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技能總結范文

時間:2023-05-31 15:2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技能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堂教學技能總結

篇1

張掖市職教中心 賀登昆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圍繞今天的會議主題我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要開展推選評定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活動,第二個問題是歸納、整理、總結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第三個問題是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方法的聯系與區別,就講這三個問題。

先講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開展推選評定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活動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辦學辦出特色的需要。從1996年職教中心成立以來,我們就以“全面發展,辦出特色,打造西部一流的職業學校”這3句話作為辦學目標,經過12年的風霜雨雪,經過12的拼搏奮斗,到現在,,我們覺得我們做到了“全面發展”,表現在如專業設置由原來的12個發展到現在的27個,學生人數由原來的600多增加到現在的3500多人,固定資產投資由原來的25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800萬元,建筑面積由原來的1.9萬平米增加到現在的40440平米,還有九個國字號頭銜以及百杰校長楊校長的榮譽,等等,都說明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全面發展;第二句話“辦出特色”了沒有呢?我認為是辦出了,但特色不突出,不明顯,不夠全面。我疏理了一下,辦學十二年來,除開硬件建設方面的特色,我們在軟件建設方面,能稱得上是我們學校的特色的地方只有五個方面:一是六課一活動,這是教學管理上的一大特色;二是學風建設上的十星教師、十星學生和十星班級的評選;第三個特色是學生畢業時的雙證制或多證制;第四個特色是校報校刊《職苑》的編輯出版,它集新聞性、學術性與知識性于一體,應該算一個特色;第五個特色是五技能教學模式,即課內教技能、課外練技能、考試考技能、畢業定技能、就業薦技能,這是技能教學方面的一大特色。總共就這五個特色,面對我們要做強、做大、做優的目標,我覺得有點少了。為此,有必要創設特色,形成特色,推出特色,特別是推出課堂教學特色來豐富我們的辦學特色。這時第一點理由。

第二點理由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需要。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堅持面向市場,以服務為宗旨,以教學為中心,以技能為重點,以就業為為導向,以管理做保證”,這6句話中“以教學為中心”是說學校的全面工作圍繞教學工作來進行,那么,教學工作又圍繞什么來進行呢?很明顯,教學工作肯定要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來進行。但是,多年來,盡管我們在課堂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是我們學校的軟肋,我們的課堂教學沒有形成一些成形的、細化的、可操作的評價標準,我們的課堂教學沒有探索出一些可供借鑒的、學習的課堂教學藍本或典范,導致能教的和不能教的一樣,有資格教的和沒有資格教的一樣,誰都能往講臺上站,站的結果是課堂教學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學生厭學風氣日盛,有些班級的課堂紀律混亂,部分老師上課不管或管不了學生,有的班級的成績合格率只有2%,很低。這樣的局面如果要長期下去,恐怕會危及到我們學校的辦學質量,會危及到我們的辦學聲譽。我們說我們都是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就要干專業技術上的事。課堂教學就是你的技術堡壘,你如何攻克,如何使你的課吸引學生,能把學生管好管住,你得研究你得疏理總結,你得有一套你熟練的課堂教學技能。這個熟練的教學技能就是我們要推出的教學模式。所以推選評定優秀課堂教學模式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需要,是以教學為中心的需要。這是我講的為什么要開展推選評定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第二個理由。

第二個大問題是歸納、整理、總結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荀子在《勸學篇》里有這樣幾句話:“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這幾句話講了個什么道理呢?講了完成工作要講究方法,要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外界條件來達到“見者遠、聞者彰”的道理。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一樣,也要講方法尋找規律。歸納、整理、總結優秀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向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邁進,是體現“以教學為中心”的具體舉措。具體來說歸納、整理、總結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作用有三點:一是給教師成功的教學風格教學習慣貼標簽。二是給學生的課堂聽講找規律。三是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定進取目標。綜合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我們應當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歸納總結工作。這是我講的第二個大問題。

第三個大問題是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聯系與區別。

1.什么是課堂教學模式?什么是教學方法?先說什么是教學模式。這方面的資料很多,為了便于記憶,我們把它概括為: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是在一定環境下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結構形式。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

2.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方法的聯系與區別。

課堂教學模式中包含教學方法,但教學方法不能代表課堂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它決定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相對而言,教學模式涉及的教學過程范圍寬泛一些,容量大一些,理論性強一些;而教學方法涉及教學活動的范圍小一些、內容單一一些,實踐性特征更濃一些。

篇2

眾所周知,常規教學基本環節分為明確目標,提出問題;圍繞目標,教學研討;交流展示,學習歸納;課堂練習,鞏固提高;回顧總結,課后練習五個環節。我們就這五個環節進行探討,反思數學教學的常規模式。

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

教師在上課前要鉆研吃透教材,明確課堂教學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好教學流程,創設問題,解決各種情境,設計新穎的教學過程,而設計的教學過程要始終圍繞激發學生主動性這一關鍵要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發現、猜想、思考、論證等活動過程中,真正體驗到成功者的喜悅與滿足,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發學生產生進取心。通過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主動學習共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完成教學目標。

二、圍繞目標,教學研討

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研討,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研討。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研討主要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老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互補組合,一方面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創造性地思考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優生可以對學困生進行幫助帶動,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感覺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這時候老師的作用體現在指導學生、組織教學、輔導學困生、收集研討信息。對于在討論交流時,學生產生奇思妙想,老師要善于牢牢把握。

三、學習交流,展示歸納

當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老師要把握好時間,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課堂交流展示,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將合作成果進行班級展示,這時可能有的小組解答時往往只與本節的知識有關,學生也習慣與本節知識掛鉤,而且思考方法比較單一。有的開放性問題在不同小組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上存在差異,教師要組織好課堂展示,不追求大統一,不搞一言堂,不設計標準答案,不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而應積極鼓勵學生就不同的結論展開辯論,通過課堂討論,激發學生思維,這樣既有利于各類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當大多數學生達到共識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達到共識,完成預設問題的解決。

四、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鞏固和消化在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并能靈活應用它們解決數學問題。課堂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它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它。

練習題主要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要以教學內容為主,讓學生做練習起到加深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在設計課堂練習題時,教師要改變過去練習題單一、枯燥的形式,從內容上開闊學生視野,這樣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老師通過課堂練習,可以及時發現出現的新問題,以及個別學生尚未理解的知識點,這時老師要巡視課堂,對完成練習好的學生進行批改肯定;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不留遺憾到課外。

五、回顧總結,課后練習

課堂總結是一堂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師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做一個簡短的系統性、概括性、延伸性的總結。課堂總結要短小精悍,通過小結能使學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這節或這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一堂課末,老師要結合課堂教學總結本課堂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一堂課結束前,學生的大腦處于疲勞狀態,此時的課堂總結需要新穎有趣、耐人尋味。回顧總結的好就會給這堂課畫龍點晴,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擴展、延伸與遷移,又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講解以及主動學習,對所學知識看起來已經掌握,但是一下課缺少了課外練習,大腦一活躍,對于學過的知識就模糊不清了。所以課后練習的布置要有針對性,老師在備課時就要精心選題,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知識點的練習把握。學生通過課后練習的完成,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取知識,也能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維能力,從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各個方面都得到促進和發展。而設計布置好的課后練習尤為重要。它不僅局限于對知識的加深理解,對方法的靈活掌握;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起到其他教學環節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課后練習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書上例題、練習題的引申和發揮;可以是結合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臨時選配的;可以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加以補充的;還可以是從學生所發生的錯誤中列舉的反例。

總之,加強對教材的研修,明確教學目標,確定要解決的問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及時進行教學總結,安排適量的課后鞏固練習,一堂真正意義的課堂教學才算完成。

篇3

1 要做好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評價

1.1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認識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使他們通過小學初始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英語學習觀,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這個目的為基點。同時,在課堂中,運用新理念進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任務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評價的運用應避免出現膚淺性、狹隘性、苛刻性、偏離性和不切實際的完美性。

1.2明確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性,不囿惑于知識技能和評價標尺。《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樹立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的觀念,敢于在教學中創新,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知識點和知識技能。教師要真正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1.3明確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的素養,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挑戰。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主要是通過“說、唱、玩、演、看”的活動習得第二語言。

2 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2.1 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一方面,一些學生探秘心理更強,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漸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語難學、英語無用的錯誤想法。為此,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要不斷加以調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教師課堂中的評價,要促使學生有參與的需要,有表現的欲望。不要壓抑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活化教材,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設計符合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知識水平及表現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兒童的智力差異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接受能力好、表現欲強、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樣要加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在活動中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2 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

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2.3 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

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2.4 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

評價反饋的目的就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反饋總結方式可采用寫課堂教學小結,讓學生填寫調查表或與學生交談等方式。

3 保證評價內容得以實施的方式

篇4

【關鍵詞】網絡環境;課堂教學;中職生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進行的課堂教學,是利用電腦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進行現代教學活動的一個系統。在信息技術的教材中,有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基于網絡環境下或者與網絡密切相關的,如收發郵件、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利用多媒體教學網絡進行課堂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對網絡課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解決策略。

1 網絡課堂存在的突出問題

1.1中職生學習容易受干擾

中職生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理智控制水平還不高,容易受內在情緒和外在環境的干擾。在網絡課堂,受聊天工具、游戲的誘惑,有部分學生想盡辦法“逃離”教師的監控,偷偷上網聊天、玩游戲,如不及時糾正和制止,就會有更加多的學生脫離正常的學習軌道,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下降。

1.2學生容易網絡迷航

所謂網絡迷航是網絡上信息量龐大,或超文本鏈接形成的網狀結構過于復雜而產生學習者偏離最初學習目標、迷失方向。在網絡課堂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因為網絡迷航,整堂課都是在搜集任務所需的素材。

1.3忽視師生、生生多向互動

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過分專注于網絡環境,容易忽視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多向互動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使得課堂氣氛沉悶。

1.4課堂弱化教師主導作用

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于是,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絡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導致教學秩序混亂。

2基于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以建構學習理論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2.1樹立網絡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以及教學各要素之間的結構形式。其特點是:

2.1.1復合化的教學環境。網絡化的課堂教學不僅包含網絡學習資源,也包含文字教材學習資源;知識傳授包括網絡的傳授方式,也包含口傳耳聽的方式;媒體有計算機、網絡,也有錄音、錄像、幻燈、投影等,這一切使網絡課堂環境復合化,豐富了教學內容。

2.1.2先進的媒體技術。網絡化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師除具備傳統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能力外,還必須具備熟練的掌握以計算機、網絡為主要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相關軟件制作教學需要的各種電子課件以及網絡傳播知識的能力。

2.1.3教師角色的變化。在網絡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計算機網絡技術傳授信息知識,傳統的口傳面授只是少量的。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適應新的教學方式。

2.2培養學生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技能

在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學媒體傳授知識,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環境要求學生具備新的學習技能。首先,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和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技能。其次,教育信息的獲取技能。這種技能主要包括:網上信息查詢和檢索的技能,以及遠程登錄、信息瀏覽、下載、整合使用等技能。再次,教育信息加工處理技能。

2.3提高實施網絡環境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能力

2.3.1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具備熟練掌握并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因為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者、創造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學效果的評價者,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

2.3.2用先進的方法、手段進行施教的能力。由于網絡課堂教學參與了現代教學媒體,所以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那樣只需單純講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強調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情境的創設、各學科的相互整合及對學生社會適應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2.3.3教學設計的能力。首先,從設計的觀念與方向上,強調運用現代教育理念,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一切教學安排都要從學生需求與特點出發,始終讓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動地位。其次,從設計策略上,強調運用系統觀和整合的思想,對教學過程的各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注重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強調設計的創造性與靈活性及設計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再次,從設計的方法上,重視學習者的分析,并把學習者的分析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基礎;重視現代教育媒體的應用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重視教學情境的設計、學生的合作學習、問題的解決等以及學習方法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地位。這些新特征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把握好六個環節,即學習者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任務分析、教學策略制定、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效果評價與修改。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核心作用,教師應在網絡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

2.3.4教學研究能力。網絡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教學規律,對新規律的發現和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學實踐活動是發現新規律的重要過程,教師應根據網絡課堂教學的新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研究新的教學規律。教學研究能力是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2.3.5終身學習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技術發展緩慢,“一次學習,終身受用不盡”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各種知識的折舊和淘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教師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堅持始終如一的學習,不斷地在自己頭腦中建構新的科學理論知識,提高職業的適應能力。

篇5

一、吃透教材――基礎

吃透教材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有效地使用教材。所以,要想真正地上好一節課,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充分備課。如果教師本身對教材的把握不夠,當然就很難上出一節精彩有效的課。

從細微處去理解教材內容。在這樣系統掌握知識結構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對本節教學做出科學的設計;準確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清晰地安排教學環節;明確每一環節的有效教學策略;對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詳略處理,突出教學的重點,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否則,如果教師對教學中處理的一些內容脫離了教材重點,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也不明白教師到底想帶領他們重點要學什么。

二、優化方式――重點

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優化教學方式是重點。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好的教學方式,學生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好更多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無論是任何一門學科,無論是哪一節教學內容,教師都應該考慮還有沒有另外一種教學方法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如果對一節課的教學方式沒有這樣一種理想追求,那么,所設計的課堂教學達到高效也許只能是空談。

三、及時總結――完善

課堂教學總結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課堂教學總結包括對一節課堂教學的全面總結和課堂教學中的小結。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進行必要的小結,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對一節課成功教學的完善,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知識的難點,促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四、鞏固練習――保障

課上鞏固練習是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學習內容,可能對一些學優生來說很容易就會了,然而我們教學中所面臨的是全體學生,要照顧到學生整體,要有利于促進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對知識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也正體現了鞏固練習對提高教學效果的保障性。

篇6

筆者現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略談幾點看法:

第一,我們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全方面的認識。

1.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說、唱、玩、演、看”等各種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認識英語、習得英語、運用英語,使他們通過小學初始階段的學習,樹立積極的英語學習觀,培養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為今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這個目的為基點,同時,在課堂中,運用新理念進行評價,促使課堂教學任務更有效地完成。

2.《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樹立教學評價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的觀念,敢于在教學中創新,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既是組織者、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達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知識點和知識技能。教師要真正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3.明確小學英語教師需具備的素養,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挑戰。小學英語教師面對的都是滿臉稚氣的孩子,他們主要是通過“說、唱、玩、演、看”的活動習得第二語言。

第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1.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產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了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學生階段性的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要不斷加以調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教師課堂中的評價要促使學生有參與的需要、有表現的欲望,不要壓抑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活化教材,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設計符合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知識水平及表現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兒童的智力差異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接受能力好、表現欲強、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樣要加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在活動中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3.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象產生。

4.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評價反饋的目的正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反饋總結方式可采用寫課堂教學小結、讓學生填寫調查表或與學生交談等方式。

第三,課堂評價形式是保證評價內容得以實施的方式。

篇7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教學效率 提高效益的方法

效率,是人們實踐探究活動的“總追求”、“落腳點”。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及課改的實施,其效率所隱含的內在特性和衡量標尺發生了豐富的變革和深刻的變化。教育實踐學認為,學科目標要求通常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構成。初中生作為其重要參與對象,衡量評判有效“參考”。新課程明確指出:“學生是整個教學實踐活動的‘中心’,學習能力培養是其教學活動的‘重心’。”因此,筆者認為,教學效率的提高應圍繞學生主體做文章,讓數學課堂師生充分互動起來,主體技能得到充分鍛煉。鑒于上述感知,筆者現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進行論述。

一、實施互動協作教學活動,讓初中生主體充分參與課堂教學。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活動效能由主體參與教學程度決定,課堂進程需要主體深度參加和積極互助。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廣闊“舞臺”,課堂教學活動具有鮮明的雙邊性和互動性,課堂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讓學生主體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初中生引入和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采用師生對話、討論、交流、探析等雙向互動模式,組織初中生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教學進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遙相呼應,同頻共振,互動協作,主體特性得到充分體現。如“矩形的性質”一節課“矩形的性質”知識點教學活動中,教者采用實驗操作法教學手段,運用“師引生探”的形式,與初中生一起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學習工具動手測量矩形圖形及折疊矩形圖紙等,逐步引導初中生將測量和折疊的圖形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要求初中生通過同桌討論活動,總結概括出矩形圖形所具備的特性為“矩形對邊平行且相等;(同平行四邊形);(2)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4)矩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初中生對矩形性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知。師生互動、共同探知矩形性質的教學活動,將學生作為課堂重要“生力軍”,其學習主體特性得到有效凸顯,提高了初中生的數學認知程度。

二、實施探究解析教學活動,讓初中生數學能力得到充實錘煉。

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讓學生有效“升起來”,是初中數學的最根本、最現實的要義。教育實踐學指出,課堂是學生錘煉、提升的“平臺”,課堂教學進程就是學生錘煉技能的實踐進程。當前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重要考評標準之一,就是學習對象的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預設和生成進程中,要始終樹立“學生核心,能力第一”教學理念,將數學技能培養滲透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引導主體深入思維實踐,組織主體深刻思考研析,指導主體深切概括判斷,在充足實踐和有效指導下,切實錘煉和培養學習能力。

問題:如圖所示,D,E分別是三角形ABC邊BC,AC的中點,AB=2AF,試判斷四邊形ADEF的形狀,并加以證明。

學生解析:該案例要證明ADEF的形狀,應該借助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性質內容,構建等量關系以此證明。

教師指點,強調指出:該問題證明時,要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

學生完善,推導解題思路:根據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可以得DE與BF平行,DE與AB的關系為1∶2.然后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內容,從而判定出該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學生書寫解題過程活動,過程略。

教師組織同桌之間批改解題過程并深入交流。

教師與學生結合探析案例進程,共同歸納解題方法:正確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及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是該問題解答的關鍵。

上述案例教學活動,初中生成為案例解答的“主要實施者”,并在教師科學有序的指點和引導下,完成了問題條件內容的探知、解題思路的確定,以及解題過程的探析和解答方法的概括等探究實踐“任務”,初中生主體得到了有效鍛煉,很好地落實了新課改核心精髓。

三、實施反思評析教學活動,讓初中生數學學習素養精益求精。

學習實踐活動需要學習主體進行深刻的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整改,以期達到學習方法、解析素養、學習效果精益求精。初中生在課堂學習探究中,需要對自身學習活動進程表現及效能進行全面的認知和深入的“總結”及深刻的“反思”。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引者,承擔著指導評判學生學習活動表現及效果的“職責”。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初中生學習實踐的評判工作,運用教學評價,對初中生數學學習的活動、解析思路、解答過程及學習效能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判,多給予肯定評價,保護初中生學習積極性,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另一方面要創新教學評價,組織初中生進行小組合作評價,讓初中生成為學習活動“評委”,對他人學習活動進程進行評判,并深入交流評判觀點,相互借鑒,形成科學評判結論,使初中生在他評和自評活動中,學習缺陷有效改正,學習效能有效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進程中,在做好以上所述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創新教學方法舉措,合理設計教學步驟,科學預設教學預案,助推課堂教與學和諧發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杜惠蓉.新課程條件下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6).

篇8

幾年來,我們針對勞動課的課型、課堂教學結構、教學原則及教學方法等幾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在 此談一下我們粗淺的體會。

一、勞動課的課型

小學勞動課教學內容,是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要求編寫的。由于年段的不同,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學內容不同,課堂教學的類型也存在差異。

所謂課型,是指依據教學的基本任務而劃分的課的類別。由于勞動課教學任務與要求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就必然產生多樣性的課型。又由于實踐性是勞動課教學的第一特性,所以,不論采取什么樣的課型進行勞動課 的課堂教學,都不能忽視實踐環節。

我們認為勞動課的課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課堂講練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談話、講解說明、演示等方法,講授知識與技能。練是用引 導啟發方式,指導學生從模仿、半獨立到獨立進行操作實踐。這類課型的教學中,應精講多練,實踐時間所占 課堂教學時間的比例應大些。如《包水餃》、《扎紅花》、《釘紐扣》等課。

2.家庭實踐課。這種類型課的特點是勞動實踐場地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演示示范,學生理解 并掌握了知識要點后,回到家中由家長指導實踐。再由家長填寫信息卡,將學練結果反饋給教師。如《自行車 的簡單保養》、《漬菜》、《洗澡》等課。

3.社會實踐課。教材中一些公益勞動、簡單生產勞動項目課,如《給花壇拔草》、《水稻插秧》、《樹 木管理》等屬此種類型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授指導,初步掌握了某項勞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后,再通過為社會服務的實踐,進一步學練勞動技能。

4.實地參觀課。此類課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根據教育教學要求,有計劃地 組織學生到生產或技術現場(如各類工廠、農場、飼養場、礦山等)實地觀察學習。學生不僅能在實際參觀中 ,把課堂教學中初步學到的知識技能,通過實地觀察學習獲得進一步提高,而且還可以看到科學技術在生產實 踐中的廣泛應用及實際社會價值,激發其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二、勞動課的課堂教學結構

勞動課教學中,不同教材內容不但分屬不同課型,而且每一種類型課又都有一定的結構。課型不同,課的 結構也不同。既使同類型課,由于年段不同、教法不同,它的教學結構也會有變化。所以,為了提高勞動課教 學質量,必須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精心設計和研究,使之不斷優化。

雖然,勞動課課堂教學中,因為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的制約,課型和課的結構千差萬別,但是和其它學科 一樣,它的基本教學結構還是存在的。我們認為,根據勞動課學科教學特點,勞動課的基本教學結構,大體可 分為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①導入新課。

②講授演示。

③實踐指導。

④展示成果。

⑤總結引導。

從教與學兩方面看,這五個環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一基本教學活動體系中,②講授演示、③實踐指導兩部分,應是勞動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環節。一節課 的主要教學時間應該用在這兩大環節中。幾年的教學實踐研究表明,教師的講授指導、演示時間,應不超過十 五分鐘,而學生的實踐操作時間要保證二十分鐘左右。所以,把握好教學結構中的主體環節,才能擺好教與學 的關系。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講多練,充分體現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在勞動課課堂教學中,因為教材內容、學生年齡、教學場地的不同,教學結構也應進行調整設計, 使之適應教學實際。但是,無論如何設計變化,都應著重三個關鍵環節:①導課、②講授演示、③總結引導。 轉貼于

各學科的導課形式有所不同,但導課卻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環節。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教師設計精當的導言,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可以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能力。如 教師在教學《做蠅拍》一課時的導言設計是:“夏天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來了,花兒紅了,樹兒綠了,同學們也 換上了彩蝶般的衣服,可是,在這令人陶醉的美麗季節里,蒼蠅卻給我們帶來許多煩惱……”。使學生對做蠅 拍勞動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導言的設計形式許多,如創設情境、范作引趣、音象激情、比較探索、巧設謎語、表演導入等。

但是,任何一種導課形式的設計運用,都應做到:①求精。即語言精當概括,言簡意賅,切中要點。②求 疑。即有針對性、啟發性、可接受性。要針對教學目的設計,能引起學生思考,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③求巧 。即要巧妙有趣、生動活潑。④求準。導語要嚴密、精當、準確,引導學生思維進入正確軌道。

講授演示環節,是勞動課教學中的主體重點環節,是一節課的成敗關鍵。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充分在 這一教學環節中體現。在結合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講授本節課中勞動項目的知識,操作步驟方法、要領等 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器官,通過聽講、觀看板書,觀察示范操作學好新知,為實踐和創作打好基礎。

教師的講授,既有精辟的講述,又包含教師的科學準確的演示示范。而這一教學環節的時間很緊,僅十余 分鐘。這就要求教師應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備好課,才能做到講授語言精煉、知識傳授深入淺出,正確無誤, 操作規程明確具體,演示示范動作規范、直觀。根據勞動課教學特點,合理、精確、直觀地使用音象、掛圖、 實物范作等教具,都能事半功倍地補充教師的語言講解。如教師在教學《學用扳書》一課時,巧妙地利用實物 投影演示,使學生直觀明了扳手卡口與螺栓的關系,教學效果明顯。

總結引導是勞動課教學的最后環節。上好一節課,教師不僅要重視導入的巧妙設計,還應做好收尾的精心 安排。教師要針對本節課所授知識、技能及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板書進行全面概括。在概括總結之中,教師 要恰當地做好兩個點撥:一是本課學做的步驟方法,引發學生進行再創作實踐。二是思想情感的教育性作用, 啟迪學生的深層思考。如教師在教學《煎雞蛋》一課時,當學生品嘗親手煎好的香噴噴的雞蛋時,教師不失時 機地布置作業:“今晚回家,再親手煎一盤雞蛋,讓勞累一天的爸爸媽媽品嘗、評價你的勞動成果,好不好? ”既達到了引導學生樂于參與家務勞動的教學目的,又點撥啟迪了學生尊敬長輩的思想情感。

總結引導的形式方法很多,但設計要精當簡潔,畫龍點睛,突出重點,要給學生“課已盡而意無窮”之感 ,從而繼續保持學習興趣,進而繼續探討和進行再創作。

三、勞動課教學要貫徹的原則

根據勞動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我們認為,勞動課的課堂教學中,依據教材內容備好、上好一節課,就必 須在遵循勞動課的規律和特點的前提下,堅持貫徹“趣、精、活、實”四字教學原則。

趣: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教師在講授與演示指導中要具有趣味性、啟發性 。

精:講授知識及操作方法的語言要精確,教師的操作演示要精確規范。

活:教師的教態、語言要親切自然,教學氣氛要輕松活潑。

實: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及進行思想教育的三項任務要落到實處。

一節好的勞動課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親切樸實的教態、精美的范作、精練活潑的導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實物、掛圖、電教手段),靈活準確而又規范的演示,精辟的語言講述和精 確的板書,使學生扎實牢固的通過直觀獲取知識要點。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有趣的教學組織形式,精當的點 撥指導,促進學生興趣盎然地通過動腦動手實踐,落實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最終教師以靈活的形式展示教學成 果,并予以恰當的評價,讓學生在體驗到勞動的愉悅中,盟生“樂學”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在潛移默化中 得到落實。

篇9

關鍵詞:體育教育;體育教學技能;內容進程;路徑

體育課堂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實施的效果與多種因素相關。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技能培養的過程中,雖然對教學中的一些技能如講解、提問、導人、板書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很多學生仍然不能很好地組織和實施一節課,教學過程中思路不清、層次不明、遺漏內容等現象時有發生,但這些現象嚴重阻礙了學生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置之不理的話,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對教學技能的形成極為不利。從體育教學內容進程的角度研究教學的順序、路徑和層次,幫助學生理清上課思路,讓學生學會從教學的角度去把握教材的內容,輕松上陣,結合所學的各種方法來組織和實施一節體育課,完善其體育的教學技能。

1.體育教學技能概述

1.1體育教學技能釋義《辭海》將技能定義為:運用知識和經驗執行一定活動的能力Ⅱq技能。技能都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后天習得的。由此可得教師的體育教學技能就是教師運用相關知識和經驗進行教學活動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練習而獲得的能力。

1 o2影響體育教學技能形成的因素體育教學技能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專業知識、專項技能、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等,但是這些知識和專項技能的應用如果沒有建立在對所教內容的準確把握和科學分析之上,高效的體育教學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2.實施體育課的技能培養

2ol備課2.1.1樹立正確的體育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以不同的教學思想作指導,教學方法所表現出來的效能和作用便會截然不同,貫徹不同的教學思想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同樣如果沒有好的教學思想做指導,從同樣的角度出發,也會有不同的觀點。從教學內容的角度理清內容的層次,明晰教學的順序和思路,應該以當今的體育教學新理念“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在依據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導人、展開和總結時,應該以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探索中,而不是事事告訴學生做什么、該怎么做;事事都對學生進行明確要求和規定;每次都告訴學生答案;嚴格按計劃行事等,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體育興趣的形成,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2.1I2明確課的類型

把握所教的內容首先要明確課的類型,課的類型根據課的具體任務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考核課四種,這是學生授課前應該知道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理清教學的內容,這一步開始也是要從整體上審視教學內容,明確要教給學生什么,這些內容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進行教學,哪些是難掌握或理解的、哪些是容易掌握或理解的、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理解的,分清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乒乓球推擋球的新授課,重點應該為球拍半橫,前臂外旋前伸迎擊球,難點應該為調整好拍面角度、控制好推球力量。

2.1.3分配教學時間與教學順序體育實踐課的主要形式是身體練習、身體參與,只有承擔一定的一52一運動量和負荷才能完成對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須保證必要的練習時間。有限的時間如何合理的分配是成功進行教學必須要考慮的一步。就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應先安排較難的教學內容的時間。再安排較容易的內容的時間,且難的教學內容在時間上要給予保證。

2.1.4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如果從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講,太難和太易的教學內容就不宜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太難的內容學生不容易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問題的答案,一方面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形成了時間的浪費。太易的教學內容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或者沒有探究的價值。難的易于分解的內容往往可進行分解教學法,容易的內容往往可采用完整教學法。

2.1.5用整體觀來認識體育課堂的結構從教學的內容進程上來看,體育課堂教學的結構,可以理解為教學導人、教學展開、教學總結三個階段。學生在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從體育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結構上來認識,明確一節體育課堂教學應該首先要進行導入之后就要展開所學的內容,最后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三部分缺一不可。

轉貼于 2.2組織實施體育課的順序 2.2.1教學內容導人為何需要導入,應該導人哪些內容,如何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導入,是進行教學內容導入應該考慮的問題。

教學內容的難易、練習密度的大小,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會造成負荷,學生心理壓力過重,疲勞就會過早出現。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一些教學內容往往比較抽象、復雜、難懂、難掌握或者是簡單無趣、甚至是枯燥的等,直接進行內容的講述,學生的興趣較難調動,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或者明確學習目標較為不利,不容易讓學生分清重難點,無法較好的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導入就顯得異常重要。導入的目的就是達到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觀察思考等,它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做好生理和心理的準備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內容的導入這一步不可或缺。

2.2.2部分內容的展開教學

在分清楚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恰當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導入后,接下來就需要針對各項內容展開教學,但展開教學不是整個教學內容一大片,不分前后沒有層次地進行展開,展開教學要注意內容的層次,展開之前首先要理清內容的層次,明確要進行的內容由哪些要點所組成,將這些要點組成問題串或者問題鏈,明確要解決的問題、要掌握的要點,逐點依次安排教學的方法、學練的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保持較高的水平,如果各個內容集中講解和集中練習,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過早疲勞、厭倦等狀況,因此,在進行內容的展開過程中,應該將內容分層、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的小問題,減小每個內容的注意時間,讓學生獲得間歇的休息和短暫的放松。

2.2.3課堂教學總結

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在多個方面進行表率和有針對性的練習,總結能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

學生在學練中出現了問題、在回答問題時等都需要老師快速地進行總結,找到學生問題的根源、捕捉學生的思想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不僅可以給學生作出表率,無形中給學生施加影響,讓學生善于對問題進行總結,養成總結問題的習慣,而且還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明晰課堂所學的內容,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因此在內容展開教學后要對所教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總結,可以安排在各個問題的解決之后,也可以是在課堂結束之前。

從處理教學內容的角度,幫助學生理清體育教學內容的層次,明確上課的思路,對于提高學生的教學自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和教學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教育教學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斷的練習,而且對教材的挖掘特別是教材的處理不僅僅是對教材內容本身的加工,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已有的文化觀念,學生的個別差異以及教學時間、教學資源的分配等。因此培養學生的課堂教育教學能力,尚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總結和概括,查漏補缺。

篇10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

現階段大部分教師認識到導入語設計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作用,但忽視對課堂教學結尾藝術的合理把握與設計,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產生深入學習的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無法確定學習的重點,不利于主動式學習的開展,所以,針對高中課堂教學結尾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課堂結尾藝術的基本要求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決定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等,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同樣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結尾藝術的作用下對語文知識、規律等產生較全面的認識,并形成科學、合理的認知和實驗方法,為運用語文知識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應注重知識點的有效歸納、教學中心的全面概括和對學生思想、素養的主動啟發等,這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不僅要向學生直接地傳授相關知識、理論,而且要使學生在教學結尾對學習方法、重點等產生正確的認知,使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生動、簡練,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準確、全面地表達課堂教學結尾設計內容,發揮課堂教學結尾藝術的作用,落實“授人以漁”。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的體現

1.總結式結尾藝術

此種結尾形式注重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等進行歸納總結,所以具有深化主題、突出重點、結尾呼應、強化記憶等優勢,現階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對教師的知識整理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教師在講授《邊城》時,可利用總結式課堂教學結尾藝術,直接指出學生應認真感知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美的環境;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主人公翠翠的人性美、靈魂美以及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中的人性美,使學生在對文章整體結構和內容等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的重點進行全面的把握,這對達到教學目的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技能式結尾藝術

結合現代高中語文教學的《課程標準》可以發現,現代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通過知識傳授學生相應的技能,進而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和素養等,使學生的創造、實踐等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強化訓練,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也可以應用技能式結尾藝術,即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的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應用,使學生在問題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并針對性地對自我能力進行完善和強化,可見此類結尾藝術在實用性、針對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例如,教師在語文教學結尾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溝通、表達的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觀點表達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

3.過渡式結尾藝術

此種藝術形式通常應用于某個“單元”教學完成階段,如某篇課文、某個教學單元等,其強調教師通過對“單元”教學內容的總結,使學生對后續學習產生一定的認知,進而形成后續學習的主觀愿望,實踐證明系結尾藝術形式的有效運用,有利于學生樹立整體學習意識,將分散的學習內容系統化,進而形成整體的學習思維,對培養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創造教學氛圍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授《陳情表》時,可利用過渡式課堂教學結尾藝術,在總結《陳情表》將孝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的基礎上,引入下篇文章《祭十二郎文》中為何韓愈對只具有叔侄關系的十二郎去世悲痛欲絕,作者希望表達什么情感,使學生在對《陳情表》產生一定情感認知的基礎上,產生對下篇文章學習的欲望,這種設置疑問懸念的過渡方式,在深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4.想象式結尾藝術

語文教學內容通常是抽象的,學生不能通過視覺的感官,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全面的認識,所以在教學結尾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生活、學習、閱歷等方面的經驗與想象力相結合,進而使教學的內容得到豐富,這對強化學生記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學生從狹小的思維圈進行輻射式的思維擴散,將“填鴨式”被動教學向學生主動吸收轉變。例如教師在講授《項鏈》時,可利用想象式課堂教學結尾藝術,引導學生利用成語對馬蒂爾德的性格進行概括,學生可能以愛慕虛榮、善解人意、通情達理。恪守道義等看似矛盾,但在馬蒂爾德身上卻完美結合的詞語對其進行形容,這對學生強化對主人公的認識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可以將馬蒂爾德與生活中的人物相聯系,對學生深化認識也具有推動作用。

5.啟發式結尾藝術

啟發式結尾藝術是拓展高中語文教學范圍,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探究的有效途徑,可彌補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局限性,調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化相關學習的主觀欲望。例如教師在講授《哈姆雷特》時,可利用啟發式課堂教學結尾藝術,指出其節選自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引導學生結合課堂中的學習,對《哈姆雷特》全本進行閱讀,更加全面地體會人文主義思想,使學生在有限教學中得到啟發,進而主動進行深入的學習,這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具有積極作用。

6.抒情式結尾藝術

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通常通過故事敘述、語言描繪等體現作者內心的情感或精神內涵,而學生通過對作者情感、精神的內化吸收,形成《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素養、能力,所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也可以應用抒情式藝術形式,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潛在情感的深度挖掘和正確把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在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的基礎上,運用抒情的語言進行總結,使學生在教師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刺激下,在思維、情感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可見此結尾藝術形式在深化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敏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授《赤壁賦》時,可利用抒情式課堂教學結尾藝術,以“蘇軾作為一代文人,在國家有難時亦能有挺身而出、化身歷史英雄的心聲,對外敵入侵、國家衰弱產生憂慮,學生們作為現代青年,更應有愛國的赤子之心,時刻以“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對自我進行要求。進行教學結尾,使學生不僅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而且在情感上也更容易引起共鳴。

7.煽情式結尾藝術

煽情式結尾藝術與抒情式結尾藝術既具有共同點也存在差異,其同樣強調教師在學生對作者表達情感、思想產生一定共鳴的基礎上,利用深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深化,但其更強調學生通過教師的煽情,比感染和啟迪,使學生得到更加深入的情感熏陶,甚至在行動中對其進行有意識的模仿等。此藝術結尾形式通常應用于在情感、精神、歷史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中,例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等文章,其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氛圍塑造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結尾藝術的合理運用,是教師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必然選擇,其不僅使整體教學更加豐富飽滿,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深化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滿足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所以應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關注,并積極地進行應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吳耀新.新課程視野中的高中語文課堂藝術探微――以《短歌行》課堂教學實錄為例[J].中學語文,2012,09:38-40.

2.吳耀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二題[J].學語文,2012,02:68+59.

3.牟紫微.試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2:40.

4.王連花.高中語文教學“留白”藝術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5.楊定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尾藝術淺探[J].課外語文,201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