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職業劃分范文

時間:2023-06-30 17:57: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的職業劃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險的職業劃分

篇1

[關鍵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唾液腺腺泡細胞;共培養;誘導

[中圖分類號]Q8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3-0419-03

The research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on into salivary gland acinar-like cells

LIANG Liang,SUN Mo-yi,LI Jian-hu,YANG Yong-qin,SHEN Zhi-yuan,SU Zhong-pi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chool of Stomatology,The Fourth Militi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anxi,China)

Abst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differentiation into salivary gland acinar-like cells induced by co-culture with salivary gland acinar cells(SGCS) in vitro. Methods SGCs of passage 1 and MSCs of passage 3 were taken as subject investigated.Following groups were allocated:co-culture with salivary gland medium group;co-culture with 10% FBS DMEM/F12 group;salivary gland medium group;group with 10% FBS DMEM/F12.MSCs of every group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histochemiscal analysis withα-amylase After a month cultivation.MSCs conversion rate is attained by calc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By the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e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ll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e-co-cultured groups,Most cells in co-culture groups were stained by α-amylase(P<0.05). Conclusions The cells of success induction morphology which similar to salivary gland acinar cells at the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isplay.MSCs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SGs at phenotype and molecule level by co-culture of SGs in vitro.Chang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can improve induc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livary gland acinar cell;co-culture;induction

唾液腺先天缺失、唾液腺手術、頭頸部惡性腫瘤術后放療等都會造成唾液腺分泌功能障礙,導致口干、吞咽困難、齲病的發生等等。唾液腺出現功能障礙多是由于細胞受損或不足引起的,所以修復細胞缺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作為種子細胞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醫學領域[1-2]。本實驗通過共培養系統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為唾液腺腺泡樣細胞,并對其進行鑒定,為臨床唾液腺腺泡細胞損傷修復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10~14天的SD大鼠(購買于第四軍醫大學動物實驗中心)。輕化可的松、表皮生長因子(EGF)、肝生長因子(HGF)、轉鐵蛋白、L-谷氨酰胺、Ⅱ型膠原酶均購自于美國 Sigma公司,青鏈霉素、胰島素、HBSS、DMEM/F12培養基均購自于美國Thermo公司,兔抗鼠α-Amylase抗體(武漢博士德)、兔抗鼠CK-8抗體(武漢博士德)、胎牛血清(FBS)(杭州四季青)、羊抗兔二抗試劑盒(北京康為)、異丙腎上腺素(上海禾豐)、Transwell小室(美國corning公司)。

1.2 SD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和鑒定

1.2.1 SD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用頸椎脫臼法處死SD大鼠,75%酒精浸泡5min。解剖分離股骨及脛骨,剪斷骨兩端顯露骨髓。吸取4ml培養基(DMEM/F12,含10%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鏈霉素)到注射器,沖洗骨髓腔內的細胞。將帶有骨髓細胞的培養液吸入到離心管中,1000r/min離心6min,去上清,加培養液,吹打均勻后分裝到35mm培養皿,放入37℃、5%CO2孵育,隔日后換液。一周傳代以1:3接種到培養皿中。

1.2.2 SD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和鑒定:選取生長良好的3代MSCs在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形態:細胞生長良好,形態均一,為長梭形,排列整齊,成旋渦狀(圖1)。成骨誘導:消化3代細胞以1×105濃度接種到35mm培養皿中,待細胞生長融合到75%時添加誘導液(DMEM/F12,含10%FBS、1mmol/L地塞米松、1mmol/Lβ-甘油磷酸鈉、50mmol/L 維生素C),每三天換一次液,2周時茜素紅染色見大量紅色結節。成脂誘導:同樣取3代細胞以1×105濃度接種到35mm培養皿中,添加誘導液(DMEM/F12,含10%FBS、1mmol/L地塞米松、0.2mmol/L吲哚美辛、50mmol/L IBMX),2周后油紅O染色見細胞體積變大,胞漿內可見紅色脂滴。

1.3 唾液腺腺泡細胞的分離、培養和鑒定

1.3.1 唾液腺腺泡細胞的分離、培養:頸椎脫臼法處死SD鼠,無菌操作下摘取雙側頜下腺,顯微鏡下去除腺體周圍的被膜,脂肪組織,用D-Hanks(HBSS)液反復漂洗標本,剪成1mm3大小的組織塊。置于37℃恒溫搖床用0.125%Ⅱ型膠原酶消化40min,取上清液通過100目篩網過濾,濾液移入離心管,離心1000r/min,6min,棄去上清液,加入培養液(DMEM/F12培養液、10%FBS、5mg/L氫化可的松、100 U/ml青霉素、0.1μg/ml鏈霉素、2mg/L異丙腎上腺素、5g/L胰島素、2mmol/L的L-谷氨酰胺、5mg/L轉鐵蛋白、10μg/L的EGF、10μg/L的HGF),細胞計數后以1×105/ml的細胞濃度接種到35mm培養皿中。純化唾液腺腺泡細胞,9天后傳代。

1.3.2 唾液腺腺泡細胞的鑒定:取1代純化的SD大鼠頜下腺腺泡細胞于倒置相差顯微鏡下可見細胞生長良好,形態均勻,為鋪路石狀。掃面電鏡:一代的細胞爬片后經4%多聚甲醛溶液4℃固定過夜,乙醇梯度脫水,干燥鍍膜,鏡下可見:細胞表面不平,突起多且長短不一,有些細胞表面可見分泌顆粒。α-淀粉酶染色陽性。

1.4 取第3代的MSCs與1代的SGCs作為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分組:A組:含唾液腺培養液的共培養組;B組:含10%FBS、 DMEM/F12共培養組;C組:含唾液腺培養液非共的培養組;D組:含10%FBS、 DMEM/F12非共培養組。共培養裝置是帶有transwell小室的24孔板。0.4μm的transwell透明聚碳酸酯膜有效的阻止了兩種細胞的通過,而培養液、細胞的代謝物以及各種生長因子能夠相互通透。共培養組:將SGCs以2×104接種到24孔板transwell膜上,MSCs以1×104接種到帶有下層。非共培養組:只接種1×104的MSCs到24孔板底部。各培養一個月后通過電鏡觀察誘導細胞的形態,經ck-8染色,α-Amylase染色。

1.5 采用χ2檢驗分析四個實驗組誘導的MSCs經α-amylase染色后的陽性細胞數。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進行分析。采用總體方差分析法,P

2 結果

各實驗組培養1個月后,掃描電鏡顯示:共培養組誘導的細胞呈現唾液腺腺泡樣細胞的形態,非共培養組未見。共培養組誘導的細胞經α-amylase染色呈現陽性,細胞胞漿深著色,而非共培養組基本未見陽性細胞,從柱狀圖可明顯看出各組MSCs培養1個月通過α-amylase染色細胞計數情況(圖9)。對其分析,每組取四個鏡下視野的平均值,并記錄(表1)。

3 討論

3.1 頭頸部癌癥患者放療后常造成唾液腺上皮細胞的損傷甚至萎縮,雖然在放療時采取了一定保護措施,卻仍然不能完全防止這種副作用的發生。研究證實,干細胞療法是解決唾液腺上皮細胞的損傷或萎縮的一種可行性治療手段。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一定條件下能分化為脂肪細胞、成骨細胞、肝細胞[3-4]等細胞,在各個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擁有巨大的潛力。近年來,同源性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移植逐漸成為受損器官或組織修復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其方法是:體外提取培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然后在移植到患者體內以修復受損的組織或器官[5-6]。

3.2 異體細胞的移植,會出現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而自體細胞移植就能減少或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唾液腺腺泡細胞是一種終末分化的細胞,體外增殖能力差,一般培養到第五代就很難再傳代[7],單純靠體外擴增自身剩余的唾液腺腺泡細胞很難。近年研究認為,自身來源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成為唾液腺腺泡細胞后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

3.3 蔣澤生等[8]通過共培養將人骨髓多能成體祖細胞誘導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Sumita Y等[9]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注射到鼠尾靜脈,在體內獲得了唾液腺損傷修復所需的種子細胞。結合以上結論,本實驗通過體外培養,利用差速貼壁和差速消化法[10]提純SD大鼠頜下腺腺泡細胞(SGCs)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共培養誘導SD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唾液腺腺泡樣細胞,進而獲得唾液腺損傷所需要的種子細胞,為唾液腺組織缺損修復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組織學依據。

3.4 在唾液腺培養液中添加多種生長因子,可以刺激唾液腺腺泡細胞體外分泌[11]。本實驗設置含生長因子和未含生長因子的共培養組,之后進行α-amylase染色,結果發現:共培養條件下,添加生長因子的共培養組與未添加組相比,陽性細胞數增多,誘導效率提高。由此推斷,唾液腺腺泡細胞產生的分泌物增加,而這些分泌物中又可能含有誘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轉化的物質,同時提高了誘導的效率。

3.5 由于機體內環境的復雜性,本實驗誘導的唾液腺腺泡樣細胞與體內的唾液腺腺泡細胞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為唾液腺腺泡細胞的損傷修復體外基礎研究提供了一個較為可靠的細胞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莊淑波,劉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整形外科的應用前景[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3): 347-349.

[2]金麗娟,張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5):603-605.

[3]Pittenger MF,Mackay AM,Beck S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Science,1999,284(5411):143-147.

[4]Hennrick KT,Keeton AG,Nanua S,et al.Lung cells from neonates show a mesenchymal stem cell phenotype[J]. AJRCCM,2007,175(11):1158-1164.

[5]Gerburg K,Felix S,Alexander,G,et al. Trans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alternative therapy in supporting nerve regeneration and myelination[J]. Cell Mol Neurobiol,2006,26(7/8):1235-1252.

[6]McFarlinK, Gao X,Liu YB,et al.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ccelerate wound healing in the rat[J].Wound Repair Regen,2006,14(4):471-478.

[7]王靜,吳軍正,郭富平,等.人涎腺上皮細胞體外培養及其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2005,21(5):587-591.

[8]蔣澤生,高毅,慕寧.共培養誘導人骨髓多能成體祖細胞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J].中華醫學雜志,2007,87(6):414-418.

[9]Sumita Y,Liu Y,Khalili S,et al.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rescue salivary gland function in mice with head and neck irradiation[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10,43(1):80-88.

[10]黃巍巍,譚學新,李波,等. 組織塊法培養大鼠頜下腺細胞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0,39(3):194-196.

篇2

由于行業環境的特殊性、復雜性,加之受關注程度不足,漁民是當前社會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漁民參加工傷保險顯得尤為必要。

(一)漁業生產風險性強,極易受到職業傷害海洋漁業生產是高風險、不穩定的弱質行業,漁民在遠離陸地的海上作業,生產方式分散,流動性強,而各種海上風險頻發,海洋漁民致病、致殘率高。從全國范圍(不包括港澳臺地區)來看,漁業風險帶來的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僅2012年全國由于漁業災情造成受災養殖面積1087.78千公頃,水產品總量損失138.54萬噸,沉船874艘,死亡、失蹤和重傷人數164人,直接經濟損失237.39億元。漁業生產中發生的意外往往導致船毀人亡,其后果通常是漁民個人、家庭甚至親朋好友所無法承擔的。沒有一個完善的工傷保險制度作為保障,一旦漁民遭遇風險,漁民及其家庭將無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恢復生產和生活,承受物質和精神上的“雙窮”,甚至淪為貧民。再者,由于海洋漁業生產遠離陸地環境的復雜性,大大增加了實施搶救的難度,這也加劇了漁業生產事故危害的嚴重性。因此,制度化的漁民工傷保險亟需出臺。

(二)漁業生產方式導致面對風險承受力能力差從漁業生產方式的角度來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漁業的生產方式也進入了由集體轉向個體、私營發展的多元化階段。當前,海洋漁民的生產方式多以雇傭制為特征,而雇員一般由以“短工”為主,當雇員在漁業生產中遇難或發生工傷事故,“船老大”一般很難給予相關的保障。即便是股份合作制的捕撈生產單位,由于其規模小,負擔能力弱,漁船所有人很少參加船東互?;蛏虡I保險,而是根據“船老大”的經濟能力一次性給予受難漁民及家庭補償金,無法持續保障漁民家庭的生活,導致其陷入經濟貧困。從全國范圍上看,漁業從業者男性的比重高達84.67%,特別是以家庭形式組成的漁船,家中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男性一般都和船捆綁在一起;而工傷事故不單單是造成人員傷殘乃至死亡,生產資料也被大海吞噬,漁民家中唯剩老弱婦孺與巨額債務,顯然生活難以維持。而且,90%為個體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屬于弱勢群體。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制度化的漁民工傷保險制度迫切要求改革與完善。

(三)當前漁民工傷保險制度遠滯后于漁業經濟的發展漁業生產亟需相應的工傷保險制度予以保障,然而從我國大陸的現狀來看,工傷保險制度無論是覆蓋面、繳納主體還是費率浮動機制領域對行業的劃分,都沒有對漁業及漁民工傷保險做出細致劃分與規定。國家針對某些高危險性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建立了職工的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和工傷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卻對勞動環境比城鎮職工存在著更大風險的漁民采取非主觀的歧視,漁民在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享受和居民一樣的工傷保險待遇。商業保險機構因漁業保險的經營狀況不佳,常年的高賠付率使其難以為繼,逐漸退出了漁民保險領域。此外,由于政府對漁業投入較少,政策性漁業工傷保險、漁民互助會等其他形式的漁業保險發展后勁不足,這進一步導致了漁業保險業務單一,條款不盡合理、漏洞較多,無法滿足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臺灣漁民工傷保險制度的主要做法

我國臺灣地區在漁業保險方面,發展程度和水平總體上領先于大陸,在立法、基層漁會組織、工傷補償與預防方面有其成功之處。

(一)臺灣漁民工傷保險的立法保障臺灣的勞工保險的立法時間早于大陸,且體系更為完善,精細化程度高、覆蓋面更廣、操作性更強,對于漁民在工傷保險領域的各項權利、義務及特殊情況都做了十分詳盡的規定,避免法律規定不周詳而引發實踐紛爭的弊端。早在日據時期,臺灣就已經出現了與海洋漁業相關的法律,從那時起遇難漁船及漁民的救濟、撫恤等均被納入法律保護。臺灣1950年4月13日公布《臺灣省勞工保險辦法》,該辦法采取了將工傷保險與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綜合的立法模式。將勞工保險逐漸擴大到無一定雇主之職業工人、專業漁民和蔗農。到了1953年,臺灣公布了《臺灣省漁民保險辦法》,增辦漁民保險,凡具有漁會甲類會員資格之專業漁民,直接、間接以魚貨供銷漁市場者,由所屬漁會辦理投保手續,保險費由漁市場就魚貨交易抽取漁民保險費之備付金項下繳納。這種專門性的漁業保險為保障漁民權益提供保障。1958年《勞工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專業漁撈勞動者等,都應加入勞工保險為被保險人”。對漁民參加工傷保險又一次做出了制度性的規定。這些規定,明確了漁民這一高危群體的工傷保險得到了制度化的保障。

(二)臺灣漁民工傷保險的組織保障臺灣漁民工傷保險最大的優勢來自于漁會作為中堅力量、漁民積極參與以及政府“兜底”三位一體協調發展。首先,各種基層漁業組織在漁民工傷保險模式中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臺灣地區漁業組織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發展至今,除了省漁會外,主要漁區共設有漁會40多個,會員對象主要為漁民和船東,人數多達20多萬人。漁會作為漁民的基層組織,多年來扮演著臺灣當局和漁民之間溝通橋梁的角色,是表達和維護漁民利益的重要平臺。而且,臺灣的漁會法律體系也較為健全,為漁會制度的運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后盾。正是由于如此完善的漁會組織,無雇工的漁民或靈活就業的漁民也可以加入漁會組織,通過漁會組織進行繳費,工傷保險基金可以為這些漁民提供適當的保障。此外,政府的支撐是臺灣漁民工傷保險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臺灣工傷保險實際繳費主體有三類:雇主、靈活就業人員或自營作業者,以及政府。根據《勞工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有雇主的各類被保險人的職業災害保險費全部由投保單位負擔;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的職業工人的職業災害保險費均由被保險人負擔20%,其余80%由政府補助;外雇船員的職業災害保險費由被保險人負擔80%,其余20%由政府補助。如此根據被保險人的不同身份設置的不同負擔比例,有利于調動漁民尤其是自主經營和臨時雇工參加漁業工傷保險的積極性,政府“兜底”更大程度保障其利益。

(三)臺灣漁民工傷保險的支付保障臺灣地區工傷補償先行支付的模式是在工傷保險基金之外,由政府編列預算單獨設立基金進行支付的。雖未在工傷保險中設置基金先行支付,工傷勞動者卻可以依據“勞動基準法”59條規定,向雇主請求傷病補償、醫療補償、失能補償和死亡補償。如若雇主不予補償,勞動者可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申請專門基金提供補償。這種模式很好體現了政府對勞動者生命權和健康權等基本人權的維護責任,同時也方便工傷保險基金的整體管理。近年來,臺灣的工傷預防模式成效十分顯著,職業災害事故的數量明顯下降,這與臺灣安全衛生法律規范和臺灣的安全衛生制度密不可分的。具體表現在對于要下海參與生產的海員必須進行職業安全訓練,確保其能夠熟悉海上航行的各項準則及安全規定。同時,將安全衛生訓練和勞工保險繳費率相結合在一起,更好防止職業災害的發生,鼓勵漁船雇主做好漁業職業災害的防止工作。

三、臺灣漁民工傷保險制度對大陸的經驗借鑒

(一)提升工傷保險的立法層次,加強法制精細化建設臺灣地區涉及漁民工傷保險的立法歷史比大陸悠久,且覆蓋范圍更加具體,立法更加精細。漁民工傷保險涉及到漁民及其家庭的生命財產問題,因此大陸首先應該進一步提高工傷保險的立法層次,提升其法律效益。其次,當前大陸工傷保險立法仍過于粗略,以工傷保險的行業差別利率劃分為例,大陸僅將行業差別費率劃分為3大類,9個檔次;而臺灣地區行業差別劃分多達61個行業,較為細致的行業差別能夠使各個行業在處理工傷保險過程中操作更加公平、便利。再次,在立法過程中借鑒臺灣地區工傷保險中對特殊群體的關注,在今后修訂相關法案時,更加關注漁民主體的權益。

(二)推進漁民工傷保險制度化發展,突出漁會組織主體化作用當前,雖然一些大陸地區如海南,正在嘗試將漁民納入工傷保險覆蓋范圍,但從全國范圍來看,漁民工傷保險的制度化程度并不高,仍以依靠商業保險或互保險為主。臺灣地區在《勞工保險條例》中規定看,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漁會之甲類會員應強制參保;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自2000年就開始積極推動漁業保險制度,以解決漁民面臨臺風、洪水等天然災害的損失。這類關于漁民工傷相關的制度性的探索,值得大陸在今后進一步地學習。此外,臺灣工傷保險組織模式方面,有較好的歷史傳統。在解決漁民切身利益方面,漁會組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漁會組織多樣化,可以滿足漁民群體不同需求,在爭取漁民利益方面發出更大的聲音,在解決個體漁民工傷保險問題上成為一個高效的平臺。而大陸在漁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一直處于缺位狀態,在今后制度化解決漁民工傷保險的過程中,應該重新發揮漁民基層組織作用,更好地服務漁民。

篇3

    案例一:山西的王先生今年6月份之前還在一家銀行做普通職員,6月份他跳槽進入某礦產公司擔任現場施工的爆破職務。沒想到,剛到那沒兩天,他就因公司施工過程中的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大腿骨折,住院30多天,共花費了醫療費1萬余元。他想起今年2月份在銀行工作時曾買過一份意外傷害險,遂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卻拒絕理賠,理由是:王先生職業變化增加了保險的風險,屬于保險公司拒保的職業,而王先生本人沒有及時告知保險公司,所以按照《保險法》相關規定拒絕理賠。

    案例二:王女士以前工作單位是某自然保護區,她在去年12月份購買了某人壽保險公司的意外險產品。在投保的時候,她如實向保險公司告知了自身的職業狀況。由于相比普通職業人群來說,王女士發生保險事故的概率會加大,保險公司按照王女士公司的相關情況,作出了加費的決定。

    今年5月,王女士調動了工作,從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變為某公司的行政職員,職業風險系數降低。王女士將職業變動告訴了保險人,并辦理了職業變更手續。保險公司在審核資料后,取消了王女士的加費,并按照二者間的差額比例,退還了未到期的保險費。

    專家解析

    職業變了,意外險為什么也要做相應變更呢?

    保險專家對此給予了解釋:意外傷害保險與普通人壽保險不同,并非以被保險人的年齡及性別為費率擬定的標準,而是按被保險人職業的危險程度制定費率,職業危險越高者傷害險保費就越貴。

    保險公司都有一個職業風險系數表,客戶投保時,人會將其工作與職業風險系數表進行相應的比較,不同的職業按照不同的職業風險系數來定。一般按照職業風險系數從低到高劃分為:一類職業、二類職業一直到六類職業。一旦被保險人的職業發生變更,需要如實告知保險公司,辦理相應的職業變更手續,保險公司會依據其職業風險系數表,對被保險人做出拒保、加費、不變的決定。

    但是,專家同時也指出,只要被保險人職業的本身性質沒有變化,即使工作變動頻繁,也不用進行職業變更申請。但由于各個保險公司的職業風險系數表可能有所差異,有些職業性質的變動并不是客戶自己所能夠準確把握的,建議保戶還是通過保險公司的客服部門或人進行咨詢,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商報提醒

    投保人在在購買意外險的時候一定要細讀條款,一旦被保險人的職業發生了變化,可帶上相關證件到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部門去辦理一個職業變更手續,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把它放在一邊,一旦發生了保險事故,將有可能影響理賠。

篇4

關鍵詞:保險業 洗錢風險 建議

中圖分類號:P8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9-200-01

近幾年,伴隨著保險業務的極度擴張,保險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為社會保障及穩定提供重要作用的同時,保險業洗錢方法和手段也日趨多樣化,反洗錢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一、保險業潛在的洗錢風險

1.展業、承保、核保過程中的洗錢風險。保險展業、承保、核保環節是完成投保資料的收集、評估、審核并作出承保決定的過程。也是確認客戶的真實身份,及時發現涉嫌洗錢犯罪的可疑客戶,在源頭上預防洗錢犯罪的重要關口。如果客戶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公司直銷人員或保險中介公司、銀行網點出于銷售業績的考慮,而疏于對客戶的嚴格審核,就為“黑錢”流人保險領域打開了通道。在接下來的承保、核保環節中,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住所、職業等個人信息均依靠客戶自己提供,由于整個保險行業還沒有開通與公安部門的公民聯網核查系統,對客戶提供的姓名與身份證件的真偽及合法有效無法核實,客戶身份識別成為一種形式上的審核。另外,由于投保人資金來源的真實合法性及與所購買保險產品的匹配性缺乏有效的客戶信息庫網絡資源平臺支持,公司無法獲得客戶資金來源信息和賬戶信息,又為“黑錢”流入保險領域提供了可能。

2.保全、理賠、退保環節存在的洗錢風險。為了保證保險合同的持續有效,公司除了要求投保人按時交納保費外,還要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及客戶要求提供一系列保全業務。在處理諸如猶豫內解除合同、猶豫后解除合同,頻繁變更收益人、變更保險金額、變更交、退費渠道等保全業務時,保險公司審核的重點是投保人、被保險人的申請是否符合情理、手續是否完善、資料是否齊全,而對于申請變更的動機卻無從核實,洗錢者會利用多種保全業務來模糊資金的真實來源及所有者,實現清洗“黑錢”的目的。而在發生保險理賠、滿期給付業務時,當出現客戶委托他人代領或客戶要求將退還的保費和保單現金價值匯往投保人以外的其他人或其他賬戶時,極易成為洗錢者將“黑錢”合法化的重要環節。

3.控制洗錢風險缺乏必要的強制力。保險公司所有的洗錢風險都是發生在業務領域,當公司發現涉嫌洗錢的可疑交易及可疑人員時,第一時間是按法定程序上報和對客戶資料采取契約調查。由于公司的調查沒有強制執行力,責任范圍內的調查取證客戶存在抵觸情緒甚至不配合或可能提供假證,使契約調查陷入窘境。加之可疑交易上報后等待處理意見反饋及進一步資料申核時間跨度較長,貽誤了快速處理的最佳時機。給“黑錢”的順利轉移留出了時間和空間上的余地。

二、加強保險業反洗錢工作的對策建議

1.積極推進業務系統全面支持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保存工作。一是盡快實現與公安部門的公民身份聯網核查系統的聯網運行。加強對個人、法人身份的再審核、確認,快速識別、打印、保存客戶身份資料信息。二是反洗錢“大額及可疑交易總對總報送系統”中需開發可疑交易抽取、高風險客戶抽取新功能,擴大抽取范圍,提高抽取質量。提高反洗錢工作“時效性”。

篇5

實行“行業費率”和“差別費率”確定企業工傷保險繳費率的初衷,主要目的是利用費率杠桿促進企業的工傷預防和安全生產。原勞動保障部、財政部、衛生部、原國家安全監管局聯合的《關于工傷保險費率問題的通知》中,根據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程度,參照 gb/t4754-2002《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行業劃分為 3 個類別 :1. 風險較小行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服務、餐飲倉儲、郵政電信、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藝術、教育科研等行業 ;2. 中等風險行業,包括房地產業、體育娛樂、水利管理、輕工制造、建筑安裝等 ;3. 風險較大行業,包括石油加工、化工制造、煤炭開采等。按照《關于工傷保險費率問題的通知》規定,這 3 類行業的基準費率分別要控制在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 0.5% 左右、1.0% 左右、2.0%左右。用人單位屬一類行業的,按行業基準費率繳費,不實行費率浮動。用人單位屬于二、三類行業的,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按行業基準費率確定,以后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1   3 年浮動 1 次。具體辦法是,在行業基準費率的基礎上,可上下各浮動兩檔 :上浮一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120%,上浮二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 150% ;下浮一檔到本行業基準費率的 80%,下浮二檔到本行業的 50%。

我國工傷保險實行“行業費率”和“差別費率”主要是學習和借鑒了德國和日本等國家工傷保險的費率制度。據有關資料介紹,日本工傷保險現在有 50 多個費率,最高為工資的 14.5%,最低為 0.5%,每 3 年由厚生勞動省調整一次 ;加拿大對企業的費率可以上下浮動 20% 左右,最高可達30%,對事故率高的企業給予懲罰,對事故率低的企業予以獎勵,鼓勵企業改善勞動條件,減少事故與職業病。在實際操作中,我國“行業費率”和“差別費率”的劃分還不夠科學,作用還不甚明顯。相反,蘇州、上海等地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實行大體統一的費率,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實踐表明,如何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工傷保險費率制度?我國工傷保險費率應該像日本、德國那樣“細化”,還是應該考慮社會保險的共濟功能,實行“粗線條化”的費率制度?這些還需要深入實際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和推敲商榷。由于工傷保險理論、管理手段和水平乃至管理隊伍還遠未完善,我國工傷保險“行業費率”和“差別費率”費率制度的完善成熟還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除了上述確定費率方式,在實踐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就業形式和具體情況,還可以采取其他確定工傷保險費率的方法。新《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第三款規定“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據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部長令第 10 號了《關于部分行業企業工傷保險費繳納辦法》,對難以直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企業,如建筑、服務、礦山等行業中的建筑施工企業、小型服務業、小型礦山等用人單位的繳費辦法作出了規定。

按照《部分行業企業工傷保險費繳納辦法》的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實行以建筑施工項目為單位,按照項目工程總造價的一定比例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 ;商貿、餐飲、住宿、美容美發、洗浴以及文體娛樂等小型服務企業以及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可以按照營業面積的大小核定應參保人數,按照所在統籌地區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和相應的費率,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 ;也可以按照營業額的一定比例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小型礦山企業可以按照總產量、噸礦工資含量和相應的費率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

篇6

關鍵詞:工傷康復;政府規制;工傷賠償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2月18日

一、相關概念介紹

工傷亦稱職業傷害,是指進入工業化社會后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責任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到的意外傷害和職業病的傷害。工傷的概念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即工作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工傷的本質特征是對受害人機體的損傷,它可以由事故引起也可以由工作環境中的致病因素引起。因此,在1964年的勞工大會上提出了把職業病納入工傷范疇的決定,是在工業化迅速發展條件下對工傷定義的新發展。黨的十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工傷保險制度建設屬于社會建設范疇,保障工傷職工的健康恢復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環節。

公共規制指的是在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中,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政策目標,依照一定的規則通過法律法規、政策、行政勸告等手段對市場經濟主體進行限制的行為。規制經濟學也被稱作“管制經濟學”,所研究的是政府規制活動,屬于產業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規制經濟學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分別是宏觀調控與微觀規制。宏觀調控即中央政府通過財政以及貨幣等政策手段針對經濟周期進行平抑,以維系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具有較為明顯的間接干預特點;微觀規制即各級政府部門針對微觀經濟以及非經濟活動主體進行直接干預,其中涉及到價格、時間、質量以及數量等?;趦热荻?,規制經濟學具體是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具體有反壟斷規制、社會性規制以及經濟性規制等,各自解決的是人為壟斷、信息不對稱以及自然壟斷等三種市場失靈問題。總體來看,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性規制開始逐漸放松,至于社會性規制則有所強化。有相當部分的經濟學家研究認為,市場化程度越高的經濟與社會,越應該強化社會性規制力度?;趯嶋H情況變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世界各國政府會有針對性地放松或者是加強規制。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職能要求其超然于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去管理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通過平衡、協調各階層利益去控制社會矛盾,維持、調整或發展整個社會生活的基本秩序,促使社會持續和諧發展。

工傷保險待遇是指,職工遭受工傷事故后,工傷保險部門支付工傷職工的貨幣、康復服務等各方面的總和。工傷由于是對勞動者勞動能力的傷害,直接使勞動者的收入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對工傷的補償待遇應當相對優厚。盡管各國工傷保險待遇不盡相同,但基本都包括醫療待遇、傷殘待遇、死亡待遇。

二、工傷保險待遇調整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的產物,是建立在經濟迅速發展、物質不斷充裕的基礎之上的。作為社會保障的子項目,工傷保險的建立與發展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工傷保險的任何待遇也是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的。因此,工傷保險的待遇調整需要堅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原則。

(二)與社會保障事業剛性發展特征相適應。社會保障具有社會福利性,在各國發展的經驗中,這種福利往往是可以增加而不能降低,人們習慣于一個較高的保障待遇之后往往難以接受保障待遇的下降。在西方國家強制性下調待遇常常會引起罷工造成社會動蕩,因此在工傷保險待遇調整的過程中,要慎重考慮待遇的增加,而待遇增加后則要盡全力保證增加的福利待遇的落實。

(三)堅持公平與法治原則。工傷保險是社會承擔勞動者因工傷造成的風險,因而每個受保者都應當平等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因而調整時必須把握公平原則。公平是需要法律來維護的,工傷保險的運行監控都需要法律的保護才能有效運行,因而要堅持法治原則。

(四)堅持預防康復相結合原則。工傷保險首要任務是補償,因為勞動力是有價值的,勞動者因工傷傷殘或死亡時,會給勞動者及家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理應賠償。但是,三者是密切聯系的,加強安全生產減少事故發生和采取有力措施使勞動者恢復工作能力比單純的補償更有意義。因此,在工傷保險待遇調整時,應著重強調預防與康復,堅持預防與康復相結合原則。

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導致工作環境和條件的變化直接導致工傷種類和職業病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相關政策,有利于及時調整工傷保險的征收費率,給付標準,有利于科學的調度和使用資金,使資金以最合理的方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規避因福利待遇過高帶來的福利陷阱,如果福利待遇過高,則會使工傷者過分依賴,甚至康復后仍不愿出院,導致工傷保險基金的浪費,導致社會工作進取的風氣衰退。

三、目前工傷康復待遇存在的問題

(一)工傷康復機構偏少,工傷康復效率低。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河北省級工傷康復醫院只有河北以嶺醫院和唐山市第二醫院。分別坐落在石家莊市和唐山市,而兩市都是重工業城市,工傷發生率較高,而河北省另一座重工業城市邯鄲市的工傷康復醫院只是在峰峰集團總醫院試點運行。河北省幅員較廣,人口眾多,工業相對密集,目前相對于康復需求來講,供給還是相對不足的。另外,根據P者的訪談調查顯示,按照相關政策,工傷職工的康復應該到工傷康復醫院治療,但是在實情況中有大量的距離較遠的地區的工傷職工往往就近進入當地醫院治療,而當地醫院也樂于接受。這樣一來,工傷職工得不到專業的康復,不利于工傷恢復。

(二)工傷多樣化制度調整難以跟進。經過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工業生產不斷進步,工傷事故也大幅下降。目前,1~4級工傷以行業劃分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運輸等。以地域劃分,主要是以石家莊、唐山、邯鄲為主的工業城市。而大部分第三產業的工傷事故往往存在于交通事故、跌打扭傷等,傷殘評級也大多在9~10級。隨著經濟發展,工業生產安全性日益提高是大勢所趨,目前從事第三產業的員工工傷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都大大降低,不穩定的主要在第二產業。浮動費率目的是在工傷事故較嚴重的行業,激勵企業降低事故率,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在已經基本實現最大程度降低工傷發生率的行業則難以起到相應的作用。

(三)我國工傷保險費率存在的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部分傳統認知上的“高危行業”已經相對安全,但是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傳統認知上的低風險行業轉變為“高危行業”。然而,受到制度慣性的影響,近年國內大部分地區尚未針對行業基準費率做出調整,使各地在工傷保險費率制定和浮動辦法上缺乏自主性。費率制定和動態浮動機制僵化,不能跟上實際變化。因為沒有對等的激勵機制,使得一些參保行業的工傷預防不具備足夠的主動性,表現在重補償、輕預防。在完善工傷保險制度的完善過程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預防機制與費率機制。其中,費率機制的關鍵在于科學確定與調整不同行業之間的費率差別,也就是要針對企業工傷風險等級進行準確評定,同時將費率與風險等級密切關聯在一起。目前,我國在工傷保險的行業差別費率方面尚不完善,主要表現在費率檔次劃分粗疏,無法有效區分不同行業之間的等級性。尚未建立企業的浮動費率機制,導致和企業安全狀況之間缺乏相關性。正是因為費率機制不完善,才造成工傷保險未能有效發揮出在工傷預防以及推動企業安全生產中的經濟杠桿作用,不但沒有有效調動企業投保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也沒有警示與約束安全事故多發的企業。

(四)工傷預防機制不健全。工傷預防作為工傷保險制度的關鍵構成要素,是避免和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為職工人身安全提供保障,降低經濟損失,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維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主要形式是行政部門督導和安全培訓,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

因為工傷預防教育宣傳與安全生產獎勵方式過于單一,從而使得工傷預防工作未能得到有效開展。未能做到充分的資源共享,而且缺少工傷預防項目,導致各個地區在工傷預防方面的進展與完善度存在差異,只有少部分地區具備完善的制度機制,能夠在費用籌集以及利用方面表現出良好操作性,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工傷預防制度進展速度較慢,尚處在制度章程制定階段,且不具備可操作性。

四、對策建議

(一)政府有針對性地建設工傷康復機構

1、宏觀層面來講,需要政府利用財政工具,加大財政投入,嘗試建立河北省工傷康復體系。兵貴精不貴多,包括省級-地級市-工業大縣三個層級。在重工業密集的石家莊市、唐山市、邯鄲市,可以嘗試建立省級直管的大型工傷康復中心,主要負責全省及所在地區的工傷職工。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地級市一級建立基本滿足當地基本需求的工傷康復中心。例如,河北省廊坊市在年初建設了工傷康復中心――廣安醫院,是一項適應廊坊市經濟發展,尤其是廊坊市工業發展要求的醫院。在工業大縣,針對當地需求,在工業園區就近建立工傷急救站,可以使工傷職工得到初步救治,同時按照工傷的嚴重程度和康復需要,將職工送到市級或省級康復醫院。

2、微觀方面,適度調整政策,利用規則完善制度。首先,針對地方醫院違規吸納工傷職工治療的,給予違規醫院行政警告或批評,在行政方面確定這是違背政策的行為。從醫院方面增加其違規的成本,減少違規行為。其次,工傷職工可能是因為在當地醫院有熟人,礙于人情不得不去,完善工傷康復制度,可以考慮將康復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直接打入工傷康復醫院,使工傷職工如果想免費治療只能去工傷康復醫院。再次,加強工傷康復體系的實力,吸引工傷職工主動到工傷康復機構就醫。

(二)完善浮動費率制度

首先,由政府工傷保險部門對行業風險進行調查,調查工傷種類的變化,同種工傷造成創傷程度的變化,工傷發生的概率變動情況。工傷保險費率能夠對工傷保險費用征收產生重要影響。針對目前安全生產有待進一步落實的第二產業,繼續實行浮動費率,但是針對廣大第三產業可以設定為低工傷率的行業,當然必要的監控必不可少。工傷保險費率是工傷保險事故預防制度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與合理性,以全面推動工傷保險工作的有效開展,確保工傷保險相關政策能夠得以貫徹落實。構建完善的費率調整機制,可以實現通過費率來帶動工傷保險體系的順利運行,最終達到既定價值的目標。

其次,要進一步拓展行業費率范圍,細化工傷風險分檔以及行業風險崗位。針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表》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不再執行同一性的類型劃分。對于當前工傷風險分類檔次過于粗疏的情況,應適當增加分類檔次,而且還要注意避免因分類檔次太細而導致管理難度過高。在實踐當中,可以把當前的三個風險分類調高三到五檔,這樣就可以讓工傷風險檔次變為六到八檔。要對基準費率以及浮動費率做出深度完善,針對低風險行業實行的基準費率調低,相對應的是針對高風險行業實行的基準費率調高,這樣不但能夠確保基金平衡性,激發企業參保積極、主動性,同時還能夠促進工傷預防,降低工傷事故率。針對高風險行業的費率浮動空間適當增大,并取消低風險行業費率的固定性。在針對工傷保險費率進行制定的過程當中,需要先針對工傷費率指標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觀察與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聚類分析法以及模糊風險評估法等針對行業差別費率予以確定。待工傷保險制度正式運行且數據進入穩定狀態之后,則需要通過支出確定法針對行業差別費率予以確定。這種方式不但簡單快捷,同時還能夠維系基金的收支平衡性。

(三)完善工傷預防制度。社會保險從預防的角度來講,是對未發生但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故的預先處置,而工傷預防,又是預防中的預防,市場往往是短視的,在長遠利益保障中市場是失靈的。因此,需要政府利用法規、政策及行政手段,引導市場建立工傷預防制度。工傷預防作為“三位一體”工傷保險體系當中的重要子系統,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通常工傷預防工作的完善程度越高,則工傷事故發生率就越低,同時康復與補償的任務度就越小。由此能夠看出,工傷預防在工傷保險制度中屬于治未病的角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個人的重要性愈發地受到重視。這一趨勢在工傷保險領域則體現為工傷保險的保障由從前單一的事后一次性補助發展為補助、預防、康復相結合。事故后補助和工傷康復雖然前者側重物質幫扶,后者側重工傷回復再就業,但兩者都屬于事后救助,即使待遇優厚,然而工人已經付出了身體和精神的創傷。在補助和工傷康復制度逐漸完善后,可以將工作重點放在工傷預防。

強化責任人的安全觀念與意識,深入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其中的“安全第一”,指的是在安全和生產存在矛盾沖突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解決安全問題,待具備安全條件之后再組生產工作。要堅決克服作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工作不但是安全監察部門的核心工作內容,同時各個生產主管部門也都需要將安全工作列為頭等大事,統一開展企業場所以及生產指揮者的安全培訓活動,做到持有安全生產指揮證上崗,避免出現違章指揮情況。應通過新媒體、網絡等各種方式進行安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加強生產現場的組織管理力度,從而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尤其是針對工傷事故多發的關鍵環節,更是要嚴密防范,一旦發現工傷事故隱患,則需要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處理,以杜絕事故發生,保障職工人身健康。

主要參考文獻:

[1]鄭功成.社會保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217.

[2]王雅莉,畢樂強.公共規制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6.

篇7

工傷保險是保障勞動者權益、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的重要措施,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南國早報》開設工傷保險知識問答欄目,普及工傷保險知識,以更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1.什么是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之一,是指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在規定的某些特殊情況下所遭受的意外傷害,或是患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勞動者及其供養親屬(遺屬)能夠從國家、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質補償。這種補償既包括醫療、康復所需,也包括生活保障所需。

2.哪些用人單位應參加工傷保險?

廣西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參加工傷保險。

廣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參加工傷保險。

3.哪些行業應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建筑、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建設行業的建筑施工企業,應為不能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4.參加工傷保險有什么好處?

已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發生工傷后,可以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規定,及時、足額享受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工傷醫療、工傷康復、輔助器具配置和各項生活保障待遇等,生活保障待遇包括一次性待遇和長期待遇。不僅分散了單位的用工風險,也解決了職工工傷后的醫療救治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問題。

5.參加工傷保險如何繳費?

按用人單位參保的,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按項目參保的,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項目工程總造價的1.3‰。

6.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個人需要繳費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三條、《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規定,職工參加工傷保險,所有費用由用人單位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

7.廣西現行工傷保險費率是多少?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黨的科學發展觀理論為主線,以全面實施區委區府幸福民生40條為目標,以認真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為抓手,進一步穩定就業、完善保障、規范用工、維護權益,力爭使全區的就業狀況更加穩定,保障利益更加均衡,用工管理更加有序,各項工作實績確保全市前茅,全省前列,為全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標

(一)就業再就業。全區新增就業崗位20000個;失業職工和被征地人員職業技能培訓人數達到2000名和10000名,外來勞動力培訓11000名;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8000名;失業職工和被征地人員就業扶持政策的受益面達到70%以上,再就業率分別達到85%和90%以上;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繼續保持在4%以下。

(二)社會保險。城鎮職工“五大保險”的擴面人數分別達到20000名;外來工社會保險的參保人數達到25萬名;區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70%(含老年人生活補貼享受人數);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重點參保對象的參保率達到85%以上。農村住院醫療保險的補償率達到53%,農村醫保門診補償率提高到45%。

(三)勞動用工管理。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全區職工勞動合同平均簽訂率達到95%以上;進一步擴大勞動保障書面審查覆蓋面,審查企業總數達到10000家以上;全年開展勞動監察專項行動6次,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到96%以上;勞動仲裁結案率達到91%以上,并力爭使調解結案的比例達到6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通過“兩推進一強化”,加快城鄉一體化就業進程。

按照就業工作“三個轉變”的總體要求,即努力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過程,努力把經濟結構調整過程變成對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努力把城鄉二元結構轉換過程變成統籌城鄉就業的過程。2009年我區就業工作將通過“推進充分就業社區(村)創建,推進就業扶持政策落實,強化人力資源市場功能”,來確保全區就業形勢的穩定。

一是推進充分就業社區(村)的創建。這項工作列入區幸福民生40條的實施范圍,2008年底已在全區社區中啟動了創建工作,2009年將以全區行政村為重點創建對象。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主要就是通過加強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功能,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挖掘社區(村)就業潛力,開發社區(村)區域的就業崗位,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等一系列措施,使社區(村)內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人員基本實現就業。2009年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率達到90%,充分就業村的創建率達到50%。

二是推進就業扶持政策的落實。隨著寧波市新一輪就業扶持政策的實施,就業扶持的享受對象、待遇等都有了新的變化,2009年將著重做好兩個“對接”,一是做好內外政策的對接,即將失業人員就業政策與區內的被征地人員就業政策相銜接,引導失業人員在不同政策之間有序流動。二是做好用工單位、就業對象與相關政策有效對接,把政策用活用好。特別是在當前企業經營困難、勞動成本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引導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群體,享受社會保險補貼,達到既減少成本支出,又安置就業困難對象之目的。

三是強化人力資源市場的功能。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在就業工作中的主導地位,2009年在市場建設中重點實施“三大拓展”:一是拓展在大型工業園區中建立分市場,設立公共職介機構,充分發揮他們在提供就業崗位、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面的作用,建立長期的人力資源供需合作。二是拓展構建勞動力網上招聘交流平臺,探索新型的人力資源供需交流方式,使勞動力供需雙方利用現代的信息工具,足不出戶實現供需匹配,提高市場的利用率和選擇機會。三是拓展設立市場觸摸式職介查詢系統,在堅持市場日常職介窗口服務、大屏幕提供崗位的同時,2009年區人力資源市場將新增設若干個全市聯網的職介觸摸屏,使求職者能即時尋找自己滿意的工作崗位,提高職業的匹配率。

(二)通過“兩創新一調整”,提升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力素質、促進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免費培訓政策,有效地促進了失業職工、被征地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的素質提升,促進了他們的就業。2009年針對當前培訓工作中管理手段落后、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將以通過“創新管理方式,創新培訓形式,調整培訓補助政策”等途徑,切實提高實效性,努力實現既保數量又保質量之目標。

一是創新管理方式。全面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計算機管理系統,建立職工培訓的電腦臺帳,杜絕職業技能培訓過程產生同工種同級別重復培訓等不正?,F象發生。同時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建立職工職業技能培訓網上申報系統,既方便職工參與培訓,又增加培訓信息的輻射面,使培訓工作更加有序、有效。

二是創新培訓形式。為切實提高學校的培訓質量,2009年將認定一批區勞動力職業技能定點培訓機構,對外來工培訓、被征地人員培訓、失業人員培訓機構實行定點制,通過一系列的管理辦法,進行年度考評。同時建立區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協會,通過行業自律,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建立市場與培訓的雙向反饋制度,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及時反饋給培訓機構和參訓者,將培訓工作的開展情況反饋給市場,減少培訓與上崗之間的環節。同時對今年開展成效比較顯著的SYB創業培訓將進行重點推廣,加大培訓力度,力求培訓出更多的創業型人才,以創業來帶動就業。

三是調整培訓補助政策。在堅持對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政策的前提下,2009年適當調整我區的職業技能培訓補助政策,初步設想改變原來按人不按工種補貼政策,完善為按工種確定培訓費補助標準,并把補助政策向我區就業前景好、對產業發展有利的工種傾斜,并為以后職業技能培訓和考試社會化過渡打好基礎。

(三)通過“兩著力一提高”,健全我區的社會保障體系。

2009年我區社會保障工作,將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制度創新與政策完善相統一的原則,著力于職工社會保險的擴面和外來工保險制度的深度推進,不斷提高農村醫保的保障力度,爭取建立起一個覆蓋面更加廣泛、保障力更加強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著力于職工社會保險的擴面。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和《浙江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條例》的修改,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政策體系將有較大的變化,特別是農村戶籍的人員將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城鎮職工保險。為此在社會保險的擴面過程中,在保證新增長點的同時,重在于對一些政策改變后可以納入城鎮職工保險序列的人員進行引導,讓他們進入到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序列,如對尚處于勞動年齡段的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參保人員,將積極引導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低標準養老保險,既提高他們的待遇,也可以逐步理順各類養老保險之間的關系,同時又可保障他們在醫療上有更好待遇,在工傷、失業、生育時得到保障。同時,外來工社會保險制度推行一年后,總體來說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一年來這方面勞資矛盾驟減,基本解決了外來工社會保險問題對企業的困擾。但由于外來工這一群體流動性大的特點,也導致外來工保險參保人員流動性大的矛盾,面對2009年參保滿一年后的“退保潮”,在確保實施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將積極引導外來工克服“重眼前、顧小利”的狹隘思想,以穩定這項制度,充分體現政策的初衷。同時將繼續推進外來工社會保險的實施,對企業新進的外來工做到全覆蓋,特別是對規模以上企業,形成一個良性的社會保險增長機制,從源頭上規范管理。

二是著力于破解歷史性的養老矛盾。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滯后性,導致積聚起一系列的群體性矛盾,針對當前幾個群體因養老利益不均衡產生的群訪事件,在前階段大量調研、反復論證、向上竭力爭取的基礎上,按不同群體提出不同的破解方案,以期探求出既能解決歷史性矛盾又不引起新的群體性攀比的破解之路。具體為:對于農村職工養老保險領取人員,納入城鎮職工低標準養老保險范圍,在養老金的增長機制、喪葬撫恤待遇等問題上有較大提高,逐步消除這一群體,減少和規范過多的社會養老保險險種。對于原鄉鎮企業的退休人員,對其目前領取的鄉鎮“勞?!?、老年人生活補貼等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一定的優惠政策,將其引導到老年人員養老保障的范圍,使更多的人能夠進入社會養老保障的范圍,將我區社會養老保障體制從制度全覆蓋向群體全覆蓋邁進。

三是提高農村醫保的保障力度。按照區委幸福民生40條提出的目標,我區農村醫療保險的待遇水平要進一步遞增,本著“穩步發展,逐年提升,持續發展,群眾得益”的總體方針,2009年農村住院醫療保險的待遇水平將上一個新的臺階。目標為農村住院醫療補償水平從目前的50%提高到53%,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持平;農醫保門診補償率從30%提高到45%,逐步接近城鎮居民醫保的水平。預計要實施上述方案,個人每人每年增加保費50元,區財政每人每年增加44元,鎮鄉財政增加20元,充分考慮了各方的負擔,以期在提高待遇與保持制度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

(四)通過“兩建立一優化”,積極創建和諧的勞動關系。

隨著《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一系列勞動法律法規的全面實施,既為規范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帶來了機遇,也給我們勞動執法帶來更艱巨的任務。2009年在規范企業用工管理工作中,將以建立企業用工管理信息系統為手段,以建立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為保證,進一步優化勞動爭議仲裁工作,確保我區勞動用工秩序的穩定有序。

一是建立企業用工管理信息系統。為更好地掌握全區的勞動用工狀況,推進勞動合同制度的全面實施,2009年將重點建立企業用工管理信息數據庫,落實企業聯系點,對企業的用工狀況、工資支付狀況、社會保險支付情況進行動態管理,結合勞動保障年度書面審查工作,對用人單位實行“綠、藍、黃、紅”分類管理,對企業裁員和群體性欠薪等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的情況實行月報制度,實時掌握信息、化解矛盾,確保企業用工狀況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重視研究《勞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引導更多的企業規范用工、關愛職工,創建起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二是建立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體系。為推動我區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方式的創新,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勞動保障執法體系,保障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2009年將全面推行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是指以鎮(鄉)、街道為單位,將勞動保障監察管轄區域劃分為若干網格,明確網格化監察的人員、職責和任務,實時采集和監控網格內用人單位勞動合同、工資支付、勞動條件、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信息及情況,形成相關用人單位及勞動用工情況數據的一種工作方式。要求在全區劃分出22個執法監督責任區域(即每一鎮鄉、街道)為一級網格,每個一級網格內按企業的數量,下設若干個二級網格。每個鎮(鄉)、街道至少設置一個二級網格,用人單位較多的鎮(鄉)、街道可劃分為多個網格。一級網格由區勞動監察大隊管理,二級網格依托目前的鎮(鄉)、街道勞動保障監察中隊管理。由此建立起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監察體系,使勞動監察變被動為主動,從靜態到動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推動各項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同時在監察過程中將妥善處理好服務企業與嚴格執法的關系,對發現的勞動用工管理不規范問題重在治理糾錯,對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確保社會穩定。

三是優化勞動爭議仲裁工作。針對案多人少的矛盾,堅持合法、公正、及時的勞動爭議處理原則,充分發揮鎮(鄉)、街道勞動爭議調解隊伍的作用,盡力保證一裁終局的案件在法律規定的45天期限內裁決結案,強化調解能力,探索調解新模式,設想專門設立調解員,對小額、簡單、涉及人數較少、事實清楚的勞動爭議案件通過調解來解決。同時本著“成熟一個建立一個”的原則,在目前4個鎮(街道)派出庭的基礎上,再建立1—2個派出庭,緩解當前勞動爭議案子急驟上升,應對力量嚴重不足的矛盾。

(五)通過“兩強化一提升”,維護勞動保障工作的整體形象。

新形勢下的勞動保障工作,對勞動保障部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09年在隊伍建設中,將著重通過強化素質建設,強化宣傳普及,優化服務質量等措施,盡心盡責為人民工作好、服務好。

一是強化素質建設。勞動保障工作面對廣大人民群眾,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將時刻做到心里裝群眾、凡事想群眾,深入基層,特別將深入到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辦實事、求實效。將把就業、社保、維權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實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為此我們將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勞動保障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圍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制度、機制和體制上認真加以研究,特別是對前瞻性問題,提出新的思路、辦法和措施。

篇9

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必須具備法定條件。不同項目的社會保險,其保險待遇的享受條件,依法不盡相同。在我國現階段,勞動者或社會成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一般應當滿足下列兩項條件:

(1)具備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主體資格。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主體,依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必須是相關社會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

①被保險人。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在改革之前,對被保險人的范圍限定較窄,現階段正在通過改革逐步擴大相關社會保險的被保險人的范圍,目標是把各種用人單位、各種用人形式的職工包括在內,并在社會經濟條件成熟時擴展到職工以外的勞動者。

②受益人。關于受益人的資格,我國相關社會保險法規列舉規定一定范圍內的職工親屬可以作為受益人,包括:祖父、父、夫,年滿60歲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祖母、母、妻,未從事有固定報酬工作者;子女(包括遺腹子女、養子女、繼子女、非婚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妹)等。受益人之間沒有主要受益人與次要受益人等受益次序或受益等級的劃分,所有受益人依法享有平等的受益權。

(2)實際發生法定的社會保險事故。社會保險事故,通常是指衰老、傷殘、失業、生育等勞動風險事故。只有在法定生活保險事故已經實際發生的條件下,被保險人和受益人才有權利獲得社會保險待遇。例如我國《社會保險法》第17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钡?6條規定:“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p>

一般而言,我國社會保險法對于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定社會保險事故條件的規定,主要有三個方面:①以保險事故作為劃分社會保險險種的法律依據,勞動者發生不同的社會保險事故,則享受不同的社會保險待遇;②發生的社會保險事故必須屬于社會保險的法定責任范圍內,超出法定保險責任范圍不能享受社會保險待遇;③某些社會保險事故的發生必須經法定程序獲得合法有效的證明,方能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例如,失業須經失業登記,傷殘須經傷殘等級鑒定。

除上述兩項條件外,還存在著一個履行繳納保險費義務應否成為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必要條件的問題。一般來說,凡屬應由被保險人自己投保的項目,享受保險待遇應以履行繳納保險費義務為必要條件。但是,對于應當由用人單位投保的社會保險險種項目,在用人單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繳納保險費義務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和受益人仍有權要求支付法定保險待遇。我國《社會保險法》第13條明確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钡?5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

二、社會保險待遇的計算依據

社會保險待遇一般體現為一定貨幣化的物質幫助。保險人必須依照法定計算規則,確定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應得社會保險待遇的具體數額。依照我國現行社會保險法律規范,社會保險待遇的計算依據,通常包括下列方面:

(1)工資。計算社會保險待遇具體數額時,依法需要參照的工資標準通常有三項:①職工個人月工資。職工個人月工資是計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的基數。就數額標準而言,一般是指職工的基本工資或者繳費工資(即據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工資);就時間標準而言,一般是指職工本人發生法定社會保險事故當月的月工資,或者是職工本人在發生保險事故前一定時期內的平均月工資。在計算社會保險待遇數額時,經常性支付的社會保險待遇數額一般按照月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算;一次性支付的保險待遇數額通常按照若干月的月工資總額計算。②本單位平均工資。本單位平均工資指職工所在單位在發生保險事故的上一年度或本年度的職工人均月平均工資,它通常是計算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基數,也是職工享受一些法定項目社會保險待遇的基數,如喪葬費、撫恤金、生育津貼等。例如,《社會保險法》第35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薄渡鐣kU法》第56條規定,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③社會月平均工資。社會月平均工資,在我國社會保險立法中常常也被稱為“職工平均工資”或者“當地職工平均工資”,是指勞動行政部門或其他法定機構依法確定并公布的本地區在一定時期內職工月平均工資。

(2)工齡。工齡又稱工作年限,是指勞動者從事法定社會職業以獲得工作收入作為生活主要經濟來源的年限。以工齡作為計算社會保險待遇的依據,是對勞動者的資歷和過去勞動總量的一種確認。在法律上,作為社會保險待遇計算依據的工齡,通常主要是指連續工齡和繳費工齡。①連續工齡。連續工齡是指依法能夠連續計算的工齡,它包括本單位工齡以及依法可連續計算的以前在其他單位的工齡。②繳費工齡。繳費工齡,是指由用人單位或職工本人已經繳納保險費的工齡年限。

(3)繳費數額或年限。社會保險待遇水平,通常情況下與社會成員及其所在單位已經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或繳費年限成正比。如《社會保險法》第15條規定:“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篇10

一、“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設置

“汽車保險與理賠”作為汽車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開設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從事汽車保險相關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該課程具有很強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建立汽車保險市場意識與顧客服務意識,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掌握汽車保險投保和理賠流程。在實踐教學環節,該課程培養學生解決現實中汽車保險投保及汽車保險理賠等常見問題,使學生畢業后能零距離順利對接汽車保險營銷、汽車保險定損員、汽車維修服務顧問等崗位。

二、課程整體設計

1.課程設計原則

以工作過程導向為原則組織教學,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律,實施“理實一體”的教學過程,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融合,充分體現“實踐性”,重視學生工作過程的完整性,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2.整體課程設計

建立以工作過程為載體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汽車保險與理賠作為核心課程,將圍繞汽車保險的咨詢與銷售、車輛的定損與理賠等核心職業能力開展,采用案例驅動教學,將案例中的程序化分解,形成若干個工作任務,讓學生現場模擬,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更好地將“教、學、做”三者融入一體。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職業院校與汽車維修企業,保險公司相融合,以機動車保險與理賠崗位技能要求為重點,通過工學結合,安排學生走進企業,加深學生在實踐中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為畢業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依照課程設計原則,課程骨干教師聯合企業人員通過對汽車行業中汽車保險崗位相關的工作職責及工作能力的調研,整合教學內容,將學習內容轉化為教學情境,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及適用性。將課程內容整合為3個情境,每個情境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讓學生在工作任務中通過詮釋各角色來學習和實踐,

三、課程內容的選取及實施

課程教學內容選取以針對性與適用性為原則,從職業工作任務分析,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以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來選取教學內容。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劃分是基于財產保險公司車險業務的實際工作任務和學生的就業崗位進行的,全部教學內容分為五個教學任務模塊:汽車保險基礎知識模塊、汽車保險業務知識模塊、汽車保險投保與承保實務模塊、汽車保險事故查勘定損模塊及汽車保險理賠實務模塊,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在教學內容的實施中,教師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企業需求崗位為載體,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工作法實施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相互交叉,學生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邊做邊學,主動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查找資料,自主學習,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一個個工作任務,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改革后的課程內容注重工作過程系統化、完整化,培養學生完成綜合性工作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為提升教學質量,體現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

“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的設計,根據車險業務實際,將教學內容細分為展業、投保、承保、核保、接報案、出現場查勘、定損、詢價、事故車輛維修、索賠、賠款理算、核賠、賠付、案卷制作與管理、服務跟蹤等具體任務,交叉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完成任務。

2.項目教學法

通過項目教學法,由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相互配合完成汽車保險投保、承保、核保、接報案、事故查勘和定損、理賠等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協作共事能力,培養學生處理具體保險業務的能力。

3.社會實踐

布置調研題目,以學生為主體,利用節假日時間,進行保險市場調查,加深同學對汽車保險市場的了解,增加對課程作用和學習目的的了解,明確就業方向。

4.案例教學法

汽車保險人面對的是廣大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保險事故形形,無所不有。這使保險事故的處理和理賠工作變得非常復雜,保險糾紛不斷,保險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對從事車險理賠工作的從業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大量典型的車險理賠案例的講解分析,加強學生對保險條款及相關法規的認識和理解,使其初步掌握處理復雜事件的能力。

五、課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