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2 13:1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睡眠質量;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 (PSQI);影響因素;河北??;橫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4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4-0302-05
睡眠障礙在人群中相當普遍,國外流行病學研究表明15%~35%[1-3]的成年人有睡眠質量問題,有關睡眠障礙所帶來的相關精神、軀體疾病及意外事故、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也已廣泛引起關注[4]。國內人群睡眠質量的研究起步較晚,已見對醫學生、孕婦、老人、少數民族、原發性失眠患者等特殊人群睡眠質量及心身健康的研究報道[5-9],但對一般人群睡眠質量特點及影響因素的報道較少,成人中存在睡眠質量問題的比率更缺乏大規模的統計調查。本文將對河北省進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時所做的睡眠質量調查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在河北省進行全省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時,作睡眠質量調查。首先根據2003年河北省經濟年鑒[10],將地級及其以上城市確定為城市框架,共11個;縣或縣級市確定為農村框架,共137個。再根據國外相關資料[11],預計我省精神障礙總時點患病率約為15%,期望調查的精確率達到1%,以估計患病率較低的精神分裂癥(5‰)計算所需樣本量,約20000人。考慮到分層分析及個別精神障礙患病率低等因素,最后確定樣本為24000人,年齡為318歲人群。
在11個地級城市中,隨機抽取在地理、人口、經濟等方面有代表性的4個城市(邯鄲、保定、秦皇島、承德)作為框架區域。在4個框架區域中,以地級市的城區為城市樣本,在其所轄的縣(縣級市)中以紙幣法隨機抽取1/5的縣(縣級市)作為農村樣本。城區抽樣按不同城區從公安分局中隨機抽取1~2個派出所,在所轄居委會中隨機抽取1~3個居委會。按該市城區的人口比例確定樣本量。鄉鎮抽樣采用隨機數碼表抽取縣1/5所轄鄉鎮(將縣城作為1個鄉鎮計數),根據鄉鎮所轄人口比例確定鄉樣本量,并以此確定抽取行政村。每村根據人口數量抽取100~200人。樣本個體是根據公安部門提供的人口學資料計算出該抽樣點(村、居委會)的總人口數,按該抽樣點樣本數的抽樣間隔隨機抽樣。共抽取城區12個,縣11個(縣級市2個);其中居委會28個,鄉鎮40個,村147個。覆蓋框架人口915.55萬,占河北省總人口的13.6%。
將連續3次無法找到的樣本定為脫落樣本,則選擇性別一致、年齡±2歲者進行樣本替代。在城市,如房主已將房屋出租,則按隨機數碼表隨機抽取住房人員;如無法找到居住者,則從最近的鄰居中按上述方法抽樣。最后主樣本完成14734人(61.4%),替代樣本完成5982人(24.9%),脫落3284人(13.7%),實際共完成20716人(86.3%)。其中,女10373名,男10343名;年齡18~95歲(44±15歲);平均受教育年限6±4年;城市2669人(12.9%),農村18047人(87.1%);漢族18615名,少數民族2101名;:有734名,無19982名。其他人口學特征見表1。
1.2工具
1.2.1 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4] 評定被試最近一個月的睡眠質量。PSQI由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組成7個成分,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睡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級計分,累計各項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以PSQI總分≤7分為睡眠質量正常者、>7分為低睡眠質量者[12]。量表的分半信度0.87,以總分等于7為劃界分,靈敏度為98.3%,特異度為90.2%。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13] 共20個條目,采用0~3級評分,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因子。量表的重測相關系數為0.89,α系數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α系數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α系數為0.89。
1.3 統計方法 進行t檢驗、矯正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 結 果
2.1 18歲以上居民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測評結果 PSQI≤7分者18305人,>7分者2411人。睡眠質量正常者與低睡眠質量者、男性與女性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因子分及總分比較見表2。
2.2 低睡眠質量檢出率及入睡時間、睡眠時間
所調查總體人群低睡眠質量檢出率為11.6%(2411/20716)。女性低睡眠質量者1411人,檢出率13.6%,男性1000人,檢出率9.7%,標準化后女性低睡眠質量檢出率高于男性(6.8%/4.8%,χ2=77.95,P
2.3 兩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評分比較 積極應對因子得分睡眠正常組高于低睡眠組(29.7±6.0/27.5±6.0,t=16.99,P
2.4低睡眠質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分析睡眠障礙患者2411人,正常者18305人。以PSQI總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職業、收入、民族、城鄉、有無、居住方式、家庭人口、醫療來源12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睡眠障礙的危險因素有年齡70歲以上、再婚、離婚、喪偶、消極應對;保護性因素有漢族、男性、農民、收入5001-10000元、收入10001-20000元、收入20001-40000元、積極應對(見表4)。
3 討論
本調查發現河北省18歲以上人群低睡眠質量檢出率為11.6%,與陸亞文報道的10.8%[14]、劉連啟的11.1%相近[15];PSQI總均分睡眠質量正常組低于障礙組(1.99±1.70/10.21±2.87,P
本調查結果顯示女性低睡眠質量檢出率比男性高,PSQI各因子分及總分成分分值都是女性高于男性,提示女性的睡眠質量普遍低于男性。這與已有研究結果相似[16,17]??赡芘c女性個性特點敏感不穩定較男性突出,對應激反應較男性強烈有關,且現代社會女性除與男性有同樣的社會負擔外,家庭責任較重,在社會活動方面受到的限制又較多,加之她們對社會支持的需要較多而社會支持相對缺乏。本調查發現城市低睡眠質量檢出率比鄉村略高,與一些研究[16,18]發現城市人口低睡眠質量檢出率高于農村似有不同,可能與調查方法和對象不同有關, 于守臣等[16]應用CCMDII作為睡眠障礙診斷依據,而本研究以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定睡眠質量。
通過多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70歲以上是影響低睡眠質量的危險因素,說明老年人睡眠質量較差,這與一些老年人睡眠質量的研究結果相同[7,19],可能是隨年齡增長軀體健康狀況下降,人際關系復雜,生活壓力增大影響了睡眠;再婚、離婚或喪偶者睡眠質量較差,可能與他們要承擔更多家庭負擔、生活壓力有關;少數民族與低睡眠質量有關,漢族是保護因素之一,分析原因可能是此次抽樣調查的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以及隆化縣的滿族、蒙古族地區,該地區處于河北省北部農村的深山區,經濟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各種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普遍較其他地區為高所致;家庭收入過高或過低者睡眠質量最差,家庭收入5001-40000元是低睡眠質量的保護因素可能與家庭穩定的中等收入生活、經濟壓力較小有關;消極應對方式是低睡眠質量的危險因素,而積極應對是低睡眠質量的保護因素,與已有研究結果相似[20]。提示改變人們應對挫折和壓力的方式亦是提高睡眠質量的一個途徑。
參考文獻
1 Zeitlhofer J, SchmeiserRieder A, Tribl G, et al.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ustrian population. Acta Neurol Scand , 2000, 102: 249 -257.
2 Doi Y, Minowa M, UchiyamM, et al.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and sleep problems in general Japanesepopulation. Psychiatry Clin Neurose, 2001, 55 : 213-215.
3 Meir HK, Thomas R, William CD, et 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Phila : W. B. Saunders Company , 1989 : 431.
4 劉賢臣. 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 見: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編著.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75-378.
5 楊本付,張作記,岳喜同,等. 醫學生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關系的探討. 中國行為醫學雜志,1999,5(9):346.
6 潘集陽,李小毛,陶炯,等. 孕婦的睡眠質量及心身狀況初步研究. 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1, 4(9):298.
7 錢惠忠,陳樹林,王義強,等.老年人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健康心理學雜志, 2000,1(8): 76.
8 康傳媛,楊建中,趙旭東,等.基諾族睡眠狀況調查及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4, 18(5):329-332.
9 潘集陽,趙耕源,麥慈任,等. 原發性失眠癥患者的主觀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00,4(26):240.
10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河北省統計局,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編著. 河北省經濟年鑒2003.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4:458.
11 Fones CS, Kua EH, Ng TP, et al. Study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a na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a population survey in Singapore. Singapore Med J, 1998, 39: 251-255.
12 劉賢臣,唐茂芹,胡蕾. 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1995,3(1):26.
13 解亞寧.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見: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編著.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 122-124.
14 陸亞文,程志讓,李英霞,等.深圳市民睡眠質量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0):719.
15 劉連啟,王汝展,劉賢臣,等.老年人睡眠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11 (22):437-440.
16 于守臣, 宋彥, 張忠山, 等. 黑龍江省6 個城市4種職業人群睡眠障礙的流行學調查.中華精神科雜志,1995 ,21(4): 207-209.
17 Milak MS. Neuroanatomic correlates of psychopathologic component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rch Gen Psychiatry,2005, 62(5): 397-408.
18 Newman AB, Enright PL , Manolio TA, et al. Sleep disturbance,psychosocial correla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5201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J Am Geriatric Society, 1997, 45(10): 127.
19 Roberts RE, Shema SJ , Kaplan GA, et al. Sleep complaints and depression in an aging cohort: A prospective perspective.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 81-88.
篇2
(皖南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成為高頻使用的通訊工具,而大學生中的“手機依賴”現象日趨明顯,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帶來很大的危害。本文首先通過對蕪湖市高校7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進一步了解蕪湖市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手機依賴”的危害;分析“手機依賴”產生的成因;并提出從自身、家庭、教師、高校四方面的對策建議,幫助大學生克服“手機依賴”心理,從而從根本上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 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成因;對策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一個必備工具,在大學生中,手機因其小巧、方便攜帶、可移動、價格便宜等特點而備受青睞,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隨著手機功能的增加,在給大學生帶來幫助的同時,也帶來了手機依賴的隱患。
1 手機依賴
目前學術界關于手機依賴的研究多限于心理學領域,手機依賴行為看作一種新的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癥是“由于某種原因過度地濫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的一種病癥”。手機依賴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癥狀,嚴重依賴者會出現軀體不適,社會功能受到相應的損害,對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均會產生不利影響,此類人群應及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對蕪湖市大學生手機使用和依賴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手機使用的基本情況,分析手機依賴產生的原因,從而為社會與學校以及個人預防和改善大學生手機依賴問題提供數據支持。
2 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蕪湖市三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隨機選取進行施測。發放問卷720份,收回問卷699份,有效問卷680份,有效率為97.3%。其中男生381人,女生318人,管理類116人,師范類152人,醫學類283人,工科類148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問卷調查法
手機使用情況調查表:參考國內外研究者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相關研究,結合蕪湖市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制而成,共23個項目,涉及大學生的統計學信息、使用手機的態度、頻率、場所、以及所引起的身心癥狀等方面項目。
2.2.2 數理統計法
對所獲數據進行spss統計描述和推斷并進行分析。
3 結果
3.1 蕪湖市大學生手機使用基本情況
調查發現,有57.8%的學生認為手機對自己重要和比較重要,29.2%的學生認為手機對自己一般重要,只有3%的學生認為手機對自己沒用。平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間4小時以上的占33.2%,使用手機每天長達6小時以上的占12.9%。在關于手機使用用途方面,73.7%的同學認為手機的主要功能是方便聯系和信息來源,21.8%的學生認為主要作用是打發時間,4.6%的學生選擇其他。在關于手機使用場所調查中發現,22.1%的學生在入睡前總是玩會手機,43.1%的同學選擇經常,29.9%的學生選擇偶爾,只有4.9%的學生在入睡前從不玩手機。結果表明,大學生手機使用率很高,手機成為大學生溝通、娛樂、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3.2 大學生手機使用原因自我評價情況
在關于手機過度依賴的主要原因方面調查發現,31.8%的學生認為通信的需要,36.5%的學生認為娛樂的需要,只有2.1%的學生認為學習的需要,而選擇大學生活的無聊為手機依賴的主要原因的占到29.6%。在“上課時,無論老師講課精彩與否,您都會把手機拿出來玩嗎?”15%的學生選擇符合,45.1%的學生選擇一般,39.9%的學生選擇不符合。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學習功能較少,而大學的教學好壞也不是導致大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原因。
3.3 大學生手機依賴引起的身心癥狀
調查發現,如果出門忘記帶手機,有22.6%的學生覺得不自在,馬上回去拿,50.8%的學生選擇不回去拿,但心里空空的,感覺不方便,26.6%的學生覺得沒影響。在關于是否會經常因為玩手機而忘記該做的事情方面調查發現,有9.5%的學生選擇符合。而在是否會因為手機來電或短信而中斷學習的調查中,45.7%的學生會中斷學習,只有11.3%的學生選擇不會,43%的學生選擇不一定。在你會在手機沒信號或連不上網絡的時候煩躁、焦急的調查中,7.7%的學生總是出現煩躁和焦慮,21.9%的學生經常出現,55.3%的學生偶爾出現,只有15.1的學生從不出現。而在長時間玩手機你是否出現身心狀況改變方面的調查顯示,59.4的學生都出現眼睛干澀或模糊,23.8%的學生出現頭暈或頭痛,15.9%的學生出現手麻現象,22.7%的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14.2%的學生出現記憶力減退情況,15.7%的同學出現睡眠質量變差情況。在“我總是把手機拿出來卻又不知道要干什么”調查中,34%的學生選擇符合或很符合,40.6%的學生選擇偶爾,25.4%的學生選擇不符合。研究顯示,有很多大學生已因手機的使用導致很多不同程度的身心癥狀。
3.4 大學生手機依賴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情況
在“發現自己因過分投入于手機而減少了周圍朋友的交往”問題的調查中,41.4%的學生選擇不符合,44.9%的學生選擇一般,14.7%的學生選擇符合或者很符合。在“父母或朋友抱怨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太多”問題方面,40.9%的學生選擇不符合,37.9%的學生選擇一般,21.2%的學生選擇符合或者很符合。在“您更喜歡與人用手機交流而不是面對面交流”調查中,5.9%的學生選擇總是,20%的學生選擇經常,43.1%的學生選擇偶爾,只有18.4%的學生選擇從不。數據顯示,有一部分大學生因為手機的使用對其現實人際關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 成因分析
4.1 家庭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中的專制型和放縱型都會對學生的手機依賴產生明顯影響,專制型家長對孩子嚴厲、否定、懲罰等,這樣的家庭教養方式導致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減少,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關懷和理解,使孩子缺失自我價值,形成了自卑人格。而放縱型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放縱和忽視,也讓孩子缺乏關心和幫助,幸福感逐漸缺失,也會導致他們對手機的依賴。另外,家庭的不和諧、離異、單親等狀況也會是孩子逃離現實,進入手機世界。
4.2 社會支持方面
大學生步入大學后,獲得各方面社會支持相對減少,大學生與父母等親人在一起的時間大量減少,他們無法獲得初高中時期父母給予的精神上的支持。而且,大學課程相對于初高中更加的寬松,大學的生活方式更加自由和開放,另外大學的教育方式也決定了來自老師的監督和支持大幅下降,自主學習和生活時間增多。
4.3 社會文化影響
現如今大學生處的媒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影響大學生手機使用率,2013年7月,《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3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2013年上半年,網民人均每周手機上網時長達11.8小時?!笨梢姡麄€社會所處媒介環境是大學生手機依賴產生的時代背景。
4.4 人格特質等自身方面
相關研究發現,“膽汁質的大學生每月發送手機短信的條數最多,相對而言,粘液—抑郁質的大學生每月發送的短信條數最少;而在手機使用時間方面,粘液—抑郁質的大學生使用時間最少,膽汁質的大學生使用的最多?!绷硪环矫?,大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很多大學生缺乏明確的人生規劃,奮斗目標不明,學習動力不強,缺乏興趣愛好,社交能力差,手機成為了他們青睞的娛樂工具和交往工具。
4.5 逃避某種壓力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未能對自己嚴格要求,課上注意力不集中,課下學習主動性下降。學習上未能獲取成就感與優越感的他們逃避學習上的壓力,更多的沉溺于手機游戲、小說、手機交際等。另一方面,手機作為通訊交往工具,能降低與他們正面交際的緊張感,對于性格內向、缺乏自信、不善于表達和表現的學生來說,這樣交流會更加自在,也能獲得成就感,長久的脫離現實的人際交往又會弱化他們原本的現實交際能力,導致惡性循環。
4.6 資源的獲取途徑
在當今競爭如此大的社會中,人的交際網絡越大,社會交往越頻繁,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機會,產生社會效益,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對個人發展以及個人地位的提高有較大的幫助。從這一角度來講,我們就完全能夠理解人們為什么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因為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社會和學校內資本和信息,拓寬個人交際圈的重要工具,錯過一個短息和電話,也許就錯過了一個獲得資本和信息的機會,這就導致手機的誘惑力越來越大,即便在課堂等一些不方面的場所也會一遍遍的查看手機。
5 建議對策
5.1 改善家庭教養方式
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在培養興趣愛好方面加大關注,家長可以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增加與孩子一起的時間,給予關懷和理解,避免他們從虛擬世界尋找依賴,逐漸遠離現實世界的樂趣。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學會適當的給與鼓勵,增強其自信和自我價值感。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有效的給予了大學生精神上的幫助,為他們內心情感和壓力提供了傾訴的出口,有效地杜絕了大學生沉溺于手機中尋找依賴。
5.2 大學生加強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大學的特殊階段對大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大學生的實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遠遠低于該階段的要求。自控力差,必然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如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容易受到誘惑并陷入其中等。大學生需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這種能力。如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加強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提高個人的自制力。
5.3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改革教學體制
在新媒介時代,大學生思維更加活躍,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開闊,這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增加自己的知識厚度和寬度,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風格,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等,才能讓課堂具有魅力,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是學生有聽課的欲望,避免自控力差的學生尋求用手機來打發時間,從而產生依賴。
5.4 高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與咨詢教育體系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對全體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心理普測篩選出易發生依賴特質的學生,進行專項心理健康教育,并跟蹤關注;開設心理咨詢中心,幫助手機依賴傾向學生調整好他們的心態,掌握放松技巧,幫助學生脫離手機依賴;對于那些確實嚴重依賴,且已發展為病態的大學生,及時轉介進行治療。建立良好的群體氛圍,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
5.5 群體氛圍對從眾行為有重要影響
需要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和積極向上的群體氛圍,充分發揮群體文化、群體氛圍的導向作用,高校應對手機使用情況、手機依賴程度進行調查研究,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開展相關講座、辯論賽等活動,倡導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機使用觀;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辯論賽、晚會、運動會、社會實踐、科技大賽等活動,有效的營造健康、有序的和諧校園環境。在這種氛圍和文化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影響,消除孤獨感和失落感,并培養了學生獨立的個性,不盲從他人,從而有效的遠離對手機的依賴。
參考文獻
[1]秦亞平.大學生手機依賴與主觀幸福感及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
[2]梁娜.80后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調查報告[J].受眾與媒介素養研究,2009.
[3]洪艷萍.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及其與人格特質[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
[4]杜立操.大學生手機依賴狀況調查及干預對策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
[5]郭歡.大學生手機依賴現狀與成因的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
[6]李瀅彤.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象的調查研究[J].教育信息,2013.
[7]徐成芳.大學生手機依賴癥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對策[J].教育理論研究,2011.
[8]江奕其.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理論研究,2013.
- 上一篇:大學生日常生活調查報告
- 下一篇: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