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教學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它大致包括:根據實際情景、觀察到的現象和可以獲得的信息,從兒童已有的知識、對問題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學概念(想法)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的解答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實驗或進行觀察;收集和整理數據;得出結論和進行交流;提出新的問題……在有些探究課題中,還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聯系。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么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并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為一種課程的目標。〈科學課程標準〉認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的,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對年幼的學生來說,可能學習探究的過程比掌握具體的知識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認為,小學的科學教育中只是承擔科學啟蒙的任務,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在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兒童已有的科學基礎上精心選擇和組織兒童探究的內容,而只是在課堂上采用零碎的、雜亂的案例,那么這樣的探究式科學教育將會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達到培養兒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學教育中,需要把讓兒童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想法)、改善和糾正已有的科學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
篇2
今天我看了<<中庸:語文教學的呼喚>>的文章,對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很有同感,所以就很想把這個故事轉述給大家.一個原本賣魚的人很想成為詩人,寫了很詩,他去找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向他請教,拿了一大疊詩稿給他看,這位詩人用了一個多小時很快看完,對這個人說:"你還是去賣魚吧,寫詩你沒什么感覺."他聽后大喜過望,"我就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可是每次去出版社他們退給我詩稿,總對我說回去繼續努力!我老早就想聽你這句話了,只有你對我最真誠.謝謝你!"不知道老師們聽過有沒有受到啟發?我在自己的筆記本里寫下:"賞識不是萬能的!"無原則的賞識有可能會誤人子弟。就像故事中的賣魚人,也許他選擇把賣魚生意經營好,做強做大,更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他聽了那些賞識、鼓勵的話卻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回過頭再想想我們的教育有時真是會走極端,小組合作大家都小組合作,大家說小組合作效果不好,就都不用;探究學習風流行時,大家都去自主探索,不論年段和實際情況……
自從出現“賞識教育”,課堂里老師都是表揚,很少糾偏,好像你一指出學生的缺點、錯誤,你就沒有賞識他,沒有平等對待學生,蹲得不夠“低”,你的課堂就是傳統的,你沒有轉變教學思想,太落伍了!
我想我們還真的得反思自己:看問題是否客觀?是否辯證?是否簡單化了?事物都有兩面性,沒有哪一種教育方式是萬能的,有利就有弊!有時候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我們還真得向我們的老祖宗學習,走“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客觀理性!教無定法,只要是合適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不是流行的就是最好.
篇3
蔡林森的人生觀:人活著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學。這樣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人一輩子吃苦,一輩子自學,一輩子創新,就會一輩子幸福,一輩子快樂。
一、吃苦是福
是這個理論讓很多人認為不該辦的、不能辦的、辦不成功的事,他卻辦好了,辦成功了。有人認為沒上過學的,就當不成教師,當不好教師,而他卻成了名教師、名校長;有人認為應該撤并的、不該存在的一個薄弱學校,他卻把它辦成了一所名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吃苦”在先,并堅持吃苦,不停地學習,不停地追求……
二、吃苦才能學會學習
從上不起學,到考入高校,他一邊干活,一邊自學,并主動地自學,碰到不會的,就請教別人。不久,他的成績就提高了,而且他還采用“先自己學習,再請老師教”的方法,使他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成績更好了。
三、吃苦才能當好教師
上學時的吃苦精神,使他認為只要吃苦就能成為一名好教師。正是吃苦,他教過初中物理、政治,當過體育、音樂、美術教師,當過班主任、學校總務主任、教導主任。因為他能吃苦,能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創新;他什么都肯干,干什么都行,并且都取得了很優秀的成績。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當教師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努力干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多干事,不怕在工作中多付出。
四、吃苦才能建成名校
篇4
這本《愛的教育》采用了一種奇特的方式來敘述故事。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共同閱讀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2021《愛的教育》讀后感學習感悟5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愛的教育》讀后感(一)假期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讀后感(二)其實我早就想要有這本書了,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我想看看,這愛的教育是一種什么教育。
帶著這個疑問,我得到了這一本書。
這本書中記錄著一個意大利小學生每天所過的生活與接觸到的人,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描寫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真摯的愛……
我最喜歡是這本書中的“賣炭人和紳士”,它里面寫了:人和人都是同等的,沒有貧富之分。不能因為一點小小的差距而貶低他人的等級。就算是再富有的人也犯錯,而不能因為他富有就縱容他。文中諾比士的父親就是一個不因為富有而欺負窮人的紳士。只有你去尊重他人,他人就會尊重你。要養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世界和生活,是起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課。
愛,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它并不是來逼迫你去什么,而是一種加以行動上的教育。沒有了煩惱,沒有的精神上的脆弱。這就是愛的教育,這是我的理解。
但是,這個問題是解決了,我又有了一個值得我思考的問題:愛,是什么呢?
有人說被愛是一種幸福,有人說愛是一種動力……到底愛是什么呢?我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知道我是爸爸媽媽愛著的,而未對他們說過我愛你們。我不知道我對爸爸媽媽的愛是什么?學習上,我有對老師的愛;友情上,我有對朋友的愛;親情上,我有對遠在天國的爺爺的思念的愛……但是我對爸爸媽媽的愛是什么呢?是空虛的嗎?空虛的愛,又是什么呢?
沒有想到,一本小小的書,會給我極大的思考,這應該我讀完后的感受吧。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覺自己沉浸在愛的海洋中。從中,我領悟了;再壞,再可怕的人也會被受融化。遇到可憐人應當伸出救援之手。愛能挽救一切,愛是黑暗中的一束陽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驚人的收獲。
《愛的教育》讀后感(三)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啟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部生動的人生教科書……看了《愛的教育》這本風行全球、膾炙人口的偉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仿佛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突然之間感悟到原來愛是那么神圣、高尚與深沉。這里的愛有對國家、民族之愛,有父母朋友之愛,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個愛的故事都能給一個人啟發,都能告訴我們一個愛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學,在玩雪時不小心打傷了一位老職員的眼睛。他當時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學卡羅內的鼓勵之下,勇敢地承認了錯誤并且來到老職員家中。他強忍著淚水,把自己那本最心愛、寶貴的、像生命一樣的郵票集當作回報老人原諒的他禮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職員康復以后,親自到卡洛菲的學校,把郵票集還給了他,還送他盼望已久的三張難得的郵票。
是啊,這就是愛!是同學之愛使卡洛菲勇敢的承認了錯誤,如果沒有卡羅內的耐心開導與鼓勵,卡洛菲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站出來的,這樣一來就會有一個人無辜的去當替罪羊。如果沒有校長對學生的愛,那么卡洛菲也絕不可能再去老職員家賠禮道歉了。因為卡洛菲的這一舉動才使老職員歸還郵票集并贈送郵票來表達對卡洛菲的愛,讓愛在幾代人中間得以延續和發展。
如果心中沒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它不論多么優秀,但看起來仍舊是蒼白無力的!
我們愛的,早已不僅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還有更多的人等著我們去愛。愛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選擇,去愛吧!去擁抱美好的一切,世界將會更燦爛無比!有愛才會有奉獻!
《愛的教育》讀后感(四)泰戈爾曾經說過:“愛是恒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著風暴卻不以動,愛就是充實了生命,正如盛滿了酒杯。”在看《愛的教育》時,故事中的情節深深地感動著我,使我不禁好幾次流下了淚水。我并不在意這本書的文化價值有多高,只要這本書流露著真情實感,讓人看了流連忘返,這就是一本好書。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忍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當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教會他寬容與理解。這本書還有一個每月故事的版塊,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對家國情懷做了最好的詮釋,讀起來讓人心頭怦然一震,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衛祖國,使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愛的教育》這本書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費魯喬的血》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費魯喬的孩子總和人家打架,和人家賭博,是個壞孩子。可他卻有個愛他的祖母,祖母見費魯喬又和人家打架了,便教育他要做個乖孩子,不要走歪道。費魯喬心里知道錯了,很悔恨自己當初的行為,準備和祖母道歉。可就在這時,兩個強盜闖了進來,祖母認出了其中一個強盜,強盜察覺自己被認出來了,便拿著刀向祖母撲去,費魯喬見狀,馬上撲在了祖母的身上,擋了那一刀,強盜走了。夜寧靜得可怕,費魯喬的靈魂已經去了天國……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費魯喬對祖母那深深的愛,故事詮釋的愛是那樣的真誠。我想,天國的費魯喬肯定已經化身為愛的天使,永遠守護著他的祖母。
經典是不畏懼時間的,雖然經歷了一百年的光陰,但這本《愛的教育》依然閃爍著最耀眼的光芒,引導著每一個閱讀它的人感受愛的芬芳!
《愛的教育》讀后感(五)愛的教育是一本好書,它可以使我們懂得尊老愛幼的法則,可以讓我們學會文明禮節,可以讓我們和同學友好相處。
愛的教育,主要寫的是小學生安利柯與一些伙伴、一些老師、一些家人和祖國產生的愛的故事。小學生安利柯并用日記的形式,將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使無數的孩子在這些故事的感染下健康成長。
愛的教育里有許多感人的文章,比如:《為父著想》,許利亞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是安利柯的同班同學。許利亞家生活比較艱苦,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靠許利亞的父親一人上班賺錢。父親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要在鐵路上工作,夜晚還要在家用正楷字抄名冊,500條才能賺3元錢。有一次許利亞看到了,就想了一個主意:我一定要幫父親。于是他趁父親睡了的時候,偷偷起床幫父親抄名冊,一直抄到深夜3點才遲遲入睡。第二天父親起來數名冊的時候,看到昨夜抄的名冊有多了許多,可高興了!但他卻不知道是誰幫他抄的。許利亞也沒有告訴父親。許利亞白天上課,晚上幫父親抄名冊,這樣的日子持續了1個月。最后還是被父親發現了,但父親并沒有責罵他,而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醫院的天使》、《病中的老師》和《遇險的船》都是感人的文章。
愛的教育里,也有許多讓人感到可愛的文章,例如:《幼兒園》。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們吃飯的時候特別可愛。有人拿了兩個勺子吃;有人直接用手抓著吃;還有人將豆子一粒一粒的裝進口袋里,更可愛的人用小圍裙包住豆子再捏成糨糊。特別的孩子一邊吃飯一邊出神的看著蒼蠅飛。孩子們吃完了飯,便在院中玩。有的玩游戲,有的唱歌跳舞,還有的聽老師講故事……《可憐的盲童》、《學校的女老師們》和《俠義的行為》都是寫的比較可愛的。
愛的教育里有許多許多好詞好句好段:沉甸甸、川流不息、嘰嘰咕咕、洋溢、亂哄哄、哇哇大哭、寒喧。我巴不得早點兒用上這些嶄新的本子,更巴不得早點兒看到那些久別的同學,于是,我的腳步不禁快了起來。
篇5
—《愛的教育》讀后感
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構成這部作品的只要內容,其間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潑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的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于它包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由于它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細微 出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看完全書,激蕩與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不過,德 亞米契斯認為,借助學校教育、借助博愛、諒解的精神,可以變革現狀。他特別重視學校教育,因為學校承擔著培養社會新一代成員的使命。這也是德 亞米契斯傾注心血于寫作《愛的教育》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
《愛的教育》在我國獲得了久遠的、廣泛的傳播,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外國文學名著。
篇6
關于《不跪著教書》讀后感優秀范文 最近有幸讀了吳非老是的《不跪著教書》一書,能感受到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獨立人格和有個性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著教書”,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首先要學會學習。“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智慧的源泉,而要獲得知識就必須學習。學習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凈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思維品質。一生都將自己的閱讀視野局限在幾本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上的人,又能給學生怎樣的人文體驗?雖說教師不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閱讀視野都比不上學生又怎么可以引領學生呢?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處。如果教師沒有“源頭活水”,又怎能有學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斷地吸收知識的營養,你才能集百家之長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維之花絢麗綻放,使自己的風格之樹悄然生長。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還要善于思考。教師要做一個“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不邯鄲學步、不墨守陳規、死守教條,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們教育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同樣我們教師自己也不能“死教書”“教死書”。
“如果教師是跪著,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這樣的學生怎么能肩負起振興中華和復興偉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思考者,他要對教育的本質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個性。一個不愿思考的教師只能是一個庸師,思考的目的不是作烏托邦的空想,而是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點滴的思維火花,逐步讓它明亮起來,指引著你的實踐之路。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需要學會創新。創新不迷信權威。對于權威,我們可以學習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經過我們的理性之光燭照的思維的精華。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是因為他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如果簡單的學習和復制,你只能是一個贗品。創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學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創立自己的教學理論。
中國人已經有幾千年“跪”的歷史了,在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的今天,我們該學會“站立著”。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保持獨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養更多的“站立著”的公民。
關于《不跪著教書》讀后感優秀范文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極缺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難題也沒有努力思考的習慣,遇到一點問題就開始找父母要手機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媽媽,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學生的不思考,遇到難題沒有鉆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現成的答案。沒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沒有思考,就不會成功。
吳非老師的這本《不跪著教書》,收入的是對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對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而不跑著教書。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
而想要成為一個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應當是知識分子的必備要素。我們所培養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有我們愛思考,才能引領學生成為思想者,鑄造健全的人格。
作為一名公民,應當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慮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問題。多讀書,多思考,才能有所發現,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從,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一個學生,只有當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與懷疑精神時,他才會有充實的內心,才會對探索的熱愛,他才能始終充滿活力,才會真正認識到世界的美妙。我們就是想培養出這樣的人——能夠經常地變換自己的思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養成周密思考的習慣,具有冷靜地觀察與思考的習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給學生心靈世界種下什么樣的種子?這是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思考這個問題,那么我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我們要培養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這絕不應該是一句空話,而要不思考,不斷付諸行動。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陸離,學校也不應該成為污濁世俗之地。我們永遠都該傳遞給學生真善美,傳遞給學生正能量,教育學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著,能不斷掙斷纏繞過來的鎖鏈,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與求索。
而我要做一個會思考的老師,首先得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都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現在只有一桶水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內容要不斷更新,然而,這些東西如果不從書上而來,應該如何實現呢?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變,我們如何面跟得上這信息時代和這個時代下的未來的一代?
我們一直希望教育是詩,老師是神,在校園這一片凈土上書寫未來的童話,為了培養培養站直的人而不跪著讀書也不跪著教書!
關于《不跪著教書》讀后感優秀范文
《不跪著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記錄了吳非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以及與教育相關的生活現象中所體會到的。我欣賞吳非老師的文采、膽識,欽佩吳非老師的人格、信念。
篇7
書中精辟地講述了一個人不論是想成就一番事業,還是做好日常工作,只要做好每一個細節,就能獲得成功。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者。從始至終貫穿一宗旨——細節決定成敗。下面為大家進整理了一些關于《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請您閱讀。
《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1學校推薦的讀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讀罷此書,掩飾不住內心的那份激動,讀到一本好書猶如邂逅一位大師。正如有人說,讀書是在書中發現自己、反思自己。的確,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為汪先生的良苦用心所感動,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回顧全書,作者用極為詳盡真實的案例和一系列令人膽戰心驚的數據強有力地證明了細節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細節決定成敗》讀完后,我感受到書中所強調的細節問題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問題,對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我作為一老師,在讀完這本書后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點膚淺的想法。作者所強調的注重細節的理念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分明有著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那么,怎樣才能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使它為我們的教育服務呢
從對老師自身的要求來看,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切細節問題當作一件大事來做,花大力氣做,把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細致嚴謹。比如備課中的問題設計,問什么問題怎樣問何時問甚至問題的遣詞造句都要進行慎重的考慮和選擇,爭取使每個問題都問得有價值,有針對性。另外。老師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因為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最后,老師還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來教育管理學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對象,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等細節上的表現,了解他們各自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教書育人的工作決不能等同于工廠制造產品,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針對人的教育如果失敗了,損失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這是我讀了《細節決定失敗》最大的感受,這也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把目光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上。
目光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首先關注的應是身邊小事,學生成長的環節就是由這些小事構成的,學生發展的任何事都要求教師用心對待,千萬不可小視之。
從對學生的要求來看,我覺得老師也十分有必要將注重細節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我們應該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細節抓起,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注意細節,一絲不茍的好習慣,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因為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我認為,我們細心的工作決定的是教育的成敗,學生的成敗,只有把細節處理好了,教育才能取得全局性的成功。我決定從細處著手,小事做起,把教育工作做細,做到最好。成為一名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
《細節決定成敗》真的是一本好書,不僅對做好工作有幫助,對于我們如何為人處事更起到了啟迪作用。書中的許多話語如“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所為絕招,是用細節的功夫堆砌出來的”、“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一些不經意中流露出來的‘小節’往往能反映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等。理解了這樣的道理,我留意了以往自己的一些細節,發現它們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身上存在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蛔悖抑賦雋伺Φ姆較潁薔褪牽何蘼酆問焙蔚兀娑院穩撕問攏乙歡ㄒ瞇某锘⒂瞇娜プ觶彩攣從瓿耒選⒖悸僑嫦鋼攏彩亂苛業腦鶉胃校歡咸嶸約旱哪謁匱?/p>《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2寒假里有幸讀了《細節決定成敗》一書,大量真實的案例,深入的闡述了細節在個人素質,團隊協作,企業管理,公共管理等各方面體現出的巨大價值。從忽視細節的損失代價,到重視細節的收獲效益正反兩方面明顯的反映細節的重要性。翔實的例子深刻的道理讓人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書中“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如同一根銀針,扎在大多數人做事粗糙,滿足于“差不多”的病穴上,也讓接觸電子文化多過于紙制文字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書本文字帶來地震撼。
首先,要反省自己。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由于職業習慣,在思想上會比普通人對于細節的關注更多一些。因為我們知道,老師的一些細微舉動或者無意之語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可以是波瀾不驚的,也可能是鐫刻一輩子的。所以我們會有意無意的多關注一些細節,對學生們的教育也是從細節做起。教育他們凡事都要從小做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故能就其高”;“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大大小小的道理對于學生而言是從小講到大,可是效果如何呢能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撇開社會大環境,家庭教育良莠不齊等不談,在學校這個正面教育的大環境中學生們如果還做不到做不好,那么很難想象出了社會我們那些學生會如何。記得有這樣一句話:“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事,處處是楷模;管理無空白,時時能育人。”要讓學生們學會從細節做起,老師們首先也要從自身做起,給學生們樹立良好的楷模。投入到細節教育工作中,每個學生都有他們的特點,關注每一個學生,溫暖每一顆心靈,重視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的需要,掌握他們的情緒發展,傾聽他們的聲音,開展人性化的教育。以“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為思想主導,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各方面教學工作。
其次,要縱觀社會。長久以來,中國人確實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如此。就在這些詞匯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
《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3最近利用空余時間拜讀了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真是讓人感慨萬千。正如老先生所說,當今時代四處熱氣騰騰,一派欣欣向榮;但不少人卻心浮氣躁,很多事淺嘗輒止。
對一個企業來講,小到一個打卡,隨手關燈這些細節都是企業應該加以關注的。細節不等于吹毛求疵,而是將工作細化,注重小的環節對整個工作的影響,將每個細節的正能量最大化。
在我們車間,高標準,嚴要求,抓細節是我們一貫的工作方法。近段時間在我們車間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安全月活動就是對細節文化最完美的詮釋。
“思想影響思維,思維決定行動”。在思想上,車間班組通過每天的例會傳達上級安全生產的會議精神。通過圖片、影像等形象資料,為大家現身說法,讓大家明白,安全生產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是情系萬家幸福的關鍵。通過這些途徑,讓安全意識扎根于每個員工心中。防患于未然,將這些麻痹消滅在萌芽之中。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在工作中,車間設備維修人員,認真做好每天包干區的設備保養工作,給每臺設備建立健康檔案,隨時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勤跑現場,不是讓問題暴露出來,而是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TPS改進中,先后完成了凸輪軸線LANDIS設備,缸體線海倫等舊老設備內部線路的整改,延長了其使用壽命,降低了舊機床因為線路而引發故障的幾率。在項目改進方面,先后完成了動力配電柜的標簽點檢及整改,在主刀開關處加裝防護面板,并配備了防護鎖等一系列安全整改,大大降低了因人為原因引發事故的幾率。正是這些細節的糾正,構筑了一道道的安全防線,為錫柴品質的鑄造保駕護航。
在人文關懷上,倡導“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堅持以員工安全為中心,提前發放防暑降溫飲品,增加勞保用品發放次數,嚴格執行工種作業規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我們在工作中的安全生產。同時,下班后,也倡導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健康有序的良好作息習慣。不僅企業需要我們,同樣,溫馨的家庭也需要我們。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錫柴人正是以這種前瞻性的眼光,一顆謙卑的心,用心做著這些常人不屑的細節,造就著“錫柴”這一不朽的品牌。
《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4細節是什么?名牌鞋里的一粒沙?勝利之路上最意外的絆腳石?都不對。
細節是成功賽場上最公平的裁判員。一個細節為什么能決定成敗?舉個事例來說吧。“加加林”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會很熟悉吧?他是第一個漫游太空的地球人。在面試過程中有成千上萬個人都比加加林優秀,可是他為什么能登上宇宙呢?因為他在進入船艙時脫了鞋。這不是為了考試才脫鞋,是因為平時加加林就待人禮貌,熱愛干凈。所以考官們認為加加林是一位有內涵、有教養、懂禮貌的年輕人。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想:其實成功很簡單。只需要注意那么一個小小的細節,并從身邊小事做起。
生活中,在身邊的事例也不少。前幾天,張老師對我們說,要把手放在桌子上,這樣才能表示對發言人的尊重。可是,張老師說了幾遍,還是有的同學不把手放在桌子上。這就是一個明顯又不突出的細節,有的人做了,可有的人做不到。這就是可以仔細分辯一個人的內涵與教養,細節也體現了一個人的習慣。
細節是一張遨游世界的通知證。你看臺灣首富王永慶從小靠賣米長大,可是生意怎么也紅火不起來。王永慶就想到了別的米商不重視的細節。他想到的是送貨上門,漸漸的,他的米鋪生活也不冷清了。一些不注重細節,只看中大方面的人,只是硬碰硬的,是不會發大財的。像王永慶這樣重視細節的人很多。或許,細節是人生的指路牌。
其實,細節并不是什么,是要靠自己發現的。因為俗話說得好:“欲要究竟,處處細留心。”我認為應該是:“欲要走成功,處處看細節。”
成功是一種習慣,是靠自己去爭取,失去細節,就像失去習慣。最后,我想總結一下:“其實成功很簡單。只需要三個條件:勤奮、天才、注重細節。天才只2%,勤奮占50%,注重細節占48%。天才勤奮 注重細節=100%成功。
《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5《細節決定成敗》讀完后,我感受到書中所強調的細節問題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問題,對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我作為一老師,在讀完這本書后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點膚淺的想法。作者所強調的注重細節的理念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分明有著十分重大的借鑒意義。那么,怎樣才能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使它為我們的教育服務呢
從對老師自身的要求來看,老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切細節問題當作一件大事來做,花大力氣做,把小事做細,做全面,真正做到細致嚴謹。比如備課中的問題設計,問什么問題怎樣問何時問甚至問題的遣詞造句都要進行慎重的考慮和選擇,爭取使每個問題都問得有價值,有針對性。另外。老師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因為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老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最后,老師還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來教育管理學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對象,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教育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細心觀察學生的言行等細節上的表現,了解他們各自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教書育人的工作決不能等同于工廠制造產品,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針對人的教育如果失敗了,損失卻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這是我讀了《細節決定失敗》最大的感受,這也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把目光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上。
目光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首先關注的應是身邊小事,學生成長的環節就是由這些小事構成的,學生發展的任何事都要求教師用心對待,千萬不可小視之。
篇8
最新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最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就像“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在我們教學中,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于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在剛剛參加工作時,我承擔了我們大河灣學校小學四到六年級九個班的音樂課。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與耐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而學生也確實沒有辜負我對他們的那份熱情,課堂學習和交流非常積極,轉眼間五過去了,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情依舊和從前一樣,但是由于我的管理經驗不足和管理方法不當,在課堂紀律管理上一直不是很好,一些學生比較頑皮,常在課堂上搗亂,我把能想到的管理方法都用上了,罵、哄做思想工作,這些辦法不能說一點作用都不起,但效果的確不怎么樣。我在看了李老師這本《做最好的老師》后,對這方面找到了一些靈感。李老師提供的方法是: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學生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
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里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獲什么?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最后,我還是要把李老師的一段話獻給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
最新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一學期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 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后,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 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已經有17年教齡的老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熔爐里, 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
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他所具有的這種情感魅力,使我這個與李鎮西有著同樣教齡的人來說,望塵莫及。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 師生之間缺乏信任感,產生代溝。學生本身有一種壓抑感,快樂不起來。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 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 因為愛,枯木會逢春; 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 因為愛,能撥云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 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于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甘為人梯,愛生如子。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樹一代良師典范,誓為人民教育事業甘灑熱血,奮斗終生 。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
最新關于《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范文
今年假期,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獲,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后,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里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于自我批評、善于積累、善于反思、有愛心、勇于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云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獲了圓滿。
篇9
我們更應該學會照顧好自己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父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方便大家學習
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1前兩天,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一個個愛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以四年級學生安利柯的眼光通過日記的形式完成的一部愛的作品,書中介紹了無數種愛,有父母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等等。雖然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的。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惡與善,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首先得對世間、對事物充滿愛,真心誠意為他人著想。俗話說的好,愛是一種無限的力量。它可以驅使你的動力,讓你成為對世間有用的人。在我們身邊,也發生過許許多多的小故事,這些微不足道的故事在不段喚醒人們,在不斷教育人們,在不斷感動人們。就拿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來說吧!那些奮勇抗戰的官兵們救了多少條無辜而寶貴的生命!每當官兵們發現地里有受難的同胞是,它們就會不斷地鼓勵受難的同胞,用愛的力量讓受難的同胞們堅持,從而獲救。這種愛就像一跟隱線,拉扯著同胞,鼓舞著同胞,感動著同胞,挽救著同胞。后來,這種愛也成了千百萬人學習的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因為過分地愛導致了極為悲慘的后果。如太多的膩愛,不正義的愛……所以我們在學習愛的同時,還要注意分別善與惡,做一個正直的人,《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羅伯蒂就是一個舍己為人的好學生,他為了救即將被車撞的一年級的小學生,腳不幸被三輪車車胎壓到,可當他醒來時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那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的情況。瞧,多么可貴的愛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習《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所有主人公,充當一個充滿愛心的小使者,為社會做出無私的貢獻。
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2媽媽給我買了本《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好書。
我花了沒幾天就讀完了。書的內容是日記的形式,講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里面有許多小伙伴,雖然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殘疾,有的學習落后,但安利柯從不計較,與他們玩得很開心,并且慢從快樂中得到了教育。
書中的小人物我都很喜歡,比如仗義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堅強勤奮的斯代第、滑稽的小石匠、雜貨店老板的兒子卡羅非和有著非凡毅力與感人孝心的小鐵匠玻萊克西。寫的都是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教育我們要永遠有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我非常喜歡《新老師》中老師說的一段話:“我愛你們,希望你們也喜歡我!我不愿意責備和懲罰你們當中的任何人,也相信你們會讓我感到欣慰,我會因為有你們這些學生而驕傲!”我要是也能遇到這么有愛心的老師該多好啊!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覺自己沉浸在愛的海洋中。愛是黑暗中的一束陽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驚人的收獲。
2011年11月,在第十二屆蕭山區“暑假讀好書”活動中獲得妙筆獎。
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個大字里,就有著這么兩個字:“愛國”。從這個“愛”字著手,引發了我許多思考。什么是愛?究竟怎樣去愛?這個問題太宏大,范圍太廣,我似乎也找不到確切的答案。直到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粗淺的發現,原來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貫穿著我們生活的全部,只是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
《愛的教育》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說,它是通過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根據無數個發生在學校和生活的感人小故事來告訴讀者:一個人不僅要學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會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它教會了讀者愛是什么,究竟應該怎么去愛。
讀著這本書,我在字里行間暢游著,心也被那些真摯的字眼所感動。雖然它沒有散文那樣精致、華美的辭藻,也沒有詩歌那樣對偶、押韻的講究,但它卻勾勒了一幅幅真實可感的畫面。那充滿真情的語言讓我跟著揪心,跳躍在紙上的文字猶如一個個充滿生命的精靈,充實著我的世界。
這本《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人類只有三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珍視,對人類苦難的悲憫。它會教我如何做一個人道主義的未來的好公民,它會將愛心融入平凡的勞動和學習,它讓我學會體貼父母,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同時我從中學會了應該將愛融入教育,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民教師……我是師范院校的學生,畢業后也會在三尺講臺上堅守著,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那么作為一個師范生,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應該怎樣去教育,去愛我以后的學生呢?
我看到這樣的一句話:“教育如果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所以沒有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不也正闡述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真諦嗎?“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自然它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難道就是嘴上說說的一個字嗎?沒有實際行動的證明,恐怕很難表現出你的情感,所以愛你就要說出來。作為一名老師,對于不聽話的學生你的批評只能維持幾分鐘的作用,或者他“左耳進就右耳出了”,但是你的鼓勵,你的細心開導與關懷,他可能會更加在意,這不就是老師在言語上對學生的愛嗎?我在見習期間,聽到一個老師這樣說到:“對一個學生而言,你的鼓勵遠遠比批評來得更重要。”是啊,教書育人本來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只有將我們的感情,我們的愛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才可以達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在這本《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我找到了教育。
望愛的雨露灑滿大地,浸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4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于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
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校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得教育讀后感高分集錦5這個暑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里面講了老師對我的愛、父母對我的愛和我對父母的愛.......讓我深有感觸!其中“寫作少年”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里面的內容講了關于一個五年級的名叫敘利亞小男孩幫助父親寫文章的事情。父親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幫助別人抄寫“封條”為家里賺錢,非常的辛苦,白天抄寫晚上還要加班,于是敘利亞決定每天晚上抽出時間幫助爸爸,但是上課時候注意力卻不是很集中。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敘利亞的爸爸,他的“秘密行動”最后被父親發現,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反而淚流滿面。
敘利亞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他能夠體會到父親的辛勞,通過自己每天抽出時間來幫助爸爸,真是了不起啊!
從小到大都是爸爸媽媽對我付出無私的關愛,喜歡什么基本爸爸媽媽都沒有拒絕過,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學習、生活中父母更是給予了我更多的愛。語言上鼓勵我,生活中關心我。我是一個小粗心的孩子,很多錯誤會一次次的犯,但是父母還是一次次的原諒我,與敘利亞相比我覺得自己相差了很多。一直從爸爸媽媽那邊要很多的東西,從來沒有能幫助過爸爸媽媽。我今年已經十歲了,我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擔負起一個小小家庭成員的責任。
父母一直跟我說“學習”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其他都不要我來關心,但是現在想想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在按時完成學習功課的剩余時間抽空幫媽媽做家務:洗衣服、摘菜、洗碗、拖地等等。這樣媽媽不要再那么操勞,空出的時間可以多休息。當然重要的事是先把自己的學習任務按時完成,同樣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篇10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后感1
最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里更加清晰起來:“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是力的表現或變化。世界是力創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這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更加耐人尋味,讓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從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學校,他愛學生,他把學生和學校稱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下面是我讀后的一點體會:
我對“生活即教育”的感悟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教學內容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產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試教育表現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應試教育偏重于“生學準備”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先生提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體現出一個核心觀點:“生活即教育”。
陶先生始終把社會看成一個整體,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個整體,也把教育與生活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待。他指出“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內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應體現出全面性。
傳統教育的致命弱點是只教人讀書。陶行知批評舊教育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是摧殘人才。過去的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更是強化了“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用灌輸的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知識,使學生遠離社會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于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著學生們
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盡可能好的實效。
陶行知先生是我們后人學習的光輝榜樣,我們要做行知路上的后來人,以陶行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敢于創新精神去切實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情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就一定能夠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是北京師范大學肖川博士寫就的一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 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系、教師的學習與成長 等等。它對教育中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并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從而收到以小見大、洞幽察微的效果,給人以智慧啟迪。
教 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打造理想的教育,培育理想的校園,培養理想的教師,塑造理想的學生。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在肖川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一種良 好的教育。“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到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 讀物,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 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教育。”按照肖川的理解,教育 就是這種有方
向和目標的活動,這種活動使受教育者成為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實的個體。惟有這種良好的教育才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 嫩的雙手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什么是理想的教學活動?肖川認為,理想的教學是一種完美的教學,而完美的教學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件: 一 是深刻,二是真誠。所謂“深刻”,就是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匠心獨運、別有洞天之感,能夠喚起學生的驚異感和想象力,能夠使學生茅塞頓開、忽然開朗。所謂“真 誠”,就是師生之間坦誠率直,一言一行都發自內心。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課堂不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陣地,不是教師傳經布道的舞臺,而是學生積極地思 考,主動地發問,大膽地質疑,熱烈地討論,激烈地爭論,踴躍地表達。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樂,頓悟的驚喜,激情的燃燒,真情的 涌動,靈性的煥發,情感的融合,心靈的碰撞。在深刻而真誠的教學活動中,能力得以提高,想象得以放飛,潛能得以發掘,體驗得以深化!
在 市場經濟色彩充滿社會每個角落的今天,教育早已被抹上濃濃的功利色彩,人們往往把務實勤勉視為教師的良好品質,卻總是忽略了務虛狀態下所閃現的理性的光 輝,卻總是壓抑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詩的情結。于是,教師們總是像春蠶、像紅燭、像園丁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往復,忙忙碌碌,埋頭苦干,難于體驗到 自己工作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沒有理想的教育是可怕的,愿教師們都來讀一讀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咀嚼中讓靈性復蘇,讓詩意迸發,讓激情洋溢,讓 理想放飛!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后感2
拿到《陶行知文集》這兩本書的時候,有些犯難情緒。因為不知該從哪兒入手。于是就翻開了目錄,立刻地,就被《師范生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這個題目所吸引。
“不可忽視小孩子的情感”,當此句躍入眼簾時,我陷入了沉思,思緒也不由千回百轉,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腦海中回蕩:每當下課后,孩子總愛圍在身邊,頂著那一張張無與倫比的燦爛笑臉,連太陽都為之失色。他愛說笑話給你聽,希望換得你的一笑;他愛為你捏肩捶背,換得一句輕聲的“謝謝”,然后再歡呼雀躍般的回句“不用謝”;他愛興奮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點滴的成果,希望聽到你的一句贊美:“你真是了不起!”;他愛向你報告同學們之間發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賦予他神圣的職責;他愛將自己帶來的水果與你分享,眨著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愛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著家庭成員最近的動向,以期你對他有更深層的了解。他愛,在他犯了錯被批評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淚,再伴上一句深切的懺悔:“老師,我知道錯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諒,然后轉身,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可是,每每此時,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里,我們總是埋首于作業堆中,或者在訓斥那幾個“慣犯”。所以,當他要說笑話時,一句“下次吧”,凍結了孩子的笑顏;當他給你水果時,你的拒絕接受讓他心傷。總之,他們的滿腔熱情總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是希望與你多親近,而我們不停歇的腳步,讓他們抓不住,于是,距離就越拉越遠,也許,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無法懷有當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腳步,降低身姿,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學校將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等到您重新生為一個小孩子,您會發現別的小孩是和從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陶行知教育文集》教師讀后感3
學習《教育學》,就知道我國有個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時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連一知半解都說不上。這學期,我認認真真地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認識了我國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
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 上一篇:我最喜歡的動畫片作文
- 下一篇:改革開放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