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書范文
時間:2023-04-06 10:28: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書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環境 職業定位
大學生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既可以接受師長的指導,又能與同學切磋交流,還可以作為生涯發展的紀錄,以階段性成果的形式呈現出來,為下一步的發展指明方向。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書的寫作過程也就是付諸紙面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書主要包括扉頁、目錄、正文三部分。正文包括引言、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職業定位、計劃實施、評估調整與結束語。正文中自我探索、外界探索、職業定位、計劃實施、評估調整是生涯規劃書的重點內容。江蘇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而高校會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本文通過分析江蘇4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100份,發現近兩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參賽作品質量不斷提高,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自我探索過于簡單,不夠全面、深入、客觀。自我探索一般包括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性格、職業價值觀、優劣勢等內容。在職業生涯規劃書中,100%的學生用到了心理測評的量化分析,但使用并不科學合理。其中有53%的學生并不懂心理測評,只是在模仿,也不會質疑測評的準確性。76%的學生缺乏自我的質化分析,不會用生活事件與經歷來說明自己的特質,從總體感覺自我探索很簡單。另外,個人素質測評結果與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既然個人素質測評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依據,那么,個人素質測評結果與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之間應該有比較密切的邏輯聯系。在這100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中,有些同學不知道如何處理個人素質測評結果,無法把個人素質測評結果與職業生涯選擇的論證過程融合在一起。
2.外界探索針對性不強,職業環境分析普遍較弱。外界探索主要包括家庭環境分析、學校環境分析、社會環境分析、職業環境分析,并進行外界探索小結。外界探索,不是沒有目標地探索分析自己的家庭、學校、社會、職業環境,而是基于自我了解的定向,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分析。如根據自己的興趣,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環境領域,然后著重對這些環境的信息進行搜集并分析,最后再反過來思考環境對自己的新要求是什么。但生涯規劃書中,30%的學生純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學校,沒有與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相聯系。在分析社會環境時,39%的學生只是對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泛泛而談,而對自己的目標職業及所處行業的特點、要求及面臨的形勢分析不夠或不到位。對于職業環境的分析要遵循從宏觀到微觀的漸進性,從行業、職業,到單位、崗位等。宏觀的環境因素為小環境提供了發展背景,而對于職業的探索,只有具體到較微觀的部分(如某個崗位、某個專業方向),才是比較有效的、有導向性的。但目前學生對職業環境分析普遍較弱。
3.職業定位中職業生涯目標制定不夠客觀、明確,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不符合邏輯與現實。目標選擇不夠客觀、明確,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學生職業生涯目標模糊不清,在職業生涯規劃書中一會希望成為公務員,一會希望自己成為人民教師等;有的學生的職業生涯目標定得太大,目前,比較多的學生屬于后者,要做總經理、總設計師、科學家等?,F實發展與未來職業生涯目標選擇不統一,邏輯性不強,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也不符合邏輯與現實,主要表現在沒有把自己過去做過的和現在正在做的而且與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有密切關系的“亮點”展示出來,特別是不少同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前后不連貫,缺乏邏輯性。
4.計劃實施過于繁雜,不利于執行。計劃實施,也就是對如何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制訂一個詳細而又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和策略方案,包括計劃名稱、時間跨度、總目標、分目標、計劃內容、策略和措施等。行動策略與行動計劃要清晰、明了、準確,但37%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不能讓人比較輕松地看明白其行動策略和行動計劃,行動策略和行動計劃與職業發展目標之間沒有建立起內在的因果關系。行動策略和行動計劃畢竟不是工作日程安排,因此必須注意繁簡合理、詳略得當。
5.對評估調整部分重視不夠。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實施結果的情況以及應變化進行及時的評估與調整,主要包括評估內容、評估時間、調整原則、備選方案。職業生涯規劃書中的“評估與調整”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分量。然而,有些同學在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時,對論證過程非常重視,卻忽視了結尾的“評估與調整”。另外,調整不是360°大轉折,而是應該在利用原有優勢和條件基礎上的優化組合,在調整中達到提升。備選方案應該是積極的,備選方案的制訂也應該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自內而外”的規劃過程。比如在前面自我了解部分,學生得到了許多推薦的職業,從中選擇自己的最佳方向,那么,在制訂備選方案時,也需要再選出第二個方向。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的原因分析
1.高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有些還采用輔導與咨詢、講座、在線職業規劃系統和職業規劃大賽等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學生問題,可以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越來越被高校重視。但是,與高校的教學和科研相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地位是相當排后的。從資金投入、人員配備來看,高校并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業性。很多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有的高校購買了科學的心理測評工具,這對學生認識自我很有幫助,但學生并不知情,不知道通過何種途徑去作測評,也沒有相關的人員負責。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只是一部分人參與,并沒有達到全程化、全員化的目標。
2.缺乏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隊伍。首先,教師能力有限。目前,我國還沒有設立職業指導專業,在高校,大多數教師的專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相關性很低,這就導致教師們在從事這一工作時感到力不從心或不自信,如專業化的職業測評工具不會用,或者會用但不會解釋,對學生的指導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把握不住重點。其次,指導教師人員不足,雖然高校已經普遍設置了就業指導機構,但人少并分散工作,沒有交流、分享,更談不上一個團隊。最后,教師精力有限,大多數教師都是在業余時間從事這一工作,在完成自己的職工作后,剩余的時間和精力就很有限了。由于缺乏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大學生得不到專業的指導和個別咨詢,職業生涯規劃的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生涯意識、,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并提升自我認識的能力和促進學生實際行動,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因此,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在滿足了面上的基本發展后,應著手向更精細化方向發展,讓每項工作的價值落到實處。將觀念的普及方式更為精細化、目的更明確化時,帶來的教育效果也更明顯。目前的工作重點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學生對自我探索的認識。“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試圖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準確及時的回答能讓學生知道內心的需要,清晰自己的能力,從而能夠依據自身和實際作出選擇,而不再是跟著感覺走或人云亦云,由此,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當學生了解了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等,再結合職業環境探索,那么就可能比較容易準確地把握職業選擇方向。自我探索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涉及較多也較難把握的是心理自我,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外人很難介入。若要清晰地認識自己就必須投入其中。當然對心理世界的探索也不能僅僅是“坐而論道”,很多時候還需要聯系現實,對照問題,勤于思考,積累每次探索后所獲心靈之感動,進而洞見更遠的自己。自我探索不是理論,更不是哲理,自我探索本身不只是弄懂事實、學點知識,更多要參與其中,提升能力,獲得體驗。對大學生而言,自我探索重在自己的信念和理念,至于方法則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制式標準,在探索的過程中可以將自省、他人評價、職業實踐、心理測量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當然,自我探索不是一勞永逸的,它是一個不斷精進的過程,需要不斷跟進和總結。
篇2
2.職業能力:我本人對邏輯推理的能力相對比較強,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錯的,比較喜歡對復雜的事務進行思考,工作認真、負責。但是,偶爾有時想法過于復雜以至于較難與別人交流和讓別人理解。
3.個人特質:觀察力強,我這個人對工作的自覺性比較好的,而且對工作比較熱情,能夠吃苦耐勞,更善于處理概念和想法??偸窃噲D找運用理論分析各種問題;對一個觀點或形勢能做出超乎常人的、獨立準確的分析,會提出尖銳的問題,也會向自己挑戰以發現新的合乎邏輯的方法。喜歡在工作中接觸人,和喜歡團體工作。對于那些固定的工作模式十分討厭,不喜歡做一些不變的操作性工作。
4.職業價值觀: 在我的測評結果中可以知道,自我實現取向,經營取向,才能取向的得分是最高的,我認為自己在工作中,如果在不考慮工資收入的前提之下,我是考慮自己最喜歡做的工作為第一,對所選擇的職業要有能從中不斷學習知識的機會,對工作的收入要不低于我本人的工作能力的價值。同時,也會考慮這份工作是否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慮這份工作我是否合適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勝任,等等的一些相關的問題。
5.勝任能力:1)能力優勢:頭腦靈活,有較強的發展、提升意識,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有注重團體精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技能,具有探險精神、創造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獨立自主,能以個人工作,并且全神貫注,能夠客觀地分析和處理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交際能力較強.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強烈的上進心. 2)能力劣勢:做事過于理性,不喜歡按傳統的、公式化的方式來辦事.一旦有自己的主張就會貫徹到底,會不聽別人的勸導。毅力仍然有些不足,有時做事會半途而廢.做事情有時太跟隨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自我分析小結:我認為自己明確職業興趣,有一定的能力優勢,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勢,所以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培養自己不夠的能力。平時要多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強化的訓練,譬如,要多練練寫作,多看一些課外書,拓寬自己的視野,等等。
三.職業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家庭經濟能力不是富裕,只是一般而已,僅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對我的學習費用仍然覺得有一定的經濟負擔。我的父母親的工作不夠穩定,有時有工作做,有時沒有,所以經濟收入并不穩定。但是家庭文化氛圍很好,父親擅長國畫,母親唱歌很好,姐姐很有藝術天賦
2.學校環境分析:我就讀的學校是江蘇省的普通大學,生活環境一般而已,教學設施基本齊全,但教學設施不是那么的先進,教學水平一般,所在的經濟與管理的系科也不是全院最好的僅是新分離出來的學科,學習的經融與保險專業則是剛開設的不舊專業,專業課的科目開設不大理想,教學質量不算很高,只能說一般,師資也不夠,但總的來說,整體教學還是在普通大學上的。
3.社會環境分析:我國現在大學生畢業漸漸增多,而且需求量漸飽和,對經濟方面的研究不透徹,社會就業率不高,反而失業率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就業環境不是很好的。
4.職業環境分析:在我國金融人員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對于高級技術人員卻短缺,社會需求量大。經濟與管理這個行業的就業范圍比較小,不容易找工作的,現在自己多考些證能夠拓寬些就業范圍。
四.職業定位
綜合前面的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這兩部分的內容,我得出本人的職業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內部因素: 優勢因素 (S) 弱勢因素 (W)
頭腦靈活,邏輯推理能力較強 有時過于理性,會忽略別人的感受
工作有毅力,認真,負責 不喜歡傳統的工作,偶爾會有厭倦心理
具有創造力,領導能力不錯
人際關系處理得當
外部因素: 機會因素 (O) 威脅因素(T)
在沿海地區工作崗位相對 社會環境不斷變化,
多些,經濟方面仍然有發 競爭激烈,就業形勢
展前景。 日益嚴峻。
結論:1)職業目標:我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個人能力,我希望能最終成為一名在國際金融類的精英。2)職業的發展路徑:考多種證----企業基層管理者-----企業高層管理者-----行政總監
五.計劃實施方案:
1.大學期間:2007年~2009年1)學好各科專業知識,掌握經濟管理行業的基本知識。2)英語考級積極復習,強化英語,至少過6級。3)從大二開始,積極準備考多種有關金融類的證書。4)從現在起,關注考證的各種信息,研習關于經融與保險方面的書籍。5) 大二開始正式學習法語.6) 大二考到中級口譯證書,大三考到高級口譯證書.7) 假期打工(和本人專業相符合的工作)積累社會經驗.
2.大學畢業的五年:2010年~2015年1)若考上研究生,則繼續勤奮學習。2)去國外留學,學習經融類和語言類,繼續深造.)去國外工作.
3.長期計劃:1)在工作之余,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各方面見識.2)努力工作,積極博取提升的機會。3)在工作,學習之外,堅持鍛煉身體。4)汲取他人各種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5) 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6) 建立良好的交際網,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座右銘.
六.評估調整
社會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對我的職業規劃要做出一些風險的預測。如果我不能夠按規劃完成以上制定的計劃的時候,我會有以下的發展路徑:大學畢業后,沒有考上研究生,則:1) 直接參加工作,累積資本,為日后出國深造打下經濟基礎.2) 一方面可以在國內找工作.3) 同樣也可以在國外找工作.
篇3
引言
大學生活過了一半多了,是好好總結自己大學,規劃未來的時候了。在做這份規劃書之前,我就經常思考這么幾個問題:我是誰,我想要干什么,我的優勢與不足在 哪里,我希望我的未來的職業是什么,為了那個未來我現在應該做什么等等。這就更使我認識到規劃一下自己職業生涯的必要性,于是看到這次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我就毫不猶豫的參加了。更希望借此機會總結我的大學學習生活,為我的未來規劃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隨著高考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和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我逐漸認識到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緊張,而如何在人才濟濟的市場脫穎而出,獲得社會的承認,成功 贏取一份滿意的職業,則是需要我從現在做起為未來進行規劃。規劃未來就需要“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知道我的理想職業,規劃通往職業的橋梁。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大一懵懂,那時的我,還帶有高中時候的稚氣,什么事情都想試一下,于是班級班委、院辯論隊、院學生會、德育研究會里都有我競選的身影, 剛進大學的競選與種種面試活動,讓我收獲很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積極參與到學院、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精彩的大一生活,我過得很愉快,也逐 漸適應了大學自由的生活;到了大二,隨著學習進入正軌,活動參與增加,忙碌的生活常常讓我無所適從,我努力調整自己,總是試圖在學習與工作、活動中找到一 個平衡點,經過大二的學習,我對于教育學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在不斷的鍛煉中慢慢成熟;大三,我開始尋找我的夢想,尋找通往夢想的路。生活緊張 而忙碌,奔波于教室、圖書館與宿舍之間,總會時而會感到迷茫,看到和我一樣忙碌的同學們,我總會思考在忙碌的背后是不是大家都有一個夢想,一個慢慢成長起 來的職業夢想。
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職業生涯規劃,為夢想插上翅膀,為行動指明方向!
人生如舟,生涯如水,水上行舟,不進則退!
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規劃的生活是盲目的,有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下去,終會成功!
一、自我盤點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自我的認知,只有客觀、正確、真實地認識自己,才能做好一份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自己進行剖析,最后形成對自己的盤點小結。
(一)自我評價
1.成長經歷盤點
我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的一個農村家庭,我家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處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我有兩個哥哥,在家中我最小。在小的時候,我很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順利的完成了小學生活。在我的記憶中,童年是那么的無憂無慮,開心幸福。
然而隨著我的慢慢長大,家里三個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父親外出打工,積勞成疾,終于病倒了。當時我上初二,記憶中只有家里濃濃的藥的味道和父親被病痛折磨 的情形。就在那時,小小的心中就扎下了一個夢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了,不讓父母再受一點苦??墒?,父親沒有等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就走了。從此,在我心中,永遠有一個遺憾,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在母親的身上,我學到了堅強與自信,我學到了樂觀與自立,我更學到了 努力奮斗。
于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媽媽的關心下,我順利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碭山中學,之后成為重點大學的一名學生。在家鄉,能考上大學的人屈指可數,我成為母親的驕傲。
2.個性特征盤點
經過不斷的磨練,我依然很樂觀、開朗,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讓我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展現自己。
①我屬于外向型,我喜歡廣交朋友,與不同的朋友交流,總能讓我的得到不同的收獲。
②我喜歡展現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我總是喜歡在人群中可以讓別人聽到我的聲音。
③我渴望成功,骨子里很好強的我,總是不甘人后。同時我也很勤奮努力,有上進心。
④我從小到大一直擔任學生干部,喜歡與老師打交道,有一定的領導能力。
⑤我的心理素質很好,積極主動,心態樂觀。
同時,我的性格方面還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
①性格急躁,往往缺乏耐心。
②做事不夠細心,有時候有丟三落四的習慣,比較馬虎。
3.興趣愛好盤點
我愛好讀書,包括哲學、文學、歷史等各個方面:尤其珍愛散文,喜歡周國平、季羨林的散文;愛好讀小說,喜歡看《福爾摩斯探案集》,其中扣人心弦的情節總讓我激動;喜歡《大國崛起》,其中歷史的智慧發人深省……
我愛好音樂,我喜歡溫柔的旋律在耳邊輕輕流淌,然后再心底深處慢慢生出一種說不清淡淡的情愫。
我愛好運動,雖然平時沒有太多的時間,但是,我還是喜歡找時間和好朋友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跑跑步,在運動場上的人感覺充滿了陽光與活力。
有時候,我還是愛好獨處,在一個人的時候,靜靜地思考,靜靜地待著。
4.能力分析盤點
能力優勢
能力弱勢
自小從農村長大。具有艱苦樸素 、吃苦耐勞的精神。
長期從事學生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領導與組織能力。
助人為樂,與人為善,能夠很好處理人際關系。
胸懷目標,具有追求成功的勇往直前的干勁。不怕失敗。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動手能力較強。
適應性強,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接受新的挑戰。
做事情不夠細心,不夠謹慎,易沖動。
缺乏耐心,有時感情化、情緒化
自制力不強,往往需要外力督促下,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
(二)360°評價
1.優點:
自我評價:
有自信,獨立性較強。
有責任感,組織能力較強
家人評價:
天資聰明,認真學習,有天賦,在家比較聽話,孝順。
老師評價
在平常的交往中,我發現她天資聰慧,但更能后天努力;她喜歡獨立地進行思考,但更能參與集體合作。
同學評價:
1.目標往往很明確,有進取心
2.交際范圍廣,學習認真,出色
4. 天賦優良,目標明確,肯下功夫。平素儀態端莊,吐屬不凡。處事堅毅果決,臨變從容,雍然有度。
親密朋友評價:
1.責任感強,善于鉆研,做事有條理,待人真誠,淡泊寧靜。2.干練、勤奮、刻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樂于助人。
4.堅強獨立,聰明伶俐,善解人意
2.缺點:
家人評價:
不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喜歡生氣,脾氣倔強,有傲氣。
親密朋友評價:
1.耐心欠缺一點。易急躁。有時過于強勢一點。
2. 有時侯會倔強一點,不能聽取不同意見。
老師評價:
如果假以時日,埋頭鉆研,一定能成為教育學領域的后起之秀。
自我評價:
性格急躁,往往容易生氣,難以平心靜氣的接受不同意見。
同學評價:
1.或可更加沉靜自修,遍覽百家之言,1.庶幾盡善盡。
不夠時尚,不夠潮。
(三)郎圖職業規劃測評報告
篇4
先浸泡胖大海30分鐘-1小時,讓完全泡開了就好。胖大海泡水后膨脹得很大,1碗大概只需4-6個就夠,所以不要一次性泡太多了哦。還有木蝴蝶用水洗一下。撈起備用。
先把水放在鍋里煮后,在胖大海完全泡開后,用過濾不銹鋼勺壓一下,過濾網選細一些的,把外面的皮和里面的核過濾不掉的去掉。只留著過濾好的胖大海。
等水煮開后,先把木蝴蝶放水里煮,煮幾分鐘后,把木蝴蝶從水里撈出來,加入已經過濾好的胖大海,煮一會兒后,加入適量的生粉,這個時候要均勻攪拌,讓生粉附在胖大海的周圍,形成顆粒狀,再加入少量白糖。這樣子胖大海飲品就制作好了。
篇5
當前大多數大學生存在“升學無意識”、“就業無意識”、“未來發展無意識”的“三無”狀態。很多在校大學生由于缺乏規劃,面對紛繁的校園生活,覺得無所適從,沒有集中的學業興趣和明確的職業方向感,導致學業收效甚微,就業優勢不足,也有學生認為,時代變化太快,規劃也沒用,“船到橋頭自然直”,干脆不去規劃,往往又導致了學業、專業和職業需求的脫節,走向職場的時候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競爭力不強。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因事先缺少對職業發展方向的清楚認識,導致他們在選擇工作時存在盲目心理,缺乏嚴肅性。還有的工作后頻頻跳槽,給自己和用人單位都帶來損失。那么,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愿、行為處于什么狀態,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又是怎么樣的關系呢?本文期望通過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探討今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愿、行為及就業能力研究方向和重點。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及研究起步較早,最早起源于1908年帕森斯教授創辦的波士頓職業指導所,目前已形成一系列較為系統的理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職業指導活動及職業選擇活動是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最初的實踐來源,而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
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帕森斯教授和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提出,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學說。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選擇一個職業》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后來被人們公認為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最經典的理論之一的職業-人匹配理論。帕森斯的理論是在清楚認識、了解個人的主觀條件和社會職業崗位需求條件的基礎上,將主客觀條件與社會職業崗位(對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對照,最后選擇一種與個人特長相匹配的職業;另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是人格類型——職業類型匹配理論,這一理論是由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從心理學價值觀理論出發,經過大量的職業咨詢指導的實例積累而提出的。這一理論首先將職業歸屬為六種典型的“工作環境”中的一種。根據勞動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將勞動者劃分為六種基本類型,當屬于某一類型的人選擇相應類型的職業時,即達到了匹配?;籼m德人格與職業類型匹配模型是沿用至今且一直被公認為有效的重要理論和方法。
國外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研究時至今日,已經比較成熟,研究的范圍涉及到職業選擇理論、職業發展階段理論、職業生涯管理模型、家庭職業的平衡、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人格特征、職業環境等方面,這將為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與實施提供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三、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開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初期通過學者訪問間接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并翻譯了大量的國外著作。1979年《外國教育叢書》主編了《中學職業教育》開始了我國職業生涯的研究。2010年南京大學學者施雨認為,生涯規劃具有四個特性:一是終生性;二是獨特性;三是發展性;四是綜合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高等學校招生規模擴大及就業方式的變革,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逐漸顯現,成為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和相關學者研究的熱點。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研究。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的研究,以曾平生(2011)為代表,認為高校就業指導缺乏相應理論支撐、就業中心師資隊伍不強、學校教學管理機制柔性不足等是主要問題;以劉淑艷(2012)為代表,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模糊、規劃不科學、高校提供的指導和服務不盡完善是主要問題;張東妹、呂京寶(2013)研究發現大學生職業規劃基本缺失,就業和專業選擇都比較盲目;對職業規劃的需求以及實際采取的行動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職業規劃很重要,但主動采取行動的學生嚴重不足。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研究。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策的研究,以宋榮緒(2010)為代表,提出了高校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網絡體系、引進職業測評體系、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陳德明(2012)提出開設職業教育課程、職業規劃要謀求與社會資源的對接等觀點;王大磊(2011)提出了要建立全方位的就業輔導體系、堅持生涯輔導的全程性以及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觀點。王小玲(2015)等提出了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所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自身特點、專業情況、學業目標、就業心理準備等問題,在就業指導實施過程,區分不同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診所,在診所中解決問題。就業指導全程化、全員化、個性化是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大學生活的關鍵;而增加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加強精神素養培養,則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三)職業價值觀和擇業意向研究。職業價值觀和職業信念方面研究,金澤勤、李祚山(2012)介紹了西方職業價值觀的理論演變,心理測量工具的開況以及對青少年職業價值觀的相關研究。對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雷騰(2011)通過綜合多年我國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評價與擇業標準的調查,得出經濟收入、自我發展、社會地位是大學生職業選擇的主要標準,同時現在社會市場經濟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的沖突在他們身上也有體現的結論。在具體的擇業意向上,相關研究得到結論比較接近。分別在合肥學院機械工程系(李軍,2013)和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張京華、212)開展了擇業意向調查研究,對大學生擇業的行業、薪水、地域偏好進行了總結。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研究圍繞機構和隊伍建設、咨詢內容和咨詢對象等方面展開。方鵬(2010)認為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喜憂參半,機構、經費、網站基本得到落實,就業指導課和就業咨詢方面的開展情況較好,主要問題是重視程度不夠、從業者專業知識和能力不足、隊伍建設不盡合理、與畢業生的溝通個別咨詢不足等。方翰青(2012)提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集中在職業規劃咨詢、職業信息咨詢、職業技能訓練、職業心理咨詢、職業決策能力培養和創業素質培養六方面。張愛芹、劉淑玲(2011)研究發現職業咨詢的來訪者大部分為畢業生;來訪者按年級層次咨詢的重點有較大不同;畢業生不同程度出現焦慮、自卑和挫折感等就業心理問題;該研究同時指出不管學生自身還是職業指導工作人員對新生的職業規劃都未給出足夠重視。董眠、向麗、祝文慧(2013)把視角延伸到高中生,研究認為中小學階段學生的不了解社會職業,對職業期望缺乏理性,雖然均認為培養某項職業能力很重要,但沒有機會或者動力進行學習;學生傾向根據興趣選擇職業,家長則把收入高低放在首位。
(五)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因素分析。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職業生涯規劃與個人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獲得成功的職業生涯。王星星(2014)研究發現許多大學生雖然制定了學業規劃,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能真正按照計劃要求自己,并最終堅持下來的卻不多。學生作為未來的職業者有無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將影響其就業和職業發展,而影響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Perryman(1972)等研究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計劃與生涯行動上有顯著差異,且隨年級的增加而增加。付新元(2015)研究發現家庭因素對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影響日益加深。劉懷(2009)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職業發展生涯規劃的因素包括三個方面:社會因素、個人因素和職業因素。同時,班蘭美(2013)、黎志健(2013)、張玉(2013)研究還發現學校因素對大學生因素職業生涯的規劃也有重要影響。陳新宇(2014)研究指出大學生家庭戶籍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情況、父母職業、社會實習兼職經驗也和學業生涯規劃輔導也都是影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原因。王國聯(2014)研究表明社會網絡是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偉提出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中,高校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強大指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影響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大因素。林杏臺(2011)指出職業生涯包括個人一生所從事的職業、職務及角色。他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從小做起,并且應該涉及到個人的各個方面,教師、家長在職業生涯規劃當中都分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得到了高校、國家的關注,并且教育明確規定,大學要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那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作用顯著嗎?單良、趙成名(2013)研究指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明確職業目標、充分利用并整合資源、提高就業能力。肖燕玲(2013)研究發現,在校期間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同學比未做規劃的同學更有成就,無論是求學還是求職成功率都更高。但是,有些專家學者也指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不顯著。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馬瓊(2012)對西南交通大學2011屆畢業生的就業觀與就業行為、就業結果的實證研究發現,求職目標是否清晰與就業滿意度呈正相關。李峰亮(2009)等人的研究發現,工作找尋的前期準備有助于畢業生找到學用更加匹配的工作,大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工作經驗對于擇業有著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在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中發現,大學生的學用結合越高,對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四、評述
篇6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是指個人與組織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確定其最佳的職業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幫助職業規劃者真正地了解自己,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藝術類畢業生是我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就業與其他類型專業畢業生有著普遍共性,但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隨著我國大學教育逐漸的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過度,高校擴招導致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八嚳紵帷钡纳郎?,促使全國藝考生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但社會所提供的崗位卻沒有同比例增長,以致出現”粥少僧多“的現象。因此,對藝術類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顯得越來越重要。
造成職業生涯規劃在藝術類大學生中存在嚴重缺陷的原因有以下考慮。首先,父母沒有做好前期的引導。職業規劃并不是在就業之時才開始的,應該在高考填報志愿之時就應該充分考慮。高考填報志愿,多數父母不能給出相應的正確引導,致使在填報志愿之時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忽視專業的適應性及就業前景,這可以看做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嚴重缺陷的原因之一。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做好前期引導呢?在網絡共享資源如此豐富的今天,父母可以多搜集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認知,做出初步分析。當然,也可以依靠專門從事志愿填報的部門單位,從中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類型、合適的專業類型以及以后可以從事的職業類型。在起點上畫好初步跑道,在進入大學之后,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再慢慢調整跑道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在一個一個短期規劃中,實現其長期規劃。
其次,高校藝術生人數急劇增加,造成精英教育下滑,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壓力劇增。高校擴招,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家長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藝考成了一條捷徑,成就“藝考熱”現象,這就如同讓理科生去寫意山水,雖然有可能“漸修“取得一定效果,但這種實現可能性能有幾分,就不得而知了。
介于以上原因,我們的國家和高校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首先,國家對藝術類教育進行宏觀上的改革。當然,學習費用問題首當其沖,讓那些具有藝術天分,卻支付不起學費的學生進入到大學的殿堂,展開他們的藝術之路。其次,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分化。通過不同的教育途徑,將學生分為職業型、專業型和以研究和教育為主的學術型人才。在滿足就業需要的同時,同時推動我國藝術文化研究的發展。再次,面對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全面、不健全的問題,高校也是責無旁貸的。多數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沒有根據藝術類大學生的獨特性,進行專門指導教育,而是一面蓋全,對藝術類學生的幫助幾乎是微乎其微。
介于此,高校應該結合藝術類大學生性格特性和就業方向的特殊性“量體裁衣”。第一,可以將《職業生涯規劃》設定為一門必修課,確定學生的價值觀,學會用“swot”分析法客觀的分析自己、環境、職業生涯,確立合理的職業生涯策略。第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即時畢業生四年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化解畢業生擇業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徑。一要開設就業指導課,積極宣傳各級政府和學校有關畢業生就業工作方面的政策;二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進行典型教育。三要學校加強學生的成功素質訓練。如四川大學為了更好的提開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有團委專門指導成立了就業創業促進部,主動的整合就業創業信息資源,定期舉辦創業策劃比賽等。為了強化學術理論和職業實踐的結合,還在龍泉建立了多行業實訓基地,在基地平臺上與各類企業群深度合作,組織學生以企業核心角色參與企業真實運營,得到超越傳統實習的優化實訓效果。
制定合理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無可厚非的,但主要還是靠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國家政策和學校教育指導均屬客觀因素。多數大學生包括藝術生在內,進入高校的“伊甸園”,安于享樂、不思進取、揮霍時間。根本沒有意識到對自己今后職業做規劃。例如美術學理論方向的學生,由于學習美術理論,技法相對薄弱,但又不及歷史學院學生學得透徹系統,對口專業稀少,致使他們在踏入學校時起就充滿了自卑心理,毫無規劃設計。技法類尤其是設計專業學生,則充滿著自負心態,認為高學費就應高有著高收入,高水平的生活。所以,大學生收先應該做的就是用“swot”分析法客觀的分析下,自己的優勢、劣勢、競爭和機遇。
篇7
作者簡介:李 軍(1982-),男,四川廣元人,碩士,重慶郵電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近年來,我國已有學者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了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進展有一個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依據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成果,特別是綜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發表的有關該論題的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勢和趨向。研究分析表明:該命題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基礎與理論體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12)05-0068-05
當前,高校已日益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突破障礙,開發潛能,自我實現,更是大學生將個人發展同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結合起來的重要紐帶。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單薄,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夠,職業規劃能力差,職業價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本文擬在國內高等教育理論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綜合分析我國現階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情況,并提出這一研究的走勢和趨向。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事學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論工作者們一直重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論成果簡介
目前專門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著尚屬空白。不少學者對這一課題作過零星的探索,如學校部等編著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中涉及到就業與職業理想等[1];曲振國等編著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中談到大學生與社會適應等問題,對職業觀念、現代職業精神進行了專章論述[2];劉建新、費毓芳主編的《大學生生涯輔導》中也提道:“高校就業指導要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培養學生創業和敬業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同國家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3]這些論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啟示與指導意義。
從已公開的學位論文來看,相關碩士學位論文目前只有3篇,分別是:北京交通大學楊德才副教授指導的趙敏的碩士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漢科技大學張繼才教授指導的萬杭的碩士學位論文《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2009),河南大學施昌海教授指導的李士營的碩士論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2009)。
期刊論文方面,筆者以“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為關鍵詞,在CNKI上對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間全部文獻進行精確搜索,共得到相關文獻47篇。從時間上看,相關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之前,相關論文幾乎沒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此階段已逐漸得到重視,但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足夠關注;而在2009、2010年,相關文獻突增,超過之前期刊論文數量總和,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重視并參與這個課題的研究。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系的探討狀況
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兩者關系的探討是一大主題。綜合文獻來看,主要有兩類觀點。
1.兩者之間相互融合,存在內在契合之處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營在碩士論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育人目標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內容同質”[4]13-14;任鳳彩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中提出,兩者之間的內在契合之處表現在“教育對象的針對性和教育內容的互通性”[5]。陳春一、高培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中認為,兩者關聯性表現在“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性、教育內容上的交錯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補性”[6]。屈善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兩者在“對象的一致性、過程的實踐性、內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補性”四個方面具有契合點[7]。閆禮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兩者的關聯性表現在“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教育內容的一體化和教育導向的社會性”[8]。這些文獻實質上都論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結合的基礎。
還有學者論述到了兩者之間結合的必要性和意義。如萬杭碩士學位論文《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提到,兩者之間結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有效實施”[9]8-9。關于兩者結合的意義,萬杭認為,“有助于大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協調發展;有助于社會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鳳彩認為,兩者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需要,是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需要,是實現大學生職業理想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5]。屈善孝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對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內容、目標、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7]。
關于兩者結合的原則,萬杭認為,要“遵循以人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教育的系統化和個性化三個原則”[9]19-20;關于兩者結合的對策或途徑,萬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體觀念,調動教育客體積極性,更新教育介體,挖掘社會資源,擴展教育環體”[9]20-25。任鳳彩提出,“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依托,發揮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統領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5]。
2.兩者之間互為載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萬杭《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內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的。兩者都是研究如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和服務于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踐中可以互為載體”[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有促進作用。如趙敏的碩士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奉獻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10]13。陳春一、高培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可以“使得學生較好認識自我、較好導向正確的目標、較好開發潛力、較好改善師生關系”[6]。閆禮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的同時,開展思想教育、誠信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等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導向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8]。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進作用。黃炳輝在《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中認為,“職業生涯設計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標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內容具體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無獨有偶,張志萍等在《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一文中也主要“從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改進方式等方面闡述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綜上所述,通過對兩者關系的研究,當前學術界已經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凸顯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這已經超越了過去單純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技術性的工具范疇;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途徑和手段,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實效,更具有時代性,更能被廣大青年學生接受。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探討狀況
從既有的文獻中看,不少學者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有所研究和論述。如趙敏在《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學生自身在選擇職業、規劃人生的過程中,存在價值取向偏頗、自我認識不清、生涯目標模糊、職業素質欠佳的問題”[10]13。李士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提到,大學生自身在選擇職業、規劃人生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主要有: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淡薄、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充分,實踐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體系;缺乏專業和針對性的測評工具;缺乏專業化、職業化、長期穩定的工作隊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需求日趨多樣,價值觀念更加多樣化,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成才和未來發展;同時,大學生也普遍存在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夠,職業能力不強,目標定位模糊等問題[7]。任鳳彩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中提到,大學生群體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團隊合作意識不強、艱苦奮斗意志淡薄、敬業奉獻精神缺乏、誠信缺乏以及社會責任感淡薄等不良現象,這種現象表明,目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職業精神、職業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淺議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國傳統高等教育體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和輔導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備受質疑。”[13]
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實證研究,主要文獻有三篇:閆禮芝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和《生涯規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研究》中,通過實證調查、SPSS統計分析與研究,在一定范圍內,對部分學生自入校即開始實施生涯教育、生涯規劃制定、指導督促實施的過程進行跟蹤,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吳惠、王雷華在《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實證探析》中,也經過數據分析,論述了“新社會階層的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整體認識、職業規劃、職業選擇期望和職業選擇地域”[14]。
從上面論述所見,歷經十年萌芽和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已經有一定進展,學者們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當前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研究既缺乏專門論述,也缺乏個案研究,實證研究也較少;同時,因為研究者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大學生就業等情況不甚了解,對大學生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研究也需要進一步深入。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對策探討狀況
當前,理論界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所提出的對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趙敏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統對策主要包括:“一是認為應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畢業階段前移,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針對新生階段、專業學習階段和畢業階段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寬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體系,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深度思想問題,努力構建新的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教學體系和服務體系;三是系統整合,動員全校教職員工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盵10]iii寧曼榮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運用初探》中認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積極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展,一是認識層面上加大宣傳形成共識,二是制度層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機制,三是方法層面要加強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四是實踐層面要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盵15]吳惠、王雷華認為,要正確引導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對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影響,要做到:“深化對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的認識;關注易受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的學生群體;重視媒體對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的宣傳作用;發揮新社會階層校友的示范作用?!盵14]
也有學者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全員化角度提出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總目標及實施方案進行了闡釋;將大學生四年劃分為新生階段、專業學習階段、畢業階段,詳細論述了每個階段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實施方案。對于全員化研究,李士營提出:“要加強學校黨委、行政部門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要建立新型的職業生涯服務機構;要充分挖掘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作用;要強化輔導員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作用?!盵4]39-45
以上關于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的研究,不少學者都能各抒己見,既有宏觀上的總體研究,也有微觀視角的具體展開,較好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但這些研究仍然不夠,在對策探討的創新及深入方面,勢頭不足,還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的多元需求;同時,不少學者提出的對策較為宏觀籠統,實際可操作的研究相對缺乏。
二、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學術界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開的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領域有了進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及規律把握。但從總體上看,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較為薄弱。
(一)基礎理論研究薄弱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所出理論成果參差不齊,有些基本問題還需進一步理清。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施主體、教育策略、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還較為缺乏,不夠系統。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有別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獨立性,但其內涵和外延至今尚無明確界定,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對它們各自的特點、功能論述等也較為籠統。
(二)研究視野較為狹窄
當前,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論述,主要是從教育學角度出發,圍繞教育要素而展開,存在視角單一、人云亦云等問題。實際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需要借鑒人才學、倫理學等學科理論來充實。比如,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素質的大學畢業生,高校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較單一
目前,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還是運用文獻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實證研究較少。從檢索文獻來看,僅有閆禮芝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生涯規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研究》以及吳惠、王雷華的《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實證探析》等三篇期刊論文運用了問卷調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過以上分析,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
(一)理論基礎與理論體系研究尚需深入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較為豐富。但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領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還十分有限。我們應該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放在人才資源開發理論體系中去思考,開發個體潛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趯Υ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系統研究,學術界應進一步加強在歷史考察、過程及規律探討、環境優化、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寬該論題的研究領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經觸及和深入的領域,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如醫學類、師范類、公安類)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載體等進行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學校部.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國,楊文婷,陳子文,等.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74-191.
[3] 劉建新,費毓芳.大學生生涯輔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9.
[5] 任鳳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陳春一,高培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97-99.
[8] 閆禮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萬杭.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9.
[10] 趙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11] 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教育評論,2005(2):33-36.
[12] 張志萍,呂建秋,劉智強.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0(8):54-55.
[13] 田必琴.淺議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25-26.
篇8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
一、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就是個體根據對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然后選擇能夠實現這一目標而又適合自己的職業。為確保職業的順利發展,要預先制定出不同時期與職業相對應的教育和培訓計劃,并采取必要的行動具體實施該計劃,以最終實現其職業生涯目標的整個過程。高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對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整個過程進行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從而在客觀、全面地認識主、客觀因素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定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目標的職業,制定相應的培訓、教育、工作開發計劃,并按照設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各種積極的行動去完成職業生涯目標。
二、圖書館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的作用
現階段,在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樂觀的背景下,每個高校都把就業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作為在校期間對于就業的預設,即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都得到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視,幾乎在每個高校都設有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課程,建有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部門,也配有專職的指導教師為學生進行具體指導。但是由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處于形成階段,就業觀還尚未形成,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對社會的競爭以及就業的趨勢沒有確切的了解,即使有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也有專門的教育機構,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學生對職業認識上的一些困惑。因為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信息,包括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就業的趨勢、即將設計職業的前景、以及將設計職業的發展目標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查尋,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這樣制定出的規劃才有客觀性和可行性,而制定出的要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的培訓、教育、工作開發計劃也更合理,設定具體的時間安排才能得以具體實施。這些大量的信息恰恰只有圖書館才能夠提供,所以說圖書館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育中發揮這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基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
(1)資源建設的實用性。豐富的館藏資源是圖書館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基礎。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方面要側重于本院校的專業設置,無論是紙質圖書還是數字資源,都要考慮到本學校的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需要,要側重于就業信息的收集和征訂,進行有目的的采購。然后在日常的讀者服務中,做到有針對性的服務,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或者就業指導書庫,把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或和就業指導的圖書放在一起,更方面于讀者。期刊的資源建設也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還因為在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需要全面掌握即將設定職業的行情以及此職業就業的前景。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65%~70%的信息都是由期刊提供的,而報刊上則刊登大量的招聘信息,所以圖書館一定要做好期刊、報刊的征訂工作,加強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和指導部門、以及各個專業學生的聯系,讓他們參與期刊和報刊的選訂工作,以求達到和職業生涯規劃甚至是與就業指導相關的期刊、報刊能夠全面系統地得以收藏。(2)對館藏職業生涯規劃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為了使豐富的專業館藏資源能夠得以充分的利用,圖書館非常有必要對現有的職業生涯規劃信息進行整合,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為學生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例如對歷年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信息進行搜集、分類和整理,對一些職業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職業需求、就業政策法規以及相關的文件精神等進行分析,為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有針對性的提供指導服務。在這方面成功的經驗是營口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該館提供的服務就能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提供很大的幫助。該館在自編的《高教文摘》中專門開辟了一個專欄,將與學校相關的就業信息進行了加工和提煉。這個專欄涵蓋的內容包括職業市場調查與分析、就業信息和就業動態等。同時,該館在《高教文摘》中還開設了企業專欄,對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行業或本地區的企業進行了介紹,使學生對未來的求職單位有進一初步的了解,知曉企業的需求,所以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有很大幫助。(3)利用網站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服務。每個高校圖書館都有專門的網絡技術人員對網站進行設計和維護。圖書館網站所涉及的內容也十分豐富,既有讀者服務,又有數據庫以及相關網站的鏈接等,為大學生學習和開拓視野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基本上都是圖書借閱、自助服務、文獻傳遞、用戶培訓、通知服務、咨詢服務、書刊推薦、以專利信息檢索、專利文獻檢索等為主的信息服務等,都普遍缺少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服務,也很少涉及對大學生提供就信息的業服務。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境內有25所大學,筆者對這25所大學的圖書館網站逐一進行了調查,發現沒有一所大學的圖書館有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服務,也沒有就業信息的服務。不僅浙江的大學如此,全國范圍內的高校圖書館大致也是這樣的狀況,為學生就業提供網上服務的為數不多,就更不用提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服務。如果圖書館能夠開辟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專欄,把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信息進行整合以后到這個專欄中,不僅對正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大一學生有所幫助,對于大二、大三,尤其是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大四學生而言,更是大有益處。(4)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心理輔導。學生在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前景、對未來職業所需要的素質與自身素質之間的差距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都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嚴重的會產生心理障礙,對未來的就業產生恐懼心理,直接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失敗。所以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不能單單依靠學校的心理輔導部門來完成,圖書館館藏中有心理輔導的書籍和期刊,從在數據庫中還能收集大量的心理輔導信息,在圖書館的網站上還可以鏈接到許多心理輔導的網站,這些都是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職業心理輔導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圖書館應該充利用這方面的資源優勢,備有專門的館員對這些資料和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為學生提供職業心理的輔導,以緩解學校的心理輔導部門的壓力。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讓大學生們客觀的分析自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能夠客觀、有效的制定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為了高校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各種需求,高校圖書館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有針對性的采取服務方式。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人力、物力資源,創造性的拓展服務渠道,就一定能夠滿足大學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需求,為高校培養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相前.高校圖書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探討[J].信息服務.2011(5)
[2]黃宇.高職院校圖書館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討[J].信息服務.2010(1)
篇9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現狀調查 對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社會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樣對大學生的就業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在剛進入社會生活時,會對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不相適應,導致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沒有考慮到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以及社會競爭環境。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夠幫助大學生快速、準確地找好人生定位,并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方向。本文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存在的問題進行問題探討。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為了了解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狀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某大學的學生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抽樣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整體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是:
1.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上帶有盲目性
大學生之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上出現問題首先是因為其自身在高校選擇專業時帶有盲目性。大多數學生選擇專業和學校的來源是當地的招生簡章等材料,很少會去利用電視、網絡等其他實時的信息來源通道進行學校與專業選擇,這樣就導致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專業,在學習的道路上也是處于懵懂狀態,這樣就導致大學生沒有對專業進行自主選擇,對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同時一些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是按照老師或者是家人、朋友的意見進行選擇,這樣就導致一些學生在主體決策上沒有行使應有的權利和責任。一些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只是參照了學校名氣、錄取分蘇、專業名稱、離家遠近等因素,忽視了自身的個性特點、對專業的喜好與認識、興趣愛好、專業需求等因素,這樣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
2.大學生缺乏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大學生自身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許多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這個概念十分模糊,他們在學校生活中從未考慮或者是形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就導致在學校期間,學生沒有對自己在日后的職業發展方面、職業奮斗目標上有很好的計劃,有些學生雖然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但是在實際的職業選擇上,許多學生仍然是以學位證書以及相關的證書作為職業選擇的基礎,這樣就會使學生在熱門職業的選擇上競爭力比較激烈,許多學生未能找到事業自身發展的職業方向。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校職業指導工作不到位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出現問題首先是因為學校在職業指導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和老師以及學生會認為,職業發展只是在即將踏入社會時才應該要考慮的問題,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學校對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教育工作有所欠缺。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連續的工作,大學生應該要在學校生活中就應該學習相關的職業發展理論體系,這樣能夠具有必要的職業選擇能力和職業意識,進而能夠在即將進入社會時進行理性的、明智的職業選擇。現在在中小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限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中小學校的開展工作并不到位,這樣就使學生無法針對自身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學校、專業乃至職業,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空間。
2.高校職業生涯指導工作推進不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出現問題還因為高校未能有效地推進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目前高校的大學生在逐年急速增加,因此大學生對職業指導的需求量也在急速上升,但是面對這種情況,高校的現狀卻是職業指導資源缺乏、缺少職業指導經驗,進而導致大學生并沒有接受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在學校中學到更多的是求職技巧、升學和就業形勢以及求職方法的指導內容,這些內容的指導對大學生在日后職業生涯中的生存情況以及業務素質與能力方面的影響并不是十分巨大。
3.大學生自身未能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還在于大學生自身沒有自主地、主動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統包統配政策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進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中,自覺意識不夠,不能主動地參與到職業指導的相關活動中去,這樣長期以來秉承著等、靠、要的職業選擇思想,大學生逐漸失去了主動進行思考與探索的精神和意識,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過于簡單地進行,并沒有形成適合自己、比較新穎、獨立的計劃,這樣就會使學生在日后的職業選擇、目標完成上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
為了能夠使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指導工作。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預備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在大學期間,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根據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同時使大學生能夠及時進行自我定位,實現自我價值,開發自我潛能,并能夠認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進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學業與生活,保證自己在大學度過一個充實的、有意義的學校生活。
2.對大學生進行全程職業生涯指導
在大學期間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主要是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在職業的選擇、準備以及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教育與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并能夠根據自己指定的職業目標選擇合適的方式趨勢,一般來說,職業生涯指導工作在大學生整個教育中都是存在的,大學要根據大學生的個人特點、發展規律、成長歷程進行全程的職業生涯指導,不同的階段所制定的目標、學習內容、實施方法是不同的。高校要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
3.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相關工作
為了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高校還要十分重視職業生涯指導的相關配套工作,主要是:①高校要加強教育的各項教學改革力度,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實用型人才,高校應該要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對學生在職業生涯理想、發展方向的引導,正確處理好學生在學業與做人素質、眼前學習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對學生積極負責,高校要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為學生樹立端正、積極向上的工作形象。②高校要加強對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的研究。在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教育工作是一個全新的工作,它需要不斷進行研究和探索,找出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并且這項指導工作貫穿學生整個大學時期,因此高校要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進行重點與難點的研究,并總結出適合學生特點的、結合社會環境的職業生涯指導理論體系,幫助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有時效性的職業生涯規劃。③加強相關管理機制的創新工作。為了使學生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更加自主進行職業規劃,高校必須要加強相關的管理機制的創新工作,這樣能夠使學生進行多元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潛能開發,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目標。
4.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的建設
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高校要建立一批專業的、素質高的職業規劃指導隊伍,這樣能夠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指導大學生樹立起主體意識,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理論素養,掌握基本的實踐技能,同時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工作,進而提高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的建立與完善十分重要的,只有選擇優秀的、專業性強的、高素養的指導隊伍,才能夠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指導。
四.結語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更加完善,對自我有更好的定位,并能夠明確職業的目標與方向,首先高校要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大學生自身要有自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加強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
參考文獻
[1]張再生.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2]李兵寬,劉啟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0.
[3]趙頌平,張榮祥.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與分析[I].現代教育科學,2009.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要性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課題:“大學生人格特質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及優化對策研究”(課題編號:SQ13701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8月18日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負擔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一個人絕大多數時間是在職業生涯中度過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則是教會大學生挖掘個人潛能,追求職業目標,實現人生價值。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是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研究調查顯示,54.9%的大學生對自己不夠了解;其中對自己的興趣、性格了解程度較高,約為3/4;但問及能力和價值觀時,則僅有1/2,自我認知明顯不足。而對工作的認知情況,僅有44.08%的大學生對未來從事的行業比較了解。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缺少計劃性和目的性。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的職業生涯教育起步晚,指導力度不夠。在我國大部分高校中,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尚處在起步階段,很多高校還沒有建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機構,這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生涯教育有很大的差距。國外許多學校在學生高中時期的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才從歐美國家傳入中國,但是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并沒有廣泛開展,除了極少數的專業設置了相關課程外,絕大多數專業只是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來開設。另外,有些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指導內容只是負責畢業生就業指導、就業形勢、求職技巧和就業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識。
(二)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僅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層面,缺少對社會人才需求的分析。從高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看,授課內容多停留在多年前的職業生涯理論方面,理論、專業名詞的闡釋往往占用較多課時,缺少對當前的職業信息、職業環境的分析把握。某高校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8%的同學“沒有關注過職業的變化趨勢”。而對職業信息與職業環境的把握,則是建立在豐富的社會實踐基礎上的。只有通過實踐環節,深入了解目前的職業環境,社會對哪些人才需求較多,才能有的放矢地編制自己的職業規劃。
(三)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研究。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方面,目前停留在上世紀中葉的職業發展階段理論、霍蘭德人職匹配理論、職業錨理論的層面上,這些雖是職業指導的經典理論,可用于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過程中,但是在我國近20年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中,仍缺乏對我國大學生的大規模、有代表性的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所以很難結合現實情況,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四)職業生涯指導隊伍建設落后,教學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多數高校并沒有配備專職就業指導人員,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教師,大部分是學生工作者和輔導員等,他們在經過了短期的就業資格考核后,就著手學生的職業規劃輔導工作。而且他們大多身兼數職,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另外,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專業性要求較高的領域,要對學生進行專業性較強的職業發展、人才測評、心理咨詢輔助指導,而目前從事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的教師是缺乏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發展提升。
(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上課方式仍有待改進。談到現在的職業生涯規劃,都會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無非就是聽聽一些職場成功人士的報告和講座。這是由于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采用選修課和講座的形式進行,這種課程設置形式單一、內容空泛、課程滲透力度不夠、缺乏實踐性,只有畢業班的學生會把此類講座當成是求職前的救命稻草而“臨時抱佛腳”地去聽一下。其實職業規劃,不應僅僅傳授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自我規劃的方法和能力,高校應該把職業生涯課程設為必修課,分層次、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所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由于職業生涯規劃引入我國時間較短,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還非常的陌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根據北森測評網、新浪網和《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共同實施的一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顯示,當前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情況相當普遍。有62%的大學生對自己沒有規劃,有33%的大學生的繪畫不夠明確,而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規劃設計。深入訪談后發現,許多高校大學生誤以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自己就業以后才要進行的一種規劃,還有大一部分學生,抱著“邊走邊看,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極思想,從主觀上弱化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二)大學生自我認知不全??陀^認識自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然而很多大學生不能夠正確全面地認識評價自己,有的自我評價過高,只看到自身的長處,從小都一直體驗著優越感,從而在擇業過程中期望值過高,追求的目標遠遠超過自身的能力范圍;還有的自我評價過低,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也會在職業過程中喪失很多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
(三)期望職業生涯規劃一勞永逸。有些大學生在做自身的生涯規劃時,全面透徹地分析了自我,也做了大量的職業前景調查,由此做出精細的規劃,在此后的奮斗過程中,即使處處碰壁也不放棄??此瓢僬鄄粨希瑢崉t是要看職業規劃目標是否合理和適時。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修正,并不是一勞永逸的。
三、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鑒于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既應該提高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又要改善高校提高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水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充分利用職業測評的工具,在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的基礎上,提高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效果。
(一)增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加強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全的問題,學校應該加大職業規劃重要性的教育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自身發展的理念,并在學生大一入學時就安排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大學生對自我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地規劃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
(二)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隊伍水平。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它需要指導教師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應建設一支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這些教師應該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水平的關鍵所在。對此,高校要注重對職業規劃教師的培養,鼓勵他們從多方面充實自己,考取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資格證書,同時要安排他們參加培訓學習班進行系統的學習交流開闊視野,提高指導教師的教學水平。
對于校內職業規劃指導教師專業的局性限,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邀請各行業有經驗人士、職業生涯規劃的專家、社會成功人士、杰出校友來校講學,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力量,專兼結合、素質較高且實踐性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的本質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個體進行正確自我認知、分析職業環境、制定現階段的發展規劃,并努力實現,所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應是畢業生的專利,而是所有的學生都應享有的學習教育。例如,對大一新生,就可通過入學教育,讓他們培養職業意識和規劃意識。在之后的大學生涯中,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提高能力尋找以后的發展方向。而對畢業班的同學,就可進行就業政策、面試技巧、心理測試等方面的指導,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
(四)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目前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多是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而缺乏實踐的引導,事實上職業生涯規劃少不了實踐的訓練,職業實踐也可以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職業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據社會需求發展自己的能力。對此,學??梢约訌妼嵙暬亟ㄔO,讓學生通過在專業對口單位的實踐,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提高自己知識的運用能力。另外,還可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假期實踐,在實踐中了解社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五)充分利用測評工具,輔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罢J識你自己”,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認識自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不僅要依靠個人的自我判斷,以及他人的評價,更要依靠科學的測量工具進行職業測評。專業的職業測評體系是以心理測試為基礎的,它能對個體的職業興趣、性格特征、職業能力、職業傾向性等做出科學客觀的評估,并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指導。目前的職業測評方面很多,如職業規劃測評、職業定位測評、綜合素質測評、性格氣質測評、職業發展測評、職業潛能測評、就業心理測評等,這些測評題目多有較高的信效度,可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比較準確的定量參考。
(六)加強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指出,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首先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因為在當社會,科技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所以為了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好地符合社會需求,需要我們加強對社會人才需求的調研,以此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提高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效性。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