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題思政實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6 12:53: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愛國主題思政實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2-0077-02
高校思政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實踐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政理論課所有課程都應加強實踐環節,把理論武裝和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和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
一、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突出了實訓性、實用性和綜合性,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高職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課堂實踐教學。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政理論課的主陣地。教師在授課時,要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社會問題的分析,加深學生對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課堂實踐教學宜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可以辯論演講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方式開展。第二,校內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是指思政理論課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學生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指導學生在上述活動中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協調與管理,進而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校內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充實學生課外生活,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傳播先進校園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渠道和必要措施。第三,基地教學模式。基地教學模式是充分發掘利用當地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考察、調研。充分挖掘和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優勢資源,使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相結合,可以拓展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視野,豐富其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第四,社會實踐模式。把實踐教學的空間從課堂、校園拓展到社會中去,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切實體驗、錘煉,使其加深對思政理論課的理解;在了解省情、國情、民情的過程中,親身感觸改革開放的成就;向人民群眾學習,和人民群眾建立感情;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達到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實效。
此外,還應注重與專業相結合的實踐模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走與專業實踐結合的路子。一方面,在校內,與實習實訓有機融合。高職院校校內都有自己的實習實訓場所,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機融合,要在內容上找到交融點,特別是職業道德、職業理想、世界觀等,相互推進,共同發展。讓大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去思考、解決問題,并立足職業行業,奉獻社會,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另一方面,在校外,和頂崗實習有機結合。在頂崗實習階段,學生離開學校融入所在企業。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將校外頂崗實習時期的思想教育納入到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范疇中來,引導學生愛崗敬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踐行職業道德,知行統一,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實現高職學生向“職業人”角色的轉變。
二、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保障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涉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平時與假期,受到經費支持、組織形式、安全隱患等因素制約。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
(一)領導組織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和管理難度要大于理論教學,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與配合。高職院校應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直接領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推進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為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提供保障。各相關職能部門相應互協調,配合支持,以推進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
(二)實踐教學管理
思政理論課教學部門必須制定嚴格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實踐教學。一是把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單獨安排課時,明確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及實施途徑等。二是要注重全程監控,細化考核標準。
(三)經費管理
實踐教學的特殊性決定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應根據實踐教學項目進行論證,對教育意義大、社會價值高、可行性強、實效性顯著的實踐項目予以立項,并制定經費管理制度,使實踐教學經費的使用最優化、社會效益最大化。
(四)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需要穩定的實踐教學場所。實踐教學場所主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等形式。課內主要有專題研討、主題發言、辯論比賽、影視影像、專家報告等;課外則有勤工助學、學生社團、義務勞動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可以革命圣地、名人故居、大型國企、工業園區、現代農村、合作企業為依托,掛牌成立實踐教學基地。
(五)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關鍵靠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一是“走出去”,先讓教師走向社會;二是實施“請進來”,邀請企業家、專家名人、優秀校友等來校舉辦各種主題講座,拓展思政理論課教師的視野。
三、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實例
(一)圣地延安紅色之旅
2010年暑期,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理論課教研部成立了“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小分隊”,與院團委共同組織了“重走路,和諧社會行”實踐調查活動。通過實踐,學生調研路上的新農村建設情況,深入了解陜甘地區改革開放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體會當地風土民情、民間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況。實踐教學活動成果參加了第八屆“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了三等獎的佳績,帶隊老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二)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
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重要途徑,對發揮大學生人才的智力優勢,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更大貢獻的重要抓手。每年暑期各大中專院校都會有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廣大學生通過調研、宣傳、支教、文藝演出等形式,加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激發愛國主義熱情,認識到自己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歷史重任,更加熱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
(三)在會寧會師舊址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2010年9月,學院領導、思政理論課教研部、基礎教學部的教師代表和全院2010級新生代表共50人赴會寧會師舊址參加學院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師生對繼承和發揚精神,以及會寧人民艱苦創業、不斷進取、創新發展的歷程感同身受,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愛黨、愛國教育。
(四)甘肅省情教育――參觀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地方博物館之一,館藏豐富,現有文物約35萬余件。藏品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特別是“甘肅絲綢之路文明”、“甘肅彩陶”、“甘肅古生物化石”、“甘肅佛教藝術展”、“紅色甘肅”等展覽,為學生提供跨時空交流,親密接觸紅色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與精華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五)偉大抗震精神教育――參觀蘭州地震博物館
蘭州地震博物館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收藏最豐富的唯一專業地震博物館,有許多國內外罕見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學生通過參觀了解了地震及其防護、自救的基本知識,如通過壁畫館繪制的真實地震故事,體會到大自然的破壞力;通過“5?12”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相關介紹,感受到現代社會和我國抗震救災的快速、全面。鮮活的圖片、細致的解說,讓學生看到了廢墟上的生命奇跡,認識到,災難面前,只要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戰勝災難。
(六)傳統文化教育――參觀蘭州國學館
蘭州國學館是依托皋蘭縣文廟古建筑群,經改建、充實而成。館內四十余尊歷代國學代表人物的石雕像,涵蓋了先秦諸子及后世在哲學、醫學、農學、文物、書畫及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國學偉人。儒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近現代雖有反復,但其對國人的思想影響誰都不能否認。近年來,國學大熱引起公眾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反思,國學的弘揚對社會的文化傳承、道德遵循都有推動作用。學生參觀后,對國學發展的大致脈絡、國學精華都有了系統了解,幫助他們在傳承民族精神與開拓時代精神中找到連接點,開拓了視野。
(七)走近庭審―感受法律威嚴
篇2
主題教育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的優勢與傳統的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方法相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部的優勢明顯:1.主題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強。主題教育活動每次都有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可針對某種現象或某類問題進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2.主題教育活動的時效性強。主題教育活動不局限在重要紀念日前后組織,也可以按需要隨時舉辦,達到及時有效教育的效果。3.主題教育活動的互動性強。主題教育活動可以讓受教育者同時成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擺脫以往的灌輸式說教模式束縛,有利于提高主題教育的效果。4.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多樣。主題教育活動適用于各種規模、各種條件、各種時段,并可以打破年級、專業、班級的界限,謀求更廣的覆蓋面。由于主題教育的這些特性,符合當代大學生追求快節奏、期望展示自我的個性特征,因而學生參與的熱情相對較高,效果也相對較好。
主題教育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形勢的發展,特別是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工作的要求和對象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傳統的思政工作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亟待改進。此時此刻,我們應該認識到要勇于實踐,與時俱進,切忌墨守成規。現實的問題已擺在眼前,例如,在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教學過程基本都是采用傳統教學手法,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能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面很難取得教學上真的成功,一個學科的成功是不能單拿成績來定論的,因為大部分學生因為考試而學習,死記硬背的現象普遍存在,根本沒有達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這門知識,勉強地認可只能流于表面,不能對學習和教學有太多正面的影響;還有就是,現在使用的教材、資料和理論知識,很多都是從以前沿襲下來的,雖然有了繼承,但是創新和更新的地方卻寥寥無幾,導致現實與理論的差距越來越大,更多的大學生在面對生活、就業、工作前景等壓力下,更加無心關注這個他們眼中可有可無的學科,消極和排斥情緒必定日發高漲。基于現在的思政課教育的現狀,開創新型有效的教學新途徑,已經成為各高校迫切的任務。基于這種種需求和現實,走以主題教育為載體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高職院校思政主題教育內容定位
(一)理論內容導向
高職院校思政主題教育內容選擇上一定要符合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需要。主題教育活動可以一些重要的紀念活動為契機,積極拓寬高校思政教育的平臺,緊扣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高職院校集中組織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理國教育等。這樣做,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才可以緊扣時代脈搏;才能夠引起大學生的共鳴;才能夠真正達到為高校思政教育服務的目的。
(二)具體內容綱要
組織好主題教育活動,首先要精選主題。它決定了主題教育活動的方向和預期效果。主題教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是學生,所以主題教育活動必須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貼近他們的生活,涵蓋他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針對他們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開展。筆者認為,主題教育活動的主題,大約可以從以下幾點挑選:
1.結合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每個高職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園文化,為了使新生了解學院的發展歷史,可通過組織聽專題報告、參觀校史館等活動,讓新生盡快地融入到學校這個大家庭中;也可以結合高職院校的建設工作,適當開展以“創先爭優”“、我為評估做貢獻,我與學院共發展”、“宿舍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母校、關心集體的感情,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2.適時進行法律法規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思想很容易被敵對勢力利用,因此要在大學生中搞好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工作,使大學生了解到在黨的領導下,各地區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客觀的態度對待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自覺維護和諧社會和民族團結的局面,實現理國。
3.利用重要節日與活動。充分利用重要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3月開展學習雷鋒、5月開展爭做文明好青年、十月開展共話祖國大發展等活動。活動中結合革命先烈的事跡,用歷史教育人。通過對祖國近代的屈辱歷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發展史的回顧,使大學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圖片展、各種新媒體的宣傳,展示出黨領導下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從而培養學生的報國遠大理想和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導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建設21世紀現代化強國打好基礎。此外,每個學校都會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特色,由團委組織策劃一系列學習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愛校之情,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力求貼近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從而潛移默化地將活動的意義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去。
4.切合時代,關注時政。主題教育活動需要用時代精神來引導,如大力宣傳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通過主題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認識到時代所賦予的崇高歷史責任,繼承和發揚先輩們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引導他們樹立創新創業意識,確立與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會的前列,努力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適時針對社會時事、社會熱點問題,展開主題教育,學生不僅能就“事”論事,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且能自我體驗、自我總結、自我提升,更深刻地看待社會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更是一個感化的過程。
創新高職院校思政主題教育實施要點
(一)隊伍創新是基礎
“高校主題教育活動需要加強策劃人才、教師等隊伍素質,在隊伍建設上,要走專業化、職業化之路”,這是高校主題教育活動的基礎。隊伍創新就要注重主題教育活動策劃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策劃人就應該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如:創新能力、調研能力、組織能力、洞察能力、競爭能力、整合能力和執行能力。因此,負責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策劃人無疑也需要定期的交流和培訓。
(二)方法創新是手段
“思政教育具體方法,即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為達到思政教育目標而采用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等,即進行思政教育的‘橋’和‘船’,應成為思政教育方法體系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思想較活躍,參與意識強,應注重教育方法的創新,可以采取豐富多彩、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教育活動搞得生動活潑、扎實有效。好的方法對高校主題教育活動創新有重要意義。新時期推進高校主題教育活動創新,呼喚應變方法。網絡發展迅速,高職院校要及時建立相關的主題教育網站,引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大趨勢,使學生在享受現代網絡技術的同時得到教育,寓教于樂。如:對主題教育活動的相關思政教育內容,建立主題教育網絡互動平臺,積極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發揮網絡在主題教育活動中的作用,以積極健康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真正發揮網絡育人的強大功能。
(三)制度創新是保證
高職院校要建立制定主題教育方案和實施主題教育活動的制度,只有堅持不懈,才能保證主題教育的長期功效。首先,作為主題教育實施者,不能急功近利,而要遵循高職院校建設的客觀規律,并充分考慮到教育對象的承受能力,合理安排主題教育時間,不是教育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的。只有這樣,主題教育活動才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開展其他各項工作,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
(四)評價創新是助力
主題教育活動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載體之一。以往對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的評價大多是采取定性評價的模式。受到評價者學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定性評價中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這會使主題教育的評價不夠準確。定量評價是采用數學方法,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對評價對象做出定量結果判斷。它具有客觀、標準、精確、量化、簡便等特征。為了提高對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評價的準確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必須創新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的評價模式。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把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的評價已改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模式。這是一種對于創新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評價模式的非常有意義的摸索。
結語
篇3
[關鍵詞] 新時期 完善核心價值教育 提升思政課教學
我們教研團隊結合歷年的資料累積繼續深入現實,在杭州的多所高校各個年級的學生當中同時展開了全面的調查研究。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與形象
在我們所接觸的3.9萬人次的學生當中,基本上都毫不猶豫地認為思政課是有用的、甚至是很有用的一門課。但是,也有少數幾位同學認為思政課無用――雖然從比例上講微乎其微,可是管中窺豹,所反映的問題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同時我們發現,認為思政課有用的學生當中也有將近一成的學生感覺思政課雖然有用但是用不出來。這很典型,學無以致用。那么學生們又是如何對待“有用的思政課”的呢?學生們實事求是地認為自己和同學們的態度不夠認真,甚至很有一種輕視。學生們在探尋原因的時候強調得最多的就是課程設置的重復、內容的反復以及枯燥乏味、落伍脫節、缺少新意又空洞說教等方面。有3.1萬人次的學生表示,自己上課的認真程度取決于授課老師的個人魅力和上課技巧;剩余的0.8萬人次則表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認真聽講的;而這3.9萬人次的學生都認可上課是可以開小差、做小動作的。有興趣就聽,沒興趣就不聽,是大家的共識。所以上思政課還可以各忙各的,甚至直接就不去上課,自由主義蔚然成風。在建議方面,有近2萬人次的學生建議,上思政課的時候多放放圖片多播播視頻,因為這樣可以大大吸引學生的眼球;有1.2萬人次的學生要求老師設置完美的獎懲機制,胡蘿卜和大棒輪番上陣,逼迫學生認真上課;余下的0.7萬人次學生則以為老師一定要嚴厲,傳道授業解惑之上首先是紀律威嚴,必要時還要會發飆。基本上這3.9萬人次的學生一致認為要搞好思政課教學需要學生、老師、學校以及家庭和社會的多方協同努力。
綜上調研結果:目前,由于種種原因,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認識存在著諸多不夠理性和客觀的評價。結合我們從事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十幾年的經歷,我們發現學生們普遍認為思政課只是輔課,遠不及專業課重要。專業課都是獨立的小班上課,思政課卻基本上是合成大班上的,教學效果自然遜色多了。同時學生們又極其主觀地認為思政課內容枯燥、反復、落伍、說教,在內心都比較排斥上思政課。我們做過一個時間上連續的系列調查,發現一般情況下,思政課的遲到、早退以及缺曠課現象要比專業課來得多,學生們學習的認真程度、活躍程度也不及專業課,甚至有一小部分學生還將思政課課堂當作了休息課、英語課、短信課、娛樂課。相當多的學生來不來上課、課上認不認真完全視任課老師的態度和個人魅力而定,致使高校思政課教師特別心力憔悴。高校思政課的地位尷尬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雖然當時學生們先入為主地不喜歡思政課,但是后來他們感觸最深的、最感謝的恰恰卻是思政課。所以我們認為破解思政課尷尬難題重點是要扭轉正在接受思政課教學的學生的認識和態度。
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高校中,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是蘊含在思政課教學當中的,有鑒于前面所訴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的種種問題,高校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未如人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未來總是我們現在的學生的。然而,我們的學生莫名地對敬而遠之,普遍缺失遠大的理想,價值觀出現紊亂,比較急功近利,而創新則流于標新立異。
的指導思想:我們學生都十分明確是作為永遠的指導思想的,但是都帶有幾分不屑。3.9萬人次的學生之中近0.5萬人次曾經直言不怎么喜歡,沒有任何的政治色彩,只是覺得世界變化快而年代久遠或者是接受灌輸多了嫌煩。這對于我們一貫來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極大的警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我們的學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理想、抱負;可是說到共同理想,恐怕就沒有那么遠大了。道理人人懂,行動盼他人問題還是不少的。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們的學生都非常愛國,因此憂國憂民。我們曾經就“出國與愛國”展開激烈的辯論,可惜一葉障目,又走上容易偏激的絕徑。
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的教育可以說是深入人心的,但是也的的確確折射出“知易行難”的問題。大道理大家都知道,小事情都等著別人去做。在我們的調查和訪談中還頗為感慨的是,我們學生的知識面欠寬廣、我們學生的知與行存在比較大的落差。
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一如與之緊密相關的思政課教學一樣,小問題迭出,未必盡如人意。
三、完善核心價值教育,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
如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完善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又如何通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善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地位以及效果。這部分內容在本課題中是很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認為首先應該保證學生們人到、心到、頭腦到,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們自覺自愿地走進思政課講堂、快快樂樂地學習思政課內容、認認真真地思考思政課問題。要做到這“三到”,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傾斜、社會輿論的積極引導、校方的大力關注,更加需要借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素質與人格魅力以及學生主體性的充分展現。
國家政策的傾斜、社會輿論的引導,恐怕已經超出了本課題所涉及的范圍。我們重點探討校方大力關注以及借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素質與人格魅力以及學生主體性的充分展現等方面的策略措施。
校方的大力關注與支持是相當關鍵的。我們的學生對于學校的方針政策具有相當的敏感度,他們善于從相關的細枝末節中搜索和猜測校方的具體意思――哪怕他們很可能猜錯了事、會錯了意。校方不妨酌情限制合班大課的人數上限,當然這個我們還需要經過科學的論證;校方可以適當調整思政課的上課時間,給與一定的自主處置權限;校方可以配合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由思政課教師擔綱;甚至有學生建議思政課老師應該在學生考評上擁有“一票否決權”……其實,校方不需要為我們思政課頒布很多的特殊條文,只要有個很好的姿態就可以了。我們曾經開設過精品課教學模式,請相關校領導擔當主講,效果相當不錯,也贏得了很好的口碑。校方可以考慮經過改善之后進行推廣。
思政課教師在其中起到樞紐的作用。思政課教師特別需要保證教書育人的思想觀念、專業知識、教學手法等的與時俱進,合理尊重并適度體現學生的教學主體性。我們發現注意授課技巧、增加課堂互動還是很有效的。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考核與獎懲模式的適度調整適當地組織學生開展相關調查研究、進行主題發言或者主題討論、小講課等活動,讓學生融合進來,從而達到全面完善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目的。我們課題組已經開展多年的小講課模式和專題講解模式,從目前來看,是十分成功的。在最近的1.2萬人次學生的調查和訪談中,有1.19萬人次的學生表示小講課模式和專題講解模式對他們幫助很大,強烈建議保留,并給出了多方面的完善意見。
學生,始終是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其教學主體性開發的程度關系到思政課教學的效果以及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進展。學生教學主體性的激發除卻校方和老師的努力之外,重點還是在學生本身。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應該盡快調整心態和狀態,學會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維。我們可以感性看問題,甚至于可以率性,但是解決問題終究要回歸到理性的港灣之中。我們學生應該盡快學會分析、學會探索、學會交融、學會理解、學會挖潛、學會提煉……
高校的思政課教學要求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并全面研究和闡釋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部署,結合當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全面、深刻、準確地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刻內涵、基本要求和現實意義。我們須知思政課在整個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顯著,應當謹記思政課的功能,但是在高校教學中又身處尷尬,對思政課教學效果的估計不宜過高――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著思政課認識上的誤區,高校學生心目中思政課的實際地位普遍偏低,甚至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辛勤耕耘還存在某些腹誹乃至不屑。我們認為可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尊重包容存異,努力貫徹以人為本,達成社會思想的共識、整合多元價值,從而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和諧互動、共同提升。我們須知思政課教學只有在學生參與的情況下才有效。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不宜采取灌輸的方式方法,而應當多多倚重于合理、合適、合宜的疏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研究,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說服力,使得學生自覺自愿地轉變對高校思政課的錯誤認識和錯誤態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使得學生自覺自愿地走進高校思政課講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轉化,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召力,使得學生自覺自愿地探索高校思政課問題。在高校的思政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與完善的過程中又可以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與地位。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本課題的研究不僅是系統梳理了相關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理論研究的完滿,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很好地解決我們杭州大專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進課堂、進頭腦的問題,同時又大大提高了在杭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地位、形象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袁貴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N].人民日報,2008-4-21.
[2]韓振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與“三觀”教育[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篇4
【關鍵詞】優秀文化;思想智慧;實用價值;主流思想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能夠接觸的思想愈加多元化,就業壓力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綜合國力在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愈加濃烈,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也在不斷加深,因此,運用傳統文化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高校思政教育多途徑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步,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傳統文化進行途徑大大增多。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教材和多媒體,在課堂之外的教育可以通過講座、報告的形式進行,長期的傳統文化熏陶,一定程度上促使傳統文化植根于高校學生的腦海深處。
當前環境下,高校可以將“古代哲學”、“倫理學”和“美學”等傳統文化課程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還可定期舉辦“傳統道德大講堂”、“優秀傳統文化講壇”等主體活動,聘請有威望有學識的專家學者到校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此外,各個高校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陸續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比賽,設立傳統文化宣傳月,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到傳統文化。除此以外,學校還可運用當代高校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宣傳,如在學校官網進行定期宣傳,思政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賬號,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
2在思政教育中增加傳統文化課程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直是我國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設置,但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弊端,無法實現課程開設的教育目標,這是由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師教學時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未能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氛圍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聽講興趣,因此,也無法促使學生重視教學內容,理論知識也難以發揮作用,無法引導高校學生思想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自此時,若教師能將傳統文化知識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會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傳統思想與現代因素的結合,對學生而言,不僅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還能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1]。
例如,高校可以增設一門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課程。目前,高校中各種思想混雜,傳統文化沒有完全被納入高校思想政治建設體系之中,此時,在學校中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督促每一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學習,一方面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傳統文化課程,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教學,讓高校學生更多的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并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課程的責任,也是其他課程和教師的責任,因此,除了在思政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師還可以與其他課程的教師進行溝通,讓傳統文化與其他課程的內容相結合,進一步實現傳統文化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3加強傳統文化教師隊伍建設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想要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加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隨著西方思想的涌入,中外文化矛盾日益凸顯,一部人的思想意識不夠堅定,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受其影響發生偏頗,這為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這一情況下,加強高校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想要切實將傳統文化運用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學校就要組建一支傳統文化水平突出,教學能力突出、責任意識強烈的教師隊伍。組建教師隊伍的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師工作態度和責任意識的考察,保證授課教師能夠立足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除此以外,授課教師自身還要具備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如此方可在授課過程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態度面對學生,方可對學生的諸多問題與疑惑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以此加深高校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以身作則,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閃爍著古人智慧的光輝,承載這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通過傳統文化教學,能夠讓高校學生真切的感知到傳統文化傳遞出的力量與美德,增強高校學生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培養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民族自豪感,同時,還能豐富高校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汪鶴.高校思政教育運用傳統文化的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1):189.
篇5
關鍵詞:職業院校;傳統載體;網絡載體;環境載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74
1 優化提升傳統載體
職業院校思政工作的傳統載體,包括各種規范化的管理活動,如制度化、規范化的黨團組織活動、“雙文明”評比競賽等,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要努力提升與優化。可以利用櫥窗、黑板報等陣地,和舉辦主題報告會、文藝匯演、志愿服務等形式,將這些傳統載體的內容豐富起來,形式活潑起來。寓教于活動中,藉以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主流和面貌、職業教育及學校的發展變化,以保證及時而正確的輿論引導。
近年來,學院著眼構建“全員參與、全程貫通,全面開花、全新格局”的思想政治工作長效機制,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相結合,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與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相結合,與學生自身特點和成長規律相結合,與學生社會實踐與服務相結合,與地域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思政工作的新途徑。
職能部門牽頭引領,管理干部用心推動。成立了主管教職工思政工作的黨群工作部,以及主抓課堂教學的思政課教學部,在理論研究、課程設置和隊伍建設方面精耕細作。強化管理層的“一崗雙責”意識,以主動適應從嚴治黨和改進作風新常態。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聯系基層做到了常態化,經常深入到系部一線,和師生深入交流交心,了解其思想動態,把脈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提煉經驗,梳理不足。
形勢任務教育和量化考核結合。煤市持續不振,師生思想波動大。堅持主旋律,整合多聲部。提出“穩中求進、固本培元、聚焦雙效、轉型發展”總基調,以改革轉型為紅線,以內涵建設為根本,以“明形勢、知危機、提信心、強執行”為主題,通過政策理論學習和形勢任務等的宣貫著力推動教職工思想轉型;以提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四點要求為基礎,訂立師德考核指標,建立師德示范崗,設立師德師風意見箱,開展學生評教活動;通過集中學習討論宣傳等途徑,廣泛開展師德教育,用偉大的中國夢和學院發展、個人進步的美好愿景把大家團結和凝聚起來。
摒棄單純說教,思政工作虛功實做。著力把學院的思政工作和化解思想疙瘩相結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以“文明創建,建設和諧穩定校園”為抓手,多渠道進行輿論引導、智力支持和信息交流的同時,節日送溫暖、金秋助學、結對子幫扶、教職工體檢、大病醫療救助等溫暖了教職工的心,“書香五月”校園文化藝術節滋養了書香氣和學院味,“我的學院夢”金點子征集活動、慶“七一”系列活動、舉辦春季運動等,增強了教職工的民主參與度,提振了精氣神,凝聚了正能量。
堅持立德樹人,學生教育多輪驅動。以生為本、立德樹人,堅持教書、管理、服務、環境、實踐、文化育人相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學生工作人員的作用,實施全面素質教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陽光心態;定期開辦學生業余黨校和發展黨員前培訓活動,增強愛國愛黨觀念;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素質拓展訓練和開展就業指導教育,舉辦職業生涯規劃比賽,讓學生認識到“心有多大,舞臺有多大”的理想支撐作用;“道德講堂”、“中華經典誦讀”、“放飛夢想”主持人大賽等等活動,著力加強了學生的文明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自主發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長流水、不斷線,以每年春季開學后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為契機,擴展開來,延續下去,堅持走進車站、市場、殘疾人學校和福利院開展扶危濟困、助殘慰老活動,共青團、學生會和各種學生社團活動也在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戶外陽光運動、攝影比賽,等等,這些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了其參與的積極性。活動的有效開展及其展現出的蓬勃生機與潛力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2 開發利用網絡載體
國家大力提倡“互聯網+”,網絡越來越重要,甚至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生活、思維、行為方式,傳統的思政工作大可搭乘互聯網之翼,在時代的天空翱翔。
正視網絡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全面性、綜合性是優勢,而虛擬、開放、難以掌握和監控又是新矛盾新問題。由于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活躍,觀念超前,行事直率,敢想敢干;同時,思想素質相對較低,情緒不穩,心理波動大,行為好偏激,思想的功利性較強,容易受到不良誘惑,進入思想的空洞或死胡同,所以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雙刃劍,職業院校注重網絡載體建設,著力拓展思政教育新空間的同時又要牢牢掌握網絡宣傳的引導權。
擴展網絡的思政教育功能。互聯網海量、快速、交互、生動。運用得當,可以讓其成為民意的“晴雨表”、校園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促進學院事業良性發展。一直以來,學院校園網建設堅持“喉舌”作用,著力突出陣地、窗口和橋梁功能,堅持宣傳政策和文化引領并重、輿論引導與思想教育并重、信息公開與互動交流并重、載體建設與條塊管理并重,加大正面、成就、亮點、典型宣傳的力度,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加強網上信息監督,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供有力輿論支持,構建了和諧文明的發展環境。利用校園網努力做到思政教育和網絡交往、學習、娛樂、購物四個結合,和受教育者平等溝通對話,及時把脈思想動向,做好活血化瘀的工作;加強學習內容設計,開設學習專欄、精品課程等,為師生學習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徑,比如學院思政工作人員通過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媒介素養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確保了有效利用新媒體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政課教學中,能積極發掘網絡資源,更新教育素材,善于利用圖片、動畫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生動,形式更活潑。寓教于樂,把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等教育內容制成生動形象的網絡娛樂軟件,增強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研究網絡消費的趨勢、特點及消費因素,教育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倡導健康文化消費,引導綠色消費習慣。
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門戶網站經過幾次改版后,欄目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大力宣傳教學、招生、就業、資助等方面工作的新舉措,并通過校內公告、黨務公開等,保證師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學習園地、文明創建等專欄讓師生員工不斷呼吸到新鮮空氣,陶冶思想情操。出臺《校園信息管理辦法和》和《計算機及網絡管理暫行規定》,健全了通訊員工作網絡,建立新聞審核和競爭激勵機制,安排專人加強動態維護,保證及時更新,并重視新聞稿的質量,從精從細從嚴從快,把好政治關、文字關、圖片關,不斷提高網絡新聞質量,重時效、重實效、提高綜合性,著力強化了網絡宣傳教育的話語權;完善網絡宣傳機制,打造數字化平臺,通過資源“大數據”的集成分析,把握住網絡宣傳的主動權。面對多媒體和自媒體時代,學院注重面向手機移動的短、頻、快的“輕陣地”建設,比如,建立功能性強的QQ群、開設公眾微信號、論壇、開通微博平臺等流行傳播手段,動態及時地做好新聞報道及輿論引導工作,開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方便快捷性使得教育效果倍增。
3 打造維護環境載體
環境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滲透性教育,是用間接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變教育者直接的說教為良好環境對人的陶冶和影響,從中消除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之間的隔閡,減少受教育者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通過設置一定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對置身其中的人進行熏陶感染,寓教育于文化、科技、娛樂之中,以開發心智,培養能力,塑造性格,陶冶情操。
學院本著“結構得體,布局合理,色調和諧”的原則,以增強“系統性、傳承性、辨識度”為目標,突出“固根鑄魂、崇德尚能”的學院精神,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努力打造新穎的育人環境。
夯實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硬環境作為物質環境是基礎,重視校園形象設計,讓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化,實訓基地和運動場地建設和管理、生活環境和公共場所建設體現了職業學校環境建設的專業和職業特色。軟環境是精神上的飛揚。進行校園的綠化美化亮化凈化,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企業文化理念,設計布置教室、裝飾學生公寓、圖書館進行功能板塊分類、實訓基地和教室走廊墻壁的裝飾等,有德、勞、勤、學、能、廉、美等的牌板闡釋,有本校的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優秀畢業生、大賽獲獎選手的形象展示,讓其網上有名,櫥窗有像,電視有聲,并融入了名家名言和溫馨生動的提醒語,綜合載體的運用,體現了深邃曠達、高雅厚重、豐富活潑的基調,不斷刷新視覺形象的整體沖擊力。倡導“學習改變命運,技能成就未來”,在宣傳教育中有機融入了企業文化,精心設計建造了紫藤文化長廊、仿古亭、荷塘雕塑等,花草樹木、雕塑亭臺錯落有致,搭配得當,典雅莊重,滲透了“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企業文化元素,給學生以藝術享受和思想啟迪。在精神性突出的軟環境的打造中,著力體現了團結向上的校風學風、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效嚴明的規章制度、豐富雅致的校園文化。以美化人,以德育人,軟環境與硬環境配合補充,滲透支撐,共同發揮著陶冶人們心靈的功能。
優化小環境,融入大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小環境相互支撐、相互影響。學院注重利用好傳統輿論陣地,也著力打造以職工之家、家長學校、業余黨校等為主體的培養陣地。特別注重發揮關工委的獨特育人作用,近年來,關工委陸續開展了“理想點亮人生”、“感動中國人物”、“安全避險”、“成長驛站”、《二十四孝》、《弟子規》等內容豐富的理想信念和愛心感恩教育,有個別和集體座談,有一對一和多對一幫教,有主題報告。每次聽完大課后,同學們紛紛拿起筆來寫下心得體會,感觸頗深,入腦入心化行,效果很好。在優化小環境的同時,延伸利用好以淮北市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南山漢文化博物館、劉開渠紀念館、石榴博物館、南黎“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公園、時代公園“廉政”清風苑,桓譚廉潔文化主題公園、法制廣場為主體的文化娛樂陣地。學院通過內部文化陣地建設,和目的性強的外部搭船出海,寓教于樂、寓教于游,營造了濃厚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圍,環境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結合本身特點,把握科學發展規律,在載體創新、協調發展、文明綠色、開放共享等方面有所作為。作為職業院校的思政工作者尤其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和科技的進步,去選擇不同的適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盡快改進一些傳統的載體,并著力發掘一些新的載體,更好地適應和開展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努力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素養和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
黨的十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這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
一、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文化的多元化走勢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的挑戰
一方面,在當今全球化和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中,互聯網的開放性使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在多種社會思潮并存的形勢下,互聯網已成為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競爭的集中地。在大量的思想潮流中,有些是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一種很好的補充,有些則是反和產黨的思潮,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的年齡段一般是在18至22歲左右,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觀念。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必定會引起一些思想、觀念的沖突和交鋒,西方敵對勢力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利用機會把西方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進行傳播,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一些學生由于放松對最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分辨不出對與錯,因此在復雜的思潮和信息的影響下,迷失了自我,甚至在價值觀取向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二)迎接社會發展與實現職業院校學生使命的需要
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主要有兩門必修課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比本科院校少兩門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這兩門課中均有涉及,它是引領當代高職院校學生成長就業的根本指針。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方面來看,用人單位近年來青睞的高職畢業生主要具備的條件是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同時,很多已就業的高職院校學生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敬業精神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實現學校教學目標的需要和學生全面成才的自身需求。高職院校一般以培養現代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致力于提高學生職業素質。這里的提高素質離不開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現實要求
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體現時代性。實踐證明,運用最新理論成果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是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點。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的“搖籃”。
二、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高職院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要有兩類,一種類型是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這支隊伍里涌現出很多優秀教師;另外一種類型是深受學生喜愛,德才兼備的輔導員隊伍。這支擁有近百人的隊伍融思想教育、管理服務及科學研究于一體,活躍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個領域,這兩種類型的教師隊伍都要準確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立足點。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核心價值觀在2012年有更新,這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學習并深入理解最新的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每一屆學生的思想都有細微的差別,現在的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對最新的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還要結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等。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大部分屬于“雙師型教師”,他們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和指導者,只有加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才能將高職院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實施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擔負著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教師要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全過程中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元素,把專業教育與高職院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可以采用教學相長式的理論教育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的方式,使高職院校學生掌握最新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品質,向學生深刻挖掘其價值意義,解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的意義。
在高職院校理論課教學中,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使高職院校學生自覺并主動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的行為規則相結合,與高職院校學生的成才相聯系,例如: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愛國有很多儀式化的符號,包括升國旗、唱國歌和參加一些大型的集會等各種宣示對祖國忠誠的行為,此外還要告訴學生愛國要理性。因此,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的行為規則相結合,能夠增加高職院校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促使高職院校學生在個人生活中踐行核心價值觀。
高職院校要加強思政課體系和教學方法創新,使大學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從大學生日常生活出發,結合現實中具體細微的場景和身邊具體可感的故事,通過感知、領悟和實踐,使核心價值觀由“知識體系”轉變為“情感體系”, 然后轉變為“認同系統”,使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的指南針,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育人功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參加社會實踐是高職院校學生了解社會、把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有效途徑。如果要高職院校學生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地結合。高職院校可以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加深對我國國情和社會狀況進一步的了解,從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
高職院校舉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日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討論會和成果分享會等,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各項活動之中,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以勤于學習、善于創造、提升群的實際行動,鍛煉提高綜合素質,爭取全面優質發展,同時也顯示了新的和諧、文明的校園風貌。
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地方紅色資源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舉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教育活動,通過學生向社會宣傳核心價值觀的活動,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普及推向全面化。
(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上傳播陣地
篇7
我是帶著問題去的長沙理工大學,臨行前學生工作部的樊部長特別要求我們就長沙理工“基礎+主題”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筑工程系李立波書記要求我在學生宿舍管理和安全工作方面、張敏主任要求我在體現土建和藝術設計類專業競賽文化方面多調查研究,取得真經。時間緊,任務重,我先后走訪了學工部、團委并在土建學院參與了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工作,我隨該院輔導員下宿舍、下班級,深入到學生中去調查研究,認真做好筆記;晚上回到宿舍,我們四位同志就一天的所學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友好。三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過的很充實,兄弟院校同事扎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學生積極向上、尊重師長的精神風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走訪筆記、收集到的電子和書面資料有待我在工作中整理消化。下面我將在主題教育活動、學生黨建、宿舍管理、競賽文化四個方面介紹長沙理工大學的做法,不當之處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一、分層次、講實效,“基礎+主題”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模式立體化,使全體學生受益
中央16號文件頒發以后,長沙理工大學在實踐探索和創新中,形成了“基礎+主題”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模式,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堅持以樹立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做到主題教育活動目標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主題教育活動針對性和思政教育實效性二個相結合;注重活動內容“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活動方式做到“注重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統一、學校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統一、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統一”,活動要求“全體教師參與育人,全體學生參加活動,全體學生思想受益”的“三個三”原則。我所在的土木與建筑學院是長沙理工大學主干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本科學生2400余人,研究生230余名。專職輔導員8人,師生比為1:300,基本達到中央要求。土建學院針對各年級和各群體的不同特點,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在誠信教育中對一年級新生注重進行適應大學生活的誠信學習、誠信考試的教育;對四年級畢業生注重進行誠信簽約、守約的教育等。收到較好的效果。“誠信”主題教育緊密結合學風、考風建設,舉辦手繪大賽、英語四六級模擬考試、“誠信”主題教育辯論賽、“誠信”小故事征集、手抄報比賽,發出《誠信是通往成功的綠卡》的網絡倡議書、《學生誠信公約》征集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又如在“我與祖國同奮進”主題教育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實施教育活動,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啟動儀式、主題班會、祖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成就展、 “讓歷史告訴未來”演講大賽、 “我愛長沙理工大學”攝影比賽、“榜樣的力量”大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在黨員中,主要開展了 “我與祖國同發展——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報告會、“我為黨旗添光彩”黨員教育示范活動;在團員青年中,主要開展了“我與祖國同奮進、與學校同發展”主題團日活動、“我愛美麗校園”環保公益勞動。通過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全面了解祖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成果和發展藍圖,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為祖國繁榮、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
二、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發揮黨支部的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1、土建學院積極引導,加強教育,舉辦分黨校普及班和提高班,兩期黨校都邀請校內外資深專家、教授講述,普及班以黨的基本知識為授課內容,而提高班重點放在理論提高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層次,結合中央黨建工作,定期開展學習研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每次黨課開班之前做好問卷調查,把學生反映或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納入黨課學習中,并且改革考試制度,充分利用網上黨校優勢,要求學員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考試。
2、堅持黨員下班制度,建立“每學期學生黨員進行個人總結、群眾評議”制度,加強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所有發展對象都首先在學院進行公示,以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對已經列為發展對象的同學,充分發揮廣大同學,加強對他們的日常監督,對評定不合格的同學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從而保證了學生黨員的質量。
3、土建學院比較有特色的是舉辦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同時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考核,加強他們學習、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新性。
4、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例如,邀請專家為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做“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報告,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展覽,結合奧運會成功舉辦、神七成功發射、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等事件組織開展討論,深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5、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在特殊防護期保證信息暢通,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
三、日常管理工作規范,學生日常行為自律意識強
1、積極開展法紀、安全穩定教育。注重建立學生安全教育、預防和處置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在制度、機制方面,土建學院學生會、各年級分會設立紀檢保衛部,各班設治安保衛委員,各寢室的寢室長為安全信息員;層層建立了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并實施了《學生集體課外活動安全教育和管理實施細則》。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法紀教育、安全教育活動,如考風考紀、反傳銷、防火防盜、交通安全、文明離校等教育。組織新生進行了《學生手冊》考試。加大了對學生日常行為檢查和違紀處理的力度,全院學生的日常違紀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做好違紀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時積極配合學校調查處理,及時向學工部上報情況和處理意見。
【1】
2、重視宿舍文明建設。土建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開展優良學生寢室評比、寢室設計大賽等活動,促進宿舍文明建設。加大了針對學生宿舍防火、學生晚歸和外宿、外租房等情況的檢查力度,并形成了長效機制。值得一提的是嚴格落實學生宿舍熄燈制度和計算機使用制度。土建學院每晚11點熄燈,熄燈后學生反正正常,未發生群體性起哄、打砸事件;針對該院學生宿舍計算機過多的情況,他們修訂了《學生宿舍計算機管理辦法》,并制定了《土建學院學生計算機管理協議》,首次以協議的形式限制了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娛樂的時間、制定了違反規定的懲罰措施,比較有效的制止了學院因計算機而引起的學風下滑現象。
四、學生競賽活動蓬勃發展,提高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1、土建學院積極推動建立符合學生競賽活動實際的培訓、交流、實踐、激勵立體綜合模式。從XX年開始學院就推出學生科技創新立項、申報制度,配套了獎勵等政策以及相關的鼓勵措施,目前學院已初步形成了“學生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基地+專業協會+課程+以大學生科技創新為導向的管理體系+開放實驗室+指導老師+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八位一體的格局。
2.積極引導,樹立典型,積極營造良好的競賽活動氛圍。結合土建學院的專業特點,開辦“每周一模”和“每周一展”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參加到學生科技活動中來。每年組織全校“土木類結構模型大賽”,建筑學畢業生畢業設計展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各位同仁,當前我院正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黨委要求全院師生員工樹立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提倡跨越發展的精神、奮勇爭先的精神、銳意改革的精神,對于一所剛升格的本科院校,如何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破解湖南工學院學生工作的發展難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努力開創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新局面,科學規劃,扎實推進,謀劃學院新的科學跨越發展,特別是為系黨政領導分憂,謀劃建筑工程系學生工作新的科學跨越發展,做好輔導員本職工作是我在學習過程中反復思考的問題。長沙理工大學和我院同屬合并院校,同樣面臨新老校區建設和管理的問題,在學生工作方面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在短時間內躋身同類高校前列,為我院的學生工作提供了難得經驗和范本。
篇8
一、重點工作
1.各專業教學水平提升工作
(1)完成時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標
提高各專業教師教學水平,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自主學習能力。
(3)主要措施
l 加強教育科學理論學習,了解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探索與實踐。
l 鼓勵教師參加線上或線下教學類講座或培訓活動。
l 開展觀摩線上或線下的優秀教師課堂活動。
l 開展教學工作坊,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研究如何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相互學習。
(4)推進計劃
l 1-2月、7-8月: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參加線上或線下教學類講座或培訓
l 3-6月、9-12月: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l 3月、9月學期初觀摩線上或線下的優秀教師課堂活動。
l 學期初與學期中開展教學工作坊,交流學生學習問題和教學問題,分享經驗,提出解決方案。
2.培訓優秀學生參加相關學科競賽
(1)完成時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標
各專業篩選并培訓優秀學生參加比賽
例:西語專業 “永旺杯”多語種全國口譯大賽。
朝鮮語專業 山東省大學生服務外包韓語大賽。
(3)主要措施
由相關任課教師組成指導教師小組,組織面試,篩選優秀學生參賽,并制定培訓計劃,對參賽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
(4)推進計劃
l 7月末或9月初:面試篩選出優秀學生參賽。
l 10月-11月:制定培訓計劃,對參賽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
3.西班牙和朝鮮語四級考試工作
(1)完成時限
2021年6月
(2)工作目標
提高專四通過率
(3)主要措施
開展專四考試輔導
(4)推進計劃
3月-6月:相關任課教師以線下、線上或隨堂等方式進行專四考試輔導
4.2021屆畢業論文指導、答辯工作(俄語專業、西班牙語專業、阿拉伯語專業)
(1)完成時限
2021年6月
(2)工作目標
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指導、答辯工作。
(3)主要措施
指導教師安排好論文指導計劃,與學生保持好聯系,
(4)推進計劃
l 1-4月:論文撰寫指導,完成畢業論文系統上傳和審核工作。
l 5月:完成畢業論文、答辯。
l 6月:完成畢業論文所有相關工作。
5.2022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分配和論文選題工作
(1)完成時限
2021年6月-12月
(2)工作目標
按照學校進度要求節點,完成畢業論文選題、開題、初稿等工作。
(3)主要措施
以通過專業教師會議、論文題庫建設,選題報告、寫作提綱制訂等方式確保開題工作的嚴密性與科學性。
(4)推進計劃
2021年6月召開各教研室會議,布置畢業生論文選題工作,集體商討建設并下發論文題庫。
2021年9月匯總論文選題后根據選題情況分配指導教師,完成師生互選。選題確定后,指導教師認真聽取學生想法,了解學生思路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
2021年10月幫助學生完成開題工作并擬定寫作提綱。對于學生的論文初稿嚴格要求,仔細審閱確保無嚴重抄襲現象。
6. 畢業生考研
(1)完成時限
2021年11月
(2)工作目標
上線率突破往年成績。
(3)主要措施
召開動員會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前景、并選擇合適的方向與學校。各專業聯系優秀考研畢業生組織經驗介紹會。
(4)推進計劃
2021年9月召開專業動員會,鼓勵學生報名考試,并組織往屆優秀學生介紹考研經驗。從考研與就業、參考書的選擇、復習時間的安排、復習方法、考研心態、考研信息的收集、應試技巧等方面進行交流。安排專業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并根據筆試成績進行面試指導。
7.專業科研工作
(1)完成時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標
加強教師科研能力,促進科研成果產出
(3)主要措施
l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線上線下學術研討會,加強學術交流,提升學術能力。
l 探索教學與科研融合的道路,依托教學實踐,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和科研方法,開展教學類科學研究。積極申報教改類課題項目,撰寫研究論文。
(4)推進計劃
積極推進科研工作貫穿整個學年,重點抓住寒暑假,形成科研與日常教學融合并進的狀態。
(5)補充內容
阿拉伯語專業本年度內完成國家語委委托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海灣國家語言生態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創傷記憶下的尋路之旅-阿拉伯新生代小說家研究》結項。專業內2篇以上。
俄語專業重點開展申請校級教學質量工程和臨沂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作
二、創新工作
1. 教育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融合研究
(1)完成時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標
專業教師積極探索教育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路徑,促進信息技術背景下專業教學發展。
(3)主要措施
加強理論學習,調查研究信息技術背景下專業教學的現狀,發現問題,并學習國內外優秀的融合方式,探索本專業與教育信息技術融合的有效路徑。
(4)推進計劃
l 1-3月:理論學習
l 4-7月:調查研究本專業教育信息技術使用的現狀。
l 8-12月:積極學習國內外優秀的融合方式,并提出本專業與教育信息技術融合的有效路徑。
2.俄語專業舉辦“弘揚沂蒙精神口語大賽”
(1)完成時限
2021年5月前
(2)工作目標
為了提高學生的俄語口語水平,考查學生的俄語實際運用能力,豐富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俄語專業將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目標舉辦口語大賽。
(3)主要措施
比賽的第一個環節是參賽選手的自我介紹,比賽的第二個環節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這一主題進行演講,題目自擬。大賽設評委5名,其中外籍教師2名,預設特等獎1名,1等獎2名,2等獎3名,3等獎5名字。
(4)推進計劃
2021年3月1日向學生發放參賽報名通知;
2021年3月7日報名截止;
2021年3月7日-3月27日準備比賽;
2021年3月28日公布分組名單;
2021年3月29日預賽;
2021年4月6日決賽。
3.鼓勵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1)完成時限
2021年5月
(2)工作目標
2019年立項項目全部結項。在此基礎上2021年爭取立項3項以上。
(3)主要措施
調研已立項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督促指導教師聯系項目負責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
(4)推進計劃
2021年寒假調研已立項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督促指導教師聯系項目負責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
2021年寒假啟動2021年項目宣傳工作,鼓勵學生利用寒假時間進行調研為項目申報做好準備。開學后根據學校工作安排,輔導學生撰寫申報書并開展創新項目建設。
4.精品課程群建設
(1)完成時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標
建設重點課程2-3門
(3)主要措施
調研已立項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督促主持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特點建設線上(線上線下混合)課程一門以上、精品課程一門以上。
(4)推進計劃
2021年3月召開專業會議,已立項主持人對目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說明并對結項工作進行規劃。
2021年4月根據學校工作計劃撰寫相應項目的立項申報書,進行專業內論證修改。
篇9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的現狀
1.社會實踐的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相對單一
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高校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經過30年的發展,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得到改進,但運行模式和活動類型基本固化為“主題式”和“模塊式”實踐為主。無論是“主題式”還是“模塊式”,大多數高校主要采取的是“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組織方式,將大部分資源投在少數隊伍中,這種“精英實踐”的做法導致學生參與面不廣,實踐內容局限。
2.社會實踐的延續性和整體性較差
目前,地方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和寒暑假由團委組織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節,絕大部分院校都缺乏合理安排和組織實施,整體流于形式。寒暑假集中的團委社會實踐,則往往局限于“全面動員———計劃組織———具體開展———總結表彰”的固定流程,實踐活動階段性特征明顯,社會實踐缺少整體性和和延續性。歷年的實踐活動大同小異,各實踐團隊和具體項目都相對獨立,缺少內在邏輯性和關聯度。
3.社會實踐的教育資源和保障不足
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一項參與人數眾多、涉及面較廣的復雜教育工作,主要由各高校的團委負責具體落實,在指導師資、經費保障及社會支持等方面的教育資源整合明顯不足,導致學生在實踐內容設計、實踐地點選擇和實踐行程安排上受到一定限制。實踐活動的協調管理和資源整合局限,可持續性發展空間不足。因此需要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真正參與其中,制定相應的制度,進一步協調管理和整合資源。
二、社會實踐課程化建設的必要性
1.課程化建設是實踐活動到實踐教學的過渡,體現高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各高校積極響應號召,努力在實踐活動到實踐教學的轉型道路上不斷探索,并不斷豐富實踐的形式和內容。社會實踐課程化發展,有益于實踐教學對課堂理論教學的深化、拓展和延伸,同時有益于以課程的形式整合和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發揮實踐育人的整體效應,體現了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時代需求和必然趨勢。
2.課程化建設是實踐教學到實踐教育的提升,促進實踐教育的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十以來,多次提出要組織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接受鍛煉,從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教學是教育活動的具體形式和實施載體,只有推進社會實踐的課程化建設,以課程的標準和要求進一步促進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規范化、系統化,才能提升實踐教學真正的育人功能,達到實踐教育科學、有序的最終效果。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體系構建
1.建立全程化課程內容和目標體系,實現全員化育人
課程化建設首要任務就是根據實踐活動主體的差異性,構建分層推進的課程目標體系。具體來說,一年級以思想教育為主,實踐課程目標是幫助大學生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完成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適應和過渡;二年級以專業養成為主,實踐課程目標是指導大學生提高技能熟悉度和專業認可度,同時加深社會活動的參與度,以更深入地看待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三年級以社會服務為主,實踐課程目標是培養大學生深入理解和分析社會問題、專業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精神;四年級以就業服務為主,實踐課程目標是通過專業實習見習幫助學生端正就業思想,提升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社會實踐課程目標體現的全程化特點也要求在實施對象上做到全員化,即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均可以加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接受鍛煉、增長才干。
2.創新“三三三”課程組織,實現形式立體化、全覆蓋
社會實踐課程的全程化目標要求在課程組織上,既要做到綜合訓練和專業訓練相結合,又要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過渡和提升,具體實現形式上可依托“三個課堂”、抓好“三個時段”、搭建“三級網絡”。“三個課堂”主要是指課程形式上,通過第一課堂的集中授課,完成社會實踐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理論、實踐活動基本方法和原理、實踐項目構成和管理、調研報告撰寫等內容的理論教學。第二課堂主要是結合日常專業課程,完成課外實踐、見習實習,強化專業知識掌握和技能操作。第三課堂主要指新媒體時期的網絡課堂,即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拓展實踐場地及宣傳空間,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式實踐,創新實踐形式。“三個時段”主要是實踐課程的時間安排上,要綜合立體利用時間,具體抓好寒暑假、雙休日以及特殊活動日這三個時段。寒暑假時間較長,適合開展大規模、大面積的研究型、考察型集中社會實踐活動;雙休日適合開展社會實踐前期課堂教學,或者開展調研類、服務類的分散實踐活動;特殊活動日指公眾節假日或紀念日如志愿者服務日、學雷鋒紀念日等,開展切合日期主題的校內外宣講型、服務型實踐活動,可在校內外形成一定的社會效益,同時達到思想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雙重效果。針對高校學生數多,指導教師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社會實踐課程化在具體組織實施上要做好“學校———學院———團支部”三級網絡的搭建工作。學校層面由學校團委和教務處主要牽頭,負責實踐主題確定以及整體規劃協調;學院層面由分團委負責,主要承擔宣傳發動、團隊組建協調以及考核表彰等工作;而班團支部層面則由班主任和團支書主要負責,開展具體實踐活動,同時承擔材料收集、成績核定等工作。校———院———班三級網絡職責明確、分工協作,能有效確保社會實踐課程實施對象全覆蓋,同時實施過程有序規范,效果有保障。
3.優化“三位一體”師資隊伍,整合教學資源
社會實踐課程化要求構建“三位一體”的全員化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廣義上“三位一體”指“高校———社會———家庭”,高校是主體,開展具體和專業化指導;社會是依托,包含實踐單位的社會責任、新聞媒體的文化宣傳導向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協助作用;家庭是支撐,主要在家庭實踐的生活保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狹義的社會實踐課程教師,指構建“思政教師———專業教師———實踐單位”三位一體的師資,取長補短,協同指導。學校思政教師,作為各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和直接負責人,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權威,在實踐活動宣傳動員、組織實施及總結表彰等環節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專業教師因具備扎實的理論背景和知識技能,在學生心目中具有絕對的專業威信,在學生社會實踐團隊項目申報、調研報告撰寫等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實踐單位和基地,則在場地保障、崗位提供以及服務對象聯系等環節中發揮作用,共同納入師資隊伍,可以更好地協調社會實踐活動計劃的落實,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過渡。
4.完善過程性和多樣性課程評價與考核方式
推進社會實踐課程化建設,就必須以高等教育的課程標準為依據,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的課程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首先要體現過程性原則,即在評定成績時,既兼顧學生在社會實踐課過程中的態度、能力、實踐強度和服務時間等現實表現,也考察學生實踐結束后上交的宣傳報道、活動總結、調查報告等相關材料和成果。還可配合開發“大學生社會實踐網絡平臺”或設計《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記載本》等,由學生自行記載參與社會課程和相關活動情況,并在畢業前予以學分認定,真正將社會實踐課程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其次,在課程考核和評價方式上體現多樣性。綜合采用實踐基地指導教師、校內專職教師和學生三方評價機制。采用自評、互評、兼職教師評定、實踐活動對象評定等途徑,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交叉結合,學校評價和社會評價兼顧,科學合理地體現多種評價的綜合運用,并定期對課程評價結果進行反饋,不斷完善課程的具體組織和考核,加強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5.確保課程化建設的教學管理與制度保障
篇10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1
教師道德不僅是教師自身的行為規范,而且還是作用于學生的教育手段。我們下洼二實特別注重對師德的規范和培養,通過對師德主題教育的學習,我對師德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想成為一名合格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人為本,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一種責任。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并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為人師表。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學生時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現在有些學生由于家庭的寵愛,從小養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為中心的壞習慣。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我們教師在熱愛學生的同時,還要注意,讓每個孩子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寬容他人。比如:有時學生犯了錯誤,家長來說情,學校的紀律是嚴肅的,學生是平等的,可面對家長,我們得尊重,得給面子,我們需要他們支持,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好學生。因此,在不影響原則的前提下,為了工作,我們教師可以退一退,讓家長釋懷,有面子,同時,也讓學生看到老師胸懷寬廣的一面,贏得家長的尊重和學生的尊敬。家長是學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對我們的教育和學生的成長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走投無路。因此,教師處處都要為人師表,這是師德的重要表現形式。
三、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
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更多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因此,教師要勇于和勤于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要以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有創新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四、要樂于合作,善于合作。
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師又要樂于合作,善于合作。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教師只有善于處理好教師于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系,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師的勞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當代師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之一。
“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于寂寞,勤勤懇懇。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站的新的歷史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2
立德樹人的語境宏闊、語意深遠。如何理解“立德樹人”的含義?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
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學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生培養的重要陣地,學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這一工作,最為核心的是在學校培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高水平的師資和管理隊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這為我們學校的師資建設明確了標準。學校應要堅持這一思想并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用“德”字來培養教師和學生,依“德”字來評價教師和學生,憑“德”字來任用教師和學生干部,以“德”字來監督教師和學生。要圍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從落細、落小、落實入手,形成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促進青少年學生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讓我們明白了如何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是根本,內涵建設促發展。作為學校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意味著我們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學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擁有終身學習和成長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意味著學生從學校門走出時,能夠樹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夠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我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師要終身學習,為師者先善其德。
立德樹人,我們要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這樣充分肯定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在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課程新理念,不斷完善有機銜接、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和學習質量標準,融入中學各學科課堂教學之中。要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引導各學科教師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自然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及時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好做法。
立德樹人,我們要積極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氛圍。要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和“節糧、節水、節電”專題教育活動,將其作為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傳統、禮節禮儀等主題教育活動;著力創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化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園文化環境。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3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恒主題。人們不會忘記那個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學校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樣回答:“在幼兒園,我學到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道歉、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幼兒園?最重要的東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這位諾獎獲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樹人。
十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然而,透視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現象,似乎與立德樹人的目標南轅北轍。比如,門庭若市的“培優班”,擠破頭的“小升初”,減不下來的大書包,追逐名利的辦學機構……種種現象似乎都指向一點,“育分”遠比“育人”更具誘惑力。結果呢?孩子們的考試分數上去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會的道德水準卻沒有同步上去。否則,扶起摔倒的老人還需要大討論?“小悅悅”事件還會發生?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令人難忘:“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核心。
立德樹人,“德”字為先。立德即樹立德業,《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學生日常表現納入考核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學生”龔鈺犇,剮蹭寶馬后留言賠償的揚州小伙徐礪寒……道德模范的力量遠勝只知讀書的考試狀元。
立德樹人,入心為要。多元的價值觀,日新月異的社會,海量信息的包圍,讓德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許能用分數“考出”高低,但無法將“德”字鐫刻在孩子們心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是立德樹人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親和力、感染力,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入腦入心。
- 上一篇:大學生思政實踐報告
- 下一篇:畜牧獸醫社會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