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1:5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加工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農藥殘留物檢測
目前,主要采用儀器分析法、酶抑制法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物,其中酶抑制法操作更加簡便,主要使用的儀器包括測試儀、測試盒、測試紙等。在檢測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物時,應利用系統檢測技術檢測食品中一百五十種農藥殘留物,同時應采用芐嘧磺隆等七種農藥單殘留檢驗方法進行檢測。
1.2檢測生物毒素、病原體
檢測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是指貝類、藻類、真菌類等霉素,一般會采用ELISA試劑盒的檢驗方法。檢測食品中的病原體主要是指口蹄疫病毒、豬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及豬水泡病毒等病毒,一般采用隨機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檢測。
1.3微生物致病菌的檢測
微生物致病菌有很多種種類,不同的食品中,需要檢測的微生物致病菌也會有所差異,目前,在食品中較為常見的是溶血性鏈球菌、志賀氏菌、沙門、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因此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1.4重金屬的檢測
鉻、鎘、汞、鉛、類金屬砷等重金屬具有很強的生物毒性,是食品中較為常見,這些重金屬如果殘留在食品中,會直接損害人類的健康。目前,可以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光譜法、比濁法、電化學分析法、斑點比較法、光度法、色譜法等多種檢測方法檢測食品中的生物毒性重金屬。雖然重金屬檢測的方法多樣,但是對于不同類別的重金屬,應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當然每一種檢測方法的檢測限也有很大差異。比如鉛,如果采用墨爐原子吸收光譜的檢測方法,則對對應的檢出限是5;如果采用單掃描極譜法進行檢測,則為0.085。因此,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需要熟練掌握不同重金屬的檢測方法及其檢出限。
二、食品加工過程質量檢測控制的要點分析
2.1檢測食品深加工過程中的使用要素量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在整個食品深加工過程中發生的食品質量不合格事件中有49%左右是由于要素使用量不當所致,基本上比重占到一半,可見要素使用量違規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在深加工過程中關于要素使用量的質量檢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營養性添加劑添加量嚴重不足。這種現象主要見于中老年奶粉、嬰幼兒奶粉中沒有添加足量的微量元素,或者是添加劑中摻雜了其他物質,導致純度不夠。②添加劑添加過量。其中添加劑主要指甜味劑、著色劑等,這主要是食品生產者為了使食品最終性狀比較理想而為之。③防腐劑添加過量。這種問題比較常見,主要是為了能夠使食品維持原滋原味,有較長的保質期。
添加添加劑在食品深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也是非常復雜、隱蔽的環節,因為食品的添加劑有很多種種類,而添加的方式比較隱蔽,加入的量也不會很多,因此很難識別食品中的添加劑。而且,很多加工車間由于企業、衛生需要等需要保密,有的添加劑會選擇一個相對隱蔽的場合添加。這些問題都大大增加了食品加工中添加劑的檢測難度。其實,究根結底是由于質量管理不到位所致,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食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沒有營造一個誠信、健康的行業運營環境,很多食品企業為了一己私欲常常會做出一些不正當行為。
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盡快出臺一套完善的食品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食品質量管理的法制化,嚴懲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責任人以及責任企業,清掃食品市場,維持正常的運營秩序和環境。
2.2檢測食品深加工過程中的人員環境衛生
環境衛生水平對于食品深生產過程中的食品質量有直接的關系,目前,我國食品企業的管理不足,整個食品行業管理相對較為混亂,尤其是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業、私人作坊等并沒有重視管理,也沒有嚴格控制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的環境衛生、工作人員衛生,常常會出現食品質量問題。筆者認為,在食品深加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行業相關規定以及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嚴格檢測食品深加工過程中的環境衛生、人員衛生情況,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安全系數。
篇2
本文以浙江海利集團“網娃模式”為例,論證了我國制造業企業突破傳統加工企業的技術薄弱和營銷渠道單一的局限,企業如何在創意經濟背景下,通過利用自身的優勢以及結合創意經濟所帶來的技術創新和營銷模式創新來選擇適合自己自主品牌發展戰略。最后得出結論,OEM企業利用創意經濟帶來的新機遇,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自主品牌經營是其轉型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創意經濟;OEM;自主品牌;創新
緒論
目前全球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經濟時代,改革開放30年的大潮中,浙商崛起了,“浙江制造”崛起了,取得了巨大成就,面臨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浙商需要努力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從“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創造”,以創意與品牌,提升制造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天,商業世界的游戲規則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生產規模決定一切的工業經濟時代已逐漸走向衰落,高新技術也不再是萬能的了。當今和未來,產業的優勢將更多的建立在創意和品牌,以及對其價值不斷提升和變革上。此時,擁有一個優秀的創意,比擁有更多的機器更加重要;擁有一個具有強大號召力的品牌,比擁有強大的現金流更加重要.
創意產業對于增強創新意識、集聚創新要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引領產業向高端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的基礎和推動作用,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我國各產業企業依據創意經濟特點,自覺策動企業市場營銷變革,是創意經濟來臨之際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建設創新型國家,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的必然選擇。
一、新時代格局下浙江經濟的轉型思考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大陸在南部沿海地區建立了一些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廣泛開展初級產品的來料、來件、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三來一補)。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加工貿易己經占到出口額的50%以上,我國內地成為全球重要的OEM生產基地之一。
OEM即原始設備制造商,最初的含義指采用其它公司生產的原件組裝產品,以自有品牌銷售的公司。隨著經濟的發展,OEM的含義已經演變為委托生產或代工生產的方式,現在OEM所涉及的內容脫離了最初的“原始設備制造”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在OEM過程中,存在著合作的雙方:品牌商和產品制造商,品牌商利用自有品牌、銷售渠道、核心技術和其它市場資源,將非自己擅長的生產環節交給別的企業去做,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于核心業務,以便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制造商根據品牌商的要求提品或組件。
(一)浙江代加工企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沿海地區開始大量吸收國際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產業轉移和外包訂單,使那些勞動密集、附加價值較低、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制造業得到了迅速的成長,浙江就有很多企業都是代工生產(OEM)。可是近幾年受人民幣升值、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服裝鞋帽類)開始頻陷經營困境。
首先,從勞動力成本的角度看,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進程的推進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浙江OEM廠商建立在廉價勞動力上的低成本優勢已難以為繼。清華大學華如興教授估計,以現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趨勢來看,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未來的5一8年之后喪失。另外,人民的升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OEM企業勞動力的優勢。
其次,從土地和其他資源的角度分析,這些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浙江各企業均在大規模圈地,致使儲備土地被迅速消耗,土地使用成本開始攀升。此外,就其他資源來看,近些年來頻頻出現的水荒、電荒、煤荒等資源短缺現象,也反映出浙江OEM廠商在資源方面的優勢正在趨于喪失。
再次,從優惠政策的角度來看,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陸續到期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目前,浙江省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新目標,將政策優惠傾向于文化產業及文化事業的發展,浙江省OEM廠商所擁有的優惠政策正在逐步減少。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國內通貨膨脹的雙重夾逼下,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深受沖擊:很多外貿企業出口訂單無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資受阻,甚至出現不少企業外遷;部分傳統產業企業倒閉,另有不少企業“不務正業”,將大量資金抽去炒房、炒股;整體工業經濟撲朔迷離,產值增長出現了新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雙重回落。
(二)浙江代加工企業的出路:自主品牌經營
浙江出口加工制造企業過度依賴低勞動力成本,大量采用代工生產模式,以微薄的利潤率、靠大批量生產和過于單一的大客戶訂單維持經營,這種產業結構亟待調整。雖然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生存路徑,各有優勢,也各有困境。但是無疑進行自主品牌經營是每個代加工企業都想要但是卻不一定都合適的最佳轉型策略。
自主品牌是指由企業自主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它有三個主要衡量因素:市場保有量、生產研發的歷史及其在整個行業中的地位。以品牌這一無形資產為載體,將產品推向市場,品牌會產生“品牌效應”。一般來說,品牌的壽命比產品長,品牌資產還可以逐步累積,通過品牌延伸惠及多種產品,自主品牌經營模式可以很好的轉嫁加工訂單減少對企業造成的損失。OEM企業轉型為自主品牌經營,則可以轉變為出口轉內銷,但又不是簡單的內銷形式。以自己的品牌為賣點,將企業生產的商品進行新的創意加工和包裝,從而擁有品牌。通過在國內外銷售,建立自己的品牌產品銷售網,最終達到轉型的目的。
利用自身優勢創新經營自主品牌是浙江代加工企業轉型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而創意經濟的迅猛發展為“轉型”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品牌營銷方向,也為企業自主品牌提供了更多的經營手段。
二、創意經濟——“以人為本”的創新經濟增長模式
相對于制造業的蕭條,創意經濟在全球經濟面前顯示出了它的無窮生命力。在文化產業、創意經濟風起云涌的今天,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價值已達到200多億美元,而且每年以5%的速度在不斷遞增。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增加值超過GDP的五分之一。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和標志。
以創意主導的新經濟不僅僅包含文化創意產業(或者說文化產業),更包含“創意”對傳統產業的升級和顛覆,更代表著提供“功效”產品到“品牌”產品的變革,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創意產業的核心是要構筑其產業鏈和產業的延伸。創意經濟主導的是一個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經濟的創意核心是商業模式。在傳統的產業中,迅速積累財富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低成本、規模化的經濟產業;二是高風險、高回報的風險產業。創意經濟可以突破這兩個陷阱,富有創意的商業模式可以幫助企業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創意經濟大師約翰•霍金斯與中國營銷界宗師級人物孔繁任先生認為創意經濟的概念是創意產品和創意的供求關系,它所代表的將是更多的滿足消費者精神性層面的創意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創意經濟必將顛覆傳統產業單純依靠功能性訴求打動消費者的商業模式,要求企業必須洞察消費者的潛在的需求和傾向,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品牌塑造、銷售渠道、終端銷售、售后服務等層面全方位的滿足消費者的特定精神需求。在創意經濟背景下,成功的品牌或者能夠引領一種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或者能夠分割出清晰的消費族群,或者能夠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階層的消費標志,或者滿足消費者對于自我的認可和褒揚。諸如ipod的流行、生活家巴洛克的備受青睞、德獅堡地板的奢華主張都是這種消費者對于產品精神需求的滿足的品牌消費表現。中國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必然由產品時代轉向品牌消費的時代。
(一)浙江經濟的轉型選擇:創意經濟。
浙江經濟是以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為主導的傳統經濟。依靠內地蜂擁而來的廉價勞動力以及沿海的地理優勢,浙江OEM企業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是隨著物價上漲,一線生產者們對工資要求日益增加,其廉價勞動力優勢日漸喪失。同時金融危機的發生,海外訂單減少,眾多代加工企業難以維系,破產倒閉。依托廉價資源發展制造業的時代已經過去,昔日的“加工中心”已經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浙江制造業如何能夠持續發展,其根本就是要轉變浙江制造業附加值結構,由過去加工勞動附加值占主體的結構逐步轉變為以技術、設計和品牌附加值為主體的結構。“浙江制造”走向“浙江創造”的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浙商非此不可的戰略選擇。
創意經濟時代,企業生產的產品不再是單純的物質性產品,精神性、文化性、娛樂性等要素都已融人產品的生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性產品的需求在總體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是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原因。國際發展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以后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社會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人們對物質以外的精神需求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創意經濟將刷新OEM企業的品牌發展格局。
創意經濟背景下OEM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培育和樹立創新意識是其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制造業等傳統產業相比,創意產業的價值具有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大幅度提升傳統制造業產品的文化和知識含量,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進而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增值產業升級。作為高附加值的產業,創意產業正從價值觀念、產業結構、品牌營造上改變著中國企業,改變著國民經濟,改變著世界對于“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認知。
1、創意經濟特征
創意經濟的到來將刷新品牌發展格局,未來品牌將以創意為中心。創意經濟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注意力經濟到來。正如MichaelH.Goldhaber所言,在當今社會,只有一種資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們的注意力。“獲得注意力就是獲得一種持久的財富。”而創意產業,正是以注意力作為市場目標的新興經濟形態。
2)“體驗”成為新興經濟形態。體驗已經逐漸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經濟形態,創意產業正是以消費者體驗作為基礎,通過文化力量來創造消費回憶。
3)消費者審美需求增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商品的物質,而越來越重視消費過程的精神享受和審美。創意產業在產品上創造出豐厚的精神價值,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由此可見,在創意經濟時代,品牌要成為人們的注意力中心,必須針對消費者的審美需求,通過創意來為消費者創造難忘的消費體驗。
2、創意經濟背景下,企業發展自主品牌的特征
同時,創意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的特色、文化和差異化經營是發展自主品牌的三大法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以創新和差異化為競爭的主要途徑。
經濟學家麥克爾•波特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成本優勢和歧異化優勢。OEM企業想要成為一家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需要調整以前以規模和成本作為主要競爭的手段,將產品的創新和差異化作為品牌經營的主要手段。
2)以品牌營銷戰略的差異性作為核心競爭力。
在發達國家的企業品牌已經占滿品牌空間、品牌空間業已擁擠的前提下,全球市場能不能認同新進入的企業和品牌,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新的企業和品牌如何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深入到消費者心目中去,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除了產品的創新以外,成功的品牌營銷已經成為重中之重,因而品牌營銷戰略的差異性也就成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以企業文化經營品牌,是傳承品牌魅力最能持久的妙方。
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需要企業文化來支撐,一個良好的品牌,除了要有物質形態的組合,還應賦予品牌的文化內涵。企業文化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是現代企業品牌經營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約束、導向、融合、凝聚、娛樂和輻射等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多地滲透文化理念,全球企業競爭的革命,已由規模效益競爭轉向企業文化和品牌文化的競爭。品牌是企業文化的標志,其內涵包括了企業文化的方方面面。品牌的建立與運營離不開企業文化的支持和依托。品牌的物質基礎是產品,品牌的精神力量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靈魂。企業未來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競爭。文化競爭是企業間高層次的競爭,企業必須塑造獨特的品牌文化來適應這種競爭局面,只有贏得文化競爭優勢的企業及品牌,才可得到世人的矚目和消費者的青睞。
三、海利集團“網娃”的案例分析
OEM企業主要為國外企業提供貼牌生產,生產管理、生產線水平和產品質量都能達到一定層次,雖然產品利潤較低,但有保障。很多這類企業都能利用自己現成的生產線和技術創立品牌,因為切實擁有自身現成的生產線和技術,所以OEM企業往往渴望創立并成功地推廣自己的品牌,盡管實際運作困難重重。如今,創意經濟的端倪初現,為OEM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海利集團通過網絡游戲的平臺打造“網娃”的模式創新,從而建立自己的玩具品牌的大膽嘗試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海利集團的背景
浙江海利控股集團始創于1992年,是一家集制造銷售、投資、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現代企業集團。公司坐落于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北冀——杭州灣大橋新區,在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內,至滬、杭、甬均只需一小時,地理位置優越。集團共有七家控股企業,業務范圍涉及化纖、玩具、電子、擔保、光電等多個行業。集團公司通過投資控股及參與日常經營管理實現對各子公司的管理,整合資源,發揮整體優勢。公司通過十幾年的積累和發展,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各項業務都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公司年銷售收入超18億,總資產超8億元,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員工總數4200人。
海利集團旗下的浙江網娃動漫文化有限公司和嘉興海利紡織有限公司是具有十七年歷史的專業毛絨玩具生產企業。浙江網娃動漫文化有限公司的產品主打國內市場,嘉興海利紡織有限公司致力于海外市場,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各國。公司年產毛絨玩具6000萬只,年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在全國范圍內共有8家聯營廠,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毛絨玩具生產商。
2004年之前海利玩具公司是海利集團下屬的一個小型玩具加工廠,長期為國外品牌代工生產毛絨玩具產品。從2004年開始,海利與美國的Ganz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生產Webkinz品牌玩具。并在美國熱賣,讓海利也嘗到了甜頭。2007年,海利的Webkinz玩具出口額高達1.1億美元。2007年夏季的玩具“召回事件”,使中國玩具制造業受到嚴重打擊。據廣州海關統計,2007年前三季度,有實際出口玩具記錄的企業由4820家減少為1554家,驟減三分之二。2008年后,在國內玩具出口一片慘淡,大勢已去的形勢下,海利玩具卻出人意料的成為了逆勢中的黑馬,不但沒有受到召回事件的影響,甚至于其出口額比2007年更有所增長。
Webkinz在北美的成功讓海利玩具的訂單數量飆升,但海利集團卻發現了一個新問題“訂單多了,所以利潤高了,但利潤率不變,仍然是代工形式的利率。”
2007年9月,由海利玩具投資成立的成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開始開發針對國內青少年的“Webkinz”。2008年12月28日,由該公司開發的“網娃總動員”在嘉興宣布正式啟動,海利玩具也更名為“網娃動漫股份有限公司”。
借鑒Webkinz模式在美國的成功,海利決心創立自己的玩具品牌,自己的“網娃”,并將市場瞄準國內。“內銷的利潤比外銷要高出3-4倍。”方光明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語道破天機。(方光明:首屆“科技新浙商”浙江海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二)網娃模式
從無形的精神消費品到實體化消費品的路徑演變是創意經濟的常見模式,傳統的動漫商業模式是先在雜志上刊登漫畫作品,若其受歡迎,則繼續出版漫畫圖書;若圖書反響強烈,則繼而將動漫制作成動畫片播放;最后,開發商趁熱打鐵,推出動漫衍生產品以及相關品牌授權和服務。網娃模式則是“游戲+玩具”相結合的模式,它將網絡游戲與現實中的玩具相結合,先有實體玩具,再輔助開發網絡游戲,使網絡游戲成為實體玩具的衍生品,但同時又是其與消費者產生持續聯系的紐帶。
海利集團通過逆向思維,將傳統動漫商業模式進行倒推,便成為先有實體玩具,后有延伸游戲這樣的倒置式創新,網娃模式由此誕生。“游戲+玩具”的模式讓我們看到的不單單是自主品牌的經營,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將創意融入到傳統制造業后的無限魅力。
(三)海利集團網娃
海利集團推出的這款產品并非僅僅只是毛絨玩具,而是其建立的一個在線游戲社區網站——Webkinz,中文譯名是“網娃”。
“網娃總動員”包括兩款游戲,分為兩個頻道。“kid”頻道對應的游戲是針對兒童的“成長樂園”,里面的場景完全模擬現實生活,孩子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寵物游戲、學習、看病、用ATM機取錢等等;而“teen”頻道對應的游戲則是“魔法書”,增加了“打怪”等內容,針對年齡階段更高的孩子。
每個實體玩具網娃身上都附有一張具有特殊功能的智慧卡,進入游戲的密碼就在這張智慧卡上。有效期同樣為一年,一年后需要購買新的玩具以獲得新的智慧卡。
美國沃頓商學院網站就美國Ganz公司推出的這個“游戲+玩具”模式撰文指出,“網娃將實體玩具變成虛擬世界的身份證,成功俘獲了少年兒童的消費心理,其將傳統的零售模式跟現代網上營銷巧妙結合到了一起,并將虛擬世界的宣傳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除了一年一次購買毛絨玩具所需的費用,“網娃總動員”中的一切都是免費的,也就因此有別于傳統網游需要靠不斷購買點卡來維持的特點。因而其費用也是每個家庭所能夠承受的。
同時海利集團通過簽約2008年在奧運會開幕式上一炮而紅的小女孩林妙可為其產品“網娃”的代言人,使網娃迅速進入大眾視線,深入消費者意識,成為國內玩具行業為數不多的能夠被消費者記憶的國產玩具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開發網絡游戲,海利集團還將著手開發網娃的系列產品。包括書刊、光碟、文具等現實產品。孩子一旦購買這些產品,其游戲中的寵物也將擁有一樣的產品,真正將現實生活和虛擬網游聯系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整個產業鏈。
用文化創意通過高科技的互聯網來提升最傳統的玩具產業——這也是方光明給“網娃模式”下的定義。
將虛擬服務實物化所帶來的價值之一,就是消費者心理的滿足,以及為他們帶來的安全感。從沒使用過“網娃總動員”的父母,也愿意為孩子購買這種玩具。大不了,就當花錢買了個普通的毛絨玩具。這一心理,無形中為“網娃”大大降低了發展用戶的門檻。
網娃模式只是眾多在創意經濟背景下對制造業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下的初期產物之一,對于新生的品牌經營模式我們不能以現階段的得失去評判它的成功與否,我們所應該關注的是它的前沿性和先導性作用,它為眾多還處在迷茫中的OEM企業提供了新的經營思路,同時也是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成功產物,為以后浙江代加工企業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業如何讓在世界范圍內突圍找到了新的方向。
從海利集團網娃模式這個實例我們看到,品牌要取得商業創意的成功,往往也需要借力于創意產業,搭上“創意經濟”這輛順風車,網娃模式正是符合了創意經濟時代的消費需求特征,成為OEM企業向自主品牌經營轉型的良好榜樣。然而在感慨于網娃模式的創新時,我們也不難發現,海利玩具在發展自己的國內網娃事業的同時,也沒有停止為美國的Ganz公司的玩具代加工業務,因而真正做到了兩手抓,兩手硬。也正是由于海利集團雄厚的資金優勢以及由代加工所獲得的市場最新信息和技術創新優勢,才使得海利集團轉型進行自主品牌經營取得了勝利。
四、結論
OEM企業在創意經濟背景下應當選擇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自主品牌經營之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現狀與基礎,思考未來怎么樣才能走得更遠,保持原有的一套得過且過只會走向滅亡;其次需要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怎么過。這時候要集中精力在核心客戶和核心產品上,走細分市場,比如可以通過技術創新,通過產品開發,專注于一些有價值的領域;浙江的中小制造企業大多屬于家族企業,這就要求企業主要主動改變內部管理,積極引進職業經理人;有條件的企業還需要考慮如何才能保留知識產權,因為無論是做自主品牌,還是把握自主技術,只有在某個領域里掌握了標準制定權,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不至于隨波逐流地經營。
(一)從宏觀上來看
浙江OEM企業能否成功轉型為自主品牌經營時,需要足夠重視以下幾點。
1、經營自有品牌須謹慎選擇時機。
中國企業進入品牌經營的壁壘越高,代價越大,失敗的風險也越大。更為險惡的是它可能意味著雙重的風險:一旦其戰略轉向經營自有品牌,在可能得不到市場認同而胎死腹中的同時,又失去了原本正常秩序的OEM訂單。因此,對于某些先進的中國企業來說,轉型到經營自有品牌的時間決策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實施產品創新戰略要詳細地考慮所在產業的性質、市場結構特征、競爭環境、企業發展階段和具體的策略等因素。品牌作為企業的生命是企業質量、技術、市場、人才和文化的融合。自創品牌包括品牌的塑造、維護、提升、延伸。品牌產生的品牌效應的壽命一般比產品壽命長。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導致OEM企業利潤降低。不少OEM企業將自創品牌和OEM產品兩手抓,以求降低風險,提高企業價值鏈。
2、培育和扶植品牌的市場基礎。
浙江省代加工企業的成功轉型離不開政府的指導和支持,在OEM企業轉型為自主品牌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為其鋪設適應其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市場基礎。1、制定有利于OEM企業的法律法規,對成功轉型的OEM企業實施優惠政策和獎勵。2、對政府的大宗采購項目,應該對省內優秀的民營企業所生產的優秀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實行按國際慣例的傾斜政策;3、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同時為省內進行自主品牌經營的企業進行正確的市場引導;4、社會和政府要創造浙江企業著名品牌形成的市場基礎和輿論條件。
3、加強對自主品牌的保護。
創意經濟背景下,自主品牌的知識產權問題需要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我國品牌建設尚處在初步階段.品牌形象塑造貧乏、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內涵缺乏、品牌功能夸大、品牌戰略規劃缺失和急于求成、浮躁取巧的心態非常普遍。有些企業更多地投入于品牌標識、宣傳媒介等外在內容.以為知名度等同與品牌的美譽度、忠誠度,素不知品牌建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個具有自主品牌的企業需要對它產品的商標,文字,圖案,以及包裝進行注冊。在進行單一注冊的同時,也需盡可能注冊聯合商標、防御商標,以防止一些不正規的商家注冊近似性商標,生產劣質產品,從而對本企業的品牌產生惡劣影響。國家應當制定詳細的相關法律及政策用以規范企業的商標及品牌,同時加大對生產假冒產品廠家的懲罰力度,以及對中國知名品牌的保護力度,從而增強我國自主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二)從微觀上來說,
一個OEM企業要想在創意經濟背景下成功進行自主品牌經營,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對品牌戰略的長遠規劃。
品牌建設是一套系統性工程.其建設歷程可能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而不是一些企業所理解的短期投資即見效益的行為。構筑企業文化是品牌戰略的長遠規劃。從表面上看,品牌展現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實際上.品牌所表達和傳遞的是企業的價值觀、理念和精神,也就是企業文化。品牌不僅僅代表產品的商標或標志,更是對企業形象、價值共識、理念創新、文化品味、市場認知度和消費者忠誠度等諸多元素有機融會的完美詮釋。OEM企業想要真正成功地轉型為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就需要也必須要創建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價值。
2、對品牌策略的靈活運用。
首先是技術創新策略,品牌建設的關鍵是強大的技術保證,創造屬于自己的技術。企業需要依據國內市場的客戶需求和流行要素,對原先代工的產品進行改造,完善產品線和價格體系。尋找適合產品定位的市場通路,制定好適合的渠道政策;其次是打造業界自己的標桿。企業打造品牌一定要在生產、經營、服務各環節嚴格遵守國際“規范”,以實際行動打造業界標桿,率先在國內同行業建立行業標準,其品牌價值評估自然能夠成為行業榜首。
3、注重消費者利益
一個好的產品首先必須要能夠滿足銷售者的需要,再好看的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要就等同于是垃圾。其次必須有價值,能夠為企業帶來盈利。如果這種產品不能為企業帶來盈利則勢必會遭到淘汰。而創意經濟告訴我們,“體驗”及“審美”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特質,企業在進行自主品牌經營時需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進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漲的消費需求,以便為企業帶來盈利。
(三)轉型經營自有品牌的問題認識和解決。
我國的許多制造企業都有發展自創品牌的強烈愿望,逐漸認識到品牌戰略的作用和重要性。幾乎所有做OEM的企業老總都表示,“創品牌、做內銷”是他們在外銷穩定之后的一個新目標,但是創建品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對做OEM的企業來說風險太大,不易實施。于是他們擔憂,現在就開始做品牌是不是太早了?以企業目前的狀況到底該專注OEM,還是自創品牌?如何轉變受托加工下品牌、技術、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從OEM到ODM轉型,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有品牌?這些都是我國的制造業企業未來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1、吸收經驗,揚長避短
自創品牌和從事OEM業務兩者其實并不矛盾,而是很好的資源互補。任何企業只做OEM,那充其量只是產業競爭和發展過程的配角,作用很有限。如果只著眼于短期利益,很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OEM在獲得代工訂單業務的過程中會產生“溢出效應”,即不僅賺取了進一步擴大再生產的資金積累,更為重要的是,它把浙江代加工企業從一個封閉的環境帶入了高度競爭的開放性國際市場,喚起了其國際市場意識,鍛煉了勞動者和企業高級管理者,增強了企業的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這就可能使那些希望轉型的OEM企業培育起進一步向產品分工的高端(如設計能力、研發創新能力和品牌運作能力等)自然延伸的動態能力。
OEM企業在轉型自主品牌經營的過程中,應該“干中學”,揚長避短,盡可能地有效利用自己作為OEM企業的優勢。作為名牌公司的OEM供應商,在持續獲得采購訂單的同時,還會得到名牌公司在新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組織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認真吸收“技術溢出”所獲帶來的優勢資源。這為企業迅速提高產品質量、建立自有品牌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OEM企業通過借鑒知名公司在產品開發和管理方面的經驗,經過對自身的改進和創新,也可以逐步打造出一條獨特的、高效的價值鏈。當這些為企業帶來效益時,也就意味著它成功實現了企業的歧異化經營。
2、對消費者心智的占有
品牌就是搶占消費者的心智資源,品牌定位就是在消費者的心智地圖上切割轉身領地。在工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都不成熟,能夠擁有工廠、擁有銷售地域便擁有了商界霸權;而當工業時展成熟之后,擁有資本便能擁有更多的霸權,因為資本才能夠占盡更多的人、財、物,便形成了壟斷,行業壟斷或者產品壟斷或者地域壟斷。而在數字時代,也就是信息時代的初始階段,企業能夠自主影響到部分特定人群,從而維持并攫取利潤;而到了信息時代,有兩個概念,一個是信息泛濫,一個是信息細分,即每個人都自主的選擇信息的時候,圈人的概念便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對消費者心智的占有,通過消費族群的引導劃分形成特定的因為觀點相同而形成的非正式組織,這將是未來品牌運動的核心,也是品牌塑造和傳播的核心。
3、政策支持
中國制造業通過創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來實現整體的產業升級,這個階段還沒有全面地到來。但這并不排斥某些具備條件的先進企業在提高和穩定OEM訂單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從OEM、ODM向OBM轉化。實現這種轉化不僅需要企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累積組織能力,而且需要社會和政府為某些有條件的中國企業創造品牌經營的市場基礎和需求條件,培植品牌企業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心和制度條件等。
1)調整財政政策,為OEM企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
發揮財政政策導向作用,促進浙江OEM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今后要加大財政資金對OEM企業在貸款貼息、貸款信用擔保、政府采購、技術進步獎勵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強化對OEM企業技術改造、購買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2)推進金融改革,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金融改革與創新要充分考慮為OEM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當前尤其是要加強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對OEM企業的貸款支持;加快實施《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范圍。
3)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引導和支持各類融資擔保、管理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創業輔導、人才培訓等服務機構轉變觀念,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推動外向型OEM企業信息網建設和加大融資信用、創業基地,共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創意經濟條件下,創意成為新的制造業、服務業和一種新的利用知識的方式,它不再是產品的裝飾品和附屬物,而是居于產品的核心地位,甚或決定了產業的性質及其管理和操作。創意經濟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新的營銷思路,應用新媒體,新技術,新思路,OEM企業可以為自己的轉型,為自己的品牌找到更簡單,更有效,更低廉的營銷方式,使自己的品牌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進入消費者的視線,深入消費者的大腦,占領消費者的口袋。
筆者不反對OEM,但是筆者認為只是企業發展初期階段為了積累資金技術的權宜之計,企業要想做大做強,賺取更多的利潤,獲得長久的發展,尤其在這個創意經濟不斷發展,必須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品牌,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企業才有市場的話語權,不用受制于品牌商。
本文的主要結論:
1)現階段,浙江代加工企業發展面臨艱難的境地,有必要也有能力進行OEM轉型;
2)創意經濟的發展為浙江代加工企業OEM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營銷方式創新,管理創新,OEM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應當靈活運用;
3)浙江企業的OEM轉型為自主品牌經營還需要從行業的角度,企業自身的角度,以及政策等方面去分析。
參考文獻
[1]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M]上海三聯書店2001
[2]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如何點石成金[M]上海三聯書店2006
[3]妮明.品牌經濟時代更需品牌文化[J].東方企業文化,2009,(5)
[4]張艷香,.新創意經濟:信息化與創意產業的結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9)
[5]聶姝媚.對外貿易發展與自主品牌塑造——基于我國外貿結構的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7
[6]曲如曉,顏瑩.創意產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飛躍[J].國際經濟合作,2008,(9)
[7]陶學忠.創意經濟特點與企業市場營銷變革[J].現代企業,2009,(8)
[8]黃峰.我國OEM生產方式的利弊和提升路徑研究[D].2007.
[9]厲愛玲.我國制造業企業OEM或自創品牌的決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
[10]夏麗萍.OEM與自主品牌的選擇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7,(34)
[11]劉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升級的路徑與品牌戰略[J].財經問題研究,2005,(5)
[12]史曉飛.創意經濟條件下企業產品開發模式創新探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3)
[13]宋揚.經濟危機下中國自主品牌的創立[J].學術研究.2009
[14]鄔暢.網娃動漫欲造中國版的Webkinz.[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9,(1)
[15]王曉云.國有外貿企業戰略轉型的理論選擇及分析模型[J].商業研究,2005,(2)
[16]鄭磊.服裝界:金融危機下的品牌機遇[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11)
[17]吳志鵬.我國實施出口品牌戰略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7)
[18]劉瑩瑩.我國實施外貿品牌戰略的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哈爾濱商業大學2008
[19]蘭建平.傅正,方申國.工業創意產業: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J].浙江經濟,2009,(5)
[20]唐松柏.創意產業背景下寧波自主品牌的設計與創新研究——寧波自主品牌創新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15)
[21]毛小紅.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品牌建設之路[J].商場現代化,2006,(20)
[22]杜人淮.破解"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難題:抉擇和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09,(3)
[23]張學東.設計創新:促進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J].機械制造,2007,45(10)
[24]涂娟.再論OEM與自創品牌的關系[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9)
[25].我國制造業品牌戰略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8,(15)
[26]馬媛."中國制造"轉型"中國創造"的戰略研究[J].中國商界,2008,(1)
[27]劉洋.擁有自創品牌的制造業OEM企業發展思考——以上海XX公司為例[J].今日財富,2008,(10)
[28]楊曉陽.廣東玩具企業OEM轉型研究(D).暨南大學.2009,(6)
[29]Florida.R.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NewYork:BasicBooks,2002.5,
[30]SingfatChu•HeanTatKeh:Brandvaluecreation:AnalysisoftheInterbrand-BusinessWeekbrandvaluerankings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LLC2006
[31]PeterJones,DaphneComfort,IanEastwoodandDavidHillierCreativeIndustries:EconomicContributions,ManagementChallengesandSupportInitiatives.ManagementResearchNews.2004
[32]MonikaMalinowska-Olszowy.BrandStrategyintheClothingandTextileMarket.UniversityofŁódź.Fibres&TexilesinEasternEurope2005
篇3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食品科學與工程;課程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7-0077-02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過該計劃,將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食品科學與工程是一門工科專業,屬于工程教育范疇,肩負著為食品企業培養食品工程師的重任,是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專業之一[1]。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過程中,許多高校以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目標,對高校工程教育過程中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認知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完善,本文圍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參照工程教育認證中對課程體系的要求,針對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以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為例,探討如何通過課程體系改革帶動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現狀
2013年6月19日,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該協議的預備會員。《華盛頓協議》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本科專業認證國際互認協議,旨在通過工程教育認證體系和工程教育標準的互認實現工程學位互認,為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奠定基礎。目前該協議組織共有15個正式成員、7個預備成員,我國是第21個成員。該協議要求各正式成員采用實質等效的工程專業認證標準、政策和程序,這對促進我國按照國際標準培養工程師、提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提升工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已經有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昌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和鄭州輕工業學院10所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認證,其中江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已經完成第二輪認證[3],大連工業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4所高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參加2014年度專業認證。因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和導向性作用。
二、工程教育認證中對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的要求
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規定,對工科人才在課程體系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4]:
(一)課程體系方面
數學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自然科學類課程包括物理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基礎課程應包括生物化學和微生物學等。
1.工程基礎類課程。各校可自行設置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工程制圖基礎知識,食品機械工程基礎知識、食品加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等。
2.專業基礎類課程。可自行設置專業基礎類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加工與貯藏過程中所發生的化學變化、微生物變化、物性變化、組織變化;食品各種危害因素及其檢測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等;食品原料與成品中各種成分的化學性質、營養特性、生理功能、體內代謝機制。
3.專業類課程。可自行設置專業類課程,但必須包含以下知識領域:食品加工工藝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生產車間與工廠設計、食品產品開發、食品管理、食品法規、食品貿易、食品流通、營養與健康、加工與環境等。
(二)實踐環節方面
必須包含的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知實習或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
(三)畢業設計(論文)方面
畢業設計或論文的工作量應在12周以上;畢業設計應有反映工業化生產規模與水平的食品工廠、設備、工藝設計圖紙;以產品開發為主的畢業設計,應達到工業化生產要求;畢業論文應以解決工業化生產問題需求為目的。
畢業設計內容應包括:資料搜集,技術方案選擇,工藝計算,典型設備的選型和計算,工程圖紙繪制,設計說明書,結題答辯等。畢業論文內容應包括:資料搜集,實驗方案制定,實驗數據采集和處理,論文撰寫,結題答辯等。
三、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相關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不足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工科專業,因此要求學生掌握食品科學及食品工程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5],但是很多學校存在重工藝、輕工程,重論文、輕設計,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表現在工程制圖、金工實踐、工程設計方面的課程和實踐環節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動手能力。
(二)專業課教師自身工程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隊伍普遍存在高學歷卻無工程背景,既有工程背景,學術水平又高的教師嚴重缺乏。很多學校新進教師多為博士畢業,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缺乏工程實踐能力,特別是缺少食品企業生產技術、工程及工廠設計的實際經驗,有的甚至無工程專業教育背景[6]。由于頂層設計的問題,近幾年高校注重SCI論文的發表,將教師的職稱、評優、考核等與掛鉤,重科研,輕教學,青年教師更愿意扎根實驗室,而不愿意到企業一線指導。甚至有些青年教師對教學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這些都嚴重影響工程教學質量。
(三)考核體系不健全,難以體現學生工程教育水平
高校大部分課程的成績均以期末考試為主,實踐環節特別是工程相關實踐在學生綜合考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學生的課程實踐、畢業實踐在考核中的比例較低,造成教師和學生對實踐環節不重視。
四、以課程體系改革帶動學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加大工程類相關課程設置
在現有專業課程體系中,保留《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設計基礎》、《食品機械與設備》、《電工與電子技術》等課程,新增工程類課程如《工程制圖》、《機械工程基礎》、《計算機繪圖》、《C語言程序設計》、《化工儀表與自動化》、《食品工程高新技術》等課程。在實踐課程方面,刪除課程論文類實踐如《食品工藝學》課程論文,新增《機械工程基礎》課程設計,工程訓練(金工實習)、《食品新產品開發設計》、《食品工廠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等工程類相關的實踐環節。
(二)加強青年教師專業實踐鍛煉,聘請企業專家進校講課
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直接關系到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現今所招聘青年教師學歷高,實踐經驗較為匱乏的問題,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將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鍛煉與職稱考核、評優等掛鉤,要求申報高一級職稱晉升的青年教師,至少有半年企業或生產基地實踐的經歷。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專家進校,除為本科生授課外,實施“雙師制”,請企業專家擔任本科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鼓勵學生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三)提高畢業設計(論文)學時,加強課程考核的過程管理
將原先畢業設計(論文)的學時從4.0學時提高到6.0學時,周數從8周提高到12周。針對之前畢業學生主要以畢業論文為主,規定每位教師所帶的學生中必須有50%以上做畢業設計。鼓勵專任教師參加課程考試改革,將課程考核從過去的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變,加大平時作業、課堂練習、課堂小測、實踐等環節在總成績中的比例,最后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所占的比例不超過50%。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加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減輕學生期末壓力,避免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做法。
五、結語
課程體系改革僅僅是人才培養環節中的一項,要提高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工程素質和實踐技能,還需要其他多個方面的持續改進,比如師資隊伍建設、畢業條件、支持建設、培養目標等方面。今后,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力爭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具備工程領域專業素質,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屠康,馬龍.美國和德國食品科學與工程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及啟示[J].中國農業教育,2013,(3):49-52,65.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質量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3]任海偉,陳曉前,張軼,等.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導向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糧油加工,2014,(8):71-77.
[4]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網站[DB/OL].http:///column.php?cid=18&ccid=36.
篇4
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以主體性的視角研究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研究表明,必須樹立主體性教育理念,強化大學生主體意識,保障大學生主體地位,才能形成有利于大學生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新,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提出了“校內協作”的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途徑,探索了加大校內外聯合使學生在科研、生產的實踐中,培養實際的創新能力的模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許多專業課程屬于加工類課程,而加工類課程的單元操作實驗教學模式是提高加工類課程實驗教學效果新途徑,根據我們的研究,加工類課程實施單元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研究中發現,如何設計實驗項目的操作單元,是提高單元操作實驗教學模式的瓶頸,而實驗項目的設計是解決這一瓶頸問題的關鍵。我們結合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實踐,將大學生實踐項目的成果經過提煉融入“森林食品工藝學”實驗中,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2研究方法
2.1研究基礎資料
北華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分別于2009年與2013年以藍靛果加工為基礎申請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解決了特色食品加工的關鍵技術問題,總結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藝。通過指導大學生的創新項目,發現在創新實踐中,探索配方設計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與科學探索。為此,我們將這一科學探究的實踐活動經過科學提煉應用于正常實驗教學活動中,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2.2研究方法
在圍繞藍靛果加工為主的3項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果醋型藍靛果復合果醬的制作”為實驗項目,并將該項目整合到“森林食品加工綜合實驗”課程中的“特色山野果飲料加工”項目之中,在教學中設計了操作單元與考核標準,在教學實踐中改進與提升。
3研究結果
3.1大學生創新項目的提煉
2009~2013年,經過4年的食品加工類大學生創新項目的指導實踐,對3項研究成果進行科學歸納,提出了山芹菜加工特性測定、藍靛果酵母特性實驗、發酵型藍靛果果醬的制作3個實驗項目。綜合考慮以上3個項目,認為發酵型藍靛果果醬更容易實現,設計了“文獻查閱、單元設計、實施實驗、結果分析”4個單元操作,正在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在教學中試行,結果發現,學生以“發酵型藍靛果復合果醬的研究”論文為基礎進行效仿,并沒有達到創新實驗設計的目標。
3.2實驗項目的改進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對現有實驗項目進行了改進,增加了難度,將初步發酵的藍靛果原料改為以藍靛果果醋為原料。這一調整不經改變了實驗原料,而且由于果醋具有獨特的風味,要求學生對配方設計進行仔細研究,否則,加工的復合果醬的品質會受到很大影響。確定“果醋型藍靛果復合果醬的制作”為實驗項目,提出了“資料收集、單因素試驗、正交設計、果醬加工、成品評價、問題分析”5個單元。這一調整本身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3實施效果
(1)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了解到實驗項目來自大學生創新項目,對實驗項目產生興趣,主動查閱項目相關的論文與專利,努力了解更多的信息,在查閱文獻過程中,不僅對實驗項目本身有了更好的知識儲備,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紛紛在實驗過程中積極參與、創新思維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通過資料收集、單因素試驗、正交設計、果醬加工、成品評價、問題分析等單元操作,學生掌握了資料收集的方法與手段、理解了單因素試驗的意義、學會了正交試驗分析方法、實踐了果醬加工的關鍵操作、總結了成品的評價經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篇5
關鍵詞:紫花苜蓿;文化;企業規章制度
中圖分類號:TS252.5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一、阿魯科爾沁旗傳統奶食品加工業發展優勢
(一)奶源品質優勢
阿魯科爾沁旗的天然草牧場成為畜牧業發展好地方。奶食品加工業基礎原材料是奶源,只有奶源不斷才會有不斷的奶制品提供給人們使用。
(二)傳統奶食制作工藝精湛
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制造工藝獨特,味美可口,制造出來的奶豆腐晶瑩剔透,酸奶味甜,尤其是巴林右旗南部西拉沐淪河一帶原奈曼蘇木蒙古人做的薄模子奶豆腐味道微酸,吃起來酥脆可口,可解毒健胃助消化。巴林右旗民間有一句老話說;"常吃奈曼蘇木的奶豆腐,能使人健康長壽。"有的人在加工奶豆腐進里面放一些麻黃果子、冰糖,紅糖等,做出的呼如德酸中微甜,十分好吃。
(三)草原奶食文化積淀深厚
近年來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于文化也越來越重視,每個民族都是有特色的文化氣息,都期待更長久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我們有責任保護、傳承并創新民族文化。創新創造了與眾不同的而且獨特的蒙古族奶食文化,研究奶食文化是現代人民研究的重要課題。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當中便產生了獨特的風俗習慣,在一切禮俗活動中,當然蒙古族宴飲不能沒有奶食,蒙古人通過各種禮俗、宴飲在不斷的傳承自己的奶食文化。
(四)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勢
阿魯科爾沁旗的草原生態環境適合于內蒙古地區畜牧業發展的天然草牧場。在阿魯科爾沁旗草原牧區,適于牧草的生長,適于畜牧業的發展,適于奶食品的加工制造。阿魯科爾沁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勢造就了草原的生態環境的優勢,從而阿魯科爾沁旗蒙古族人民能制造出品質優質的奶食品。
二、阿魯科爾沁旗傳統奶食品加工業的劣勢
(一)管理劣勢
1.管理創新薄弱,制度不健全,職工激勵不夠
經營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是有很重的份量的,一個企業的規章制度適合與不適合,對企業的發展很重要。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企業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導致管理體制混亂。企業員工的薪酬激勵不足、工作環境差、員工社會地位低、員工的培訓重視不夠、缺乏軟激勵機制等等出現很多現象致使奶食品企業發展落后。
2.科技創新能力差,科技興局戰略薄弱,企業的競爭能力低
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加工企業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研發機構或研發技術中心,但只是掛牌子,搭架子,裝潢門面的擺設而已,取得真正成果及發揮作用的很少。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企業技術改造步伐緩慢,部分企業仍然是簡陋的生產條件,破陋的工藝設備,落后的技術測試質量手段,也沒有自己的新技術,從而造成企業競爭能力衰弱的現象。
3.人才戰略實施強度低,推動分局的持續發展不夠
企業要發展必須有一定的專業人才支撐,也就是人力資本,是企業要想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必須有較高的管理人員的基礎。目前企業中經營管理者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導致整體的素質偏差,使員工不能積極主動性去工作,無能力開拓新的市場,管理者不能很好的給出決策及管理水平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才戰略實施強度低,不能使企業快速發展進步。
4.信譽度低,發展步伐緩慢
奶食品企業數量少,規模不大,實力不強,沒有同意的生產標準和規格,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名牌產品和拳頭產品少,帶動能力不強,市場拓展能力弱,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難以創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體優勢。難以在社會中形成競爭優勢,發展步伐非常緩慢。在發展中應該盡快以誠信為先的實施品牌效應,再者把產品的質量和產品特色為核心在市場中打造出來,占有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
(二)技術劣勢
小企業,條件不好,技術水平相對也不高,研發能力差,再加上研究開發具有很高的風險,小企業相對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低,所以在發展中奶食品中小企業較弱小實力制約著其技術創新。
1.弱小資金實力制約奶食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過程要經過技術觀念的創新、新技術水平的形成與完善、實際應用與擴散三個基本階段。而對這三個階段所必需的研究開發資金:調研費、研究設備費、人工費、測試費、試制費用中小奶食品加工企業沒有實際能力承擔。
2.高額技術管理成本制約奶食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技術管理成本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的交易成本,二是技術的專利保護成本
3.技術交易成本制約奶食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奶食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的技術交易成本內容有:組織成本、技術信息成本、簽約成本、執行成本等。而這些成本時時刻刻影響制約著奶食品中小企業的發展跨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制造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經濟、增強實力的必由之路。
三、營銷劣勢
(一)奶食品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奶食品品種單一,奶食品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有限
(二)營銷渠道的選擇問題上,對中間商的依賴程度比較大
(三)奶食品企業開發能力差、技術創新能力薄弱
(四)企業很難對消費者提供全面、及時的售前、售后服務
四、品牌劣勢
企業資金小,規模小,品種單一,沒有自己的品牌,體現不了價值,對草原品牌的濫用現象很嚴重問題時而出現。阿魯科爾沁旗大部分企業將從伊利、蒙牛運來的奶油通過更換包裝方式,掛上自己品牌來賣的現象泛濫。阿魯科爾沁旗奶制品企業聲稱自己產品是草原品牌,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的市場上比比皆是。這些都影響著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產業的長遠規劃與發展,損害了真正奶食品市場上的信譽度與利益。每一種品牌都是代表著消費者地某一特定商品的認知度與信譽度,表現的是消費者對某一產品的在市場上的認可它的價值,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品牌知名度上去了也就意味著此產品的銷售面廣、有了利潤等,產品的附加值就高。但是現在阿魯科爾沁旗奶食品產業不是如此,雖然擁有知名度的奶食品品牌但是品牌價值體現不了。
參考文獻:
[1]劉勇.蒙古族的飲食文化[J].科技咨詢導報,2007(3).
[2]林耀華.民族學通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12.
篇6
論文摘要:“食品機械與設備”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課,其知識抽象,內容繁多,給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少困難。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將教學內容直觀簡單地展示,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食品機械與設備”是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的要求,講授各類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主要工藝設計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掌握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的選型、安裝維護及安全操作等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對食品加工機械設備的類型、結構、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等方面的知識有深人的了解,為將來從事食品加工的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產品開發等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1、課程性質及教學難點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化學、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技術等的基本知識,能從事食品加工工藝設計、農產品加工及貯運保鮮、食品加工產品品質控制、食品新產品及新技術開發、食品加工設備選用、品質分析檢驗、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干專業課,“食品機械與設備”為該專業學生的提供學習了解食品生產過程所涉及的機械及設備的平臺,對于學生的工程基礎的建立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是畫法幾何、機械原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等。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應掌握食品生產中各類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性及性質等方面得知識,培養學生設備選型、設備使用維護、設備配套設計等方面的能力。
“食品機械與設備”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它通過大量的設備原理圖、結構圖和流程圖,介紹食品生產設備的基本知識,重點是各種食品機械的工作原理、機械結構和使用功能。由于農科院校的學生工程基礎普遍較差,雖然也有相關的基礎課程,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相比工科院校的學生在機械基礎方面仍稍嫌不足。學生的機械基礎和空間想象力相對薄弱,對機器的結構和原理的理解比較困難。另外,食品加工機械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加上學生沒有太多機會親歷生產第一線,難以形成清效果。
2、多媒體教學在該課程中的優勢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是將文字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集中在一起,利用計算機這一先進設備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點,它形象、直觀、快捷、高效地展示教學內容,還可以進行師生互動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多媒體教學在“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2. 1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課程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使用的是掛圖或膠片投影來展示機械設備的圖片,展示的效果一般,沒有立體感和色彩,更談不上動畫效果。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將其還原成立體的實物,對此相對枯燥的教學元件,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而采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動畫、錄像、彩色圖片等,就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 2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幫助教師更深入講授教學內容
傳統的圖片展示,對于一些設備的結構圖、流程圖還可達到清晰效果,但一般的膠片投影均來自教材原圖的復印,不可能再添加更多的知識信息,并且做不到進行局部效果的放大縮小,教師在講解時也頗費精力。使用多媒體手段,就可以將需要展示的圖片進行局部處理,方便對設備的關鍵零件或組件的講解。對于某些設備的工作原理或流程圖,還可以用動畫效果,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3、多媒體體課件的制作與應用
3. 1多媒體課件素材的收集
要制作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收集多媒體素材,包括食品機械設備的各種數據、文字、錄像、圖片、聲音、光盤等資料。獲得這些素材的途徑通常有三種,一是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現場可很直接地了解到食品機械設備的外形、結構、工作過程參數、設備的配套設施等資料,在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得到錄像、照片等資料。這些素材對于幫助學生了解生產設備的構造及使用情況非常有利。二是食品機械設備的生產或經銷企業。通過參觀機械設備展覽會或產品介紹會,可獲得各類機械設備的大量資料,另外,設備生產企業為了展示他們的產品,通常會制作一些較直觀的錄像VCR或動畫影片,這些是制作多媒體課件非常有用的素材。三是通過網絡、專業書籍等也可以獲得大量多媒體課件的素材。
3. 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要制作優質多媒體課件,教師本身應該對食品機械設備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最好能親身接觸或觀察過相關的設備,對設備的構造和使用有足夠的感性認識,這樣才能將自身的理解貫通于多媒體教學中,才能使制作的課件更切合實際地展示教學內容。
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關鍵的是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應用最多的軟件是Powerpoint,但對于食品機械設備課程的教學內容,光使用Powerpoint并不能完全滿足要求,還需要使用如Flash , Photoshop ,Authorw,等多種動畫或圖形處理軟件,如果能使用VC, VB等高級軟件,更能使多媒體課件生動多樣,展示效果更佳。
3. 3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近年來,本人在“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全面應用了多媒體課件,雖然未能將全部教學內容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但在教學過程中輔助作用非常突出,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如在講授食品輸送機械設備這一章時,我應用Flash軟件將各種泵的輸送原理及過程用動畫顯示,學生就能非常清晰直觀地了解液體物料的吸人、加壓、送出等過程,使泵的結構、各種部件的作用原理等知識點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在食品濃縮設備的章節,將不同濃縮方法的食品物料運動過程用動畫模擬,學生就能看到在實際生產現場也不可能看到的物料運動狀況,對理解濃縮設備的流程、原理及使用操作有非常深刻的感性認識,知識的掌握也較牢固。
篇7
關鍵詞:農產品加工學 教學改革 特色農產品資源
中圖分類號:TS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3)18-0070-03
青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立于2000年,在專業課程設置中,《農產品加工學》是專業必修的主干課程,是研究糧油產品加工的理論與技術的主要學科。它肩負著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翻番的重大任務。近年來,涉及該課程內容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并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定點生產面粉加工成套設備;北京市生產有電腦控制的磨面機組;湖北生產具有自動控制裝置的現代化組合碾米機組;全國普遍推廣的預榨浸出制油工藝與氫化精煉油脂深加工技術,以及油料蛋白、方便米面食品、高果糖醬、玉米啤酒、變性淀粉、人造奶油、速溶豆奶,多種保健食品等的研制成功,對農產品的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和多效增值起到了促進作用[1],并發揮了加工食品的出口潛力,使我國食品工業躋身于世界食品先進國家。因地制宜,依托青藏高原特色農產品資源,對現有《農產品加工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整合、精煉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2]是這次教學改革與實踐的主要目標。
1 農產品加工學課程的性質及教學內容的改革目標
《農產品加工學》的教學目為使學生掌握主要農產品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工藝、工藝設計和質量控制,并能對原料進行綜合利用。如何對農產品進行合理的貯藏加工,社會化食品的生產工藝與原理是本課程要掌握的重點。因此對各食品工藝參數的講解為重點內容,特別對淀粉糖、烘烤食品、植物油提取工藝要做詳細介紹。
本課程任務是向學生介紹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概況、烘烤食品、淀粉的制取、淀粉糖的制取、變性淀粉生產、豆制品生產、植物油料及油脂提取等,以培養學生的生產實踐操作能力為宗旨[3],實踐性較強。有利于充分利用專業開辦地具有的食品專業教學資源,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促使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環境相結合,課程內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使專業教學更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2 農產品加工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2.1 改革思路
根據青海省食品資源開發程度、技術成熟狀況、食品企業規模發展程度等,確定農產品加工學課程內容改革的重點,并根據農產品加工學課程的教學要求,確定需要進行改革和強化的內容,補充實踐教學的內容和素材,使該課程的內容,既符合專業教學要求,以具有一定的特色,特別是在實踐教學方面,能使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地方食品企業的產品生產相結合,教學內容更貼近生產,為學生就業拓展門路[4]。
2.2 針對農產品加工學課程內容體系,設置相應的補充教學內容
在構建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學課程體系改革的過程中,農產品加工學課程主要以《食品工藝學》為基礎,并涉及《食品工程原理》、《動物性食品工藝學》、《果蔬產品工藝學》、《軟飲料工藝學》、《發酵食品工藝學》等課程內容。通過討論刪除了《農產品加工學》中與其他工藝學課程重復的內容,特別是與食品原料學中重復的大量內容。在講義與課件中,增加了農產品加工學發展的最新進展,并對課程中與其他專業課程有重復的內容進行了刪減,以保證農產品加工學課程的整體性和完成性;組織教師開展現代教學手段在《農產品加工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對《農產品加工學》的課件進行了大量修改,補充內容,完善格式,并將新的課件應用于食品科學與工程2010班的教學,具體的教學內容以講授農產品儲藏、加工原理為主,內容包括谷類糧食、油料蛋白、方便米面食品、高果糖醬、變性淀粉等為主,刪減醬油、醬制品、食醋、白酒等章節;2010修訂本科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時,根據國內同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將《農產品加工學》64學時改為48學時,2013年食品20102又改為《糧油食品工藝學》40學時,另開設15學時的課程實驗,并以中國農業出版的《糧油貯藏加工工藝學》作為教材,保證授課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此外,將地方資源枸杞、青稞等一些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教學融入教學之中,更好補充整個教學的需要。
2.3 以青海省特色食品加工工藝作為實踐教學內容,強化課程教學與實踐環節的聯系
近幾年,青海省興起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廠,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本著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思路,與校外5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并利用企業的生產工藝影像資料,充實課堂教學內容,使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具體,教學更為直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篇8
[論文摘要]隨著人類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凍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食品加工技術上,主要對冷凍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作闡述。
近年來,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日益增加,高檔飲料、果汁、生物制藥等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主體。推動了食品的加工技術與方法的發展,食品原料中含有的營養成分與風味物質等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就離不開冷凍濃縮技術。
一、冷凍濃縮技術國內外發展現狀
(一)國外發展概況
自上世紀50年代末學者們開始關注冷凍濃縮這一工藝以來,人類對冷凍濃縮技術的研究已有較長的歷史。荷蘭Eindhoven大學Thijssen等在70年代成功地利用奧斯特瓦爾德成熟效應設置了再結晶過程造大冰晶,并建立了冰晶生長與種晶大小及添加量的數學模型,從此冷凍濃縮技術被應用于工業化生產。依此制造的Grenco冷凍濃縮設備在食品工業中用于果汁、葡萄酒、咖啡提取物、牛奶等的濃縮,得到了高質量的產品。
之后,Shirai等為降低成本在采用懸浮結晶冷凍法時將小冰晶凝聚成為大冰晶來減小單位體積冰晶的表面積。研究者以10%(質量分數)的葡萄糖溶液做試料,在0.212K的過冷卻度下,添加占溶液總量6%(質量分數)的種晶,經7h凝聚成直徑為0.77mm~2.85mm的大冰晶。他們還將此方法用于海水淡化及燒酒廢液處理等方面。MarinoRodriguez等[3]對比研究了反滲透法和冷凍濃縮法在從廢水中去除戊酸中的應用,兩種操作方法的經濟運算結果表明冷凍濃縮法的能耗雖是反滲透的五倍,但卻正好折中了反滲透中所用膜的代價。
F.A.Ramos將冷凍濃縮技術應用于一種生長于安第斯山脈的漿果,發現此技術并未改變其果肉的色澤及PH值,并明顯降低了揮發性物質的損失量,且很好地保留了漿果獨特的香味。
OsatoMiyawaki將管式結冰漸進式冷凍濃縮系統應用于咖啡萃取物可其溶液濃縮至30%,含果肉的番茄汁可濃縮至12.5%,而將夾帶有5%果肉的冰相溶解再次經過管狀結冰器濃縮后所得冰相的濃度低至0.25%,如果事先將果肉去除,則番茄汁可濃縮至40%,蔗糖水溶液可由41.8%濃縮至54.8%,且濃縮效果非常好。
(二)國內研究及應用現狀
由于冷凍濃縮的基本原理很簡單,我國傳統的老陳醋生產工藝中就曾應用過冷凍濃縮技術。近年來,該技術在國內已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中,并在相關理論和設備開發上取得了許多新進展。
1.釀酒業。冷凍濃縮的優勢尤其可用于釀酒產業。冷凍濃縮技術最先在啤酒工業中應用,可在除去冰晶的同時除去形成混濁的多酚、丹寧酸等物質,從而減少啤酒的貯存容積,特別是對冷凍濃縮后的啤酒采用混合水技術可以完全恢復到原來的啤酒。后來,有人通過對葡萄酒進行冷凍分離試驗,發現酒精和還原糖比較易于利用冷凍法在液相中進行濃縮分離,通過冷凍濃縮技術改善了干白葡萄酒的品質。
2.果汁工業。我國是生產甘蔗的大國,將糖蔗改種果蔗并加工成甘蔗汁既解決了甘蔗的銷路,又滿足了人們對果汁日益增長的需要。甘蔗汁的熱敏性很強,對其進行普通的蒸發濃縮極容易使甘蔗汁焦糖化,喪失其特有的風味。應用冷凍濃縮工藝對甘蔗汁的處理,對濃縮前后的甘蔗汁進行了感官上的比較,發現濃縮后的甘蔗汁品質穩定,除了在顏色、氣味、甜味方面感覺更加濃重外,其它基本保持了冷凍濃縮前甘蔗汁的原有風味。
3.制藥業。冷凍濃縮已發展應用到制藥工業,因此它為開發新產品和改良品種大開方便之門,并且通過其高效的加工節省能源。用冷凍濃縮工藝對中藥水提取液進行中試規模的濃縮試驗制取口服液,試驗表明用冷凍濃縮工藝代替真空蒸發濃縮可免去某些口服液制造過程中的醇沉工序,從而改善口服液的口感。
由于木聚糖酶解所得到的低聚木糖溶液常常需要脫水濃縮,如采用真空蒸發濃縮,可能導致低聚木糖在加熱管表面結焦變性,降低產品的質量。江華等研究了低聚木糖溶液冷凍濃縮時的冰晶生長動力學以及懸浮結晶法冷凍濃縮低聚木糖溶液過程中各因素對低聚木糖在固液兩相中分配的影響,為低聚木糖冷凍濃縮過程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二、冷凍技術發展方向
食品冷凍濃縮技術與傳統濃縮方法相比,其濃縮產品的質量是最好的,但仍存在某些問題。當物料粘度高時難以生成大冰晶,且由于迅速冷卻而形成的微小冰晶不能徹底從母液中分離出來,難以回收附在冰晶上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一些有效成分,從而限制了它的推廣與使用。
近年來有關冷凍濃縮的理論和技術又取得一些新進展。其中,將冰核細菌(IceNucleation-ActiveBacteria,簡稱INA細菌)用于食品冷凍濃縮中,是生物技術在食品中的一項獨特應用。國外已有相關文獻報道,表明INA細菌可顯著提高食品的過冷點,縮短冷凍時間,節省大量能源;還可促進較大冰晶的生長,使結晶操作成本降低,同時又使分離操作所需費用及因冰晶夾帶所引起的溶質損失減少。
Kumeno等用X.campestrisINXC-1對蛋清冷凍濃縮后加熱形成硬膠,其物理性質如起泡性、穩定性、硬度、粘彈性等均優于常規生產的產品。Minjung等用P.syringae冷凍濃縮蘋果汁,加入細菌的樣品在-2.2℃就出現冰核并開始結冰,而不加細菌的樣品則無結冰現象。
Watanabe等用海藻酸鈣包埋E.ananas制成活性膠囊,加入蛋清中做冷凍試驗,發現加了細菌的約在-3℃就有冰晶析出,而沒加的則在-18℃才有冰晶出現,熔化冰晶階段無顯著差異;又用E.ananas冷凍濃縮檸檬汁,濃縮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回收率高,風味營養成分保持好,GC分析和感官評定均表明與原汁無異。
三、冷凍技術的發展前景
冷凍濃縮技術現已證明優質可靠,極具市場活力。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凍濃縮這一低能耗、可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加工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此方法除了用于濃縮,也可考慮用于有機廢水的處理,活性物質的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同時,整體的冰結晶又是很好的蓄冷、降溫用冷源。這些方面對于保護環境、促進資源的再利用都是很有意義的。
對食品冷凍濃縮技術來說,應在提高冰晶純度、減少固形物損失及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加以深入研究,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冰核微生物用于食品冷凍濃縮中,屬于生物技術與食品加工相結合的一項高新技術,極富應用潛力。
參考文獻:
[1]詹曉北.冷凍濃縮技術在啤酒工業中的應用[J].冷飲與速凍食品工業,1996(1):14-16.
篇9
關鍵詞:食品工業;兩化融合;實證分析
1引言
工業化應用提升了食品工業的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進一步滿足人們對食品日趨多樣性的需求。然而,對食品安全的考慮使得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沖突無時不刻地縈繞于食品工業。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融合發展孕育著新型的食品工業生產方式。工業4.0概念的提出以及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的積極推進,為有效解決食品工業對產業發展的需求與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訴求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信息化是工業化之后的一個新階段[1]。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產力,與傳統工業融合發展,通過技術擴散促進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進而提高傳統產業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近年來,我國進入產業結構調整時期,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是當前各個行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由于傳統產業對信息技術的價值意識和運用能力有待提高,而信息技術部門對各個傳統產業的具體特征也缺乏認識,導致了目前兩者之間所達到的融合水平尚無法產生可推動傳統產業有效升級的新思維、新動力。而作為傳統產業之一,食品工業也同樣面臨這一現象。本文即圍繞我國食品工業兩化融合現狀,基于我國食品工業相關專利,計算跨產業技術融合度;進而采用皮爾遜相關系數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模型和VAR脈沖信號響應模型,對食品工業兩化融合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實證分析。
2我國食品工業兩化融合現狀分析
2.1食品工業應用信息技術現狀
運用中獻專利軟件,檢索并逐條標引與食品工業信息技術應用的相關專利,共獲得有效專利1182條(截至2013年底)。其中,最早的相關專利申請于1989年。從專利數量時間序列來看,基本符合專利成長曲線特征。將食品產業按供應鏈可劃分為原料生產、食品加工、物流與服務、裝備制造、質量安全五個環節[2],在原料生產環節,信息技術主要應用于農副產品信息管理、農副產品種植與養殖環境監控、農副產品品質鑒定等方面。運用于食品原料生產的各種信息技術,是實現食品價值增值的新型保障力量。在食品加工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通過加工現場的封閉式設計,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在加工過程中與外界的接觸,保障食品品質。目前,信息技術在食品加工環節主要應用于產品缺陷和異物檢測、加工過程控制、加工配料控制等。食品加工環節的信息化,是實現食品產品價值增值的物質保障,是創造新型生產力的源泉。在物流與服務環節,信息技術運用于包裝倉儲、物流配送、批發零售等過程,涉及傳感器技術、識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過程跟蹤與監控技術、智能決策技術等。信息技術是組成食品物流過程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對實現現代化科學管理和先進的服務方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各種信息技術在食品物流和服務過程中各司其職。信息技術應用于倉儲和物流配送,可有效控制品質劣變與物流損耗、信息化監控物流過程;通過部署實施配送與銷售管理的智能化系統、實現對物流產品的動態質量追溯,從而以最低的成本、最優質的服務、最快速的反應、最具創新的服務模式,提高邊際收益。在食品裝備制造環節,自動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光電技術是食品機械制造領域的前沿技術,這些技術是食品產業實現創新的根本保證。比如,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于自動在線檢測中;自動控制技術、不規則固體自動計量技術、電子計量技術等應用于食品包裝裝備制造中等等。伴隨光、機、電技術在食品裝備領域的深入應用,信息技術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間,成為推動食品裝備技術創新的嶄新力量。在質量安全環節,信息技術主要應用于安全檢測、檢測與預警、可追溯等領域,具體體現在快速檢測技術、可追溯系統等等應用之中。在技術發展和實際應用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確保食品質量與安全”這條生命線暢通的中堅力量。通過信息技術可進一步實現上述5個環節相互之間的協同創新和發展。其中,信息技術構建的產供銷集成實現了按訂單生產、按訂單自動排產并自動形成物流供應計劃;進行優化排產、動態調度;覆蓋供應鏈各個業務環節的信息處理與綜合控制;對用戶訂單進行全程跟蹤,實現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相關技術包括ERP、BI、DW等經營管理平臺技術與系統;MRO、CALS等服務保障平臺技術與系統。具體到食品工業,則主要表現在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系統、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FTS)的應用。
2.2食品工業兩化融合水平實證分析
2011年,工信部了我國首部“兩化融合”評估規范《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試行)》,提出的評估框架如圖3所示。這里,我們參照評估規范選擇適合行業分析的指標,分析食品工業兩化融合水平及其在經濟和社會效益方面的表現。
2.2.1食品工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投入情況分析
2002年,我國食品工業用于信息技術的投入為72.3億元,2005年上升至123.1億元,但是2007年又下降至94.7億元,2010年又回升至144.9億元。分部門來看,食品工業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投入金額中八成以上用于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等領域,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投入比重相對較低。但是,從投入金額變化趨勢來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投入持續穩定增長,投入金額由2002年的10.1億元穩步增長至2010年的24.9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8.5%;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方面的投入金額則出現較大的波動,投入金額從2002年的62.6億元增加至2005年的108.2億元后,到2007年卻大幅減少至74.7億元,之后又回升至2010年的120億元。比較食品工業部門與其他工業部門對信息產業投入產出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發現:首先,食品工業對信息產業的直接投入水平遠低于工業部門的整體水平,其中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直接投入差距更大。其次,食品工業部門對信息技術服務投資的變化趨勢與其他工業部門一致,而對信息設備投資的變化趨勢則與其他工業部門相反,呈持續下降趨勢。第三,食品工業部門對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與其他投入產品的融合應用水平遠高于其他工業部門,與其他部門投入品的關聯度很大。
2.2.2食品工業兩化融合程度計量分析
Fai、Tunzelmann等學者運用專利數據來衡量產業的技術融合程度,該方法所獲得的數據能夠較為有效的描述具體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程度[3]。因此,本文采用該方法反映食品工業中信息產業的融合程度,即使用專利產業融合度S為衡量依據。其中:PIT表示食品工業中關鍵領域歷年的專利數;PALL表示食品工業各關鍵領域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專利數。該指標介于0~1之間,數值為0時表示食品工業與信息技術完全沒有融合;數值為1時表示信息技術與食品工業完全融合。運用公式1計算食品工業兩化融合度。將相關專利按食品產業鏈環節劃分為原料生產、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物流服務和質量與安全5個環節,分析各個環節的信息技術融合程度。
2.2.3食品工業兩化融合促進經濟效益實證分析
計算兩化融合度(S)與食品工業產值(Y)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9353,表明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相關性,并且隨著兩化融合程度的提高,食品工業產值也相應的有所提高。進而,對兩個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驗證結果顯示(表2),假設條件1在滯后1、2期的F—統計量分別為4.4062、7.6338,表明在95%的概率條件下,拒絕了“產業融合不是產業經濟增長的原因”的原假設;假設條件2在滯后3期的F—統計量達到26.2341,表明在90%的概率條件下拒絕了“產業經濟增長不是產業融合的原因”原假設。因此,信息技術融合與食品產業經濟增長之間互為因果關系。其中,產業技術融合促進了產業經濟的增長;并在一段時間后,產業經濟的增長開始反作用于產業技術的融合。使用VAR模型對兩者進行脈沖響應函數模型檢驗。結果顯示(圖6),食品工業產值受到信息技術融合度變化后產生的反應。在信息技術融合度發生變化后的第2年食品工業產值開始受到影響,并在第3年達到最大值,之后進入漫長的影響衰減期,直到第27年這種影響才完全消失。實證研究結果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術融合度的提升能夠有效促進食品工業的經濟增長的假設,并且這種促進作用是顯著的。根據格蘭杰因果關系和脈沖響應函數模型的檢驗結果,雖然信息技術融合對食品工業經濟增長的作用要小于資本積累的作用,但是這種影響依然具有持續性。
2.2.4食品工業兩化融合促進社會效益實證分析
分別計算兩化融合度(S)與食品企業平均規模(A)和兩化融合度(S)與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uCEC)之間的相關系數。計算結果表明(見表3),兩化融合度(S)與食品企業平均規模(A)之間的相關系數達到0.74,該數值為正,且大于0.7,表明兩個系數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兩化融合(S)與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uCEC)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7,該數值為負值,且接近于-1,表明S與uCEC之間存在非常強烈的負相關性,即兩化融合程度的提升將有效減少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格蘭杰因果驗證結果表明,兩化融合度與企業平均規模之間沒有明確的、直接的關系;而兩化融合度(S)與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uCEC)則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表4)。信息技術融合與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其中,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減少是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一個長期因素;信息技術融合達到一定程度(3年)后,它將成為食品工業單位產值能源消費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3主要結論
上述計量分析結果表明:
(1)相對于其他工業部門,食品工業對信息技術的投入水平不高。食品工業對信息技術的直接投入金額占整個食品工業投入品金額的比重波動較大,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與其他工業部門相比,該行業信息技術投入水平具有相當大的差距。
(2)食品工業的兩化融合水平持續提升,但是各環節融合水平差異較大。食品產業鏈的5個主要環節中,物流服務、質量與安全和裝備制造3個環節的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而原料生產、食品加工2個環節的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2011年,原料生產環節的兩化融合度僅為0.002,為食品工業兩化融合度的約五分之一;而物流服務的兩化融合度達到0.0289,遠高于整體融合度,是原料生產環節融合度的13.6倍。
(3)兩化融合對提高食品產業經濟效益并非立竿見影,需要持續投入。信息技術對食品工業經濟的影響并非短期的,一項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與食品工業其他技術的融合將影響今后數十年的部門經濟發展。
(4)兩化融合對食品產業資源優化的作用不顯著。驗證發現,兩化融合度與企業平均規模之間沒有明確的、直接的關系。由此推斷,信息技術可能通過復雜的中間環節,間接地促進了企業規模的優化發展。基于上述結論,筆者認為,食品工業兩化融合發展研究有必要聚焦兩化融合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轉化問題,從中觀乃至微觀層面,進一步深入剖析食品工業自身發展特點,研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發展路徑和內在機理,形成一系列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根據相關研究,工業4.0時代的產品生產不再是各個廠商各自為政的碎片化生產模式,而是通過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等下一代信息技術將工廠與社會、工廠與工廠緊密鏈接,構成完整的、有機的體系化生產結構,生產過程日益透明化[4]。從消費者到廠商、直至上下游供應商,各個環節上發生的信息將迅即傳輸至執行機構。這一構想對于食品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通過信息技術與食品工業的深入融合,使食品生產更具有柔性化,更為透明,逐步形成面向社會化的食品工業生產道路。因此,當前應著力推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提高食品企業規模,促進食品工業規模化生產,實現食品產業間協同創新,為食品工業的社會化生產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亮.信息化對工業化的推動作用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1.
[2]賈敬頓,蔣丹平,陳昆松.食品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胥軍.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07.
篇10
論文關鍵詞:紅薯,綠色食品,加工
一、紅薯豆腐:紅薯豆腐具有味淡,色白且營養價值高的特點,其加工方法:先將大豆洗凈并浸泡于水中15小時(冬季的浸泡時間約24小時)。用粉碎機邊加少量的水邊將浸泡好的大豆粉碎成泥漿狀,然后加入缸中攪拌,將生成的豆汁過濾去渣,倒入鐵鍋內煮沸,溫度保持在100℃左右,在每7升的豆漿液中混合預先用粉碎機粉碎好的糊狀紅薯淀粉700克左右。輕輕攪拌1分鐘后,加入凝固劑50克。此時,大豆和甘薯的蛋白質就會漸漸結塊的析出,放置片刻,倒入設有濾布的箱朵,壓出水分后移出箱外,切成適當大小的塊,冷卻即得紅薯豆腐。
二、紅薯甜棗:(1)原料準備:選用紅心或黃心含糖量高、淀粉少、水分多的甘薯品種作原料,收刨后先放置1520天,使其淀粉糖化。(2)蒸熟切塊:將甘薯去頭尾,洗凈,上籠蒸熟,出籠晾涼后將皮剝去,然后切成56厘米長、23厘米厚的小塊。(3)烤制:把切好的小薯塊放在陽光下暴曬或置烤箱中烘烤,并在曬(烤)時輕輕翻動,注意不要弄壞原形。曬烤至薯塊含水量35%左右即可。(4)整形:把曬烤好的小薯塊加工成橢圓形,再曬烤至含水量20%左右,即成甘薯甜棗。其成品外形美觀,風味獨特,現已出口到東南亞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