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自我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10 17:22: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自我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自我總結

篇1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習慣養成重于一切

一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工作中的首要任務。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3、做到“三個一”,胸離座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要“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言。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范,不敷衍老師。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筆者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現在的一年級學生,較前些年的學生識字量和認識問題、接受問題的能力相對提高了很多,教師應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能幫助學生提高識字量和理解寫作的水平。一年級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拼音和識字。在學拼音時運用形象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識字時,運用古代的造字法幫助學生識字。提前教會學生查字典,運用字典學習拼音、字詞。

學完拼音后,讓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學習寫作,想什么寫什么?拼音、漢字都可以。一學期末,大部分學生能寫出100多字通順易懂的所見所聞了!

四、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的習慣

篇2

總結這個學期我表現一般。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作業方面: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回家作業速度加快了許多,基本做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二、課堂聽講方面:

舉手的次數增多了,特別是在語文課上,朗讀也更加的生動了,有感情了。作文方面也有所提高了。

三、不足方面:

我經常心情不好,覺得做作業非常麻煩,于是就做不好作業,正確率不高。靜不下心來,自習課上經常說話,便利貼上少不了我的名字,我感到十分內疚,即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別人。

我對以上方面好的繼續保持,不足方面的立刻改正。請老師和同學監督我。

小學生學期的自我總結二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回首這半年的點點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頓生了許多感觸。這半年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在過去半年的內,通過不斷地學習,我收獲了很多。

時間就是這么無情頭也不回的向前走著,而我們卻在為了不被它丟下死命的追趕著。是的,誰都不想被時間丟下。而我們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一點的成長。而美好的純真隨著風雨的磨滅化成了成熟。或許這正是成長的代價。回想自己還是考生的那段日子,顯得是那么的遙遠。我在憧憬中懂得了來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醞釀已久的真理;在收獲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后又不盡然……原來過去所見所識都是那么的偏見而又膚淺,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間幻化成無知和可笑,我想誰又不是這樣的呢?或許在以后也回嘲笑現在的渺小……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出勤情況:請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課希望下學期爭取做到全勤本學期沒有遲到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孩子,而通過學習生活和這半年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使我養成了獨立性,不再嬌生慣養,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面對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的時代,面對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我認為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以資本為最重要生產力的資本家的時代將要過去,以知識為特征的知本家的時代即將到來。而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中國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

首先,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

其次,要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是她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具有很高的價值,應認真完成。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復習。另外,積極閱讀有關書籍和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系,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抓住點滴時間學習一些其它專業領域的知識,知識總是有用的。

篇3

本期共有64名教師積極參與自我課堂展示活動,共展示114節,涉及11個科目。我們采取由教研組長組織,每位展示教師精心備課,制作課件,自覺展示的形式。這次展示課活動,基本上反映了各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情況,同時也體現了骨干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效果,使我們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校教師學習實施新課改精神的教研教學現狀。具體總結如下:

成績方面:

1、展示活動體現了可貴的教學精神。

無論是教研組成員還是展示教師從思想上對這次活動都十分重視,每個人都積極認真地準備,注意發揮集體備課小組的智慧,在備課時體現了虛心的精神;認真參與展示活動,在自己的課堂中展示了勇于摒棄、大膽實踐新理念的精神;積極地聽課,發揚好學的精神;認真地評課,表現了真誠的態度。在這次展示課活動中,有許多骨干教師積極指導被培養教師,合作備課、聽試講、集思廣益,這樣不僅對教師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同時也培育了新課改中最需要的合作研討精神。

2、大膽落實《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

新課程改革給每位教師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間。在這次活動中,許多教師都自覺轉換角色,努力將新課程新理念落實在自己的教學當中。具體體現在:

一是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老師們在上課時十分注重用自然親切的教態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的語言潛移默化地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更有利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二是課堂上更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到師生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再有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如語文課的互相評讀、興趣閱讀,數學課的玩中學、學中玩,算法多樣化,以及其他的游戲促學等,把學生納入雙向、互動的學習活動之中,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不斷肯定與鼓勵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各個層次的同學更多地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究的人文素養。

三是教與學形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僅出現了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與學方式,而且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課堂上積極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意學生讀有所悟意識的強化和能力的培養,關注個性體驗,使得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自主相得益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學生樂學、會學,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是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前布置學生圍繞學習內容自己動手搜集資料,注意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實驗發現、讀書討論、交流辯論、剪拼畫組,有的教師還積極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觀察、測量、比較,在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中學習知識,品嘗到學習的快樂。課外作業設置注重形式多樣,自主選擇,實踐性強,讓作業成為快樂。

五是注意拓展延伸,體現了開放的大教學觀。一是注意課內外的相關知識鏈接與拓展,既豐富了教材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無限延伸;二是注意溝通課堂與生活,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增加了趣味性,也體現了課改精神。

六是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語文的讀書寫字習慣,數學的計算解答習慣,都成了課堂關注的基點。

3、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輔助課堂教學。

絕大多數教師都利用了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使抽象的文字、概念、知識變得直觀、易懂、具有趣味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的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積極準備了教具,制作了形象的頭飾圖片及實物等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效果。

4、加強展示課評估,落實展示活動的實效性。無論是一節失敗的還是成功的展示課,應該說對我們都是有益的,成功處見經驗,失敗處看偏差,因此我們都開展了以教研組為主的研究活動。個人說課、大家評課和進行個人教學反思是本學期展示課的主要評估方式。這樣就避免了以往草草收兵和展完了事的不利做法,促進了展示教師備課能力、評課能力、上課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初步構建了“實踐——反思——再實踐——提高”的良性循環機制。

存在問題:

這次活動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一是個別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欠準確,沒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二是部分教師對《課程標準》中新理念的理解還不夠準確、不夠透徹,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或是對新理念的認識有偏差,有些課目標盲目追求全面,內容過于龐雜,上成了“大雜燴”,反而效果不好;三是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有些教師語言不夠生動,缺乏感染力,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提高。四是有的教師學了新理念,丟掉了原來非常優秀的教學機智、教學方法、教學風格。

針對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些老問題和

新困惑要引起注意,以下幾點非常需要我們進一步商討和改進:

1、忽視了板書的直觀演示和提綱挈領的作用。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是運用課件代替板書,其實這是不對的。大家一定注意到你在課件里的板書設計根本無法代替真正的板書設計,真正的板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當堂知識的學習思路,強化知識點,總結學習內容等,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和語文課,更需要美觀而實用的板書。

2、急躁心理導致的形式教學:在現在的課堂中,我們常常看到“滿堂問”“滿堂說”的現象,學生往往還正在自學、正在讀書或正在討論,老師就指名“你問”“他問”“大家問”“你說”“他說”“大家說”,學生起來發言不理想,老師又開始引導重新從頭學習。這樣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浪費了時間。倘若這樣循環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3、開放整合和學科特征。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現在的課堂上,教師們都非常注意充分體現這一點:課外資料、圖片等大量的資料走進課堂,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是自主發現、探究的過程。但忽略了學科的專業主體,一節課大量的時間游離于課本之外,有筆墨倒置的嫌疑。新課程教學中提倡學科的整合,仍要以學科學習目標為依據,為提高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服務。

4、多元解讀與解答和價值引導。課標指出: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不等于教師要放棄價值引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可能出現偏差,這是真實的,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教師不能因為要尊重學生而無視這種偏差,很隨意地對發表見解的同學都加以肯定,而應該把這種差異及時地轉化成新的教學資源加以運用,在交流、對話中形成正確的認識和情感。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見解,但還要讓他們明白誰的做法最好、誰的認識正確,哪種做法簡便而有價值,不能把尊重和鼓勵之間畫上等號,更不能認為這樣全盤肯定就是鼓勵,就是尊重。

幾點建議:

1、我們個人的基本業務素養提高要從鉆研教材做起。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要把枯燥無味的知識上成使學生樂學的趣味、生動課,需要鉆研教材。要想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是能駕馭教材,靈活使用教材。有的課為什么思路不清晰?為什么重難點不突出?為什么容量不恰當?為什么既定目標達不到?反思一下,我們會發現根本原因是對小學階段的1—10冊教材沒有融會貫通,不能準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更談不上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所以我們還是要從鉆研教材入手,從整體上把握小學階段的知識能力結構,從而不斷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逐漸讓個人業務成熟,專業精通;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理性反思,準確領悟新課改理念的實質,積極投身新課改大潮錘煉自己。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舞臺,也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工作不再固定于一兩種現成的模式。因此,我們必須一方面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大膽探索,嘗試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合理的教學策略。另一方面在教學工作中隨時進行反思和研究,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新課程、新教材的理解,用新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學習和創造,多想想我們原來的方法哪些是值得發揚的“經驗”,已經被證明了是先進的、符合新課改精神的;哪些是必須革除的“弊端”,避免盲目地認識和實踐,踏踏實實糾正自己認識和實踐中的偏差,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不要人云亦云,特級教師孫建峰說得好“仿我者死,學我者生”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更不要“課改一來,原來的全改”,把原來那些優秀的方法都徹底拋棄了。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具有自己思想的人,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教師!

3、盡快完成新課改實施中的角色轉換。一方面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成為一個學習者。其次要學會當一個合作者,變孤軍奮戰為集體戰斗,積極落實集體備課制,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準確把握新教材、駕馭新課堂的能力,增加實施新課程的效果。三是做一個研究者,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至力于改變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課堂上我們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主人和課堂的主體的思想觀念,實現角色轉換,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從權威者向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伙伴轉變。并盡快適應這個角色的要求,熟悉角色的“業務”。建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伙伴關系,善于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激活課堂,變解答問題為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讓有效的自主學習成為基礎與前提,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身臨其境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知識的生成與發展,從而實現基礎階段基礎學科的目標——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基本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培育熱愛學習、樂于合作、樂于探究的情感,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篇4

一、主要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

1、嚴格執行了學校工作計劃和本室工作計劃,堅定不移地貫徹上級教育教研精神,以新課標為指針,發揮教研在教學中的先導作用,積極為我校教學質量的進步進言獻策。初步確立了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思想,教研格局因而也初步形成。

2、領導并指導各教研組開展工作,加大了對教研組長的管理、培訓工作,落實了組長工作例會的具體內容并全程跟蹤督促實施,切實保證了會議精神的嚴格執行。

3、深入推進了每周四教研活動日的活動,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質量,注重了實效,做到了活動事先有籌劃,有準備,有書面安排表;活動中有考勤記錄,有活動過程記載,有活動結果反饋等,每位教師由原先的被動變為了主動收集材料在會上交流,并各抒己見,真正開成了具有學習研討性價值的會議,堅決杜絕了不開臨時性的會,不開無計劃無準備的會,不開無針對性不能解決問題的會,不開搞形式走過場邀功請賞的會。

4、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匯報、交流課以及各科教學觀摩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師深鉆教材,改進教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的良好局面。教師的聽課行為也變成了一種自覺和渴望。查閱教師交回的由教研室制作下發的《學校聽課記錄》,便不難看出,老師們的聽課次數增多了,評課能力增強了,這難道不是一種教學水平提高的間接反應嗎?

5、高質量地組織完成了本學期月考、期中考等試題的擬定、制卷印卷工作,有效地對學生特定階段的學習進行了檢測以及同時對教師相應階段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評估,并促使部分教師及時調整和改良教學,為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充當了指揮棒的作用。

6、認真完成了學校第二屆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從比賽方案到比賽進行到評比程序,都進行嚴謹規范,客觀公正的評審操作,為我校發現、挖掘、選拔并培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找準了對象,為我校的持續穩定、快速長遠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7、不搞封閉性的教學研究,密切注意全國各地的教研教改信息,周密安排我校教師外出參加上級教研活動,從而準確把握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脈搏;在教師外出教研乘車方面,堅持做到花小錢,辦大事。從老師們期末交來的《教研總結》來看,普遍反映有一定收獲,能提高自身課堂授課能力和教學效益。

8、加大了對實驗班的研究管理工作,以抓課件制作為切入點,以盯常規教學為支撐點,以教學業績是否領先為突破點,以是否圓滿完成學校各項工作為考核點,把實驗班辦成我校教育教學的領頭羊,從而引領我校向前發展,大力加快我校向品牌學校邁進的步伐。

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少數教師對待教研的觀念還要切實扭轉,要使其深刻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與認真進行教研的必要性,也要使其認識到學校的發展與通過教研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性,只有思想認識提高了,才能有效的執行和開展一切工作。

2、由于學校現實發展需要的局限,有些教研工作尚需為其它部門工作讓路,專心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的空間較為狹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民辦學校生源不穩定下的教學質量的整體進步。

3、有些教研資源的相對匱乏也影響著教研工作的進行和開展。

三、今后發展思路及淺層思考

1、深入闡釋并灌輸校本教研思想,進一步打造適合我校的教研格局,積極完善適用于我校的教研制度,以教研推動教改,以教改提高質量,以質量謀求發展,以發展孕育品牌。

篇5

   

21世紀,不再是遙遠的召喚。我們正在踏上新世紀的門檻。21世紀的生活,并不單單只在時間上突然降臨,它是人類曾經有過的長久的憧憬,它是我們對于未來生活的苦苦構思的展開。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完整人格培養、個性充分發展,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向。實行素質教育,創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培育學生完整人格,這是班主任肩上責無旁貸的重任。我認為,班主任在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嚴格管理,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小學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學生自我管理的意義。

   

所謂"小學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學生自己主動采取的用來控制和協調班集體、小組、個人以及各種環境、物質因素的行為。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1、實行小學生自我管理是班集體教學的基本要求。自從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提出"班級授課制"的集體教學形式以來,世界各國的各類教學活動基本上都采用了這一形式。集體教學的優點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處是難以顧及到集體中每一位成員的具體情況。自我管理是小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彌補了集體教學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說,班集體教學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小學生的自我管理。數十名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師幾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導全班的每一位同學,發揚主人翁精神,個個都成為班集體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者,班集體方可能成為健康完整的有機體。

   

2、引導小學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從根本上說,兒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內外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引導小學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內部因素發揮積極作用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

   

3、引導自我管理,可以培養兒童獨立的個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著無比深廣的含義。怎樣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備現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結構,還應該具備獨立完善的個性的人才。"獨立"不僅指不依賴父母,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書本,具有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有效地實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兒童認識自我,了解他人,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培養"社會化"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生自我管理的引導。

   

班主任除了要鍛煉自己的班級管理能力外,還應該善于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1、強化小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自我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于小學生自我服務,行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兒童發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

   

一方面,我們要對"小太陽"們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我在朝會、少先隊活動中宣傳"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舉行各類小競賽激趣,強化意識。課外,我又主動與家長聯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保證了學校、家庭、社會影響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就強化。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于遵守紀律,樂于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于為集體服務。只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那么究竟該如何調動積極性呢?基本的途徑是給予正面強化。例如我實行了每周兩天的"無批評日"制度,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鞏固了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導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而不是"授之魚"。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正式的課堂教學一般不包含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了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只能給予學生一定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應該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最后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揮效力。

篇6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理論構建

現代教育論認為: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力,發展人的個性。探究性教學是在相關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探究性教學實踐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精神,發展學生探究能力,而構筑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與教學策略體系。探究式教學是順應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就探究性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具體實施對策。

一、探究式教學的概述

(一)探究式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美籍匈牙利裔數學家喬治?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與聯系。”然而,我國目前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與現代教學理論相違背的現象。比如,創新教育的實施和操作發展還不平衡,在實踐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的力度上僅停留在形式上,教師的教育理念仍陳舊、落后,突出強調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并且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評價以及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還較為單一,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未充分認識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性。

(二)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探究式教學,是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精神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活動與策略體系,讓每個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自己的體會自由地、開放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過程是動態的,是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而進行的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啟迪智慧、培養悟性、培育創新精神上下功夫,使學生通過自身的發現、嘗試、總結、驗證,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完美結合,從而使課堂充滿生趣,充滿孜孜不倦的探索。

探究式式課堂教學作為一種與傳統的封閉性課堂教學相對立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 5個基本特征:1)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撐者,確立資源分享的平等型師生關系;2)課堂成為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允許教學時空的延伸和發展;3)學習材料來源多樣化,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4)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這種樂趣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積極的自我激勵成為評價的主流;5)原有的課堂紀律受到挑戰,學生參與學習規則的再制訂等。其具體操作步驟可分為5個環節:1)創設隋境,調動主體;2)引導探索,交流互動;3)感知體驗,內化知識;4)定向評析,激勵成功;5)實踐延伸,開闊視野等。

二、自主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教師包設情境,學生進入探索

數學課的情景創沒,是數學問題挑起學生在教學內容、生活情景、求知心理之間的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觀察、實踐、運算欲望興趣,啟動學習、探究的數學教學環節。在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探究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因此在實施探究性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示數學的魅力。教師通過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科學引導學生設計探究性的問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畫面中產生問題,不斷鼓勵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學習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逐漸進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探研創新的好習慣。

(二)自主探究過程中應適時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式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耍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的情感、急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樣一個數學探究問題,不同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經常產生不同的探究結果,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往往是評價學生做題對不對,表現是否讓人滿意等,事實上,探究性問題在設計時,其本身就要強調探究結果的不定性與多樣化。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即使得出錯誤的、或者有所偏差的探究結論,這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參與知識結構構建過程中必然伴隨產生的現象。也這就是說,評價不是為了給出學生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建立多元的評價標準,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成分,對于那些達不到數學教師要求的探究結果,數學教師不可以隨意否定,而要給予積極的肯定;教學活動中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為每個學生都提供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在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全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去反思、去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

三、結論

總之,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不斷探索,以求更大發展。在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氣氛和環境,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營造一個激勵探究和理解的氣氖,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讓學生在探索中品嘗探索的艱辛,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探索中感悟出數學的真諦,逐步養成探索的習慣,培養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武梅.“小學數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6(04).

[2] 何鵬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2].江西教育科研,2002(10).

[3] 陳登連.整體建構學生活數學自主探究過數學生活――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信忠,2009(34).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是本人的一點淺見。

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關鍵一環是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因為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之最。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全身心的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來。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主導者,更應該想方設法以“教材”為主線,通過教育資源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自覺參與學習活動。不僅如此,教師還要設置一些與學生比較貼近的、熟悉的、具有啟發性的知識和問題,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師生互動互學的“焦點”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場景,營造一種歡悅、和諧的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達到認知的目的。如: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燕子》一文,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快樂、輕松、有效地掌握課文知識,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只小燕子貼在身上,隨后讓他們把自己當作燕子,向其他同伴做自我介紹(主要介紹外型特點);然后,讓每個學生像燕子展開翅膀般展開自己的雙臂做自由飛翔狀態,并說說燕子飛行時的姿態和停歇的畫面。這樣一來,學生立刻有了強烈的興趣,都主動參與,認真地去學習、去體會。學生身臨其境,一只只活波可愛的“小燕子”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構成了一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美麗春景圖,達到了知、情、意的和諧統一,教學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并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老師那兒傳到學生那兒,它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心與心的交融”。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就必須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才會產生學習興趣,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超過平常的一半。任何壓抑、沉悶、武斷都只會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在搖籃里,只有民主、平等、輕松、愉悅的佳境才是學生興趣萌芽的溫床,師生關系融洽、默契。學生方能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努力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再根據學習的內容為學生搭建一個自我發揮、自我展示的平臺,從而推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正如常人所說:“興趣可使學生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也是最持久的發揮。”

如:在教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時,我的經驗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而后根據課文的語言文字、情節起伏、作者的寫作心境,播放與課文相匹配的、能讓學生聽了有切身之感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優美旋律,讓學生在這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中自學自議,相互交流,相互討論(如以下問題:a.你喜歡什么樣的荷花?為什么?你能把文章描寫荷花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出來嗎?b.假如你是一朵荷花仙子,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的?c.此時,你會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又會想到些什么?)。如此一來,學生們感到新奇又有趣味,入心、入情、入理,興趣盎然,暢所欲言,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人文氣息濃厚的課堂氛圍。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中,學生們自不而然地就把課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起到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情感的交流,又能碰撞出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氛圍、師生關系,才是真正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理想場所。

三、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問、思索”,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得出的結論更有價值”。小學生的好奇心極強,對任何事情都愛問個“為什么”,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師就應該抓住這一心理特征,抓住這一個閃光點,加以引導、點撥、教化,滿足他們求知的需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古人有“學貴有疑,學則須疑”之說,也就是“疑問”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智慧之本。有了疑問,學生不斷爭論,才會去思考,才會想辦法解決,才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方法、見解,不論是對是錯,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表揚、支持,學生才會有巨大的成就感,才會對學習充滿信心,自愿做到敢問、愛問、善問。教師應及時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新鮮有趣的事物值得去學習,增強學生對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

篇8

關鍵詞:英語教學自主道德

2001年6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使我們達成這樣的共識: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發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如何做人,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據此制訂的新《英語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習外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確確立了文化素養、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創設各種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所謂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應融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盡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創設情境和氛圍以促使個體產生內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主動地去實現教育的目的。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成為道德的選擇者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們的智力發展、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們的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其中,激發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是關鍵。

四年級學生所學英語課是比較初淺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我在每節課之前都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請一個學生上臺用英語演講。雖然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取得了比預期還要好的效果。同學們不但能夠按要求完成演講而且還將生活中的事情溶入自己講稿中,既增強了英語表達能力而且還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同學們每次都面帶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演講結束后,我開始進行教學,“你們知道WTO嗎?你們知道OlympicGames嗎?”學生們大聲答道:“知道!”“那你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將在哪里召開?”“北京!”我又問:“你們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去迎接外賓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喊起來“愿意!”“Soweshouldworkhard!”當我解釋給他們聽時,他們握起小拳頭,信誓旦旦地說,Workhard!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們自覺選擇了道德教育。

二、設置語境,讓學生成為道德的實踐者

英語教學中,對特定的德育目標的實現或內容的輸出,要注意強調有一定的具體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圍,由于學生接觸英語的大部分時間是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給學生設置一個適宜的語言情境,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到從事這項任務的必要性,達到深有感觸,自己主動地、積極地去完成。

這是英語教學走向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在實踐練習中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進行Unit6公共汽車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公共汽車上讓座的情景加以鞏固。學生在此情境中,不僅加深理解了課文中的知識,更培養了學生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

三、給予鼓勵,讓學生成為道德的收獲者

學習的最大樂趣在于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應使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得到認同和應有的贊賞,這樣,能夠使學生有自信心,確認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正確的道德行為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最終使學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因此,教師在對任何一位學生進行評價時,切不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評價中老師應用深情的贊許或是熱情的鼓勵,以鞏固提高學習興趣。

如孩子們有了精彩的表演時,我常常會說:“Great!Boysandgirls,Clapyourhands!”接著全班同學就會鼓掌對其表揚,集體喊“XXX,OK”。有時我會送英文名字給他們,或者送一些簡筆畫,同時進一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Yourpronunciationisverygood.”使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增強信心,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如果有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演好,我則說“Tryagain”這樣的評價不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使他有勇氣、有興趣再演一遍。在這樣的鼓勵下,學生們各個有自信,敢說敢問,學習興趣持久而又濃厚,努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有的學生未完成作業,我在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同時,幫他們分析為什么不能按時完成,對勇于承認錯誤的學生我對他們進行表揚肯定。這樣一來學生即受到了教育他們的自尊心也得到了維護,使他們能夠主動自覺的完成作業。

另外我還鼓勵同學們向老師提建議或進行自我總結,我每次都把學生的建議和總結認真的翻閱,雖然有的只是一兩句話,但那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呼聲,是他們自己的道德觀,是他們主動進行自我管理的表現。我將所有的建議和總結都裝訂起來妥善保存,對比較好的建議我進行了采納。

四、走向生活,讓學生成為道德的駕馭者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向生活。由課堂的語境實踐練習,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

我班的學生見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Goodmorning.”“Hi.”;見到客人老師會大方的說,“Welcometoourschool.”問路或打擾別人時,會先說“Excuseme!”…“Thankyou.”“You’rewelcome.”“That’sallright.”等禮貌用語更是常掛嘴邊。有的學生甚至能用英語制止一些不良現象。當有的學生摘花時,他們會說“Don’tgetit.”

篇9

關鍵詞:自主學習;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287-02

1.自主學習的含義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欲望,知道自己要學什么,達到什么目標,并能有計劃有效率有方法地進行學習,遇到困難懂得求助,而且還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能自我調節學習方向。所以自主學習應該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科學指導,但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實現個人的自覺主動性發展,這也是教育之根本。什么是"學習"?百度中基本解釋是這樣的: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知識、技能或認知的過程。廣義解釋: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不難看出,"學習"是學習主體對知識主動追求的過程。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時代賦予我們教師一項神圣的職責,就是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由"學會"到"會學"。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本文想從高中物理教學方面,談談關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思考,希望通過本文研究,可以有利于物理教學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資助學習能力的培養。

2.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2.1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學習。當今,我們正處于高科技時代,新的科學技術層出不窮,新的知識迅猛發展,新的信息與日俱增。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斯研究,"在半個世紀前,人們從大學畢業后,大約有700/0的所學知識可以一直用到退休;而在當今這個時代,這個數字縮減為20/0。這意味著,當今的大學生在畢業后從事某項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有980/0需要從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獲取。"也就是說,整個社會已是學習化的社會,這就需要學習化的個人。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習化個人,有必要在中小學實施自主學習。

2.2學生成長需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有利于彌補個體差異。個體差異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個差異的因素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因素很難改變,但對于后天因素則相對容易施加影響。在后天的諸多因素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結果表明,自主學習策略能夠解釋近800/0的成績變異。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能是彌補學習的個體差異的最佳途徑。

自主學習是個體終身發展的基礎。大家都知道,無論是科技知識的飛速發展還是自己職業的發展,都要求個體必須通過自主學習來不斷掌握、更新知識、技能,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所以終身學習是每個人發展的必然要求。而終身學習必定是自主學習。

2.3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需要自主學習。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并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不僅僅是跟著老師的進度來學習,需在課堂前做好預習,課堂上熱情參與問題的討論和解決,課后及時查漏補缺,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變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主角,這些都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實踐

3.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自主學習實現的源泉。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直接牽動學生發現、探索問題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功能,利用其中的迷你小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挖掘社會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資源,在課堂中巧妙利用學生在生活中已有的感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通過介紹汽車的"SBS"環抱死剎車系統,突破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別與聯系等,對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教師若能在講授新知識前以問題形式提出來,學生定會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學習勁頭定會高漲;更應該抓住物理學科的特點,盡可能以實驗來展示物理的現象與規律。如在學習自感現象的應用時能做好感應圈實驗,那么實驗所產生的噼啪作響的電光將能使學生感到震撼,從而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對某一門功課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學習,積極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主動探索,不斷創新。

3.2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促進課堂教學情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積極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理應承擔起創設積極課堂教學氛圍的責任。

積極的課堂氛圍意味著學生愿意、樂于并自主地參與課堂。而這對于習慣于當"聽眾"的學生來說相當困難。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害怕犯錯而感覺到焦慮,他們缺乏"安全感",特別是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所以多數學生更愿意被動接受而不愿意可能讓他們沒面子的主動參與。要想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就必須為課堂中的學生提供"安全感",讓學生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很正常的,有些錯誤犯了之后才能對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鼓勵學生要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自我挑戰的勇氣。剛開始可以挑選一些較自信又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來帶動,我會讓他們上臺代替我來講解練習,其實他們的講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必要時我還要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好的解題方法采取鼓勵和贊賞的態度,就算他們講錯了,我也要加以表揚,表揚他的勇氣,強調重在參與;或者他的錯也是大家共同的迷惑,那我還會表揚他為大家做出了"錯誤"的貢獻,這樣就能逐步建立起使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成為一個生生、師生之間彼此熟悉、相互尊重與合作的學習場所。另外,也能促進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從而激發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我還會讓更多的不那么自信的學生先站起來分析問題,比如分析選擇題的各個選項,這個為什么是對的,那個為什么是錯的,必要時站板畫個受力分析圖什么的,慢慢地再從中挑選一些人向上臺講解過度。

3.3優化學習策略。正確、合理地使用學習策略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保證。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的行為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教師的行為應該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法研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變教學為導學,讓學生由學會過度到會學。

提倡自主學習策略的課堂認為,知識本身固然很重要,但獲得知識的能力更重要,因此,我們提倡在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比如電學部分非常抽象的概念,像電場強度、電勢、電容等等,學生學起來很困難。那么,在教學中我就采用類比的方法,從第一個概念――電場強度開始,我就將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密度的定義進行類比,發現有些學生很快就接受了,接著又在練習中不斷地強化它,到了第二個概念――電勢,我繼續用類比法,發現有更多的學生能接受了,到了第三個概念――電容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先預習,然后由他們來告訴我電容是怎樣定義的,這時,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這是跟前面那些概念類似的比值定義法。這樣,今后再有類似的知識學起來應該就不費勁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策略了!

在新世紀的學習化社會中,唯有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的人,才能適應社會并創造未來。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要讓學生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使他們能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自主學習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因為素質教育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物理課程提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意識,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培養學生一種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自主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剛開始教師要花比傳統教學中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學生,指導的內容包括學習的內容和自主學習策略。在后期,學生在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會將自主學習的策略內化,使之成為自動的過程。此階段學生學習過程會明顯縮短,加上教師的繼續引導,學生會自動地、不斷地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

以上,是我在物理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些嘗試。國家教委要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具有戰略性的重大問題。我們對此只能說,在一個方面、一個局部環節進行了初步探索。有許多問題尚須在實踐中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趙瑩. 高中生物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J]. 物理教師. 2007(08)

[2]王卓揚. 中學生物理學習中自主探究的研究[D]. 首都師范大學 2006

篇10

[關鍵詞]學生 傾聽能力 教學質量

我們平常所說的“聽課”,是指簡單的用耳朵聽。學生聽課時,如果不融入興趣、思維、感情等主動性因素,即使認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動聽課,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出現“左耳聽右耳冒,老師、同學說啥不知道”的現象。傾聽則不然。美國教學研究會會長丹尼斯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大多數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傾聽來進行的,教師首先教給學生的學習技巧應該是課堂傾聽”,即“如何聽課”。

一、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正如湯姆•彼得斯在其《追求優秀的熱情》一書中所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學生傾聽,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以后走入社會將是一種財富。可是,老師往往片面地認為,一年級學生講傾聽的重要性,他們明白嗎?所以就用以前的手段:你不認真聽,我就罰你。以此讓學生明白,只要不認真,就是這種下場。這就是傳統教學的一個錯誤觀點,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只是怕懲罰而去聽,是被動地聽,而傾聽是一種有意識、主動地聽,兩者完全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完全是不同的!由于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光靠硬性灌輸,更應該注重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讓學生在大腦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傾聽是重要的”表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體驗的增多,學生就會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認為,對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這樣告訴他:我們不僅敢說,還要會聽,這樣才是一個好學生,認真地聽,我們會聽出許多美妙的知識,而且認真聽別人講是對這個人的尊重。我們要從小練習這個傾聽的本領,長大它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呢!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地引導,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二、潛移默化,以身示范

學生的許多習慣都可以從其教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過去,我總是急于完成教學計劃,害怕不必要的枝節末端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對學生發言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想法關注得不夠,想得只是怎樣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一個正確答案,以便把教學進行到自己精心設計的下一個環節中去。學習了“新課標”后,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無論孩子們的回答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我都會留心去聽。我把學生看成是與之平等的人,平等地接納學生,尊重、理解學生,用心和學生交流,用心去聽學生的發言,做學生學習的呵護者,而學生似乎也意識到什么,總會在聽完前一個同學回答以后,再舉手發言。

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后,教師設計了找朋友的練習,每個學生都拿出一張卡片,不一會兒,大部分學生都紛紛走到黑板前找到了朋友。這時,有一學生:“老師,我沒有朋友。”師:“那你為什么沒有找到朋友呢?生:“我的朋友是72,但黑板上沒有”。師:“其實,你也有朋友,只是你的朋友沒有來到黑板上。”“誰愿意做他的朋友?”“我是32+40,我是你的朋友。”“我是76-30,我的朋友是哪位?”“你的朋友是46,我是你的好朋友。”沒有找到朋友的學生笑了,教學過程也因此而深化。正是教師的傾聽和巧妙的呵護,才有了學生的笑容;正是教師的傾聽,學生的疑團解開了,也感受到了親情;也正是教師的傾聽,才有了如此活躍的課堂,才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愛。

三、創設良好的課堂傾聽氣氛

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教師可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相遇問題”中,我安排幾個學生表演相遇問題中的幾種不同的情況――追及、同向、背向、還剩多少才相遇……配之形象化的動作,學生十分感興趣。又如,在教學“數的整除”中的“能被3整除的數”時,先由教師表演,讓學生任意出幾個數字,教師馬上判斷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并讓學生驗證,再讓學生討論教師是怎樣判斷的,由此引入本課學習的內容。教學藝術的魅力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呆板,活躍而不紊亂。

傾聽別人說話,是對人的尊重,是古往今來的傳統美德。努力創設孩子們認真傾聽別人說話,到自己發言時又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這樣的教學環境,這樣的課堂氣氛,才是愉快的,才能達到“教學相長”。

四、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孩子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條件。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許多,可是有些習慣卻不好,如大人說話時常插嘴、不能認真仔細地聽講,等等。要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這是提高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各方面的影響,而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