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項目管理理論;旅游管理;模式創建
一、前言
項目管理是指在項目活動時,能夠綜合運用技術、工具、技巧和知識等手段而滿足項目需求和項目預期目標。項目管理理論在近年來受到大量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是MBA課程中的重要科目,被廣泛運用實踐于各個行業領域之中。在創建旅游管理模式時,可以運用項目管理理論中的相關方法和理念,以便更好的提高旅游管理模式的管理水平。本文中,作者主要是針對旅游項目的管理模式創建和實施提出一定的建議,在項目管理基礎上創建旅游管理模式。
二、項目管理與旅游管理模式創建
(一)項目管理理論
項目指的是某個獨特產品或服務在一定的條件限制下為完成目標而做出的一次性努力。通過一套有效的技術手段來指導、利用各項資源是項目管理的特點,從而達到資源在時間、質量、復雜和唯一以及費用上合理的分配,提高項目實施的質量,制定一系列的方法、輔助手段、原則和技巧是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在一定的組織環境下,項目管理能有效的對進度和資源進行調整,以確保項目的時效性,項目管理具有在特定的范圍內控制項目的作用,為整個項目的運作提供人力資源和管理方法,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和團隊精神,有利于提高項目工作者的積極性,項目管理同時也是一種風險管理,有效的降低項目中不穩定的因素帶來的風險。
(二)旅游建設項目管理與模式創建
旅游的項目管理理論正如同其他行業,都擁有三個各具特色的項目管理,分別是基層管理、中層管理和高層管理。其中基層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對各個項目任務進行實施,同時也要分配和計劃工作;中層管理的作用是為了針對一些項目內部的管理問題,是為了監督項目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連帶處理項目中的事物所產生的矛盾;然而較為重要的高層管理主要是處理與外界的關系,首要是和正在開發中的旅游項目所在地的行業管理部門和政府的行政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是項目建設的最高策劃層。現今,各地的旅游項目當中出現了愈來愈多的外資企業或是民營企業對項目的建設投入資金的,應當按照外資或民營企業在項目建設當中所起到的用途和構成,創建出良好的旅游管理模式。
三、基于項目管理理論的旅游管理模式創建
(一)加強對項目的評估工作
項目評估工作是旅游項目建設的重點環節,在項目的準備階段要進行具體的預測,對項目的可行性展開評估,旅游管理部門要對項目采取嚴密的調查和分析,研究出項目實施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同時將數據文件提交給專家組或有關行政部門進行審議,這有利于旅游項目可以達到預期的執行效果,充分發揮可持續利用旅游資源的優勢,開發當地旅游資源,從而促進旅游行業的經濟文化的發展。對旅游項目進行有效的評估,就是對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等進行管理,旅游項目管理的進度是指活動執行的排序、計劃、時間的安排;成本管理是針對項目執行中的費用,包括預算成本和控制成本。質量管理體現在對項目質量的要求,如按照IS09000進行質量評價和提高。在項目完成后進行評估,是對項目執行的質量實行總的考核,評定項目實際成果與目標效果的差異度。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前,要設想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是否造成影響,有利于項目在實際操作中能夠有序進行。
(二)完善項目管理理論體制
由于我國大部分的旅游項目都是在政府部門對外界招商引資所進行開發管理的,而投資主體在開發過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實際利益,從而導致景區項目的建設混亂,破壞性的開發和浪費旅游資源。在管理項目理論上,要宏觀考慮旅游項目的建設,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旅游項目開發的監督力度,突出旅游項目主管部門的領導作用,保證旅游景點的可持續開發。在許多城市與縣城中,都出現旅游局局長身兼其它管理部門領導的情況,他們都根據當地旅游資源的類型而兼任相關部門的領導職位。雖然能夠很好的解決在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但也在職權管理上存在紕漏。因此,可以更改以往的旅游管理模式,設立旅游行業的審制體系,從政府部門和旅游局中抽取一部分人員組成旅游業務的主管部門,并突出其決定性的重要地位。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針對旅游項目方案進行評議和研究,保證旅游景點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景點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合信息化手段實施項目管理
特別是針對一些大或是特大的旅游項目建設,當建設項目進行到實施階段時,需要盡量運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設項目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大可引進建設行業中工程項目的先進管理系統,其中的核心手段是對整個項目開發所存在的三項目標實施更加優化的管理,同時也對項目建設的實施過程進行費用、質量和進度這三者的統一管理,從而建立起具有個性化需求的項目管理綜合體系。通過設立一個以表格、圖形、數據為基礎項目數據庫,對實施項數據和信息進行全面的動態管理,比如對建設成本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實現建設費用的動態管理。創建靈活的,依照實施項目的發展規律,從而進行協調的、系統化的層次分解,作為對組織中項目實施過程的一個較為清晰的工作目標。同時還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和圖文處理手段等工具,進而實現項目管理理論過程中的自動化、網絡化和系統化。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旅游管理模式的創建和景點的開發都離不開項目管理理論的幫助,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分析研究現有的旅游管理模式,減少旅游管理過程中的風險和成本,加強對旅游管理環節的控制,創建和完善旅游管理模式以便提高旅游管理的實際效益。(作者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1旅游項目開發的特點
旅游項目開發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項目眾多,并且項目之間的關聯性較高。旅游項目紛繁多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具有不同內容。隨著旅游者需求品味的日漸提升,以單一形態出現的旅游項目對旅游者的吸引力逐漸下降,他們更喜歡那些具有綜合性特征的旅游場所和旅游項目,以實現在一次確定的旅游過程中獲得多重滿足,例如同時獲得娛樂性、享受性、知識性、體驗性等多重滿足。這些關聯項目各有特點,質量管理的模式和重點也不盡相同。第二,科教興旅成為共識。在旅游項目中,采用高科技、現代化的手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利用最新尖端技術開發創新性產品。例如,太空旅游項目。(2)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更新換代或者革新。中華恐龍園的旅游項目就是通過高科技手段不斷升級打造成現代新型恐龍博物館。
2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項目的開發是一個多環節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參與和配合,不管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旅游項目開發造成嚴重的危害。在旅游項目開發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規劃不當、盲目開發、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配套設施不健全、營銷和宣傳不當、管理混亂、過分強調經濟效益等相關問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技術條件薄弱。技術條件是指開發旅游項目過程中運用的現代科技手段、方法、工具等以保證旅游資源能合理開發,由于技術條件薄弱,又強行開發,必然會造成相關問題。二,管理當局缺乏科學意識。管理當局不能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尊重客觀規律,沒有良好的科學管理、服務意識給旅游項目的開發帶來巨大危害。包括對旅游項目的規劃、開發過程的控制、實施應用當中的管理等方面的危害。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孤立的,從現代質量管理學的角度看,都可以歸結為缺乏質量管理意識。旅游項目的開發首先要掌握相關游客的需求特性并盡最大努力滿足這些特性。技術條件則是對于硬件設施的質量保障和控制,從物質的形式滿足游客的需求特性。管理當局缺乏質量意識則主要體現在管理者的自身素質低下、管理水平的質量低下、服務質量的水平低下等等。由此可見,質量意識的缺乏是旅游項目開發的蛀蟲,不僅影響開發的水平,還影響開發之后的管理運營。因此,在旅游項目開發管理中亟待需要引入先進的質量管理思想。
3朱蘭質量管理的主要理論
朱蘭質量管理的核心是以顧客為基礎,質量意味著能夠滿足顧客的需要從而使顧客滿意的那些產品特性。由于其質量管理理論涉及方面比較廣泛,本文主要介紹其質量管理三部曲理論: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質量計劃:包括設定質量目標,辨識顧客是誰,確定顧客的需要,開發應對顧客需要的產品特征,開發能夠生產具有這種特征的產品的生產過程、過程控制措施等。質量控制:包括評估實際績效,將實際績效與質量目標對比,對差異采取措施。質量改進:包括提出改進的必要性,做好改進的基礎工作,確定改進項目,建立項目小組,為小組提供資源、培訓和激勵,診斷原因、設想糾正措施,建立控制措施以鞏固成果。
4朱蘭質量三部曲在旅游項目開發中的應用
(1)旅游項目的質量策劃。
當進行新的旅游項目開發時,首先應該進行一個完整的質量策劃,其中最主要的是應當充分理解游客的需要,可以按照如下步驟策劃。
第一步:明確游客是誰,并且充分理解游客的需要。對于旅游項目來說,游客可以是不同年齡段的個人,也可以是單位、團體或者組織。不同的游客具有不同的需求特點,例如老年人和青年人的需求特點就不盡相同,本地人和外國人的需求特點也不盡相同。應在掌握游客的需求特點以及潛在需求的基礎上開發相關的旅游項目產品。
第二步:明確旅游項目的目標。制定旅游項目目標包含以下兩個方面:(1)制定能滿足游客需求的質量目標,并以最低綜合成本來實現。這是保證旅游項目能夠獲得成功,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關鍵。(2)制定旅游項目的經濟目標。旅游項目的開發要與當地的旅游業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承擔著促進當地旅游業和經濟發展的責任。
第三步:對旅游項目實施階段的策劃。對實施階段進行劃分,明確階段目標、負責人等。對于旅游項目中的硬件設施建設主要有基礎設施建設、景觀建設、接待設施建設、游樂項目建設四個方面。通??梢詣澐譃槿缦码A段:立項、規劃、設計、審圖、報建、施工、竣工、驗收等。對于旅游項目中的軟件設施建設可以分為如下階段:選定項目管理人員、組織培訓、強化服務質量意識等。
第四步:確定主要的質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項目計劃圖的控制、模型的建立、產品材料的質量測試方法、項目中主要依據的標準、相關文件完成的檢查手段、資源的分配等。
第五步:確定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程序。
(2)旅游項目開發的質量控制。
對于旅游項目開發的質量控制主要是對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質量控制。硬件設施的質量控制要按照制定的質量目標來展開,其控制措施為:選擇控制對象(包括材料、工期、關鍵路線等),規定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建立具體建設過程的作業標準,測量對象的實際質量特性,通過對比找出與標準之間的差異,根據差異采取措施并監控其效果,硬件設施試用,評估,驗收。對于軟件設施的質量控制一般采取的措施為:項目管理人員的招募、選拔、任用,制定具體的管理行為操作規范,組織培訓強化質量意識,工作測評及績效考核,對比規范找出差異,尋找改進措施,激勵或者重新招募新人。
(3)旅游項目的質量改進。
①質量改進的因素測量。
質量改進因素在旅游項目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項目開發過程中的質量方面信息。二是項目開發完成后游客滿意度質量方面的信息。二者的具體測量如下:
第一,與旅游項目開發過程相聯系的質量方面信息,包括硬件設施建設所需材質材料的質量、工期進度、計劃圖控制、再建以及報廢的設施、建設過程的調整、資源的配置效率等方面。
第二,游客滿意度方面的質量信息,項目開發完工對游客開放后,需對游客滿意度進行調查,包括對目標游客和潛在游客的調查,對同類型競爭性旅游項目的調查。滿意度的調查在內容上包括:游客對于旅游設施的滿意度和游客對于旅游服務質量的滿意度。為了保證質量信息的有效性,一般這種調查要具有及時性和持續性。
②旅游項目開發質量改進的具體內容。
旅游項目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在朱蘭質量管理思想下的旅游項目開發方面的質量改進,必然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須在把握旅游項目開發自身特點的前提下進行質量改進工作,才會得到有效的改進結果。旅游項目開發質量改進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內容著手:
(1)旅游項目開發管理體系的改進。項目完工對游客開放后,影響旅游質量和效率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體系,由于責任不明確、相互之間推諉、只注重形式、行政職能過高等原因造成管理上的紕漏,甚至給項目帶來巨大威脅與損失。鑒于此,項目管理當局應該積極探討更適合旅游項目的管理體系,改進人員機制以及管理機制,促進旅游項目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2)服務體系的改進與完善。旅游的本質就是向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服務就是旅游的產品。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是創造游客滿意度,保證旅游客源的關鍵。首先,要提高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包括他們的服務意識、效率、態度、形象、能力等。其次,服務規范標準化流程,制定發放服務手冊,統一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再次,對旅游服務質量進行評估。綜合運用多種評估方法進行評估,例如IPA、SERVQUAL、SERVPERF、EPI等評估法。不同的評估法具有不同的優點,應當謹慎選擇。
5總結
朱蘭質量管理理論的核心就是要以顧客為上帝,其提出的“朱蘭三部曲”對于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項目多種多樣,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但是朱蘭質量管理思想在這些項目開發中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其管理原則清晰明了,便于執行,對于提高旅游項目開發質量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李麗紅.朱蘭質量管理在科研項目研究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與經濟,2008,(21).
[2]韓冰.朱蘭的質量管理三部曲[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9,(9).
[3]黃怡,林艷,王延麗.質量管理理論與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3).
篇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前旅游產業也同時闊步發展,不僅得到了國家相關政府和部門的高度重視,還受到了大量游客的助推,使之發展現狀良好。然而由于旅游景區內涵的單一化與重復化、管理模式的疏漏、基礎設施的落后等,當代人對旅游產生了一定的疲憊感,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又讓其對自然充滿無限遐想和向往。因此,將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的巧妙結合,更加切合了這一時代和市場的要求,毫無疑問,這種并行可持續發展策略成為當下都市居民旅游的新選擇。本文通過分析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的必要性和存在問題,提出了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對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
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并行對策
目前,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人口開始大量涌向城市,城市的人口壓力增大。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我國的城鎮化率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7.9%增長到目前的51.27%,城鎮人口也從1.72億增長到6.9億。因此,也造成了現階段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和資源短缺問題?,F在很多長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不僅要承受城鎮化帶來的經濟壓力,還要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為了緩解自身壓力、品嘗綠色食品、尋求精神快樂,城市居民開始選擇旅游,尤其是鄉村旅游、農業旅游以及生態旅游等。由此,一種以體驗農村為概念的農村旅游悄然流行,城市居民可以體驗到農村的日常生活,包括農事、農耕等。農村旅游集合了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兩大內涵,生態農業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在生態農業旅游不斷向前推進的同時,也暴露了諸多問題,失去了原有的“生態”與“農業”的本質。所以,必須將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并行可持續發展,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一、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
(一)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的內涵。
“生態農業”是指利用生態學與經濟學原理、現代管理與科學技術方法以及傳統農業發展經驗等,能夠獲得生態、經濟、社會效益都比較高的一種現代化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在內圍要求農業生產、農業種植和林牧漁業結合發展,在要求農業與第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做好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工作,力求降低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一種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生態旅游”一詞,最早在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首先提出,到了1993年,由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將其正式定義,賦予了生態旅游自然環境保護以及旅游地居民保護的雙層含義。由此可見,生態旅游更注重保護自然景觀,更能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更好地依托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系統,開展各類生態旅游活動,如生態體驗、生態教育及生態認知等。
(二)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的必要性。
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有助于廣大旅游者身心愉悅、減輕壓力、促進健康。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有利于提高環保意識,提高旅游者對環境保護的主動性。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社區財富積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有利于改善生存面貌,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使其社會結構逐步轉向多樣化與合理化;另一方面,“生態”理念的不斷深入,有助于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進一步消除城鄉差距。
二、生態農業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農業之“生態”難體現。
從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空有“生態”之名,其實與“生態”理念的內涵相差甚遠,以至于形成了“生態”一詞名不副實的尷尬局面。一部分農產品種植者或經營者以經濟效益作為唯一目標,不惜喪失道德,使用過量的化學制品和農藥,造成了當前多數的農產品藥物殘留超標。因此,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如毒韭菜、毒豇豆、毒豆芽等,農產品安全問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
(二)經營項目單一,缺乏創新理念。
現階段,很多農村地區通過生態農業旅游來發家致富,在經營方面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對經營方式、理念、項目等紛紛效仿,出現了經營項目單一的問題,進一步造成了區域重復度提高、深層次開發欠缺等多種情況的發生。以農業生態旅游中的采摘和觀光等項目為例,多數農戶的農作物種植種類高度雷同,無法滿足旅游者的多樣化需求。
(三)經營項目分散,缺乏專業性能。
農業項目和旅游項目并沒有做到充分地結合發展,如農作物的種植、生產等項目和旅游業當中的種植體驗項目、生態農業項目等相互分離,還有很多旅游目的地建立生態旅游度假村,大力提高服務水平,與農業項目聯系不大。正如上文所說,經營項目單一,缺乏創新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旅游項目的進行,缺乏足夠的專業性能。與此同時,旅游者難以真正享受到生態農業旅游所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實質,農村經營者也無法獲取更高的實際效益。
(四)管理制度疏漏,缺乏有效規范。
在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問題,如對旅游者和經營者的約束與規范,多數農村地區在這兩方面的管理制度存在極大的疏漏,直接造成旅游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問題。此外,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使得生態農業旅游各類監督和管理力度不足,如基礎設施管理、安全監督等,很難保證旅游區域內旅游者的安全。
(五)配套設施簡陋,缺乏高效服務。
我國農村普遍經濟實力不高,有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村仍然面臨嚴峻的基礎生活問題,農村村民還處于較為貧困的狀態。為了擺脫這一困境,生態農業旅游是不二選擇,但是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其配套設施建設落后,村民素質不高,缺乏高效服務。如在旅游區域內經常可以看到道路等基礎設施破爛不堪,致使旅游交通不便;相關娛樂、休閑、餐飲等配套設施簡陋;農村村民未受到系統地專業性的培訓,旅游服務質量低下。生態意識薄弱,缺乏保護理念。
三、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突顯生態,重點建設。
在現在的生態農業旅游發展規劃中,必須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合理經營農業項目與旅游項目,使之盡顯生態示范,并且進一步擴大生態示范的建立范圍,提高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功能的多樣化。可以通過農業生態園的觀光業務,打破原有沉悶的項目建設,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游”特征以及“綠色產出”優勢;第二,針對“生態”這一理念,建設相關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并行發展項目,并進行重點建設,努力培植“精品”,增強特色優質產品的開發能力。如建立旅游區生態和農業用具化石展館,不僅可以充分體現“生態”理念,還可以讓經營者與旅游者共同感受到生態環境變遷的影響,從而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社會效益。
(二)保持特色,勇于創新。
生態農業旅游之所以能夠在高速現代化、工業化的社會背景下得以發展,就是因為其具有與其它旅游形式所不同的特點,即擁有自然風情、本土特色以及鄉村人情。為了更好地促進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將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充分結合,必須要保持自身特色,并在此基礎上勇于創新。首先,在經營方面。生態農業旅游應盡可能努力創新,一改傳統農業旅游中觀光、體驗、采摘等單一的經營項目,進而推出更新更能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如在各項旅游項目開發的同時融入文化和藝術氣息,提高旅游精神高度,不斷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在技術方面。加強改革創新,建立生態農業旅游勝地,將效益旅游和生態保護相結合,建立了各類技術栽培,引領健康時尚生活,促進旅游區的特色化發展。
(三)科學規劃,統一布局。
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勢必要以自然和經濟規律為根本要素,以全局規劃為重要目標,以資源充分利用為關鍵方式,才能科學規劃、明確定位、統一布局。首先,科學規劃設計生態農業旅游園,充分挖掘現代生態園中的豐富內涵和資源,健全旅游路線設計方案、明確旅游區分工、增加產品結構等;其次,準確進行整體定位與科學思考,加強對生態農業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規劃力度,建立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的和諧局面,提高旅游吸引力;最后,合理規劃旅游區域內的農業生產和布局,將生態農業作為農業旅游的基礎,體現出良好的生態文化內涵。
(四)完善管理經營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應當從管理制度和服務培訓兩個方面來進一步改進與完善。首先,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健全規范的行為制度,規范和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將旅游區域內所涉及的各項旅游與農業項目運行管理落到實處,并且對經營工作者和旅游者的不良行為給予一定的約束;其次,在服務培訓方面。利用專業性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文化與職業素養,進而提高服務質量。
(五)農業與旅游并行發展,提高其附加價值。
生態農業是生態旅游得以順利發展的關鍵基礎條件,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增加了農產品的消耗量,由此增加了旅游附加值,另一方面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量,這則帶來了更多的農業價值。因此,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之間必然有結合發展的支點,兩者相互依賴而又相互獨立,具備并行發展的能力和條件。通過“生態”理念的植入,創新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產品種類和樣式,在此過程中,應當力求“生態”一詞名副其實,避免以“生態”為旗號的欺騙行為發生,不利于生態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本是兩個各具特色的獨立的發展形勢,兩者的并行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自身特色資源的充分發揮,從而獲取更高的社會經濟效益。然而由于現代化的生態農業旅游所存在的多種問題,必須將“生態”充分發揮、保持特色、勇于創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健全供銷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并行發展等一如既往,才能使得經濟與社會效益最大化。
作者:錢惠新 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愛民.“美麗中國”視角下的我國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4(1)
[2]丁培衛.近30年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路徑選擇[J].東岳論叢,2011,32(7)
篇4
一、工作目標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達83億元,同比增長13%;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6%,同比增長3%;全社會消費品總額83.8億元,年增幅16%。
二、工作重點
(一)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一是推進專業市場升級改造。加快鰲江鋼材市場搬遷,提升昆陽毛線市場和通訊市場,扶持和培育蕭江華東農貿市場和水頭皮件市場,啟動輕工商貿城建設和鰲江地下商業廣場招商工作,昆陽汽車交易市場和山門農貿市場實現開業。二是加快商業特色街區建設。加快昆陽特色街、鰲江江濱商業廣場二期工程、鰲江花鳥一條街、蕭江步行街和南雁商貿特色街建設,不斷提升特色街區的品位,進一步發揮其旅游觀光、購物休閑的服務功能。三是培育商貿流通業骨干企業。通過引進和培育,完善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一批大型流通企業。全年培育年銷售額超10億元企業1家,超5億元企業2家,超億元企業21家。四是做好商業規劃,積極發展現代流通業態。編制鰲江鎮現代商業中心規劃、萬全輕工園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規劃,確定鰲江屠宰場選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開展百家電子商務活動,積極引進大型購物中心、綜合百貨、大型賣場、配送連鎖等商貿流通新型業態。五是促進創意研發行業發展。積極發展創意研發等其他生產業,鼓勵閑置廠房用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力培育廣告策劃、建筑設計、藝術制作、文化時尚消費設計、軟件開發等創意產業。六是發揮在外商會和人營銷網絡作用,鼓勵商會開展產品展銷活動。七是構筑城鄉一體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商貿流通服務企業向鄉(鎮)、農村延伸。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和“千鎮連鎖”以及“家電下鄉”工程,完善農村服務網絡,方便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八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流通市場監管,開展各類專項重點整治行動,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加強對肉品、酒類等重要商品及煤炭、典當、再生資源回收等特殊行業的監管,強化小美容美發行業的整治。
(二)大力推進現代物流業。依托鰲江火車站、甬臺溫高速、104國道和鰲江港口,加快建設以浙南物流園為中心,北港、萬全和蕭江物流園為節點的物流圈。編制完成全縣現代物流規劃,做好浙南物流園招商、萬全物流園選址和蕭江雙贏物流園建設工作,積極引進新型管理模式和經營業態,改造傳統物流企業,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
(三)精心打造休閑旅游業。一是加快景區設施建設。以南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區20周年慶典為契機,實施南雁創省級旅游強鎮活動,實現景區開發建設有大突破。抓好南雁蕩山東西洞景區入口形象改造和雁蕩村整治,加快碧湖篁島提升工程和順溪知音澗景區延伸性開發項目建設。加快旅游接待設施、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交通網絡建設,重點推進三和大酒店、皇家大酒店、蕭江晨光酒店和西灣頭沙旅游服務中心建設。二是精心設計,推出山上、海上、晚上、文化、鄉村5條旅游線路,加快資源整合,發展特色旅游。三是采取多種形式,搞好旅游宣傳促銷。舉辦好南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區20周年慶典、南麂國際海釣節、西灣美食節等節慶活動,提升我縣旅游品牌知名度。四是加強區域合作,打破地域界限,著力營造旅游大市場。促進旅游相關商品的開發,優化“吃、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五是出臺政策,創新體制機制。研究出臺《加快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多渠道籌措旅游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景區旅游項目的開發機制。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職責任務,形成合力,再創體制優勢。
(四)提升發展房地產業。一是積極推進城鎮危舊房和舊住宅區綜合改造、整治工程,加強城鎮房屋拆遷管理工作,不斷改善老城區群眾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二是鼓勵合理住房消費。實行二手房交易稅收減免,加大對自住型及改善型住房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落實房地產信貸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平衡健康發展。支持普通商品房和政策性住房開發建設,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針對普通居民住房需求,適當增加普通商品房開發。四是優化供應結構。規劃一批住宅新區,增加經濟適用房,不斷改善中低收入居民居住條件。嚴格控制獨門獨戶建設,堅決打擊非法聯建套房。五是加強土地資源調控和利用。落實土地供應、項目規劃和開發建設年度計劃,把握土地出讓節奏,控制建設規模,保障房地產市場供需平衡。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鼓勵房地產項目多建地下停車位,緩解社會停車難問題。六是不斷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積極發展健康住宅和綠色環保住宅,加快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提升商務樓宇和精品樓盤規劃建設檔次,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七是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規范物業管理,加強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職業培訓,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扶持一批信譽好、素質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和經紀人隊伍。完善房地產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和信息制度,積極引導全社會形成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預期和合理的住房消費觀念。
三、實施步驟
(一)部署動員階段(8月上旬)。各有關鄉(鎮)、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根據今年全縣第三產業項目建設計劃(見附件)進行全面部署,結合各自實際,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工作時間表,分解任務,落實責任。要根據時間節點要求,加快進度;主要領導要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確保項目按時保質完成。
(二)推進提升階段(8月中旬—12月上旬)。全面實施“三產提升年”各項活動,各鄉(鎮)要按照項目建設時間表,認真抓好工作落實,確保計劃順利進行。深入重點企業進行調研,及時了解企業項目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真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積極為企業出主意,想辦法,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三產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建立健全項目領導聯系、上下聯動、項目督查等工作機制,及時了解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研究討論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和難題。各鄉(鎮)(責任單位)要在每月25日前向縣“三產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縣“三產辦”,設在縣經貿局)上報項目進度和攻堅活動進展情況。
(三)總結考核階段(12月底)。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認真總結“三產提升年”活動開展情況,梳理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將活動開展情況上報縣“三產辦”??h政府將抽調有關人員成立考核組,對有關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的依據之一。同時,為鼓勵先進,縣政府將組織評選“三產提升年”活動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同時實施行政問責制,對因工作不主動、協調不及時、服務不到位而影響項目建設和發展大局的,將予以通報批評。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有關單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提高對開展“三產提升年”活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提升年活動作為“擴內需、保增長、促轉型”的有力措施,狠抓落實,抓出成效。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三產提升年”活動由縣“三產辦”統一組織實施,各鄉(鎮)和有關單位要切實加強對“三產提升年”活動的領導,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各有關單位要加強聯系溝通,對項目推進遇到的問題,主管單位要主動協調解決,相關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篇5
關鍵詞:荊州旅游;楚文化;楚文化旅游;比較優勢
中圖分類號:F5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1-0075-02
荊州作為楚文化的發源地,國家首批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名勝古跡眾多。但荊州地區的旅游業剛起步,旅游潛力遠沒有被開發利用。荊州只是作為游客的一個過境站。本文通過對荊州地區現有旅游狀況的分析和對荊州地區楚文化旅游資源的特征及開發研究。以楚文化為切入點探討荊州市旅游業如何推介自己的特色旅游。并針對現狀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以期能為荊州楚文化主題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幫。
一、荊州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的比較優勢
1.1 縱向比較優勢
ゾV菟淙揮幸恍兄名度的旅游產品如荊州古城墻、荊州博物館、關帝廟、盆景園、章華寺等,但沒有像北京的故宮、陜西的兵俑、桂林的山水等享譽世界、唯我獨尊的拳頭產品。松滋水風景區、石首天鵝洲濕地、石首桃花山、洪湖、監利瞿家灣等自然景觀也都不是獨一無二的景觀,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的宜昌等地比較更是缺乏優勢;三國旅游資源并非為荊州所獨有(例如: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內的襄樊),且“三國旅游熱線”沒能真正熱起來;水文化資源由于資金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其開發嚴重滯后,與周圍城市的水文化資源相比明顯落后;紅色旅游在湖北本省也有不少優秀的經典線路,但荊州開發紅色旅游受資源和本身旅游業落后等限制。
ツ敲,荊州最具特色的、“唯我獨尊”的文化旅游資源是什么呢?荊州作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的楚文化資源是荊州獨具特色,“唯我獨尊”的優勢資源,其他旅游資源無法與之抗衡。荊州發展的三國文化主題旅游、水文化旅游、紅色文化主題旅游等都是適應旅游業發展文化旅游的需要,但楚文化主題旅游的發展更應該作為開發重點。
1.2 橫向比較優勢
ナ紫齲相比較于襄、宜、隨地區,秭歸區,武漢區,荊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荊州作為楚國的發源地,楚文化中心區域中的中心,有著最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享譽全國的知名度。荊州楚文化對游客的吸引力要遠遠大于其他幾個地區。
テ浯危荊州楚文化的可感性也是襄、宜、隨地區等所不能比擬的。眾多的遺址、大量的出土文物、“古化石”的地方戲曲等等。這些是荊州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的基礎優勢。
ピ俅危荊州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東臨武漢、黃岡、與赤壁,南接岳陽、張家界和湘西鳳凰,西鄰“長江三峽”、神農架和重慶,北靠襄陽古隆中、武當山。滬蓉高速公路貫通荊州,萬里長江奔流而下,是一個天然的旅游集散地。良好的區位條件也是荊州市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必不可少的條件。
プ詈螅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壯大,文化旅游市場也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對文物古跡、風俗人情、古建筑、宗教文化和特色村鎮等人文類旅游資源感興趣。相對于楚文化其他的幾個地區,荊州旅游業處于剛起步階段。荊州旅游起步晚給荊州旅游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因素,可也使荊州在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上具有了可以大刀闊斧開發的可能。其他幾個地區的旅游業經過多年的開發已形成自己特色,開發楚文化主題旅游會對已形成規模的原有旅游資源造成沖擊。
二、現狀分析
ゾV荻猿文化遺址的開發利用存在著畏首畏尾的情況,雖然前幾年提出了紀南城遺址公園建設項目,與英國一家旅游公司的引資數億歐元的協議簽約。由清華大學制作的規劃是以楚都遺址紀南城為中心,占地2萬畝修建楚王城、楚王宮和楚人街等楚式建筑,再現楚紀南城故城的古樸繁華風貌,實地展出漆器、青銅器、絲織品等楚國工藝品及其制作工藝。但時至今日還沒有能夠得到落實。
ゼ湍銑塹鈉燈當壞練從吵鼉V菔卸猿文物及遺址的保護力度補足,從側面反應出了荊州對紀南城的資金投入不足,開發滯后。紀南城資源未能得到開發,未能給荊州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反而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而旅游工藝品發展依附于荊州旅游大環境的發展,所以荊州楚文化主題旅游開發力度不夠,工藝品的發展就受到制約。
ツ殼熬V蕕姆鹿漚ㄖ和紀念建筑大多是明清風格或三國主題建筑,但也有寓意楚文化精髓的建筑。例如金鳳廣場的“金鳳騰飛”城標,荊州古玩城里的雕塑――楚人崇鳳。楚人崇鳳,視鳳為至尊、至善、至美的神鳥,慣以鳳鳥為圖騰。荊州古城以金鳳騰飛為城標,既鮮明生動地體現了楚地先民們尊鳳崇火的歷史淵源,又突出展示了如今古城人民意氣風發、拼搏騰飛的精神風貌。但體現楚文化主題的建筑少而分散,文化內涵突出不夠。多年來,荊州雖然對部分景點進行了保護性維修和整理,但由于對景點缺乏統一的籌劃與包裝,突出楚文化特色和優勢不夠,使部分景點顯得空洞無物,缺乏觀賞價值和文化品味,難以形成較大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三、問題根源
3.1荊州對開發、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還未形成強大共識。政府的開發力度不足,社會重視不夠。楚文化主題旅游政策扶持少,缺少社會支持。
3.2荊州楚文化主題旅游沒有完善科學的發展規劃,不能突出楚文化主題旅游的發展優勢。即楚文化主題旅游的開發、發展無科學完善的理論依據。
3.3管理機制不健全,楚文化主題旅游無健全的體制管理。
3.4資金投入機制不完善,資金不足,制約景點和基礎設施建設。
3.5宣傳促銷力度不夠,市場有待拓寬。即荊州楚文化主題旅游無知名度。
3.6缺少與周邊城市的合作。
3.7缺乏氛圍,缺少韻味。
四、荊州市開發楚文化主題旅游的對策和建議
4.1依托周邊大中城市
ゾV葜鼙叩拇籩諧鞘薪隙,大中城市具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線網和通訊網絡,較完善的旅游服務機構、服務體系和產業體系,舒適的購物、娛樂環境,為楚文化專項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荊州要發展楚文化主題旅游發展只剩的同時,必須與武漢、荊門、隨州、襄樊、宜昌等城市相互配合,整合楚文化主題旅游的資源。即增加了這些城市的內涵也擴大了荊州自己的知名度??梢源蟠鬁p少開發成本、增加游客數量。
ハ嘍約中、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優勢
ゾV莩文化遺存相當豐富,由于諸多原因,不可能凡是有楚文物、遺址的地方都搞一個楚文化旅游景點。在進行專項楚文化旅游開發時,應做到相對集中。某些文化藏量較少、偏離旅游交通線較遠的楚文化遺存,依據可移置原則應相對集中于楚文化的富集地區,盡量擴大每一個楚文化旅游景區的楚文化藏量。文化旅游資源有些是不可移動的,如古建筑、大型遺址、城址等,有些是可移動的,如出土文物、傳世文物、民俗歌舞等,不可移動的文化旅游資源必須原地開發,而可移動的文化旅游資源應向不可移動的文化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集中。對可移動的楚文化進行相對集中開發,可以使分散的楚文化整合成更具吸引力,更具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各楚文化旅游景區在內容的設置安排上,要統籌協調,切勿各自為政,搞小而全式的重復項目。小而全式的做法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這不僅不能提高荊州楚文化旅游產品的吸引力,恰恰相反,會削弱它的吸引力,降低楚文化旅游的品位,破壞楚文化旅游專項產品的整體形象,所以應統籌規劃,協調合作,各具特色,這樣才能提高楚文化旅游產品的品位,發揮出整體優勢。
ゾV菔卸約湍銑且胖返目發就很好的考慮到了集中優勢資源開發的原則。
4.2主題鮮明、特色鮮明、系統開發
ノ幕旅游產品與其他旅游產品相比更強調主題明確性、特色的鮮明性、產品的系統性。楚文化旅游專項產品就是要向旅游者盡可能多地展示楚文化豐富的文化內涵。楚文化是我國先秦時期在長江中游地區成起來的既與中原文化有密切聯系又有自身獨立個性的具有鮮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一種古老的文明,因此楚文化不能泛化,它是特定時期,特定地域內產生的一種地域文化,當然,楚國文化中一直被后代保留、傳襲下來的民俗亦應納入楚文化之列,它們是楚文化的活化。旅游決策行為研究表明,與旅游者所在地文化差異越大就越易于被選擇,楚文化旅游開發的特色性,就是以發掘楚文化的個性文化為目標,為旅游者營造一種異域、異時、異族的文化風情氛圍,將處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旅游者吸引到楚文化旅游中來,特色性尤其顯得重要。這種特色性不僅應體現在游覽的具體內容上,還應體現在旅游項目的編排、旅游接待、娛樂等旅游活動的各方面,全方位地營造出一種楚文化氛圍。文化本身是一個嚴密的系統,它由許多的子系統組成,在設計楚文化旅游景區時,應注意楚文化的系統性,根據各地楚文化旅游資源的特點,構筑不同小主題的具有特色的若干子系統,共同組成一個大的楚文化旅游產品系統,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展示楚文化風采。
ダ硭程逯疲強化政府主導推動作用
コ文化主題旅游,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轉變觀念,明確思路,特別是開發楚文化主題旅游真正擺到重要位置。為了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開發中的主導推動和綜合協調作用,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強領導,組建荊州市楚文化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并強化旅游管理部門的職能,形成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格局。在制定具體措施時,要把著力點放在理順管理體制、制定優惠政策、有效整合楚文化旅游資源、發揮資源規模效益上,按市場化的理念和市場經濟規律推動楚文化旅游開發,動員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楚文化主題旅游開發。 ヌ乇鶚親プ》⒄埂岸蹺魃態文化旅游圈”的機遇,挖掘荊州楚文化特色、在總體規劃布局和整體運作下,最大限度地整合自己的旅游資源,形成系統集成效應,大限度釋放旅游潛能,展示旅游魅力,打造荊州市楚文化旅游名片。
五、整合文化資源形成精品名牌
5.1 加大楚文化主題旅游項目策劃和包裝力度
ノ繞“楚國故都,文化荊州”的旅游發展主題的發展思路,按照“先于游客,先于市場”的思路,對楚文化主題項目立足“起點高,定位高”作為旅游目的地的要求,精心構造使其成為融合文化和旅游雙重性質的最能代表荊州自身楚文化,最能形成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游精品。
5.2 加大楚文化主題旅游項目建設的推進力度
パ裼釁放?、有时IΑ⒂杏攀頻拇笮吐糜紋笠導團為戰略合作伙伴,開發建設荊州楚文化旅游品牌景區。例如,、紀南城遺址公園與熊家冢遺址的開發。
加大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力度
按照“全民招商”的思路,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思路,拓寬招商渠道,有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促進項目有效落戶。
六、廣泛宣傳
6.1多種媒體方式對外宣傳
ダ用報刊、雜志???,制作荊州風光和“楚都荊州”的專題光盤以及旅游畫冊等全方位的開展宣傳促銷互動,進一步擴大荊州楚國故都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6.2舉辦各種荊州楚文化特色的文體活動
ダ如,在高開全國性的屈原、莊子、“荊河戲”等等學術研討會;以屈原為切入點開發荊州端午專題活動;承辦“荊楚小姐”乃至“中國小姐”等有影響力的跨省性的全國性的文體活動。
七、結束語
ケ疚奶教至司V菘發楚文化主題旅游的優勢與必要性、可行性,通過對荊州楚文化旅游資源以及開發楚文化主題旅游的重要意義等方面的論述,指出荊州旅游開發的現狀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荊州開發楚文化主題旅游的基本原則,針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提出了筆者自己的看法,包括開發優勢、產品、宣傳、以及與“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圈內城市合作等相關問題,最終得出本文。以期能為荊州市如何推介“楚文化”主題旅游問題提供參考。
おげ慰嘉南祝
[1]Cooper, Chris.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 yukon press , 2004.
[2]Holloway, J. Christopher. Marketing for Tourism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Ernie Heath Geoffrey Wall. 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s: A Strategic Planning Approach.[M] Wiley
[4]晏昌貴. 略論楚文化旅游的開發與建設[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03).
[5]郭清霞,李娟文,郭康松. 湖北楚文化專項旅游開發研究[J]經濟理,2000,(03) .
[6]譚白英. 楚文化與湖北旅游業發展[J]. 江漢論壇, 2003,(02) .
[7]魏峰群. 對歷史文化名城旅游開發的探索和思考[J]. 旅游科學, 2006,(02).
[8]易德生,吳艷榮. 楚文化資源與楚文化旅游商品開發新議[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 (01).
[9]李培軍. 關于歷史文化名城旅游開發的思考[J]社科縱橫, 2008,(07).
[10]張衛星,艾 佩. 論歷史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戰略[J]生態經濟, 2007,(04).
[11]王松青. 荊州旅游資源優勢及發展途徑探討[J]商場現代化, 2010,(23).
[12]周 來. 荊州古城旅游特色創新淺析[J]. 湖北農學院學報, 2003,(03).
[13]盧小琴. 關于荊州旅游開發的思考[J].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農學卷, 2007,(02).
[14]翁文先. 荊州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狀況初探[J]. 山東紡織經濟, 2007,(04).
[15]朱 珠,但 強. 試論楚文化旅游現狀及其開發[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2006,(03).
[16]李 艷. 基于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的荊州旅游資源的整合[J].魅力中國 , 2010,(17).
[17]徐 濤,肖 璇. 湖北楚文化旅游進一步開發的幾點構想[J]. 理論月刊, 2004,(12).
篇6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產業聯動
張家口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為將豐厚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該市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新路,認真做好文化企業建設和文化產業有效對接工作,并且在政策環境、資源整合、整體謀劃、合理推進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初步形成了以陽原泥河灣、張北元中都、橋西大境門、涿鹿黃帝城、懷來雞鳴驛等諸多珍貴歷史遺存為資源基地,整合蔚縣剪紙、康保東路二人臺、以及一大批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張北草原音樂節、涿鹿“三祖文化”;蔚縣剪紙文化藝術節、崇禮滑雪節、宣化葡萄酒節等文化藝術品牌,截至到目前,張家口市已經謀劃完成了150多項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其中省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就有17個,正式實施的建設項目已經達到了65個。整個張家口市的文化產業總投資達1041億元。
一、文化企業與旅游文化產業聯動發展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張家口市作為后開放時代區域,自然與前期開放的城市有著一定的發展距離,但是張家口區位優勢是任何一個城市無法替代的,這就為張家口的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旅游文化作為第三產業的新興力量,伴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人們消費意識的轉換,逐漸顯現出各種文化要素聯合發展的必要性。文化企業在改革之后不得不尋找新的突圍路徑,而旅游文化資源也需要有一個讓人們知曉和認知的出口,這樣的現實環境恰恰為文化企業與旅游資源的聯合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因此,文化企業當仁不讓地主動接近文化資源,以尋找到最佳的契合點和獲益點,憑借其雄厚的資金、人才、宣傳、創意等優勢融入旅游文化產業的建設爭當中,在雙方結合的過程中,使旅游資源成為文化企業實現效益增長的依托,而文化資源通過文化企業的運作提高知名度,進而使一個自身無法獲得效益的文化資源轉化成能夠實現效益的旅游景點。文化企業與旅游資源的相互融合,能夠促進共同發展,這是由文化深層次的經濟和社會原因所決定的。
1.旅游資源需要解決三個問題才能催生效益。
第一是解決好對媒介的依賴性。旅游文化產業是以滿足消費者文化精神層次的需求來獲取最大的效益,這就決定了旅游資源屬于隱性的經濟形態,所以,旅游資源必須依靠文化企業的策劃。創意、包裝以及推廣和宣傳才能增強吸引力和受眾率,進而拉升旅游對象的興趣點,也即是說要善于借助文化企業這個載體將旅游資源的內涵外現化、有形化,例如:河北蔚縣的民間藝術《打樹花》,這是一個純歌舞類節目,文藝工作者通過長達一個半小時歌舞節目《代國情》的打造,將古代蔚縣在代國時期的民俗民風得以展示,歌頌了蔚縣人民勤勞善良、忠誠愛國的風尚,增強了旅游者對蔚縣歷史文化、人文歷史的了解。通過文化公司的運作,蔚縣不僅形成以剪紙為主軸,同時串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暖泉古鎮的各種旅游資源、古代縣衙以及現代旅游景區小五臺山和空中草原度假村等旅游文化資源,利用文化企業的優勢開展旅游品牌打造、推廣和宣傳,結合各種文化藝術互動將旅游文化產業推向全國市場,據蔚縣旅游部門統計的數字顯示,僅2012年一年,蔚縣通過文化企業運作,吸引旅客33萬人次,蔚縣的剪紙年創產值1.3億多元。整個蔚縣的旅游收入占到了30%。
第二是要解決好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問題。對于一個文化消費者來說,無論休閑娛樂的滿足感還是觀賞景觀的愉悅感,這些因素都關系著人的消費理念,因此,作為文化企業要認真考慮文化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取向,用滿足消費者興趣的文化,提升文化資源的品位以及服務性,實踐已經證明,一個好的旅游產品只要符合消費者的心里需求,自然會受到旅游消費者的歡迎,同時通過人際間的宣傳和推廣,讓產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消費性。因此,文化企業是旅游產品的設計者和建設者,要重視產品的文化性和人文性,認真打造符合消費者心里的旅游文化產品,才是文化企業實現效益的正途。例如張家口盛景河山文化傳媒公司與首都連環畫博物館合作積極開發張家口旅游產品,開發了以涿鹿三祖文化為原型的大型動漫連續劇《三祖傳奇》,這個項目已經全部完成,張家口古錢文化發展公司在開發產品時,把握張家口文化底蘊,獨具特色地開發了《中國古錢五十珍》禮品,成為旅游者青睞的紀念佳品。此外該公司開發的《中華合符壇》《熔古鑄今》等系列反映張家口旅游文化的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和喜愛。
第三是要解決好產業領域的綜合性問題。旅游產業屬于覆蓋范圍較廣的綜合性產業,其中的“吃、住、行、游、購、娛”顯現出了旅游文化的特點,涉及到了一、二和第三產業的多個領域,這也決定了旅游文化交叉性和重疊性。旅游產業的價值在于其內在的文化性,因此文化就成為了旅游的靈魂,不管哪一個旅游資源如果缺失了文化,那么不管是景點,還是紀念性產品自然不會擁有發展的生命力。旅游產業要想有一個持續的發展動力,就離不開文化內涵和品位的打造和提升。文化企業在旅游產業的發展中承擔著塑造、傳播和傳承的責任,如果擁有一個好的旅游資源,文化企業就擁有了發揮其功能的平臺,加快旅游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從而實現旅游產業與文化企業的優勢互補,相互之間在發展中能夠為彼此提供強大的后勁。我們可以認為,旅游如果失去了文化的賦予,那么就會缺光少彩,根本不會引起旅游消費者的關注和支持。僅有文化而缺少旅游資源的支撐,那么文化就不會產生出新的活力。
二、文化企業與旅游產業聯動發展要遵循的原則
1.市場導向原則。市場導向決定文化企業發展的方向,因此,文化企業一定要在開發旅游產業或者旅游產品之前要對旅游資源進行詳盡的調查和研究,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的優勢結合企業自身實確定與市場有效對接的對策,要爭取國家或者政府對文化產業支持的政策,在資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尋求一系列支持,從而實現文化企業與旅游資源開發的有效聯動。
2.文化企業與旅游產業的互動性原則。文化企業不能閉門造車,應該打開山門尋找更多的突破,要充分吸納文化要素加入到旅游文產業的建設當中來,通過吸引外資和融資的形式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打造上進行合理投入,形成互動聯合體,文化企業要協調和依靠各種力量介入到品牌建設中,使旅游產業形成聯動發展的格局。文化企業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具有針對性的活動,如舉辦文化論壇、攝影采風、項目交易會、投資洽談會等形式,積極推進旅游資源與文化企業的互動,讓文化企業形成優勢互補、市場共享的局面。
3.堅持效益統一原則。任何企業都與經濟效益是相聯系的,文化旅游產業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文化企業要認真對待每一個項目建設和受益個體,對各個參與建設的文化企業要有明確的受益分配原則和目標,同時要作出年度發展計劃,按期完成項目建設和產品開發等。
三、文化企業與旅游產業聯動發展的對策
旅游產業要想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拓展市場,而是要依托文化企業的人才優勢做好有效的互動,才能是旅游資源發揮出較好的效益。因此要建立文化企業與旅游資源的互動合作機制,建立與國家政府以及地方機構的協調合作機構,讓互動成為旅游產業做強做大的基礎。
1.打造文化企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的復合型產業鏈。文化企業要依托旅游風景名勝區來吸引客源,就需要文化企業充分拓展旅游資源的文化元素,并且要集中優勢力量在開拓文化市場,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提升旅游產品的品位上下功夫,讓旅游產業鏈條得以延伸。在文化企業內部要積極強化文藝形式的旅游文化展示,邀請國內外著名作家、文藝家、攝影家、美術家來采風或者舉辦活動,通過文化的形式塑造旅游文化品牌,要積極利用文化企業的優勢出版與旅游相關的書籍,強化旅游資源和文化企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形成文化企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的格局。
2.積極引進先進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文化企業具有國家政策掌握全面,文化信息先知先覺的能力,因此要結合旅游文化是,大力改進傳統的產品開發模式。例如張北中都草原度假村,在每年的草原音樂節開始后,旅游者來自全國各地就能在這享受具有草原風情的文化娛樂活動,騎馬馳聘、駱駝觀景、影視拍攝、工藝美術品制作等,這些活動均已經轉化為了旅游產品,在“旅游資源+創意文化+科技”的新型模式下更具有吸引力,推動了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
3.打造旅游品牌,走聯合化和品牌化道路旅游文化產業路子。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宣傳推廣十分重要,在文化企業與旅游文化產業的聯動上,文化企業要主動出擊,多方合作,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開發與弘揚,用創新的理念、精巧的布局去發展文化旅游項目,并且要有發展的前瞻性和預見性。文化企業要主動與政府合作尋求支持,在品牌的打造上要注重文化特色的獨特性,旅游品牌的精品型,服務質量的高端性,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來享受文化帶來的愉悅。
參考文獻:
[1]石德望.對中西部地區發展民間文化產業的認識[J].新西部,2007(20):25.
[2]羅奕.產業融合理論及其經濟效果[J].時代經貿,2007(61).
[3]袁朝陽. 文化資源跨越式開發的原則——以旅游開發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08(2):63.
篇7
一、加快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意義
上海和麗水,兩座城市,兩種風格,各放異彩,麗水旅游接軌上海是優勢互補,潛力廣闊。
(一)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必要性
上海,經濟繁榮、人口密集,是帶動21世紀長三角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高收入水平、新生活理念、快生活節奏,加上久居大都市對綠色、自然的渴望,使得三千萬上海人普遍養成了喜好外出旅游休閑、放松身心的習慣,居民出游率居全國第一。同時,上海又是極具誘惑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無數的游客。承接和分流數量如此龐大的上海本地游客以及到滬的全世界游客對推動麗水旅游發展的作用可想而知。此外,從交通上看,上海是我國通往國內外的主要交通樞紐之一。以航空為例,目前,上海浦東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560架次左右,航線覆蓋73個國際(地區)城市、62個國內城市,上海虹橋機場以國內航線為主,日均起降航班也在540架次左右。麗水旅游要提高全國化和國際化水平,必須主動接軌上海,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二)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可行性
麗水,生態旅游資源豐厚、優勢突出,有“中國生態第一市”、華東地區最大的“天然氧吧”等美譽。近年來,麗水重視旅游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2009年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上海等許多大都市,生態環境相對欠佳,市民更加渴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無污染的食品,因此普遍向往生態較好的地方,而純凈自然、綠意盎然、自然風光秀美的麗水正有這方面的優勢,這為我們旅游接軌上海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契機。此外,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旅游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名氣漸響的“中國攝影之鄉”、“麗水三寶”文化、畬族風情,保存良好的老鎮老街、古村落,這些都對上海人構成了巨大的誘惑。
(三)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現實性
近年來,麗水著力改善旅游環境,景區建設如火如荼,下轄九縣(市、區)全部實現通高速。兩年后,上海到麗水,高鐵2.5小時,空中交通也為期不遠。我市將開拓上海市場作為旅游工作重點來抓,成效日益明顯,雙方在經濟、旅游、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日益廣泛和深入。我市制定頒發了《麗水市鼓勵上海旅行社給麗水市4A級旅游景區送團的獎勵辦法》,并每年都在上海舉辦大型旅游推介會,有效提升了上海旅行社參與麗水旅游市場開拓的積極性。上海鐵旅的旅游專列、上海青旅的旅游直通車已先后開通,上海市民來麗旅游更加方便。而我市在中央和東方電視臺的廣告和大量上海游客良好親身感受的口口相傳,也讓麗水旅游在上海民眾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明顯提升,可以說,“麗水旅游”已逐漸被上海人認可和接納。
二、麗水旅游接軌上海存在的問題
當前,與我市加快接軌上海,建設長三角地區知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旅游產品問題
從旅游產品來看,尚缺乏具有較強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重量級休閑旅游新產品;從旅游品牌來看,我市具有市場競爭力、特色明顯的響亮旅游品牌還不多。隨著對生態建設的普遍重視,上海周邊主打綠色生態牌的區域越來越多,與我市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而它們往往占有先天性的地理之便。我市在認真研究上海旅游市場需求特點,將獨特的生態、文化優勢與旅游結合形成競爭優勢明顯的旅游產品上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功能與結構問題
從旅游功能來看,目前我市還沒有建成功能齊全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市場環境、咨詢服務網絡、自駕車服務體系、旅游停車場等系統的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產業消費結構看,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都還較弱,高等級酒店建設滯后,購物、特色美食、消費、演藝等要素不充分,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能體現麗水資源稟賦特色的旅游區,旅游逗留時間短,人均消費低,綜合效益有待提高。
(三)知名度和影響力問題
從總體來說,我市城市形象雖有影響但還不夠鮮明,尤其是在境內客源市場的知名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境外客源市場則幾乎沒有知名度。通過多年努力,麗水旅游在上海知名度有所提升,但還遠遠不夠響亮,同時,在長三角鄰省其他地區知名度和美譽度還遠遠不夠。
(四)客觀因素制約問題
交通方面,麗水相距上海500公里左右,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尚未直通高鐵、動車和飛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潛在游客出行的欲望;另外,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上海這個龐大的客源市場,營銷手段豐富多彩,競爭激烈,我市接軌力度和財力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創新。
三、加快麗水旅游接軌上海的建議
目前,我國旅游業迎來了快速發展、規范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下一步,我市應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使麗水旅游更好、更快地接軌上海,抓緊做大做強。
(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1、上海及長三角的經濟龍頭地位明確,確保了旅游市場的潛力巨大,人口的高度集聚標志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區域個體的普遍高收入也確保了較強的消費能力,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前沿,各類經濟文化活動對整個長三角有全面的引領作用。
2、旅游業是一項開放性、互補性、聯動性極強的朝陽產業,地域間資源和產品等方面的優勢互補是產業發展的必需條件。
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需求不斷擴大,經濟條件和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更大范圍的突破區域界限,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現實意義越來越重要。緊緊依托上海,參與長三角地區的合作,搶占新一輪旅游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是我市旅游產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點。
(二)要努力提升麗水旅游特色和服務水平,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
1、突出麗水特色,加快重點景區建設和養生經濟發展,形成一批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景區景點和產品。充分發揮生態休閑養生旅游資源優勢,突出“生態”、“休閑”、“養生”、“度假”四大主題,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大力推進高等級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建設,改變“有資源,沒產品”和景點“小、散、遠”的尷尬,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和全國知名度的品牌景區,為樹立“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品牌奠定扎實基礎。將文化體驗、生態養生、運動休閑、避暑度假作為旅游業發展重點,加快千峽湖旅游度假區、縉云黃帝溫泉谷旅游綜合體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建議重點強化對養生(養老)經濟的研究,加快推進休閑旅游景區、養生(養老)基地和養生鄉村“三大平臺”建設,努力打造“食養”、“藥養”、“水養”、“體養”、“文養”五個特色品牌,形成麗水“養生福地”的鮮明特色,迎合都市人重健康重養生的時代需求。
2、加快無障礙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通景公路建設,提高等級,實現互聯互通;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城市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景區游客中心設立自駕游服務點,提供必要的引導和救援服務;加快旅游景區以及其他旅游設施的建設,抓好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協調發展,特別是高等級酒店和特色購物、特色飲食設施建設;大力培養、發展高素質的專業導游隊伍,增強旅游企業創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對旅游行業的規范管理,全力為游客創造安全、便捷、舒適的旅游環境。
3、做好游線設計。發揮本區域的客源、資源、地緣優勢,科學組合各縣市區旅游資源。開發自駕游、雙休游、親子游、修學游、鄉村游、度假游、休養游等旅游精品線路,爭取成為長三角旅游產品體系中最具吸引力的“熱線”。
4、建設統一的旅游資訊平臺。建設受歡迎的旅游電臺、旅游頻道,建立有效的引導和預警機制,及時區域交通信息、各重點景區客情及服務信息;開展麗水生態旅游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評選活動,加大對優質產品優良景區的扶持,制定麗水生態專項服務標準,促進旅游品質提升。
(三)要切實加大宣傳營銷力度,不斷深耕上海這一重要的客源市場
1、抓好宣傳廣告。要編印好麗水宣傳畫冊和生態旅游服務指引、自駕導游手冊,拍攝主題風光片,并建立穩定長效的宣傳推廣渠道。要在上海人流集中的車站、碼頭、地鐵、機場、星級酒店、大型商場、高校、社區、政府辦事中心、重要景點、旅行社等地長久持續地擺放精美的麗水旅游宣傳資料供免費取閱。精心選擇和編輯制作,加大在上海新聞媒體和機場、地鐵、樓宇、商業中心及城市周邊交通要道旁巨幅廣告、電子廣告投放,努力提升麗水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
2、加大旅游合作和推介力度。繼續每年在上海舉辦旅游推介會,努力深化與上海各大旅行社的聯系和合作,爭取進入各大旅行社的重點推薦線路。鼓勵我市旅游企業深入上?;鶎?,與上海各大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工會等機構加強聯絡,爭取成為其召開各種會議以及員工療養度假的目的地。進駐各社區,直接面對居民開展宣傳,千方百計組織和吸引游客。積極邀請各國駐滬領事機構外交官考察訪問,提升麗水旅游的國際知名度。
3、充分利用各類傳播平臺。切實借助旅游博客、旅游qq群、微信等現代信息交流平臺,特別要充分利用麗水“攝影之鄉”的優勢,通過圖片、影像以及在線交流等方式,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麗水;充分發揮商會、同鄉會作用,通過麗水干部群眾和麗水籍老鄉宣傳麗水旅游,強化人際傳播。
(四)扎實做好借力發展工作
吸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優質資源,是麗水旅游接軌上海,加快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1、引人才。要切實做好復合型旅游人才的引進工作,建立一整套科學的選人、用人、留人機制,不拘一格選用優秀人才。當前尤其迫切需要重視優秀影視作品對宣傳區域旅游品牌的重要作用,抓緊引人才,借外腦,立足麗水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秀美自然風光,拍攝出一部類似于《劉三姐》《阿詩瑪》這樣產生持久、巨大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快速提升麗水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要重視與上海的知名文化機構和文化名人合作,積極探索合作方式,實現互利共贏。
2、引資金。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資金充沛,企業家群體目光敏銳、觀念超前,麗水藉企業家也多。我市應予特別重視關注,要有針對性地推出好項目,接受好項目,做好相關服務工作,推動項目落地。
3、引管理。上海人見多識廣,對服務品質要求特別高,要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盡快提升麗水旅游服務質量。堅持服務品質精細化,和上海旅游院校、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企業加強聯系和合作,學習和引進先進旅游管理經驗和國際化的旅游服務標準,培育更多從事旅游服務的高素質人才。
篇8
關鍵詞:沈陽經濟區;一體化;電子商務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加快發展服務業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中國旅游業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遼寧省的省會城市沈陽,也是東北地區的中心大城市,其旅游業近年來亦發展迅速,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來沈陽的游客數量越來越多,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帶動發展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遼寧沈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營口、阜新、鐵嶺八城市旅游局共同召開沈陽經濟區旅游一體化發展工作,但是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方面尚顯不足,制約經濟一體化發展,旅游信息一體化是構建現代旅游產業的重要保障。
一、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的意義
(一)促進區域合力營銷、提高區域旅游知名度
通過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的建設,可以打破原來的僅僅依靠市場導向、名人帶動、大事轟動的營銷規律,更新營銷觀念,創新營銷方式,基于信息平臺可以實現數據庫營銷、手機營銷、虛擬體驗營銷等新型的營銷方式。此外,通過旅游信息一體化的建設,各區域可以在共同的區域旅游形象的指導下,集中營銷資源,形成合力,實現營銷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時通過遼寧城市帶旅游信息一體化網絡平臺,可以與其他的區域旅游網站互相鏈接。從而使沈陽經濟區的旅游知名度得到提高,使沈陽的旅游區域競爭階段發展得更好。
(二)有利于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的基礎是沈陽經濟區區域旅游信息,通過對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將區域內的多種形式、來源、分散的信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篩選、融合、類聚、排序等重新集成和組合,構成一個高效能的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體系,然后經過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旅游信息的查詢、檢索、,以實現區域旅游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利于消除信息孤島,滿足各方面的需求,通過該信息平臺,旅游政府部門和旅游行業協會可以適時監管政策;有利于旅游規劃者全面方便了解區域內的資源信息和區域的客源市場信息,進行科學規劃,克服資源開發同質化現象;有利于旅游企業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和了解游客需求,適時調整經營策略;有利于游客全面了解目的地信息,制定合理的旅游計劃、形成適度的旅游期待、達到滿意的旅游體驗。
(三)有利于加強旅游產業鏈的整合程度、促進區域旅游一體化
旅游產業鏈是企業之間的結合方式,具體表現為一個旅游產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企業之間的縱向結合形式,也就是上聯企業與下聯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即旅游產業中各個企業相互之間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旅游產業鏈的整合可以提升區域競爭力、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實現供需平衡及產業鏈的價值增值。而信息化是旅游產業整合的保障,信息整合是旅游產業鏈整合的核心。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通過信息的整合,可以打破上下游企業的行政區劃壁壘和行業壁壘,實現景點景區、餐飲住宿、交通娛樂的方便對接,以促進區域旅游一體化的實現。
(四)旅游市場新業態加快旅游產業信息一體化建設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國人生活方式、旅游業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由行大幅度反超傳統的組團游,個性化、自主化、家庭化和特色化的旅游新趨勢成為市場主流。直面旅游新業態,應對市場新需求,解決當下新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要提供更多全方位、立體式、綜合性、一站式的旅游產品。而能擔此重任的只有信息技術與旅游的深度結合。同時,旅游產業信息化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新的商機將成為旅游產業提速發展的新引擎。
二、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的困境
(一)對建設信息一體化的認識不到位
沈陽經濟區信息化建設相關部門對信息化認識不到位,少數旅游企業領導對信息化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建設一個網站或者加入到一個專門旅游網站能進行景區介紹即可,而沒有認識到景區信息化在內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理解旅游業既是信息密集型的產業,又是信息依賴型產業的真正內涵。這些錯誤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都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在沈陽經濟區旅游產業的廣泛應用。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
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化應用水平還很低,大多數旅游企業還是采用傳統的商業模式,信息服務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滿足旅游者的需求。一方面是基礎設施應用差,多個景區中除了少數景區有獨立網站外,多數景區景點沒有自己獨立的域名,只是在各類網站上鏈接了幾個網頁,文本和圖像仍然是最主要的內容和形式,視頻網頁占總網頁比例非常少。旅游者無法及時獲悉景點的新節目、新動向,無法與景區在網上交流;另一方面服務能力弱,旅游信息內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點、飯店、交通旅游線路和旅游常識等,普通旅游網站一般都有,但在根據旅游者的特點和需求組合訂制旅游產品,提供個性化旅游線路建議等方面服務的旅游企業幾乎沒有。此外,在消費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為其提供購、食、住、行等好的信息服務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 (三)管理手段仍然滯后
從沈陽經濟區旅游企業的現狀來看,大多數旅行社企業規模小,信息化管理尚處于初始階段,管理體制落后,只有少數國際旅行社采用信息管理系統和業務管理系統,與外省同業有網絡連接;星級酒店信息化應用程度普遍不高,除了少數四星級、五星級酒店外,多數酒店其內部管理仍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網上預定、網上銷售無法實現。
(四)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近年來,沈陽市雖然加大了旅游業的投資力度,但對旅游信息化建設的經費卻投入不多。目前經濟區信息化建設資金均未列入地方財政預算,資金來源缺乏,絕大多數縣(市、區)缺乏硬件設施和服務器配置,有的旅游景區雖然有一些信息化設備,也僅限于低檔的電腦進行微機管理,而沒有旅游信息咨詢中心、多媒體信息查詢系統、自動語音解說系統等配套設備,網絡覆蓋面小,信號接收不夠順暢。資金投入不到位,嚴重阻礙了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化工作的進程。
(五)信息化人才缺乏
人才是信息化建設實施的主力軍。沈陽經濟區雖然培訓了不少信息技術領域的實用人才,但從整體來看,不論是旅游管理部門,還是旅游企業都普遍缺少信息化專門人才,特別是旅游軟件開發、網絡管理人才比較匱乏。信息化培訓機制還沒有形成,培訓場所和設施建設不足,多數旅游景點未設置專職的信息管理人員,致使旅游信息化建設工作很難有效開展。
三、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的實現路徑
(一)推動旅游智慧化向縱深發展
建立綜合管理網絡、電子商務網絡和通用服務載體,建立經濟區旅游信息資源數據庫、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旅游企業信息化集群系統。提質升級沈陽經濟區官方旅游網,實現集旅游政務、旅游商務、旅游咨詢、旅游監管和旅游購物于一體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與旅游產品線上交易平臺,形成聯網互通、資源共享的旅游網絡體系。著力打造互聯互通、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經濟區智慧旅游一體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旅游管理部門要支持旅游企業智慧化建設,建設智慧景區、智慧餐廳、智慧酒店、智慧商場和智慧交通。
(二)開通并巧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營銷宣傳
巧用微信公眾平臺,依托手機移動互聯功能整合沈陽經濟區旅游資訊,涉旅企業開展的各類特色優惠活動信息。微信公眾平臺的核心是與用戶互動,在互動中為用戶帶去服務,從服務中產生價值。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與網友進行實時互動,增強參與度,拉近彼此距離。同時,進行信息的推送,推送內容的呈現形式要多樣化,如文字、語音、圖片、視頻、圖文結合等。
做好旅游企業網絡營銷推廣,3A級以上景區采用多媒體打造網上虛擬景區,利用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開展旅游網絡營銷推廣、產品預訂服務等工作;三星級以上的賓館酒店建立客房預定系統和餐飲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內對外的互聯互通;旅行社與全國知名網絡媒體及部分平面媒體合作,做強力推廣,實現傳統營銷向現代營銷模式轉變。
(三)強化信息一體化建設中組織保障的領導管理職能
旅游信息化建設作為事關旅游產業發展方向的系統工程,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實施人,按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的原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建立適應旅游業信息化建設要求的組織架構。成立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旅游信息化政策措施,審定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標準、相關的扶持政策和建設項目資金的論證,組織實施測評、檢查和考核;指導八城市、縣市區、景區景點的信息化建設等。
(四)多元融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設的投融資政策,設立旅游信息化發展專項基金,提高八城市旅游產業引導資金,重點安排旅游信息化基礎性重大項目建設啟動資金。強化市場驅動,引入多元投入,鼓勵多種合作,形成加快發展的合力。運用市場化手段,調動社會力量,通過利益的分配實現共贏,推動智慧旅游發展。將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作為旅游企業新建旅游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部門及旅游企事業單位,將旅游信息化建設項目投入單獨列項,制定扶持政策,予以扶持獎勵。加強與交通、通信部門的協同合作,為旅游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積極創造良好的旅游信息化發展環境。
(五)完善旅游信息人才保障機制
旅游信息化建設需要信息技術人才隊伍的支撐。旅游信息專業人才是既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又掌握豐富旅游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外語知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此類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要采取繼續教育、辦班培訓等方式將現有人員進行強化培訓,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技能。沈陽經濟區旅游企業可與旅游院校合作,采取定制化培養旅游信息人才,增設旅游管理(信息管理)專業方向,系統培養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并通過相應傾斜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四、結語
隨著散客旅游者隊伍的壯大,沈陽經濟區旅游信息一體化的建設與研究也將更加迫切,而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大軍的逐漸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更加鮮明化。文章是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對于旅游信息一體化建設的一次積極探索,為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提出系統化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理論與實踐價值。旅游業在發展,信息化也在完善,把旅游與信息結合起來的過程是需要時間與實踐的,在不斷發現漏洞與彌補之間發展,沈陽經濟區走旅游信息一體化的戰略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提升沈陽的整體實力與競爭力,實現1+12的效果,促進沈陽經濟區旅游快速發展,進而帶動沈陽經濟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 婧.吉林省旅游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城市旅游規劃,2014(1):29.
[2] 張世良,錢慶平.寧德旅游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凱里學院學報[J].2011(26):117-119.
篇9
(一)有利于優化經濟產業結構
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整體經濟產業發展良性循環,符合社會需要,使我國內部各產業之間能更加協調發展,更有利于合理優化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經濟貫穿了諸多領域的信息文化,包括生活、通信、教育等,它促使整個旅游經濟更加有效、快速地發展,對于經濟效益的提高也有顯著作用,提高了我國旅游產業在國際中的整體競爭力。
旅游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我國的GDP 穩定增長率,旅游經濟也從過去單一形式發展到現在的多元化,人們從單純的觀光旅游到現在已成為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這也推動著我國經濟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目前我國旅游業發展人數直線上升, 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總收入都達到了非??捎^的數字,同時也提高了旅游就業人數,可見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規模信息化時代。同時,旅游產業發揮其聯動帶頭作用使得其他相關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讓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旅游經濟已經作為現代經濟組成的一部分,不斷地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并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基礎,對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有不可低估的貢獻。
(二)有利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為了了解、分析我國旅游產業現階段人口就業狀況,世界旅游與旅行理事會(WTTC)就旅游產業帶動的就業人數進行了詳細地統計和預估,預計到2021 年中國旅游全部就業和旅游直接就業分別可達到8339 萬人和2662.8 萬人。從實際數據可以看出,旅游產業帶動的人員就業數量之多,為我國嚴峻的就業問題分擔了不少壓力。而旅游產業在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同時,還刺激了與之相關產業的就業需求,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在緩解我國就業壓力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總量的大幅提升,旅游就業率也隨之增長。而作為國家產業轉型改革中的朝陽產業,旅游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提升我國在世界中的國際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國家也出臺一系列積極政策,保證全面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改革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國旅游經濟總量,同時也緩解了社會的就業壓力。
(三)有利于改善地區生態環境
目前旅游資源的保護問題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也開始倡導以自然的生態環境作為旅游資源,并在開發資源的同時也保護生態環境,保證資源的開發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良好的循環發展。而相對過去單一化的傳統旅游,與時俱進的生態旅游更加注重原生態的綠色生活方式,讓游客回歸本真,體會生活的原態,不僅積極深化了旅游產業的內涵,更降低了對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
為了保證旅游資源的良性循環發展,提高我國對資源能源的節約意識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實現旅游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各旅游企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設,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優勢,挖掘文化內涵,發揮天然生態環境的有利條件,保留鄉村生態環境的原始風貌,引導生態旅游健康發展。這一系列改革措施,更有利于改善地區生態環境。
(四)有利于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為了使旅游產業經濟能夠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加強區域旅游間的協同合作體現了其重要性。在世界經濟區域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的區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旅游業和其相關的一系列產業鏈,出現了強強聯合的良好合作態勢,為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做出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經濟體制不斷改革轉型,各省、各縣、各區就旅游區域合作問題展開了深刻的研究、討論及考察,區域交流合作日益頻繁,討論得出良好的區域旅游協同合作對提高旅游產業區域的競爭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使旅游資源得到了最大利益化,更提升了我國旅游產業在國際旅游中的地位,也產生了巨大旅游產業經濟效益,這一系列良好的循環效應體現了旅游區域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同時,以旅游區域協同合作為契機,可以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合作環境,按市場原則推進區域合作,逐步擴展合作領域,提高區域協調合作水平,形成良好的區域旅游發展態勢,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推動區域協調共同發展。
二、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產業的聯動作用不強
旅游產業作為我國服務業的領頭行業,是一個與其他各領域產業關聯度非常高的行業,同時它又有極強的綜合帶動性。旅游業作為主導先行行業,不僅能直接帶動很多個產業發展,更能通過旅游業的發展,改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其他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各產業之間的合作發展勢頭強勁,各產業間也越來越重視通過構建和延伸產業鏈,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但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影響,改革開放后的各產業、各個政府管理部門養成了各自為政的不良風氣,只考慮自身利益,不從宏觀的長遠旅游循環發展考慮,并有過度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造成各產業之間經濟結構雷同,產業結構相似,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另外還有一些影響旅游產業聯動力的因素,包括各產業合作間是否有優良的互補性,是否有良好的國際市場營銷模式,是否對產業間合作發展模式及制度達成一致性,是否有政府的積極政策支持等,這些因素的優劣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旅游產業發揮聯動帶頭作用。
(二)城市旅游形象不鮮明
城市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有著特有的城市文化內涵。以城市作為基礎,依賴城市現有的經濟基礎和資源,可以帶動城市旅游的發展,使城市中靜態的建筑物變得更加生動,提升城市旅游的整體形象。而旅游形象對于游客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旅游形象不夠鮮明獨特,則無法引起游客對城市旅游的興趣,所以一個旅游形象設計的優劣直接決定它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
許多旅游相關工作者對于旅游形象的理解也比較膚淺,只是從表面的環境是否衛生、安保是否嚴密等一些相關的服務管理工作去理解,無法深刻理解旅游形象對旅游發展建設的重要性,如果在旅游項目建設之初就對旅游形象模糊定位,既不鮮明也沒有記憶點,將會直接阻礙旅游工作的正常開展。所以要對城市旅游形象設計引起重視。
(三)旅游產業發展基礎薄弱
受改革開放初期粗放型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旅游資源被過度開發,不僅對旅游環境造成了破壞,更是直接對文化資源造成了損害,從而動搖了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基礎。而隨著我國旅游產業進入白熱化的發展階段,發展的高速不僅使旅游收入逐年遞增,也使后來者看到旅游行業的暴利。隨著人們的不斷加入,旅游行業形成了獨立化和普遍化的模式。旅游業是外向型的產業,既要進行國際競爭,面對國際市場,又要發展自身,提高國家的旅游質量總體水平。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旅游市場需求持續膨脹,使得我國旅游業基本上一直處于緊張運營狀態。急劇增長的旅游服務需求與我國旅游資源供給能力和開發需求存在著差距,這也是導致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的原因之一。
(四)區域旅游合作力度不夠
區域旅游合作是跨區間的協同行動。受地理、文化、風俗等方面影響,各區域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合作原則,如果沒有統一的建設化制度,則會對區域旅游合作的一致性和統一性產生不利影響。且跨區域協作層面較多,各區域間利益分割比較復雜,無法形成共識,所以區域旅游合作的可操作性不強。雖然很多旅游協作區提出資源共享、共同營銷、共同操作、協同完成合作方案,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矛盾重重,無法達成共識。一旦合作中出現問題不去深究其根本原因,只從表面看問題解決問題,各區域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觀點,沒有統一的制度去規范,各區域在這些問題上的不予配合,就會給區域合作造成極大地阻礙和影響。
眾所周知,旅游產業的受利益主體是區域協作旅游企業,政府部門在區域旅游合作中作為領頭者和參與者,雖然出力最多,卻不是獲利方,這樣有悖于市場原則的現象,使得區域旅游之間合作力度不夠。另外少數旅游資源分屬不同部門和單位管理,致使旅游資源長期處于分散狀態,各區域部門優先考慮自身利益,拒絕區域協作,也影響了區域旅游合作力度。
三、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政府政策主導作用
旅游產業的發展有賴于政府產業政策的正向激勵,需要宏、微觀政策與之相配套,才能發揮出更強大的效應。政府應充分利用、整合各種資源,分析各區域旅游產業具有的特點和優勢,優化資源的配置,對產業鏈之間的內部合作功能性加以重視,促進旅游產業間的聯動性,優化產業合作功能性,主導產業合作的順利進行,并對優勢產業進行扶植,加強政府在產業合作中的主導作用。
旅游行政部門等各領導機構則應協調配合,完善旅游產業領導機制,并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創建一系列規范制度,保證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政府在旅游產業上作為主導人發揮著調整生產關系、合理分配旅游資源、引領科技進步的積極作用。
(二)積極發揮產業聯動作用
在旅游產業結構中,旅行社在各行業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導作用,它是連接各行業的紐帶。因此,旅游產業不僅要起帶頭作用,還要合理地處理與其有關聯的產業之間的比例問題。同時,也要深入研究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根據旅游市場需求變化的特點,分析和研究不同旅游行業的變化趨勢,以適應旅游經濟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國旅游產業和其他各產業之間的合作仍不密切,所以我國需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建設資源、人力資源等,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以旅游產業為合作關系中的主導地位,帶動其他產業的協作和聯動,實現旅游資源、客源市場共享,共同創造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著力打造主體旅游景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產業的服務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游客對旅游景點主題形象的反饋得出,旅游景區主題形象的準確定位對游客是否決定出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著力打造主體旅游景區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趨勢。針對如何打造主題旅游景區,可以參照以下幾點:
其一是主題形象的概括要客觀而準確。從旅游區的名字要能準確客觀地表達出旅游區的獨特性質,包括地區的地域優勢、氣候特征、民族文化等。其二,主題形象要對現階段市場需求準確定位。對旅游目的和景區形象要實際分析,對旅游市場的潛在目標人群要投其所好,制定方案既要符合實際又要能吸引消費者。其三,主題形象一定要以當地文化背景為根據開展,不能產生根本性歧義。尤其是旅游區當地居民,對旅游區的性質特征要正確定位,讓當地居民能夠對旅游區有最直觀、全面的感受。同時也要通過主題形象的宣傳和全民參與讓當地居民能夠快速認可主題形象。其四,主題形象必須獨特、鮮明、真實可信,不能盲目借鑒套用。其五,主題形象景區口號要通俗易懂、簡潔干練、朗朗上口,不要使用生僻深奧的詞。其六,主題形象宣傳不要庸俗、低劣、媚俗,要時刻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宣傳倡導,將主題文化深入人心。其七,主題形象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時作出調整,既要相對穩定,保證深厚的主題文化內涵,又要與時俱進,更好地被大眾接受。
(四)加大區域旅游合作力度
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了當代旅游經濟發展的趨勢,加強區域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旅游產業在區域合作中的競爭力,促進旅游產業快速有效的發展,并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所以應該要加大區域旅游合作的力度。
首先各區域協作單位應有效地整合市場資源,并制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其次要明確各區域旅游間的協作關系,包括旅游資源之間的協作、市場之間的協作等,并且要正確規范各區域協作方的職責、權利關系。制定明確的協作組織章程,保證區域旅游合作能有效地進行。最后政府要發揮其領導帶頭作用,對區域合作中的旅游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加大對經濟、行政、治安等管理權利的制約力度。
(五)完善旅游產業信息建設
國家已逐步進入數字信息化時代,旅游產業也應該緊隨其后。旅游產業只有通過信息化建設才能加強核心競爭力,更加有效地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的挑戰,同時也能更好地管理產業鏈,使旅游產業的發展更加高效。
旅游產業的管理從目標市場確定,景點規劃、資源分配、客戶信息、市場競爭策略等制度,都需要強大的信息平臺的支撐。足見信息化管理建設對旅游產業高效、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鑒于這種情況,目前旅游產業應該完善自己的信息建設,政府應該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管理旅游業,將所有旅游企業信息、消費者信息有效地整合起來。而旅游企業則應該配合相關政策,逐步完善旅游產業的信息系統。
- 上一篇:智能家居設計
- 下一篇:水資源論證報告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