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匯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4 04:3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縣域經濟匯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縣域經濟匯報材料

篇1

*供電公司,認真履行電網企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電力保障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抓住機遇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強電網、抓管理、優服務,奏響了一部愛民、惠民、為民的樂章。

一、重服務為民營企業開綠燈

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上,該公司開通了電力“綠色通道”,實行一條龍服務,凡涉及用電問題,該公司以發展大局為重,該減的減、能免的免。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為全縣民營企業提供一個可靠、放心、寬松的供電“大環境”。如:2003年初,該公司針對“五得利、邯雪、*府”等三家面粉加工業的用電需求,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35kv專供變電站,為其提供了充分可靠的電力供應。目前,該縣有規模加工企業46家,日加工能力己達1.6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縣,全縣農民人均收入的36%來自面粉產業,面粉加工能力、產值、利稅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幅度。

隨著三大產業規模擴張和鏈條延深,集群發展態勢明顯,2004年以來,該縣在縣城東側建立了工業園區,園區內的得利城、香油城、華正塑編、邯雪面粉擴建、康源烤花生等7個總投資6.5億元的特色產業項目陸續竣工投產。原沙堤35kv變電站不能滿足工業園區的電力供應,園區領導找到電力公司領導商談電力供應問題,該公司領導當場表態,電力跟著項目走,不但要辦,還要辦好辦實。2005年6月份,該公司投資400多萬元在園區內建設一座35kv變電站,專供園區內多家民營企業的電力供應。目前,該園區中澳美佳食品、三勝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玉米果糖、大蒜深加工、蛋雞產業化等8個總投資6.3億元的特色產業項目己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強電網為新農村建設夯基礎

公司是國家中型企業,年購電量近4億千瓦時,擔負著*縣工農業生產和79萬人民生活用電任務。面對如此艱巨的工作任務和壓力,該公司牢記牢記服務宗旨,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基礎建設力度和實施城農網改造的機遇,堅持速度和質量并重、新建與改造并舉,傾盡全力建設一流電網,使全縣電網布局和供電能力發生了質的變化。

近幾年來,公司抓住機遇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4756.5萬元,實施了一、二期農網、城網改造、機井通電等工程的實施,該縣形成以4座110kv變電站為核心、18座35kv變電站為主網架的供電網絡;縣城10kv配電網實現“手拉手”供電,所轄35kv變電站雙電源比例67%;18座35kv變電站實現無人值班。供電能力顯著提高,供電可靠率達到99.6%,電壓合格率達到99%以上。2008年,公司完成購電3.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6%,電量比農網改造前增加了3.4倍,基本滿足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用電需求。一個結構堅強、運行靈活、安全穩定的現代化區域電網已經形成,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勁的電力保障。

三、系群眾集中財力辦實事

篇2

一、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兩個問題

產業結構是隨著經濟發展而改變的。在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再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我國目前正處在這個轉移過程中。

從當前和今后趨勢看,無論是城市經濟,還是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偏差問題,二是各次產業的升級問題。三次產業比例偏差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二產業中的工業比重過高,而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比重過低。經過多年努力,這一情況正在改變,許多地方第三產業占比已超過二產。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今后第三產業占比調整到多高,各地不能一個標準,也不能完全向西方發達國家看齊,因為彼此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結構不同,中國“世界加工廠”的角色還沒有改變,工業占比不可能沒有底線,一味降低。今后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關鍵,不是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的調整,而是如何突破各次產業升級的瓶頸,提高各產業的層次和水平,這才是根本。比例上去了,而層次和水平沒有上去,經濟還是不能持續。城市經濟是這樣,縣域經濟也是這樣。

二、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方向

一些地方縣域經濟中,工業占總量的80%以上,是主要的支撐力量。從現階段的供給與需求來說,縣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應當立足現實,繼續把工業作為發展重點。其原因有三:一是工業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服務業是工業的補充。許多服務業部門,特別是生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工業,沒有工業,社會幾乎沒有對這些服務的需求;二是縣域對服務業的需求不同于大城市,只能突出重點,適度發展,拉長短板,形成地域特色,避免趕浪頭、搞躍進;三是從反映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看,第二產業好于第三產業。工業無論是在稅收,還是就業、農副產品轉化增值等方面都有比較優勢。魏橋集團一個企業就占山東濱州市利稅的40%。所以,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做好工業這篇文章,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這個方向應當堅定不移。

三、選好工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

現在產能過剩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常態化,不是偶然現象;二是普遍性,幾乎沒有哪個行業產能不存在問題;三是難逆轉。一些企業由于是在急速膨脹時期發展起來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缺乏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只能面臨淘汰關停。這種情況在縣域經濟中比較突出。今后行業發展的空間在哪里?潛力在哪里?下面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第一,抓好現有企業的轉型升級。由于區位條件等原因,縣域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容易,產業結構調整不能離開現有基礎從頭再來,抓好現有企業的轉型升級是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要本著“重點突破、全面提升、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方案,明確培植發展哪些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哪些傳統優勢行業,化解淘汰哪些低效落后產能,通過招商引資、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等途徑,打好工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戰和持久戰。對于這一點,山東省委省政府認識很清楚。要求省經信委制定了20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具體到企業、產品和技術裝備,針對性比較強。省長、分管省長逐個聽匯報、做點評、督促落實。這是過去沒有過的,說明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二,盯住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基礎原材料創新、研發和攻關。現在企業大量的生產線、關鍵設備、重要原材料都是進口,造價也很高。如碳纖維很多地方在上,但高檔原絲國內就生產不了。日本的每噸100多萬元,國產的只賣十幾萬元,高端產品還不能用。有個企業生產了一種醫療器械,大部分零部件自己生產,但有種膜需要進口,這個東西不解決,這個器械只能是一堆廢鐵。山東陽信一個企業做出口餐具,諾貝爾獎發獎儀式的贈品就是他們的餐刀。這個企業年產1000多萬套刀叉,用的不銹鋼全部要進口。重要原材料如此,其他高端生產設備、檢測設備依賴進口就更多、更普遍了。這些都是今后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方向,不能再盯著一般化的大路產品。應當沿著產業鏈向上或向下分析查找,看看哪些是關鍵的、進口的、國內生產不了的,尋找國內外的資料和合作伙伴,開展研發和生產。這是縣域經濟今后升級換代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所在。

第三,倡導發展服務型制造業。當今世界制造業轉型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制造業服務化,或者叫服務型制造。有資料顯示,美國制造與服務融合的企業已達58%,而中國企業不到3%;全球1.3萬家制造企業,服務環節盈利比制造環節平均高76%,服務利潤占總利潤的46%。因此,在產業形態上,縣域經濟也要推進二、三產業的融合,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業,不僅適應需求,而且創新需求,積極推進金融、研發、設計、物流、總集成總承包等生產業發展,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拉長微笑曲線的兩端,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這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方向和目標。要按照服務業發展規律辦事。制造業發展是以大項目為導向,有項目就有規模,就能形成生產力;而服務業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需求才能有服務。要把服務業搞上去,依靠的是人才和環境,哪里有人才、環境好,服務業就能在哪里開花結果。所以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

四、注重市場主體的增長質量

從企業構成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降低門檻,優質服務,增加市場主體數量,釋放民間經濟潛能,這是正確的。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新增市場主體43萬戶,同比增長48%,其中服務業占70%以上。當前經濟缺什么?現在全省市場主體433萬戶,數量并不少,缺的是質量。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乏創新能力、市場駕馭能力、產品檔次和水平。所以在發展市場主體時,應扶大促小,提質增效,眼睛要盯在已有企業的發展上,注意把已有企業抓好,不要僅僅看市場主體數量增長了多少。二是引導民營經濟向企業化、規模化、集約化轉變。現在山東民營經濟中,個體戶多,私營企業少,個私比是4∶1,全國是3.5∶1,江蘇、浙江是2.6∶1。其中有經營者觀念和能力問題,也有政策問題。省里準備出臺政策,對因“個轉企”稅負增加的,由地方財政給予補助,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免除經營者的后顧之憂。三是發展外商投資企業。目前山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3%,數量不多,需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和招商力度,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動力。以上三方面,是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時應注意的結構性調整和選擇。

五、在做精主業基礎上做大做強

篇3

情況的匯報

縣財政局

全縣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活動動員大會召開后,,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我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要求,根據縣優化辦的部署,扎實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活動,認真查擺問題,采取措施,轉變干部職工工作作風,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活動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廣泛宣傳,深入發動。我局對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活動十分重視,月日就成立了以局長同志為組長、黨組書記、紀檢組長為副組長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實施方案。月日,召開了全局干部職工參加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動員大會,會上局長同志作了《牢固樹立宗旨意識,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優良服務》的主題報告,把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風評議活動和財政局的實際相結合,從開展活動的意義、內容、要求,講到工作紀律、工作作風,很細,也很具體。并提出了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一是組織紀律松散的問題。極少數的干部職工在上班時間打開電腦看股市、玩游戲的現象;二是服務態度問題。極個別的同志在來信來訪接待上不熱情,解答不認真;三是工作責任心問題。個別同志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工作采取拖,實在拖不過就糊;四是辦事效率問題。個別股室對局里布置的工作不按要求及時完成,辦事效率不高。還存在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方面做得不夠。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強督查的有力措施,在該局干部職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風評議活動重大意義的認識,樹立了人人都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相關人的責任感,整個評議活動開展得實實在在。

二、規范行為,依法行政。按照發號文件的要求,對財政監督檢查,實行嚴格管理,制定了相關規定,對財政監督檢查統一歸口監督股管理,統一材料審核、下達有關文書,法規股負責合法性審核,辦公室統一編發文號。實行財政監督檢查處理處罰告知制度,嚴格審理、審批程序,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度。并明文規定嚴禁在一年內對同一單位實施同一問題兩次檢查。年月至今年月,縣財政局對個單位實施了財政監督檢查,檢查對象均為行政事業單位,查出違紀違法金額萬元,依法處理處罰個單位,收繳應當上交財政的收入和罰款萬元。沒有發生重復檢查,所有檢查均按照有關法律及財政法規依法進行;沒有發生一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行政執法工作年度被評為全市財政系統先進單位。我局現保留的審批、審核、備案項目,全部經縣政府審核,主動取消了個項目其中涉及企業的項,取消的項目數量屬縣直單位之首,取消后,且沒有再執行,各企業單位反映良好。我局會管所的會計資格考試等收費事項,均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收取,沒有發現超標收費,沒有發生涉及企業的亂收費。沒有發現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的情況。

篇4

一、正視困難,大膽改革,強化管理,轉換了長期難

以改變的機關管理機制

多年來,由于局(館)經費緊張等歷史原因,檔案局絕大部分職工長期在外整理檔案兼業務指導,自行創收,形成了自由散漫、管理松散的機關管理機制,致使檔案局(館)的自身建設長年荒廢,職能喪失,嚴重損害了部門形象。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通過加強教育、統一思想,認真貫徹檔案法律法規等措施,集體研究決定將全員收回,嚴格按照黨和政府賦予的工作職能按股室職能定崗定責,按照縣委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依法治檔、履職興檔,一舉徹底扭轉了多年來長期難以改變的機關管理機制。

二、積極爭取領導重視,為檔案事業發展創造條件并提供各項保障

(一)、爭取資金,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積極向縣委、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匯報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三年來共爭取資金40余萬元,大大改善了檔案保管和辦公條件。

(二)、爭取政策,著力提高檔案工作的社會地位。近三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定和辦法。如《**縣檔案達標升級獎勵標準規定》、《關于印發**縣政府公開信息送交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認真做好“三農”檔案工作的通知》、《**縣檔案館接收檔案暫行辦法》等。

(三)、爭取職數,著力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檔案局歷年只設一正一副兩個職數,通過積極爭取,開始設一正三副四個職數,同時增加兩個非領導職數。在檔案局批準為新一輪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后,開始面向全省招錄了一名公務員。

三、在全恩施州基礎條件最差的條件下,**縣檔案館率先在全州榮升為國家三級綜合檔案館

前,**縣檔案館無論從硬件基礎,還是從業務歷史欠賬等各個方面在與全州八縣市比較都是最差和最落后的,通過盤清家底,找準差距,嚴格對照國家檔案局《市、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測評辦法》的標準,舉全局之力,發揚克難奮進、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和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精神。雖經一波三折,最終于今年9月以77.8的高分順利通過了國家三級館的驗收,成為我州第一家國家級綜合檔案館。

四、強化安全管理,受到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彰

高度重視檔案安全管理,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著手安全管理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強化干部職工安全重于泰山的責任意識。在今年6月的全省綜合檔案館安全大檢查中榮獲90分的高分并受到省委、省政府辦公廳的通報表彰。

五、狠抓全縣檔案法制化、規范化建設,使全縣檔案工作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狠抓檔案業務暨崗位培訓工作。在平常的業務指導中就注重將業務規范和檔案達標升級與業務培訓相結合。今年10月又在全縣舉辦了一期檔案業務暨崗位培訓班。有116人參加,全員均獲得了省級檔案崗位資格證書。

(二)、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作用,努力推進各單位和重點工程項目及“三農”檔案的指導、監督、管理工作進程。截止現在全縣有42個單位的檔案室達到省二級規范化管理標準;有4個單位檔案室達省一級;有6個單位機關檔案室晉升為省特級。目前全縣有三個鄉鎮機關檔案室達到省二級,全縣205個行政村檔案達到“五有”標準的已超過50%。對全縣省、州、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進行了檔案登記和上報工作。對全縣20多個重點項目工程檔案進行了驗收,充分發揮了檔案事業在全縣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三)、組織執法專班,每年依法對全縣各個科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重點工程項目進行全面檢查或抽查,對各單位存在的問題填寫檔案行政執法通知書,督促進行整改,有效促進了全縣依法治檔工作的開展。

篇5

低保:民生化試驗

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積淀深厚。古為黃國,秦漢置弋陽郡,唐宋元明為光州,清代升為直隸州,民國二年改為潢川縣,建國后曾是潢川專署所在地。潢川是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的封地和中華民族黃姓的發源地,風光旖旎,江南風情濃郁,素有豫東南“小蘇州”和“魚米之鄉”的美稱。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城市低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 1997年,潢川縣根據國務院和河南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進行宣傳發動,典型試點,廣泛深入地調查摸底、測算和核定,于1998年底出臺了《潢川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暫行辦法》,至1999年6月開始落實兌現保障金。

截至2007年12月,該縣城市低保保障人數由開始的原城關鎮“三無”人員lOO多人,發展到現在整個城區四個辦事處在內的近8000城市貧困人口。  全縣確定享受低保待遇人員5352戶,7949人,其中離崗人員3174人,離退休人員545人,失業人員2002人,三無人員243人,其他人員1985人。據公安年報統計,全縣非農業人口為11.7萬余人,享受低保人數占全縣非農業人口的比例達6.79%,高于河南省5%的水平。

在此基礎上,潢川初步形成了一套由企業負責,按人頭施保,后依據政策逐步平穩過渡到社區,以各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管理為主,按戶進行差額救助的管理模式。  潢川交通區位優勢獨特,兩條鐵路(京九、寧西)、兩條高速(滬陜、大廣)、兩條國道(312、106線)、兩條光纜(烏滬、京九)和西氣東輸兩條支線(豫南、淮武)均交匯于潢川,形成了令人矚目的五個黃金“十字架”,使潢川具有河南的南大門、東引西進的大平臺和南下北上的橋頭堡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被譽為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金三角”。

通過多年發展和積累,潢川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各項社會事業欣欣向榮,特別是低保工作的穩步推進,人民的生活正邁向富裕安康。

在探索中前進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城市貧困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救助的一種新型社會救濟制度。 同時,城市低保工作又是項全新的工作,無經驗可借鑒,必須有科學的、規范的操作程序。  因此,城市低保工作實施之初,潢川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并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匯報。為加強對低保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的低保工作組,成員單位涉及縣政府辦、民政局、監察局、財政局、審計局、辦事處等部門,并由上述部門抽調專人組織聯合工作組,負責對全縣低保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

為了更好地開展低保工作,潢川縣根據上級要求,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訂出臺了實施方案。即:《潢川縣城市居民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實施意見》,為順利實施低保提供了科學的政策依據。  作為一項政策性較強的工作,城市低保涉及對象多、人員成分復雜,必須嚴格按政策辦事,做到依法施保。為此,潢川縣根據國務院、省、市有關規定,結合外地經驗和該縣實際,制定了17種情況不得享受低保待遇。即: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保障標準以上的;3年內購買商品房或3年內建私有住房及高標準裝修現有住房的;私有住房面積超過人均40m2的;家庭使用空調、冰箱、手機、摩托車、駕駛機動車輛營利者;家有住房出租者;購買電腦、高檔金銀首飾等非生活必需品的;家中飼養寵物者;在法定就業年齡(男18~55周歲,女18~50周歲)內且有勞動能力者,無正當理由2次經介紹拒不就業或不參加社區居委會組織的公益性勞動的;領取下崗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和離退休養老金的;有賭博、酗酒、吸毒、等違法行為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及違法收養的;參加組織的;經常出入餐飲、娛樂場所消費的;家庭因征用土地而“農轉非”,并自愿領取一次性補償金的;經社區群眾評議后不得進入低保行列的。由于上述政策的出臺,剎住了人人要求吃低保的混亂局面。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潢川縣城市低保制度逐步走向了成熟。

走向成熟

篇6

一、主要工作及其成效:

我市在擴權強縣試點改革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積極支持兩縣主動向上對接,建立對接機制,適應“擴權”要求。二是支持兩縣用好擴權政策,夯實強縣基礎。三是定位兩縣特色產業,提升兩縣經濟實力。四是通過統籌城鄉改革,支持兩縣改善基礎條件。五是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擴權強縣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規范市級部門行政行為。加強行政監督,規范決策程序,及時制止或糾正違法和不當的行政行為。通過兩年多擴權強縣試點改革,對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1、縣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進一步改善。

由于擴權縣被賦予了市級經濟管理權和審批權,實現了省與縣的“直通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報批更加便捷,省級部門對縣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各試點縣項目資金和國債資金均較往年有較大增加;在確保試點縣發展用地需要、金融機構的融資貸款等方面也得到強有力的支持;在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和投入上,也將試點縣納入其中通盤考慮,為各試點縣新一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快發展氛圍更加濃厚,經濟發展更加快速。

2、緩解了縣財政困難,提高了縣財政預算管理質量

理順地方財政體制關系是我國經濟改革重大任務之一,縣級政府財權的確立是“省管縣”改革的關鍵環節。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后,由于可使縣級財政困難直接反饋到省財政,使省財政及時解決縣財政的困難,各試點縣的財政支出規模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財政省直管縣提高了省對縣的調控能力,使信息和資金都得以順暢直達,省級財政更加關注縣域的經濟結構、財政支出結構、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研究幫助措施和辦法,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3、促進了縣級政府加強服務型和法治型政府建設

富順縣以擴權試點為契機,推進了縣級行政體制改革。一是按照大部制的思路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將縣委目標督察室與縣政府目標督察室、縣發改局與縣招商局、縣旅游局與縣文體局進行了整合;嚴格控制機關事業人員編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求各部門不能新增工作人員;成立了招投標中心和采購中心,建立了縣中介大廳,集中了15個中介組織入駐辦公,進一步優化了政務環境和提高政府效能。二是成立縣和群眾工作局,新建了接待大廳,建立了縣、鎮、村和調解員四級矛盾糾紛調解網絡,健全了工作制度,開通了書記、縣長網上辦公系統,暢通了群眾訴求渠道。三是對干部中存在的紀律松散、辦事拖拉、效率低等突出問題進行整改。著力改善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行為,提升了工作質量,使縣鄉村三級干部的服務意識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1、相應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有待細化

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方針出臺后,還需各個職能部門自上而下的出臺實施細則和操作程序加以貫徹落實。省各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的進度不一,有的已經制定出臺了相關實施意見,有的正在調研和制定中,在系統的實施細則和操作程序出臺以前,某些方面造成市、縣都感到難以把握。

2、磨合期行政運行成本有所增加

擴權強縣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減少行政環節,提高行政效能,節約行政成本。但由于處于改革的過渡期,縣與省、市政府的關系尚未理順,各試點縣的工作經費和運行成本普遍增加。原因在于:擴權后跑省請示匯報、開會學習的次數增多,加之省上一些業務部門的相關處室也經常召開會議,交通差旅等費用大大增加,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更為突出。擴權縣與市上的人員一起參加了省上的會議和學習,但回來后市上通知開會或培訓仍然難以完全避免。上報材料,現在省市兩級都要報情況也難以完全避免。

3、市縣關系有待進一步理順

篇7

一、主要工作亮點

(一)科技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去年9月,省科技廳對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政策予以調整,改由上年度下半年開始申報次年科技計劃項目。春節過后,局黨政主要負責人、分線股室人員先后多次到省市業務主管部門,就2014年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落戶事宜,向上級部門主要領導、相關處(科)室負責人進行了專題匯報和積極爭取。2013年下半年至今,根據《2014年度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要求,我局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依托省科技廳海聯科技咨詢公司、明達科技咨詢公司等專業機構,共組織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個,其中:社會發展支撐計劃項目1個、國際與區域科技合作項目1個、農業支撐計劃項目2個、工業支撐計劃項目1個、科普計劃項目1個、科技惠民項目2個、科技特派員項目1個、創新基金項目6個,加上往年所申報項目,現已確定并新到位資金69萬元,其他項目正在積極爭取之中。

(二)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

1、保護知識產權。2014年,市知識產權局下達我縣專利申請任務數205件、專利授權任務數85件。據統計,截止五月底,全縣已申請國家專利105件、授權45件,完成了半年度任務。國家專利維權執法行動已制定專題方案,將成為下半年全縣保護知識產權的工作重點。

2、開展科普宣傳。在“4.26”知識產權日、“5.12”應急宣傳日和省科技活動周期間,我局采取多種方式,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與此同時,按照省市科技部門要求,組織召開相關部門協調會,完成了2013年度科普統計調查工作。

3、推進科技進步。5月14日,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湖賓館召開,縣長喻文、副縣長趙群子參加會議,我縣恒興建材有限公司“一種聚酯多元醇水分散體的制備方法”榮獲2013年度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岳政通〔2014〕3號)。

(三)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驗收

3月5日,國家科技部行文(國科發社〔2014〕56號);3月18日,科技部官方網站消息,我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式通過驗收。

2008年2月,科技部行文批準我縣列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3年8月,科技部專家組對我縣進行現場考察;在此基礎上,召開了由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成的部門聯席評審會,一致同意我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驗收。2014年4月,根據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通知,我局完成了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新能力監測數據調查和實驗區自評估報告等相關后續工作。

(四)全縣科技工作會議圓滿召開

在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在高度重視下,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籌備,4月25日,我局在銀河大酒店組織召開了縣2014年科技工作會議,表彰2013年度全縣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部署安排2014年工作,并聘請省科技廳海聯公司項目處專家為全體與會人員講授了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專利申請等相關知識,得到一致好評。副縣長出席會議并講話,局黨組書記作了工作報告,各鄉鎮分管科技工作負責人、縣內規模以上企業負責人、相關縣直部門負責人、局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和電視臺、《今日》、《手機報》等媒體記者共約100人參加會議。

(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在縣委第十四督導組的具體指導下,通過一段時間的前期準備,3月25日,局黨組召開了全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議。從3月下旬到6月中旬,局黨組嚴格按照縣委活動辦文件要求,認真開展學習教育、聽取意見環節工作,通過集中學習、個人自學、深入討論、社區調研,采取“自己找、群眾提、上級點、相互幫、集體議”等方式,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找準了領導班子及黨員領導干部在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的突出問題。根據縣委第十四督導組綜合匯總,共整理出各類意見40條,其中反映領導班子集體的13條、反映黨員領導干部的27條,分別占意見數的33%和67%。6月中旬,在縣委督導組對我局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環節進行督導評估的基礎上,局黨組召開專題會議,開始撰寫領導班子集體及其成員對照檢查材料,為專題民主生活會作好準備。

二、困難和問題

1、科技地位偏低,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不多。主要是群眾對科技部門了解不多,缺少實質性的產學研場所和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項目的實施沒有形成真正的亮點。

2、科技經費較少,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拉動不力。縣財政預算科技專項經費在理論上較多,但實際可支配的很少,科技部門沒有掌握足夠的資金主動權,雖有心服務民營企業,但無力拉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3、科技人才匱乏,為可持續發展影響不夠。在科技部門現有的干部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是從鄉鎮領導崗位退線和部隊退伍政策安置而來,在申報、編制和引進科技計劃項目,推廣科技成果方面力不從心。

三、下半年工作重點

1、突出行業特色,確保全市領先地位。緊緊圍繞2014年度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績效考核目標,突出抓好科技計劃項目建設、知識產權提質增量、高新技術產業培育三大工作重點,進一步鞏固科技在全市“領頭雁”地位。

篇8

一年來,為配合全縣的綜合治理工作,我們按照“內部強防,隊伍強管”的工作思路,推行“誰主管,誰負責”制度,并結合本單位的反腐倡廉、普法、行政執法等,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得力的措施,使全局上下及所轄小區出現了思想進步、政治穩定的新局面。回顧一年來的綜治工作,我們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統一部署,組織領導在局領導身先垂范的帶動下,全局上下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一)按照縣綜合治理、保衛工作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成立了以局長李波為組長,陳俊江、謝版權所有燕、等同志為成員的“綜治”領導小組,專司全縣的經濟環境及全局政治、思想穩定,平時也有情報信息員專抓此項工作的運作落實。

(二)整章建制,完善一票否決權制,逐步實現由人管人向制度約束人的轉變,基本實現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在局內部學習制度中,規定除了學習與公民生活、工作相關的基本法律外,還采取集中和自學的方式,重點學習了《憲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以及與本職工作相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濟貿易法》等國際涉外經濟法,通過學習,提高了依法辦事的效率。

(三)量化、細化“綜治”管理目標責任,把年終考評與單位評先、個人評優及晉級提升等掛鉤,做到責任明確,獎罰分明。

二、廣泛宣傳,確保穩定除了督促內部人員學習相關法律外,還廣泛宣傳國家的政策法規。

(一)牽頭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牽頭規范了“××*縣招商版權所有引資優惠政策”。

(二)全局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沒有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特別是在非法宗教和組織活動頻繁之際,全局干部職工保持高度警惕,嚴格實行領導負責,三方包保,一日三報的工作措施,除了保證自己不參與外,還保證家屬及下屬企業的員工也不參加,確保了一方的穩定。

篇9

第一條為了加快實施園區突進工程,規范園區建設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園區構建融資平臺,解決園區建設資金困難,根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高新區、蔡家坡開發區,以及渭濱姜譚、金臺金河、陳倉科技、陳倉周原、鳳翔長青、扶風絳帳、眉縣科技、岐山建材、千陽建陶、鳳縣鳳州、隴縣等省級重點縣域工業園區。

第三條市支持園區發展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支持“兩區多園”突破發展的意見》精神,由市級財政每年列支5000萬元支持“兩區多園”發展,并隨著市級財力的增長而逐年增加,用于園區建設項目貸款貼息,由市工信局和市財政局按規定用途統一安排和管理的專項資金。專項資金的使用,由市工信局和市財政局依據本規定對園區申報的項目組織專人審核,報市政府審定后執行。

第二章資金使用的原則和范圍

第四條使用原則: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貼息,以及園區重點產業項目的貸款利息補貼;專項資金使用必須符合國家和省、市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符合園區發展規劃和園區建設的有關規定;專項資金使用必須公開、公正、公平,堅持多貸多貼。

第五條使用范圍: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園區的道路、供排水管網、路燈、供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園區綠化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整體規劃的標準化廠房建設貸款,園區重點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經審查符合條件,對當年實際新增貸款給予貼息。

第三章資金的申請

第六條申請專項資金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申報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貸款貼息的園區,必須以園區開發公司為貸款主體。園區開發公司必須具備法人資格,有經營管理自,實行獨立核算,在銀行開立基本賬戶,遵守國家政策法規,財務制度健全。以園區管委會委托其它公司的貸款不予貼息;

(二)申報重點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貼息項目,必須是在園區內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產業項目類型符合園區規劃的主導產業,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加工項目,項目建設企業為貸款主體。其它企業的貸款不予貼息;

(三)園區產業定位明確、主導產業突出;

(四)園區管理機構健全,服務體系完善,運作規范;

(五)項目用地已納入建設用地規劃,辦理了有關土地使用手續;

(六)申報的建設項目和規劃相一致,項目已實施或正在實施。

第七條貼息額度及期限。予以貼息的資金必須是上年七月一日至當年六月三十日新增的且已投入項目建設的貸款。

(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項目貼息額度,根據項目貸款余額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二)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項目貼息額度,根據項目貸款余額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50%計算,單個項目補貼額度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第八條申請專項資金,應逐級申報。每年七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為專項資金申報時間。各縣、區在工業園區范圍內公開組織項目專項資金的申報工作。凡符合專項資金申報條件的項目,園區開發公司或企業向所在縣、區工信局和財政局提出申請,經所在縣、區工信局會同財政部門初審后,報市工信局、市財政局,高新區和蔡家坡開發區直接上報。由市工信局會同市財政局審核確定貼息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后,再由市工信局和市財政局共同下達專項資金使用計劃,市、縣、區財政局負責專項資金的撥付。

第九條申報專項資金時應提供下列資料:

1、園區建設項目貸款貼息資金申請報告。

2、市工業園區建設貸款貼息資金申請表(見附表)。

3、園區建設項目申請建設資金貸款時向銀行提供的經中介機構審計的財務報告。

4、項目建設資金貸款合同復印件、銀行貸款資金入賬單據及付息憑證。

5、園區開發公司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第四章資金的監督管理

第十條市、縣財政局和工信局要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嚴格的項目和資金審核制度,嚴把項目申報關。園區申請貼息部分的貸款及補貼的利息必須用于園區項目建設,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條市、縣工信局負責監督項目的落實,各級財政局負責資金的撥付,確保專項資金及時撥付到項目單位;各項目單位要嚴格項目資金管理,認真遵守國家有關財經紀律和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確保專款專用,并自覺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二條貼息資金到位3個月后,由市工信局會同市財政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項目單位應在項目建成1個月內向市、縣、區工信局和同級財政部門報送項目建設情況及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匯報材料。

第十三條對申報材料弄虛作假,騙取和挪用專項資金的,將追回已安排的專項資金,以后年度不再安排該專項資金,并按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辦法由市工信局和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篇10

在廣西鹿寨縣,得到農合行大力扶持的企業數以百計。自2007年成立至今,鹿寨農合行支持企業的貸款累計達到42.13億元,扶持過的企業達483家,其中股份公司65家、民營企業235家、規模以上企業183家。曾讓企業陷入“有資源無資本”困境的貸款難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抓大不棄小 扶強又濟弱

鹿寨縣地處桂中腹地,農業資源豐富,交通十分便利。這些年,隨著投資環境的改善和扶持政策的激勵,縣境內各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金融的需求更迫切、更強旺。鹿寨農合行充分發揮點多面廣、經營靈活的服務優勢,敢于打破常規,變被動適應市場為主動尋找市場、占有市場。一方面,主動與縣招商部門、工商部門聯系溝通,及時掌握入駐企業注冊登記的信息。另一方面,由行領導帶隊,率領“信貸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深入縣境內兩大工業園區調研,逐一了解在建企業和投產企業的基本情況,并建立經濟信息檔案。一旦有金融服務需求,不分國企民企,抓大不放小,扶強又濟弱,只要符合信貸政策、誠信好,且有利于縣域經濟發展的,都當成“黃金客戶”,降低門檻、簡化手續,及時給予貸款扶持。

在具體幫扶過程中,該行以強大的資金扶持為依托,采取“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全程跟進、全方位幫扶”的經營策略,精心為各類企業構筑起發展的平臺。每年仲夏,正是蠶繭上市旺季,縣境內的8家繅絲加工龍頭企業和43家蠶繭烘烤小微企業,都急需上億元現金收購蠶繭,其中元、角小票就需要上百萬元。每當此時,鹿寨農合行都及早做好幫扶計劃。現金不足,就及時到人民銀行調撥;元角小票欠缺,就派人到商場、超市、門店兌換,確保蠶商有足夠的資金收購蠶繭,不向蠶農打白條。僅2011年以來的三年間,該行支持8家繅絲企業的流動資金就達3.5億元,使這些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線由原來的23條增加到56條,年產值達8.5億元,既解決3100多名農村勞力穩定就業,又直接帶動全縣5.18萬戶蠶農種桑養蠶,桑園面積達到15.5萬畝,年產鮮繭達2.15萬噸,鹿寨縣因此成為廣西重要的繅絲生產基地,并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蠶繭之鄉”。

融資抓“四化” 服務創品牌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幫扶效果,鹿寨農合行不斷完善服務企業的“六項機制”建設,并以“四化”扎實推進融資服務。

利率差別化。針對不同行業和不同風險大小的企業,分別實行不同的貸款利率:經營業績好、誠信度高、風險相對較小的“黃金客戶”,按基準利率上浮20%給予扶持;而對那些誠信度較差、風險較大的企業,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按基準利率上浮50%至80%給予貸款扶持。

手續簡單化。凡是在審批權限內的,只要材料齊全、手續完善,3天內便審批完畢,使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貸款。對于一些生產季節性較強的企業貨款,經一次審批后,由企業在貸款期限內根據自身資金使用情況,隨辦隨貸隨還,無需再次審批。

產品創新化。在繼續推行房地產、機械設備抵押和保證擔保、倉單質押、產品質押等貸款品種的同時,針對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大的情況,適時推出封閉質押貸款新品種。2011年,又進一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也納入抵押擔保的范圍,使原來個人聯保貸款的主體由人擴展到物,較好地為一批集種養、加工為一體的小微企業解決了資金不足難題。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該行僅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累計達8973萬元,涉及土地面積176.34萬畝,大片農村閑置耕地和“四荒”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工作激勵化。為了有效調動從事企業融資服務工作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實現“兩個不低于”的目標,該行專門制定和出臺了小企業專項貸款營銷考核激勵辦法。同時加強對信貸專管人員的敬業教育和業務培訓,并選派優秀信貸經理參加區聯社舉辦的業務培訓班學習,多渠道、多側面地提高信貸人員的專管水平。

筑溝通平臺 拓融資渠道

近年來,鹿寨農合行還積極探索企業融資服務的新思路、新途徑,構筑銀政、銀企交流與溝通的平臺,拓展企業融資的渠道。

建立企業貸款工作報告制度。該行每月、每季由專職部門將企業貸款工作的基本情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建議等寫成書面材料,及時向行領導和上級監管部門匯報,便于決策層掌握整體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存在問題。

加強與政府部門聯系溝通。經常積極主動與縣招商局、行政辦證中心、經貿局、工商局、稅務局和工業園區管委等單位聯系,了解全縣招商引資和企業入駐情況,為及時做好企業融資服務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