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學習范文

時間:2023-06-04 10:0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媒體技術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媒體技術學習

篇1

【關鍵詞】數字媒體;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為傳播載體,以數字化多媒體內容為核心的數字媒體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成長。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進入繁榮時期P。由此,社會急需兼具數字媒體技術和藝術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等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教與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術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這些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更新快、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等諸多特點,因此如何教好該類課程以增強學生設計與開發能力已成為當前師生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

本文在分析該類課程特點的基礎上,以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為案例進行了教學實踐,探究并總結了基于項目的技術類課程學習方法,并分析其優勢與局限性以及改進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二 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特點

1、技術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需要掌握多種數字媒體開發和制作軟件,用數字媒體技術手段設計、制作數字視音頻節目和多媒體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據知識的分類,技術的理論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而技術的實踐知識大多屬于程序性知識,或者說是隱性知識,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因此,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導向和技術類知識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此外,我們不難發現,高校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一般包含理論與實驗兩個部分,其中實驗課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技術類課程在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同時,更加傾向于實踐。

2、技術類課程更新速度較快

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知識大爆炸,帶來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軟件、新技術。因此,技術類課程教學中可能的情況是,前后兩個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是同樣的課程,卻是不同的軟件,比如用于制作網站的軟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保持課程內容的動態更新,也需要形成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和終身學習的心態。對于學生來說,某一類技術課的學習更大意義上是作為一類技術的入門課。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能夠快速掌握類似軟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軟件。也就是說,具備舉一反三的技術學習能力。

3、技術類課程注重藝術與技術相結合

國內學者楊成指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并具備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數字媒體創作能力。由此,我們不妨用下圖(圖1)表示技術類課程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學生的藝術修養在技術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沉淀積累,內化為一種技術素養,并能夠在學生的作品中展現出來。學生需要藝術知識便利行業交流,增強自身的技術優勢。而藝術的更深層次學習需要學生實際參加工作自身的領會。因此,技術類課程秉承一種以技術為先導、藝術為提升,注重兩者相結合的基本理念。

三 項目學習在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將作品推銷給客戶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由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內容組成,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軟件知識,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合作完成一個優秀的網站作品。這樣的一種學習需求決定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的適宜性,同時我們將教學過程概括為整體感知、異質分組、選定項目、制訂計劃、作品創作、成果交流、項目評價七個環節(見圖2)。

(1)整體感知

教師在指導學生正式開始作項目之前,需要讓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

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經過了專業基礎課程的修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平面設計能力、審美能力、軟件學習能力等基礎。但是,學生對于動態網站的相關基礎知識,如編程語言、數據庫、開發軟件等概念還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進行基礎知識和概要框架的講解,尤其是需要結合開發實例進行分析。如老師常常借用上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使得學生對動態網站的設計與開發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會用到哪些知識,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同時使學生產生自我效能感。

(2)異質分組與選定項目

在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后,需要進行分組和選項目兩個過程,并選出一個小組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個方面是并行的,學生可以在選定項目的同時尋找興趣相投的同伴結為一組。

在分組方面,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自由組合意愿,又要適時地給予建議,以保證興趣與異質的共存性。異質分組指的是一個小組中既有擅長代碼編寫的程序員,又有設計能力較好的美工師,這樣可以為后續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礎。此外,可能的情況是,教師在跟進某個小組創作的過程中,及時監督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并針對分組不適合現象,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在選定項目方面,我們以浙江省多媒體大賽和全國文科計算機大賽等學生競賽為依托,引導學生選定其中某個主題,形成項目。這樣就避免了學生選擇的盲目性,也更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篇2

關鍵詞:多媒體數字化技術 桂西北 少數民族民歌教學 地方高校

桂西北,顧名思義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一帶的地理區域,其范圍包括以百色、河池、柳州三大城市為中心的各地級縣市與鄉鎮,在省級邊界上毗鄰云南、貴州、湖南三省,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桂西北地處我國南疆,該地區山清水秀、民歌資源極其豐富,素有“歌海”的美譽;同時它又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多達12個少數民族共同生活在該地區。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藝術文明燦爛而多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氛圍。少數民族人民勤勞、善唱,在長期的勞動生產中形成了邊勞作邊歌唱的生活習慣,以此抒感、自娛自樂、頤養身心。這種“歌不離口、活不離手”的生產生活方式祖祖輩輩延續下來,也造就了桂西北地區豐富多姿的民歌文化,如壯族民歌、毛南族民歌、仫佬族民歌、瑤族民歌,以及京族、苗族、回族民歌等。其中有些已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受到保護。這些民歌是廣西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是我國民歌藝術寶庫中的奇葩,也是桂西北少數民族人民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創造出來、并代代傳唱下來的寶貴財富。

一、地方高校教學中對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傳承

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是我國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其民族的文化與歷史。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的迅猛發展代替了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勞作方式,傳統文化藝術也受到了現代文化的沖擊,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這一古老的藝術文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與傳承危機。一方面,作為民歌傳播主體的年輕人,更加熱衷于動感十足的現代流行音樂,對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本土音樂文化不感興趣,認為那些傳統民歌已經趕不上新時代的潮流;另一方面,隨著電視、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生產生活的物質環境得到改善,男女交友戀愛方式也發生了改變,這使民歌整體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以往各地興盛的民歌演唱活動也在逐漸萎縮。

2004年,文化部、財政部聯合《關于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強調我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在《通知》的指引下,一些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相繼在原有音樂教育體系的基礎上,試行本土音樂文化特色教育,創辦特色聲樂教育體系,探索一條與少數民族民歌發展相協調的教育之路。這些地方高校采取了有效、可行的有力措施,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河池學院作為地處桂西北的一所地方高校,是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播基地,擔負著傳播與發展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使命。河池學院藝術學系一直將本地區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作為發展教育的根基,以弘揚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為教育方向,樹立民族教學觀念,以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為己任,全力以赴地為促進地方發展做貢獻;創建具有自身優勢的少數民族特色課程教育體系,集中力量創辦民族特色教學,走特色發展之路。面對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地方高校也在不斷創新與改變、實踐與探索。尤其在桂西北少數民族優秀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問題上,河池學院作為民族地區地方高校予以了高度重視,并致力于創建體現本地區本民族文化優勢的教育體系,以更好地滿足民族地區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

二、多媒體數字化技術運用于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21世紀是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伴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其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基本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多媒體數字化在教育領域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將多媒體數字化技術應用到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既為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也極大地提高了聲樂演唱教學質量。在聲樂演唱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數字化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聲樂教學中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數字化信息儲存量大等特點,可以使學生欣賞桂西北少數民族優秀的民歌藝術,從而對其產生興趣,對于提高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這個多媒體數字化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數字化技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由于多媒體數字化技術具有圖、文、聲、像一體化的特點,很好地解決了以往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單調、枯燥的問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民歌演唱提供了方便、適用、快捷、聲像一體化的全方位教學環境,這必然會對聲樂演唱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民族地區的高校教育是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能夠得以繼承與發揚的重要保證。學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通過《廣西少數民族民歌調查問卷》可以了解到,當今大學生對計算機音樂多媒體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少數民族民歌的教學研究,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多媒體數字化技術運用于聲樂演唱教學中是必然的趨勢。教師應對多媒體教學化技術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其特性和操作技能,并能夠靈活地運用于聲樂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數字化技術的優勢,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民歌聲樂教學。

三、多媒體數字化技術運用于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體數字化教學是以計算機為中心,集信息存儲、課件制作、語音處理、圖像處理等功能于一體,并通過技術將信息轉換成統一的數字信號,以方便使用者進行編輯、存儲、控制與檢索等。由于優點眾多,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已經成為我國各高校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使教學內容形象化

在聲樂演唱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數字化技術的多種功能,能夠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魅力,并對其表現手段和演唱風格做細致地了解與研究分析,大大豐富了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的內容,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并有效地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運用多媒體數字化技術的錄音錄像功能,可以使學生客觀地感受和評價自己的歌唱表演,有助于提高民歌教學的質量。

多媒體技術在地方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增加了課堂教學中的靈活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多媒體的演示使教學的層次感清晰,教師、學生、多媒體之間實施多方面的互動。

(二)增加了民歌教學的互動性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是以計算機為主體的訓練,學生可以現場進行少數民族民歌演唱模擬。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計算機及時匯總信息并反饋,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了客觀、準確的第一手資料,為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族民歌演唱環節通過多媒體技術共同完成基本訓練,完成了教學上的基本互動。

還有一種互動被稱為協奏互動模式,主要是由教師操作多媒體技術進行控制。如教師可以通過MIDI踏板控制音樂的播放時間,根據計算機反饋的信息靈活調整教學,在整個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多媒體技術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隨著教學的深入課堂上的互動可以更深入,例如多媒體計算機可以一邊聽,學生的實時演唱,根據學生的演唱所發出的音色、音量、音高、音準、語言等的準確程度,一邊作出自己的反饋內容,以及改進的措施。在這些互動中充分的刺激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為今后的表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多媒體技術帶動課堂模擬互動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并走進教學中,計算機音樂作品也在大量的涌現,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改編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情。師生在多媒體的教學氛圍中如身臨其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學生可以看見自己的表演、聽見自己的聲音,以便調整自己的表演與演唱,及時糾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學效果突出,課堂氛圍令人興奮。

(四)教師與多媒體之間的互動

聲樂教師作為多媒體技術的主要操作者,要了解多媒體技術教學的特點,并根據多媒體技術的結構特點來制作教學課件。如果不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特點也就無法在教學中與多媒體產生內在特質互動,那么多媒體技術在廣西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實施。

四、結語

多媒體數字化技術在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教學中創聲樂課程的特色教學,使多媒體技術與傳統聲樂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優化教學結構,以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帶給學生全面的視聽感受,豐富他們對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了解,實現視、聽、學全方位、一體化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少數民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的音樂工作者,有責任去研究、傳播、繼承和發揚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藝術,以達到推動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藝術發展的目的。因此,地方高校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辦學模式,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旅游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資助課題,項目編號:2014JGA212;2014年廣西高校科研資助課題,課題編號:YB2014332。

參考文獻:

[1]紀蘭慰,邱久榮.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2]杜亞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農學冠.桂北瑤歌的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篇3

關鍵詞:拼貼藝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基礎教學;教學方法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影像技術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讓人驚艷的數字特效,到2009年制作成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觀看的電影《阿凡達》,一切都在說明數字影像這一領域飛速的發展態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從2001年中國傳媒大學開設第一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起,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及綜合類大學的藝術系爭相設立數字媒體相關專業,每年為電視臺、動畫公司、網絡公司、廣告公司等用人單位輸送大批量的畢業生。縱觀這些開設數字媒體相關專業的高校的教學計劃,不難發現,均把設計基礎設定為該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因此它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出的畢業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素養。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國內各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命名方式各有不同,如:二維/三維設計基礎、二維/三維構成設計等。但基本的教學內容構架均由傳統的三大構成搭建而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該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的授課時間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或大二第一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素描、色彩、photoshop軟件等相關課程,具備了一定的美術基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造型的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基本的造型能力,培養他們一種形式敏感和結構語言的能力,為將來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數字藝術作品打好基礎。

筆者通過調查得知,國內大多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大都照搬傳統設計專業,這就影響了這門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一方面,由于數字媒體藝術不僅是視覺的藝術,還是影視的藝術,這區別于傳統的設計專業。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考試的方式決定了該專業學生的基本素質:他們大都具備較強的電腦操作能力,但美術基礎相對薄弱。因此,該專業設計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應思考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出適合該專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勢在必行。

二、拼貼藝術應用在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應與本專業相結合。在目前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數字影像技術的更新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將訓練課題與傳播媒介相結合,設計出跨媒體、綜合的課題訓練方式,為提高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能力開拓一個新的思路。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把拼貼藝術作為訓練項目引入到設計基礎教學過程中,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拼貼是指把照片、新聞剪報或其他薄的材料裱糊在繪有細節的畫布上,它是一種繪畫上的技巧。畢加索和波拉克的綜合立體派繪畫便綜合利用了拼貼這一藝術形式。他們把現實生活中的可利用素材如糊墻紙、繩子、布頭、文字等直接搬進畫面。利用多種造型手段,綜合地處理、從各個側面重新構成主題,創造一種形式化的符號系統,用來闡釋繪畫結構及意義,成為20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

由于新媒材的介入,產生了新的視覺效果和新的象征途徑,這無形中擴大了架上繪畫的表現領域。而當代數字媒體藝術更是處處體現著這一藝術精神。作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設計基礎課程,是非常有必要把這一具有綜合訓練能力的方式應用到教學中。開設設計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色彩感知能力、構圖能力;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具有較強的信息生產能力和傳播能力和藝術修養。而將拼貼藝術訓練融入設計基礎教學課堂是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的。

三、拼貼藝術在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1.通過拼貼訓練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未來的數字媒體創作者對于創造力的需要絲毫不亞于藝術家,創造力也是評價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各種形式的教育與訓練。而拼貼藝術的訓練則是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之一,因為拼貼的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

(1)拼貼的創作過程是全新的創作。拼貼的素材來源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有圖片有文字信息的雜志、畫報,也可以是質感不同、色彩各異的自然材料、人工物品材料。不同的素材會給創作者帶來全新的靈感和啟發,不同的組合又會有新的視覺效果和表現。因為拼貼創作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創造力,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可復制、參考的對象。因此,在創作過程中經常會有靈光一現的時候。

(2)拼貼創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是指在藝術構思過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過藝術想象,對表象予以升華,或對表象予以分解、重組、聯結等,加工成藝術意象的思維過程。而拼貼的創作過程就是把不同材質、色彩的素材做材料,通過藝術想象,對素材進行選取、分解、重組,加工成藝術作品的過程。因此,拼貼的創作過程就是對形象思維訓練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3)拼貼創作中的靈感是形象思維中爆發的靈感。這種靈感就是一種創造力,它的產生是在長期努力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量的累積。在設計基礎課程中,拼貼訓練不只做一次,在不同的階段,設定不同的命題,可以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訓練。

2.通過拼貼訓練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觀察力似乎是最難以琢磨和培養的能力。正如羅丹所說:“我們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應用到拼貼藝術訓練的具體環節就是素材的選取。

以畫報為例,以往我們看畫報的出發點是為了獲得里面的信息。在拼貼創作時,要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處理畫報的內容。不管是色塊、圖案、攝影還是文字,當這些元素離開它原本的環境和背景,就會產生獨立的含義。這就要求創作者去透過現象看本質,發掘這些元素的本質特征。

針對畫面中的色塊,需要創作者著重注意色彩,如果面積足夠大,還可以通過剪刀和刻刀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造型;針對畫面中的圖案,需要創作者去感知它的風格,進行聯想;針對攝影作品這樣的素材,因為它取材真實,造型能力強,可用來準確傳達信息;還有文字,它們是最直觀的視覺元素,既可以作為圖形的視覺元素豐富畫面,又能用來點明主題。

因此,通過拼貼創作,能夠訓練和培養學生對各種素材的敏銳觀察能力。他們通過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作為創作所用的元素,對其重新組合,賦予素材新的意義。

3.通過拼貼訓練培養學生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能力

在拼貼創作的命題創作訓練中,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角度和側重點,這可以反映出每個人對題目的思考和理解。有時也采用教師規定部分元素,主題由學生確定的方法,這可以反映出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的思考和關注點。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未來的數字媒體藝術工作者,應該是有頭腦、有思考的獨立品格的人,有自己要表達的觀點,具備生產信息的能力。

能夠使用圖形和符號等視覺元素進行信息傳播一直是設計基礎教學的重點,體現在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選取恰當的構成形式和應用形式進行創作,再通過視覺流程的概念檢驗主次信息的傳達,這些都能提高學生信息傳播的能力。

4.通過拼貼訓練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對數字媒體藝術工作者來說,是傳遞情感的有力武器。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拼貼訓練,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成素材的色彩進行色彩搭配的練習。是強烈對比的效果,還是近似色的效果?是嚴肅的政治海報的黑紅對比,還是兒童世界的色彩繽紛?色彩是最直觀、最容易出效果的因素,所以要通過更多的色彩搭配訓練,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5.通過拼貼訓練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

構圖不僅會對畫面元素的安排起作用,同時還決定了整個畫面的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構圖能力尤為重要。是結構緊湊、主題突出,或是主次分明、條理清晰,還是充滿張力、稀疏平淡,這些都是由構圖決定的。構圖是研究畫面和其中形態配置的相互關系的。構圖的實質是研究場際關系。每一種構圖都是以排列次序為基礎的,它產生于相似事物的組合以及對相反事物的強調。

拼貼創作一開始,就會產生構圖問題。這個元素放在什么位置,它在整個畫面內容中占據什么樣的重要性。在學生創作的初期,最常見的就是整個畫面都被占據得很滿,沒有重點。此時,就需要通過在設計基礎課上學到的構圖知識來指導實踐了,多練習幾次就會有所提高。

6.通過拼貼藝術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同樣是拼貼藝術中的經典作品,西方立體主義的代表人物畢加索、勃拉克的綜合立體主義作品和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的剪貼畫風格差異巨大。因此通過拼貼創作進行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探索,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有效途徑。如下圖所示,這幅廣告作品,選用具象素材,內容極其豐富,有矛盾和強烈反差的圖形進入畫面,使作品幽默、怪誕,熱鬧非凡,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風格。

篇4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是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課堂學習作為一個組成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同樣重要。將持續進步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運用到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環節中,成為了必然趨勢。本文首先簡述了自主學習內涵與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時引入多媒體的必要性,緊接著分析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現狀,最后淺談如何將網絡媒體技術運用到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之中去。

【關鍵詞】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發展;網絡技術;現狀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能力

本文探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怎樣運用于英語自主學習,首先需要了解何為自主學習能力。我們一般將教育心理學家Holec關于自主學習的定義作為普遍的理解。他提出,所謂的自主學習,簡單說就是學習者自己負責自己的學習情況的一種能力。這里所提到的“學習情況”涵蓋的內容則比較廣泛,包括三部分:

1.學習開始之前: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劃定學習內容、思考運用學習方法。

2.學習進行過程中:安排學習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地點、明確具體的學習進度。

3.學習完成后續工作:對學習進行評估測驗,考察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引入英語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1.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可取之處是生動與活潑多遠的表現方式,比方說,電影、話劇、音樂等等。將多媒體放入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之中,讓學生在多元的英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學習興趣一定會大大提升。讓學生了解掌握陌生單詞,是直接給學生白紙黑字的單詞本有效,還是放一段涵蓋生詞的電影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2.加強語言交流的可能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設置為課程的初衷是讓學生了解學習,但要想真正熟練掌握,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口語練習和聽力訓練才可以。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校往往會忽視學生對英語的運用,學生得到實踐開口的機會少,更是不愿開口講英語。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引進能夠緩解這個問題。網絡上到處可見提供與外國人一對一交流的平臺,虛擬空間的交流會減少學生的羞怯感,更容易大膽說,盡情練,鍛煉自信心,達到英語自主學習的目的。

3.提供廣泛多元的學習內容。利用發達的網絡技術,在網絡媒體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中,能夠搜集到全網絡中英語學習的教育課程和資源,也有更加完善系統的分類,比如說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包括聽力訓練、閱讀理解、寫作范文)、名師真實課堂、英語國際交流等。在互聯網的聯系下,英語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學習交流群,微博公眾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人不僅局限于老師和同學,而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找到答案。

4.拋卻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運用到英語自主學習中的一個突出優點是,能夠有效避免時間和空間帶來的局限。網課的興起和微信微博在線課堂的火爆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充分將網絡媒體技術與英語學習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前者真正推動自我的提升與發展。

三、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應用于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培養的現狀分析

1.網絡多媒體技術成為培養主流方式。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優勢是明顯的,理應受到更多重視和應用,但是現代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主次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具體來說,在運用對媒體和互聯網的過程中,容易把握不好分寸,一不小心變成了老師是教學中的放映員,知識都在一張張PPT課件上,只是機械的把學習內容展現給學生,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老師發揮的傳授課本知識和自己的知識儲備給學生的作用。

2.網絡大環境下難以保證知識的準確性。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生自己利用收錄海量信息的網絡來自我充電并提高英語水平,這中間其實也存著問題。網絡媒體能夠提供的知識平臺非常多元繁雜,相應的水準也參差不齊,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中很難辨別知識的真實度,如果不小心接觸到了錯誤的知識,而且沒有及時更正的話,就會造成學習上的漏洞。

3.網絡媒體學習成為休閑娛樂的擋箭牌。學生在運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自我控制力需要提升,專注性也有待加強。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來學習英語本身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興趣并營造生動的語言環境,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出現沉迷網絡媒體的情況。另外一點,學生在利用多媒體學習時,注意力會發生分散,比方說,利用英語電影進行學習,本意是模仿地道的英語發音,學生卻對電影劇情津津樂道,實際上是忽略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最開始投入英語自主學習的用意。

4.機器評估忽視因材施教。在網絡媒體教學世界里,比較突出的特點是,無論是誰在搜尋怎樣的教學視頻時,出來的內容不會根據你本身的水平進行匹配。同樣的,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老師為同學準備的課件內容都是一樣的,很難與真實的英語水平掛鉤,實際上,這種教學和學習方式是不夠具體的,因為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各個階段有所區別,也就不能一概而論。

四、如何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合理運用到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

1.適度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明確英語學習的主體還是老師和學生兩方,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處于輔助教學的次要地位。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可注重將框架進行展示,具體的知識內容的傳授在于自身,重視與學生交流自己的知識儲備,使學生明白多媒體技術起到的課堂裝點作用。

2.提高互聯網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監督。之所以提到監督這個問題,是因為英語學習作為當今學生學習課程中關鍵的一門課程,其培養過程和方式不光需要老師學生的努力,也離不開社會和國家的關注與支持。國家允許網絡技術涉足學生的教育發展,也需要配套做好網絡學習平臺質量的監督工作。

3.突出互聯網學習平臺的學習作用。在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與英語自主學習進行結合過程中,更加突出學習的部分和作用。比方說,學校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安排在校內進行,為學生提供多媒體教室和設備,一方面能夠提供比較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同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方法。

4.因材施教,分層學習。將互聯網英語自主學習平臺進行分類管理與評估,根據提供學習內容的層次來劃定受眾學生群體,使得學生在搜索英語學習資源時,能夠找到契合自身學習實況的資源。老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注意因材施教,比方說,在教學設計中分層次進行課件的展示,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來設計課堂環節。

結語:

網絡、社交媒體、音頻視頻等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英語教學向著越來越現代的方向發展,也能夠激起新一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之心,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思想上變革曾經傳統老舊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將英語學習與新時代接軌。在將網絡媒體技術引入培養英語自主學習的機制中時,需要注意正面健康的引導,使得其造福于英語學習的發展,在這一點上,學校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探索網絡技術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共同進步。

作者:焦悅樂 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冬純.試論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J].外語界,2006,3:32-37.

篇5

論文關鍵詞:自主學習,多媒體,網絡技術

 

近年來,在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2007年7月,教育部頒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作為我國高校學習群體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重點公共基礎課程之一的大學英語,“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將大學英語課程講解得淋漓盡致,更不易于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育部同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實施以計算機、網絡、教學軟件、課堂綜合運用為主的個性化和主動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1]。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學者[2-5]就曾從不同的視角探討過自主學習。近年來遠程教育論文,我國學者也對自主學習開展了許多以評價和驗證為主的研究[6-11]。目前,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而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也相應成為每個英語教師的責任。

一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專業劃分為主,大學課程也是按照專業來安排,即前兩年以公共基礎課為主,后兩年則側重專業課。與專業課相比,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識普遍較弱。加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重,且教師面臨大班上課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種種問題,很難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和監督。傳統教學模式下,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知識,教師大都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難以對大學英語學習進行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監控,對教師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

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當前,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前提和豐富的視、聽、說資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創建教師、媒體、網絡資源相輔相成的學習環境,使英語教學擺脫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潛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 高校實行自主學習的可行性

1 硬件方面

目前,計算機與互聯網連接在我國已經廣泛普及。高校的計算機與互聯網使用更是延伸到了宿舍、教室和圖書館。在網絡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許多高校也大都建立了基于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條件下的自主學習教室。在這種新的學習模式下,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可完成下列操作功能:(1)查詢和訪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種信息源(必要時可以從該信息源拷貝所需的軟件或資料);(2)對選擇出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加工(排序、重組或變換)和存儲;(3)和教師或其他學習者直接通訊(進行咨詢、輔導、討論和交流);(4)和教師或其他學習者共享或共同操縱某個軟件或文檔資料的內容論文范文。大學英語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教學平臺和網絡資源遠程教育論文,幫助學生建立網絡自主學習的意識,指導并協助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習及管理計劃。

2 軟件方面

隨著網絡教育的普及,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也應運而生。如《新時代交互英語》學習軟件、《新視野大學英語》網上學習系統、《新理念大學英語》網上學習平臺、《英語在線》、《曼聯網絡英語》、《藍鴿英語在線》(大學版)等一系列實用英語學習軟件。這些網絡資源是在傳統的英語學習軟件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網絡學習方式和理念制作,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聯想記憶特點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并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自主學習室和學習軟件的有機結合既有利于進行個別化教學,又可以進行協作型教學(通過各種協作式教學策略的運用而實現),還可以將“個別化”與“協作型”二者結合起來,所以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模式。開始階段,可以以排課的形式,強制規定參加大學英語教改的學生進行每周2小時的自主學習,參加大學英語教改的教師每周2小時到自主學習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導學”,同時通過網絡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監控。以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熟練操作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提高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 自主學習模式下的師生角色及關系

自主學習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但自主學習并不是“孤立地學習”或“沒有教師的自學”。“有時候,學生自主能力被認為是完全獨立于教師、其他學生和被認可的教學大綱,而實際并非如此。完全獨立并不是自主學習,而是自閉”[12]。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下,雖然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強,但教師的作用并沒有減少,“教師在促進學習者自我實現并定期向他們提供幫助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在學生這個主體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實際的理想效果。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既要對學生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認識,更要對個別學生的狀況有比較具體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遠程教育論文,設計出一整套“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以便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掌握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培養教師自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會一起進步,一起提高,實現師生角色從“教師為主體”到“學生為主體”的真正轉變,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實現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的飛躍[13]。

四 結語

自主學習是針對傳統教學授課法的特質和局限性提出的,又吸納了現代啟發式、自學輔導式、導學式等的精髓和人本主義思想而創立的。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前提和豐富的資源,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真實的語言環境。英語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習者由“苦學”變為“好學”、“樂學”;“學會”的能力轉化為“會學”的能力,對學習者成績的提高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并且效果越來越顯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學習成績之間成正比關系[8]。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l.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CILT. 1990:29-34.

[5]Benson P.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 Harlow: Longman, 1997: 63.

[6]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7]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習者自主”問題研究[J]. 外語界, 2002, (3).

[8]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外語界, 2002, (5).

[10]黃遠振.自主學習的定位、策略與實踐[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3, (10).

[11]李紅.學習自主性與中國英語教學[J].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8, (10).

[12]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 System, 1995(23/2): 175-182.

[13]吳軍贊,朱葵.關于大學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2).

篇6

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對老師過分依賴,勢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自主學習卻是主動的學習過程,學生自己主動的確定學習目標,學習方向,以及主動調節控制自己、監督自己完成目標。近年來,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語學習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策略,那么現階段自主學習現狀如何呢?

1.自主學習愿望不強

英語語言的學習,學習者的情況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成功與否在很大意義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及他們的學習愿望。現階段大學生學習英語都缺少作為學習主體所應有的意識,他們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不強。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5%的學生在平時會主動的通過網絡收集英語資料,只有20%的學生會在課前預習;30%的學生會在考試之前主動的復習;80%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

2.自主學習缺少計劃

自我計劃是自主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合理的、科學的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好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進度,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前提。通過對學生的訪談,筆者了解到56%的學生能夠有計劃的自主學習,能夠按計劃進行自主學習的人數為33%。學生通常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以及布置的任務進行學習,他們很少主動地、自覺地、有選擇性地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計劃的制定及計劃的落實有待加強。

3.適應網絡環境的能力有待提高

多媒體網絡技術使得英語教學能夠做到“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在英語教學中凸顯優勢。多媒體網絡技術給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的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多媒體網絡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一些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過分依賴老師,而對功能強大,信息容量大的網絡環境,不知如何取舍,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學習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網絡環境中邊聽音樂,邊聊天,邊看新聞,邊學習,使得學習精力分散,學習效果不佳;另外,部分學生,尤其從農村來的學生,他們缺少相應的計算機知識,對網絡的應用不靈活,適用網絡能力不強,動手能力及解決網絡中出現的計算機方面的問題的能力不夠,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學習英語的效果。

4.教師監控不到位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監督、監控,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適當的評價。但是現實中部分教師只是利用網絡布置作用,批改試卷,并沒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督管理,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二、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學生自主學習表明學生能夠按照個體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選擇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監控學習效果,并監督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發展與應用。網絡環境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有助于展示真實的語言情景,符合認知規律和英語學習規律。筆者依據自主學習的目標,以及多年的英語教學的經驗,總結出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三種策略:

1.任務式學習

英語教師布置學生學習任務,學生自主的安排時間,安排學習地點,利用網絡環境下提供的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進行學習,通過網絡平臺搜索信息,并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自由地選擇學習資源,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從而完成任務。通過任務式的自主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提高自主選擇學習資源,自主加工信息,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合作式學習

教師根據授課計劃的進度以及教學安排,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提出不同的需要決定的問題,要求學生登錄相關的網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小組成員通過網絡平臺相互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網上探究,圍繞所討論的主題及疑難問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相互討論,相互答疑,相互爭辯,以現實合作式學習以解決問題。合作式的自主學習方式,可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團隊的協調性,使得自主學習效果更佳。

3.自助式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網絡平臺自主的選擇學習資源,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的安排學習時間及學習地點,安排學習進度,主動的實現知識意義建構。這種英語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通過網絡平臺的自助式學習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符合新時期英語學習的發展趨勢。

網絡環境下英語學習并不是盲目的,自由散漫的學習過程,而是由英語教師精心策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一個學習過程。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各個環節均進行網絡監控,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幫助,通過網絡監督學習過程,及時評價學習結果,幫助學生適時的調整,改進學習方法,逐步形成高效的個性化學習方式,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三、網絡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及提升

網絡學習環境為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提供了逼真的情景,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與提升。

1.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動機引發個體朝著某一目標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生的學習動機則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內在動力比外在動力更具影響力和持久性。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對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進行指導,正確評價學習效果,鼓勵學生積極地學習,充分激發他們的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堅持在網絡環境確立學習目標,堅持實施學習過程并進行自己監控和自我評估,促進自主學習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英語學習中,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他們借助網絡資料,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要求學生按照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在計劃制定與完成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自我決策及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采用個性化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個性化教學,以彌補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幫助每個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根據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材料,自主地安排學習時間及地點,隨時提出學習中的問題,通過網絡的幫助或者教師的指點隨時解決問題,以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4.整合優化網絡教學資源

首先教師將網絡上收集的學習資料進行匯總,并選擇質量較高且適合學生使用的資料提供給學生。其次,教師對匯總后的資料進行分類,即將聽、說、讀、寫以及單詞、語法等分類,可以使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再次,教師要將網絡資源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劃分成一定的層次,這樣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難度適當的資料。

5.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理念,是一個人適應職業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自主學習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語言教與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保證。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的一個過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為學生創造逼真的情況,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形成探索性思維,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網絡及書籍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易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變革研究(1978~2008).湖南師范大學,2010.

篇7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解決方案;分析

數字媒體指的是以二進制數的形式產生、記錄、處理、傳播、獲取的信息媒體。主要出現的形式有數字化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數字媒體是擁有數字化特點的延伸產品。數字媒體技術解決方案是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和一些相關的IT技術,結合數字媒體的特點,構建數字媒體儲存管理、、互動平臺,滿足用戶對于數字媒體交流的需求。數字媒體技術解決方案能夠充分的挖掘數字媒體隱藏的價值,它在社會中,廣泛的被運用在政府事業單位與高等院校等領域[1]。

1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

在教育的應用中,數字媒體的多媒體技術將聲、文、圖三部分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模擬教育知識現象,還可以模擬推導過程。完全符合我對于知識認識的規律,并且豐富了教學手段,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再有無聊的想法。比如在學習一些科學實驗課程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普遍像我一樣的高中生先從計算機上模擬學習。然后在進行實驗,這樣可以讓我們減少因為不清楚實驗詳細步驟而損壞實驗器材的幾率,還能節約我們實驗的時間。從這個層面想,我希望今后數字媒體技術能夠廣泛的在學習的生活中運用,這樣和我一樣的高中生,一定也會更加愿意學習[2]。網絡的普及和網絡在各個行業的融合,讓信息的獲取以及數字媒體的傳播成為各種行業不能缺少的基礎,數字媒體技術就需要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環境給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由于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現在的技術媒體已經不再局限在區域網中。現在的用戶已經可以隨意的選擇網絡中運用需要的系統,并且進行交流應用平臺。數字媒體的傳播基于這種形式下,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交互式的應用方式開始推廣了。這樣使得數字媒體不再已廣播性質傳播,用戶以網絡作為基礎可以享受綜合性的服務。比如,我是一個高中的學生,在日常學習的教學中,我對一個知識很好奇,想廣泛的了解。那么我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瀏覽的頁面,不再是只能被動的從其他人口中知道這個知識。這樣多渠道的服務,讓我可以更好地學習,開拓我的思維與眼界。

2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發展趨勢

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展,因為融合了數字媒體技術而得到快速的發展。數字媒體的產生由于數字媒體技術的不斷突破與進程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中國的數字媒體進入快速增長的時間段,一些相關的產業不僅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而且現在結合了更多創意與智能技術,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時代的核心產業[3]。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我認為未來數字媒體技術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調整,弘揚中國創新文化的優秀精神。現在數字媒體技術與文化產業之間關系緊密,兩者之間以文化為主體,科技為輔助,相互之間結合發展。在面對其他國家的技術產業的時候,以文化為承載的核心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是我國獨特之處,而文化產業則是我國戰略性的產業。社會進步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就會有越來越高的追求。也許以前我會認為有一個可以和他人聊天的軟件就可以了,但是漸漸地我會想要一個可以看視頻的軟件,最后發展到可以與他人視頻聊天的工具。媒體傳播方式正在被數字文化技術的解決方案不斷推動改良著,人們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促進了數字媒體技術解決方案行業的發展。數字媒體產業與數字媒體的網絡快速的發展為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留下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以電視為例,從最早的老式大面積方塊電視,到有線電視,一直到如今的數字化電視。其中數字媒體解決方案的運用有很大的貢獻力量,因此,我認為國家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相關產業要理清發展思路,提高創新的能力。可以多培養一些數字媒體的專業人才,在現在的教育學院中多設置關于數字媒體的學科。確保有這方面想法的高中生能夠得到專業的學習,如今很多高中的學生早就已經定下向數字媒體方面發展的目標,這些同學在計劃好自己目標以后,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不如在早一些時間讓有這方面志向的同學學習數字媒體方面的知識。這樣既節省了他們的時間,使他們能夠盡快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能為以后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行業多添加幾個人才。

3結語

以上的文章,是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一些個人的理論分析,可能其中會有一些關于數字媒體技術的解決方案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我會在以后深入了解數字媒體技術之后改正,然后繼續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高暢.數字媒體技術解決方案未來發展趨勢展望[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1):30.

[2]劉智.淺談數字媒體技術[J].科技信息,2010(28):251.

篇8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現階段,數字化信息技術是社會的核心技術,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數字媒體產業是本世紀很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產業,它給世界帶來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十分巨大,使得它備受關注。據推測,在以后的十年里,數字媒體產業所創造的價值將遠遠大于任何單一產業產值。目前,發達國家的數字媒體產業雖然比我國的發達,但是其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迅猛,預計未來的幾年里,該產業發展將需要60多萬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因而對新時期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一、國內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現狀

(一)兼具技術與藝術的師資人才匱乏

一個好的學校對師資質量要求很高,好的師資培養出人才的可能性也會更大,數字媒體藝術更加需要考察師資質量,專業老師需要兼具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術與扎實的藝術修養。作為新興專業的人才在當今社會很匱乏,很多高校招不到相關專業教師,只能由計算機老師教授電腦操作技術,藝術老師教授藝術專業技能。這樣的拼湊方式使得教學實施有很大的困難,老師之間缺乏交流,不同的老師上課思維不同,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增加了難度。

(二)課程的學習難度比較大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需要主修數字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影視制作、3D 游戲設計、多媒體網頁設計、交互設計、計算機動畫設計等,學習這些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比較高的技術,需要花大量時間以及精力,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比如世界頂端的三維動畫制作的軟件――MAYA 軟件,它的實用性非常強,也是作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主修軟件,但要學好該軟件最少也要三五年。一般高校學習時間為三年或者四年,需要學習的課程太多,導致學生難以對每門課學習的程度不深。

(三)缺乏理論指導體系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個年輕學科,因此很多高校課程設置相對雜亂,沒有針對性,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體系。雖然該專業現今已經達到了較大的規模,但是兼具數字信息技術與藝術的高素質人才還是相當匱乏,制約著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的發展。只有建立科學的理論指導體系,才能緊隨藝術、科學以及市場變化去不斷的調整培養方案,與時俱進。

二、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教學模式

1.雙語教學并重。從國際范圍來說,數字媒體藝術也屬于一項新技術。師資隊伍在全國乃至全球都不是很龐大,所以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雙語教學,除了學習專業技能知識,加強他們的外語應用能力,使學生具備英語對話與閱讀英語材料的能力,讓世界前沿的資料可以第一時間與學分享和研究。同時可以聘請專業技能過硬的外教來講解知識,這樣達到的效果是最好的,讓教學質量可以得到保障。

2.分向化培養。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項新型技術,但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速發展,因此它加快了知識的更新速度,更對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有攝影與攝像、后期合成、視頻節目制作、數字影視特效、計算機動畫、虛擬現實等等,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將這些內容進行分向化培養是必不可少的。有些高校在設置專業課的時候,在大一的時候就開設網絡多媒體與數字影視制作兩個方向,讓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學習基礎知識,在大二開學初就進行專業分流,設置兩個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養。這樣的培養方式使得學生所學知識更加專業,更能夠專注重點。

(二)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

1.開放型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心智的開發,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靈活運用信息、知識的能力。目前的很多高校仍以傳統的講臺授課模式進行講課,這樣的授課模式不適應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學校應該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與適時輔導。這樣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可以完成相應的任務,豐富知識,老師的授課量也不會那么大,對學生的問題處理更到位,效率更高。

2.個性化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育理念是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學生的優良個性進行培養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國多數高校的傳統式教學比較單一,重視教學的一致性,個性化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完整的、系統的培養模式,這樣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字媒體藝術離不開創新,因而要培養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必須加強個性化教育理念的引進。

(三)人才培養前置

在大學前教育,就應該對學生加強信息技術的培養,因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門比較難以掌握的技術,它使得藝術、文化和技術進行融合、交叉,如果在高中的時候就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這樣在后期的學習上會掌握快一點。現今的高中對人才培養大多只為應試,所需的藝術人才也只是對水粉畫、素描進行臨摹,呆板、僵硬沒有創造力,無法適應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

三、完善健全評估體系

及時對學生的理論成果進行評價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意義。所以健全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的評價體系顯得至關重要。

四、結語

注重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在培養模式上,選擇開放性、全程參與的培養模式,并注重人才的技術與藝術同步發展,從整體上去提高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英語學習;特殊教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9-0126-03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Deaf and Dumb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Sun Zhifang1, Hu Haiyan2, Zhou Bochun2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integrated, interactive and digital and other basic feature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of deaf students, help them overcome their self-abased psychology, and develop their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Multimedia technology can creat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English learning by extending students’ vision,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object teaching, thereby enhance th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ing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le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English learning; speci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1 Guangdong Peiyi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Guangzhou, China 510663

2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006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有特殊教育需求人數最多的國家,因而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部分。它的發展狀況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理應受到重視并促進其發展。據中國殘聯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聾啞人的數量占我國殘疾人總數的比例最高。讓聾啞學生在學習中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學科的基本知識,存在很大的困難。要想保證英語教學的質量,引入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如何把多媒體技術和聾啞學生的英語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是值得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

1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通過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使這些信息建立邏輯連接,成為一個系統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數字化等特征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在20世紀80年展起來,是現今信息技術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被引入到教育領域中后,深受學生和教師的歡迎,也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多媒體技術自從誕生之時起,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密切聯系著,它在發展中呈現出許多特征。

1.1 集成性

多媒體技術是多種媒體的有機集成,它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采用計算機的數字記錄和傳輸方式,能夠對各種媒體進行多通道統一獲取、存儲、組織、處理、合成和呈現。

1.2 交互性

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是相對于傳統媒體信息交流的單向、被動地傳播信息而言的,它可以實現人機互動,人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媒體信息,而是能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和控制,并能對信息進行反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尤其是當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相結合后,這種交互性更加明顯,不僅可以實現人機互動,而且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遠程互動,為交流提供平等、自由、身臨其境的環境。可見,交互性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征。

1.3 數字化

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按一定規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在數字狀態下進行統一處理,即數字化的基本過程。數字化是多媒體技術的共通性,也是多媒體技術的基礎。多媒體由各種單媒體整合而成,而媒體間的整合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所以說數字化是多媒體技術的一項基本特征[1]。

2 運用多媒體技術促進聾啞學生英語教學

麥克盧漢的媒體理論認為“媒體是人體的延伸”,如印刷書籍是眼睛的延伸,錄音機是耳朵的延伸,電視則是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在自然狀態下,人的各種感官處于平衡狀態,但當印刷品延伸了人的眼睛后,平衡就被打破了,被延伸的感官就顯得突出和重要起來[2]。根據麥克盧漢的這個觀點,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彌補人體器官的缺陷,如針對有聽覺障礙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視覺媒體來延伸其眼睛,突出視覺器官的重要性,以彌補聽覺上的不足,來提高聾啞學生的學習效率。

2.1 聾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

聾啞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而聽不到或聽不清周圍的聲音,影響了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的正常生活和交往出現不便,尤其是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更是困難重重。而這些生理上的缺陷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自卑心理比較普遍,形成了聾啞學生獨有的特點。

1)聽力障礙,視覺依賴性強。由于聽覺障礙,聾啞學生主要依靠視覺、嗅覺、觸覺等來感知和學習外界知識,其中視覺是最主要的途徑。一些心理學實驗證明,聽力殘疾的兒童視知覺速度提高是較快的。在憑視覺參與的感知活動中,他們的視知覺能力與健全兒童沒有顯著差異[3],很多學生是運用“看話”而不是“聽話”的方式來學習語言。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方式加強視覺刺激,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2)善于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語言是概念的符號,概念是通過語言表現的。由于缺乏語言的幫助,聾啞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較發達,邏輯思維的形成相對較困難。他們在思維過程中,分析事物時常缺乏條理性和全面性,概括時常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推理時易混淆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進行比較時常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表而忽略了本質。這些缺陷對其語言的發展也存在很大的影響。存在聽力障礙的學生往往對直觀形象的東西記得快、保持得較長久,提取也較容易。對發音人的口型、表情和動作印象比較深刻,對語音、語調、語義的感知和記憶則困難得多,也較容易出錯,正好這些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很直觀地表達出來。

2.2 聾啞學生的英語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基于聾啞學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再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種種優勢,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些缺陷,來提高聾啞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

1)合理運用直觀教學法。由于聾啞學生存在聽力障礙,特別需要靠視覺來彌補這一缺陷,直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媒體技術能集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對學生的視覺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刺激,可以彌補時間、空間的不足,能把直觀教學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①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英語教學形象具體化。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能把同一個教學對象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在學習英語單詞apple(蘋果)時,可以把apple這個英文單詞的a-p-p-l-e這幾個字母按順序用手語表達給學生,配以不同顏色的蘋果圖片用手語告知是蘋果。教師口語發音配合動畫格式apple的夸張發音口型,并根據需要按時間先后順序呈現在同一個場景中,對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刺激,加深學生對這個單詞的詞義、發音等的整體印象。

②利用多媒體技術實時地將教師上課時的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放大并投影到幕布上,可以使學生清晰地看到教師的細微動作,有效地照顧到每個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緩解學生的視覺疲勞。聾啞學生由于聽覺的障礙,很容易在觀看教師呈現出的多媒體信息時,注意不到教師的手語解釋和所提出的問題。因此可以在教師使用手語解釋的關鍵時候,把正在呈現的多媒體信息切換成教師的手語解釋并投影到幕布上,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和節奏,而不至于因觀看圖片及動畫而忘記所應思考的內容。

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對于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和不同人物之間的英語對話,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出逼真的景象,再現生活中不易重現的事物和現象;有助于聾啞學生體會英語學習的語境和氛圍,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這對學習和感受一門語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技術全方位、立體化地把信息呈現給學生,不僅能促進學生想象思維的發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整體理解,內化新知識,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語言符號系統,從而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2)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聾啞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側重書面語言,能看懂英文、會閱讀和書寫、能使用手語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理解和識記在英語學習中尤其重要,教師只是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學生理解出現困難時教師為其答疑解惑,識記則靠學生自身的努力。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靠學生的自學。而多媒體技術可為自學提供良好的條件。①豐富的多媒體學習資源。由于數字化是多媒體技術的一項基本特征,經過數字化處理后的海量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環境下流暢地運行,供學習者按自己的需要選擇。②靈活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多媒體技術能彌補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學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地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

3)創設數字化語言學習環境。多媒體技術為聾啞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個自由、平等的學習環境。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可以讓每個學生公平地參與,提供同樣豐富的學習內容。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提供自我檢測、在線交流和互動。通過人機互動,每個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得到實時反饋,查漏補缺。這種環境下的學習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保護學生的隱私。學生也可以在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克服學生面對面交流的膽怯或自卑心理。

3 結語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提高聾啞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聾啞學生英語學習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信息可能會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能因過分注重人機互動,而忽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適時、適度、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4],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喧賓奪主。

參考文獻

[1]莫麗敏,梁斌.從“多媒體技術”到“數字媒體技術”:一個概念的發展[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24-27.

[2]李康.教育技術學概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

關鍵詞: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1-0188-02

教育部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目前,各高校為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的新需要,配備了多套數字化、自主式的網絡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它能夠讓教師在授課時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媒體充分結合,為學生創造多元化的語言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它可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安排學習進度,調整學習側重點,最大程度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概況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是建立在以太網的基礎上,通過標準的IP協議,將多媒體處理技術、流媒體技術與嵌入式系統設計相結合的新型語言學習環境。是根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開發的多功能、實用型、自主型語言學習系統。

1.1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結構特點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主要包括教師控制部分、學生自助部分及交換機服務器部分。教師控制部分主要由教師控制臺、中央控制器、系統控制主機、并聯顯示器及多種音視頻輸入設備組成;學生自助部分主要包括學習終端和自助學習計算機兩部分組成;此外,還配備多臺音視頻交換機及其他網絡交換設備。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在以上這些硬件設備的基礎上,利用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通過標準的網絡傳輸協議,在網絡服務器的支持下共同參與教學過程。

1.2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基本功能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主要分為教學、自主學習、交流互動三個部分。

1)教學:數字化多媒體實驗室除了提供最基本的講解、提問、會話等教學功能外,還利用其軟、硬件的特點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媒體充分結合,配以情景對話、聊天室等輔助功能,為學生創造出全新的、多元化的語言學習環境,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自主學習: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是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及要求進行開發的,它提供的大量學習素材完全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學生可以結合課堂上教師的授課內容進行細致的理解和充分的吸收;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學習層次,進行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學習,從而滿足不同的學習要求。

3)交流互動: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提供了聊天室、電子作業、教學反饋等模塊,可以實現出題、、答題到上傳、批閱等一系列功能,此外,系統還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源、學生檔案等方面的管理和維護,這樣,可以使教師能夠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進度及授課內容。

2 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教學優勢

英語教育專家夏紀梅教授曾指出新世紀大學外語教學的出路在于借助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同時網絡教學在信息呈現、媒體利用、學習自主性、聯系反饋性、教學管理的追蹤、測評等方面都有著普通課堂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

外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外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在外國文化環境下具備得體的言行舉止能力;而不單是對語法知識點的理解和語言文字的互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受硬件條件的限制,教學活動主要是圍繞教師展開,教師依靠教材、板書、講解來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信息,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英語語言文化中的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核心目的。為了有效地配合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各高校都建立了新型的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它從軟件和硬件方面都對原有的語言實驗室進行了擴展。首先,它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編輯,使其能更形象、直觀的為教學服務;其次,實驗室提供的教學平臺能拉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距離,擴大知識的交流范圍,提高語言的互動頻率。再次,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提供的大量教學素材和開發式的交流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安排學習計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對大學英語教學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促進作用。

3 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的使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服務于大學英語的教學,使其做的物盡其用,我們可以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3.1 多媒體授課

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無論教學手段如何改變,教學技術如何先進,其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學環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枯燥的單詞和繁瑣的語法,可以利用圖像、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手段進行信息處理和加工,吸引學生參與學習,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便于對知識的快速接受和吸收;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訓練是尤為重要的,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提供了模擬的語言環境,通過語音示范、語音模仿、語音對話等進行教學示范,使學生能夠準確、逼真的進行聽力訓練和對話練習。除此之外,在實驗室進行授課時,教師不僅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多元化,同時還可以擴展知識的范圍,例如播放相關的英文演講、英文歌曲、經典的英文影視劇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語言知識,拓展語言知識結構。

3.2 自主學習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對于英語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主要由幾個方面,其一,教師可以將授課計劃、教學要求、教學課件等內容上傳到實驗室的資源服務器上、并配以多元化的學習素材,包括文字、動畫、音頻、視頻等,為學生能夠提早地進行課前預習與及時的課后復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其二,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語言服務系統提供了虛擬的語言環境,是學生能夠聲情并茂、身臨其境的進行聽說練習,充分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對話交流的水平;其三,由于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別,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也參差不齊,數字化多媒體實驗室設置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調動學習興趣,充分尊重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3 學習效果反饋

學習效果的反饋是學生需求分析的最佳體現,學生的需求分析又是實施最優教學的

前提。因此,構建合理、完善的學習效果反饋平臺尤為重要。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提供了網絡論壇、聊天室、作業管理和在線考試等功能模塊。首先,論壇與聊天室提供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以此來交流學習經驗、學習心得,實現實時互動、實時溝通。其次,在作業管理模塊中,教師可以通過作業管理系統完成編寫、、審閱、批改等一系列工作,學生可以通過個人的登陸信息瀏覽并完成作業,既節省了資源又提高了效率。第三,考試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方式,數字化多媒體語言服務系統提供一套標準化的試卷生成系統,使教師能夠方便快捷的編輯考卷中的各種類型試題包括:選擇、填空、翻譯、寫作等,考試結束后,系統還提供了自動閱卷以及成績分析等功能,使學習效果能及時反饋到教師手中,以便及時對教學活動進行修正和補充,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4 結束語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為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滿足新形勢下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加快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數字化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充分地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整合,做到合理利用,有機結合,發展創新,力求更好地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