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4:0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生藝術論文

篇1

(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進行談話

作為教師,我們的話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將來的人生發展著想,在溝通中要態度和藹,給對方以親切感、實在感。如果我們盛氣凌人、高高在上那么學生的心門在談話之初就已經關閉,任我們再怎么感人至深也不會為學生所接受。另外,與學生的談話是雙向的溝通,我們要從學生的嘴里了解其自身的問題,在我們的厲聲呵斥之下,威嚴之中,學生是不會向我們敞開心扉的。那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就極有可能是虛假的,這次溝通就失敗了。為此,我建議在與學生談話時,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座位,這樣人的重心降到了同一個水平線上,對等之心易于溝通;其次,談話中不要涉及學生敏感的短處,比如家庭的拮據、父母的平庸等。否則學生會出于自尊的本能對教師的談話產生反感,也就不會起到很好的收效了。

(二)談話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談話的目的要明確

找學生談話不能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毫無準備,要認真做好談話前的調研工作,要對談話對象的思想、心理、問題的原因以及社會、家庭、學習生活環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有理有據,防止漫無目的地東拉西扯,要做到有的放矢。信馬由韁只會事倍功半,效果甚微。舉個例子吧,比如你要和學生談學習成績,你就得看看他最近各門功課的成績,作業的完成情況,上課的狀態表現,在家里的學習情況,這些都要和科任老師及家長還有他周圍的同學事先了解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在談話時才能幫他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意見,那學生才會覺得教師的分析正確,并認為教師很了解他,是真心地幫助他,這樣他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那么談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不應只做談論者,更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品德,在談話中必須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而不只是單單自己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暢快淋漓地傾訴,不中途打斷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傾聽是一種藝術,在學生的傾訴中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分析出學生真正的訴求,進而讓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傾聽也是一種方法,在傾聽的過程中,使犯錯誤的學生激動的情緒得以宣泄,怨氣得以平息,使不自信的學生能鼓起勇氣向教師坦白心聲,這樣使問題更容易解決。

(四)注意談話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不同的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同一個學生也會有不同的問題,而不同的問題在合適的場所處理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學生因矛盾發生了打架事件可選擇在政工處這種嚴肅的場所進行。當學生自信出現了問題時,可選擇在操場、活動室等輕松愉快的地點進行,這樣溝通順暢,輕松易于接受。樓道、教室都可以作為我們與學生談話的地點。但有些談話需要我們精心安排地點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五)談話時要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就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而言教師應是一個指導者、參謀。所以,在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不要用“你怎么不給我交作業”“你給我站住”等詞匯,“給我如何”一是體現了教師的霸道、二是把學生放在了客體上,學生會落得被動;另外要多一些對事理的分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案,少一些指令性的命令;多一些建議,少一些指責,會使談話變得更有效。

二、精心選擇談話的方法

談話的方法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對象不同,學知水平不同,需要、愛好不同,談話的內容、方式、語言等也有所不同。

(一)“背后言”的方式

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因為這樣的學生缺乏成功的體驗,喪失了信心,各種鼓勵的方式以前可能都用過了,但是對這樣的學生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說明直接對話的方式行不通。那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別人的嘴傳達教師的意見,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讓他聽教師的“背后言”,這樣會起到暗示作用。

(二)開門見山的談話方式

對于驕傲自滿,自以為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學生,這種談話方式更為直接有效。例如在班上有幾個學習尖子,成績一向很好,但就是紀律性差,平時在課上愛接教師的話茬,課下又活蹦亂跳。所以,我就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當面指出他們的不足和缺點,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不許在課上說一些與學習內容無關廢話;并要求他們在課下的時候少打鬧以免影響其他同學。這樣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也能明白老師這樣對他們談話,是對他們的一種督促、一種關懷。所以,直接點到痛處對于校正他的錯誤更為有利。

(三)書信的交流方式

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與人溝通;有的學生自我封閉不愿與人溝通;有的學生性格偏激,不好溝通。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書信的溝通方式。可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幾句,也可以在周記本上寫一小段,也可以以書信的形式寄到學生的家中。這種通過書信的交流方式,會避免學生與教師面對面的尷尬,一些難以啟齒的問題在書信的交流中也可以順暢地解決。因此文字的交流能有效的打消與學生溝通上的障礙,拉近師生的距離。

篇2

1.利用比喻,使教中學生動化。為了幫助中學生有效掌握看似枯燥的英語知識,攻克英語學習難點,教師授課時可運用生動的比喻,使知識趣味化。2.利用表演,使教學可感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帶入感情,像演員一樣進入角色,再現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塑造生動的形象,使中學生興趣盎然地聽課。同時,可以把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中學生切身體會,形象可感,能夠加深記憶,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相應的單詞、語法知識。3.利用實物,使教學具體化。教學實踐表明,實物實景因形象具體而易引起中學生的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果中學生把所學的詞匯、語法與相關實物有機結合,那么記憶會尤其牢固。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利用相關設備和器材,有時可以舉某個同學的服飾穿戴,發生在其位中學生身上的某件事,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墻上掛著的名人名言的例子,直觀的實物介紹,可以使中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和客觀事物相聯系,使中學生輕松掌握知識。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情感促進學習

由此可知,要使中學生學好英語這門科目,中學英語老師就要多與中學生交流,多關心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中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自己的耐心、愛心、‘巨心感動中學生,贏得中學生的愛。只有這樣,中學生才會由此生發英語學習興趣和熱情,端正學習態度,講究學習方法,自然學好英語。

三、創新教學手段,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如何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學英語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深入學習并領悟先進的教育理念,為中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學法指導,培養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造具有創新性的活力課堂。1.創新教學手段,鼓勵中學生自主學習。實現由教師教向中學生學的轉變,改變傳統課堂中的師生教與學的關系。在課堂中,以中學生為主體、為重心,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應用適合的學習方法,把握學習進程。2.鼓勵中學生發揚獨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教師依賴越少,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越強。獨立很重要,但是合作更重要,因為合作是提高中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渠道,鼓勵中學生與教師合作、與同伴合作、與家長合作,這是實現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只有會合作、善合作,具備較強的合作能力,在合作過程中與他人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中學生才會知道怎樣高效學習.掌握高效學習方法.如此方能實現高效地自主學習。只有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中學生才會有興趣、有能力創新學法,強化創新能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篇3

積淀是表現人聲藝術美的重要基礎歌唱是一種用人聲器官表現的聲樂文化藝術產品。在教學中只單純地強調學生掌握發聲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提醒學生要表現聲樂的藝術美,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平時的大量閱讀與學習,豐富自己的音樂基礎知識而達到文化內涵積淀。學生在學習一首聲樂作品時,在有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通過對作品進行透徹、準確地分析研究學習,熟練掌握歌曲作者的生平、寫作時代背景、歌曲創作意圖、風格等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歌曲演唱,才能完整、準確、到位地表現人聲藝術美。假如學生在歌唱之前不作任何準備,對歌曲相關內容一無所知或不熟,這就無法理解作品,就不能準確的表達歌曲所反映的意境和情感,只能是機械發聲,就不會有更大的進步與提高。

二、引導學生用靈魂歌唱歌唱,重視藝術表現力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著良好的嗓音條件,并相應地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技巧的學生所表現的聲樂作品演唱卻不能打動人。這是因為學生對歌曲的內涵沒有深入了解,對作品的風格把握不到位,從而沒有真正表達出歌曲的意境和音樂美。就像著名歌唱家苔爾巴迪所說:“他們想到的只是怎么唱得更響些,而根本沒有考慮到歌唱的表現力和自己的理解?!彼?,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等途徑對歌曲的內容、作者、音樂背景等做詳實了解,然后通過進一步教學講解,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將歌詞內容認真、細致地分析,深入到唱詞的情景中,使學生正確把握歌曲的風格,進行有表現力的歌唱。有表現力的進行歌唱,首先是抒發自我的情感,在表達自我情感的同時用優美的聲音打動他人,這是藝術表演追求的目的與效果。因此,在歌唱教學中時刻提醒學生:要演繹好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應該全身心投入,深入到歌詞意境中,為其感動、受其感染而后感動他人。真實的情感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要想成為一名好的歌唱演員,就應該深入生活,用心體驗,時時刻刻用心觀察,積累情感素材并用之于表現音樂。

三、重視伴奏在歌唱藝術中的表現力

聲樂演唱雖然以人聲為主,但伴奏為完整體現歌唱的音樂的藝術魅力,烘托歌聲,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育學生不能忽視伴奏的重要性。學生在進行歌曲學習或舞臺表演時,首先應注意歌曲前奏。就是指在進行歌曲演唱時當伴奏響起第一個音符到演唱開始之前學生就要立即進入歌曲所要求的歌唱狀態和氛圍之中,同時也為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其他音樂要素提供依據。學生在進行歌曲主體部分的演唱時需注意加強對歌唱旋律的和聲襯托和渲染,不能脫離伴奏進行聲音自我表現。當歌曲出現間奏時,學生雖然沒有演唱,但內心感覺應與間奏同行,不能因間奏而產生情緒上的音樂的空白或斷裂。到達歌曲的尾聲時應加強歌曲的結束感。學生在歌曲結束之后,不能立刻松懈下來,內心仍應保持與尾聲相一致的音樂感覺,直到尾聲結束。這樣的歌唱才能使歌聲與伴奏統一、完美。

四、注重歌唱的舞臺形象表演

篇4

一要打破傳統的“三種唱法”的思想禁錮。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結合。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幫助學生修飾自己的聲音,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質,使學生的演唱自如、流暢、美麗、動聽,千萬不能去造“聲音”。

二要扎根在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沃土。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聲樂藝術理論日臻完善和系統化。早在2000多年前,《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就有了聲樂教學理論的記載:

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聲及清徵者,乃教之。

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宮,徐呼中徵,疾不中宮,徐不中徵,不可謂教。

這即是說,教唱歌應先看學生的基本條件,強調教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

另據《史記·師乙篇》所載:

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貫珠。

這說明在當時歌唱就要求氣息運用流暢,歌唱如線貫珠。

中國的京劇唱腔,聲區統一,字正腔圓,既能婉轉如歌,又能抒發悲壯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時候,強勁有力,穿透力強,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組的c-e,甚至更高。此種唱法及其訓練之道,能否借鑒于中國聲樂演唱訓練,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鑒“西洋唱法”的先進經驗。人類發音器官的結構和發聲原理是相同的,絕對沒有哪位歌唱家的發音器官比別人多一個或少一個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進行聲音訓練時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鑒的地方?!拔餮蟪ā睔v史悠久,除語言和音樂風格與我們有區別外,在嗓音訓練方法和聲音美學方面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過去有人說,“西洋唱法”聲音宏亮、寬廣、渾厚,有較強的戲劇性,不宜表現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其實,中國聲樂藝術也同樣要求聲音的宏亮、渾厚、結實、寬廣,我國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獷、豪爽、奔放、熱情、真摯,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質來表達我們的音樂。例如:滕格爾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帶嘶啞的聲音和通俗的風格來表現,完全還可以用明亮、寬厚、奔放的男高音來表現。

到底如何借鑒“西洋唱法”中的先進經驗,中西結合,達到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目的,我們的先輩和廣大聲樂工作者已經作出了長期的、艱苦不懈的探索,也總結出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總的來說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聲樂教學中,根據學生聲音特點,因材施教,廣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進的訓練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將美好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嗓音運用于風格不同的中國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確理解科學的發聲機理建立切合實際的發聲體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樂器,一件能用不同語言表現音樂的奇妙的樂器。人要做到能正確、科學的發聲并利用好嗓音這件樂器表現音樂,了解嗓音生理結構和發聲原理是前提。

人的發聲器大體由聲帶(含假聲帶)、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構成。簡單的發聲原理是:聲帶在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振動,然后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經過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頭腔的共鳴,便發出響亮和動聽的聲音。音質、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鳴腔體調節出的不同結果。要做到自如調節共鳴腔體,必須經過嚴格、正規的訓練。自然的歌唱與人的情緒、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積極配合、協調有極大的關系,甚至是歌唱活動“生死存亡”的關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氣息怎樣運動,路線如何,軟腭在不同音高時的狀態,舌根、舌頭的運動,下巴如何運動,怎樣張嘴,人的身體如何配合等都關系到聲音的

人的嗓音雖然在發聲原理和生理結構上具有共性,但每個人的聲音特點是不同的,除有男聲、女聲、童聲,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還有音色、發音習慣、語言習慣的不同,另外,還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個人在學習聲樂的時候,建立正確科學的符合自己聲音特點的發聲體系是關鍵。在練習時,每發一個音都必須符合歌唱發聲原理;聲音通暢,氣息流動,音色優美,自然動聽,有音量而不“傷嗓”(傷聲帶)是總原則。

有的同學急于求成,教師拔苗助長,在短時間內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結果,學生一開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學聲樂時,把中聲區的基礎打牢固,形成正確、積極、良好的歌唱狀態是歌唱訓練的原則性問題。

樹立正確的發聲體系,還有一個歷史問題要克服,那就是唱法問題。過去人們把聲樂分成“民族”和“美聲”兩大類,后來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長時期以來,不管生還是教師,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常常說某某學生適合唱美聲,而某某學生適合唱民歌;嗓門大的、粗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聲”料子,嗓門不大,但優美、細膩、抒情、嘹亮的則是民歌料子。在教學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東西,去“造聲音”。其結果是將音樂教學引入誤區。正確的發聲體系,要尊重實際,尊重民族,尊重發聲的科學原理,切不可人為的、主觀的去認識。

更要強調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且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想辦法去修飾每個學生的聲音,使之流暢、有支持、有彈性、婉轉動聽或有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尊重科學,穩步前進,切忌模仿。過去我們要學生多聽人家唱,那是要求學生多聽人家是怎樣運用自己的嗓音,怎樣把握作品風格,適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鑒,但不可模仿。藝術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

要建立正確的發聲體系,老師是關鍵。初學者若不通過教師的指點,幾乎不可能正確把握自己的聲音,自己聽與別人聽是有區別的。因此,老師必須有相當靈敏的耳朵和聰明的智慧,對學生美好的聲音能自如把握、準確分析,然后讓學生通過鍛煉得以和穩定。

三、運用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聲樂教學,難就難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對不同的學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幾條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則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即“相才”是關鍵。在開始系統訓練之前,老師對學生必須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個學生,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生理結構、特點、習慣、語言、歌唱條件、發聲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統的訓練方案。

(二)堅持把握基礎訓練和秩序漸進的原則

聲樂基礎訓練,就像修高樓打基腳,基礎不打牢、不打扎實,是修不起來的。學習聲樂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歡和別人比,老師也有拔苗助長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學習進步快,心里便著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結果誤人子弟。聲樂教學一一定要循序漸進。在基礎訓練過程中,一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聲樂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聲樂審美觀和正確的聲音感覺(包括內心聽覺和內心感覺)。二是先從學生唱得最好的一個母音開始訓練,逐漸過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歌唱習慣,即能“張口就來”。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在進行基礎訓練時,千萬不可光“練聲”不“唱歌”。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安排豐富的曲目讓學生唱,要認真分析作品,教學生充分表現好每一首樂曲,哪怕是很簡單、很小的聲樂作品,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四是鍛煉學生正確的運用歌唱氣息。在氣息練習中,有的人喜歡專門教學生先找氣再發聲,這樣往往造成學生找到了氣息,但氣息疆硬、不靈活、唱歌呆板,我們不妨讓學生在歌唱中找氣。其實,歌唱氣息是本能的,情緒有了,狀態對了,激情來了,氣息自然就有了,千萬不可故意深呼吸。

參考文獻:

[1]李曉貳.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3]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4]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

篇5

高校藝術教育,就是按照大學生不同學科特點,因材施教,開展藝術教育。開展藝術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精神,挖掘其潛能,啟迪其心智,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

二、當前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當前高校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究竟如何呢?在一個什么水平上?筆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對他們的思維習慣、藝術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筆者看來,理工科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存在以下三個特點:

(一)接受藝術教育機會較少多年以來,由于受實用主義的影響,學校教育長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誤區,形成以智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學科為主的大學里,“重理輕文”的觀念根深蒂固,絕大多數學生在入學后,受培養體系、師資、辦學經費的限制,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基本無法接觸藝術領域。他們除了看過幾部電影和聽過一些歌曲之外,對藝術的感受機會是很少的。更談不上系統的藝術理論知識和藝術實踐活動。

(二)形象思維能力較差,藝術感受力有限理工科大學生習慣于進行邏輯思維,這使得他們的藝術思維方式也趨于邏輯性,即較為注重藝術的變化性和敘事的邏輯性,如描述電影電視的故事情節,音樂的敘事性,舞蹈、攝影、美術中的構圖、黃金分割計算等,而對其中蘊含的美缺乏欣賞和感受,久而久之便導致藝術審美的接受力較為遲鈍。也就是說,理工科大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較差,藝術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純理工科大學生對藝術同樣有強烈的追求雖然理工科大學生的藝術感受力普遍較低,但是他們的愛美之心卻絲毫不減。筆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對藝術美有著強烈的追求,只是缺乏系統的教育體系,造成他們對于藝術的“入門”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想而不得”的狀況。這就要求高校應根據理工科大學生的特點完善培養體系,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教育。

三、藝術教育對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啟迪作用

藝術教育對人格培養具有強烈的滲透功能。藝術教育的本質就是以一種自覺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進行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健全、完美的人格。應試教育背景下大學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綜合人才。藝術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它教育門類的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一)藝術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全面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人的思維方式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非藝術專業學生在借助專業學習強化邏輯思維的同時,接受一定的藝術教育,從而發展形象思維,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統一,使創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與此同時,接受藝術教育的大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都比較強烈,筆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藝術專業的學生往往比較活躍,自信心、協調能力都普遍較強,他們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較為完善。

(二)藝術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完善身心健康,增強人才競爭力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當代中國學生多成長于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中,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更是極少經過細膩的藝術教育,同時又面對著來自家庭、社會、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就業、個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壓力,或者長期受挫感較強,很容易產生一系列思想與心理問題,影響其健康成長。對此,通過有針對性的開展藝術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主動發掘生活之美,培養對生命的熱情,進而增強受挫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力、積極的情感心態、熱愛生命的思想信念,激發他們通過自身努力去戰勝逆境,樂觀面對挫折,主動迎難而上,才能使他們在自我意識、自我激勵、情緒控制、人際溝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優勢。這樣的人才進入社會后才更具競爭力。

(三)藝術教育有利于非藝術專業學生提高思想品德修養,促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藝術之花永開不敗,它能夠凈化人的靈魂,升華人格魅力,延續燦爛輝煌。藝術教育有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很廣,涉及到學生思想意識、愛國愛黨、遵規守紀觀念、認真學習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倫理意識等,與學生平時的一言一行密切相關。將富有凈化心靈的藝術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過開展更為直觀、更為貼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充實、主題積極向上的藝術文化教育,可以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活躍思維,完善心智,提高大學生品格修養,增強綜合素質,促使完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道德,自覺抵制消極庸俗的思潮,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養。

四、加強針對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教育

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理工科高校藝術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質,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筆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堅持以人為本,更新藝術教育理念藝術教育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即在藝術教育中要以大學生為本,引導和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制定和完善適合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教育體系,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素質,尊重和實現他們的個人價值,最終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藝術類課程建設,規范高校藝術教育內容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要同藝術院校的藝術教育區別開來。首先,要將藝術教育納入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體系。其次,針對非藝術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高質量的藝術類教材。再次,創新教師授課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明確藝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和諧發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素質從事藝術教育教師的整體素質如何是實施藝術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藝術教育的開展,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直接決定藝術教育的教學質量。因此,要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學校必須建立健全機構建設,人員配備到位,并把全面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素質當作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常抓不懈。其次還要加強藝術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系統全面的培訓不斷提高藝術教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業務水平。再次,要結合時展及不同層次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四)加強校園文化藝術精神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藝術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藝術教育中有著獨特的作用。藝術教育是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建設的活躍因素,尤其對于理工科院校,營造和諧文明、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育人環境不能離開藝術教育。高校要積極組織開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動員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他們施展才華、展現個性,體現大學生精神風貌。同時要針對學生特點不斷改進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途徑,保證校園藝術活動的參與性、思想性和實效性。讓大學生在美的環境和氛圍中陶冶情操、開啟心智。使藝術教育成為高校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五、結語

篇6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通過對所學內容進行理解、思考和掌握之后,比照自身已學知識和已有常識產生一定的困惑和不解,并針對這些不解提出自己的問題,以彌補自身知識上的漏洞或是理論上的不足.現代教育理論表明,有問題意識的學生在學習時更加有針對性,不再將大量時間無謂地浪費在已經掌握的知識上,也不再采取貧乏的學習方法單調重復所學內容,而是能夠找到自身知識體系架構上的漏洞和經過第一次學習所未能掌握的知識上的盲點和難點,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二、數學教學的現狀

雖然培養問題意識的先進教育理念已經得到推廣和普及,但在部分學校特別是偏遠地區的鄉村學校中仍然未能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教師灌輸、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具體到數學學科上仍然只是片面強調要多做題,指望采取題海戰術通過大量的機械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科的知識和理論.與強調培養問題意識的新式教學方法相比,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解為主要方式、以課后大量習題求得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的傳統教育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也忽視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責任和義務,更在教學效率上有所欠缺,不符合當前的時代精神和時代節奏.同時,必須指出的是,哪怕是在培養問題意識已經成為共識和共同目標的地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仍然存在大量問題.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時,就會打亂教師原定的教學步驟;當學生提出過于容易或是過于基礎的問題時,教師容易感到挫敗感和厭煩情緒,也容易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產生不良觀感;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教學實踐中廣泛存在,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重視.

三、培養問題意識的途徑

1.將培養問題意識列入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踐之中可以發現,部分教師雖然明了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之中并沒有將培養問題意識列入教學目標之中,也缺少針對性培養問題意識的步驟和計劃,最終導致培養問題意識只留于表面和口頭,實在是葉公好龍、缺乏實際行動.一旦將培養問題意識列入教學目標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之中實時觀察和關注計劃的完成情況,同時也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和規劃.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設置專門的提問環節和提問時間來避免學生提問打斷教師教學或是打亂教師已有的教學計劃和課堂節奏,也可以在每周專門設置解答課來集中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或是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師也可以將提問環節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標放到課后完成,合理利用課余時間解答學生提問,以避免學生提問擠占寶貴的課堂時間.

2.組織學生自己結成學習小組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必事事躬親,而是通過充分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來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在課后互相結成學習小組展開學習討論.在小組學習時,教師既可以作為組織者參與主持小組的討論,也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碰到學生無能為力的問題進行求助時才提供幫助;在人員組成上,學習小組既可以是學習較為輕松優秀的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開展研究的場所,也可以采用學習較為輕松優秀的學生和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結成互幫互助的小組的方式來解答學習中產生的較為容易和基礎的問題,學習小組在形式和組成上都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以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

四、結語

篇7

由于不同的生物組織對激光的吸收系數不同,因而他們吸收的光能量大小也不同。在均勻的入射光照射下,不同的生物組織產生的光聲信號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這些信號是生物組織內部信息的反映,包含著生物組織內部的成分、結構等信息,基于生物組織內部的光學吸收系數分布,就可以獲得組織內部的組織結構、病理信息等。通過一定的方法對光聲信號進行采集、處理,并重建出組織結構圖形,結合生物組織中光學吸收系數的分布,可以定量分析組織結構的變化情況,即對生物組織進行功能成像,反映了組織內部微小的病變、血紅蛋白濃度、血氧濃度等重要參數。

2基于非聚焦單陣元探測器的光聲成像系統設計

光聲斷層成像系統采用非聚焦激光照射樣品,并采用非聚焦超聲換能器檢測被樣品照射區域周圍的光聲信號,從檢到的光聲信號,反演出成像區域生物組織的光吸收系數的空間分布,并且由此繪制組織被照射區域的光聲圖像。一般在光聲斷層成像的實驗研究中,為了簡化系統的復雜程,減少實驗成本,提高實驗穩定性,往往采用一個超聲換能器對生物組織進行旋轉掃描。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LiHongVWang在2003年時帶領研究小組利用非聚焦的單陣元超聲換能器對小鼠大腦進行光聲斷層成像,實現了對老鼠大腦皮層的高對比度成像,對大鼠腦部進行光聲斷層成像,血管成像結果與腦部解剖結果十分吻合。隨后各式各樣的單探頭掃描實驗系統用于小鼠的腫瘤生長、血管變化和關節成像。使用單陣元非聚焦超聲換能器采集光聲信號,對于每次采集到的距離換能器不同半徑弧的光聲信號光聲信號,需對其求積分。因此不能采集單一方向的光聲信號,需要圍繞生物組織旋轉換能器,采集樣品各個方向的光聲信號,最終通過數值計算模擬出光聲圖像。該實驗裝置由于只需一個超聲換能器,信號采集電路比較簡單,成本較低。但由于加入了旋轉機構旋轉超聲換能器,實驗裝置的結構變得相對復雜,采集數據時間稍長,而且引入了機械振動誤差,成像結果受機械硬件影響較大。于是發展出陣列圓形掃描系統,采用這種方式的系統采集多個通道的光聲數據。可以有效地減少信號采集時間,因此這種采集方式被大多數實驗者采用。LihongV•Wang等首次用512個陣列的環形探頭實現了高分辨率的大腦血管實時成像,并對小鼠腦中的光聲造影劑進行了監控。V•Ntzi-achristos等也用64個陣元組成180°圓弧對小老鼠的腹部、胸部和心臟進成像,它的動態圖像幀頻能達到10Hz。

3結束語

篇8

一、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意識”,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種對現實系統化了的、自覺的、伴隨著體驗且有能動性的反映形式”。數學意識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自覺的、能動的認識活動,是與人們在認識數學的過程中的態度和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的。因而,對于學生的數學意識的培養,與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和一般的數學能力的培養有著密切關系。但知識技能的掌握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不能簡單地代替數學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表現在不僅使學生理解和學習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逐步學會主動地認識數學,初步形成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具有從現實世界中尋找數量關系和數學模型的態度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處理所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舉一個例子,學生會計算3×4,說明具有關于乘法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會解有4個盤子,每盤里裝3個桃子,一共有多少個桃子?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并不能說明學生具有數學意識。而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4輛三輪車;看到4個人,每人手里有3個蘋果,他會與3×4聯系起來,這時可以說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意識。也就是說,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數學建立起聯系,用數學的方法和觀點看待事物。

數學是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工具。學生在小學學習數學知識,一方面是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是要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和數學的觀點認識周圍世界。因而,學生不僅要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數學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去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處理有關的問題。使所學的數學知識成為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密切聯系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數學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需要。

國家教委1992年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中首次提出了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問題,并在教學要求中指出:“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提出這一要求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足輕重的,而是多年來數學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結果,是吸收國際上數學教學改革經驗的結果,是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的需要。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數學教育文件中,也對這方面的內容做了規定。日本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中規定:“培養學生從日常事物和現象中看到數量關系,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加以處理的能力和態度。”美國的數學教學標準中規定:要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并能探索數學和所服務的學科之間的關系;相信自己有學好數學的能力;學會運用數學語言交流思想?!?/p>

所以,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關鍵在于怎樣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1.注意把有關內容同實際問題或具體活動聯系起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比較強調概念教學要從實際引入,強調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來認識和理解概念。這無疑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這只是把實際問題作為理解概念的工具,而從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角度來看,還應當把通過實際問題或具體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聯系作為教學目的之一,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問題,并可以用這些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為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計和運用與有關概念、原理有聯系的實際問題,使學生不僅能夠從實際問題中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所學的概念、原理,而且還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倍數概念和與倍數有關的應用題時,可以從一些具體活動引入倍數的概念,讓學生具體地理解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如,第一行擺2個小方塊,第二行擺4個小方塊??梢哉f,第二行的小方塊數是第一行的2倍,也就是說4是2的2倍。第三行再擺6個小方塊,第三行的方塊數是第一行的幾倍呢?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初步地理解了什么是倍,怎樣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學會解答與倍數有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應當進一步讓學生把倍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教室左邊有2扇窗戶,右邊有6扇窗戶,右邊窗戶數是左邊的幾倍?想一想周圍的事物,哪些可以表示成倍數的關系?學生可能說出許多與倍數有關的問題。像班級的人數,手中的文具數等。經常把所學的知識與周圍的事物建立聯系,就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用數學的方法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2.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模型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許多數學概念、原理都能在現實中找到相應的模型。而我們所學的書本上的數學知識,是經過數學化和抽象化了的。數學教學是一個壓縮了的認識過程,完全沒有必要讓學生重復人類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結合有關的內容,給學生提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模型的機會,也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把現實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在學習“統計初步知識”內容時,讓學生算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并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不是一個直接計算的問題。解這個問題需要運用統計知識,但又不像一般問題那樣,給出數據,直接計算。需要學生先搜集數據,然后確定怎樣把數據分組,必要時可先畫一個統計圖,然后再觀察和計算數據的特征。學生用這樣的思路、這樣的方法解答問題,不僅應用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在一個微機活動小組里,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火車站行李房為旅客托運行李的收費規定,當行李重量不超過20千克時,每千克0.5元;當行李重量超過20千克時,超過的部分每千克1.0元。編一個適用于所有情況的計算行李運費的程序。為了編制程序,學生首先要用一個數學公式把題中的數量關系表示出來。但這個問題顯然不能用所學習的數學方法直接寫出一個運算公式,學生需要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找出合理的運算方法,并結合計算機編程的要求來完成這個任務。這就要求學生根據這個實際問題,建立一個計算的模型。這對于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都是有益的。

3.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加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同樣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的重要方法。數學中的實踐活動有多種形式,包括動手操作,實際測量,自編應用題等。適當地運用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認識和處理事物的態度和方法。

篇9

一、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意識”,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種對現實系統化了的、自覺的、伴隨著體驗且有能動性的反映形式”。數學意識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自覺的、能動的認識活動,是與人們在認識數學的過程中的態度和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的。因而,對于學生的數學意識的培養,與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和一般的數學能力的培養有著密切關系。但知識技能的掌握和一般能力的培養不能簡單地代替數學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表現在不僅使學生理解和學習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逐步學會主動地認識數學,初步形成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具有從現實世界中尋找數量關系和數學模型的態度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處理所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舉一個例子,學生會計算3×4,說明具有關于乘法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會解有4個盤子,每盤里裝3個桃子,一共有多少個桃子?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并不能說明學生具有數學意識。而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4輛三輪車;看到4個人,每人手里有3個蘋果,他會與3×4聯系起來,這時可以說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意識。也就是說,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數學建立起聯系,用數學的方法和觀點看待事物。

數學是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工具。學生在小學學習數學知識,一方面是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是要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和數學的觀點認識周圍世界。因而,學生不僅要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數學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去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處理有關的問題。使所學的數學知識成為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密切聯系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數學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需要。

國家教委1992年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中首次提出了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問題,并在教學要求中指出:“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提出這一要求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無足輕重的,而是多年來數學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結果,是吸收國際上數學教學改革經驗的結果,是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的需要。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數學教育文件中,也對這方面的內容做了規定。日本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中規定:“培養學生從日常事物和現象中看到數量關系,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加以處理的能力和態度。”美國的數學教學標準中規定:要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并能探索數學和所服務的學科之間的關系;相信自己有學好數學的能力;學會運用數學語言交流思想。”

所以,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關鍵在于怎樣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1.注意把有關內容同實際問題或具體活動聯系起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比較強調概念教學要從實際引入,強調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來認識和理解概念。這無疑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這只是把實際問題作為理解概念的工具,而從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角度來看,還應當把通過實際問題或具體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聯系作為教學目的之一,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的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問題,并可以用這些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為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計和運用與有關概念、原理有聯系的實際問題,使學生不僅能夠從實際問題中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加深理解所學的概念、原理,而且還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習倍數概念和與倍數有關的應用題時,可以從一些具體活動引入倍數的概念,讓學生具體地理解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如,第一行擺2個小方塊,第二行擺4個小方塊。可以說,第二行的小方塊數是第一行的2倍,也就是說4是2的2倍。第三行再擺6個小方塊,第三行的方塊數是第一行的幾倍呢?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初步地理解了什么是倍,怎樣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并學會解答與倍數有關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應當進一步讓學生把倍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教室左邊有2扇窗戶,右邊有6扇窗戶,右邊窗戶數是左邊的幾倍?想一想周圍的事物,哪些可以表示成倍數的關系?學生可能說出許多與倍數有關的問題。像班級的人數,手中的文具數等。經常把所學的知識與周圍的事物建立聯系,就會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用數學的方法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

2.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模型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許多數學概念、原理都能在現實中找到相應的模型。而我們所學的書本上的數學知識,是經過數學化和抽象化了的。數學教學是一個壓縮了的認識過程,完全沒有必要讓學生重復人類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結合有關的內容,給學生提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模型的機會,也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把現實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

在學習“統計初步知識”內容時,讓學生算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并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不是一個直接計算的問題。解這個問題需要運用統計知識,但又不像一般問題那樣,給出數據,直接計算。需要學生先搜集數據,然后確定怎樣把數據分組,必要時可先畫一個統計圖,然后再觀察和計算數據的特征。學生用這樣的思路、這樣的方法解答問題,不僅應用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在一個微機活動小組里,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問題:火車站行李房為旅客托運行李的收費規定,當行李重量不超過20千克時,每千克0.5元;當行李重量超過20千克時,超過的部分每千克1.0元。編一個適用于所有情況的計算行李運費的程序。為了編制程序,學生首先要用一個數學公式把題中的數量關系表示出來。但這個問題顯然不能用所學習的數學方法直接寫出一個運算公式,學生需要綜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找出合理的運算方法,并結合計算機編程的要求來完成這個任務。這就要求學生根據這個實際問題,建立一個計算的模型。這對于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都是有益的。

3.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加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也同樣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的重要方法。數學中的實踐活動有多種形式,包括動手操作,實際測量,自編應用題等。適當地運用這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的作用和數學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運用數學知識認識和處理事物的態度和方法。

如,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讓學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量一量書桌、課本、文具盒的長和寬,回到家里量一量各種家具的尺寸。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親自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學習“行程問題”、“平均數問題”、“工程問題”等典型應用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周圍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相關的應用題。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不但能使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篇10

在中國,由于骨子里的民族傳統觀念影響,表演方面,中國學生不如歐美學生那么外放。在學習初期,中國的學生往往不敢表演。原因有多種:羞怯、擔憂、不自信在學生心里,那扇叫表演的心門還未被開啟。此時,首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敢于表演。教師可在課堂上開展“照鏡子”、設定形象模仿、根據音樂風格即興等表演等訓練。讓學生拋開所有無謂的束縛,敢于表現。而在訓練中,對于學生每一次的自我突破,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贊賞。在訓練過程中,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我們會漸漸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都一心一意投入表演當中。最終,教室內將形成一股強大的磁場。表演,它就是有一種無形的魔力,會感染到身邊每一個人。教師通過開展表演專項訓練,可以激發學生表演熱情,挖掘學生內在表演素質,使學生能初步掌握創造舞蹈形象的技能,樹立表演信心。在學生敢于表演后,教師再極力引導學生將表演與舞蹈融合。讓學生領會表演是舞蹈藝術的靈魂,在舞蹈中,無時無刻要充滿表演意識。每一次舉手、投足、旋轉、跳躍,每一個眼神、表情都絕不能有任何松懈與馬虎,要用心去感受。舞動的每一個瞬間都是與觀眾的對話,最終將舞蹈作品完美詮釋。

二、提高音樂感受力,將舞蹈與音樂有效融合

在舞蹈表演中,音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的表達手法是直觀的,音樂則是抽象的,舞蹈是視覺藝術,而音樂是感官藝術。二者相互映襯,融合,便是一種享受。音樂能夠為舞蹈制造意境、凸顯主題、烘托情緒、彰顯風格。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者的情緒、動作應該與音樂基調相一致。例如,抒情段時,舞者的動作應該是輕盈、柔美、延伸,情緒處理可以為淡然而煽情的。當音樂推進時,動作幅度、力度要明顯放大。根據音樂表達的情感,情緒可激昂、可歡躍、可憤慨一個好的舞者能將動作、情緒、韻律、與呼吸巧妙地融匯在不斷變換的音樂里,從而產生更準確、更鮮明、更形象、更細膩的表演。在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多種類型的音樂,通過不同類型音樂刺激學生聽覺,引導他們細心聆聽,仔細揣摩,大膽想象,產生聯想,并準確運用與表達。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啟發學生如何將舞蹈與音樂共融,進而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提升他們的表演能力。

三、提高文化水平,修煉內在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