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專業技能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0: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管理的專業技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旅游管理的專業技能

篇1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職業教育正不斷從傳統的“工具性”的謀生型教育,向著“發展性”的適應性教育轉變。現代的職業教育既要培養就業者崗位的勝任能力,也要培養就業者的職業適應能力;既要培養就業者上崗的基本專業技能,也要培養就業者具備適應科技迅速進步、適應經濟快速發展、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是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基礎能力。多年在實習單位以及用人企業調查發現,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差,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間缺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和提升,這也是許多校內“優秀”學生在社會就業中屢遭失敗的原因。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核心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滿足新形勢下的旅游人才需求,既是旅游教育領域急需研究解決的課題,也是保證我國旅游業穩定和健康發展的根本任務。

一、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構成

1998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國家技能振興戰略》,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項,即:與人交流、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提高、創新革新、外語應用。根據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課程,以及方磊和高永豐等學者關于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的研究,結合十多年從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教學認知,構建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體系(見圖1):

(一)溝通表達能力。旅游管理專業面對的旅游行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要求與顧客互動,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互動能力,否則將變成啞巴服務。溝通表達能力,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區別于其他專業最顯著的核心能力,專門設置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業務、前廳服務、旅游服務口才、旅游英語視聽說等課程,如導游人才培養,要求對掌握的各類旅游知識進行整理、加工和提煉,用簡要明快的語言傳達給旅游者真善美的能力。

(二)持續學習能力。個體為適應外部急劇變化的環境不斷拓展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持續學習能力。持續學習能力有多強,職業生涯就能走多遠。旅游工作者持續學習能力決定其競爭力,要養成主動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良好習慣。要提高旅游從業人員自主學習能力,需要人員自身、政府有關部門、旅游企業和學校共同努力,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旅游從業者持續學習的管理體系,提供學習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獲取信息、資料整合以及的知識輸出等基本能力,旅游服務技能和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三)應變協調能力。包括人際公關能力和應變處理能力,旅游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也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考慮的核心能力。人際公關能力指在旅游服務中處理人際關系矛盾的能力,其核心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公關協調能力,社會對既能用多種語言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進行交流又能提供良好旅游服務工作的旅游從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另外,在提供旅游服務中,針對旅游者可能提出的特殊要求及旅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故,需要旅游從業者具備應變處理能力,堅持原則,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有效地預防和合理地解決,以求達到圓滿結果所具有的能力。

(四)心理承受能力。旅游從業者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包括對威脅性環境的適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旅游行業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從業者良好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進步、信息的爆炸、教育的發展、人才的競爭,對旅游從業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們既要適應當代人對旅游服務的高要求,還要面對越來越多旅游者的評判。許多旅游工作者尤其是新人深感力不從心、無所適從,出現了心理焦慮、情緒紊亂、身心疲憊、行為懶散、工作疲勞等問題。因為,旅游管理專業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尤為重要。

(五)創新策劃能力。創新是當代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同樣沒有創新就沒有旅游經濟的產生,也就無法推動旅游經濟的發展。現代旅游活動主要滿足的是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業是文化屬性鮮明的經濟產業,屬于創意經濟的范疇。旅游創意人才一直是旅游經濟發展中的稀缺資源,創新策劃能力是旅游人才應該具備的職業核心能力。教育部對普通高校專業培養都進行了差異性定位,并強調“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策劃”、“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對新時期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整個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之間相輔相成,呈現出系統性和科學性,五大核心能力缺一不可,表達溝通能力是旅游從業者基本的能力素質體現,應變協調能力能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旅游服務,心理承受能力能培養學生持續并保持高度的熱情和職業道德,持續學習能力則是旅游從業者突破職業生涯瓶頸的關鍵,創新策劃能力以“創新”、“創意”、“創業”能力為導向,優化學生能力結構、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競爭力為最終目的。

二、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一)內在競爭力不強

就業競爭力是綜合素質的顯著標志和集中反映,而綜合素質則是就業競爭力的基礎。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上獨領,在人才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培育自己的內在競爭力。大學生就業不僅是專業素質的展示,更是內在競爭力的較量。高校不斷擴招,入學門檻逐級降低,大班上課,魚龍混雜;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對自身缺乏深入地了解,并且自己就讀的專業不夠熟悉,學習熱情不足,對于本專業沒有進行深造,造成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不足,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使得多數學生的內在競爭力不強。目前微商的出現,韶關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個別學生存在送外賣或其他兼職現象。內在競爭力不強表現為部分學生重專業輕基礎、重考試輕技能、重實用輕人文、重共性輕特長、重功利輕素質,以至綜合素質不高,就業競爭力不強。

(二)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依托旅游相關的院系開辦起來,如地理、歷史、管理、經濟、中文、外語、地質、園林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造成很多高校旅游師資都是從這些相關專業轉過來的,有的教師以前接觸了一些旅游知識,有的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在實踐經驗上相當多數的教師都是一片空白。如韶關學院旅游系11位專任教師中,歷史類2位,經濟類1位,地理類2位,生態學2位,外語類1位,旅游酒店類3位。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雖然學歷都基本達到研究生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上更多的是“書”云亦云,多為紙上談兵,教學效果相對不高。能把理論知識真正講透講懂已經不容易,更難以要求非本專業教師聯系實際和專業技能方面的發揮。師資水平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強弱,旅游管理專業師資結構和水平需要針對市場調整。

(三)專業能力不突出

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可能會遇到高學歷不一定高技能的尷尬場面。本科生與中職生、高職生同在一家酒店實習,雖然文憑比別人高,實習卻處于同一起跑線,甚至在專業技能上還不如中職生和高職生。如在對韶關華美達酒店頂崗實習學生的調查中,酒店部門經理反映服務心理方面,認為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和一般的占55%,部分學生剛開始服務有些怯場緊張;服務口才方面,不太令人滿意的超過一半,外語表達能力需要提高;應變能力方面,75%的學生表現一般和較差,需要鍛煉和提升;溝通協作能力方面,超過1/3的學生表現不滿意;服務技能方面,中餐部經理對學生的中式擺臺技能較為滿意,反映個別學生服務主動性不強,舉止不夠大方。專業能力不突出直接影響就業競爭力,說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亟待培養和提高。

(四)人才供需錯位

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旅游局的《中國旅游業就業目標體系與戰略措施研究》報告中,提出2005-2015年我國旅游業直接從業人數每年的增長速度在23% 左右,如果加上間接從業人員,年平均增長量約為59萬人,明確指出到2015年,旅游就業規模從目前的六千萬增加到1億。可見,旅游行業存在著巨大的就業空間。從表面上看旅游人才的需求遠遠大于供給,而今旅游界人才存在人才供需錯位現象。一方面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從業人員尤其是職業技能型、行業創新型人才;另一方由于旅游教育觀念的滯后和實踐條件的限制,“通識型”人才為大多數旅游院校培養的目標,如韶關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占60%,而專業技能型、高素質創新人才如旅游策劃師、旅游規劃師、旅游經理人等卻無處尋覓。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無形培養中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造成一定的偏差。

三、基于就業競爭力提升的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

(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體現綜合素質提升的特色和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學生終身發展、終生學習做準備,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通過“三增三減三結合四統一”的方式,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創新。其中,“三增”指的是增加選修課、增加實踐課、增加校外課程,“三減”是指相應地減少必修課、理論課和校內課,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傳授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的“三結合”,實現“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教學手段、課程教材相統一”、“理論、實踐、市場、就業相統一”、“課堂、實驗、課外、假期教學時間相統一”、“學校、企業、教學、科研目標相統一”的“四統一”。通過“整合型”、“地方型”、“技能型”、“職業核心能力型”等課程設置,堅持“雙證”制度,積極引入專業職業資格標準,形成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人才培養優化方案。

(二)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建設旅游管理專業高水平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將科研教改成果與教學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培養他們的科研意識和科學精神。具體可通過以下五方面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水平:

1、鼓勵專業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進修學習、短期培訓、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提高“雙語教學”教師數量。

2、開展職業講壇,聘請高級酒店、旅行社、景區景點等與專業相關的業界人士,每學期與師生開展1-2次職業講壇。

3、引導教師參加旅游行業相關競賽活動,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培養“雙師雙證雙能”型專業教師。

4、重視教師教學與科研同步發展,成立科研小組,每學期召開1-2次“旅游論壇”,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旅游管理專業科研和教改研究。

5、聘請社會成功人士與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創新教學計劃的制定及部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加強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斷進行教學方式創新,如導游業務、酒店經營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服務口才、旅游營銷策劃、會展組織與管理、旅游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應該積極探索和導入“體驗教學”、“觀摩教學”、“學生主體性教學”、“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競賽教學”等教學方法。如韶關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非常重視教學改革,其中導游業務和旅行社經營管理已作為校級網絡課程建設,突破傳授式教學理念,引入啟發式、案例式、項目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倡導以小組形式溝通共同完成多項學習任務,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調和溝通表達能力。針對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旅游管理專業,需要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成績,認真設計開卷考試、小組作業、實踐操作、面試等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構建“知識:素質:能力=1∶1∶1”的評估體系,突出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學科特色。

(四)確立協同培養機制

作為實踐性突出的應用型學科,旅游管理專業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突發事件解決的能力,需建立從“感性”到“理性”,由“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循序漸進模式。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政合作的協同培養機制,建立規范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體系,提高基地的實用效能和輔助效能,加大合作培養的深度和廣度,搭建良好的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校內學生活動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陣地,協同培養中的實習實踐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的關鍵渠道。以“職業崗位情境認知――現場‘體驗式?參與式’教學――全真實訓――技能大賽――頂崗實習”的協同培養路徑,貫穿于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逐步實現“三個面向”和“三個加強”的培養思想,即“面向旅游市場、面向旅游企業、面向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和“加強基礎教育、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加強就業競爭力培養”。

(五)拓展課堂內外訓練

篇2

【關鍵詞】旅游管理;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社會經濟與技術的高速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無疑促使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及需求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高職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體系。探索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為主線,具有專業自身特色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成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改革的并經之路。

1 旅游管理專業相關行業特點及人才需求

1.1 旅游業是服務性行業,屬第三產業

工作中注重人的個體差異,強調因人而宜,隨機應變,對人際交往藝術和交流方式有較高要求。

1.2 旅游業是需要多種知識和能力融合運用的行業

企業最看重的不是學生的學歷、專業知識和單純的專業技能,而是畢業生職業意識所顯示的綜合性職業能力,寬專多能是這一領域對人才的基本要求。

1.3 旅游行業的學科理論對深度要求不高,但要有相當的廣度,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培養

1.4 旅游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人員職業轉化頻繁等特點,對高職人才的要求更強調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 以職業能力為主線,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遞進式課程體系的構建

2.1 構建思路與理念

1)把握校企合作、源于企業工作任務原則,從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入手,將工作任務、工作內容、職業能力、職業素質需求融入課程內容中,加上職業資格認證課程,實現教學系統與外部環境(崗―課―證)、內部要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與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的監控、評價與管理)的充分融合。

2)把握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多元整合原則,設置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平臺,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雙融合,即理論教學中有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課程中有理論知識的鞏固與拓展。

3)把握課程體系整體遞進化的原則,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設計從基本能力、崗位能力到綜合性職業能力培養的遞進式課程。

2.2 開發步驟與方法

旅游管理專業遞進式課程體系構建主要抓住兩個環節,即課程設置和課程編排。

2.2.1 課程設置

1)崗位工作任務分析

課程體系構建前,需要調研,根據專業面向的崗位群,明確相應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及職業能力,其中工作崗位和任務為確立核心課程提供依據,工作內容和職業能力為課程教學目標確立和教學內容選取提供依據。

2)歸納整合工作任務

①形成典型工作任務

結合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將工作內容關聯性大、具有完整行動過程的工作任務整合在一起,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其他獨立具有完整行動過程的工作任務可自行形成典型工作任務。

②轉化為教學任務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融入教育教學因素,考慮學生的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序化和優化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

③確立核心課程

融入教育規律,考慮專業現有師資、教學等條件,形成專業核心課程。

④形成理論知識課程

根據核心課程,確立完成課程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知識、技能和素質點,提煉核心課程共性知識點,整合優化,形成服務于核心課程的理論知識課程,即運用于職業通用能力培養、積淀文化底蘊、職業基層管理能力培養、職業資格考試及職業拓展能力培養的五大課程平臺。

⑤設計實踐課程

構建多維多效的支撐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課程教學中,將課堂實訓、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等三個實訓環節有機結合,環環相扣,構建實踐教學的最佳體系。實現“兩個目標”即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突出“一個重點”即頂崗實習,服務社會。

⑥開發自主學習課程

自主學習課程主要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三項任務之一。通過為學生搭建各種校內外專業活動、技能競賽、應用項目研究等多種形式,構建課外培養體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職業可持續發展力。

⑦配制公共基礎與公選課

借助公共基礎課、公選課的設計,對學生的大學生通用素質進行培養,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得以拓展。

2.2.2 課程編排

梳理專業課程的設置內容,編排課程先后順序。按功能將其編排為四條能力培養線,第一條線的課程屬有助于理論知識培養的課程,第二條線的課程屬有助于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理實一體課程,第三條線屬有助于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課程。三條線在最后歸為一條線,屬有助于提升綜合性職業能力培養的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

3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遞進式課程體系的運行

第一階段,學生入校后第一學期主要對基礎素質部分課程進行學習,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工底,為走入社會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學生入校后第二學期主要對基礎通用能力和導游員職業資格考試的部分課程進行學習。在訓練學生基礎通用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資格應試和導游工作應戰能力的培養。

第三階段,學生入校后第三學期主要對旅游管理相關業務的課程進行學習。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每個學習情境都要完成完整的工作流程,融入各崗位需要的知識與學習情境的工作任務中,完成學習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實施。

第四階段,學生入校后第四學期主要對旅游景區和酒店相關課程進行學習,隨后學生有二個月的時間在旅行社、景區、酒店進行職業實踐。

第五階段,第五學期設計的課程內容是完成學生理論學習―教學實習―理論提升―畢業實習中理論提升部分內容的學習,大部分課程是知識拓展和管理實務內容的學習,完成對基層管理工作的深入體驗和學習。(下轉第230頁)

(上接第217頁)第六階段,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和頂崗實習,學生會準確地判斷出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合適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完成畢業前的頂崗實習,同時完成畢業設計。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創新能力;學科競賽;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2-0132-02

一、概況

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全國許多大專院校先后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為了檢驗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及特色,先后成立了許多與專業有關的學科競賽活動,此外還有綜合性的大學生競賽等。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的表現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各項能力,同時也間接地反映出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上述的各項大賽中都取得過優異成績,對組織培訓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積累了一些經驗,并初步形成了學科競賽的運行機制。

湖南省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競賽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以導游服務技能和飯店服務技能等技能競賽為主的第一階段,以旅游規劃或旅游產品設計等策劃設計競賽為主的第二階段。最初的旅游管理類的學科競賽主要集中在導游服務技能和飯店服務技能體現服務水平的操作技能方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與旅游人才層級的分化趨勢,較高層次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科競賽逐步轉化為以旅游規劃或旅游產品設計等策劃設計競賽為主的智能比拼。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科競賽的現狀

1.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當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競賽從國家級、省級到市級都有;而且比賽內容涉及導游實務、導游理論、飯店服務技能、旅游產品設計,甚至個別的旅游規劃比賽;形式多樣有如導游現場講解結合知識筆試,旅游調查論文,旅游產品策劃書等。個別地區還有旅游形象口號,旅游會徽等設計大賽。

2.基礎相對較差,信心不足。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是文科生,相對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對參賽的意愿較強,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知識儲備欠缺,因面參賽的信心不足,較多的學生會選擇規避。因而在一些大賽中表現出參賽選手的差距明顯。

3.參賽水平未能最大程度展現。大部分專業教師都有較為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只能抽出少量的課余時間來指導培訓學生,時間非常緊張。另外,學生在比賽時往往涉及多個方面的綜合比賽,專業教師通常只在個別方面能夠指導學生,因而需要有各類有專長的教師進行集體全面指導,自然就缺乏人手,參賽選手的表現通常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影響了比賽的精彩程度。

4.師生缺乏參賽積極性。參加學科競賽的指導教師和學生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校通常依據以獲獎級別的進行獎勵,如果沒能在比賽中獲獎,那意味著參賽師生努力付出沒有任何形式的回報;即使能獲獎,也許可能得到的獎勵與付出的努力不對等,這自然會在師生心里產生消極影響。

三、學科競賽推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

1.提升導游詞創作水平。在旅游類綜合技能大賽中,其中有一項就是學生的導游詞創作,學生通過平常時經驗積累和現在的知識水平,把景區景點的導游詞撰寫不同的風格,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的比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提升導游服務技能水平。在導游服務技能比賽中其中重要一個內容就是現場模擬導游,要求學生規范化導游語言進行導游講解,為了能在比賽中有突出自己的特長,學生在講解方式、語言組織、結合景點文化特色等各方面精心策劃,盡可能多地把自己獨特個性表現出來,從整個比賽過程來看,無不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展現。這樣以來就便于學生創新思維。

3.促進全面素質提升。由于導游工作的特殊性,它不僅要求導游人員見多識廣知識淵博,還要求導游人員才藝出色能言善語。為了讓旅游者開心愉悅,便于導游工作的開展,導游人員應通過各種方式與旅游者的交流,獲得旅游者的認可,其中必備的才藝以及溝通技能是導游人員不可缺少。而在展現這些才藝與技能的過程中也是體現出一種創新能力。

4.設計開發新穎的旅游產品。在旅游產品設計或策劃比賽中,要求學生結合當地旅游景區的實際情況設計開發新的旅游產品,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設計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時,需要學生結合當地景區的資源特色、客源市場、文化底蘊等一系列的內容進行整理,重新組合,參加借鑒其他的一些成功典范,設計新的旅游產品,這充分展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5.學會一些輔助技能。通常為了完成創新型旅游產品的設計,他們往往需要學會一些必要技能。如掌握一些必要的電腦軟件的運用及一些相關儀器設備的操作等。如繪制相關的旅游圖表時,制作相關的旅游動畫效果圖等。

四、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

1.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實踐課程改革,這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校內外的實訓實踐教學平臺是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任何創新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已有成果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學生要通過實踐訓練活動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實訓實踐教學平臺的訓練,一方面是讓學生的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彌補部分知識漏洞;另一方面通過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訓練,可以發現所學專業知識在實踐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為以后的創新活動提供感性認識的基礎。只有建設比較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才能達到充分利用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2.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創新教學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提升專業教師的創新能力應該體現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革新,教學內容的適應超前,考核評價體系的創新以及專業教師的科研創新等多個方面。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很年輕的學科,相關的理論體系還不完善,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有較多的機會發現一些新的觀點或新內容。為了適應創新教學,教師應該在教學水平、專業素養、科研能力三個方面充實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3.組織開展參加各類型的旅游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組織開展參加各類型的旅游競賽活動,讓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一個展現的機會。學生參加各類旅游競賽活動都是通過逐層篩選方式進行的,而且通常都是綜合素質的全面比拼,為了能在激烈的競賽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閃亮點、創新點。這就要求他們不斷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促使他們在不斷的競賽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創新水平。同時,通過旅游學科競賽促進教學改進,做到以賽促教,以教促賽的良性循環模式。

4.開設易于培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專業課程。培養創新性的人才,需要有創新性的專業訓練,構建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我校旅游管理專業結合旅游企業旅游市場對旅游人才需求的特點,有意識開設部分易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或創新思維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結合一些經典案例,分析創新成功與失敗,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良好的學習創新機制,為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保障。學生的創新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就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創新機制。一是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二是在人才選拔過程中要注意創新人才的梯隊培養。三是定期舉行有關的專業競賽活動。四是對帶領學生創新的指導教師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激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等創新活動的積極性。運用激勵機制充分挖掘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盡可能地滿足教師及學生的創新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加強教學互動,營造創新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嚴薇,楊天怡,等.學科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12(12):107-108.

[2]李金昌,林家蓮.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相結合,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1(11):2-3.

[3]陳偉強.學科競賽: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J].科技信息,2011,06(6):45.

[4]李燁,王慶生.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1):62-64.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Based on Subject Contest

LI Rong-gui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China)

篇4

關鍵詞:能力本位人才培養;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285-0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頒布以后,我國旅游高等教育遵循“以就業為導向,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盡管通過各種渠道,教育界和旅游行業內皆倡導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要注重語言和技能雙重培養,但在教育實踐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專業教育和語言教育相分離,使旅游高等教育在相當程度上無法滿足行業發展對雙語人才的需要。旅游人才,尤其是占到35%的旅游各專業本科層次畢業生,因為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職業生涯的落差,導致旅游人才流失,進而形成了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瓶頸。

一、能力本位人才培養與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

能力本位人才培養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我們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成才為主線”的現代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教育首先要把握好對能力的認識,應是做事的能力、行為的能力;是完成一系列與職業相關的活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而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是世界各國人民思想感情的橋梁。當旅游作為一項經濟產業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時候,人們對于語言的要求和依賴,的確超過了對交通工具的要求和依賴。旅游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從旅游業的市場競爭來看,旅游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競爭不僅極為充分而且日益趨向國際化。國際化的競爭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熟悉世貿規則、懂得現代化經營管理的人才[1]。從旅游產業的經濟特征來看,旅游經濟是一種知識經濟。知識經濟是一種網絡化條件下的創新經濟,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創造和創新,需要人格獨立、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從旅游業的行業特點來看,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方方面面,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從旅游業的工作性質來看,旅游業是服務行業,實踐性、操作性很強,需要掌握旅游服務的技能、具有高度的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的實務性人才。總之,旅游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個跨部門的行業,旅游業人才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將是人才的多樣化。為配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很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國家教育部也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加強大學本科教學的12項措施,如果相應的專業沒有開設5%-10%的課程實施雙語教學,那么在教學評估中就會受到影響。當然,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目的出發,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突出“能力”,確定能力培養目標體系。

二、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

美國著名雙語教育專家Blair教授提出:“培養大量有能力的雙語人才(bilinguals)是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偉大目標”[2]。中國學者也提出,“中國入世,教育開放,入世后要做個‘國際人’,已成為當今中國雙語教學的一大目標,也是雙語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3]因此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發展戰略是:將國際化管理研究與本土化管理實踐相結合,通過人才資源集聚和理論方法創新,形成面向創新創業管理的研究導向型發展特色,建設若干個全球管理研究中心,形成校、企、政府緊密結合的管理教育、研究與應用平臺。

1.落實旅游管理學科教學目標。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傳統旅游企業的組織和功能、管理理念、營銷哲學、經營手段、服務措施等已經并受到全面挑戰,發生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和挑戰,集中反映在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和外語能力等基本素質上。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出高層次的復合型雙語人才。

2.加強學生雙語能力的培養。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來,旅游業也開始進入全球化時代。全面提升中國的旅游內涵和管理水平,充分發掘旅游文化與資源,提高導譯水平,以應付來自世界旅游市場的挑戰。即在語言上,使學生從最初掌握旅游學科專業詞匯、專業術語以及獨特的語言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逐步過渡到能夠聽懂旅游學科專業課程的英語授課,能夠讀懂該學科專業的相關英語原文資料,最終能夠就旅游學科專業問題用英語較為流利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目標,達到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語言目標。

3.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旅游管理人才,使學生具備英語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可以預測,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將有更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投資、經商,從事各種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同時,也將有更多的國人走出過門,去留學、考察,去世界各地尋找資源,開拓市場。這就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更加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三、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實施旅游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1.要正確處理雙語教學中的學科目標與語言目標之間的關系。在課程的前期階段,應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并插以一些難度較低的課堂問答,這應是一個熟悉旅游專業術語和主要的旅游專業外語表達規范的階段。中后期,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和外語語言的表達能力,最好是達到用英語來進行思維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弄清旅游專業目標與英語語言目標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在掌握并建立旅游知識結構的同時,能夠用英語思維。

2.堅持雙語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吉首大學旅游管理與工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關于雙語教學情況的調查發現,45%的學生要求老師上課多提問,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有90%的學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外出實習,提升實踐能力。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根據地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和旅游管理專業應用性極強的特點,旅游管理專業逐漸形成了地理優勢、科研優勢、實踐優勢和師資優勢,并形成了“學院+企業”的辦學特色。即把專業相關理論課程放在學院的課堂講授,課程實習、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放到旅游企業中進行,學院教師與旅游企業業務骨干協作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教育與技能培養,并通過動手操作、頂崗實踐來檢驗、提高,使學生學而能用、用而能熟,專業實踐上升為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提升為就業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為綜合素質,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理論功底較深厚、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突出的高級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3.教材的選用也很重要。旅游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最先出現于發達的歐美國家,而雙語教學在我國才剛剛起步,目前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雙語教材較為緊缺。合適的雙語教材作為師生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載體和媒介,尤為關鍵。在教材的選用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既符合專業教學要求,又要便于教師授課和學生接受。

4.合理選擇和安排課程。在課程的選擇上,要根據旅游學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課程來實施雙語教學。所選的課程應該是實用性強,通俗易懂的。一些院校選擇《客源國概況》、《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管理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旅游市場營銷》等理論課程以及《餐廳服務》、《酒吧服務》、《模擬導游》、《客房服務》、《旅游禮儀》、《旅游英語》、《酒店英語》等實訓課程實施雙語教學。

5.加強雙語教學管理。為充分調動與發揮全院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特色專業的規范化管理,學院制定和創新了一系列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制度。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做了這樣的嘗試,如吉首大學就規定:承擔雙語課程任務的老師,其教學工作量為該課程實際上課時數的1.5倍。學校還非常重視對雙語課程建設,學校還分期設立雙語示范課程,對于立項的雙語示范課程,學校從政策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其次,還應該建立規范的考核評價機制。高校有必要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負責具體事宜,比如組織教學督導隨堂聽課,掌握教學情況,組織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等。還應拿出更多的經費支持教師走出去學習兄弟院校的先進教改經驗,同時請一些教學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專家來我院講學,不斷吸收和創新教改理念,為能力本位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

6.開展合作。旅游管理是我國高校中新興專業,涉外性強,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積極與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合作,拓展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培養出一批專業知識過硬、實踐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從而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旅游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能力。

總之,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雙語教學,較好地解決了高校的教學規律與學生就業能力之間的有機結合問題,使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學有所能,能有所用,用之有地。

參考文獻:

[1]陳志學,余昌國.我國旅游院校教育發展戰略的思考[J].旅游調研,2002,(5).

篇5

學旅游管理可以考導游證、調酒師證、教師資格證這些專業證書。其中導游證是旅游管理的對口證件,導游中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比如漢語導游證、小語種導游證。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考取一些其他領域的證書。

學旅游管理考什么證一、導游證導游證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最需要考的證件。導游證是國家準許從事導游工作的證件,能夠表明導游人員的身份,證明導游人員的能力。如果學生畢業后想要從事導游這個行業,必須要考導游證。

二、調酒師證調酒師證書考試是由全國統一命題、統一組織的,主要分為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兩部分。雞尾酒在中國有許多年的歷史,當今社會許多地方都有酒吧,學旅游管理的學生可以考調酒師證,在酒店和酒吧中都可以用到。

三、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是獲得教師職位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學旅游管理的學生畢業后如果想做教師,也可以考教師資格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關鍵詞: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旅游業是我國的“朝陽產業”,特別是近年來,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國內旅游業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時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游專業人才的強力支撐。然而,當前旅游人才資源市場卻存在著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人才缺口較大與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市場大量需求與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不高等矛盾。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問題是其主要癥結所在。旅游管理專業作為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行業指向性較明確的專業,實踐教學一直是其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所以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構成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教學活動。從教學活動的目標來看,它強調學生從業觀念和服務意識的養成、理論水平向工作能力的轉化、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等內容;從教學活動的運作場域來看,總體上包括課堂實驗、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等方面;從教學活動的過程來看,實踐教學是學生每一學年甚至每一學期不可或缺的學習內容,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因此,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整合各實踐教學環節,使其成為由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和管理等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并與理論教學體系互為補充、緊密聯系,共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應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能力訓練為重點,以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行為習慣養成為主線,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包括交際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在內的基本技能,包括分析判斷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在內的認知技能和包括服務操作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在內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觀念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以滿足旅游行業管理工作的需要。

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體系最為核心的部分,是對實踐教學目標任務的具體化。具體來說,它是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社會實踐等)合理配置,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體,按照基本技能、認知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層次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具體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使學生掌握所應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將其分解為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等多個模塊分步實施,每個模塊又可根據學生認知、接受能力增強的不同程度細化為多個層次。

3.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途徑。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包括管理機構等硬件管理和規章制度、管理手段、評價指標體系等軟件管理。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自身的特殊性,實踐教學環節多、層次復雜,管理工作任務量較大,人力、財力投入也較多。健全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完備的管理制度、采用現代管理手段、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優化實踐教學管理的關鍵。

4.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包括:既熟悉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術的師資隊伍;完備的、先進的實驗設備設施;模擬仿真的校內實訓中心;高水平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良好的學習環境。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對實踐教學保障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完善的支撐保障體系已成為實踐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二、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體系的制定不夠科學系統

由于專業發展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專業與行業契合不協調等,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往往缺乏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一方面,實踐課程設置不科學,主體課程不突出,課程計劃和課時設計不合理,所開設的實訓課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實踐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實踐教學設置缺失,影響了實踐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實踐教學大都以認知性為主,缺少求知性的內容。比如,旅游飯店實習對掌握操作技能要求較多,對學生在飯店經營管理方面的訓練嚴重不足;旅行社實習則完全成了導游實習,學生只了解旅行社接待服務這一局部工作,對旅游形象定位、旅游產品開發、企業運作管理等內容卻不了解。

2.重操作訓練、輕素質培養現象比較嚴重

一個合格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優秀的職業品德,這一點已在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得到了充分印證。然而,目前的實踐教學內容多側重于專業技能訓練,即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卻顯得不足。同時,過多地強調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良好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的養成,也難以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更不利于旅游行業的發展。

3.師資力量與實踐教學要求存在差距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在專業發展初期從其他相近專業轉到旅游教學工作中來的,他們既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又缺少實踐經驗;二是近些年剛畢業的青年教師,他們從校園走進校園,同樣缺少行業工作經歷或業務背景,有一定的學術理論水平,但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三是少數來自旅游行業的從業人員,這些教師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但理論基礎不夠扎實,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不夠科學。這樣的師資結構顯然與實踐教學要求是不相符的。另外,由于大部分教師長期局限于校園,對旅游業的新發展、新變化了解甚少,教學內容與行業實際嚴重脫節。

4.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難以滿足學生實踐需要

各旅游院校的實踐教學平臺一般分為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兩種。校內實訓室由于建設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實驗設施設備往往比較陳舊,配套設施不健全,模擬實訓的仿真程度低,部分實訓項目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但實習基地不固定、校企合作流于表面等問題非常突出,再加上實習學生較多,企業能提供的崗位有限,很難保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習鍛煉機會。

5.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亟待加強

一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制度化管理欠缺。一些高校在教學要求、考核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還很不完善,制度設計上存在漏洞。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單一,多為實踐任務完成后的終結性評價,缺少實踐教學的過程性評價,不能客觀反映實踐教學的質量效能。二是對現有的實踐教學文件執行不力。特別是校外實習,涉及面廣,過程復雜,需要協調多方關系,管理工作因難度大而顯得非常薄弱。由于實習時間較長,帶隊教師經常會出現指導與監管上的缺位現象;實習單位由于缺乏參與育人的責任意識,校企合作協議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加之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從事服務工作有消極抵觸情緒,導致實踐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實踐教學任務難以有效落實。因此,加強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應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三、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措施

1.完善教學計劃,優化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對專業理論課有很強的依附性,因此實踐教學計劃必須與專業整體教學計劃相協調,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和實施措施,按照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環節。低年級應結合專業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為專業技能培養打基礎;高年級應結合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主要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和專業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實踐課程安排要緊跟時代步伐,以人才需求和崗位需要為導向不斷進行優化調整。

2.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實踐指導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需要一支既能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踐教學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也就是所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的打造應以“產教結合”為橋梁,通過引進、培訓、深造、實踐等途徑來實現。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三項措施:一是選派教師到旅游企業進行培訓和掛職鍛煉,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及時掌握新的行業發展動態;二是定期安排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進行崗位輪換,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促使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三是從旅游企業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3.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創新實驗教學方法

校內實踐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也是學生進入后期實踐的前提條件。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以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為標準,加大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科學的教學軟件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現有的實驗室,既要加強對設備的維護,又要注意對設備設施的及時更新,保持與旅游企業相近的仿真職業環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模擬實習環境。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實施開放性教學,全天候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實驗項目,強化薄弱環節,提高創新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拓寬校外實習渠道

校外實習是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實踐性教學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各高校均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校外實習基地。為保證校外實習基地的穩定性和規范化,高校必須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徑,促使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真正實現互惠互利、校企共贏。一方面,要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培訓員工,配合企業做一些管理策劃、開發規劃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實戰鍛煉機會。此外,還可以通過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管理和運作、聘請企業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授課等措施密切校企關系,確保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

5.強化組織管理,改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首先,要加強制度建設,根據實踐教學改革要求完善各類教學文件,在實踐過程監控的可操作性方面不斷探索,明確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和實習學生的規范要求,確保實踐教學各個環節有章可循。其次,要嚴格實踐活動的紀律要求,更新管理方式,引入現代化管理手段,細化并嚴格校企雙方的合作協議,調動企業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最后,要改進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和方法,突出專業內涵和職業特征,科學設置評價指標,改善評價方法,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有機結合;推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由學校、企業、指導教師和學生,甚至還有服務對象共同參與評價;改變實踐活動結束后進行一次性評價考核的傳統做法,引入動態評價機制,讓評價工作覆蓋整個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呂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

[2]楊尚英,郭力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與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09,(6).

篇7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旅游管理教學;應用探究

旅游管理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現在的人們經常旅游,對旅游管理越來重視,學校也越來越重視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旅游管理是按照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對整個旅游管理教學是十分有利的,使學生了解旅游管理的內涵,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中,這樣對教學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1 體驗與體驗式教學的區別

1.1 體驗的闡述

體驗主要是指要設身處地,親自進行查看,這樣的方式就是體驗,通過漢語詞典的描述,可以知道體驗就是指利用實踐進行事物的基本認識,通過親身經歷來感受,體驗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利用過去已經經歷過的事物,通過自己的知覺來理解事物,這就是體驗,體驗在生活中我們是經常遇到的,體驗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自身有著一定的能力。

1.2 體驗式教學的闡述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多的學科教學中得到應用,但是現在對于體驗式教學還沒有具體的定論,在這樣的情況下,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就受到了局限,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體驗式教學是:體驗、形成表象、回憶、概念的形成、能力培養和進行實踐等過程得到的,在這樣的循環下,就可以深刻的理解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進行創造、還原整個情境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從本質上來將就是是學生親自的深入到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還原整個學習的內容,包括:情感、發展、知識構件和生產意識,在旅游管理中使用這些教學方式,使整個旅游管理教學更加的豐富,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旅游管理的含義,這樣有助于旅游管理的教學。

2 旅游管理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實施

旅游管理教學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理論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盲目的使用體驗式教學法,需要結合實際,將旅游管理與體驗式教學結合在一起,旅游管理教學中與體驗式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2.1 進行多元互動體驗式教學

多元互動體驗式教學就是以某一個教學的內容為中心,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相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理解的過程,在旅游管理的教學中,可以利用講座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對整個教學是十分有利的,可以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基本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可以將整個教學內容全面的梳理,但是現在的旅游管理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記憶,沒有從本質上與旅游這個行業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整個旅游管理教學是非常不利的,這樣對于整個教學工作有著一定的影響。

2.2 案例式教學

利用案例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旅游管理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整個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還要將整個教學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使用典型的案例案例進行教學,將學生帶到具體的旅游場景中,加強學生對旅游專業的理解,整個教學的過程都要有旅游管理教師指導,教師通過實踐進行旅游管理的講解,學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旅游管理的氛圍,在環境的熏陶下進行旅游管理的教學,培養學生在發生情況時,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旅游管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2.3 討論式體驗教學

討論式體驗教學在體驗式教學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管理是一個服務型的行業,在旅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結合管理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旅游管理就是在管理性的情況下進行教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管理的理念,因此,要利用討論式體驗教學來培養學生思考問題、預習與討論相關內容的知識、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這一點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討論式體驗教學的采納雖然使課堂氣氛有所活躍,但這種方法需要學生預先自學有關的知識內容,這也使得有些時候討論式體驗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課堂上學生的討論能力較弱。

2.4 情景模擬式體驗教學

情景模擬式體驗教學,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運用。在涉及服務理念與服務技巧、管理方式和領導風格等問題時,可采用這一方法。這一方式不僅縮短教學、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師生主體角色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對旅游專業體驗式教學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體驗教學的效果。

3 開展豐富多彩的旅游課外體驗

3.1 項目式體驗教學

旅游管理專業的許多專業課程可以通過社會專題的調研來引導學生研究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項目式體驗教學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以《餐飲管理》課程為例,純粹在課堂上講解管理理論是很枯燥的,為使學生綜合掌握及運用本課,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以“開設一家賺錢的餐廳”為項目主題,要求學生對其進行總體的規劃設計,從餐廳的選址、客源市場的調查,到餐廳的功能區設計、菜單的設計,再到財務預算、營銷決策、CIS設計等,完全讓學生提出方案,這不但可以讓學生對整門課的知識有一個總體的掌握,更能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隊協作精神。類似《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這必然能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的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內容。

3.2 專業技能活動

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往往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為此,需要給學生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學校要積極聯系旅游企業進行專業技能觀摩,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創造復合型的教學活動體驗。例如可以由系里出面倡導,面向全校組織各種雞尾酒會、導游大賽等,讓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具體的策劃、設計、布置,然后由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具體的服務,這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又可以檢驗學生組織能力、服務技能、操作技能等綜合能力,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4 結論

將體驗式教學更好地應用到旅游管理中,它實際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創新,除此之外,還需要課程體系改革,實習基地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協調配合,這樣才能使體驗式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素養;旅游管理專業

課題項目:本文是2013年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韶關學院第十三批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本科生職業素養教育探討――以韶關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素養提升對策探討

收錄日期:2014年4月17日

前言

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從“校園人”到“職業人”的轉變,轉變過程中首先需要具備的就是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指個體在從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人能力、意志品質等綜合素質,由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構成,據美國學者Lyle M Spencer的“素質冰山模型”理論,二者之比為1∶7。其中,顯性的職業素養是指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外顯方面;隱性的職業素養是指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內在的方面。良好的職業素養已經成為職業準入的一道“門檻”,超越學歷之外的職業素養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所關注,尤其是隱性職業素養成為大學生就業競爭的“短板”。我國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多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培養應用型人才,多年在實習單位以及用人企業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間缺乏職業化素養訓練,這也是許多“優秀”大學生在就業擇業中屢遭失敗的原因。

宏觀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和高等院校的日益擴招,大大增加了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關注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國內相關研究基本可分四方面:第一,關于職業素養培訓和教學模式研究,如石秀珠(2010)關于管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探討;鄔婷婷等關于旅游職業經理人素養訓練教學模式探索;黃正軸(2011)對中職“三維”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的研究。第二,關于職業素養教育重要性的研究,如張萍(2011)對人文素養對職業價值取向的影響研究和張秀杰等認為提高職業素養是IT行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第三,關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拓展和培養的研究,如劉新庚等(2010)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拓展的必要性、內容和拓展對策進行研究,以及楊婉基于企業文化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研究。第四,關于職業素養提升的課程體系與考核機制改革探討,如王石(2010)對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構建初探,李永紅(2011)對課程考核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思考。

一、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必要性

(一)提升職業素養是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實現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面臨著由“校園人”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校園往往是他們走向社會的最后訓練基地。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面很廣泛,各行各業都需要有管理者,雖然各行業都有各自的行業特點,但對就職者的基本職業素養要求是一致的。職業素養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要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就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職業素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養,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自己將來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熱愛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才能較快地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實現自身的職業規劃目標。

(二)提升職業素養是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競爭力的需要。近年來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畢業生的職業素養,2006年一項關于《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8.5%的企業提出了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明確要求,34.9%的企業提出了該方面的潛在要求。目前有不少大學生存在著集體主義思想淡薄,責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學習懶惰,紀律松弛,揮霍浪費等不良品質,職業素養表現令人堪憂。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教育應以就業能力提升為導向重視職業素養教育,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順利完成學業、職業、就業、創業的通融,真正實現學校、社會和企業共贏的創新素質教育。

(三)提升職業素養是加強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身心素養的需要。身心素養是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基礎,身體是開創事業的“本錢”,心理健康是職業生涯中百折不撓、事業興旺的有力保障。未來職場中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和一個健全的人格,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旅游行業高強度、快節奏,對擇業人員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身心。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身心素養,就要從樂觀的個人品格、協作的團隊精神、雙贏的高尚情操等方面進行培養,使之成為一名身心健康的學生,然后成為一名擁有開闊心胸、積極心態、堅韌意志、強凝聚力的旅游管理者。

二、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內容

(一)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溝通能力。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將來所從事的旅游行業,基本都是圍繞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開的,這就要求旅游工作從業者必須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積極的社會溝通能力。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基本職業素養提升的內容是學會跟人打交道,學會與人溝通,學會基本服務口才。旅游服務的核心是 “令客人滿意”,學生要學會通過良好的表達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積極開展旅游服務,通過準確表達、良好溝通、積極協調等方式理順旅游服務工作關系。

(二)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來說更為重要,這是跟職業取向和培養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職業發展目標之一就是旅游職業經理人,旅游職業經理人大致可分為三個方向:旅游飯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區,而每個方向又可以分為三個層級:基層(即主管、領班、服務員、導游等)、中層(如部門經理)、高層(如總經理)。不管哪個方向哪個層級的旅游職業經理人,除了專業技能外都需要的一種基本職業素養就是管理能力。對其他一些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技術型職業經理人而言,可以通過技術彌補管理能力的不足,但旅游是幾乎沒有太多技術壁壘的服務行業,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就顯得更加突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如果在大學期間能培養起良好的自我管理、團隊管理、跨團隊管理等能力,進入工作崗位后,能比較容易地適應服務行業,從而脫穎而出,更快更好地到達管理崗,出色完成管理任務。

(三)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復合能力。復合能力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本技能,這種復合包括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復合、多種專業之間的復合等。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要求越來越高,橫向上要求知識面要廣,最好實現多種學科知識復合、多種專業技能復合、多種能力素質復合,總之學習能力要強;縱向上要求旅游管理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如研發能力、營銷能力、適應能力等都要強。要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職業素養,就要以社會職業需求為導向,創造多種培養途徑,努力提高其復合能力。

(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項基本目標,也是當代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創新實踐能力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新突破,實施創新實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發展,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內在力量和重要途徑。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顯性職業素養,即專業知識和技能如何從深度和廣度上得以提高,需要創新能力;隱性職業素養,即職業態度、服務意識及職業作風等的培養,需要在不斷實踐中加強和提高。

三、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職業素養提升對策

(一)加強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提升。做好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工作,重點在于提升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首先,重視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思想品德提升,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和人才觀,自覺地在思想、品德、學識等方面為人師表;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學生加以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堅持“雙師雙證”教師隊伍建設。目前,韶關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已有4名專任教師分別取得了國家中高級導游員、酒店部門經理、海外領隊、國家會展員培訓師、國家注冊禮儀培訓師等職業資格,今后應培養更多“雙師雙證”教師,不斷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知識技能功底;第三,引導教師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強調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效果。多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提供參與旅游企業的決策和管理的機會,積累管理經驗和案例,將自身的實踐經驗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真正提高學生的旅游管理技能。

(二)建立有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注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樹立“大管理”理念,通過融合和創新訓練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的創新教學體系的構建體現為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兩個方面。軟件環境的構建要求改變傳統培養模式,加大實操教學投入,通過引入案例討論、情景模擬、創新訓練、企業考察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激發聯想,引發靈感,在實際操作和技能訓練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硬件環境的構建體現為注重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聘請社會成功人士與企業家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創新教學計劃的制定及部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把握創新思維的基本規則。

(三)基于職業素養提升的課程考核機制改革。課程的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旅游管理專業的考核目前基本是按傳統學科的標準、方法要求,如規定每門課程必須建立題庫并抽題考試,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3∶7或4∶6比例等,這對旅游管理專業不太適合。作為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專業,應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成績,認真設計開卷考試、小組作業、實踐操作、面試等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研究能夠反映學生整體素質與能力的考試方法與考核指標。基于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課程的考核內容應根據旅游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從職業道德、職業形象、職業態度、職業技能、溝通能力與團隊精神等方面充分考慮,可以相應設立個人學習項目成績、小組學習項目成績、課堂表現成績、考勤紀律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五個方面,根據課程不同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強化了學生學習態度和良好習慣的自我養成,有助于優秀職業習慣和職業態度的形成。

(四)通過學生活動和實習實踐提升學生“企業文化”意識。校內學生活動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陣地,實習實踐是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關鍵渠道。學生活動方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每年都有各種技能比賽和學生會活動,注重“校企合作”辦學的同時也應注重“校企文化共建”,考慮在這些活動中引入旅游企業贊助或者企業冠名,融入企業的理念,融合企業的設計、管理和文化宣傳,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形象的了解企業文化。此外,通過邀請杰出校友、業內知名企業家到學院開展講座、座談會,借助榜樣示范的力量,向我們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展現真實、感性、鮮活的成才事跡和企業故事,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成長成才的學習氛圍。通過開展與“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價值觀、團隊精神、誠信意識”相關的學生活動和實習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優秀職業素養的養成。

(五)通過課堂內外訓練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管理能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團隊管理等。首先,要學會自我管理,可以通過新生教育、職業規劃、課程設計、技能比賽等內容,著重培養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讓學生開始思考如何認識自己、怎樣才能更好地為自己制定合適的階段性目標、如何通過有效的情緒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等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然后,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通過模擬訓練,讓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學會制定清晰的學習計劃,進一步提高時間管理的效率,這對今后能否很好地從事旅游服務工作意義重大。最后,要學會團隊管理,主要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為團隊制定階段性目標、搭配團隊成員、與團隊成員的有效溝通、通過制度的制定及人文關懷等方式培養團隊成員執行力等。團隊管理能力的培養可以放在社團和宿舍、興趣小組等小團隊里來開展,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參加各類比賽或完成旅游課程設計任務,還可以通過旅游營銷策劃、導游模擬操作、創新拓展訓練等提高團隊協作意識。通過課堂內外的綜合訓練,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高“職商”,為成為真正的旅游管理高素質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潛力和就業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伍大勇.大學生職業素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石秀珠.管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

[3]鄔婷婷,沈逸君,王芳.基于旅游職業經理人素養訓練的學生職業發展互助模式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1.8.

[4]黃正坤.中職“三維”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研究.機械職業教育,2011.8.

[5]張萍.人文素養對職業價值取向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1.8.

[6]張秀杰,張興華.提高職業素養是走向IT行業的一把“利劍”[J].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學報,2010.1.

[7]劉新庚,劉邦捷,李超民.論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現代拓展[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

[8]楊婉,鄔瑞斌,鄧志鋒.基于企業文化的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研究[J].新西部,2010.22.

篇9

關鍵詞: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學生視角

Discussion on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View of Students

——the Case of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LIU Chun, SHAO Xiao-hui

(Wuhan Yangtze Business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nagement, Wuhan 43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applies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investigate and survey 271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Wuhan Yangtze River Business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View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s cognitive to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cognitive level to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evaluation to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gnitive to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attain to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bout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on; view of students

一、引言

2012年教育部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中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具備較高的現代管理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1]

目前,國內有530余所普通高等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院校結合自身的學科特點,將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于技能型、應用型、復合型3個方面對本專業的培養方案作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專業特色。這也符合《中國旅游業“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的推動旅游院校加強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國內學者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措施[2]作了大量的探討,在專業教學的創新改革[3],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4],專業主干課程群建設[5],培養方式[6]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但多偏向于定性的分析,通過深度調查得到準確的數據進行分析的還較少。本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從學生對旅游管理的專業認知、課程體系設置認知程度、實踐教學體系的評價、就業認知等方面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描述性分析與交叉分析,試圖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認知、課程體系、就業導向等方面的教育提供有益探索。

二、研究方法與對象

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形成一手數據材料,從學生視角,科學化地分析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情況。本調查于2012年4月進行,對象為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在校本科學生,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紙質問卷采用現場發放、當場填寫、當場集中回收的方式,以保證思考的獨立性和調查結果的客觀性,本次調查共投放280份問卷,回收28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間卷271份,有效率為96.8%。調查內容囊括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招生、課程設置、實踐及就業的各個環節。

個別訪談在調查問卷后進行,主要是聽取被調查對象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并進一步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整個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且目標群體定位準確,調查結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在本次調查中,其中男女大學生的人數分別為232人和39人。調查對象中大一學生91人,占33.6 %;大二學生71人,占26.2%;大三學生61人,占22.5%;大四學生48人,占17.7%(如表1)。

三、基于學生視角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調研分析

1.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認知情況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度普遍較高。在高考志愿的填報上,有81.2%的學生將旅游管理專業作為第一志愿填報,15.5%的學生以第二、三志愿填報旅游管理專業的,3.3%的學生是通過專業調劑途徑就讀旅游管理專業的(如表2)。

專業在招生時盡可能滿足了考生的專業意愿。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專業學習后,調查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是否愿意繼續選擇旅游管理專業就讀時,36.2%的學生表示愿意,17.3%的學生表示不愿意,46.5%的學生持不確定態度。其中在調查第一志愿填報旅游管理專業的同學是否愿意繼續選擇旅游管理專業就讀時,只有40.9%的學生表示愿意,16.4%的學生明確地表示不愿意,42.7%的學生持不確定態度(如表3)。

選擇旅游管理專業就讀的原因多樣,大都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在被問及選擇旅游管理專業就讀的原因時,有60.9%的學生認為就讀旅游專業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旅游的樂趣,18.8%的學生選擇就讀旅游專業出于對自己的職業考慮,認為旅游專業就業前景好,12.9%的學生是聽從父母、師長、同學的,7.4%的學生有憑感覺隨意亂選的(如表4)。總之,學生選讀旅游專業大多沒有將旅游專業與自身的職業生涯很好地結合起來,混淆了旅游者與旅游業從業人員的概念。

在對大三、大四學生進行旅游管理專業優勢調查中,56.9%的學生認為旅游管理專業優勢不明顯,只有43.1%的學生認為優勢明顯(如表5)。對于大學階段的教育對于你的職業意識的形成是否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59.6%的認為作用是肯定的,40.4%的學生則持否定意見(如表6)。這說明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同感不是很強烈,也需要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凝練專業特色。

2.學生對課程設置認知分析

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滿意度呈正態分布。學生對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滿意度調查,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在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各選項中,呈正態分布,認為專業課程的設置一般的,占學生總數的63.8%,在滿意與不滿意之間,沒有明顯的偏向(如圖1),說明專業課程開設特色不足。

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是否一致的調查中,66.1%的學生認為“不完全一致”(如圖2),這表明學生均對課程設置的市場適應性方面存有顧慮,對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存在一定的疑慮心理;認為“非常一致”與“一致”的占到調查學生的27.3%,這說明學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持樂觀態度,相信課程設置能夠向強化市場適應性方向改進。

課程體系有待優化。調查發現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有著強烈的渴求,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體現專業技能方面課程的頻數達79.7%,這說明學生希望課程具有實用性,能夠提高其技能;加強外語與計算機知識課程的達66.4%,這說明學生認識到旅游業的涉外性,信息化技術在旅游業中的重要性;對于交叉性學科知識的要求占到52.8%,專業知識方面的達到了50.2%(如表7),這說明學生希望在學習到專業知識同時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

在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上,就整體狀況而言,多媒體教學是使用得最為普遍的一種現代教育技術,說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是也經常采用的教學形式,啟發式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在課堂的開展不足,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而與國際接軌的“雙語教學”的實施明顯不足。(如表8)

3.實踐教學環節的調查與分析

目前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踐體系包括專業課程實踐、專業見習、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調查發現,國內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多是如此。

在專業實踐教學與期待的職業崗位之間關系的調查中,由于大一的專業實踐教學很少,本項調查不涉及大一學生。學生對專業實踐教學與期待的實踐教學只有41.1%的學生認為基本吻合,58.9%的學生卻表達出有較大的差距(如表9)。在實踐教學與所學習的課程之間關系調查中55.6%的學生認為專業實踐教學與課程是學以致用(如表10)。這表明現行的教學方案中實踐教學與專業理論教學、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專業以人才需求為導向,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以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為重點,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對于學生旅游從業資格證調查時,71.6%的學生是積極鼓勵的態度,27.7%的學生是中立態度,反對的學生只有0.7%(如表11)。說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學生對于旅游從業資格證有著強烈需求。

4.就業環節的現狀調查及分析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環節是旅游教育產品的輸出過程,是衡量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標準。對學生就業的行業內意愿、就業意向以及對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是否一致等方面的調查。

關于就業觀念的調查。調查中,當被問及“你是否愿意從專業工作最基層做起?”時,從調查情況來看,68.6%的學生表示愿意,23.3%的學生表示不一定,8.1%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如表12)。此項調查表明學生已基本接受從旅游行業基層做起,積累實踐經驗的就業觀念。

在表示愿意和不一定從基層做起的學生群體中,能夠接受的在基層工作的年限,37.8%的學生是三個月,34.9%的學生是六個月,23.7%的學生是一年,而能夠堅持兩年及兩年以上的僅有3.6%左右(如表13)。這說明學生能夠接受基層工作是以一段較短時間內的升遷機會或工作環境的迅速改善為前提的。而這對于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來說,通過三個月至六個月,甚至一年時間的實習活動,為大學本科生提供大量的中、高層管理崗位,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即便學生在校教育中接受了從基層工作的就業觀念,但這種觀念的時效性與現實差距太大。這說明畢業生在就業開始選擇了旅游企業,也會頻頻跳槽,甚至轉行的現象仍很嚴重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后發現,學生就業意向選項中酒店占45.1%、旅行社占36.6%、旅游景區景點占30.4%、旅游院校占10.9%、旅游企事業單位和行業以外的企事業單位分別占到31.1%和17.9%,選擇繼續深造有22.2%(如表14)。旅游行業是學生就業意向主要目標,遠高于行業外企事業單位和繼續深造,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也較大。從這一結果可以得出:一是學生對旅游行業的職業向往程度普遍較高二是總體而言,在旅游專業各分支方向上,酒店和旅行社傾向明顯存在。

在對學校為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方面還需做的工作調查中,63.9%的學生需要實踐教學比例,57.0%的學生希望有更多的校企合作單位,最后46.8的學生希望有專業技能的培訓(如表15)。這表明專業要建立以校企合作單位實踐教學活動基地與就業基地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課程。

5.基于學生視角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建議的調查分析

在調查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于專業人才培養有何建議時,85.6%的學生建議多參加旅游行業的比賽、交流合作,開拓視野。78.2%的學生建議建設現代化實習基地,尤其是大型旅游企業,加強校企合作,以提供實踐教學場所與就業單位。75.3%的學生建議利用多種旅游教學資源,加強互動培養模式(如表16)。

四、結論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育質量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本次關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不斷完善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動實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旅游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推動旅游管理專業“雙證”教學體系,將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凝練專業方向,加強特色建設,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2]李炳義. 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4):74-77.

[3]王兆明.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創新途徑的嘗試——“學院+行業”大旅游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 旅游研究,2009,1(1):100-103.

[4]陳國生,陸利軍.基于“工學結合”理念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旅游研究,2011,3(1):82-86.

[5]吳慧,刁宗廣,劉力.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干課程群探析——以合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為例[J]. 現代企業教育,2010,(24):217-218.

[6]朱玉珍.旅游管理專業“T+C+S”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5):134-135.

篇10

1、轉變觀念,確立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

旅游專業到底是培養具有深厚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還是培養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這在旅游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著分歧,全國大多數旅游院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都把培養目標定為“培養旅游業的高級專門人才”,我院的教學計劃中,亦如是定位。實際上我國的高等教育早在70年代就出現了基礎化、綜合化的趨勢,高校的培養目標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還把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本文由收集整理”作為目標,就會把學生局限在一個很窄的專業范圍內,難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教學實踐也表明,在專門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日益專業化,專業口徑也日益局限于一個較窄的范圍內,這與旅游產業的綜合性和高度關聯性特點是不相適應的,同時也使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一方面眼高手低,不屑于做基層工作,頻繁跳槽,另一方面又缺乏后勁,發展潛力不足。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應面向21世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專才”教育為“通才”教育,確立培養復合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這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前提。

2、優化課程設置,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新的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改革過去旅游管理專業過細、過窄、過于封閉的課程體系,按照整合、優化的思路,打通各專業的基礎課,以模塊構筑專業課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從我國旅游業管理的實際需要看,主要涉及3個方面,即旅游開發、旅游市場營銷和旅游企業管理。鑒于這一實際情況,我們在課程設置中要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著力尋求專業內部知識、技能結構最直接的內在聯系,設計各種切實可行的“組合課程”,整合專業課程,加強基礎課程,加大選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促進內部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構合理化,保證相關知識的最佳搭配。各類“組合課程”應以旅游經濟學、旅游學概論、旅行社管理、飯店管理、旅游資源學、旅游心理學等重點課程為基準,形成以專業課程為主,綜合課程、邊緣交叉課程為依托,以能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理論和反映旅游業發

展方向的學術講座為補充,學術性與應用性緊密結合的富于彈性活力的綜合化和整體化的課程形態,構建能體現“通才教育”的課程體系,注意課程滲透,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多次交叉、反復循環、不斷推進”的教學流程,安排整體教學活動,側重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的運用方法、運用技巧介紹和啟發,突出能力的培養。總之,要使學生通過所設置課程的學習,能夠獲得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具備在旅游管理專業任何一個領域中進行深層次開拓的能力。

3、更新教學內容,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教學內容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腳點。調整課程設置實際上也是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基礎類課程的改革要以有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培養和創新精神為原則,把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體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重點,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不斷的和有效的更新、掌握所需的知識,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專業課的改革要以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為重點,注意內容的取舍、要求深度、各課程的分工和銜接,以及如何通過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加強實踐性教學等措施強化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4、改革教學方法,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課程體系的優化和教學內容的更新固然重要,但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更新同樣不容忽視。因為任何教學過程的展開都離不開一定的方式方法。根據旅游業在新世紀的發展趨勢和旅游學科應用性強、發展變化快的特點,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應強調以下幾點:

(1)必須打破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思想的束縛,從培養21世紀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角度出發,牢固地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學習,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去組織和實施教學。

(2)技能性課程多偏重于操作,因而教學方法可以操作示范法為主。實習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實際,感受現實,既可利用學校本身的設施、設備和環境進行校內實習,也可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還可與校外的旅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組織學生輪流到企業中的各崗位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