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安全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3:1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用藥安全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合理用藥始終與合理治療伴行,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課題,也是醫院藥學工作者永恒的話題。醫院藥學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務患者為中心、臨床藥學為基礎,促進臨床科學用藥,其核心是保障臨床治療中的安全用藥。目前公認的合理用藥的基本要素:以當代藥物和疾病的系統知識和理論為基礎,安全、有效、經濟及適當的使用藥物[2]。
下面結合臨床工作實踐,并結合文獻,淺談一下臨床常見的藥品不良反應與安全用藥問題。
1抗生素濫用,導致藥物的不合理應用
現如今醫療糾紛頻發、醫源性或藥源性事件居高不下、醫療以及用藥成本過高等,已成為多數國家、地區面臨的問題,我國在這些方面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合理用藥的實踐步履艱難,進展遲緩,遠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實際上,藥物不良反應已成為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而抗生素的濫用現象在我國臨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資料表明,我國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約為70%,二級醫院為80%,一級醫院為90%[3]。抗生素的濫用,不僅使藥物使用率過高、導致醫藥費用的急劇上漲,同時也給臨床治療上帶來了嚴重的后果。現在,很少有醫生對抗生素進行過系統、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選擇抗生素時不加思考,不重視病原學檢查,迷戀于“洋、新、貴”,盲目的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或幾種抗菌藥同時應用,致使大量耐藥菌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感染使用抗生素無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說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臨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卻不在少數。濫用的后果是在宏觀上造成細菌的抗藥性增強,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喪失,最終導致人類無藥可用;在微觀上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藥源性損害。由于人體內部有許多菌群,正常情況下他們相互制約,形成一種平衡,抗生素的濫用就可能對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壞,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虛而入導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臨床分科過細,醫師缺乏正確的抗菌藥物知識;正確的藥品信息獲取困難;醫師缺乏全面的藥學知識等,也是導致用藥錯誤的重要原因。長時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把抗生素當作家庭的常備藥,稍微有些頭痛腦熱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動要求用好藥、貴藥,就更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細菌耐藥的發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藥不僅僅是醫學問題,也不僅僅是臨床醫師需要注意的問題。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藥,醫生、患者、藥師、藥品管理部門需要互相協作才能得以實現。
2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導致ADR的原因十分復雜,而且難以預測。主要包括藥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藥品因素(1)藥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種藥有兩種以上作用時,其中一種作用可能成為副作用。如:麻黃堿兼有平喘和興奮作用,當用于防治支氣管哮喘時可引起失眠。(2)不良藥理作用:有些藥物本身對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有傷害,如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能使毛細血管變性出血,以致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3)藥物的質量:生產過程中混入雜質或保管不當使藥物污染,均可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4)藥物的劑量:用藥量過大,可發生中毒反應,甚至死亡。(5)劑型的影響:同一藥物的劑型不同,其在體內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劑量也會引起不良反應。
2.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別:藥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約為3∶2;粒細胞減少癥則女性比男性多。(2)年齡:老年人、兒童對藥物反應與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兒童對藥物的代謝、排泄較慢,易發生不良反應;嬰幼兒的機體尚未成熟,對某些藥較敏感也易發生不良反應。調查發現,現60歲以下的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9%(52/887),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為15.85%(113/713)[4]。(3)個體差異:不同人種對同一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種的不同個體對同一藥物的反應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腎功能減退時,可增強和延長藥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應。
2.3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藥:誤用、濫用、處方配伍不當等,均可發生不良反應。(2)長期用藥:極易發生不良反應,甚至發生蓄積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藥:兩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5%,6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15種以上藥物合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5]。(4)減藥或停藥:減藥或停藥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例如治療嚴重皮疹,當停用糖皮質激素或減藥過速時,會產生反跳現象。
各種藥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應,中藥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發生的幾率不同。出現藥品不良反應時也不必過于驚慌,患者用藥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出現了較嚴重或說明書上沒有標明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3怎樣做到安全用藥
篇2
1.1分類定點放置的重要性腦外急診患者多,需護士密切觀察病情的一級患者多,工作計劃性時常被打亂,時常面對著應急的處理,對規范用藥、高風險藥、搶救用藥、備用藥的定點分類放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極大地方便護士的操作,減少用藥的差錯。
1.2根據藥物使用中不同的風險度,加注不同標識負責收藥的辦公護士在清點藥物時應在高風險藥物的盒子上用紅色筆注明藥物的名稱,以提示使用藥物的護士加強注意,護士在為病人使用此類藥物時要懸掛科內專門制作的“特殊藥物”標識并告之患者陪護。
1.3限量按要求儲存,及時補充,嚴格交班對可能給患者造成不良損害的高風險藥物,應根據病區的情況定量存儲,對使用情況進行登記,嚴格交班,及時補充,對要求避光(硝普鈉等)、低溫(胰島素,肝素鈉等)保存的藥物應按藥物說明書的要求執行,以免影響藥物的用藥效果,從而保證用藥質量和安全。
2嚴格核心制度的落實
2.1查對制度的執行在臨床管理實踐中,認真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可以有效防范和減少用藥的差錯發生。
2.2交接班制度的到位我們規定了不僅應重視白班早晨責任護士、護士長與夜班護士的交接,也應重視其他各班的交接班質量。護士長不定時到病區抽查夜班護士的交接班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不僅重視病情的交接,對特殊用藥患者的穿刺部位、用藥名稱、劑量都要準確交接,要求加強巡視,及時觀察到異常,給予妥善處理。
3加強靜脈治療小組成員的職責,分享經驗教訓
我科有2位高年資的護士為全院靜脈治療小組的成員,每月靜脈治療小組會召開一次會議,對全院靜脈藥物治療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我們要求這2位成員應及時傳達靜脈治療小組會議精神,指導科室成員在靜脈用藥中出現不良事件的處理,使患者的損害程度降至最低。
4營造安全文化,加強防范意識
4.1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強化用藥安全責任護士長每月應組織科內護理人員學習與護理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把用藥安全與全院的醫療護理安全緊密結合,將用藥安全納入護理目標管理,對薄弱環節、重點人群應特別關注,通過教育,使大家明確:用藥安全,我之責任。
4.2認識用藥風險,鼓勵藥物不良事件報告
4.2.1識別風險,共同參與神經外科患者由于其專業的特點,患者靜脈用藥的長期性、多樣性、高風險藥物的常規使用、患者表達能力的喪失等因素導致了用藥過程中潛在的風險,護士應予以識別,不僅提醒自己重視,也應履行好對患者及陪護的告知義務,讓患者也參與用藥的安全注意。
4.2.2鼓勵用藥不良事件的報告,促進靜脈用藥的安全應完善用藥不良事件無障礙自愿上報系統,建立無懲罰性的文化環境,對護士而言,可以正視用藥過程中的不良事件,不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采取隱瞞不報態度,從而能及時上報用藥不良事件,管理者將上報信息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防治同類不良事件再次發生,促進靜脈用藥的安全。
5正確選用靜脈用藥穿刺工具
為了減少靜脈用藥過程中的風險,應盡量少用頭皮鋼針,選擇靜脈留置針、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必要時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對靜脈用藥時間將超過一個月的患者大力推行使用PICC,以防止藥物外滲可能給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損害。
6合理安排人員,建立預警機制,保證靜脈用藥的安全
6.1有效利用人力資源護士長應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員,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熱情,人員搭配合理,各班人員崗位責任明確,薄弱時段增加人力,彈性排班,有效保證靜脈用藥的安全。
6.2建立預警機制護士長應通過多渠道的教育提高護士對靜脈用藥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來規范護士的行為,對發生用藥不良事件報告程序給予公示,讓每位護士了解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靜脈用藥不良事件的發生是難免的,一旦發生,應正確面對,積極處理,從而真正做到有效防范,保證神經外科靜脈用藥的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郭穎,徐連文,馮麗芳,齊宏亮.高警訊藥物在內科系統的安全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10-311.
篇3
關鍵詞:維A酸乳膏,短時多次接觸療法,痤瘡
痤瘡是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影響美容。隨著經濟發展,痤瘡的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安全、有效成為治療的目標。0.1%維A酸對痤瘡有肯定的療效,但外用時對皮膚有刺激性,隨著藥物濃度和用藥時間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膚刺激性炎癥、紅腫、糜爛,削弱角質層屏障,使藥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統毒性〔1〕。筆者自2009年1~6月,采用短時多次接觸療法治療輕、中度痤瘡。現將觀察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
1.1.1 病人入選標準 確診為面部痤瘡(病程≥6周),并符合以下標準:①年齡16-40歲男女患者;②臨床診斷為尋常型痤瘡Ⅰ~Ⅲ級,面部至少有10個皮損(診斷標準見表1)〔2〕;③患者愿意且能夠遵守試驗方案。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
1.1.2 病人排除標準 ①局部使用皮質類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療停止時間少于2周;②系統使用維甲酸類停藥時間少于8周,皮質類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療停止時間少于4周;③已知對維甲酸類藥物及其制劑中任何成分過敏者。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
1.1.3 病人基本情況 共有48例患者入選,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0.1%維A酸乳膏短時多次接觸治療組和常規治療對照組各24例。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兩組在性別組成、年齡、病程和疾病嚴重程度上均無統計學差異,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試驗方法 隨機、有效對照臨床研究。試驗組為24例,對照組為27例,試驗中對照組3例因為局部刺激退出,完成病例數共計48例,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4例。
1.2.1 藥品來源 0.1%維A酸乳膏由重慶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15克/支。
1.2.2 用藥方法 患者按隨機號進入試驗,使用藥物前用非藥物性香皂和溫水洗臉,擦干面部后將藥物均勻涂于面部皮損區域,短時多次接觸治療組患者擦藥5分鐘后用清水洗干凈面部藥物,每日用藥5次。對照組(常規組)直到用藥次日患者正常洗臉時洗去藥物,連續外用8周,分別于用藥后2、4、8周復診。
1.2.3 觀察項目及指標
1.2.3.1 療效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用藥后2、4和8周時分別計數非炎癥性損害(黑頭粉刺和白頭粉刺)的數目、炎癥性損害(炎性丘疹、膿皰和結節)的數目及皮損總數。
1.2.3.2 不良事件觀察 受試期間患者所發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應記錄在臨床觀察表上。局部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脫屑、干燥、灼痛、紅斑和瘙癢等。按輕、中、重度分級。輕度:輕微反應,不需要治療,不需要改變原觀察方案;中度:需要減少用藥次數,或/和需要治療;重度:停止觀察用藥。同時記錄發生時間及轉歸(仍然存在或已緩解,并記錄日期)。
1.2.4 療效判斷
1.2.4.1 療效計算 療效指數=(治療前皮損總數-治療后皮損總數)/治療前皮損總數×100%
1.2.4.2 療效判斷標準〔3〕:基愈:療效指數》90%;顯效:60%《療效指數〈90%;進步:20%《療效指數〈60%;無效:療效指數〈20%。作療效評價時,將基愈病例和顯效病例合計為有效病例,計算出有效率。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
1.3 統計方法 療效評估和不良反應比較采用χ2檢驗。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科技論文,維A酸乳膏。
2 結果
2.1 療效 治療后2、4、8周兩組的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篇4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2-0274-02
目前醫學界對心內科的治療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用藥的方式,因此用藥安全就成了保證患者能夠安全康復的關鍵。但是從事心內科護理工作不僅工作量大且有著極重的心理負擔,因此護士在為病人進行用藥護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用藥失誤。而用藥不當不僅是簡單的藥物出錯更是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安全,輕者會影響患者的機體康復,重者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很多醫院都曾因用藥缺陷和患者及家屬發生過糾紛,據統計發現,在我國所有醫療訴訟案件中有關臨床糾紛的案件就占到37%。但是認真而言,這種因為用藥失誤導致的藥物不良事件是可以通過加強臨床用藥安全管理進行預防和降低的。為了滿足本次論文的數據需求,筆者選取某醫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的具體臨床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實際問題給出了對應的措施,經試驗證明,這些措施確實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1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
1.1藥物的存儲。藥物的存儲方式不僅影響到醫院的用藥效率同時若按照不科學的方式進行藥物存儲也會導致藥物失去原有的藥效,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就醫院在藥物存儲上的問題進行分析:①心內科主要是通過藥物的途徑進行治療,因此心內科藥房內有很多存儲藥物,這些藥物在正式收入藥房進行編制之前需進行長期清點核查,在經過多個人員的手部摩擦和接觸后,往往會讓藥品商標和藥品有效期模糊不清,從而引起護士在配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②醫院在進行藥物管理時不能很好的進行藥物分類管理,例如在醫院的藥物儲藏中靜脈用藥和非靜脈用藥時不被非開的,外用和口服藥也被混放在同一藥柜中,這種不科學的藥物分類方式大大降低了配藥效率;③藥物放置不科學,在放置藥物時沒有按照藥物的放置條件進行放置,例如一些需要避光的藥物卻進行露天擺放,需要在4攝氏度環境中放置的藥物卻沒有放置在恒溫冰箱中;④藥品清點審核制度要缺陷,一些藥品已經過了使用期限卻仍然放置在儲存間內,護士在使用藥物時也沒有仔細注意藥品的使用期限從而讓患者吃了過期藥而引起身體不適。
1.2醫囑審核問題。在護士配藥過程中對醫囑進行認真審核是用藥安全管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由于醫生本身工作量大,因此在為患者開藥時往往會出現處方和醫囑計量不一樣的情況,護士在進行配藥時應當考慮到這些細節對醫囑進行認真審核,從而確保患者不會因為藥劑計量上的失誤而影響治療或造成生命危險。醫生和護士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新入住的患者往往會因為護士交接班時的粗心而造成用藥延誤。另外護士不能經常將患者的情況隨時向醫生匯報導致醫生在為患者寫處方時往往不能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部分護士不能夠熟練掌握臨床用藥知識,就不能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來配合醫生對Ч教/p>作者:蔡玉萍 來源:健康之路 2013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2加強對心內科護理的安全管理
2.1完善藥品分類管理和核對制度。在藥物存儲過程中,確保常規性藥物可以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他藥物可以按照不同類目的放置需求進行分類存放,存放過程中藥物的數目、名稱等都應記錄清楚;加強對藥物的清點審核,近效期藥物可以放置在專區并詳細注明失效期,對已失效的藥物進行定期處理;有放置條件的藥物要嚴格按照放置條件進行放置,例如避光藥物必須放在干燥通風的暗室,需冷藏的藥物必須放置在規定溫度的恒溫箱中,并進行定期除霜;定期進行心內科制度考核,提高藥品核對質量來確保醫院用藥安全;護理人員定期進行“三查七對”工作,對危險藥品和名稱類似的藥品更應做好查對工作,同時對患者進行用藥時還應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床號和病床號,進一步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2.2加強對護士的專業培訓。一方面護士是臨床藥物配和送的第一執行者,另一方面護士和患者接觸時間最長,能夠隨時向醫生匯報患者的近期病情,因此護士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醫院必須加強對護士的專業培訓,通過提高護士隊伍的整體素質來加強用藥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用藥質量。為了實現對護士的專業培訓,醫院可以定期舉辦藥物知識講座,督促護士學習新藥物知識并加強知識積累;加強對臨床護士的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增強其在工作過程中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確保護士在照顧患者的過程中能夠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失誤不上報”的懲罰制度,保證及時出現用藥失誤也能夠通過及時處理而將對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
2.3加強對用藥環節的安全管理。結合醫院的用藥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用藥安全管理:①充分應用現代化操作軟件,利用相關的軟件操作系統實現對醫院醫囑處方等其他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這樣可以減少醫護人員在手抄執行單、醫囑及處方過程中的失誤;②對靜脈藥物施行集中配置,這樣可以避免院內感染,減少藥品損失和提高輸液安全;③加強對病房的巡視,及時了解患者輸液時輸液速度是否被改變、患者用藥后的體征反應等情況;④做好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工作,讓患者服用藥物前,確保患者對使用藥物的名稱、具體作用和不良反應都有充分的了解;⑤完善藥敏實驗審核制度,患者使用的藥物應由兩名或以上護理人員確認才能進行使用,為患者進行藥物皮試時要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⑥加強口服藥物的管理,醫院應在心內科區內設置口服藥物的專門管理區域,并詳細列出藥物的服用劑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從而護士人員能夠結合用藥的具體信息來幫助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參考文獻
[1]胡燁.心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臨床探索.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期
篇5
論文關鍵詞:安全養兔嚴防四頑疾
兔瘟仍是獺兔的頭號“殺手”,近年來該病明顯出現了早齡化、非典型性和散發型特點。發病年齡是多元化趨勢,尤其是剛斷乳的仔兔也有發生,最早在40日齡左右。臨床癥狀和解剖特點也并非與典型性的兔瘟完全相符,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漸進性死亡,渾身癱軟。剖檢特征均表現胸腺腫大出血,其他如肺部和氣管出血,肝臟變性,腎臟腫大出血,直腸內有膠凍樣黏液,有淡黃色黏液,有的具有1~2條癥狀,有的多條,并不統一。另外,兔瘟很少大面積流行,多為散發型、局部性。其防治方法是:
該病只能采取以預防為主的措施,在管理中,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按時足量注射疫苗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仔兔在35~40天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20天后加強免疫1次。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單苗效果最好,聯苗對兔瘟免疫有一定影響。發生兔瘟后有以下三條治療途徑:
1、注射高免血清,見效最快,效果最好農業論文,但成本高,貨源缺。
2、注射干擾素,干擾兔瘟病毒的復制,在發病初期有效,但疫病過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
3、兔瘟疫苗緊急預防注射,每只2~3毫升,3天后逐漸控制病情,7天后產生較強的免疫力。
二、疥癬病
兔疥癬病又稱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體表的疥螨或癢螨引起的一種外寄生蟲病。侵襲面廣,發病率高,交互感染,控制較難。該病有高度的傳染性,如果治療不及時,病兔可因逐漸消瘦和虛弱而死亡,危害十分嚴重。其防治方法是:
1、不要購買帶耳螨疥癬的病兔,不用疥癬病兔配種。
2、保持籠舍干燥,經常用火焰消毒兔籠。每個季度用2%的敵百蟲水溶液給兔蘸蹄1次站。
3、疥癬病發生時,及時用專用的溶劑和水溶液給兔涂抹患部,7天后重復1次。同時用5%的水溶液噴灑兔籠和場地,焚燒墊草污物。兔癬1次凈涂抹患處,嚴重的7天后可重復用藥1次,用畜衛佳(阿維菌素)內服,每千克體重0.1克,7~10天重復用藥1次。滅蟲丁按說明要求肌肉注射。
三、腳皮炎獺
兔腳皮炎常見多發,雖不致死,但影響種兔種用價值和商品兔毛皮質量,患病兔不愿活動,食欲減退,日漸消瘦,行動輕緩,下肢不敢承重,四肢頻頻交換支持體重,有時拱背臥籠。檢查患兔腳掌,出現脫毛、紅斑、化膿,破潰后形成經久不愈易出血的潰炎并結痂,有的潰炎上皮的真皮可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其防治方法是:
1、加強飼養管理,注意兔籠的清潔衛生,清掃籠底要徹底干凈,定期用0.3%過氧乙酸噴霧消毒。
2、兔籠籠底最好以竹板制成。籠底要平整、釘子無突起、籠內無銳利物。
3、免疫注射葡萄球菌苗,每只兔2毫升,1年免疫2次。治療時,先將患兔放在鋪有干燥、柔軟墊草(或其他鋪墊材料)的籠內。用橡皮膏圍病灶做重復纏繞(盡量放松纏繞),然后用手輕握壓。壓實重疊橡皮膏,20~30日可自愈;患部剪毛并消毒,清除壞死組織,3%過氧乙酸清洗后,涂擦磺胺嘧啶、土霉素軟膏等,當潰瘍開始愈合時,可涂擦5%龍膽紫溶液,每天1次;重者外用消毒紗布包扎好農業論文,同時注射青鏈霉素各10萬單位,每天早晚各1次,直至痊愈;嚴重病例立即淘汰。
四、傳染性鼻炎
獺兔傳染性鼻炎是由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為主的多種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獺兔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其防治方法是:
該病具有發病率高,傳染性強,四季發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藥物控制困難,治愈率低,復發率高,病程持續期長,容易惡化和繼發感染其他疾病等特點,用藥見效,停藥復發,是生產中最為頑固的疾病之一。其推薦方法是:
1、青霉素和鏈霉素,每千克體重各2~3萬單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續3天。
2、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2萬單位,每日3次,連續3天。
3、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15毫克,每日2次,連續3天。
4、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4毫克,每日2次,連續3~5天。
篇6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外科圍手術期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為外科手術合理預防應用干預模式提供依據。方法:采取隨機抽樣,對2008年度普外、泌尿外科擇期手術病人182例進行回顧性調查。結果:Ⅰ類手術預防用藥率為100%,術后聯合用藥率為57.3%,術后用藥<72h者僅為10.7%,麻醉誘導期給藥為0。結論: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未執行臨床指導原則,采取行政干預與宣傳教育,對促進合理用藥,降低單病種治療費用,預防醫院感染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了解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關注外科手術病人如何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藥物,針對我院外科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率高的現狀,對部分外科擇期手術病例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進行調查并加以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隨機抽調2008年度普外、泌尿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82例,其中Ⅰ類切口手術103例,Ⅱ類切口手術79例;男102例,女80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1歲,其中60歲以上21例,嬰幼兒6例,平均年齡38.7歲。
1.2 調查方法:以回顧性調查方法對病例進行篩選并登記,項目包括科室、性別、年齡、手術名稱、切口分類、麻醉誘導期及手術后用藥類型、天數及聯合用藥情況,要求入選病例手術前無感染征。
2 結果
Ⅰ類手術預防用藥率為100%,術后聯合用藥率為57.3%(59/103),術后用藥<72h者僅為10.7%(11/103),麻醉誘導期給藥為0。三代頭孢菌素占預防用藥63.1%(65/103)。
3 討論與分析
3.1 存在問題:
①對濫用抗生素危害認識不足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國際范圍內多中心調查,住院患者中應用抗生素藥物的約占30%,抗生素藥費占全部藥品支出的15%~30%;我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過了國際水平[1]。
不合理應用和濫用抗生素助長耐藥性的產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延長患病時間,增加死亡的危險性,流行病發生時間延長,他人遭受感染的危險性增大,抗感染費用急劇增加。
②抗菌藥物應用指征掌握不嚴:具體表現為:不該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清潔手術,術后平均用藥5~8d,手術預防用藥率100%,聯合預防用藥率為57.3%,究其原因主要是苛求降低平均住院日,醫院環境污染以及醫生與病人對手術感染的憂慮。
③抗菌藥物應用選藥不合理:表現為用藥起點較高,價格昂貴,廣譜、高檔藥物使用較多,預防用藥首選三代頭孢菌素及不合理的聯合用藥。本次調查三代頭孢菌素占預防用藥率的62.1%,并發現有抗菌藥物應用劑量過大、配伍缺陷及不按藥代動力學原則給藥現象。原因多考慮與主觀認知程度有關,包括藥物使用的利益驅使作用。從感染學角度分析:手術切口部位感染主要是由G+ 桿菌引起,三代頭孢菌素是針對G-桿菌作用強的廣譜抗生素。所以,手術預防感染應選用對G+ 桿菌作用強的,對G-桿菌兼有作用的一、二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④抗菌藥物用藥時機、療程不當:圍手術期未按要求給藥,抗生素更換頻繁,術后預防用藥時間偏長,術后用藥<72h者僅為10.7%。主要原因為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抗菌藥物分線使用管理及臨床應用指南缺如;單純依賴抗菌藥物預防感染,忽視無菌操作、手術技巧及營養調整等預防感染的相關支持療法。
3.2 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干預措施:探索與國際接軌并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評價與干預措施的可行性,促進合理用藥。
3.2.1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
(1)分級原則[2] :①非限制使用: 經臨床長期使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②限制使用:與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相比較,這類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為非限制藥物使用。③特殊使用: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于現用藥物者;藥品價格昂貴。
(2)臨床分線原則:[3] 第一線藥物:療效肯定、副作用小、價格合理、貨源充足的抗感染藥物,以臨床需要使用;第二線藥物:療效好、但毒副作用相對較大或價格比較昂貴的藥物,應控制使用;第三線藥物:療效好、價格昂貴或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感染藥物,應嚴格控制使用。
3.2.2 規范外科手術預防用藥:
①用藥目的: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應在手術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時間內使用,以保持足夠的血藥濃度覆蓋感染危險期,抑制和有效殺滅侵入之病原微生物,發揮抗生素的最佳療效,預防手術切口感染。
②應用原則:根據手術野有否污染或污染的可能,決定是否預防應用抗菌藥物。
③用藥對象:手術范圍大、時間長、污染機會增加(消化道、呼吸道與女性生殖道手術);存在術后感染的高危因素(高齡、營養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一旦感染后果嚴重的手術(顱腦、心臟大血管、門脈高壓癥手術等);有異物植入的手術(人工關節、心臟瓣膜置換、血管移植術等)。
④給藥方法:清潔手術:術前0.5~2h內給藥;手術時間>3h,或失血量>1500ml,可術中給予第2劑;抗菌藥物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手術全過程和術后4h,總的預防用藥時間<24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h。手術時間<2h,術前用藥1次即可。清潔-污染手術:按要求給藥,用藥時間亦為24h,必要時延長至48h。
3.2.3 外科預防用藥干預:
①干預管理目的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縮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轉率,減低平均醫療費用,提高用藥合理性。
②干預管理辦法制定《外科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指南》并定期監督檢查;召開課題研討,加強溝通協調;科室設監督員,保證干預措施的執行。
③藥物經濟學管理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選擇合適的用藥方案,進行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有助于合理分配、合理使用醫療衛生經費,提高醫療衛生費用的有效率。[4]
3.3 結論: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采取的行政干預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對促進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使用臨床藥物,對醫院降低單病種治療費用,預防醫院感染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提供了一個有效、可行的模式,對廣大患者、醫院、社會均有益。
參考文獻
[1] 佚名.合理使用抗生素.全國抗生素工作網站,2004:12-2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北京,2004
篇7
關鍵詞:常用農藥,稻田養殖,克氏原螯蝦
克氏原螯蝦俗稱龍蝦,由于其適應性廣,繁殖力強、能適應稻田、池塘、灘地等多種水域養殖已成為我省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喜愛的水產品之一。近年來,由于龍蝦產業的發展壯大,稻蝦共生的養殖模式越來越被廣大養殖戶接受,雖然常用農藥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發揮很大作用,但同時也對農田環境及水產養殖動物產生了影響,因此,施藥后的稻田對龍蝦生長、防病治病存在一定的影響。2009年7月27日在淮安市水產技術指導站二樓實驗室我們做了幾種常用農藥對龍蝦養殖影響的試驗。科技論文。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的克氏原螯蝦來源于武墩養殖場2號池塘,其體質健壯、規格基本一致,平均體長為18+1.0厘米,在實驗室暫養后進行試驗,試驗前1天停止投飼。
1.2試驗藥物
戰盡(棉鈴蟲核型)由河南省禹州市百靈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是一種專門殺棉鈴蟲的微生物殺蟲劑,藥效持久,作用專一,對人畜安全,是專門針對桿狀昆蟲病毒而研發的無公害生物殺蟲劑,對稻飛虱也有特效。
寧南霉素由黑龍江強爾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是一種低毒、低殘留的抗生素,無蓄積問題、不污染環境的新型農藥,是一種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的抗生素農藥。
噻蟲啉(殺蟲劑)由通州正大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原藥由德國拜耳農化公司開發,是一種新型代煙堿類殺蟲劑。作為殺蟲劑,噻蟲啉對外部影響小,毒性低,對人畜安全,對環境安全,殘留進入土壤和河流分解快,對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毒性也很低,通常情況下對水生生物基本沒有影響。
毒死蜱由通州正大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是一種高效、廣譜、中等毒性的有機磷殺蟲劑,被廣泛用于水稻蟲害的防治。
1.3試驗條件
試驗用水為充分曝氣的自來水,水溫為27+0.5℃,PH7.5,溶氧量6.5—7.0mg/l。試驗在50cmX30cmX40cm水族缸中進行,試驗期間全天充氣,不投喂飼料。科技論文。每種藥物配制成三種濃度梯度和一組空白對照組,觀察48小時。
1.4試驗方法
7月29日根據戰盡(棉鈴蟲核型)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用藥的濃度5ml/畝,水深15—20厘米的情況,按試驗方案將戰盡配制成0.5ppm、0.75ppm、1ppm和一組空白對照組,每個濃度缸中放入6只龍蝦,試驗期間,全天充氣、不換水、不投喂,觀察48小時,在試驗過程中觀察龍蝦的中毒反應,以喪失游泳能力、沉底、對外界刺激無反應作為死亡標準,發現死亡個體及時撈出。
同樣分別根據噻蟲啉、寧南霉素、毒死蜱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的用藥濃度8毫升/畝、200克/畝、80毫升/畝、水深15-20厘米的情況,按試驗方案將試驗濃度配制成如下表,觀察48小時,記錄龍蝦的活動情況及死亡情況。
缸號 品種 1號缸
篇8
1.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8--2013年共發現145例AIDS/HIV,其是AIDS 33人,已死亡11人;HIV 112人,已死亡22人。男126人,女19人,男死亡32人,女死亡1人。有吸毒史98人(男94人,女4人),異性傳播40人(男26人,女14人),同性傳播2人,性接觸+注射1人,輸血2人,母嬰傳播2人,戒毒所哨點監測89人,術前檢測3人,自愿咨詢檢測11人,在羈押人員監測8人,無償獻血獲得2人,其它累計32人
1.2 方法
1.2.1 嚴格按照預防原則進行操作
根據我國艾滋病預防操作中規定,對于從事醫療工作的人群不論是否明顯暴露在血液或者體液中,都應該對體液及粘液有充分的認識,都應將這些物質認定為具有傳染性,在操作過程中應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在實際工作中,醫護人員應該避免由于防護不夠或者防護過度這兩大誤區的發生。根據標準預防措施的要求,醫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護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該充分洗手,無論在與艾滋病患者接觸前還是接觸后都應該對手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及消毒。醫護人員應根據與患者接觸的程度對自身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戴好手套、穿好隔離衣物、戴好防護眼鏡,避免與患者的體液直接接觸;在對患者進行注射時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被針頭或銳利的利器刺傷。加強對周圍的環境、器具、空氣進行消毒,對廢棄物做好安全處理工作。
1.2.2 對醫護人員加強安全教育
手部衛生控制是預防HIV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檢查時,不可避免地接觸患者的血液及體液,醫務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佩戴手套。完畢后立刻將手套脫掉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并檢查皮膚是否完好無缺,懷疑自身出現職業暴露時應立刻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感染的發生;銳器或針頭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另一主要原因。當醫護人員進行侵入性操作時,需要保證光線充足,避免導致患者創口出血,已經使用過的的注射器具應及時將其丟棄至回收箱中。在對患者進行注射過程中應禁止回套針帽;對患者進行注射時應使用防護屏障,研究表明,醫護人員戴雙重手套進行注射時被鋼針刺破后出現感染的概率遠遠少于沒有進行防護保障的醫護人員。由此可以說明加設防護措施能有效減少醫護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的概率。
1.2.3 加強對患者心理輔導
對于心理出現嚴重問題的暴露者應建議相關專家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減少患者焦慮不安的心理。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應以友善真誠的態度對待,耐心回答患者問題,消除對患者歧視,嚴格對患者病情保密,多與患者溝通,與其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1.2.4準確應用抗病毒藥物
醫護人員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時,應在暴露的4小時內進行預防用藥,進行預防用藥的時間不應超過24小時。及時進行預防用藥能將感染的風險降低80%左右。當醫護人員在暴露后的1個月、2個月、3個月及半年等時間段對暴露者進行HIV陽性抗體的檢測,同時應對暴露者用藥情況進行監控及記錄。
2.結果
108例患者住院期間無并發癥發生,醫護人員無出現職業暴露、醫院內無發生交叉感染。與實施管理前相比,艾滋病患者護理質量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艾滋病患者態度發生顯著性的改變。經調查發現,108例HIV患者中有102例對護理結果表示滿意,滿意率為94.4%。
3.討論
美國疾控中心在2000年就已經確認有56名與艾滋病接觸的醫務人員HIV抗體呈陽性反應。廣東省在2002年時就已經發現有15名參與艾滋病護理或治療的醫護人員出現職業暴露。相關研究分析,目前我國確診為艾滋病或攜帶HIV病毒的患者已超過70多萬,其中已經發展成為艾滋病的患者已超過8.5萬人。我國HIV感染病情處在低流行狀態,在局部地區或特定的人員中的發病率比較高。因此這對廣大醫護人員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HIV目前的傳播途徑主要死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及性傳播,而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醫護人員感染艾滋病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感染。目前我國對AIDS職業暴露風險分級主要分為高風險暴露及低風險暴露。如果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將破損的皮膚受到HIV患者血液、體液或組織液污染時,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大大增加;如果醫護人員在皮膚完好的狀態下暴露在HIV患者的血液或體液中感染的風險較低,因此醫護人員在為HIV患者治療或護理的過程需要充分對自己的情況進行評估,盡可能將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
目前,我國醫護人員由于對HIV的人認識還不夠深入,對HIV的防護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因此需要對相關醫護人員加大培訓的力度,提高醫護人員對HIV職業防護的意識。本研究中108例患者住院期間無并發癥發生,醫護人員無出現職業暴露、醫院內無發生交叉感染。與實施管理前相比,艾滋病患者護理質量顯著提高,護理人員對艾滋病患者態度發生顯著性的改變。經調查發現,108例HIV患者中有102例對護理結果表示滿意,滿意率為94.4%,從而表明通過加強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的管理,強化醫護人員對艾滋病職業暴露的認識,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及普遍預防的措施,建立系統化的管理程序,對HIV患者實施人性化的護理,提高醫療器械使用的安全性,當出現HIV職業暴露后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對HIV進行抗體檢測,科學合理地預防用藥,可有效提高HIV患者的治愈效果,從而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減少醫患糾紛事件的發生。
篇9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職工的政治思想覺悟。
全科人員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認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重要意義,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學習和領會醫院職代會精神和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結合科室的實際情況開展學習和討論,激勵職工積極參與推進醫院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和實施。通過系統的學習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了法制意識,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自覺遵紀守法,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以提高窗口服務為己任,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做好一線窗口藥學服務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門診藥房是藥劑科直接面對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藥房工作的重點。隨著2月份急診綠色通道的開通,我科通過將中心藥房與急診藥房合并、崗位人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證了住院病人及急診病人24小時的藥品供應,保障了急診流程的正常運作。5月份,醫院為站所的醫保病人開通綠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掛號看病交費后再前往門診藥房取藥,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門診部間來回奔波,我科主動將站所病人取藥的工作任務改由急診藥房承擔,讓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條龍”服務,樹立了醫院的良好形象。通過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設置窗口、機動配備人員等,充分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克服困難,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變了取藥排隊、取藥難等現象,為病人提供方便。
三、堅決執行藥品網上陽光采購,保證臨床用藥供應。
嚴格執行藥品網上陽光采購,保證了購進藥品的質量,并密切聯系臨床,及時了解各科藥品需求動態及掌握藥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饋,通過醫院信息系統將藥品供應信息通知至臨床科室,保證了臨床藥品的及時供應。
四、加強藥品質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為了加強藥品在購進驗收、在庫養護等環節的質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藥品質量監控小組,質控小組成員每月不定期對科內工作流程及各崗位的工作質量進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員認真執行各項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開質控會議,由質控員將檢查結果匯總并制定相應整改措施,質控小組成員督促整改。為了進一步加強藥品質量管理,根據廣州市藥監局發關于《廣州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藥品驗收質量管理制度》、《藥品儲存養護質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藥品標識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繼實施,從而有效保證了我院藥品質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藥安全,且減少了醫院因藥品過期造成的損失。
五、做好每月藥品盤點,協助財務部做好藥品經濟核算工作。
每月末組織全科人員進行藥品盤點,為保證盤點數據的準確性,盤點工作盡量安排在臨近下班時間及班后。為保證信息系統藥品運行數據的準確性,三番四次地與信息中心、財務部、軟件公司等溝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統,協助財務部做好藥品經濟核算工作。
六、開展臨床藥學服務,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20*年3月,我科在實行門診處方評價制度的基礎上,新開展了臨床藥學服務,每周定期委派臨床藥師參與查房、病例討論等,進一步加強了全院抗生素合理應用的有效監測,并指導臨床合理用藥,保障了患者用藥安全。
七、積極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
將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工作轉為主動服務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到臨床收集藥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饋。發現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協助臨床做好藥品不良反應的處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與藥品質量有關的,及時更換廠家,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按照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可疑必報”的原則,督促臨床主動填報不良反應報告,我科及時做好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網報工作。
八、加強業務學習,通過開展實習生的帶教工作,進一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
篇10
論文關鍵詞:謹防,玉米,紅蜘蛛,危害
玉米紅蜘蛛又稱玉米葉螨,屬蛛形綱,蜱螨目,葉螨科,它是繁殖速度快,防治難度大,危害性嚴重的暴發性害蟲,遇高溫干旱少雨天氣,短時間內即可暴發成災。玉米葉螨在葉背吸食,被害玉米葉片輕者產生黃白斑點,以后呈赤色斑紋;危害加重時出現失綠斑塊,葉片卷縮,呈褐色,如同火燒,直至整葉干枯。一般是下部葉片先受害,逐漸向上蔓延。尤其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由于氣溫較高和干旱的持續,極有利于紅蜘蛛的繁殖擴散危害,嚴重地塊,造成植株葉片發黃枯死,造成千粒重降低,減產幅度為15%~50%。因此積極進行防治,控制其擴散蔓延,以確保秋糧生產安全。防治方法如下:
1、農業防治。鏟除田邊雜草,清除殘株敗葉,及時剪掉下部有蟲葉片,集中燒毀或深埋,有條件的地方要力爭通過澆水降低蟲源,減輕危害。
2、早春集中防治與中后期挑治相結合。首先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用高濃度的殺螨劑,對地埂、渠邊上的雜草進行集中防治。其次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用殺螨劑對發生較重的地塊進行挑治即可。
藥劑防治:
(1)土壤處理:春播時在播種溝內隨種子每畝混施神農丹1公斤,使玉米幼苗根系吸收后形成帶毒苗,殘效期長達80天左右,可有效地防治紅蜘蛛對玉米營養生長階段的危害。
(2)藥劑處理田邊雜草:5月中、下旬是紅蜘蛛第1代成蟲在田邊雜草活動的時期。可在田邊雜草上噴打50%三氯殺螨蟲1000倍液進行防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時掌握田間蟲情,盡早進行防治:6月中旬玉米進入拔節初期,紅蜘蛛多在下部葉片背面取食,此時畝用0.5公斤3911拌土40公斤均勻撒于玉米田土地表,利用毒氣進行熏蒸。玉米進入拔節后期,可噴灑50%三氯殺螨醇乳油或20%的三氯殺螨砜可濕性粉劑或40%樂果或20%敵螨丹可濕性粉劑或50%久效磷1000倍液,也可用800倍50%敵敵畏藥液進行防治。盡量將藥液噴在玉米葉片背面,并在第1次用藥7天后再進行第2次噴藥,這樣可以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每次噴打農藥時,也應同時對其它寄主植物進行噴施。以切斷蟲源,集中連片群防群治,達到徹底防治紅蜘蛛的效果。
3、注意事項。對于田間干旱、土壤墑情差的地塊建議噴霧進行防治;田間土壤濕度達70%以上的可采取毒土法進行防治;有條件的可集中組織進行煙霧法(施藥時間嚴格控制在早晨9點以前和下午6點以后)進行防治。在防治過程中要科學安全用藥,噴藥時間嚴格控制在早10時前或下午4時后,堅決杜絕人畜中毒事故的發生。首先應選擇一些專用的殺螨劑,如15%白威特、15%掃螨盡、15%殺螨特、75%克螨特或1.8%集琦蟲螨克。其次要注意輪換用藥。要注意保護利用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