偶爾間,學生的問題觸動了我的內心,其實這個問題我是沒有發現的,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并不比成人低。于是我就加入到這組同學當中,跟他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是因為積雪把軍需處長的身體覆蓋了,所以將軍沒有認出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小組討論學習描寫軍需處長的一段話時,又有學生在討論時提到軍需處長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為什么他在臨犧牲前會如此鎮定、安詳。在聽到這個問題后,我立即將它公布給其他小組,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自己加入到這個組一起進行討論研究。這兩次小組合作,正是由于教師及時發現,并加入討論,致使學生討論學習的熱情高漲,使合作學習的效能發揮到了極點。高明的教師在參與合作中,在發現了學生的問題、困難時,應不著痕跡地幫助他們攻克難關,到達勝利的彼岸。教師更是一個真誠的贊美者,會對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發出由衷的贊美。在師生合作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到尊重與信任,樹立自信,并把這份信任與尊重帶到生活中,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四總結
篇9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育已經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全過程中,并且其作用越來越明顯。雖然在語文教學方面應用多媒體技術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嚴重阻礙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增強。筆者在此談談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特殊教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特殊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和信息量,為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以及信息的運用能力。在當今社會中,信息對于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競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掌握以及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多媒體課件技術種類多,豐富多彩,信息量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傳輸知識和信息,學生除了對書本知識進行學習,還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外的知識和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處理知識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其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激發。由于語文教學的內容多、任務重,語文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積累,再加上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不同,他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學生本身對學習的興趣便不高,對語文學習更是容易喪失興趣。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一些符合文章內容的背景音樂,搭配背景音樂為學生有感情朗讀;還可以運用視頻等更為直接的手段來對上課內容進行展示,對學生注意力進行吸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最后,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語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印象和掌握。在運用多媒體技術之前,學生只是通過書本教材來掌握基礎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后,學生便多了很多渠道來掌握知識,擁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通過適合自己的渠道來對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視頻、聲音、圖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學生感情更加豐富,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視頻來進行教學,畫面形象,聲音動聽,會加深學生印象,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3利用多媒體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結合實際情況
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應該堅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與眾不同,有些學生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礙,有些學生聽力受阻,有些學生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與實際教學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迎合風尚,拋棄學生感受,一味實施灌輸學習。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實處,要杜絕個人的喜好,一切活動以學生的喜好為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比如,有些教師喜歡使用幻燈片來展示課堂的中心和內容,但是學生往往喜歡通過音像資料來學習,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意愿,為學生尋找一些與文章相關、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幫助的影音資料。影音資料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更直觀、具體、生動地學習語文知識。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正視多媒體地位
近些年來,學校都已普及多媒體技術和設備,但是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沒有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的實際地位,導致在應用多媒體的時候產生問題。多媒體僅僅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工具和教學方法,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水平。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將多媒體優勢發揮出來,以語文教材為依據。如在為學生教授課文的時候,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結合作者的人生遭遇,來探索文章的主旨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與作者相關的資料,并且通過計算機播放照片的形式來為學生展示作者生活環境、人物關系以及與文章內容符合的情境。計算機的運用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了媒介,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和文章。
3)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遵循應用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必須要遵循適度原則、適時原則以及適宜原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必須要有時間規定。有些教師重多媒體輕教材,整堂課都在用多媒體,將語文教材徹底拋棄。初中語文教學必須要將教材作為基礎,堅持適度原則,運用多媒體不能太頻繁,否則學生會感覺厭倦,進而反感多媒體教學,更反感初中語文。而適宜是針對多媒體運用度來說的,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最終提升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4)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在課前儲備資源
任何一節課程是否成功,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的發揮,還與教師備課情況息息相關。在傳統意義上,教師使用最多的就是錄音、卡片、實物、掛圖等,這些資源具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課堂教學創新。當今社會,互聯網的不斷興起,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解決了教具單調、局限的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在互聯網上輕松找到教學資料,觀看其他教師的教案,學習其他教師的長處。對別人的教材分析、課堂資源、拓展知識等內容進行借鑒,不僅可以打開初中語文教師的備課思路,更可以開闊學生和教師的視野,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塑造出適合特殊教育學校初中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從本質上提升初中語文課堂的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如在備課過程中,筆者往往會到互聯網上尋找將要為學生講授的知識點,對其進行擴展,并且觀看其他學校教師的教學視頻,吸取其他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優點。在為學生講授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拓展,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4結語
篇10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 反思 教學策略
學校的一切工作中心在于教學,教學質量的好壞是一所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而教學的主陣地在于課堂,課堂的根本在于效益,而課堂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及歸宿點就在于此,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非常重視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
一、新課程下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優化教學活動,示范和引導學生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它以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為主要表現形式。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設計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忙于問題的討論,活動材料的整理,教師也忙得焦頭爛額,但其效果卻并不明顯。只要我們靜下來思考就不難發現有不少活動缺乏明確的目的性,給人的感覺是隨意性大,教學面廣,膚淺局限性突出,活動僅僅停留在追求表面熱鬧非凡,其結果只能是蜻蜓點水,不痛不癢,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其本質只是為活動而活動,它的目的意義不大,因此,我們應當旗幟鮮明地大膽舍棄繁雜庸俗的教學活動,大膽提倡富有示范性和指導性并重的教學活動。
(三)營造民主的氛圍,活躍課堂教學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創設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睂W習,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輕松事。因此,要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該時刻調整心情,帶著微笑走進教室,讓微笑感染每一個學生。課堂上,學生大多怕老師,對老師存在膽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膽發言,暢所欲言。因此,老師注意說話方式,把話語說得親切些,和藹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學生樂于親近你。
二、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和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講授是向學生高效率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能重要途徑。優秀的教師上課,總是認真講授準確無誤,方法靈活多樣,重點突出。在各教學環節都安排恰當的前提下,課堂講授的成敗,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即取決于教師語言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說,教師語言的藝術,要體現出下面三個特點:
(一)教師語言的準確性和精煉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通過教師講授來學習領會知識。教師的語言,只有能為學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講授的語言必須準確精煉,邏輯性強,具有嚴密的科學性。
(二)教師語言的節奏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的語言具有節奏感,它能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單調刺激,減少學生的疲勞,使教學氣氛和諧輕松。
(三)教師語言的幽默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幽默,就是運用各種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發笑的語言,動作與表情,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求知的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實踐表明,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凡是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三、新時期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以內幾個方面上。
(一)課堂教學內容上
小學語文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征,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小學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二)課堂教學的形式上
有的小學語文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課堂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誠然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么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都應以小學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的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 譚君儀《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 2009年8期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
- 下一篇:初一地理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