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1:46: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學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學生論文

篇1

一、阿爾伯塔大學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途徑、內容和特點

(一)阿爾伯塔大學學生參與學校決策的途徑與內容阿爾伯塔大學采取兩院制的管理模式,其決策機構由董事會和教師聯合總會共同組成。

1.董事會中的學生參與。阿爾伯塔大學的董事會主要負責學校資產、收入、支出、各類行政事務的管理和監督。董事會還握有學校內部的人事任免權,各學院的系主任、所有的教師、行政工作人員、后勤管理人員都是由董事會任命的。董事會共有21名委員組成,其中包括3名學生代表①。學生委員作為代表全校學生共同利益的發言人參與決策,有力地保障了學生權利不被侵犯,也從被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意見,與董事會其他委員一道為學校的發展進行盡可能正確的決策。阿爾伯塔大學董事會下轄七個專門領域的常委會,協助董事會完成工作。專門委員會主席一般由董事會直接指派,而副主席則由委員會內部選舉產生。七個常設委員會分別是:教育事務委員會、審計委員會、人力資源和薪資委員會、社會和政府關系委員會、投資委員會、財政和資產委員會、安全衛生和環境委員會。七個專門委員會中,三個委員會有學生代表參與。教育事務委員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要從事大學宏觀事務的組織、執行、評估和決定,例如研究教師聯合會送來的提案、制定大學發展規劃、研究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審查和批準相關的學術成果、政策規劃等。教育委員會作為董事會設立的常設機構之一,管理與學校教育教學相關的各項工作。教育事務委員會共有9名委員組成,其中學生社團成員1名①。把學生代表引入這個機構,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也可以在各項教學目標制定時獲得來自學生最直接的反饋,使教學目標更加切合實際。學生代表以如此高的身份地位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實踐中是很少見的,這也使得加拿大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體現,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學校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財政和資產委員會。財政和資產委員會主要負責處理與大學的財政、資產相關的事務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財政與資產委員會共有9名委員組成,其中有1名學生代表①。學生代表很少具有專門的知識,所以在學校財政、資產相關的管理問題上很少有獨到的意見,更多的是旁聽參與。但學生代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學校財務、資產管理方面更多的壓力,他們要在制定政策時更多地考慮到學生利益,因為在市場經濟的視角下,學生是學校最大的消費者。學生代表的存在,也有其監督意義的表達,為學校的財政、資產管理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安全、衛生和環境委員會。安全、衛生和環境委員會主要負責處理和決定與大學環境保護、大學社區衛生和公共安全相關的管理事務,主要包括:保證影響環境、衛生、安全的相關的法規;批準、操作和加強以上相關大學政策和法律標準;在與大學相關的環境、衛生、安全的事務上與政府和其他部門合作、互助等①。安全、衛生和環境委員會也是由9位成員組成,其中2名學生成員。安全、衛生與環境是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這幾方面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大學生作為高校的消費者,不僅要求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求有良好的安全、衛生與環境保障。大學生代表加入到委員會中,可以從實際出發,提出與安全、衛生、環境管理切實需求緊密結合的管理意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保障學生的利益不被侵犯,也可以提高相應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促進管理目標的達成。

2.教師聯合總會中的學生參與。教師聯合總會主要負責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包括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學術研究計劃等相關教學目標的管理,以及考試安排、學位授予、聽取和處理學生投訴、獎學金頒發等相關的日常教學工作的管理,也可以在教授任命、校園建設、宿舍食堂管理規章制定等方面向董事會提出建議。教授聯合總會共有155名成員,其中學生成員55名①。雖然教師聯合總會的名稱使人誤以為這是一個由教師共同組成的維護教師相關利益的組織,但其實不然,學生代表在教師聯合總會中占三分之一的席位,他們是聯合總會中代表一方利益最為龐大的集體。在教師聯合總會中學生代表的地位與教師是平等的,這就意味著學生可以參與學校教學工作的管理,并且這種參與是有力的、深入的,在好多方面學生代表的意見會左右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目標的制定與辦法的形成。學生與教師一同在教師聯合總會的管理領導下,為教學目標的達成貢獻力量。教師聯合總會同樣下設多個常設委員會,其中學生代表參與的有三個。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共有16名委員組成,其中有4名學生委員,委員會主席由分管學術的副校長擔任。委員會主要負責:為所有在校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優化教育服務,在學術相關事務上提出管理意見,在學校的學術建設方面給出議案、可以在其他任何有關學校的管理工作領域向董事會提出建議。另外,學術委員會還在新設專業、部門名稱變更、本科與研究生專業建設等方面擁有決定權①。學生代表參與學術委員會,使學生在爭取學習環境優化方面占據主動,他們可以要求學校在學生學術研究上給予更多的支持,而這樣的支持在之前往往是更多的給予教師。另外,學生參與學校的學術管理工作也使得學生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術事務中去,必須有一定的了解才可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學術標準委員會。學術標準委員會組成人數并不確定,委員會的成員大多由其他委員會推舉產生,也有分管學術副校長委任的成員,但學生代表的人數基本是確定的,一般由分管學術的學生會副主席、一名由教師聯合總會選舉產生的本科生,共兩名學生代表參與管理。學術標準委員會主要負責:在學生的錄取、轉系、學術目標制定、其他影響學生一般性錄取政策以及成績評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議和推薦①。學生代表有其自身知識儲備的局限性,所以在某些專業領域學生代表并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學生代表參與學術標準委員會更多的時候是旁聽參與,提出學生的意見,這種參與更多的是體現對學生意見的尊重。學習環境委員會。學習環境委員會主要負責:教學質量的保障與提升、提供大學社區作為一個整體的信息資源、審查監控大學的教學和學術計劃、促進教學合作項目等。該委員會共有11名委員,其中學生委員1名。學生的參與也主要是淺層的參與,主要為學生在有關事務的管理工作中提供表達意見的途徑①。

(二)阿爾伯塔大學學生參與學校咨詢、監督的途徑與內容

1.評議會中的學生參與。阿爾伯塔大學的評議會共有30名經選舉產生的委員,分別代表各附屬學院以及與大學利益相關的地區組織,其中學生代表5名。評議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大學與公眾的溝通。阿爾伯塔大學一直都認為社會是大學存在的基礎,與外界的不斷聯系是大學提高效率的關鍵。社會通過評議會把意見傳達給大學,而大學也通過評議會傳遞信息①。學生參與評議會的管理工作是有其現實基礎的,學生是構成大學的主體部分之一,同時學生也是來自于不同地域,他們本身就攜帶著大量的信息,也是學校獲取外界信息的自然渠道。通過學生參與評議會,可以更多地獲得社會的支持,使學校的管理意圖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結合,為學校管理目標的制定與達成提供保障。

2.校友會中的學生參與。阿爾伯塔大學特別看重學校校友會的發展,把校友會視為學校精神的傳播者與延續者。校友會因其組成成員與機構作用的特殊性,更多地是由學生代表來進行管理的,學生代表與校友會的成員本身就有一種親密感,可以更為順暢的進行管理工作。學生管理校友會的同時,也給他們與學校優秀畢業生接觸的機會,對學生學校學習結束后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三)阿爾伯塔大學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特點

1.學生地位受到高度重視,參與管理等級高。阿爾伯塔大學把學生管理引入學校的最高管理機構,在董事會中有3名學生代表,他們的存在不僅有其現實的管理作用,同樣也有很深的象征意義。學生存在于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這本身就是對學生地位的無比尊重,同樣也象征學校最高的管理權力是民主的、是與現實情況緊密聯系的。學生參與到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中去,使得學生自尊心受到極大滿足,也使得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得到加強,學生會從學校的長遠發展來看待學校的管理政策與制度,在自覺維護與遵守的同時也為它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幫助。學生參與學校的高層管理,使得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學生個人的發展目標有了結合點,雙方共同努力,為實現各自的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2.學生管理內容十分豐富,參與管理層級多。阿爾伯塔大學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學校的宏觀發展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再到后勤生活保障都有學生管理者的身影。他們的參與不僅為學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充滿活力的力量,也使學校的管理工作不斷吸收切實有意義的建議,工作變得更加順暢。多層級的參與也形成學生管理參與的連續性,使學生管理的作用得以最大的發揮,為學校管理目標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

(一)積極意義

1.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參與者對其影響最大。教學過程中的最直接參與者不外乎兩個主體,一是教師,二是學生。傳統的管理體制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這種簡單生硬的關系容易造成二者權利義務的對立,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把學生作為管理者之一的角色引入學校教學工作的管理,學生可以有權利對教師的授課情況做出評價,教師教學過程就有了動態的監督;同時,學生可以根據同學們的意見和自己的看法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提出建議,這都是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有利于學校日常管理目標的達成。學校管理工作是一個復雜而瑣碎的工作,學校管理人員及其工作能力是有限的,管理工作往往會在細小方面變得薄弱、甚至被管理者忽略掉。這些方面作為學校整體來看是無足輕重的,而對于學生來看卻是十分重要的。當學生的訴求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解決時,被管理者就會與管理者形成對立,就會阻礙管理目標的達成。把學校內人數最多、作為主要管理對象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吸納到學校日常管理的體系里來,可以大大減輕學校專業管理人員的負擔,使許多管理方面的細小問題得以被發現并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解決,學校更多的管理決策能夠被學生及其同學所理解和認同,減少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保障各方面的利益,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保證了管理目標的達成。

3.有利于學生權益的保障。在市場經濟的觀念下,學生是作為消費者來參與學校運作的,消費者處于被管理者的角色。這就使得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問題變得敏感,消費者權益存在被侵犯的風險。這就要求消費者必須有合適的途徑能夠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當然,直接參與就成為最為高效而且有力的保護辦法。所以,從學生作為消費者來保護自己權益的角度來看,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是必需的。

(二)局限性

1.學生自身的局限性。學生作為學校的主要構成部分,被管理的地位實際上是由其自身條件決定的。首先,學生與老師、學校專門管理人員相比,在知識儲備、管理經驗以及自身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雖然他們可以熱情積極地參與學校管理事務,可是自身的缺陷也導致這種管理參與存在風險。其次,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習得更多的有利于今后發展的知識儲備,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在參與學校管理工作時,必然也要付出時間與精力,這就使得學生在二者取舍間難以平衡,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最后,學生在學校中更多的時候是被管理者的角色,而參與學校的管理在主觀意識上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角色混亂,使得其在接受管理時的角色轉換困難。當管理意見與自己的意見相悖時,變得更加難以管理,甚至濫用手中的管理權力,組織更多的學生與學校進行對抗,使學校的管理目標難以達成。

2.學生民主有其特殊性。在追求民主的同時,需要犧牲部分效率來作為代價。學生民主更是如此。一所學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擁有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觀念、甚至是不同理想,所以統一學生的管理觀念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把這種管理理念合理地導入學校管理決策中去,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在課程的計劃、實施和評價方面享有與教師平等的權力的話,他們就有可能成功地降低他們自己的學位質量。學生的行動和能力由別人來指導和評價,如果他們想直接參與這個指導和評價的過程,那么必然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1]。所以,學生民主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也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引導運用,會使得學校管理順暢,相反,就會導致學校發展的停滯甚至是倒退。

3.學生在校時間的特殊性。在學校各類管理參與者中,學生的在校時間卻是最為短暫的。學生往往是一所大學管理工作中的一群過客,只是在較為短暫的時間里參與到學校的發展中來。這就使得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時的目光不會有學校專門管理者與長期管理者那樣遠大,他們往往更多注重當下學生利益,這就使得他們的管理意見可能只具備一時的合理性,而對學校的長期發展沒有益處。學生作為學校管理者之一,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學校的管理權力,這就使得權力使用時可能存在隨意性,對學校的長遠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對我國高校管理的啟示

(一)合理借鑒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加拿大高等教育管理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公平”、“以市場為導向”等管理理念。把學生作為學校工作的根本,注重學生權利的保護,合理引導學生訴求,學校的相關政策制定、管理運行都以學生為中心,把學校的發展和學生個人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合理保護學生作為學校消費者的權益,由學生的需要制定學校的發展策略,吸引學生作為管理者進行合理管理決策。這對于我國高校管理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

(二)為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對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方式、權限范圍、內容進行立法,為大學生合理參與學校管理提供依據。加拿大多個地區法律都有明文規定,學校的某些主要管理機構中必須有相應數量的學生代表,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必須性,也為大學生如何參與學校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據,避免把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流于形式。目前,我國大多高校的大學生的確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去,可是沒有制度依據,學校往往只容許學生參與無關緊要的瑣碎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學校發展等核心管理領域,仍然沒有學生參與。

(三)合理確定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內容和范圍高校管理工作的內容很多,有哪些內容是大學生應該參與的?陶行知對學生自治和參與的范圍提出了幾個標準:一是以學生應該負責的事體為限,學生愿意負責又能夠負責的事體,均可列入其中;反之,亦然。二是事體之愈要觀察周到的,愈宜學生共同負責。三是事體參與的人愈普及的,愈宜學生共同負責,共同自治。四是依據以上三種標準而制定學生參與的范圍時,還須考慮學生的年齡程度經驗。

在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下,學生應在以下三方面參與學校管理。

第一,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目前把學生代表引入學校的最高管理機構還不現實,但在有關學校辦學宗旨的確立、發展規劃的制定、規章制度的改革等重要事務管理中,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不僅體現了學校對大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重視,突顯大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同樣也利于學校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與熱情。

第二,教學管理工作方面。教學工作的優劣往往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對象,學生參與教學工作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學生的參與可以監督與評價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態度、方法、效果,可以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方便,也使學生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率。

篇2

一、大學生癡迷網絡的不良影響

(一)癡迷網絡對大學生生理的影響

癡迷網絡的學生作息時間處于無序狀態,早上從下午兩點開始,白天睡覺,晚上“上網”。由于長時間地坐在電腦前缺乏運動,會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緊張性頭疼、情緒焦慮、憂郁、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這些問題均可嚴重妨礙他們身體的健康成長,學習和生活興趣減少,與現實疏遠,為人冷漠,缺乏時間感。

(二)癡迷網絡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

癡迷網絡使大學生孤獨感增加,人格異化,情緒抑郁,人際交往缺失。現實生活中,癡迷網絡的大學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發怒,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癥狀,對社會和他人缺少愛心。對社會和學校中的不良行為,漠然視之,道德標準下降。網絡迷戀會使大學生的人格發生明顯改變,變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長的信任。

(三)癡迷網絡對大學生行為的影響

癡迷網絡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減退,影響人際關系。由于實際鍛煉的機會減少,一些大學生不善于宏觀計劃、組織指揮和協調控制,綜合應變能力欠缺。大學生通過網絡與匿名的陌生人交流時,他們會變得孤立,與真實的人際關系切斷開來。沉溺網絡直接導致大學生學習興趣喪失,學習成績下降。受網絡交往和網絡游戲的平等、無序、自由等特點的影響,大學生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評判容易發生動搖和改變。長期癡迷網絡,使大學生自我控制力減弱,法律意識和角色喪失。迷戀網絡中的虛擬生活,逃避現實的競爭和壓力,喪失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標,悲觀厭世。

二、大學生癡迷網絡的原因分析

1.網絡迎合了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大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知識豐富,頭腦敏銳,接受新事物快,人際交往意識強烈,情感日益豐富,自我獨立意識強。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大學生群體喜歡挑戰,敢于冒險,渴望友誼與愛情,希望了解社會和融入社會,獲得成功,受到尊重。網絡滿足了想象與現實矛盾影響下的幻想、玩樂、頹廢的心理作用。網絡交往的匿名性、信息的安全性、溝通的平等性、方式的自由性、個性化的特點,適合了大學生尋求心理安慰和認同,緩解現實競爭和壓力,擴大交際范圍和層次等要求。大學生能放心的在網上與他人互動,不會有現實世界與他人交際時的陌生焦慮,也不會有面對接觸的危險與壓力,同時可以呈現自我,使得個人的自擴大。網絡的便利性與互動性使大學生能輕易地建立起新的社群關系,并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大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內心渴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接受和尊重,實現自我的存在價值,這種渴望成為內在驅動力,又面對生活、學習的壓力時,癡迷網絡的現象極有可能發生。大學生可以從網絡中緩解現實競爭的壓力。網絡交往的匿名性使得大學生愿意通過網絡來了解他人和社會,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得到認可和解脫。因此,通過網絡交友,在網上聊天,成了許多大學生沉湎于網絡的重要原因。

2.缺少家庭的溝通與監督是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因素

當前我國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且絕大部分遠離父母來到異地求學。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或者因溝通困難而不去與自己的子女進行交流;有的學生從小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較嚴格,當他們遠離父母后,覺得少了父母的約束,可以獨自處理自己的時間,追求一種沒有家庭監督的無拘無束的生活環境;也有一部分學生生活在家庭結構不健全的環境中,特別是單親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愛或母愛,會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問題,往往比較內向、孤僻、自卑。而網絡正好是一個無拘無束的虛擬環境,他們便會在網絡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于網上的互動生活。

3.高校教育管理的缺失也是造成大學生癡迷網絡的原因

大學生由于壓力和競爭的加大,心理問題也日益突出。學生個性的差別與大學心理輔導體系效能發揮不好,促使大學生情感和注意力的轉移。癡迷網絡的大學生雖然已經注意到網絡過度使用,可能會對自己及社會產生某些負面影響,但大學生很難在迷戀初期就意識到它的嚴重性。同時高校缺乏對大學生進行網絡人文精神的培養。網絡的平等、自由和民主等特征并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沒有因為校園網的建立而充分發揮和體現,在“搶占思想教育網絡陣地”的戰斗中,卻更加突出了校園文化的主流,忽視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缺少人文精神的大學生,失去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價值觀容易發身轉變,沒有上網目標,缺乏網絡文明意識,在千變萬化的網絡交往和游戲中迷失自我。

4.社會對網絡的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近年來,國家多次對網絡網吧進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會上很多網站都是營業性的,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點擊,勢必會“投其所好”,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出現一些低級庸俗的東西和不良言論,使信息的科學性、嚴肅性受到沖擊,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大學生癡迷網絡的應對措施

1.大學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強化自律意識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明確自己現階段的任務。大學生要培養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上網轉移到積極的現實生活中來,用其他愛好和休閑娛樂方式來沖淡網絡的誘惑,養成良好的網上生活習慣。

2.高校要加強對癡迷網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成才環境

癡迷網絡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成績不好,受過挫折和打擊、不受重視、自信心不足、無成功感等,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要為癡迷網絡的學生開設心理咨詢熱線,聘請專業心理工作者進行咨詢指導,引導他們通過心理咨詢或自我調節等方式進行一般性網絡性心理障礙治療,對于網絡成癮重癥的學生要主動及時干預,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避免極端事件甚至惡性事件的發生。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個性品質,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工作,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學會正確對待人際關系,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高校要在學生中大力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等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重視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父母與子女的親情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家庭關系融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家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交流與溝通。不僅在經濟上資助他們,在生活上關心他們,還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交友處事等等。另外家長也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水平,使自己在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能適應子女成長的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子女生活在充滿溫暖、充滿愛的環境中,還要注意培養子女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會他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娛樂活動,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應加強對子女的監護,及時發現子女的心理問題。發現有因上網而產生的異常行為時,應及時進行教育和心理疏導。超級秘書網

4.加強網絡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市場,創造優良的網絡文化環境

要加強對電子游藝廳、網吧等場所的管理和監督,加大對違法、違規網吧的懲處力度;嚴格限制大學生的上網活動,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與限制;加強信息的檢查與監控,保障網絡信息內容的健康,使信息交流健康、有序。政府、社會有關職能部門必須做好綜合治理工作。公安部門要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規范網絡經營活動,加大執法力度,使“網吧”、本畢業論文由整理提供游戲室規范化,徹底防止大學生在校外網吧無節制地上網。規范電子游戲市場,創建良好的網絡社會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雙傳學.網絡文化與高校德育工作.揚州大學學報,2002,(2)37-42.

篇3

關鍵詞:畢業論文監控

中圖分類號:N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畢業論文是實現大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保證和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非常重要。

一、影響和制約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和制約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學生做畢業論文時,正面臨就業和考研的壓力,使學生度畢業論文投入的精力嚴重不足;在完成畢業論文時準備不充分,臨時抱佛腳,產生抄襲現象;另外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布置和要求不以為然,態度也不認真、不積極;學生對選題的認識不足,避難就易,重文輕理,重理論輕實踐,形成綜述類論文很多;部分學生認為做畢業論文就是走形式,根本不重視畢業論文的完成或把它按平時大型作業來完成;部分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畢業論文指導不到位,對學生放任自流。針對以上影響因素,必須做好畢業論文各環節的質量監控,以保證和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二、做好畢業論文前期準備工作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畢業論文質量監控和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準備工作做的充分,在完成畢業論文工作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準備工作首先要做出詳細的畢業論文工作具體安排并提出具體要求,包括: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的建立、畢業論文質量要求和評價標準、完成畢業論文的具體時間安排、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人數要求、最終的存檔目錄等等。并把它作為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的指導性文件和主要監控管理依據。其次,在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的文件要求并及時檢查,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進行整改。另外,給出畢業論文模板,進行格式統一要求,規范畢業論文模式。

三、對畢業論文完成過程進行監控

1、監控畢業論文的題目選擇和開題工作

畢業論文的題目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主要是監控論文題目的來源、題目涉及的領域、題目的大小、題目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等。監控論文題目的來源,可以有效控制題目的出處,防止題目的重復性和盲目性,防止題目涉及領域過寬過大,學生無法駕馭或完成不了;也可以有效控制題目的空洞或沒有實踐意義,便于學生在完成論文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學生完成或很好的完成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同時,監控畢業論文題目選擇對學生一人一題也能起到控制作用。對畢業論文題目的監控,可以要求有本科畢業生的各教學單位上報畢業論文題目匯總表,然后學院通過組織相關教學部門領導或教師、教授采取抽檢或全面審查的方式進行。

另外,在學生開題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學生的開題報告完成情況,高度重視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所涉及到的相關材料和文獻資料的查閱收集情況,必要時在開題過程中詢問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設想或完成步驟,以此監控學生對畢業論文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判斷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能力。不滿足開題要求的堅決不予開題,對畢業論文題目理解和材料搜集整理不充分的緩開題,以此來保證畢業論文的開題環節監控,為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把好開題關。監控的具體方法可以采取按學號抽檢的方式進行。

2、監控指導教師資格和畢業論文中期檢查工作

首先嚴控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教師指導學生數量,應指派教學水平高、學歷職稱較高、有學術專長或有教研、科研課題的教師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選派采用系部推薦與學生選擇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由系部推薦的指導教師提出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向,填寫可供學生選擇的畢業論文題目呈報表,然后由學生按照畢業論文題目呈報表,選擇指導教師,再征求指導教師意見之后確定師生結對進行畢業論文工作。其次要加強畢業論文的中期檢查工作。具體方法是按照學校畢業論文工作安排和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安排,監控檢查各教學單位的整體畢業論文完成情況,抽查學生畢業論文具體完成情況,沒有按進度要求完成的要及時督促或進行通報,限時完成。另外,檢查畢業論文中期應該存檔的材料,同樣對沒有按進度要求完成存檔的要及時督促其完成或進行通報,限時完成。監控過程中可以采取抽檢方式進行。

4、嚴格監控畢業論文答辯環節

畢業論文的答辯工作是對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情況全面檢查和驗收,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最重要環節,也是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的關鍵環節。指導老師首先對學生畢業論文全過程進行全面考核,結合《畢業論文質量標準》,實事求是地填寫畢業論文相關文件,對不滿足答辯要求的,堅決不允許其答辯;對完成情況有欠缺的,要求其及時修改,達到答辯要求的再允許其答辯。其次,成立畢業論文答辯領導小組,統一負責畢業論文的評閱及答辯具體安排。在答辯過程中嚴謹答辯環節,答辯小組要根據《畢業論文質量標準》和學生答辯中的自述及回答老師提問情況,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定,給出答辯成績。答辯不過關的學生,采取二次答辯。監控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單位的管理職能作用,按照學校制定的畢業論文工作具體安排嚴格要求、督促、檢查,并及時反饋整改。

5、監控畢業論文的最終資料整理和存檔情況

畢業論文材料整理和存檔也是監控中的重要環節,對畢業論文檢查和驗收具有重要意義。檔案的保存科學合理,內容完整,有助于學校組織教務處管理人員和督學對學生論文的完成情況和結果進行抽查,有助于對教學單位畢業論文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判和審核。

四、做好畢業論文工作情況總結

畢業論文工作情況總結是畢業論文工作的收官工作,也是畢業論文質量監控的全面審視和回顧。做好總結可以找出畢業論文質量監控工作的突出優點和明顯不足,對今后工作的促進和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理論學習成果和實踐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從理論學習走向實踐學習的橋梁和紐帶,是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因此,加強畢業論文質量監控,提高畢業論文整體質量,進而檢驗學生綜合素質全程培養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葉云飛.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08(3):70-72.

篇4

論文摘要: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整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是有部分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誠信缺失的現象,這和學生本人以及教育體制都有直接的關系。高校應把 “誠信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出新一代具有誠信品質的高素質大學生。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的重要任務。做好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和諧進步發展的需要。

一、大學生誠信現狀

當代大學生誠信品質總體上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不容忽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有部分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誠信缺失。主要表現有:

1.考試不誠信。

高校考試作弊行為屢禁不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盡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考試制度以及相應的獎懲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生的作弊手段是防不勝防。

2.論文剽竊。

部分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以及畢業課程設計只是簡單地運用所謂“拿來主義”,于是嚴謹的學術創作變成了在網絡上的隨意拼湊。

3.惡意拖欠學費。

各高校秉承國家的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沒有學費而輟學的宗旨,提出了緩交學費以及減免部分學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負擔。但這其中,不乏有貧困生身份值得質疑的學生。他們想盡辦法開具所謂的經濟困難證明等材料,進而向學校申請資助,使學校的貧困生資助工作不能有效開展。

4.拖欠國家助學貸款。

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但部分貸款的學生在畢業后不知去向,毫無音訊,銀行更是無處追討貸款。這種誠信缺失的做法嚴重損傷了貸款生個人以及學校的貸款信譽度,大部分銀行不愿意承擔所謂信貸風險。因而,國家的貧困生貸款政策在銀行難以得到充分地支持。

5.求職簡歷造假。

一方面高校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機風靡全球,企業用工不斷縮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部分高校畢業生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進而提升就業能力,而是對求職簡歷夸大其詞,虛構簡歷,涂改成績甚至偽造各類證書,以至于在某高校招聘會上同一班級出現幾十個班長的笑談。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會的不良影響。

社會上廣泛存在為了眼前利益不擇手段、信用缺失的現象,加上我國的信用約束體系不健全,約束效應不顯著,使那些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在社會競爭中攫取了不當利益卻未受到相應的譴責和懲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學生放棄了自己的誠信品質,影響導致這部分大學生的知行不一,信譽缺失。

2.高校誠信教育的滯后。

我國大學生誠信現狀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高校誠信教育的滯后,主要表現為高校誠信教育機制的不完善和誠信理論教育滯后。首先,在誠信教育機制方面:高校誠信評價體系不完善,所以他的導向作用以及管理措施作用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學生誠信意識薄弱;其次,在誠信理論教育方面:重智輕德是高校普遍現象,專業課成績往往是學生評優、評先等的主要依據,再加之思想道德教育過于理論化和形式化,缺乏多樣性的有效性載體,大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不感興趣。學校對違反考試作弊等行為規范的學生的約束措施也不夠完備有力。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在不斷升學的壓力下,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卻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學生家長沒有能夠以身作則,相反家長的不誠信行為,對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立足社會是許多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拿到一些證書被認為是必須的顯性“籌碼”,錯誤的認為手握的“籌碼”越多,競爭力就越強,而誠信品德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內在軟件。雖然大學生有時也意識到誠信品德的重要性,但迫于社會上各種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再加之就業激烈競爭的壓力,使道德困惑的大學生感到無所是從。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高校應把以“誠信為本”的思想放在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全體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書育人作用,深入開展誠信道德意識教育,使大學生養成良好誠信品德,提高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

1.深入開展誠信道德意識教育。

高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要高度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將人文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努力為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與此同時,以為人師表的榜樣效應在教書的同時把育人貫穿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塑造,著重培養他們的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

2.完善高校誠信評價體系。

制訂將大學生誠信表現量化打分的評級制度,以其作為學校各項評優以及學雜費減免等的依據之一,相應設立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失信懲罰機制雖然著重于防患于未然,但對于失信者的懲罰也應落到實處,獎懲平衡才能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進而更有效的解決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3.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依據高校大學生行為規范中各項誠信行為要求,為在校大學生建立“信用身份”檔案,主要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履行相關責任義務和兌現承諾的情況。誠信檔案分為兩項內容:(1)誠信承諾書的簽署,由學院組織學生與所在組別、班級范圍簽訂誠信考試等誠信做事、誠信做人的承諾;(2)電子誠信記錄,即對學生個人資料的說明以及個人品德鑒定等,督促學生時刻謹記“誠信為本”。

4.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載體作用。

廣泛開展誠信道德實踐活動育人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廣泛的、多層次的。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宣傳陣地如設置誠信教育專欄,在公共場所適當設置誠信格言警句牌等,大力宣傳誠信教育的社會意義。其次,廣泛開展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如演講、征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充分發揮校園媒體的輿論作用引導學生,表揚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以誠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良好風氣。再者,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都應以誠信為本,以強制性和導向性,促進良好地誠信氛圍的形成。

作為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大學生誠信品德的培養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誠信教育,為培養出新一代具有誠信品質的高素質大學生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賴肖曼.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篇5

【論文摘要】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影響了就業質量和就業率。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常見心理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各高校也把學生就業視為關系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被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涉及復雜的主客觀因素,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高校大學生分配制度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自2000年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2005年350萬人、2006年410萬人,2007年495萬人,2008年500多萬人,2009年畢業生達600多萬人。據官方統計數字表明,每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約為70-75%,雖然國家以及高校對大學生就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但仍有約30%的大學生不能如愿找到相應的工作。目前世界出現了金融危機,世界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失業人員,大學生們普遍感受到了來自于就業的心理壓力。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大學生能否正確對待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就業競爭,調整好自己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是至關重要的[1]。很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突現出許多不良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分析大學生的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抓住就業機遇,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是十分必要的。 

 

1.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不良心理及對就業的影響 

 

1.1 自我同一性混亂,缺乏自我主見 

自我同一性混亂在就業中明顯表現出盲目從眾與依賴托靠,于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有許多同學在畢業擇業時,往往是低迷茫然、反復無常、見異攀比、躁動不安,缺乏主見,沒有獨立意識,沒有獨立決策能力,信心和勇氣不足。在社會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面前顧慮重重,不能主動地參與就業市場的競爭,向用人單位展示自我,推銷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贏得競爭、贏得用人單位青睞。而是寄希望于學校、希望于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或是依賴父母、老師、親戚、同學和朋友,缺乏擇業的主動性,等靠思想和依賴心理嚴重,使自己在就業中處于劣勢,最終形成就業不理想。 

1.2 就業心理期望與現實落差明顯 

許多大學生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或城鎮、尚待發展的中小企業。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單位的大小和經濟效益,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有些學生坦言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不去;非黨政機關、非公務員不去。這些思想表明大學畢業生自我定位能力有缺陷,表現為自我定位不準,理想和現實脫節。他們往往自恃過高、眼高手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同時,反映在求職過程中就是不能適時地進行自我調整,重新定位,造成不能及時就業。表現為“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共存的矛盾,“擠占效應”突出,就業成本增加等。 

1.3 自我認知偏差,存在自卑或自大心理 

自卑與自負是擇業的雙敵,首先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一些大學生自我評價過低,過低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表現在就業過程中,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缺乏自信,過于拘謹,縮手縮腳,優柔寡斷,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我,容易自我貶低,在消沉中失去了求職的勇氣和機遇,從而錯失良機。有的因為學歷、成績、能力、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和不足而喪失勇氣,悲觀失望,不思進取,自我封閉,不敢參與就業市場競爭。這是大學生就業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其次是自負心理,這在部分名牌大學的學生身上表現得比較集中和突出,自覺高人一等,認為自己滿腹經綸,自命不凡,四處吹噓,自我感覺良好,使他們在擇業時常常表現出很強的優越感,期望值很高,在擇業中挑剔、攀比,提過分要求。一旦產生自負心理,很容易脫離實際,使自己擇業目標和現實產生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們的情緒會一落千丈,容易陷入自卑、自責、一蹶不振,從而產生孤獨、煩躁的心理現象[2]。會使他們在就業市場上失去優勢,反而失去就業機會。 

1.4 從眾心理與攀比心理 

一部分畢業生在求職中不考慮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特點、專業等,盲目聽從或跟隨別人的意見,盲目尋求熱門職業,如將自己的就業區域定位于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將自己的就業單位定位于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企業,將自己的起點固著于高薪高職,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等等。持有這種心理的畢業生往往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現狀,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二是攀比心理,這山望著那山高,盲目向別人對比看齊。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源于不能積極地對自己進行正確、客觀、公正的分析,特別是忽略了自身的個體特異性與自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表現一種盲從的狀態。其結果不是難以找到自己適宜的單位,任適合自己的單位悄然流失。 

1.5 偏執和挫折心理 

大學生追求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和風氣感到氣憤,這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學生表現為對公平的過分偏執,將自己求職中的一切問題都歸結于就業市場不公平,以致給自己的整個求職過程都籠罩上了心理陰影。還有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過分追求專業對口,不顧社會需要,無視專業的伸縮性、適應性,偏執地堅持自己原來的擇業標準,只要是與專業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問津,甚至寧愿不就業也不改變。當代大學生由于生活經歷比較簡單,未曾經歷過波折,沒有經受過挫折的考驗,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情緒波動性大,情感較為脆弱,缺乏對待挫折的準備。在就業工作中,他們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夠順利就業,害怕失敗。一旦受到挫折,往往產生挫折心理,感到失落、悲觀失望、自慚形穢,對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或不思進取、消極等待,最終喪失就業機會。 

2.1 建立自信,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 

敢于競爭,首先要有競爭意識。當今的世界已成為競爭的時代,大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可以說,競爭已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人的一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適應就業制度的改革,必須強化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相信自己的實力,敢于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時刻準備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競技狀態。要讓大學生明白,不能被動地等待就業崗位,要學會抓住機遇,主動出擊,要有敢闖敢試的精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就明確指出:“培養大學生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大學生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要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勇于走創業之路[3]。敢于競爭,就要從實際出發,敢于競爭,要靠真才實學,敢于競爭,就要準備經受挫折。要知難而上,知難而進,要敢想、敢說、敢干,要相信自己。只要在實踐中大膽去干,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2.2 堅定信心,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學生要想在擇業中順利應聘進而成功就業,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注重培養自己的特長,讓自己成為“博而有所專長”的復合型人才。可以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勵自己、相信自己,既不依賴,又不盲從,幫助自己提高認知。敢于面向社會,勇于實踐,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的經驗更豐富。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如寫作能力、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公關協調能力等。其次,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自己的經驗和職業目標,更有利于自己選擇工作、適應新環境,從而以扎實的專業知識、開闊的知識面和超強的適應能力爭取求職的成功。 

2.3 面對現實,樹立正確擇業觀 

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因為職業的選擇不僅是謀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手段[4]。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需要的關系是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中重要的課題,只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為國家做出貢獻,最終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同時,要引導大學生做好角色轉變,樹立全新的職業發展觀念。大學生應具有發展的眼光和對未來的預見性,在求職和就業過程中,既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也要對社會有長遠的認識和判斷,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全面的準備,積極增進職業適應,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推進,結構的調整,人才市場出現了不平衡的狀況,大城市、大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崗位有限,而私企、邊遠山區、廣大農村人才奇缺。面對有限的崗位,大學生應勇敢面對現實,主動適應社會,不能把就業期望值定得太高,要不斷調整自我的期望值,把眼光放遠些,不要只盯著國家機關、高薪企業不放,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轉變就業思路,處理好理想與實際的關系。基層單位或偏遠地區盡管苦一些、累一些、條件差一些,但能為大學生成才和創業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與充分的機會,艱苦的環境鍛煉人,催人奮進,促人成才。所以,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和崗位上去,誰最先覺悟到這一點,最先邁出關鍵性的第一步,自覺到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創業,誰就能更早更快地成長起來。 

2.4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必須首先解決“人為什么活著”、“怎樣度過一生才有意義”的問題。目前,年輕人的價值呈現多元化趨勢,大學生應該注意對自己的價值取向進行評價,有意識地開展自我教育,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把社會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主觀需要,把社會的發展、祖國的前途與個人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在服務社會、奉獻祖國的過程中,要看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生活意義,進而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5]。大學生是有理想、有抱負、有創新精神、敢做敢為的一代青年,要有開拓自己事業的信心與勇氣、吃苦耐勞精神、自奮自強毅力和開拓提高人生價值的堅強決心。應該看到,我們的國家并不富裕,還需要幾代人的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因此,大學生樹立為祖國發展貢獻智慧和青春的觀點,明確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不在于向社會索取,而在于對人民奉獻的偉大真理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楊小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0):76. 

[2]龔文霞.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與對策分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3):151. 

[3]覃偉麗.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教育工作[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108. 

篇6

在大學生成才教育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點就是要使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成才觀。樹立正確的成才觀關鍵就是要建立自身完善的思想體系,學會獨立自主的進行思考,不要依賴別人,做事情必須要確定明確的目標后,堅持不懈的努力來達到最終的目標,不要半途而廢,更不能有困難就想找別人幫忙,要養成獨立思想問題的習慣,并且還應該協調自身的知識儲備,首先通過自我審視發現自身不足,然后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不足,使得自身的思想體系趨于科學合理化,可以多聽取別人的建議,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聽取別人的建議,但是也是只能作為參考,還是要以自己的主觀判斷為主,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和能力水平,加強大學生對于外界社會的認識,我們學生的學習也不只是在學校課堂,本身社會就是一個大課堂,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多實踐和鍛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工作中,用于人際交往中,最終使得大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激烈的競爭,還必須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夠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應著科學發展觀的相應的要點,在大學生成才觀中也有幾個要點: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自覺學習、個性發展;全面協調;理論聯系實際。

二、規范大學生日常行為

針對當前大學生日常生活出現的不規范現象,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當前大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養成學習和生活的良好習慣,堅持早睡早起,堅持一日三餐,堅持勞逸結合,使得大學生能夠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學習等有意義的事情上,不要過度熬夜疲勞,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都應該在白天利用好,不能黑白顛倒,有許多學生迷戀于網絡游戲,白天本來是在學校課堂中應該認真聽講的時間,有的學生卻沒有把時間利用好,晚上熬夜玩游戲,白天困的只能睡覺,必須加強對自身的管理,這也是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大學生以人為本就是要加強對于自身的習慣管理和控制;如果自己不能管理好自己,就不能總是指望著別人來管理或是照顧了。自己可以和自己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對比,不用看別人的進步和退步,通過和自身的對比,就知道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自己看自己能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問題,就好比時常照鏡子一樣,發現問題并且能夠及時解決自身的不足。此外,科學發展觀中的協調精神還指導當前大學生處理好其和周圍同學或者是老師的關系,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生活學習氛圍,要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的大集體中,我們不能把自己孤立起來,我們在學校要有同學,在社會要有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也就是這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來完成一個任務,都不是自己的能力就能夠做好的,任何時候都強調了一個團隊精神,也就是要處理好人際關系,這個很重要,有一個好的性格,好的人品,好的生活習慣,才會有好多朋友喜歡和你接觸。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學校中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到社會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處理好同事和領導的關系。

三、加強大學生對于未來的規劃和思考

針對當前大學生普遍的對于未來較為迷茫,缺乏科學合理的人生規劃的現象,我們可以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大學生對于自身的未來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尤其是面對著當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當前大學生更應該合理的規劃好自身的未來發展道路,樹立科學發展觀,通過合理的分析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和社會需要,然后再結合自身的理想和實際能力狀況制定自身未來的發展前途,當然前提就是大學生要學會合理的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積極彌補自身不足的地方,使自身獲得全面的發展,然后再結合自身的職業理想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崗位或者工作,只有如此規劃出來的未來職業道路才是科學合理的。當然大學生必須要意識到就業的嚴峻性,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形勢,在校大學生必須要做好全面的準備,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知識層面,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工作能力。能爭取在校內入黨,并且擔任干部,來鍛煉自身的能力。不要輕視這樣的鍛煉機會,凡是在校表現突出的學生干部,畢業后到社會一樣也是很出色的,能夠很好的表達自身的觀點,組織領導團隊業績都很出色,很受領導的賞識。說明在學校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人都是在成長中學會思考,不斷長大,不要害怕失敗,而是應該堅定目標,合理規劃,不斷思想學習,人生的道理上就會越走越平坦。

四、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篇7

(一)美育在健美操教學中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動作美、心靈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學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學的根本。人的行動總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對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美育不同于別的教育,情感的開發就在于它是一種自由的形態,通過“寓教于樂”使人的心靈得于凈化,這是因為美與人的心靈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話說: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欣賞和體驗體育實踐中的美,需要感覺、知覺聯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賞者的多種心理活動始終伴隨形象可感的具體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維”。體育美育能啟迪學生由抽象思維指向直覺思維,由認識真理走向發明創造,體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認識走向智力創造的中介,將智力結構的邏輯思維模式導向自由直觀,從而完善和充實智力結構,使人由素材達到形式,由感覺達到規律,由有限存在達到無限存在。

(二)美育滲透有利于培養新型人才

美育、體育、體育教育的有機結合所產生的社會功能,體現在能全面培養人才,它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這個有機體著眼的是整個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它能從更高的角度去體現人的素質和理想。

體育美育可以提高體育實踐者的理性形象。國外美學家提出人類自身美的三層次結構:外在美——性格美——心靈美。體育實踐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健美標準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們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從而達到外在美和心靈美的統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課中運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運動技術機能的掌握能力,還能有助于個人氣質和修養的塑造,形成良好的體態,優雅的風度,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當今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美育滲透能有效塑造美的形體

許多調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學率輕視體育課,已對學生的身體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側彎等發病率增高,許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豐滿,給人造成委靡、遲鈍、怯懦的感覺,所以學校健美操課程應在指導思想上參照美學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體的指標和措施(包括家庭作業來保證廣大學生的身體獲得健與美的發展),這就是說,要通過系統!科學的學校教育,使學生的器臟神經系統、身高、體重等發育良好,具備適應外界環境的生命活力,同時又在動作、形體和姿態上具體育美的風度,從而顯示出活潑、大方、矯健的青春朝氣,體現出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和健康形象。

二、開展美育滲透的思路構想

(一)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美學鑒賞能力

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是進行美育滲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滲透的關鍵環節。體育審美教育對促進人的發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對受教育者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上,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審美對象和客體的存在狀況外,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主體的人所具有的審美能力的高低、審美能力的高低,自然受到人的社會條件、經濟地位、文化素質諸因素的制約,但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結果。而審美教育對于人的審美能力的造就和培養,則是最基本的一種教育形式。

要求教師在健美操教學和形體練習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技能美,不僅能使美育作為文化的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通過健美操課的教學,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發揚,而且能使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在總體的效果上達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學環節中具體實施美育滲透

1.明確美育的目的和任務。美育的最終目的是養成人格美,即養成豐富的具有完美個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務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規律,養成感覺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學基本知識。旨在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方法:對學生,體育理論課中

增加美學基本知識講座;對教師,作為知識結構更新的內容之一,納入教師高素質的培訓活動之中。

3.參加美育實踐活動。制訂體育活動中各(下轉第106頁)(上接第94頁)項美育指標,進行各種培訓活動,例如體育舞蹈就是體育與音樂(美育)相結合的最好活動之一。

4.研究和開發體育中的美。組織專題研究小組研究體育課程中美育開發,在體育理論課中加一些美學知識章節,使之逐步形成體育美學之學科體系。

三、結語

1.美育滲透在健美操教學中起著引領教學思路,融會教學目標,貫穿教學始終的作用。

2.在健美操教學中進行美學滲透勢在必行。

篇8



論文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日趨明顯,并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情感困擾、學習壓力等5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旨在探索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心理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大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訓的力度。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不少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部分學生甚至存在嚴重的心理疾患。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期,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會給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的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際關系緊張。

交際困難已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受長輩溺愛,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周圍人的立場和感受。而家長和老師的保護使得一些學生上大學后仍然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一些大學生遇事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當他人的看法、想法等與自己不一致時,他們甚至采取“以牙還牙”、自我封閉等方式予以解決。交際困難,一方面導致大學生產生自閉、偏執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則因沒有傾述對象而使得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二)情感困擾。

大量案例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學階段,老師和家長在學生生活中所占份量越來越低,許多學生在心靈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歸宿,因此有些學生為擺脫孤獨寂寞或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談戀愛,種種戀愛心理的不成熟導致大學生戀愛成功率較低,從而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使其陷入自卑、焦慮的消極情緒狀態。

(三)學習壓力大。

很多大學生對個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現要求過高,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別人略勝一籌,卻往往忽略自我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需求,無法從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樂和喜悅。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優秀便不能接受,繼而感到壓抑和自卑,諸多壓力無從排解。

(四)就業和前途危機。

部分大學生在入學后,沒有明確的生活和奮斗目標,不知道如何完善和發展自己,不愿嘗試創造性的思維,終日隨波逐流,無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大學生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擇業前表現得盲目樂觀,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際水平,而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一旦就業失敗就出現情緒低落、煩躁、焦慮等心理狀況,最終導致心理疾患的形成。

(五)心理期望與家庭不符。

部分大學生讀大學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為了“光耀門楣”,滿足父母的期望,這種現象在強勢父母與弱勢子女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擇業時,這部分學生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顧及父母的感受,當自己的期望同父母的意愿相違背時,往往會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因此勢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對策

大學生群體雖不是一個問題群體,但其所面臨的特殊壓力及其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值得關注。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不應僅限于對有問題和困擾的個體,更應關注整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對不同環境做出良好的適應,而各個高校也應做出相應的干預政策,更多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轉貼于

(一)拓寬交際范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二)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盡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沖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三)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當前大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大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善于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并時常帶著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著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四)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于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也就是說,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五)學校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

1、建立心理健康咨詢機構。

心理健康咨詢機構在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許多高校已將其作為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機構。此外,學校應將其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同時各高校應經常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以全面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采取心理干預措施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大學生數量龐大,而高校心理咨詢機構人員有限,致使心理咨詢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設一支素質較高、責任心強、專兼結合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以加大對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疏導的力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者應積極主動與學生聯系,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并創造條件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全面反饋學生狀態,以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軍醫大學;畢業論文;研究

畢業論文是畢業生需要完成的、與專業相關、合乎一定學術規范的文章或設計,在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效果。它是學員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是培養學員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現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和集中體現。教育部辦公廳2004年專門通知強調:“畢業論文(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同時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因此,具體分析軍醫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制訂相應的策略措施,不斷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對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軍醫院校學員創新能力培養有重要意義。

一、我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現狀

我院系承擔了我校大部分本科專業學員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系統完成了5屆上千份畢業論文指導工作。擁有比較完善的檢驗和藥學學科體系、先進的科研平臺、強大的師資力量,為本項目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實踐平臺。

以我校2011年本科生畢業論文完成情況進行案例分析,我校2011屆醫學檢驗專業有33名學員,藥學專業有62名學員,實驗技術專業19名學員,生物技術專業41名學員,共155名學員完成了畢業論文。其中論文成績優秀者47名,占31%;良好者95名,占61%;及格者10名,占6%;不及格者3名,占2%。其具體專業分布見下表:

從調查結果發現,2011年我校畢業論文整體質量有所提高,畢業論文優秀率較2007屆(優秀率14%)、2008屆(優秀率15%)、2009屆(優秀率17%)有了一定提升。為進一步推進本科生畢業論文管理工作,我們對2011屆本科生畢業論文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進的客觀依據。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校2011屆醫學檢驗專業、藥學專業、實驗技術專業、生物技術專業共155名學員,論文完成時間為16周。調查對象基本信息見下表:

(二)研究方法與結果

選取“政策了解”“選題情況”“資料獲取”“老師指導”“時間安

排”以及“重視程度”6個維度自編《軍醫院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調查問卷》,共20個條目,開放性問題2個。對我校2011屆畢業學員發放問卷155份,回收147份,回收率為95%。

1.政策了解

主要設置了“是否了解學校本科生畢業論文相關文件要求”

“了解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以及“對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標準的了解程度”,調查結果顯示83.6%的學生對畢業論文的相關要求清楚或非常清楚,主要信息渠道來自導師指導。

2.選題情況

選題情況包括“選題來源”“選題難度”“選題意愿”三個項目,其中79.6%的學生由導師制訂研究方向,其余學生為自己選題、參考他人選題或其他。

3.資料獲取

資料獲取主要包括“獲取文獻資料的方式”“閱讀外文文獻的數量”“論文寫作學習情況”以及“專業學術期刊閱讀情況”,結果顯示72.8%的學生會使用各類專業數據庫或雜志期刊查閱文獻,64%的學生閱讀了5篇以上外文文獻。

4.老師指導

老師指導包括“與導師交流次數”“導師指導情況”以及“對導師的評價”,其中92%的學生肯定老師的指導作用,在論文完成過程中能與導師及時交流討論,認為導師認真負責,嚴格監督。

5.時間安排

67%的學生認為整個畢業論文完成時間太短,考研、公務員考試、就業面試等都會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6.重視程度

62%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好壞對自己不重要,對自己今后的就業發展沒有多大影響。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過多,內力不足

部分文獻報道:“教員不具備論文指導資格,缺乏帶教經驗,是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但與地方院校不同,近年來軍醫大學教師學歷逐漸博士化,而生源相對不足,絕大多數老師非常樂意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帶教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加之學校、院系、教研室對帶教老師資格的嚴格把關,確保“一對一”指導,使指導老師的數量、質量并不構成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優劣的主要因素。而我們調查發現:相對于良好的外部環境,學生的內在動力不足,大多數學員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好壞與自己未來的前途發展沒有必然聯系,重視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和花費的時間遠遠不夠。

(二)時間過短,彼此沖突

多數院校在學員大四專業課程學習或畢業實習階段才啟動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對學員的科研意識、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培訓不夠,根據我們對我校2011屆畢業學員調研結果:52.3%的學員認為欠缺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68.7%和68%的學員認為缺乏搜索查閱文獻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53.7%的學員覺得自己的專業論文寫作能力較差,在較短時間內需學習多種科研方法和技術,顯得力不從心。另外,近年來本科生規模持續擴張,就業與升學壓力空前增加,必將擠占學生大部分時間,這都大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總體質量。

篇10

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學生,他們對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認知態度和現實狀況,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身四個方面的影響。因此,學校應在了解大學生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力量,鼓勵、引導大學生成為“三生教育”的主體,使開展“三生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實踐活動中,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批評等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部分大學生不能恰當進行自我教育,學校要特別重視,選擇教學經驗豐富和善于做學生工作的教師與這部分學生進行交心談心,及時梳理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逐步建構自我教育的系統。與此同時,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在通訊技術發達多樣的今天,我校一直堅持“一封家書”的活動,讓學生動手給自己的父母寫信匯報自己的大學生活,使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在校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2體驗教育法

體驗教育法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就是讓大學生在體驗生命、生存與生活教育的過程中,自己親自參與到其中,動手動腦,通過參與的活動可以打開大學生的心扉,提升大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存的敬重,對生活的倚重。大學生的親身實踐是體驗教育法中進行體驗知識內化的保障,同時也是體驗知識內化的依據。體驗教育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德育的知識內化為大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模擬大學生現實中以及未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境,通過場景體驗,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交流,分析原因,最終找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為以后的完善自我、步入社會打下堅固的基石。我校組織的“六個一”系列活動——一首經典紅歌、一個傳統節目、一件身邊小事、一份真情關愛、一項生活技能、一套民族歌舞,形成了在開展“三生教育”中“在課堂、在校園、在社區”的教育特色。

3學科滲透法

在開展“三生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三生教育”的內容與其他課程有部分重疊的問題,加之,部分大學生對“三生教育”等思政課不重視,只重視專業課,所以提出學科滲透法。學科滲透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三生教育”滲透在大學生全部學科的教學中,其表現為一種間接的隱性教育,不使大學生明顯意識到是在受教育,通過營造一定的能發揮教育功能的氛圍,使置身其中的大學生在潛移默化、耳儒目染中,被熏陶和感化。學科滲透法的難點在于師資,所以我校除了選拔思政課教師進行“三生教育”教學培訓,其余教師、教育行政人員、輔導員也一起參加相關學習和培訓,使廣大教職員工在思想上統一認識,熟悉“三生教育”的教學目的和基本內涵,能自覺主動地將“三生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4多元評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