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范文
時間:2023-06-29 17:25: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擔保圈內涵以及擔保圈的風險
2014年,銀監會制定印發的《關于加強企業擔保圈貸款風險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銀監辦發[2014]214號)中對擔保圈的定義為:“擔保圈常見的擔保模式有互保、聯保、循環保等,當前在小微企業和縣域企業中較為普遍。這些擔保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企業償債能力,但也容易造成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加大風險發生和傳遞的可能性。”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攀升,2016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較上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余額3.4萬億元。為抑泡沫和防風險,2017年我國貨幣政策將由2016年的“略偏寬松”轉為“中性”,宏觀審慎管理將進一步加強,銀行放貸面臨的流動性約束將增強,同時不良率上升也使銀行放貸的風險約束增強。在此背景下,齊星集團資金鏈斷,同處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擔保方之一西王集團被連帶牽出。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發生的區域性或行業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都與擔保圈有關。如溫州曾發生過大規模的企業互保、聯保危機,鋼貿領域也曾為之付出過慘重的代價。從我國當前現實來看,擔保圈蘊藏著巨大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擔保圈”的貸款風險具有連鎖性特征。例如,如果承擔圈內企業戶數眾多,涉及貸款金額巨大,一旦其中一個公司出現問題,極有可能通過“多米諾骨牌”效應傳導發散開,貸款風險通過擔保關系的傳導將被成倍放大,進而演化成整個擔保圈乃至全國的系統性風險。
2.擔保圈特別是企業間互保降低了第二還款來源的保障。互保方式虛化了擔保效果,實際是以保證貸款的條件對兩個不同企業的信用貸款,降低了貸款準入門檻。
3.擔保圈增加了貸款管理的難度。擔保圈內企業往往涉及多家二級分行甚至一級分行,銀行與借款人、保證人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不同分行間也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跨地區的擔保圈給銀行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的真實擔保能力和最新擔保情況帶來了困難,加大了貸款管理的難度。
二、加強商業銀行對于民營企業對外擔保管理的對策研究
民營企業要發展,資金是必可少的資本要素。然而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可用來抵押的土地、房產、機器、設備難以滿足銀行對抵押資產的需要,因此民營企業對外擔保問題必將長期存在。本文認為應將民營企業采用保證方式的對外擔保納入到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的風險限額管理中。
商業銀行應當通過查詢企業征信報告,了解擬授信或已授信企業目前的對外擔保明細,主要信息包括被擔保企業名稱、擔保業務金額等。同時根據行內系統獲取被擔保企業在本行系統中測算出來的違約概率,測算出各被擔保企業的或有償債金額,并予以加總得出企業的對外擔保風險額度。計算公式為:對外擔保風險額度=∑被擔保企業違約概率*擔保債項余額。對外擔保風險額度應納入到商業銀行對企業授信額度的綜合考量中,并按季進行重檢。
首先,將對外擔保風險額度納入到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的風險限額管理將有助于商業銀行在貸前更好的了解被擔保企業的經營情況。在以往的業務活動中,擔保企業對被擔保單位的業務范圍、生產情況、財務狀況等有大體的了解,但擔保問題事關重大,必須對被擔保單位的有關方面做更深刻、更全面、更準確的了解,努力把擔保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其次,將有助于商業銀行在貸后動態管理客戶的授信額度。商業銀行如能將被擔保企業的債務履行情況按季進行風險額度核算,將有助于其在貸后管理中有效控制借款企業的整體信貸規模,提前制定計劃方案。
另外,將有助于引導企業謹慎的提供對外擔保。在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對外擔保是無法繞開的難題,一些擔保企業沒能做好擔保前的各項調查工作,聽信被擔保企業的一面之詞,稀里糊涂的替他人背上了債務。銀行將企業對外擔保的情況納入到對其自身用信額度的具體考量中后,將有助于企業建立對外擔保的紅色警戒線,做到提前防范和化解擔保風險。
篇2
關鍵詞:保險公司 財務風險 防范
保險公司作為專業化從事風險聚集、風險分散和控制的經濟組織,依據大數法則經營風險,在一定意義上風險是保險公司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但同時作為一個金融企業,保險公司因其業務特性具備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其中2014年新華人壽、平安集團、太平保險高達93%。外來資金規模遠超自有資金,直接表現為保險公司高財務杠桿所帶來的實際財務受益與預期受益發生偏差的可能性,即財務風險。從令世界為之震驚的“巴林銀行倒閉”,到日本的互助生命保險公司宣布進入破產程序,再至美國次債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中破產倒閉或尋求政府破產保護的AIG、ING、大和生命保險公司,財務風險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因此,精確剖析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的表現及成因,據此制定具備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日益成為保險實務界的研究熱點。
一、保險公司財務風險剖析
(一)經營成本控制不力
隨著改革開放后我國保險行業的全面復蘇,業務規模及經營主體增速顯著。截至2013年,我國實現保費收入1.72萬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率達11.2%,位列全球排名第四位,保險公司由2004年的68家增至174家。行業的飛速發展伴隨的是市場競爭的異常激烈,處于完全競爭的保險市場中,經營主體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通常會在手續費、渠道維護、銷售促銷等環節違規操作,直接增加公司經營成本。以產險公司的財務分析框架圖(圖1)可以看出,在投資收益不理想的環境下,綜合成本率是決定財險公司業務盈利能力的最核心的財務指標。因此,經營成本的管控不力,直接制約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削弱對抗財務風險的能力。
(二)投資收益亟待提高
2013年保險業在險資運用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包括多元化投資渠道、優化資產結構,共實現投資收益3658.3億元,收益率5.04%,同比增長48.7%,屬于近年來的較好水平。但縱觀2008-2013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平均水平,仍低于壽險產品5.5%的精算假設(圖2)。
由圖1可知,投資收益作為凈利潤的組成部分,其狀況優劣直接改變公司財務風險水平。首先,保險行業作為國家“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通過管控風險為社會經濟提供保障和支持,因此為確保險資的安全性、流動性及收益性的協調,監管機構對險資的投資領域及比例有著嚴格的要求,在保障保險行業經營穩定性的同時制約了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其次,國內資本市場仍處于成長階段,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及監管漏洞,保險資金運用過程中多采取謹慎態度,導致投資收益和結構不能有效支持負債。保險業屬于負債型金融企業,險資尤其壽險公司具備長期性的、穩定性的特點,對于資產和期限的匹配性要求較高,多用于中長期投資。而我國的保險公司不論來源和期限長短,資金多用于短期投資上,直接制約了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從而增加了財務風險;再次,保險行業缺乏復合型專業人才。資本市場的瞬息萬變及保險公司的金融綜合化發展趨勢對保險公司的投資及財務分析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化要求,而保險行業處于整體人才匱乏階段,加劇了公司財務風險。
(三)內部控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近年來保險行業呈現膨脹式發展,保險公司規模快速擴增,不可避免的凸顯諸多問題,存在于承保、核保、查勘、理賠等多個環節,且目前財務大集中的管理模式被行業普遍采納,導致內部財務管理及監督制度不完善,如預算管理的流于形式、資本金提取不足、責任準備金提存不實、單證管理存在漏洞等,削弱公司經營者對財務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控能力,助長違規行為;另一方面,保險金融化、集團化作為保險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我國目前已形成一批保險金融集團(表3)。保險金融化在滿足公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的同時切實加劇了保險公司財務的管控難度,綜合化經營增加了風險在各集團內部機構中傳導的可能性,并體現于財務報表中,造成額外的財務損失,誘發財務風險。
[保險公司\&業務類型\&旗下主要控股或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業務\&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平安小額消費信貸\&銀行業務\&平安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投資業務\&平安資產管理、平安證券、平安信托、平安期貨、平安大華\&中國人保\&保險業務\&人保產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險、中國人保(香港)、中盛國際保險、中人經紀、中元經紀\&投資業務\&人保資產管理、人保投資、人保資本、華聞控股\&中國人壽\&保險業務\&人壽養老保險、人壽財產保險、人壽保險\&銀行業務\&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投資業務\&中信證券、中誠信托、人壽資產管理\&中國太保\&保險業務\&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太保養老保險、太保香港、太平洋安泰\&投資業務\&太平洋資產管理\&]
(四)巨災風險防范缺失
我國地處全球二大災害帶,受全球地質構造、氣候等影響,屬于地震、暴雨等巨災風險多發地帶,且人口密集,一旦發生災害事故,損失巨大。然而我國巨災保險基金制度不完善、再保險市場起步晚且規模小、巨災風險證券化能力不足,導致保險行業遭遇災難性事故時力不從心,2008年我國雪災共造成經濟損失約1516億元,保險公司實際賠付金額為50―60億元,只有約5%的經濟損失獲得了保險賠付,而2005年美國因“卡特里娜”颶風致損約1000億美元,保險公司最終賠付金額占損失金額的30%以上。巨災風險應對能力確實不僅無法體現保險行業經濟補償及社會管理的職能,更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穩定造成嚴峻的考驗。如何應對突發巨災風險,防范巨災風險引發財務風險,是我國保險業應著重關注的研究點。
二、保險公司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財務風險已經成為保險公司內部各類風險的集中體現,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科學的組織結構以及順暢的運行機制,才能構建以財務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
(一)深化改革經營體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采取價格戰來爭奪市場只能傷敵八百自損一千,要改變保險公司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上控制經營成本,唯有提高風險意識、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整合公司及市場有效資源加以利用,密切關注市場導向,發現客戶的真實需求,真正做到產品差異化創新和渠道創新,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惡性價格競爭。保險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同質化嚴重是其顯著特征,要將業績的增長點及避免財務風險放在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產品和低成本的營銷渠道上,具體表現為產品和營銷渠道的創新,推出滿足市場需要的保險和金融服務。深化改革經營體系,轉變經營思維,才能在業務領域占領絕對優勢的同時具備健康持續發展發展的特質,從而有效規避經營不善所導致的財務風險。
(二)完善財務內控機制
通過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統一財務預算指標計算口徑、制定短期、中期及長期財務計劃;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及現金流動性進行全面跟蹤監控,并據此制定切實可行的財務風險管理方案;加強日常財務審核及授權工作,嚴格通過符合流程的授權書來明確相應事宜的開展與可用資金的額度,明確管理各層級的控制權限,提高分支機構的財務工作效率;嚴把單證及原始憑證管理,所有有價單證由總公司統一生產及配置,并采取嚴密的防偽措施,不定期抽檢,定期盤查存貨,確保有價單證的各環節數量核對無誤,并對人采取內外呼應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評價與監控機制等措施,通過建立財務管理系統,推行財務人員日志管理,系統考核,以期從制度、考核等方面防止各類風險的產生和擴大。從根本上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管控。
(三)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伴隨著保險業的迅猛發展,險資在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中的占比持續提升,已逐漸成為債券市場第二大投資主體以及國家基礎工程建設的重要資金提供者。至2014年年中,保險業總資產規模達9.4萬億元,資金投資運用余額為8.6萬億元。長期以來,針對保險資金的運用領域和比例,保監會及國務院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條文(表4)進行不斷探索改革,最新頒布的保險“新國十條”專門提出要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進一步合理拓寬險資運用領域,提高險資投資收益率,發揮險資的獨特優勢,為實體經濟的蓬勃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表4 關于保險資金運用的政策條文
[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監發〔2010〕9號\&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保監發〔2010〕79號\&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保監發〔2010〕79號\&保險資金投資債券暫行辦法\&保監發〔2012〕58號\&關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有關問題的通知\&保監發〔2012〕59號\&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保監發〔2012〕60號\&保險資產配置管理暫行辦法\&保監發〔2012〕61號\&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保監發〔2012〕91號\&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監發〔2014〕13號\&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意見\&國發〔2014〕29號\&]
一系列保險資金運用政策的出臺,在合理有效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的同時,也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和投資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考驗。保險公司應通過建立健全公司的風險管控體系,做好復合型人才儲備工作,充實資本金,全面提升公司自身風險防范、抵御及承受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切實有效降低公司運營財務風險。
(四)增強巨災風險應對能力
巨災風險的突發性及損失巨大的特征決定了應對其所引致的財務風險不僅要決策者政策上重視,更要經營者戰略上突出。一方面需要設立巨災風險基金,將保費收入按照適當的比例逐年滾存,應對突發巨災風險,并推進巨災風險證券化,通過巨災債券、期貨、期權、互換等方式,力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風險的分散;另一方面經一步規范再保險業務,作為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和良好的制度保證,再保險也對規范保險公司的各種業務行為、控制內部財務風險有幫助。因此要將再保險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加以考慮,同時加大人才和資金投入,和高校合作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契合我國保險業走出去的國際化、多元化戰略規劃,從根本上改善財務風險的誘發因素。
參考文獻:
[1]龔寧霞.保險公司財務分析與財務風險淺談[J].財會天地,2012
[2]杜應生.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研究[J].財會研究,2014
[3]余依娜.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
[4]楊業昌.保險公司財務風險隱患及對策探討[J].管理縱橫,2012
[5]朱美丹.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缺陷的治理策略[J].現代商業,2014
[6]湯倩穎.淺析我國保險公司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J].企業管理,2010
篇3
關鍵詞:數據挖掘技術;財產保險;應用;分析
在最近幾年中,我國對于保險行業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與重視并出臺了許多與之相對應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的發行對于我國的保險行業帶來的極大程度的發展空間。而我國的保險行業也開始了轉型,正在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管理進行過度,最明顯的改變就是之前只注重新客戶的開發而忘記顧忌老客戶的需求與發展,但是現在是同時注重新老客戶的需求與發展,從根本上實現“兩手抓”的政策,所以這種新的形式背景下,計算機中保險行業所留的數據就成為極為重要的挖掘資源。
一、解析數據挖掘技術在財產保險分析中的應用
(一)提升財險客戶服務能力
對于任何一個公司來說沒有客戶所有的產品經營都是紙上談兵,這對于服務行業的財產保險公司更是如此,所以對此所以財產保險行業就面臨著轉型升級的事情財產行業的轉型就意味著面臨著面向客戶的服務質量的提升。在現如今的經濟情況下,保險消費者對于保險行業知識的了解日益增加,保險意識也是越發的加強。客戶對于保險行業也出現了個性化與差異化的需求。從這里就要求保險公司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更深一層的分析與探索,通過探究與分析的結果明確而客戶的需要,并為有更高需求的客戶提供更適合他的保險產品,從而提高業務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源,來增強市場的競爭力。例如,在對客戶進行細分的時候,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技術中的“二八定律”,對客戶進行細分。通過細分得出結果,參照數據根據每個客戶群體的風險偏好、特點以及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適合他們自身的新產品,并制定對應適合的費照新差旅費管理辦法正確規范填寫市內交通補助、伙食補助、城市間交通費、和住宿費金額。并填寫上合計金額,不得出現多報的行為,從而提高差旅費報銷工作的質量。
(二)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
每個保險公司的生命底線就是合規經營以及對風險的管理,所以每個保險公司必須在運營生產中嚴格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許做出違反法律底線的事情,而風險管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具有兩層含義,其實并不簡單,一方面是需要對于企業自身的風險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對于客戶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管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這兩方面的風險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第一個方面的風險管理出現問題后者的風險管理就會成為空談,反之第二方面的風險管理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極大可能會引起前者管理出現問題。而恰恰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為財產保險企業規避風險起到很大的幫助。保險公司可以以計算機為使用的工具,通過數據挖掘的技術,可以對數據內大量的信息進行查找并比對分析,高效的識別出在計算機內不符合正常業務邏輯的數據,這樣管理者就可以及時就這些風險數據和業務漏洞進行監測與管控,以減少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逐步消除或減少隱藏的風險。保障保險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的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
(三)開發新產品
新的保險產品的開發對于增強保險公司的公司收益、內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競爭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經營保險公司的首要內容。新產品的開發是指保險公司針對當前市場的需求、想要達到的效果與自身情況相結合的產物,而在原有的產品上加以重新的組合與設計的創造與改良,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進而提高公司自身的競爭力的過程與行為。后者自不必說,基于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數據庫信息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而后通過對信息的數據進行發掘,使實現新產品的開發成為可能。譬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我們可以使用現有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修正或者拆分、組合的,使其變成一全新的保險產品,他會更接近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的真實所需,同時也能夠增加市場的銷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以原有的普通財產保險為例子,在保險有效期內未出現任何對客戶的產才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用是不予以退還的,在財產保險的有效期過后,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是由保險公司所擁有的。這樣的保險產品是不被大多數客戶所看好與接受的,即使有客戶在第一次購買了此保險,但之后是不會在對本產品進行第二次的投資的。而現在通過數據挖掘的技術,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對客戶信息的了解進行分析,保險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家庭財產兩全保險保險,這是一種全新的保險類別。全新的家庭財產保險,他所需要交納的是保險儲備金,比如每份保險金額為50000元的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則保險儲金為5000元,投保人必須根據保險金額一次納保險儲備金,保險人可以將保險儲備金的利息作為保險費。在保險期滿后,無論是不是在保險期內發生賠付的情況,保險公司都會將保險人的全部的保險儲金如數退還。自從出現了這種投保方式,客戶的接受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全新的家庭財產保險,一方面使保險人保險中得到了應得的利益,另一方面投保人的財產也得到了保險,從而在市場的銷售份額上面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二、保險業數據挖掘技術及應用的必要性
(一)保險業數據挖掘技術的含義
什么是保險行業的數據挖掘技術,就是從客戶管理的角度出發,針對保險行業數據庫系統內大量的保險單,對客戶的信用數據進行屬性變量提取,進而采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等多種挖掘技巧和方法來對客戶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潛在的有價值的信息.
(二)數據挖掘的過程及方法
數據挖掘是一個跨越多種學科的交叉技術,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各種數據為商業上存在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數據。數據挖掘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步驟:業務理解數據準備數據理解構建模型測試設計做出評價實施應用。在數據挖掘方面有三個常用的方法:DM、SEMMA以及CRISP等分析方法。同時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數據挖掘技術,選擇最適當的方法,要想將數據挖掘技術達到最佳的效果必須針對具體的流程做出相應的調節。
(三)保險行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的必要性
在保險行業的運營中,常常會出現一下的幾個問題:例如,細分客戶的問題:對于不同的社會收入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的行業的客戶,該怎么樣去確定其的保險金額呢?客戶的成長問題:如何把握時機對客戶進行交叉銷售;險種關聯分析問題:在對購買某種保險的客戶進行分析與探查,觀察其是否在同一時間購買另一種保險產品,客戶的獲取問題:如何在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得最有價值的客戶的挽留及索賠優化的問題:如何對索賠受理的過程進行優化,挽留住有價值的投保人。保險公司在完成數據的匯總后,所獲取的業務及大量客戶信息,不過是對公司當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企業經營情況及客戶基本資料的記錄及反映。而進行數據集中的信息系統,也只能是對數據庫中的這部分數據進行簡單的操作處理,并不能從中發現并提取這些數據中蘊含的具有深層次價值的信息。所以,如若想在決策層面給出解決答案,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如果采用數據挖掘技術來對數據庫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數據進行高水平而深層次的分析,就能夠為實現保險公司的決策及科學經營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因此此技術的出現從而得到了許多保險公司的應用與重視。
三、結論
我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向新常態的方向進行轉變,而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面對這些挑戰,各個保險公司都復出了努力在積極的面向轉型,由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方式進行過度,面向客戶的營銷模式也是在這之中產生出來的。在這種轉型過度的過程中,財產保險公司對于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使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業務發展潛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大幅度提升。在對我國經濟建設的繁榮以及促進財產保險公司自身的長遠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對國家的號召積極的響應,進而對市場經濟持續發展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文文.數據挖掘技術在財產保險分析中的應用[D].河北科技大學,2014.
[2]楊杉,何躍.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在保險公司中的應用[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1.
[3]葛春燕.數據挖掘技術在保險公司客戶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2013.
篇4
一、解析數據挖掘技術在財產保險分析中的應用
(一)提升財險客戶服務能力。對于任何一個公司來說沒有客戶所有的產品經營都是紙上談兵,這對于服務行業的財產保險公司更是如此,所以對此所以財產保險行業就面臨著轉型升級的事情財產行業的轉型就意味著面臨著面向客戶的服務質量的提升。在現如今的經濟情況下,保險消費者對于保險行業知識的了解日益增加,保險意識也是越發的加強。客戶對于保險行業也出現了個性化與差異化的需求。從這里就要求保險公司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更深一層的分析與探索,通過探究與分析的結果明確而客戶的需要,并為有更高需求的客戶提供更適合他的保險產品,從而提高業務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源,來增強市場的競爭力。例如,在對客戶進行細分的時候,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技術中的“二八定律”,對客戶進行細分。通過細分得出結果,參照數據根據每個客戶群體的風險偏好、特點以及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適合他們自身的新產品,并制定對應適合的費照新差旅費管理辦法正確規范填寫市內交通補助、伙食補助、城市間交通費、和住宿費金額。并填寫上合計金額,不得出現多報的行為,從而提高差旅費報銷工作的質量。(二)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每個保險公司的生命底線就是合規經營以及對風險的管理,所以每個保險公司必須在運營生產中嚴格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許做出違反法律底線的事情,而風險管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具有兩層含義,其實并不簡單,一方面是需要對于企業自身的風險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是對于客戶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管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這兩方面的風險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第一個方面的風險管理出現問題后者的風險管理就會成為空談,反之第二方面的風險管理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極大可能會引起前者管理出現問題。而恰恰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為財產保險企業規避風險起到很大的幫助。保險公司可以以計算機為使用的工具,通過數據挖掘的技術,可以對數據內大量的信息進行查找并比對分析,高效的識別出在計算機內不符合正常業務邏輯的數據,這樣管理者就可以及時就這些風險數據和業務漏洞進行監測與管控,以減少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逐步消除或減少隱藏的風險。保障保險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為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的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三)開發新產品。新的保險產品的開發對于增強保險公司的公司收益、內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競爭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經營保險公司的首要內容。新產品的開發是指保險公司針對當前市場的需求、想要達到的效果與自身情況相結合的產物,而在原有的產品上加以重新的組合與設計的創造與改良,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進而提高公司自身的競爭力的過程與行為。后者自不必說,基于我國財產保險公司數據庫信息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而后通過對信息的數據進行發掘,使實現新產品的開發成為可能。譬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我們可以使用現有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修正或者拆分、組合的,使其變成一全新的保險產品,他會更接近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的真實所需,同時也能夠增加市場的銷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就以原有的普通財產保險為例子,在保險有效期內未出現任何對客戶的產才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用是不予以退還的,在財產保險的有效期過后,客戶所繳納的保險費是由保險公司所擁有的。這樣的保險產品是不被大多數客戶所看好與接受的,即使有客戶在第一次購買了此保險,但之后是不會在對本產品進行第二次的投資的。而現在通過數據挖掘的技術,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對客戶信息的了解進行分析,保險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家庭財產兩全保險保險,這是一種全新的保險類別。全新的家庭財產保險,他所需要交納的是保險儲備金,比如每份保險金額為50000元的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則保險儲金為5000元,投保人必須根據保險金額一次納保險儲備金,保險人可以將保險儲備金的利息作為保險費。在保險期滿后,無論是不是在保險期內發生賠付的情況,保險公司都會將保險人的全部的保險儲金如數退還。自從出現了這種投保方式,客戶的接受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全新的家庭財產保險,一方面使保險人保險中得到了應得的利益,另一方面投保人的財產也得到了保險,從而在市場的銷售份額上面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二、保險業數據挖掘技術及應用的必要性
(一)保險業數據挖掘技術的含義。什么是保險行業的數據挖掘技術,就是從客戶管理的角度出發,針對保險行業數據庫系統內大量的保險單,對客戶的信用數據進行屬性變量提取,進而采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等多種挖掘技巧和方法來對客戶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到潛在的有價值的信息。(二)數據挖掘的過程及方法。數據挖掘是一個跨越多種學科的交叉技術,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各種數據為商業上存在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數據。數據挖掘的過程有以下幾個步驟:業務理解數據準備數據理解構建模型測試設計做出評價實施應用。在數據挖掘方面有三個常用的方法:DM、SEMMA以及CRISP等分析方法。同時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數據挖掘技術,選擇最適當的方法,要想將數據挖掘技術達到最佳的效果必須針對具體的流程做出相應的調節。(三)保險行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的必要性。在保險行業的運營中,常常會出現一下的幾個問題:例如,細分客戶的問題:對于不同的社會收入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的行業的客戶,該怎么樣去確定其的保險金額呢?客戶的成長問題:如何把握時機對客戶進行交叉銷售;險種關聯分析問題:在對購買某種保險的客戶進行分析與探查,觀察其是否在同一時間購買另一種保險產品,客戶的獲取問題:如何在付出最小的成本獲得最有價值的客戶的挽留及索賠優化的問題:如何對索賠受理的過程進行優化,挽留住有價值的投保人。保險公司在完成數據的匯總后,所獲取的業務及大量客戶信息,不過是對公司當前所處的市場環境、企業經營情況及客戶基本資料的記錄及反映。而進行數據集中的信息系統,也只能是對數據庫中的這部分數據進行簡單的操作處理,并不能從中發現并提取這些數據中蘊含的具有深層次價值的信息。所以,如若想在決策層面給出解決答案,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如果采用數據挖掘技術來對數據庫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數據進行高水平而深層次的分析,就能夠為實現保險公司的決策及科學經營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因此此技術的出現從而得到了許多保險公司的應用與重視。
三、結論
我國經濟的發展正在向新常態的方向進行轉變,而我國財產保險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面對這些挑戰,各個保險公司都復出了努力在積極的面向轉型,由傳統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方式進行過度,面向客戶的營銷模式也是在這之中產生出來的。在這種轉型過度的過程中,財產保險公司對于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使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經營能力、盈利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業務發展潛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大幅度提升。在對我國經濟建設的繁榮以及促進財產保險公司自身的長遠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對國家的號召積極的響應,進而對市場經濟持續發展也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作者:趙學林 單位: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高文文.數據挖掘技術在財產保險分析中的應用[D].河北科技大學,2014.
[2]楊杉,何躍.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在保險公司中的應用[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1.
篇5
【關鍵詞】 新國十條 保險行業 監管
一、“新國十條”概述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8年之后,2014年又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從政策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變化。在“新國十條”中,國務院對于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做出了清晰的評價以及對未來保險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指出了我國保險行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到2020年,我國的保險行業要基本建成能夠覆蓋全民的保險體系,保險產品能夠做到對居民的保障基本全面,保險發揮的功能基本完善,同時保險企業自身要做到安全穩健、誠信規范經營。在保險服務行業,能夠具備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國際視野,注重國際發展,努力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保險行業、保險機構。并且保險還應成為我國無論是居民、企業還是政府進行風險規避、財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手段,成為政府進行社會管理、居民福利分配的另一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同時“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二、“新國十條”給保險行業帶來的重大發展契機
1、保險行業的行業地位與形象通過“新國十條”得到提高與改善
隨著“新國十條”的出臺,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規劃已經不再僅僅是行業中某一個保險公司或者保險行業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升為了國家的“意志”,保險行業在“新國十條”中被明確提出要“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這樣一個對保險行業評價如此之高的“新國十條”的出臺,必然能夠改變民眾對于以往“保險騙子”的印象,一定程度上消除民眾心中“一人干保險,全家不要臉”的看法,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保險行業的地位。同時,“新國十條”的出臺給保險行業帶來了極好的外部宏觀環境,使得保險行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存在。作為身處保險行業中的保險公司應該抓住這一契機,大力發展保險業務,并且要適當的拓寬業務范圍。
2、拓寬了保險行業的業務領域
在“新國十條”中,明確的提出要建成民生保障網、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結構、經濟補償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具體來看,首先,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到健康服務業務的產業鏈整合當中,“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并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結合的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鏈整合,探索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由于我國以前的醫療服務行業是屬于國營性質,很多醫院都是屬于公立醫院,我國在對公立醫院進行不斷的改革尤其是多元化改革,所以鼓勵保險行業企業進入到醫療健康服務行業中,一方面是由于未來的發展大趨勢必然是民眾的醫療服務需求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未來保險與醫療服務、健康行業的有機結合。然后,建立財政支持之下的巨災保險制度,通過財政向保險公司支付服務費來為民眾提供巨災保險的方式。
還有就是在國家現在大力關注的“三農”方面,農業是我國多年以來的發展的弱項,由于改革開放時的優先發展工業、先富帶動后富政策,農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付出了許多。但是,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逐步深入,農業的發展相對于工業落后較多,農民的收入也較低,并由此帶來了較高的貧富差距。所以,我國要引導保險業向“三農”方向發展,讓農民在未來不再只是“靠天吃飯”,在天氣不好的年份也會由于保險的存在不致于餓肚子。擴寬保險業的業務領域,也就是一方面國家鼓勵了保險行業的創新,不僅僅是已有領域的產品創新,更重要的是向以前未曾接觸過的領域發展,向以前不敢進入的領域發展。未來的保險必將是個性化的,是“私人訂制”的,每一份保險只為每一位特殊的對象而設計。
所以,在“新國十條”對保險拓寬業務領域方面,保險公司應該抓住機會,積極走進一些以前因為政策或者是利潤而不敢涉足的領域,積極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并在發展業務的過程中建立起行業信譽,培養客戶忠誠度。在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對風險的控制。
3、深化了保險行業的改革開放程度
在“新國十條”中,反復提到創新以及國際化的問題。我國政府鼓勵保險行業的創新,既要創新性的運用保險經濟制度也要創新性的開發其未來的產品,創造出適合時展需要的產品。要深化保險行業的改革開放程度:首先是從創新方面進行改革,不僅僅是產品方面,還有健全保險公司的治理以及發揮保險公司的作用在風險事前防范方面,等等。然后是對制度方面的改革。以前我國的金融行業由于具有政府機構的屬性,所附加的社會化職能過多,所以經營等各個方面都是完全受到國家政策規定的。在我國加入WTO后,我國的保險行業才逐漸向著市場化方向發展。深化保險行業的改革開放,一方面我國的保險行業自身要深化改革開放在國內市場積極與國外保險機構進行競爭;另一方面,我國的保險業也要積極的走出國門,積極的在國外市場上拓展業務,與國外保險機構進行競爭,并且在積極的競爭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治理、風控等各方面水平。
深化改革開放,在“新國十條”,政府鼓勵保險行業走出去。一方面是地理上的走出去――國際化的走出去,走出國門,向著世界發展。另一方面就是行業上的走出去,保險公司可以同過股權投資或者戰略投資的方式進入健康行業或者是養老服務行業等等。
三、保險公司如何抓住機會進行發展
1、創新是關鍵
創新不僅僅是技術或者是管理方面的創新,而且是各個方面都需要創新。一方面可通過對保險機制的創新性運用來提供一些新型的公共產品提供方式,比如可以通過政府向保險機構支付費用購買保險公司服務然后再在公共服務的領域對社會公民進行投放,還可以通過鼓勵保險機構通過引進股權投資者或者是戰略投資者的方式或者作為股權投資者、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參與到未來的安保業務中去。另一方面,創新性地運用責任保險機制。要通過發揮責任保險機制的作用來化解矛盾糾紛。市場為主的運作,政府為輔的引導,還有通過立法來進行的責任保險的發展模式,可以以此為基礎把一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又容易存在責任糾紛的事情納入責任保險制度中,通過充分發揮責任保險的功能,充分發揮責任保險的事前發現功能、事中風險控制以及事后的責任處理等功能。
2、完善商業保險,貼近大眾保險需求
在“新國十條”中,有重要的一點是“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就是說在未來國家對保險的發展目標是要建成以商業保險為支柱,創新性的養老保險為輔結合多樣化發展的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必然是保險市場的主力軍,要在發展中逐漸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要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對國家養老保險以及醫療保險的輔助作用,完善我國的保險體系。所以對于商業保險公司而言,完善公司德爾商業保險,并且不斷的完善保險公司的商業保險種類,使商業保險可以不斷的完善、更加的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需要。
3、加強保險公司的治理,強化風險意識
在“新國十條”中還提到保險應“發揮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一方面是 “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困難度”,首先是提升居民的保險意識的問題,要提高居民利用保險進行風險規避的作用;要通過積極發展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車輛保險等等措施來降低整個社會的風險;對保險公司的規范,公司要通過發揮保險費率杠桿性的機制,強化事前的風險防范措施,減少事故的發生。在現當下,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變化越來越快,保險公司要在未來發展良好,就必須完善自身的內在治理機制,加強保險公司的治理。同時,未來的金融市場,誰能夠對風險控制的好,誰就是王者。所以,“新國十條”也十分提倡強化保險公司內部治理,強化事前風險防范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更加應該加強自身建設,發揮自身對風險控制的特長,加強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要通過發揮保險費率的杠桿性特點,減輕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加強信息通道的建設,減輕保險公司在保險市場上面臨的風險不對稱問題,加強風險的事前控制。對于保險公司的事后監督機制也要加強建設,保證賠付的合理性等。
四、結論
2006年隨著“國十條”的頒布,我國的保險行業走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從國家統計局的網站數據可以看到,我國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在2004年的時候為4318億元,2005年為4932已,2006年5640億,2006年“國十條”出臺,到2007年,我國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為7036億。保費收入的增長率在2006年“國十條”出臺之前穩定在14%左右,但是到2007年一躍增加到20%左右,所以,從數據可以看出,2006年的“國十條”為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春天。2014年,“新國十條”的出臺對保險行業的影響如何現在我們還無法用數據進行說明。但是,從“新國十條”對保險行業大大利好的內容以及2006年“國十條”對保險行業的發展影響可以合理的預測:在“新國十條”的影響下,我國的保險行業必將迎來又一個快速健康成長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S].2014.
篇6
關鍵詞:保險;金融;風險控制
現代保險業是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二者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從宏觀上看,現代中國保險行業的資金積累功能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微觀上看,保險正快速融入金融行業,與投資儲蓄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現代金融的經濟保障功能是其最基本的而功能,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保險資金融通的發展趨勢,保險與金融的相互依存關系日益緊密。
一、保險在金融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傳統理念中的金融以銀行和貨幣為重要內容,但是現代化的金融產業以金融市場為發展運營中心,保險業作為金融行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對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保險市場中,保險人提供給被保險人合適的保險勞務商品,這樣不僅使保險公司形成生產功能,同時,也促使保險產品具備了勞務和金融的雙重交易性。在這種條件下,保險自然成為金融發展的基礎,被納入金融體系之中。
保險的基金積累是以保費資金的籌措為建立渠道,保險的業務過程是從承保到規范理賠或者在滿期后給付,在這個承保和理賠過程中,會產生一個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中可以對保費資金或其他自由資金進行再生利用,這樣的運用過程極具金融行業資金積累投資的特點。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不僅可以進行經濟給付和補償,更可以使保險資金尤其是壽險資金的積累得到長期有效的保存。
國際上一些著名的保險公司都涵蓋投機集團或投資公司,如美國的西格那(CICNA)不僅是美國著名的商業保險公司,同時旗下的投資公司也成為美國金融行業的佼佼者,該投資公司對外界的投資管理和資產運作成為其發展的重要內容,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再如,日本最深入人心的保險公司―生命保險公司,就利用金融的資金投資運作,在公司設立金融資金運作部門,將資金運作后的增值部分,以年終紅利的形式反饋給投保者,這對于日本社會的低利率資本效能來說,極大地激發了投保者的投保熱情和積極性,在公司內形成了資金的良性循環,提升了該公司的整體競爭力,保障了該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使該公司在保險行業立足扎根,經久不衰。
通過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保險公司通過保險的資金融通,結合金融的投資發展,是保險解決了金融問題,金融又促進了保險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推進,在保險金融行業發揮著二者有機結合的巨大價值。
二、金融是保險風險控制的有力保障
(1)運用金融對保險投資風險進行分散和控制。隨著經濟科技的進步發展,社會財富在快速積累,使得風險賠償不斷加大,作為風險經營的保險行業,承保能力的不足便愈演愈烈,成為保險行業的巨大挑戰。因此,提高承保能力成為保險行業的重要內容,由于傳統的保險承保體制已經不能有效的承擔巨災風險引發的損失金額償付,包含保險行業的金融業成為突破傳統承保體制的保障力量,金融市場強效的巨額資金吸收與流動,對保險的風險控制來說具有重要作用。保險證券化的衍生,不僅有效提升了保險行業的償付能力和承保能力,更有力的將風險轉嫁到具有高效承受力和流動性的金融市場中,保障了保險行業平穩正常的市場運行,極大削弱了風險力度和風險經營成本,規避了再保險費用風險,極大提高了保險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2)運用金融控制新業務風險。對于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而言,都可以通過金融為其提供相應的利率協議或匯率協議工具,新型的金融工具為風險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在風險控制上,往往利用調整生產模式或增減工人數量,但是,這些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都會產生高昂的成本。在這種形式下,金融行業就可以派生出相關金融產品,幫助企業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其中,商品期權和依據宏觀經濟、企業產量而衍生的宏觀產品,成為經濟主體間互相調劑新型產品,使各方合理引入了逆向收益流。
(3)運用金融控制風險。風險指的是企業控制權與所有權相互分離,企業管理者沒有將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置于經營首位,致使管理者將企業股票和長期發展至于不顧,盲目追求短期利潤和業績津貼,使股票價格低估,這時,管理者就會為留住持股股東,增強其積極性,保障公司切身利益,利用金融杠桿對公司進行收購、重組,提高公司內部新所有者的利益。當今,很多保險公司或金融企業都紛紛采取這種措施降低風險。
三、保險與金融在發展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1)保險與金融滲透融合的發展趨勢。從1980年后,銀行便于保險的發展相互滲透開來,這種滲透最先開始與壽險,后來逐漸發展為非壽險,金融與保險的融合滲透,使金融的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在這種融合滲透上,法國最為深入和明顯,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法國的壽險保單近70%都是銀行銷售。在美國,保險行業早已成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以投保人的保費為資金積累的來源,并進行股票債券的購買,以及貸款抵押等多種方式進行長期性的基金提供,同時也成為政府基金調控的重要手段。1990年以后,隨著英國貨幣的貶值,金融危機的發展,保險基金已不再是簡單的基金,而成了金融市場中進退自如的強有力金融武器。
(2)再保險創新與不斷增大的巨災損失的發展趨勢。高額損失和變動風險的日益增加,其原因包含:自然災害、環境反常變化的累積損失;科技與工業引起的高額損失;各種產品或交通風險的不斷增加;醫療、生物、化學等新型領域的風險。在這種形勢下,在保險業發生巨大變革,使得原保險人無法運用自我資金或再保險有效承擔承保份額,不斷引發了損失的區域性與臨時性失衡,原保險人不得不使用過去或未來的利潤對這些高額損失進行彌補。這是金融再保險就可以發揮其功能,即使出現高額損失,原保險人依舊能利用再保險人進行損失的有效彌補和挽回,再保險人也可以提供短期貸款給原保險人,這樣也可以對原保險人的損失進行彌補。對于金融風險也可以利用保險證券來進行風險管理,使保險人將風險向投資者轉移,用籌集的資金補充特定風險,將保險市場的風險順利的轉嫁到金融市場中,這種風險控制成本更低,風險消化能力也更加強大。
(3)保險業依靠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社會科技的發展,促使保險行業在業務經營上,越來越趨向于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保險業務信息的廣泛和及時獲取,并通過互動交流,及時地對保險業務進行處理;另一方面,網絡技術的發展促使全球化的風險管理模式成為可能,使保險的資金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導航、防盜系統、生物工程技術也被廣泛地運用到了保險業務之中。
四、結語
現代保險與金融的相輔相成、相互融合滲透、相得益彰的發展趨勢,都是二者相互依托發展的有力表現,二者的依托關系,有效彌補了彼此在業務上的不足,互惠互利的發展形勢在保險與金融的相互交融中被發展的淋漓盡致。同時通過保險與金融的良性融合與相互依托,一定能夠有效地提高保險公司的整體競爭力,推動金融市場更加穩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正忠,姚曉維.論保險的本質與保險業在金融行業中的角色定位[J].
保險研究,2009(03).
[2] 王先福.金融環境對存款保險制度運作的影響分析[J].新西部(下旬),
篇7
[關鍵詞]保險公司 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4-0063-01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對一個企業來說影響重大,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一直沿用傳統的粗放式發展方式, 并不重視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以致于公司要面臨巨大的風險。風險管理可以保證公司自身的經營發展,對于危害公司效益的情形給予有效的管控,維護企業、市場的穩定;內部控制是保險公司對公司風險的有效控制。加強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目前保險公司的巨大任務。
一、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1.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指的是為保證公司的安全運營,為提高公司效益而采取的措施,風險管理通過對風險的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并優化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將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可以有效地對各種風險進行管理,便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助于保護企業資金的安全,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公司的風險管理架構如圖1。而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它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就是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各種物質和利益損失風險,針對保險公司這種經營特點,在風險管理上應該著重識別和評估經營中會出現的風險,包括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
2.保險公司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增加資產的安全性,確保經營方針的落實,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而實施的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及措施的總稱,公司內部管理架構如圖2。對保險公司實施內部控制具體是指公司內部人員及相關機構對公司運行進行把控,避免公司經營目標的偏離,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防范與控制,從而保證保險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
3.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有聯系,從目標上來看,二者都是為實現公司經營管理目標,而通過實施一定程度的措施對公司進行的控制,以降低公司面臨的風險。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內部控制強化風險控制的重要方法,并且風險管理滲透于內部控制五大要素中,為實現內部控制目標指明了方向。
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既有外部市場因素又有內部因素,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是通過一定方法對公司內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的控制,可是保險公司承擔的外部風險具有不確定性,既有可預知的又有不可抗力的,如國內外的經濟政策形勢、市場等方面,保險公司對這些不可抗因素是缺乏辦法的,所以保險公司不能只著手于內部控制,還應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從而實現全面的風險管理。
二、 保險公司實施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所面臨的問題
1.內部控制環境方面的問題
隨著保險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保險公司在各地都有分公司,可是由于公司過多,在管理方面,上級公司對下級公司的管控較弱,一些公司管理機制不能落到實處,內部控制不能在實際經營管理上發揮作用,內部的控制環節薄弱。
各級公司領導層的人員對內部控制意識不足,公司運行中并沒有專人執行內部控制,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公司管理層人員過于注重業績,對于內部控制沒有足夠的認識,使得內部控制工作沒有起到作用。
2.控制活動方面的問題
公司崗位職責不清。在公司內部控制中,各崗位分工不明確,無法起到監督、牽制的作用,責任無法落實;內部稽核部門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保險公司都缺少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由各管理部門自行管理,監察往往不到位,不能起到稽核部門的作用。
三、 加強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策略
1. 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對于內部控制環境進行優化可實行以下幾項措施:第一,完善公司內部結構,明確董事會及監事會的職責,使其職能有效發揮作用。第二,加強對各部門各崗位的互相監督。可以對各部門人員進行合理的安排,對人員需求大的部門增加工作人員,對于人員需求量少,并不是很繁忙的部門減少人員,并加強對各部門間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第三,完善內部招聘、培訓、考評制度,將內部控制深入到每一位員工心中。公司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組織學習,如個人演講、座談會等。
2.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在公司日常經營管理中,要將風險管理融入到各環節中,加強對風險管理的控制。首先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找出影響公司的內外部因素,然后對風險進行評估,對公司內部控制的風險也進行評估,并且根據評估結果,對于風險采取一定的措施,最后,持續觀察采取措施對風險管理的效果,并時刻注意新風險的出現。
3.有效開展控制活動
在保險公司內部應該確立明確的崗位職責制度,并且要重點監控對公司運營影響較大的風險,降低風險為公司造成的損失;在公司業務控制上,包括產品的開發、產品銷售、核保核賠、咨詢投訴等業務上職責要明確,對其中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保證公司的健康運營。在公司財務控制上,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性,與其他崗位要做到互相牽制。在資金控制上,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風險的管控,保證資金的安全。
4.完善信息溝通機制
保險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不僅利于信息資源的共享,還能提升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度。
5.加強內部監督
保險公司應該重視審計部門,因為這是加強內部管理的強有力手段。具體實施如下:首先在董事會下面設置審計委員會,然后在各分公司設立各級審計部門,對公司進行監督。審計部門審查內容包括公司的日常活動、財務信息、內部控制情況等,其中重點審查保費收入、保險理賠、保險資金運作這幾方面,從而更好的對公司進行控制。
結論
保險公司在經營運行過程中,存在著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只有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經營目標。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對其完善,以來保證企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 晉曉琴.全面提升我國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 ―解讀《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基本準則》[J].商業會計,2011(02).
[2] 徐文魁,李作家.新華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J].經濟研 究導刊,2011(08).
[3] 王海兵,柴家寶 . 基于新常態的企業內部控制文化構建研究 [J]. 中國內部審計,2016(01).
篇8
一、普及保險知識的重要性
盡管我國保險密度(人均保險費)和保險深度(保險費在GDP中的比重)在近十年里都有了較大增長,但是,當前市民的保險購買率仍然較低,不能滿足市民對未來風險進行科學管理的要求。而可能導致保險購買率低的原因除了公眾的購買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眾對保險知識的缺乏而導致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低。因此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公眾風險及保險知識的水平對提高保險購買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6年6月國務院就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意見》第十條中,就提出要將保險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普及保險知識,提高全民風險和保險意識。
我們在2008年做了一份關于北京市居民保險知識狀況的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50份,通過對問卷分析可以看出,有80%的市民對“保險責任”一點都不知道或者只知道一點。僅有9%的市民對保險的相關知識非常熟悉和了解。 42%市民已經購買保險,但是只有31%的人是在完全知曉和自愿的情況下購買的。22%的人對保險條款完全看不懂,48%的人居民認為普及保險知識是非常必要的,47%的居民認為發展保險業最重要的是普及保險知識。
二、保險知識普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進行的保險知識普及片面性帶來消極后果
保險公司的展業人員特別是營銷人員,是對消費者進行保險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力量,他們結合產品銷售所做宣傳和講解對幫助消費者理解風險和保險有重要意義,特別是一些很有經驗的營銷人員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但是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有的保險公司在進行保險宣傳時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保險宣傳對激發和引導保險需求轉化的重要作用,存在較大的定位偏差,主要表現在:一是過分強調保險需求的潛在性,認為保險是靠推銷的,過分強調保險好處的宣傳,甚至產生誤導行為,其直接目的是怎樣把保險產品推銷出去,而不是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二是在引導消費者需求上存在片面性甚至誤區,片面迎合消費者的儲蓄心理,強調甚至夸大保險的儲蓄或投資功能。
(二)保險行業協會所發行的《知識讀本》影響力不夠
應該說保險行業協會對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保險知識讀本的發行正是其承擔責任的體現。保險知識讀本對于保險知識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啟蒙現代保險意識,全面普及保險知識,培育正確的保險消費觀念,是功不可沒的。但是,還有很多的消費者沒有看到這本書,而且書上的一些專業術語,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的消費者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因此,協會也好協會發行的讀物也好,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有限,從而在保險知識普及中的作用也很有限。
(三)新聞媒體做保險宣傳的局限性
很多保險訴訟的報道,給消費者留下的印象是,“保險索賠很難,想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對于保險知識的普及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三、利用高校普及保險知識
公眾保險意識的增強需要保險行業、社會、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而高校牽頭所做的保險教育在增強公眾保險意識,普及保險知識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和作用:
第一,有利于強調保險知識在百姓心中的權威性。大學屬于教育機構,具有很強的知識權威性,大學是“天之驕子”云集的地方,是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利用知識的權威性去傳播保險知識,進行保險教育,能夠讓普通的居民從內心深處加強對保險知識的認可性,使保險知識的普及更專業,更權威。
第二,有利于保險知識普及的公正性,客觀性。大學不屬于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對于保險知識宣傳本身沒有經濟利害關系,很中性。客觀的講解保險知識,讓居民更容易接受保險知識本身。相對于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來宣傳保險知識而言,大學在保險知識普及中的身份更容易為老百姓接受,不會有保險營銷人員那種賺取傭金的嫌疑,也不會有媒體那種炒作嫌疑。
第三,有利于保險專業的學生,加強對市場的了解,鍛煉學生的服務意識。通過走出校園宣傳保險知識,普及保險知識,推廣保險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市場,了解保險市場的需求點,鍛煉學生的服務意識,強化對保險知識的理解。同時傳播保險知識的過程又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整個保險行業的狀況,這對于學生在畢業之后走向工作崗位,從事保險行業的工作都具有非常大促進作用。
第四,有利于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險專業的發展和保險行業的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會促進高校保險專業的快速發展,而且一個行業的發展也需要相關專業人才的發展。保險教育的普及,保險教育的發展,又會對整個社會保險知識的普及和風險意識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參與到保險知識的普及中來,是產、學、研的進一步發展,對于保險行業是很大的促進。只有進入到這個行業,只有深入的了解這個行業,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瓶頸才能更好的去研究它,去發展它。
我國保險市場上有著巨大的潛在保險需求是人們認同的事實,然而,潛力巨大并不必然意味著會帶來保險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事實上,目前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轉化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如何快速地、最大可能地將保險的潛在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對于保險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也是高校在為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的道路上進行研究和探索的課題。保險知識的宣傳,保險教育的推廣又是所有轉化推動機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發揮著重要的激發和引導作用。
篇9
保險業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分支,其展業與經營和市場經濟的聯系比較緊密,收益情況比較容易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CAPM模型中,β系數作為一個參數,可以衡量證券的系統性風險,即證券收益率相對于市場的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情況。因此,本文通過測算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β系數,評價保險業所受到的系統風險大小,研究當前中國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并針對如何防范系統性風險提出有關建議。
關鍵詞:
β系數;保險公司;系統性風險
一、引言
金融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受風險因素的影響,導致收益的不確定性,風險主要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一般而言,個別風險可以通過組合投資分散風險,但是系統性風險無可避免,因此,系統性風險的測量和管理成為經濟學家們重點研究的課題。現資組合理論為系統性風險的度量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其中,基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β系數是證券系統性風險的重要度量指標,它體現了某項資產價格對市場整體經濟波動的敏感性,被廣泛用于對風險問題的度量和分析中。近年來,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較快,2015年行業平均的保費保持了20%左右、并且有較高增速的趨勢,與降息環境下壽險產品的吸引力提升,以及前期權益類市場的良好表現帶動壽險公司投資需求、加大銷售力度有關。保險業所經營的產品是無形的風險這一特殊產品,保險業也就比金融行業中的其他機構部門更容易接觸到各類風險。本文通過測算保險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的β系數,分析我國的上市保險公司受到的系統性風險大小,了解當前保險行業的風險狀況。通過利用以往的收益率數據對β系數進行參數估計,可以向投資者揭示上市公司的系統性風險,為投資組合管理者提供資產選擇與風險控制的基本信息,幫助投資者做出合理的組合投資決策。因此,β系數的測算與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又兼具理論價值。
二、理論依據
馬科維茨早在1952年首創了風險的定量研究,提出了資產組合理論。隨后,威廉•夏普等經濟學家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將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風險值β系數聯系在一起,從理論上探討在多樣化的資產組合中,如何有效地計算某種單項證券的風險,并說明在證券市場上風險是如何決定價格的。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證券估價、風險分析和業績評價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反映市場風險對證券等資產影響程度的參數就是β參數。
三、我國上市保險公司β系數的實證研究
(一)研究設計數據選取本文選取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股票(601318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628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601601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東方財富網和大智慧軟件獲取股票的收盤價及上證指數等數據。單個證券的期望收益數據選取自2011年2月-2015年12月共五年的各股月k線圖,收集中國平安等三家上市保險公司股票的月收盤價,計算月收益率。
(二)建立模型相關性本文利用Eviews8.0對各個股票收益率和大盤指數進行回歸分析,首先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散點圖初步判斷個股與大盤收益率的相關關系。根據散點圖所呈現的規律,二者呈正相關,即個股收益率隨著市場整體收益率的波動而發生明顯的變動。因此可以建立線性回歸模型。2.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轉化為回歸模型。β系數可以通過同一時期的資產收益率和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歷史數據,使用線性回歸方程進行參數估計。
(三)參數估計及檢驗通過最小二乘法,計算出回歸線的斜率,即為該企業的β系數。利用Eviews8.0求得估計結果為1.中國平安的β系數。求得中國平安β系數的估計值為1.314739,判決系數R2=0.662852,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對回歸結果進行t檢驗的P值為0.0000,在5%的水平下顯著。中國平安的β系數為1.314739,大于1,表明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系統性風險較高。2.中國人壽的β系數。求得中國人壽β系數的估計值為1.115644,判決系數R2=0.474679,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對回歸結果進行t檢驗的P值為0.0025,在5%的水平下顯著。中國人壽的β系數為1.115644,大于1,表明證券市場對該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影響較大,股票的系統性風險相對較高。3.中國太保的β系數。求得中國太保β系數的估計值為1.077185,判決系數R2=0.525157,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對回歸結果進行t檢驗的P值為0.0038,在5%的水平下顯著。中國平安的β系數為1.077185,接近1,說明中國太保的股票收益率接近市場整體收益率。4.保險行業β系數。以三種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表示保險業的總體收益率,計算出保險業的總體β系數為1.169189,判決系數R2=0.612751>0.5,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進行t檢驗的P值為0.0000,在5%的水平下顯著。D.W.值為1.39,說明保險業總體的收益情況與市場整體收益率成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四)回歸結果的分析根據回歸模型求解出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β值,和以三家公司為代表的保險行業平均收益率變動情況的β值。回歸模型的可決系數R2大于或接近0.5,說明所求的β值的有效性較強,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而且變量通過t檢驗,具有顯著性。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總體來看,三家上市的β值均大于1,保險行業的β值為1.169189,表明如果上證綜合指數上升1%,則保險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將上升1.169189%,反之亦然。說明保險行業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保險公司與資本市場的聯系緊密,將直接導致投資風險的上升。中國保險公司尚處于未成熟、高速增長的起步階段,容易受到如央行降息等市場因素的影響,尤其受到政策影響嚴重,如央行降息會提高保費收益等。分析個股情況,中國平安的β值比另外兩家保險公司更高,說明中國平安受到市場影響的系統性風險更大;中國太保的β值接近1,說明中國太保的股票收益率與市場整體收益率變動情況相近。由于個股股價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及樣本數據的局限性,利用歷史回歸方法估計的貝塔值可能偏離企業系統風險的實際情況;同時,用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數據代表保險行業的平均水平,會存在一些偏差。因此,本文的回歸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估計的β值還需要進一步精確。
四、結論
企業的貝塔系數代表了企業系統風險的大小,本文根據歷史回歸法測算出三家上市保險公司的貝塔系數分別為:中國平安β系數1.314739,中國人壽β系數1.115644,中國太保β系數1.077185,保險行業總體收益率的β系數為1.169189,均大于1,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保險企業股票的收益率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可以得出結論:中國保險公司股票的系統性風險比較顯著,股價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雖然中國保險業目前沒有發生過嚴重的系統風險事件,市場運行比較平穩,但是由于保險行業與資本市場越來越緊密的聯系,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保險行業應該如何防范系統風險。
首先,保險公司需要建立良好的風險評價機制。企業應強化風險管理,加強風險評估,確定預警的臨界值。規定公司經營虧損的指標,以及公司相關投資者判斷風險的指標等,將β系數作為公司系統性風險的評價指標,可以將無形的風險量化,更有利于公司決策。其次,公司需要對評價指標進行分析并作出決策。如β系數過大時,保險公司應該立即作出反應,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小組,制定應對風險的方案。另外,設定風險限額,防止風險擴散過于嚴重。保險行業作為特殊的金融組織,涉及金融風險的范圍更廣,作為金融市場的供給者,當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經濟蕭條時,保險公司將面臨展業困難、借款人違約風險提升等問題。為防止風險進一步蔓延,應預先設定風險限額,通過自有資金抵御系統風險。
參考文獻
[1]閻東明,張華倫.股票系統風險衡量指標β系數及其測定方法[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1996
篇10
一、引言
保險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的兩大核心業務,一是保險投資,二是保險承保。由于承保業務是保險行業的起源,其市場發展相對較早也更加成熟。但是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代金融市場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各大保險公司都在選擇降低自己的承保費用以實現對消費者的吸引,所以目前承保業務市場的利潤正在逐漸被壓縮。這直接導致了保險行業的平均利潤嚴重下滑。而保險投資的發展相對較晚,在保險行業內還是屬于一塊待為開發的領域。
我國對保險資金使用限制的相關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 年,當時政府以法律形式準許了保險資金投資證券基金,從使得保險資金可以間接地進入到股市之中。到了2004 年時,保險資金投資股票的限制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放,除了準許投資證券基金以外,還可以直接投資以人民幣結算的股票。緊接著的改革是在2009 年,我國再一次修訂了《保險法》,放寬了保險資金可投資的金融產品的品種,同時也將保險資金可投資股票的比重進行了上調。在逐漸的摸索與實踐中,我國保險行業實現了從零經驗到專業化管理的發展過程,同時為保險公司的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但是股票畢竟是屬于風險系數較高的金融產品,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與收益的穩定性均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相比于股票投資來說,股指期貨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更高,更加符合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所以保險行業對投資股指期貨的期待日益的上漲。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股指期貨去其他的金融產品并沒有什么大的差異性,保險資金投資到股指期貨與其他工商企業投資股指期貨之間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都是以投機為目的,實現套期保值以及額外套利的投資行為。但是從本質上來看,保險公司本身屬于金融行業,是以經營與管理風險為主的業務,所以相比其他的工商企業來說,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更加優秀,其投資的策略也相對的保守,更加偏向于套期保值。所以保險公司投資股指期貨有利于幫助股票的投資降低風險,實現風險的對沖。
二、保險投資的資金成分與特點
在不同的保險公司中,構成保險投資的資金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保險公司有著不同的保險業務領域,所以這些保險業務的特點決定其資金的構成。但是相比于傳統的投資公司,保險投資的資金更多屬于資本金,而不是所謂的風險資本。剩下則是來自于各項保險責任的準備金以及保險公司自身的留存利潤。所謂的資本金是指公司成立之初的原始資本,是公司規模與實力的象征,也是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重要保障。而通常情況之下,保險公司資本金都是出于閑置狀態的,所以具備了用于長期投資的特性。而其他的各項責任準備金則是為了實現在意外發生之時,保險公司有能力對經濟責任進行完全地償付,從而保障保險公司的日常運作。其主要的來源是保費中依照法定的比率進行抽取的資金,但是意外發生與保險人繳納保費之間具有一定的時間差,在各項責任金之間的時間差為投資提供了可能性。承保的利潤是來自完成保險合同的責任所需的資金與總保費之間的差額,在完成了納稅義務以后的結余資金。
雖然這些資金的可用時間以及來源都有一定的差別,但是他們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特點。一是具有負債的屬性。除了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是屬于所有者權益以外,其他的資金都是被劃入了負債項目之中,這些資金的歸屬權是基于未來是否會出現保險合同中承諾的條件,若出現了意外則歸保險人所有,若未出現則屬于保險公司。所以,負債性資金使得保險公司在投資過程中更加的謹慎。二是具有時間差與數量差,由于保險公司的保險人在交付了保費后與發生保險合同中所承諾條件之間具有一點的時間差,所以在這個時間差內保險公司可以進行適當的投資,將閑置與公司賬內的資金使用起來。其次,由于賠付顧客的資金與總保費收入之間也存在著數量差,這個數量差構成了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為保險公司的投資提供了可能。二是增值性。由于保險公司的業務與其他的工商企業有所不同,它以經營與管理風險為主營業務,使得一些保單具有長期性,從而導致了大量資金閑置在保險公司的賬上。所以保險公司必須讓資金能實現保值增值,否則會出現利差以及受到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資金貶值,導致保險公司的利潤虧損。因此,保險投資的主要動力來源于是其內在對利潤虧損的管理與追求盈利的本質的共同驅使。
三、股指期貨的特點與優勢
所謂的股指期貨全稱為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其英文名稱為Share Price Index Futures,簡稱SPIF。簡而言之就是以股市的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約定好期限,以及該期限后的股市價格指數的水平,利用現金結算差價以實現交割。其主要的特點有四個。一是充分的流動性,由于股指期貨市場的入場門檻相對較低,所以市場上不缺乏投資者,并且股指期貨已經成為了許多大型的金融機構以及大量獨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理財工具。加之市場的參與度相對較活躍,每日的交易數量巨大。所以在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股指期貨的投資具有極強的流動性,滿足了快速變現的需求。二是股指期貨的操作過程不會明顯的影響到股票市場的波動。由于股指期貨是以現金進行交割,以滬深300 的指數作為標的物計算浮盈。整個過程是建立在虛擬物品的交割之上,而不是真正的以股票進行交割,所以不會出現交割時期由于過于集中的交易而導致股市劇烈波動的現象,從而穩定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三是具有明顯的杠桿效應。相對而言股票的買賣需要全額的資金,但是股指期貨的交易只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所以在進行股指期貨買賣時,投資者可以利用較少量的資金實現大額度的交易。從我國目前的制度來看,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保證金只需要實際資金的10% 即可,即利用100 元作為保證金,可以操縱1000 元的股指期貨。而國外股指期貨市場的杠桿比例更高。第四,股指期貨交易可以靈活的買空賣空。除了能像股票一樣買漲,股指期貨還能進行合法的賣空交易。賣空機制的存在使得了股指期貨市場的交易策略更加豐富,并實現對系統性風險的效益規避。
通過對股指期貨所具備的特點進行分析,可見投資股指期貨具有比投資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更加顯著的優勢。首先,股指期貨具有極強的價值發現功能。所謂的價值發現是指,當現貨與期貨的價格方向嚴重地背離時,投資者會傾向于做出兩邊價格趨于相同的預測,所以大量的套利交易會使得相互背離的價格逐漸趨于一致與穩定。由于股指期貨的入市門檻相對較低,并且我國的資本市場與國外成熟的市場相比,又略顯青澀,各種規章制度并不完善,并且投資者的風險管理能力也相對較低,所以我國的股指期貨市場魚龍混雜,大量專業投資者與非專業投資者并存。整個股票市場經常出現劇烈的波動,導致期貨市場與價格背離的現象時常發生。當期貨的價格與現貨的價格之間發生嚴重的背離時,或者不同期限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期貨與現貨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或下跌趨勢時,都為套利保值者提供大量的交易機會。其次,股指期貨能實現良好的風險對沖。即投資者可以在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做出相反的交易策略,使得風險得到對沖。這種對沖的可能性正是來源于股指期貨市場的賣空機制。當股票市場出現劇烈的下跌時,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市場來做空,并在股票市場做多,實現兩邊的風險對沖,減少利潤的損失。再次,股指期貨能優化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由于期貨市場是杠桿交易,投資者就算自身的資本不足也可以實現正常的交易,從而保障了自己的資產周轉更加有效。
四、保險資金投資股指期貨的可行性
在本文中,可行性主要包括了保險公司投資股指期貨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兩個方面。首先,從必要性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的保險行業正在經歷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僅僅是資本存量的積累,資本的積累速率也比過去快了不少,整個行業急需尋找到合適的投資途徑以實現閑置資金的保值與增值。而股指期貨在上個世紀末已經被公認是安全投資工具了,投資股指期貨不但可以實現對股市風險的規避,而且盈利水平也不低。所以,我國的保險行業有必要將投資渠道向股指期貨擴展。股指期貨與股票相比,具有優良的風險管控技術,能大大地降低系統性風險。整個投資過程不但能實現保值與增值,而且能夠保證保險資金的風險系數是可以控制的,充分地保障了保險人的利益。再加上股指期貨良好的流動性與保證金交易制度使得資金進入股指期貨市場后得到配置的優化。例如在股市呈現出下跌趨勢時,資金可以投入股指期貨市場做空,減少資金閑置帶來的損失。而且采用杠桿交易的制度,滿足資金不足的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最后,股指期貨的投資還能有效刺激保險行業產品的更新。由于保險資金具有顯著的長期投資性質,再加上投資股指期貨的操作過程有著優良的風險管理技術作為支撐。因此保險公司可以開發出與之匹配的長期型投資保險產品,這種產品一旦問世,不但具有低風險的特征,其收益率也是相當可觀的。所以這種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能力,是保險公司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而實現對保險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推動。
其次從安全性角度來考慮。股指期貨的獲利源頭是股票市場的波動,而保險公司投資股指期貨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對股票市場投資風險的平衡。那么股指期貨是否具有安全性,就必須考慮股指期貨推出后是否能對股票市場的波動起到緩沖作用。由于美國是股指期貨推出較早的國家,而且其資本試產的發展相對成熟,我們依據美國的數據作為基礎來進行分析。美國的標準普爾500 期貨上市的第一年正基差為0.46%,負基差為-0.94%,上市兩年后的正基差為0.24%,負基差為-0.33%,上市三年后,正基差為0.42%,負基差為-0.61%。而上市后前三年的平均正基差為0.36%,負基差為-0.66%。上市后五年的平均正基差為0.30%,負基差為-0.54%。可見雖然在剛上市時,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波動并沒有顯現出明顯的抑制作用,但是隨后的幾年內,效果越發的明顯。總體上來看,有助于股票市場的穩定,保障投資的安全性。
- 上一篇:建設單位工程質量管理規定
- 下一篇:基本醫療保險管理制度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險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