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困惑范文

時間:2023-06-26 16:40: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困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困惑

篇1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摘要:目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應對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現狀進行分析,根據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中重視專業知識傳授和專業技能培養、忽視職業道德培養與法治教育的問題,在重新認識會計職業道德與法治的關系的基礎上,探討強化高職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 :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法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1-0155-03

會計職業道德是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和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等。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專門為會計行業立法,本身就說明會計行業法治是剛性的,而且具有不可逾越的底線。但是,目前從事財務工作的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現狀不容樂觀。部分會計人員法律意識不強,職業道德觀念淡薄,違規操作、造假賬,導致財務信息失真,惡性經濟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些與財會內部監控機制不健全,監督職能弱化有十分重要的關系,除了給經濟工作帶來一定的風險外,也會給企業組織、銀行和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0萬左右畢業生進入會計職業隊伍。因此,對在校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會計職業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種必須的源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比較薄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課程設置上,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處于較為邊緣的地位 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對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設置與設計有很大缺陷。首先,部分高職院校的會計職業道德課被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代替,而且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負責組織教學。從形式上看,主要承擔對學校全體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但授課教師往往對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規范與《會計法》知之甚少,所選用的教材與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基本上與會計專業無關。其次,由專業課教研室負責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很少有學校把會計職業道德作為單獨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有一部分學校會計專業課程雖然涉及會計職業道德,但是,由于課時及課程內容所限,專業教師很難講透。再次,一般院校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學生的養成教育,很少把學生的日常表現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從形式上看,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各種專業課及學生管理似乎都與職業道德教育有關,但從實質內容上看都難以讓學生接受會計工作中真正需要學習的職業道德內容,會計的法制教育就更談不到了。可見,在高職教育教學中,會計職業道德與法制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必須進行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由于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課程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邊緣化,使得教師與學生都輕視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一部分人認為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隸屬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疇,既然課程設置中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課,也就不需要再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情,只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就能做好會計工作。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建設與專業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考核,但是,由于過分強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忽視了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意識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的感性認識,也忽視了職業道德和法制意識對于一個職業會計的重要性。這樣的教育與教學,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樹立起會計的職業道德觀念、會計的法律意識、職業的風險意識、保密意識及責任意識。因此,當學生畢業之后,面臨實際工作中的道德沖突時,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對會計職業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認識不清 道德與法律關系密切,當二者發生沖突時就涉及它們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往往會影響我們對會計職業道德與法治關系的正確認識。在一般意義上,不難認識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具有同一屬性而且相互聯系,也不難認識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之間有所重疊而相互包容。也就是說,凡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禁止和譴責的行為;凡法律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培養和倡導的行為。而在會計專業的范疇里,兩者在發生關系的過程中,不僅是相互包容、相互補充,更重要的是相互作用,體現了高度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體現在違反會計法律制度時,一定會違反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最低要求,即堅守會計法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底線,失去這個底線,會計的職業道德是很難形成和堅持的。這種一致性要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一定要以法治教育為基礎,法律基礎教育一定要切合會計專業的特殊性。

加強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對策

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專業師資隊伍 要保證能充分體現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運行,關鍵取決于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素質水平。高職院校必須建設一支數量上適應辦學規模要求,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與職稱結構合理,具有較高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教師隊伍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需要,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要求,增加會計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比例,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到企業財會部門進行實踐鍛煉,積累企業會計實際工作的經驗,搜集會計職業道德和法規執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時,要聘請企事業單位財會部門的會計專業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提高兼職教師的比例,聘請專家、學者定期為學生舉辦有關會計職業道德、法律及人生觀等方面的專題講座,使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每位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逐步成為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滲透到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中。

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會計職業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在專業教學中強化職業道德與法治教育 根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要求,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應專門開設“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向學生傳授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的過程中,熟悉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培養會計的職業理想,樹立職業道德觀念,增強法治觀念,為畢業后從事會計職業打好道德和法律基礎。“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法規”課的教學可以采取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方法。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鑒別是非能力和解決道德與法律沖突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每一位會計專業教師的職責。在專業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例如,在講授“財務會計”課時,首先,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會計管理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案例設計課程。例如,講存貨計價,在物價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符合謹慎性原則,若某一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則會虛增利潤和資產,導致財務信息失實。又如,在“稅務實務”教學中,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稅收法律常識。講到稅收業務處理時,教師應教育學生按照稅法規定的要求處理業務。在講授“稅收征收管理法”時,可運用案例教學向學生表明不按期納稅、偷稅、漏稅等違反稅法的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

通過實習強化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法治觀念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包括企業見習、會計模擬實訓及頂崗實習等。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了解會計整個工作流程與工作職責,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在企業實習時,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到會計的實際工作,可以讓學生體驗其未來將要從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實習崗位上,可以使學生了解堅持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的必要性,促進其職業情感、道德意志及法治觀念的形成。頂崗實習是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頂崗實習中,實習指導教師要抓住學生與生產實際、崗位實際一線勞動者及單位負責人密切接觸的機會,進行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為重點內容的會計職業道德與法律教育,增強學生講安全、守法律、重質量、求效率的意識。要教育學生向實習單位的師傅學習技藝,錘煉吃苦耐勞的意志,養成嚴謹認真、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培養職業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識。頂崗實習時,教師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1)要選擇好的企業,對某些在行政管理上法治意識淡薄,會計監督制度缺位,有虛賬、假賬現象的企業要盡量規避。(2)要增強防范意識,一旦發現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有違背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消解,避免使學生產生意識上的困惑。(3)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現實,理性面對現實,強化職業道德和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的素質,堅定融入現實并逐漸與現實融合的信念。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法治意識培養 要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完善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創業園、第二課堂、體育場等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努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識。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訂閱一些財會方面的報刊、雜志,引導學生訪問一些職業道德與法制專家的博客網站,并結合社會實際讓學生經常關注,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識別和判斷虛假會計信息,教會學生如何拒絕各種經濟利益的誘惑。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提高了,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也就會逐步提高。會計專業班級要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會計職業技能競賽、文明風采競賽、大學生創業及工作體驗等活動,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寓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為實現實踐教學目標提供平臺。

單純靠講解和說教是很難使學生形成職業道德和法律觀念的,學校必須在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提出要求。專業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潛移默化地使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意識深入學生心靈深處,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榜樣力量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8(2):33-34.

[2]王學寶.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05-107.

[3]張莉.撥云見日——新《會計法》解讀[J].事業財會,2000(2):5-6.

[4]齊水忠.當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探討[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9(4):36-37.

[5]孫長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之我見[J].財會月刊(綜合版),2006(11):78-80.

[6]胡濤.關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探討[J].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21-22.

篇2

關鍵詞:思維導圖;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

思維導圖以發散思維為主并借助圖文并茂的形式畫出學習內容,學生思維導圖這種可視化工具來梳理課本知識,讓知識從面到點更加系統化,思維導圖還可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新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現狀來看,很多課堂教學只是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且停流于形式上的改革,沒有從其根本改變傳統課堂模式,課堂依舊重目標,輕能力,重記憶,輕思維,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方面比較薄弱。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接受的知識只是一課一課,那么課與課之間是怎樣的聯系,學習的每一課在每個單元中的地位,在整本書中的地位都不明確。思維導圖通過激活小學生記憶中的知識,用中心詞確定單元重要概念并將其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通過梳理單元教材體系,確定單元情境,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確定單元問題,提出問題鏈的方式,讓學生能力與思維得到大的提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一、思維導圖有利于梳理單元知識體系,搭建起基本的知識框架

在用思維導圖進行單元知識復習時,農村孩子們只知道學習一課一課分開了學。那么課與課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聯系,哪幾課是一個單元體系內的,孩子們對于整本書和單元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回顧知識,再現知識來構建關鍵詞,畫上主題,然后用彩筆再分出一級中心主題,再分出二級主題,層層細化,應用思維導圖的形象性和條理性給孩子們梳理出這個單元主要的知識體系,讓孩子們就能很清楚自己在這個單元學習了什么知識,可以幫助孩子們梳理關鍵知識點并梳理他們有邏輯的內在聯系,然后再進行歸納與總結。思維導圖作為一幅“全局圖”可從整體把握整個知識體系,也可以通過關注知識細節,讓重要的知識點以圖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應用思維導圖概括出知識系統圖,讓這張表系統圖出現在孩子們的腦子中,讓各個知識點按體系在思維導圖這張“全局圖”中能夠展現從整體到局部、從面到點都能掌握。如:筆者在講解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單元的主題是家中的安全與健康,這個單元有四課,讓孩子明白這個單元講解的就是在家里發生的事,分別是從“玩”“吃”“安全”“睡”四個方面展開,第九課《玩得真開心》,第十課《吃飯有講究》,第十一課《別傷著自己》和第十二課《早睡早起》,又如在講解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第九課是《小水滴的訴說》,第十課《清新空氣是個寶》,第十一課是《我是一張紙》,這三課在這個單元是一個并列的關系,而第十二課《我的環保小搭檔》對前面三課有時一個小小的總結與活動。這樣從整體與局部再到整體,孩子們就會一目了然。

二、思維導圖有助于確定單元教學的大情境,以情境為背景讓孩子融入學習

思維導圖教學中給孩子創設一個大的單元大情境,然后讓他們在這個情境里發散思維,這樣有利于孩子們更好的理解本單元學習內容并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基于兒童的生活視角來開展。如在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天氣雖冷卻溫暖,這個單元主要從冬天這個大的情境出發主要講解冬天的美,冬天該怎么樣注意身體健康,冬天的節日以及冬天的節日禮物。老師指出這個大的情境是冬天,孩子們就會明白這個單元的主要內容,孩子們就以冬天這個大的情境去探索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內容。在講解美麗的冬天這一課時正好下雪,對于農村孩子們很容易融入進這樣的情境,在找冬天的環節孩子們搶著舉手,有的說冬天在飄落的雪花里,有的說冬天在厚厚的棉襖里,有的說冬天在暖暖的火鍋里,有的說冬天在冬眠的小動物里,有的說冬天在冰花里,有的說冬天在冰凍的小河里。在冬天真好玩這個環節更是氣氛熱烈,孩子們搶著說他們玩的各種有趣游戲,有溜冰、打雪仗、跳繩、跑步、堆雪人、雪地創意畫等。在這樣大的單元情境下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思維而且孩子們自主融入學習課堂中。

篇3

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呢?下面就以杭州方向軍老師執教的浙教版一年級上冊《麻煩事,我不怕》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設計游戲,以認知策略增進情緒體察

情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情感的不同演繹方式,兒童也不例外。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首先就要主動去認知自己在生活中出現的不同情緒,正視情緒的存在。喜怒哀樂,每一種情緒的出現都是正常的,沒有好壞之分。一年級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寓教于樂,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去認知不同情緒的存在,這種認知策略是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麻煩事,我不怕》這一課中,教師設計的游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就是全體學生模仿領頭人的動作。第一次游戲時,全體同學跟著臺上的“領頭人”進行動作模仿,“領頭人”分別由教師和個別同學擔當,在游戲結束的時候,大家一起體會開心的心情。第二次游戲,方老師請“領頭人”躲在群體中,又邀請了一個同學當“猜測人”在一旁進行仔細觀察,“猜測人”只有找出群體中的“領頭人”才能回來。然后教師請不同的角色的同學,說說自己在游戲時的心情,大家一起體會在做同一件事時,會出現不同的心情。

這個游戲看起來很普通,巧妙的是教師帶著同學在課前和課中一共玩了兩次。這兩次游戲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逐漸遞進,有層次,最值得借鑒的是在這個游戲中,教師關注了游戲題體驗的全過程,重視每次游戲后的總結和提升,讓游戲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讓學生懂得,我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心情都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有怎么樣的心情,就要把它表達出來。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不但正確地覺察出自己的情緒,而且能體會出做同樣的事情時。因為角色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情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能力,它能了解別人的感受,體會別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奠定很好的基礎。

二、進行交流對話,以情感策略增進情緒表達

兒童的情緒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從只會哭和笑,到產生內心的多種心情,是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生活經驗不斷積累,兒童的個體情緒表達會從明顯的外露向不明顯的內斂逐步變化。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或喜或悲,或怒或樂,都表達出來,可以預防一些心理疾病或青少年問題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對話交流,用情感策略增進學生對不同情緒表達的勇氣。課堂上,教師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情景,讓學生抱著自由的、可以完全被接納的心情,來表達最真實的想法,為某些不愉快的情緒找到合適的出口。

《麻煩事,我不怕》這一課中,老師反復創設出自由的、開放的交流氛圍,給予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交流。

師: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

生:爸爸帶我去旅游,我很高興。

生:我和同學一起踢球,很高興。

生:買了新玩具了,我很高興。

師:高興的時候,你是怎么表達的呢?

生:我不想離開。

生:我會笑。

??:有的人會把牙齒都露出來,哈哈大笑,你會不會?(學生笑)

師:那我們一起來――哈哈哈!(學生跟著哈哈大笑)

師:除了高興,你有時候會不會有別的心情呢?

學生回答十分踴躍,每當說到不同的心情,教師就在黑板上貼出不同的表情,并表示產生共鳴,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訴說欲望,讓學生說出了很多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事例,傷心、難過、感動、生氣、害羞……這時,教師又請學生把不同的心情用圖標表示出來,貼在黑板上。

確實,情緒的表達需要有合適的環境和氣氛,還要遇到合適的人。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情感策略,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在輕松的交流中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學生明白情緒是沒有對錯之分的,老師完全接納學生的多面情緒,并且表現出很理解他們的心情。這一切都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于他們的情感得到自然健康的發展。

三、解決實際問題,以行為策略增進情緒調控

情緒本身無所謂對錯,但是情緒的表現方式如果不當,就不能被社會或他人接受,就會產生不良的結果。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調節負面的情緒,尤其是在離開了父母的懷抱,離開了不再被當作小太陽般呵護的家庭氛圍后,在學校里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怎么去調節自己的情緒,怎么去做才可以轉“負”為“正”的問題,是最為迫切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情境,指導學生在遇到實際困難時,具體該怎么去做。這種行為策略能幫助兒童提早預知應對方法,有利于調控好自己的情緒。

《麻煩事,我不怕》第二課時,方老師就圍繞幫助一年級學生解決學校內遇到的煩惱事來進行。

師:我們遇到麻煩事情的時候,心情要么很煩惱,要么很生氣,要么很難過。但是這樣的心情能讓我們解決麻煩嗎?(生齊聲說不能)所以我們先要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讓煩惱、生氣、難過的心情變得平靜呢?

生:想一些高興的事。

生: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離開讓你難過的地方。

生:自己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會有辦法的。

生:深呼吸一下。

師:好,你帶著大家一起深呼吸。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