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學前教育范文
時間:2023-06-20 17:1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本科院校學前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見實習基地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UAN Weihong, NAN Lamei, YUAN 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mportance is analyzed on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 is poin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practice bas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kindergarten
1.1 學前教育工作崗位的需求性
據《樂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報告》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兒教師缺口比較嚴重。然而,對于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院校來說,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更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其畢業后能直接勝任本職工作,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見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1.2 學前教育工作對象的特殊性
學前教育的工作對象是學前兒童,好模仿是學前兒童的一大特點,這些使得學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較強的示范性。如一個男教師寫字翹蘭花指,小學兒童看后會嘲笑老師娘娘腔,但學前兒童則會模仿老師的寫字姿勢。可見,學前兒童的特點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做好有效的職前培訓,而有效的職前培訓則主要依靠學生的見實習來完成。
2 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見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過自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見實習情況調查問卷,對咸陽師范學院2012級學前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的見實習情況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26份,收回問卷126份,回收率為100%。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暴露出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見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見實習制度不完善
第一,時間上的滯后性。學生每個學年都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都需要在實踐中及時加以檢驗和鍛煉,而我校則不是每學年每學期都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安排見實習,而是從第二學年才開始,表現出了明顯的滯后性,這就使得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不能在實踐中及時得到驗證、鍛煉、強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二,指導方式上的脫節性。在學生見實習期間,學校與見實習基地的指導基本脫節,學生進入見實習基地后學校一般不做過多干涉,指導學生的責任完全落到了見實習基地頭上。由于學校與實習基地沒有相關制度確定各自的權責,對于學生在見實習基地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學校也只能是盡力協商但不能保證協商有效。
第三,內容上的不均衡性。學生的見實習任務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實施、教育活動的安排、班級管理、環境創設與布置等方面。但據調查沒有一個實習基地能做到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70%的見實習幼兒園將指導內容僅局限于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忽略了對學生其它方面的指導。不僅如此,還有25%的見實習幼兒園只關注保育工作的指導,而且只是表現為讓學生輔助保育員拖地、打飯、洗碗等,并沒有進行專業的系統的保育工作指導。
第四,見實習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兒園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據調查,在大學四年的見實習期間有78%的學生沒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齡班的工作,由于學校對實習基地沒有明確要求,所以導致有些學生每次見實習都去同一個年齡班。
2.2 見習實習基地不合理
第一,見實習基地形式單一。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學校對見實習基地的選擇范圍狹隘,僅僅局限于幼兒園。而事實上與學前教育有關的職業機構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兒童學校、胎兒學校、托兒所、兒童心理咨詢等。
第二,對見實習基地的審查不嚴。由于很多單位不愿意接受見實習學生,使得學校在選擇實習基地時降低了標準。據調查,48%的學生實習后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產生了質疑。
第三,見實習基地的權責不分。統計結果顯示78%的實習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沒有很好地肩負起指導學生實踐的責任。55%以上的學生反映進入幼兒園后協助工作人員勞動的時間多于開展實踐教學的時間。
2.3 見實習效果不明顯
見實習是鍛煉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但是就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見實習效果來看很不樂觀。
第一,學生態度不端正。大學寬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數學生變得松散懶惰,缺乏責任心和進取心,而實習單位則不同于學校,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需要遵守,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同學無法適應緊張的工作,繼續用得過且過的態度來對待見實習,無法肩負起應有的責任,使見實習變得流于形式。
第二,實踐機會缺乏。有些見實習基地怕影響教學效果,不給學生創造實踐講課的機會,只是讓學生旁聽或者做一些與教學關系不大的雜活,沒有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3 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見實習機制改革建議
3.1 完善相關制度,提高見實習的規范性
建立“一體化”的見實習制度,即時間安排的一體化、指導方式的一體化以及見實習內容的一體化。所謂時間安排的一體化是指學生的見實習時間應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每個學年都有,并且根據學生每學年開設的課程制定學生見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便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指導方式的一體化是指校內指導和校外指導的一體化。學校應從校內和校外(即見實習基地)分別選出有能力指導實踐的教師,并且將學生與指導教師固定下來,即在大學四年中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固定的校內實踐指導教師和一個校外實踐指導教師,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指導;見實習內容的一體化是指為學生安排全面的實習內容,從幼兒園工作來看,應包括各類活動的實踐、幼兒園的管理、幼兒保育、環境創設等;從年齡班級來看,應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見實習。讓學生熟悉各年齡段的學前教育工作。
3.2 合理設置課程,提高見實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實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反映了學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應進一步完善。第一,增強專業理論課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如五大領域的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師應在提供模擬課堂教學機會的基礎上帶學生去幼兒園見實習,身臨其境地感受幼兒園教學情況。第二,加大專業技能課的比重,并進行準確的目標定位。對于沒有基礎的學生來說舞蹈、繪畫、鋼琴等專業技能的學習會比較困難,所以學校應加大有關專業技能課時的比重,并且每個學期都為學生開設相關的課程,保證學生技能的熟練性和連貫性。同時,教師還應結合幼兒園的需求對專業技能課的目標進行準確定位。技能課的教師不能像要求專業學鋼琴、舞蹈等的學生一樣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如,幼兒園不需要教師具備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備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會邊彈邊唱邊看。第三,設置彌補學生不足的實踐課程體系。據調查學生在見實習中反映突出的問題是對課堂的控制與管理、與幼兒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幼兒活動的整體規劃。學校應針對這些問題開設相關的實踐課程,來彌補學生的不足。
3.3 加強校企合作,提高見實習的針對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其最初就是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而提出來的。目前用人單位反映多數學生就業之后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和鍛煉才能上崗。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主要依賴于學校的見實習工作。為了把學生培養成適合用人單位的合格職業人,學校在開展見習工作時必須與見實習基地進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的見實習方案。當然校企合作還應具有針對性,即針對不同的職業應制定出不同的指導方案。如育嬰師有育嬰師的見實習指導方案、幼兒教師有幼兒教師的見實習指導方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校企合作的功效。
3.4 有效管理監督,提高見實習基地的有序性
學校應改善對見實習基地的管理。首先,學校應與社會職業需求相聯系,拓寬見實習基地的選擇范圍,開發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多類見實習基地。如:幼兒園、早教機構、胎教中心、托兒所、特殊兒童學校、兒童讀物出版社……這樣既可以降低學校尋找見實習基地的難度,同時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為他們將來就業提供了多種選擇。其次,提高對見實習基地的審核標準。見實習基地不僅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場所,同時也承擔著為學生提供優秀實踐典范的責任。所以學校在選擇見實習基地時必須嚴格審查,看該基地是否具備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是否具有指導學生就業的專業人員,是否具有規范的管理制度等,進而選擇出具有指導學生見實習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強對見實習基地的監督。學生普遍對實習單位感到不滿,主要是因為實習單位幾乎不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機會,只是一味地讓學生幫保育員勞動,幫教師做教具。為了防止這些問題的出現,學校必須加強對見實習基地的監督管理,如:見實習前將基地應完成的任務用書面形式確定下來并發給各基地,還可以與見實習基地簽訂協議,通過協議來明確見實習基地的責任,并規定違約后應付賠償金。
參考文獻
[1] 林澤炎.大學生實習制度的規范與完善[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2.
[2] 李海貞.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思考[J].理論學刊,2006.2.
篇2
(蚌埠學院文學與教育系)
[摘要] 文科實驗室在現代文科教學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本科院校將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大趨勢下,必須高度重視文科試驗室建設。但新晉地方本科院校在人員配備、試驗場地、培訓力度、專業軟件、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認識不到位、規劃不合理是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可從抓緊引進實驗技術人員,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整體規劃和管理制度,加大資金投入,擴充實驗場地等幾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
[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蚌埠學院;文科專業;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6?0122?03
現代教學中,高校實驗室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日漸成為各高校教學科研過程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文科試驗室是時代的產物,“當今社會需要的文科人才,不僅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有用的人 ’;不僅‘會做人’,而且‘會做事’;不僅要多讀幾本經典著作、多查閱一些歷史文獻、在課堂中相互雄辯,而且要在校內外實踐中勤于動手、勇于實踐。”[1]文科實驗室是現代文科教學不可忽視、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它改進了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對于大學生就業、創業具有重大意義,受到各高校越來越多的重視。各高校對文科試驗室的投入越來越大,文科專業實驗室基本上都初具規模。當前,按照教育部的發展規劃,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將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對文科實驗室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本文試以作者所在的地方學院文學與教育系為例,以實證分析的方法,探討新晉本科院校文科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應對之舉。
一、存在的問題
作者所在的地方學院是一所新晉本科院校,由兩個專科學校和一個中專學校合并而成,近年來,在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等方面有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制度日益健全,師資力量不斷加強,科研水平逐年提升,學風日趨良好,人才培養方案有所優化,人才培養質量較好,各項工作逐步走向完善,文科專業實驗室也初具規模。但由于因襲之前的管理和教學模式,在專業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之處,還不太適應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高校轉型的需要。文學與教育系是學院辦學歷史較長、聲譽較好的系部之一,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傳播學三個學科,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學前教育四個本科專業,擁有在校生1680 人,正在發展成為一個多學科、多專業,師資力量較強的系部。建有影視制作實驗室、錄音配音室、行為觀察室、心理學實驗室、廣告制作實驗室和普通話語音實訓室等六個文科實驗室。
由于升本擴張需要,學院倉促為文學與教育系購買了一些儀器設備,雖然提升了硬件實力,但是由于培訓跟不上導致師生大多不會使用,或因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管理混亂,而致儀器設備利用率不高甚至長期閑置,這不僅影響實驗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而且會對未來的學科發展、招生、就業產生不利影響。文科專業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專業實驗技術人員相對缺乏。目前,該系所有實驗室均由兼教師的實驗室主任一人負責,缺少實驗助手與專業實驗技術人員。作為唯一的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實驗器材的購買、實驗技術的培訓、儀器調試安裝、故障處理、設備維護維修、實驗室日常管理等一切事物。而此名教師本身又承擔著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事無巨細,實驗室的一切均依賴這一名教師,導致該教師長時期嚴重超負荷工作。
二是實驗場地略顯不足,實驗設備相對缺乏。廣電編專業與廣告學專業實踐性較強,部分專業課程必須依賴實驗室進行教學,但目前這兩個專業的實驗場地相對缺乏,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專業課程的教學需求,現有實驗室面積偏小,無法容納一個班級的學生同時上機。如廣電編導專業每年平均招生人數在五十人以上,但承擔著廣電編專業重要專業課程教學任務的影視制作實驗室目前只有11 臺設備,迫于無奈,任課教師只能將5-6 個學生分為一組,共用一臺機器設備,嚴重制約了教學進程,影響教學質量。
三是專業平面設計軟件相對不足,技術培訓力度不大。與知識信息更新迅速的學科專業發展狀況相比,教學軟件相對不足、略顯落后。以廣告學專業為例,目前所用教學軟件多數從網上下載,既侵犯了知識產權,又無法及時更新,造成教學信息落后、跟不上專業發展步伐的現象,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師生基本上未受過專業培訓,部分學生甚至不熟悉設備、不會熟練使用軟件。而僅有的一名實驗室管理人員本身承擔著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系部所有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也無法對相關師生進行集中培訓。
四是不同專業之間實驗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實驗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備。該系目前已建設和在建設的實驗室有廣告學制作實驗室、影視制作實驗室、心理學實驗室和行為觀察室、普通話語音訓練、錄音配音室等六個實驗室。其中影視制作實驗室只有11 臺非線性編輯設備,而12 級廣播電視編導班級大約有49 人,生均實驗資源嚴重不足。實驗教學還存在實驗大綱不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不完備的情況。
二、產生的原因
實驗室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員配套工作滯后。導致專業實驗技術人員缺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員配套工作未能跟得上實驗室建設的步伐,與實驗室建設相比,人員配置嚴重滯后;二是經驗不足,規劃不合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實驗室建設經驗不足、規劃不合理是導致廣電編等專業生均實驗資源嚴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三是對實驗室建設重視不夠。站在傳統角度看,作為文科系,似乎與實驗室建設關系不大,無需太重視實驗室建設工作。由于這種傳統認識的局限,導致該系在實驗室的整體規劃和布局上出現偏差,在實驗教學所需軟件的更新換代與實驗器材設備的購置等方面認識不足,跟不上時展與高等教育變化的節奏;四是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投入不足是實驗設備不足、陳舊、實驗軟件落后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實驗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資金投入不足、資金利用不好,嚴重影響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三、應對的措施
解決目前存在的上述諸多問題,需要多方努力,既需要學院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也需要全體教師提高認識、共同努力,既需要大力引進人才,也需要著力增加投入,既需要完善管理,也需要充分利用。從目前來看,解決以上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是抓緊引進實驗技術人員。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實驗室技術隊伍是做好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工作的基本保證。實驗室技術人員的配備與實驗技術的水準,直接關系到實驗室建設的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引進專業實驗技術人員。學院應該能夠通過常規渠道引進技術精湛、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專業實驗室技術人員和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的實驗室助手,協助實驗室管理主任開展實驗室工作。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助手是維持實驗室正常運轉、提高和完善實驗技術、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甚至對未來實驗室的長遠規劃都有著重要作用,是建立一個合理、完備、運轉良好、利用率高的實驗體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學校要不斷改進實驗人員職稱評定、評優獎勵、業務進修等標準,加大培養力度 吸納高學歷、高水平人才進入實驗室工作。”[2]因此,為文科專業實驗室配備專業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室管理助手是解決文學與教育系實驗室建設的一個重要路徑。
二是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整體規劃。文科專業實驗室建設問題多、任務重,制定一個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整體的長遠規劃是解決實驗室建設問題的重要措施。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站在專業之間協調發展的角度上制定一個可操作性強、顧及所有專業平衡發展的實驗室發展規劃。文學與教育系目前四個本科專業均已建立實驗室,已建和在建實驗室加起來共六個,包括影視制作實驗室、廣告學實驗室、心理學實驗室和行為觀察室等,其中后兩個實驗室同屬于學前教育專業,從學科均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這種資源配置的方式不夠合理。制定一個兼顧現有各專業,能夠保證各專業實驗教學資源均等的實驗室整體規劃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更是解決目前專業之間實驗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的重要思路。
三是重視實驗室軟硬件建設。文學與教育系目前的實驗室雖然已初具規模,但是軟硬件的配置與教學要求之間還有一定距離。針對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需求,配置一批先進的實驗設備和教學軟件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應該組織專業教師在實地調研與理論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實驗室硬件和軟件建設計劃,對照標準,找缺補差,吸取兄弟院校的經驗,制定實驗室軟硬件配置計劃,盡快采購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教學軟件,提升實驗室軟硬件實力。
四是盡可能在現有條件下擴充實驗場地。設備少、學生多、實驗場地狹小的問題在廣播電視編導等專業尤為突出,如若解決不好,將影響到專業發展前景與未來招生。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院領導重視,相關職能部門配合,擴充實驗教學場地,建立容量較大的實驗室,以滿足廣大學生實驗實踐需要。
五是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利用資金。相較過去,學院和系部對實驗室建設越來越重視,投入的資金增長幅度也較為明顯,但是目前資金投入不足仍然是限制文科專業實驗室發展的一塊絆腳石,在資金投入量上遠遠不及工科和理科。在資金到位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利用好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提高資金利用率,也是解決實驗室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和有效路徑。
六是制定詳細、完備、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因文科專業實驗室建設相對工科專業較晚,各方面尚不完善,在日常實驗教學中有時會出現一些管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制定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是完善實驗室管理的重要舉措。關于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建設,并非一個人的責任,而是使用實驗室進行教學的所有教師和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職責。應在廣泛調研、實地考察、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的基礎上,集全體之力,經過民主討論和公開決議,制定一個詳細、可行的實驗室管理制度。
“文科實驗教學有著課堂理論教學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人文素質的綜合提高與實驗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實驗教學不僅傳授學生以知識和技術,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而且還會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思維方法和工作方式,學校應當在充分肯定文科實驗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將文科實驗教學真正納入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2]大力加強文科實驗室建設,是順應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需要,也是培養新時期合格文科畢業生的需要,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必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文科實驗室已成為“知識傳授的基地、素質培養的載體、能力鍛造的搖籃”。新晉本科院校一定要自覺順應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潮流,正視文科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主動找差補缺,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迎難而上、對標追趕,盡快把實驗室這塊“短板”補上。通過加強實驗室建設,增強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放實驗室,增加開放時間,為本專業學生創造更好的實驗教學條件,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科研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倡學生的實踐教學與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研究、分析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科蓉.文科實驗室的建設意義與策略——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0(7):68.
篇3
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國內各高校,尤其是被列為“985”重點工程的各院校都已經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相對于部屬重點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別是剛剛轉型的地方院校,在實施雙語教學方面顯得尤為滯后,絕大多數仍處于起步階段。大學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公共課程,應該對學生實施雙語教學。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拓展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以滿足學生日益高漲的需求,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者和物理教師應當積極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教育創新和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
1.學生的學習素質
雙語大學物理課堂使學生面臨雙重困難和挑戰,學生不僅要聽懂教師的語言,還要聽懂教師所講授的大學物理知識。雙語教學的課堂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使用外語的壞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如何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生的英語水平固然會影響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質量,但學生的英語基礎并不是影響雙語學習的最關鍵因素。學生具有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才是大學物理雙語學習的最關鍵因素。
2.教師的雙語教學策略和技巧
(1)通過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作為學習媒介,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交流學科信息的能力。首先,使學生學會閱讀英文大學物理教材,學會用英文思考的閱讀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用英文學學物理知識的能力。英文教材推薦用《Beyond the mechanical universe from electricity to modern physics》與《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第一本教材在美國也是一本改革教材。它的最大特點是將物理學的發展史引進教學中。缺點是詞匯量大,知識點不易記,系統性不好,所以這本書不適合做應用型本科學生的教材,可用于教師參考書。《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這本書的講授方式較接近于國內的教學,閱讀量相對少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負擔。其次,利用盡可能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用英文交流學科知識的能力,從而,為今后能用英語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打下基礎。如:通過多種途徑,盡可能減少學生在閱讀英文教材時遇到的困難,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把握中、英文的應用比例,以保證學生對所講的物理內容真正理解;采取適當的考核方式,督促、引導學生研讀英文教材,從中體會歸納式學習方法;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表達學科知識的能力。
(2)通過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興趣,培養他們具有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包括掌握科學的世界觀,解決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法,查閱科學文獻的基本能力,撰寫科學論文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甚至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等。
3.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使他們能堅持雙語學習。將專題講座、讀書匯報等方式引入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參與演示實驗開發及撰寫課程論文,培養他們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將豐富的國外視頻資源引入到教學中,并設有專題討論課,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是雙語教學收效的必要手段。堅持從多方面考核一個學生的能力。期末考試(英文試題,英文答題)40%+作業(英文)30%+A項20%+B項10%。其中A項的考核內容包括:課題研究、課程論文、參與開發演示實驗、專題講座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一項。B項的內容包括:課前口頭發言(要用英文)、討論課發言、自學內容講解、輔助教學工作等。
4.學校給予一定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不但要求教師要有精深的物理知識,還要具備流利表達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能力。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精力學習、培訓等。所以學校應給以一定的資金補助,及相應的激勵政策。
二、改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1.創建豐富自然的英語學習環境
學校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校園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來優化英語學習環境。譬如把校園內的各種標識同時用中文英文兩種語言進行標識,讓學生一走進校門就感到語言環境。然后逐步過渡到各種通知、告示也使用英語,處處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外語的氛圍,逐步讓英語成為校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際的手段。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收看英語影視節目和收聽英語廣播,組織英語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比賽、英語文藝演出、英語文化節等項活動強化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2.加強基礎英語教學
學生的英文水平是困擾學生雙語學習的最大難題,為搞好雙語教學,應在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方面多下功夫。突破聽力障礙是關鍵。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用英語講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交際語言教學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亞歷山大來華講學時就曾說過,聽力并不是簡單的聽,聽的同時還要邊聽邊譯!邊聽邊模仿!邊聽邊記錄!并沒有一種單獨的聽。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用英語面對學生,而且要調動一切可以促進語言發展的形式和手段,如幻燈片、錄音機、多媒體等,在聽、說、做等各種感知方面進行全面強化。
3.采取適合學生的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作為雙語教學的實施對象,他們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及英語水平能力良莠不齊,嚴重影響雙語教學的組織實施。雙語教學不僅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也相當高。因此,在組織雙語教學班級時,可通過對學生進行英語等級測試(包括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以測試成績來評定學生的英語基礎,然后按英語基礎的不同進行分級授課。這樣,同一班級的學生英語水平基本一致,教師可以較好地把握授課內容的深度和教學進度,也有利于雙語教學課堂上真正實現師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互動。
4.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注重實效,循序漸進
在開展雙語教學之初,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實施,分層次逐步完善。首先,是簡單滲透階段,即以中文為主,簡單滲透英語專業術語,用英語講述重要定理和關鍵詞等。其次,是中英文交叉滲透階段,加大英文使用的程度。最后,是雙語思維階段,也就是名副其實的用外語進行教學,合理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讓學生學會用中文和英文來思考解答問題,并且作業和期末考試也用英文。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推廣到第一層并不是難題,但要進一步提高到第二第三層次,還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斷努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在我國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急需大學物理雙語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帥偉,仲志國.地方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思考.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1(6):75-76.
[2]馮愛祥,羅雄麟,聶建英,毛鳳英.高校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思考.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19-121.
[3]王準慶.應用型本科院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制約因素與對策.人力資源管理,2010,(12):150-151.
篇4
論文摘要:法學教育理念落后、法學教育體制缺乏創新、法學人才培養缺乏地方特色等是新建本科院校法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須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行改革與創新,通過具體舉措來提高自身的法學教育水平,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學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法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強,我國的法學教育規模不斷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理念的提出,更是大大促進了我國法學教育的迅速發展。但是,法學專業的就業形勢卻相當嚴峻,尤其是作為法學教育主體的法學本科教育,甚至面臨著法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因此必須對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現狀進行深刻反思,以促進法學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新建本科院校法學教育現狀的反思
1.法學教育理念陳舊落后,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在理念上陳舊落后,盲目地跟著一些老資格的高等院校學。在培養目標上,依然堅持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所有法學專業課統統開設,即使沒有高素質的任課教師,也只管照著課本進行“填鴨式”教學,最終只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進行法學研究、寫作論文、能力的法學人才,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講這也僅僅起到了“法律掃盲”的效果:大學四年,什么樣的法律都學了,法律理論、法律條文也都背得滾瓜爛熟,但走出校門后卻發現面對社會上存在的大量法律問題只能按圖索驥,在僵化的思維方式指導下,遇到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也只能手足無措、無所適從。而社會對于這樣的法律人才也是多加指責,認為他們“專業有余而廣博不足、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動口有余而動手不足、考試成績好而辦事能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新建本科院校為了提高本校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就花費大力氣鼓勵和培養學生考研,而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也紛紛選擇通過考研來延緩就業,同時也期望學歷提高之后能夠更加順利地就業,于是繼續苦讀法學理論,繼續提高自己的法學研究能力,而不是著重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而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依然是缺乏的。
2.法學教育體制缺乏特色,缺乏創新
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專業雖然在摸索中不斷前行,但是由于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培養,與那些老資格的重點高校相比,在師資的數量與質量上、在教學硬件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多是照搬照學,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根本無法適應目前的就業形勢。新建本科院校應當認識到,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高校也應根據不同的類型和定位適當地向職業型發展,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理工科大學創辦文科專業應當遵循“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思路,著重于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依托理工科的優勢學科資源,以理工科的專業作為法學建設的特色,將法學建設成為新的學科增長點。
3.法學人才培養閉門造車,忽略社會需求,忽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建本科院校多是地方院校,因此在法律人才的培養上應當與地方社會需求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出本地區急需的法律人才。但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卻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深入社會實際去調查學校所在地區及周邊省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對本地區及周邊地區需要什么樣的法律人才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其他高校開設什么課程,自己就開設什么課程;其他高校在專業上設置什么模塊,自己就在選修課程上設置什么模塊。
新建本科院校法學專業還存在教學方式因循守舊的問題,即使有些院校采取了案例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方式,也并沒有多少創新:案例教學法僅僅是舉出案例讓學生分析,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而且舉出的案例也多是與社會相脫節的;多媒體教學只是把以往要寫在黑板上的教案放在了計算機上而已。這些教學方式把法學學生封閉在校園中,與社會相脫節,缺乏理論與實務互動的實踐機會,所學到的法律理論無法通過實踐轉化為自身的法律素質,畢業后無法適應社會需求。
二、積極推進新建本科院校法學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1.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單一的法學教學體制,確立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
法學本科教育的目的既不是單純地培養專業法學研究人才,也不是培養律師。實踐性、職業性與學術性、精英化相結合是法學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學會像律師那樣去實踐和學會像學者那樣去研究,其實并不矛盾,相反它們往往并行不悖,大量的理論研究課程尤其是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問題探討,給法學精英教育提供了知識養分。但是,精英教育并不等于純粹的學問探究和科學研究,法律教育的實踐性和職業能力定位始終被放在法學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法學教育不能是單一的,而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
我們的社會需要能夠深入領悟和掌握現代法律的精神原理、制度體系和操作技術,且富有法律智慧的法學家,培養研究型人才在法學教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于那些畢業后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培養目標應當是研究型人才,在課程設置上應當側重于強化和深化所開設課程的學科理論,拓展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法律思維。而對于那些無意于法學研究、只想在畢業后馬上就業的學生,培養目標就應當是應用型人才,這些學生應當占比非常大,因此在培養上就應面向市場,注重法律實務操作和技能培養,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盡快進入職業角色,適應社會需求。
為了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學校就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法學選修課。設置法學選修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修完學分,而是要與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緊密聯系起來。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實施學分制以后不斷擴充法學選修課的數量,學生面對數量眾多的選修課往往感到無所適從,在選擇課程時缺乏必要的引導,無法與自己的未來設計聯系起來,只是盲目地選擇那些看起來容易過關的課程以獲得學分。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學校在設置選修課程時就要與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聯系起來。力爭滿足不同畢業意項學生的需求,給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使學生通過選修課學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盡快融入現實法治社會。
2.法學人才培養應面向社會,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和院校特色
地方院校在法律人才的培養上應當與地方社會需求緊密聯系,以培養出本地區急需的法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宜小不宜大。新建本科院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大多不夠充分,在這種狀況下去奢談要培養出面向未來、面向全球的國際型、復合型法學人才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新建本科院校作為地方院校,應著眼于本地區及周邊地區,深入實際認真調查本地區的經濟、政治發展狀況,清楚地了解本地區需要什么樣的法律人才。不僅如此,地方院校在法學人才的培養上也要注重與本地區企業實行橫向聯系,密切關注本地區企業的需求,從而使自己培養的法學人才能夠在畢業后盡快適應社會需求。 轉貼于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很強的專業特色,如農業院校、林業院校、財經院校等,這些頗具特色的院校在法學擴招的熱潮中大多相繼設置了法學專業,因此在法學人才的培養上就應當注重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培養復合型法學人才。
3.在教學改革上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學四年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將所有法律知識全部教授給學生,即使加上碩士生和博士生教育,任何一個法學學生也不敢說自己已經掌握了全部的法學知識。法學研究是無止境的,社會法治生活也是千變萬化的,想通過單純的課堂和實踐教學就掌握所有的法學理論、適應社會需求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法學本科教育在教學改革中關注教學技能的提高,關注課程設置改革,關注實踐課程的設置,卻恰恰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當前的法學教育多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是被動的。教師滿足于對現有法律的講解和注釋,學生則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陋習,即使教師采用案例教學,學生也只是等著教師最終來分析問題、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愿積極思考。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法律家不可能通過以講義為中心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來,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并不是法律的解釋者和宣傳者,而是能夠面對各種具體問題作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法學人才。因此法學教育不能局限于對法律理論和法學條文的解釋和說明,而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學本科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法律概念、正確確立和把握法律命題、具有法律推理能力,在離開校園、離開教師的指導之后,面對各種復雜法律問題依然可以通過法律思維不斷自我學習和自我更新,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而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
傳統的法學教育方式是不能滿足這些要求的,這就要求法學教師在進行法學教育改革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案例分析、對話、討論、判例研究方法以及寫作訓練等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旦學生具備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很多法律條文就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學習來掌握,而不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口舌解釋說明,進而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課堂時間用于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還可以進行課堂模擬訓練,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法律、事實、社會和法律倫理等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盡快將抽象的法律理論運用到具體的案件和實例之中。
這樣的培養目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法律實務實踐經驗的教師是無法勝任這樣的教學改革的,因此高校應當注重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應鼓勵法學教師考取司法資格,支持和鼓勵教師在課余時間法律事務,通過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的法律實踐知識和技能來指導法學學生的社會實踐。高校也可以通過法學教師與法官、檢察官之間的雙向交流來建構多層次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選派骨干教師到法院、檢察院參與實際法律事務,使教師更加深入法律實踐一線去了解社會的法制現狀和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聘請高素質的法官、檢察官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使法學教師能夠隨時把握法律實踐第一線的學術信息和動向,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實踐。
綜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目前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法學教師應在困境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前進,通過調整法學教育理念來改革舊的、單一的培養模式,著眼于本地區的社會實際,發揮自身特色,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法學專業人才,滿足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淑華,叢培卿.淺議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
篇5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反嵌入式 專業信息素養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0
Explore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ti-embedde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LI Yue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Practicality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will be embedded into the document cont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ti embedde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trengthen literature articl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pplication-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e literature on anti-embedd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purposes and functio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issues presented their point of view, also pointed out that a good job teach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actic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anti-embedded; profess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practice teaching
在知識大爆炸,信息資源劇增的信息時代,專業信息素養既是人們步入信息社會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人們立足于專業領域的立命之本。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信息素養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完成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自升本時起就開始按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院圖書館規程(修定)》中關于加強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的要求,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并作為專業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形式,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信息素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對應用型專業人才應具有的信息素養要求相差甚遠。為提高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效果,已有幾所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筆者受于春萍、李藝紋《關于嵌入式信息素養教育本土化的思考》在符合關鍵特征的前提下,將專業課要素嵌入到獨立的信息素養課程中,創設出相應環境,同樣符合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的核心要求①觀點的啟發,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信息素養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將專業課實踐要素嵌入到獨立的文獻檢索課中的教學嘗試,為了研究的方便,將其稱為反嵌入式。相關內容已在筆者發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質教育的探討》一文中闡述,在此不再贅述。本文結合自己進行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的實踐,對如何強化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的實踐教學問題進行探索。
1 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教學的目的與作用
1.1 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爆炸式的增長,大學生在校所學到的知識遠遠不能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并隨著知識的快速更新,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很快就過時,沒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很快被淘汰,②因此衡量一個人立足于信息社會的能力,不是看其在學校學會多少知識,而是看其是否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自我學習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實踐課的教學目的就是在實踐教學的課程中強化專業信息檢索能力的訓練,通過探究式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未知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由“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2 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第一要務,隨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技術的發展,一個人獲取和應用專業知識信息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專業應用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面對知識信息的海洋較快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強弱問題。③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實踐教學,必須使學生學會正確選擇獲取專業知識信息的途徑,熱心關注專業領域發展前沿的科技成果,并科學地應用這些科技原理與科技成果,解決遇到的專業問題,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1.3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實踐教學必須對學生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專業文獻、專業知識信息的搜索、分析、研究、批判、利用的過程中尋找創新點,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4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人的綜合素質是由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專業素質、人文素質、信息素質等多種素質元素的有機組合。信息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中的一個基本元素,任何一種元素的缺失或低下都會產生“水桶效應”,極大地影響人的綜合素質整體水平。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實踐課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能力、自學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實踐課的教學原則
2.1 與專業內容緊密結合的原則
文獻信息檢索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緊密結合專業內容,可以結合專業基礎課的相關內容,也可以結合專業核心課的內容,培養學生利用選擇最適宜的途徑獲取所需專業知識信息,將專業原理運用動到信息處理的問題中,力求達到專業知識、技能與信息檢索技能相融合。
2.2 突出能力培養的原則
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實踐教學可通過模擬畢業設計、大學生專業創新項目、科研課題立項進行專業文獻、專業信息的搜索、獲取、分析、批判和綜合利用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
文獻信息檢索的實踐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實踐項目要多樣化、多層次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選擇實踐項目,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結合專業知識去設立實踐項目,或是學生將在專業學習的過程遇到的問題作為實踐項目,杜絕實踐內容的模板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3 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法
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實踐課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問題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究事物現象和觀點而自主地獲得科學知識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并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④通過設計一些富有穿透力的設問去引導學習者超越課本進入到科學知識更本質的層面進而去打通學科之間的藩籬,提升和發展高級思維,⑤堅持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問題導向法、任務驅動法、討論法、“面授”法引導學生從問題開始進行信息收集、鑒別、分析、整理和討論,請學生面授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搜索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不斷獲取知識,在依托資源問題驅動、自我探究過程的反復強化的實踐中,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信息收集―信息組織整理―信息利用―解決問題―信息評價―創造信息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生提高專業信息素養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反嵌入式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教學考核方式
文獻信息檢索實踐課的學生成績評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由學生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各部分的權重比例1:2:2;考核內容由信息檢索技能、專題討論、專題項目訓練三部分組成,注重過程考核,對學生的信息檢索技能、專題討論和專題項目訓練分成幾個階段評價,將實踐的過程與實踐結果結合起來評價;學生實踐課的成績=信息檢索技能(20%)+專題討論(30%)+專題項目訓練(50%)。
5 有待解決的問題
5.1 師資問題
文獻信息檢索課具有跨學科、跨專業的特征。教師既要有圖書館學知識、情報學知識、計算機網絡知識,又要有一定的相關的學生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以及相當的文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教學能力,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⑥加之國內高校目前的專業課教學,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普遍沿用的仍是“教―學”模式,課堂以教師講解為主,課程考核以客觀性考題筆試為主,這與嵌入式教學所強調的問題導向式教學以及基于資源的學習模式并不相容,與高校現有的教學體系也存在沖突,很少有教師愿意承擔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特別是不愿意面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實踐課的挑戰。師資問題成為制約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5.2 實踐教學的時間問題
反嵌入式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通過在文獻信息檢索實踐過程中的反復強化來形成。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文獻信息檢索課課時普遍偏少,除了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理論教學所剩無幾,因此有的教師就在機房邊講理論邊演示檢索的操作技能,學生根本沒有實踐的機會。文獻信息檢索課至少應保證48學時的授課時間,理論課與實踐課之比應位1:1,實踐教學實踐應為20學時以上。
6 結語
實踐性是文獻信息檢索課具有的突出特征,文獻信息檢索的實踐教學是其極其重要的環節。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強化文獻信息檢索課實踐教學,支持教師進行文獻信息檢索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以利于實現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防災科技學院2014年度教育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JY2014B36)
注釋
① 于春萍,李藝紋.關于嵌入式信息素養教學本土化的思考.現代情報,2013(3).
② 周寧,王曉宇,趙會軍等.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探討.中國電力教育,2014(2).
③ 張幼良.高校圖書館參與應用型人才信息素質培養的思考――以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為例.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9).
④ 趙文亞,史彬茹.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教學與管理.教學管理,2007(21).
篇6
【關鍵詞】應用型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
近年來,人們對教育的理解不斷加深,更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學前教育資源,并且二胎政策的開放大大增加了學前教育的需求,因此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對學前教育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就業,需要以當前的就業需求為導向,培養符合就業需求的學前教育人才。
一、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問題
其一,受到應用型本科院校自身辦學條件等方面的影響,針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尚不具備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人才,主要是培養幼兒教師,如今受到二胎政策開放、社會教育意識提升等因素的影響,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學歷水平和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培養本科學前教育人才十分必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當前培養學前教育人才與就業崗位需求的人才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分類標準中明確要求應用型學前教育人才需要具備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的能力,能夠從事社會實踐,具備專業能力。但當前應用型院校的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并沒有以完全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設置上不具有特色,導致學生在就業時沒有獨特的優勢。其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存在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的弊端。這首先體現在對課程的設置和安排上,沒有充分考慮當前社會的就業需求,課程內容相對陳舊,缺乏創新,因此,缺乏就業競爭優勢。受到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資源的限制,存在因師資匱乏,導致學前教育教學質量下降,讓學生無法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結構體系。其次,由于課時的限制,在原來的課程的設置中,學前教育必修的專業課程所占比例比較小,沒有達到本科學前教育應該開設的要求。此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安排明顯存在偏差,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其三,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不夠全面,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主要是采取量化評價,大部分來自于理論課的變現、考試成績等。這種評價標準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提升自身學前教育專業能力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專業上沒有突出優勢,不具備創意和新意。
二、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的培養策略
1.制定明確的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學校需要充分明確學前教育本科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學前教育人才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較高的文化水平以及專業的學前教育知識、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關于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需要突出人才對崗位的適應性,提升學生的崗位能力。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既要充分體現我校自身的特色,又要考察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崗位需求,形成具有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一方面,需要將學前教育的相關理論、能力與素質實現一體化培養。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去除不必要、沒有特色的理論課程,增加技能和管理等具有學前教育特色的教學課程。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特點,確保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得到保護和發展。另一方面,為了更好促進就業,需要強化對職業技能的訓練,比如培養學生唱歌跳舞、繪畫手工、講故事等的能力,讓學生掌握與幼兒交流的基本技巧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
2.完善課程體系、形成合理的課程安排。學校應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理論課程的內容,平衡理論與實踐課程之間的比重。首先,一定要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在常規必修課的基礎上,增加專業技能必修課程、專業方向選修技能以及實踐性教育活動。在課程內容方面,需要注重教學內容與當前學前教育就業崗位的適應和結合,教師需要積極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再次,強化精品課程建設,積極拓展網絡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能夠實現在線學習,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點。
3.強化實踐,組織、監管好學前教育的實習和實踐活動。強化實踐教學,一方面院校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將院校自身情況和學生的特點相互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時有必要打破空間限制,積極與當地的學前教育機構取得聯系,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與幼兒接觸,在實踐過程中,應用自身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從而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學校需要適當增加實習期的監管,對學生在幼兒園期間的實習活動嚴格監督,在幼兒園見習期間組織學生進行崗位訓練和實踐教學,最后一年安排學生頂崗實習,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以強化和提升。綜上所述,新的社會環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改進教學問題,完善人才培養策略,提高人才的理論與實踐能力,更好的達到就業需求。
參考文獻:
[1]陳興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形成與應用型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11):36-39.
篇7
【關鍵詞】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作為陜西省轉型發展試點院校之一,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立足陜西,服務地方,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積極培育學前教育特色,以培養品德優、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善創業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一、新建本科院校應明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與國內重點大學相比較,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水平及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不足,然而,經過三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及職業教育辦學經歷,使得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尤其獨到的認識,堅持錯位發展,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積極培育學前教育特色,以培養品德優、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善創業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全面落實陜西省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與陜西省政府合作培養面向基層的幼兒園教師;與當地知名幼兒園合作,了解幼兒師資市場的人才需求,及標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人才的訂單式培養。
二、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作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堅持高等教育教學先進理念,改革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途徑,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1、改革課程體系,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和前提
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新型應用型人才,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課程體系,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優化理論教學,以培養目標為導向,明確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增強實習、實訓在內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更好的實現與用人單位的對接;拓展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有文化、有創新意識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通過對課程體系的整合與調整,以學前教育為特色,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本科生導師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拓展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符合新時期高等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生通過參與導師課題的研究,強化和深化理論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探索精神以及創造能力。本科生導師制實現了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實現產學研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依托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習基地,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可以迅速的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通過開展產學研教育,先后聘任企業及基地雙師型教師二十多人;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形式,拓展與國內外企業、行業協會的多樣化合作,實現與國內知名企業、與國外十幾所名校聯合培養學生,從而提高辦學效率和質量,因而產學研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4、完善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
構建和完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是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措施。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建立可以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促進現有辦學資源效益的發揮,增強教學管理活力,有效地確保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著重建設“雙師雙能型”教隊伍,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國內外訪學提高其業務能力;在考試評價制度方面,通過優化考試內容及考核制度,結合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具體需求,豐富考核及考試內容,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互聯網+高科技輔助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
“互聯網+”行動計劃是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先提出的。借助于互聯網+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的優勢,依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借助于“互聯網+”實現對人才培養的在線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MOOCS(慕課)等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的在線課程,能夠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緊跟科技前沿,掌握最新知識與技能。
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應以企業人才需求,構建新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通過本科生導師制,校企合作以及互聯網+輔助教學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更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董琴,李如意,汪宏友.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04.11-12.
[2] 李春宇.新建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1.128-129.
[3] 劉再春,柳潔.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定位與培養模式研究――以應用型人才為視角[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1.125-127.
篇8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系,廣西 崇左 532200)
【摘 要】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是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新建本科。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特點及課程設置方向,將學前教育實訓教學分為藝術技能實訓和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實訓兩大模塊,在總結分析實訓教學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出以開展運用性強、整合度高的藝術實踐活動和謀求與實訓基地幼兒園合作共贏的兩個實訓教學發展方向。
關鍵詞 學前教育;實訓教學;本科教育
作者簡介:羅璇(1988—),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園課程論。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明確提出培養應用技術型的人才培養目標,著力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訓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根據我校制定的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本研究把學前教育實訓教學分為藝術技能實訓和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實訓兩大模塊。在現有的實訓教學內容中,藝術技能包含聲樂、鋼琴、舞蹈、美術四項基本藝術技能,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劃分維度,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主要包含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等七個方面。而在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養成中,部分能力是教師入職后逐漸磨練養成的,而在大學學習期間,筆者認為可以養成的學前師范生專業能力主要包含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兒童游戲的組織與引導、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前教育本科為例,試分析本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內容,并結合辦學中已做出的有益嘗試探索實訓教學的途徑。
1 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學開展的實踐
1.1 藝術技能實訓以舞臺表演、作品展示為平臺,豐富提升學生藝術表現能力。
在我校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聲樂、鋼琴、舞蹈、美術基礎藝術技能均開設兩學年。首先,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中,每個教學模塊后都設計相應的實訓項目,如:幼兒韻律舞蹈創編模塊學習后要求學生完成簡單兒歌的韻律編排并表演。其次,在校內組織開展與開設課程相對應的藝術活動。除了倡導學生參加學院集體藝術活動,教師還充分利用我院承擔幼兒園轉崗教師等國培項目的契機,建立國培學員與學前專業學生之間的聯系,組織導演學前教育學生專場演出,匯報學前學生藝術技能學習成果。再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利用崇左市周邊幼兒園六一晚會的舞臺,教師領導學生組織、策劃、導演、排練多種形式的文藝節目并送劇目到幼兒園。
1.2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實訓以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為主線,采取“校內實訓、大賽鍛煉、社會實踐”的實訓方式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實訓方面,教師采取了“校內實訓、大賽鍛煉、社會實踐”等多樣化的培養形式。在校內實訓中,教師在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中側重該領域教學法的實踐,常用觀摩幼兒園優質教學活動、試講與說課等方法直接塑造學生教學能力。同時,有計劃地安排和組織本專業內的學前教育學科競賽,如教學活動的組織、環境創設方案設計、學前教育調查報告寫作、幼兒園教玩具制作等,比賽賽制與全區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保持一致,也起到全區大賽選拔選手的作用,讓學生在交流中學、在競賽中成長。另外,由于崇左地區幼兒園師資缺乏,學前教育學生有較多到周邊幼兒園開展實際工作的機會,在環境創設、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方面有了顯著提升。教師也根據學院要求在每一學年中安排兩個星期的示范幼兒園或實訓基地幼兒園見習活動。教師在見習前根據教學課程需要布置相應見習作業,使學生在見習中有方向、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幼兒園見習。
2 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學的發展探索
2.1 以綜合藝術實踐活動為方向,開展運用性強、整合度高的藝術實踐活動
在已有的教學經驗中,研究者發現大半學前教育學生因大學前未經過藝術學習,在大學中訓練藝術技能常吃力不討好,但在幼兒園運用性強的藝術活動中表現出色也樂在其中。未來的藝術技能實訓中,除了保持每年六一兒童節到幼兒園協助并登臺的傳統,在校內實訓在以下幾個方面拓展實訓:一是教師至少實際參與一次學生的藝術創作、排練,從創作和表演方法的根本上給予學生指導,而不是在藝術作品呈現后批評指導;二是整合藝術課程資源,舉辦學前教育專場演出、作品展,單一項目的演出往往略為單調,整合程度高的活動更容易全面展示學生藝術學習成果;三是藝術學習的方向明確指向幼兒園,讓學生明確學前教育與藝術專業學生培養方向的區別,教學強調藝術在幼兒園教育中運用的途徑、方法。
2.2 充分利用實訓基地幼兒園教育資源,發展學生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
實訓基地是高校學生鞏固專業理論、訓練專業技能、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學習與訓練平臺。在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中,與專業相關的單位機構共建學生實訓基地是此類高校辦學的一個方向。目前我們與幼兒園的合作還處于幼兒園提供見習機會、學生在幼兒園業務繁忙時期幫忙的階段,如何使雙方合作常態化、深入化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除了繼續保持現有的聯系與合作外,研究者認為在以下方面可有所作為:一是教師與幼兒園深入溝通,了解幼兒園辦園需求及難處,與幼兒園共同探討對策,提出分階段的實施解決方案;二是將學生劃分小組,按照階段性的解決方案,統籌安排學生在課余時間前往幼兒園開展環境創設、兒童游戲的觀察與組織等活動;三是學前教育專業與基地幼兒園謀求共建,高校教師以培訓項目、送交下鄉活動為平臺,提供基地幼兒園師資培訓的社會服務,選取學生競賽中的優秀選手到幼兒園承擔部分實際工作。另外,幼兒園與高校的合作應讓學生在幼兒園的見習與工作與同一個班級綁定,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以綁定班級為研究樣本,結合理論學習的課程任務,開展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EB/OL].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2011-12-12.
[2]左雪.本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實訓體系構建及其實施[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2.
[3]李君.學前教育專業“全程化就業指導理念”下的實訓教育探索[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9,8.
篇9
[關鍵詞]中丹合作辦學;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3 — 0147 — 02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SCED)將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我國地方高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又可分為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1〕常州工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和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我校自2009年起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共同舉辦學前教育專業國際課程實驗班項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舉辦學前教育本科教育項目。在多年辦學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一、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國家順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保障教師隊伍質量和幼兒健康成長而出臺的重要文件。該文件是引領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規定了幼兒教師必須達到的基本專業素養,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
(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
幼兒園教師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的質量,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而高質量幼兒教師的培養還需要教師職前教育培養機構科學地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教師教育機構設置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制定人才課程方案、開發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與評價的重要依據。
(三)常州市對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殊需求
常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的中心位置,屬于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達地區。常州市民及外國專家、技術人員、商業人士對學前教育師資的藝術素養與雙語教育能力要求較高。為滿足家長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我們積極探索適應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以此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學前教育師資的客觀需要。
二、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人才培養目標是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和靈魂。它直接決定著培養人才的品質和規格,對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要素起著統馭作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結合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前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既要有扎實深厚的學前教育理論基礎,又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嫻熟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較強的雙語教學能力。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我們認為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藝術型與雙語型學前教育優質師資和管理人才。要求畢業生掌握學前教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藝術教育能力和雙語教育能力,能勝任國內外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三、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
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源”和“流”的關系,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課程設置的變化。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結合長三角地區對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體系設置五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課程模塊、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集中實踐課程模塊和隱性教育課程模塊。通識課程模塊分為必修與選修課程兩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計算機信息基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其中重點增加了英語口語、英語會話、雅思課程,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體現人才培養的雙語特色。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學前衛生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課程;其中引進了丹麥高校的學前教育學、環境教育學、社會教育學、交流組織與表達、幼兒園課程、比較學前教育等課程,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開闊學生視野。專業課程模塊分為必修與選修課程兩部分,主要包括鋼琴、舞蹈、聲樂等課程,突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藝術特色;同時還從丹麥引進了手工藝技能、戲劇等課程,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特色。集中實踐課程模塊主要是落實“實踐貫穿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的理念,學生在3-7學期各有2周幼兒園教育見習活動,第8學期有8周教育實習活動。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與專業課程模塊旨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信念與責任,具有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的教育知識與能力。而集中實踐課程模塊則旨在使學生具有參與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提升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即能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
四、 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
提高人才教育質量的重點在于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教育實踐中,充分利用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舉辦學前教育專業的平臺,適時地將國外最新的學前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聘請丹麥學前教育專家進行學術講座,與到我校任課的丹麥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要求我校每位到丹麥進修學習的教師進行學習匯報;與雙語幼兒園建立合作培養協議,建立學前雙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改革研究。
為進一步提高準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我們在借鑒丹麥先進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成功教育、案例教學法等來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采用開放式的幼兒園現場教學,為學生提供觀摩幼兒園實踐活動機會;深入雙語幼兒園開展模擬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創新能力。改革考試方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施全面考核。例如課程采用小組合作的考核方式,撰寫學期論文并現場答辯,考核時不僅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注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考核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改革教育評價方式,在橫向評價的同時,更加關注縱向評價,在藝術類生源素質較低的現實狀況下,教育學生超越自我就是勝利,努力做到起點相同,終點制勝。
五、 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實踐環節
“教育是實踐應用性職業”,“需要經過‘臨床’實習”。 〔2〕從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我校實踐教學體系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第一,基地幼兒園實踐模塊。具體包括集中性實踐活動、專業課內實踐活動和幼兒園雙語與藝術活動實踐。集中性實踐活動包括第二學期至第七學期的教育見習和第七學期的微格訓練;第八學期的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生雙選會活動,主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能力強化。專業課內實踐活動是指在課程的課內實踐學時中,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相關內容的主題實踐活動。幼兒園雙語與藝術活動實踐是結合基地幼兒園的活動,組織學生協助教師進行雙語教育活動、節目編排、環境布置等活動。第二,校內實踐模塊。主要是組織學生在校內的學前教育實驗室、微格教室、音樂廳、鋼琴房、舞蹈房等場所進行的幼兒園模擬教學、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活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具有更廣泛的設計視角和更加嫻熟的教學實踐能力。第三,專業技能訓練模塊。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十會一特長”的職業技能訓練,包括為會說、會寫、會畫、會唱、會彈、會舞、會做、會教、會用與會研的技能訓練與考核活動。第四,課外實踐模塊。指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隱性教育課程來提高準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形成“兩條主線、一個舞臺、若干校園社團來推動”的實踐教學體系。兩條主線是上半年舉辦文化節,側重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下半年舉辦藝術節,側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一個舞臺是每月由一個班級進行專業技能匯報演出,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搭建平臺。此外,“崇師社”、“幼學社”等社團利用雙休日和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第五,社會實踐模塊。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兼職,參加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自主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學前教育發展狀況調查。
六、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特色
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是江蘇省唯一招收藝術類(音樂)考生的專業,是國內唯一一所與丹麥高校合作辦學的本科專業。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藝術特色,指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和研究素養,同時還具有較為突出的音樂、舞蹈、美術等技能技巧。學生不僅能夠勝任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基礎音樂教育。二是雙語特色,指在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辦學過程中,使學生不僅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幼兒園雙語教學能力。三是實踐特色,主要是指在“實踐貫穿幼兒教師職前教育全過程”的理念指導下,建構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隱性教育課程來提高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具有嫻熟的幼兒教師職業技能,為提高學生職后的執教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與《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更加注重提高幼兒教師職前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程度。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我們會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積極探索與完善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質量。
〔參 考 文 獻〕
篇10
可供借鑒,再加上社會理論界和實踐層面對專家型、研究型幼兒教師呼聲不斷,于是將課程目標定位于“培養專家型、反思型、復合型幼兒教師”,可是在隨后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很快發現目標定高了。
首先,偏離了教育對象的認知能力。五年制大專學生剛入學時年僅十六七歲,心智和認知結構尚未完善,理性概括和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逐漸形成期,況且生源經過普高優選過,這方面能力就更差些。學生對高度概括、系統性強、遠離其生活經驗、多由西方人著作翻譯而來、表述文字艱澀隱晦的教育心理理論難以理解,更談不上內化為教育實踐能力了。普通高招和對口升學學生理解能力相對好一些,但高中艱苦卓絕的應試教育導致錯過發展藝術技能的最佳時機,個性相對內斂,容易害羞、欠缺優秀幼兒教師必備的技能和心理素質,短短三年在校時間還要學習理論課、通識課,教育實踐技能難以大幅度提高,成為合格幼兒教師尚且有難度,更何況專家型反思型幼兒教師。
其次,未能準確解讀幼兒園層面對人才需求的表述。幼兒園人才訴求主旋律是“專家型、復合型幼兒教師”。可是,依據人才成長規律理智剖析就會發現,“專家型教師”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高級狀態、理想境界,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的奮斗目標,必然有一個相當長時間的成長過程,而且必須是職內成長。是浸于一線幼教崗位,不斷將教育技能從熟練至高度嫻熟再至教育藝術的過程;是職業教師不斷自覺提高理論修養,吸收前沿理念,開拓視野,自覺甚至下意識用先進教育理念反思審視自己教育行為的過程。注意,必須有在職的充分實踐機會才談得上自我反醒、自我提升的專業成長。學前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平臺只能是幼兒園工作崗位。高職作為培養準教師的職前教育機構,要求其培養“專家型、反思型教師”顯然混淆了職前準備教育和職內專業成長兩個不同概念,模糊了職業人生不同時期所需依附的主體成長平臺。。像育種站和糧食生產一樣,大專學前教育的師資培養性質就是育種站培育優良品種,種子發芽成長為農業產品———糧食的土壤當然是幼兒園。就像我們不能要求育種站直接承擔主體糧食和生產任務一樣,專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機構也不能直接生產出大批成熟的“專家型反思型幼兒教師”。初定目標顯然不是普遍適用于每個學生的普適目標,而是只適合于部分精英學生的拔高目標。
再次,從高教體系的層級結構看,高職處于金字塔最底端,上有本科乃至碩博培養院校,其培養的人才層次必然只能是“掌握高級熟練技術的基層工作者”,是應用型熟練技術人才,是熟練工,而不是實踐和理論均處于高端的“專家、精英”。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平民化、普級化的今天,本科院校尚且俯下身段走出“精英”教育模式,以高職高專的師資水平、教學設施、修業年限、生源素質奢談培養“專家、精英”顯然不具備可行性。
第二階段———耦合市場需求實際的理性回歸、適切定位
- 上一篇:小學音樂學科工作總結
- 下一篇:德育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