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3: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的提出
傳統的將企業抽象為一個生產無法分割的單一產品的單位,它被假定為只有一個目標。這個概念所包含的現實性前提是,企業的所有成員都是利潤最大化的追求者,或者企業所采用的管理控制系統能夠保證不出現嚴重偏離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行動或決策。但是,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更多的情形是企業的所有權與企業的有效控制權的分離,并且這種特征有不斷的趨勢。由于執行成本的存在,使得那些控制著公司并擁有較大自主權的經理,有可能出于個人的動機,追求最大化利潤以外的其他目標,如規模、增長和支出偏好等。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了股東與經理動機上的沖突。事實上,這一沖突在保險公司也是存在的。需要的問題是:作為風險集散中介的保險公司,在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股東與經理人員動機的沖突以什么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它對保險公司的經營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何控制或者糾正經營者目標與企業目標的偏離?
如果在股東要求經理們完全按其意愿行事時不存在執行成本,那么,即使經理們擁有自主權,企業仍然是一個利潤最大化的追求者。任何不追求這一目標的管理人員都將被替換。實際上,執行成本通常是相當高的,但這并不是意味著經理們不具有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動機。理論上,有多種方式可以使經理仍然去追求最大化利潤,如經理報酬制度、管理人員勞動力市場競爭等。據此,應主要在于從理論角度弄清指導保險公司決策的主要目標是什么,現實中的保險公司是如何進行組織的,并探討如何對保險公司進行有效的控制。由于包括經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在內的人力資本所有者對于保險公司的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也應對保險公司人力資本的某些重要特征進行研究。
二、保險公司執行成本
我國國有保險公司的改革與產權改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建立以公司治理結構為特征的企業制度過程中,保險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有逐步擴大的趨勢。但是,與之相伴而來的一個問題是保險公司的執行成本。由于所有權的高度分散,因此管理部門對保險公司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獨立于所有者(股東)。保險公司的所有者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公司的經營中去,并使公司行為與他們的目標相一致,首先需要觀察公司的業績,了解該業績與可能達到的最佳業績之間的差距以及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經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在其中分別所起的作用以及相應的責任。其次,他們需要知道以現在的人力資源能否解決現存的問題,并將這一可能與新的人力資源配置后可達到的改善程度進行比較。這就不僅需要對保險公司的當前業績進行評價,而且還要了解當前的不良業績在多大程度上是為取得更好的長期業績所做出的犧牲。這一點在當前具有特別突出的現實意義。由于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條件,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外資保險公司直接競爭的現實條件,短期內保險公司放棄一部分利潤以追求一些非利潤最大化目標,如公司規模、增長等,因此而附帶產生一些保險公司非效率的問題,甚至引起外部不,為整個保險市場的發展埋下隱患。第三,任何想撤換管理班底中某個成員的股東都要進行活動,以獲得其他股東的支持,發起、進行并贏得反對在任經理的斗爭需要成本,而在任經理所獲得的關于公司的具體經驗,以及保險公司業務人員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往往難以替代,尋找新的管理人員以及隨之而來的契約費用也構成成本的一部分。所有這些成本,無論是財務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都被統稱為保險公司的執行成本。雖然這種成本通常是無形的,但卻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保險公司經理們有相當大的空間去選擇他們所要追求的目標。
三、保險公司人力資本分析
保險經營活動特別依賴于保險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保險公司的產品質量及其服務也需要具備專業技術才能的人員來提供并加以保證,因而人力資本管理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是一個戰略性任務。在當前管理人員勞動力市場管理缺位、保險中介人角色錯位的情況下,保險市場的人才流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秩序的混亂。從這種流動對人才流出公司所帶來的影響來看,也是與公平、公正原則相背離的。保險公司的競爭,無論是入世后中、外資保險公司的競爭,還是中資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這已在保險業界達成了共識。因此,人力資本管理對于我國保險公司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對保險公司人力資本的分析,首先從考察保險公司人力資本所有者的個人動機入手。工資、地位、權力和安全感構成了公司理論發展的主要動機假設。在這一假設下,管理人員的工作時間不應被看作是同質的,管理人員的努力程度也存在差別,這種努力程度取決于公司的當前業績,并且影響利潤。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組織閑置的存在,意味著利潤很少被最大化。在面臨強大壓力時,公司通常能夠在不投入更多其他資源,只投入更多努力的情況下,使利潤超出沒有壓力時的水平。這與我們觀察到的許多保險公司的實際情形是符合的。另一方面是x——非效率,即公司內部因錯過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機會而造成的低效率。它與組織資源的閑置是不同的,前者是最佳業績與實際業績之間的差距,它取決于公司內部與外部對于公司效率的激勵;后者是最佳業績與可接受業績之間的差距。它們都是衡量“保留資源”的標準,變動趨勢一致,并且都引起非利潤最大化行為。
保險公司經營的特殊性以及保險公司所具有的一般企業的共性,決定了在保險公司中存在著普遍的委托——問題。在保險公司中,保險公司的所有者(股東)是委托人,保險公司的經營者(經理)是人,擁有信息優勢;在保險公司內部的復雜組織結構中,存在著多層委托一關系。另外相似的問題還出現在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以及保險人與保險中介人之間。
理論上,委托方傾向于激勵方按照委托方的利益行事,但是,雙方都知道僅僅根據可觀察到的結果,委托方不能判斷方是否采取了適當的決策或行為。而委托人的利益與人的利益出于不同的動機考慮往往也是不同的。委托一問題涉及到兩個重要的方面:人的努力程度和所承擔的風險。在保險公司中,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經理人員和普通員工會寧愿獲取一筆數額較少但相對穩定的固定收入。但是,由于委托信息分布的不對稱,即使給經理人支付較高的固定收入也缺乏有效率的激勵,不利于經理的額外努力。這就存在著對保險公司經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激勵與約束問題。另外,由于保險公司勞動契約的不完備使得保險公司內部的效率激勵問題變得更加復雜。這里主要指的是,保險公司中個人人定位不明確,從而導致保險公司內部營銷人員角色錯位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得比較突出。
四、經理人員目標與保險公司目標偏離的表現形式
關于這一,前面的論述實際上已經涉及,在這里,重點指出兩種經理人員目標與保險公司目標偏離的形式。
1.組織尋租行為。產業組織指出,除了要達到利潤最大化目標外,可能還有其他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內涵及性質將依賴于企業控制權的性質,即企業是由所有者控制,還是由經營管理者控制。所有者自己控制企業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被經營管理者控制的企業目標可能就不同了。管理者可能關心的是其地位的牢固程度以及權力的大小,因為這些將是其獲得高工資的關鍵因素,也是工作職位安全的保障。經營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職務之便,使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使組織利潤最大化目標發生偏離的行為就是尋租行為。如果經營者在冒險過程獲得成功,則他可以邀功請賞;如果失敗了,則至多是暫時失去工作,真正受損的還是所有者或股東。因此,經營管理者的尋租行為會給組織帶來風險。
2.組織的專業化與其盲區。組織機構總是趨向于在一個有限理性框架內運作。這是因為:(1)在作決策時,可資利用的信息是有限的;(2)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幾乎所有的大機構都傾向于將自身分成若干個部門,以使每個部門根據有效信息去完成專業化的任務,同時,又不過分下放經營管理決策權。在專業化分工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也就出現了。首先,分工意味著機構內部將出現不同的利益或權力集團,它們都試圖擴大本集團的規模,甚至以不惜犧牲總體利益或其他部門的利益為代價。其次,專業任務的指派經常使各部門忽視它們間任務重疊的部門。在任務重疊的地方,各部門往往又會互相推諉。有時也正是在這里形成了職責的盲點,造成有的工作無人過問或互相推御責任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保險公司恰恰是普遍存在的,從而使經理人員目標偏離保險公司目標成為幾乎不可避免。例如,由于業務人員的收入往往與業務量掛鉤,從而業務人員可能過分重視業務量而忽視業務質量,由此給保險公司帶來潛在風險,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需要說明的是,經理人員欺詐、敗德等行為顯然偏離保險公司的目標,但由于已超出“可容忍”的范圍要受到的制裁,故不在本文的范圍之內。
五、保險公司治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企業經理自主權的存在,并不必然意味著經理們不具有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動機。理論上有五種方式可以使那些控制著公司,并想追求最大化利潤以外的其他目標的經理,仍然去追求最大化利潤,緩解委托一問題的嚴重程度。這五種方式是:產品市場的競爭;管理人員勞動力市場競爭;組織設計;經理報酬制度以及市場上的公司控制權競爭。這里主要就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在保險公司中的實用性進行探討。
在國外,企業經理除了獲取較高的固定收入外,還可以根據經營業績顯著獲取股權未來價格與現價的差額收入。參股或股票期權的形式能夠有效地激勵經理致力于提高企業的長遠績效。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情況下,由于經理人員與股東之間存在利益背離,所有者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監督經理的經營行為顯得更有必要,這就要求除了激勵機制之外,還要建立一種機制對經理人員進行約束,主要有兩種監督人的模式;一種是日、德模式,少數股東控制企業大部分股權,股權高度集中,大股東進入董事會,通過用手投票的方式,對企業長期目標等重大事項進行決策,選擇合適的企業經理,直接約束企業經理的經營行為;另一種約束機制是英、美模式,股權高度分散,小股東缺乏參與決策的信息和激勵,但是如果對企業的管理不滿,可以通過賣掉他們的股票的方式,“用腳投票”,使股價下跌,影響企業經理的身價,也可能引發接管,甚至對于那些沒有受到接管威脅的經理來說也是如此。
篇2
一、強制保險加重了保險公司的經營負擔
我國現行立法尤為強調強制保險立法的社會公益性和公共政策性,在制度設計上使得保險公司居于極為不利的地位,加重了保險公司的經營負擔,對保險公司的發展極為不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機動車強制保險實行強制承保制度,保險公司在對風險的選擇權、合同的解除等方面的權利受到極大的限制,加大了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難度。在實行機動車強制保險的國家和地區,強制保險的出現率和賠付率都比較高,保險公司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求保險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強制保險,很可能會對保險公司的發展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二是保障范圍過寬,沖擊了保險公司的發展。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來看,強制保險和商業保險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強制保險以提供基本保障為原則;商業保險則提供補充保障,基本保障以外的危險由保險公司通過商業保險來解決。我國立法規定,強制保險既保人身傷亡也保財產損失,保障范圍十分寬泛。強制保險的保障范圍過寬,保險公司承擔較大的經營風險。
三是強制保險制度的配套設施不完善,無法解決經營虧損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外國現行強制保險制度沒有提供虧損彌補機制。保險公司對強制的費率并無定價權,這樣,即使是實行分賬經營、單獨核算,保險公司也可能面臨虧損。如果法律不提供一種經營虧損的彌補方式,保險公司的經營虧損難以彌補,投保人和受害人的利益將難以保障。第二,缺乏靈活的風險分散制度。我國在建立機動車強制責任險制度的過程中,尚缺乏此類配套措施,使得保險公司無法將經營風險予以分散或者轉移。
二、總結
篇3
國內保險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公司業務發展戰略、業務經營規劃、業務經營區域、目標客戶群體、銷售渠道等方面,在對公司組織架構和業務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監督、評估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大膽和有益的改革創新,在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和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同時,由于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和業務活動日益復雜化,保險市場中也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的突出問題,在國內保險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和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為了防范和及早發現經營風險,從而避免或者減少可能遭受的經營損失,保證保險業能夠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在加強保險監管的同時,各保險公司經營決策者應該認真制定和切實執行公司控制風險、加強管理、穩健經營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險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公司的人才技術優勢和組織管理優勢,而不是傳統的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保險資源配置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差異性和保險公司利用這些資源的獨特方式,形成了各自公司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建立內控制度和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保險公司自我約束意識,防范和及時發現經營風險,建立公司內部相互制衡機制,確保正確反映公司的經營效益,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可以監督和彌補公司管理功能可能存在的缺陷,使公司在市場環境變化和人員素質差異的情況下,實現公司的市場經營目標。
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應注重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應參照國際先進的管理模式進行公司內部管理體制方面的改革創新,比如公司價值鏈管理、組織結構管理、業務績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公司價值管理、銷售渠道管理、服務質量管理、公司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激勵約束機制管理等。按照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保險公司總分支公司之間應該建立嚴格的管控機制和費率反饋機制,總公司對分支公司的經營活動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及時指導,監控到位;應建立嚴格的核保和核賠分離制度,建立必要的審核制度和檢查制度;對分支公司擅自越權和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對違反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行為,必須認真進行內部監督和檢查,加大處罰力度,并及時修改和完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否則,保險監管部門可以追究總公司的領導責任。
二、以監管為核心,監控和指導公司內控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的目的是在新的市場和法律環境下,將以往部分監管責任轉變為保險公司的管理責任。保險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是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保證投資人的正當投資回報權益不受侵害,監督保險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具備足夠的償付能力,以往這種監管職能是通過對保險公司現場和非現場的例行檢查來實現的,但由于保險公司管理體制和業務經營的復雜程度增高,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保險監管部門例行的檢查和抽查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遇到了現實的挑戰,增大了保險有效監管的難度。在國際化競爭的大背景下,保險監管部門必須認真研究和充分發揮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積極作用,將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作為強化監管的重要內容,加強事后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保險公司則應該認真檢討和審視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執行的現狀,增強對公司內部機構、業務、財務、投資等方面的風險管理,完善和彌補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保險監管部門在加強保險法律法規建設的同時,應督促保險公司加強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替代、互為補充、缺一不可的。
國際上一般對內部控制按職能劃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兩類。保險公司內部會計控制包括涉及直接與財產保護和財務記錄可靠性有關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包括分支機構授權和批準制度、責任分離制度以及對財產的實物控制和內部審計等。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控制包括與管理層業務授權相關的組織機構的計劃、決策程序、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手段、信息交流、監督管理以及各種內部規章制度的執行狀況。
保險公司總公司必須對分支公司的經營范圍和經營規模是否相適應,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是否完備和完善,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是否對稱,重要職能和關鍵崗位的設立是否相互制約,獨立的內部稽核和公正的外部審計是否健全,內部制度建設和內部監督機制是否執行落實,職業道德水平和培訓質量是否提升,違法違規行為和有意誤導行為是否得到遏制,財務制度和會計準則是否得到執行等進行研究和評估。所有這些內容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提高操作效率,確?,F有規章制度的執行,同時,保險監管部門必須對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進行認真檢查和監督指導。
三、以競爭為手段,建立內外資保險公司競爭合作機制
國內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為內外資保險公司提供了一個競爭與合作的大市場,使國內保險公司實際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國際保險業的競爭,因此,保險公司應該從國際競爭的高度,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質量,應該具備全球化的經營視野和更強的合作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業內的競爭與合作。內外資保險公司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最低成本、最佳產品、最優服務、最大份額、最高利潤,是公司競爭所追求的目標。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共同開發和利用保險資源、保險科技、保險信息,以及保險公司經營過程中的合作與聯系,是國際化經營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
從管理的層面上看,外資保險公司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值得國內保險公司學習和借鑒。首先,內外資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對國際通行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增強公司管理者對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的意識;其次,應注重公司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以適應競爭與合作的要求;第三,應加強對業務無序競爭的管控,在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開展競爭活動;第四,共同營造一種合作創新、共同發展的市場協作精神和協作方式,提高公司的獲利水平和競爭力。
四、以管理為目標,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整體素質和水平
保險公司的組織結構是保證公司各部門和總分支公司各司其責、有序結合、分工明確和有效運作的組織保障,合理的組織管理結構可以把分散的、單個的力量聚集成為集中的、強大的集體力量;可以使保險公司每個員工的工作職權在組織管理結構中以一定形式固定下來,保證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利于明確經營者的責任和權利,避免相互推諉,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克服辦事拖拉的弊端;可以確保公司領導制度的實現,公司各級領導只有依靠一套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力。
圍繞風險控制和增進效益兩個目標,保險公司應該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強競爭能力,在日漸市場化和日益開放的經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一是應建立起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嚴格控制經營風險,保證其業務收益的穩定,滿足被保險人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二是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和先進方法對風險變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有效地進行公司經營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三是完善保險風險內部控制機制,對經營風險實行嚴格的監控,建立科學的風險監測反饋系統,提高公司經營效益
;四是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機構、管業務、管經營,并接受保險監管部門的指導和檢查。
五、以服務為理念,提升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科技含量
首先,產品創新能力反映公司管理和競爭水平,保險產品的系列結構、規格品種,特別是產品更新換代的頻度,對保險公司產品管理能力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根據競爭的客觀需要,保險公司都把優化產品結構、增加和更新產品作為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同時必須看到,國內保險市場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保險產品結構雷同、業務單一、創新不足、粗放經營等問題。業務結構方面,財產險保險費收入來源80%以上為機動車保險,經營缺乏特色和品牌;業務品種方面,財產險傳統型業務比重大,創新型業務、高附加值業務和延伸型業務比較少或基本上沒有開展。
隨著新《保險法》的實施,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條款費率的管制得以放松,保險公司有了更大的條款費率制定權,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險公司應該跳出傳統的業務框架,認真分析市場需求,建立推進產品更新換代的產品管理制度,加速開發和創新公司自身的產品系列,提高公司產品的國際化、多樣化、專業化水平,努力開拓各種市場空間。培養適應產品創新的人才隊伍,造就一支掌握現代產品風險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質管理隊伍,是對保險公司管理水平和內控機制是否完善的考驗。因此,保險公司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適應市場發展的產品創新機制。
其次,科技創新引導保險公司的服務創新。北京市保險市場近年來能有快速發展,同保險公司重視服務創新密切相關。目前,北京市保險市場中的服務創新表現為:服務科技方面有電話語音服務、網絡和電子商務、銀行結算支付方式;服務管理方面有計算機網絡管理、承保、理賠、結算中心、人業績管理、營銷管理;服務方式方面有服務之家、客戶回訪、24小時電話咨詢服務;服務理念方面得到不斷提升和轉變。
保險公司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快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的步伐,采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設備,促進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和網絡保險以及由此延伸的服務手段和領域,提高保險公司的業務處理能力和運作效率,以高效、快捷、優質的服務,積極參與保險業的國際和國內競爭。
在信息技術引發的保險創新浪潮中,公司間競爭的重點不再是產品的價格競爭,而是服務質量和方式的競爭。只有通過高質、高效、高附加值的服務競爭,才能將各種保險產品更快更好地送達顧客,才有利于擴大和穩定客戶關系,占有更高的市場份額,增加業務創新的機會。
第三,加強人管理制度促進服務質量提升。新《保險法》修改的一條重要內容,是加重了保險公司對保險中介人和中介業務管理的法律責任和管理責任,保險公司應根據中介業務發展的實際,制定相應的保險中介業務管理辦法,加強和完善對保險中介業務的管理。國內保險業的營銷方式最終將建立在市場導向型、客戶需求型這樣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基礎上,使人壽保險這一“以人為本”的保險服務行業在服務意識、服務效益、服務質量、服務渠道、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多方面和多層次發生根本變化。
保險服務質量的提高關鍵是靠保險公司的服務意識的提高,靠保險公司服務創新。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保險業的制度體制改革、機構業務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歸根結底都將落實在服務競爭上,因此,提高保險服務與促進保險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是保險公司在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客觀要求。保險公司必須高度重視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后服務的各個環節,應該遵循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運行,不能因人而易,降低服務水平和質量。
第四,高度重視銀行保險的發展機遇和經營風險。銀行保險最直接的含義就是通過銀行網絡來銷售保險產品。充分利用龐大的金融機構網絡,增加保險的銷售渠道,高效率地覆蓋市場與客戶是保險公司熱衷于銀行保險的最現實的愿望。銀行保險所顯示出來的獨特魅力和廣闊前景對保險公司拓展銷售渠道意義重大,一是可以建立客戶資源共享機制,為雙方客戶提供綜合性互惠服務;二是加強銀行保險業務的深層次合作;三是適應網上保險的需求,實現雙方網站的方便連接,為客戶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網上保險、網上查詢和網上轉賬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服務。
銀行保險業務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人壽保險另一個主要銷售渠道,但同時,各保險公司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銀行保險不是零風險,由于保險公司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的滯后性,目前有些問題已經暴露,如經營效益風險、資金回報風險、資產負債匹配風險、違規操作和誤導宣傳等事件也時有發生,必須引起保險公司的高度重視,同時加快制定相關的風險控制管理規定。銀行保險注重的是品牌形象和誠信經營,保險公司要嚴格依法合規經營,塑造自己穩健經營、誠信經營、合法守規的品牌形象,形成自己值得信賴的品牌優勢。銀行保險需要強調的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培訓,保險公司必須加強培訓內容和時間。銀行保險的核心產品是服務,服務質量是決定銀行保險業務經營成敗的關鍵所在。
六、以效益為中心,用內控制度管控公司所有經營行為
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這就需要保險公司對其分支公司的管理層進行監督,保證分支公司的管理層能夠按照公司的既定目標履行職責,有序、有效地開展業務,確保公司的經營目標能夠得以實現。以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為基礎的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用來推動創造價值的觀念深入到公司一線員工中去,用效益的觀點,通過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和經營目標的實施,監督和控制公司管理層的所有經營行為。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保證保險公司經營效益的實現,而分支公司的管理層既是相關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其經營行為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執行績效。
篇4
關鍵詞:保險公司;財務風險;風險防范與控制
一、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概述
保險公司其經營管理的特點與傳統生產或服務企業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具有較強的特點,因此其財務風險也存在較強的特點。首先,保險公司進行保險金賠償的基礎是建立在預先收取客戶的保費之上的,而往往保費的收取與賠償金的支付之間的時間跨度較長,因此保險公司在會計核算方面經常會出現期間效益不均的狀況。其次,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范圍已經發展出了很廣的范圍,涉及的產品經營賠付期限也較為廣泛,但是保險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進行的市場投資往往存在著品種單一以及投資期限短等問題,會直接導致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不配置,影響保險金的償付。最后,保險公司的保險理賠需要理賠人員的審核和調查,若是保險理賠人員的審核缺乏應有的嚴謹性,必然會導致保險公司財務資金的流轉困難甚至會出現逆向承保的情況。
二、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公司提高經濟效益
保險行業的加快發展,導致這一行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要想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市場份額,保險公司必須高度重視自身內部財務管理以及風險防范問題,加快構建財務風險控制體系。良好的財務風險控制管理體制,能夠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工作范圍以及工作流程等環節進行把握控制,使得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更加規范有序,不但能夠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效率,還能夠大大減少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在這一基礎上,保險公司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提高效率,在完成日常財務核算工作的同時,創新優化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模式,提高保險公司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和處理能力,降低財務風險和損失,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二)有利于公司實現階段戰略規劃
保險公司要想實現穩定健康經營發展,必須根據每個階段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經營發展目標,根據這個目標進行保險產品的創新、簽訂,投資以及籌資等各種活動開展。這些經營活動在盈利的同時都伴隨著財務風險。健全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防范水平有利于公司各項規劃能夠順利開展,保證公司的經營管理符合戰略規劃需求,形成良好的經營發展趨勢。
三、目前保險公司主要的財務風險表現及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風險
風險是客觀存在并且無法被消滅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以忽視風險的存在,而是要積極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減少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和風險的損失。現階段,很多保險公司管理者和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管理意識仍然很薄弱,缺乏對潛在財務風險的重視,也沒有建立起財務風險防范預警機制進行事前防范和控制,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則整個公司都會暴露在財務風險之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危害。另外,保險公司財務風險意識的缺乏還體現在對保單的賠付事件調查上,一些保險公司對于長期合作的客戶,往往會不進行保單事件的調查便進行賠付,增加了公司的賠付量,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經濟利益。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行業規范等市場條件發生變動時導致保險公司的投資項目出現虧損影響公司的資金流轉和保單賠付的現象。保險公司在選擇投資項目時需要考慮投資項目的期限與風險,使公司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以償付客戶的保單賠償,并且通過建立財務風險管理預警技術,來進行財務風險的管理,減少財務風險的突發狀況。但是想,現階段很多保險公司缺乏對市場因素的跟蹤關注,導致對市場條件機制變動缺乏正確的認知,影響公司投資項目的選擇和效率,增加了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可能性。
四、保險公司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樹立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要想實現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首先,保險公司要能夠高度重視風險防范控制和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有意識的培養和形成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防范理念。保險公司管理人員要發揮自身的領導帶頭作用,主動學習并在公司內部進行宣傳,在保險公司內部形成良好的風險防范氛圍。另外,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防范的理念學習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發展階段,利用當前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更好的實現整個保險公司財務信息的共享和財務資源的整合。形成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反饋的財務風險管理鏈條,有效管理財務風險發生及作用的每個環節,讓公司的財務風險大大低于行業水準,提高競爭力。
(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完善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能夠高效的幫助企業識別、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及時向公司提交預警報告,是企業實施財務風險防范控制的前提和必要手段。保險公司要高度重視對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首先,保險公司要注重信息數據支持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分享平臺,對歷史、行業數據信息進行收集、整合、篩選、分析,并在公司內部實現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流通,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礎。其次,保險公司要不斷提高自身對風險的辨別以及分析能力,對影響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的因素進行分類規范,有利于對風險因素的快速高效識別。最后,保險公司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數據理論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對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量化。
(三)對財務風險控制目標進行分類規范管理
保險公司在對財務風險進行管理時,首先需要設定財務風險控制的目標,并且根據公司管理側重的不同角度對控制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使得風險控制目標更加符合公司整體的戰略規劃。財務風險的層次劃分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層次的財務風險控制目標需要符合公司的整體經營戰略規劃,即需要滿足公司的價值最大化。第二層次的財務風險控制目標對整體目標進行進一步劃分,即對總體目標的細化分解,包括了風險目標的控制、對已經發生的風險進行處理、反饋風險發生的引因等。第三層次的財務風險目標需要強化公司內部整體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和文化,加強對完善財務風險防范控制理論的宣傳,使公司整體能夠充分了解到財務風險防范控制的重要性,增強對風險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接受度。
篇5
關鍵詞:壽險公司;戰略管理;戰略目標
戰略管理是一組管理決策和行動,它決定了組織的長期績效。戰略制定與實施對公司的重要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產業巨頭沃爾瑪以“讓顧客滿意”作為戰略目標,據以實施一系列的戰術,如為顧客提供“高品質服務”和“無條件退款”,并每周作關于顧客期望和反映的調查,及時更新商品的組合與擺放,通過建立獨特的供應鏈條、配送中心、商用衛星,培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實施戰略管理,使發展戰略有效指導日常經營活動,短中期規劃與長遠目標戰略保持一致,最終實現公司愿景。各行業對戰略有不同的要求和體現,對于我國保險公司,尤其壽險公司,實施戰略管理是公司成長成熟的最佳途徑,其建立戰略計劃、進行戰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較其他行業顯得更為突出。
一、我國壽險公司戰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產品的長期性和無形性要求壽險公司樹立品牌,作好長遠規劃
首先,壽險公司為消費者提供的主要產品是人壽保險,從訂立保險合同到合同終止往往歷時幾十年,作為先銷售后生產的企業,保險公司能夠持續經營是消費者得到應有保險保障的首要前提。雖然我國保險法對壽險公司一旦發生破產,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響作出了明確規定,但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持續經營都無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諾為客戶提供終身、優質的服務?無疑保險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會構成消費者選擇保險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從產品形態來分壽險產品作為一種保險保障服務,屬于無形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直接接觸與鑒別,只是通過保險公司的品牌形象、產品介紹來進行比較判斷,主觀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誠信建設、文化理念不僅會影響到已有客戶得到服務、實現自身權益的質量,更會成為吸引或失去潛在購買者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國居民對保險的認識接受程度還很低,保險意識水平不高,推廣產品必須先推廣保險理念,居民對保險的品牌認知度也僅限于幾家市場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樹立保險品牌在保險銷售中的重要意義為中小保險公司推廣產品帶來特別的挑戰。
以上產品的特殊性要求壽險公司作好長遠的規劃,公司整體形象、整體水平的提高與公司業務的發展之前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而且這種依賴要強于一般企業。
(二)戰略管理符合保險行業的特殊性
保險業恢復以來快速發展,具體來看,壽險保費收入2008年全國總計6658億元,我國2008年保險密度達到736.74元,保險深度為3.25%,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市場主體從一家國有到21家中資、26家外資壽險公司,同時資產管理公司、保險中介公司也逐漸增多。但是,經過僅僅二十幾年的發展,保險市場完善程度、保險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險產品開發、核保核賠以及提供其他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有待提高,發展中的問題仍然不斷出現。在行業發展尚不成熟、變化較大的前提下,保險公司更應該有自己的發展戰略、長遠規劃,保證在未來變化的形勢下,公司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不會因外界變化而嚴重影響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發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戰略管理的支持
保險公司一方面,因為整體行業的不成熟而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另一方面,我國壽險公司自身成立時間短,經驗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對未知的市場、應對變化的環境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自身競爭力對于保險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都至關重要。在當前的客觀環境下,怎樣分配資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創造自身優勢,立足于中國保險市場,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長遠的規劃。戰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幫助公司實現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之前的協調和統一。
二、我國各壽險公司當前長遠戰略分析
(一)從企業愿景看公司戰略
各壽險公司都紛紛提出公司所培養、秉承和追求的企業文化、企業使命及企業愿景。本文選擇各公司所公開的長遠發展目標按照構成要素的不同進行如下歸類分析:
1.顧客
即壽險公司的目標客戶群。大多數保險公司籠統表述為“客戶”或是“中國客戶”,泰康人壽則較明確提出其市場定位——“融入21世紀大眾生活,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領提供高品質的壽險”。雖然壽險標的不及財產保險標的差異顯著,但不同產品針對的需求群體在年齡、經濟狀況、生活負擔等方面仍然有較大差別。對于中小保險公司,分析公司選擇客戶方面的優勢,然后集中資源針對特定群體開發產品并全力經營,實現規模經濟不僅是占領市場一席之地的當今策略,即使是長遠戰略考慮,中國特定群體的潛在保險需求都有很大開發空間,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戶資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應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滿足保險需求,為憑借專業化經營、提供高品質服務和特色產品形成核心競爭力提供幫助。
2.產品和服務
根據公司的目標產品和服務,可以把我國壽險公司的戰略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保險保障服務,如招商信諾詳細列出“我們的使命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國際級品質的、價格合理、購買便利的人壽、意外以及補充醫療保險和服務,為客戶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況下的財務保障?!弊罱K目標產品定位于壽險的還有泰康人壽、華泰人壽、信德人壽、華夏人壽、中意人壽、中英人壽、友邦、海爾紐約等。另一類公司將同時提供保險保障和理財方案或進行全面理財規劃作為目標,走綜合化道路,如新華人壽的愿景是“在更廣闊的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風險保障和投資理財服務”;合眾人壽明確訂立目標“2010年發展成為國內前七大人壽保險集團,2020年成為國內十大金融企業集團,最終發展成為一流的綜合金融企業集團。”金盛目標“成為財務保障和資產管理公司中的領軍力量”;信誠、光大永明、瑞泰人壽、中美大都會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資理財服務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愿景。產品和服務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個公司產品的不同直接決定公司的整個運營體系的差別,同樣保險公司不同的戰略目標會影響當前公司發展的重心及業務發展中的戰略合作伙伴的選擇。
3.市場
即公司在哪些地區發展業務,可分國內和國際兩種。外資公司多作為股東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國,中資公司中國壽股份“推進國際一流壽險公司進程,創建‘學習創新型、資源優化型、成長增值型’企業”是目標國際化的典范,而且公司當前發展進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該戰略目標,太平人壽“成為中國壽險行業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標桿,使太平人壽進入國際A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同樣體現出走國際化道路的目標。其他中資公司多以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公司為愿景,在當前公司實力狀況下是切合實際的,國際市場的復雜是需要一定實力作為保障的。
4.技術
即公司的技術狀況及對技術的追求。保險屬于服務業,技術體現在專業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資公司提到“專業經營”、“專業服務”,其中中意人壽“創建知識型人壽保險公司”較有特色。產品開發、優質服務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優勢將是保證公司持續發展、占領市場的重要技術。我國壽險技術較國際先進水平仍然落后,導致公司產品同質化嚴重,老百姓想買的產品買不到,同時保費高進一步加劇保險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平衡,在保險市場持續競爭發展的背景下,擯棄惡性競爭,產品的競爭、技術的競爭乃至人才的競爭才是未來保險發展的趨勢。
5.對生存、成長和贏利的關注
中國人壽目標中包括“成長增值型”;平安“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民生人壽希望“把自己建設成為成長性強、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險企業”;華泰“努力建設一家效益和品質最好的壽險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績效,提供高品質的壽險服務,成為客戶的最佳選擇”;信泰“做穩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藍籌”;英大人壽“秉承‘專業規范、高效穩健’的經營理念”??梢钥闯?公司價值最大化是保險公司一致的追求,這符合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會因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或是盲目擴張市場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從近年相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到華泰人壽追求“效益”并將其定為戰略目標對公司的經營指導作用顯著,在業務質量、投資收益上都有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價值觀
泰康目標成為“最具親和力、最受市場青睞”公司;生命人壽“秉持‘內誠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價值觀”。除公司多提到誠信這個保險業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資公司的價值觀中加入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如合眾人壽以“和合”為企業理念基石,在核心價值、企業文化中都予強調,并最終目標實現“和睦共生、和諧共事、和美共榮、‘司和萬事興’的完美境界”?;拘拍睢r值觀是一個企業文化的核心,體現了公司經營、人員工作的共同信念,一個得到員工和客戶認可的公司價值觀可以加強公司凝聚力,樹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聯泰大都會“依托全球領先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很多公司在戰略表述中并沒有指出自己的優勢,但不代表它們缺乏優勢,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確定位可以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的優劣勢,認識企業所處的環境,意識到自身的威脅識別出機會。比如根據股東及公司規模不同,表1分別選擇中國人壽、民生人壽、友邦、中意人壽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優劣勢進行粗略總結。
8.對公眾形象、社會影響的關注
生命人壽肩負“攜手提升生命價值”的企業使命,奉行“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經營理念,英大人壽“發揚‘責任心’理念,服務客戶、成就員工、回報股東、回饋社會,爭取為中國保險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與品牌建設相一致,各公司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樹立良好公眾形象,這將是公司一直攜帶的標志,體現著各公司的價值觀。公司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與一致,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保險公司必須面對平衡的難題,一味強調其一都會將公司下一步的發展置于困難境地。
篇6
關鍵詞:資產負債管理;資金運用;投資匹配
一、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特點
由于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只允許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短期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業務范圍和保險的特性,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具有如下特點:
(一)資金來源的廣泛性
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保費和資本金。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經濟增長速度快,促進了我國財產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費規模的迅速擴大,保險資金越來越多,且來源廣泛,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保險資金不僅來自于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且大量的保險資金來自于個人;從產業來說,財產保險資金來自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從構成來看,保險資金主要由資本金、責任準備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等)、總準備金、保險儲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構成。
(二)資金性質的負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將保險定義為:“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睆谋kU的定義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是來自保費收入,收取保費在前,承擔保險責任在后。即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生效后,根據未來保險事故發生與否,決定了是否承擔賠付責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費資金具有明顯的負債性特點。從保險資金的構成來看,除資本金和總準備金外,其他都屬于負債。
(三)對外負債的短期性
從經營范圍可以看出,財產保險公司除工程險等少數險種有可能保險期限較長之外,其他險種的保險期限都不超過一年;與此同時,財產保險公司可能的支出將在保險期限內完全明確。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險種的責任期限一般不超過一年,這就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負債大部分在一年內,具有明顯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險資產的流動性
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成本支出時間的滯后性和金額的不確定性,及負債的短期性,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負債支出的時間的不確定性。為保證保險責任的及時承擔,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財產保險公司必須保持資產的高流動性,以防止債務產生的財務“黑洞”導致公司無法繼續經營或破產。
二、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性
從以上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特點可以看出,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的風險不僅來自于經營的保險業務本身,同時與保險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在當前財產保險行業發展迅速,競爭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將直接決定公司經營的成敗與否。因此,保險公司應該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管理,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和流動性,保證各項債務按時支付。
(一)資產負債管理的概念
資產負債管理,從狹義的角度理解,為針對某類負債產品的特點形成的資產結構,實行業務條塊上的匹配;從廣義的角度理解,資產負債管理屬于風險管理的范疇,它從整個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出發,考慮償付能力、流動性和法律約束等外部條件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組織體系和技術,動態地解決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匹配問題以及企業層面的財務控制,以保證企業運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動性的實現。
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資產負債管理是通過了解保險公司的業務特點為出發點,進而合理分析其資產、負債,并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的匹配關系,以保證企業運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金的流動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財產保險公司實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意義
財產保險風險發生的時點的不確定性和賠付金額的不確定性,導致了財產保險公司負債發生的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支付金額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財產保險公司利用資產負債管理,加強自身資產負債的管理,以合理化解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從資產負債管理的角度來看,財產險公司經營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公司業務發展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取決于資產負債管理的好壞。只有資產負債管理做好了,財產保險公司才能保護股東及廣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證國家金融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對公司、行業、社會均具有深遠的意義。
1.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需要
保險,是一種風險預防和轉移的工具,它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一旦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意外損失或約定事件,保險人按約定補償被保險人的損失或給付相應的保險金額。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風險轉移的成功與否。目前,財產保險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承保利潤不斷下降,有的險種甚至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財產保險公司要想充分發揮保險風險轉嫁的作用,就必須通過做好資產負債管理,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以滿足廣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主動適應保險監管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保險監管由市場行為監管逐步向償付能力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并重的方向發展,并將最終轉變為償付能力監管。償付能力的監管,就是要求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償還債務的能力,其外在表現為保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高于保險監管機構要求的最低償付能力,而實際償付能力等于認可凈資產,認可凈資產等于認可資產減認可負債。根據目前保監會的償付能力監管的規定,公司負債全部為認可負債,而資產則根據資產的風險狀況和變現能力按比例認可,保險公司要想提高認可凈資產的比例,就必須在實際經營中提高資產的認可率。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可以利用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將資產配置到認可率高的資產上,提高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滿足監管機構對償付能力的要求。
3.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降低財務風險的需要
財產保險公司積累的資金主要來源是資本金和責任準備金。責任準備金是保險公司為保證被保險人的利益,保證未來能夠及時償付,而從保費收入中提取的準備金。由于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公司,風險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時風險發生具有不確定性,這決定了保險公司賠付時間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為保險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安排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提高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為此,財產保險公司有必要通過改造管理流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合理提高保險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保證公司的健康運行。
4.資產負債管理是財產保險公司改善保險企業經營成果的需要
隨著保險經營主體的不斷增加,保險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財產保險公司的承保利潤在不斷下降,甚至有的險種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經成為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難題。這就要求財產保險公司提高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資產收益率,最大限度發揮資產運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經營結果,提高公司競爭實力和企業價值。
三、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模式及原則
(一)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選擇
資產負債管理包括以負債為主導和以資產為主導兩種模式。以負債為主導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從負債的觀點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即根據負債的特點安排資產的期限、結構比例等,針對不同保險產品的負債要求,包括期限、風險、出險頻率、流動性等的要求,制定相應的資產投資組合。以資產為主導的資產負債模式,強調的是從資產的觀點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資金運用的情況調整負債結構,也就是針對不同的資產組合,調整產品銷售的品種、規模等。
由于目前我國財產保險行業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每家保險公司業務增長速度較快,保險的特性決定了保險公司成本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成本的滯后意味著資金的滯留,為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提供了可能。同時,由于保險公司主要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在保險處于快速發展期的我國,保險公司應更加關注主營保險業務的快速發展,原則上要求資金運用滿足保險發展和保險負債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階段,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應采取負債為主的資產管理模式,根據保險產品或保險業務的整體風險狀況來決定資產配置情況。
(二)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原則
根據保險公司資產的特點,充分考慮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實際情況,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不僅要遵循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則,而且要充分考慮財產保險行業的特點。
1.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基本原則
財產保險公司與其他很多公司一樣,在資產負債管理中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總量平衡的原則。就是要求資金的來源與資金運用在規模上的相對平衡和對稱,保持資產與負債總量上的相對平衡,這里要求的平衡是資產負債總量的動態平衡。
(2)結構對稱原則。結構對稱是一種動態的資產結構與負債結構的相互對稱與統一平衡,即根據資產負債的期限差異進行布局,長期負債用于長期資產的投資,短期負債用于短期資產的投資,而短期負債中的長期穩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長期資產的投資,并根據外部經濟條件和內部經營情況的變化進行動態的資產結構調整。
(3)償還期對稱的原則。償還期對稱的原則又稱資產分配原則或速度對稱原則,其主要內容為:資金運用應根據資金來源的流通速度來決定,即資產與負債的償還期應保持一定程度的對稱關系,最好是能保證資產和負債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標替代,總體效用平衡的原則。資產負債管理要求資產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目標,但這三個目標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隨著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動性較高往往盈利能力較弱,但安全性較高。目標替代原則是指在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個經營目標或方針上進行合理選擇和組合,相互替代,盡可能實現三者的均衡,而使總效用最優。這里的總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綜合構成的。
2.財產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需要考慮的特殊因素
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為財產保險及意外健康險業務,保險期限較短,保險事故發生較為頻繁,使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需要考慮如下特殊因素:
(1)財產保險公司負債的特點。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負債以短期負債為主,為保證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財產保險公司的資產必須具備較高的流動性。
(2)險種結構及不同業務的現金凈流量。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經營范圍為財產保險業務、短期意外險和短期健康險業務。在具體險種上包括財產保險、車輛保險、責任險、建工險等,不同險種由于保險標的和責任范圍不同,其風險狀況、出險頻率及損失可能產生的金額大小也不一樣,對賠付資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車輛險業務對賠付資金的要求相對其他財產險業務高,因為車輛屬于移動的標的,事故發生較為頻繁,出險的頻率較高,導致賠付的頻率也高,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財產保險業務的出險頻率低,但由于保險金額大,一旦發生保險事故,要求的賠償金額大。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公司的業務結構、險種類別,以保證償付責任的及時兌現。
(3)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中國保監會通過認可凈資產與要求的最低償付能力的比較結果,來判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險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償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對資產的認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對資產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資產負債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償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證公司的償付能力能夠滿足監管的需要。四、財產保險公司資產的組成及投資的重要性
從產業性質來看,財產保險公司屬于金融服務企業,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屬于第三產業,同時屬于金融企業。第三產業從資產結構上看,具有固定資產占比相對小的特點,財產保險公司也一樣,固定資產在總資產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時,財產保險公司又屬于金融企業,金融業的特點決定了財產保險公司積聚了大量的保費收入,對資金運用的要求較高。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投資性資產(銀行存款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財產保險公司可用于投資的資產所占的比重高,資金運用的需求旺盛。資金運用已經成為財產保險公司中與保險業務經營同樣重要的經營活動,客觀要求保險公司不斷提高資金運用水平,加強投資資產的管理,關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為財產保險公司及財產保險行業整體實力提升做出貢獻。
五、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與資產負債管理
目前,我國財產保險公司保費規模增長快,但由于保險主體的增加,競爭特別激烈,承保利潤率在不斷下降,有的險種甚至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同時,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公司,本身對公司實力的要求高。財產保險公司實力的提高,取決于保險業務經營和資金運用兩方面,且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這也是符合國際財產保險行業發展規律的。在國外,財產保險公司承保業務的賠付率均接近100%,利潤主要來自保費資金運用產生的投資收益。因此,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應加強資金運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對公司的貢獻,提高經濟實力。為使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滿足資產負債管理的要求,財產保險公司應對公司負債進行深入的分析,緊密聯系公司業務發展情況,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品種等。
(一)根據負債的特點配置投資的久期
財產保險公司是典型的負債經營的公司,且其保費資金大部分屬于短期負債資金。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安排投資前,應根據保費資金在公司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在考慮負債資金占比的同時,財產保險公司應預測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據盈利能力的不同及發展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投資組合和投資期限。當預測財產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經營具有盈利能力時,意味著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基本不會動用資本金,公司應將資本金配置到期限較長,收益較高的投資上去;同時根據預測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凈流量,將盈利積累的資金也配置到期限較長的投資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將日常經營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資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動性強的資金上,以保證公司履行保險責任的及時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業務結構,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狀況、出險頻率配置投資
如前所述,由于財產保險公司的產品種類多,且不同種類的保險產品具有不同的風險特點、出險頻率及對賠付金額的要求等特點,因此,同一收入規模的公司對投資組合的要求差異較大。如以車險經營為主的公司,要求投資的流動性高;以財產險業務為主的公司,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相對較低,但對金額的要求可能較大,一旦保險事故發生,對資金總量要求較大,要求投資的整體變現能力強。因此,財產保險公司應根據產品的特點配置投資,合理確定投資組合及投資期限。
財產保險公司應根據大數法則的要求,充分考慮不同險種的出險概率和平均償付金額,合理分析單一險種債務平均償還期,進而計算出公司險種所要求的整體保險業務負債的償還期,并根據償還期對稱的原則的要求,配置投資資產的償還期限??梢酝ㄟ^計算平均流動率來判斷投資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動率等于資產的平均到期日和負債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動率大于1,則表示資產的運用過度,應根據負債的具體類別,縮短投資的期限;反之,則說明資產運用不足,應適當提高長期資產的比重,以保證平均流動率維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動率時,最好對時間進行分段處理,如將期限分為3個月、6個月、1年等,分段越多,計算結果的運用越合理,資產期限與負債期限越匹配。
(三)根據公司不同發展階段對償付能力的要求,選擇不同認可率的投資組合
根據中國保監會對財產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的要求,不同資產的認可比率是不一樣的,認可比率的不同,對公司實際償付能力的影響較大。同時,由于法定的償付能力要求與公司的業務規模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財產保險公司在業務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公司投資資產的認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如在公司業務的起步階段,由于公司資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慮公司資產的認可率,可以只考慮流動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去配置投資。但當公司業務規模較大,資本金處于不十分充足的時候,就必須將投資配置在認可率高的資產上。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投資配置需要充分考慮公司的發展階段,及不同階段對償付能力的要求。
篇7
一、保險公司建立內部控制機制的必要性
最新的管理理論研究表明,內部控制是管理層為了把錯誤降到最低,并有效進行監控而建立的對業務經營活動的檢查和相互制約的機制。早在1997年,為防范金融風險,健全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就制定了《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該指導原則的適用范圍包括所有的金融機構,也包括保險公司。因此保險風險控制是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內容,保險公司也必須建立內部控制機制。
保險公司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保證保險人的償付能力,防止保險經營的失?。欢潜WC保險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防止利用保險進行欺詐;三是保證保險經營的效率,提高被保險人的利益。需要從政府、保險行業、社會等各個層面對保險公司、保險經營活動和保險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從而分為政府保險監督、保險行業監督和保險信用評級三個層次。相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保險監督是一種外在的、強制的監督,而公司內部控制則是內部的、自覺的監督。從要達到保險監督的目的來看,外在的監督只有通過公司的自我約束,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自我約束是保險公司內在的、對保證保險公司持續健康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層次,而自我約束能力又取決于及時、有效的內控管理。內部控制管理與保險監督管理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層面,前者是內因和根據。
二、當前我國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是建立在授權、轉授權制度基礎上的分層次多級管理,并未明確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內部控制的內容。即內部控制還限定在業務項目如險種或部門層次上,缺乏采用內部控制
要素的觀念,按照業務循環或作業流程來設計動態的內部控制機制,往往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一)保險公司不重視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
目前,一些保險公司領導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認識簡單化。有的認為內部控制就是由監察部門或審計部門對問題的事后監督和檢查。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重視“亡羊補牢”式的事后監督,而輕視“未雨綢繆”式的事前防范,更忽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式的動態事中控制,因此出現事故、案件屢禁不止的現象。
(二)對業務流程的控制不足
這主要表現在:有些保險公司的管理層認為規章制度既已制定,下面照章執行即可;還有一些管理者把內部控制與經營管理對立起來,認為加強了內部控制就會影響到業務的發展,把內部控制與公司的發展和效益的提高對立起來,缺乏把內控工作作為一項經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加以重視的意識。
(三)對公司內部經營管理過于放松
具體表現在:在財務上重會計核算、輕預算管理;承保業務上重“風險”合規判斷、重要素是否齊全,輕風險管理指導和風險的評估工作;理賠上重賠付速度,片面強調結案率和結案速度,輕理賠質量。
(四)缺少檢查評估和具體處罰條例
據筆者觀察,目前一些保險公司比較重視自查和各類工作的常規性檢查,但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由于責任劃分不清、礙于情面或因為“家丑不可外揚”等思想作怪,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連文件通報也是“隔靴搔癢”,不能切中要害,更缺乏必要的處罰力度和連帶責任的追究制和問責制,致使內部監督和控制失去權威性和嚴肅性。
三、新時期完善我國保險公司內控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保險公司內部會計系統和內部審計控制
在會計制度框架內建立適應公司的統一會計政策,根據經營管理的需要統一下級公司的核算口徑,明確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與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各條核算原則,同時建立內部審計,主要有財務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獨立于其他經營管理部門,最好受董事會或下屬審計委員會的領導。
(二)完善全面預算和績效評估制度,建立健全業務流程體系
保險公司應抓好預算體系的建立、預算的編制和審定、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的落實、預算執行的授權、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預算差異的分析與調整、預算業績的考核等環節;公司還應建立以核保、核賠、投資風險控制為主要內容的內部控制制度,堅持“雙人勘查、交叉復核、分級核損、終審歸案”的原則,防止假賠、騙賠案的發生。嚴格控制高風險、低流動資產比例,加強資產負債匹配和現金流量管理。
(三)著力提高公司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
保險公司的組織結構是保證公司各部門和總分支公司各司其職、有序結合、分工明確和有效運作的組織保障。合理的組織管理結構可以把分散的力量聚集成為強大的集體力量;可以使保險公司每個員工的工作職權在組織管理結構中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來,保證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利于明確經營者的責任和權利,避免相互推諉,克服,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確保公司領導制度的實現。圍繞風險控制和增進效益兩個目標,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內控管理水平,增強競爭能力,在日益開放的經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1.應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并以此為核心,嚴格控制經營風險,保證其業務收益的穩定,滿足被保險人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2.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和先進方法對風險變動趨勢進行科學地預測,有效進行公司經營風險的控制和管理;3.完善保險風險內部控制機制,對經營風險進行控制。
(四)建立內外資保險公司競爭合作機制
保險公司應該具備全球化的戰略眼光和合作意識,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質量,積極主動地參與業內的競爭與合作。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最低成本、最佳產品、最優服務、最大份額、最高利潤,是內外資保險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標。保險公司共同開發和利用保險資源、保險科技、保險信息,以及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加強合作,是國際化經營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從管理的層面上看,外資保險公司在內控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值得國內保險公司學習和借鑒。1.內外資保險公司應該加強對國際通行的內控管理制度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增強公司管理者對加強內控管理的意識;2.應注重公司內控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以適應競爭與合作的要求;3.應加強對業務無序競爭的管控,在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開展競爭活動;4.共同營造一種合作創新、共同發展的協作精神和協作方式。
篇8
關鍵詞:壽險公司;戰略管理;戰略目標
戰略管理是一組管理決策和行動,它決定了組織的長期績效。戰略制定與實施對公司的重要影響在現實生活中不乏成功或失敗的典型案例。世界零售產業巨頭沃爾瑪以“讓顧客滿意”作為戰略目標,據以實施一系列的戰術,如為顧客提供“高品質服務”和“無條件退款”,并每周作關于顧客期望和反映的調查,及時更新商品的組合與擺放,通過建立獨特的供應鏈條、配送中心、商用衛星,培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實施戰略管理,使發展戰略有效指導日常經營活動,短中期規劃與長遠目標戰略保持一致,最終實現公司愿景。各行業對戰略有不同的要求和體現,對于我國保險公司,尤其壽險公司,實施戰略管理是公司成長成熟的最佳途徑,其建立戰略計劃、進行戰略管理的必要性也較其他行業顯得更為突出。
一、我國壽險公司戰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司產品的長期性和無形性要求壽險公司樹立品牌,作好長遠規劃
首先,壽險公司為消費者提供的主要產品是人壽保險,從訂立保險合同到合同終止往往歷時幾十年,作為先銷售后生產的企業,保險公司能夠持續經營是消費者得到應有保險保障的首要前提。雖然我國保險法對壽險公司一旦發生破產,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響作出了明確規定,但試問一個連自己的持續經營都無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諾為客戶提供終身、優質的服務?無疑保險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會構成消費者選擇保險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從產品形態來分壽險產品作為一種保險保障服務,屬于無形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無法直接接觸與鑒別,只是通過保險公司的品牌形象、產品介紹來進行比較判斷,主觀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誠信建設、文化理念不僅會影響到已有客戶得到服務、實現自身權益的質量,更會成為吸引或失去潛在購買者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國居民對保險的認識接受程度還很低,保險意識水平不高,推廣產品必須先推廣保險理念,居民對保險的品牌認知度也僅限于幾家市場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樹立保險品牌在保險銷售中的重要意義為中小保險公司推廣產品帶來特別的挑戰。
以上產品的特殊性要求壽險公司作好長遠的規劃,公司整體形象、整體水平的提高與公司業務的發展之前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而且這種依賴要強于一般企業。
(二)戰略管理符合保險行業的特殊性
保險業恢復以來快速發展,具體來看,壽險保費收入2008年全國總計6658億元,我國2008年保險密度達到736.74元,保險深度為3.25%,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市場主體從一家國有到21家中資、26家外資壽險公司,同時資產管理公司、保險中介公司也逐漸增多。但是,經過僅僅二十幾年的發展,保險市場完善程度、保險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險產品開發、核保核賠以及提供其他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有待提高,發展中的問題仍然不斷出現。在行業發展尚不成熟、變化較大的前提下,保險公司更應該有自己的發展戰略、長遠規劃,保證在未來變化的形勢下,公司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不會因外界變化而嚴重影響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發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戰略管理的支持
保險公司一方面,因為整體行業的不成熟而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另一方面,我國壽險公司自身成立時間短,經驗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對未知的市場、應對變化的環境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自身競爭力對于保險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都至關重要。在當前的客觀環境下,怎樣分配資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創造自身優勢,立足于中國保險市場,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長遠的規劃。戰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幫助公司實現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之前的協調和統一。
二、我國各壽險公司當前長遠戰略分析
(一)從企業愿景看公司戰略
各壽險公司都紛紛提出公司所培養、秉承和追求的企業文化、企業使命及企業愿景。本文選擇各公司所公開的長遠發展目標按照構成要素的不同進行如下歸類分析:
1.顧客
即壽險公司的目標客戶群。大多數保險公司籠統表述為“客戶”或是“中國客戶”,泰康人壽則較明確提出其市場定位——“融入21世紀大眾生活,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領提供高品質的壽險”。雖然壽險標的不及財產保險標的差異顯著,但不同產品針對的需求群體在年齡、經濟狀況、生活負擔等方面仍然有較大差別。對于中小保險公司,分析公司選擇客戶方面的優勢,然后集中資源針對特定群體開發產品并全力經營,實現規模經濟不僅是占領市場一席之地的當今策略,即使是長遠戰略考慮,中國特定群體的潛在保險需求都有很大開發空間,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戶資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應基礎上進一步發掘滿足保險需求,為憑借專業化經營、提供高品質服務和特色產品形成核心競爭力提供幫助。
2.產品和服務
根據公司的目標產品和服務,可以把我國壽險公司的戰略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保險保障服務,如招商信諾詳細列出“我們的使命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國際級品質的、價格合理、購買便利的人壽、意外以及補充醫療保險和服務,為客戶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況下的財務保障。”最終目標產品定位于壽險的還有泰康人壽、華泰人壽、信德人壽、華夏人壽、中意人壽、中英人壽、友邦、海爾紐約等。另一類公司將同時提供保險保障和理財方案或進行全面理財規劃作為目標,走綜合化道路,如新華人壽的愿景是“在更廣闊的領域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風險保障和投資理財服務”;合眾人壽明確訂立目標“2010年發展成為國內前七大人壽保險集團,2020年成為國內十大金融企業集團,最終發展成為一流的綜合金融企業集團?!苯鹗⒛繕恕俺蔀樨攧毡U虾唾Y產管理公司中的領軍力量”;信誠、光大永明、瑞泰人壽、中美大都會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資理財服務作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愿景。產品和服務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個公司產品的不同直接決定公司的整個運營體系的差別,同樣保險公司不同的戰略目標會影響當前公司發展的重心及業務發展中的戰略合作伙伴的選擇。
3.市場
即公司在哪些地區發展業務,可分國內和國際兩種。外資公司多作為股東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國,中資公司中國壽股份“推進國際一流壽險公司進程,創建‘學習創新型、資源優化型、成長增值型’企業”是目標國際化的典范,而且公司當前發展進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該戰略目標,太平人壽“成為中國壽險行業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標桿,使太平人壽進入國際A級企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同樣體現出走國際化道路的目標。其他中資公司多以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公司為愿景,在當前公司實力狀況下是切合實際的,國際市場的復雜是需要一定實力作為保障的。
4.技術
即公司的技術狀況及對技術的追求。保險屬于服務業,技術體現在專業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資公司提到“專業經營”、“專業服務”,其中中意人壽“創建知識型人壽保險公司”較有特色。產品開發、優質服務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優勢將是保證公司持續發展、占領市場的重要技術。我國壽險技術較國際先進水平仍然落后,導致公司產品同質化嚴重,老百姓想買的產品買不到,同時保費高進一步加劇保險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不平衡,在保險市場持續競爭發展的背景下,擯棄惡性競爭,產品的競爭、技術的競爭乃至人才的競爭才是未來保險發展的趨勢。
5.對生存、成長和贏利的關注
中國人壽目標中包括“成長增值型”;平安“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民生人壽希望“把自己建設成為成長性強、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險企業”;華泰“努力建設一家效益和品質最好的壽險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績效,提供高品質的壽險服務,成為客戶的最佳選擇”;信泰“做穩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藍籌”;英大人壽“秉承‘專業規范、高效穩健’的經營理念”??梢钥闯?,公司價值最大化是保險公司一致的追求,這符合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會因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或是盲目擴張市場損害公司的長遠利益。從近年相關統計數據可以看到華泰人壽追求“效益”并將其定為戰略目標對公司的經營指導作用顯著,在業務質量、投資收益上都有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價值觀
泰康目標成為“最具親和力、最受市場青睞”公司;生命人壽“秉持‘內誠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價值觀”。除公司多提到誠信這個保險業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資公司的價值觀中加入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如合眾人壽以“和合”為企業理念基石,在核心價值、企業文化中都予強調,并最終目標實現“和睦共生、和諧共事、和美共榮、‘司和萬事興’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價值觀是一個企業文化的核心,體現了公司經營、人員工作的共同信念,一個得到員工和客戶認可的公司價值觀可以加強公司凝聚力,樹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聯泰大都會“依托全球領先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很多公司在戰略表述中并沒有指出自己的優勢,但不代表它們缺乏優勢,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確定位可以幫助企業了解自身的優劣勢,認識企業所處的環境,意識到自身的威脅識別出機會。比如根據股東及公司規模不同,表1分別選擇中國人壽、民生人壽、友邦、中意人壽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優劣勢進行粗略總結。
8.對公眾形象、社會影響的關注
生命人壽肩負“攜手提升生命價值”的企業使命,奉行“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經營理念,英大人壽“發揚‘責任心’理念,服務客戶、成就員工、回報股東、回饋社會,爭取為中國保險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與品牌建設相一致,各公司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樹立良好公眾形象,這將是公司一直攜帶的標志,體現著各公司的價值觀。公司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與一致,社會責任的承擔是保險公司必須面對平衡的難題,一味強調其一都會將公司下一步的發展置于困難境地。
9.對雇員的關注
正德人壽“為把正德人壽建設成為一家‘讓消費者滿意,股東放心,員工幸?!囊涣鲏垭U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奮斗,為創造和諧社會做出應有貢獻”。國華人壽將”力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最能為客戶、員工、股東創造價值的金融保險集團”。中宏人壽“成為一家令客戶、股東、人和員工信賴并為之驕傲的公司,為大眾提供最佳保障產品和服務”。公司員工的忠誠度是公司長期儲備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競爭又是公司競爭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是公司必須作出的戰略規劃。保險公司中一類特殊的人員是保險營銷員,保險營銷員的定位當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營銷員流動性大,出現大量孤兒保單,同時客戶源也隨營銷員不斷流失變化,不利于公司鎖定目標群,且不利于公司進行長期培訓。保險營銷員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定位,同時保險公司也要重視營銷員的長期穩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戰略時側重點各有不同,如注重產品類型、關注市場開拓、看重股東雇員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價值的過程中欲培養的核心競爭力上存在的差別。通過對我國壽險公司長遠目標的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特點:按照市場占有率區分,市場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國人壽、平安壽、太保壽、新華壽、泰康壽)更強調公司的向外發展,如向國際化看齊、綜合服務平臺、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強調提高客戶滿意度、樹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質分,外資公司更多強調提供專業性、高品質服務,中資公司則強調社會效應、傳統文化的相對較多。
(二)實際問題體現
篇9
一、保險公司管理的特殊性
(一)風險的集中性。沒有風險就沒有保險。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產品和服務本身就是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物質和利益損失風險。
保險公司通過承?;顒?,集聚了大量風險,這就需要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風險管理技術手段,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合理的分散化處理。同時,保險公司通過建立保險基金的形式,積聚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在保值增值的運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資金管理和運用風險。這就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成本的后發性。除了管理費用之外,保險業經營的最大成本是保險賠款。保險公司產品和服務據以收費的價格(費率),是根據大數法則,由保險標的過去的損失概率作為基本依據(即純費率),加上一定的趨勢修正系數、營業費用率和預期利潤率(即附加費率)確定的。采取的是收費在先、賠款在后的經營方式。因此,建立在歷史統計分析基礎上的定價,與保險責任期滿之后的實際損失賠款成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一特點,客觀上既要求保險公司具備較高的精算(損失率成本預測)管理水平,也要求保險公司具有良好的承保風險標的的同質性選擇管理水平。
(三)產品和服務的同質性。保險產品和服務就其形式而言,不具有核心技術的獨占性,也不受專利保護,極易模仿。任何一個新的產品和服務舉措,只要競爭對手愿意,都可以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引進、移植或改造。因此,由產品的差異化入手打造公司的差異化,在保險行業是極其困難的。保險公司之間的差異化特征,更多的要依靠管理的差異化形成法人行為的差異化,進而通過其理念傳播、組織效率、員工行為等方面綜合表現出來。
(四)經營的廣泛社會性。有風險就有保險。保險公司的客戶遍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其經營也隨之帶有較為廣泛的社會性。客戶類型和客戶需求的多元化,既要求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具有更加廣泛的適應性,同時又要求保險公司在經營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顯然,這一特殊要求不但是對公司綜合管理能力的一個巨大挑戰,而且也是對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經營和服務素質的巨大挑戰。
(五)經營管理活動的較大彈性。如前所述,由于保險服務對象的情況千差萬別,風險事故損失情況各不相同,加之我國現行監管政策要求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只能在注冊地的行政區域內開展經營活動,因此,在其經營管理活動中,保險標的承保前的風險評估、發生保險事故后損失金額鑒定等主要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彈性,使得保險公司在定價管理、成本管理、人員管理和服務管理等具體管理工作上難以全面實現標準化。同時,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點多面廣,管理幅度大,管理層次多,客戶及其風險分布存在很多地域差異,這也拉大了保險公司管理的彈性。
二、保險公司管理創新的重點
(一)建立健全與公司目標高度一致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激勵和約束機制,是公司實現經營目標的基本保證。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創新,必須堅持為公司目標服務的方向,保持與經營目標的高度一致性?,F階段我國保險公司經營的主要目標,較為適當的定位重點,是在提高資產管理水平的基礎上,綜合經營、全面發展,而不是急于強調市場細分、精耕細作和品牌戰略,必須重點關注以下三個環節:
1.關鍵業績指標體系建設。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在關鍵業績指標體系的建設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主要表現在“核算方法不盡合理,財務統計指標所反映的情況與實際經營狀況脫節,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缺乏應有的準確性;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缺位,短期行為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針對性地探索建立符合公司目標要求的關鍵業績指標體系,是國內保險公司改善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來看,包括兩大方面:一是盈利能力指標,包括利潤率、賠付率、費用率等;二是發展能力指標,包括保費收入(銷售額)、市場份額及其變化趨勢等。需要完善的重點在于使其符合保險經營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完全對稱的特點,消除會計年度與業務年度的不平衡性,使大數法則在時間上的影響得到合理體現。
2.關鍵行為標準建設。加強從業人員的行為管理和引導,是公司內控前置、確保經營目標實現的重要一環。找出關鍵行為,制定行為規范,實施標準化管理,無疑是保險公司防范風險、達成目標的一個有效手段。同時,對執行關鍵行為標準情況的評價,也可以成為我們區分員工、評價干部、衡量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具體而言,保險公司在經營活動中需要重點加以約束和調整的關鍵行為,主要集中在承保和理賠環節上。標準的制定,則主要應集中于有關行為在程序上的合規性,以及在結果上的有效性。
3.公司價值分享機制建設。保險公司以信譽為支撐,其經營具有永續性,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二者都不可或缺。因此,其激勵和約束也必須充分考慮這一特點,把公司經營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同經營管理者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使其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目前,國內已有許多保險公司對高級管理人員實行了年薪制,但限于公司股權結構或資本市場發展水平,國內保險公司至今還沒有一家上市,國際通行的以期權期股為重點的長期激勵制度尚未建立。總體而言,處于短期激勵尚可,長期激勵欠缺的局面,而且短期內還難以改變。在此情況下,有必要從滾動養老年金、任期綜合獎勵等方面研究實施符合現階段實際的長期激勵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價值分享機制。
(二)構建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
公司是否能夠有效運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織結構是否合理。保險公司的組織管理模式,必須符合保險業的特點,從現實的情況出發,我國保險公司組織結構創新的重點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
1.大區執行管理模式。即由總公司在各大區設立總部派出機構或事業部,把原屬總公司的部分執行、監督職能前置下移至各大區派出機構負責實施。此舉似乎有增加管理層次的弊端,但也有管理幅度適中、執行監督到位、分類指導有效等優勢。如果職責劃分得當,應當不失為一個有利的選擇,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2.資金集中管理模式。這一模式雖已被國內保險公司廣泛采用,但集中的程度和效率卻各不相同。其中的差異,主要在于科技應用水平和制度安排適應性不同,組織管理模式已不再是主要問題。
3.以渠道管理為主導的銷售組織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尚未得到普遍認同和廣泛采納。目前,我國人壽保險公司基本采用了按團體、個人、銀行等渠道管理為主線劃分的銷售組織管理模式,但財產保險公司卻仍然習慣于主要按產品區分部門,渠道管理職能重疊,效率偏低。由于多數保險消費者在保險需求上都具有綜合性,同一個客戶往往要購買多個保險產品才能滿足其風險保障需要,因而,為了提高銷售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銷售組織結構必須有利于銷售活動的多產品并舉。同時,各個分銷渠道所針對的目標客戶群一般都具有特定性,抓住了渠道,也就等于抓住了特定的客戶群,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視。以渠道管理為主線組織管理銷售活動,既有利于保險公司實現各個險種的聯合銷售,又有利于保險公司對不同渠道的分銷效率進行評估,研究制定不同的分銷策略,提高銷售組織績效。因此,銷售管理創新在保險公司不僅必要,而且大有可為。
4.以產品為主導的內部經營管理模式。是指保險公司按照各險種的特點劃分不同類別,以相似的類別為基礎建立管理職能部門,從而對各類產品的適應性、盈利能力進行評估、精算,進而作出恰當的計劃、控制、調整決策,并適時提出產品開發需求。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管理,主要對象是各銷售部門和銷售人員,主要任務是在控制整體風險的前提下,促成公司經營目標的達成。隨著保險產品體系的不斷豐富發展,各險種的專業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客觀上也需要保險公司在專業化管理上不斷創新,以產品為主導劃分管理組織,應該是一種有利于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的選擇方向。
5.以項目管理為主導的研究發展管理模式。最大的優點是富有效率,便于核算。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這類任務明確、階段性強、涉及面廣的活動當中,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在產品研發、信息技術應用開發及其管理方面,應當逐步推進項目管理制。
(三)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導向不斷改進業務流程
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導向改進業務流程,要求保險公司在業務流程設計上,不僅要考慮自身提高效率、防范風險的需要,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客戶的需要,其本質都在于提高保險活動的效率,對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保險公司業務流程的變革創新,重點在三個方面:
1.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是改進業務流程的基礎。在客戶和保險標的基本情況、當前和歷史投保情況、保險標的風險評估及其變化情況、出險索賠情況、產品實際經營狀況等信息管理方面,我們改進工作的余地還有很多,通過技術創新推進流程創新的空間仍然很大。
2.整合客戶服務部門和流程,是改進業務流程的關鍵。整合面向客戶的部門和崗位,本著內繁外簡的原則調整其工作流程,建立集中統一的客戶服務平臺,既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又有利于提高客戶服務效率。一方面,在良好的信息技術平臺上,通過建立集中的承保理賠審核處理中心,可以把管理和服務活動變分散為集中,變多層為單層,變無序為規范,從而提高服務和管理質量;另一方面,引入網絡數字化管理手段,通過建立無邊際標準化服務網絡終端,可以增強大量一般標準業務處理的快速通行能力,進而大大提高客戶服務的快捷性。
3.“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歷來是企業管理追求的一個理想運行境界。目前,在國內保險公司中,基于機構和人員行政職級的授權比較普遍,而基于具體業務操作人員技能、操守的授權授信制度則普遍缺失,造成“外行拍板、內行經辦,責權錯位、以政代?!钡痊F象大量存在。這既是授權不當的突出表現,也是用權無度的制度根源。要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應當建立類似“文官制度”的技術管理隊伍,并使之相對獨立于行政管理序列,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相對穩定的業務技術管理人才。其次,應當合理調整授權對象,使行政管理授權與業務管理授權適當分離,把各種管理職權授予具有相應技能的專業人員。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業務處理流程的進一步暢通,才能充分保證公司穩健經營、規范管理基礎的穩固。
(四)持續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1.要從內部組織結構的標準化抓起。如前所述,不同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確定的不同目標,選擇不同的組織結構模式。但同一公司的不同分支機構,則不宜再以“因地制宜”為理由,各自為政,各搞一套。否則,組織內部的協調性、一致性必然受到嚴重削弱,公司目標的實現就會失去有力的組織保證。
2.要從行為規范入手。正確的程序,是獲得正確結果的前提。新的《保險法》頒布實施,對保險公司的誠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公司加強員工服務行為管理、提高誠信服務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在行為管理方面,尤其要抓住銷售服務行為、核保核賠行為、理賠服務行為等與公司經營目標關系最為密切的重點環節,盡快實現統一化和標準化。
3.不能忽視標準本身的簡潔性和兼容性。近年來,多數保險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建立健全了標準化管理制度,不少保險公司或其分支機構甚至通過了ISO認證。但從實施情況來看,普遍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所制定的標準缺乏簡潔性和兼容性,掌握執行困難,可操作性較差。因此,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抓住關鍵,突出重點,貫徹精簡的原則,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五)大力加強和改善人力資源管理
1.職業培訓管理。培訓是滿足公司人力需要的最有效的手段。訓練有素的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資本。目前,舍得培訓投資的保險公司越來越多,但“投資”針對性不強、系統性不高、規范性不夠卻是效果不佳的癥結所在,尤其是產險公司,存在的問題就更多一些。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應當盡早摒棄“師傅帶徒弟”的員工培養模式,著力提高新人培訓的標準化和全面化水平,盡快形成合格操作人員的快速培養機制;其次,要把員工培訓當作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員工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
2.績效評估管理。員工績效評估,是公司建立共同價值觀、引導人才發展、進行人才篩選的重要基礎。保險公司員工門類多、專業廣,崗位評價和績效評估比較困難。從當前的條件來看,比較實際的思路是:全面引進崗位評估和績效評估的理念;積極訓練各級管理人員,使其盡快掌握績效評估工具的應用方法;按照行政管理、技術管理、業務管理、業務銷售等類別,分別建立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分別實施績效評估。
篇10
一、平衡計分卡應用情況
平衡計分卡(簡稱BSC)是哈佛大學羅伯特?卡普蘭教授和復興方案咨詢公司總裁戴維?諾頓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計分卡的目的是通過向各層次的勞動力傳授公司戰略以及為了實現公司目標可以采取的各個步驟,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平衡計分卡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過去8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中的第二位。到2000年為止,在《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前一百位公司中有7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計分卡,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的企業都在使用平衡計分卡。
目前,我國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魯能科技集團、報喜鳥集團等也采用了平衡計分卡,并取得了成功。也有專門研究平衡計分卡的學者和咨詢顧問公司,中西智盟公司的林俊杰博士和任清水先生就開發出了平衡計分卡導向的戰略管理、平衡計分卡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平衡計分卡導向的全面質量管理等專業工具。
二、平衡計分卡在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實踐
到目前為止,平衡計分卡的應用在我國仍處于嘗試階段,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這方面屬于少數的成功嘗試和創新。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實施平衡計分卡時,充分考慮自身的經營特點,研究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以發展戰略為導向,結合BSC的四個方面戰略目標,制定相應的績效評價指標。
(一)制定明確的發展戰略。泰康人壽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保險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經營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機會的基礎上,確定保險公司同環境的關系,規定自身從事的經營范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動和配置資源,從而制定出適合本公司成長與發展的遠景目標與發展戰略。例如,公司根據國內同業發展經驗和國際保險業發展趨勢,提出了“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核心是專業化”的長期發展思路。
(二)將戰略轉化為一系列衡量指標,建立保險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分別從財務、顧客、內部業務、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確定各自的目標;再以該目標為基礎分析關鍵成功因素;然后,根據各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反映和影響關鍵成功因素的關鍵績效指標,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表1)
1、財務衡量指標。財務指標既要與保險公司的發展戰略緊密聯系,又要作另外三個非財務方面指標的衡量標準,使財務與非財務業績動因之間構成一條垂直的因果關系鏈,并貫穿于BSC的四個方面。財務衡量指標中,資本金利潤率為利潤與實收資本的比率,說明一定時期內利潤總額與全部資本金的關系,表明保險公司擁有資本金的盈利能力;費用率是營業費用與保費收入的比率,反映保險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經營保險業務所發生的成本費用水平;自留保費率是本期自留保費與實收資本和公積金之和的比例,用來衡量保險公司在自有資本基礎上所承擔的風險,是反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重要指標;保費收入增長率是本年保費收入增長額同上年保費收入之比,是評價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反映利潤連續三年的增長情況,能夠表明利潤增長趨勢和效益穩定程度,避免因個別年份利潤異常變動而錯誤判斷的可能性。
2、顧客導向指標。該類指標從顧客(保戶)角度出發評價保險公司經營效果。將顧客方面納入績效評價,有助于保險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制定準確的市場戰略戰術,使保險產品真正能夠適應市場需要,從而實現產品價值的順利轉化,進而促進保險公司發展壯大。顧客導向指標中,顧客滿意度是一個主觀衡量指標,它綜合反映顧客對保險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可通過問卷調查、向顧客面訪等方式獲得;顧客投訴次數是從對立的角度來反映顧客對保險公司的滿意程度,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可從顧客投訴記錄中獲得數據,是對顧客滿意度的充實和證明;續保率可以反映保戶對保險公司的忠誠度,該指標可從保險公司持有的保戶資料中獲得;市場占有率是衡量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中所占份額的重要指標,反映其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顧客收益性是指保險公司確定的各類目標客戶群能為它帶來收益的程度,反映保險公司擁有的各類目標顧客群的獲利能力,可通過對顧客資料的統計分析獲得。
3、內部流程指標。該類指標從保險公司內部業務角度出發評價其經營效果。內部業務是形成保險公司競爭能力的內因,是保險公司改善經營業績的重點,實現股東價值、使顧客滿意都必須以內部經營過程為基礎。內部流程指標中,創新險種數量和比重用來衡量保險公司確立和培育新市場、新客戶以及新險種的能力;服務方式和服務效率則從服務的角度體現保險公司在銷售產品時提供各種服務的質量,可以通過保險公司服務設施、服務理念在同業中是否領先來測度;售后服務質量和售后服務成本衡量產品銷售給顧客后為顧客提供后續服務的水平和耗
費,是同業之間非價格競爭的主要手段,可對售后服務記錄和顧客回訪資料分析獲取。
4、學習與成長指標。該類指標從保險公司的學習和成長角度評價企業競爭能力。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保險公司的學習和創新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學習與成長指標中,員工滿意度是從保險公司自身角度來評價員工對公司的滿意程度,是員工工作狀態和精神狀態的基礎,可通過問卷調查獲得;員工培訓支出與質量表明保險公司為員工提供培訓的強度和水平,以激發員工的活力,并提高其技術水平,可從培訓計劃和培訓記錄中獲?。粏T工工作效率可從員工崗位特點和工作強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優化保險公司人力資源的分配與利用;責權利對等程度反映崗位責任與權利是否匹配,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可通過責權利對稱性分析、規章制度是否完善來判斷;信息反饋與處理用于評價保險公司信息系統是否健全、對內外部數據和信息的收集處理是否準確及時,主要通過信息響應和處理的時間及信息覆蓋比率等數據進行衡量。
(三)將戰略目標及績效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將戰略目標及績效指標與部門、個人目標掛鉤,制定部門和個人的BSC。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傳輸渠道和手段,對企業的遠景規劃與戰略構想在員工中進行深入地傳達和解釋,務必使每位員工都知道公司的遠景規劃以及達到目的的戰略,并把績效目標以及具體衡量指標逐級落實到各個部門、每一位員工。
(四)建立健全考核體系,根據BSC的完成情況進行獎懲。泰康人壽公司將平衡計分卡與公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出了適應本公司特點的考核方法。(表2)
三、泰康人壽公司實踐啟示
從平衡計分卡在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運用可以看出,泰康人壽是和知名顧問咨詢公司合作,由泰康高層管理人員(包括人力資源部經理)、咨詢公司人員、專家、大學教授等組成的團隊,在公司各部門乃至員工個人的協作下完成的,是一個反復完善修正過程。
(一)企業要深刻理解運用平衡計分卡的前提條件。平衡計分卡的實施需要具有一系列的前提條件,如企業內部與實施平衡計分卡相配套的健全制度,包括財務核算體系的運作、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內部業務流程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些要求使平衡計分卡僅適用于正處于生命周期成熟階段的企業,那些還處于初創和發展時期的企業不能盲目應用,要等到發展時機成熟后再行使用。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