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經(jīng)驗范文

時間:2023-07-25 17:2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語文教學經(jīng)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三語文教學經(jīng)驗

篇1

關(guān)鍵詞:高考;減負;成就感;管理;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80-02

高三的學生面臨高考,這時如何開展語文的教育工作,一直是語文教師甚至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考慮的問題。大多高三語文教師認真梳理著高中六本課本的重點,研究歷年高考試題,結(jié)合考試大綱的說明,然后精心設計一套又一套的試卷,實施“題海戰(zhàn)術(shù)”。每日不停地叫學生做題,然后批改、講解,直至老師心力交瘁,學生茫然失措,最后的高考效果卻并不理想,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只是重視了教,而忽略了教育的管理。對于高三的學生而言,面臨高考,幾個科目都需要去鞏固和復習,精力有限,學生根本沒有辦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語文這一科當中。浩如煙海的各種訓練復習試題對于學生,成為了一個巨大的負擔,不僅占用了學生的很多寶貴時間,更是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自然效果就不會太明顯。

那么如何進行高三語文教學,才能夠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呢?筆者通過多年高三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和不斷摸索,認為高三語文教學開展的靈魂在于管理。管理的真諦在于“導”與“指”,即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分配自己的精力,指引學生如何去學習,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催生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關(guān)于如何運用管理的方法來開展高三語文教學,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減負才是成功之道

高三是非常時期,無論對教師或是對學生。許多人認為,在高三進行大量的高難度訓練非常合理,這樣不僅可以借考試來促進學生學習,還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水平,檢測出學生的缺點與不足,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復習等等,總之他們認為大量高難度的考試具有很多優(yōu)點,應該提倡和發(fā)揚。這些教師的意圖與出發(fā)點的確是好的,這點無可非議,但是這種錯誤做法,卻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根本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許多事實表明,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減負,才是成功之道。

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們:考試頻率與難度與語文成績之間并沒有太大的關(guān)聯(lián),而且難度的提高甚至有可能影響基礎知識的鞏固。語文教學與理科教學不同,語文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與教學目標等都決定了語文教學比較側(cè)重于“悟”與“懂”兩個方面,即明白原理和理解體悟。然而“懂”與“悟”卻并非是通過不斷考試與加大考試難度就可以使學生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頻繁的考試不但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使學生在不斷的考試中,窮于應付,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吸收和準備,故而產(chǎn)生極差的效果,不但令學生身心俱疲,還會影響學生的情緒,產(chǎn)生悲觀情緒。

作為高三的語文教師,應當去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唯有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進而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成績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而想要達到這點,就需要高三教師在降低考試的頻率與難度的同時,加強管理,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由此可見,減負才是成功之道。

二、努力幫助學生擁有成就感

每個人都渴望被人重視,渴望成功。故而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現(xiàn)在許多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卻缺少成就感,總的來說,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以及對學生的引導有很大關(guān)系。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學生最終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頻繁而較難的考試卻阻礙了我們目標的實現(xiàn)。頻繁的考試占用了學生太多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令學生無法進行必要的復習、消化與鞏固,而較難的考試更是不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成就感,甚至使學生產(chǎn)生學無所成的錯覺,影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最為正確的方法無疑是降低考試的頻率與難度,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感受學習帶來的成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與成就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三、注重管理,加強指導

高三語文教師需要重視管理與指導的力量,注重管理,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放棄陳舊的加時間、加題量的教學方式,努力從管理與指導上追求成效,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目標。

現(xiàn)在許多高三語文教師依舊采用著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講,不斷測驗,不斷去否定學生。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無法令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更是打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成就感與學習熱情,并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想真正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高三語文教師要做到兩個方面。其一是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其二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與指導。

針對高三學生緊張而繁重的學習,語文教師要精于講述,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留給學生思考和理解的時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做到精于考試,即考試要少而精,從有效的考試中追求質(zhì)量與成效,充分發(fā)揮考試的作用。

篇2

關(guān)鍵詞:吳文化;化學研究;預處理;物質(zhì)的檢驗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12-001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04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吳文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吳文化蘊含的豐富的地理、人文、科技等文化資源都是非常難得的教育資源。吳文化本身源于吳地人民的智慧與傳承,為他們所熟知,并且對他們的生活產(chǎn)生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吳文化地區(qū)的教育教學倡導將吳文化內(nèi)容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融入教學中,地域文化資源對于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是能夠充分激起學生的認知共鳴的。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蘇州的不斷推進,吳文化資源不斷的被用來開發(fā)成校本課程,或是作為新授課知識點引入的素材,而鮮少真正將這些資源貫穿在課堂教學中,讓吳文化真正走入課堂??萍嘉幕Y源尤其如此。

以吳文化資源中豐富的化學資源為例,像吳地的冶金工藝、御窯金磚的燒制工藝發(fā)展、蘇州絲綢的制作工藝等,都蘊含豐富的化學教學資源。教師們往往只是在講到金屬冶煉的時候,會順便講一下蘇州歷史上有名的干將莫邪劍,在講到硅酸鹽材料時會提到蘇州非常著名的御窯金磚,或在講到蛋白質(zhì)的鑒別時會說起蘇州的絲綢,這樣的點到即止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不能讓吳文化中的化學資源真正融入到地方課堂教學中。

或許會有人提出質(zhì)疑,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如果將吳文化資源過多融入,勢必會沖淡教學主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甚至將一堂教學課變?yōu)榱诵1菊n。其實,要將吳文化資源真正融入到課堂中,讓課堂教學目標在吳文化情境下圓滿完成,既不沖淡主題,又能讓當?shù)貙W生感受到濃濃的吳文化情境,是可以做到的。這要求教師在對教學構(gòu)思和設計時把握幾點:一是對課堂教學目標和吳文化相關(guān)資源契合點的深入揣摩、二是對學生主體所掌握知識的很好把握、三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巧妙設計。

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將吳文化中的碧螺春茶文化與高三化學“物質(zhì)的檢驗”這一復習知識點巧妙融合,設計了一堂高三復習課——《茶文化與化學》。力求在課堂教學中能將吳文化與高三復習課相融合,打造一堂高效、系統(tǒng)而生動的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和地方文化教學發(fā)展理念的課。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構(gòu)思與特色來進行闡述。

二、教學設計前的思考

“物質(zhì)的檢驗”是在進行化學研究時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而化學研究最終會落實到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際上,這也正是目前高考命題的熱點,即:考查學生在實驗室流程、工業(yè)流程情境中對物質(zhì)(定性、定量)研究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一知識點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關(guān)聯(lián)起來呢?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我思考了以下幾點:

1. 要將知識點與生活生產(chǎn)實際關(guān)聯(lián)起來,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實例出發(fā),以點概面,由具體到概括的講解該知識點涉及的一類題的解決方法。

2.如何能將吳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到教學中去,在不沖淡教學主題的前提下,既能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能讓學生領略吳文化的科技之美,讓枯燥的高三復習課成為一種文化享受。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構(gòu)思和特點

鑒于上述兩點考慮,我選擇了吳文化中的“碧螺春茶文化”作為教學資源來設計這堂復習課。整個課堂教學力求突出四個優(yōu)點:真、全、辨、新。

1. 課堂教學過程依托于茶文化呈現(xiàn)真實的情境

整節(jié)課在茶文化這一真實的情境下展開。由蘇州碧螺春茶文化的簡單概述開始,點明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從化學的角度研究碧螺春茶文化的化學奧秘。從化學角度來研究茶文化,就是要對茶葉成分進行研究,從科學的角度理解茶葉成分與養(yǎng)生保健的關(guān)系。整節(jié)課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對物質(zhì)成分研究的過程包括預處理和物質(zhì)成分檢驗兩大步。這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點。

在講解預處理這個概念時,我并沒有以下定義的方式直接告知學生什么是預處理,以及怎樣預處理,而是圍繞茶文化情境,由泡茶工藝來引出。

由茶文化概述引入碧螺春獨特的泡茶工藝,并在此設置了一個由教師展示的真實的泡茶環(huán)節(jié),在展示過程中,突出泡茶的步驟,在泡茶賞茶的過程中向?qū)W生講解預處理的原理:泡茶的過程就是一個用水溶解茶葉中營養(yǎng)成分的過程,在化學工藝流程上叫“浸取”或“固液萃取”,就是利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可溶組分和殘渣的操作。用熱水泡茶是為了把能溶于熱水的有機成分提取出來,一杯茶可以多次沖泡,也是利用了少量多次萃取的操作。從泡茶品茶的整個過程看,上述步驟就如同一個化學工藝流程的預處理過程,為后續(xù)的飲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利用泡茶工藝展示,將“浸取”這個預處理操作很自然的闡明,并由點及面的將泡茶的過程衍伸到一類物質(zhì)檢驗的化學工藝流程的預處理過程,為接下來講解物質(zhì)研究的一般方法打下了基礎。整個過程真實自然,比起空洞的下定義的方式,更能讓學生理解和接受。

在品茶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真切的感受茶香、茶色,簡單了解了碧螺春茶作為綠茶的一道獨特的炒制工藝——高溫殺青的原理,即:防止茶多酚氧化。激發(fā)了學生對茶葉成分研究的興趣。在理解預處理這一概念后,由茶香茶色這一真實情境,很自然地引領學生進入研究茶葉成分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中。

2. 課堂教學內(nèi)容圍繞“物質(zhì)的檢驗”這一知識點全面展開

(1)知識點闡述的系統(tǒng)全面化

在具體對茶葉成分檢驗前,先針對植物成分檢驗的一般流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講解。

植物成分檢驗的流程包括預處理和成分檢驗兩個步驟。

首先要針對植物中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類不同的成分采用不同的預處理方式。對有機物成分要選擇對應的溶劑(如有機溶劑、熱水、冷水等)直接液浸處理。而對于無機成分的研究,則要先通過灼燒植物去除有機物成分的干擾,再采用液浸的方式來預處理。通過預處理,使所研究成分溶解在溶劑中,方便接下來的檢驗工作。

然后就是對成分的檢驗。成分的檢驗是通過化學實驗來實現(xiàn)的,所以要遵循三個原則:簡便、明顯、干擾少。

通過以上的系統(tǒng)講解,向?qū)W生全面展示了植物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為接下來的課堂研究活動打下基礎。

(2)物質(zhì)檢驗對象和物質(zhì)檢驗方法的全面化

在對茶葉成分進行檢驗這一課堂環(huán)節(jié),有條理地設計了多組實驗,包括:有機物質(zhì)的檢驗和性質(zhì)研究——茶多酚的檢驗、茶多酚的抗氧化性;無機物質(zhì)的檢驗——茶葉中鈣元素和鐵元素的檢驗。既有有機物的檢驗又有無機物的檢驗。

在多組課堂實驗中大多數(shù)都是定性試驗,但也有如濃茶水pH值檢測的定量試驗。

同時在實驗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傳統(tǒng)實驗方式但也用到了如電子pH計這樣的新式實驗用具。

可以說對于茶葉成分檢驗所設計的多組實驗,真正做到了系統(tǒng)全面,充分考慮到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各種實驗操作的目的。

3. 課堂教學重點概念利用辨析的方式使學生建立健全的知識體系

高三復習是一個健全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所以在復習時,除了要緊緊圍繞復習重點展開教學,還要不失時機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化學研究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次利用多個概念的辨析來呈現(xiàn)教學重難點知識,并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努力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如在講到茶水因富含茶多酚、鞣酸等物質(zhì)而呈弱酸性時,將茶水的弱酸性和茶葉是堿性食品這兩個概念進行辨析,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掌握這兩個看似矛盾但卻統(tǒng)一的概念,拓寬學生知識面,深化記憶。

又如進行茶多酚的檢驗時,在了解茶多酚含有多個酚羥基官能團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多個檢驗茶多酚的方法,像用三氯化鐵溶液進行顏色反應、用濃溴水進行沉淀反應等,并通過具體實驗,驗證兩種實驗方式的優(yōu)劣,培養(yǎng)學生由物質(zhì)結(jié)構(gòu)推斷檢驗手段,由具體實驗操作優(yōu)劣比較得出最佳實驗方案的化學研究思維,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

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如檢驗無機物和有機物預處理方式的辨析,使學生能系統(tǒng)地把握教學的重點。

4. 課堂教學設計契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穩(wěn)中求新

可以說,整節(jié)課雖然是一堂高三復習課,但是由于和吳文化資源的相互融合,所以呈現(xiàn)出角度創(chuàng)新,意境清新的特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堂課理論講述與實驗研究相結(jié)合,書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碰撞,化學原理分析與碧螺春茶文化養(yǎng)生相交織,讓學生在高效、生動的接收知識的同時又感受到了濃濃的吳文化魅力,這樣的一堂課應該是契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

本節(jié)課利用茶文化為載體,通過例舉茶葉中部分物質(zhì)的檢驗來復習物質(zhì)檢驗流程和具體操作,相信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物質(zhì)檢驗的方法可以在今后的相關(guān)流程題中靈活運用。

吳文化的發(fā)展一定離不開科學文化的支持和助推,一種文化要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才能感受到它的精髓所在,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想把吳文化真正融入進去,就要學會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它,讓吳文化資源真正為我們所用,同時也相信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更深層地了解吳文化,使這種文化更好 地造福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夏志芳. 地域文化·課程開發(fā) [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2

篇3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組織全體語文教師認真學習語文科新課程標準,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通過學習,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大家深深體會到: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泛,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舊的教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了,改革教學方式勢在必行;認識到必須要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zhì)量觀,并把課改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

2、學習交流課改經(jīng)驗:利用每周二下午第二節(jié)課教研組活動的時間,探討交流《晉江一中課堂教學法100條》《課堂教學工作方法與常見教學法》的實施辦法和心得體會。

3、外出學習開闊課改視野:組織語文教師外出聽課學習,高三全體語文老師到高一、高二的語文老師也分別到季元中學、養(yǎng)正中學、泉州城東中學觀摩聽課。高三語文老師和高一、高二的語文備課組長多次參加了課程改革培訓會,高考信息會,聆聽專家教導。這些外出聽課學習開闊了老師們的視野,每次學習觀摩都有新收獲,都受益匪淺。通過學習,加強了教師的課改意識,提高了教師的水平。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質(zhì)效。

語文教學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我們語文教研組全體老師十分重視用課改理念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1、用課改理念完善備課組活動:每周開展一次備課組會議,做到“四定一交流”,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nèi)容、定主講人,交流探討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以達到“資源共享,同伴互助;探究問題,溝通交流;目標方法,操作共識”的目的。真正使備課組活動成為新課改理念的試驗田,成為“新教師經(jīng)驗積累、老教師知識更新”的個人專業(yè)化成長的渠道。

2、用課改理念開展師徒結(jié)對工作:為打造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群體,我組每位教師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時,中、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jié)成了多個教學對子,老教師能無私地給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jīng)驗,并與年輕教師教學相長探討課改經(jīng)驗教訓。在拜師結(jié)對活動中,新教師虛心好學,積極主動,主動請教,主動聽課,進步快,工作投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幫、帶、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中,李嘉惠、莊紅紅等幾位年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迅速成長,他們不僅上課、備課認真,還非常注重用新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悟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篇4

一、擬好計劃,確定內(nèi)容,合理安排

教材閱讀教學的個性閱讀主要體現(xiàn)在誦讀、揣摩、積累三個方面。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于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五部分,即:積累和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部分。從高中語文的特點來看,要想達到這五部分的統(tǒng)一,閱讀是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環(huán)節(jié)。因此,作為每天的學生早讀安排,閱讀應該占相當大的比重。

早讀的時間相對較短,讀什么,怎么讀,目標必須要具體化,這樣才能提高早讀課的利用效率,為高三復習節(jié)約時間。一般來說,早讀安排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可能更合適一些。

1.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包括重點字、詞的讀音、書寫,早讀要把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保證學生既能讀得準、也能寫得對;

2.文學常識、名篇名句部分,要把讀與練結(jié)合起來;

3.文言文、詩詞部分,因為它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強化;

4.學生筆記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如重點知識、美文摘抄等相關(guān)知識。早讀內(nèi)容明確,只要這樣讓學生每天有事做,每天早晨有書讀,才能讓學生在每個學習日都有個好的開始――一日之計在于晨。

合理完整的計劃,科學周密的安排是語文學科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有力保障。特別是在高三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在安排學生早讀閱讀任務時,一定要從整個高三語文學科的語文復習計劃著手,來系統(tǒng)地制定和安排每周、每天的閱讀計劃,其安排的大致依據(jù)應該是以下幾點。

(一)內(nèi)容緊跟專題復習,作文素材貫穿始終

記憶實驗發(fā)現(xiàn):心理學表明記憶百分比的曲線最初階段是陡然下降的,然后才緩慢下降。根據(jù)這一遺忘規(guī)律,及時、合理、有序地復習鞏固就顯得很必要了,所以在復習某個專題時,我就安排學生用兩三個早上讀這個專題,基礎知識專題訓練掌握得好,既為下一個專題訓練打下了基礎,也為作文教學積累了素材。

從高考試題的構(gòu)成來看,作文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關(guān)于學生寫作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要,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很多學生寫作能力差,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夠,另一方面主要是學生寫作方面的積累不夠,也就是常說的寫作素材太少,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覺得無從下筆,語言干澀。所以,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好早讀的時間,讓學生去溫習和回味自己所整理的相關(guān)素材,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考試之前強化記憶的內(nèi)容

記憶實驗表明,若是需要長時間記憶的東西,必須經(jīng)過反復復習,方能記牢,重學、重讀的次數(shù)越多,記得越牢,遺忘越慢。茅以升先生的記憶秘訣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教育和引導學生“溫故”。每次大型考試之前兩、三個星期的早讀課,都要求學生重復讀字音、字形、成語、名句名篇等要求記憶的內(nèi)容。這樣多次重復之后,高考考查的記憶性的知識內(nèi)容,學生因為反復拿來溫習,自然把握性就會大大提高,能拿分的地方不丟分了,學生便有了成就感,就更加重視早讀的重要性,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三)考前一個月強化誦讀文言文、美文

現(xiàn)代考試是以考查學生能力和素質(zhì)為主要目標的,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高三階段語文學科備考的主要內(nèi)容。而在高考語文考查的內(nèi)容中,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一直占得比重比較大,所以必須要加強學生這部分內(nèi)容的準備。而誦讀相關(guān)的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所以,臨近考試,教師要重點安排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讀和記,記憶必備的漢語言基礎知識(包括文學常識、字詞基本知識、古漢語基本常識等),這些是學生“文學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題過程中最常見的部分,練好學生的“基本功”,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誦讀文言文,一方面可以增強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解題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作文準備了語言材料。

二、明確目標加強指導、

每個早讀課,我都規(guī)定學生讀的內(nèi)容并確定目標,并且指導學生科學早讀。教學生如何記憶語文知識也是一種語文學法的指導,學生掌握了較好的記憶方法,才能有效地記憶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果。朱光潛先生認為語文的“誦讀”要高聲朗讀,只瀏覽默讀不行。記憶實驗表明,若能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觀去記憶所學內(nèi)容,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調(diào)動各種感官的積極性,記憶效果會更好。因此每逢早讀課,我都要求學生誦讀出聲音,并且做筆記。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誦讀內(nèi)容及時考核,并根據(jù)學生掌握的不同情況再次做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及時抽查,加強監(jiān)督交流

及時抽查是一種動力,是對學生的鞭策和鼓勵。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表明,及時有效的外部力量能夠進一步強化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定期對學生早讀內(nèi)容進行抽查。抽查的內(nèi)容有兩項:一是記憶的內(nèi)容;二是平時的課后作業(yè)。記憶的內(nèi)容,往往以試卷的形式在早讀課的十分鐘完成。平時的課后語文作業(yè)在高三階段,教師想要收全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早讀課期間,我便讓學生把作業(yè)放在課桌上,進行抽查面批。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學生會重視課后練習并能主動做好;二是面批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篇5

【關(guān)鍵詞】語文; 高考; 復習

面對高考,各個語文老師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語文考試“題在課外,功在課內(nèi)”。 高三語文復習涉及的范圍廣、面積大、數(shù)量多,加之重理科輕文科的思想影響了學生對語文復習的認識,語文復習方法欠缺。另外,在高考語文復習安排計劃上,缺乏科學的指導思想,致使語文復習效果不佳。在復習的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考語文復習的科學性

高三語文為了少走彎路,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復習的效率,在復習中首先要引導學生研究“兩綱”(所謂“兩綱”是指《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尤其要研究《考試說明》中所列的考項,要明確目標,逐項對照,務求落實;對《考試說明》中新修訂的內(nèi)容,要有足夠的重視。其次,要引導學生研究近年來高考語文試題創(chuàng)新的基本思路及命題規(guī)律,總結(jié)各種題型的解題規(guī)律,掌握答題技巧。再次,要引導學生研究往屆高考試題,因為高考命題的基本特點是“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新”,而且往屆高考試題是眾多專家認真研究的結(jié)晶,較之其他個人命題或地區(qū)性命題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更強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訓練價值。據(jù)此,要抓住試題中穩(wěn)定的部分,落實“穩(wěn)定部分”的知識點,確保拿到基礎知識分。此外,還要讓學生熟悉考題框架,熟悉各類題型,消除學生對試題的陌生感和畏懼心理。

二、高考語文復習的計劃性

要使復習有條不紊,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但要有宏觀上的總體安排,還要有微觀上的局部操作程序。一般說來,語文總復習安排四個階段為宜:

第一階段要有效的使用課本,這個階段的復習,重在掌握課本知識,提高能力。課本中的知識大多較為分散,必須對其進行歸納梳理,才能顯示出課本的優(yōu)勢。如高中語文課本里170篇詩文,可按小說、散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戲劇、詩歌、詞、散曲、應用文、文言文分成11類進行復習,分類梳理過關(guān),分類加深和擴展,這樣就會使課本知識系統(tǒng)化,避免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縱觀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直接來自課本的雖然不多,但很多題是課本知識的巧妙遷移和合理深化。所以語文復習備考,要善于把課本當作“例子”,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功能的復習與訓練,做到“遷移”由課本出發(fā),“加深”從課本實現(xiàn),“綜合”以課本為例。一句話,就是“科學利用課本,注意對接高考”。

第二階段要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對知識點進行專題復習,使各知識點形成體系。針對考點,強化訓練,側(cè)重于掌握基本知識,形成基本能力,一般來講,一個考點的復習訓練就是一個循環(huán)周期,大體上可以分為五步進行:講、練、改、評、補。

第三階段是綜合訓練階段,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進行限時限量的訓練。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仿真套題訓練,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應試的技巧、方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同時還要訓練學生良好的應試心理和心態(tài)。一般一套仿真綜合題的訓練作為一個循環(huán)周期,大致又可以分四個階段:練、改、講、補。這一階段的復習旨在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各種能力,做好考前的練兵。

第四階段自由復習階段,學生查漏補缺,迎接高考。

三、高考語文復習的針對性

在復習備考中要集中力量,強化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缺陷,不要輕易放過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基礎知識、文言文翻譯、詩歌鑒賞和作文。

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注意長短線結(jié)合,對字音、字形、詞語、病句等內(nèi)容在第一輪復習之后,穿插在下面各專題的復習中,進行不間斷的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在穿插復習的過程中注意精選題目,做到短平快,盡量不影響專題復習的正常進行。

文言文翻譯是對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種綜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由于這類試題有溝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過程中,既要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對很多考生來說,譯句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于對文言詞語和句式的理解。而理解文言詞語是文言語句翻譯的關(guān)鍵。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夯實課本中的基礎知識。文言文閱讀材料盡管取自“課外”,但所考的知識點在“課內(nèi)”,因此,較為典范的史傳散文要熟讀成誦;單元基礎知識要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常用文言實詞表中的實詞的詞義、《考試說明》中所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要結(jié)合課文中的例子逐個整理消化。只有夯實課本基礎,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當然也要掌握一些譯文言文的方法,用順口溜的形式便于記憶: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xiàn)代詞語替。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要體現(xiàn),碰見虛詞要分析,領會語氣重流利。

對于詩歌鑒賞,可以分三步進行復習:首先進行題型示例,精選出詩、詞、曲鑒賞題作為例子,讓學生對這類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消除其神秘感。其次把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表現(xiàn)手法等整理出來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悟詩歌中的意象,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現(xiàn)手法。最后歸納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理清鑒賞思路,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