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1:5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校學生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校學生論文

篇1

中職學校德育的生活化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道德所“行”問題,即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問題。學校德育中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與非學校的社會人的道德生活實踐的主要區別在于:非學校的社會人的道德生活實踐完全是道德主體的自我行為,是一種非他人指導的道德生活實踐;而學校德育中學生的道德生活實踐則是在教師指導下的道德生活實踐。這種師導性道德生活實踐是經過學校和教師的設計和安排的,是在學校和教師道德要求的總體框架下發揮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自主性、主動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在校期間通過開展有限的道德生活實踐獲得較為系統的道德實踐經歷,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到積極的道德行為轉化和道德境界提升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現實生活道德中的主人,則必須讓學生用自己的道德思維和掌握的道德知識,對自己的道德生活實踐進行自我設計和反思,能自主、自愿、主動地做經過自己獨立思考的、具有道德性的事,用自己的“道行”提高自己的“德性”。學生道德生活實踐中的師導性和學生的自主性是一種有機統一的關系,即教師對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導師作用不是替代學生進行道德生活實踐,而是在發揮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必要的、適宜的“導行”;同樣,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自主性也不是要放棄或擺脫教師必要的、適當的“導行”,放任自我道德生活實踐,而是在教師的“導行”中自主地開展道德生活實踐。因此,中職學校只有將德育的課程性與德育的生活化有機結合起來,即實現學校德育的“理實”一體和學生道德生活的“知行”統一,才能使學校德育在學生良好品德形成中發揮整體育人的作用,而輕視德育的課程性學習或忽視德育的生活化實踐,都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學校德育教育。

二、中職學校德育的課程性教學和生活化實踐的有機結合

1.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性上,既要突出德育課程主渠道作用,又要發揮其他課程的德育滲透功能

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這是由德育課的地位與性質決定的。德育課是職業學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專門課程和主要課程,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向和學校的辦學方向,關系到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它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發揮著學校其他課程和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就是通過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識。所以在德育課教學中,必須全面落實國家德育課程教學大綱,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就業創業教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開展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和廉潔教育為重點內容的專題教育。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德育內容,發揮其德育滲透作用。全面挖掘其他課程中蘊涵的德育因素,將內隱的、零散的德育內容顯性化、系列化,發揮其他課程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文化課教學中既注重提高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要挖掘文化課的德育因素,發揮德育的滲透功能,教師在把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講精彩的過程中,還要用德育因素自然而然地潤澤學生的心靈,真正實現教學的教育性。筆者學校是涉農職業學校,在專業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意識,增強學好專業的信心,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而且還應根據學校涉農專業特點,在專業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中職畢業生在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紹學好涉農職業技能對改變三農現狀、提升三農水平、推進大連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德育滲透的內容。

2.在德育生活化方面,既要注意學生德育生活實踐的師導性,更要注重學生道德生活實踐的主體性

篇2

一、學生對運動參與的欲望和滿足感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教師如何設計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學生有更大的優勢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獲得參與的滿足感,學生就將在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壓力能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設計這環節更有必要加強的一方面,才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比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欣喜若狂,徹夜不眠,參與到比賽之中所感受到的樂趣,一切均發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規定,更不需要強制,情感與運動的交融,參與的滿足就足夠了。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體育。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從中得到樂趣,多增設一些體育比賽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樣,學生們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后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從而提高對體育的關心、意欲、態度和興趣,擁有健康的體魄。

三、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發現法、范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但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方法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如:教師在一節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范,可以利用制作好的課件切到多媒體平臺進行講評,容易出現的錯誤的演示,有條件的甚至可以用錄像的方法把學生練習的動作錄下來進行講評。這樣,體育教學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結合,呈現出多樣性。又如:現代多媒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用光、聲、音像等多種手段取代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科目,特別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搬上講臺。如申奧、奧運、亞運知識、北京奧運村進展情況等體育信息、知識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技術教學的應用,發揮其整體功能。因此,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采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于體育。

四、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篇3

一、對聾啞兒童生存發展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關注

從我國教育部門所頒布的特屬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已經成為了特殊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目標。從《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中的有關規定來看,對聾啞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了特殊教育領域的重要問題。對聾啞兒童的生存發展能力問題的關注,也是由這些特殊兒童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缺乏專門化的教育訓練的情況下,這些特殊學生可能難以對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經驗和技能進行充分了解。對此,在生存發展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特殊教育機構的教育人員首先需要對聾啞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強化。第二,在聾啞學生的培養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向他們講授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識。在聾啞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進行了解,以便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時展給他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優越條件。為了提升聾啞學生的生存發展能力,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過程中也需要對他們的團結互助意識、關愛他人的意識和集體意識進行有效強化。

二、對聾啞兒童的心理素質培養問題進行關注

(一)引導聾啞兒童正確認識對待自身的缺陷。對聾啞兒童的生活信心進行強化,是教師在構建聾啞學生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針對聾啞兒童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會在對殘疾、障礙形成原因有關的書籍進行查閱以后,通過將相關資料傳遞給學生的方式,讓他們對自身的缺陷問題形成正確認識。在讓聾啞學生對身體殘障問題給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不便之處進行了解的同時,教師也需要讓聾啞兒童對自身存在的一些長處進行了解,以便讓聾啞學生在對自己身體狀況這一事實進行客觀了解以后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幫助聾啞兒童構建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發展目標,并在學生達成目標以后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讓學生在對自身的成就感進行充分滿足的基礎上,對自身的潛能進行充分了解。(二)對聾啞兒童對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進行培養。對于聾啞學生而言,特殊教育與他們的終身發展存在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從聾啞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對聾啞兒童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進行培養,可以讓這一群特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因而這一工作也是聾啞兒童心理素質培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在對聾啞學生的這一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聾啞學生對身邊自然環境的變化進行觀察,進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大自然的造化之美進行充分感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社會對殘疾人士的關懷入手,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對人性的善良進行感悟。也可以以聾人大學生周婷婷、殘疾人舞蹈演員邰麗華等殘疾人士的事跡為案例,對聾啞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強化。

三、對聾啞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關注

(一)尊重聾啞兒童的獨特性。對特殊兒童的獨特性的尊重,也是新時期特殊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所表現出來的一大特點。最新出臺的《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要求特殊教育學校要從聾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對教學課程進行設置。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的相關要求,教師需要對聾啞學生自身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進行充分尊重,對聾啞學生自身的獨立人格和精神世界進行充分尊重,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所要關注的問題。為每一個聾啞學生都提供一種相對公平的成長發展機會,可以讓聾啞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二)利用個別化的教育教學手段促進聾啞兒童的發展。針對聾啞學生之間個別差異相對較大的問題,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教師也需要對個別化的教育手段進行運用。對此,特教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要對兒童的障礙的形成原因(先天性因素或者是與事故、疾病等因素有關的后天性因素)、自身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狀況進行了解,進而在對學生的長處和不足之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采用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對生命的尊重是特殊教育所標新出來的主要特點,從聾啞學生培養目標的定位來看,在尊重聾啞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發展能力的培養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對聾啞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提升的一種有效方式。

作者:文婕 單位:桃江縣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王靜.加強聾啞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思考[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05:10-12.

篇4

(1)學生人格發育受到阻礙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學生因幸福家庭的破滅,使學生失去原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內心孤獨無助,社會的傳統偏見和輿論往往使得他們抬不起頭,人格形成上極易產生“缺陷”,很容易出現心理封閉、自卑、憂郁、怯懦、冷漠,逃避與他人接觸等傾向。但在自尊心的作用下,他們產生了極強的反抗性,即使是善意的提醒、正確的建議他們也不會順暢執行,表現出較強的嫉妒、猜疑、主觀偏見等心態。

(2)學生智力發展受到影響

單親家庭的學生,在認知學習的動機和學習態度上都有所改變,這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學習成績的下降對智力發展來講,只能產生負面影響,這種互相惡性影響的嚴重情形,對單親家庭學生智力和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是嚴重的而又難以完全彌補。

(3)學生性格容易發生扭曲

單親家庭所遭遇的危機,會給子女不良的示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子女,造成子女相互適應和包容性嚴重缺乏,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大大影響子女行為的發展,以及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單親家庭學生中不良的個性心理特征,如不及時矯正,定會在學生群體內蔓延,既妨礙了學校的教育管理秩序,又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2.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1)過度保護和溺愛

單親家庭的父母通常認為自己未能給子女一個完整的家庭,虧欠子女,總是希望給子女以愛的補償,盡可能在吃、穿、用、玩或者是零用錢方面滿足子女的需要,這就使得家庭教育走上了一個誤區,結果造成了學生對家長的過分依賴,容易使子女養成好吃懶做、任性放縱、自私蠻橫等不良品質,使子女缺乏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法及生活自理能力。

(2)要求過高,過于嚴厲

單親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比雙親家庭還要高,希望子女從各方面都超過自己達到優秀、完美。他們對子女要求嚴格,但缺少溫暖和關愛,這樣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還會激化矛盾,造成子女與父母間的隔閡,子女形成偏執孤僻、脾氣暴躁、情緒自卑、等不完全性格。失去家庭溫暖的學生,多采用消極被動的方式打發時光,并且主動尋求異性的關心,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學生交友不良、離家出走的原因,甚至一旦受到別有用心人的誘惑,還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單親家庭的學生,多是由父親或母親一方監護。父母一人為了生活要努力工作,因此在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方面常顯得力不從心,這是造成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個普遍現象。另一種情況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托管隔代監護。這種監護很容易出現“隔代親”現象,往往對學生縱容而不利于其成長;同時祖孫兩代思想上的鴻溝和文化知識上的時代差異,勢必造成了監護人不能從思想上引導教育學生,要求他們對學生在學習上作有益的指導更是天方夜譚的事。

3.學校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1)教師責任心不強

一是個別教師中仍存在著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不愿做耐心細致的幫教工作。二是教師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具體工作中存在就事論事的弊端。盡管很多教師都充分認識到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的問題,但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管理工作卻只是停留在思想的認識上,而在實踐教育工作中則缺乏可行的方案和具體的措施,也不可能從學生的家庭背景及心理特質上追根挖源。三是教師工作方法簡單。個別教師因不了解單親家庭學生的情況,在教育上操之過急,嚴厲訓斥、態度粗暴,一旦未能達到教育的預期目的,個別教師還會對他們不信任,甚至喪失教育和管理的信心,更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屢教不改。

(2)德育教育功能沒有有效發揮

篇5

與大黃蜂做“游戲”

1

這篇論文由來自英國德文郡布萊克沃頓小學的25名8歲至10歲的小學生完成,倫敦大學學院的博·洛托博士為他們提供了科學指導。

“據我們所知,這是高質量學術刊物首次發表小學生的論文”,英國皇家學會的發言人告訴記者。皇家學會是具有數百年歷史久負盛名的科學組織,其主辦的《生物學通訊》屬于影響力較大的國際學術刊物,而這篇小學生論文通過了該刊正常的同行評議審稿程序。

小學生們觀察了大黃蜂在實驗裝置中覓食的行為。在他們看來,科學實驗充滿了樂趣,就像是和大黃蜂之間玩的一場游戲。洛托為他們提供了“游戲工具”——一個模擬花朵的有機玻璃面板。面板上有4個方陣,每個方陣中有16個圓圈。這些圓圈可以改變顏色來模擬花朵,圓圈中間有凹槽,用于盛放模擬花蜜的糖水。

孩子們自己設置了游戲規則:當每個方陣周邊為黃色而中間4個圓圈為藍色,或周邊為藍色而中間為黃色時,中間4個圓圈中有糖水。大黃蜂很快就學會了判斷這種模式,到中間“采蜜”成功的幾率高達90%以上。

為了探索大黃蜂如何進行判斷,孩子們還設計了對比實驗。比如將中間4個圓圈改為綠色,而周邊仍是黃色或藍色。結果就整組大黃蜂而言,“采蜜”地點較為分散。說明在第一個試驗中,它們不是簡單地記住到中間采蜜,而是學會了判斷藍黃兩種顏色的組合模式。

科學探索充滿樂趣

3

布萊克沃頓小學的校長戴夫·斯特拉德威克說,與論文相比,更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學校能讓孩子們在玩耍的同時真正參與科學探索的過程,而不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洛托博士則在這篇論文的引言中指出,現在科學課上做的各種實驗,基本都是按照規程操作,論證前人的研究結論,其結果早在預料之中。真正的科學探索是無法預料結果的,重點在于探索過程本身,學校不能只灌輸給學生已有的知識,而應該激勵他們做真正的探索未知的實驗。

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探索未知的過程充滿樂趣,其本質與人類玩耍的天性是一致的,很容易做到寓教于樂。這種樂趣對于大科學家來說也是一樣,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就以此著稱,他曾以“會飛的青蛙”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并曾表示“做科研的時候既能夠玩耍,又能夠領工資,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而這樣做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無法掌握結果。探索未知本就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對此有充分的準備,這也是最終成果的代價。海姆曾表示,他用來“玩耍”的實驗有99%都不成功,但榮獲諾貝爾獎的成果石墨烯卻正出自那1%的實驗中。

綜合新華社報道

獲得全新科學發現

2

篇6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學生的思想逐漸向著多元化發展,然而,在傳統的管理中很難顧及到學生的思想差異性,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問題頻出。隨著我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也在發生積極的改變,而“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這種管理模式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更加精細的服務,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適合學習和發展的環境。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各項管理的規范化,能夠極大的改善后勤人員在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使管理工作更加貼近于學生的需求。另外,“以學生為中心”的后勤管理模式能促進管理人員與學生的互動,有效獲取學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反饋意見,幫助后勤管理部門完善管理方法與策略,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在不斷地改革中日趨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發展。如:后勤部門在管理中非常注重于經濟部分,導致教育功能被極大的忽視,在校園內各種商業網點越來越多,存在很多的經濟活動,校園內的餐廳、超市等被各種營業城所承包,導致經營者一心追逐經濟效益,學校的各項規定無法約束其行為。如,如承包出去的高校食堂,商家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低價購買病死豬肉,并以此為原料生產加工豬肉菜肴,然后再以高價賣給學生,置高校學子的健康于不顧。這只是高校后勤的一個縮影,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說明了高校后勤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其次高校后勤管理各種業務內容與經營內容處在矛盾的位置,經營管理本身是為經營活動提供服務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其發展,主要是為了是經營活動變得更加的合理化,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后勤管理的主要目標則是提高工作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控制成本,經營與管理之間存在矛盾。第三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現象,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制約了后勤管理及服務的質量,后勤部分在管理中普遍存在忽視學生的價值缺陷,最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反饋機制不夠完善。

3.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構建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服務是一門“繁、雜、細、變”的工作。后勤管理服務的涵蓋面非常廣,涉及的內容廣、牽涉的部門多,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長效的工作,一不留意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出現問題,并且后勤管理服務有體現學校門面的作用,必須認真思考,落實有關政策,把工作做到實處。在后勤管理服務的活動中,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憑借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為師生員工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務方法,營造高效服務理念和氛圍。其次,根據學校及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了解在當前社會下,后勤管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更加適合用于學校發展的管理機制。可采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使學校的后勤管理變得更加的規范化、標準化。在后勤管理中不斷增加教學的評估工作,使各項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更加的規范化,不斷完善后勤面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及時處理學生的意見。建立高校盡快理清后勤服務、物業以及管理之間的關系,改變目前商業性質過重的現象,學校可以與商業機構進行談判,爭取學生公寓管理的權利等,不斷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逐漸收回學校食堂的管理權利,不斷引入到競爭機制,保證學生的餐飲安全,與商業機構協商,將學校商業街的權利規劃到后勤管理部門,方便商業街的管理,改變經營混亂的局面。另外學校應逐漸規范后勤制度,在學校的事業經費中增設后勤開支,并把后勤管理模式列入到獎勵中,對于后勤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學校應允許他們有針對性的完成畢業論文,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還需要不斷加強科學技術的使用,減少后勤人員的工作量。其次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發揮出管理制度的優勢,建立更加合理性的組織結構,不斷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在后勤管理模式的構建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實現人性化服務、規范化服務以及主動化服務等,建議高校每個月舉辦一次后勤接待活動,解答現場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超過后勤外的部分問題,也不能忽視,而是詳細記錄下來,反映給上級部門進行處理。對于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給予解決,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4.結束語

篇7

1醫學高職學生主要特點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很復雜,主要分為:一是通過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過對口考試招收的職業高中生;三是3+2等招收的中專、職中生。醫學的特殊性使醫學高職院校學生不但有高職院校學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學習上,醫學學科課程專業性強,科目繁多,學習過程更為艱辛,而且醫學對實踐要求較高,必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這些客觀的條件對學生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學習環境下,醫學高職院校學生薄弱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素質更容易使其產生心理落差,從而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未來規劃上,絕大部分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將自己的職業方向定位在醫院,并不能很好地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以至于很多學生畢業后在家待業,這種僵化的就業思路為學生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在醫德教育上,醫學高職院校學生受自身的素質所限,對于這項教育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也對醫德教育的深化產生了很大的阻力。

2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概述

2.1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對于醫學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管理工作除了配合學校完成班級建設、學生的知識技能教育、學生的基本德育教育、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日常行為的正確引導等多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醫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醫德水平,是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2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首先,對醫學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發現問題,利于學生的安全穩定;其次,對于醫學生來說,有效的學生管理更易于促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就業打好基礎;再次,學生管理過程中加強醫德教育,可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將這種責任感轉化為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最后,探討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相關問題,是提高此類院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為規劃此類院校未來發展道路提供有效途徑。

3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存的問題

3.1管理過程中缺乏醫德教育

醫德是促使醫術發展的原動力,醫德作為一種特殊的道德現象,一直被社會廣泛關注。傳統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注重醫學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及實操訓練,而忽略了醫德教育的強化及深化。這就很容易造成醫學生醫德感缺失,對繁重的課業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對未來沒有目標與規劃。醫學生是未來從事醫療活動的主要力量,他們德術雙馨的素質如何,不僅顯示著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水平,而且折射出我們整個民族的文明進步程度。

3.2管理思想僵化

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主張服從與嚴苛,醫學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在這種管理思想下,學生缺乏活力與創新能力,嚴重的壓抑了現代大學生應有的激情,嚴重背離了高等教育本來的方向。重壓下,醫學生不但不容易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反而對繁重的醫學知識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形成惡性循環。院校過于注重招生和就業,盲目追求名聲,也是造成學生管理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沒有保障的主要原因。

3.3學生管理工作比重失衡

學生管理工作應包括學校管理、家庭管理及社會管理,而學校管理應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但在高職院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集中于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很多任課老師也將維持課堂秩序的責任推給輔導員老師,而其他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不深入學生中間也造成管理脫節現象。由此造成了學校管理存在很大弊端:學生在輔導員老師面前一個樣子上課時一個樣子、學校的活動組織不起來、輔導員老師精力有限學生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等。而在家庭管理方面,家長認為學生教育管理應是學校的責任,將學生送到學校就不管不問,一旦出現問題就質疑學校。而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偏見,從而造成了社會管理缺失。對于醫學類的高職院校,這種工作比重失衡還導致了一個特殊的現象:學生自我醫德約束能力差,缺乏仁愛之心。

4針對現存問題可采取的策略

4.1加強醫德教育采取靈活方式

在思政及法律教育的基礎上,可單獨將醫德教育設立為一門課程。在保證理論教育的基礎上,教師需從教學設計下手,將教材活用滲透醫德教育。例如:可進行角色扮演,設立特定場景,將醫患關系、醫生拿回扣等實例搬上課堂,進行情景劇復現,讓學生在角色中感受現實醫德問題;或者采用一些調查問卷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入直觀的面對醫德缺失所造成的社會問題等,從而做到理解和重視醫德教育。

4.2管理模式全面化、分配方式合理化

采用全面的管理模式即學校要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然后將學校管理作為主力、家庭管理和社會管理進行輔助督促。由此要求學校盡量將一些管理權下放至學生,多成立一些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及自我管理能力;輔導員及學校要經常通過電話、網絡等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家長參與學生管理,并提高家長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學校還需定期將本校管理工作的成果進行對外公布,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通過活動向社會展示學生的高素質,改變社會偏見。對醫學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博愛的情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周文雅 常艷 徐萍萍 單位: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鄭州市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施遠洋.當前醫學高職生醫德教育問題剖析及應對[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4(2):93-94.

篇8

1.借助別具一格的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趨向成熟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教師若能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前導入上下一番功夫,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認識圓”這一章,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圖形,有的學生說到足球,有的說到太陽,還有的說汽車輪胎在這樣的課堂氣氛內,我讓學生把自己說到的圖形畫出來,有的學生拿出了硬幣,有的利用三角板中心的圓形然后我讓學生把畫出的圖形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告訴學生所折的折痕即為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是半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這樣的導入,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接受起知識來也就容易多了。

2.利用數學的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領域中并不缺少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例如對稱美在生活中的體現、黃金分割在舞臺上的運用等。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美,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和廣泛性,從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分數、折率的計算等。根據學生學到的知識,我為他們布置這些方面的作業——到超市搜集折率方面的內容并做出計算;組織學生到公園,讓小學生自己算出買團體票和買個人票的差異讓學生通過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數學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通過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中的很多問題離不開動手、動腦,尤其是一些抽象得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這時教師就應鼓勵學生利用直觀的表格來理解問題的含義。例如雞兔同籠的問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只?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雖饒有興趣,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為了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我讓學生動手制出表格,按順序去尋找問題的結果。待學生明白以后,再鼓勵或引導學生通過其他方法解決類似問題。這樣他們在對問題產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發展、上升為理性認識,找出答案就容易多了。

2.通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想方設法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動腦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鼓勵學生尋找問題的突破點,運用多種方法,探討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互相交流、勇于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收獲了知識,學習興趣得以激發。

三、通過數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9

一、解放思想

鑒于學生對撰寫小論文的認識有限,大多數學生對該活動有畏難情緒,教師可用現有的學生論文作為范例,引導學生看同齡人寫的文章,讓他們感受到其實撰寫論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言之有物、寫之有理,讓人看了有收獲,也就成功了,以此打破學生思想上的僵局。

二、在教學中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滲透能力訓練

請總結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技巧,并設計出相應的例子。

能否弄懂數學某個概念,取決于腦中是否有該概念的模板,而對該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則取決于有多少模板。理解力超常的人,可以一邊在腦中制造模板,一邊吸收外來的信息,他們在腦中有各種各樣的模板,接收來的信息總會和其中一個模板對上號,于是就理解了。所以,人的理解力取決于通過“思考、動腦、動手、觀察”等行動產生了多少模板。基于這個原理,教師可通過引導預習、創造生活情境、組織活動等方式持續不斷地幫助學生制造模板,使得學生的能力螺旋上升。

三、引導閱讀,積累素材

在閱讀的初始階段,對學生進行被動式閱讀教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與閱讀的內容編寫導學案或閱讀提綱,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數學閱讀。在閱讀的高級階段,對學生進行主動式閱讀教學,教會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一般策略,要求學生能全面提高閱讀速度,通過閱讀,整理歸納出閱讀重點,掌握相應的數學思想,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課外閱讀材料包括數學故事、數學報刊雜志、論文集等等。閱讀這類材料時可以通過做閱讀筆記、寫學習心得、編制卡片、復印感興趣的文章等方式進行素材的收集,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中也隨之積累了更多的模板,有益于日后對相關新概念的理解。

四、指導學生開展自主研究活動,撰寫論文

1. 提出課題

課題的產生可以是教材或教師設定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的,選題應秉著有用、有趣、可操作、可探索、可結合平時的數學學習的角度進行。筆者以所在學校為例,分類列舉往屆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能力展示活動”數學科論文比賽部分獲獎學生的論文選題:1. 學習心得類;2. 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啟發,獲得靈感;3. 綜合、概括、總結類。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簡化計算題或證明題;4. 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與自己的數學學習相聯系;5. 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6. 問卷調查類。

2. 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活動與論文撰寫

篇10

【論文關鍵詞】農村小學養成教育細節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年齡尚幼的小學生正值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好習慣終身受益,作為學校教育者,在引導并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通過實踐與學習,我認為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的細節做起。

一、要求要“低”一點

由于農村生活環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一段時間以來,校園里小學生亂扔垃圾的現象很嚴重,特別是中午期間,校門前后紙屑亂飛,垃圾遍地,嚴重影響了校園的環境整潔,破壞了校園的和諧氛圍,讓教師們很頭痛。怎樣糾正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徹底改變校園臟亂差的狀況,筆者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決定從小學生自身行為規范的塑造人手。學校德育處向全校學生發出了第一份“我愛我校,從我做起”的倡議書,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以校為家,共同簽名鄭重承諾:不在校內亂丟一片紙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簡單的簽名,卻許下了一個重重的諾言,同時我們注重每天衛生打掃,加強平時檢查和監督,兩周后校園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一個月后德育處向同學們發出了第二份倡議書“彎彎腰”,要求學生看見紙屑、垃圾撿起它。此項活動自始至終訓練著學生不亂丟亂扔的行為習慣,為凈化校園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育要“實”一點

道德品質是人生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有時候很難把握,我們德育工作者常有這樣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誨,對學生來說收獲甚微。像愛祖國,愛黨之類的大道理,對于生活在殷實家庭的中小學生來說,教育者的語言總是顯得蒼白無力,諸如此類的疑惑和難以把握讓教育者感到尷尬。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小學德育要走出這種“唱高調,不實際”的誤區,一定要從實際生活人手,講究教育實效。如上面例子,怎樣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講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看相關的戰爭影片與書籍,這似乎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遠了。我們應該在教育中讓孩子知道該怎樣好好做人,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并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譬如開展如“好孩子,做家務”的活動。用實際的行動取代高調的口號,讓養成教育變得務實而有效。

三、評價要“細”一點

行為習慣就是生活中的細處,養成好的習慣就是做好生活中、學習中的細小地方。筆者所在的農村小學因為近年來布局調整,學校合并后,學生的素質良莠不齊,為此學校德育處為了便于學校日常規范管理和平時各班級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制定了學校一日常規細則,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細則》,我們認為在小學生良好習慣培養上,應集中在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四個方面,并進一步將四大方面一一細化,如“文明禮儀”這一重點的訓練要點有:1.認真參加升旗儀式;2.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3.尊敬教師,見到教師要主動問候;4.尊敬長輩,學會照顧和感謝親人;5.會使用文明用語;6.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鬧;積極參加活動,觀看比賽或演出時文明有序等。每天學校藍色小隊(負責紀律禮儀檢查),綠色小隊(負責衛生檢查),黃色小隊(負責兩操檢查),紅色小隊(負責文明監督),四個小隊的隊干部依據細則要求對全校各班級常規情況進行檢查評比,鼓勵各班爭創“文明班級”。班主任則依據細則》要求上的規定加深了對班級的常規管理,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方法要“活”一點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是我們對小學生思想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一年級小學生剛從幼兒園步人小學,只有在良好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識、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平時站隊做操時,學生會在班主任老師的引導下說:“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靜齊……”,這樣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有些低年級孩子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老師給他們自編了一個童話,說一個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孩子與文具們的故事,小男孩上課玩弄爸爸給他買的新文具,老師講的課他也聽不進去,文具們不和他交朋友,最后小男孩克服上課開小差的壞習慣,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事實證明,這些充滿著童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兒歌或童話,給我們德育帶來了預期效果。如果我們能把適應未成年人成長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從他們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的事例,通過深入淺出的載體,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生動典型的故事,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良好的效果。接下來的日子里課堂上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也總能看到他們端坐的身影。此時此刻,筆者不禁想起烏申斯基說過的一句話:“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的。”與其嚴肅地說上幾十旬“上課不要做小動作”的話,不如用愉快的心情和孩子們一起走進童話世界。

五、懲罰要“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