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建設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9: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風建設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風建設的意義

篇1

【摘 要】學風是一所學校治學、讀書、做人的風氣,是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現;是培養和造就擁有一技之長,具有創新意識、實踐應用能力、良好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的有力保障。學風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辦學品味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開展班級學風建設尤為重要,本文就著重闡述職業高中班級學風建設的意義及策略探究。

關鍵詞 職業高中;學風建設;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4-0117-01

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思想作風在學習上的具體體現,當前從職高生整體來看,學風的主流是積極奮進的。但是,部分學生在學習上不求上進,學習目的不明確;在思想上表現為理想、信念淡漠,對不良行為習慣、不良社會風氣的抵御力差;在課堂上不守紀律,沒有集體意識,無視他人存在在教室內大喊大叫;甚至考試時作弊。雖然學風不正問題出在少數學生身上,但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能忽視。因此,當前加強職高學校班級學風建設至關重要。

一、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學風建設是衡量和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品味,育人環境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志。優良的學風可以培養中職學生勤儉、誠信、團結,友愛、自強的基本道德規范,也是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刻苦的學習精神、堅強的學習意志、嚴格的學習紀律等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體現,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清自身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和調動他們學知識、學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風建設使學生形成“刻苦、誠實、求真”的良好學風,對提高學校的辦學品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和造就擁有一技之長,具有創新意識、實踐應用能力、良好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都有重要意義。

二、職業高中班級學風建設的策略

1.以校本教材《弟子規》準則,促進學風建設。當代職高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溺愛呵護中長大,這就直接導致了職高生素質普遍較低。學校編制《弟子規》校本教材,規范了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學校以《弟子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風的轉變。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學生讀誦、抄寫《弟子規》,寫作《弟子規》學習心得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思想道德、生活規范進行培養。通過學習《弟子規》,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培養嚴格的學習紀律,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風的轉變。

2.實施情感策略,濃厚學風氛圍。

(1)主動關愛學生,做健康情感的傳播者。職業高中的學生情況比復雜,不少學生父母離異、外出打工,對學生關心太少,有些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抱著學不學都一樣的想法,總體來說學生缺乏關愛。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作為職業高中老師,就要更加主動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排除他們的顧慮,施以情感策略,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

(2)平等對待學生,做健康情感的示范者。現在,很多老師都不約而同的將學生劃分為兩類:優秀生與差生。對于同樣貧困的優秀生與差生,他們會優先把貧困生補助金留給他們眼里的優秀生。對犯了同樣錯誤的優秀生與差生,他們對優秀生的態度一般要比差生要好。其實,老師這樣的做法是很不公平的,雖然說,他們的成績相差有點大,但是他們同樣都還是孩子。職高學生的心靈還是敏感、脆弱的,自我保護意識也極強。所以,差生如果感受到這樣的差別待遇,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極其不利的。因此,作為職業高中老師,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以成績或者個人的喜惡差別對待學生。

(3)嚴格要求學生,做健康情感的督導者。現在的學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師只有和他們站在一個角度上,才能心貼心地與他們交流,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言行傳達給他們,讓他們接受。在學生的教育中,我們強調以“愛”為主線,但是,愛他們也并不意味著要事事以他們為中心,按照他們的意愿發展。如果事事都按照按他們的想法來,那他們就拿老師的關愛當犯錯的擋箭牌了。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照顧他們的心理同時,我們也要嚴格要求他們。讓他們明白是與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堅決不能做。作為老師,一定要做好督導工作,不能因為心軟而有意包容,否則一旦犯了大錯,就很難挽回了。

3.加強師德建設,以教風促學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加強開展教師的教學研討工作;要逐步形成針對教師教學的考核審評制度,對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進行評價。對于連續被學生評價為不合格者,學校將采取一系列措施,這對激勵和約束教師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有積極的作用。還應重視教師身邊的師德典型的培養和宣傳,我校中心路的長廊櫥窗可規劃為“教師技能高手、市縣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等,通過宣傳師德先進個人,用教師的示范行為去影響學生,以教師的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以教風促學風。

4.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可以避免學生涌向不良場所,使學生在充滿朝氣的精神氛圍中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良好的品格,熱愛所學專業。

(1)圍繞“高技能”開展一系列職業特色活動。如學校可舉辦一些“技能比賽”、“手工制作比賽、“職業生涯設計”、“裁剪設計”等具有專業特色的、能促進學生技藝和技能提高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道德感,從而形成學校自己的特色文化。

(2)以重大節日為主題開展活動。如學校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等時機,組織文化藝術節、演講、讀書活動、文藝演出、歌詠比賽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禮貌等。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讓學生走出校園,組織學生到本地的一些電子廠、服裝廠、汽修廠一些知名企業進行全景參觀學習,由企業領導按排專職人員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講座,使學生對企業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校學習期間,推行到企業進行兩次為期2個月實習的制度。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對企業文化有親身的感受,加強了遵紀守法教育、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協作能力。

5.美化教室環境,促進班級學風建設。班級學風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如在教室兩邊的墻壁上懸掛著各種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名言名句;在教室后面空白處,專設一個板塊,即學生優秀繪畫作品展示,鼓勵學生加強專業學習;通過學習園地發表學生的習作,發表學生對學習的體會、經驗。

教室里形成的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圍既陶冶了師生的情操,增添學生學習生活樂趣,又增強班級凝聚力,又促進了班級學風建設。

參考文獻:

[1]王鑫淼.淺談普通高中的班級學風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3):12-13.

[2]石偉平.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問題與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5,(31):117-118.

篇2

【關鍵詞】 學風建設;現狀;措施;醫科院校

Thinking About Style Of Study Build For Medical College GE Li,CHEN Mei Juan.Luzhou Medical college 646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uality of build style of Study for medical college, it introduces some useful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uch as make a point of teaching、studying and administering,so as to strengthen culture build for student community.

【Key words】 Build Style of study;Actuality;Measures;Medical college

學風建設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優良的學風是保證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學風建設的核心是道德建設,時值本院正在開展教學評估之機把學風建設作為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方面來進行考察,加強學風建設既是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狀況的現實要求,也是新形勢下確保高校人才質量、參與國際國內辦學競爭的需要。

1 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1.1 教師方面 學風浮躁:工作積極性不高,不鉆研業務,不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學能力的提高,觀念落后,知識陳舊,教法單調;科研工作缺乏執著探求精神,往往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只重科研成果數量不重質量;對教師的激勵和監督制度不完善:工作努力、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教師選擇閑暇以代替勞動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外兼職以增加自身的福利;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制度存在缺陷:教師職稱評審標準主要是對科研成果數量方面的要求,對質量方面的要求較少且難以具體操作。

1.2 學生方面 在學習目的、態度、紀律、創新意識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表現:缺乏學習動力、厭學、為考試而學;受外界引誘、迷戀上網游戲;學習紀律意識不強,遲到、曠課現象普遍存在;學習中創新性不夠輕實踐能力;抄作業、考試作弊現象時有發生;缺乏團隊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學習、學術爭鳴氣氛;日常學習松松垮垮,考前突擊;滿于現狀,進取心不強。市場經濟的影響“經商”熱,學生道德觀下降的現狀,不尊重教師。

2 對策與建議

2.1 教師方面 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學術懲戒機制、加強大學出版物管理、加強對學術規范與學風建設的領導、實施高校教師任職資格的競爭性考核認證制度、實施專業教師同行評議制度、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對于教師業務能力有非正式的口碑和正式的評價機制等。

2.2 學生方面 激發專業興趣,鼓起學習勁頭、積極引導,制定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抓好過程管理、強化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社區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

3 具體措施

3.1 健全學風建設要教、學、管三管齊下 端正教風是學風建設的突破口,學風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師如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去,這就是“教”的問題。①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加大對一線教師的業務培訓力度,加強開展教師的教學研討工作。②逐步形成針對教師教學的考核審評制度,對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進行評價。學生每個學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開展評價,對于連續兩次被學生評價為不合格者,學院將暫停其教學活動。③切實解決教師在職稱、工資待遇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推動學風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

抓學風,第二個因素是“學”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為幫助新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熱愛所學專業, 制定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分為“認識大學、熱愛專業、端正態度”、“認識自我、關愛自我、明確目標”、“我看大學的方方面面”三個階段開展。教育內容包括“專業動態、前景”、“人格傾向和心理調試”、“職業生涯規劃”、“人與社群”等等。在獎勵機制上,主要抓住獎學金評定和優良學風班建設兩項工作,努力在全院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風競賽大有好處。而對于優良學風班的建設,被評為院級優良學風班的班級可以一次性得到獎金,而在學校獎勵之外,二級學院也可獎勵。此舉將大大增加了優良學風班的建設效果。

在“管”的方面,建立以黨總支、分團委、年級辦公室、學生會、班主任、學生助管、學生黨員為主的一支抽查隊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課堂和宿舍,以抽查宿舍為主,將抽查情況認真詳實記錄并直接與班級和個人的獎懲掛鉤。

3.2 加強學生社區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設:改進學生宿舍管理,突出管理上的人性化色彩,建立“人文化”社區。強化對宿舍文化建設意義的灌輸,爭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六進三室”。“六進”即:輔導員進社區、黨團組織進社區、學生社團進社區、校園文化進社區、網絡教育進社區、學生自我管理進社區。“三室”即:在學生社區設輔導員工作室、學生自我管理組織辦公室、社團活動室。通過“六進三室”措施的落實,加強學生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加強宿舍環境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功能。堅持“三自”作用,就是堅持 “來自于學生服務于學生”的原則,使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性作用,直接參與到學生社區的建設當中。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從心理上理解并接受社區管理制度,有利于社區管理的順利開展。其中,要特別注重發揮大學生骨干的帶頭作用。

優化宿舍文化活動,舉辦“樹優良學風、創成才之路”學習經驗交流會,請優秀學生標兵向同學們介紹他們的學習經驗,通過優秀學生的切身體會,幫助同學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舉辦“學術月”活動。邀請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努力踐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舉辦學術報告、就業指導、英語角、演講、辯論、學習經驗交流等特色活動,鼓勵學生獻身科學事業,樹立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利用學院實驗室等資源,建立科技創新基地,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特色專業競賽,激發學生加強專業實踐及創新能力培養的積極性。根據不同專業特點成立大學生科研小組,并由系或教研室指派教師擔任學生科研顧問,對學生科研活動進行必要的指導,制定科研計劃,確定科研課題并開展科研活動。

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學風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發的產物,而是需要自覺的加以培養、提倡和進行教育的。加強學風建設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學風與教學質量的關系;學風與教風的關系;學風與教學改革和建設的關系;學風與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要敢于嚴格管理,從嚴治校,教育與管理并重。制定嚴格管理機制并加強學風建設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執行,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總之,高校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篇3

學風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思想態度和行為表現,直接影響到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目前,獨立學院學生的學風建設狀況不容樂觀,本文以北京某獨立學院為例,以學風建設的主體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的方法描繪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與態度、對學風改善的需求,對統計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策略建議以期為獨立學院決策以及相關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

獨立學院;學風建設;調查

一問題的提出

獨立學院是20世紀末為解決我國高等教育供給不足而產生的新生事物。獨立學院發展至今,走過了由外延式發展到內涵式發展的轉變。由于獨立學院辦學歷史尚短,獨立學院學風建設還是比較新的研究領域。2003年以前鮮少見到直接研究獨立學院學風的文獻。2003年到2010年期間,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主要是從整體上概括獨立學院在學風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2010年以來,關于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的研究日益增多,并開始從多元的視角去尋找解決學風問題的對策。關于學風問題的對策,大部分研究者從學校管理的層面,更多的關注外部條件和環境對學風的影響和改善作用。缺乏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管理的角度,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目標需求為學風建設的出發點。在建設學風的具體方法上,思想層面、全局性的對策較多,對學風建設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可操作性不強。從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定性調查的方法,綜上所述,作者把普遍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對北京某獨立學院的學風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力圖對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此次調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對象調查對象是北京某獨立學院一至三年級的所有在校生。調查形式以問卷調查為主,同時還通過與學生座談,與學生輔導員進行交流等方式對調查的深度和廣度進行補充。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觀念、成長背景三大方面。共發放問卷2556份,回收問卷2372份,回收率92.8%。其中有效問卷2106份。第二階段的調查是關于目前該學院學風建設狀況的追加調查。調查對象為三個學院四個專業的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圍繞學生的課堂內外學習習慣、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共發放問卷126分,回收問卷118份。回收率為93.6%。

三數據分析

(一)關于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分析

1、學生的出勤:該校學生的出勤狀況不佳,64.9%的學生有過偶爾曠課的經歷。有1.8%的學生經常曠課。每天的課堂出勤率難以保障。學生曠課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偶爾有事或想休息一下”的學生占46.5%。加強課堂考勤、嚴格課堂管理是可以杜絕絕大部分曠課現象的。學生們對部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異議,因授課內容枯燥,講課水平低造成的曠課達24.6%,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是解決學風問題的途徑。

2、考風考紀:數據分析顯示,57.9%的學生從不作弊,39.5%的學生偶爾作弊,經常作弊的占2.6%。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欲考試作弊,說明平時學習不扎實,學習能力亟待提升。

3、利用圖書館學習:圖書館自學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該校有41.6%的學生基本上不去圖書館,43.7%的學生每周去圖書館的次數在3次以內,只有不足15%的學生每周去圖書館3次以上。總體上學生們去圖書館的次數偏少。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沒有了大學的壓力,學習也變得不再是主動和自覺的行為。

(二)關于學生的目標與態度分析

1、大學學習目標方面:只有三分之一(31.3%)的學生把學習知識作為大學學習的主要目標,28.3%的學生上大學是為了獲得過硬的社會活動能力。29.4%學生把大學定位為一種經歷和磨練。不能否認,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在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生熱情。在校園生活中這種思想表現為,當上課和業余活動時間沖突時,大部分學生優先選擇參加業余活動,甚至有些教師也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不在乎活動占用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

2、學習態度方面:只有28.6%的學生認為學習很重要,主動激勵自己勤奮學習爭取優異學習成績。67.7%的學生認為考試成績高低不重要,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成績沒有期待,甚至21.7%的同學對學習成績的要求是“60分萬歲”。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很多課程考試方式靈活,難度不大,很多同學因為考試很容易通過而忽視日常的學習活動。另外,成績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明顯,所以取得好成績并沒有成為大學生普遍的追求。

(三)學生對教學方式和改善學風的需求

只有不到兩成(16.6%)的學生選擇“喜歡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選擇“討論點撥式”和“完全自學式”的學生近七成(68.9%)。然而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愿意主動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很少,這說明:學生需要大量融入談論式教學的教學方式,但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討論題目的自由度,同時也要結合專業知識的應用性,因此在教學方式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反映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不再被動地接受老師的單純傳輸。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14%的學生認為該校學風較好,48.2%的學生認為該校學習氛圍、學風狀況的總體為一般。21.9%的學生認為學風不好。在改善學風方面,50.9%的學生認為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明確學習目標,開展職業規劃指導,19.3%的學生認為遲到、曠課、早退是亟待解決的學風問題,考試作弊、課堂秩序和作業抄襲分別占7.0%、5.3%、4.4%。從學生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該校學風建設應著力解決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習慣不良和學習態度浮躁問題。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獨立學院的學生有其不同于重點大學學生的特點,少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向著既定目標努力。而大部分學生或者缺乏努力的目標、或者缺乏實現目標的毅力,需要學習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一)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的觀念

在教師的教授和對新知識的吸納下,大學生應對自身原有知識的儲備進行系統的重新建構,使其更加清晰化、條理化、結構化和組織化,從而充分體現自身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譬如開設專門的“大學學習特點及學習方法”學習指導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大學學習的特點,調整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與策略,改善學習狀況,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還可以成立由專業人員擔任指導教師的學習方法指導中心,以及聘請專家、教授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大學生的學習。學生們也可以以班為單位相互之間交流各自的學習心得和體會,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總之,以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為中心才可能建設好優良學風

(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給學生開設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講座,幫助指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活動并找到自己的職業目標。把就業、創業的思想融入日常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有用性。專業實習實踐要落到實處,使學生學以致用,以用促學。

(三)盡快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師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教師的發展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放棄教師的發展而單純追求學生的發展只能是空中樓閣。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熟練程度同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獨立學院自身的老師常常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或是經驗尚淺的教師,在教學經驗和課堂管理方法上存在著不足。改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對學習的看法,好的教學內容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最終體現為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其興趣盎然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四)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和手機等信息資源

篇4

關鍵詞: 高校學術性社團 地方工科院校 學風建設

高校社團是學生自發性、大眾化的組織,其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特點成為第二課堂教育中的重要平臺。而注重與學術專業性的學術性社團在高校種類繁多的社團中地位特殊,起著引導學生積累專業知識、參與科研活動、逐漸提升個人綜合實力和學術水平的作用。由此可見,正確認識目前地方工科院校學風中存在的問題,處理好學術性社團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進一步發揮其優勢作用,從而帶動優良學風的形成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

一、地方工科院校學風現狀和原因探析

近年來,部分地方工科院校學風狀況不容樂觀。除了一些客觀因素外,缺乏個人定位、學習目標不明確、價值觀易受消極思想影響等主觀因素也對良好學風的形成產生了阻礙。

1.“所學非所愛”造成學習動機的缺失。

因為高考沒有發揮好,在錄取時專業被調劑或在填寫志愿時考慮不周全而產生的“所學非所愛”的現象在地方院校傳統工科專業中并不少見。因為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先入為主”的思想易形成主觀認識上的偏差,所引起的消極情緒在進入大學后往往會產生對專業環境的不適應而缺乏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2.低年級學生因缺乏了解專業的信息資源造成專業歸屬感的缺失。

由于部分學校缺少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專業導論課程的培養和培養計劃的解讀,學生往往缺乏對所學專業概況的了解、認知,在接觸專業課程前專業歸屬感不強,甚至缺乏對專業的認同。

專業歸屬感缺失是造成學生大學學習和生活定位不明確、時常會產生迷茫心態的主要因素。不少學生并不了解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和就業方向,甚至會對專業的個人發展產生誤區。

3.負面、消極的社會價值觀造成良好學習態度的缺失。

由于受到多元文化沖擊和社會消極價值觀的影響,這一代的大學生中不乏“讀書無用論”的“擁護者”、“六十分萬歲”的踐行者。一旦這種不良風氣形成并在寢室、班級、院系中擴大,往往會產生曠課、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現象的仿效與蔓延。

此外,迷戀網絡、沉湎于虛擬世界這一現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不僅反映了部分學生學習自控能力低下的事實,而且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而不少學生“只學感興趣的科目,其他課程能逃則逃”的偏科思想則對專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和全面發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二、學術性社團在地方工科院校學風建設中的發展現狀和優勢體現

1.地方工科院校學術性社團的發展現狀和原因探析。

(1)學術性的名頭吸引力不大,學生參與人數不多,社員流動性大。

高校社團因其自主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日益成為學生課外文化活動的重要群體。在時尚娛樂風行的今天,文娛類的社團往往對學生更有吸引力,而以結合專業背景的科學研究為目的,拓展學生學術層面發展的學術性社團則在不少學生心目中被定位成“小眾群體”。與此同時,一些學術性社團缺乏從根本上增強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在成員的招募中占不到有利的位置;一些學術性社團為了吸引更多學生,索性向文娛性轉變,改變原有的發展定位,削弱學術氛圍。

(2)經費投入較少,資源提供不足,無法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由于管理體制等原因,不少學術性社團基本依靠社員繳納的社費開展活動。有限的社員限制了有限的活動經費,而有限的活動經費也使得活動內容貧乏、活動形式單一、學術科研活動較難進行。缺乏科研活動對社團品牌和形象的支撐,無法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社團活動往往顯得枯燥乏味。倘若增加對社員社費的繳納量,將會從一定層面上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成為社團成員流動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學術類社團缺乏專業教師指導,或給予指導的力度不大,使得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孤軍奮戰”,也會降低學生參與的熱情。活動資源不足會成為學術類社團發展的瓶頸,相關科研場地、科研設備、校外拓展的平系的缺乏成為制約社團發展的原因。

(3)注重外在形式,內涵建設匱乏,制約社團功能的發揮。

一些學術性社團雖然開局良好,但沒有長期規劃和有效的規章制度制約,只是局限在簡單的講座、征文、播放科普影片等單一形式,由于沒有規劃,活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更有甚者,開始時“轟轟烈烈”,往后便“默默無聞”了。如果學生發起人沒有良好的規劃,缺乏相應社團管理方面的知識,就會導致在社團難以可持續地、健康地發展。

2.學術性社團在學風建設中的優勢體現。

近20多年來,美國高校通過教學改革重新定位學術科研人才培養目標,加大了對社團的扶持投入力度,將學術性社團作為學生參與科研的主戰場,對學術型學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大學豐富多彩的學術型社團通過招收校內外會員、出版發行學術刊物,將專業推廣至社區,無論是對實踐領域的培養還是學生自律、自學、自我提高學風的促進都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

近年來,國內的重點大學也深刻意識到學術性社團對于學生形成良好學風的重要作用,以往僅是作為專業知識課外延伸的一個環節,現在成為學生自發、自主規范學習態度,提升學習興趣的重要平臺。可以看到,學術性社團在學風建設中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加強專業知識教育,通過學術交流增強專業歸屬感。

對專業了解程度不高或缺乏興趣都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也成為影響地方工科院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原因。部分學校從教學層面開設了教授、專業教師的學術講座、論壇。然而過于嚴謹的學術風格難以在現今娛樂精神普遍流行的學生群體中產生高度共鳴,而由學生自發組織和開展的活動往往能在學術普及和育人的結合中推陳出新,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肯定。社團的強大輻射作用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科研的隊伍,激發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通過不同年級學生之間“口口相傳”的學習技巧和指導老師的“畫龍點睛”,學生對專業有更全面的了解掌握。此外,社團作為學生組織,其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歸屬感可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能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大幅度提升。

(2)有利于推動創新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科研、科創提升綜合素質。

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沖擊和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逐步提升,有社會經驗、創新能力成為不少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時的重要參考標準。學術性社團作為專業教育的課外補充和實踐延伸,在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層面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活動內容上,學術性社團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科研比賽、創業比賽等模式引導社員加深對專業知識的了解,拓寬知識面,提供實踐機會。從科研層面上升到創業層面,將科技成果轉化到自主創業也是學術性社團在新時期發展的重要創新模式。從活動的范圍來看,學術性社團通過與企業、社區的合作與交流,向社會拓寬,使學生養成關心社會熱點、關注專業、行業動態的習慣,強化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質。

(3)有利于帶動學習有困難或不善交流的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增進團隊合作意識。

一些高校學生因為沉迷于網絡或學習目標不明確跟不上學習的節奏,也有一些同學性格內向,不善交流,每當參加活動“就會不自在”,于是很難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能力,在今后就業和發展中較少有機會“脫穎而出”。學術性社團作為一個大眾性學生組織,招收的對象不只針對“精英”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多元化的社員招募形式,使得學生有機會在團體中通過完成一個項目、討論一個課題體驗團隊合作的魅力來激發潛能。另外,因為學術性社團的“不設門檻”,也使學生減輕心理自卑感所帶來的壓力,輕松參與社團活動。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鞏固所學專業知識,明確學習生活目標,從而增強學風建設和團隊凝聚力。

三、完善學術性社團自身建設,發揮對地方工科院校學風建設作用的對策

1.通過“雙重制度”的推進和保障,完善社團管理機制,激勵學生參與學術科研的熱情。

(1)學術社團導師制。

作為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團發展主體的青年學生由于專業知識積累較少、科研能力較弱,需要專業性的老師給予指導,這里的指導老師主要分為兩方面:社團管理指導老師,幫助社團發起人和社團核心成員合理運用資源、完善規章制度,并對社團規劃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對于學術性社團而言,相關學術科研的指導老師同樣必不可少,他們可以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和科研層面上的深入指導。

(2)第二課堂創新學分制。

高校的學分制往往局限在第一課堂,較難激發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熱情。通過引入創新學分制,激勵學生參與學術社團,從而帶動學術活動的開展,促進社團高水平方向發展,實現學術社團活動與課堂活動的有效鏈接。作為制度保障的創新學分將獎勵在社團活動中作出一定的貢獻、有突出表現并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科研活動的學生,以“量化考核”和“導師推薦”的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無窮動力。

2.通過“雙線體系”的結合和拓展,助推孕育學術氛圍,增強科研創新能力。

所謂“兩線體系”是指在學術性社團的文化體制和運作目標結合的過程中,所建立的旨在推動社團可持續發展的兩條途徑。

(1)“科創、科研訓練線”。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作品大賽等為學術性社團的學術研究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必須充分利用這些平臺,積極鼓勵學術類社團以團隊或個人的名義參加。以參賽等途徑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提高學習動力,增加對專業知識的渴求度。同時,學術性社團也為部分有志自主創業的學生提供了將科研成果運用到創新、創業領域的平臺,從而引領學術性社團上一個新的臺階。

(2)“素拓、明星社團線”。

通過學術性社團與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對接,增強學術活動的趣味性和與時代背景的融合性,使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強化綜合素質,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在社團層面上,提倡競評“明星社團”,通過評選過程,完善社團發展,加強與其它學術性社團的交流合作,獲取更多活動資源。

3.通過“三面模式”的深入和創新,提高學術性社團活動影響,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所謂“三面模式”是指學術性社團在發展中采用的三種宣傳互動策略,即:

(1)內部學術刊物面。

定期制作結合學術性社團刊物,對內交流社團活動,展示科研成果,對外介紹社團基本情況和文化宗旨,還可以推廣社外會員制,使學術性社團通過刊物走出高校、走進社會,向市民介紹科技學術知識,普及專業知識。

(2)網絡交流面。

網絡有活動宣傳及時、宣傳覆蓋面廣的特點。對內利用QQ、SNS社交網站等平臺開展社員交流、學術研討;對外,利用博客、網絡空間等平臺宣傳社團活動,提高社團的知名度。

(3)交流互訪面。

通過開展研討會、座談會等方式與相關專業甚至是不同專業的學術性社團進行交流互訪,開展社員聯誼,一方面互學所長,另一方面提供資源共享的機會。

通過推進學術性社團“三面模式”,提升社團的知名度,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強化學生學習的專注度和對專業的興趣,同時喚醒部分社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我癡迷”狀態,為社團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當然要做好社團的宣傳,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必不可少,加強對學術性社團的宣傳本身對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便是極大的推動,對學風建設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作為地方工科院校第二課堂重要平臺的學術性社團,是學生參與學術科研,踐行專業知識的自發、有效的途徑,日益成為明確學習定位、促進學風建設的重要平臺。實踐證明,合理利用相關資源、積極拓寬宣傳面的學術性社團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度和認同度,提升專業歸屬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Z].中青聯發,2005,(5).

[2]張仁偉,葛衛華.學生社團建設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8,(3):87-90.

篇5

——基于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個例研究

李蓉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12年度院級立項課題《職教新干線背景下高職藝術類大學生學風建設研究》(項目編

號:MY012C07)的研究成果。

摘要:隨著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在高職院校的迅速推廣,高職院校開展了“院長話題”、“主題特色空間”、“空間勵志園”等

加強學風建設的有益實踐,開展班級空間教學互評、構建“空間主題學習館”、完善職能部門服務空間等是高職院校打造優良學風的

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學風建設

近年來,高職院校藝術類大學生的隊伍日益龐大,學風建設

參差不齊,隨著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在高職院校的迅速推廣,積

極探索借助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加強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切實

加強高職院校藝術類大學生學風建設,把高職藝術類大學生培養

成符合時代要求和職業需要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意義重大。湖南工

藝美術職業學院主動搶占網絡教育陣地,在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

背景下進行了加強高職藝術類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積極探索與有

效實踐。

一、借助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加強高職藝術類大學生學風建

設的優勢

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背景下,共建、共享的網絡資源為加強

學風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學習知識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

制隨時進行;輕松、愉悅的網絡教育情景,促使嚴肅的學風建設

話題變得生動有趣,調動了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世界大學城空

間給高職大學生學風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院長話題”為加強學風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院長話題”是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首創的互動欄目,每

一期都圍繞一個師生關心且事關學校發展與師生進步成長的話

題,展開深入探討,全校參與,在經過全面廣泛的討論交流后,

整理成院長話題綜述,全面的整合梳理各種觀點,形成正確的導

向。如院長話題第 2 期:文化課愛你在心卻有口難開綜述。這期

話題貼近師生實際,全院師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如寧同學認

為:“文化課,愛你在心卻有口難開”,這句話說到人心里了。

通常文化課的學習氛圍總是不那么理想,并不是我們不喜歡,它

的好處也都知道,但總會因為一些所謂的重要事情把它擠到第二

位。思政課李老師回復說:文化課老師得多思考、多總結。注重

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多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以及未來

職業聯系,把知識點講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觀點碰撞帶來理念的更新和行動的變革,經過本期的話題討

論,學院積極探索了文化課程的教學改革,鼓勵老師理念創新、

知識創新、方法創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或自主開展能夠提高自

身文化素養的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和社團活動,使文化素養

與專業技能平衡發展、相互促進。此外,學院加強了校園文化建

設,充分發揮隱性課堂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愛上文化課程、主

動學習文化課程、學好文化課程。

(二)“特色空間”為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

教師主題特色空間是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特色項目,每

個教師可以利用空間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施展才華,使其成為教師

教書育人的支撐,成為學生課程拓展學習、教師專業與學術拓展

研究的開放性平臺。如陳老師的《工美星空》工藝美術主題空間,

既有藝術理論的大家講壇,又有藝術欣賞的精彩視頻,既有案例

豐富的工美視窗,又有專題系列的設計總覽,更有數不勝數的古

今中外工美美術素材,好似工美藝術的小型圖書館,讓廣大師生

駐足欣賞,留連忘返。[2]特色空間是學生課程拓展學習與可持續

發展的第二課堂,是教師圍繞自己的專業所長與研究方向進行教

研與科研工作、與同行切磋交流的功能強大的練功平臺,是教師

個人空間風格與特色所在,擁有持久的魅力,特色空間里浩如煙

海的資源庫,源源不斷地吸引廣大學生把精力從網絡聊天,網絡

游戲中轉移出來圍觀這些特色空間,從而為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了

教學資源保障。

(三)“空間勵志園”為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空間勵志園”是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運用世界大學城平

臺構建網絡學生思政教育空間體系,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

創新性項目。通過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學生人人擁有

空間的優勢,吸引學生廣泛參與。如“青春旗語”、“時事政策”、

“文明修身”、“感恩誠信”、“致美星空”、“美院之星”、

“遵紀守法”、“勵志成才”等欄目,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理論

指導和實踐機會,為全院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

“空間勵志園”覆蓋了學生日常活動、黨團建設、時事政策、

文明修養、遵紀守法、校園文化、學生資助、就業創業等方面的

內容,通過鏈接學院領導、教師的空間,師生在網上交流意見、

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空間里學習、了解時事、掌握黨建

知識、提高自身修養。通過世界大學城這個網絡平臺選取最優秀

的德育資源,為加強學風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二、職教新干線空間教學背景下加強高職藝術類大學生學風

建設的途徑

(一)開展班級空間教學互評,建設團結共進的優良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特有的風貌,是在班級中形成的在情緒、言

論、行為、道德面貌等方面長期占主導地位的穩定的傾向。它通

過班級成員的言行、風格、習慣、態度等表現出來,好的班風是

優良學風形成的基礎。

借助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開展空間教學互評,有助于形成團

結共進的優良班風。首先,開展班內作業互評。傳統的作業點評,

一般放在課堂上進行,會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老師只好壓縮講

課時間,這樣會影響到知識講授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不利[4]。

借助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我們利用課外時間在空間中進行點評,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分析、思考,點評會更客觀、措辭

也更準確,老師點評后班內同學之間互評,在互評中達成共識,

既避免了老師點評的主觀性,又有利于同學之間學習先進,取長

補短,然后評選出優秀作品或作業在空間中展示,學生關注度必

然提高,為此絕大部分學生的作業會十分認真,基本可以杜絕應

付、抄襲的現象。同時,也促使學生之間形成了一股較勁比學習、

比質量的學習風氣。另外,進行班級之間的作業互評。在班內互

評作業的基礎上,選出優秀作品在不同班級之間互評,在職教新

干線網絡平臺上,人人有空間,能夠比較容易的實現班級之間互

評,從而公正公開地選出優秀班級,這樣既有利于班級之間的競

爭,向更高更好的目標邁進,又有利于班內同學團結共進,為了

個人發展和集體榮譽而努力學習。

(二)構建“空間主題學習館”,打造學貴以專的優良學風

學風建設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思想、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

重要指標, 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

《左傳》云:“學貴于專,好學而不膩。是故非專則不能以精,

非精則不能以明,非明則不能以誠,”由此可見,“專一”于學

習是多么重要。

“空間主題學習館”試將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教師優秀

主題特色空間及相應的創新項目特色空間集合成群。如由工美星

空、中國藍等幾十個“工藝美術”類專業教師主題特色空間構成

的“工藝美術空間主題學習館”,由難得設計、金剪刀等幾十個

“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主題特色空間構成的“藝術設計空間主

題學習館”,由魅力口才、老樹著花文學驛站等十幾個人文素質

類教師主題特色空間構成的“人文素質空間主題學習館”,由創

業學堂等幾個有關就業創業職業指導類教師主題特色空間構成

的“就業創業職業空間主題學習館”,由勵志園、怡心園及若干

輔導員空間構成的“呵護學生成長空間主題學習館”。五大“空

間主題學習館”以專業思想教育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為載體,以就業為導向,有助于培養學生奮發有為的學習精神,

塑造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三)完善職能部門服務空間,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校風

校風是學校的靈魂,是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的集中體現,是

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優良的校風是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

保障,對推動學校發展、實現辦學目標極其重要。

加強校風建設,需要學院各職能部門齊心協力。依托職教新

干線空間教學“校校有平臺、人人有空間”的優勢,團委牽頭組

織開展“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系列活動,由學院領導、專

業老師、公共課老師在空間里推薦人生勵志、專業學習、素質修

養等必讀書目和選讀書單,學生在空間曬讀書筆記;團學會舉辦

“最影響我的一本書”評選、“好讀書,讀好書”征文設計大賽

等活動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培養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圖

書館開展“你看書,我買單”的讀書活動,學生在把自己想要買

或想要讀的書掛在空間活動欄目,組織者收集信息之后,把大部

分同學想看的書統一購回, 存入圖書館, 既充盈了圖書館的內容,

又能使學生不花錢及時讀到自己想讀的書籍。教務處依據學習成

績前十名評定“學習十杰”,在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上宣傳他們

的學習事跡,鼓勵其他同學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另外,評定

學習成績進步獎,讓后進生看到希望從而增加學習動力。學生處

在空間勵志園組織評選自強之星,創業之星等美院之星,鼓勵學

生自立自強,通過上述活動樹立榜樣,擴大宣傳,營造積極向上、

爭先創優的優良校風。

參考文獻:

[1]劉鳳姣.“空間勵志園”——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的網絡學

生思政教育體系建設[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85.

[2]李永紅.初探職教新干線空間群組功能在教學與管理中的

運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3):65.

作者簡介:

篇6

[關鍵詞]技師學院 學風建設 學生

技師學院的學風建設是加強學生德育與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與手段,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的話題,研究加強學風的方法與措施是技師學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導致學風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校環境的影響、教師的教風、學生本身的問題等多種因素。

首先,看一下學校環境的影響,由于近幾年技師學院建設的快速發展,導致資源緊張、結構失衡、生源差異、改革滯后等問題。除此以外,近兩三年又通過很多學校整合成立了技師學院,整合后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有待于提高。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的困難及由此帶來的思想問題。由于專業結構失蘅,造成學生的就業競爭激烈,使很多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危險,一些學生失去信心。由于生源差異,使教學難度增加,教學質量下降,對整個學風產生負面影響。社會、學生、家長對技師學院的性質缺乏了解,把它等同于技工學校。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情浮躁等不良風氣,對學院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其次,看一下教師教風的影響。教師人手少且忙于日常的行政事物性工作,應付面上的活動多,投入到學生思想教育的時間少,關心的也不夠。有的教師是臨時聘用的,認為把課講好就可以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缺乏責任感。某些專業或課程的設置不盡合理,脫離社會需要,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些教師精力投入不足,未能擺正教學位置,功利思想比較嚴重,備課不認真,教學內容陳舊,滿足于“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因此,助長了不良學風的滋長。

最后,看一下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周圍的同學、課堂秩序和環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好的環境能促進學風的良性發展,差的環境則會導致不良學風的惡性循環。學生的課余時間沉迷于游戲、網上聊天,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少部分學生能自覺學習。

二、加強學風建設的方法與措施

學風建設需要全校師生員工參與,需要在課堂、宿舍、各種活動場地全程參與,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技能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參與。學風建設的主體是學生,其特點是不斷變化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年齡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應該根據學生主體的變化與特點,有的放失地開展工作。

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自我設計,自我管理。學風建設要分析學生需求的特點與熱點,這是搞好學風建設的前提。熱點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正面或負面的雙重影響,把學生的主要精力引導到學習上來,教育學生處理好學習與能力提高、個性培養的關系,是學風建設的著眼點與突破口。在學風建設的有關規定擬出后,需要在全體學生中開展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對比優勢,提高認識,做出選擇。學生對學風建設的自我設計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管理,在此過程中,學生因主體地位受到重視,積極性會得到激發.。

轉貼于

其次,我們要加強師德建設,樹立良好的教風。教風在學風建設中起著引領指導的作用,好的教風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思想成長和行為養成會產生深刻影響。優良學風是優良教風的必然要求與最終結果,沒有好的教風就沒有好的學風,要加強學風建設,必須樹立良好的教風。良好教風的形成有賴于加強師德建設,因此,要教育教師以德育人,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引導教育學生。要認識到教風會直接影響學風與校風,影響社會、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評價與選擇,影響學校的前途與命運。要大力提倡嚴謹治學、從嚴治教的作風。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培養能力與開發智力結合起來。要針對學風建設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風。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注重師德建設。要嚴格管理,實施質量監控和考核制度,特別是嚴格執行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制度。加強教師的崗位培訓,切實解決教師在職稱、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據此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教育、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樹立良好的教風,從而推動學風建設。再次,我們要加強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受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影響,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理想與信念,強化學生學習的動機,是學風建設的思想保證、服務人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推動學風建設。

我們要建立切合時間的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約束機制能引導群體的行為,保證目標、措施的實現,激勵機制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協作意愿,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約束與激勵機制共同發揮作用,學風建設才能堅持長久,不斷深入。一是要針對一些學生學習自覺性、自制能力弱的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特別是對個別屢教不改的學生,要做出嚴肅的處理。二是要完善輔導員晉升、考核制,在職稱、學歷、行政級別、評優評先等方面激勵輔導員的職業歸宿感與成就感。三要對各類學風建設活動予以經費支持。四是要全員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讓每個學生都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清楚學校提倡什么,反對什么。五是在管理上要嚴格,是非分明,獎優罰劣,提高學生的制自力,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還有我們要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營造濃郁的學習環境。學風建設是一個潛移默化、受多種因素影響、不斷積累強化的過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則是學風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利用業余黨校以及“兩課”等陣地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標。其次,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體育活動,使學生成為成人成才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破。再次,要利用學生的活動熱情,結合學生的需要和專業特點,充分利用網絡開展信息交流、社團活動、學術講座、知識競賽、技能大賽、優秀人才先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抓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樹立學習榜樣是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促使學生進步的必要手段。首先,主管學生工作的系領導、輔導員應身先士卒,為學生樹立起遵守學風建設要求的典范,為學生提供可借鑒的榜樣。其次,要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的積極作用,提高這部分學生對學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帶動大多數學生形成符合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從而對個別學生產生影響力和感染力,使之逐步同化。

學風建設不是一件孤立的工作,需要學校各項工作的配合,一切工作要以提高素質、加強學風建設為出發點,要調動全校教師員工的積極性,形成全員意識,全過程參與學風建設,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藝術設計 網頁設計 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9-0184-01

一、引導學生如何與不同審美需求和設計訴求的客戶溝通

設計師會接觸到形形的客戶,設計師要重點考慮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和要求,主要負責人往往決定著你的設計稿能否通過,但也不可忽視與其他辦事人員的良好關系。

二、通過賞析使學生了解不同網頁的布局框架

了解了客戶對于網站的訴求之后,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網站的框架結構和內容。這需要教師通過研究大量優秀的網站設計作品,分析出不同性質的網站其結構框架的不同之處。比如:門戶類網站、政府類網站、企業類網站、行業類網站、商業類網站、教育類網站、娛樂類網站、個人類網站、BBS以及論壇類網站等。這個工作比較精細,需要花較多時間與同學一起討論。不同的網站所選取的框架結構和內容都帶有側重性。比如本人設計的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的網站,將其定位為:高校教育類網站。縱向結構分為首頁、二級頁面、三級頁面等。橫向結構首先確定網站的二級菜單,經過反復與客戶溝通,最終確定如下:首頁、學院概況、教學管理、院系設置、學科專業、科學研究、對口支援、學生工作、人才培養、黨的建設、下載中心、重點課程這十二個二級菜單。設計師在確定菜單內容時,可以借鑒其他高校的網站和本學院具體實情與特色二者相結合的原則,二級菜單就很容易確定了。這一步也需要與客戶進行反復溝通和確認,一旦確定后客戶則不能隨意更改,增加設計師的工作量。三級菜單也是如此,此處就不再贅述。設計師應在A4紙上畫好結構圖,也就是一級、二級和三級的相互關系圖,以便于客戶看得清晰而提出修改意見。

三、幫助學生整體構思,選定網頁風格和色調

內容確定后,設計師需要獨自思考,首先要考慮網站的風格及主色調。色彩在視覺表現中具有迅速訴諸感覺的作用,它與公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密切相關。公眾對網站的第一印象往往通過色彩而得到。設計師要明確色彩定位,考慮顧客所在行業的個性特征和行業形象色。

例如:紅色具有極強的表現力,是火焰、熱烈、華麗、喜慶的象征。用它可以來設計一些婚禮策劃公司、鮮花店或商場店鋪類網站。黃色使人感到溫暖和明媚,是充實、幸福的象征。它介于紅色、橘色和綠色之間,由于高明度給人一種跳躍的力量,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還代表皇權。可以和粉色搭配來設計婦嬰類網站。綠色給人生機勃勃和大自然的寧靜感覺,有一種平和親切氣息,也是青春、健康、樂觀的象征,可以用它來設計學校、綠植、旅游類網站。而紫色通常給人神秘、獨特、與眾不同和華貴之感,所謂紫氣東來、紫帶金腰都是尊嚴、高貴的意思。用它可以設計女性服裝、家居床品等網站。

四、幫助學生在設計中選用合適的素材

素材的選用對整個網站設計來說非常關鍵,有關資料統計顯示,從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攝影占平面設計的比重日益增加,設計家稱現在的攝影與平面設計是“蜜月時代”。學生需要清楚獲取素材的渠道和辦法,并且通^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自己的素材庫,以方便設計之需。而確定主題和風格后如何選取適合的素材呢?

想要體現出一個網站的人文氣質,設計師需要在腦海中搜索,比如:書法、篆刻、水墨元素、木簡、牛皮紙、書卷、壁畫、雕塑、石刻、秦磚漢瓦、陶罐、中國象棋、臉譜、算盤、古箏、唐三彩、景泰藍、青銅器、刺繡、皮影、剪紙,等等,從這么多體現中國文化的元素中,再重點加入體現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網站的教育性、地域性元素,比如新疆洞窟壁畫、出土絹畫、胡楊、沙漠、駱駝、絲綢之路,還有經典人文代表人物的畫像等元素。經過反復斟酌后,筆者選用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像的漢代畫像磚和古代陶器上的漁獵農桑等圖案來襯底,使網站在咖啡色的基礎上鋪就一層人文與歷史的久遠感覺;在網站頭部選用水墨暈染與古代車馬和新疆特有的胡楊剪影,襯著古代書法大師的作品;菜單欄選用胡楊木質,體現出厚樸的韻味;中間具體的內容底色選擇淡黃,四周襯著牛皮封皮,體現出書卷氣息;運用咖啡與淺黃相近色搭配的原則,使設計體現出一種和諧之美。

篇8

關鍵詞:醫學院校;生物技術與工程;學風建設;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027-02

新世紀以來,基因組測序、基因工程、生物醫藥等領域快速發展,生物技術與工程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也成為未來最具潛力的專業之一。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持續擴招,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的學生人數和班級急劇增加,各類專科院校如醫學、輕工類院校紛紛上馬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同時,“90后”大學生成為大學校園中的主流,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對傳統的專業學風建設模式和負責班級學風建設的學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班級學風的現狀

結合與領導和同行的交流,從學生工作者工作實際和經驗總結出發,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學生除了“90后”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情況外還有很多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特有的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目的不明確。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專業目標或者專業目標不端正,認為考上大學目標就實現了,不能進一步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對自己進行清晰的定位。少數學生雖然學習目的明確但功利主義色彩濃厚,將學習作為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不注重專業基礎學習,考過就忘。

2.學習興趣缺乏。受社會大環境和輿論宣傳的影響,加上生物技術與工程類產業發展的特點,生物技術與工程類本科畢業學生多在企業生產一線開始自己的工作生涯。因此,生物專業成為高校學生眼中的“冷門”專業或者說“垃圾”專業,對所學專業缺乏信心,認為是走錯了門、入錯了行從而產生消極怠工心理。

3.創新實踐意識薄弱。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別重視在實驗實踐過程中體會知識發現的過程和方法。受大學考試方式的影響,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實踐的意向不強烈。此外,對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內容上設置不足、管理措施不完善、評價體系和配套條件缺乏,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機會較少。

二、影響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學風建設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務的發生發展都是在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下進行的,造成這些不良表現的原因很多,概括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1.社會因素。隨著互聯風的普及,社會的每一個變化都會對大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特別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風氣和思潮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高校中來,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造成不良影響,也對大學生學風建設造成消極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功利心強、對學習不重視,認為學習好壞都沒關系依靠社會關系或權錢交易也能有好的前途,學習上存在僥幸心理,不愿在學習上付出艱苦勞動。

2.專業因素。生物技術與工程類產業發展非常迅猛,許多高校看中了這一前景好人才需求旺盛的專業,急速擴大招生規模。但由于專業建設和產業需求對接錯位,目前生物技術與工程類產業對只接受專業基礎理論訓練的本科生需求不足。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各大媒體和新聞門戶網站也對這一現象反復報導,給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3.學生自身因素。首先,挫折感壓抑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學生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在人才薈萃在大學里競爭非常激烈,并不是人人都能夠取得良好的課堂表現和理想的學習成績。其次,心理不成熟困擾大學生。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同時也處于情感需求旺盛的階段,情緒波動大、思想易偏激、心緒紛亂、心思難定。再次,當前大學生所處時間資訊異常豐富,學生興趣點易轉移,缺乏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三、生物技術與工程類專業學風建設措施

班級學風建設直接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在實際情況中,學生工作者應準確把握大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針對不良學風表現的影響因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引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重點應抓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1.以“專業教育”進行引領,提高專業學習興趣。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才會在學習上積極進取、刻苦鉆研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并促進良好學風的建立。請學校學院領導、教學科研一線的老師和已畢業學生對同學們進行專業教育,提高專業認識、明確專業前途,對未來有良好的規劃,樹立正確的專業目標。

2.以“班級建設”為契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班級是大學生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學習、生活、工作并實現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主要載體。學風建設,不能只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班級環境是形成良好學風的關鍵。學生普遍存在“從眾心理”,學生的群體行為對個體學習的影響很大,同學的學習態度、同學之間的關系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班級建設”可以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傳遞“正能量”。

3.搭建學生創新實踐平臺,激發學習熱情。學院為在校學生搭建創新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創新比賽和實驗、實踐活動等,引導和激發大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大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如學院組織開展的“助研”活動,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或研究課題,發揮學生的創造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發現自身價值。又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學生走向社會,致力于提高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學以致用。

4.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深化穩固學風建設成果。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郵件、QQ、微博、微信、飛信、輕博客等網上平臺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思想動態,隨時對學風建設措施的效果進行評估。

總之,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工作。我們在實際的學生工作中,應該學會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專業教育通過班級建設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主動去探究如何學好專業、如何實現自我的專業價值從而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通過為學生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師生共同努力建設良好的學風,從而促進學業進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Clive.J.2011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2,(1).

[2]張俊祥等.生物技術產業特性和發展戰略選擇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1).

[3]何禮健,周玉婷,左停.轉基因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發展現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1).

篇9

【關鍵詞】生態學;生態設計;風景園林

一、風景園林生態設計概念

1.風景園林生態設計

風景園林是人們在城市中得以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場所,在它所構成的生態系統中,人類處于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設計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體、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維持它正常運轉的能源、物質均來自于園林景觀生態系統外部,所以說它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不穩定性。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2. 生態設計

“設計”是一種將人的某種目的或需要轉換為具體的物理形式或表達方式的過程。它是人類有意識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以滿足預想的需要與欲望心。著名景觀設計師斯圖亞特?考恩認為:“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存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二、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1.以循環為主的水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從生態因素方面對水的處理一般集中在水質的清潔、地表水循環、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水的動態流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等方面。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充分利用大型植物自然凈化能力凈化污水,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大型動植物生長,增加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

2.以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為理論的植物配置的設計

(1)植物材料的選擇

提高城市園林植物生態功能,應盡可能地擴大城市綠地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對于構建城市生態園林,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效應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在植物材料選擇時,應該因地制宜,發揮不同植物的各自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生態條件,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選擇。

(2)選用生態效益高的植物

不同的樹種其生態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因此,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態效益就必須選擇那些與各種污染氣體相對應的抗性樹種和生態效益較高的樹種。

(3)遵從生物多樣性原理,模擬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建設城市生態園林要充分利用生態學原理,應考慮到植物的層次性、多樣性以及各樹種間和草木間群落的穩定性等問題,特別是針對樹木間的生化相克和對人體產生過敏或有礙健康的各種問題都應考慮周全。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除考慮不同功能區的條件外,還應考慮植物相生相克性、陰陽性、觀賞性,病蟲害的交叉性,以及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整體功能性的發揮等都是配置園林植物應考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鄉土樹種生命力和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暴發,常綠與落葉樹種分隔栽植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耐陰灌木樹種與喜光喬木樹種配植,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顯著提高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

3.生態學理論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3.1 應用生態學原理,保護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用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保護自然環境不受或盡量少受人類的干擾,現有場地往往經過很長時間已經形成了新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在景觀改造時,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盡可能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組織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去。主要手法有:

(1)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

鄉土植物是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它們是最能適應當地大氣候生態環境的植物群體。除此之外使用鄉土物種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最少,能促使場地環境自生更新、自我養護。

(2)尊重場所自然演進過程

現代人的需要可能與歷史上該場所中的人的需要不盡相同。因此,為場所而設計常常不會模仿和拘泥于傳統的形式。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作為風景園林設計者應盡量保留原場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樹、已有地被、及名樹、古木、水、地形等,這是對自然的內在價值的認識和尊重,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成本,又能避免為了過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3.2 基于生態調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場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

生態調控原理中的循環再生,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貫穿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始終,生態的風景園林設計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和資源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減少了對生產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3.3 土壤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特別是在風景園林的生態恢復設計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對當地的土壤情況進行分析測試,選擇相應的對策。

4.土壤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是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常規做法是將不適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換走,或在上面直接覆蓋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長,或對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全面技術處理。采用生物療法,處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質,增加微生物的活動,種植能吸收有毒物質的植被,使土壤情況逐步改善。

綜上所述,現代園林生態設計是要把人與自然、環境更緊密聯系在一起。它表達了人類渴望與自然親近、并與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隨著公眾生態意識的增強和生態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園林生態設計手法的探索也在持續進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望在這些設計手法中得以表達。無論過程或結果,無論表象或本質,它們都體現了設計師對人與自然之間生態關系的思索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歐百鋼.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建設與發展問題的思考[J],中國園林.2006(2).

篇10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 采風 實踐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174-02

眾所周知,我國各個高校藝術社會實踐又被稱為藝術采風、寫生或藝術實踐的,其含義其實是一致的,在這里,我們統稱其為“采風”。藝術設計專業的采風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補充,是學生學習與實踐的最佳平臺,它能夠引導學生在采風中找尋創作的靈感,觀察到現實,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最有效的一種實踐教學方式。在采風實踐過程中,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自然,深入社會。同時,在專業采風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有目的地進行創作、收集大量的設計素材,使其向民間學習、向社會學習、向自然學習,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為現代的藝術設計積累豐富而寶貴的民間藝術元素,從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強化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以便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1 對采風實踐課程的理解

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采風實踐活動中,很多的學生認為只是單純的獵奇和游玩,這是不正確的,指導教師首先就應該提示學生要重視并深入地進行體驗生活,要發現生活中的那種自然美。我們帶領著學生走出了大學的校門,要深入到考察對象所在的環境中,了解各采風區域生活的各種狀態,指導學生進行考察、學習同時要感受考察地區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又豐富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識,并且激發其愛國心與關注國家發展的熱情。讓學生親身了解國情和民情,體會考察地域的文化底蘊,這樣就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通過采風這門社會實踐課程,學生能在實踐中充分地領悟人生與藝術的真諦,同時將來會更便于服務于社會。

采風,這一詞語本意是指對民情民俗的采集,特指是對地方歌謠民謠的搜集。我國的采風活動起源的很早,歷史很悠久。《周易》中就有源自商代的民間謠諺。還有《詩經》中的《國風》和《小雅》,都是從民間采來的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一些民歌、諺語。隋朝的王通在《中說?問易》:“諸侯不貢詩,天子不采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則久矣,《詩》可以不續乎!”明朝的劉若愚在《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世之君子,當不諱之朝,思采風之義,史失而求諸野,閑中一寓目焉,未必不興發其致君澤民之念也。”“五四”運動至解放后,采風的含義就擴大到了泛指采集所有民間的創作和風俗。尤其到了現代,很多的民間文學藝術各類的現場采訪也都被稱為了采風。現在來講,我們說采風其實就是一種手段,是讓我們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最佳途徑。畢竟藝術作品所表現的是一種生命的意識,要把自然的轉化成為精神上的,這是一種轉化,也是一種升華。

謝赫在《續畫品錄》中提出:“學窮性表,心師造化。”淺層意思就是告訴我們采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我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感悟自然。其深層意思則是告訴我們要對事物外在的現象和內在的本質都要有透徹的理解和認識,要去領會自然的法則。所以我們從此就可以了解到采風是我們認識生活的最佳途徑,也是認識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生活、表現生活的一種最好的方法。畢竟我們只有與觀察對象面對面的時候,才會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內在的東西。

我們知道藝術本身是具有教化功能和人文價值的,但在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其大部分的內容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只是一味地去強調藝術設計的實用性和它的商業價值,所以現在全國各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也是多數以“實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的。其實無論什么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部分,首先是要培養“人”,其次才是“才”。當初北大先生就倡導“以美育代宗教說”,所以到了今天,我國所構建的和諧社會的方針,處處體現出國家及社會對藝術設計教育在內的人文教育發揮其本身作用的期望。

我們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本著“教書育人、學畫先學美”的方針,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在專業的采風實踐課程教學中了解自身的價值和潛力,掌握事物的本質和其真諦,從而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

2 對采風實踐課程的認識

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中,采風既是一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同時兼顧著專業的教學、社會實踐和生活體驗等多重的任務,具有很深遠的意義。我們從專業的教學上來講,第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動腦的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鑒別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專業的采風實踐有目的進行創作,同時也為設計收集大量的素材;第二方面則是在親近大自然、親近社會的同時,可以向民間學習,感悟民間的文化,提取藝術設計的元素,激發創作的靈感,培養多元化的思維及專業的設計能力;第三方面通過采風可以修煉學生的自身品質意志,使學生在采風中身心都得到歷練,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學會為人處世、人際交往、團結協作和禮貌待人的各種行為準則,并且培養學生靈活處理的綜合能力、樹立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環保意識;第四方面通過采風可以迅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課堂與課外、學校與社會的有機結合,是與社會零距離的充分接觸。

幾乎所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老師都帶學生進行過采風活動,對這門課程的教學與實踐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理解、探索和研究,普遍認為這門課程非常的重要而且比較艱辛,是門有一定難度的課程,要使師生采風取得理想的效果與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指導教師在采風的課程教學中,一定要事先做好采風的各種準備,其中包括:一是采風的目的、內容和要求;二要提醒學生行前的準備、必帶的背包(除了必備的畫具、相機,還要有常用藥品);三是路線行程的合理化安排,各采風點的逗留時間;四是各采風點的飲食、住宿、消費、風俗、氣候、交通和當地的治安等相關信息的收集(此內容可由學生進行收集后上報指導教師);五是要準備些娛樂性的活動,主要指的是晚飯后的安排,只有合理的活動安排,才可以掌控好學生,把突發性事件降到最低點。其中尤為關鍵的是在采風前一次完整的采風教學活動往往要肩負著多項工作,責任很重大,同時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采風前,一定要選擇專業水平較高、責任心較強的,同時有一定的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帶隊,這樣才可以順利地完成采風教學任務。

3 對采風實踐環節的設計

如何把采風的實踐環節設計的合理、豐富,這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學問。嚴格來講,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其實就是一個體驗生活的人,所以他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方方面面的,這樣才能做到閱歷豐富、見多識廣。通過采風要使學生知道,多去一些地方帶有一定目的性的進行走走,多帶一些問題去走,單一的一個地區,一片地域其實并不代表一個生活豐富,所以對采風點的選擇,不要單一,一定要選擇多地點的采風,不能一個起點,一個終點,要在過程中下足功夫,并確定好各采風點的逗留時間,同時各采風點一定要有著自己的個性特色。比如采風點的民風民俗、人物風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城市規劃和文化淵源等等。所以就特別強調指導教師一定要能做到胸有成竹,做事有規律、有原則,有條不紊。

針對采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采風的生活作出一些嘗試。

首先要向采風區域的民間學習文化。組織學生每到一處采風點,如果有條件就請當地的文化名人進行座談。談的主要內容包括采風點的歷史文化變遷、其區域的民間藝術的發展與傳承、有什么歷史典故、當地民居有什么特色,是否有名人旺族、地沿風貌與民風民俗等等。期間,一定在組織學生做好筆記,并組織整理,使學生對考察的采風點概況有個較全面的了解。再合理安排時間來熟悉當地的環境,參觀名勝古跡、名山大川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留意寫生地點內容和創作素材的收集,從而激發學生對其表現的欲望和認識采風的意義,創作出富有感情內涵、意境深邃的藝術設計作品來。

其次是要向采風區域的民間學習藝術。我們國家的民間藝術豐富且根基厚實,有著深遠的影響,應該說是取之不盡,它們深受我國百姓們的歡迎和喜愛。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源泉,所以我們要抓住采風的機遇,充分挖掘考察當地的民間藝術,盡最大可能地讓學生多看一些東西,多了解一些東西,從而拓寬其視野,使其增長見識,并從中汲取營養運用于今后的藝術設計創作中。

最后是指導教師要從細節關心學生。比如采風過程中哪位同學過生日,可以適當地進行組織,這是采風生活中的一個小點綴,也是緩解采風壓力的一種形式。比如采風過程中學生間發生了不愉快,如果不及時掌控,可能就會出現激發事件,所以指導教師要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信息。再比如哪位同學想家了,哪位同學遺失物品了,哪位同學有了小毛病等等諸類情況,雖然都是一樁樁小事,卻體現了指導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這對于在采風團隊的凝聚力來說是很重要的。

4 對采風實踐教學的設計

凡事我們都喜歡“事半功倍”,對于采風實踐來講也不例外,我們組織學生外出采風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如果事先有個規劃,有個方案設計,那么整體的外出采風就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通常我們的采風教學大綱全稱應該是《藝術實踐(藝術采風)課程》教學大綱,要把適應專業體現充分些,畢竟藝術設計與美術學(非師范教育)、美術教育有所區別的。要有明確的學時數,一般是兩周到四周的時間,在教學大綱中有其學分要求;要有編寫日期,因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要適時進行調整的。

在采風教學大綱中:第一要提出采風教學目的和要求。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采風實踐是強調本實踐課程是通過加強學生的色彩實踐,即從客觀到主觀、認識到理解、造型到色彩,在實景寫生中訓練取景、構圖、空間意識,掌握色彩理論、色彩感性知識及一定的綜合造型能力。是本實踐課程通過展開課題研究、人文景觀和經濟調研的梳理整合。注重學生社會鍛煉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培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藝術考察期間完成專業實踐和畢業論文的選題,為畢業設計論文、畢業創作,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專業基礎知識。

第二是提出采風實踐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要求。要求在該單元的教學計劃與大綱要求下,專業指導教師要事先編寫好講義、組織教材利用多媒體進行色彩畫種、畫法介紹,講授藝術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作畫步驟及要求。在藝術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采用指導教師示范、指導、集中講評等形式,授業解惑完成教學任務。在藝術考察中充分培養思想品行優良、藝術功力扎實,并具有專業理論知識人才的目標下,由指導教師組織考察了解人文特色、民俗、民情、民風等歷史文化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課題研究、完成藝術考察和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和撰寫2000千以上的藝術考察綜述報告。

第三是本課程考核與成績評定。指導教師在藝術實踐中,課程實行單元作業考核。該課程結束時,學生須按教學要求呈交藝術實踐課堂作業(比如色彩風景:15張、景觀速寫20張、數碼像片打印10張、藝術實踐報告2000字左右),并由指導教師進行總結評講,按大綱和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平時作業評定課程綜合成績,并由本專業其它教師組織教學檢查,對成績進行最終審核,在本單元作業中選出優秀作業在系級展出,接受教師同學督審。優秀作業、采風記事刻錄光盤。同時指導教師在藝術考察中,在課程教學中實行教學紀律、學習態度、思想品行、團隊精神等結合學生平時綜合表現,由帶隊指導教師寫出評語,并由專業教師組織教學檢查,人文特色資料采集,對成績進行最終審核。優秀作業、采風記事刻錄光盤。

第四是采風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專業藝術實踐、藝術考察實踐課程,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通過加強對學生實景色彩的教學,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色彩理性、色彩感性知識,強化構圖關系,色調運用能力。通過藝術考察實踐課程,培養學生關注社會、人生、保護環境、人文文化遺產的責任。學會選擇課題研究,文字表達的能力。地點原則上是在與本高校較遠的距離中進行選擇。

第五是采風的教材及相關信息的瀏覽。比如指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事先看《認識水彩、水粉》、《水彩、水粉風景畫法》、《數碼攝影基礎》等等書籍。同時指導教師要組織全體采風學生在網絡上收集采風地區的相關信息,提前掌握一些采風內容,從而使學生采風時更具有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