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制改革總結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2: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化體制改革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文化體制改革總結

篇1

(一)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是優化了審批流程。對我局所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最新標準制作了相應的辦事指南,對前來咨詢辦理業務的群眾進行一次性告知,大力簡化審批環節。二是提高審批效率,對本局的保留實施的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行政服務事項的審批時限進行壓縮,嚴格執行限期辦結制度。

(二)加強事中管理和事后監督。一是健全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長效機制,鞏固發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成果。二是加強日常檢查,依法查處擅自設立行為。三是加強文化市場稽查,確保行政審批事項與實際相符合。

(三)制定文化產品評價體系和扶持辦法。一是確定更加客觀科學的文化產品評價標準,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分級評價,將優秀產品推薦給市場。我局民間傳統文化搜集整理工作穩步推進,并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特別是群龍剪紙、升鐘樹皮畫、店埡花燈戲、馬王皮影等的推廣。二是加大優秀文化產品推廣力度并申請資金扶持。為推廣本土川劇陳氏三狀元和皮影戲,我局積極申請南充市舞臺藝術創作生產鼓勵扶持資金;為推廣南部雙峰儺戲和馬王皮影,申請省級非遺專項資金。

(四)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一是放開了網吧的總量和布局限制,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上半年受理網吧申請23件,辦結6件,辦理中17件。二是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使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文化市場領域,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二、存在問題

(一)政府職能轉變不夠。貫徹行政許可法,深化文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把市場的職能交給市場,把中介組織的職能交給中介組織,群眾能辦好的政府不要干預,能事后監督的事前不要審批等,要還權于市場,還權于百姓。

(二)監管力量有待加強。目前,我局共有執法人員13人,需對全縣的網吧、音像制品店、公共娛樂場所、書店、印刷廠、演出單位、有線電視廣播等進行監管。由于執法人員少,監管任務重,執法工作長期處于被動“救火”狀態,盡管恪盡職守,四處出擊,但收效不大。

(三)人才機制不夠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的完善需要各領域文化產品評判專家人才機制的完善。通過專家團隊將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分級評價,將優秀作品推薦給市場,讓低質量產品在市場中被淘汰。由于人才的缺乏,無法更好地確定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價標準,制定衡量文化產品內容質量的標準,用限定性的標準取代評價性的標準。

三、工作打算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成立以文廣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文廣局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做好改革工作的方向把握、總體設計、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工作。明確改革工作的具體責任機構和牽頭部門,抓好改革工作具體任務的落實和溝通協調。領導小組成員要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把分管和職責份內的任務組織好、完成好。各股室、執法大隊要根據改革工作的要求,認真組織好具體任務的推進和落實。

篇2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認同;文化制度認同

在當前“微時代”下,意識形態的競爭日益顯著,文化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方面,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認同凝聚著民族的心,體現著這個國家的基本文化價值。中國文化認同意味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制度、理論的認同。

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的認同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是一條為人民文化事業服務的道路,沿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文化多樣性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文化情趣走進人民生活,走進人民心中,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讓人民大眾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益處,從內心真正認同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一)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就要把握文化的“魂”與“體”

李長春提出“要始終牢牢抓住文化的‘魂’,創新和用好各種文化的‘體’,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做到形神兼備、強‘魂’健‘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體”就是豐富各種文化事業與文化創新作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魂”與“體”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是本質,形式是內容的反映。沒有“魂”的指引,“體”就會迷失方向;沒有“體”的表現,“魂”就會難以實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認同,既要從宏觀把握文化的方向與性質,又要從微觀落到實處。一方面,我們要通過承認中國道路,傳播中國好故事,傳遞出中國特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我們要通過發掘各種文藝表現形式,展現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樂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魂”是可以通過“體”表現的,它不是空洞的,是富有內涵的文化精神。

(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就是加強文化體制改革

面對當前存在的思想觀念弊端,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充分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的重大戰略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同樣,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都說明了文化體制改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的鮮活劑,它將帶動文化發展活力,展現給世界中國文化新景象。改革文化體制,重點是改革文化理念,創新文化手段。這就要求我們對原有文化觀念體制揚長避短,大膽推進文藝觀念與內容形式的發展,提高對文化整體的創新意識。例如,要重視結合“微時代”的時代背景,結合人民群眾當下的思想觀念,推進文藝題材和風格的多樣化,通過用高新技術展示文藝的吸引力,建設“微時代”的新型先進文化。

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指的是法律對我國社會文化的規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精華部分。它既有體現物質生產生活的方面,又包括體現精神文明的方面。這部分的理論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它是我們祖輩父輩們在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開創性。這是我們國家與人民自信與自強的體現。

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認同,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首先,我們要認同這個具有我國國情的文化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建設的基石―鞏固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其次,要不斷完善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的運行離不開法制的保障,更離不開法治的執行。要從社會各界了解中國特色文化的不同表現,使我國文化制度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要讓法律監督和民眾監督,使文化制度落實實處。文化是大眾的,不是個別人的,我們要讓文化走進老百姓生活中去。再次,加強對我國文化機制體制改革,使其發展成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文化。我們要敢于創新,無論是領導層,還是社會層,都要敢于提出新想法,敢于落實新想法。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社會媒體對社會大眾的宣傳。各機關、社會企業、學校要通過組織成員積極響應,給社會成員提供各種機會交流文化產業,讓文化這個詞變得不再是遠離人民群眾的一個詞匯。

綜上所述,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我們的文化道路與文化制度不是抄襲別國的文化發展,它是中國人民在實際生活中一步一步探索出來的文化發展思路,是促進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發展道路和制度。在今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人民將會沿著一條核心道路,創造出更多的文化枝和葉,繁榮中國大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的物質和精神層次。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過程,認同中國的特色文化,堅定文化建設的決心,我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符合人民利益,加快生產力發展的中國特色文化成果。

作者簡介:武巧菊,性別:女,籍貫:山西臨汾,出生日期:1991年10月7日,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研究,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學院,專業:思想政治教育,2014級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藝術院團;運營;改革;體制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的藝術表演體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一系列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宏觀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政府的許多文化體制改革方面的戰略構想,仍然缺乏強有力的立法支持,藝術的公民社會屬性缺乏剛性制度保證,藝術自由尚未得到充分尊重;在政府與文化機構的關系方面,政府的角色有待進一步研討,文化機構在市場主題地位有待進一步落實,實現資本運作,構建合理的產業鏈,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特色乃至優勢;在市場化大環境下,如何尊重藝術和藝術表演活動的商品屬性等等。

隨著我國內地的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藝術表演團體的體制改革也分類別、多渠道進行。

一、國家級藝術表演團體主要以機構整合、突出優勢為契機,實行產業化運營的新模式。如東方歌舞團于2005年7月與原中國歌舞團合并,成立了新的國家歌舞團――中國東方歌舞團,再次進行了優勢資源的整合,同時還進行了事業單位產業化運作的新嘗試,建立以東方歌舞團為旗艦,以經營性演出經紀與制作公司為羽翼,建立具有強大市場主導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演藝集團,成立了由東方歌舞團控股的東方新大陸公司、東方新時空公司、東方新視野舞美工程公司等。此類成功實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二、大部分地方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紛紛以職工持股、國有媒體控股、引資重組等多種形式轉制改企。如成立于2004年1月的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在原北京市兒童藝術劇團改制的基礎上,由北京青年報社、北京市文化局下屬北京市文化設施運營管理中心、北京電視臺下屬北京電視事業開發集團、北京市教委下屬北京高校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和北京市文化發展中心等五家股東共同出資設立。北京兒藝改制成為股份制現代企業之后,引入社會化的人才管理機制,建立了以效績考核為中心的分配機制,形成了以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組成的核心決策體系,搭建了高效的內部管理框架。在劇目運作、資源整合、市場推廣、品牌經營以及體制創新等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還有,北京歌劇舞劇院轉企改制一步到位,新成立了由首都旅游集團控股,歌華集團、北京電視臺、北京三奇廣告有限公司聯合投資的北京歌劇舞劇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丹陽戲劇總團通過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積極融入市場,打造出一系列新的藝術精品。

近年來,一批基層轉制院團正在市場競爭中茁壯成長。統計顯示,在228家轉企改制院團中,地市級和縣級院團達116家。這表明,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范圍也逐步由省級院團向地市級和縣級院團延伸。

按照中央確定的文化體制改革“任務書”,2012年前要全面完成文化系統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作為文化體制改革中最特殊、最復雜、最艱巨的領域,國有院團改革不斷向縱深拓展:

江蘇省2009年7月提出,在完善省級院團轉制改革的基礎上,于2010年底之前全面完成省域內一般文藝院團的轉企改制。目前,全省已有近半數地市級和縣級院團實現轉企改制,改革任務可望如期完成。

陜西全省已有24家國有文藝院團實現轉企改制,省級和省會城市文藝院團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最近又自加壓力,提出今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地市級文藝院團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有條件的縣級院團與地市級院團同步完成改革任務。

遼寧省已有14家國有文藝院團實現轉企改制,下一步將按照“同劇種合并、跨地市重組、全省范圍內統籌整合、一次性注資、全部實現轉企”的思路,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演藝領域轉企改制任務。

三、保留事業性質的國有院團內部機制改革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涌現出一批“政府扶持、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改革典型。如中央歌劇院積極調整演出營銷機制,成功舉辦首屆“國際歌劇季”;國家話劇院建立“北京演出院線”,形成了“長時段、多劇目、多場次、多場點”的演出新模式;中央芭蕾舞團實行全員聘任制、年薪制,有效調動了演職員工藝術生產積極性;上海交響樂團積極探索以理事會制為核心的新型管理體制,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跨越。

近年來,不斷深入的文化體制改革,推動了演藝領域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北京、遼寧、吉林、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重慶、陜西等地整合演藝資源,分別組建了省級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著力打造區域性龍頭演藝企業。

在文化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演藝領域所有制結構也進一步優化。各地總結借鑒民營院團發展的先進典型經驗,完善扶持政策,推動形成以國有院團為主體、多種所有制院團共同發展的演藝市場格局。如天津市劉榮升京劇團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劇目,堅持在中小劇場低票價演出,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煥發生機與活力;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堅持面向農村、服務農民,年演出1500余場,年收入近千萬元;浙江杭州金海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推進演藝企業連鎖經營,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目前正積極籌備上市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民營院團已超過6800家,年演出場次在200萬場以上。民營院團在繁榮基層演出市場、豐富城鄉文化生活、繼承優秀文化傳統、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等方面,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營藝術表演團體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2005年底,文化部、財政部、人事部、稅務總局等四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再次系統地規范、扶持、引導了民營藝術表演團體的發展。民營藝術表演團體運行機制較為靈活,演出成本較為低廉,在農村演出市場上,民營劇團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據統計,2006年全國共有登記在冊的民間職業劇團485家,2005年共演出4.1萬場,是國有劇團農村演出場次的5.8倍,農村演出市場占有率達87.2%。

總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一批國有院團從體制改革入題,通過轉企改制,投身市場競爭,煥發了藝術創作出產的生氣與活力,演出場次、演出收入升長顯著,國有院團的主力軍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二是一些地區將國有院團轉企改制與院團資源重組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了院團的布局結構,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大大提高了藝術出產的效率。三是一批國有院團積極促進內部治理機制的轉換,加大勞動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軌制改革力度,面向市場、面向群眾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升強。四是一批國有和民營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攙扶下,積極參與國有院集團系改革,尋求互利兩贏、共同發展的途徑,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參與藝術創造、活躍演藝市場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參考文獻:

[1]謝大京,一丁.演藝管理管理與運作[M].上海:上海音樂

出版社,2007年

[2]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

篇4

王燕文指出,黨的十以來,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戰略定位,指明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前進方向。特別是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系統透徹地闡明了新形勢下系列帶有根本性的重大問題,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過去的一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著力抓根本把導向、抓改革促發展,抓重點創特色、抓關鍵強基礎,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發揮積極作用,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展現新氣象、實現新突破、積累新經驗,呈現持續向好向上的良好態勢。

王燕文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看到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所在;要看到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要看到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局面,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務;充分認識在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來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要根據中央和省委總的工作部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主動力,以深入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為主抓手,著力深化思想理論建設,著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著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王燕文強調,新的一年各地各部門要突出重點、抓好落實。一要進一步把學習宣傳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識。二要扎實抓好意識形態領域引導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三要抓住宣傳教育、探索實踐、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優化社會風尚等關鍵環節,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四要加強改進主題宣傳、網絡宣傳和輿論引導,著力鞏固壯大主流輿論。五要開展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打造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六要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在提升文化發展水平中更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七要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工作,努力講好江蘇故事、展示好江蘇形象。八要切實加強基層工作,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篇5

可以說,文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印刷技術的發明、文字和圖畫技術的創造、攝影原理的發現、多媒體設計和電腦的提出,微電子和計算機網絡時代與文化技術的結合等等。文化技術創新對文化產業的影響表現在文化資源整合作用、經營模式轉變作用、市場需求創造作用和演化周期縮短作用等幾個方面。

我國是文化資源大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財富,發展文化產業的熱情也在逐年增長,但另一方面,我國文化市場發展不容樂觀,與歐美國家的文化產業對GDP的貢獻相差比較懸殊。據統計,我國約2500家主題公園的70%處于虧損狀態,20%持平,盈利者只有10%左右,虧損較為嚴重,能夠保持盈利的可以說寥寥無幾。目前,各地競相開發的文化產業園與文化產業基地也遭遇同質化質疑。與此同時,許多的中華老子號正在悄然退出消費市場的舞臺。因此,在文化技術日益更新的時期,我國能否把握住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將文化技術與經濟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將是我國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關鍵。

文化技術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文化技術借力高新技術,以創意創新為核心,促進文化產業結構升級,重視對新興業態的培育,是各省市乃至全國實現文化產業升級換代的重要途徑。在總結和遵循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基礎上,轉換當前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推動新業態、新企業、新模式的創立發展,亟待我國借力文化技術、重視創意創新、調整產業結構,進而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層次,完成產業結構的升級。

文化技術加快產業融合進度。產業融合是在數字與網絡技術發展下出現的新現象。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傳統產業如電信業、傳媒業、出版業等產業間的邊界不斷模糊,逐步融合,進入新世紀以來,產業融合的產生與發展對傳統產業組織的產業結構及相關政策形成了挑戰,一種適應性的產業變革正悄然發生。可以說,隨著文化技術的革新與新興產業形態的出現,網絡融合、大傳媒、數字出版等融合多個產業特性的組織形態不斷涌現,產業融合逐漸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文化技術輔助產業效益增長。技術創新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文化產品在生產、銷售等環節中的科技含量對文化企業的效益與興衰起著決定性作用,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短期的快速發展和長期的持續穩定具有根本的支撐作用。提高文化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投資速度,可加快當地的產業競爭力,從而提升產業效益。

當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進入新的戰略轉型階段,國家出臺的文化體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文本,內容集中在國有文藝演出院團改革和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地方實踐部門仍需提高認識,重視文化技術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巨大促進作用。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我們要以高新科技手段改造、升級傳統文化行業;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業態,推動新業態的創新,實現高端融合。要重視文化技術在文化產業內部及產業間的應用,增強產業競爭力,提升產業效益。實踐證明,文化產業結合先進科技,它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將占據著明顯的優勢與巨大的發展空間。

篇6

關鍵詞:中韓貿易;貿易逆差;文化產業;文化產品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標識碼:A

一、文化產業與中韓貿易現狀

(一)文化營銷是國際貿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以制造業為中心,90年代,世界經濟以服務業和知識為基礎;21世紀則是以知識產權為基礎的內容產業經濟。文化產業能生產出更多的文化產品,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狀態,發現或者重構現代生活的意義,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這一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文化產業范圍內的各產業相互聯結,其“波及效果”會帶動其他類別的產業。開拓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營銷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無論是依據4P′S,還是依據4C′S原理來進行。但隨著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單靠產品、價格等作為手段打開國際市場的策略越來越顯得難行,而在國際貿易中“文化”逐漸突顯出其重要性,成為基本的營銷要素。韓國對外貿易的經驗告訴我們:進軍國際市場,需要文化先行。

韓國商品近兩三年來在中國市場上可謂是隨處可見,這與韓國的文化大肆進入中國關系密切。“韓貨”熱銷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先通過韓劇將韓國文化內涵傳入中國,以《藍色生死戀》和《大長今》為代表的多部優秀電視劇,形成了巨大的“韓流”, “韓流”威力帶動了“韓貨”的熱銷,包括現代轎車、三星電子產品、韓國美容產品、韓式生發產品等等,并通過電子產品擴散到飲食、美容、生發、醫療等多個產業行業。

(二)中韓貿易逆差與“文化產業交流”貿易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貨物貿易大國,然而,我國的文化產品貿易同韓國相比卻存在著巨大的逆差,這不能不令人擔憂。

隨著中韓雙方貿易總額不斷增加的同時,中方的貿易逆差數額也在逐年增大。根據我國商務部的統計,除去臺灣地區不算,2005年中國與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是韓國。總逆差417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1%。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韓兩國2007年雙邊貿易總額達1598.9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韓出口額為561.4億美元,進口額達1037.5億美元,逆差476.1億美元。這意味著中方要動用更多的國際儲備才能實現彼此間的貿易平衡。顯然,這充分說明在中韓雙方貿易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價比韓方要大得多。

據韓國文化觀光部公布的《2004年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指出,涵蓋了韓國出版、漫畫、音樂、游戲、電影、動畫片、廣播電視、廣告、因特網及移動文化信息等10個領域的文化產業的市場銷售額為50萬億韓元(按當年匯率約合437億美元),約占當年韓國GDP的6%(世界平均是4%,中國是3%),比2003年增長13.3%,遠高于同期4.6%的經濟增長率。韓國文化產業中主要門類比重是:出版業占37.8%,廣告占16%,廣播占15.5%,動畫0.5%,漫畫1%,數字教育及信息1.8%。2004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額為9.3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7%。其中游戲產業出口額最大,為2.614億美元(占文化產業出口比重28%),比上年出口增長19.2%。按照韓國文化觀光部的劃分,韓國文化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必然是韓流文化盛行的國家和地區。韓國政府把中國內地看作韓國文化產品最有潛力的市場,正大力推進韓國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其最大市場。韓國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0年,韓國要力爭出口到中國文化商品占10%的市場份額。

二、中國文化產業低迷與對韓文化產品貿易逆差的原因

(一)中韓文化產業比較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所說:“在文化產業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如何發展,國家戰略政策得法是關鍵所在。韓國的成功已經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1.在組織管理機制方面的比較

韓國政府文化觀光部設立的“文化產業局” 是主管文化產業的政府職能部門。文化觀光部先后設立“韓國工藝文化振興院”和“文化產業支援中心”。近年又將“文化產業支援中心”擴建為“文化產業振興院”。由其全面負責文化產業具體扶持工作,同時側重音樂、動畫、漫畫和卡通形象產業的發展。與原有的廣播影像、電影、游戲等主管單位分工協作,推動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在總結以往運作情況的基礎上,文化觀光部為下屬的文化產業振興院、廣播影像振興院、電影振興委員會、游戲產業開發院、國際廣播交流財團5個部門組建“文化產業支援機構協議會”,旨在避免業務重復,加強信息交流,將原來分散組織的活動“大型化”、“集中化”,提高工作的整體效果。

比較我國在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上領導和管理的現狀:在這方面,作為主管一省文化產業發展最高領導的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的《文化體制改革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一文是最好的說明。文章將我國目前文化體制的弊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政事、政企不分,管辦不分”、“二是國有文化資產被條塊分割,上下分割,部門分割,資源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和效益低下”、“三是政府包辦文化、公款消費文化、文化市場發育緩慢”。這些精辟的話可以說是句句說到點子上了。盡管目前在中國進行徹底的文化體制改革還困難重重,但是不在文化體制改革上下大力氣,想繞開文化體制改革而另辟蹊徑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2.在資金支持機制方面的比較

韓國政府采取多渠道籌措文化產業發展資金,有目的、有重點地實施資金支持,在經費上確保文化產業的發展。2002年文化產業振興院國家預算撥款、投資組合、專項基金共融資年上調9.1% ,進入“1兆韓元時代”,2003年達1兆1673億韓元。隨之,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文化產業預算由1998年的168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億元,占文化事業總預算的比例由3.5%增長到約17.9% 。另外,韓國政府還通過設立多種專項基金,扶持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文藝振興基金、文化產業振興基金、信息化促進基金、廣播發展基金、電影振興基金、出版基金等。另外,它還通過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以及利用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實行多種優惠政策來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

在我國,由于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僅僅把文化視為宣傳教育的工具等多種因素,對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限制很大,雖然“從政策角度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松動”,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文化企業投資渠道單一,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趨向,拓寬投融資渠道,為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

(二)中韓文化產品貿易逆差的原因

1.未將文化元素轉化并進行經濟化傳播

在對外文化貿易中,我們要求將中華文化產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礎上,向世界介紹、推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顯然,因為其一旦被外國人所接受,則會加速文化產品乃至普通貨物的對外貿易。然而,中國現在還沒有能夠將豐富的文化元素進行轉化,生產出能夠吸引人的、占領國際市場的文化產品,尤其是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產品。文化部部長助理丁偉因此而痛心地說:中國文化產業無外貿!

端午節成為韓國的,并成功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申請書寫得清清楚楚:韓國的端午祭源于中國,但現在卻凝聚了韓國的文化傳統和精神。花木蘭是中國的,但美國卻把它拍成了電影,除了賺了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將花木蘭變成了美國品牌。三國演義是中國的,但在網絡游戲中,卻被日本開發成游戲軟件,成了日本品牌。這些國家表面上以套用中國的歷史故事為內容,實質上卻在宣傳自己的文化思想,從而使中國的文化元素變成他們的了。這種情況不僅造成了我國文化資源的浪費,更是摧毀了我們傳統文化元素的核心內核,在思想和文化上對中國人的基因進行了改造。但我們至今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警醒。

2.貨物貿易體系未能承擔宣傳文化元素的責任

WTO《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將文化產品分為三大類近20項,中國國家統計局《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分類》將文化產業分為9個領域。從這些定義、分類中可以看出,文化產業涉及的面廣、涉及到的傳統產業多。可以這樣說,沒有傳統產業的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中國貨物貿易的總量毋庸贅言,但是貨物貿易體系卻沒有能夠對文化產品貿易做出應有的貢獻。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從客觀上來說,貨物貿易與文化貿易分屬不同的產業,兩者的生產方式、產品形態、消費需求和方式等都不同,造成經營方式、貿易方式等都不一樣。從主觀上來說,重視文化娛樂活動,輕視文化貿易的現象嚴重;文化產業的投資回收期較長,也使從事貨物貿易的人不大關心文化產品的生產和貿易;貨物貿易的生產者可以就是經營者,但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卻絕大部分不是經營者,這造成了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使投資者對于文化產品生產的投資興趣減少。

三、結語

我們要敢于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用新的技術手段和形式進行包裝和演繹。我們不怕這種文化資源有多古老, 只要我們與時俱進地加入現代元素就一定能使其煥發青春,這其實為我們大規模、高投入的制作奠定了好的基礎。

利用貨物貿易體系進行文化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商品生產企業應該培養、豐富產品的文化內涵,在產品開發、生產設計上與文化產業結緣、升級。具體來說,從商標設計到產品理念、營銷模式,以至產業結構的調整、經營戰略的重構、產品的升級換代等,都應該體現出文化內涵。這方面國內已經有了先例:海爾集團拍攝了近200集的《海爾兄弟》動畫片,成功地宣傳了中華文化思想和理念。如果生產企業在這方面仍然不自覺,那么在加工貿易、貼牌生產、跨國公司本地化等浪潮沖擊之下,中國文化元素將迅速消失,更不要談對外文化貿易了。

文化資源是不會短缺的, 短缺的只可能是資本、技術和人才, 特別是那些有特別創意和高技術手段的人才是文化產品生產和貿易中最重要的, 而這些只能由大規模的公司和成熟的市場去培養。中國政府已認識到了文化貿易的重要性, 也開始有一些運作經驗。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產業建設方向不變,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倪軍.“文化營銷”是國際貿易中最基本的先行營銷要素[J].現代商貿工業,2007,(7).

[2]蔣曉梅.中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原因與對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3]劉曉惠.國際貿易及貿易促進國際經濟合作[J].現代商貿工業,2007,(3).

篇7

財政部《關于做好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一大重點是支持中央文化企業兼并重組。主要支持中央文化企業作為兼并主體,通過出資購買、控股等方式取得被兼并企業的所有權、控股權,或通過合并成立新企業。鼓勵擁有多家出版社的部門(單位),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出版資源組建出版集團公司。鼓勵業務相近、資源相通的出版社,按照優勢互補、自愿組合的原則,組建出版集團公司。對于企業為取得被兼并企業的直接支出采取資本性支出方式支持。

二、金融體制改革

財政部、證監會聯合《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主板上市公司都應當自2012年起著手開展內控體系建設,并明確了具體實施原則。其中,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于2012年全面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并在披露2012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非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且于2011年12月31日公司總市值(證監會算法)在50億元以上,同時2009年至2011年平均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的,應在披露2013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他主板上市公司,應在披露2014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證券期貨市場相關收費標準再度大幅降低。證監會近日宣布,繼年內先后兩次較大幅度降低交易手續費和市場監管費后,證券期貨市場相關收費標準將于9月1日起再度大幅降低。滬深證券交易所A股交易經手費將按成交金額的0.0696‰雙向收取,降幅為20%;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A股交易過戶費將按成交面額的0.3‰雙向收取,降幅為20%。在期貨市場,四家期貨交易所分品種交易手續費降幅從6.25%到50%不等。

保監會頒布《保險公司控股股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以保險公司控股股東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管控和業務聯系為基礎,在控制行為、交易行為、資本協助、信息披露和保密、監管配合等五個方面作出了規定,主要包括:一是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應當善意行使對保險公司的控制權,審慎行使對保險公司董事、監事的提名權;二是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應當確保與保險公司進行交易的透明性和公允性,不得利用關聯交易、利潤分配、資產重組、對外投資等任何方式損害保險公司的合法權益;三是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應當恪守對保險公司作出的資本協助承諾,對于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應當積極協調保險公司其他股東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促使公司資本金達到保險監管的要求;四是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應當建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恪守對保險公司的保密義務;五是保險公司控股股東應當督促保險公司依法合規經營,積極配合中國保監會對保險公司進行風險處置。《管理辦法》將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三、交通運輸體制改革

今年國慶開始實行小客車節假日免費通行。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做好重大節假日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通行費的實施工作,進一步提升重大節假日收費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根據《國務院關于批轉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今后每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及其連休日期間,在收費公路上行駛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將免費通行。交通運輸部決定,從今年國慶節假日起開始實施《通知》要求。

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國土資源部召開會議部署當前和今后時期國土資源規劃計劃。會議就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土資源規劃計劃工作提出五點要求:一是科學編制規劃計劃。二是嚴格土地規劃、礦產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的實施和監督管理,加強和改進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三是深化土地計劃差別化管理改革,繼續規范推進增減掛鉤、低丘緩坡地荒灘開發、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3項試點,總結推廣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四是進一步做好區域發展國土資源保障和服務,建好部省合作平臺,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和綠色礦山建設,探索陸海統籌試點。五是加強基礎研究和頂層設計、法制建設、信息化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規劃計劃管理服務能力。

五、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衛生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做好2012年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試點城市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重點,進一步推進“四個分開”等體制機制綜合改革;二、以改革促發展,大力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三、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一批通過改革試點取得成熟經驗的政策措施;四、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通知》還明確了有關工作安排和要求。

六、文化體制改革

篇8

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擴大

5月23日,財政部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將進一步增強中央財政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保障功能,同時對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重點新增了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金融資本和文化資源對接等領域。新辦法確定了將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支持中央級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及其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等六大專項資金的支持方向,并首次對受資助單位資金使用行為進行規范,確立了專款專用、單獨核算、注重績效三大原則,要求中央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建立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制度。

教輔類報紙出版質量綜合評估結果公布

5月25日,新聞出版總署在京召開教輔類報紙管理工作會議,對教輔類報紙2011年度出版質量綜合評估情況予以通報。按照評估指標體系,經量化評估產生基礎建設、環境資源、出版能力、經營能力等4個專項指標,管理類、內容質量、素質教育、法人資質、人力資源等5個專題指數,將67種報紙進行排名并劃分為4級。其中,有13種報紙被劃分為一級報紙,這類報紙大多出版質量高、市場競爭力強、資源相對集中,以英語類為主(占43%),多數為單學科教輔類報紙;有44種報紙因學科分版多、定位不清晰、整體質量較差等被評為三、四級報紙。

“.CN”“.中國”域名將向自然人開放注冊

經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修訂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注冊實施細則》于2012年5月29日零時起開始實施。其中,自然人可注冊“.CN”“.中國”域名是此次修改的最大亮點之一。此次修訂重點修改了原《實施細則》第十四條關于域名注冊主體的規定,提出“任何自然人或者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組織均可在本細則規定的頂級域名下申請注冊域名”,即將域名注冊的主體擴大至自然人。此外,還加強域名注冊者信息的安全保護,并針對域名注冊、轉移、續費等環節進行修改完善。

會議

第八屆文博會閉幕 總成交額1432.9億元

歷時4天的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5月21日下午閉幕。截至21日12時,本屆文博會總成交額達1432.90億元,比上一屆增加187.41億元,同比增長15.05%。此次文博會主展館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928家政府組團、企業機構參展,比上一屆增加32家。海外組團規模和規格也明顯高于往屆,全球95個國家和地區的16081名海外采購商參會,比上一屆增加4000多名。媒體和公眾關注度更高,總參觀人數達348.36萬人次。在文博會期間訪問網上文博會達382萬人次。

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總結大會在京舉行

5月22日,2012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總結大會在京舉行。本屆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是繼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之后,中國在重要的國際書展上再次舉辦的大型對外文化出版交流活動;是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舉措;是配合中英建交40周年、落實2012年4月啟動的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今年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具有規格高、規模大、范圍廣、名家眾、創新多等5個特點,取得了重大活動圓滿成功、重點論壇反響熱烈、版權貿易成功豐碩、主題圖書廣受關注、作家活動影響深遠、文藝展演亮點紛呈、宣傳報道有聲有色等8個方面的重要成果。

報刊圖書

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5月28日,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在拉薩舉行成立及揭牌儀式。作為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首家國有文化試點單位,該集團的成立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今年1月,自治區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正式批復同意成立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籌備,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注冊、人員架構等前期工作。日報社黨委書記、傳媒集團董事長劉建敏表示,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整合了報社最優質的經營資源,優化了最成熟的經營部門,集中了最優秀的經營人員,組建了廣告傳媒公司、物流發行公司、網絡科技公司和文化旅游公司。作為集團旗下的重要新媒體——《手機報》也于當天上線運行。

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首次大規模整理出版

我國首次大規模系統整理出版的中醫藥近代期刊文獻集成《中國近代中醫藥期刊匯編》,近日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這項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專項資金資助的成果,經過5年的文獻收集、整理、編纂,共收入1897年至1949年間,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出版的、具有重要影響的中醫藥期刊49種,12萬頁資料,匯編成五輯,精裝212冊出版。其中如《利濟學堂報》《醫學報》《中西醫學報》《醫界春秋》等,均為近代中醫學界的重要醫學雜志。

北京國際圖書節落下帷幕 80余萬讀者消費3200萬

5月27日,為期10天的第十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地壇公園圓滿落下帷幕,80余萬讀者購書消費達到3200萬元。據悉,本屆圖書節規模盛大,除設在地壇公園的主會場外,還在北京發行集團旗下的中關村圖書大廈、西單圖書大廈等多家書店和十六個區縣設立了分會場。圖書節共舉辦了9個主題日、13個主題展和300多項文化活動;于丹等20余名著名學者專家到現場講座、簽售。本屆國際圖書節還首次邀請荷蘭、法國等國的駐華使館和文化機構參展,并在25日舉辦了“國際文化交流日”。此外,圖書節組委首次在微博上舉辦了“精彩閱讀隨手拍,最美北京國際圖書節”的活動,吸引了眾多網民的關注。

廣播影視

《舌尖上的中國》成關注焦點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打造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盡管該節目在央視一套22時30分非黃金時段播出,收視率卻超過該頻道這一時段播出電視劇欄目的30%,圍繞其展開的各種話題屢次登上網絡熱點排行榜,豆瓣評分高達9.5分,引發了各界對文化魅力、健康飲食習慣和故土情懷廣泛熱議。《舌尖上的中國》并不以菜系進行劃分,而是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圍的跳動,不僅呈現出高級飯店大廚烹飪時的精湛技藝,還把鏡頭更多地對準普通家庭的廚房故事。畫面上一張張充滿皺紋的臉,一雙雙粗糙飽滿的手,還有端上桌一盤盤熱氣升騰、噴香撲鼻的吃食,道出了來自大江南北的生活溫情,讓人們看到美食背后強大的人文力量。

300多部中外佳片薈萃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展

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5月28日公布了電影節“影展菜單”。6月16日至24日,300多部中外佳片將在上海28家指定影院的33塊銀幕上集中放映。英、德、意、法、日等十多個國家將在電影節期間舉辦國家級影展。本屆電影節將分為競賽展映、官方推薦、向大師致敬、聚焦中國、經典再現、多元視角、觸摸3D、地球村、MIDA紀錄片、“電影譚”、短片展映等十多個單元。觀眾既可以看到今年剛剛捧得奧斯卡“小金人”的電影《藝術家》和《午夜巴黎》,也可以看到奪得去年戛納電影節獎項的紀錄片《阿里郎》等。

影片《愛》獲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65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5月27日閉幕并舉行頒獎儀式,奧地利導演米夏埃爾·哈內克執導的影片《愛》眾望所歸,榮獲最高獎項“金棕櫚獎”。《愛》講述的是妻子中風之后,一對年已八旬退休音樂教師的愛情面臨疾病考驗的故事,展現了70歲的導演哈內克對老年和疾病進行的思考。據悉,本屆戛納電影節5月16日開幕,來自30多個國家的91部影片在電影節期間展映,其中22部影片參與角逐戛納電影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新興傳媒

盛大文學與上海圖書館簽訂合作協議

5月28日,在慶祝上海圖書館建館六十周年系列活動的啟動儀式上,盛大文學云中書城與上海圖書館簽署合作協議,并共同宣布上海市民數字閱讀推廣計劃網站—“市民數字閱讀網”正式開通。隨著網站的啟用,上海圖書館訂閱的盛大文學資源將逐步整合進入上海圖書館的數字內容服務體系。目前上海圖書館正與盛大文學合作,全力打造“云中上圖”應用,上海圖書館用戶不久就能通過各種上網設備、隨時隨地享受到網絡文學的饕餮盛宴。

北京首家數字出版云中心成立

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日前宣布,北京首家數字出版云中心正式成立,將為數字文化及數字出版行業提供IT云計算服務及平臺解決方案。據悉,該中心涵蓋了后PC時代、藝術云廊、數字文化社區和云自助服務等區域。其中,“藝術云廊”服務聯合了多家藝術品拍賣行、畫廊等,將書畫、古玩等藝術品的信息進行電子化處理,以三維圖片、視頻等形式,通過“云”端展示給更多愛好者。“數字文化社區”則體現了“云生活”這一理念,將圖書、報紙、音樂、電影、游戲等數字內容通過云端,用戶可以通過個人的云終端或社區云終端進行訪問,享受“云”與傳統技術完美融合所帶來的科技成果。

海外傳媒

巴菲特將以1.42億美元收購63份地方報紙

美國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日前宣布,將以1.42億美元(約合9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美國廣播及出版商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地方報紙。這是繼2011年后,巴菲特又一次重金收購美國的地方媒體。2011年11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宣布以1.5億美元現金收購《奧馬哈世界先驅報》,其中包括該報社5000萬美元的債務。此次收購中,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還增加了對出版商Media General的貸款,以獲得其19.9%的股份。巴菲特認為,如果報紙能夠繼續提供其他媒介無法替代的信息,“報紙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尤其是地方報紙。因為沒有什么比地方報紙和當地黏合得更密切了。”

谷歌以125億美元完成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公司

在通過歐美國家監管部門審查和獲得中國商務部有條件批準后,美國谷歌公司5月22日正式宣布以125億美元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公司的收購。有關調查表明,谷歌的安卓系統占據中國智能機市場73.99%的市場份額。考慮到安卓系統的市場支配地位和對手機硬件廠商、軟件開發商和消費者的巨大影響力,商務部在批準這一并購案反壟斷審查的同時亦附加了條件:要求谷歌在5年之內保持安卓平臺的免費和開放,并保證以非歧視態度對待所有原始設備制造商(主要指智能手機生產商)。

數 字

12億元

據易觀智庫最新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總營收增速2.57%,達12.15億元。據分析,第一季度手機閱讀整體市場收入增長顯著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學生用戶以及其他用戶需求相對較為旺盛;另一方面,盛大文學與中文在線正處于申請上市期,相應地加大了推廣的力度。手機閱讀增長的同時,手機報業務卻呈下滑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手機報收入為5.8億元,在手機閱讀收入的占比繼續保持下滑狀態,下降到47.72%,其他手機閱讀業務收入規模占比則上升到52.28%。

30萬種

以“書博塞上·智惠天下”為主題的第22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定于6月1日到6月4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港澳臺地區的36個代表團將展出各類出版物30余萬種。據悉,本屆書博會展覽面積近5萬平方米,確認展位2130個。書博會期間還將舉辦120多場文化活動,中國出版發展論壇、讀者大會等傳統重頭活動各有新意,值得期待。為把本屆書博會辦成一屆特色鮮明、行業期待、群眾歡迎的書博會,組委會精心籌備,四個“首次”凸顯了亮點和特色,即首次設立閱讀大使、首次制作書博會主題歌曲、首次在大城市機場播放書博會公益宣傳片、首次舉辦“新聞出版·改革·創新”有獎征文活動并結集出版等。

人 物

廣東宣傳部副部長楊健掌舵南方報業

篇9

1.國務院頒發《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具有哪些背景?

齊勇鋒:從國際背景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國際文化產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在經濟與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文化產業作為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不僅為市場提供精神消費品,而且已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版權貿易卻是順差,我國的情況則與此恰恰相反。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化資源大國,我國具有發展文化產業的資源和市場的比較優勢,但長期以來卻處于文化產業小國的尷尬境地。為此,需要把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以躋身世界文化產業大國的行列,為實現中華民族和平崛起創造條件。從國內背景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國內文化消費以年均兩位數持續增長,推動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也需要“以人為本”,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應當看到,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非公有經濟已占國內經濟的半壁江山。非公有經濟在推動經濟發展、解決城鄉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快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非公有經濟的參與,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也為非公有經濟進入文化產業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長期以來,以國家單一投資主體、管辦不分、政事不分、條塊分割和城鄉二元結構為特征的傳統文化體制,嚴重地束縛了文化生產力的發展,致使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嚴重短缺。因此,在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生產力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進一步開放投資準入門檻,積極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盡快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體制格局,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要。

2.對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文件作了哪些規范?

齊勇鋒:是的。我國文化市場開放與經濟領域一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演出和娛樂行業已率先對非公有資本開放了。此后,隨著文化消費市場的拉動,非公有資本事實上已經以種種方式進入到文化產業的諸多領域。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等文化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相繼了一系列文件,鼓勵和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演出、網絡游戲、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影院建設等文化產業領域。目前,在文化市場開放過程中,既存在著由于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職能交叉和以往限制性文件尚未清理等監管不規范的問題,同時也出現了非公有資本投資一哄而起,文化投資領域混亂的無序現象。因此,我認為這一重要文件是在明確放開投資準入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同時,也包含了以國務院的權威文件對此進行規范和引導,加強市場監管,促使我國文化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含義。

3.文件對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作出的鼓勵、允許和禁止的三方面政策,其具體標準是什么?

齊勇鋒:這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重大理論問題。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全社會的生產與消費可以分為私人消費品和公共消費品兩大領域。就文化領域來說,這一劃分標準還涉及到文化產品的“公共性”問題。將兩者結合起來分析,我們認為,文化產品大體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私人文化產品,即文化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且具有消費的競爭性和排他性的文化產品,其生產和提供應由市場調節,可廣泛向非公有資本開放;二是純公共文化產品,是指文化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直接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這類產品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以致“市場失靈”而無法提供,只能由政府進行干預和政府提供;三是準公共文化產品,是指其文化意義的“公共性”較高,但與國家文化和文化信息安全不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可以由政府和市場混合提供。此次國務院下發的文件,實際上是以此為依據進行分類的。

4.怎樣按市場規律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

齊勇鋒:提供私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領域,政府投資可逐步退出,讓市場發揮調節作用,要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主要是: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藝術教育與培訓、文化藝術中介、旅游文化服務、文化娛樂、藝術品經營、動漫和網絡游戲、廣告、電影電視劇制作發行、廣播影視技術開發運用、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書報刊分銷、音像制品分銷、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等。向社會提供純公共文化產品的領域,由于產品的“公共性”特別強,有的還涉及國家的文化、文化信息安全以及社會穩定,因而存在著“市場失靈”的問題,必須由政府干預并進行投資經營。文件明確規定:禁止非公有資本投資設立和經營通訊社、報刊社、出版社、廣播電臺(站) 、電視臺(站) 、廣播電視發射臺(站) 、轉播臺(站)、廣播電視衛星、衛星上行站和收轉站、微波站、有線電視傳輸骨干網等,非公有資本不得利用信息網絡開展視聽節目服務以及新聞網站等業務;不得經營報刊版面、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時段欄目等。對于面向集體和社會提供“公共性”較強,但與國家的文化、文化信息安全以及社會穩定關系不大的準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可采取政府和市場混合

提供的方式,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這一領域并投資參股國有文化企業,但國有資本必須控股51%以上。這些領域主要是:出版物印刷、發行,新聞出版單位的廣告、發行,廣播電臺和電視臺的音樂、科技、體育、娛樂方面的節目制作,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建設和經營有線電視接入網,參與有線電視接收端數字化改造等。

篇10

一、城市群眾文化的現狀

(1)城市群眾文化發展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的趨勢。第一,改革中的中國政治、經濟體制向傳統型文化體制提出挑戰,同時也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宏觀背景。傳統型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擺脫傳統的文化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起創造、競爭的市場觀念,明確群眾文化的產業屬性,使城市群眾文化事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由于受傳統文化觀念和機制的束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片面夸大了文化事業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狹隘的政治功利性,而忽視了其活躍的產業屬性,致使許多優秀的群眾文化喪失了生存條件,群眾文化陣地日益萎縮。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發展,我國政治、經濟領域的變革,城市大眾觀念的更新,使城市群眾文化向“市場文化”、“產業文化”演化。

第二,整個社會對文化消費品及文化消費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是促進群眾文化產業增長的內在動力。城市經濟的現代化,城市大眾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快節奏化,促使城市大眾的審美情趣、文化口味不斷更新,城市群眾文化必須尋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一方面,對傳統文化教育載體進行改造,融進現代意識;另一方面,運用現代科技創造出新的文化載體。

第三,國際群眾文化發展影響現代城市群眾文化的發展,城市群眾文化產業化、規模化也逐步形成國際性氣候。西方發達國家把文化產業化作為重點建設項目,融建筑學、城市綠化、民間藝術和現代科學等諸內容為一體,一方面,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滿足了人們對文化藝術的需要;另一方面,創造出巨額經濟收入,成為國民經濟中活躍的產業部門。在我國現代城市文化的發展正在與國際接軌。

(2)當代文化的日益社會化,使得區域性群眾文化之間也呈現出相互滲透的特征。作為一種地域性群眾文化,城市群眾文化代表了該地區文化的總體特征。過去,由于我國政治、經濟的閉塞、落后,城市群眾文化一直處于低谷,沒有發揮出其自身的潛力和作用,更談不上向外滲透、輻射。然而,城市群眾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以輸出的形式向外傳播,以一個地區(城市)為中心,呈輻射狀向外滲透,從郊區到農村,從此中心到彼中心;同時,閉塞的城市群眾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上便很難有再突破性進展,因為該地區只能供給使之達到如此程度的條件,它必然要尋找出路,到外界吸收營養,這樣促成了區域之間的群眾文化的相互滲透。所以,利用當今先進的交通、通訊等設備,通過各地區(城市)群眾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廣泛結盟,相互借鑒,達到使自身增值與發展,是城市群眾文化走向社會化的必經之路。

二、城市群眾文化工作創新的意義

(1)推進群眾文化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需要。推進群眾文化創新,對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社會越發展,對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要求就越迫切。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長,迫切要求進一步提高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體制;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迫切要求培育起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相適應的文化生產力和影響力。只有堅持群眾文化工作創新,才能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2)推進群眾文化創新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變化,人們精神文化消費的層次越來越豐富,對文化產品內容和形式的要求越來越多樣,無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現實題材,無論是古代作品還是現代作品,都要求以新的內涵來提升、新的形式來表現、新的手段來傳播。只有大力推進群眾文化創新,創作和推出大批內容生動健康、形式新穎多樣、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優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

三、大力推進城市群眾文化工作創新

(1)堅持城市群眾文化創新源于群眾、創新為群眾的根本檢驗標準。一切先進文化,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推進群眾文化創新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創新的目的也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進群眾文化創新,要把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把服務群眾作為基本價值目標,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創新成果的標準和尺度。要堅持群眾文化創新為了人民,文化創新依靠人民,文化創新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文化創新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2)大力推進城市群眾文化內容創新。內容創新是群眾文化創新的核心,是群眾文化發展的根本。要通過不斷推進群眾文化內容創新,使我國群眾文化產品更加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謳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謳歌火熱的現實生活。要通過不斷推進群眾文化內容創新,使我國文化產品更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反映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充分反映革命文化的優秀傳統,充分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國特色。總之,要通過推進群眾文化內容創新,不斷創造出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創造出站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檢驗、人民檢驗、歷史檢驗得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思想上的啟迪、身心上的愉悅、審美上的享受。

(3)大力推進城市群眾文化形式創新。一定的文化形式是任何一種文化生存、傳播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群眾文化創新不僅需要內容創新,而且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不斷創新。既生產“陽春白雪”,又生產“下里巴人”,才能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人們的文化需求。要在發揚光大我國豐富的文化品種的基礎上,不斷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催生新的文化品種。要大力推進方式方法創新,適應總結群眾的豐富創造,并運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群眾文化的有益經驗,廣泛進行實踐探索,不斷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不斷創造社會廣泛接受的群眾文化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