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方式范文

時間:2023-06-20 17:1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育教育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育教育方式

篇1

關鍵詞:小學生;德育教育;家庭德育

學校教學中,加強并完成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具體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地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完善它,并長期有效的運用到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去。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擁有集體榮譽感

小學教育中,不管是什么內容的教學活動,“集體”在小學校園里是一個重要“角色”。根據教學要求,學校需要實行班級授課制。班級就是校園里的“主體式“集體。學生一般很喜歡集體活動,根據這一實際,老師要從小在學生心目中確立“集體”這一概念,讓他們懂得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損害集體利益,讓他們從小就有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是實現自我的完善自我的主要動力來源,它會在無形中是學生形成一種自我”鞭策“,圍繞著集體榮譽感的形成而實現自我價值,努力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規范自己的行為活動。

學校要有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中,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將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德育規范放入其中,實踐證明將德育的要求化為一條條班級的具體的小范圍的奮斗目標,可以激勵全班學生向著同一個目標一起奮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體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于其中

例如,在我的數學課的教學中,我不僅教數學,而且注意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小學生德育的教育。數學教學和品德教育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例如數學課本中的“你知道嗎?”這一教學點的安排,很多都介紹了數學發展史上的一些信息。中國古今數學家對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如:五年級上冊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后,介紹了古人對這方面的研究。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就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又如: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勇于探索,在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在數學教學中我很重視這些知識的講解,因為通過了解這些歷史資料,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從古至今在數學領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數學的發展離不開數學家們的勇氣、毅力和膽識,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勵學生努力學習、開拓進取,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

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實踐活動,諸如以班級為單位,舉行“小手拉大手,爸媽開車不喝酒”、“童眼看春節”、“家鄉小吃自己做”等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去觀察、分辨、思考,讓他們自覺主動地認同、接納社會道德價值體系,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讀社會生活,就會產生許多情感體驗,這完全是一種自身的情感體驗。學生走進社會生活,用自己的行為去解讀社會道德及價值,就會確立真正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培養了一定的具有實際意義的社會責任感。這些情感的體驗、實踐的游歷是小學生發展和成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學校及教師應該采取寓教于樂、活動育人、陶冶情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效果更好。

四、注重家庭德育也是小學生德育教育取得成績的關鍵

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小學生各種優秀品質的成功培養都是離不開家庭德育這個教育“場地”的,也可以說家庭德育是小學生德育教育得以成功實現的現實基礎,家庭德育的重要地位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因此,要加強家庭德育教育,實現家庭學校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例如,學校方面,學校可以開展家長學校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學校適時建立教師家訪制、家校定期對話制、教師家長共評制、優秀家長及學習型家庭評選制等一系列制度,廣泛而有效的開展家長開放周、家長接待日等活動,組織學生家長看校容校貌、隨堂聽課、評教風學風、議學校管理、談家教體會,盡量做到活動內容的豐富多彩。調動學生及家長的活動積極性。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等會議,建立家庭教育聯系卡等家校“雙邊式”活動,拉近家校距離,密切家校關系,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合力。以家長學校為依托,提高家長綜合素質。

篇2

體育課堂常規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教育的過程。首先,教師應嚴格執行課堂常規教育,制定各種嚴格制度,增強組織紀律性,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進行。堅持每堂課的師生問好儀式,可以培養尊師愛生的意識和師生間的親切感。關心學生,是師德的重要表現,師生之間互相理解,感情相融,盡量縮小心理上的距離,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嚴格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在訓練中,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做動作時,要時刻想著大家是一個整體,按照口令做到步調一致、精神抖擻,如果一個人的動作錯了,就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通過這一常規要求,我們不僅有針對性地培養了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做到動作整齊一致,既達到了體育教學目標,又使學生在一個嚴而有度的良好環境中掌握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

2.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活動中。

體育教學的內容很廣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點,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特點和教學內容制訂出不同的德育滲透計劃。(1)短跑教學。在起跑教學前著重講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實事求是,在規則上的要求———必須聽到槍聲響后才能起跑,絕不能猜口令,存在僥幸心理而采取投機行動“搶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精力集中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品德。(2)耐久跑教學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品質的良好時機。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多數學生缺乏艱苦的鍛煉,因而怕長跑、怕吃苦的比較多。教師要認真進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況,從嚴要求,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吃苦的精神,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如針對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現象,告訴學生科學訓練的方法,安排適宜的跑速、距離等;對于意志薄弱的學生或落在后面的學生,教師及時指導和啟發學生發揚“拼搏精神”,以增強精神力量,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磨煉意志,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3)跳躍、障礙跑或支撐跳躍等項目的教學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長起跳的距離,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桿時從頂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養學生勇敢、果斷、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有時還可為他們創造一種能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不拘泥于動作規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動,反復嘗試。當學生成功時,教師應給予鼓勵的話語,投去贊賞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難的目標,讓他們面對新的挑戰。

3.結合組織教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合理地選擇和運用組織教法,對有效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結合起來,利用體育課程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如體育課教學主要在室外進行,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風吹日曬,恰恰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考驗,能提高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動作迅速整齊、嚴格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通過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借還器材,教育學生愛護場地器材和正確使用場地器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品德;科學合理的分組教學,特別是分組輪換教學時,要培養體育骨干的組織能力;提倡認真觀摩、學習別人的長處,熱情幫助、保護同伴改進技術的好作風。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練習質量,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優良品德。

4.結合課堂偶發事件、學生表現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中,學生活動空間大,對外界的干擾容易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偶發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體育教學常以對抗性練習和教學比賽的形式出現,學生與學生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協作、對抗較多,經常磕碰。這就要求教師做教育的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一切行動和表現,及時抓住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因勢利導,態度鮮明而又迅速地進行處理。在教育學生時,以正面教育為主,語言要嚴肅誠懇,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諷刺挖苦。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提高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體育課同別的課程一樣,有優秀學生,也有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難免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在跳高等動作難度較大的練習中更為突出。他們既有身體素質和技術問題,又存在膽怯、怕苦、怕難等心理,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針對各種不利于學習的心理,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當他們膽怯畏難時,要適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當他們失敗時,要及時幫助分析原因、商量對策;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篇3

教師 德育教育 實踐 誠信 榜樣 潛移默化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005(2013)02-0262-02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學校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高尚風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學習成長修身養德的好風氣,下面就德育教育談幾點看法。

1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但這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他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注入新的血液,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有更加鮮明的辨別力。

2創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成績的優劣,除了個人主觀努力外,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使班內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全體學生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鼓勵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幫互學,除了課堂上相互切磋外,課余時間要提倡彼此為師,相互激勵。為了搞好學習上的合作,課堂上,還要根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座位,把優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讓他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課下,根據自愿結合的原則,成立課余“學習互動小組”,相互質疑問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討。或在優等生和后進生之間開展“一幫一”活動,發揮優等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在班會上舉行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措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合作行為,促使學生普遍提高學習水平。良好的學風,促進整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趕奔優異的好風氣,壞的習氣逐漸減少的好局面。

3營造誠信教育氛圍,優化育人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誠信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從不同角度營造氛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3.1 通過現實生活中生動的事例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爭論,引發學生產生內心震動。

3.2充分利用黑板報、教室標語作為宣傳陣地,著力營造誠信教育的氛圍,感染學生,使學生關注誠信教育。如組織學生出版“誠信專刊”,闡述誠信的含義,列舉誠信的事例,對涌現出來的誠信人物加以表揚。在班內張貼“誠實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過這些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關注誠信教育。

3.3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美德中有關誠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進任務,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廣播等形式,給學生設置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行為訓練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誠信觀念。

4采用榜樣教育法

樹立榜樣,讓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在樹立榜樣時,既要注重樹立優等生榜樣,又要特別注重樹立中等生、學困生的榜樣,發現他們的優點,并加以發揚他們的優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成為不同方面的榜樣,可以是勞動方面的,可以是助人為樂的,可以是守紀律的,可以是文藝的,可以是體育的,等等。總之,要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引導每個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在互相學習中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5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德育教育 防止 作弊 措施 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a)-0244-03

在高校教育當中,進行最終的期末考試不但是檢查大學生一學期以來的學習成果,同樣也是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個人道德方面做出檢查。可是,就目前所得到的信息來看,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成果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擔憂。大學生道德教育成果不強最明顯的一點莫過于大學生在高校的考試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作弊行為,這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成果?哪種有效的措施才能在高校的考試過程中有效的防止學生的作弊?單純的道德教育對學生并不一定能夠產生效果,學校也無從檢查道德教育最后的成效;單純的在高校考試過程中防止、懲罰學生的作弊行為,可能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叛情緒,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所以,可以將高校中大學生的德育教育與高校中的考試教育相結合,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與真實的考試過程聯系起來,使得高校學子在每次的考試過程中都檢查各自的德育教育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能有效的防止大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就應該了解清楚因為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明顯從而導致的大學生在高校的考試過程中利用作弊手段來獲得好分數的具體表現,以及這些具體表現當中體現出來的原因;在了解了表現和原因的基礎上分析得出如何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水平以保證大學生在考試中不再利用作弊來獲得理想成績的措施,然后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增強了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于防止大學生的考試作弊具有如何積極的作用。

1 大學生德育水平下降在考試作弊的表現

大學生德育水平下降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表現。

第一,大學生在所需參加的考試過程中利用作弊違紀的手法來獲得優秀的考試成績。這是大學生德育下降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在現在的高校當中,作弊現象是絡繹不絕,作弊手法是層出不窮,高校教師對于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利用作弊手段獲得優秀分數的行為已經是習以為常,對于在每次的考試之后都會抓住幾個學生作弊這種現象更加是處之泰然。高校當中的考試違紀以及作弊的現象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不新鮮的事情,有的學校的學生考試作弊現象還十分的嚴重。

對于高校中的學生考試作弊事件,高校領導以及教師也采取了許多方法來制止這種行為,比如對于在考試中作弊被抓到的學生采取全校點名批評、警告等處分。而我校則采取了作弊者被取消學位的處罰措施,然后實施該措施的成效實在讓人欲哭無淚。在高校考試過程中教師能夠抓到的作弊學生只有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作弊實在是一件省心省力的考試方法,學生考試作弊存在僥幸和冒險心理。雖然作弊者被抓到后要受到嚴厲的處分,但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作弊行為未必會被抓到,那么成績就多了幾分通過的把握。考試作弊手段花樣百出,令教師防不勝防,最常見的,也是最原始的手段,就是將考試要點利用最小的字體打印在一張小字條上,考試的時候帶進考場。還有一些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的作弊手段如果學生不言明,教師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課桌上很簡單的一個小物件原來可以用來作弊。

第二,考試過程中的作弊是傳統的方法,現在為了能夠在考試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如果只是在考試過程中利用一些小聰明作弊還是不夠的。一些學生直接是在考試前或者考試后利用各種手段以期提高自己在考試中的成績。在考試之前,有的學生會千方百計的與教師套交情,以希望教師能夠看在感情好的面子上提前告訴一些考試過程中會遇到的題目,或者換個名目以劃取考試的范圍或者直接是劃取考試的重點知識點的方式來得知在考試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題目。而在考試之后,如果學生認為自己考試考的不理想,考試后的第一個選擇是給教師打電話,希望教師在改試卷的過程中手下留情,如果這樣還達不到學生的要求,學生就會想方設法的找教師索取分數,甚至不惜以金錢來換取考試的分數。這樣的表現不可謂道德低下,在還沒出社會的高校當中就已經學會了在社會生活中的金錢至上的概念,這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不得不說是毫無幫助,甚至是會害了學生一輩子的認識理念。

第三,高校中考試之后都會有一個教師評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會要求學生對這一個學期當中辛苦教導學生的學科教師的各個方面進行一個評分,這個評分可能只是學生隨便的一個選擇,但對于教師來說不但是一個學生的認可,而且對于教師在學校當中的前途發展也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影響。有些學生如果在平常的學習當中對教師有何不滿,或者對這一次的考試成績不滿意,更進一步或許是學生自己在考試的過程中采取了不正當的手法作弊考試而使得考試成績十分不理想的情況下,就會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埋沒良心的給予教師一個不理想的分數,甚至完全不按照標準只是根據自己的情感來對教師評分,而且這種評分是在壓低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對一個學期以來辛苦教育學生的教師是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情,對于教師將來教學的積極性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學生在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心理或多或少會受影響,對于學生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 大學生德育水平下降致使考試作弊的原因

在了解了上述所說的大學生德育教育水平低下在高校考試當中的表現之后,我們對大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這種表現出現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一,高校當中永恒不變的考試制度方面的問題。之所以高校的考試會出現學生在考試前通過教師得到考試題目的信息,考試過程中以作弊的方式來得到優秀的成績,考試之后以賄賂教師的方式也要得到優秀的考試成績的最終原因,就是因為高校當中的考試,出試卷、改試卷、最后審查試卷的基本上都是任課教師一人,學生只要與任課教師的關系良好,任課教師對于學生有一個好的印象,在考試前后對學生能夠有一點特殊的關照,學生在高校的考試必然能夠得到一個理想的分數。除此之外,在高校當中進行的考試絕大多數都是采取筆試的方法來進行,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對于在課堂上所得到的課堂筆記的無限重視,在考試之前將精力集中在課堂筆記的背誦之上,對于這門課程講了什么,具體有哪些知識點其實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背誦下來,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也逼迫有些學生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去以作弊的方式來得到優異的成績。

第二,高校學生思想方面的問題。現在高校當中的學子不再是完全意義上的溫室中的花朵,他們也在不經意間受到了社會上風霜雨打的襲擊。由于受到社會上風氣的不良影響,學生的一些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地位受到沖擊,對于在高校的考試過程中利用作弊的手段來獲得優秀分數這種不良行為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在以前單純的校園環境之下,學校的考試作弊行為可以說是基本杜絕的,因為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在考試中作弊這種行為都是深惡痛絕,如果哪位學生被發現了在考試過程中利用作弊的手段才獲得了高分數,所有的學生都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讓他在學校的生活中感到無處不尷尬。而在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的現代高校環境下,對于在考試中作弊未被發現,而得到優秀分數的學生,令那些曾想作弊但最終未敢實施作弊行為的學生投以羨慕的目光,作弊者更是以手段的高超而自得,如此誘導了其他不良思想學生的冒險效仿。因此,學校在處理考試作弊問題時,應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否則會在某個層面上促進考試作弊行為的再現,影響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第三,教師或者領導方面的問題。在現在的高校教育當中,有的教師年齡已經比較大,對于一些課本中知識點的講解依然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利用老舊的教育方法來進行講解,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更加無法將現在自詡為新新人類的高校大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之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間接的造成了高校考試過程中作弊現象的出現率的增加。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提不起興趣,對于課本中的內容幾乎相當于不知,而為了在期末的考試中能夠得到一些過得去的分數,學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以作弊或者其他的違紀方法來達到通過考試的目的。還有的教師對于教師崗位的認同感不強,在進行教師的教育工作過程中責任感不強,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學效果難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為了達到教學的目標,在課程的最后階段就以劃取考試重點范圍的方法來贏取學生的好感也獲得優異的教學成果;也有教師在考試監考的過程中對于認識的學生采取縱容的態度,放縱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小動作,使得其他的學生對這種行為不滿,間接促使了學生在下次的考試中采取不正當的手段來得到優秀的考試成績。除了教師方面,院系領導對本職工作的不認真執行,對于在考試過程中有不良動作的學生因為一些原因,比如教師說情等,而對違反考試紀律的學生沒有給出應該的懲罰,這在無形當中助長了學生考試作弊的氣焰,使得學生的道德教育水平在這不公正的環境中也不得不下降。

3 抑制大學生作弊行為的措施以及德育教育在此方面的作用

增強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從大學生考試作弊方面來改進能夠切實的了解到大學生德育教育成果,明顯的感受到大學生德育品質的增強。

第一,考風考紀方面的建設。在平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對學生灌輸有關考試舞弊可恥方面的內容,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在考試中作弊是一種可恥的行為,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真正進行考試的過程中會從心底厭惡自己有考試作弊的行為,有效的杜絕了考試作弊行為的發生。從側面上也說明學生的品德有所提高,對于是非的了解更加的清晰,逐漸的擁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不止是在平常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灌輸有關舞弊可恥、誠信考試光榮這方面的知識,更應該在考試之前對學生這方面的認識進行加強。比如在進行大型考試之前,學校有關部門應該營造出一種緊張的考試氛圍,在大學的各個角落都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誠信考試的相關內容,加強教師平常對學生灌輸的有關看法,這樣才能使學生最深層次的認識清楚考試過程中應該遵守的紀律以及如果在考試過程中有違紀行為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完全杜絕學生考試作弊的思想。提高學生關于考試道德方面的認識,對于進一步抑制學生的作弊行為是十分有效的。

第二,考試機制部分的改革。在之前的論述中已經說明,要從根本上制止學生在考試中違紀的行為,就應該使學生難以找到考試作弊的機會。一方面,應該將學校考試過程中使用到的試卷的出題人與平常教導學生的教師是不同的人,并且對于出試卷的教師信息進行保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杜絕大部分學生在考前想要獲得考試題目信息的心思。同時,在考試之后,進行批改試卷的教師信息也要進行保密,讓學生不能夠知道批改試卷教師的信息,也就不能夠找尋改卷教師以得到優秀的考試成績的心思,進一步的抑制了學生采取不良手段獲取優異考試成績的心理。另一方面,對于考試所使用的題目應該最大限度的靈活出題,不能只是機械的按照課本上的公式就能夠得到答案,這樣會激發學生在下次考試中準備小抄,在考試中以作弊的手法來獲取優異成績的心理。只要學生考試過程不能夠利用小抄來得到考試題目的答案,而只能依托平時上課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來解答題目,對于完全杜絕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是十分理想的對策。

第三,教師道德方面的建設。教師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與學生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教師道德方面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道德水平高低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教師對于學生在平常的考試過程中使用違紀的手段來獲得優秀的成績這一事件的態度不明確,會導致學生產生很多想法,甚至會認為考試作弊是老師默許的,而且還是獲得優秀成績的一個捷徑。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認為沒什么大不了,學生也會跟從教師的角度從而難以分辨事情的是非,對于學生將來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在考試過程中作弊,如果教師對待作弊的學生態度不明確,沒有給予嚴厲的處罰。這就是在給學生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作弊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只是達到自己目的的一個手段。甚至有些道德品質不高的教師,會認為作弊是一個好的方法,能夠幫助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優異的成績,在這種思維下去縱容甚至慫恿學生作弊,這對于學生將來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一件事情。換個角度,如果教師是一味品格十分高尚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對于現實中的是是非非有著自己的一套行事標準,對待錯誤的事情嚴厲的批評,對待正確的事情予以鼓勵,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生,也會養成明辨是非的習慣,更不必說對待考試作弊這種在平常人看來絕對是大錯特錯的事情。在具有高尚品德教師的認識中,考試作弊代表著一個人的品格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代表著這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正在歧路上行進,在這個時候,品德高尚的教師就會給予學生正確的反應,告訴學生在考試中作弊的行為是不正確的,是不能容許的。這樣的正確態度才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教導,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也就是說,德育教育的水平提高,對于抑制學生在考試過程中作弊行為的發生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第四,對于考試過程嚴肅管理,對于已經發生的考試作弊的學生要給予嚴肅的處理。對于在考試中作弊的學生,應該從紀律處分以及道德教育這兩方面來著手,給予違紀學生紀律處分并不是為了懲罰學生,而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到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是應該予以禁止的,在學生清楚的認識到了行為的不對之后,則應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畢竟,完全嚴厲的處罰并不能帶來學生的心服口服,甚至在一定狀態下可能會造成學生心理方面的不滿,將學校給予他的處罰認為是學校對于他的不公正待遇。所以,對考試違紀的學生在給予嚴厲的紀律處分之后則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意識到怎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考試過程中的嚴肅管理,對考試違紀行為的嚴厲處分也是給予學生一個信息,這種在考試過程中作弊的行為是錯誤的,從而在道德方面告訴了學生行為的錯誤性,有效的抑制了學生在將來的考試中再次以違紀手法來獲得優秀成績這種現象的發生。

高校中大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水平對于有效的抑制大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學生德育教育水平低下,難以分辨怎樣的事實才是正確的,如何的行為才是錯誤的,具有如此混亂思維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很可能因為某一時的沖動而做出違反考試紀律的行為,以考試作弊的手段來獲取優異的成績,甚至在考試作弊之后還沾沾自喜,完全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行為,這對于學生將來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另一方面,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德育教育擁有一定的教育水平,這樣的學生在平常的考試中即使沒有十足的把握獲取優異的成績,即使成績不良會有不好的后果,但是在自身原則,自身德育教育素質的監督下,會按捺住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真正應該珍惜的是什么。這樣的學生在高校的考試中是不可能出現考試作弊的行為。

4 結語

總之,高校中大學生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與學生在高校考試中作弊行為出現的頻率是呈正比的。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素質高,學生在高校考試中出現作弊行為來獲取良好成績的概率就無限的降低,反之,當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學生在高校考試中用不良的手段來獲取優異的考試成績的概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所以,對于高校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應該在采取有關措施的過程中,同時的兼顧學生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從根本上抑制學生在考試中作弊行為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胡勝良.如何規避大學生考試作弊[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 董敏,于秋波.新時期大學生誠信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4).

[3]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與制度教化――論道德失范時期的道德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

[4] 歐國凡,陳靖.大學生考試作弊成因及防止對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5] 何玉輝,劉舜堯,王艾倫,等.論考試作弊的現狀、成因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2).

[6] 趙潔.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

[7] 陶書中.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的理性審視[C]//2006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2006.

[8]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摘要)[J].道德與文明,2005(1).

[9] 沈小碚,王書.重慶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考試作弊原因分析[N].光明日報,2005.

[10]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胡樂樂.本報記者.高靚.英國提出:建設世界最好學校教育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9.

篇5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近年來,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話題,也是國家一直以來比較關注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中等職業教育的環境日趨多樣和復雜,給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境遇和挑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將素質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進一步改進和創新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向全面健康地素質教育方向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鑒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理念,品學兼優的學生一般都升高中、考大學進而從事高端科學技術的工作,而上中專的則一般是從中考中淘汰下來的成績差品行不良的學生。基于此種實際情況,中等職業學校想要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技能人才,其所面臨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

1.文化課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曠課現象頻現。課堂上經常是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下邊學生睡覺、吃東西、玩手機的比比皆是,曠課更是司空見慣。由于中專學校的學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甚至,有部分學生對于數理化基本是一竅不通。另外,由于生源質量偏低,加之學校將分數放在第一位,成績好就什么都好,成績差就什么都差,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早已失去信心,普遍具有厭學情緒。

2.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力,法制觀念較為淡薄。很多的中專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并且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多則也是兩個孩子。由于家庭孩子較少。,所有很多家長對孩子表現出過分的溺愛,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習慣。現在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孩子由老人看管,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種種狀況導致學生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得大部分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沒有法制觀念。

3.學生對老師持懷疑態度,外表自負,內心脆弱,遇事不能理性分析,以自我為中心。大部分的中專生是來自農村的差等生,在初中時期老師經常性的批評導致他們內心極度的不自信,因此對老師具有很強的不信任情緒,遇到問題不喜歡找老師解決。現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以我為主,凡事只考慮自己,永遠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遇到挫折時不能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解決,容易自暴自棄、意志消沉。

4.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片面追求物質享受,精神世界空虛。中專學校的很多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經常外出去網吧,結識社會上一些不良的誤以為游民,抽煙喝酒、聚眾斗毆,在學校穿一些奇裝異服,還一次為傲,我行我素。部分學生缺乏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

目前,很多的中專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厭學情緒高漲,特別是思想政治課,W習態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逃課現象頻頻發生。另外,許多中專學校沒有真正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未能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重要的系統工程,也沒有科學系統的規劃與安排。還有一些學校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教育模式,不具有針對性,因而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加之目前德育教育管理的配套措施不夠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功能的整體發揮。

德育教育在管理方面也有失規范,由于目前網絡的廣泛應用,也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了很大的挑戰,網絡環境的復雜化以及學生自身自制力不足的問題,都使得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出現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情況。因此,一套較為完整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解決目前所面臨問題的最佳辦法。

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案

1.樹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新觀念。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需要中等職業學校轉變德育觀念,與時俱進,樹立具有時代特點的德育教育觀念,為解決其他德育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首先要有科學的德育定位觀,簡言之,即各種教育都承擔著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都要把堅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位置。其次要有樹立全面的德育功能觀,從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以適應經濟發展,促進整個社會道德進步。最后,樹立實施中的導育觀,即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與學生處于平等位置,德育工作者以及學生都應該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以便于有效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2.構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新目標。首先,目標的構建要有全面性,全面的德育教育目標應該包括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行為目標三個方面,其次,目標的規劃要具有層次性,第一層次是德育教育總目標;第二層次包括思想教育目標、政治教育目標、法紀教育目標和道德教育目標等;第三層次則屬于第二層次的具體化,譬如思想教育以人生觀教育為目標,政治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法紀教育以紀律教育為目標等等。最后,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一致性,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首先引導每一位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市民,在此基礎上,再達到將學生們培養成我國當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最高目標。

3.根據時代要求設計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新內容、新方法。在德育教育實施過程中,其內容、方法要順應時展的要求,及時創新。要始終堅持學生本位,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還要突出反映當下社會生活實際,堅持不斷更新德育教育內容以及方法,培養出高道德、高素質、高水平的下一代。

篇6

一、德育概述

德育是一種針對性強、計劃詳盡的能夠讓受教育者在無形中接收教育者想要傳達的思想以及社會生存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規范活動。德育的開展要求教育者能夠遵循社會發展原則,將社會的客觀要求和受教育者個人品質進行充分的結合。

二、小學德育教學開展現狀

1.學校對德育開展的重視度不夠。長期以來,學校對文化課的重視要遠遠超過對德育課的重視,將文化課的成績作為評價一名學生的硬性指標。德育的內容只占據了思想品德課程教育的一部分。盡管一些學校開展了德育,但是在實踐上還存在觀念的落后,對德育課程的進行缺乏創意,導致德育活動開展浮于表面形式。

2.德育教學方式陳舊。小學階段各個年紀使用的德育方式、教學內容等是一致的,采用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一些和德育有關的故事,學生被動聽教師講解的故事,沒有調動學生主觀意識對故事展開討論。最終,學生也只是了解了幾個德育的故事,無法達到小學階段德育的真正目的。

3.德育目標不切實際。一些小學德育目標設定的較高、較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導致最終德育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三、完善小學德育教學的策略

1.積極轉換小學德育觀念。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在科技的快速發展下出現了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改善原有枯燥的教學。為此,小學階段德育教師需要認識到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德育開展的重要性,創新教育理念。同時,在素質教育倡導的今天,小學教師需要認識到德育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將德育內容恰當地融入到教學體系中。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德育教學方式的選擇對小學德育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激發學生對德育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為此,小學教育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德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德育教學可以生活為基本切入點,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德育內容進行結合,將抽象化的德育知識變得生動化、具體化。在以“秋天的收獲”為內容的德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秋天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交流在秋天的收獲。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從網絡上獲得的教學資源向學生進行展示,并根據教學的資源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

3.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教學活動。在小學階段,學校每周都會組織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為此,小學德育教學可以充分應用這些活動條件,在活動中向學生滲透德育知識,將課堂所學的德育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課外實踐中。對于學生之間成績較大引發的學習心態問題,教師可以開展“一幫一”的活動,組織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結對學習,讓學習好的學生帶動學習差的學習進行學習,讓學習差的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學生之間的友愛。在這種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能夠在學生之間培養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尊重學生學習成長規律,制定合理的德育教學目標。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較差,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德育觀念,對社會上事物的認知也處于一種模糊的發展階段。為此,對這個階段的學生開展德育,重點在于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在開展德育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全面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根據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情況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德育方法,引導學生能夠進行獨立學習思考。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感恩教育;實踐作業;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242-01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感恩教育的內容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只要我們敏銳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夠覓得豐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內容,為有效滲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1、自然饋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編者安排了《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石》這幾篇文章,風起石涌、潮漲潮落、奇花異木、高山峽谷,大自然像一位強大的魔術師,在我們的面前呈現出精彩絕倫、神奇瑰麗的美好畫面。在享受這篇篇美景的同時,我們也要心懷敬畏與感恩,以自己積極的學習態度、謙遜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長,共享和諧。教學《觀潮》時,師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師:同學們,現在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談一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生1: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兩丈多高”,該有多高啊,恐怕比我們的教學樓還要高,這是多么壯觀的畫面啊!

生2:我最喜歡的句子是“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這浩浩蕩蕩的氣勢,讓我特別想去見識一下錢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這篇文章中我喜歡的句子很多很多,幾乎每個句子都讓我甘之如怡、愛不釋手,我想大自然給了我們如此豐厚的饋贈,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滿懷感恩之心,不亂扔垃圾,不隨意踐踏草坪,不破壞公物,不隨地吐痰,等等,讓大自然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永遠美麗、萬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屢見不鮮、俯拾皆是,像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就編有《第一朵杏花》《走,我們去植樹》《沙漠中的綠洲》《天鵝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們心懷感恩,善于發現,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錦、姹紫嫣紅。

2、祖國歷史。悠悠數千年,祖國的歷史既有唐宋華章的精彩,又有屢遭侵略的恥辱,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滲透。教學中適時地把握這些素材,不僅有益于升華小學生感恩教育,而且對塑造他們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大有裨益。

3、父母親情。千百年來,歌頌父母之愛、美好親情的文章數不勝數,引導學生積累、品讀這些文本,是積極滲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與載體。時常沐浴在愛的長河里,知恩圖報會像一粒粒春天的種子,在成長的歲月中破土、發芽,并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1、課堂活動。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采取以下幾項課堂活動滲透感恩教育。

首先,誦讀體驗。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語言描寫,組織學生誦讀這些語句,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感恩體驗,讓他們了解現在社會的和平是多么地來之不易,我們要像雷棣一樣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長大后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課堂辯論。就“雷棣應不應該接受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的邀請”這一話題展開辯論,不應該接受邀請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學好本領,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昂首闊步走進大學;應該接受邀請的原因是雷棣只有盡快地到大學里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盡快地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觀點各異,本質卻是一樣的,它們都有著濃濃的感恩心理,而這正是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初衷。

再次,隨堂練筆。就“爸爸,我想對你說”這一話題,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雷棣的口吻開展隨堂練筆活動,一方面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潛移默化地滲透感恩教育,潤物無聲。

2、實踐作業。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的寫作內容。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實踐作業,而不必急于開始寫作,如“回家后要認真端詳媽媽,或者爸爸的臉、手、脊背,或者腰、腳5分鐘,然后用筆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吃完飯后幫助媽媽刷洗碗筷,注意觀察媽媽的表情,傾聽媽媽會絮叨些什么”“嘗試著送給爸爸一份禮物,可以是一首歌、一個擁抱、一幅畫,或者是寫給爸爸的一封信,給爸爸端一盆洗腳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時候給他搓一次澡,通過爸爸的表情變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動”……

這次實踐性作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寫作時不但下筆千言、一揮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啟發,我們可以結合植樹節、教師節、母親節、感恩節等中西方節日,聯動學校各德育教育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升華感恩教育效果。

3、結合網絡。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語交際活動,為了激發孩子們的交際靈感,我們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視頻,利用班班通教學設備在教室掀起一陣感恩的熱潮。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學生們的感恩行動、演講情況,還有他們的相關習作上傳到網絡,供網友評論點贊,最大限度地升華感恩教育活動效果。

篇8

【摘要】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創新型國家發展的新時期,結合新的歷史形勢,聯系個人實際教學經驗及國家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要求,筆者對高職院校課堂德育教學新方法的運用進行了簡要的探析與闡述,希望對高等職業院校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發展提供出有價值的參考素材。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課堂德育教學方法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age

ZHAOJinling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light of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contacts individual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the new a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隨著我國“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發展目標的確定,中國早已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創新時期。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想實現國家的宏偉發展目標,我們就必須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建設。不容置疑,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在推動國家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突出,同時高職人才的素質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新時期,如何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作用,探索出更好的、更符合高職院校學生需求的德育教學方法,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成為創新型國家的良好建設者和優秀職業人,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高職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在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德育教育內容,還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改進,只有好的德育教育方法才會將好的德育教育內容展現出來,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目標。本文,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就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課堂德育教學方法的運用闡述些探析觀點。 

高職院校的課堂德育教學又可分為課堂理論德育教學和課堂實踐德育教學。

1.高職院校課堂理論德育教學方法

1.1案例教學法

高職院校學生的成才目標是未來社會的優秀職業者,因此在理論講授上我們要打破以前傳統的“重學術、輕應用,重普教、輕職教”的教育思想。在德育內容上要較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在課堂理論講授過程中,要少些枯燥的純理論,多增加些趣味性強、貼近職業學生生活的德育案例的講解。因此,案例教學法應是高職院校課堂理論德育教學中重要而又頻用的主體教學方法。隨著多媒體課件的普遍應用,如今我們案例的呈現方式也不應僅僅限于口述,應該采用多種方式呈現案例,如案例的呈現可以是輔以圖片的介紹、可以是音頻的播放、更可以是視頻的展示。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主要是通過生動的事件、豐富的信息量來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理論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理論問題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減少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排斥感”。

1.2課堂設問法

德育教育的課堂上,教師是主導、是引領者,學生是主體,高職院校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認知、克服、矯正、培養的過程。如何發現學生的不正確認知傾向,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克服、矯正他們的錯誤認知和道德傾向,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發現問題上下功夫。課堂的設問對于發現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傾向和意識動態是最好的方法。設問評價法就是通過課堂設問,同學對問題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點評來實現對學生的正確德育教育的。學生回答問題的道德取向正確,教師應給與肯定和鼓勵;反之,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學生道德取向、價值觀念中的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和修正,這種及時的糾正由于是在學生發揮主體能動性時給出的,因此不僅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本人,而且還對整個課堂的全體學生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所以,在高職院校的德育課堂中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十分必要的。

1.3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事先設計一種假設的“實際情況”的情景,由學生扮演、模擬情景中的角色,從事指定的活動,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理解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將真實生活體驗引入課堂,使學生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身臨其境般地體驗感受一系列真實事件和問題。這種方法使學生在動態學習中體會、感悟、驗證自己,在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的同時,還可以快速培養學生的創造甚至創新能力和進取精神。

1.4導讀原著法

篇9

【關鍵詞】社會化;心理機制;社會角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213-01

一、社會化及社會化的心理機制

(一)社會化的概念

社會化通常是指個體在社會影響下,通過學習社會知識、掌握社會技能、建立社會經驗,并通過自身不斷的選擇和建構,形成一定社會所認可的的心理――行為模式,成為社會成員的過程。

(二)社會化的心理機制

1.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l-7)

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源于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即學習,本質上說是受到積極強化、消極強化、無強化、懲罰的影響,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概率。而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不僅加諸于個體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讓其獲得或失去某種行為,觀察別的個體的社會化學習過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2.社會比較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1954年提出的一種關于自我評價及親和行為的理論。他認為個體都具有一種評價自己的驅動力,在缺乏客觀的、非社會標準的情況下,便會以他人作為比較的來源與尺度,通過對比來評價自己的態度、能力和反應的適宜性。

對于社會心心理學來說,從心理機制來探討社會化,通過社會角色引導、社會比較、社會學習和亞社會認同四個側面,從而有力揭示社會化在個體身上發生的心理機制。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了解學生社會化過程發生的心理機制,對于了解和認識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而改善中學德育教育方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中學教育中學生存在的德育問題

(一)對自己學生角色認識和把握

青少年正處于身體和身心全面發展的年齡,還不能進行合理準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取舍,對很多東西認識和把握都存在偏差,特別是有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生角色把握不明確,不務正業,不能完成學校和老師規定的任務,荒廢學業。

(二)青少年學生群體中的相互比較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學生群里中,隨著自身的不斷成長和自我意識水平的提高,總會將自身與他人的狀態進行比較以獲得明確的自我評價。有的學生不能對自己進行準確的認識,缺乏良好的自我肯定感或者過于肯定自己等問題都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從觀察學習中獲得的經驗

在當代,學生的很多行為和方式并不僅僅只是來自系統的學校課堂知識的教育,而且也來自他們自身對生活的觀察,通過觀察學習獲得經驗,形成自己一定的價值觀。

(四)學校這個亞社會在與大社會接口時出現的不一致

同輩的學生群體構成一個亞社會,如果亞社會的要求和現實大社會出現沖突,而青少年又處于自我價值系統的形成階段,身心發育不平衡,通常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消除壓力,所以這個階段就更容易出現內心的重重矛盾和壓力。

三、對中學德育方法的啟示

(一)從學校來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環境

所以從學校來講,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校文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道德文化環境。學校要從各個層面完善和改進,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完善學校的公共設施和設備,開展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管理條例等,形成良好的學校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

(二)從教師來講,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正確引導

1.從社會角色引導幫助中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在學校教育過程別是德育過程中,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給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形象,并且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他們的學生角色,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并且在以后的階段和社會化過程中,面對各種社會角色,都要積極應對和承擔。

2.注重發揮同輩集體的積極作用,幫助培養良好的自我肯定感。一般來說,只有得到社會群體的承認和接納,個體才能形成穩定的自尊感,并由此獲得自信和安全感。在班上多開展積極有益的交流活動,充分認識自己,同時鼓勵大家要合理選擇比自己優秀的人作為比較對象,從而激發大家的自我努力意識,并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3.引導學生在觀察學習時要進行正確理性的人物模仿和崇拜。明確學生追求榜樣的動機,引導學生發現他們所崇拜的偶像身上的閃光點以及優秀精神品質,而不是盲目追星,獲得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可借鑒和學習的經驗。

篇10

關鍵詞:教育研究意識 創新意識 教育研究成果呈現方式

無論是素質教育的推進,還是新課程的實施,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學內容或教學媒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教師的要求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從教學實踐者轉變為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已經是當今教師基本素養的一部分,已經是教師新的職業存在的基本表現形態。怎樣的教師才屬于研究型的教師?中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如何努力使得自己加入研究型教師的行列?本人認為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一、平時教學實踐過程中樹立教育研究意識

1.在數學教育發展趨勢中樹而形成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研究必須體現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以數學教育的發展及其理念為背景,為我們提供教學研究的背景和方向。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研究的問題有意義,所持的觀點和表達方式與時俱進。在數學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紀60年代的“新數運動”,70年代的“回到基礎”,“80年代、90年代的“大眾數學”、“問題解決”,世紀之交的“建構主義”。而對于每個時期的教育理念我們都要揚長避短。如“新數運動”由于片面強調抽象分析合數學知識內在的邏輯結構,違背了基本的認識規律。而建構主義的產生正是對傳統教學理論自覺反思,對學習活動本質重新認識的結果。這就是歷史給我們每一個教師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誨:反思、批判和揚棄。如教學目的,先強調知識,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識與能力并重;進而提出情感與價值觀,知識、能力與情感三位一體。可見,我們對知識的認識在不斷發展、對能力和情感的認識變化更大。[1]

2.在平時的教學中樹立創新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樹立創新意識,轉變教育方法是創新教育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以新觀念為主帥,新能力為先鋒,新方法為利器。傳統的講授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常規教學法并非毫無使用價值,但應在新觀念指導下注入新內涵。我們現有的應試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視結果,特別是考試結果。但事實上人在進入社會以后,當年上學時學的很多知識可能會忘記,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試時得過100分的知識。然而,人們在學校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品質,會在他們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終身。良好的素質需要通過內化、通過科學的教育過程來實現的,所以,教師應該樹立創新意識。如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從“上課復習作業預習再上課”這一機械的運作方式中解放出來;在實施在個性化教學方法時,教師還要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和標新立異的觀念,特別是數學中碰到一題多解的題目時,教師更不要輕易下結論,而應鼓勵同學之間交頭接耳,相互討論,相互啟發,取長補短,看誰能想出與眾不同的解題方法;改進評價,在目前這種統考模式下,有多少寶貴的創新思維被無情的朱筆撻伐,多少英才被死氣沉沉的分數線虐殺。 總之,教師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具備了創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強教師的創新教育能力,才能以優異的素質去適應并深入開展蓬蓬勃勃的創新教育,培養出創新型的人。[2]

3.樹立從自身的教學活動中積累素材的意識

教學研究需要素材,素材從哪里來?從教學活動中來,從我們的切身體驗中來。如一道題,用一種思路往往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多種解法。尤其是非常規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作為解題策略來記載,而且也是研究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案例;在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教學靈感,學生的一些思想火花,這些內容的記載會是我們研究的財富;教研組活動中,群眾的思想結晶;在批改作業時,學生出現的普遍性的錯誤,這不僅是教師教學經驗的來源之一,也是教學研究動因之一;在閱讀中,出現的思維的碰撞,都有可能成為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會不期而至。關鍵是要求我們要善于捕捉。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樹立積累素材的習慣:我們可以寫教學札記,記下每天的所思,所聞,所做;寫課后反思,對一些重要課時作出評價;寫作業批改記錄,記下學生通過作業表現出來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過平時的積累,有了想法,有了問題,素材和基本觀念,我們就可以確立課題,就可以調查,實驗和研究,就可以借鑒,討論和思考,進而構思謀篇,形成成果。這些都是數學教學研究的方法。[3]

二、學習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學合理的選擇所要研究的課題。選題應做到以下幾點:(1)選題范圍不要太大,這樣會使人無從下手。有些教師教育科研選擇的課題常常比較寬泛,涉及因素眾多,動輒就呈學校的整體性變革或綜合變革。在這樣的課題中,一個大問題關聯著一系列小問題,并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甚至沒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線索。(2)選題核心概念不要太多,這樣會主攻目標不明。選題要善于對問題進行分解。把一個大的問題按照內在邏輯體系分解成相互聯系的許多問題,從而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和相關的網絡。(3)選題要把握“真”與“實”,提出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選題要從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入手,分析這些問題的相互關系,確定問題的輕重緩急,找出最令你頭痛的問題,找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分析問題的真偽,透過問題現象找到問題的本質。[4]

2.根據課題選擇恰當的研究方法。課題研究一般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主要有:實驗研究、行動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選擇恰當的方法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從教師要根據自己所研究的問題的特點來決定怎樣選擇研究方法。(2)教師要根據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的特點來選擇研究方法。(3)教師還要根據研究的環境特點來決定怎樣運用研究方法。[5]

3.選擇恰當的教育研究成果表達形式。案例、敘事、日志、反思記錄、活動照片、學生作品、視頻等,都是教師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可以成為教師教育研究活動過程的記錄,也可以成為教育研究活動結果的體現方式。一般說來,便于操作、與工作實踐相輔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達形式,才是適于教師的。[6]

參考文獻:

[1] 單琳琳.淺析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J].消費導刊,2008(7) .

[2]陳國達.怎樣進行科學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2] 楊麗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 曾軍.教育研究中定量與定性研究法的比較[J].廣西教育學院,2000(3) .

[4] 肖正德.山村小學青年教師需要的敘事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