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書法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0 06:24: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書法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書法教案

篇1

讓學生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含義,認識加號與減號,能夠將加法與減法算式正確讀出來,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二、設計意圖

主要讓小學生對加減法有比較準確、清醒的認識,掌握加減法的表達形式與運算方法,而且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加以準確運用。

三、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與理解加法與減法的含義,能夠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算式。

四、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小棒、卡片、圖片以及其他各種學具。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首先,引導學生復習5以內的數字,從1數到5,然后再從5數到1;其次,將帶有數字的卡片展現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正確讀出來;最后,讓學生按順序填數字:()3()5,()3()1。

2.探究新知

(1)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觀察,了解加法與減法的含義。①學生表演:讓1名學生走到2名學生身邊,再將2個氣球與其他2個氣球放到一起。②學生看視頻說出其含義。學生1:有3名同學,走了1名同學,還剩下2名同學……老師總結: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還有1個氣球與2個氣球放一塊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原來的3名同學走了1名,還有2名同學。同樣,原來的3個氣球,拿走1個氣球,還剩下2個氣球。③讓全班學生進行交流與體會。④讓學生自行總結,對學生的表演進行完整的敘述。

(2)學習加法算式。①將同學或者氣球的數量抽象理解成數字1或2。②老師:將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來的意義,數學中用符號“+”來表示。③原來的1個氣球,放在符號“+”的前面,后來的2個氣球,放在符號“+”的后面。④指導學生數一數,回答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老師在板書寫下“=”,然后在等號后面寫下數字3。

(3)學習減法算式。老師:原來有3名同學,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學生:3。板書:3。老師:走了1名同學,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學生:1。板書:1。老師:原來的3名同學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學中拿走1名同學。(邊講解邊用手勢表示)那么在數學中應該用符號減號“-”來表示。板書:減號(-)。老師:原來有3名同學,走了1名,還剩下幾名同學?學生:2名。老師板書“=”,在等號后寫下2。這種問題就應該運用減法算式進行計算,讀作:3減1等于2,用算式表示為:3-1=2。老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用減法表示的事例?

(4)發散聯想。老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與引導,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學生1:我有2個橡皮,媽媽又給我買了1個,現在我有3個橡皮。

學生2:我有1個香蕉和2個蘋果,所以我有3個水果。

……

老師再引導學生,(指著氣球圖問):這幅圖還可以怎樣表示?

學生回答:2+1=3。

(5)減法的計算方法。老師:你是如何計算出4-2=2的?學生1:通過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為兩個2,所以4-2=2……讓學生討論。

(6)鞏固練習。進行動手操作,對加法的含義進行體驗。將桌子上的小木棒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學生進行操作,老師加以指導,最后學生進行交流與總結。

篇2

關鍵詞:暗示教學法;美術教學;心理暗示;教學質量

一、暗示教學法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暗示教學法具體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通過思想啟發與學習引導,讓學生正確認知并理解學科內涵。以往,教師在組織美術教學活動時,通常以直接灌輸為主,導致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學習比較被動,美術思維也受到明顯局限。而暗示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手段,所發揮的教學作用更加顯著。教師通過暗示教學,能夠對學生美術思維進行一定程度的啟迪,讓學生正確認識美術學科,深入理解美術內涵,并形成良好的美術鑒賞思維,提高美術修養。因此,美術教師應重視暗示法在美術課堂上的合理應用,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強化學生美術鑒賞思維。

二、暗示教學法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其一,構建美術情境,激發美術興趣。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滲透,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組織美術教學時,需要重視師生關系,加強情感交流,提高美術教師對學生美術學習思維能力培養的影響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春天的色彩”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營造美術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就春天的色彩進行想象和聯想,如春天的草是綠色的,春天的花是色彩鮮艷的。之后,教師與學生就“春天的色彩”進行交流和討論,慢慢引導學生明確“春天的色彩”這個美術主題,并合理進行美術創作。其二,加強美術鑒賞,啟發美術思維。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需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讓學生在鑒賞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美術思維,培養學生美術鑒賞意識,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美術鑒賞,讓學生通過鑒賞深入領會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水墨畫花”的教學時,可以搜集我國在水墨畫方面的經典作品,并在美術課堂上將其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鑒賞水墨畫作品中所蘊含的美術魅力以及所滲透的傳統文化內涵。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根據鑒賞心得與體會,自主進行水墨畫創作,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與創作能力。其三,加強心理引導,端正學習認知。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綜合表現進行心理引導,從而端正學生美術學習思想,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自信,從而自主參與到美術課堂探究活動中。例如,有些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比較自卑,甚至存在一定厭學情緒。此時,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學生。當學生在美術創作方面具有一定思路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建立起美術學習自信,學習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其四,組織合作教學,培養自主意識。美術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在組織合作教學環節,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美術課堂學習中,將美術學習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發揮,從而實現學生美術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例如,教師在講解“你會設計郵票嗎”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郵票的構成要素以及設計思路進行探究與總結。小組合作能夠實現優生帶動弱生,在互助的學習環境下,實現班級學生美術學習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從各個小組設計的郵票作品中挑選出最佳作品,并在班級進行點評和表揚。也可以將學生的郵票作品張貼到主題墻上,為學生提供心理上的激勵,讓學生對美術學習變得更加自信。其五,豐富文化內涵,加深情感體驗。美術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需要將相關的文化內涵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美術繪畫技巧的同時,了解其文化內涵,從而加深情感體驗。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民間玩具”時,可以將民間玩具的發展歷程以及文化內涵滲透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領悟民間玩具中蘊含的文化特色以及美學特征,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結語

總之,美術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重點學科,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學科載體。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功能,重視教學方法的合理創新,根據學生的主體需求實施暗示教學法,通過心理暗示和引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思維,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能力。

篇3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法教學教案

【設計理念】

小數乘整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以上已習得的知識、經驗對本節課知識的構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們在課的設計上力求溝通新舊知識點的聯系,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和轉化。 教材以三峽工程——三峽發電了為素材引入課題,以“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著力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導學生在小數乘法到整數乘法的轉化過程中逐步達成“理解小數乘整數”算理這一目標,最終歸納出“小數乘整數”的一般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小數乘整數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說出算理,明白計算方法,并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環節引導學生能進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意識,。

3.在對算理的學習交流時,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轉化思想,培養數學推理能力 ,規范數學表達。

4.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體會小數乘整數在生活中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運用數學思維方法探索新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音樂、自制答題板。

【教學學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教學手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等數學活動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判斷、比較、歸納、總結等方式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課例前測

班級: 姓名: 等級:

1.直接寫出得數。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縮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擴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縮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擴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縮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擴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縮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豎式計算

25×7= 48×16 =

一、 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我們上什么課?數學課。數學離不開算數這一關,快想想到現在你都學過哪些計算技能?口算是一種吧,……橫式]豎式、簡算。

讓我們做個課前小熱身,快速搶答得數!

21×9=

210×9=

2100×9=

我們之所以答得這么快,是因為這幾道題之間是有規律可循的。

再仔細觀察這組題目及得數,這個規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數擴大到它的10倍,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師: 21×9= 2100×9= 那這兩道呢?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生:也就是說:從上往下觀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師:說的很好,咱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從下往上觀察,你又能發現什么規律?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積也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師: 對,小小計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對我們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齊讀一下:

【設計意圖:導入復習部分的創設意在喚起學生已有的舊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習新知識做思維方式和知識上的鋪墊。】學生探索一下因數與積之間的變化規律,對后面的學習探索留下一點經驗儲備。

二、提出問題

師:智慧能夠創造奇跡。2009年,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效益等諸多方面都聞名于世界。想不想親自目睹下他的風采?(想)請看! [放錄像]

師:誰來繼續介紹一下三峽電廠的具體情況!

師: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

【設計意圖:入情入境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想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把數學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意在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師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可以嗎?6臺發電機組每小時能發電多少萬千瓦時?誰來列式?

58.6×6

三、解決問題:

1、估算

師: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師:我們以前學過整數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來估一估這個算式的結果大約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萬千瓦時)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加強口算、重視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估算意識的培養要滲透在計算教學中,從而為后面學生計算精確值提供依據。)

2.精確計算

師:那么58.6×6?的準確結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學過的各種計算知識,來算出58.6×6的準確結果呢?(給點思考時間)

師:誰來繼續介紹一下三峽電廠的具體情況!

生:(讀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

【評析:形象的情景教學,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同時把數學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師:剛才,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6臺發電機組每小時能發電多少萬千瓦時?誰來列式?

生1:58.6×6

三、 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師: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個因數是小數!

師:對!我們以前學過整數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數乘法。動腦想想,怎樣計算58.6×6?

(生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

師:有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進行小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第二,小組長記錄下你們小組討論出來的方法。第三,每組選出兩名同學準備在班內交流。開始活動!

【評析:當學生發現了對“小數乘法”這個新知識還不理解時,就會產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為“探索者”,把做題的方法弄個明白,于是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就象種子一樣,生長成新的知識,并且這些新知識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師:哪位同學向代表你們小組來交流?

第一種:連加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們的做法怎么樣?

生2:我覺得有些麻煩,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個58.6相加啊?

師:確實太麻煩了。你不但理解了他們的方法,而且還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過,這個小組小數乘法不會做,就想到用小數加法來解決,也動腦思考了!

【評析:“交流”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講出不同的算法給他人聽,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斷,達到互相溝通的目的。我們在這里看到了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溝通,我們還聽到教師的評價不但對生2的質疑予以了肯定,同時也表揚了生1開動腦筋努力探索的解題方法。】

第二種:先×10,后÷10

師:還有哪個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們注意聽,有疑問就問!

生1:×10就是把58.6變成586,按照586×6算出結果,還要再把得數÷10,這就能得到58.6×6的積。

師:對于這種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

生2:你們為什么要先×10,最后又÷10?

師: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象我們小組加減分一樣,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學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沒加也沒減。

師:多形象的比喻!這樣解釋明白嗎?還有問題嗎?

生3:為什么要把58.6×10變成586?

生1:58.6×6不會做,變成586×6,這是整數乘法,我們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師:真是個好主意!這個方法很巧妙。你們組不但會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評析:“學貴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還有問題嗎?”——教會學生善于質疑問難,為實現生生互動創造基礎。同時將這些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拓展了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與學生直接對話。】

第三種:58×6+06. ×6

師:你們小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們把58.6分成58和0.6兩部份,分別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師:大家明白了他們的方法嗎?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想的?

(生2把這種方法又介紹了一遍)

師:你知道為什么0.6×6得3.6,他們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師: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數來計算!

【評析:學生的交流讓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從同學身上學到的許多東西是教科書上所沒有的。】

第四種:豎式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來看看你們小組的方法!

生1:我們列了一個豎式。遮住小數點,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數點加上去。

師:注意到沒有,他剛才做了一個很形象的動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數點!

師:哎!把小數點遮住,他們先算什么?

生3:586×6

師:這個小組也是先把小數變成整數來做的。

【評析:“遮住”雖然學生的語言是稚嫩的,但不難發現,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轉化的思想。教師就是要做一個發現者,隨時注意學生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適時點撥,點燃學生想說、想表現的欲望。】

師: (把第二種方法和最后一種方法同時展示,進行對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這兩個小組的解體思路就是不謀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變成整數來計算的。

師:(指一生)來!咱倆一起合作!把你們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

他們都是,先把58.6擴大到原來的10倍成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誰的得數?

怎樣才能得到原來58.6×6的積呢?

生:把3516再縮小到原來的1/10

師:這句話很重要我把它記下來。

小數點點在哪?

生:點在6的前面。

師:這個小數點可不是隨便點上去的。是把3516縮小到原來的1/10,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紹一遍豎式方法的思路。)

【評析:在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總結思想

師:多清晰的思路!同學們,你知道嗎?剛才咱們在這整個的研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運用了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方法——轉化:把不熟悉的小數乘法轉化成小數加法,或者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用到這種方法,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舊知識來解決。

【評析: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方法如果沒有思想的引領,方法也只能是一種笨拙的工具。在此,學生在經歷了一個數學家發現的過程后,感受到了比數學知識更重要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師:這是我們思考的過程,實際計算時不用寫出來。只需像這樣列豎式計算。

四:鞏固練習

師:我這里還有一道題,你會算嗎? 13.2×4

學生獨立完成,找一名同學講講計算過程!后同桌互相檢查看看對不對!

師:再看這個問題,“26臺發電機組每小時發電多少萬千瓦時?”列出算式!觀察這個算式與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剛才我們做的是小數乘一位整數,這是小數乘兩位整數。

師:試試看!寫在題板上。如果有問題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師:(出示錯題)剛才,老師發現有位同學是這樣做的!你對他的計算過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為這次是乘兩位整數,其實這都是計算過程,都要按照整數乘法計算,不用點小數點。到了最后的結果我們再縮小到原來的1/10。

師:其實呀!我們還要好好感謝這位同學,給我們提了個醒。如果還有錯的也不要著急。就像這樣,先仔細找找原因,再改過來!

【評析: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是難點,學生出錯很正常。老師抓住學生出現的錯誤,讓學生通過交流找到錯誤原因,再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師生共同歸納:計算一位小數乘整數時,先把一位小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轉化成整數,按照整數乘法的方法來計算,然后把結果縮小到原來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數。

五、實際應用:

師: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來看!

(故事內容:老爺爺在賣蘋果,1.5元一斤。小姑娘過來講價:“太貴了,5元錢3斤賣不賣?”,老爺爺說:“不賣!不賣!”)

師:看到有的同學笑了,能不能說說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賣5元錢3斤能多賺5角,老爺爺居然還不賣!

生2:小姑娘不會講價,5元錢3斤,越講越高!哪有這樣講價的?

師:看來不學會小數乘法的知識是不行的。剛才大家都認為老爺爺傻,其實呀,換一個角度想,老爺爺可能并不傻,他不貪圖眼前的小利,講究的是誠信經營。

【評析:擺脫了唯知識的教學,才是以人為本的教學。小故事在本節課里起到了聯系實際,重視應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時無華的話,擁有著一種大教學的觀念,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鋪墊著點滴基礎。可以想象,學生在這樣辯證思想的長期熏陶下,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同時,認識世界、評價他人時不會那么狹隘。】

師:這節課,還有幾個有關小數乘法的問題,以后繼續研究。今天咱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堂堂清后測

班級: 姓名: 等級:

1.直接寫出得數。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豎式計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決問題

1. 一頭山羊每天產奶19.6千克,照這樣計算,這頭山羊10月份可以產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點孔孟之鄉——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萬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約多少萬人?

看了四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法教學教案的人還看:

1.蘇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七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級數學教案

篇4

掌握加法驗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在原豎式進行驗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堅式計算例3:809+3764

3.豎式計算,把例3中兩個加數調換位置相加.

4.計算下面各題,然后再調換兩個加數位置相加,從中發現什么?

使學生明確:調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5.同桌同學編題練習,說一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使學生明確:用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計算,可以知道原來計算得對不對.

教師說明:為了使我們知道計算是否正確,就需要檢驗.我們可以調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如果兩次計算結果一樣,說明我們計算的正確,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驗算.板書:加法的驗算.

今后我們進行加法計算時,要用這種方法進行驗算,養成好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

(2)教師板書豎式,并注意鞏固計算法則.

(3)提問:要檢驗加法算得對不對,怎樣驗算呢?(啟發學生說出驗算方法.)

(4)要求學生根據上面的結論調換加數位置并列出豎式計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5)引導學生比較兩次運算的結果.指出:如果兩次運算的結果相同,說明計算正確;如果兩次結果不同,則需要重新計算一遍.

在驗算時,要注意調換加數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結果.

2.認識用原式進行驗算的方法.

(1)向學生指出:在題目沒有要求驗算時,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把每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數與計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師口述利用原豎式從下往上的驗算方法.

3.教師小結加法的驗算方法及要求.

驗算加法,可以用調換加數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檢驗,也可以利用原來豎式從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檢驗.

做練習的時候,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題目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

4.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三)全課小結

教師明確:今后做練習時,要養成驗算的好習慣.題目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要自覺地驗算,可以在原豎式上驗算.

隨堂練習

1.新華書店運來一批故事書,賣了326本,還剩547本,運來了多少本?

2.學校體育組購進27個足球,購進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個,購進小皮球多少個?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適的數.

5.在下面同樣的圖形中,填上同樣的數字.

布置作業

篇5

關鍵詞:預習環節;學習討論;反饋檢查

學案式教法與小組合作的教學管理模式盛行已久,研究成果也頗為豐碩。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引導下,學案式教學和小組合作成為了我校教改時凸顯的兩種重要形式。在教改過程中發現兩類方法完全可以相互配套,嵌入式地融合為一體,而且這種嵌入式的學案教法,既體現了學案教學以老師教變為學生被引導著學的特點,又結合了小組合作組內互助自助的優點,使數學課堂變得和諧、高效。在運用的過程中,我遇到過瓶頸、感到過迷茫,逐漸積累了自己的一些經驗。

新教法并不意味著與傳統課堂教學大相徑庭,而是摒棄落后的,結合先進的在融合中改進。所以,嵌入了小組合作的學案式教法,仍然要追求預習引入、學習新知、運用知識、反饋檢查這幾個教學環節的高質量和高效率。而運用這種教法時,這幾個環節的處理可以變得更加游刃有余。

一、預習環節――因課而異各不同

預習環節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因此,預習效果的優劣可以說直接影響教師導入的效果,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但預習環節的設置也曾經給我帶來過不少的苦惱。提前預習,學生或者很主動,但不遵守要求,難以克制的求知欲使學生把完成全部學案當成課前預習,有時帶著錯誤的理解去聽講,想轉變已經形成的錯誤認知,難上加難。還有一部分學生完全不預習,使課堂上的預習層次參差不齊。而不預習的話,就必須留出幾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自學預習,降低了課堂效率。

于是,我們發現,預習并不能一刀切,每節課都做,要因課而異,各不相同。

1.概念性知識提前預習

概念性的知識,比如,代數中的有理數、一元一次方程和幾何中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定義以及數理統計中的樣本、中位數等。這些內容的學習完全從定義出發,學習時要把握定義,定義的理解和運用就是一節課的重點,這時就要布置知識性的預習作業,比如,要求閱讀課本某頁,找出相關知識點。

如:立方根(一)教學時的預習引入環節:

閱讀自學

(1)計算

①33=_________。②(0.1)3=_________。③求出1~10的立方。

(2)要制作一個容積為27m3的正方形形狀的包裝箱,這個包裝箱的邊長應該是多少?

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x的__________等于a,即x3=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__________或三次方根。記作“ ”,其中a叫__________,3是__________。

求一個數的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

這樣的預習設置,給了學生預習的方向,而且對于這樣的概念性知識,教師在預批作業后給學生展示的空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類比學習時,預設學習框架

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很多是研究結構相似,針對不同的特點再得出各自的性質,因此,類比學習經常出現。而類比學習時,只要給學生預設類比的學習框架,引導預習就可以了。

如:實數的教學預習環節的設計:

閱讀自學

(1)復習引入

①寫出有理數的分類。(兩種)

(2)使用計算器計算,把下列有理數寫成小數的形式,你有什么發現?

歸納: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形式。反過來,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也都是_________。

這樣的設計,是學生以復習為預習,明確了學習的框架之后,為自主探究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學習討論――合作交流興趣高

學習討論獲取新知是數學學習的關鍵環節。小組合作在這一環節的作用體現得更為突出。因為許多數學學習都是依照猜想發現―證明猜想―運用結論的研究過程完成學習的。那么,學生的自主猜想和證明猜想,就要以積極觀察為基礎,在大家集思廣益、去偽存真的過程中才能探究出真正的結論。所以,學案設計時要注重結構,適時引導,結合學生的探究能力架設問題,最重要的是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學生因為學習需要而投入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中體會收獲、體會快樂,從而互相促進學習。

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的探究環節設計:

自主探究

探究一:

(1)如圖,如果ABC≌DEF,試找出其中相等的線段和角。

(2)如果ABC與DEF兩個三角形滿足三條邊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即AB=DE、BC=EF、AC=DF、∠A=∠D、∠B=∠E、∠C=∠F這六個條件就能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嗎?

(3)ABC與DEF兩個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如果只滿足上述六個條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呢?

探究二:

(1)ABC與DEF滿足上述六個條件中的一個有幾種情

形?滿足上述六個條件中的兩個有幾種情形?

(2)現任意畫一個ABC,再畫DEF,使ABC與DEF滿足上述六個條件中的一個或兩個,你畫的ABC與DEF一定全等嗎?試一試

探究三:

(1)滿足上述六個條件中的三個條件,能保證ABC與DEF全等嗎?我們可以分情況討論,有哪幾種情況?

(2)我們先探究兩個三角形三邊分別對應相等這種情況。

(3)將三根木條釘成一個三角形木架,這個三角形木架的形狀、大小就不變了,你能解釋其中的道理嗎?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依照從定義性質出發(先符合六個條件)到以簡化條件為目的的猜想,再到證明猜想,去偽存真的研究思路,通過探究自主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這一設計中,學案中的問題起到了引導學習的作用。小組合作時學生各抒己見,通過猜想和畫圖驗證,最終得出結論和否定錯誤猜想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才能保證運用的準確。

三、反饋檢查――分層布置效果好

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但不同的學生接受程度和學習效果不同,在組內發揮的作用和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同。所以,在反饋時,要設計分層練習,以解決學生吃不到和吃不飽的學習矛盾;在小組合作評價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合作意識。

這就要求,課前設計反饋檢查練習時要重視基礎,習題選擇上要具有典型性、量力性、針對性和梯度性,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但要區別對待,盡量接近中考題型的難易比例。努力做到弱生保底、優生拔高。根據反饋檢查的結果確定學生掌握情況,個性問題組內解決,共性問題在下節課的復習環節中解決。

篇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7-0041-02

【Abstract】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ust b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goal, emphasis on mathematics knowledge should be combine with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cas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Key words】Case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Study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高等數學是高等院校一門核心基礎課程,也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基礎課。它所提供的思想方法、理論知識不僅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的重要工具,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專門人才。所以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過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突出數學知識與相關專業知識的結合。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數學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選擇適合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案例教學法就是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它要求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為中心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高等數學中的案例通常是指與教學主要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例如,在講授最大值與最小值這一節時,可以考慮高射炮射擊目標的最高點,或者考慮T型通道等這些實際問題作為案例進行引入。所以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中可以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

一、目前高職學院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對于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工作中需要具備的數學能力有:①用數學理論和方法理解專業課中的概念和原理的能力;②用數學知識借助于計算機和數學軟件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專業問題的能力。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仍然較傳統,教學過程常常以老師為中心,圍繞教材,從概念到定理,從定理到公式及習題演練,解題技巧等,知識體系是完美和嚴密的,但忽視了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和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造成高職院校數學課教學的現狀是:

1.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現在,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解數學題,卻不能用所學數學知識、數學方法去解決自己專業中的實際問題,把數學看成純粹的基礎課來學習,只是以一種考試過關的心理來學習。作為高職學院的數學教師,有學生問我,學數學有什么用。學習高等數學目的不明確。

2.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眼高手低。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學生數學基礎差等原因,縮減了高等數學課時,教師認識或輔導不夠、學生自身對高等數學的誤解等,造成學生的計算水平低。同時課上信息量大,課下不能及時鞏固,學生印象不深刻,導致教學效果差。

3.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整體不高

首先,高等數學是一門理論內容抽象、概念多、計算量大,而高職學生數學基礎差,用傳統的注重理論教學的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另外,高職院校學生不僅數學基礎普通低,而且學習方法還停留在高中階段,在學習高等數學時明顯感到吃力,這時教師如果沒有做好引導過渡工作,不注意教學方法,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他們會越來越抵觸高等數學,越來越討厭高等數學,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直至完全放棄高等數學。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篇7

【關鍵詞】中學教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思考

中學傳統的學科教學是以掌握理論知識為目標,以“滿堂灌”和“大運動量訓練”為基本方法。顯然,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法是不適應信息技術教學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以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面對新的教育環境,改變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在中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二是直接知覺為主的教學法:常用的有演示法,參觀法;三是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練習法。

針對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沒有現成的模式,教師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應有的作用,實施創新性教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教師就必須自己設計有效的教學模式。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可分為:信息采集式任務、信息處理式任務和綜合型任務。比如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直接獲取。如Internet的歷史、什么叫寬帶,TCP/IP協議是指什么等等。這樣的任務是信息采集式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并通過所獲得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又如讓學生在word中制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在excel電子表格中將考試成績進行統計,這些都屬于信息處理式任務。在布置信息處理式任務時可根據情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如在學生掌握了電子表格數據輸入的基本方法后,直接給學生提供未作統計的考試成績表,然后由學生自行完成統計工作。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內容的教學結束時,作為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于“動畫發展史”的知識制作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于“動畫發展史”的知識,也包含了信息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二、“問題-發現”教學法

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照葫蘆畫瓢”。按照教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啟發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并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加強發現學習。傳統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問題-發現”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有關問題,從而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嘗試過程來發現知識,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以掊養學生提出問題的和探索發現能力。它強調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

例如,在EXCEL教學過程中,數據的統計為教學難點之一,我們可以以一份工資表為例,提出問題:如何得到第一個人的工資?學生會采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迅速得出結論,推出求總的第一個方法,即使用傳統方式,將求和的項依次累加得到結論。之后,再提出問題:若這份工資表中數據項較多,如有20項,要將20項進行累加,采用剛才的方法是否太繁鎖?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找到工具欄中“∑”圖標,它代表“自動求和”命令,完成操作,此時得到求和的第二種方法。當學生掌握了第二種方法之后,及時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許多現成的函數供我們使用,這些函數就放在命令中,并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嘗試得到第三種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并非讓學生“接受學習”,而是提出問題,啟發學生不斷地探究、發現,從各種特殊事物中歸納出方法與結論,并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

三、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又稱“結構式分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能力、先備知識、性別等相關因素,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勵,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從中建構自己的知識,不僅達成個人績效,提高學習效果,也完成整個小組的共同目標。其間學生可以不依賴教師,依據學習目標,獨立尋找相關資料,自己閱讀與分析后,通過小組之間的互動、分析討論,從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進而建構出個人對于學習內容的系統知識。因此,“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一種有結構、有系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面向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

篇8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教學時重點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要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計算中同樣適用;二是要學會思考在小數乘法中怎樣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在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適不適用之前,讓學生先復習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巧妙地揭示新的研究內容,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實現師生互動,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每行中左右兩邊算式之間的關系,從而順利地把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里來。在探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時,因為運送的是兩種貨物,收取運費時可以兩種貨物分別算,再加個總賬;也可由貨物的總噸數直接算運費。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同樣適用,前一種算式用乘法分配率就可將其轉化為后一種計算起來很簡便的算式。這樣安排一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好數學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生活;二來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思考、發現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同樣適用這一過程,可以逐步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以及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在鞏固運用知識時,我設計了兩類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的運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將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類推到小數乘法的這一過程,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2.通過學習使學生比較熟練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知識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2.能選擇簡便的、合理的方法進行小數乘法的計算。

教具準備:電腦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已學過哪些運算定律?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讓學生舉例說明怎樣應用這些定律使計算簡便。(注意學生舉例時所用的數。)

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為學習好本節課的內容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應該填>、<還是=?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生齊說:等號!

師:這么肯定嗎?我們一起來驗證,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學生動手做,教師巡視,然后說出驗證結果。教師填上“=”,請學生觀察每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第一組算式是用了乘法交換率。

生2:我發現了第二組算式是用了乘法結合率。

生3:我發現第三組算式用了乘法分配率。

師:誰能把他們的話概括一下?

生4:在小數乘法中,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

師:這個發現到底對不對,我們不能就這樣草率地下結論,得需要經過大量的驗證才行。我們再來舉出一些這樣的乘法算式例子,來驗證我們的發現到底對不對。

在小組里舉例驗證,再在班內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教師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教師引導學生猜測— 發現 —驗證,這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學習某部分知識首先要教會學生學習探索的方法。

這是這節課我們要弄清的第一個問題,究竟怎樣用,才能使計算簡便呢?我們來討論下面的題目。

(二)應用

1.電腦出示一張運貨單。

你能提出什么關于運費的問題嗎?

學生提問:

(1)將63噸大豆從重慶運到涪陵,需要運費多少元?

(2)將137噸玉米從重慶運到涪陵,需要運費多少元?

(3)將63噸大豆和137噸玉米從重慶運到涪陵,需要運費多少元?

學生經過思考會發現:前兩題很簡單,以前會做了。請學生簡單說一下算式,然后轉入對第三個問題的分析。

2.問題:將63噸大豆和137噸玉米從重慶運到涪陵,需要運費多少元?

(1)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比賽誰找的方法多。

學生有購物付費的生活經驗,及整數乘法分配率的知識經驗,上課時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大部分學生很快找到了兩種解題思路。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通過互學互幫,主要讓學習略顯吃力的、只找到一種解法的學生理解另一種解法的含義,為下一步的探究活動做準備。

(3)學生代表匯報各自列的算式,及這樣列式的理由。

生1:我先分別算大豆和玉米的運費,再把它們加起來,我是這樣計算的:

4.2×63+4.2×137=264.6+575.4=840(元)

生2:要求供需運費多少元,首先要知道貨物的總噸數和每噸的運費。我是這樣計算的:

4.2×(63+137)=4.2×200=840(元)

(4)請學生評論:針對剛才這道題,那種解法更簡便,為什么?如果我是按方法1的思路列的比較復雜的算式,那該怎樣簡算呢?

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方法2,因為先算63+137會出現整百數,很好算。如果按方法1的思路列的比較復雜的算式,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變成像方法2那樣的式子,就好算了。

3.你能仿照整數乘法中,類似題目的簡算方法來計算這道題嗎?試著做一下。

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

0.25×6.38×4

提醒學生仔細觀察題目,找準特點,做到每一步要有理論依據。

學生獨立試算后展示計算方法,并敘述理由。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13頁:

(1)第7題,這是一道應用乘法運算律填空的練習題。練習時,讓學生先獨立填寫,再交流,說明填空依據,加深對乘法運算律的認識。

(2)第8題中的兩個小題,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做,集體交流。訂正時,說明每道題中什么地方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說一說,交流學習所得,對于掌握本部分知識有一定幫助作用。

五、作業

教材第14頁第8題的剩余題目。

課下作業對于學生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所學有一定幫助作用。

課后反思:

這堂課,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認真觀察,積極動腦,互相探討,終于發現并領悟了新知識,學生學的輕松,滿足了他們成功的欲望。

篇9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90~93頁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小數進位加法,教材選擇了現實生活中選購帽子和手套的事例,設計了兩種帽子、兩種手套,給出了各自的價格,提出了“買1頂帽子和1副手套共需要多少元錢”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帽子和手套,并嘗試計算需要的錢數。教材呈現了學生討論選購方式的情境圖,然后分兩個層次給出學生選擇、計算、交流的過程。本課的情境設計均采用了小數進位加法中選購帽子和手套的事例為情境展開研究,通過選購不同的物品進行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研究,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知識經驗都很近,易于學生探究新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選擇合適的信息提出進退位加減法問題,理解并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進行小數進退位加減法計算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提問題,嘗試計算、解答,最后總結并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小數進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兩分鐘由我來主持,

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整數加減法嗎?今天讓我們一起再復習一下吧!出示算式658+279,集體計算,指名板演,并說出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整數進位加法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復習已學過的進位的整數加法,為這節課繼續學習小數的進退位加減法做準備。】

二.嘗試小研究

課上嘗試小研究

冬天到了,星光飾品店新進了一些帽子和手套,價格如下:

1、如果要選擇一頂帽子和一副手套,你會從中會選擇哪種帽子和手套呢,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

2、你選的這頂帽子比手套貴多少元?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小組互助合作

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組長要給每一個成員發言的機會。當組內有不同意見時,要組織好討論,并及時記錄討論的結果,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可以進行思維的碰撞,獲得多種多樣的理解。從而開拓思維,激發他們合作、傾聽、欣賞、評價的興趣。】

四、班級展示提升

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小組進行匯報,其他組傾聽、補充、質疑。

互相糾錯。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可以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知識清晰明確。】

五、教師點撥

課前嘗試小研究點撥:組織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課上嘗試小研究重點點撥:

1、小數加法的結果末尾有0怎么辦?(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2、小數送減法中,被減數百分位上是0怎么辦?如45.8-10.35。

3、小數加減法中為什么要小數點對齊?

(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法一樣,小數加法中的“小數點對齊“就是整數加法中的”相同數位對齊。)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嘗試進行總結交流,加深對獲取知識點認識,通過與前面學過的知識點比較、拓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教師適時的點撥、總結,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讓學生對關鍵知識進一步深化。】

六、挑戰自我。

基礎題:豎式計算

24.39+40.78=

31.83+49.97=

10-0.95=

18.24-13.56=

提升題:

拓展題:

課本91頁5題。課本93頁5題。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和彌補教和學中的遺漏或不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安排此組練習,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七、反思梳理: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篇10

【關鍵詞】按摩專業; 視障學生;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9-0075-02

截至2005年底,中國省、地、縣三級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有1044個,達到中等學歷的職業教育機構有158個。①雖然近30年來,特殊職業教育得到了大力發展,但起步晚、基礎薄弱,殘疾人職業教育一直在探索中調整和發展,尤其是在教學方法方面都是邊實踐邊摸索,沒有現成的規律可循。筆者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發現按摩專業中,只有在了解盲人的生理特點基礎上,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1正確認識盲人的生理特點

1.1盲人聽覺功能有所增強: 因為視覺障礙,盲人更注重聽覺信息,形成較高的聽覺注意力;對聲音信息的分析也更加細致,達到較高的聽覺選擇能力。如盲人運動員借助領跑員的聲音引導進行賽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樣的生理特點。

1.2觸覺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 由于盲人積極、主動運用雙手,他們的觸覺感受性要比普通人高。盲人依靠觸知覺分辨物體的各種不同屬性,如大小、形狀、溫度、光滑度、硬度、方向等。通過觸摸,盲人可以對客體形成較為完整的表象。②因此,在教學中應提供較多機會讓盲生觸摸各種物體,便于其認知過程的運用。

1.3空間知覺的形成: 盲人依靠聽覺、觸覺、嗅覺等可以認識物體的空間關系和自己在空間的位置,形成空間知覺并指導自己的定向運動。有些盲人雖然看不見,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礙物時會繞開,好像看見一樣,人們稱這種能遠距離感知障礙的現象為“障礙覺”。

2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和解析

基于以上對盲生的了解,教師在課堂中除了常規的講述、操作之外,應廣泛采用觸摸法、任務驅動法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主、探究式學習,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實踐教學與實際崗位的零距離。

觸摸法

這是盲人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實操課中必須要用到的一種方法,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觸摸法可包括模型觸摸與實體觸摸。

【舉例】 實體觸摸:骨性標志

古人云“百聞不如一見”,而對盲生而言“百聞不如一觸”,如上解剖課時,教師講解股骨大轉子的位置為髖部最外界的骨性標志,學生難以理解,若直接在人體上觸摸,學生會恍然大悟。對盲生而言,模型是代替標本最好的模具,模型具有耐觸摸、不易損害的特點,對于盲生的“粗手粗腳”尤其適用。

殘健結合,分組教學法

這是一種能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量大、時間緊湊的課堂中可以運用。

【舉例】 如穴位教學

在短暫的課堂中要教會每一位盲生點穴,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而這種方法往往被專業教師采用。教師將一名低視力學生(組長)與1~4名全盲的同學安排為一組。教師先在組長身上指點,再由組長分別指點組員,這種以點劃線、以線帶面的教學方法能產生高效率的課堂。

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使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這種方法被廣泛采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和善于溝通的職業素養,最大程度提高殘疾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職業能力。

【舉例】 任務:找到橈骨、尺骨

問題:怎樣區分橈骨和尺骨?

如上解剖課時,教師先提出任務要求,學生以一個團隊共同去完成他們的任務,尋找橈骨和尺骨,就像在一堆積木中尋找想要的那個,學生興趣很高,這樣的方法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這是橈骨,那是尺骨要有效的多。

任務教學法實際上是盲人主動觸摸的過程。盲人通過觸摸了解了骨的結構、肌的外形、血管的走向及內臟的位置等,但不同的教學方法往往導致觸摸的結果大相徑庭。筆者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兩個平行班級中,一班用分組教學法,學生被動觸摸;二班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學生主動觸摸,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分組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法教學比較

從上表不難看出,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果優于分組教學法,其根源為主動觸摸與被動觸摸的差異。分組教學法首先是教師講解,然后學生分組觸摸標本,按照教師要求觸摸相應結構(被動觸摸),這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法能較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任務,即橈骨或尺骨標本,自己研究(主動觸摸),然后帶著疑惑進入教師的講解和歸納。當然,上表所示任務驅動法教學耗時長,因此,教師可根據盲人學習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其觸摸,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情景模擬法

所謂情景模擬就是指根據被試者可能擔任的職務,編制一套與該職務實際情況相似的測試項目,將被試者安排在逼真的工作環境中,要求被試者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舉例】 情景模擬按摩診所場景

筆者親自目睹《頸部拔伸法》公開課的教學,開場中教師就運用了情景模擬法,模擬按摩診所中一些錯誤的操作,從而引出正確操作方法,即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情景模擬,學生對這堂課的內容記憶深刻。

除此之外,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學生還喜歡一些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分層教學法、演示法等。當然,還有部分教學方法在特殊職業學校按摩專業盲人教學中應用較少,如項目教學法,如何結合實習實訓特點和學生特色,建立有效項目,運用項目教學法也是按摩專業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