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18:2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學科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文學科教學論文

篇1

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重點往往也是語文考試中進行考察的重點,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核心。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夠進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不強或者不能夠回答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將課堂提問的內容設置的過于簡單,只是詢問學生例如,對不對或者是不是等類型的問題,不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效進行語文課堂提問的原則和方法之一就是教師要精心的進行課堂提問內容的設置與安排,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向其提出難易適中并且能夠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避免過于簡單的問題不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和過于困難的問題導致學生產生畏懼情感的現象出現。教師進行具有思考價值問題的精心設計,是激發學生思考意愿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及習慣,還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進行提問內容精心設置的教師往往具備發掘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其他人容易忽視的部分捕捉和發現具有思考價值和意義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與內容,使課堂提問能夠實現優質高效的發展。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三顧茅廬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劉備要拜訪諸葛亮三次?以及諸葛亮為什么前兩次不見劉備等問題,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

二、把握時機進行提問,有效深入課堂文本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技巧和提問能力,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將問題以陳述性的語氣提出,使課堂提問為創設課堂情境服務,使學生改變傳統回答教師提問的僵化模式,轉變為對課堂教學情境的投入和參與,進而使課堂提問能夠發揮真正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問題學情境的創設,還要充分的以學生的心理及年齡特點為主要依據,捕捉和選取恰當的教學時機。以適當科學的提問方式向學生提出教學問題,使課堂提問能夠具備足夠的藝術性,進而激發學生進行問題思考的動力和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智慧火花的出現,還能夠促進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此外,教師的課堂提問還應當包括對學生無法回答問題情況的處理,學生在無法進行問題回答時有可能是由于問題過難或者過多,難以克服思維定勢等,即便問題難易適中,也有可能會導致停頓狀況的出現。這就需要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思路為學生進行指導,疏通學生的問題思路。教師要準確的把握課堂提問提出的時機,以巧妙的課堂提問技巧實現語文教學課堂的高效提問,有效的進行文本內容的發掘和深入思考。

三、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提高課堂提問效率

先進現代的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早已不僅僅是教師的特權,還應當是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質疑和提出,提升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綜合語文素質。良好的教學課堂氛圍對于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對于學生質疑和問題提出行為的鼓勵無疑會使學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極大的激發。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質疑精神,為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優秀的提問習慣和提問觀念,表揚其不同意見的提出與發表,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課堂和語文學習,從而使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夠高效優質。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中《滴水穿石的啟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詢問其對于題目的看法和想要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提問進行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展開,使學生在充分挖掘課文題目的過程中認識到提問與質疑的魅力,進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與質量。

四、結語

篇2

一、集中識字教學法及其取得成效的心理學解釋

集中識字教學法源于1958年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學校的教學實踐。集中識字法可以說是歸類識字,基本的方法有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和形近字歸類三種。形聲字歸類教學法充分利用了形聲構字規律,將形聲字歸類,讓學生認識形聲構字規律,如教學生學習“青──清、晴、情、精、靜”一組字,使他們知道這一組字的共同點是都有表音的聲旁“青”,加上不同的表義的形旁就構成了這幾個字。基本字帶字就是通過給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辦法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字學字、記字,如“主”是“住”“柱”“往”一組字的基本字,其關鍵在于利用一組字的相同部分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過分析比較,強化記憶字的不同部分,以識記生字。形近字(橋──嬌)歸類法是抓住一組字字形的相同部分,突出其不同點來記住生字。由此看來,集中識字教學法是基于漢字字形的構成特征,把形旁或聲旁等一致的漢字進行歸類,指導學生在識字時分析、比較一組字的異同點,概括出一組字的字形規律進行識字,注重的是漢字的生成性特征。從漢字本身的特點看,絕大部分結構復雜的漢字是由結構簡單筆畫數少的漢字或部件充當其義符、聲符或其他成分而構成的。以聲符為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統計了北京市小學語文12冊課本,做聲符的部件共有2011個,其中1850個聲符是獨立成字的,占92%。根據閱讀認知心理的研究成果作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集中識字教學法自覺不自覺地符合了人們的記憶規律,符合了人的主體建構生成思想。在集中識字過程中,形旁、聲旁、部件和作為構字成分的簡單字被視為一個心理認知單元在單位時間內得到了有效重復,容易產生過度學習。我們研究發現,在SOA(兩種刺激不同步呈現時間)較短時,成分字對高頻合體字沒有啟動作用而對低頻合體字有顯著的啟動作用。這個結果說明,高頻整字識別,低頻字分解識別,因此漢字的知覺單元形成是一個生成建構的過程。由于漢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來說是一種抽象符號,因此對具有一定言語水平但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小學生來說,字形的學習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難點。余賢君等對小學識字教學難點的調查表明,低年級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見字形錯誤分類中,低年級部件錯誤高達50%。這個研究結果事實上注釋了注重字形教學的集中識字法在低年級教學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識字教學法注重字形的字理生成聯系,便于小學生對漢字字形的學習記憶鞏固,因而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看到漢字能知道字義。有調查研究表明,北京市64.3%的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字義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難點,且相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識字教學的難點在字義(分別占88.9%和87.5%)。因此,集中識字教學法常常會導致小學生實際掌握漢字的鞏固率不高,容易加大別字或近旁錯誤的出現,如把“在”用成“再”,把“是”用成“事”等。上述的調查發現,低年級小學生近音錯誤占到常見字義錯誤類型的87.9%,高年級也占到58.8%。集中識字教學班培養的主要是學生字形的類比推理能力,而忽視了其他能力的培養。這說明集中識字教學的成效有局限性。由于字義教學應是也必然是小學識字教學的重點,再加上集中識字教學方法的實踐缺陷,促使重視字義教學的分散識字法的應運而生。

二、分散識字教學法及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取得實效的心理學解釋

分散識字教學法的創始者是我國著名基礎教育家斯霞,她在20世紀60年代南京師大附小的分散識字教學實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散識字教學法注重生字字義的情景創設,提倡在詞中、句子中、課文情景中進行生字教學,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章,使生字字義在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中凸現出來。分散識字教學的這種做法符合兒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規律,注重兒童思維的形象特點,便于兒童在新舊知識經驗意義之間建立聯系。心理學的實驗室研究發現(Collins&quillian,1969;Just&carpent,1978;Norris,1986;等),字詞的內容特征的心理貯存是有規律的,或按概念的種屬關系進行有層次、有等級的語義網絡結構貯存,或按某種內容維度并行等第貯存。張欽和張必隱(1997)還在中文認知研究中發現,中文字詞認知存在具體性效應。具體性效應指的是具體詞比抽象詞識別得快。語言認知心理研究的這些發現說明,字詞語義的心理貯存是按從具體到抽象的社會生活經驗的意義維度進行的,因此,分散識字教學注重按字義的字理聯系指導學生進行識字活動,充分尊重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特點,符合人類語言認知的一般規律,可以也必然會取得巨大的成效。

由于分散識字教學與集中識字教學在形式上是矛盾的,我們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分散識字教學不僅不能在理論上解釋集中識字教學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而且不能解決字形是低年級小學生識字教學難點的這一實際問題。因此,分散識字教學法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當前各地實行的形式多樣的字理教學法,或是突出了集中識字教學的漢字生成性形象特征,或是突出了字義聯系的形象性特征,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并沒有從根本上統一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教學形式上的不一致性。

與語文字詞教學密切相關的語言認知心理學的兩個共識研究成果:低頻漢字存在著而高頻漢字不存在筆畫數和部件數效應;語言認知存在著具體性效應,分別支持了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教學的合理性。因此,科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建構的關鍵問題是能否把注重字形生成特征的聯系與注重字義知識經驗結構的聯系統一在一個學習機制之下。在語言認知的實驗室研究中,Perfetti等和我們都發現,在SOA特別短時,只有漢字字形對漢字識別起作用,只是在SOA較長時,字義才對字的認知產生影響。這說明在字詞認知的過程中,有一個對字形視覺信息的整合階段和一個產生字義的認知時期,并且這兩個階段是歷時的。由于在閱讀過程中識別一個字詞,通常指的是獲得了該字詞所具有的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對字詞的認知經歷了一個從字形視覺信息的整合再到語義深層心理貯存的過程。這就是說,注重字形聯系的教學和注重字義聯系的教學可以統一在一個單一學習機制之下。在閱讀認知研究中筆畫數和部件數效應的發現,要求識字教學方法應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即兒童識字教學應從結構簡單的漢字逐漸向結構復雜的漢字過渡;語言認知的具體性或抽象性效應的存在,要求識字教學應從字義具體的字向字義抽象的字逐漸過渡。把二者整合起來,我們就可得到:漢語識字教學科學方法建構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指導學生從學習簡單具體的字詞逐漸過渡到學習抽象復雜的字詞。

篇3

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以下是我教學中的一點實踐和體會,在此和老師們一起交流探討。

一.引導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引導他們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比如在講《端午日》這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事先設計了幾個題目:

1.沈從文其人其事

2.端午節的來歷

3.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4.湘西鳳凰的美麗風光

5.沈從文的作品簡介(《邊城》、《長河》)

確定這幾個與課文有關的題目之后,我再給學生提出要求:

5個學習小組按不同題目查找資料,每小組推出一位發言人。

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不斷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做小組匯總分析,一起確定所需要的信息,準備在下一次“展示會”上展示。

這幾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在圖書館一泡半天,有的跑到書店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這期間,我并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因為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這樣的準備使我看到了學生真我的風采。在展示會上,每個小組拿出的東西異彩紛呈。有關于沈從文的幻燈片,作家照片、故居圖片、生平介紹等等一應俱全;有介紹沈從文的故鄉湘西鳳凰的美景圖,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麗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樸的吊腳樓、盛裝迎新的苗家人,讓沒去過鳳凰的同學們嘆為觀止;有關于端午節九種來歷和風俗習慣的詳細介紹,讓大家知道了端午節除了是為紀念屈原以外,原來還有其他的來歷和說法,增長了同學們的見識;有學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處收集的跟端午節有關的風俗飾品。如布老虎、線粽子等等,色彩艷麗,生動逼真;有對沈從文的另兩部作品《邊城》和《長河》的詳細介紹,以及學生自己對文章的透徹獨到的感悟賞析。

這些生動詳實的展示讓學生和我眼界大開。學生們笑逐顏開,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上不時傳出陣陣的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他們或為湘西鳳凰的美景驚嘆聲,或為沈從文的求學精神感動,或為一個個精致可愛的端午節飾品而歡笑,或為《邊城》中美麗而癡情的翠翠而動情。這節課使學生印象十分深刻,許多學生在當天的日記里記下了他們在這節課上的美好感受。他們說:“今天的語文課生動有趣。同學們大顯身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學到了許多以前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真希望以后多上這樣的課。”

學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強了信心,我想: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師必須要自覺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那種認為教師講授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種認為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越安靜、越能跟著教師思維走就越好的觀念,不變不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這樣師生才能共同發展和共同進步。教師可以找一些內容豐富,適合探究的文章,試著設計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興趣有了,課就好上了。

二.進行小組合作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班有36名學生,上課時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師“一對幾十”的面對面授課方式,而是將學生分作六個小組,每組六人。上課時教室里出現的不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講授,而是六個學生聚集在一起的學習小組。我以為,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要由過去的“教師中心”、居高臨下,變為以學生為本,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性學習才可能成為現實。

以前學生們不愛學文言文,普遍以為枯燥乏味。在《夢溪筆談》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組學習這種方式。課上,學生按最近的座位將六張桌子對在一起,相對而坐,每組指派一個負責人(主要負責組織討論和紀律提醒)。主要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學習。首先,我要求學生將本課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虛詞“之、其、如、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來,分類整理在筆記本上。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討論這幾個文言虛詞在不同句子的具體含義,共同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這種方式使學生耳目一新,他們興奮地坐在了一起,針對這幾個詞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熱烈地進行討論。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都認真而積極,他們沒有放掉老師給他們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地探討,肯定正確的,改正錯誤的。在這期間,我所做的,是在各個小組之間巡回、發現、答疑、解惑。最后時間,明確地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難問題。

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效果是不錯的,每一個學生都在“動”:動腦(想)、動嘴(說)、動手(整理)。他們快樂地笑著,快樂地討論,快樂地記錄著他們合作學習的果實。這種方式達到了我以前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沒有達到的效果,打破了過去那種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記、幾個學生跟著老師走、大部分學生無動于衷的文言文授課方式,真正地讓學生坐在了一起,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動腦,都發言,都有收獲,都有所得。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與學生們分享他們的感情和想法,關注每個學生的進步,實現每個學生的發展。教師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里所說的組織者,好比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維持紀律、不斷施加壓力的監工。作為主持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要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研究表明,學生大部分的學習困難來自他們過重的學習壓力。解除這些壓力,明顯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就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揮。雖然小組合作這種方式看似效率不高學生們進行討論當然要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花費時間多,但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遠比老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要好得多。

三.實施評價激勵

七年級語文課本中出現了誦讀課。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七年級閱讀中的第一條就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如果能夠做好這一點,對于他們欣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和感受作品的內涵,培養語感、學好語文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在兩個方面做了比較細致的工作。

一是示范誦讀。或是我在課上給學生們配樂朗誦,或是讓一些有朗讀特長的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或是用電教手段給學生播放名家的朗誦名品。總之,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于參與,急于體驗,急于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樣的評價來激勵學生朗讀。有朗讀還要有聽眾,如果只是學生自己在默默地體驗還達不到讓學生“愛讀”的目的。新課程改變了過去學生成績單純由教師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評價。除教師評價外,我還設計了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

讀給家長聽。要求學生把一個自己喜愛的作品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標準讀給家長聽,請家長給學生的朗讀按每項1分的標準打分。這個做法使許多學生為了取得家長的好評,在課下練了又練,然后鄭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交流,不但鍛煉了能力,而且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當學生們得意地拿著上有自己父母極認真的打分的評價表來向我“炫耀”時,我看到的除了他們自豪的笑容以外,還有學生對讀書的興趣,還有他們朗讀水平的提高。

兩人互評。在誦讀課上,以前后座的兩個學生為單位互評。每人都有一張評價表,記錄的是對方的朗讀成績,評價標準與以前一樣,總分3分,讀錯一字、有停頓或不流利分別扣0.1,嚴格要求讀出語氣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感情的豐富飽滿。學生兩人互讀,讀完互評。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們都很投入專心。他們積極地練,熱情地讀,認真地評。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以小組為單位比賽。依然是六人小組,每組一個負責人,負責組織和算分。就像電視臺的“歌手大獎賽”一樣,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發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評成績。負責人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求出這個同學的最后得分,最后評出本組前三名,由老師發給紀念品。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賽場上熱鬧非凡但井然有序。學生們積極參與,許多以前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聲情并茂,朗讀得十分出色,“誕生”了許多老師以前沒發現的朗讀苗子。愛讀的讀得更好,不敢讀的急于表現,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4

微課,即微型課堂,它是指將教學資源、學生、教師等結合起來,以其中某一個因素為主題,從而設計的小規模的課程教學過程。微課采取以視頻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授課模式。在微課中,教師往往利用簡短幾分鐘時間,對其中某個重要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進行視頻錄制,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課程設置對教師和學生都會有所控制,會同時集中學生和教師的精力在短時間內解決某一重要知識點,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此教學模式與當下人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環境極為相似,能促發其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有利于教學現代化的實現目前大環境下,信息化的發展是微課教學推廣的重要保障。但從教學因素來看,教師和學生是影響微課發展的兩個因素。首先,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對傳統教師工作的極大影響。英語專業教師絕大部分都與攝影等專業沒有關聯,其運用能力也大都一般。而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使得微課堂需要攝影視頻技術的運用,并且在硬件和軟件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并且諸如錄屏軟件錄制、攝像工具錄制、專用軟件錄制、專業演播室錄制等等一系列微課制作工作的研發與利用等軟件對教師日常錄制微課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從而使教師在微課制作時遇到的技術難關得以攻克。對學生而言,微課的推行意味著要有信息化設備,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將其打開進行微課互動學習,解決了學生在學習微課時遇到的硬件方面問題,以此使微課向著長遠方向發展。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學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往往是非英語專業。這些學生僅僅通過兩年的課程完成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而且教學模式僵硬,沒有脫離中學模式,其教學的內容集中于單詞、句子講解、語法等方面,這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對大學生尤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的新生來說,大學的任何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教學課程在內,但是當他們接觸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時候發現教學模式和中學時期幾乎相同,同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形式仍然是基于課本之內的,并沒有和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相結合,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沒有興趣,從而不能夠促使其在短短的兩年的時間認真努力的學習英語。同時大多數的學生在學學英語的時候也容易走入誤區,簡單的認為在大學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學習一點單詞,畢業生走入這樣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再者剛開始很多的學生對于英語抱有一定的興趣,但是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冗長和繁瑣,使得學生逐漸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以上的原因都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任務中的開展。所以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微課式的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成為促進大學英語教學和開展的一大重要途徑。

三、微課教學對大學英語的促進作用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大學老師都會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微課教學模式也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使得學生產生了對大學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嘗試利于微課教學的模式來開展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筆者在研究一系列的資料之后認為,微課教學對于大學英語的教學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從微課教學的本身特點來分析其促進作用。首先,“微”“小”成為微課教學模式特點之一,對于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個語法時,從上到下所有的相關內容集中在一節課上,對某個語法點進行長篇大論,微課教學則是集中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比較重要且細小的問題來進行著重的講解,將語法中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微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也就解決了學生接受英語教學過程的乏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也是微課教學的模式特點之一。微課教學素材的選取相對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廣泛,其教學內容相對集中。這樣的模式對于大學英語在教學中的開展也是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由于教學素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更加貼近生活和時事政治的素材,這樣也就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素材和課程單一性的問題。在微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主要的接受體,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專門性的學習。同時學生接觸到更多貼近生活和社會的話題,使得大學英語在學生畢業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角色。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不同的話題,這種多樣性的教學模式也解決了學生對于傳統大學英語缺乏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在微課模式下相互探討研究某一個問題,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最后,“務實”也是微課教學模式的特點之一。相對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微課教學的選題不會按照課本的要求,固定的以某一脈絡進行選題,它的選題范圍更加活絡,而且更加注重對于當前社會需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的選擇,其模式相對來講更加務實,更加貼近學校、教師和當代的教學內容。微課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是社會需要的,如果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都會大大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在實踐中解決是微課教學的主導思想。所以微課教學不像傳統教學那樣教學和實踐活動相分離,它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教學,這樣的模式提高了學生在大學英語開展過程中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學生的經驗也隨著大量的實踐活動不斷的得到提高,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獨有的特點,從而提高了學生學學英語的積極性,有利于大學英語在學生群體中的開展。

四、小結

篇5

研究對象: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情況。研究方法:文獻綜述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基本類型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以教學主體分類,以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兩類為主,將其細化可分為五大基本類型:

1.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體育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此互動為主。貫穿體育教學的始終,是體育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標、情感目標的重要保證。

2.教師與學生個人的互動

教師與學生個人之間的互動主要體現在體育教學中的提問與回答、個人輔導等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個人對體育的理解和掌握起著重要作用。這種互動對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

3.學生個人與學生個人的互動

體育教學,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有助于掌握體育內容,從而加強學生的認知、拓展思路。

4.學生個人與學生群體的互動

此類互動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人際交往和團結合作的能力。

5.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

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主要體現在分組互動。比如,組別之間的評價和競賽,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二)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特征

1.在互動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動為主

互動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的,情景不同,人們的互動方式也會不同,互動本身所蘊含的意義也會發生變化。從師生關系的角度而言,課堂互動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關系”和“情感性關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在體育教學課程中,主要以實操練習為主,教師在輔助學生練習時,除了知識性的引導外,情感性的鼓勵是很有必要的。據證明,在體育教學任務完成中,鼓勵的情感交流比知識性的傳授更有效。

2.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組織隨機性強

體育課堂中的互動有著鮮明的組織特征。與文化課相比,體育課堂教學隨機性強,學生在體育場所的位置隨時變化,在教師的總體指導下,學生活動以自主練習為主。這就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契機,此互動隨機性強,但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角色的體驗,以實現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情感目標的達成。

3.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互動形式多樣

文化課程教學中的互動,主要以師生互動為主,學生與學生,群體與群體的互動少之甚少,但是相對于文化課程的互動,體育課程教學的互動就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了。(1)教師的非語言指導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2)學生的合作和組別競賽有助于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達成。(3)不同的體育教學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組織互動。體育課程互動的多樣性,使得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彩,體現了“趣味體育”的特征。

4.體育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身體活動來展現的。學生在動作學習的過程中,與教師的交流,與同學的交流,都與學生體育項目技術的掌握有關,并且還能促進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深刻理解,學生能高效地掌握技術。體育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健康的體魄,而且還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其中,體育課堂教學互動的發生就是其發展的催化劑。

5.體育課堂教學互動,有助于及時反饋信息

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有著與文化課教學不同的特點,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能夠隨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及易犯錯問題,有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但也有其弊端,體育教師的能力限制、學生的心理狀態,都會影響課堂效果。體育課競爭性強,會讓部分體育素質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感。但是體育互動有助于解決體育課的相關問題,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活力、有興趣的體育課堂。

篇6

《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理念,以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為課程總體目標。在平時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體育教學當成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樹立以“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到體育教學與活動中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提供平臺,創造條件,把學生的主體性很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例如,在田徑項目的教學中,舊的教學方式是很多教師注重追求學生的運動成績。看重哪個學生跳得高、跑得快、擲得遠等,忽略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真正目標———健康第一。因此,我們在今后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當更注重對學生體育能力提高和體育鍛煉方法的培養,使學生能做到自我鍛煉,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目的。

二、靈活運用教法

有道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都應該考慮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能夠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所采用的方法是無效的。所以,教師只有靈活地選擇最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才能最佳的教學方法。1.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游戲是體育運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它內容豐富、形成多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如我在教學投擲沙包之前,先組織學生進行甩手練習游戲,兩兩結合,比比哪組做得最好。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投擲的動作要領,而且培養了學生對時間和空間的判斷能力和投擲能力。學生懂得了投擲沙包取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要認真的學習投擲技巧,否則單靠用蠻力是投不出好成績的,從而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聽講、盡力練習。2.采用競賽展開教學。我們知道,在體育課教學中,如果所采用的教法老套、形式單一,根本調動不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而變化多樣,能根據學生好勝心理特點。引入競賽機制,那效果就不同了。如我在以往教學60米短跑時,分組讓學生跑,學生總是跑兩次就厭煩了。后來我改變方法,讓學生胸前貼報紙快速跑,并且進行分組比賽,規定速度快、紙掉下少的組為勝隊。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場面活躍,積極性高漲。這樣,學生就會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全身心投入,從而增強了競爭意識,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培養良好品質

意志品質是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去克服困難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和心理過程。良好的意志品質,是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體育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內容。現如今,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意志力都顯得較差,更應該得到良好的培養。因此,在體育課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運動知識與技能,更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能得到充分發展。1.開展一些彈跳之類的活動,如跳山羊、跳高等。此類活動,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動搖、膽怯等消極的意志品質。因此,教師要善于幫其尋找原因進行有效的引導。首先,教師要先講清動作要領,并進行示范,解除他們的害怕心理。其次,降低“山羊”的高度,加寬跳高架的距離,翻松沙坑,讓他們覺得安全,從而鼓足勇氣,獲取成功,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鍛煉意志,體驗快樂。2.開展一些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的活動,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能靈活地處理自己所碰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果敢機智、靈活應變等良好意志品質。3.開展一些培養學生耐力訓練的活動,如1000米長跑或200米接力跑。這些活動都會使學生出現心律加速、呼吸出現困難、口干等觀象。意志品質薄弱的學生就會失去信心,中途退出,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支持與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戰勝困難。

四、講究教學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快樂是學習之本,沒有了快樂,學生如何會喜歡上你的體育課,而且更談不上講究教學效率。因此,體育課堂教學教師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引導學生,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寓樂于教。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學生水平的特點,通過不同的教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保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指導“摸高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身高的特點,按身高進行分組,自選高度,并且隨時調換高度,使學生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發展,使他們有種跳一跳就你能嘗到果子的滋味。而且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引導并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判斷,從中獲得正確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快樂。

篇7

(一)學生對待體育課的認識不正確

體育課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體育課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到位。在小學的體育課堂上,學生表現積極活躍,但是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的大部分是日常的普通游戲,達不到體育課的標準。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問題,認為體育課就是單純地在“玩”,對體育課開展的真正目的認識不足。因此,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首先要轉變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將體育課開展的真正意義告訴學生,從小培養學生對于體育課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生正確有序參與體育課的良好習慣。體育課的意義是要讓學生在放松壓力的同時鍛煉身體強身健體,而不是單純地無意義玩耍。

(二)學校體育課開展的力度不大

學校的體育課是每個學校都開設的一門學科,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一方面,學校對體育課的開展力度還是較小的,學校對體育課的開展沒有足夠的重視,使得每到考試的時候就會出現體育課被“霸占”的情況。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內容也較為單一,學校對體育課也沒有過分的關注和教學上的硬性要求,使得學校體育課的質量普遍較低。另一方面,學校對體育課的投入較少,體育課要想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學校就必須從根本上給予體育事業以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學校要認識到體育課開展對學生和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體育課的有力進行能夠解放學生的天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學校的體育課開展不僅要老師和學生共同負責,還要有學校的保障才行,學校要從物質和輿論多方面推進體育課的有效推進。

(三)學校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

學校體育課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學校體育課開展的形式較為單一,內容較為單調。小學體育課在開展過程中本來就存在學生認識不足,學校重視程度不是特別高的問題,在這樣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導致了學校體育課開展過程中的內容單調,形式單一。小學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大多數是以田徑類的項目為主,很少開展排球、毽球、健美操等運動,使得小學體育課開展內容較為單一,另外,由于學校對體育課的關注程度較少,因此在體育課開設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器材,造成體育課的形式較為單一。另外,體育老師的觀念也影響著學校體育課的質量,一些體育教師把體育課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安全上,這樣的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二、營造務真求實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

學校體育課的開展對小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課的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相關三基教學,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在體育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落實效果就必須先從學生入手,首先要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大都比較淺薄,認為體育課就是讓自己充分利用機會好好玩,但是體育課除了讓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得以放松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小學中開展體育課時要將體育課開展的重要意義進行及時有效的灌輸,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度。

(二)學校提高對體育課的重視,給予支持

為了使得學校體育課的有序開展,學校要對體育課的開展提高重視,并且給予體育課一定的支持。首先,學校要加強體育教師對新課標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使得體育課的開展不僅是局限于形式,要使得體育課充分符合新時期體育教學的要求,切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真正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其次,學校要給予體育教師大力的支持,學校要認識到體育課本身的特點,要認識到體育課發生意外也是能夠原諒的,學校要做好教師的堅強后端,保證教師能夠在盡量避免意外事件的情況下大膽教學。最后,學校也要給予體育教學一定的資金支持,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器材,完善相關的訓練設備,如:配備毽球、排球、羽毛球等。另外,學校還要充分保障體育課的開展時間,不能讓體育課的時間被隨便占用。

(三)體育教師要創新體育課的開展內容和方式

在體育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營造務真求實的學校體育課堂,教師要創新體育課開展內容和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注重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嚴格準備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課的教學,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鍛煉。其次,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豐富學生的活動鍛煉內容,開展多形式的體育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可以采取毽球、健美操等方式,豐富體育課的內容。最后,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學生的運動量,要使得學生的運動量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要把握好運動時間和強度的配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小學生的運動量要符合生理負荷,在小學生的體育課堂上要重視“學與玩”相結合,要采用中小程度的運動強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體育課真正營造務真求實的課堂教學。

三、結語

篇8

一、識字教學富于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他在指導學生學習“奴、仆”兩字時,分別板演奴、仆兩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導學生記憶字形,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盡屈辱”。

二、領悟文意要有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薛老師指導學生理解完“臥薪嘗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后問學生:你們要不要“臥薪嘗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臥薪嘗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說“不”,薛老師就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使我國第一支航天火箭飛上了天空。”“他們真的去臥薪嘗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臥薪嘗膽”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發奮圖強”。接著,老師又讓學生用“臥薪嘗膽”來說一句話,有的學生就說出了“我們中國足球隊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闖入了世界杯”。“我們中國人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加入了WTO”。“薛老師臥薪嘗膽了幾十年終于成為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我們聽課的老師不由地對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來他們已經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篇9

當學生獲得尊重的時候,他就會自信、自愛和充滿對萬事萬物的美好情感和關懷之心。相反,當學生開始懂得尊重別人的時候,那么從那一刻起,他就會獲得他人對他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的。在教學中,學生獲得了尊重,他就會以強大的動力、十足的自信心和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思維,懷抱對學生的理解。守望尊重的教育是一個美好的、健康的、本真的教育。因此,大學英語課堂教師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師生關系對于教學活動效果的影響是隱性的,但其作用是巨大的,師生之間的互動感染、教師的人格魅力、師生情感的融洽是教學的巨大力量,是影響大學生全面創造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利用人格魅力吸引和感染學生。教師導課的創新和教師的親和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進一步參與的興趣,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為了引入閱讀話題,給學生提供閱讀材料的相關信息,教師通過要聞報道、要聞轉述、猜謎、游戲、笑話、歌曲以及與學生的相互問候等形式,運用各種啟發手段與全體學生互動,這有助于建構、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其次。教師需要提出一些有趣的話題,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每組學生既進行組內討論,又進行組際討論,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群體的互動討論。通過討論和問答來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產生閱讀的愿望,做好閱讀的心理準備。

二、課文解析過程中的多維互動

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機械化割裂了知識與人性發展的聯系,是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喪失整體性和有機性的具體表現。從教學活動的客觀要素分析,知識、教材、學生、教師、教學氛圍等因素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因而,還不能自然構成教學活動的整體性和有機性。無論是知識、教材成分的挖掘、學生主體潛能的調控,還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最終都需要靈活的、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來解決。教法必然成為課程教材文本與學生素質發展的活力的紐帶,它的功能取決于教師對教育目標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研究、策略選擇和適切性程度,這之中的理性與非理性投入、技術與藝術的闡釋、教師獨特的風格與創造,將舉足輕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互動集以上因素于一體。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建立的同時,融入適當的競爭、激烈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求的心理。教師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要扮演好指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最終實現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師可采用促進發展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引入、小組競賽、個體與個體的競爭以達到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及教師與學生小組的互動。學生在與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員的交往中將潛在的發展區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并創造更大的發展的可能。教師可讓學生在小組或小團隊中開展學習,互相幫助,相互溝通,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共同探討問題。生生互動的類型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個人與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全班之間的互動,學生小組與全班之間的互動。筆者的學生經常進行以教促學的生生互動,如學生組織課堂教學、研討會、小組討論、同桌討論、演講比賽、辯論賽、互批作業等。每次上課都應該根據授課學生的特長、課文的內容、教學計劃等因素對各種課堂互動活動進行新的排列組合,因為課堂上的生生互動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富有創造性的探索過程。開展生生互動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提高聽說能力、鞏固學過的語言知識的機會,還在于使課上和課下形成互動,促進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同時生生互動活動還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綜合能力,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愛好、性格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就閱讀課文內容提出一定數量的問題,引導小組成員之間共同討論、共同學習。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引導學生循序漸進討論、解決,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尤其要培養學生整體性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閱讀策略,合理把握整篇文章的構思、布局,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及合作學習能力。小組之間可以通過互相提問,比賽搶答、互相點評的方式互動,因為小組內聚力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并促進其取得學習的成功。教師還需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互動,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況,及時排除情感障礙,并引導學生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因為互動是兩個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并對雙方都產生影響的過程。學生組織課堂教學指的是幾個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在課堂上組織其他的學生進行生生互動活動。學生組織課堂教學的部分是每單元的課后閱讀,由兩人一組的四個學生小組分別負責,利用兩節課時間進行。這就需要學生備課充分。在組織課堂時,活動內容應與本單元的課文話題及語言點有關,但對課堂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教師則不做過細的要求,以免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每組學生通過自行協商確定具體上課內容和形式,對任務進行分工,分別負責相應的部分。在采用以教促學的互動形式時,教師要挑選、語言應用能力相對較強、英語語言知識比較扎實,而且勇于接受挑戰的學生進行示范。經過幾輪這樣的學生示范之后,總結經驗和教訓,組織課堂教學則應變成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如果其他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人數越多,說明學生組織的越成功。這樣做既不給學生增加過大的壓力,又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通過合作,他們可以集思廣益,也可以更好地發揮個人的特長,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準備生動活潑、多種多樣的學習材料,如與閱讀材料背景相關的視頻、圖文并茂的演示課件,音頻資料及網上教學資源等。教材和多媒體之間優勢互補,不僅幫助學生積累背景圖式和進行語篇分析,還為學生提供了相對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此外,利用多媒體網絡的交互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外更多、更有效地溝通,使大學英語課堂得以延伸。

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互動

篇10

設計CAI課件,一是要突出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二是要把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三是要激發學生個體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課堂CAI教學還要方便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突出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就是要體現新型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四個因素的轉變:即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媒體作用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教學要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要從原來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有機會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的教學主體,媒體要由教師的講解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教學過程要由傳統的講解、傳授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學生通過意義構建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獲得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

把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就是要由重視傳統的邏輯分析、邏輯綜合、講解說明的教學過程轉變為重視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個體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是所有CAI課件的共性。課堂教學CAI要在這方面應該有更大的突破。良好的CAI課件應是趣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使學生喜聞樂見,自然接受知識。在教學中使用各種各樣的CAI課件,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高效。

一、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運用CAI課件教學,可利用圖象、動畫、色彩等手段來特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月光曲》這篇課文,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意境和表現他內心的思想感情的聯系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如果制作這樣的CAI課件: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貝多芬看著這對相依為命、相互體貼的窮兄妹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于是他按下琴鍵,訴說自己內心的情感。在大海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超著岸邊涌來……CAI課件逼真的畫面再配以這種意境的音樂,很快使學生也進入這種情境。在耳聞目睹和心靈感應中學生終于悟到貝多芬此時內心的情感,正是他通過音樂所表現出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中心。再如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根據不同地形設計的兩種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是這篇課文必須突破的難點,學生就會認識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是從實質上理解了本文中心句的涵義,如果從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采用CAI課件教學,將會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以“人字形”線路為例,先在屏幕上出現整個地形圖像,伴隨著一陣汽笛長鳴,動態畫面出現:一陣火車下山時前拉后推,上山時后拉前推駛向遠方的情景。這時學生會被有趣的動畫所吸引,非常直觀地認識了“人字形”線路,并能體會到“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是多么巧妙。這樣的CAI課件。視聽結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較長時間里興趣盎然地參與語文學習中去。

二、運用CAI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只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以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費很大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這表明在人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離不開想象和驗證的機會。利用CAI課件創設情境,它是實現啟迪思維、激感、豐富想象的最佳方式。教學《觀潮》一課,恰當地運用CAI課件,將滾動的濤聲,萬馬奔騰似的巨浪,漫天卷地的余波等潮起潮落的畫面形象和自然音響表現地淋漓盡致,把文字作品變成了可視形象,使學生親眼目睹了“錢塘江”的雄偉壯觀,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悟,擴大了生活視野,豐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三、運用CAI課件增加課堂信息的密度,擴大教學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