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賞范文
時間:2023-03-25 20:00: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散文欣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抒情散文的文體特征——情景交融,形散神聚
抒情散文以抒發主觀情感為寫作出發點,因此文中之景往往是情感的外化物。換句話說,就是抒情散文中的寫景是為達到抒情的目的。譬如,同樣是秋色,在命運多舛的郁達夫眼中就是“清、靜、悲涼”的,而在善于對生命和生存作詩性闡釋的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眼中則是“堅硬而明亮的金屬季”。由此可見,誠如古人所言——“以我之眼觀萬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抒情散文最見作者的性靈。
抒情散文所選之景往往不局限于一時一地。比如,《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就由眼前的荷塘聯想到六朝時江南采蓮的情景,并引用梁元帝《采蓮賦》和《西洲曲》作了印證;《故都的秋》中則有陶然亭的蘆花、潭柘寺的鐘聲,甚至還有南國普陀山的涼霧和荔枝灣的殘荷等。這些描寫時間跨度大,空間轉化快,景物意象多,表面上看似乎很散很亂,但實際上卻排列得非常有序,被一根貫穿全文的感情之線連接著:《荷塘月色》中的這根感情之線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故都的秋》中的這根感情之線是“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值得注意的是,抒情散文中這些體現感情線索的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抓住它們閱讀鑒賞文章可以收到綱舉目張之效。
二、抒情散文的鑒賞思路——鑒賞手法,緣景明情
抒情散文往往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運用聯想或想象對景物進行生動描繪。這樣做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還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所以,閱讀鑒賞抒情散文一定要先了解文章的寫景方法。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充分體現了抒情散文寫景手法的多樣化:直接描寫田田的葉子、零星的白花、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由靜而動,全方位地描繪荷花的形、味、色、聲,動靜相宜,虛實相生,層次井然,豐富而不凌亂,很好地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月光難以描摹,就以“霧”“樹影”間接烘托。
閱讀鑒賞抒情散文,還要發揮聯想,展開想象,將自己置身于作者描繪的情境中,感受景外之情和言外之意。比如,何其芳《雨前》中的那只遠來的鷹就是作者對現實不滿且渴望投身火熱生活的象征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其揭示的正是這種緣景明情的抒情散文鑒賞方法。
三、抒情散文的鑒賞重點——感受風格,品味語言
景物描寫通常是一般抒情散文的重要寫作內容。因此,閱讀鑒賞抒情散文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文章的文眼和直接議論或抒情的詞語和句子,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二是品味文章中的摹狀性詞語——這些詞語往往會在描摹景物或事物的特征中表現作者的情感;三是主要從修辭、句式等角度入手品味語言形式上的外在美和表情達意方面的意蘊美,如《漢家寨》就是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諸多修辭手法,形象地描摹了隔壁荒灘的蒼涼廣袤,突出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語言可謂于綿密中見生動。
四、抒情散文的賞寫要領——規范寫作,彰顯個性
寫鑒賞抒情散文的文章一般應涉及三個問題:一是作者寫了什么;二是作者是怎樣寫的;三是深層次闡述閱讀感受。關于作者寫了什么,無外乎就是要分析作者所寫之“景”與所抒之“情”的特點與關系;關于作者是怎樣寫的,無外乎就是要重點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結構安排、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等;關于個性闡述閱讀感受,就是要寫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或收獲。這里所說的規范寫作,是指寫鑒賞抒情散文的文章時要適當運用鑒賞術語,如手法之“形散神聚”“以小見大”“虛實結合”“疏密相間”等,風格之“魯迅式的幽憤深廣、老辣犀利”“徐志摩式的清瑩流麗、奔放不羈”“巴金式的真誠執著、不事雕琢”“朱自清式的文情并茂、縝密細致”等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寫鑒賞抒情散文的文章最忌面面俱到卻是淺嘗輒止或長篇大論卻是人云亦云。為此,寫這類文章一定要選擇最有感觸的點深入闡述,力求“讀”出個性和新意。比如,同是寫北平,土生土長的北平人老舍選擇了和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場景或物件,并將之與巴黎、倫敦等世界名城對比,突出了游子心中北平的家的感覺,不僅極富情趣,而且親切感人;《動人的北平》則用對照的手法寫了北平的包容大度,文中林語堂“扮演”的顯然是一個正在進行文化旅游的游客,因為他對北平的欣賞多于熱愛……
篇2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鴨子》是一首優美的敘述性散文,作者緊緊圍繞鴨子的夢想這根主線,通過優美的詞句、重復的句式、富有節奏的旋律,將鴨子的彩色夢想表露無遺。作品形象鮮明,緊扣主線,情節簡潔,富有童趣和詩意。除了帶給孩子豐富的文字美感、節奏美感和溫馨無比的意境之美,最后的結局安排也讓我們露出會心一笑。
本次語言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大班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文字美、節奏美和溫馨無比的意境美;了解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知道夢想不能全部實現,但也要快樂生活。
(二)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簡單事物之間的關聯變化也有所了解,能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系個人已有經驗進行擴展想象。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感知作品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一定的藝術想象力和感悟力。
作品雖好,但作為大班教材使用,還需要適當修改,原因有二:
1 相對大班幼兒而言,原散文結構比較松散,冗長,是AB、C、DB式的結構,考慮到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改為AB、CB式結構,便于理解掌握。
2 散文中有些句子比較冗長,且句式規律不明顯,不利于幼兒理解和記憶,適當修改,句式更為工整、有規律,還降低了難度,易于幼兒理解和誦讀。
(三)活動目標
1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 能力目標:了解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道夢想不能全部實現,但也要快樂生活。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難點: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實驗探究
二、教學主要環節實錄
三、課后集體評析與反思
(一)優點
1 注重意境創設的有效性用溫馨美的畫面、柔美的音樂、富有情感的朗誦,為幼兒理解、感悟這篇散文,創設了一個詩意的情景;從形、聲、情等幾方面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去理解、欣賞、感受文學作品。
2 注重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幼兒的語言學習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學習內容是語言教學的好方式。以風車、彩紙、綢帶為載體,化解難點,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感知其間的因果關系,幫助幼兒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3 注重情感體驗的有效性 本次教學活動,以情感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三次提問:“你覺得鴨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幫助幼兒體驗文學作品中的快樂情感脈絡。
4 注重回應反饋的及時性 注重傾聽幼兒的回答,關注幼兒的想法,了解幼兒的理解程度并及時給予回應和策略的及時調整。
(二)不足與反思
1 遷移運用中,切入點的把握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幼兒探究操作環節較好地幫助幼兒學會了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而且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實現了動靜交替:但在整個活動中,此環節猶如將在電影院看得十分投入的觀眾喊出電影院說其他事,然后再叫他接著進去看一般,對浸潤意境之中的幼兒情感有所中斷。如何既能聯系實際,學習遷移運用新的知識點,又能保持住幼兒浸潤于散文意境之中的情感不被中斷,還有待于尋找到更佳的切入點。
2 欣賞僅僅是感悟這個作品的開始,應有更多的延續和融合。
這篇散文除了文字意境優美之外,它還蘊含著許多的社會教育價值。
篇3
到醫院了,醫生需要血,AB型的,葉俊楓不知自己是什么血型,讓醫生給驗驗。醫生使用血庫里最后一包血維持著她的生命。醫生說:“新來那個什么來著?小田,對了,小田,快驗驗這個。”“什么?DNA檢測?噢!好咧!”幾十分鐘后……
出來了王大夫:“是兄妹,是兄妹!”
“什么兄不兄的,讓你測測呀!”
“對……對不起!我……我……自動……”
“哎!什么?兄妹!”
“哎,那個葉……俊楓吧!快去輸血,真是的,你說你們不早說是兄妹。”
“兄妹?啥?”
“你們……不知道嗎?”
“呼——也好,先不告訴她,走,輸血去。”
十幾天后,如月康復了,從她出院的一刻起,她幾發現葉俊楓變了,他百般維護自己,自己幸福多了……
“哎,小葉子,我們看電影去吧!”
“好啊!——看什么呢?”
“看那個白血病女孩的故事吧!”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不行……”
“不行就不行嘛!那么多趕什么?”
眼看如月要哭了,遠處小牧正走過來,如月臉上由陰轉晴了,跑過去說:“小牧,小牧,幾天不見,如何呀?”
小牧也沒告訴她白血病的事,說:“對了,楊歌向你催稿呢!寫了嗎?”
“我在醫院里已經寫好了,叫《春天的冬風》,是這樣的:春天來了,冰融化了,唯有我那被冰封的心……”
“嗯,不錯,不錯!哎,我和你一起給她去吧!”
“好嘞!”
葉俊楓不放心地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嘆氣又嘆氣。
小牧和如月正走著,被一個男生撞上了,小牧頭都氣炸了,吼到:“沒長眼呀你!她有……”說到這里,小牧立馬改了口:“有貧血你不知道嗎?”如月問:“這個……這……個——當然有,上次不就昏倒了嗎!”如月已經聽亂了,又是早飯,又是貧血,到底是什么呀?小牧開始打量那個男的,嗯,長得不賴,文質彬彬的,小牧轉變了口氣問:“有什么要幫忙的嗎?”
“噢!有,請問三(2)班在哪里?”
“三(2)班?你是誰?來找誰?有什么事?重要嗎?你找男的還是女的?姓什么?你不是老師的兒子吧!”
小牧的問題像連珠炮一樣,那個男生有禮貌地回答到:“我叫馬艾蒿,今年十八歲,是三(2)班的一名轉學生,因為買錯了車票,所以暑假才‘插班’來了!”
“噢!這么回事呀!”
小牧心里正在不安,這孩子不會住校吧!
“對了,我們學校宿舍在哪里?”
小牧差點暈了!如月已經沉默半天了,終于開口了:“馬艾蒿?三(2)班 的?”
“對呀!”
如月說:“我們幾個算是同學加朋友了吧!”
“同學!那你們快帶我上去吧!這行李也怪沉的。”
篇4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日益受到各類平臺的重視,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京東、當當等均將農產品作為重要業務拓展。 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以及經濟發展的創新方式,已經逐漸滲透到了農業領域,涉農電子商務(指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商務模式)將在未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農產品銷售新時代
據測算,在農產品買賣交易中,蔬菜從田間到達消費者餐桌一般要經過4—6個環節,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成本都將增加。同時,由于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滯后,外調蔬菜還面臨氣候變化、路途擁堵等諸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造成大量損耗。在此背景下,農產品網上銷售成為減少流通環節的一種新探索。
涉農電子商務同信息化息息相關。2004年以來,我國的村通工程成功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農村通信服務水平邁上歷史性的新臺階。截至2010年,全國行政村、20戶以上自然村通電話的比例分別達到100%和94%,實現了全國100%鄉鎮能上網,其中99%的鄉鎮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備了寬帶接入能力。
據阿里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以淘寶網(含天貓)為例,正常經營的注冊地在農村(含縣)的網店數為163.26萬個,其中注冊地在村鎮的為59.57萬個;經營農產品類目的網店數為26.06萬個,涉及農產品商品數量1004.12萬個。
雖然相比于其他門類,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農村電商的開店數量在快速增加,交易額也急劇上升。調查顯示,目前農村村鎮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網購總額加網銷總額)為209億元,交易商品數量達到了1862萬件。農民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農村電子商務帶來的人均月收入大部分集中在2000—5000元之間,而未上網農民的電子商務收入主要集中在無收入和1500—2000元之間。
網絡銷售模式多樣化
電子商務的跨地域特性,能夠幫助農村居民打破有形市場的物理局限,有效拓展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一方面,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三四級城市及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者可以購買到只在一線城市銷售的品牌商品。如2011年甘肅、青海、貴州、內蒙古等省的消費者在淘寶全網的消費金額中超過67%都是跨省購買的;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如新疆、內蒙古、四川等地超過70%的銷售都是銷往外省。
涉農電子商務從2009年起開始快速增長,銷售模式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最開始主要的銷售模式為零散農戶在網上賣土特產,著名的有在B2B平臺上批發活牛活羊的孟宏偉,在淘寶平臺上零售土特農產的王小幫,以及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的趙海伶、杜千里。他們基本上采取“網絡(平臺)+公司(網商)+農戶”的模式,農產品生產主體“農戶、農業合作社或涉農企業”變身網商,或依托網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與大市場的對接。
2012年,浙江省遂昌縣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異軍突起,整個銷售過程起主導作用的,不再僅是農戶和網商,而是遂昌縣網店協會。在遂昌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樣本中,傳統涉農網商的銷售流通模式已經升級為“網絡+協會+公司+農戶”,協會既為網商做好服務,也為網商們爭取更大的利益,同時制定標準對接生產方,實現品質監控和集約化營銷。遂昌縣網店協會在成立后的兩年中,該縣淘寶網店數量由350家發展到了超過2000家,其中會員1300家,皇冠店20余家。2012年,各會員單位在淘寶網上的銷售額達到了1.5億元。
多重因素制約電商扶貧
盡管涉農電子商務前景看好,但是由于目前我國貧困地區在寬帶基礎設施、物流配送服務、農民學習機會等方面均較為滯后,導致在現有的農村扶貧的主流模式中,電子商務模式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農民上網不方便,主要原因是沒有寬帶、沒有電腦、上網費用高。同時數據顯示,農村網民上網更依賴手機終端,農村新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60.45%。
除此之外,農民網商認為從事電子商務最重要的因素是物流交通,解決不了這一問題,電子商務交易活動就無法完成。
由于生鮮農產品的特殊屬性,加快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也對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至關重要。資料顯示,北美90%的農產品用冷鏈物流,歐洲這一比例為60%,而中國則只有18%。
國家政策助推涉農電商發展
目前,我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農村網民總人數超過1.65億人,未來或將有越來多的村、鎮加入到電商大潮中,產業輻射范圍還將繼續擴大。同時,政府層面也對涉農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012年12月19日,商務部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交易創新,引導鮮活農產品經銷商轉變交易習慣,鼓勵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鮮活農產品網上批發和網上零售,發揮網上交易少環節、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激發傳統農產品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形成以農批對接為主體、農超對接為方向、直銷直供為補充、網上交易為探索的多種產銷銜接的流通格局。
2013年8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清理涉及信息消費的行政審批事項,加大財稅和金融支持等,到2015年使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政府層面對涉農電子商務的重視,加之農產品市場廣闊、需求量大,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涉農電子商務勢必將成為未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視角。
篇5
化學已經在初中的教學課程中慢慢的收到每個人的重視,它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那么初三化學論文怎么寫呢?它也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今天學術參考網的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三化學論文怎么寫,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
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為宜。外文摘要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約250個實詞。
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時有中、英文對照,分別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標明頁碼。
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采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4.2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實驗材料、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本論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對論文中出現的名詞術語、物理量、公式、數字、圖表、符號、計量單位等一律采用國際、國家通用標準。
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于參考文獻中(15篇左右)。
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7.附錄
對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初三化學論文范例欣賞:初三化學探究性教學研究
摘要: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實驗的探究與推理,培養科學的認知態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關鍵詞:初三化學教學探究性實驗創設學習情境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提倡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獲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技能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把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化學知識為生活服務。
化學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說探究性教學是唯一的教學方式,也不是說每類化學知識的教學都適合采用探究性方法。如:教學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氧氣的性質時,可以采用講授和驗證性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那什么樣的化學實驗課題才適合探究性教學呢?我認為應該是內容源于生活,學生感興趣的,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如探究燃燒的條件,怎樣滅火,怎樣逃離火災,鐵為什么會生銹等問題。還有,確定探究內容時應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為背景,可操作性強,不能超出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太多。
總體實踐下來,我認為教師應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探究過程,培養探究意識。探究活動的基本模式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收集資料、實驗操作、分析現象和數據、形成結論、提出新的問題。
怎樣創設學習情境?它可以是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家庭小實驗、學生實驗,甚至是某些考題,都可以把它們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實驗。某年的中考題中有這樣一道題: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把該粉末加入稀硫酸。
我曾把這道題改成一個探究性實驗。教育家陳鶴琴說:“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能夠自己想的應該讓他們自己想。”傳授式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老師操作、演示,學生觀察,得出結論。我把它改成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學生主動參與整個過程,親自操作,老師在必要時加以指點。下面我把設計過程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1.教師提出問題。
有一包黑色的粉末,有可能是炭粉、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兩種。怎樣才能確定這包粉末的成分?
2.學生說出假設。
假設1: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設2:這包黑色粉末是氧化銅;
假設3:這包黑色粉末是炭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3.讓學生查資料、回憶整理碳和氧化銅的相關性質。
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與氧氣(充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在隔絕氧氣和高溫的條件下,碳會還原氧化銅等氧化物。
氧化銅的性質: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并且與酸反應生成藍色的溶液。
4.通過比較,確定用稀硫酸來鑒別黑色粉末的成分。
5.分析如果假設成立,看到的現象是什么?并把下表填好。
6.請學生到講臺進行操作。(此時老師要根據情景誘導學生,形式可以是老師提問,學生討論回答。不足之處,老師加以補充。)
①用什么儀器做實驗?(燒杯、玻璃棒、藥匙)
②取多少黑色粉末?(少量)
③加快溶解的速度有什么方法?(用酒精燈進行微熱)
④滴加適量的稀硫酸,怎樣判斷適量?(黑色粉末完全消失或黑色粉末不再消失)
7.實驗現象:部分黑色粉末溶解,無色溶液變成藍色。
8.得出結論,假設3成立。
9.提出新的問題:誰能對燒杯中溶液的溶質進行猜想?怎樣驗證?
同學們又討論開了,有的說只有硫酸銅,有的說還有硫酸。可以放入鋅粉,如果看到有氣泡,說明里面有硫酸,否則就沒有。
在實驗當中,叫學生到講臺操作與老師自己操作,教學效果很不一樣,看老師操作,學生不太注意操作動作,只注意現象,看同學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對馬上指出,而且學生親自操作,一旦錯誤,改正后記得牢,其他學生也能主動參加探究,情緒非常高漲。特別是對于滴加多少稀硫酸才算適量,同學們更是爭論不休,效果很好。
因此,教學中大膽地把演示實驗向學生開放,除了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觀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對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把枯燥的習題變成可以觀察、觸摸、生動具體的東西,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并有效地把化學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與解決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
探究性教學除了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科學的學習方法之外,把化學知識生活化也是探究性教學的另一個理念。如:通過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燃燒的條件是:①要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會燃燒。由燃燒的三個條件推出滅火的三個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與可燃物隔離;②與氧氣隔絕;③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只要具備其中一個原理,就可以滅火。但僅知道滅火的原理還不夠,必須與生活結合起來。如發生火災,逃離時該怎么做?為什么要沿著墻角匍匐前進?這時教師可以補做一個實驗,點燃一高一低的兩支蠟燭,罩上一個大燒杯,這時先提問學生,哪支蠟燭先熄滅?大部分學生認為是低的先熄滅。因為他們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但實際上是高的先熄滅。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明白,在燒杯里面燃燒蠟燭,溫度上升,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也上升,所以碰到火災逃生時,要沿著墻角匍匐前進。
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可以用來創設學習情境。有一次,一家工廠的工人宿舍發生火災,結果兩間相鄰的宿舍,一間宿舍里的人全部活了下來,另一間的人全部死亡。當時情況是這樣:半夜起火,這兩間宿舍里的人都無法逃出去了,其中一間宿舍的工人,把被子撕開,用水濕潤,把門隙堵死,他們自己再把毛巾浸濕,捂住嘴巴、鼻子,最后終于被消防人員救了出來,另一間的人就沒有采取堵塞門縫的措施,結果都死了。請同學們就這一情況進行討論,這是為什么?同學們七嘴八舌,討論到最后,總結出著火時有大量的黑煙、有毒氣體、二氧化碳等,發生火災時,很多人是先被黑煙嗆死的。同學們越說越激動,把看過的偵探小說也搬了出來:以前有人謀殺人后,制造了火災現場,結果法醫檢查死者的嘴巴就知道他是被害的。通過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把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學化學既有用又有趣。
隨著新課標的穩步推進,我們應在探究性教學中大膽嘗試,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學生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教師才給予適當的幫助。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真切地體會到科學探究的艱辛,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逐漸把學生培養成擁有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人。
篇6
每次分離都會看著你的背影消失在人海茫茫
我想
我愛上了你的背影
愛上了你人海中的背影
愛上消失在人海中的你
多想告訴你
不經意間 對你微微心動
不經意間對你脈脈含情
不經意間情不自禁的愛上你
愛上你的背影
更愛上了你
我不愿意
不愿意把給你的愛加上期限
只想說
篇7
瑟瑟秋風把滿樹的葉子由綠吹到黃,給予人無限遐想的空間……當我還沉浸在那滿眼落葉濃濃秋意中時,冬來了,用它獨有的寒意毫不留情地喚醒了我。
就是這樣冷的冬天的晚上,媽媽要我去買明兒早吃的面包。剛一出門,一陣寒風迎面而來,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趕緊跺跺腳出發。一面走一邊想,真冷啊!只見一老者帶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迎面走來。“爺爺我冷!”男孩道。“來,披上爺爺的大衣,寶兒就不冷了。”老人邊說邊將衣服披到男孩兒身上。
我繼續前行。可不知怎得,冬得寒冷已感覺不到,心房深處一陣暖。猛回頭,那爺倆兒的背影已漸漸消失在暮色中……
愛比天涯情如海,這將是我永不褪色的心中美景!
篇8
設――巧妙創設優美意境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而散文詩作為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美學上尤其講究意境美。意境是客觀之景與主觀之情的水融,兩者虛實相生,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故而意境極具感染力。雖說“意境”并不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之物,但對幼兒來說,如何感受散文詩中的優美意境,確實需要教師借助手段巧妙創設。如散文詩《綠色的夢》:這是一個特別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個特別的夢。小兔子夢到了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五顏六色的花兒,是她美麗的發夾;青蛙夢到了綠綠的荷葉,田田的荷葉下,是他的好朋友小金魚;瓢蟲夢到了綠綠的葉子,晶瑩的露珠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幼兒夢到了綠色的小島,綠色的清香沁到了他們的心里。整首詩里描繪了優美溫馨的意境,教師是這樣創設的: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了一個綠色的世界,有綠色的窗簾和許多綠色的物品,多媒體里播放的是詩歌中描繪的綠色場景,幼兒們在這樣的場景里,傾聽著舒緩的搖籃曲,感受到輕松浪漫的氛圍。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思考和想象:在這綠色的世界里,小動物們會做一個什么樣的綠色的夢?如此巧妙地為幼兒營造出優美的夢幻般的意境,為幼兒的散文詩賞析搭起一座想象的橋梁。
講――教師聲情并茂講述意境內涵
鑒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對散文詩的欣賞與創造不可能像成人那樣直接通過閱讀文字而獲得,更多地需要依靠教師的朗誦來感受。
首先,教師要認真鑒賞散文詩,把握作品準確的感情基調,是清新自然、優美舒緩,還是活潑明快、詼諧風趣,這樣才能恰如其分地進行朗誦表達,有助于幼兒對作品情感的感受和領悟。其次,教師在示范朗誦作品時,所投入的感情還應該是真摯自然的,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流露出來的由衷的喜愛、自然的陶醉,這些會帶給幼兒很深的感染力,會更好地激發幼兒對詩歌的喜愛。如在一次觀摩活動――詩歌《夜里什么人不睡覺》的欣賞教學中,老師懷著對晚班工作者尊重以及崇敬的感情朗誦了詩歌,幼兒們聽得熱淚盈眶,甚至有幼兒表達:“老師,我長大了也想做一名這樣的人!”觀摩的老師聽了都大為動容。
解――尋求多種方法化解賞析難點
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大難點:一是對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運用的理解;二是對詩歌結構的把握,尤其是前者成為幼兒散文詩欣賞的障礙。所以,有效化解難點是幼兒散文詩欣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多年實踐,筆者總結出以下有效方法:
1.豐富感知
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如能帶幼兒對詩歌中的內容進行感知,有助于幼兒對散文詩的欣賞學習;如果教師能注意分析作品中的難點,在豐富感知時有意識地給予引導,則更能提高幼兒欣賞學習的效果。如散文詩《春天》中有這樣一句話: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很顯然,后一句屬于白描,容易理解,前面一句把小池塘比作小朋友,把漣漪比作小朋友的酒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池塘的活潑可愛。但這個比擬手法對缺乏生活經驗的城市幼兒來講很難領會,因此,活動前教師可帶幼兒去觀察小池塘,和幼兒想辦法制造出一些漣漪,既增加了幼兒們的感性經驗,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更有助于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2.巧妙設問
提問對于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以下兩種設問最為行之有效。一是在作品奇特想象處設問,引發幼兒對文學手法運用的理解和感悟。如散文詩《我家小池塘》里這樣描寫小池塘的夜景美:晚上太陽去睡覺,池塘搖著月亮,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這時老師設問:“為什么天上的星星會和池塘里的小魚捉迷藏呢?”這個問題很好地促發幼兒思考,從而明白小魚是在和星星的閃閃倒影捉迷藏,這是多么大膽而奇妙的想象。這樣的設問,就能啟發幼兒更好地領悟這生動奇特優美的詩歌意境,起到點題的作用。二是在作品情感升華處設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感。如散文詩《夜里什么人不睡覺》中有如下描寫:在黑夜的星空下,火車在大地上奔馳。……車上的旅客睡得又香又甜,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在火車上,夜里不睡覺的,還有他們……教師提問:為什么旅客睡在火車上會又香又甜,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啟發孩子思考,原來是火車司機開車平穩、工作人員照顧細心周到,從而很好地領悟了作品表達的對晚班工作者尊重和愛戴的情感。
3.多媒體技術輔助
恰到好處的多媒體技術手段,對化解賞析難點很有幫助。一方面,恰當的動畫能再現散文詩中的形象,特別是動態形象,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一方面,適宜的音樂能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選擇與幼兒文學作品相通的樂曲,把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以優美的旋律創設美妙的情境,渲染氣氛,使幼兒耳聽心動,更容易進入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情境。
4.運用小圖標
小圖標的運用能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句式和結構。如散文詩《春天》是這樣描寫的: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黃的迎春花,紅的桃花……春天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笑了,酒窩圓又大;小朋友笑了,咧開小嘴巴……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轟隆隆,春雨滴滴嗒……我們利用小圖標,按詩歌結構把圖標擺成三段,每段的第一句分別擺上表示顏色、笑容和歌唱的圖標,詩歌中出現的一個個物象在下面分行擺放。這樣的圖標設計,不僅有助于幼兒對詩歌整體結構的理解,也有助于幼兒對詩歌內容的認知記憶和創編表達。
導――引導幼兒
在散文詩欣賞教學中,教師還可創設環境,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自主表達,從而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1.語言表達
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如問孩子“喜歡作品中的哪句?”“覺得哪一句特別好聽?”說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詩歌的感受,也可以請幼兒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美的詩句。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拓展表達,讓幼兒通過這樣的表達進一步領悟詩歌意境。
2.繪畫表達
欣賞詩歌后,引導幼兒用喜歡的繪畫方式做進一步的表達。如欣賞了詩歌《春天》,幼兒們和同伴合作,按照詩歌意境,把“春天”做成一本本大圖書,用畫或撕紙粘貼的方式,進行創作表達。
3.肢體動作表達
如散文詩《落葉跳舞》中,教師讓幼兒把自己裝扮成落葉,按照詩歌中的動態描繪,用身體動作表現。在幼兒們肢體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啟發引導幼兒如何表達出“歡快”“自在”“熱烈”等情緒,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篇9
——題記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美景,贊嘆它們的只是視覺,而愛的真諦,卻能使我的內心再次掀起一番浪潮。我心中最美的風景——愛。
那碗牛肉面告訴我,愛永不會逝去。
那天,天陰沉沉的,狂風肆虐,吹得人不禁打起了寒顫,我和媽媽來到牛肉面館,準備享受一碗熱乎乎的牛肉面,我們點了兩碗牛肉面便坐了下來。就在這時,一位看似弱不禁風的小青年扶著一位裹得嚴嚴實實的老爺爺走了進來。那老爺爺雙鬢已白,那浪花般的皺紋也爬上了他的面龐。
他們要了兩碗牛肉面,可是,那小青年走到柜臺前,指了指菜單上的清湯面,用手勢比著一碗看見面,一碗清湯面,面上來了,小青年把牛肉面推到老爺爺面前,自己卻吃那碗清湯面。老爺爺把牛肉往小青年碗里夾,邊夾邊說:“你在外邊念書苦,快多吃點!”
“嗯,爸爸,你也多吃點啊!”于是老爺爺那雙顫抖的手,從碗里夾起一塊牛肉向嘴里送去,小青年臉上露出開心的笑臉。小青年把老爺爺夾給他的牛肉又放到爺爺的碗里。老爺爺開心地說“這家店的牛肉可真多啊!”“不對啊,牛肉屈指可數,可他怎么……”我的心中正疑惑著,抬起頭,一不小心正碰上老爺爺的眼睛。他和眼中沒有一絲神采。原來……就在這時,老板娘端給他們一碗拌牛肉,小青年說:“我們沒點這菜啊!”“我知道,今天小店風開張,特送一碗牛肉。”小青年也不再說什么。我也會意了。不久,他們走了。老板收拾碗時,竟發現碗下壓著一張2元錢。不多不少,正是拌牛肉的價錢。
這一鏡頭,使我記憶猶新。
愛,不需要什么代價。也許,只是一句問候的話語,也許只是一個細微的動作,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偉大的愛呢?
篇10
玫清滿心歡喜的走進了學校,理想在眼前飛翔。信心滿滿,自己同樣能在這個學校出人頭地,但,她高興得太早了!
玫清家境并不十分優越,父親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職員,每月千把塊錢的收入,母親是一家中型超市的導購員,每月幾百元的工資。玫清當初也并不在意這些,她覺著她有一個幸福的家,這就夠了。但一切煩惱都是從走進這所學校開始的。
只因它是本市最好的中學,本市所有富貴人家都把自己的子女送進來。開學第一天,玫清穿著媽媽特地為她買的貴人鳥運動短衫,七十多元啊,對她來說已經很奢侈了,走進了校園,坐進窗明幾凈的教室里,玫清就覺著自己特幸福,正當她陶醉在這種幸福感中,忽覺耳邊有人輕聲交談。
“哎,玫清穿的運動短衫是什么牌子的呀?”
“切!貴人鳥!壞貨死了!這種破爛衣服她也敢穿來!”說這話的是本班的揚羽同學,就坐在自己的后邊,他說這話時豐滿的臉上肉閃了的,臉上流露出鄙夷的表情。”
玫清的腦袋炸開了,自己第一次穿的牌子衣服竟然是破爛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