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內控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04-14 08:20: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合同內控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合同內控管理制度

篇1

前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已實施,合同管理內部控制是《規范》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制度闡述了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內容、關鍵崗位及內部工作流程,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的主要風險,并提出了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概述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法人單位,其在履行社會合同,又稱為契約、協議、是平等的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依法成立的合同從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及依法行政的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作為能夠獨立享有民事權管理職責,提供公共服務或從事民事法律行為時簽訂的經濟合同正在逐年增加,單位面臨的合同風險也日趨加大,合同管理已經成為單位經濟管理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合同管理指單位為實現合同目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合同從立項、談判、起草、審批、生效、履行、變更、糾紛解決以及合同歸檔的整個工作流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行為的統稱。從工作實踐角度來看,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立項、合同談判、合同起草、合同審批、合同簽約、合同文件、合同執行、合同結算、合同變更等一系列環節和內容。

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內部控制是指由單位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單位合同目標、有效維護單位合法權益、降低合同風險、有效提升單位公共服務的效率效果、防范合同舞弊、預防腐敗的過程。

二、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的目標

1.確保合同立項民主科學,合同訂立事項須經過決策層的集體科學決策并履行授權審批程序,防止遺漏應訂立合同的經濟事項,防止以口頭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單位名義對外簽訂擔保、代替書面合同辦理經濟事項,防止未經授權擅自以單位名義簽訂合同,或者違反投資及借貸合同

2.確保合同訂立周密嚴謹,合同訂立前經過公平有效的談判或協商,確保起草的合內容完整,合法有效,無法律漏洞或權利義務瑕疵;合同文本措辭嚴謹,邏輯周密;正式合同訂立前應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防止因合同文本失當而導致單位利益受到損害。

3.確保合同履行有效監控,時刻關注合同履行情況,遇有特殊情況造成履約困難,

或發生合同糾紛、變更、解除等情況時,確保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維護單位合法權益。

4.確保合同檔案安全完整,確保與合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等事項相關的檔案能夠及時整理留存,確保合同檔案安全完整,保密,防止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訂立與履行過程中涉及的國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商業秘密。

三、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的內容

1.職責分工控制。明確劃分各職能部門在合同管理方面職責分工,確保單位部門

職責明確,合理分工,各司其職,順暢溝通。

2.決策機制控制。建立科學、民主、高效的合同訂立決策制度,確保合同立項合

理合法能夠有效滿足單位的管理要求,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同風險。

3.訂立審批控制。建立合同文本訂立審批流程,將與合同管理相關的職能部門均

納入審簽流程,確保合同文本周密嚴禁,無重大法律或專業疏漏。

4.履行監管控制。重視合同履約監控,在合同訂立后及時關注合同履約進展,發

現隱患及時處理,防止簽訂后因缺乏監管而失控。

5.考核追蹤控制。與合同崗位責任制結合,健全合同管理考核追蹤制度,定期考

核合同管理情況及合同履行效果,切實實現合同風險防范問責。

四、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內部業務流程

(一)合同管理牽涉的部門及崗位

行政事業單位的合同管理同時牽涉單位內部外部的多個部門及崗位,外部包括:合同對方當事人、技術及法律領域專家等。內部包括:合同事項發起部門(合同執行部門)、合同歸口管理部門、審計、紀檢及財務部門,單位決策層及各部門內部的相關崗位工作人員。

(二)合同管理業務流程

1.合同管理業務流程圖

2.流程節點簡要說明

五、行政事業單位合同管理的主要風險

狹義的合同風險是指在合同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的過程中因行為不當給合同當事人造成的利益損失,如合同對象選擇不當造成履約困難,合同文本不嚴謹造成單位合法權益損失,合同內容不符合法律法規相關規定造成合同無效等等。合同風險種類多樣,形成原因錯綜復雜,總體來看,行政事業單位的合同風險主要存在于合同調查、談判、起草、審批、簽訂、履行、變更及合同保管等環節。

1. 合同調查立項環節。合同調查立項環節,單位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前期未對合

同事項作出恰當的可行性評估,未對合同事項做出科學決策,立項重復或者不合

理,無法滿足單位管理要求;或者是在對合同對象進行背景調查時,·對被調查對象的履約能力和商業信譽未給予恰當評價,將不具備履約能力的對象確定為準合同對象,將具有履約能力的對象排除在準合同之外,無形中加大合同違約風險。

2. 合同協商談判環節。協商談判環節的風險主要包括:忽略合同關鍵條款、對合同

中的關鍵、重大問題做出不當讓步;泄露與合同談判相關的單位機密。比如:對合同標的物的數、質量、技術標準。價款、酬金支付方式、履約期限、地點、違約責任、爭議的解決方法等涉及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核心條款做出了不當的讓步或遺漏。最終損害單位利益。

3. 合同起草審批環節。在合同文本起草及審批環節,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主要風險

包括:合同文本內容存在的不合理、不嚴密、不完整、不明確、表述不當或者可能引起重大誤

解的條款;合同文本內容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導致合同無效;在合同審核過或國家產業政策導致合同無效;在合同審核過程中沒有發現并糾正合同不當內容和條款。

4. 合同簽署生效環節。合同簽署生效環節的風險包括:空白法人授權書管理不當,

超越法人授權期限或事項簽訂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當,為未經過審批流程的合同加蓋了合同印章;簽署后的合同被篡改;已簽署合同未妥善保管,發生合同糾紛時無法舉證等。

5. 合同履行環節。合同履行過程匯總的風險主要包括:本單位或對方沒有恰當地履行

合同中約定的義務;發生合同糾紛處理不當損害單位利息;危機時發現對方的違約行為并采取補救措施;對方違約時未及時追究其違約責任。

6. 合同變更、終止環節風險。此環節包括:應當變更合同內容或條款但未及時給予

變更;合同變更未履行內部審批手續至合同變更不當或無效;未達到終止條件的合同終止;合同終止未及時辦理相關的手續等。

六、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明確職責分工。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內控制

度,明確設置經濟合同歸口管理部門,并根據需要設置合同審核部門,同時應明確歸口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在合同管理各個環節的職責。合同歸口管理部門應負責組織合同訂立會審、合同檔案管理等工作,配合合同執行部門監控合同履行,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協調相關部門介入處理;合同訂立事項的發起部門(執行部門)應負責開展合同項目可行性研究、

合同履約對象背景調查,經濟事項談判、合同文本起草、對重大合同提出會審申請等工作,同時也應對部門牽頭訂立的合同履行情況進行監控,并在合同發生糾紛時介入處理;合同審核部門負責對擬定的經濟合同進行審核,重點關注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經濟學和嚴密性。

2. 建立科學民族的合同決策機制。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科學、民主、高效的合同訂

立決策制度,合同訂立事項立項前應充分論證項目的必要性,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合訂立決策應堅持民主、回避原則、對于部門影響重大或者涉及較高專業技術或法律關系復雜的合同,應組織技術、法律、財會等領域的專家參與討論決策,必要時可聘請外部專家參與相關工作,以確保合同訂立周密嚴謹,最大限度地保障單位單位的合法權益。

3. 完善合同訂立審批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經濟合同訂立審批制度,明確合

同在訂立。簽署、變更、解除等環節的授權審批權限,將單位的審計、紀檢、財務等職能部門納入合同訂立審批流程中,與合同事項發起部門(執行部門)及合同歸口管理部門一并作為合同審簽的環節;明確合同的簽署權限;妥善保管印章和空白法人授權書,明確法人授權的期限和事項,防止未經授權擅自以單位名義簽

訂合同或者是無權越權情況出現。

4. 加強合同履行監控,有效防范違約風險。單位應建立經濟合同履行監管制度,明

確由合同執行部門跟蹤合同履行情況,遇合同履行困難或合同糾紛由合同歸口管理部門協調解決;確保合同當事人遵循誠信原則嚴格履行合同,發現履行隱患時及時反饋,并采取保護性措施;確保在發生合同違約或合同糾紛時,能夠迅速反應,在規定時效內依合同約定選擇仲裁或訴訟方式解決。防止因履約監控缺失損害單位權益。

篇2

關鍵詞: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具體措施;價值理念;管理體系

對于建筑企業經營活動來說,價值并不是由當前利潤所決定的,而是建筑企業在預期內的利益所決定的。因此,建筑企業做好內控管理制度建設,能夠在確保企業安全運轉的同時,提升建筑企業自身發展效益,實現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最大意義。

1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應用的具體背景分析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內部控制管理活動不僅關系到建筑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活動,同時還關系到建筑企業經營體系中的各項元素,比如資本籌集、具體建設過程等各項環節。可以說,做好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應用工作,其直接關系到建筑企業經營發展。

1.1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應用的價值作用分析

在建筑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做好內控管理制度應用有著重要作用價值,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首先,完善的內控制度,其能夠確保建筑企業自身資產的安全以及完整應用。其次,做好企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工作,其能夠確保會計信息和各種信息資源內容的存在與可靠性,并且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為企業發展提供具體的信息內涵。此外,應用好內部管理制度,其能夠確保建筑企業經營活動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建筑企業的經營效益。當然,建筑企業完善內控管理機制的應用過程,實際上,也是建筑企業整體生產活動有效推行的基礎和關鍵。

1.2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內涵及要素分析

內控制度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從自身潛在的風險出發,通過完善具體的操作機制和管理方法,以及管控措施,從而確保建筑企業自身的資產安全和信息完整,進而推動建筑企業經營活動高效、體系化開展。可以說,內控管理制度是建筑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實現建筑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所構建的管理機制。建筑企業內控機制中,包含諸多元素,風險評估、控制活動、控制環境以及信息與溝通機制等。在建筑企業經營過程中,無論是具體的建筑施工活動,還是企業運行本身,都潛在諸多安全隱患,認識這一系列隱患,并將其與建筑企業經營活動自身想融入,才能確保建筑企業經營風險最低,并且以動態視角來具體認知建筑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過程,從而確保企業經營風險能夠盡可能避免。從建筑企業自身特點看,其控制環境主要指的是建筑企業自身管理者開展內部控制活動時,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政策,可以說,內控管理機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建筑企業自身的經營效益。而在信息溝通過程中,建筑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能夠按照相關要求了解企業自身在經營和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相關信息,而從建筑企業自身控制活動實施狀況來看,其主要指的是通過實現某些管理目標,所制定、實施的相應程序,比如建筑企業自身的職責分工、資產記錄的把控與檢查活動。當然,結合建筑企業經營活動的特點和狀況,通過定期開展評估,從而確定企業能夠實施完善的審計信息。

2當前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

內控管理工作開展的好壞,不僅是內控管理制度決定的,更重要的是企業經營管理者是否具備相應認知度。結合建筑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可以看到當前建筑企業內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表現為:首先,多數建筑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管理結構與體系。盡管當前建筑企業已經普遍實施了公司制,但是未能從根本上構建與企業發展運行相匹配的管理結構。在很多建筑企業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為管理控制現象,可以說企業管理流程的獨立性大受影響。由于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缺乏系統化監督和約束,從而大大影響了建筑企業自身的運行。其次,多數建筑企業內部未能形成健全的會計控制體系。根據相關統計,其集中表現為:最后,會計專業人員素質相對不高,開展的培訓活動過多流于形式,未能與企業實際管理活動相融入。當前對于企業內控管理職能發揮來說,從業人員自身的專業性和相對獨立性直接關系到企業內控制度的應用實效。當前多數建筑企業在管理活動開展過程中,企業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意志更多情況下,被應用與整個內控管理活動中,從而限制了企業內控管理工作開展的理想效果。

3完善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措施

結合當前建筑工程的具體要求和發展趨勢,可以看到整個市場對建筑企業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而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做好內控管理制度,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同時更能把控好建筑企業自身工程質量。而完善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就需要做到:完善監督機制,尤其是針對建筑企業內重大經濟、人事、工程等事項,實施集體決策的執行程序。對于建筑企業經營活動來說,其通常會涉及到重大工程項目和資金應用,只有實施完善的監督機制,確保每一個重大工程、每一分工程項目資金都能應用到實處,才能滿足建筑企業經營發展的具體需要。當然,也要結合建筑企業中,資金沉淀量較大這一問題,設置資金結算中心,從而盤活沉淀資產,節省財務費用。其次,定期實施財產清查活動,完善內部審計體系,確保內控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做好財產清查,能夠有效加強會計核算和控制,同時也能夠對企業自身財產的具體數量進行準確、全面認知,一旦發現問題,也能夠及時有效改進。結合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對建筑企業整個運行過程,實施相應審計工作,從而發揮其經濟監督的審計職能,確保施工安全、施工資金應用到位。最后,明確企業內部崗位權限、職責,尤其是要結合經濟業務的具體事項內容,完善審批、經辦、財務管理工作的專項人員配備。通過明確財務人員、會計人員、監督審批人員的職責權限,結合具體職責權限的有效劃分,使得企業內部各項事業都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進而使得企業內部真正形成互相制約、相互監督的管理流程,進而確保建筑企業能夠實現長遠、穩定發展。

4結語

客觀上講,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監督體系的相對缺乏,就使得企業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體系之間缺乏合力融入,加上信息溝通體系不暢,從而影響了企業內控管理活動開展的實效性。對于建筑企業經營發展來說,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應用,不僅包含了財務管理機制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建筑企業體系的各個元素。內控機制,指的是企業在既定目標影響下,對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過程中的各類現象進行控制與把控,從而確保建筑企業的最佳經營目標。

參考文獻:

[1]宋躍榮.我國建筑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問題及優化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5):94-96.

[2]李明虎.淺談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完善合同管理制度[J].企業技術開發,2015(16):112-113.

[3]李皎瑩.淺談完善國有建筑企業項目管理的措施[J].今日科苑,2015(18):112-115.

篇3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引言

上海崇明環宏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了固體廢棄物清運,環境保潔,管道疏通等,由于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方面的問題會嚴重削弱企業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應對,以保證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但是當前企業的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基于此,文章將對加強企業內控管理,防范財務風險進行詳細探討。

1.企業內控管理概述

企業的內控管理作為企業進行全面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保證企業財產的完整性和和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從而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在內部控制管理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規范被稱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崇明環宏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內控管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控制環境的管理、風險評估的管理、信息溝通的管理、控制活動的管理以及監督檢查的管理。企業的內控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能夠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考核資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從而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2.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的現狀

2.1企業的內控管理現狀

1)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組織虛位。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結構,且沒有有效的內控制度,從而產生大量內耗,企業的營運成本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經營風險增加了。

2)內部壓力不足,風險意識差。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越來越激烈地競爭,導致企業經營風險不斷提高。然而,從當前國有企業的現狀來看,企業的風險意識并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同時也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3)信息流通不暢,職責劃分不清。一個完善的信息系統應能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責。我國企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誤區:誰都可以管,誰都又可以不管。問題出了以后經常是互相推卸責任,最終不了了之。

4)內控機制不健全,內部控制乏力。為貫徹執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種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權批準、職責劃分、設計運用恰當的憑證、恰當的安全措施、獨立的檢查和評價等等。為確保實現控制目標,企業必須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執行。

2.2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1)盲目投資帶來的風險。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常常盲目擴張,想通過擴大規模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但是企業的盲目擴張不僅沒有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反而使得企業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2)籌資造成的財務風險。企業在籌資過程中不能發揮企業內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沒能夠準確進行分析和預測,選用了不合理的籌資組合,從而使得企業面臨著嚴峻的財務風險。

3)企業內控管理不善擴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內控管理不強會導致企業財務決策的失誤,從而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3.提高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3.1加強控制環境的管理

控制環境在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崇明環宏保潔服務有限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控制環境。加強控制環境的管理,首先應該提高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內控管理的認識;其次要建立起與企業狀況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結構;再次要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養企業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視內控、講究程序的辦事原則。

針對于防范財務風險,崇明環宏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在制定年度預算方案、進行重大決策和簽訂重大合同時,應該實行集體決策。為防范風險,企業還應該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嚴禁少數人或者一個人說了算的情況發生。企業還應該積極倡導正義、健康的企業文化。

3.2加強風險評估的管理

1)對會計工作的風險進行防范

會計工作的風險主要包括會計信息的失真、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風險、涉稅風險三種類型。所以,要防范會計工作的風險就要加強對會計信息的核實和對會計工作人員的監督,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的培養等等。

2)對資金風險進行防范

資金風險的種類比較多,主要包括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資金安全的風險、融資的風險、資金支付的風險、資金回收的風險等等。企業要加強對資金風險的防范,就要對資金的投放和回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資、融資、籌資過程中進行準確地估測,保證好決策的科學性。

3.3加強對控制活動的管理

所謂控制活動就是指企業的管理者為了防范風險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對于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風險,企業應該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成本管理,負責成本的預測和控制,負責對會計信息進行審核,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監督等等;對于資金風險,企業主要應該建立幾項重要制度:資金預算的審批制度、資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資管理制度、融資管理制度以及資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制定上述制度加強對每一筆資金使用環節的管理,能夠有效防范資金的風險。

3.4加強信息的溝通

崇明環宏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和管理都離不開信息的交流與溝通,企業的管理者以及企業的員工都通過信息溝通完成自己的任務,履行自身的職責。在進行財務風險防范時,無論是對風險進行評估還是采取合適的控制活動,都應該進行信息的傳遞與溝通,同時還應該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在對風險進行控制時,也應該注重信息傳遞渠道的暢通,從而能夠把控制失效或者風險轉移等信息傳遞給企業的管理部門和決策部門,以便他們能夠迅速及時做出反映。

3.5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

內部監督作為企業內控管理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內控制度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在防范財務風險的過程中,企業應該通過內部審計、財務監察以及其他的內部監督的方式對整個控制活動的過程進行監督,適時地對控制流程進行調整。在遇到重大問題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等等,并且要對其實施的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

4.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要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就應該加強內控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夠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更好發展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篇4

(一)在內部環境方面

從施工企業管理現狀反映,部分施工企業的在組織架構方面存在治理結構形同虛設,董事長、總經理權利過大,凌架于制度之上,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合理,崗位職責不清晰,三重一大事項未實行集體決策等問題,可能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低下,生產經營失敗難以實現發展戰略的風險;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崗位設置不清晰,職責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在社會責任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產品質量管理存在隱患等;內部控制環境尚需疏導。

(二)在風險評估方面

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風險目標的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從施工企業風險管理現狀分析,存在風險目標設定不清晰,分析和管理風險的機制不健全,人員職責不清晰,未能全面地對企業面臨的內部和外部風險進行準確識別,采取恰當的風險應對措施,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全面風險管理并未得到真正的實施。從目前鋼鐵項目管理情況反映,大部分鋼鐵項目處于停建、緩建狀態,存在很大的結算款回收風險,甚至給施工企業造成巨大損失。分析其原因,固然有工程履約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但最主要是施工企業在進行投標時,對鋼鐵行業的整體風險評估不到位,對產能過剩、行業虧損風險評估不準確而承接訂單所致,導致了施工中由于業主主業虧損,不能按合同支付工程款,辦理結算,存在很大的結算回款收風險,甚至形成巨大損失。

(三)在控制活動方面

施工企業內控管理制度建立比較規范、完整,但從制度的執行上反映,執行力度不強,檢查與制度規范形同虛設。如,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全面預算的管理制度規范、完整,但部分施工企業全面預算的編制、審批、執行等方面并未體現全員參與,而是由財務系統辦理完預算管理的全部業務,預算管理流于形式;在工程結算管理、工程款回收清欠管理、項目合同管理、工程項目控制管理方面,不按合同約定、行業規范、企業管理制度實施管理,管理職責不清晰,獎懲不到位,欠缺有關的硬性指標檢查監督機制;在信息溝通方面不暢,沒有構建完善風險預警機制無法形成信息系統的有效支持等。

(四)在內部監督方面

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進行監督檢查,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風險導向審計是在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審計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審計人員在對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風險和內控審計,是一種先進的審計模式。但是,這種先進的審計模式在施工企業內控審計中并未真正實施,內部監督還停留在帳項審計、制度審計等方面,不能全方位的對企業存在的風險因素、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有效監督。

二、施工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管理科學策略

實踐管理中我們應完善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通過分析企業整體面臨風險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踐行科學的管理策略。目前施工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市場風險、低價中標成本管控風險、工程索賠風險,結算回款風險、財務風險等,我們應當針對識別的不同風險的重要風險,采取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消除和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一)市場風險、低價中標風險與內部控制策略

首先,建立工程項目成本預測評估制度。目前施工行業競爭激烈,低價中標是必然結果,這樣給企業的成本管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應建立工程項目成本預測評估制度,加強對投標階段的成本預測和成本測算,科學合理地確定投標報價;做好成本要素分析、投標策劃,根據不同類型的項目,采取不同的報價措施,避免因投標成本把控不真實而出現的廢標、或中標后合同虧損,降低合同風險。第二,加強目標成本管控。項目中標后,根據施工圖、合同、中標通知書及其他資料等編制項目的施工圖預算控制金額,確定合理利潤、項目目標成本。在對目標成本實施管理時,應明確項目的經營方式,建立項目目標成本責任管理,簽訂管理責任書,明確責、權、利。第三,強化實際成本管控。低價中標使得企業的盈利空間變小,甚至是微利。因此,必須加強成本管理,建立跨職能團隊,運用價值分析法,將目標成本嵌入工程項目的分包成本、材料采購成本、施工組織設計優化、項目資金、項目費用、稅收籌劃等各個控制環節和控制流程中,控制風險;做好優化設計、技術管理、質量管理降低成本,搞好施工組織,保障項目成本控制的過程管理;加強項目材料管理;做好項目成本分析,對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比較分析,對存在的偏差,采取措施,消除差異,保證目標成本的實現。

(二)結算、回款風險與內部控制策略

從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的結算期間分析,大多數工程項目竣工后,工程結算都不能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辦理完工程結算,使得工程項目的效益不能及時鎖定,工程款不能按期回收,施工企業存在很大的結算回款風險。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的市場風險,導致合約的不公平,結算相關事項在合同中不能加以明確;項目履約管理存在問題,不能及時達到結算條件;由于業主自身資金或其他原因采取拖延戰術不進行結算等。因此,施工企業應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嚴格合同評審,對工程項目的結算事宜進行明確;應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確保按合同履約為結算創造有利條件;應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與清欠責任人簽訂責任書,獎懲兌現。

(三)工程索賠風險與內部控制策略

強化合同管理,規范的合同文本,施工合同中明確索賠方法、程序、時間等索賠相關事宜,保證索賠的合法性和充分性。建立合同評審制度,締約過程中由相關部門或人員對合同進行評審,特別是法律事務人員,評審通過后,方能簽訂合同。強化工程的履約管理,建立相關的內控管理制度。固化收集施工過程中各種有利證據程序,總結相關控制流程,將有效證據的收集過程形成企業強制性的制度,特別是施工過程中的重要證據,做到全過程的有效管控。

(四)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管理策略

財務風險是其他風險的集中體現,施工企業主要資產是流動資產,而流動資產的主要構成是存貨和應收賬款,從施工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存貨及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重過大,資產流動慢,資產負債率高。因此,施工企業應當增強其流動資產的流動性減少資金占用,資金管理中加強各業務部門聯動,消除各個經營環節可能存在的影響工程款回收的因素;在簽約環節企業進行招投標時,關注客戶的資信度調查,評估其資金支付實力,充分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考慮企業的資金承受能力,在企業資金流允許的情況下,承接業務,從源頭上減少財務風險;在合同履約環節重視履約管理,嚴格執行合同條款,保證合同工期和質量,及時辦理各項工程變更事項,取得書面確認資料,按時報送工程進度資料,按行業規范歸集工程資料;在工程竣工環節根據合同約定,按時提交竣工資料,跟蹤竣工結算事項,落實專人負責,采取有效的手段,催促業主及時辦理結算,并加大此項工作的考核力度;在應收賬款管理環節應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創新工作方式,做到有理有節,充分利用合同條款,創造收款條件,必要時可訴諸法律。

(五)建立相適應的內部控制體系

從施工企業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與內部監督五個方面,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進行評估,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確立企業管控重點、關鍵業務環節,在總結已知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常規的企業管理手段,規范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管理。

(六)強化內部監督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內審部門應當評價企業風險及內控管理,對風險及內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意見,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審計的增值服務。因此,應當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改變傳統審計模式,提高內審人員的執業水平;將審計重心向風險評估轉移,在審計過程中,以分析和評估被審計單位的重要風險為導向,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來確定審計范圍和重點,根據審計重點分配審計資源,以有限的資源,確保對重大風險的審計效果和效率,有針對性地實施審計程序,對存在問題及疏漏,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合理制定風險管理戰略,管理、控制和防范風險。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郵儲銀行;改革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張掖市郵政銀行于2007年3月20日成功組建以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問題也隨之凸顯,本文通過對張掖市郵儲銀行分支機構股份制改革情況進行調查,從而探尋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深化改革的具體措施

(一)機構和人員改革

郵儲銀行自掛牌后,轄內各行分支機構先后啟動了機構改革,按照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模式,郵儲銀行設立了信貸業務部、風險管理部和內審部等相關銀行專業業務部門。目前,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內設8個一級部門,下設4個一類縣支行,4個一類城區支行,全市共有營業網點24個(加郵政網點),其中甘州區10個;布放ATM及存取款一體機16臺,其中甘州區11臺,電子匯兌聯網網點29個,網點分布于甘州區東、西、南、北、中各方位及各縣。現有員工140人,其中合同工91人,勞務工49人。

(二)風險管理改革

郵儲銀行張掖市分行從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入手,加強分支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基本實現了內控管理制度對業務的全覆蓋,基本建立起以內控委員會為核心,管理層、內控委員會、業務主管部門、內控管理監督部門等各部門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的組織架構。在風險管理方面,各行均建立了業務部門、審批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的“三道防線”聯防機制,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和管理,同時,郵儲銀行開展了大量的關于風險管理的業務技能培訓,不斷健全和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以適應各種新型金融業務的需求。

(三)經營發展改革

目前郵儲銀行經營發展方向主要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服務社區,支持“三農”。郵政銀行自改革以來,為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殘疾人、婦女、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創業就業提供金融幫助。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要求,加大了再就業人員支持力度,有效滿足了創業和就業人員的融資需求。

(四)薪酬改革

近年來,郵儲銀行轄內各行分支機構紛紛打破原有的論資排輩、按等定薪的薪酬體系,采用由基本薪酬、績效薪酬、福利性收入等構成的薪酬結構體系,推進全員合同制,加強績效考核,逐步建立起按需設崗、以崗定薪、業績掛鉤的薪酬制度。強化考核機制,實行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績效考核制度,較好地調動了各層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二、郵政銀行改革后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郵銀分離不徹底導致管理體制不順暢

目前,在業務歸屬上,張掖市郵儲銀行一類支行隸屬由郵儲銀行管理,二類支行和網點隸屬郵政局管理,使用的仍然是郵儲銀行的牌子,用于吸收存款。首先,在人員管理體制不順暢,目前,張掖郵儲銀行二類支行的負責人人事管理權在郵儲銀行,而其他工作人員管理權在郵政公司,導致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方向不統一,管理結構較混亂,使得管理目標和經營決策難以落實到位;其次,郵儲銀行和郵政公司業務上有太多交叉點,缺乏統一明確的具體規章管理制度,導致業務經營存在較多問題。

(二)內控機制不健全導致經營風險難以控制

一是由于郵儲銀行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新增了許多業務,但這些新增業務沒有形成制度,導致郵儲銀行現有的內控制度難以適應現代金融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二是在制度執行與建設方面風險管控水平較弱,雖然取得了不少進步,但郵儲銀行基層網點在風險管理制度建設水平和風險識別、計量、監測、控制能力等方面,與商業銀行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也跟不上業務快速發展的步伐。

(三)服務質量較低制約了業務拓展

郵儲銀行發展距其他商業銀行差距還較大,基礎設施不到位和人員素質較低導致服務質量較低,從而嚴重制約了郵儲銀行業務拓展。一是基礎設施不到位,網點數量較少,規模較小,如張掖全市一類支行只有4個,W點只有24個,導致業務發展較為緩慢;二是郵儲銀行員工相對于其他商業銀行整體素質較低,缺乏其他商業銀行專門的銀行從業經驗,尤其是銀行相關專業業務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匱乏,導致郵儲銀行較多業務難以開展,服務質量難以提高,服務能力難以多樣化,從而使得郵儲銀行市場份額難以拓寬。

三、對策及建議

(一)完善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模式

目前,郵儲銀行管理體制存在缺陷,管理模式為“雙線管理”模式,具有較大問題,所以要完善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模式。一是要明確管理方向,將郵儲銀行和郵政公司管理權進行劃分,實現郵儲銀行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全面垂直管理;二是明確經營業務,出臺相關規章制度,明確郵儲銀行和郵政公司職責權限、經營業務和利益分配,從而實現業務模式的清晰化;三是按照商業銀行管理規章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郵儲銀行管理制度體系,從而提升自身的業務經營管理水平,使得郵儲銀行向商業銀行更加規范的轉換。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提升基層行風險管理水平

郵儲銀行應該按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制度和體系,建立一套完備的風險防控體系,其中內控是關鍵,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制度,增強內控意識,同時,要結合郵儲銀行自身的經營特點,建立一套適合郵儲銀行自身業務發展要求的風險內控管理體制,從而減少風險的發生,提升基本行風險管理水平。

(三)加強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員工綜合素質

郵儲銀行從業人員大多只具備郵政公司從業經驗,缺乏銀行專門的工作經驗,所以要加強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員工綜合素質。一是要按照商業銀行業務要求,加強銀行專業技能專業化培訓,充分挖掘員工的潛能,增強員工的專業化技能;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獎懲激勵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銀行專業人才,從而提升員工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推動郵儲銀行業務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朝科.我國郵政儲蓄改革研究[J].四川大學,2007,(5).

[2]劉姝姝.基層郵儲銀行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5).

篇6

關鍵詞:事企分開 內部控制 崗位職責 信息化建設

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將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作為事業單位改革三大原則,這十二個字有兩個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帶著事業單位帽子的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要轉企,分離出去,與公益性的事業單位要分開;第二層意思是公益性事業單位所辦的企業和主辦者――事業單位,要在人員、財務、機構、資產上實行“四分開”,與事業單位建立以產權關系為紐帶的經濟關系。筆者所在單位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在去年下半年已全部完成事企分離工作。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號 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分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附則6章65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該項規范的印發意味著在行政事業單位建設有效的內控制度勢在必行,尤其筆者經歷了事業單位事企分離的過程,認為對于分離后的事業單位來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控制度顯得更加的重要。下面就事企分開后,事業單位如何做好內控管理談幾點認識。

一、加強和樹立內控和風險防范意識,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展開內控管理的工作

內部控制制度是一種先進的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是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內控貫穿于管理的各個環節,能夠促進各個職能部門間的分工合作,明晰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從而保障內部各部門與單位之間的相互協調與制約。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財政資金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事業單位展開內控工作時,應強調風險防范意識。事業單位從原有的事企統一管理中分離、進行內控制度建設時,應該重新對各個風險控制點進行梳理,對單位活動面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綜合評價,為制定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提供依據。

此外,企業內控和事業單位內控在目標、原則、控制方法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這并不代表著事業單位可以完全將企業的內控制度拿來套用。事企尚未分離前,內控制度是從整個集團出發,做出適合集團經濟業務的管理結構、政策、程序和措施,事企分離后,事業單位的資金活動是按照財政預算資金使用的要求嚴格使用,運用國有資產做好公共服務工作,這一性質決定了事業單位必須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較高的內控制度,簡單的拿來主義只會使其流于表面和形式,最終成為紙上談兵。

二、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崗位職責及分工

事企分開后,新的組織架構應運而生,領導班子及部門進行重大調整,部門和關鍵崗位的職責分工應根據新的形勢及時予以具體化、明細化,繪制各崗位負責業務的流程圖。職責分工應遵循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內部控制關鍵崗位,明確劃分職責權限,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例如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等,其核心也就是“內部牽制”。

在授權審批制度方面,常規授權應根據職責分工等內部制度進行日常流程的流轉。法人主體的變更、部門的調整需要事業單位及時做好新的流程設計和流程環節,注意時點上的銜接,明確分割部門間的權限,從而規范內部流程。各人員應在規定的授權批準的范圍內行使職權、承擔責任。對于重大的業務和事項,應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者聯簽制度,嚴格杜絕一支筆。

三、加強實物資產控制,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事企分開前,資產的所屬、所用沒有嚴格的區分。產權主體和責任主體均不清晰。有些單位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耗材等,只是在賬面上有明確的所屬,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往往是混在一起、不予分離;價值較小的耗材或辦公用品,也往往出現一家采購多家使用的情況。事企分開后,必須明確各類資產的所有權,根據賬面資產進行徹底、全面的盤點,對借用和出借在外的資產清查,對于所有權歸企業的資產,事業單位在事企分離后因工作需要仍需繼續使用的,應按照相關制度簽訂租用合同,建立租借關系;對于歸國家統一所有、由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應及時與企業分離,若有需要,應按規定經上級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審批后,與企業訂立出租出借合同,租金收入作為八項收入上繳財政。

此外,在理順所有權后,加強資產的后續管理。嚴格遵照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規程”的通知,運用信息平臺規范資產的管理流程,對國有資產實現動態管理。資產管理制度方面應包含資產購置、驗收入庫、保管、出庫、保養、維修、處置等一系列資產活動。對資產限制接近,專人負責保管,及時做好登帳工作和國有資產建檔工作,使用部門進行登記備案,若發生各部門間資產調撥,應填制調撥單,由部門領導、經辦人、使用人簽字確認。以財務為主的職能部門做好國有資產的監督工作,在保證購置的手續齊全和完整真實的原始單據方可付款,組織定期的資產盤點,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四、單位應當加強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內部管理制度

加強對合同訂立的管理,完善內部合同的審批制度,根據新的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規范請示與合同的審批流程。詳細登記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變更情況,對已過時的合同模板進行調整,做到有跡可循,與單位經濟活動相關的合同應當同時提交財務部門作為賬務處理的依據。在合同制定過程中,應明確法律主體。重新審查已簽訂合同的權利義務主體,因事企分開已發生變化的,應剝離業務,重新簽訂。對未及時變更的經濟合同,財務部門應在付款之前向單位負責人報告。事企分開必將經歷一個藕斷絲連的過程,在完全分離之前,資金的投入、勞務的輸出等經濟活動都應有相應人員繼續跟蹤,如實反映運行情況,納入事業單位監管范圍之內,確保財政資金的流出合法合規。

五、加強單位證件、印章的管理

單位應妥善保管相關章證,根據職責權限進行歸口管理,事業單位三證一章及合同章可指定由辦公室保管,財務專用章、法人代表章應按照崗位制衡原則由財務部門指定兩人分別保管。事企分離時做好印章的交接工作,簽署移交證明,若需變更,應在變更后及時下發啟用通知,注明日期、單位等信息。上述章證應由專人保管,建立使用規范,部門對需蓋章的文件合同等必須予以審查并經上級領導授權后方可使用,使用、外借、歸還均由保管人登記,做好文字記錄,杜絕章證的濫用、私用。

六、事業單位應當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將經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單位信息系統中,減少人為操縱

在信息技術的內控方面,應著重強調風險控制點。信息網絡的后臺維護人員應持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證書,并在品德、能力等方面均已通過考核。應當健全信息系統內部管理規范和崗位管理制度,維護工作應根據職責分工設置權限,落實信息系統崗位責任制和領導負責制,科學設置經辦、審核、審批和系統管理等崗位,合理安排崗位人員,杜絕由一人同時掌控所有權限,以達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效果。

事企分開前,整個集團內部已推行了信息建設,分開后,若事業單位繼續保留原有信息系統,應明確信息系統的歸口管理,事業單位應由專門技術人員或部門對原有信息系統中的模塊進行有效分割,將屬于事業單位的業務完全分離,并重新設定工作人員及使用人員權限,尤其涉及財務、預算、合同等敏感信息應嚴格界定,高度重視信息安全與保密。若分開后,事業單位暫無或重新選擇新的信息系統,應將原集團內部歸屬于事業單位的信息有效對接至新系統、做好數據轉換工作或保留紙質文檔,將信息系統中的電子信息徹底清除。此外,對信息數據應定時做好備份,以防丟失。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高級會計實務[M].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3-4

[2]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規程》的通知[J].財辦【2013】52號

篇7

關鍵詞:建筑服務企業 內部控制 措施

服務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第一支柱產業,建筑服務業又是國際工業服務最重要的兩大支柱之一。因此,建筑服務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其產業鏈縱向延伸方向來看,它涵蓋了建筑規劃、前期咨詢、建筑設計、工程項目管理(代建、監理)、施工建設、運營、物業管理、工程后評價等建筑產業鏈的所有環節。正是由于建筑服務企業經營項目涵蓋廣泛,所以內部控制建設在其經營過程中也愈顯重要。

一、加強建筑服務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規范企業管理行為,提升企業執行力

建筑服務企業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使整個管理運營系統統一起來,各環節的管理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經營過程中一旦存在問題,就可以在各管理環節信息交互過程中第一時間反映出來,并被及時予以糾正。從而通過內部控制系統產生的監督制約機制,提升了各環節的執行力,規范了管理行為。

(二)適應市場環境,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使建筑服務企業的管理工作由粗獷型向精細型轉變。對于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而言,粗獷的傳統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的建筑服務行業發展需求。不過,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規模,高效推進施工進程的精細化模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而內部控制正是精細化管理的基礎。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來自內部及外部的多種風險,而內部控制通過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兩大體系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預防規避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多種風險,并可以幫助企業修復強化經營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

建筑服務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回款困難。而通過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對客戶資源及結構進行管理,及時對問題客戶進行梳理制定對策,從而強化信用管理環節的有效性與及時性,增強了企業經營風險的管控能力。

(三)創造經濟效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企業的各個經營管理環節協調統一,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消耗完成預期的經營目標,從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空間。同時,完善的內部控制還可以通過制約與激勵的雙重手段,提升各部門的協同意識以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整個企業的工作與執行效率,使企業可以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二、加強建筑服務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為了能夠保障建筑服務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筑服務企業自身應該積極的建立起一套組織結構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為企業打造一個良好的內控管理執行平臺。

首先,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必須要對內部控制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提高自身的內控管理意識。同時,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根據管理人員的具體分工,由上層管理者組建內控管理執行委員會等管理組織機構,以加強內部控制在企業整體管理環節中的重要性。

其次,由于內部控制涉及到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所以企業應該強化內控管理執行的全員參與意識。根據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能,明確劃分各部門員工所應承擔的內控管理職能。同時在各管理環節設置相關責任人并建立問責機制,以保證管理環節自身的有效執行和不同環節間的監督制約。

最后,鑒于建筑服務行業自身的特殊性,企業還應著重加強資金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客戶信用管理相關的各個內控環節。資金的管控在企業內控管理中尤為重要,所以企業應制定嚴謹的資金收支審批流程,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同時,建筑服務企業還應加強對項目合同及客戶信用的管理。企業應該有一套流程明晰、執行嚴謹的評估預警程序,并以維護企業核心利益為目的制定完善的客戶評估管理策略。

(二)增強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風險的管控與防范是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變得多樣化、復雜化。因此,為了更有效的防范風險,建筑服務企業應該將風險管控落實到內部控制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建筑服務企業防范風險的主要措施包括,設立專門的風險管控部門,聘請或組建專業的風險管理團隊,建立風險識別及風險評估系統,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分類、評估,以做到針對關鍵環節風險的事前防范。

(三)完善信用管理,增強回款保障

建筑服務企業回款難主要涉及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觀因素,二是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市場競爭激烈,管理混亂,違規操作,定額壓級,合同壓價,墊資施工等。主觀因素主要表現為,清欠效率低,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方法不得當,機制不靈活,法律知識欠缺等。為了更好的實現回款,保護企業的經濟利益,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源頭嚴把合同評審簽訂關。

首先,在簽訂合同時,企業要本著嚴肅負責的態度將合同條款細化,詳細約定好合同中的每一個細節。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及要求認真評審合同,確認項目是否合規,資金是否到位,甲方資信是否可靠等。其次,要明確付款的具體時間。合同上必須明確付款的日期及時限,避免合同上只是泛泛地注明付款方式及付款條件,而沒有明確標注合同款項付清時限的情況,這樣在企業清欠時會造成無據可依的狀況。最后是要明確交工狀態。甲方需將工作做到何種程度才是交工狀態要在合同中描述清楚,以免造成責任劃分不清的情況發生。

2、強化回款管理,實行責任人制度

企業一定要具體設置負責回款工作的部門及人員。企業必要明確規定負責回款清欠人員的責任及義務,從制度上加以管控,建立薪資與回款清欠額度掛鉤的薪酬制度。負責回款清欠的人員要有道德,懂財務,善交際,能吃苦。從項目開始,負責回款清欠工作的人員就要主動和甲方主要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造成項目負責人更換后,無人要款這一“單線聯系”的被動局面。負責回款清欠工作的人員要和甲方保持聯系,直到合同款項全部收回。同時,企業要做到該部門人員的“權、責、利”相結合,業績評價,績效掛鉤,對于業績突出的工作人員要給予相應獎勵。

3、增強法律意識,機制靈活方法得當

對于建筑服務企業而言,回款清欠是一個難啃的骨頭,企業不能一味的退讓,必須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和前提。同時,運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回款問題是企業必須掌握的技能。在當今發達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要破除不愿意打官司的落后觀念。雙方不能通過協商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或仲裁手段來解決。為了能夠順利的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企業必須要提前收集足夠的相關憑證,并且要在法律有效期內(一般為兩年)取得對方的認證。避免時間一再拖延而造成壞賬的狀況發生。

三、結束語

建筑服務企業開展業務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內部控制管理的需求程度。我國目前的建筑服務行業整體管理水平并不高,與國際上實行的現代化管理體系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我國建筑服務企業只有結合實際,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強化企業的管理實力,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才能適應未來市場對企業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皮勝東.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研究[J].企業家天地.2013,(07)

篇8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達26.43萬億元人民幣,外貿相關產業已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但是外貿企業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變動、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市場萎縮等更多因素影響,相對于內銷企業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存在更多風險。

一、外貿企業內部控制目前存在主要問題

1.業務涉及流程長,風險防控難度大

外貿業務的特點體現在業務環節多、流程長、程序繁雜等特點,風險防控難度大。對外貿易應遵循以下流程,第一,應做好交易對象的調研;第二,簽訂交易合同;第三,組織國內生產、驗貨收購、倉儲運輸、出口商檢、報關最后到收匯核銷,退稅申報等。外貿企業在所處理的市場風險及法律風險與內銷企業一致外,外加需面對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及出口退稅風險。

2.內控制度建設落后,內部控制失效

首先是企業對內控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外貿企業未建立起完整的內控管理制度,有的雖然設定零散的內控管理辦法,但并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系統。其次,部分企業雖然制定了較全面的內控管理制度,但領導不重視,全員執行不到位,導致內控制度未能產生其本應發揮的作用。最后,大部分企業主要基于人力及運營成本上考慮,未能設定完整的專職崗位和職能結構,造成嚴重的組織結構控制缺位現象,內部控制的作用更是無從談起。

3.缺少與業務流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在業務流程上,外貿企業比內銷企業多出以下環節:進出口前的準備、商討、報驗、進出口合同、準備貨物、改正、審核信用證、催證、租船訂倉、辦理報關及保險、議付。然而,我國的外貿公司卻未形成與該流程相對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因此實際上未對這些流程進行科學及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交易無法順利進行,預期的經營目標無法達到,給公司帶來了大額的損失。

4.未有效落實內部審計監督流程

目前,大部分外貿企業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已成常態,但內部審計往往更加注重事后審計,事后審計只是將產生問題進行評審,得出審計報告而已,而非在問題產生前進行有效判斷,未做到事前發現,及時處理。

二、針對外貿業務特點,把握重點風險控制

外貿企業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識別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并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特點,確定主要的風險控制點。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客戶風險,包括應收賬款風險、商業欺詐風險等。二是經營風險,例如人才流失風險、產品合同違約風險和質量風險等。三是經濟風險,涵蓋國際貿易競爭加劇導致國際貿易摩擦增多,國際經濟疲軟導致市場需求萎縮等。四是政策風險,譬如國家對關稅、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宏觀政策變化,人民幣匯率變化。

1.加強交易對象的調查和管理

交易對象是對外貿易的主體,與外貿風險最直接相關,是外貿風險控制的首要環節。建立客戶信用分級管理制度就是全面防范交易對象風險的重要方式,通過全面調查客戶資信,搜集資料,完善業務檔案和資信檔案,并根據客戶規模大小、合作時間長短、歸屬國家情況等資信內容采取相對應的收匯和貿易方式來控制風險。以下3個方面為考察交易對象的重要內容。(1)從交易對象的內在要素考察,包括是否有交易的主體資格,資產規模與銷售收入規模是否相匹配,企業的經濟運行質量和狀況是否優良,企業的技術、人力成本、經營者能力等是否有競爭優勢,歷史交易紀錄、企業信用等級是否符合等。(2)從交易對象的外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對象所在國別地區的信用等級,對交易有影響的國際經濟形勢,交易所在國法制化進展程度、對國際慣例的認可度等。(3)從交易標的物的本質要素考察,包括交易標的物的供需矛盾,交易標的物在行業中的競爭力表現,交易標的物技術水平、資源壟斷程度等。對每個交易對象繼續全面評價,形成與對象相吻合的營銷策略,這樣就能有效消除對交易對象的盲目性,從而進一步降低交易對象的風險。

2.建立合同評審制度

合同評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利于業務的開展和對合同的管理。在簽訂貿易合同之前,先對我方履約能力評審,通過對合同標的物的數量、價格、質量及交貨方式、交貨時間等各項條款是否為我方能力范圍以內,不能因我方違約而被對方索賠。通過對合同成本與效益的預算、對費用列支項目及傭金的測算,確定合同的經濟效益。通過對客戶的資信調查核實合同條款是否對我方權利已有充分的保障,我方是否已采取必要的措施應對可能產生的風險。

3.強化業務過程控制

對業務過程實施有效控制是決定內部控制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是防范風險的重要內容。由于外貿業務流程所涉及的環節復雜、持續時間較長、風險較大等特點,因此應當加強進出口公司的業務流程控制,防止業務人員包辦業務全過程的現象,使業務更具有科學性。業務過程控制包括實物和單證控制兩方面。(1)實物控制包括生產過程監督控制、工廠交貨驗收管控和外貿交貨出運控制和后期監控。在生產過程中應保證貨物的質量,安排質檢監督員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在工廠交貨驗收時,對所交貨物數量和質量驗收、包裝狀況等依據收購合同進行逐一交驗。對國內運輸、倉儲、報關、航運等過程實施有效控制。關注交貨后客戶異議的后期監控。(2)對外貿交易的單證控制,基于出貨本質上為物權憑證的交付,所以對單證的審查是出口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減少單證差錯應把重心放在建立單證復核制度和關注特定國家、特定商品對單證的特殊要求。信用證業務要注重審證和審單工作,做到單單相符、單證一致,并對重要單證的傳遞實行簽收制度。

4.加強資金業務控制

資金業務是外貿交易的貨幣化體現,資金控制的重點內容包括遠期外匯買賣控制、結售匯控制、擔保和保函控制、預付款控制、采購付款控制、應收貨款控制等。每項控制都應有相應的制度,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和制約的制度規范化操作,使資金運籌和流動處在受控狀態,有效防范資金風險。

5.匯率風險管理

從2005年我國啟動匯改到2013年,人民幣大幅地升值,而2013年至今人民幣在震蕩中貶值,匯率變動風險已是外貿企業需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所以外貿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途徑來防范匯率風險。企業可以盡可能采用人民幣結算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企業可以根據匯率變動,通過提前或推遲結匯方式實現最大的匯率收益。企業還可以選擇合適的外匯金融工具,規避外匯風險的同時獲得最大收益。

6.出口退稅管理

隨著出口退稅政策和制度的不斷變化,只有不斷完善內控流程,加強風險控制,提高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確保退稅款能夠及時回收,促進外貿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外貿企業應對增值稅發票、出口報關單等加強管理,確保所有退稅單證的合法、有效,并按退稅要求做好相關驗證申報工作,確保及時完整退稅。同時,應主動規避退稅敏感的商品和地區,以防范退稅風險。

三、建立系統性的內控體系,全面防范風險

1.優化外貿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環境是內部控制存在和發展的空間,是內部控制賴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作用,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優化外貿企業內部環境應從治理結構、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和內部審計監督等方面著手。(1)建立合理的治理結構。外貿企業按自身發展特點,設置必要的職能部門,合理的分配權責,建立規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結構。(2)建設企業文化,提高員工凝聚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能增強員工的歸屬,能規范員工行為,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強執行內控制度的自覺性。(3)做好人力資源管理。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內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組織與精干的人才。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夠提升員工素質,提高員工執行力,推動內控制度的有效施行。

2.加強信息系統建設,保證信息有效溝通

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通暢,確保信息及時溝通,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外貿企業應加快內控機制信息化建設步伐,通過信息化建設使得業務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完整地進行傳遞,降低企業信息溝通成本,有效防止錯誤和舞弊行為的發生。例如外貿企業可以建立ERP系統,將業務流程中包含合同簽訂、審批、執行,交易標的物的采購、倉儲、運輸,貨款的支付、收款、退稅,以及經營成果等財務信息均在ERP中反映,讓企業各個業務部門、決策部門及企業相關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時有效地獲得企業信息反饋,從而加強對公司業務的管理,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3.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做好風險控制

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是應對和控制風險的必要基礎,風險管理體系主要由風險管理決策機構、風險管理部門、相關業務部門組成。由精通財務、外貿業務和涉外法律法規的企業經營決策人員或外聘專家組成決策機構,主要職責制定批準企業風險管理策略等重大風險事項。風險管理部門由企業風險相關監管部門組成,對外貿業務全過程進行監管。企業的業務部門是企業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業務過程中按企業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執行,有效地防范控制企業的風險。在建立風險管理體系時要按照分級授權審批、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等原則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做好風險控制涵蓋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風險應對三個方面。風險重在有效防范,而第一道警戒線是建立風險預警制度。通過對風險的及時發現、有效評估,積極應對、妥善處置,將不利化為有利,將危機轉化為機遇,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貿易風險始終存在于外貿活動,從客戶的接觸、資信的調查、談判、簽約、發貨、收款到退稅整個業務流程,因此,風險管理機制建立需系統性及有效性,當預警出現在任何一個業務環節,企業能夠實時有效地產生對應反應,并提出相對應的處理措施,有效地化解風險。

4.強化內部審計和監督

內審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內容,企業應該結合本單位的規模、生產經營特點等因素,建立相應的內審機構。內審機構應由高素質、高責任心的審計人員組成,是一個完全自主的獨立部門,它應直接對企業管理當局負責。設置內部審計應做到對業務的事前監督、防范和制約,事中管理和控制。如此為之,內部審計的作用才得以發揮,內部監督才得以落實。

四、結束語

我國外貿企業所面臨的內控制度建設問題是復雜,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形成完善的內控管理體制任重道遠。但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總是從無到有,從劣到優的過程。國內外貿企業應針對自身存在的內控制度建設問題,量身打造解決方案,方能有效防控來自各方的風險。

作者:吳清桃 單位:福建省林業物資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陳國棟.外貿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管理[J].國際商務財會,2013,(8)

篇9

關鍵詞:合規管理;企業管理體系;風險設計清單;內控管理

一、引言

從宏觀角度來看,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正經歷著快速的變化,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企業為加強風險管控水平需適時優化內部管理體系,在融合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期間,管理人員應主動找出其內部生成的各項風險,在精準識別后設計出良好的應對策略,從而促進企業的整體發展。

二、合規管理的主要內容

其一,企業管理人員在開展合規管理時,其應嚴格遵循協調性原則、專業性原則、公正性原則、客觀性原則與獨立性原則等。由于合規管理為企業內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在進行合規管理期間要加強企業內部的事前控制,在監管層面帶有極強的功能屬性,采用此管理方式也符合企業管理中的內生性要求。運用合規管理時要增強監督水準,監管目標要與項目完成的目標保持一致,且該項管理帶有全覆蓋屬性,其內部的各項措施會應用到企業全過程的管理活動中。其二,在實行合規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與其內部規則保持一致,此管理內容中的多種手段都要遵從于企業適用的法律法規,即管理措施需與目標連用。針對合規管理系統來說,其擁有獨立的監督流程與工作內容,其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要遵從于行業特定的法律法規。其三,合規管理中還存有不同形式的風險,該項風險主要針對的是管理或工作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或經營管理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會給企業的聲譽與財產帶去極大損失。合規風險中的主要內容為管理風險、制度風險、流程風險、控制風險,其外在表現中的風險誘因多源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企業合規管理中的核心理念為合規創造價值、主動合規、全員合規及合規要從管理層做起。

三、合規管理進入企業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一)確認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的關系

企業內部管理可帶有多種方式,如審計、紀委監察、法律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而合規管理也屬其治理的重要方式。雖然企業管理中的各項內容帶有不同側重,但其仍然帶有許多的共同點,即預防、處置管理制度中的多重風險。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來說,合規管理屬于底線管理,其依靠的主要方式為制度與流程,也就是說,在開展合規管理期間,其內部員工需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內部規章、法律法規等。針對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來說,從本質上看是應對與預測相關風險,并將多項監督與制衡要求放置到業務管理流程與系統中。企業在進行法律管理期間,管理人員應將法律風險控制當作基本手段,實現企業管理效率為根本性目標,運用多項法律條款來保障企業的順利運行,因而合規管理與企業管理系統的融合極有必要。

(二)增強企業管理的規劃性

企業內部防控風險最為重要的系統屬內控體系,其在管理上要耗費的時間較長,且規模極大,因而將合規管理加入其管理體系內可提升企業管理的規劃性。企業管理體系在與合規管控相融合的過程中,若想真正發揮作用,需精準結合其內部的業務流程,二者在完成融合以后,企業不只有內控風險一項高風險業務,還在合規管理維度上存有風險,繼而使風險管理成為其內部管理的重點內容,利用各項改進措施同時加強合規風險與內控風險的防控水準,因此,借助二者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實現企業合規管理與風控內控的一體化。

(三)更好地掌握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

首先,在開展企業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融合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確認此類融合的基本原則,其與風險防控相關的管理體系要變得更為高效、簡潔、適用,完美融合推進與部署兩項管理體系,在此原則的領導下,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需借助與合規管理的融合,全面改進信息管理系統、文檔、各項管理要素與制度的運用水平。其次,利用兩種制度的高效融合還能及時刪減、增補、合并各項管理系統中的各項內容,在制度層面確認全新的管理系統,借助其優化后的措施來發揮與保障其內部機制的主要作用。最后,兩種不同類型的管理制度在有效融合后還能加快其內部信息系統的改造工作,具體來說,各項管理制度或法律法規中會涉及到諸多龐雜的字段,若采用人工輸入或管理難以保證該系統的正常運行,而現代合規管理與管理體系中帶有極強的信息化特征,可借助先進的互聯網系統來完成系統的改造與建設。管理人員在運用互聯網技術期間會全面梳理合規管理與內控制度中的各項措施與需求,將業務流程與信息文檔巧妙融入在管理系統內,因而借用兩類管理系統的融合可切實增強企業內部的管理效果。

四、企業管理開展合規管理時遇到的問題

通常來講,企業內部的合規管理包含檔案管理、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合同管理與招投標管理等,在合規管理與管理體系開展融合時,企業會進行一定的內控測試、審計與巡查,在查詢期間常會因融合問題而出現多種不合規現象,企業管理人員需借助該現象而看到本質,切實改進各項融合問題。

(一)管理意識

從管理意識上看,企業管理者可將不合規事件歸為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其在生產部分部件的過程中若其受自然災害影響而出現不良現象,其為帶有客觀性質的不合規事件,企業在進行發展與管理期間只能盡量降低客觀因素帶去的影響;若執行者在開展某些項目建設時有意違規,則該行為會帶有極強的主觀要素,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管理與發展。

(二)管理流程

針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而言,不合規現象多出現在設計層面與執行層面,具體來說,部分不合規現象在于合規管理與管理體系在融合期間,其頂層設計并不合理,既與實際相脫節,又與當前的實際工作要求不符,借助不完善的制度與流程來影響各項措施執行的合理性。同時,在企業的執行層面也會出現違規現象,比如,在某工程項目建設中部分管理人員因縮減環節或趕工期在執行時規避某些程序,部分工程可能存有邊建邊補手續或未批先建的情況,針對合同的簽署也存有滯后現象,嚴重影響工程項目的正常建設流程,因此,企業管理體系在與合規管理融合期間也存有管理流程問題。

(三)管理要素

依照管理要素而言,企業管理者主要將其分成無實施證據與有實施證據,一般來講,在開展合規測試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詳細查看其是否帶有執行痕跡、實施證據,若某項業務在開展期間其完成了企業內部的主體內容,未能留下痕跡或實施證據,則該行為也屬不合規事件。比如,當前多數企業都制定了與合同管理相關的實施細則,在該細則中明確規定了臺賬登記的基本要求,若合同經辦人在完成合同章的使用后沒能立即登記,該行為也在不合規的范疇中。在探尋合規管理問題生成的原因時,企業管理人員發現其內部出現的各項問題,如內部管控制度不健全、對合規管理的原則較模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及缺少必要的監督制度等,因此,要加快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的融合速度,利用更為完善的管理理念來提升企業運行水準。

五、優化企業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相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加強內控管理

在開展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應科學梳理合規后生成的風險,并對其內部要素實行科學管控。具體來說,以石油化工企業為例,在完成合規管理與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融合后,管理者依據該企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對其業務風險與流程進行了針對性管控。針對合規后的風險來說,此類企業正面臨多項合規風險,如員工健康安全、環境保護、信息安全、國際制裁、出口管制、反洗錢、產品的質量責任、企業的資產利用、反不正當競爭、反商業賄賂與反利益沖突等。管理人員要根據合規風險中的各項內容,科學梳理其可能生成的高風險業務,將其內部衍生的系統性風險、合規性風險一一羅列出來,如商業賄賂、環境污染、出口管制與國際制裁等風險,再通過適宜的討論與研究,找出更具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在降低其各項風險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準。此外,在詳細分解與分析內部控制中的各項管理要素時,要精準掌握其內部的工作內容,對于管理要素的分解要足夠細化,通過針對性的管理指標,提升內部控制風險的管理效果。一般來講,在描述控制點時,要制定出詳盡的控制措施與具體控制內容;而在分化風險描述期間則要全方位呈現企業遭遇到的風險、表現形式與風險生成的后果等;在對待內部控制目標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可架構出精準的管理目標,其目標要與該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態相符;針對內控矩陣的業務流程來說,需在特定的系統內將業務流程的所有名稱都呈現出來。在了解與掌握內控矩陣多項管理要素后,其合規風險的控制將更具針對性。

(二)設計風險清單

企業管理人員在確認其內部的各項合規風險以后,要將合規風險的主要內容錄入企業管理系統中。一方面,在編撰合規風險清單的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要將風險清單中的內容與其衍生出的關鍵要素相結合,即設置與合規風險清單有關的表格,其主要內容需涵蓋合規中的控制點、主要的合規風險與合規后的控制目標描述等,在掌握多項管理要素后,該清單內容的編制將更為合理、科學。通常來講,企業內控業務的主要流程多為內部控制,其主要內容還沒有觸發內控風險的監管與法律法規要求。由于合規風險的多數內容屬外部風險,管理人員需羅列出其可能觸發的合規風險,并指出與其對應的監管與法律法規要求,繼而更好地完成合規管理工作。在設置合規風險清單的過程中,在其內部表格中需添加相應的合規義務[1]。另一方面,企業內控流程在與合規風險的融入期間,管理人員不必設置專門的合規業務流程,若當前內控流程難以覆蓋多重風險管理,比如,部分企業的內控流程并不存在反壟斷業務,可當作個案將其編撰到合規控制流程中,在將其當作內控流程的說明與補充后,豐富企業內控流程的各項內容。

(三)改進內控設計計劃

其一,在改造內控設計計劃前,管理人員應精準找出企業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相融合的核心內容,要詳細比對企業管理體系中各項要素與合規風險清單中的各項內容,如業務流程、各項業務名稱等。在進行研究與調查的過程中,要對可能出現的合規風險實行科學整理,并查出其對應的內控流程,利用適宜的手段來完成優化工作,可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比如,在某供應鏈企業中,其內部管理人員在經過詳細調查后,發現內部控制系統中存有合規風險,在經過管理系統與合規管理的融合后,給其管理體系帶去了諸多風險,內部人員在發現了內部合規風險后,其找出了對應性的業務流程與內容,通過及時優化在降低了企業合規風險的同時,提升了內控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其二,通過對內部合規風險的了解,企業管理人員應開展必要的內控設計方案,比如,其可高效融合內控矩陣與合規風險清單的表格,將兩項內容進行科學的整合與優化。具體來說,為保障合規風險的控制力度,管理者可在矩陣表格內設立與當前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合規義務,即要求業務控制點需遵守有關的監管要求與法律法規內容;在描述控制目標的過程中要增加與之對應的合規目標表述;針對內控管理中的風險描述,工作人員需適當增添與合規風險有關且出現違規后果類的內容;且在內控管理中的控制點描述中詳細闡述與合規風險對應的有效的合規管理措施。在完成多項內容的改造后,企業管理人員需高效融合兩類管理系統中的文檔內容,給此后的管理體系融合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四)設置系統性評估

企業管理人員借助內部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的巧妙融合,還需進一步優化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要適時開展管理體系管理內容的系統性評估,及時測試各項風險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針對評估與測試工作的主要內容,管理人員需保證該系統帶有可操作性、有效性、及時性與完整性等,在要求上進一步弱化管理形態,注重二者融合的實質,繼而使合規管理與管理體系的融合更具效果。與此同時,為全面增強系統性評估的準確性,企業管理人員還可利用與此風險機制相關的中介機構來共同完成測試與評估工作,依照評估意見或建議切實改進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合規風險,使管理體系中的內容與風險管理要求相符,有效化解與防范企業可能存有的經營風險、重大合規風險等,利用多項積累性措施提升其整體發展水平,使其發展愈加穩定,因此,通過合規管理與內部管理體系的高效融合,使其內部治理體系得到持續性優化,切實改進治理能力,提升企業整體的管理水準。

(五)創新管理方式

企業管理體系在與合規管理融合的過程中,應不斷創新自身思維與管理方式,部分管理人員在執行某項任務時因擔心不合規而消極怠工,此行為不但不符合合規管理的根本性內容,也無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因而若想同時實現“辦事不違規”目標,企業領導層應與管理人員牽頭,設置良性的頭腦風暴,借助創新性思維解決工作中的多項實際問題,使管理工作的主要切入點變為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來逐步優化內部管理系統。同時,企業管理人員還需精準地分析與探索出各項規章制度的隱含內容,在保證不觸碰紅線的基礎上查找出業務革新的新途徑,繼而搭建起一道應急通道。在制定各項內部管理措施的過程中企業管理人員需詳細分析經典案例,使管理制度中的各項內容更為健全,借助合規管理內容,找出其生產經營中的各項問題,設置多種科學的解決措施,避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違規現象[2]。此外,企業管理者要利用多重管控方式來加強制度的有效性,一般來講,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應帶有即時性、科學性、先進性,在強化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同時還要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因而需要嚴格管理內部流程與其整體的執行性。通過合規管理與管理體系的高度融合,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會更為完善,企業管理者需開展頂層設計,運用一定的手段加強規章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在結合實際并確認崗位職責的情況下,設置適宜的問責制度,適時優化合規管理系統,及時改良監督考核、確認控制方式及風險點識別等內容。

(六)強化監督審查機制

企業內部在融合管理體系與合規管理期間,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違規現象,引發該現象的主要原因為監督審查機制的不合理,由于監督的效果較差,在工作人員出現責任缺失時,其執行力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設置二者的融合流程時,企業內部需設置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其內部人員應承擔起監督審查職責,并將審查手段運用到每項審核節點中,其內部監督需覆蓋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再配合巡查、審計、內控等方式優化自身監管機制。管理人員應定期對內部人員實行專業性考核,設立有效的獎懲制度與考評,確認利、責、權各項內容的實際范圍,既抓好員工思想又保證其業務能力的提升,在源頭解決各項問題,在找出準確的原因后,其措施的改進會更加帶有針對性,并實行真處罰真批評。在改善問責制度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依照當前優化后的管理系統,適時追責失職的有關人員,在追究當事人責任的同時,還要利用“一案雙查”“一崗雙責”等基本原則,追究業務部門與相關領導的責任,使之增強內部管理的規范性,為工作人員創建出極佳的工作氛圍。同時,借助兩種管理方式的融合,企業管理人員還需借助此類制度培養員工的使命感與思想認識。在創設合規管理期間,企業要利用多重宣傳與培訓來加強員工對自身的認同感,既要相信企業制度,又要利用該項制度來發展自己的目標,因而管理人員需在加強控制、規避風險的同時,將合規管理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加固其思想堤壩,提升其工作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熱情度,切實保障企業的快速發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在融合合規管理與企業內部管理體系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直面其融合期間遇到的問題,找出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多種科學方案創建出更多的優化措施,在解決各項合規風險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田冠軍,袁道平.“一帶一路”和“互聯網+”背景下境外投資企業稅務合規管理[J].財會月刊,2020(21):91-96.

篇10

關鍵詞:旅行社;采購;內部控制;管理

一、實施采購業務內部控制的作用與意義

旅行社內部控制制度是以旅游服務企業流程管理的方式控制企業風險,與風險管理的手段不同,但目標都是為了實現風險管理。對于旅游服務行業來講,采購成本是經營成本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與制造業、商業企業區別最大的一點在于,其采購的成本是服務,且這種服務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果采購的內容有所偏差或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銷售,轉化為相應的收入,就會形成損失,這種無相應收入的成本支出會極大影響毛利率,降低企業經營收益,因此,在采購環節對采購業務的有效控制和監督成為旅游行業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加強旅游企業各項采購成本的有效控制,對于保證企業資本的有效運行和保護投資者的利潤最大化,具有重大意義。

二、采購業務的內控流程及管理要點

(一)采購業務流程設計

科學的業務流程及順暢的運行模式是保證采購業務良好、規范運行的關鍵,同時,它對企業的風險評估、信息溝通及各項監督行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業務模式來設計采購業務流程:

首先,由各需求部門提出全年采購需求,采購管理部門根據歷史數據參考價格變化趨勢結合需求量編制全年采購預算。預算需充分考慮年度項目計劃、銷售季節性高峰、旅游變化趨勢及業務增長點,盡量使預算具備全局性、可行性、可控性的特點。

其次,采購管理部門按照采購計劃經過供應商篩選、價格談判等環節與各大供應商制訂年度合作計劃或簽訂批量采購協議、大項目合作或意向協議等,將采購預算進一步落實。

再次,在采購預算完成后,即進入預算實施階段,對于采購預算內的常規業務,由需求部門按照旅游團組業務發生的實際情況,向采購操作部門提出具體需求,具體到采購項目、人數、時間、路線等,由采購操作部門在ERP系統完成訂單申請、付款申請、訂單確認,團組回團后進行應付賬款的申請結算等一系列工作。

如因業務特殊需要,預算內供應商及計劃量無法滿足的,需單獨詢價采購。由采購管理部完成供應商篩選、詢價、按條件擇優確認訂單。采購操作部門按照已確認訂單情況提交《預算外采購申請》,并在ERP系統中進行采購訂單的一系列操作。

最后,由財務部門根據ERP訂單數據及相應的付款情況完成團組各項預付、應付賬款處理、成本結算,定期進行毛利率分析及出具績效考核數據等后期工作。

采購業務流程圖見圖1。

(二)采購業務內部控制的關鍵點

1. 采購業務內部互相監督

企業應當建立管理的崗位負責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職制、權限,確保辦理采購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購計劃制定和審批執行部門相分離:采購計劃由采購管理部制定,財務總監、總經理、總裁審批,財務部監督執行。采購操作部門申請計劃內\合同內采購業務時由財務總監監控執行情況,如超出計劃或與合同不符,需及時反饋修正或調整采購業務的實施。

(2)供應商篩選招標和采購執行部門相分離:供應的選擇、評定,采購價格的談判、合同的簽訂由采購管理部經辦,日常實際發生的采購訂單、付款、結算等工作由采購操作部完成。使得采購價格透明化,避免、資產流失。

(3)采購付款申請部門與審批部門相分離:審批部門依據采購計劃、合同或歷史采購價格數據對付款申請進行復核和審批,能夠有效減少因重大差錯、欺詐而導致損失。

(4)采購付款與成本結算崗位相分離:財務結算崗位對成本的結算是對采購付款審批流程和付款崗位操作的復核,如發現采購付款單審批流程缺失,或付款操作有誤都應對問題及時反饋、做出調整,對可能產生的損失進行彌補。

2. 付款結算流程控制

盡管旅游服務企業的規模可大可小,對結算流程的設置也不盡相同,但成本采購業務由需求部門發起采購操作部門實施采購管理部門審核總經理審批的這一系列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每個環節都對保證采購資源的價值最大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1)采購業務的由需求部門發起,是因為需求部門根據市場銷售情況來判斷需要采購的量以及資源的各項屬性,比如酒店的標準、機票的時間、地接社的服務內容,只有按需采購才能使采購量更加貼合銷售量,減少因過量采購未產生對應收入的采購損耗。

(2)采購管理部對采購操作部門生成的訂單情況進行審核,審核的依據同樣是全年的采購預算以及依靠對各供應商資源供應情況的了解,判斷該采購訂單是否是最優方案。

(3)總經理或同級別的企業管理者對采購業務進行最終的審批,對采購業務的把控也意味著對整體業務發展方向的把控,這項最終的審批也是至關重要的。

3. 采購合同管理

采購合同是采購活動過程的重要文件,不僅是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主要體現,也是采購結果的最終見證,還是對采購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若訂立不當可能會導致合同糾紛和法律風險,對企業和經濟效益和合法權益造成威脅。對采購合同應從幾下幾個方面進行管理。

(1)采購合同應由采購管理部門,按采購業務分類、由熟悉采購業務的人員依據孰優原則,對供應商進行篩選、比價、洽談等,以保證企業利潤最大化。

(2)采購合同訂立需有相應的流程規范,結合合同專用章管理制度,對訂立合同文本、審批合同內容、簽訂合同蓋章等不相容職務進行崗位分離,以保證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

(3)對采購合同進行動態管理,關注執行過程中的情況變化,進行跟蹤管理,及時對合同修改、變更、補充或中止。

三、內控管理實施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1. 對采購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風險意識不強

目前,旅游服務企業對采購業務風險的認識不足,風險管理意識不強是產生采購業務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問題就是對內控管理的疏松。企業經營者對采購風險缺乏足夠了解,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認為只要完成采購業務,就不會產生風險,從而加大了采購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例如:2015年某大型旅行社大力開展印尼巴厘島旅游業務,承包某航空公司成都直飛巴厘島的包機,包機合同中對旅行社違約條款限制比較嚴格,任何原因導致的飛機延誤或無法正常飛行導致的損失均由承包方承擔。該旅行社在簽訂合同前沒有經過全面的風險評估,認為境外巴厘島旅游航線各大旅行社近幾年經營都比較穩妥,違約條款不太會派得上用場。但意外的是7月受印尼東爪哇的拉翁火山噴發的影響,巴厘島、龍目島與爪哇島多個機場關閉,導致大量旅客滯留,旅行社不但要面對游客的索賠,更需照常支付包機款,這一項目可謂損失慘重。從這一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采購業務的內控管理,是企業規避風險,保證企業安全穩健發展的重要保證。

2. 崗位設置及內部監督職能不完善

部分旅行社企業能夠認識到采購業務風險性及重要性,傾向于安排比較信任的員工或者領導親自負責采購業務,但沒有通過不相容崗位的分離設置來起到內部監督的職能,殊不知脫離了監督的采購業務是十分危險的,長此以往,在利益的驅使下必然會產生舞弊,損害企業利益的同時更加大了經營風險,是所有企業管理員都不愿意見到的。針對企業的業務特點,有針對性的崗位設置,有效的內部監監督,是采購業務順暢開展,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

3. 績效考核制度

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績效考核制度只適用于銷售部門,銷售部門業績的完成情況易于量化考核,績效評估有利于業務增長,但事實上,采購部門對于供應商管理的績效對旅行社企業的整個業務鏈都有很大的影響,采購環節的有效控制是降低企業成本,保證資源供應的重要前提。也有一些經營者能夠認識到采購業務績效管理的科學性,但由于沒有清晰的量化指標,難以判斷采購部門的業績好壞。

針對這種情況,首要任務是建立采購部門的工作標準及考核指標,對采購業務的考核與衡量不僅要關注節約成本的方面,更要從采購業務完成的及時性、供應商提供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取消團組損失的控制率、等幾個方面綜合評估。

4. 內控制度不斷完善,定期評估,查找漏洞

內部控制度的建立和規范工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僵化的制度勢必會在業務的不斷變化過程中使內部控制機制產生漏洞或流于形式,造成流程的冗繁同時也使業務失控。

因此,定期的內控制度評價非常關鍵,審核是與內控制度有效執行相輔相成的。企業的內部審計評價部門定期從業務的多樣性、變化性的角度出發,建立內部評價指標體系,站在綜合評價基礎上,對現行的操作及管理制度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流程的問題,其中屬于流程微調可以修改完善的,要及時進行修訂,屬于制度缺陷造成的,要盡快發現并上報,制訂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宋建波,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許國才,企業內部控制流程手冊[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