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2:56: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學課論文

篇1

【關鍵詞】探究活動記錄優化策略

我們經常發現科學公開課上,一下課學生將記錄紙一丟,走人了。這是一種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現象:至于對“怎么做記錄?怎么記錄更有效?怎樣利用記錄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的進程?是不是將其納入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中?”等,我認為這應該是我們科學教師重點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科學課記錄的現狀分析

1、記錄完成,下課就丟了

我們可以經常看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中有教師分發記錄單、學生根據自己的或是自己小組的研究實驗,認真填寫記錄單。并做了展示匯報??墒堑搅蒜徛曇豁懀覀兊膶W生就離開了教室,教師則整理好實驗器具也離開了,記錄單則留在了課桌上。無法讓記錄單成為我們學生、我們教師資料的積累。也就無法體現出記錄的價值所在。

2、記錄單設計不規范

我們??吹揭恍┯涗泦紊咸顚憙热莶⒉皇俏覀儗W生所能完成的部分,或是過于簡單,或是過于繁瑣、復雜;有的記錄要求過于籠統,會讓學生無從下手;有些記錄單子無法真正看出研究的內容,研究的結果;還有一些實驗它本身并不需要記錄,也被放上了記錄單子;可以說是在浪費我們課堂的時間。

3、記錄指導不到位

在我們出去聽課的時候,我們常會發現有許多小組在科學實驗時并沒有按我們老師記錄單子上的要求去完成,有的小組在記錄的時間上花得相對較少,使得最后在交流時單子上還只是寥寥數語。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記錄單該如何填寫不清楚,不能很好的完成,只能基于教師在實驗時走過來的“指導”。教師對記錄活動所用的時間、填寫的要求、怎樣分工填寫、如何有效地填寫等問題都必須提前考慮,并做出相應的指導。

4、記錄的展示與交流沒有精心設計

主要表現為記錄后展示與交流過程簡單、無序、隨意,事先沒有經過精心設計,沒有發揮記錄對探究活動應有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為在研究過程中愛什么時候寫幾筆就寫幾筆,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一堂課下來那些沒有機會參與匯報的學生的研究記錄更是“藏在深閨無人識”。匯報后教師對記錄沒有做出具體的評價,對否?錯否?有沒有什么指導意見?糊里糊涂就過去了,給學生的感覺仿佛這研究記錄只是用來裝裝樣子的,沒啥大用場,只為“秀”一把,沒有發揮記錄應有的作用。

5、記錄沒有納入到學生的學業評價中

現在大部分科學教師在課堂中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進行記錄,而且缺少對學生記錄的評價,在課后總是把記錄紙不當回事,隨便學生怎么對記錄紙進行處理,長期以往孩子們對記錄的興趣、主動性會蕩然無存。

二、探究活動中學生記錄的優化策略

1、激發學生的記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記錄

記錄對提高科學教育活動的成效意義重大,但如果教師僅僅把記錄簡單地當作一項任務強加給學生,讓記錄成為學生的負擔,那么記錄的作用就完全得不到體現。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記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年齡特點、發展水平,是我們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重要依據,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就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就可能獲得最大的發展。只有激發學生的記錄興趣,學生記錄的熱情才高,才樂于記錄,同時記錄速度較快,更好的發揮記錄的實效性。

2、激發學生有意的捕捉信息,并如實記錄信息

信息的記錄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融會于整個探究活動之中,所記錄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和發現,因此科學課的記錄根據需要出現在科學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并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區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各自擔負著不同的功能,不斷推動科學探究的進程。

在探究活動前——提出實驗設想并設計方案時,有效的科學記錄要把學生的思維火花集中起來,進行梳理后記錄在案,為科學探究奠定基礎。例如:實驗目的是什么、如何設計實驗、怎樣安排及操作實驗的過程、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對實驗結果作出的預測等。

在探究活動中——動手實驗時,有效的科學記錄把觀察、動手操作和比較異同形成的內部思維語言、轉化成書面文字或圖畫形式,再在交流匯報中反饋成口頭語言表達,使學生思維更富有邏輯性,此間獲取的信息亦能處理得更加完善。

在探究活動后——驗證得出初步結論時,有效的科學記錄則是把實踐操作過程中得到的信息加以“內化”。由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已經做好相應的記錄,就很容易把實驗的初步結果反映在實驗記錄上。

信息記錄只有建立在有意觀察的基礎之上,只有融于探究活動的全過程,才能真正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通過小組合作探討,讓記錄反映出學生真實的思維碰撞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觀察、調查、實驗等實踐活動后形成研究記錄的過程中,對各方的見解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并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概括、抽象的邏輯思維,演繹、推理、歸納、分析、判斷等能力,最終得到一份有較高思維含量的記錄。

記錄基本要以小組為單位,由研究小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充分開動腦筋,提出各自的發現和想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圍,達到信息與思維共享。這樣的氛圍同時也可以避免摻雜各人的想法和意見,體現了科學記錄過程中實事求是的精神。記錄過程中要求每名學生要有自己獨特的記錄觀點,尊重個人意見,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敢于把自己獨有的觀點充分亮出來,不人云亦云。在相互探討、大膽質疑的基礎上,能產生一份既反映出學生真實的思維碰撞又有個性的科學記錄表,并且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中大家通過記錄所獲得的信息,也容易分析事實中隱含的理性內容。

4、使用活頁記錄本,便于保存與查找反思

采用把分散的記錄表轉化成活頁記錄本的方法,讓每組學生都有一本活頁記錄本,而且與課本配套使用,方便了學生的記錄,使得學生能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次研究記錄。學生們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做各種各樣的科學記錄,或把一些記錄表粘貼在記錄本中,完成之后也可以很方便地收藏保存,有效避免遺失。當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遇到了與以前類似的問題或需要以前的證據時,也便于查找,可以輕而易舉地從本子中找到所需資料,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時期所作的實驗記錄和當時的想法,這會引起他們不斷的反思。

5、讓有效的科學課記錄成為學生科學能力評價的主要依據

為了提高學生對科學記錄的興趣,應該將其納入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中,讓有效的科學課記錄成為學生科學能力評價的主要依據。通過對記錄進行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在記錄的同時獲得激勵,都有記錄成功的體驗,都擁有記錄的自信心。

學生的觀察是否全面,實驗是否正確,測量是否準確;搜集、整理信息、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怎么樣;學生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實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實、尊重證據等等,教師都能從學生所做的科學記錄中得到信息,并由此可及時糾正研究錯誤或者改變指導策略。因此,通過對不同形式科學記錄的評價,能使教師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更加科學準確。

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記錄反映了學生科學思維的軌跡,是他們研究的經歷,也是我們評價學生的科學學習的重要依據,同時,科學記錄也是學生科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實驗證據,因為這上面如實記錄學生觀察到的科學現象。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提高學生記錄的有效性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目燃博客:怎樣發揮記錄在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性

篇2

1.內科學資源庫模塊構建與初步應用分析              

2.中醫內科學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3.“內科學”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探討 

4.小動物內科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探討 

5.強化內科學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 

6.內科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利與弊 

7.結合內科學教學實際,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 

8.內科學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 

9.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0.提高中醫內科學理論教學質量的探討 

11.《中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 

12.淺談內科學教學方法的應用與體會 

13.如何加強實習生中醫內科學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14.內科學教學中病案教學法和傳統講授法的比較 

15.口腔內科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思路探討 

16.Blackboard平臺應用于口腔內科學教學中的效果評價 

17.PBL教學在中醫內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8.對醫學生內科學臨床實習綜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討 

19.基于臨床案例的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20.內科學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21.案例式教學法在高等中醫藥院校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22.臨床醫學內科學雙語教學調查分析 

23.中醫內科學教學中引入現代醫學知識的方式和意義探討 

24.PBL教學模式在獸醫內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25.改良PBL教學模式在醫學留學生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26.醫學生內科學雙語教學需求調查分析 

27.新世紀教材《中醫內科學》“咳嗽”篇歷代文獻引述的相關問題 

28.培養創新理念,提高中醫內科學臨床教學質量 

29.拋錨式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八年制內科學實踐教學應用初探 

30.內科學教學中的“逆向思維”與“橫向”教學法 

31.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應用初探 

32.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課堂教學的應用 

33.談醫學生如何學好內科學 

34.能力本位教學法在中職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35.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內科學PBL教學模式介紹及借鑒 

36.口腔內科學教學改革初探 

37.臨床醫學留學生內科學全英教學探討與反思 

38.中醫內科學內分泌代謝系統病證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9.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獸醫內科學教學方法探討

40.中醫內科學PBL教學法問題設置初探 

41.中醫內科學教學在本科生臨床輪轉實習中的應用 

42.淺析如何提高內科學教學藝術 

43.師生微信內科學互動平臺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44.內科學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改進 

45.三年制??茖哟闻R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內科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研究 

46.采用多種形式教學 提高學生學習內科學的興趣 

47.案例式教學法在獸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48.《中醫內科學》中英文教材比較研究 

49.中醫內科學癥狀術語規范化研究 

50.結合八年制醫學生特點進行內科學見習教學初探 

51.心血管內科學專業發展趨勢及設想 

52.建立八年制臨床醫學生內科學考核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探討 

53.《內科學》教學改革探討 

54.規范消化內科學臨床教學查房模式的實踐研究 

55.“做樂賽”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56.內科學考試試卷分析與評價 

57.中醫藥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內科學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58.基于中醫思維模式下的中醫內科學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59.論宋金元時期中醫內科學發展特點 

60.TBL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61.淺談《內科學》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 

62.內科學臨床見習課雙語教學方式的可行性探討  

63.如何提高內科學專業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64.思維導圖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65.內科學臨床見習實施案例教學應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66.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67.案例式教學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68.福建省內科學學科發展報告 

69.內科學課程改革中教與學的創新性研究 

70.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內科學雙語教學芻議 

71.案例式教學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72.內科學見習教學中臨床思維能力培養 

73.改革考試內容方式 提高內科學教學質量 

74.以LBL聯合CBL為基礎的八年制內科學教學實踐 

75.內科學雙語教學探究 

76.內科學PBL教學模式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索 

77.醫學生內科學見習課的調查分析  

78.內科學“考站式”考試的實施及評估  

79.基于系統科學理論及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內科學教學精細化設計與管理 

80.病例引導的內科學心血管疾病立體式見習教學法研究 

81.中醫內科學課程運用形成性評價教學的實踐芻議 

82.內科學見習課采用CBL聯合PBL法初探 

83.醫學留學生內科學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踐 

84.多媒體在醫學留學生內科學英文授課中的作用 

85.內科學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 

86.CBL,PBL與TBL整合教學法在心血管內科學中的實踐 

87.詮釋學在中醫內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88.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內科學教學體系改革初探 

89.《內科學》實踐教學中“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 

90.內科學教學改革分析與探討 

91.心血管內科學中英雙語教學實踐回顧與探討 

92.基于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的內科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93.PBL教學方法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94.八年制診斷學和內科學教學改革探索 

95.內科學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病案教學法探討 

96.基于PBL的內科學教學模式探究 

97.內科學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 

98.PBL教學法結合L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篇3

[論文摘要]臨床醫學專業五官科教學應突出專業特色,強化操作技能,注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整體觀念。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儀器設備,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在短時間內掌握好本學科知識點。

一、依據專業培養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五官科教學應嚴格依據教學大綱、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臨床將書本內容進行精簡。以五官科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為主要教學內容,做到精選、精講,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把重要知識點學到手。眼科教學中,應以“三炎”——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二障”——白內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傷與急救為重點。耳鼻咽喉科應重點突出“三炎”——鼻竇炎、扁桃體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聾”——各類耳聾及喉梗阻。口腔科應將牙體和牙周組織疾病——齲齒、牙髓炎、牙周炎作重點講解。確定好教學內容后,教師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和診療原則。在此前提下組織教學是每位老師應該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

大多數學生對內、外科等“大學科”感興趣程度要遠超過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學科”。五官科學屬于小學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幫手輔助教學。在講授緒論時,教師要力爭在第一時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甚至產生愿意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想法。課堂中可詢問一些五官科常識問題,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淚”、“七竅流血”原因何在?人眼為什么能看物體?耳朵是怎樣聽聲音的?吃飯時為什么不要說話?要強調五官是每個人生命質量的保證,讓學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紹準分子激光手術治療近視、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突發性耳聾的治療等技術,以能給患者恢復光明、聽力、嗓音的成就感來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五官,從自身的生命質量出發,將學習五官科學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態度。

三、點線面相結合,教學手段多樣化

1.點:利用模型、標本、掛圖等傳統的教學工具細化知識點

五官科學講授的對象是人體特殊器官,體積小、解剖結構復雜,疾病的臨床表現、診療方法均有別于其它臨床學科,學生覺得抽象,難以理解,容易產生厭倦、抵觸情緒。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和標本,將知識點形象具體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結構講授時,要將學生帶到解剖實驗室,借助實體標本和模型詳細講解,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再結合復習相應的解剖學知識,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線:多媒體課件引入五官科教學將知識點間建立線狀聯系

教學中加入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在“教”的同時,更注重于“導”。要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在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時,將各種病變圖片做成幻燈展示給學生,如一張典型的視網膜脫離的眼底照片足以讓學生理解“視網膜脫離區呈灰白色,波浪狀隆起,其上有暗紅色、迂曲起伏狀血管”;可以將房水的流經途徑做成Flash,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房水流經的途徑,還可通過該動畫講解由解剖異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滯,導致眼壓增高,引起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全過程。這樣注重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學生的認識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3.面:引入臨床病例,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教學中運用病例討論法可以解決教學內容與教學學時的矛盾,還可以解決學習態度與教學效果的矛盾。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病例的關注程度遠高于書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體詳實,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病癥、發病機理的掌握。病例討論能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過敏性鼻炎這一章節后,圍繞“打噴嚏、流鼻涕、鼻癢1天”的主訴展開討論,讓學生考慮應該如何詢問病史,完善哪些檢查,初步診斷和給出治療方案。相應的詢問有無花粉、粉塵等過敏史;提醒學生要詢問既往史及接觸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學檢查等診斷方法,治療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討論的成功,學生有了成就感,反復強化后,學習亦有了主動性,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病例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的統一。

四、重視實驗課和臨床見習,身臨其境感受學科魅力

五官科學實驗和臨床見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二者組成了五官科教學的全部內容。五官疾病表現特殊,其檢查、治療、手術過程具有專業性強、精細操作多的特點,而這些內容在理論教學中無法表達透徹。因此,實驗課要多利用教學模型、頭顱標本、組織切片、專科檢查和手術過程的VCD播放等教學手段將學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壓測量、眼底鏡和裂隙燈的使用、間接喉鏡和鼻咽鏡檢查、音叉試驗等常規檢查等。實驗考核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下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臨床見習是豐富理論知識,初步接觸臨床的過程。讓學生觀摩上頜竇穿刺術、鼓膜穿刺術、翼狀胬肉切除術、開髓術、拔牙術等一些門診小手術都能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驗和見習能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臨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

五、樹立整體觀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聯系

五官疾病可以與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相互聯系,許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變,甚至會出現某些特征性的體征,正確檢查可盡早發現疾病。在講解眼底病時,要重點介紹高血壓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變與原發病的聯系及治療原則;在介紹喉梗阻和氣管切開術時注意與昏迷、顱腦外傷、呼吸道燒傷等內、外科疾病聯系。臨床學生應在打好內、外科基礎的前提下,學好五官科學的專業知識,注重局部與整體的聯系,站在整體的高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良的服務。

五官科教學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和專業操作能力。作為教學工作者,仍需不斷探索、拓展知識,多與學生溝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與學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星明,黎介壽.高層次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成效[J].中華醫學雜志,2005(14):944.

[2]孔維佳,樂建新,陳建軍等.高等醫學院校耳鼻咽喉科學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與“通才型”醫學人才培養[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9):571-573.

[3]孟祥珍.五官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7.

篇4

一、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即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學生的當前發展及終生發展。衡量的指標是學習時間(即學習速度的快慢);學習效果(即學習的收獲)和學習體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產生的心理體驗)。

二、從教的角度保持體育教學有效性

1、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生理狀態及能力水平,可操作性強,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走在發展的前面”,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標要“跳一跳、夠得到”,促使學生認定目標,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切實有效的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行為活動是明確而具體的,目標達成度要以讓大多數學生通過,學習才能達到基本教學標準。下面關于《綜合素質的提高》一課教學目標可以借鑒:①認識綜合素質,能簡單說出綜合素質對身心發展的作用;②會兩種至三種綜合素質的練習方法;③能簡單說出練習后的情況表現;④能與伙伴合作設計一至兩種綜合練習方法。

2、教學內容的精選化

新課標規定教學內容具有開放、動態及發展的特性,為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師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應對教材科學的使用,或“再度開發”,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興趣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運動強度和技能水平,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拋棄、精選及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新課標的精神。教學時將內容分解、分段,讓學生選擇練習,練習不一定苛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嚴格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學過程的靈活化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是可提前預設而靈活加以生成的,是持續的“生成”和智慧的“生成”。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學生認識和能力發展水平,結合教師自身的特點和風格靈活應用各種教法,實現教法的優化結合。教學反思也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明得失,實現“再教設計”,才能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若過分強調“跟我學、跟我做、跟我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則欲速而不達;相反,教師點撥啟發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合作、持續學習,可能學會的更多?!安恢v先做”效果更好。

4、教學氛圍的和諧化

教學實踐表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學習的可能性就越大。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課堂上帶動學生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重視情感投入,增加教學情感色彩,善待體育課程,增強講解、示范導引的感染力和藝術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水到渠成。

5、教學評價的激勵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為此,在評價學生時要提倡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意學習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過程;不僅要注意定量評價,而且要重視定性評價;不僅要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要重視相對性評價,建立發展性的多種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減少學生厭學現象發生,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可以起到激勵作用。

三、從學的高度關注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1、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精心的課堂設計,嚴格流暢的課堂組織,新穎、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完成的。教學效果要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學生對示范動作如何觀察,觀察什么,缺少指導,學生“視而不見”,有時雖然看到了,但應該看的都沒有看到。比如一個教師在做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時,由于忽視了學生如何觀察這一方面,結果學生只是觀察教師是否投中,而沒有觀察整個示范動作過程,本末倒置,降低了演示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感興趣,對此將傾注更多地時間及精力,產生恒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維,牢固的記憶及豐富的想象。由于體育活動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也較易產生疲勞及厭倦,若有興趣,則會精神飽滿、癡情投入。如中學女生大多不喜歡長跑,但若變為在音樂伴奏下的跑步練習,在生理負荷同等條件下仍然情緒高漲,感覺不到疲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提高。

學生的體育興趣有著年齡特點,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興趣差異。初中階段都喜歡竟技性強的項目,因此,在教學中要安排了比賽竟技方式,可通過“成功教學法”、“教學引趣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學得輕松,學的高興,效果自顯。而在高中階段則突出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

3、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評價

篇5

高中新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生物科學史的內容,對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徑.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史的內容展示了科學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科學家對生命現象的研究過程,各種觀點的碰撞和論爭過程,同時也蘊含了許多生物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等生物科學知識.教學中合理地進行生物學史的教學,不但可以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體驗科學探究的歷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恩格斯在談到科學家的科學精神時,曾指出:“懷疑———批判”的頭腦是科學家的一個“主要儀器”.在教學中合理地開展生物學史的教學,通過重演和再現知識的發生過程,不僅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結論的由來,還能使學生體驗科學家思維發生發展的軌跡,體驗科學知識及其理論體系的演變和完善過程,從而使他們學會用發展的、批判的眼光審視現有的科學知識.第三,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生物科學史不僅揭示了生物知識的探究歷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的思維的火花、求知的態度、探究的方法,通過讓學生體會當時的場景進行探究實驗設計和模擬實驗,對學生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二、利用生物科學史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徑

科學方法往往寓于具體科學知識的認識過程中,只有把認識過程合理地展現出來,學生才能領會科學方法是如何提出的,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方法.而在當前中學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把生物史作為一種知識,附加在生物知識教學內容上,而忽略了生物史的科學探究過程,疏于從思想與方法的歷史角度去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因此,在應用生物學史開展科學方法教育的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我們應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把握好“科學史”與“科學方法”這兩條主要線索,組織“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體驗生物科學史”的過程中,實現對“科學方法”的教育.下面結合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學過程談談滲透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徑.

1.利用生物科學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階段,教師將生物科學史上引發科學家對某一問題研究的生物學現象作為問題情境呈現給學生,一方面能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情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切身感受什么是科學發現,怎樣提出問題,并在他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可以采用幻燈片、講故事、文字展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現生物學現象,然后啟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時,教師先展示同學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植物向光性的圖片,再播放達爾文觀察植物向光性的動畫引發學生思考,提出問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單側光和尖端在植物的向光性現象中都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呢?”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很自然地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

2.沿著科學史的發展軌跡,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假說、演繹推理法

在生物科學史中,一般都展示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生物學史的學習過程就等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發現思路作了一次思維的探究.針對上面所提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對達爾文的幾組實驗進行比較分析提出自己關于向光性原因的假設或猜想,并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然后教師再引入科學史中達爾文的假說,讓學生結合當時的達爾文所處的歷史背景討論思考為什么達爾文會有這種假設,再思考自己所做的假設是否合理,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科學研究,并能體會達爾文得出結論所采用的具體科學方法———假說法.假說的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如何來驗證?自然地引出詹森和拜爾的實驗,從不同角度驗證達爾文的假說.然后師生一起分析詹森、拜爾的實驗思路、結論: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到下部,彎曲的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勻.提出假說:尖端產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該假說是否正確呢?科學家繼續探索的步伐前進到了溫特的實驗:讓接觸過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結果胚芽鞘生長或彎曲生長了,從而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生長素的發現,是眾多科學家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共同合作的結晶,通過該過程的學習既讓學生理解了實驗設計原則與方法,又在這一過程中,體驗了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在現有手段的基礎上對于事物本質不斷探索的精神,使學生體會科學家在做出猜想和假設時所用的具體科學方法,從而實現滲透具體科學方法教育的目的.

3.模擬科學史中的實驗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實驗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物學史中科學家的實驗都包含著一定科學方法,在科學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模擬生物學史中典型實驗并對設計原理、思路、試驗方法和結論進行分析,讓學生學會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方法,滲透科學方法教育.在生長素的發現這一生物學史的教學中,除了需要學生學會達爾文的實驗設計方法和做出實驗設計分析外,溫特的實驗也是一個培養學生進行實驗科學研究的典例,因此在溫特探究實驗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前面科學家的假說(尖端產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先讓學生自己設計,然后相互討論分析所設計實驗的可行性,再和溫特的實驗設計做比較,分析實驗的原理、對照的意義、實驗設計的注意點,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通過這一實驗設計的訓練、操作和詳盡分析不但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再認識,也使他們較好地掌握了實驗這一科學研究方法.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設計驗證植物激素極性運輸的實驗幫助他們對對照實驗這一科學方法進行了較好的鞏固.

篇6

對一些經典試題一開始便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無疑是高效的,但學生同時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維的過程,失去了發現錯誤的機會。對于實驗性的內容,如果一開始就將其操作過程及結果進行清晰的展示,學生的實驗就會成為照方抓藥,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就成了一種形式,這對實驗的順利完成無疑是十分有幫助的,但學生失去了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嘗試,在觀察結果中進行真偽辨別的機會。因此,生物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

二、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的教研課題

要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教研組的作用之一是組織生物教師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科研,使生物教師掌握有生物學科教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我們學校生物教研組在2013~2017年五年發展規劃中的教學研究活動,包括10項教研課題。

1.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策略。

2.以導學案為載體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

3.如何構建師生互動的生物課堂。

4.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利用“最近發展區”。

5.高二生物的有效備考。

6.高考生物復習課有效性的課堂教學策略。

7.合理應用記憶規律,有效提高復習效率。

8.從反思中收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試卷講評課實效性的策略。10.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三、教研組在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中的作用

篇7

因此,為解決上述難題,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學會教學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才能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才能找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辦法。

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經驗,我認為數學教學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一、加強教師對“教”的反思。

教師要加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養成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的習慣,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進而完善教師教學藝術。教師對“教”的反思具體如下:

(一)教學活動前的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

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看,主要有兩種不良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慮學生實際;二是有些老教師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經驗,憑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在于老師的“懶”。要克服這些問題,教師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于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二)在教學過程中反思。

一是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對話和合作是否充分。課堂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有的教師設計活動一個接一個,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課堂上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但要問每個活動景象的用意,每個活動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時,有的教師竟說不出個所以然,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

二是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么引起學生參與教學。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思維活躍,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

三是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特別在導入新課時,要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

同時,教師也應清楚地認識到提倡教學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學秩序。有時,在課堂上學生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個個爭先恐后發言,課堂秩序較為混亂,教師怕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敢進行有效管理,課堂的有效時間被白白地浪費掉了。因此,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三)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

教師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最好用的。

二、培養學生對“學”的反思。

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培養學生把解決問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解決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有作積極的作用。培養學生對解決問題后的反思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反思所解問題的結構特征和解決過程。

有研究發現,數學思維品質以深刻性為基礎,而思維的深刻性是在數學思維活動的不斷反思中實現的,通過學生反思所解問題的結構特征和解決過程,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造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應用舉例”的5個例題后,啟發學生對5個題目的解題過程進行類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題目:請同學們再看看例題的解題過程,特別要注意在這些過程中相同方法的歸納概括,通過類比反思你能發現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發現這幾個題目表面雖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卻有如下幾點相同:⑴它們都有一個實際問題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識;⑶都用到了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⑷都用到了幾何知識。在此基礎上老師說:老師通過解這幾個題的過程獲得的反思與同學們相似,我的反思結論是它們都運用了同一個解題思維策略或同一個解題模式,就是實際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據正好是剛學過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這樣就把幾個例題的思考過程和解題過程統一成了下列模式(板書,并解釋每個箭頭的意義)通過對5個例題解題后的反思,學生對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對反思的對象和方法有了一些體會。

鼓勵學生結合所解問題,提出問題,并將其指定為反思內容之一,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還能培養學生的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保護和培養。

(二)培養學生反思所解問題的結論,并在反思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組塊。

通過解題后對習題特征進行反思,用自己的語言或數學語言對習題進行重新概述,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提高解題能力。

例如:有這樣一個問題:如圖:ABC中,已知∠ABC=75°,∠ACB=35°,且∠ABC和∠ACB的平分線相交于點O,求∠BOC的度數。我和學生一起用三角形內角和公式求出∠BOC的度數,引導學生觀察∠A和∠BOC的度數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了進一步探討∠A和∠BOC的度數的關系,我又問:“若老師告訴同學們∠ABC+∠ACB=100°,如何求∠BOC的度數?”我和學生一起發現,除了用三角形內角和公式外,通過作輔助線,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還有兩種方法可以求出∠BOC的度數。在解完問題后,我再次引導學生對題目本質特征進行反思,發現此題的∠BOC的度數只與∠A的度數有關。通過對題目本質的領悟,再用自己的語言對習題進行概述就得到了“三角形兩內角平分線所夾的鈍角等于第三個角的一半加上90°”。通過對三角形兩內角平分線所夾的鈍角與第三個角之間關系的反思,學生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兩內角平分線夾角度數的知識組塊,所以在一次公開課上,我口述完“ABC中,已知∠C=90°,且∠A和∠B的平分線相交于點P,求∠APB的度數”時,學生脫口就說出正確答案是“135°”,達到了促進了知識的正向遷移目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每捷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

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通過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提示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而深入地思考問題,解完題后經常通過反思題目的特征,加深對題目本質的領悟,從而獲得一系列的思維成果,積累屬于個人的知識組塊,有助于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從而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三)培養學生反思作業的解題過程,并作為作業之后的一個反思欄。

實踐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結合解題后的反思,提出問題,并將其指定為反思內容之一,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保護和培養,這對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顯”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孫靜同學在解完“梯形ABCD中,點E是腰AB上一點,在腰CD上求作一點F,使CF:FD=BE:EA”之后在作業的反思欄內寫道:“老師,如果E點在底邊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種方法,不知對否?作法,1.連結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同時,另一位學生李曉勇在作業本中提出同樣的問題,寫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點E是底邊上一點,那么在另一底邊找一點F,使AE:ED=BF:FC,應怎樣找?”兩位學生對同一個題目,提出了相同的問題,前者解決了問題,但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問題,后者雖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能準確的描述問題,兩位學生都良好的運用了直覺思維,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能力,我及時公布了兩位的猜想,并鼓勵他們的這種主動猜想的創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學們反映強烈,并進行了的討論,討論中同學們思維得更加深刻,問題也得到了引伸,方法也出現了多種。第二天作業本交上來了,王梁同學對在討論中提出的新方法給出了證明,他寫道:“今天李曉勇說,已知梯形ABCD,E是底邊的一點,延長腰交于F,連結EA交AB與G就是昨天孫靜要找的點。我覺得他說的是對的;證明如下:(證明略)”我也即時公布了這位學生提供的對李曉勇發現的證明,并說,王梁同學能想到這種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說,是他對解過問題的反思在這里起了作用,因為作題時作了深刻反思,從而對做過的題目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很容易想到這種方法,因此,同學們應向他學習,解題以后要養成習慣,多作反思。接下來的幾天中,都有同學圍繞著這個問題繼續思考,并且有的同學還將此問題作了進一步引伸,如胡勇在反思中寫道:“任意多邊形,知道一邊上一點,就可以由李曉勇方法,在其它任一邊上找到一點,使與分得的線段的比等于這點分得的這邊上的兩條線段的比,只要先把多邊形變成三角形后就行。對嗎?”我批語道:“你已推廣了李曉勇命題,很好,且你是對的,請試一試能不能給出證明”。

篇8

關鍵詞:初中科學教學提問

Abstract: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kind of indispensable mean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balance of power. Proper question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inspire the students' thinking, check the student to obtain knowledge, also can adjust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unicate feelings. While students proper questions, it can make oneself constantly find problems, understand you study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to carry forward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fixed effect, so tha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basic quality to a new sets the pri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questions

中圖分類號:G3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科學課堂中提問的目的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各種成員的共同情緒狀態,它是由班級社會體系中各個成員之間的互動而產生的,它反映了課堂教學情境與學生集體間的關系,也是學生答問的關鍵。從課堂教學提問的實際情況來看,課堂教學氛圍可分為三類,即積極型、消極型和一般型。積極的課堂提問氛圍,它的基本特征是課堂情境符合學生答問特點,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關系正常和諧,學生產生滿意、愉快、互助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而消極的課堂答問氛圍的基本特征是主課堂情境不能滿足學生的答問需要,脫離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之間不友好,學生產生了不滿意、煩悶、緊張、焦慮等消極的態度和體驗。而教學中大量的課堂氣氛屬于一般型,它介于積極和消極型之間,即課堂教學能正常進行,教學答問效果一般。然而,課堂答問氛圍、情境將直接影響到師生的關系、雙方信息的交流,以致影響整個教學效果。 2.突破難點,降低難度。為降低難度,使學生跳一跳就夠著,同時也促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來。設計問題串,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知識難點處進行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解決他們學習上的疑難困惑,使學生更加準確、透徹地理解知識,應該成為提問教學中最值得推廣的手段。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導成分,又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著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發現事物間的新關系。尋找多方面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將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設問,也可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體而言,思考問題時,根據同一來源材料,以比較豐富的知識為依托,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說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通過多角度的變化,促使學生的思考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直至真正理解概念并訓練學生的思維。 二、科學課堂中提問的創新探究

1.引導學生的準確性和新穎性。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服務于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的問題是否準確、新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問題本身合理、準確,學生就會開動腦筋,積極思維,知道應該運用哪些已學的知識來回答,從哪些方面回答比較完善準確。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義”?問域過大,學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會把學生的思路導向歧途。若將問句改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對人類有何意義”這就很具體。 提問不僅要準確,還要在準確的基礎上求新穎。所謂有新穎,主要是指提問要有新形式,不是老生常談,內容要新,使學生聽后趣味橫生,躍躍欲試。如,比較以下兩個問題:“蚯蚓是怎樣通過體表呼吸的?”和“為什么下過雨后蚯蚓會大量爬出洞穴?”這兩個問題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是前者易導致死記硬背,后者在聯系實際中讓學生活用知識,用自己的語言朝著規定的提問內容的目標進行歸納、總結。 2.做到變式性和多樣性。所謂變式,就是圍繞同一個概念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敘述提出問題,使概念的本質更全面地暴露出來。采用變化題型、改換實例、隱蔽條件、轉移思維方向等方法提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大腦皮層各中樞積極參加活動,防止形成定勢思維,而且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有很大裨益。多樣性包括形式多樣性,如口頭提問、文字提問、實驗提問等。回答形式也可以是泛問泛答、一問一答等。選擇對象的多樣性和問題材料的難易多樣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問題的難度既要照顧全班的普遍接受程度,又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對待,真正做到分層教學。所提問題的題型多樣化,有思考題、討論題、練習題、實習觀察題等,還要允許學生答案的多樣性。變式性和多樣性是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變式的問題通過多樣的形式和題型加以配合,顯得更加新穎、豐富;多樣的形式和題型包含變式的內容,顯得更加充實、活躍。

3.達到學習中的靈活性和實際性。針對學生中讀書不求甚解的現象,設計一些靈活性較強、跌宕起伏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所謂靈活性,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靈活應用已有的知識,而不是簡單地復述。但是,絕不意味著超綱離本,偏題怪題。具體來講,所提問題不應在書本里輕易找到現成答案,而是可以在書本里找到答案的源頭,或是材料在書外、原理在書內的問題,要求學生能推陳出新,有獨到的見解。提問要密切聯系實際,要把課本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生產實際、自然現象緊密地聯系起來,運用科學理論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要這樣,學生才能獲得較為完整的理論知識、實踐知識。

三、科學課堂提問要注意的細節 1.問隨脈動,有的放矢。作為教師要教好學生的關鍵就是了解學生,而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注意學生的課堂反饋,包括學生上課時的表情變化等。課堂教學反饋,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各種信息的相互傳遞和相互作用;它的輸出和回收、增強和減弱、順應和調節都始終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教與學主體雙方信息傳遞和回收都是有選擇的,有差異的,有能動作用的。而這里所說的課堂教學反饋主要是指課堂提問時,教師對學回答問題后的評價與反饋及學生對教師所教內容給予反饋。 2.反主為客,答疑解惑。在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已探索、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課堂提問原則,如啟發性原則、趣味性原則、鼓勵性原則等,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弊端―――學生處于一種“待問”的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論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多么高超,提問的方式如何巧妙,訓練的只是一種機械的“應答”?!皢柎稹痹诖蠖鄶登闆r下都只是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層次上,而教師更多考慮的是怎樣提問更為巧妙,較少甚至極少思考如何使學生敢問、善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把課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就是要全面改變這種情況,將教師提問為主轉變為學生發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他們的提問能力。 3.興趣激活,學意盎然。著名詩人歌德說過:“要想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睂W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尤其對學生來說,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一種苦役。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解決一個個問題后的愉悅感,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十分有益的。

篇9

好課涉及的因素很多,課堂評價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課程標準是尺度,學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動態生成的效果是尺度,聽課教師的主觀感受也是一個潛在的尺度。那么,透過這些表象的“尺度”,新課程理念關照下的語文課堂是否還應該具備某些本質性的價值追求?

沒有“圍場”的課堂

讓我們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片段。

師:想想,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它們都是綠色的。

生:不對,大自然里也有紅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綠色的。

師:說得有道理!那么詩人為什么偏要說它是綠色的呢?想想,綠色是不是有著某種——

生:我明白了,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象征著活力。

師:好啊,正是人們常說的“生命之樹常青”。

生:確實,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綠洲,就等于獲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為綠色充滿活力,像一個少年,朝氣蓬勃,熱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運用被歷代稱頌呢!

生:綠色還是環保的同義語,現在人們要吃綠色食品,要住綠色住宅。

師: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滿溫馨的課堂叫做綠色——(生:課堂)總不會說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難道其他顏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師:好啊,那你說說看,你認為大自然是什么顏色的?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紅楓、紅花、紅云,萬紫千紅。紅色代表著喜氣洋洋,象征著紅紅火火。

師:紅色的大自然,好!蘊藏著熱烈,昭示著興旺,傳遞著幸福。古詩中對“紅”的吟詠也很多,像——

生:霜葉紅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紅。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

生: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征著圣潔、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靈。

師:不錯,民間有諺語:瑞雪兆豐年。

生:我覺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們不是常說“綠樹紅花”“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橙黃橘綠”嗎?你們想,如果只是一種顏色那多單調?。?/p>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一個大自然,怎么各人的體會就不一樣呢?

生:肯定不是紅綠色盲唄。(笑聲)

生:是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吧。

生:我想,是每個人對大自然體會的角度不同。

師:精辟!你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剛才我們的討論是否就是現實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關系?(生點頭)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來體會他心中綠色的大自然吧。

以上流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描述、初讀、感受、交流、讀誦”。周老師卻如一位底蘊深厚、諳熟規律的“指揮家”,啟發引領、聯想推演,用神奇的指揮棒經營自己的“樂隊”——啟程,抒情,轉合,激蕩。沒有現代化輔助手段,完全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正視學生的關注點,不是居高臨下的告訴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其蘊涵的外延和內涵卻很廣,我們已經不能從“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進”的技術層面審視。周教師沒有把知識技能看成凝固不變的東西,而是合理承認其不確定性,通過它進行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并由此建構出新的意義。這樣的教學過程就真正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探究本位”、“學生中心”的課程理念。于是,學生才探究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獲得了心靈的遠航與飛揚。

由此,我想到了“牧羊人”。如果牧羊人圈定一塊草地放羊,羊是不會膘肥體壯的。所以牧羊地是沒有圍場的——翠滴、鮮花點綴、藍天白云映襯,好一塊活力盎然的生態之地。周教師的課堂就是這沒有圍場的廣袤的生態之地——教師挈領一句:“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學生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不同的認識:“大自然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觀照自己的主觀感受:“因為綠色象征生命,象征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整理加工自己的語文積累:“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白色的”,或索性走入自己內心“認為大自然是彩色的”。

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的綠色課堂,才是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原來知識的意義被重新建構:“同一個大自然,各人的體會卻可以不一樣”,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別人的態度來反觀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別人,用作者的詩情來體悟人生;也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心境一下子與文本的語境打通、連接甚而同化。對話的平臺已經建起,對話的語流必將暢通無阻。正因為跟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相關,就避免了被動的強加,從而形成對話和個體感悟,實現了內在主動性驅動下的學習活動。這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彌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的“場”。

可惜,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大多仍然陷在“圍場”內的探索上——教程怎樣設計,課件怎樣制作,多媒體怎樣應用,學生怎樣調動……語文課已經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現代化的教學就是按動鼠標和敲擊鍵盤,似乎教師的作用只剩下了組織和引導——這實在是一種偏頗。不是嗎,技術的先進并不代表理念的先進。從很大程度上講,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動其前進的不是技術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而是底蘊厚實的教師。

家常味的課堂

讓我們再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另一片段。

師:同學們讀讀課文,想想,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課本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充滿著知識,充滿了科學的奧妙。牛頓就是從蘋果落地受到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

師:哦,那就是說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學課本了!啊,謝謝你,你打開了我的思路,我的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咱們不妨來討論討論:大自然是本什么課本呢?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本語文課本,當你看到樹木的時候,就會想起“木”字。我們倚靠在大樹旁,不就是“休”字嗎?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音樂課本。小燕子是音符?!堆嘧印分袑懙溃和V难嘧映闪艘舴V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認為是音樂課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嘩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罩校▲B在賽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嬌鶯恰恰啼”嘛;林間,野獸在狂吼,那都是搖滾。(生大笑)

生:我認為是美術課本。它色彩鮮明,線條多樣,層次豐富。山川田野,鳥獸蟲魚,都是畫上的景觀。

師: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詩:云是天空的畫。

生:我不說課本了,我認為大自然是一本童話書,一本用絢麗色彩描繪成的童話書。一年四季,都在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話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話是碧綠的,秋天的童話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話是雪白的。

師:好浪漫的想象啊!

師:同學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開它,你就會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它還會是數學課本、體育課本,甚至舞蹈課本等等。就像我們心中各有一種大自然的色彩一樣,我們只要用心閱讀,也同樣會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大自然課本。

聽著聽著,突然有一種錯覺:老師不是站在臺上,甚至也不是在學生中間隨意走動,而是和孩子們圍坐一圈,閑閑地敘,淡淡地笑——漫談,朗讀,解句,拓展——于恬淡從容的氛圍里,教學流程如一幅綠意濃濃的畫卷,在談話間次第展開。這節平常課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家常菜,是真實樸素,平常普通的味道,然而卻是一天也不能離開的真正有營養的米飯,而不是鈣片、維生素之類的“補藥”。這樣的課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樣自然,教師是在為學生上課,而不是給聽課的人表演。

“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課本?”又一句聊天式的問話,不自覺成了供學生進行反思、質疑、批判、創造的“抓手”。學生自我開掘,暢所欲言。詩中的聲音、色彩,成了學生感受得到的聲音、色彩;詩中的早晨、黃昏,成了學生曾經走過的早晨、黃昏;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熬G色”、“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

篇10

由于對價值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方法的爭論,字數百年前股市誕生之日起就已經開始。在投資圈內的投資者大多都搜索了解,因此在這里大致歸納出價值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方法的操作并進行簡略羅列和概括,不做過多贅述。

(一)價值分析

“一定性,二模型,三定量”是本人對價值分析方法的總括理解。

(二)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以證券價格的動態變化和變動規律為分析對象,借助圖表和各類指標,通過對證券市場行為的分析,預測證券市場未來變動趨勢的分析方法。

目的:探索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趨勢。

三大要素:證券價格、成交量和價格變動的時間跨度。

二、對二者的應用

這里便能看出兩種方法的利弊了,因此稍加展開。

(一)價值分析

第一步,是分析“定性”的東西:行業的穩定性,行業的壁壘,行業的發展前景,企業在行業的地位,企業的競爭對手,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優劣勢,企業的管理規范程度,企業的研發投入、研發實力、研發人才,企業的市場開拓實力,企業的產品梯隊,企業的規模,企業進一步發展的能力等等。

第二步,建立估值模型。教科書上的現有模型除了做研究,在實踐中幾乎沒有用處,因此就需要投資者自己設計估值模型,涉及到高等數學、金融、會計、財務管理等多個學科。

第三步,寄出會計報表的水分,將企業的運營數據,通過估值模型,與股價建立關系,實現最終的量化分析。對于絕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即使學會了一些專業知識,也未必能準確識破并擠掉報表的水分。

(二)技術分析

應用范圍:技術分析可廣泛應用于證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

變動趨勢:上升趨勢、下降趨勢和盤整趨勢。

三個假設: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證券價格沿趨勢移動;歷史會重復。

主要理論:道氏理論。

技術分析方法以K線描述股價的變動并漸次演繹為股價趨勢、股價形態、移動平均線、波浪理論等,歸納提煉出股價變動的規律和趨勢;同時用通過量價指標、漲跌指標、價差指標分析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投資者心態和漲跌幅度,從某一個側面反映市場行為。

三、討論

(一)比較

價值分析需要投資者在投資前對某一個有投資欲望的公司進行自己建立估值模型,需要對一些金融財務領域的專業學科進行學習和鉆研,而毫無疑問大部分投資者都做不到這一點,因此這也是現在大部分投資者愿意成為技術分析投資者的原因。

據說投資圈內流行這樣一句話:市場總是正確的。這句話,放于兩派投資者之間都很貼切,對公司證券的預測當然是要依據過去的市場順序的。市場不正確不可信難道要去相信算命的嗎?但我認為放在技術投資者身上更為適用。因為技術分析投資者在有效市場假說下只需從市場的量價變化中知道影響證券價格的所有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效果。技術分析投資者還相信一句話,那就是“歷史是重復的”,這句話也是正確的。但是應該建立在歷史重復周期確定,或者知道周期的前提下,否則便卷走了一部分投資者的資金。而周期的長短是以社會發展為基礎的,生活必需品和低值易耗平的歷史周期長而穩定,而在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科創板的股價波動則短而迅猛。而這一點相對來說是技術分析容易看出來而價值分析比較不容易看出來的。

有人信奉使用價值分析法,有人愿意使用技術分析法。事實上在本人寫這篇討論未作過深了解時(當然現在也只是淺談),我是更愿意相信技術分析法的,因為從證券市場的網站主頁上、推送上還是新聞上,有很多人或是專家在預測大盤及個股,他們撰寫各種熱門文章和測評,韭菜們終將分為兩撥,一撥被割,一波留到下一輪繼續在被割與不被割之間進行選擇。我們通過對這兩個方法的比較無非是想知道在哪種方法的應用下選擇不被割的正確率更高。

我看有的價值分析投資者說如果長期跟蹤各名博與名人的發言,會發現他們預測的成功率幾乎就和猜硬幣的正反面一樣,總有50%的幾率能猜對。這個毫無疑問是嫌其成功率偏低了。畢竟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講無非是在某個節點要投或者不投,要拋還是不拋,當然若是再加一個自變量:投什么行業,無疑是難上加難了。首先,要明白一點的是沒有誰是不依靠任何東西在家里閉著眼睛憑空想象而百分百蒙對的,縱使是考場猜選擇題,也有人是有憑據的——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段選最短。而明眼人也知道靠這個口訣不如靠自己腦中考前背的書。所以說,我們與其比較兩種方法哪種準確率更高,不如看哪種方法的依據更可靠。像本人之前也想過“錢生錢”之道,比起追求高收益,小本生意自然更偏好于低風險,做傻瓜投資,如此長期把資金放在池子里也能生錢。因此,在比較兩個方法前,還要設一條投資風險相同的門檻。

我把我的理解從最通俗的角度講這兩種方法所謂的依據。評價一個學生,技術分析就是像是看他歷年期末期中考、月考的成績指標和成績曲線,而價值分析則是看他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熟練運用程度,十章內容是全部倒背如流還是有兩三章沒掌握;如果這個學生的成績一次好一次壞一次好一次壞,那么技術分析派會以歷史數據和“歷史是重復的為由”預測他下次成績的好壞。但殊不知是因為成績好是因為考的內容是他全部會的,成績差時是因為恰好考到那兩章他沒背熟的。而價值分析派就能看到這一層。有的企業現金流好,有的企業存貨少,有的企業成本低,有的企業杠桿高……各有長處,但是市場的運作明天考他們哪一塊卻不知道。因此我認為,雖然兩種方法都不能百分百預測準確,但依據更為可靠的是價值分析派。

以道氏理論為例,批評觀點中有一條為:時至今日運輸業的變動是否能代表整個經濟的景氣狀況已不能令人信服??梢娂夹g分析的弊端,技術分析的目的本就是像總結出一條通用的規則,可因為現實的變化這條規則的實用性和準確性會大打折扣。價值分析是在看到本質的情況下進行投資,而技術分析是在假設本質確定的情況下進行分析。

(二)關系

下面我想說說兩種方法之間的關系。既然這兩種方法可以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哲學的角度講,那么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系。首先,技術分析大體是建立在價值分析的基礎上的。兩者都是對數字的分析,只不過一個是對報表的分析,一個是對曲線的分析。但是我認為一個沒有市場敏感度的人,或者從未通過技術分析投資者的角度的人直接去進行價值分析從而判斷證券投資是不準確的。就好比看到了一家公司的利潤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卻沒看到整個行業的利潤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在股市都是從技術分析做起的。我剛接觸的時候也只能看看軟件和網站已經給投資者統計好的K線,因為對于價值分析,我不會做也不會看。其次,股價的漲跌有多方面的因素,我則認為應該線考慮技術分析分析出來的影響因素,再考慮價值分析分析出來的因素,不能夠順序顛倒。

四、建議

其實價值分析和技術分析的利弊長期在投資圈里摸爬滾打的人都是清楚的。那為什么還總有人會選錯方法或者投資失敗呢?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沒有深入了解,只看到其中一種方法的好或另一種方法的壞,沒有綜合了解只聽信片面之詞;二、不堅定自己的想法,在第一個原因的影響下,會覺得誰說話都有點可信,但誰說話又有點不可信,不敢百分百信別人,同時也不敢百分百信自己的判斷,畢竟不是每一個結論都是正確的,運氣不好的人或許每次都信錯了結論:三、操之過急,在新得到一種預測方法時或者新跟投一個專家時沒有進行足夠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