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詞范文

時間:2023-03-26 02:39: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散文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散文詩詞

篇1

1.從“歹”,本義:危險。例句: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2.引申義:①副詞。大概,恐怕。例句: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②副詞。近于,接近。例句: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3.通假義:通“怠”,懶惰。例句:思而不學則殆。

1.讀dāng,繁體字為,從“田”,表示兩塊田相當、相等。本義:相抵,相當。例句: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

2.引申義:①掌管,擔當。例句:人君當神器之重。②判罰,判罪。例句:該當何罪?③抵擋,擋住。例句:有大石當中流。④面對。例句:然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⑤應當,必定。例句: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3.讀dàng,①恰當。例句:名我固當。②當作。例句:安步以當車。

1.從“”。本義:路,道路。例句: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引申義:①途徑,方法。例句:策之不以其道。②道義,正道。例句:邦無道則愚。③主張,思想,學說。例句:于是廢先王之道。④說,談論。例句:仲尼之徒無道恒文之事者。

3.通假義:通“導”,引導,疏導。例句:不如小決使道。

1.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著財貨,指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例句:雖不得魚,無后災。

2.引申義:①正確的、對的。例句:此言得之。②能夠,可以。例句:未得與項羽相見。③得意,滿足。例句:志得意滿。

3.通假義:通“德”,感激。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4.固定結構“得無……乎”,莫不是,該不會。例句:日食飲得無衰乎?

1.本義:量長短。例句: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

2.引申義:①推測,估計。例句:度我至軍中,公乃入。②考慮。例句:度義而后動。③尺寸,尺碼。例句:乃曰“吾忘持度”。④限度,法度。例句: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⑤制度,法度。例句: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⑥度量。例句:常有大度。⑦量詞、次、回、個。例句:崔九堂前幾度聞。⑧譜曲。例句: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⑨過。例句:春風不度玉門關。

1.本義:不對的,不合理的。例句:覺今是而昨非。

2.引申義:①不,沒有。例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②責怪,反對。例句:而墨子非之。③不是。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④除非,除了。例句: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⑤意外的變故。例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1.本義:回來,返回。例句:昭王南征而不復。

2.引申義:①恢復。例句: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②再,又。例句: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③重復。例句:山重水復疑無路。④回答。例句:王辭而不復。⑤報復。例句:有北面復匈奴之志。⑥復算,追究。例句: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1.本義:背東西,以背載物。例句: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引申義:①擔負,使……承擔。例句: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②依仗,憑借。例句:秦貪,負其強。③對不起,辜負。例句: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④違背,背棄。例句: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⑤失敗。例句: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⑥覆蓋。例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1.本義:遮陽避雨的用具。例句:日初出大如車蓋。

2.引申義:①遮蓋。例句:覆蓋周密無際。②壓倒,勝過。例句: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③大概,大約。例句: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④通“盍”,何,怎么。例句:拔蓋至此乎?⑤表肯定判斷、原來是。例句: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1.本義:緣故。例句:既克,公問其故。

2.引申義:①事,事故。例句: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②舊,與“新”相對。例句: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③衰老。例句:暮去朝來顏色故。④仍然。例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⑤故意,特意。例句:故遣將守關者。⑥原來,本來。例句:此物故非西產(chǎn)。⑦故事:舊事,前例。例句: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篇2

一、首先可以通過對語法結構的類比分析來確定文言實詞的詞性。

一詞多義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現(xiàn)象,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一個“朝”字就有三種義項:

①早晨――朝服衣冠

②朝廷――于是入朝見威王

③朝見――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這里“朝”的三個義項之間的區(qū)別還比較明顯,但是有些文言實詞的幾個義項間的差別卻不是很明顯,如《勸學》文后練習中“絕”字的5個義項: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②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③以為妙絕

④佛印絕類彌勒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這時要想馬上給出準確的解釋就比較困難。這時利用語法結構先來確定多義詞的詞性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在詞義上差別很大,但句子的語法結構基本上還是一致的。除了一個特殊句式――“倒裝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狀+謂+定+賓”的順序排列的,所以其相應成份上的詞的詞性也與現(xiàn)代漢語相一致。即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一般是形容詞,狀語一般是副詞。比如“他艱難地挪動肥胖的身體”這個句子中,“他”是主語,“挪動”是謂語動詞,“身體”是賓語,“艱難”是修飾謂語動詞“挪動”的狀語,“肥胖”是修飾賓語“身體”的定語。如此看下來,詞性、語序這些常規(guī)的語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另外,在文言文的句子中,什么成份都能省略,唯獨謂語動詞不能省略。所以我們解釋實詞時就可通過分析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所充當?shù)某煞菹扰卸ㄋ脑~性,進而推知它的意思。

如對上文中“絕”字的解析如下:

①句中“絕”前面是主語“群響”和一個字“畢”,這里“畢”不可能是謂語而只能是修飾“絕”的狀語,否則結合上下文講不通,由此可推知這個“絕”在句中的語法成份當是謂語,是動語,譯為“停止”。

②句中“絕”字修飾的是賓語“境”,可知“絕”在這里當是形容詞作定語,解釋為“與世隔絕的”。

③句中“絕”修飾的是形容詞“妙”,句中成份當是副詞作補語,可意譯為“到了極點”。

④句中“絕”修飾的是謂語動詞“類”,當是副詞作狀語,解釋為“非常”。

⑤句中“絕”后面跟的是賓語“江河”,推測可能是動詞作謂語,譯為“渡過”符合上下文的語境。

以上對“絕”字5個義項的分析,倘能一眼看出詞義自是最好,倘不能一眼看出,則很有必要由分析句子成份入手以首先確定詞性。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2015新課標I卷)

【解析】“吾君可帝中國爾”這幾個詞表面上分析都不是動詞,顯然是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既然文言文句子中必須要有謂語動詞,那么這里必須要有一個字解釋成動詞。只要稍加琢磨,一般的考生都能夠將這個動詞定位在“帝”。再用聯(lián)想法與組詞法,“稱帝”這個義項應該容易得出。譯文:我只知道我們的君主可以稱帝統(tǒng)治中原這片土地。

二、可以借助同位置詞義對舉關系來推測實詞詞義。

文言文中為了強調(diào)表達的效果,作者常常在一句話中將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兩個詞在相同的語法位置上并列出現(xiàn),形成對舉關系。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對舉關系來推測兩個實詞中較難的那一個實詞的詞義。

課文例句:

①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六國論》)

②通五經(jīng),貫六藝 (《張衡傳》)

③深林兮驚層顛 (《夢游天姥吟留別》)

④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 (《過秦論》)

⑤時濃霧半作半止 (《游黃山記》)

【解析】①②③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可以互為釋義。它們的義項分別是①更加②精通③使……戰(zhàn)震驚。④句中“蒙”和“因”的意思相近,“因”解釋為“沿用、沿襲”,由此再結合“蒙”的上下文可以推斷“蒙”為“繼承”義。⑤句中“作”和“止”的意思應該相反,“止”是“停止”義,那么可以反向推知“作”當為“起來”義。

【例2】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2015四川卷)

【解析】此句中“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兩個句子的結構相同,意思也應該相近。現(xiàn)代漢語中“積累”這個詞在本句中被分成了兩個詞,成對舉關系,所以它們的意思應該是一樣的。此外前一句“成”與后一句的“崇”都是動詞,意思也應該一樣。而且本句中“一勺”與“微塵”,“江河”與“峻極”都可以相互參照來翻譯。譯文:然而積累每一勺水來形成江河,積累微小的灰塵來形成崇山峻嶺。

三、不及物動詞帶賓語屬“使動、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意動用法是詞類活用中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名詞、形容詞、不及物動詞通常是不帶賓語的,帶上賓語就成為使動或意動用法了。帶賓語是這類詞活用的基本標志。

【例3】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問。(2014山東卷)

【解析】此句中的“活”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此句中卻帶了賓語,因此肯定是詞類活用。這個詞在課文《鴻門宴》中也出現(xiàn)過:“項伯殺人,臣活之。”(項伯殺了人,我讓他活了下來。)考生只要牢記判斷標準,對這個使動用法的翻譯肯定不成問題。譯文:皇帝讀了奏表,說:“誰說方氏沒有人才呢?這就可以讓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國珍,不再問罪。

以上介紹了推斷實詞詞義時應掌握的三個技巧,當然它們不是靈丹妙藥,只是在釋義困難時可以拿來試一試。對實詞的理解,關鍵還是看這個詞所處的具體語境,一切推斷的技巧都應在具體的語境中發(fā)揮作用。

【文言實詞鞏固訓練】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②,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注釋①盍:為何不。②垣墉:墻壁。

下列加點實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乞貓于中山 乞:乞求

B.其子患之 患:擔心

C.不病于無雞乎 病:疾病

D.去饑寒猶遠 去:距離

篇3

有一天

感覺黑板上的字有些模糊

我知道

眼睛又要加深它的度數(shù)

優(yōu)惠卡

是眼鏡店專門送到學校的

想到錢

就很容易看見媽媽的辛苦

忽然間

我設想眼睛從此失去光明

如盲人

世界沒有了色彩沒有了路

一輩子該有多么漫長和多么孤獨

親朋們

所有的歡樂將被這黑暗擋住

一雙眼

使它像雷達搜尋知識天空

懂感恩

讓心明眼亮通達世事萬物

假如忽視了媽媽

這是離我最近的親人

近的之間沒有一點縫隙

以至于

我把她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直到有一天媽媽病了

我才感到她其實很脆弱

弱到我的一個脾氣

都能讓她心神不定

弱到原本是我的缺點

最后竟成了她的愧疚和負擔

而她的肩頭

是那樣的瘦小

如果哪一天

媽媽真的沒從病床上爬起來

我的世界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

從現(xiàn)在起做個細心地孩子

那就一定能品出幸福的滋味

假如忽視了一

雙手的衛(wèi)生

別小看十個指甲里埋伏的敵軍

他們默默吸取了

我經(jīng)手的每種有害物質(zhì)

然后利用我的疏忽

在美食的掩蓋下

紛紛沖進我的腹地

一旦集結完畢

就立即向我發(fā)動猛烈進攻

這時我常常猝不及防

屬于我的勇敢的士兵們

不論從數(shù)量還是裝備上

都不是敵軍的對手

各種有害物質(zhì)構成了強大的火力

我的士兵的尸體堆積如山

篇4

2031年那年我35歲,當時,我是和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差不多齊名的科學家。我雖然沒有得過諾貝爾獎,但是我的許多發(fā)明已經(jīng)給社會和人們帶來了方便和進步。我最擅長軍事方面的研究,有許多武器當時還不為人知。2031年發(fā)生了世界大戰(zhàn),我的武器派上了用途,大展身手,為國家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那是2031年夏天的一天......

“轟隆隆”一枚PAO彈在我的研究所邊上爆炸,我研究所震了一下,但卻完好無損,我毫我感覺,依然繼續(xù)我的研究。“轟”又一枚PAO彈飛來,我的研究所一下子無影無蹤,當人們認為它已經(jīng)被PAO彈擊中炸毀了的時候,卻聽到了我的笑聲傳來。哈哈。原來我的研究所被我的仿真幻影所屏蔽。這時,從地上緩緩升上來一個研究所,我從里面笑的東倒西歪的走了出來,但我自己卻怎么也走不過外面的黃圈圈保護層。別人看到了,說“姚博士,這個東西是什么時候研究出來的呀?我們怎么都不知道。”我笑著說“早就有了,早就有了。”忽然,又一枚飛彈襲來,這枚飛彈一碰到黃圈圈形成的保護層,立刻便支離破碎,不成彈樣了。當然,我的研究所肯定沒有事。我立刻停止了笑容,一臉嚴肅地命令“保護層消失,飛機形無敵導彈出動。”導彈從我的研究所上方飛起,向美國大陸飛去。我和助手來到了監(jiān)視器前,我對他說,“看,這就是導彈,它已經(jīng)向美國大陸俯沖了。”

美國大陸的人都異常慌張,全部跪地求饒,連美國總統(tǒng)也不例外,我于是便將導彈收回,我們又一次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篇5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緒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tǒng)治中國達四十七年之久,晚清“第一女人”的稱呼可謂是名至實歸。作為晚清“第一女人”的鐵腕執(zhí)政恐怕是早已家喻戶曉,但走下龍椅、離開鳳床的慈禧也有她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以及諸多特殊嗜好,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議。這里講述的就是慈禧太后在過年時的三大特殊嗜好:下廚、收禮、看大戲。

裕德齡曾在宮里侍候過慈禧太后兩年時間,后來在隨丈夫定居美國后,她用英文寫成了《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回憶錄,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宮里過年的情況,對晚清“第一女人”慈禧過年時的三大嗜好的細節(jié)有頗為詳細的記錄。

一、下廚:每逢過年,慈禧總喜歡親自下廚。

大年三十前一星期,慈禧就開始“放假”了,不再處理國事。國印封置,直到來年再拿出來用。從德齡的回憶中可以看出,貴為天尊、過慣衣來伸手飯來嘴口生活的慈禧,過年時會如普通家庭主婦那般,要親自動一動手,做糕餅就是一項。糕餅備新年祭祀用的,慈禧顯得很虔誠,“第一塊糕餅要由太后親自來做。當太后說要開始做餅時,大家都跟她走進一間專為做餅而設的房里。餅是將面粉、糖和酵母混合起來,揉成面團,然后再上鍋蒸,它就馬上跟面包一樣發(fā)起來。誰做的餅發(fā)得最厚,誰就被認為是神最喜歡的,運氣一定最好。太后做的餅發(fā)得最高,我們都向她祝賀,她自己也很高興。后來她又命我們每人都做一個,結果我們做的都不如太后的好。”慈禧真是做最好?不是,是宮妃、侍女有意做不好,討慈禧高興的。

百姓人家的“祭灶”,宮里也要過。而且慈禧很看重,偶爾還會和下人說個笑話,“糖果預備好后,我們立將這些東西擺在專為敬灶神而設的桌子上。太后扭身對大廚說:‘當心,灶神就要到天上報告一年中你偷了多少東西,馬上就要降罰于你的’。”

過年貼“福”字是百姓人家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慈禧也挺當回事情的。慈禧還有一大愛好,喜歡寫“福”字送給大臣幕僚,這或許也是她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祭灶后第二天一大早,慈禧便會來到大殿,其時大張的紅黃綠各色紙早已預備好放在案上,她拿起一支大筆,在紙上書寫“壽” “福”字。一“福”值千金,能得到慈禧親手寫的字,自然是一份莫大的榮耀。但這些字卻不一定全是慈禧手寫的,德齡回憶,“寫累了,就讓宮妃或文書。”

二、收禮:逢年過節(jié),慈禧最喜歡收受賀禮。

慈禧很喜歡過年,除了熱鬧外,還可收到很多貴重的年禮,這些后來都成了她的陪葬品。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掘開慈禧的定東陵,盜得了大量的珍寶,極受慈禧青睞的大太監(jiān)李蓮英嗣長子李成武,在其《愛月軒筆記》對這些陪葬珍寶有詳盡的記述,對陪葬品的數(shù)量和價值都有說明,據(jù)說光是置放在慈禧腳兩邊的翡翠西瓜,就值白銀二百二十萬兩。這么多的珍寶不少來是她過壽和過年節(jié)時收受的禮物。

慈禧對送她的年禮很在乎,會一件件看,喜歡的就留下來用,不用的就鎖進庫內(nèi),也許再不去看上一眼了。這些禮物包括細小的用品、珠寶、綢緞,甚至還有衣服,應有盡有。慈禧二十八歲與慈安一齊“垂簾聽政”,至她七十四歲死去,執(zhí)掌大清江山長達近半個世紀,每年過年要收到多少禮物?有時一年就能收到滿滿幾個房間。因為禮物太多,慈禧設有專門收藏間,這就是“鎖在庫內(nèi)”一說的由來,德齡就管過這個“倉庫”。慈禧地宮中陪葬品價值白銀億兩,有不少人對此一直感到疑惑,哪來那么多珍寶?看到這應該明白一點了吧。

慈禧很在乎年禮,臣子則把送年禮看作是巴結晚清“第一女人”、引起她青睞的絕佳機會。做直隸總督時送給慈禧的年禮是一件十分奢華的黃緞袍,這件事外人很少知道。怎樣的奢華?上面用各種顏色的鉆石、珍珠鑲成一朵牡丹花,葉子是綠寶石的。慈禧一眼就看中了送的禮物,喜歡得不得了。德齡透露,新年第一天,慈禧就穿到了身上,但因為鑲滿了寶石,太重了,穿起來可能不是太舒服,后來就收藏了起來。有一次,慈禧要接見一位外交官,德齡勸她穿上這件衣服,慈禧沒有采納,可能就是太重的原因。實際上,可能根本就未把這年禮當件衣服送啊,不過是把珠寶鑲到衣服上,比直接送珠寶更巧妙而已,慈禧竟然還真穿了一天,真有她的。這件“寶衣”后來也應該進了慈禧的地宮,陪葬了。

是個很會送禮的人,他審時度勢,拍馬有方,有的官員卻忽視了這一點,禮雖重卻不稱慈禧的意。比如,慈禧如果有了,再送類似的,她就不會覺得稀罕。德齡姐妹倆與母親送一些他們從法國帶來的鏡子、香水及各式化妝品,這些都是當年國內(nèi)看不到的稀罕物,慈禧十分高興。而就在同一年春節(jié),知道慈禧喜愛珍珠的兩廣總督與一樣,也送了份極為貴重的禮物,是四袋上好的珍珠,每袋至少有千粒,大小一樣,式樣相同。德齡透露,慈禧已有許多珍珠,對這個禮物沒太在意,只說了一句“還好!”可見過年送禮也不能隨便送的,得動腦筋,得注意受禮對象的喜好,否則花了大錢可能還不落好。

慈禧有極強的虛榮心,除了臣子要給她年禮,皇帝、皇后和宮妃們也不例外,但相比大臣送珍寶什么的,慈禧對家人、身邊人送的禮物,更看重親情的含量,所以多是些親手做的東西,比如鞋、手帕、圍脖、手袋之類。丫頭、太監(jiān)們,往往送一些糕餅點心之類的東西。

慈禧是大清朝的“老佛爺”,平時上下就是圍著她一個人轉,順從她的旨意,過年了則更是。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慈禧要去敬神和祭祖。下午兩點,要行“辭歲典禮”,在皇后的帶領下,宮妃、家人、侍從等依等級高下排列成行,一齊向太后叩頭。禮儀結束后,慈神要出點“血”,給每個人一只紅緞做成的繡金小錢袋,里面放著一些壓歲錢。

大年三十的晚上,慈禧太后的娛樂活動就是擲骰子。據(jù)裕德齡回憶,“沒有一個人想上床睡覺。太后提議我們玩骰子,給每人賞一些錢,多的達二百兩。她讓我們用心點,贏錢才好。我們當然是極用心的,生怕贏了太后的錢。”但玩夠了,慈禧“開心一 ”就到了,會把她自己贏的錢都放到地上,讓大家都來搶,以此取樂。于宮女下人都一擁而上,拼命搶奪,讓慈禧開心。以后幾天,慈禧都會玩“撒錢”的游戲,有錢“搶”,大家也開心。

三、看大戲:大年初一,慈禧的必備節(jié)目就是看大戲。

天快亮時已是大年初一了,玩了一夜的慈禧肯定累了,會回房休息。在她醒后,宮女會捧著幾盤代表平安的蘋果,幾盤代表長壽的青果,表示更新的蓮心,到慈禧的房間,討她的歡心。慈禧見了高興,也要對大家說幾句祝福的吉祥話。”這時候,大家都要站在旁邊,等她梳洗完畢,向她拜年。之后,大家才會給皇帝和皇后拜年。

據(jù)故宮專家向斯所著的《女人慈禧》一書介紹,慈禧最喜歡聽戲,而且最喜歡聽的是戲。為這,大太監(jiān)安德海特地在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絕倫的大戲樓,供慈禧看戲。還專門召集了一班梨園子弟,排演戲劇,尤其是在戲方面下大功夫,博慈禧一樂。有時候戲太下流,連陪聽的皇后都覺得坐不住。大年初一,戲自然是少不了的,根據(jù)慈禧的意思,會在宮內(nèi)的院子里臨時搭一個戲臺。慈禧一般坐在靠近客人和宮妃用的走廊附近,當然包括皇帝皇后在內(nèi),家人、身邊人都要陪她看戲。

篇6

過了一會兒,哥哥回來了。他看見父親在我的房間里,有些擔心,害怕我的事已經(jīng)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于是,他來到我的房間,對父親說:“父親,那個,您怎么這么早就回來了?”父親笑著說:“臭小子,我回來的還算早嗎?”接著,我們都笑了。

又過了一天……啊哈,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哦對了,從今天開始,我就要正式訓練了!首先就是散打,父親先讓哥哥教我的散打(哥哥的散打可是一級棒)……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哥哥才讓我休息了一會。唉,要成為散打高手可不是鬧著玩的啊(小潔,閉嘴!)。就這樣一天下來了,我累的腰酸背痛。(氣死我了,哥哥也不講點情面!)

今天,繼續(xù)訓練。唉,要是我一下子就像哥哥那樣成為散打高手就好了。(可惜沒有人能滿足我的這個愿望!)

就這樣,我度過了幾天……

又是一個周末,父親突然過來了,說是要教我軍事。耶!我好高興啊!

篇7

一、吟詠朗誦,生字正音,敦促學生提前預習

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于有著鮮明的節(jié)奏、和諧的韻腳,本用于吟唱的詩詞來說,只有高聲誦讀、反復吟哦才能夠真切體會到詩詞中蘊含的深沉的人類情感,引起一種在更高的精神層次上的共鳴。當然,對初讀古詩詞的中學生不宜要求過高,通過課堂講解之前對他們的誦讀要求,使其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預先的情感與語言鋪墊即可。

學生在接觸古詩詞時,往往會遇到一些生字詞或未曾掌握的多音字,給閱讀和理解課文造成障礙。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標出生字詞,首先結合上下文揣測字面意思然后使用工具書對照。在此基礎上仍然不能貫通文意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好標記,等待老師講解。

如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即采取以上步驟讓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對詩篇結尾“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強烈的呼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詩中的“霄”字等生僻字也做了主動學習。

二、發(fā)揚傳統(tǒng),情景教學,引導學生用心感受

古詩詞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其講授也有源遠流長的一套理論體系和具體方法,例如知人論世、文以載道等文學觀念和句讀、批注等細讀方法。這些內(nèi)容一直被應用于我國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是非常有助于對詩詞的鑒賞的。在當今社會的語文教育中,我們可以繼承和改進這一傳統(tǒng),使其在新形勢下發(fā)揮功用。

當然,中學語文課堂也要貫徹最新的科學教育理念,例如情境教學法。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詞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認為我國古詩詞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意境”。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去體會詩詞中所營造的意境呢?根據(jù)情境教學法的理論,我們可以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設置適當?shù)那榫常饘W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準確把握到詩詞中蘊含的美妙意境。

如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時,對其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千古名句即采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使學生們了解王維作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風格和他寫作此詩時的個人經(jīng)歷,再告知以何為古詩詞中所講究的“煉字”與平仄對仗的格律,讓學生們在中國文學理論的背景下細細體味這兩句詩的妙處。接著利用電教設備,綜合運用音樂、圖片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xiàn)詩中所描繪景色的直觀形象,也可以請親身經(jīng)歷過大漠風光的同學講述一下自己當時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在多個角度上去體會詩句所營造的意境,感受短短十個字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三、課堂延伸,課外拓展,激勵學生積極閱讀

新課改以來,課本中的古詩詞篇目無論從質(zhì)上還是從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對于浩瀚無際的五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來說,所擷取的只能是滄海一粟。要使學生們對中國古詩詞、中國古典文學能有相對完善的認知,或者說開發(fā)同學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傳統(tǒng)人文素養(yǎng),就必須使他們的閱讀視野更為開闊,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

在課堂教學上,無論是在教學進程中還是教學任務完成以后,教師都應該有意識地引入一些課本之外的詩詞知識,例如相關作家并未收入課本的名篇和代表作,基本粗淺的詩詞創(chuàng)作要求與形式,清晰概括的詩詞流變及發(fā)展史等等。這就對教師自身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自己要學識淵博、思維靈敏,雖然不可能要求中學老師像專業(yè)學者那樣學富五車,但也要努力去不斷提高其自身的學養(yǎng),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在恰當?shù)臅r刻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潛移默化之中用知識滋潤學生的心靈;二是把握好課堂延伸的度,畢竟青少年學生尚處于心智發(fā)育階段,學習和接受能力有限,課業(yè)負擔也很重。學習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強塞給學生一些枯燥晦澀、過于艱難的古詩詞文本或理論,破壞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不能夠對課本之外的延伸知識做硬性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語文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它還有第二課堂——課外閱讀。青少年需要有大量的時間用來進行課外閱讀,用以補充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讀寫能力。課外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引,為了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詞,教師需要嚴格篩選一些名家名作,有系統(tǒng)、有條理地指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并及時應對學生的反饋。

總之,古詩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活動,教師應當設立良好的教學步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呈現(xiàn)一個豐富多彩、氣象萬千的文學世界。

篇8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應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青蓮居士當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一個是詩仙俠士,一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一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它們也許是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嘆息;也許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后世的一代又一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篇9

關鍵詞: 文科實驗改革 觀念轉變 三個層次

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是高校的中心任務。近年來,為了高質(zhì)量地建設學科和培養(yǎng)人才,各高校的文科學系對文科實驗和文科實驗室建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有所提升,開展了一些工作,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文社會學科研究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也為文科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打下了基礎。但文科實驗建設與理工類實驗相比較,還顯得非常落后,普遍存在著資金不足、設備落后、管理人員欠缺、實驗開出率較低、實驗方法陳舊等各方面問題。這說明,我們對文科實驗重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改革的力度還需要努力加大。

我們認為,要使各高校對文科實驗有足夠的重視,要使各高校加大對文科實驗改革的力度,就必須在高校中實現(xiàn)三個層次的觀念轉變。

一、高校管理層的觀念轉變

高校管理層是高校行政的主體,掌控著高校的財政及各方面資源,決策著高校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目標。如果高校管理層對文科實驗建設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則文科實驗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就無從談起。而在當前各個高校中,這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不少高校管理者對文科實驗的認識比較落后,或者認為文科不需要實驗室,或者認為文科只需要簡單的實驗室,能夠存放一些資料和設備就可以了。這種觀念已經(jīng)跟不上文科實驗改革和發(fā)展的形勢。實際上,“傳統(tǒng)文科實驗室的功能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驗證和演示,隨著現(xiàn)代科學不斷地分化、綜合,傳統(tǒng)文科實驗室的功能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文科發(fā)展的需要。新的文科實驗室的任務是結合文科各學科和綜合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與特點,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等先進設備和教學手段,對信息進行系統(tǒng)分析,構造虛擬環(huán)境,進行仿真、模擬,解決現(xiàn)代人文科學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社會問題”。[1]可見,只有高校管理層認識到這一點,才會把更多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投放到文科實驗的改革發(fā)展中去,從而更快地、更高質(zhì)量地促進文科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以外國語專業(yè)為例,以前的實驗教學只需要簡單的語音室就可以了,但現(xiàn)在各高校紛紛開設涉外文秘專業(yè),就有必要建立起綜合語言訓練和文秘操演等多種學科因素的多功能實驗室。這就需要學校管理層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

二、高校文科教師的觀念轉變

高校教師是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對人才培養(yǎng)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來說,高校教師的教學可以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因為在活動空間、教學媒介、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而顯得相對獨立,但在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和目標上應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不過,同樣是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高校教師普遍認為高校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從屬于理論教學。結果是各個高校理論教學有較完善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的選擇都有嚴格的安排,有比較成熟的管理和評估制度,而相比之下,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大多依附于理論教學,連自身的的實驗教學計劃、實驗大綱、實驗教案都沒有。[2]理工類教師都有輕視實驗課的潛意識,文科教師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文科實驗要改革發(fā)展,文科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這方面,人民大學的文科教育改革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它打破了一位教師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筆的舊教育模式,創(chuàng)立了重文理滲透、重實驗、重了解社會的新型文科教育模式,把單純的課堂講授發(fā)展為課堂講授與現(xiàn)代化實驗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起到了改變學生知識結構、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作用。

三、高校廣大文科學生的觀念轉變

當前中國社會非常強調(diào)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離不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離不開對實驗課程的高度重視。然而受傳統(tǒng)學習觀念影響,學生尤其是文科學生,往往把實驗課程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認為只要把課本知識學好了,就等于把學習搞好了。這種錯誤的或者說有偏頗的學習觀念,導致很多學生眼高手低,理論考試可以拿高分,但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差,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無所適從。其實,文科實驗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文科實驗教學有著課堂理論教學不能代替的獨特作用,實驗教學不僅傳授學生以知識和技術,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風,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思維方法和工作方式,人文素質(zhì)的綜合提高與實驗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3]所以文科大學生要主動轉變觀念,在學習中多動腦動手,多實驗實踐,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總而言之,中國社會發(fā)展、高校學科建設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促使我們高度重視文科實驗的改革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10

沒有想到,這次出版的竟然是一本散文詩歌集。由此看來,承林同志對小說、詩詞、散文等各種文學題材的創(chuàng)作均有所嘗試,已有所收獲,這著實難能可貴。更為可貴的是,承林同志多年來,在兢兢業(yè)業(y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堅持筆耕,把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一種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感悟、生活的情趣,寫得舒展自在,寫得有滋有味。

《溪水竹風》從多方面展現(xiàn)了作者的才思與情感,思考與感悟。透過“情系東風”,可以看到他對東風公司的熱愛與贊美、對東風事業(yè)發(fā)展的關注和思考;在“親情無限”中可以看到他對親情家族、家鄉(xiāng)故土的珍視與眷戀;在“山水情懷”中可以看到他對山水風物、地理人文的欣賞與吟嘆。通過“詩詞風雅”,可以賞析到100首五言藏頭詩和100首七言藏頭詩,感嘆他在藏頭詩創(chuàng)作上的獨到之處。還有抒懷的詩歌和填寫的詞韻等,領略到作者對詩詞歌賦的風雅情趣。通過“情系汶川”,可以鏡鑒他的赤子情懷。

《溪水竹風》作者自謙為“細小山澗溪水,微弱荒野竹風”,但透過這些散文、詩歌,從字里行間則能夠感受到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對文學的癡迷;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也能夠感受到業(yè)余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